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校园文化社区建设思考的论文

2024-09-23

平安校园文化社区建设思考的论文(通用8篇)

平安校园文化社区建设思考的论文 篇1

平安校园文化专题社区建设思考的论文

一、社区工作主要成绩

该社区现有成员人,总访问8.1万人次,总访问量:11258;开展社区活动42个,创建学习小组37个,发表主帖1090个,回帖280个,上传社区资源140个,形成活动资源135个,发表相关的社区主题活动方案、论文、简报等共计290篇。通过一年的努力,已经成长为国家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推荐的社区”。

二、社区工作特色

落实研训工作“搬家”到社区;组建核心团队,分配角色任务,及时助学,解疑惑;线下、线上相结合,师生参与,添活力;任务驱动,保基本;以奖代补,引激励。

(一)研训工作,科研工作“搬家”到社区,发挥平台效益,促成果转化

1.研训活动“搬家”到社区,就是将线下学科研训、赛课、资源库征集与评审等专项活动“搬家”到社区。对照该社区,就是要把学校的安全文化主题活动相关内容搬到社区来。

2.科研工作“搬家”到社区,就是把富有特色的《区域推进学校安全文化建设行动研究》安全课题“搬家”到社区,实现社区与课题结缘。这种线下与线上结缘,不仅能促进成果的形成,更能促进成果转化,发挥其教育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更能发挥起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联动作用。

(二)建核心团队,分角色任务,及时助学,解疑惑

建核心团队,分配角色任务。按照片区、学校成立“学习小组”,分配“社区助学”“社区宣传”“社区学习”等角色,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解学习、活动任务。针对很多社区成员感到茫然的问题,及时回应,悉心指导,解决“茫然”的问题,促进成员“领悟”的提升,达成“主动参与”的良性循环。

(三)线下活动是基础,线上活动扩影响,师生参与,添活力

开展“安全文化社区”活动的本质在于提升教师,影响家长,成就学生,这才是社区的终极目标。学校安全、学生安全涉及千家万户,没有学生的参与、没有家长的参与将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吸引更多的师生参与,将安全文化融入学生学习生活,渗透到家庭、社会。社区活动开展的质量如何,直接影响到该社区的活力;丰富多彩的社区主题活动,是社区生命的源泉。该社区的42个主题活动中,有数十个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由此生成了大量的活动方案、相册、音视频及综合报道等珍贵的资源。这些资源,是对开展活动的记录与展示,是线下活动的.线上延伸。

(四)实施任务驱动,保基本,以奖代补,引激励

社区创建伊始,就布置了社区的工作任务,要求当年5月30日前,凡是有安全课题的学校必须创建主题活动,次月启动开展相关工作;次年5月30日前,全部中小学、幼儿园必须创建主题活动,并在创建后1月之内启动开展相关活动。本年度该社区产生了4个先进集体,7个先进个人,有效地激发广大学校、教师参与社区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三、社区工作应该解决“四问题”,“一清理”

通过一年的网络社区工作,我们感觉到,一是应该着力解决线上参与率低的问题。该社区活动多为线下活动,线上参与率较低,社区成员之间,互动少,因此千方百计提升线上参与率乃当务之急。二是解决助学者社区活动助学不到位的问题,该社区创建的一些活动不符要求,只是消息的传递,社区助学者对社区活动各要素助学不到位的现象很普遍,有的助学者或没有留下助学的足迹,成了摆设。三是解决社区助学者对活动成果推送意识不强的问题。对提交的相关安全策略,安全改进措施等没有进行及时筛选、推广,这使得社区形成的实践知识,无法扩散、延伸。有悖社区建设的初衷。四是要解决好角色分工不落实、活动设计不合理、活动规则不完善的问题。社区团队、各分团队工作差异性大,开展线下、线上活动水平参差不齐,甚至出现有的活动粗糙、应付的情况。该社区尽管创建了不少的学习小组、主题活动,但是有的小组成员少(最少的1人),且大部分小组活动处于停滞状态。这就成了俗称的“僵尸小组”或“僵尸活动”,因此发起清理“僵尸小组”或“僵尸活动”工作,提升社区品质迫在眉睫。

四、社区未来的思考

开展平安校园文化社区建设与应用是一个新领域、一项新事物。如何扩大社区规模及影响,提高社区活力及凝聚力,开展合作学习与个性化学习的途径,完善社区规则、激励机制、活动评估方法与策略,创建培育与发展精品社区,需要社区建设者共同的智慧,拓展思路、创新工作。通过社区与科研结缘,促进科研课题成果转化,发挥其教育效益、安全效益、社会效益。社区工作的本质在于提升教师,影响家长,成就学生,是社区的终极目标,是社区建设者努力的方向。有中央电教馆的正确引领,有社区人的积极参与,有全国各地师生的关注与支持,“区域平安校园文化专题社区”定会取得长足发展。平安造就未来,社区因你而精彩。创建、培育与发展精品社区。做到精心,力争精品,创造精彩,是社区建设者的不懈追求。

平安校园文化社区建设思考的论文 篇2

众所周知一张影响很大、很感人的照片“敬礼娃娃”。但是仔细看看后面倒塌的建筑让我们惭愧!照片中的孩子很懂事, 但我们大人却没有把房子盖好。当然, 有技术问题, 更有质量问题 (框架结构显现的问题) 。因此, 在新建和改建中如何增强灾难意识, 从社区到建筑物本身提高水平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汶川地震后, 北京市派出了专家支援房屋诊断检测, 取得了数据, 经分析并结合我单位“保障性住房”的研究, 提出震后的“平安社区建设”思考。

一、汶川地震建筑破坏基本情况

据有关部门统计, 此次地震, 非震中地区 (都江堰、德阳等) 房屋倒塌5~8%, 破坏严重30%, 需拆除20%, 80%加固后可使用。根据建造年代, 80~90年代倒塌房屋较多, 90年代后的房屋几乎没有倒塌。汶川等地区学校倒塌问题触目惊心, 200多所学校变成废墟。但都江堰这项建于公元前256年的水利工程却未受损伤, 值得人们深思!

