平安社区概况

2024-11-25

平安社区概况(精选7篇)

平安社区概况 篇1

用真情守望社区平安

陈希,男,现年25岁,三级警司,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毕业,大学专科文化,现系克拉玛依市公安局白碱滩派出所钻井社区民警。

xx社区共有居民楼xx幢,实有人口x人,辖区有企事业单位x家,重点单位x和家,商业网点356处,门面房租赁房屋638处。管区面积大,敌社情复杂,是辖区内人口最多,敌社情最为复杂的一个社区。

刚接管社区前,社区资料并不完善,社区情况不明,底数不清,案件持续高发,对于刚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管理经验的陈希来说是很大的挑战。但是陈希同志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化压力为动力,在实际工作中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处处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从贴近群众和解决群众实际困难入手,以提高辖区居民安全防范意识,预防和减少发案为目标,扎实开展工作,取得一定成效,深受辖区群众好评。陈希为自己订立了一个“为警一任,安民一方”的工作目标,踏踏实实地为老百姓解决了一些困难,他所管辖的社区社会治安越来越好。

用真诚,拉近警民距离

熟悉率,是社区民警的一项重要的考核指标。要做到人熟,地熟,情况熟,没有任何捷径,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串百家门,知百家情”。几年来,陈希将自己辖区内的机

关单位、公共场所、特种行业、废旧收购业、暂住人口、租赁房屋的情况收集整理,建立档案,并用工作手册分类记录。

2010年7月的一天,陈希在派出所值班,110指挥中心让他速到钻井社区居民区李某家出警。到达现场后,年过七旬的李某见那么多警察来了被吓坏了,原来是他家的水管坏了,才拨打了110电话。陈希随即联系了水管维修工,并对老人说:“老人家,110是匪警电话,你没什么急事,千万不要随便拔打。如果你有事需要帮忙,你可以找我呀。”临走时陈希为老人留下了自己的姓名和电话。现在,陈希每到一个居民户都要送上自己的一张便民联系卡,一份治安防范宣传材料,尤其对辖区的老年人,他格外提醒可以随时给他打电话。时间久了,一些居民遇到有什么难事、烦心事,都会给他打电话,份内的事他立即解决,份外的事他帮忙联系。大家都说,陈警官的心里有一本详细的账。

以热心,化解邻里纠纷

做社区民警,就必须有化解矛盾,处理纠纷的能力。派出所工作使彭民知道,处理群众纠纷,最重要的是要与人交心。他专门学习了各方面的心理书籍,还多次向有经验的社区民警虚心请教学习。每一次社区居民吵架,都是陈希在劝架,因此,他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社区群众的热心人”。

社区居民区的陈红和徐某是住在一个楼幢的邻居,因陈红将房主出租给外来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的作息极其不

规律,影响到有神经衰弱徐某的夜间休息,徐某便多次找陈红理论,因此,两家经常因此事而吵架。2010年8月的一天陈红和徐某两家再次因此事吵了起来。陈希听居委会同志反映后,立即跑到她们家里劝说并开导她们。等她们的心平静下来,陈民又找来租住房屋的外来务工人员。两家人看到苦口婆心的陈希,都深受感动,两家人的积怨也因此化解了。

聚民力,守护社区平安

陈希在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仅靠一人去抓好社区的防范

工作,力量是很有限的。为此,陈希大力加强了基层治安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的力量,在社会治安稳定上取得了明显成效。

安全防范是社区警务的重头戏,也是制约社区警务建设

发展的难点问题。建立长效机制,抓好治安防范工作,确保社区的安全稳定是群众对社区工作满意的关键。

经过多方面的学习和探索,陈希理清了思路,明确了措

施,坚持以挖掘社区资源,搞好群防群治为核心,积极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充分利用社区的人力、物力等资源,实现社区治安综合治理,以最终实现“平安社区”这一既定目标。首先他在居民楼开展楼院联防,邻里关照,选定“楼长”;与钻井居委会协调后成立义务巡逻队,安排最佳路线和时机,并亲自带队巡逻,同时广泛物色治安信息员,从而严密控制社区的治安动态。

陈希每天他都要到社区转上一圈;值班,吃过饭后,他

又悄悄地走进夜幕,来到辖区巡察一番,带领辖区义务联防人员走街串巷落实好安全防范工作。近几年来,张鹏在巡逻中及时发现和消除不安定因素,确保了一方平安。

这一举动,有力地扭转案发趋势,2009年钻井社区为零

发案社区。

送真情,排解居民困难

陈希作为社区民警长期重视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做好辖

区内刑满释放和劳教人员等重点对象的帮教工作,使他们逐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社区里阿某是一个因盗窃被判刑的刑满释放人员,刑释后他的父亲因病去世,家中的变故使他一度情绪低落,失去了生活的勇气。陈希数次上门和他谈心,教育鼓励他,还解决了他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在陈希的耐心感化和帮助下,阿某找到了工作,开始凭借自己的劳动赚钱,生活充实快乐。

走访辖区时,遇上困难居民,他总是伸出自己温暖的手,帮群众一把,在自己力不从心的时候,他总是动员身边的人,发动社会的力量,集众力为困难群众送去温暖。就这样陈希在辖区群众的眼中,成为社区的“热心人”。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为群众做一件好事,陈希的心里都由衷地快乐,“予人玫瑰,手留余香”,他深信帮助别人,自己得到的是幸福。走进社区,他总是昂着头,微笑着,同时也感到肩头沉甸甸的。他知道,守护社区的平安,能让老百姓感到更多的安全和安心。

平安社区概况 篇2

关键词:围绝经期,社区,护理

围绝经期是指妇女从40岁开始至停经后12个月的时期, 是每个妇女生命进程中必然发生的生理过程[1]。此期妇女的卵巢功能逐渐减退直至消失, 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平衡失调, 血中雌-孕激素水平低下, 从而导致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伴有心理症状的一组症候群[2], 即更年期综合征。如何提高其对这种生理现象的认识, 改善相关症状, 及时发现可能并发的疾病, 提高生活质量, 是社区医务工作者的责任, 也是社区护理工作的重点内容。现就近年来国内绝经期妇女的社区护理干预综述如下。

1 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及健康问题

围绝经期由于妇女卵巢雌激素水平明显波动及下降, 影响了自主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 从而出现的症状, 加上家庭变故、角色转换、子女就业、心理压力、文化水平、人格特征、职业等因素, 导致约2/3的妇女出现一系列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围绝经期症状[3,4], 围绝经期主要症状和健康问题包括以下方面。