倒塌情况 (从建筑类型看) :

(1) .最多的是砌体结构 (很多没有构造柱) 。

(2) .低层框架倒塌 (填充墙弱) 。

(3) .不规则、奇异建筑易倒。

(4) .农民房倒塌多, 但人员伤亡少 (单层, 木与砖混结构, 易逃生) 。

(5) .高层框架倒塌少 (框剪结构较好) 。

(6) .木结构抗震较好 (摇摇欲塌, 底部活动可移动, 但不易倒) 。

依据北京市赴汶川等地区支援房屋安全鉴定工作, 总结地震破坏形式及存在的问题。倒塌分析:设计施工存在缺陷, 结构体系混乱。从大量报纸、网络和电视图片反映, 倒塌的房屋从建筑结构形式分析:框架结构中剪力墙设计不足, 填充墙与结构脱离, 无作为。有的照片人物后面的景象是破砖烂瓦, 砂浆与空心砖不粘连, 为典型的豆腐渣现象。

例如:都江堰聚源中学一栋六层高的教学楼除两边楼梯以外全部垮塌, 死亡269人, 伤800人 (楼梯间跨度小, 现浇比重大) 。在图片中楼板位置看不见钢筋, 连接处薄弱。

设计问题 (从建筑结构看) :

(1) .砌体结构没有构造柱 (纵横墙交接处需钢筋混凝土柱) 。

(2) .低层框架填充墙弱, 应力集中连接部位 (柱梁板节点) 。没有坚持强柱弱梁、没有注意薄弱环节 (剪力墙设置少, 应分开设计楼梯) 。

(3) .结构体系混乱, 各种体系未严格按规范要求做。有的建筑下面是框架, 上面是砖混 (结构不稳定) 。

施工问题:

(1) .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 骨料没级配 (鹅卵石) , 砂浆强度低。

(2) .预制板后浇带钢筋没有搭接、焊接 (有的看不见钢筋) , 有的阳台没锚固好, 容易掉下来。

二、汶川地震带来的启示

(1) .国内建筑标准、规范研究严重不足, 结构安全投入少。经济较发达地区更薄弱。

(2) .应加强村镇建设管理体系, 提供农村标准设计全套图纸。同时要考虑高新技术成本与村镇接受能力。

(3) .学校、医院结构安全要加强, 提高设计标准。

(4) .建立完整有效的质量监督体系。

(5) .城市规划中加入避难场所布局。

(6) .要加强减灾、防灾意识。

三、北京市目前小区建设存在的安全隐患

1. 防火

因“障碍设施”, 救火时牺牲了许多年轻生命 (消防员平均寿命42岁) !

老旧小区由于未考虑车辆的发展而存在严重的停车无序问题, 虽然消防通道设有“消防通道请勿停车”的明显标志, 却仍有车辆停放, 遇到火灾时消防车进不了小区导致严重的后果。另外, 许多住户安装了防护窗, 遇到火灾时来不及锯开。还有高层建筑消防通道应为3.5~4m, 拐弯处6m, 消防局应定期检查情况等, 许多老旧小区都存在安全隐患。

所有的管线埋在道路下, 消防管线不是无障碍设计。管路着火时, 救援人员不能及时到达着火地点;消防水池不经常检查、换水 (有的几年不换, 水都是粘的) ;消防龙头经常堵塞, 须使用流动的水 (可利用中水) 。

2. 防疫

“非典”使我们更加关注建筑通风系统及上下水管道, 提倡自然通风和防烟防味, 但仍未很好解决。现在住宅室内, 蟑螂肆虐、蚂蚁筑窝、垃圾污染等问题影响着我们的健康;室外小区水景中蚊蝇的滋生, 地下土壤 (已被污染) 对地下水和管道的危害, 鼠疫在小城镇的爆发。

专家认为:取消“垃圾道”并不科学。北欧二层楼以上都有垃圾道 (形状呈圆形, 直径60cm) , 水嘴冲洗消毒液, 采取封闭隔绝措施, 污水排放封闭处理。如果没有垃圾道, 人与垃圾同在电梯内, 污染的可能性就会更大。

由于城市土地资源短缺, 一些新建小区, 尤其是保障性住房小区选址在原工厂区 (化工厂) 、垃圾填埋场等不利场地, 有的已出现一些问题。如北京天通苑居住区原来就是垃圾填埋场, 居民长期不敢饮用自来水 (据说是地下水) 。现在市政给水管线接通后才得以缓解, 但也存在垃圾对管线的侵蚀。新建的宋家庄小区在原化工厂, 需要大量置换土壤。饮用被污染的水致病事件时有报导。

3. 防水

开发商为了减少投资, 将楼房室内外高度差定的很小, 台阶正负零30cm, 省很多钱, 却留下很大隐患。北京“天外天”小商品市场暴雨后回灌水, 损失巨大, 就是一例。还有些小区, 开发商为了首层楼房好卖, 在南侧设置了下沉式花园, 空间很大, 居民入住后为增加使用面积, 进行加层。破坏了结构防水, 出现了渗漏现象。在排水不畅时, 甚至将居室灌水。因此, 地下室、地下车库在如何防水、排水问题上应加强设计。

4. 防卫

(1) 家庭装修:破坏主体结构, 管道拆改现象严重。有的跑水漏电, 有的暗厨房改成明厨房 (开敞式) 。

(2) 材料危害:化学合成材料的大量使用 (包括家具) , 不但影响室内空气质量, 而且带来次生危害。

(3) 人防设施不足:无地下车库、地下室层数少, 遇到灾难无处躲藏。

(4) 盗窃与凶杀:安防措施差, 出租、家装等易诱发恶性事件。

(5) 天然气泄漏:燃气泄漏、爆炸 (还有故意伤害) 事件时有发生, 报警系统没有强制应用。据北京日报4月25日报道:“朝阳区光辉南里小区5号楼某房间有九人死亡。经调查, 系较长时间使用室内燃气热水器, 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有关部门提醒广大市民使用室内燃气热水器时, 务必开窗通风。”

(6) 设计只注重美观, 不注意安全:道路、台阶太滑, 水景不设防护, 人与机动车混行等。

四、“平安社区建设”的几点建议

平安社区有很多科学的东西, 但科学的东西不科学对待, 就会不平安。天灾是客观存在, 但如汶川地震这么大损失是“人祸”。日本、美国等地区也是多地震国家, 但损失很小。所以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检讨昨天的错误, 才是科学发展观。

1. 加强市民防灾训练

大兴区有一个防灾馆, 汶川大地震半个多月以来, 已经培训了6000余人。市民防灾意识的提高, 是减少损失的关键。这样的馆应多建, 这样的活动应多组织。

2. 建筑定期做体检

日本的地震较多, 建筑的抗震性能普遍较高。但随着时间推移, 建筑的抗震性能会有所下降, 所以日本十分注意定期给建筑做“体检”。技术人员每年检查抗震层, 并在竣工后第五年、第十年及之后每年都检查。检查相关抗震材料的性能及避难设备、避难场所的管理状况等。我国也应该学习借鉴此办法。

3. 了解避难场所

北京市2007年10月制定了《北京中心城地震及应急避难场所 (室外) 规划纲要》, 每年将增加20至30处应急避难场所。力争在2010年前完成所有大型避难场所的配套设施建设。主要内容有:紧急避难场所最低人均1平方米, 要离住宅区较近 (服务半径500米, 步行5到15分钟即可到达) , 考虑到市民如厕问题, 还要有较完善的“生命线工程”。

小区建设中还应考虑配套避难设施, 在大绿地、公共厕所等方面的设置应加以关注。

如:北京元大都遗址公园, 是中国第一个系统规划的避难场所。面积约为38万平方米, 最多可容纳25.3万人, 巧妙地把各种应急设施融入景观:应急水井暗藏在假山下, 厕所在草坪之下, 路灯上安装监控器, 城垛能停直升飞机, 大型组雕台基可储存物资。

4. 发挥科技的作用

探究以科技的手段建设平安社区, 遇到灾害时有独立的供电、供水、应急等系统。有条件的情况下试点建设“零排放”小区, 在住区内形成生态循环。在避难场所里采用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污水净化等新技术, 实现应急补充。

如:宣武区万寿公园内发电机房顶上擎着大块的太阳能电池板, 这是一套太阳能独立供电设备, 紧急情况下可保持供电3天左右。

发挥小区内中水处理站作用, 可采取措施将雨洪水的收集与污水处理相结合。

5. 加强结构设计安全

关于规范体系研究。建筑形式与结构设计要系统研究, 尽量采用可靠的方式。建议推进全现浇剪力墙体系;框架结构应坚持“强柱弱梁”, 增设剪力墙;混合结构要有构造柱;采用钢结构时应注意防火。

关于预制结构体系争议。专家认为:预制圆孔板要注重薄弱环节, 加强构造措施, 减少大型预制构件, 做到灵活小装配。大型构件刚度过大 (更不宜施加预应力) , 应力集中在节点, 不利薄弱环节卸载;应加强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时吊装、就位困难, 精度不容易保证。在北京交通拥堵和立交桥 (人行天桥) 稠密的现状下不利于运输。汶川地震图片反映, 预制装配结构往往集中在节点, 节点破坏后, 导致楼房的整体垮塌等。

关于多层建筑的去留。多层 (六层) 建筑结构体系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应逐步淘汰。六层建筑没有电梯, 不能无障碍设计, 给生活带来诸多不便。老年人、病人、残疾人、孕妇等都不宜上下楼, 甚至对喝醉酒的人也易发生受伤事故。早在十年前, 专家就呼吁“六层住宅是没有人性的住宅”。目前, 在不发达地区多为混合结构, 未采取足够的抗震措施, 地震极易出现重大问题。在模板技术发达的今天, 该类体系也适宜现浇剪力墙体系, 提高结构安全性并可做到大开间、大空间, 利于改造做到可持续发展。

关于异型结构问题。北京、上海等地区近期出现了一些超高、超大、怪异的建筑, 需应借鉴多地震国家、地区 (美国、日本、台湾等) 建筑经验, 提高结构安全、减震措施, 对异型设计应严格控制, 并防止恐怖袭击。例如, 新中央电视台大厦结构交叉点垂直位移很大, 投资大且不安全。

关于增加抗震设计问题。采用隔震技术, 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性能, 建造不倒的房屋。城市建筑应尽量简约, 保障安全。尤其对超高层建筑应采用柔性节点和隔震措施, 如古代建筑“以柔克刚”可抗大震。新建农宅抗震防裂标准, 但应考虑技术经济问题。

山西省万荣县东岳庙飞云楼, 楼身分5级, 总高50米。底层木柱林立, 构成棋盘式。全楼斗拱密布, 共307组, 且形状变化多端, 给人以凌空欲飞之感。飞云楼为纯木结构, 始建于唐, 历代数次修缮。

关于管道系统安全。建议增加“无线传感网络”及“气体报警系统”以随时监控, 保障居民安全。合理选用管道系统, 防止次生灾害。塑料管材均具有可燃性, 在火灾发生时, 塑料管材会燃烧, 同时部分塑料管材会在燃烧中产生有毒气体, 如UPVC管材在燃烧中会释放出单体, 可导致人体中毒。建议民用住宅中采用的塑料管材, 应该暗装并进行防火处理与火源隔离;由于防火要求, 通常住宅中采用的燃气管道均为金属管道, 当地震时, 由于刚度较大, 容易断裂, 地震时导致燃气外泄, 引发爆燃及火灾等。建议住宅中燃气管道应选用金属复合类管材, 在保证防火性能的前提下, 提高管路系统的韧性, 建筑物垮塌前, 燃气系统不产生断裂。

总之, 任何结构体系设计、加固后能达到国家抗震要求, 施工过程中严格质量控制, 都是可行的、安全的。但科学研究, 应从最不利的环境和影响因素着眼。解决难题和死结, 追求完美, 才能制造百姓放心的房屋!