1.1 体温调节障碍

体温调节障碍主要表现为潮热和盗汗, 常常白天潮热, 夜间盗汗。潮热发作多无任何诱因, 有些在绝经前即开始出现, 甚至会持续至绝经后几年。发作时感到面颈及胸部发热, 局部皮肤发红, 可有大汗淋漓, 体温一般正常, 伴心悸、焦虑、睡眠障碍等。这主要与下丘脑-垂体-卵巢内分泌轴的平衡失调, 影响了自主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有关。以上症状激动时更易发作, 影响情绪、工作、学习和睡眠, 患者感到异常痛苦。

1.2 月经不调

由于卵巢功能衰退, 在绝经过渡期会发生月经周期改变和不规律阴道出血, 月经会逐渐减少, 周期延长, 经期缩短, 以致逐渐停止。约10%的妇女会突然停经, 但多数是绝经前有时间长短不等的不规律出血, 而且周期长短也不等, 出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85%为无排卵性功血[5]。有的出血量增多, 出血时间延长, 月经周期短, 月经间期出血, 以及性交后出血等。

1.3 情绪变化

围绝经期妇女体内血β-内啡肽及其自身抗体含量明显降低以及神经递质5-羟色胺水平异常等, 与情绪变化和神经内分泌调节功能紊乱密切相关。这些妇女会出现入睡困难、晨醒过早、多梦、睡眠质量差、易醒等, 严重者可引起生活质量下降, 长期发展可导致焦虑、烦躁、抑郁、易怒、心烦易乱、性格变化无常、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心等。社会经济、家庭生活和自身健康也对这些心理症状产生重要影响。

1.4 泌尿生殖系统

由于绝经后雌激素水平的降低, 可出现泌尿生殖器官萎缩症状, 如阴道萎缩、干燥、性交困难、生殖能力丧失和性欲降低。易发生老年性阴道炎, 也可出现尿急、尿频、排尿困难、夜尿增加、压力性尿失禁, 有的出现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

1.5 妊娠

围绝经期妇女生育功能虽然减退, 但仍有一定的生育能力, 有的妇女可受孕, 即围绝经期妊娠。这种妊娠包括正常妊娠和病理妊娠两种, 但以病理妊娠多见, 对围绝经期妇女造成危险。

1.6 骨质疏松

由于雌激素下降, 饮食中缺少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 导致骨质吸收速度快于骨质生成, 使骨质丢失而患骨质疏松症, 主要表现为不同部位的骨骼和关节疼痛等, 约1/4的绝经后妇女患有此症, 严重可导致骨折发生。

1.7 子宫内膜器质性疾病

围绝经期是子宫内膜器质性疾病的好发年龄。徐萌[6]报道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分别为20.65%和23.45%, 子宫内膜癌从低龄到高龄即<40岁、40~50岁、50~60岁、>60岁发病率为0、0.95%、2.55%、37.50%。妇科肿瘤一般早期无症状, 通过普查才发现。好发部位多在子宫、卵巢、宫颈、子宫内膜和乳腺。

1.8 其他

绝经后妇女血压升高或波动, 可有房性期前收缩, 冠心病发生率增高, 易诱发动脉粥样硬化。还可发生子宫脱垂、膀胱直肠膨出、皮肤皱纹增多、毛发脱落、视力下降、老年人性痴呆等。

2 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社区围绝经期妇女, 护理问题较多且复杂, 单一护理方法与模式不能解决问题, 而综合护理模式将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7]。

2.1 心理护理

古玉梅[8]报道对125例围绝经期妇女调查发现, 发生抑郁100%与心理因素有关, 工作压力约占58.14%, 成为第二大经期抑郁症因素。因此, 要针对不同性格特点、不同文化层次、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职业特点的人, 通过定期社区就医、上门随访、电话、短信、QQ、微信等方式保持联系与沟通, 经常了解她们的心理状态, 充分谅解与同情她们的不良情绪反应, 及时心理疏导, 让患者明白, 烦燥、抑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潮热、心悸、焦虑等都是绝经期妇女常见的生理现象, 不是病理性疾病, 要通过多种方法方式放松心情、消除焦虑、抑郁心理。贺巧丽[9]报道通过宣泄法, 认真倾听患者倾诉, 使之情绪充分地得到宣泄, 对不愿倾诉的人可采用诱导催眠法让患者进入中度催眠状态, 然后再诱导患者尽情宣泄, 常常达到良好效果, 还可以自我放松训练、行为示范和社交技巧训练等方法, 达到自我矫正目的。

2.2 健康教育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社会教育活动, 促使人们自愿地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消除和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10]。围绝经期妇女对围绝经期症状知晓不够全面, 尤其是对心血管病方面知之更少。李寅等[11]报道患者HRT的知晓率仅40.79%, 对心血管疾病方面知晓率仅10.47%, 约56.68%的患者表示基本理解医生的处理措施, 仅有47.29%的患者能复述医生的嘱托。因此要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社区随访、出版宣传栏、举办宣传讲座、观看宣传影像资料、短信、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 宣传更年期特点和防治的基本知识, 卫生保健知识, 树立健康观念, 加强医患沟通, 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意识。使患者自觉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陈学珍[12]通过普查、调查、健康咨询和义诊活动, 并建立个人档案及健康教育路径进行管理, 使患者的争强好胜、人际关系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急心态明显改善。此外, 还可以通过知识介绍、心理指导、生活习惯调整、饮食指导、运动指导等进行健康教育, 使患者开始缓解的症状缩短, 程度明显减轻, 有助于消除焦虑和烦躁心理。

在健康宣教过程中, 要注意把围绝经期常见的健康问题如围绝经期妊娠、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骨质疏松症、妇科肿瘤、高脂血症、绝经后妇女冠心病、高血压病、视力下降、老年痴呆等防治知识充分告知, 使中年妇女们在绝经期到来之前掌握这些相关知识, 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一旦发生, 不要紧张, 要正确认识、及时到医院就医。

此外, 还要重视对围绝经期妇女家庭和亲近人员的宣教, 具备有关围绝经期的知识[4]。教育他们学会对妻子 (母亲、亲人) 的宽容和照顾, 使他们能谅解妇女出现的急躁、忧郁等消极情绪, 避免发生冲突, 让她们建立和保持相对稳定的心理情绪, 协助渡过绝经期。