6. 防范各种灾难

平安需心安

“平安社区”需要群众的支持, 如回访“小后仓”危改小区, 居民对政府纷纷表示感激。一是就地上楼, 居住条件改善了。二是老邻居还住在一起, 相互有个照应。居民之间都认识, 能成为义务警察 (一个楼门10户以上就可以成为街坊) , 有灾难也能互助。

现在最大的矛盾是拆迁。上访问题严重, 恶性事件时有发生。前门地区拆迁群众反映:“我们这一代没出息, 没办法可以搬到郊区, 但是把孩子上学都耽误了, 连下一代的希望也没有了!”胡同文化是大多数人的美好记忆, 盼望搬到新区后, 同样能有“平安社区”的和谐生活。

管理要到位

应该进一步规范物业与保安的法律责任, 业主委员会应明确法律责任和运作方式, 物业公司在社区管理中利用信息化手段, 处理突发事件, 以发挥更大作用。

例如, 公安部2000年出台的《关于保安服务公司规范管理的若干规定》中规定:“保安服务公司只能由公安机关组建, 其他任何单位、部门、个人不得组建。”而建设部2003年颁布的《物业管理条例》则规定:“物业管理企业雇请保安人员的, 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保安人员在维护物业管理区域内的公共秩序时, 应当履行职责, 不得侵害公民的合法权益。”政策与现实情况不符亦不明确。

加快保安行业立法, 维系社区平安, 在灾害发生时形成救灾的一支力量。因为保安员24小时值班, 是发觉事件第一人, 有条件、有能力投入到救灾中。但目前保安行业管理混乱, 人员素质低、技能缺乏, 时有暴利事件与监守自盗事件发生。所以要加强保安队伍建设, 使之成为即军队、警察延伸的另一支保护社会平安的力量。

北京有的小区从细节入手加强建设与管理, 在平安社区建设方面做了积极的探索。如“西府兰庭”项目的经验值得借鉴与推广, 下面以图例来介绍。

平安校园文化社区建设思考的论文 篇3

“大团委”模式是新时期共青团“凝聚青年、发展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方式,依靠直属团组织已有效使团组织进一步融入青年,团的活动进一步覆盖、影响青年。实践证明,“大团委”模式有可复制性,是新形势下平安校园建设有效途径。

关键词:“大团委”模式;平安校园;一制一点五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4)08-0077-02

安全稳定是高校改革、发展的前提,平安校园建设是保证高校安全稳定的重要举措。

近年来,高校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也应清醒地看到,随着高校改革和发展的进一步深入,影响安全稳定的因素更复杂,维护安全稳定的任务更艰巨。例如:校园开放式管理、保卫人员结构老化及群防群治总体弱化等等因素,导致校园内长期存在“三多一少”现象,即“暂住人口多、务工人员多、闲散人员多、保卫人员少”,校园安全形势复杂,平安校园建设重要性和紧迫性突显。

“大团委”模式即:依靠乡镇团的委员会,按照平均1名乡镇专兼职团委成员负责新建不少于2个直属团组织、1个乡镇新建不少于20个直属团组织的工作标准,建设由镇区内多个直属团组织构成的实体化“大团委”,进一步发挥乡镇作为共青团面向基层的“桥头堡”作用。

“大团委”模式是新时期共青团“凝聚青年、发展青年、服务青年”的工作方式,实践证明,有效使团组织进一步融入青年,团的活动进一步覆盖、影响青年。“大团委”模式将是新形势下平安校园建设有效途径。

一、“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具有以下三点重要意义:

1.“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必然要求。

高校“综合管理委员会”、“防火委员会”、“安全生产委员会”等管理机构,往往局限于一年一次的总结评比,距领导近,距群众远,务虚多,务实难。不仅不符合日常安全管理需要,也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相去较远。而“大团委”模式是:既指导、推动下属的组织工作,又直接组织、联系、团结群众,形成区别于过去仅作为领导机关、以领导推动下属的组织为主的传统组织模式。

因此“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是当前高校切实改进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必然要求。

2.“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健全基层安全网络,夯实安全基础的必要办法。

部分高校二级单位的安全生产、防火网络建成后,有关负责人有的不知道自己有什么职责,有的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担任该职务,有的安全网络中没有承担具体日常工作任务的人员名单,有的安全网络中的具体工作人员身兼数职,无暇从事安全工作,因此校院各级安全类委员会的作用甚微。而“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组织建设,正是是抓住了基层薄弱、执行薄弱的关键。

因此“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健全基层安全网络,夯实安全基础的必要办法。

3.“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创新工作思路,有效群防群治的科学途徑。

要充分调动广大基层干部群众参与平安校园建设的积极性,就需要大团委模式的融入,需要创新组织建设思路,例如“一制一点五平台”大团委建设思路等等。因此“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是高校创新工作思路,有效群防群治的科学途径。

二、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平安校园建设面临的困难挑战,可以概括为“三个不适应:

一是人力不适应。一方面,专职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执法依据弱化,福利待遇边缘化,队伍较涣散。另一方面,兼职队伍对于热情不足、往往敷衍了事。

二是财力不适应。高校用于平安校园建设的财力匮乏,往往被动作为。例如平时消防设施不进行例行保养,消防检查不合格了,不得已才维修消防设施。

三是措施不适应。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校园安全措施往往人防巡守为主,海报宣传为主,缺少有力措施,覆盖比较有限。三个不适应导致安全防范难、案件处理不及时,平安校园建设难以理想。

将“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中,就是要形成一套制度,争取上级对基层(校区)保卫科给予财力的有效支撑;确定一个重点区域人群,组织动员他们进行群防群治,自防自治;建立五大平台,借力合作,引入资金、资源、人才等,让群众有自防组织,让基层保卫部门有抓手,争取更多力量支持平安校园建设。

三、将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的举措

将大团委模式融入平安校园建设的举措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即“健全一套制度、把握一个重点、建设五大平台”(简称“一制一点五平台”)。

1.要建设一套制度,树立工作开展的科学依据,

从而减少阻力增加动力。

“大团委”模式下,各级团组织纷纷出台制度政策支持乡镇团委建设实体化“大团委”。例如,团中央、财政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和推动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意见》,为乡镇团委争取每年2万元工作经费。各级团委也积极出台配套政策,制度有力,上下合力。

平安校园建设中,可以借鉴“大团委”模式的成功经验,从自上而下出台有力政策制度,推动资金、资源、人才等向基层组织倾斜,从而减少工作阻力,增加工作动力。减少部分校区保卫科,很大一部分精力忙于人员年终福利和办公经费的创收,而对于保卫工作疲于应付问题,争取专门制度、专项经费支持基层科室,让基层保卫职工集中精力干工作。

2.要把握一个重点,突出工作开展的目标人群,从而有效动员和培训使用,组织群防群治。

“大团委”模式下,面对基层团组织整体薄弱的状况,经调查分析后判断:要特别关注“村外镇内”的青年人,不拘泥于行政化格局建立组织。

平安校园建设中,可以借鉴“大团委”模式的成功经验,认真分析安全稳定的重点服务人群在哪里,建立群防群治组织。例如,把校园活动区域分成教学科研、办公服务、生活住宿、公共道路等4个区域。按照案事件发生概率,可以把安全重点区域确定为:晚间的生活住宿区域和无人防、技防的办公教学科研区域,然后按区域组织大学生和青年教职工自防组织。保卫组织不能抽象存在,必须融在广大师生赖以工作生活的特定的环境中,然后把保卫组织结合、切入进去,让这些群众性保卫组织直属于基层保卫科,使基层保卫科不只是领导层级,成为实体化“大保卫”组织。

3.要建设五大平台,夯实工作开展的物资基础,

从而减少务虚增进务实。在“大团委”模式下,各级团组织积极克服困难,筹集资金、资源,建设直属团组织的活动平台。直属团组织建立后,保证一个月开展一次活动。

平安校园建设中,可以借鉴“大团委”模式的成功经验,建设高校平安校园建设五大平台:

1.合力完善专职保卫职工的培训制度和经费制

度,建立“保卫职工夜校”,规范管理保安全。

通过建立“保卫职工夜校”为抓手,规范专职保卫人员的培训制度,同时规范基层保卫科群防群治工作经费拨付,保证必要经费开展群防群治。

2.有力构建部门学院兼职保卫者的“安全学院”,力求实效保安全。

紧紧依托上级的支持和有关学院的支撑,建设兼职保卫工作者的安全学院,通过定期培训和素质拓展,有效提升兼职保卫工作者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意识。

3.努力建設基层防火墙,建设校区为单位的“消防教育馆”,培训演练保安全。

“消防教育馆”因校制宜,针对高校师生特点,将消防课程以卡通、动漫等视听形式播放,设置消防张贴画、水源图、逃生路线图以及触摸式互动教学设备等,面向师生,把专项消防宣传和常态化疏散逃生教育结合起来,让师生就近学到消防知识。

4.着力发现安全薄弱区域,建设宿舍区域“平安

宿舍志愿者培训中心”,群防群治保安全。

针对大学宿舍区域这个安全薄弱地带,案件多发地带,建立“平安宿舍大学生志愿者协会”,建设平安宿舍志愿者培训中心,提倡大学宿舍区域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指导协会开展安全教育、值班巡逻、监督检查等安全服务,掌握安全动态,及时预警、上报。例如:通过设勤工助学岗位,安排学生干部晚上19:00至23:00在宿舍楼宇值班。填补该时段宿管员人手少,又往往忙于洗衣、售货创收业务产生的安全空白,虽不增加管理成本,却有效增加了防范力度。

5.全力建群防组织“户籍化网络管理平台”,实时排名,考核评比,有效管理保安全。

通过建立内部网络实时排名,明确校区保卫科的工作进度和工作责任。推进群防群治组织建设,校区保卫科是执行主体,要集中组织校区内专兼职保卫干部的力量,按学院、按区域逐一建组织。校保卫处是推动主体,要争取校领导层面的重视和有关部门支持,及时安排部署,明确工作任务,发挥统筹协调作用,加强监督检查。不仅评比数量而且评比质量,比群众自防组织的建立数,还比活动数。要求每个自防组织每月一次活动,活动内容上网,力求实效。

参考文献:

[1]许朝渊.大学安全威胁调查与“平安校园”对策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07。

[2]宋明钧.高校平安校园建设的对策与思考.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06。

[3]于庆伟.高校构建平安校园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沈阳师范大学.2011。

[4]洪建场;闫璐.创建“平安校园”的几点见解.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作者简介:

1.杭天龙(1980.3-)男,籍贯江苏扬州,扬州大学保卫处消防与安全生产科副科长,兼任扬州大学团委实践创业中心副主任,硕士学位,高教管理实习研究员,从事高校安全管理、共青团工作及研究。

农村乡镇中学的平安校园文化建设 篇4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办学活动中形成的、为全校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价值标准和基本信念,内容包括教育方针、培养目标、校风建设,以及校园的管理制度和文化艺术活动等。它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设一种育人氛围,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行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从目前农村乡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来看,许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仍然存在着较大差距,已成为制约学校教学质量和影响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原因:

1.许多学校开办历史短,文化底蕴匮乏。

2.艺体师资配置长期处于缺失状态,改学科教师突出,致使校园文化贫乏。3.长期以来社会对学校办学效益评估注重于有几个学生升入高中,迫使学校重视统考学科课本知识传授,轻“成人”教育及技能培养,校园文化难以形成。

4.学校制度文化多以强制性的“外在文化”发挥作用,没有对师生行为、学校教育活动产生深层影响。

5.农村不良文化因素的制约和大量外来文化的冲击与价值观的冲突,使校园文化功能退化。

面对乡镇初级中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在逐步完善校园物质建设的同时,需要更加重视精神文化的建设,尤其是结合城乡文化环境综合治理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活动,使我们感受到校园文化建设的紧迫性。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们学校认识到在加强平安校园文化建设中应重视的问题。

一、充分认识平安校园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学校接受教育的学生,可塑性大,模仿性强,辨析能力较差,很容易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这就要求我们学校注重对师生思想认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强化,更要注重间接情景的暗示,根据学校发展目标建设平安校园文化,创建一个顺应社会发展的育人小社会,以抵制社会负面文化的冲击,并对社会大环境施加积极影响。