2.3 社区行为干预

包括这类妇女的饮食、嗜好、习惯、起居时间安排、睡眠状态、运动量和活动范围、体重控制等。要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学会合理安排日常生活, 用WHO提出的“五快”“三良”衡量自我身心健康, 即食得快、便得快、睡得快、说得快、走得快、良好的个性、良好的处世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13]。做到合理膳食、戒烟少酒、适量运动、控制体重、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睡眠充足、修身养性、情绪稳定。李萍等[14]通过组织这类妇女开展晨练及相关护理干预, 可以明显改善社区绝经期冠心病妇女普适性和特异性生活质量评分。刘冰[15]通过指导运动, 合理饮食等患者对围绝经期症状改善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

2.4 合理用药

指导患者合理补充钙剂和综合维生素D, 合理服用植物神经系统调节剂及维生素等, 对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的妇女,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雌激素, 以改善症状、预防远期疾病, 提高妇女绝经后生活质量[15]。

2.5 围绝经期常见病的防治

围绝经期妇女自我保健意识较弱, 夏建红[16]研究发现围绝经期妇女就诊率仅为19.9%, 其中36.2%就诊于内科, 34.1%就诊于中医科, 仅20.3%就诊于妇产科。因此专业医生与社区护理人员要提供多种形式的健康保健服务, 多方位满足她们的医疗和保健需求, 这种保健应从舒舒服服, 月经出现改变时开始。围绝经期尽可能避免生育, 因病理妊娠多见, 对围绝经期妇女存在危险。应定期开展健康体检, 及时发现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骨质疏松症、妇科肿瘤、高脂血症、绝经后妇女冠心病、高血压病等, 一旦发现, 要及时在医生指导下门诊或住院治疗。社区护士还应根据患者具体表现提供针对性的指导, 如指导月经量过多者适当补铁;为预防泌尿生殖道感染可用1∶5000的高锰酸钾溶液坐浴等。

中国社区电商发展概况 篇3

2015年4月,商务部发布《2015 年电子商务工作要点》的通知,要求“积极促进城市社区电子商务应用,以中心城市( 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 为重点,探索城市社区商业新模式,应用电子商务促进便利消费进社区,便民服务进家庭”。这是政府部门对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给出了明确的政策导向。

发展趋势

快速发展成长

社区电子商务服务应用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仅2015年1至5月,移动互联网应用中的生活休闲类APP下载量增长37%。根据网易科技统计数据:“e袋洗”每天的洗衣数量超过1万多件,70%以上通过微信公众号下单;“社区001”注册用户规模达到80万左右;客单价在300元左右;“e家洁”已经有全职阿姨6000多人,每个阿姨服务时间在2-3个小时,客单价达60元左右;“饿了么”已经覆盖近200个城市,日均订单100万单,均价20-30元;“小区无忧”用户超过100万,每月配送费收入达10多万元人民币。

应用百花齐放

社区电子商务发展时间短,但是却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发展形式:一是服务方式灵活便捷,网上和网下相结合,根据消费者需求任意选择购买、支付和物流方式;二是服务内容丰富多样,既包括实物商品,又包括送餐服务、家政服务、汽车保养、文化教育、新闻信息等多类型服务;三是平台建设多元化,既有自建平台,也有应用第三方服务平台;四是运营主体多样化,既有互联网企业、物流企业、房地产公司,也有物业公司或者是其他类型的企业;五是实体店既有单独开店,也有利用现有社区的便利店,更有应用物业公司的办公场所。

企业纷纷布局

社区电子商务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吸引了众多企业的关注。传统电商、零售企业、物业公司、物流企业纷纷延伸其产业链,跻身社区电子商务领域。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大佬纷纷布局,尝试建设快递自提柜和实体店取货点;顺风作为快递企业也在全国社区开设五百多家实体店铺;房地产企业万科集团签约百度,将大数据融入万科商业物业经营和管理过程中;拉卡拉电商公司推出“开店宝”终端,社区便利店店主还可以参与利润分成。

广泛建立合作

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社区电子商务企业采取了优势互补,强强合作的战略。比如京东商城与全国15座城市的上万家便利店开展了 O2O合作,用户在网上下单后,由距离用户最近的便利店负责配送,最快可在15分钟内送达。再如,深圳市软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与万科温馨花园合作,为居民提供考拉社区课堂服务,既为社区内老年人提供了具有多媒体功能的休闲场所,也为社区内中小学生提供课后文化教育服务。最近,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58同城也已经和赶集网合并。

受到资本追捧

社区电子商务正处在发展初期,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被称为电商领域“下一个风口”,因此受到了资本市场的密切关注。“e袋洗”获得腾讯2000万元投资,“e家洁”和“云家政”分别完成400万美金的A 轮融资,“叮咚小区”获得1亿元天使投资;“爱鲜蜂”、“阿姨帮”和“泰迪洗涤”分别获得B轮融资,“百姓网”拿到1亿美元的D轮融资。

发展特点

运营方式以网上和网下相结合为主

社区电子商务的最大特点是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充分整合各类主体的资源优势,网上可以查询信息、下订单、支付,网下可以利用实体店铺进行体验,获取服务或者取货。电子商务与实体店充分结合,既充分利用了传统社区便利店的有利条件,解决了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瓶颈问题,又为社区实体店提供了新的商业机会。

商品以日用品和生活服务为主

社区电子商务充分挖掘小区居民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这些商品主要包括日常需求量大的日用品、食品,还包括家政服务、订餐等日常服务。因为社区电子商务与用户的关系日益紧密,因此,重复购买率高,用户粘性大。

价值链合作成为趋势

社区电子商务价值链条比较长,需要多主体的共同参与,整合资源,优势共享,形成了紧密合作的共同体。社区电子商务价值链主体包括平台运营商、实体店运营商、商品或服务供应商,物流企业、用户和其他服务企业。以顺风嘿客为例,其一家承担了多个主体的职能,即是平台运营商,又是实体店运营商,还承担了物流功能。

平台盈利方式以商品销售为主

社区电子商务平台运营的盈利模式还处在探索阶段,还没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社区电子商务盈利点主要包括自营商品的利润、代销商品的销售提成、会员费、商家增值服务费、物流费分成、广告费等。当前,平台运营商的收入还以商品销售收入为主;未来,社区开放平台的盈利模式将以增值服务为主。

发展优势

社区电子商务依托现有的社区,利用社区人口的聚集性和现有的商业设施,融入互联网的无时空特点,较传统商业模式和单纯的电子商务,具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满足需求提高营销效率

社区居民群体固定,具有基本相同的地域特征和生活习惯,因此,消费需求相似度极高;此外,社区居民购买产品或服务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消费需求稳定,有较高的重复购买率和客户忠诚度,是刚需市场。因此,社区实体店能够在充分了解小区居民消费需求的基础上,精准定位,更有针对性地满足社区居民需要,极大提高营销效率,降低营销成本。社区实体店还可以发挥更多作用,比如培养和帮助非上网人群和非网购人群应用电子商务,搜集反应用户需求和建议,便于改善服务等。

解决物流和支付问题

社区电子商务中的消费者高度集中,地理距离近,大大缩短了物流配送的时间,再加上与实体店面结合,批量送货,可以极大降低物流成本。货物既可以直接送达到户,也可以到实体店自提,方便消费者,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问题。此外,支付方式也灵活多样,消费者既可以选择线上支付,也可以选择线下支付,避免网上支付的心理障碍和安全问题。

有助于建立互信机制

社区电子商务虚实结合,通过网络平台,与社区居民建立良好的互动互信关系;利用实体店看得见摸得着的优势,协助解决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问题,消除信任危机。社区消费者居住在同一地理位置,互相信任,邻居之间的交流有利于产品宣传和平台凝聚力的增加。

社区电子商务具有坚实的发展基础。首先,伴随着城镇化进程和新农村建设,我国居住社区发展呈现集聚化和规模化趋势。居民的聚集性生活,为电子开展电子商务带来了便利条件。其次,近年移动电子商务、O2O和团购模式都取得了飞速发展,基于线上成交,线下体验的本地生活服务模式培养了用户习惯,为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奠定了非常好的基础。最后,随着人均GDP水平的提高,社区商业化是未来商业业态的发展方向。有研究表明,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人们的购物习惯将从城市购物中心转向选择各种社区商业,也昭示着社区购物业态将有广阔发展空间。

发展社区电子商务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是社区电子商务解决了百姓日常生活的难点,提高生活便捷程度和生活质量;二是社区电子商务挖掘了居民潜在的需求,扩大了内需;三是推动了社区相关服务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四是创新了电子商务发展模式,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电子商务发展中的瓶颈问题,推动互联网+社区深入融合,并且有利于发展生鲜产品的电子商务;五是推动传统物业公司转型,提高服务质量,创新服务方式。

然而同时,当前的社区电子商务不仅规模较小,还存在商业模式不成熟、缺乏人才等问题。我国社区电子商务目前处于发展初期,以移动社区O2O为例,根据2015年社区O2O移动应用行业研究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当前用户规模为2.3亿,在移动互联网的渗透率为20%,在移动O2O中占比34%。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和稳定的盈利来源,在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中存在困难。另一方面,社区电子商务需要既懂电子商务又懂实体经营的复合型高端人才,人才的匮乏制约着社区电子商务的发展。因此,未来的社区电子商务之路还任重而道远。

社区事务受理大厅概况 篇4

牡丹江市爱民区社区事务受理大厅是区委、区政府投资兴建的转变政府职能,改进机关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帮助群众解决各种生活难题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筑面积约650平方米。于2006年2月28日正式投入使用。是目前牡市面积最大、设施最全、功能最完善的社区事务受理大厅。

大厅的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恪守诚信,服务百姓,奉献社会‛。以‚您的满意就是我们的追求‛为服务承诺,努力把大厅建设成集服务、文体娱乐、科普教育为一体的服务基地,形成幼有所教、残有所助、优有所抚、孤有所靠、贫有所济、难有所帮的社区服务格局。

一、基本设施

大厅建筑面积为650平方米,档案室25平方米,有办公电脑19台,电子滚动屏、电子触摸屏各1台,网络服务器1台。

二、人员和机构

现有民政局、计划生育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司法局4个部门进驻大厅,共有工作人员31人,其中:中共党员8人,共青团员15人;行政编制人员6人,事业编制人员4人,社区干部21人。设有主任1人,由民政局副局长兼任,副主任2人(现有1人,缺1人)。

三、功能和结构

大厅具有审批性、服务性、公益性、中介性、经营性等功能,设有15个服务窗口,为居民提供一站式服务。

1、婚姻登记窗口:负责宣传《婚姻法》、《婚姻登记条例》等法律法规,办理结婚、离婚登记、撤销婚姻、补领《婚姻登记证》;

2、低保管理窗口:提供低保政策咨询,受理低保申报、检查、验讫,发放低保金,公布新增低保户,开展城市、农村医疗救助;

3、社区建设窗口:开展全区社区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建设工作;

4、双拥优抚窗口:发放《城镇义务兵优待安置证》、义务兵家属优待金、伤残金,接收、安置复员兵;

5、社会救助窗口:发放辖区内弱势群体救助金、救助物资;

6、老龄服务窗口:开展老龄工作规范化建设,提供老龄工作咨询,宣传《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条例》、《优待老年人规定》等法律法规,普及老龄工作知识,办理《老年证》;

7、助残服务窗口:普查辖区内残疾人基本情况,宣传《残疾人保障法》等法律法规,残疾人就业政策咨询,审查核发《残疾证》,受理残疾人的来信来访,上报残联业务报表;

8、计划生育窗口:宣传《黑龙江省计划生育条例》、生殖保健、婚育新风等法律法规及政策,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再生育证》、《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9、劳动就业窗口:提供就业渠道咨询,办理《城镇失业人员求职证》、《再就业优惠证》,培训下岗求职人员,提供就业机会;

10、法律咨询窗口:代理民事、经济、行政诉讼和非诉讼法律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法律援助,代写法律事务文书,担任法律顾问,主持调解纠纷;

11、中介服务窗口:建立中介平台,实行会员制,为居民提供服务;

12、农民工服务窗口:开展农民工就业、培训、社会保障、疾病预防控制、适龄儿童免疫、子女义务教育、改善居住条件等方面的相关服务;

13、殡葬管理窗口:宣传《殡葬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上报殡葬业务报表,办理生活困难群众的丧葬优惠等事宜;