校园文化在育人方面有着强大的功效:

1.优美的校园环境能陶冶师生的情操,激发良好的情感变化和思想意识。

2.健全的规章制度及健康的集体舆论对师生的思想言行具有规范和调节矫正作用。

3.有利于培养师生的集体意识,促进师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大家的审美能力及创造美的能力。

4.现阶段,我校的一部分学生毕业后就将进入社会,以项城市教育局提出的创建平安校园文化活动、教学质量创优活动等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对于我校学生进行强烈的竟争意识、参与精神、协作态度全面教育。

二、从校园文化建设入手,营建我校良好育人环境

在建设校园文化过程中,应以创建我校优美校园文化入手,营建我校良好育人环境。

1.全面建设充分考虑校园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精心设计,因校制宜。寓德育于校园文化建设中,使内容与形式完美结合,富有艺术韵味并具鲜明的时代感。

2.校园环境建设要做到“硬化、净化、绿化”。请专业设计人员指导,努力让“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环境。绿化带、绿化树划到班级,实行责任管理,并开展评比活动。

3.美化校园时还应着重体现出师生在共同思想、价值追求、情感态度等精神文化的认同上。如学习区文化氛围要体现严谨治学的文化主题。无论是各班的教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全体师生在校长领导下完全达到了“洁”、“静”、“雅”。同时,都张贴著名科学家和学者画像及其治学和教育的名言警句,书写激励师生奋发向上的标语,如校训、“三让一树”等内容。学生活动区要注意发挥学生为主体的综合功能。食堂里布置引导学生节约粮食、水电和文明就餐的“就餐文化”。学生宿舍里都张贴具有个人个性的图片和书法等独具特色健康向上的“寝室文化”。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强化我校文化机制建设

校园管理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直观反映,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我校在建设平安校园文化时采取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法规和我校建校的办学目标,围绕“和谐校园”这个核心,充分发扬师生民主,经过师生充分的酝酿和讨论,建立和健全我校的各种文化机制。校园文化制度的制定达到:全;细;严。并通过各种宣传形式让大家了解和掌

握,使其转化为师生的行为规范,形成自我激励、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环境。

为了保证校园文化的彻底落实到位,我校建立一个完善的文化管理机制。1.我校的文化管理机制管理同德育管理机制接轨,形成校党支部—校团委—校学生会;校长—政教处—班主任两条线的管理机构,两条线之间的配合,形成松弛有度的校园文化管理。

2.开展的各项文化活动进行评比,优胜获奖者予以精神和物质奖励,并将获奖情况折分计入班级文化考核成绩予以表彰。对好人好事公布名单和事迹进行表扬,对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行公开点名批评;对卫生班级、文明宿舍授予流动红旗,对污损宿舍和校园环境的学生给予违纪通报;积极组织健康活泼的各种文娱活动,查禁进入网吧游戏的学生;定期组织讲座、热点论坛引导学生,查收学生中的不健康书刊、读物;对卫生、出操、就餐、就寝的行为表现由校文化管理中心检查记分并向全校公布。经过一系列文化管理措施,使学生辨别是非能力不断增强,校园文化文明之风逐渐形成大环境。

3.让校园文化管理学生自己。我校文化管理中心开展在学生中设立各种业余爱好文化组织和文化文明监督队等自律组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激发他们蕴藏着的组织和管理的潜能,达到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的文化氛围。

四、以课外学生文化为平台,丰富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中如果课堂时间挤占太多,学生就会感到校园文化生活单调乏味,并可能形成热衷于某些不利于健康文化活动的潜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大力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建设以社会主义文化和优秀的民族文化为主体,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结合我校学生文化艺术修养情况,我校通过“学校文化平台、师生唱戏”的方式,由学校文化中心给予必要的行为指导和支持,吸引师生一起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我校在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时提出两个建设性的意见:

1.文化活动要遵循“五性”(即自主性、实践性、愉悦性、发展性、教育性),做到“四有”(有计划、有记录、成果、有总结),“三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

2.课外活动的内容,形式要丰富多样化。既要有思想性的(如爱心捐赠活动、语文演讲比赛、各种评优活动等)和知识性的(如学科知识竞赛、法制知识讲座、中学生书画美术作品展示),又要有文娱性的(如各种口技竞技比赛、元旦文艺汇演、爱国主义影视欣赏等)和实践性的(如社会问题调查、义务劳动服务、学期入学学生军训等),还要设置些全校性的传统活动,如三月学雷锋活动、五月感恩活动、秋季篮球运动会、元旦文娱活动等。努力让大家根据天资所好、扬长避短,各得其所,各行其乐。

五、以校园文化为核心,促进优良校风形成

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师生的思想行为容易受到集体舆论的制约和同化。为了使我校师生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和行为,就需要培养正确的集体言论,真正做到“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我校文化管理中心从这几个方面达到建设校园文化的目标:

1.通过每周在国旗下讲话、每周学校广播会、主题班会等文化活动平台,加强了学生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注重养成教育,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水平及明辨是非的能力。

2.让九年级的学生讲述我校的光荣历史,并全校开展“毕业了,我给学校留什么”等活动,加强“爱校”教育,滋长热爱母校的情感,产生凝聚力,形成我校文化精神。

3.我校文化中心根据社会发展趋势及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和办学特点,提出校训和奋斗目标,各班相应地制定班级奋斗目标,直至帮助学生制定个人奋斗目标。并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全校形成一股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校园文化。

4.融合我校领导作风、教师教风、学生学风,让整个校园充满一种浓厚的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

5.校园文化中心坚决清除校园文化垃圾,净化校园文化空气,消除消极文化,防止影响我校校风的建设。

6.针对学校安全或留守儿童热点文化,文化中心举办专题讲座、主题班会,澄清模糊认识,引导正确校园文化。

7.充分发挥我校广播室、黑板报、阅报栏、图书阅览室的作用,大张旗鼓地表扬好人好事,同时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校风。

校文化中心通过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制度上充分保障,促进学校“形象工程”,也是“灵魂工程”的优良校风形成。

六、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校园文化人际

“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基本的人际关系,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教育过程和结果。要创造和谐的师生关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较高的师德修养,精湛的教学艺术,良好的外表形象,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尊敬教师,勤学守纪,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出现乐教乐学的生动局面。同时,学生间的人际关系,既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影响优良集体的形成,教师要有目的地加以引导,强调学生的人际关系应遵循“守纪、理解、团结、互助”的基本原则。提倡学生间学习上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生活上一人有难,八方相助;纪律上互相督促,互相提醒;思想上互相交流,互相提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疏导,帮助他们解除烦恼;要正确地引导学生中的非正式群体。和谐人际关系的形成有利于提高学生交往的信心和交际能力。学生在这种团结友爱、互相尊重的气氛中才能得以健康地成长,为以后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建设班级文化,营造人格文化氛围

建设班级文化,创建班级特色,应立足于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总体目标,在全面执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校文化中心结合班级实际的情况,选择中学生行为规范的道德观念、心理素质的某一侧面作为突破口,分层递进,深化细化教育要求,让学生在实际参与的过程中增知识、长才干、明事理。在营建班级文化过程中凝聚全级学生的心,形成集体合力。在班级教室布置上要有壁报、艺术角,要“让每一堵墙面都能说话”,用文化环境来熏陶人、感召人,进而达到教育学生的目标。

在农村乡镇学校特别我校硬件有了较大改善的情况下,要使我校文化教育管理工作积极有效的开展,不落后于城市学校文化建设,就必须高度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充分挖掘和利用校园文化的潜移默化作用,才能落实和体现新时期社会主义素质教育的全貌。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其影响虽不是立竿见影的,但却是循循渐进的,其潜在的文化教育作用将是长期的、全面的。我坚信,我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然会结出和谐美好的花朵。

建设平安校园征文 篇5

一个人要有理想,要有抱负,而这一切的前提是健康。而健康的前提,这一切的前提的前提,当之无愧的就应是平安!

踏入中学的大门,两个月以来,学校和老师以各种方式关怀着我们。

从新学期开始到此刻,学校曾几次以书面通知的形式,告诉我们在上学、放学时要注意交通安全。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学校对我们无微不至的关心。我们,在这其中成长,是滋润着关爱的幼苗,在平安的世界自由地成长。

老师,对我们也充满着细致的关怀。

当冬天刚刚来临时,天突然变得冷起来。这天语文课,老师一走进门,便温和地对我们说:“冬天来了,天渐渐冷起来,你们要注意多穿些衣服,别着凉了!”老师的话语,每一个字都透露着对我们细致入微的关怀。而我们也在感动中度过了一节完美的语文课。

记得有一个上学的日子,天下着雨,许多同学都来得比平时要晚。不知是什么原因,教室里的多媒体设备不能用了。突然,数学老师从门外急匆匆地赶来,对我们说:“我刚才在隔壁的班级上课使用多媒体时,手摸上去感觉有点麻。所以你们不要碰这个多媒体设备,如果是漏电的原因,是很危险的。”数学老师那焦急的神情,让我们感受到了她对我们的关怀。老师在时时刻刻地提醒着我们,必须要注意安全!

冬天的历程已走了一段,天也黑得越来越早。有一次放学,班主任老师交待我们说:“此刻的天黑得越来越早,你们放学时要注意安全,最好有家长接送。还能够自己带一个手电筒,在路上能够照明。”老师的千叮咛万嘱咐,让我们在冬天的心变得温暖,在寒风中享受着这温暖的关怀。

平安是福,只有平安才能有完美的生活,才能实现理想。学校、老师对我们的关心、关怀,让我们时时刻刻把安全记在了心头,放在了第一位。我们感谢学校,感谢老师对我们的关怀!我想,在那里的每一个学生都会快乐、健康的成长!每一个人都会平平安安!

平安校园建设总结 篇6

在上级领导的正确指导下,全面贯彻上级主管部门下发的关于平安创建的文件精神,一贯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校园”的理念,始终把创建平安校园工作作为学校日常工作重中之重,常抓不懈。围绕教育教学这个中心,不断完善各项安全规章制度,注重岗位责任制的落实,强化安全管理,坚持以法治校,促使学校安全工作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在切实维护校园稳定、确保师生生命和学校财产的安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总结如下:

1、学校成立了“平安校园”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刘兰山校长亲自任组长,由副校长任副组长,由各处室主任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学生处负责,使创建工作有了组织领导保障。明确领导小组成员的职责分工,确保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具体创建工作由平安校园建设办公室负责,由政教处负责实施,其他处室协助。根据形势发展和学校周边治安严峻形势的需要,学校建立了保安队组织,负责学校的保卫和对校园每天24小时的值班巡逻、处理偶发事件等。严格门卫制度,实行外来人员来访登记制度,学校有了一支从事学校安全稳定工作的队伍。

2、学校每周召开校务,凡涉及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问题都要在会议上讨论研究。分管学校安全工作的副校长每月组织一次专题会议,及时分析和研究校园治安综治、创建平安校园工作面临的问题,讨论

解决的方法和措施的落实等,做到及时发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及时解决和整改,把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3、学校制定了创建“平安校园”工作规划和实施方案,并把“平安校园”校园建设纳入学校工作计划。每年三月,法人代表与各处室及时地签订了安全管理目标责任书;各处室、各年段、各班主任,各岗位层层分解安全管理目标,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各部门、各教研组与教职工评优评先一律实行安全目标管理责任一票否决制,使全体教职工从思想上认识到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设平安校园活动是学校工作头等大事,务必认真抓实抓紧抓好,从而上下一条心,大家齐努力,开创了学校良好的校园治安局面,建设了优美和谐的治安环境。