14、爱心超市窗口:组织、宣传、检查辖区内各单位的捐助活动,统计、上缴和发放各街道捐助站的捐助物资并张榜公布。

15、服务热线(0453-6581890):受理群众投诉,提供业务办理、政策咨询,解答有关服务事宜。

四、服务模式和运行情况

社区事务受理大厅实行‚一门受理、抄告相关、内部运作、限时办结‛的运作模式,进一步减少了办事环节,缩短了办理时限,提高了服务效率。采取一个大厅(区级社区事务受理大厅)、三个体系(便民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三级网络(区、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三级服务网络)的社区服务管理格局,利用互联网和软件技术,大厅各窗口、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全部实现了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的办公,形成了区、街、居三级服务网络体系,开发和应用了社区管理工作平台和社区服务网站(),建立了社区居民、社区服务网点、用工信息、失业下岗人员、老龄人员、社区党员、驻区单位等信息库,使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告别了多年来手工记录,翻阅台账查找、人工报送的工作方式,实现了服务资源和服务方式的重新整合。

运行一年多来,大厅已有为居民服务的加盟企业400多家,社区服务网点1,700多个,低保管理窗口审批低保户3,500余户,其中办理农村低保154户。验讫75,000余人次,办理城市医疗救助91人,发放救助金14.5万元,农村医疗救助67人,发放救助金14.4万元;劳动就业窗口、农民工服务窗口安置下岗、失业、待业人员800余名就业,安置公益性岗位326名,审核、发放《再就业优惠证》3,625本,年检《再就业优惠证》13,998本;婚姻登记窗口办理结婚3,100余对、离婚登记1,250起,补领《婚姻登记证》161对;社区建设窗口制定了《爱民区‚十一五‛期间和谐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出台了《部门工作进入社区准入制度》、《社区事务听政制度》,开展了‚星级社区评定‛、‚社会委干部大比武、大练兵‛、‚创建‘四位一体’ 社区共建体系‛、‚爱民区首届‘社区节’活动‛工作;双拥、优抚窗口审批《城镇义务兵优待安置证》154个、发放义务兵家属优待金91.7万元、伤残金58.4万元;社会救助窗口发放辖区内弱势群体救助金2.5万余元;老龄服务窗口提供老龄工作咨询4,400余人次,办理《老年证》260个,办理老年免费乘车卡400多个;助残服务窗口接待残疾人咨询500余人次,安置残疾人就业28人;计划生育窗口办理《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223个,《再生育证》93个,《流动人口婚育证明》1,203个,接待咨询310人次;法律咨询窗口提供法律咨询600余人次,主持调解纠纷36件,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5件;殡葬管理窗口积极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加强对殡葬服务点的管理工作,及时上报死亡人数,确保火化率100%,办理生活困难群众的丧葬优惠152件;爱心超市窗口为6,350名贫困人员发放了大米14,990斤,面粉16,030斤,衣物、棉被15,405件(条);中介服务窗口、服务热线电话为市民解决了8,000余件生活问题,得到了市民的肯定和赞扬。社区服务网站点击超过了20万次,社区服务论坛点击超过了70万次。平均每日接待办理事务、上访、政策咨询等400人次以上。

五、存在的问题

1、由于到大厅办理事务人员日益增多,办理事务人员的素质和情绪复杂多样,经常因琐事互相发生矛盾,严重影响了正常办公,威胁了他人的人身安全,急需配备保安人员维持办公环境和秩序。

2、社区事务受理大厅承担了大量政府直接面对群众各项事务,政府未拨办公经费,靠民政的办公经费很难满足大量的业务需求。

3、社区事务受理大厅的工作人员承担着繁重的工作,福利待遇需要区政府予以支持,从而提高他们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平安路社区平安家庭奖惩措施专题 篇5

奖惩措施

平安建设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是人民群众期盼的民心工程,平安家庭是平安创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扎实做好平安家庭相关工作,充分发挥平安家庭的积极性,特制定平安家庭奖惩措施:

一、奖励措施主要以精神奖励为主的原则。

1、被评为平安家庭的居民,优先享受集资住房补贴,优先申报信用户、优先享受政府贴息贷款等政策。

2、优先享受家庭独生子女入学优惠政策及独生子女政府补贴,独生子女死亡伤残扶助等政策。

3、干部家庭的将作为单位评优评先、岗位调整、提拔任用的依据。

4、农村家庭居民的,除享受以上优惠政策外还将优先申报信用户、优先享受农牧业生产贷款、优先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申请、优先宅基地的申请、抗震安居优先安排、优先享受大型农机具补助、优先享受良种补贴等相关政策。

二、惩戒措施主要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对平安家庭每年将进行复审一次,对不符合平安家庭标准的将予以取消其命名,除取消以上各项优惠政策及政府补贴外将做以下惩罚:

1、干部家庭的将与13个月工资奖励、年总奖金挂钩,当年不得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共产党员。

2、城市居民子女入学奖不得享受政府补贴及各项优惠政策。

3、停止发放“四老人员”政府补贴、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困难家庭救助帮扶、独生子女政府补贴、计划生育奖励等各项优惠政策和补助,直至取消其资格。

锦城社区“创平安社区”工作总结 篇6

工作总结

为了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创平安社区”指示精神,推进我社区创建工作的快速进展,现把这段时间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是落实“一岗双责”制。我社区成立了以社区书记为组长,各单位物业管理公司负责人为成员的“创平安社区”领导小组,制定了“创平安社区”的实施方案,召开辖 区各单位负责人参加的动员大会,会上与参会人员分别签定了创“平安单位”责任书。为下一步开展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强群防群治的群众参与活动。4月5日办事处“创平安街道”动员大会以来,我社区开展了大量宣传活动。社区志愿者走上街头、小区向居民发起倡议,三天的时间共发放“门店联防,邻里守望”、“创平安社区”倡议书2000余份。

三是针对本社区人员结构特点,入春以来我社区加大了流动人员的登记检查力度,社区工作人员发扬不怕苦的精神,无论白天晚上加班加点的工作,通过大家的努力,共清理流动人员562户,2196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做到登记率百分之百,持证率百分之九十五以上,出租房屋摸底400余 1

户,登记率占总出租屋的百分之六十以上。

四是加强治安巡逻,本社区成立了以警务室和辖区各单位志愿者组成的24小时巡逻队伍,并把责任到人,同时增加了定时巡逻次数,做到及时发现为题,及时处理。通过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使现阶段的治安状况良好。

五是加快矛盾排查力度,动员大会以后,我社区立刻成立了矛盾排查领导小组,小组成员深入各单位、居民家中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并把调查情况作了认真的纪录及调处,做到了小事不出门,大事按程序办理。到目前为止未发现群众矛盾激化现象发生。

六是加强社区法制建设。在开展创“平安社区”活动中,我社区以深化普法教育,依法治理为手段,以提高居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社区法制化管理为目标,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加大宣传力度。制作了法律宣传栏4块。宣传标语6条,开办普法培训班3次,此项活动群众参与率达65%以上。

今后,我们将再接再厉,把创“平安社区”工作做到更好、更扎实。

锦城社区

平安社区概况 篇7

目前, 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根据国家旅游局数据统计, 2008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85亿人次, 乡村旅游收入达到573亿元, 农民直接就业量495万人, 间接就业和季节就业农民达到1840万人。国家旅游局表示, 将继续支持乡村旅游的发展, 将"中国农谷"打造成"产业之谷、绿色之谷、创新之谷、富民之谷"。同时, 国家旅游局在关于《全国乡村旅游发展纲要 (2009~2015年) (征求意见稿) 》中指出, 2015年要在现有规模基础上, 实现乡村旅游主要发展指标翻一番的目标。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业, 力争到2015年实现:接待人数达到7.71亿人次, 旅游收入达1145亿元, 直接劳动力就业989万人, 间接劳动力就业3680万人, 每年旅游从业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由此可见, 乡村旅游依然具有强大的发展空间, 仍需要更多的劳动力群体转移到乡村旅游发展中去, 实现农民增收、旅游兴盛和新农村发展。

在乡村旅游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方面, 国外对乡村旅游研究起步较早, 其研究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可持续发展研究、社区居民对旅游发展的感知研究、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研究、供需视角下的动力机制研究等, 其研究方法中主要以社会学和旅游学为主。国外学者在研究乡村旅游的相关概念中涉及最多的农场旅游 (Farm Tourism) 、农业旅游 (Agritourism) 、农庄旅游 (Farm tourism) 。而在有关劳动力转移的理论研究上, 国外学者取得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要数刘易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二元结构模型, 在这一结构模型中, 劳动力供给具有弹性, 只要供应和部门高于农业部门维持生计的固定工资水平, 就可以获得无限供给的劳动力。随后很多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探析, 代表性的理论有拉尼斯-费景汉模型、托达罗劳动力转移模型、桥根森二元经济发展模型等。

国内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起步较晚, 在有关乡村旅游的概念研究上, 尹少华、杨雁等认为乡村旅游就是农业旅游, 它是以农业和乡村为旅游资源而开发的一种新型旅游产品。同样, 有关乡村旅游和生态旅游认知的差异上, 张利民认为乡村旅游是以生态旅游为主体的一种旅游形式, 而付启敏则从乡村旅游概念和生态旅游概念的比较得出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生态化方向问题。在劳动力转移的类型分析对比研究中, 杜鑫对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两种类型即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进行研究。陈永正等具体分析了乡村社区劳动力的转移方式, 其结论为:短期内技能对劳动力转移所起的影响作用最大, 长期内教育程度对劳动力转移所起的影响作用最大。实际上很多学者对乡村旅游的研究从一开始就和乡村经济问题结合起来, 认为乡村旅游能够增加社区居民的经济收入, 提高当地生活水平, 创造新的工作机会, 扩大乡村就业率, 并促使乡村经济向多元化方向发展。余昊对贵州乡村旅游和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研究, 指出乡村旅游的发展对贵州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解决农村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尹长丰等分析了合肥地区乡村旅游及劳动力转移的统计调研, 并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对乡村劳动力就业的贡献率进行测算, 指出乡村旅游能够转移大量的社区剩余劳动力, 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王显成认为乡村旅游能够吸纳大量社区剩余劳动力、增加农村居民收入、提升农村劳动力素质。王茂强等基于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 探析了贵州乡村旅游开发中社区剩余劳动力转移与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动态关系。丁新华研究了广西少数民族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 指出乡村旅游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吸引了少数民族地区社区剩余劳动力, 同时也推动了各种副业的快速发展。

从上述中外学者对乡村旅游与劳动力转移的文献研究内容可以看出, 大量的研究成果局限在对相关概念的界定和理论探索上, 其中有一些涉及到了旅游发展中劳动力转移的方式问题、旅游与劳动力间的关系问题以及劳动力转移对乡村旅游发展的效益问题。但是, 对影响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的因素研究较少, 缺乏从调研所得的实际影响因素中探究科学合理的对策, 对平安壮寨这一典型的山地民族社区劳动力转移问题更是缺乏分析探索, 这就为本研究指明了方向。

1 研究地概况

平安壮寨隶属于桂林市龙胜县和平乡, 东经110°03', 北纬25°44', 海拔在380-1180米之间, 整个平安壮寨占地约3万平方米, 距桂林市76公里, 距龙胜县城12公里。该区南接临桂县, 东邻灵川县, 西连县城龙胜镇, 北面是泗水乡和江底乡。寨内人都为廖姓, 全部是壮族, 讲壮语, 喜欢自称布越, 当地其他的汉人和瑶族人称他们为"壮人"、"壮族"、或"本地人"。据当地碑文记载, 廖姓祖先来自于广西南丹庆远府, 从祖先始截止到目前, 平安壮寨三条沟一共分为8个村民小组, 191户, 近800人口, 其中七星伴月附近的2条沟161户, 713人, 是以宗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典型壮族村寨。平安壮寨村民祖祖辈辈开山耕地形成了今日的梯田, 加上壮寨的民族建筑和风俗人情使得这一地区成为著名的旅游胜地, 吸引着国内外的游客前往此地游览观光。当地有诗文称赞梯田的美景:平安二景势峥嵘, 五虎奔游绕翠峰, 九岭山峦龙戏水, 七星伴月图画中。

平安壮寨旅游的发展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79~1990) , 即萌芽探求阶段, 这一时期旅游还没有进入开发阶段, 知道此地风景的人还相当少。当时刚始接待的只是零星的海外和港台游客且带有一定的政治接待性, 由当时桂林市政府人员和龙胜县政府人员陪同。旅客只是拍照和观光, 没有村民参与。

第二阶段 (1990~2000) , 即参与阶段, 这一时期平安壮寨开始进入旅游开发阶段的初始阶段, 于1992年成立风景名胜区。随着更多游客的到来, 使得一些村民自发的开起了旅馆和小餐馆并出现了零星的土特产买卖, 一些村民看到旅游的人数越来越多就开始参与到旅游之中, 初步形成了小部分劳动力群体转向旅游产业的发展。

第三阶段 (2000至今) , 即高速发展和参与阶段, 2001年由于黄洛到平安壮寨公路开通, 游客人数迅速增加, 平安壮寨被更多的人认知, 随着平安壮寨旅游逐渐进入正常发展轨道, 更多的基础设施也在不断的完备之中, 游客量和旅游收入不断增加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由此吸引了大量在外地打工和本地的劳动力都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去, 并形成了全面发展的态势。

综上可见, 平安壮寨旅游发展起步较早, 依托优越的自然美景和人文风光使得其知名度和美誉度不断上升, 旅游发展给平安壮寨村民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 解决了部分劳动力群体就地就业问题, 给当地经济社会生活带来了正面效益, 但是如何进一步发挥旅游的带动作用, 将社区劳动力合理安置到旅游发展过程中人需要更多的探索, 以此实现平安壮寨的脱贫致富。

2 平安壮寨旅游发展与劳动力现状

为了深入分析平安壮寨乡村旅游发展和当地劳动力群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笔者针对平安壮寨进行了实地访谈和调查问卷, 对平安壮寨景区大门、主要旅馆、餐馆、主要景区点、销售摊点和家庭进行一定比例的问卷发放, 共发放问卷320份, 收回问卷318份, 剔除明显无效问卷26份, 剩余有效问卷292份, 有效率达92%, 由此对平安壮寨旅游发展状况和社区劳动力参与程度有了初步的了解。针对平安壮寨旅游发展情况的调查发现, 近年来平安壮寨乡村旅游在旅游收入和基础设施等方面都取得不错的进展, 现已成为国家4A级景区, 所获得的门票收入突破了100万, 人均所得旅游收入超过1500元。同时伴随着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的提升, 景区的门票价格也从1999年的20元每人提升到当前的80元每人。在寨内经营的旅馆也从90年代的4家上升到当前的100家, 床位数从30张增加到3000张;旅游小商品也在不断丰富, 出现了诸如龙脊茶、刺绣、民族手工艺品等;旅游游览活动从以前纯粹的自然观光增添了当地具有特色的民族风情表演活动。

在平安壮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 社区的劳动力从之前的完全从事农业生产和外出务工逐渐参与到旅游发展的行列中, 随着平安壮寨旅游业的发展壮大, 更多的劳动力开始转移到了旅游业中。通过调查发现, 平安壮寨人口数量基本稳定在780人至815人左右, 其中劳动力人群数量占了总人数的半数以上, 大部分村民都希望能够参与到旅游发展过程中。在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后发现, 平安壮寨的劳动力群体在内外转移上的信息如下表1。

此外, 在对问卷数据进行分析中得知, 现有平安壮寨居民中其经济收入来源上, 在本地做旅游的占24.%, 本地务农占40.8%, 本地打工占14%, 外地打工占10.3%, 其他占10.6%, 这表明居民收入和当地直接相关的占了将近80%左右, 而这其中农业收入占了较大的比例, 说明当地社区居民获取经济收益还是主要依赖固有农业的发展, 旅游的经济拉动作用还没有充分显现。同时, 对劳动力群体参与旅游活动的类别分析中发现, 大部分劳动力集中在餐饮行业、住宿行业、销售行业, 其他工作如劳力、导游、民族表演的相对较少 (见下图1) 。这说明平安壮寨劳动力工作在分布上集中在获益程度较高的行业, 而其他诸如表演和导游等工作的人员较少, 这一定程度上是市场经济自发形成的结果。

在针对现有参与旅游活动的劳动力群体的技能调查中发现, 平安壮寨劳动力人群中有72.6%的居民认为自己没有特长和旅游服务技能, 并且有86.3%村民从来没有得到过专业的旅游技能培训。一方面这是由于村民所接受的文化水平有限, 在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上难以在结合自身的民族特色并融入现代服务理念, 另一方面, 是由于村民忽略了自身所拥有的民族文化潜质, 比如擅长民族歌舞、民族手工艺品等技能。而与之相对应的, 在调查游客是否喜欢本土服务时, 有92%以上的游客希望能够得到富有民族特色的旅游服务, 这说明平安壮寨壮族文化拥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 村民对于旅游特色服务难以把握, 由此形成了村民难以发挥自身技能而游客又难以体验到民族特色的双重困境。

3 平安壮寨村民参与旅游的意愿调查

在对平安壮寨劳动力参与旅游的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对广大劳动力群体进行了参与旅游的意愿调查, 以期望能从社区居民的实际感知中得出他们参与旅游的实际影响因素, 明确劳动力转移的内在影响要素, 为实现当地剩余劳动合理转向旅游发展提供对策的参考。从调查数据分析来看, 平安壮寨劳动力群体对自身期望从事的旅游行业类型中餐饮业占了33.56%。住宿业占18.84%, 销售占19.86%, 这一结论与当前多数已经参与到旅游行业中的劳动力人数比例非常相近, 由此可以看出, 大部分的村民单纯的从当前利益出发, 倾向于平安壮寨目前最能盈利的部门,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平安壮寨旅游产业的发展还只是停留在小旅游的发展局限中。同时, 和上文中大多数劳动者技能缺失现状相比, 绝大多数的村民希望能够获得相关技能的培训, 详见下图2。

平安壮寨村民要想很好转移到旅游产业发展中必须要有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扶持, 政府和企业在政策、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支持是平安壮寨村民融入当地旅游发展的保障, 而村民也希望能够从中得到政府和企业的帮助。调查发现平安壮寨村民希望政府能够在以下方面提供援助, 即资金和技术占22.26%、政策指引占55.48%、人才和信息占13.70%、监管和协调等占8.56%。这充分说明了村民参与乡村旅游的积极性, 同时, 调查发现在未来与旅游企业的关系处理上, 村民中持利益双赢的占32.2%, 合作伙伴占29.5%, 相互支持占26.7%, 互不干扰占9.6%, 其他占2.1%, 这充分的反映了平安壮寨大部分村民在于旅游公司的关系处理上都认为利益双赢、合作伙伴、相互支持才是最重要的。因此政府部门需要联同旅游企业做好相关方面的支持, 让社区村民能够在明确的指引下参与到旅游活动中, 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4 平安壮寨社区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

根据实地调研经验和上述的分析, 本研究对平安壮寨乡村旅游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拟从当地政府组织、社区、旅游公司三大利益相关者的角度进行解析, 通过对不同主体的具体分析探索适合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策略和路径。

4.1 政府层面

政府在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上主要是从宏观层面进行政策制定、监督管理与引导、人才信息等的把握。在这些举措中, 政府首先要联合旅游公司把社区劳动主体的权益放在首位, 保障社区主体的切实权益, 同时又要高于旅游公司的基本要求, 即跳出旅游发展的单一层面实行多元化的劳动力转移问题, 避免旅游波动负面影响, 健全旅游村寨劳动力群体均衡体系, 实现乡村旅游劳动力群体正常有序发展。在政府层面上, 笔者认为应该从两个方向进行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考虑, 一是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角度, 二是在社区富民工程的角度。

4.1.1 基于乡村旅游发展角度政府的职责

政府作为旅游发展的第三方代表, 一般不直接参与旅游发展的具体过程, 但是要提供能够促进旅游和社区发展的实质性政策保障其发展。针对本研究的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 政府应该在以下层面进行政策上的支持:

(1) 财政和税收的优惠措施。通过制定财政和税收的优惠及资金扶持等政策, 鼓励社区居民和少数外界力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 完善基础设施比如餐馆、旅社、购物商场等的建设。一方面, 这一举措是还富于民的重要举措, 可以带动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 吸纳部分的劳动力从事旅游服务业;另一方面, 可以减轻旅游企业修建基础设施的外在压力, 同时, 政府的这一举措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旅游企业对餐馆、旅社、购物商城的竞争, 能够较好的经济收益保存在本地, 减少旅游漏损现象和飞地经济的出现。

(2) 政府的监管和引导措施。从本次调查可以发现, 社区居民对政府政策支持的期望表现在政策规划引导、资金和技术层面上, 针对这一实际反应, 政府应该做好关于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的规划引导, 从旅游发展和社区经济发展的双重角度做好统筹安排, 为社区劳动力转移和安置做好长远稳定的规划。

(3) 人才信息和市场环境的培养措施。通过调研所得到的结果显示, 社区劳动力群体在旅游就业意愿上倾向于餐饮业、住宿业和销售业, 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这三个行业的获益水平较高, 但是也应该看到这几个行业的饱和能力。一则需要已有的从事该行业的劳动力主体认识到行业发展的现状和潜力, 不能盲目扩大规模;二则对于那些想继续从事这些行业的潜在劳动力群体要认得到该行业发展的现状, 要敢于探寻新的发展出来, 发觉新的市场增长点。

4.1.2 基于富民视角层面的发展观念

立足于富民视角层面, 政府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转变发展观念, 不能因为乡村旅游而把社区的发展固定在旅游的单一层面, 要努力寻求依托旅游发展的其他产业的发展, 走多元化发展道路。政府要有创意经济产业的视野, 从民族地区有形、无形的文化和事物中找到具有市场可行性的产品进行深度开发, 从而形成借助旅游但又不完全依托旅游的产业发展状态, 这样所形成的产业链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大, 可以很好解决社区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的问题, 并且这种产业发展较少的受旅游经济波动影响, 对于劳动力的持续稳定安置就有较好的效果。比如对于龙胜较为有名的腊肉、茶叶等农产品的开发就可以走规模化的生产道路, 一方面这些原材料可以当地居民日常生产的, 不需要很多外在的技术指导和额外成本, 另一方面, 这些本土化产品易被村民接受, 可行性较高。

4.2 旅游企业层面

旅游企业在解决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问题的策略主要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即鼓励社区居民参与、技能培训和岗位的设置问题等。

4.2.1 降低社区劳动力群体参与的门槛

从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分析结果也可以看出, 平安壮寨内社区居民年龄结构中有一半以上是超过40岁的, 这部分群体在区外获取就业就会相对更加困难, 因而也就成为了剩余劳动力的主体, 若景区能够充分的吸纳这部门劳动力群体就可以很好的解决劳动力过多剩余的问题。同时, 调查发现七成以上村民在从事旅游行业的意愿中对自己经营做老板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 这说明大部分村民能够认识到旅游发展的潜力, 并且在与旅游公司的关系问卷调查中发现, 大部分的村民希望能和旅游企业建立相互支持、互利共赢的关系, 旅游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积极放低准入门槛提高监管水平, 将一些服务项目外包给村民进行运营, 从而实现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4.2.2 技能培训和岗位设置策略

调查发现, 有一半以上社区居民没有受过学校教育且在服务技能上没有技能职称的群体占了七成以上, 同时有八成以上的居民希望通过职业培训来提高自己的能力。对此旅游企业为了使旅游能够更好发展就必须对当地劳动群体的技能进行全面的培训, 使他们能够在保存本民族特色的基础上熟练掌握现代基本服务技能。从对平安壮寨社区居民关于期望培训的技能上看, 大部分的居民对创业、销售、管理培训意愿强烈, 而这几大技能也关乎旅游能否更好的发展, 所以旅游企业在这三方面的培训要尤为重视, 特别是针对具有造血功能的创业培训工作要切实做好, 这对吸纳更多的劳动力成效明显。

4.3 社区劳动力群体本身层面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通过政府和旅游企业的措施来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问题, 这些都是从外在因素方面考虑, 然而作为劳动力转移的主体, 社区居民对于自身本地就业更加需要做好相关措施。社区劳动群体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提升, 即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个人素质的提升和技能水准问题。

4.3.1 思想观念和创新意识层面

民族地区旅游的发展之所以能够吸引游客就是因为他们拥有游客没有的东西, 这些可以是当地的服饰、特产、工艺品等有形的事物, 也可以是那些自然美景、文化景区、风俗习惯等不能带走的体验。针对这一点, 可以挖掘出在当地居民能力范围内能够做到的旅游产品, 实现经济效益完成富于劳动了的转移。比如有些失传的传统文化和技艺等, 居民可以自发的进行传承和创作, 在政府或是其他外界组织的帮助下, 将传统文化转化为现实的经济价值, 这样既可以保存民族文化又可以创造收益。

4.3.2 技能水准层面

服务技能水准是旅游服务的基本要求, 也是保障游客满意度的关键要素之一。在技能掌握方面主要依靠的是政府和旅游企业的培训指导, 掌握一些基本的服务理念和方法。虽然有旅游企业和政府的培训, 但是这些外在的培训工作若是不能内化于心也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 所以就需要劳动群体能够在实践中子自我培养服务技能, 并能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形成具有特色的服务技能形式和不一样的游客感受。技能水准的高标准掌握是社区居民获取相关岗位的基本要求, 也是保住就业岗位的筹码, 这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避免外来服务人员的进入, 从而达到本地区劳动力的内部消化, 实现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

4.3.3 在个人素质层面

上一篇:有关读书话题作文七年级下一篇:借名买房受法律保护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