4、为了加强对师生的法制教育水平,预防和减少青少年、未成年人犯罪,学校特邀了 东山派出所警官刘宇锋为学校法制副校长,进一步加强了学校校园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校园的领导,法制副校长在学校开展法制讲座,参与学校综治、创建平安校园等活动、对师生员工进行法制、安全等教育,使学校依法治校进一步加强、为培养21世纪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德、智、体全面发展接班人和建设者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5、不断健全完善安全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做到岗位目标明确,责任到人,学校严格年段、班级负责制,课任教师、晚自习老师点名制与安全工作责任制,进行了教职工安全责任与

评优评先等一票否决制,制定了各种安全工作防范预案,明确责任追究制度,大大加强学校安全工作群防群治机制。

6、学校与派出所联系紧密,设立了校园警务点,加强了警校联系,学校的安全工作有了可靠的保证;学校还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在教学区、办公区、校园围墙重点地段设置了红外线监控系统,为保证师生的交通安全针对校门口车流量比较大的情况,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警示牌。提高了学校的治安工作“技防”、“物防”水平。

7、学校制定了严格的门卫制度和来访人员的登记、验证制度,学生出入校园验证制度,保卫人员夜间值班消防安全巡查制度,保卫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并做好值班记录和来访人员登记记录。

8、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学校对食堂管理非常重视,不定期进行督导检查,各种制度、证件齐全。市卫生管理部门组织的几次卫生大检查均以高标准通过;学校还不断加强领导,建立健全食品卫生制度,严把“病从口入”关,学校成立了以副校长为组长、总务处主任、医务室等人组成的食堂管理领导小组,进行随时检查督促与指导,保证食品卫生。不断完善食堂管理机制,总务处还成立了由学生组成的监督小组,日日监督,月月汇报,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证了学生的饮食安全。

9、学校不断加强教学环节和实验室安全管理,实行教师岗位责任制,要求任何一位教师必须对自己的岗位安全负全责,学校领导多次重申,任何任课教师都是自己学科岗位的第一负责人。学年初,每位教师都要与保卫部门签订安全责任状;实验室管理方面,不断建立健

全安全操作规程和实验室管理制度。实验员和上课教师要严格遵守实验操作规程,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

10、认真执行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学校对安全事故有严格的报告制度,由学生处负责,决不允许缓报、瞒报或不报的现象发生。

11、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消防安全、预防溺水、预防违法犯罪等教育,除了法制副校长给师生进行法制教育外,学校还举办了“青少年法制教育图片展”;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消防知识竞赛、安全知识竞赛等活动;加强了对学校大型集体活动(包括外出社区活动、实践活动等)的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学校还印发了消防安全材料、游泳防溺水安全材料、交通安全、安全知识手册,《关于安全工作告家长一封信》等发分给师生,不断加强师生的法制、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安全防范的教育力度,增强他们法制观念和安全防范能力。

北戴河中学

高职院校平安幸福校园建设初探 篇7

一、校园平安是校园建设的根本保障:高职院校如何保障平安的任务更为迫切和重要

平安支撑幸福。幸福的前提是平安, 没有平安, 幸福则无从谈起。因此, 保平安是校园建设和管理的第一要务, 安全重于泰山, 与普通高等院校相比, 高职院校更容易在安全上出现问题。

(一) 从安全问题的构成因素上看, 高职院校的常规安全问题与职业安全问题并存

高职院校不仅存在着与普通高等院校相同的安全常规问题, 如财产安全、用电安全、饮食安全、交通安全等, 同时, 由于高职院校的职业特点, 学生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就读时间会用于实习实训, 顶岗操作, 因此, 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 无论在模拟实训车间还是真实的实习岗位, 安全教育和安全保证都显得格外重要。

(二) 从生源结构上看, “问题学生”的大量存在, 造成高职院校安全问题的复杂多变

随着近些年高职院校的不断扩招, 以及应届高中毕业生数量的减少, 职业院校的生源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质量下滑的现象。进入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相比, 不仅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同时不可否认, 很多“问题学生”进入了高职院校。

所谓“问题学生”, 一般是指“在学业、生活、心理、情感和生理上存在偏差和不足的学生, 这一部分学生往往是校园安全问题产生的主体, 其中, 又以心理问题学生的表现最为突出, 因为心理问题具有隐蔽性, 所带来的问题也具有突发性和一定的危害性。”①

二、幸福校园是校园建设的最终目的:高职院校师生对幸福的期许心理更为迫切和强烈

亚里士多德 (Aristotle) 说过:“幸福作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心理体验, 对幸福的向往和追求就成了人类实践的强烈动因和最终目的, 成为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②。创建幸福校园是时代对学校提出的新任务。构建幸福校园已经成为众多学校进行校园建设的共识和目标。处于我国高等教育最基础层次的高职院校, 在社会认可度不高, 学历地位不受重视等多种因素的作用下, 学生和教师对幸福校园的期许心理更为迫切和强烈。

(一) 高职学生幸福感缺失, 心理压力大

由于高职院校在我国的高考招生层次中位于第四或第五批次, 对于学生和家长而言, 进入高职院校更多的是一种无奈的选择, 致使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教育”。

2007年人才蓝皮书《中国人才发展报告》指出, 职业教育虽然是国家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是, 目前中国整个社会对职业教育和职业院校的认可程度不高, 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③同时, 学生自己也认为进入职业院校就已经输在了高考的起跑线上, 所以自卑感较重, 况且这部分学生在中学学习阶段成绩较为落后, 很少得到教师的赞扬和关爱, 进入高职院校后, 多数学生开始丧失学习兴趣, 厌倦学校生活, 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温暖和校园生活的幸福, 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 高职教师幸福感缺乏, 工作压力大

近年来, 伴随高职院校的规模扩张, 在校学生人数成倍增长, 导致教师工作量加重。据有关学校调查, 高职教师平均周课时量为12节, 有些专业课教师的周课时量要达到20节以上, 加上每年需完成的科研工作, 那么, 高校教师的工作量之大, 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这无疑是对精力与体力严峻的挑战。

众所周知, 当前高职院校招生的录取分数线持续下降, 致使生源质量得不到保障。不少院校已深为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学习兴趣而苦恼, 学生管理的难度也令不少教师感到较大压力。④

基于上述分析, 高职院校如何构建学生满意, 家长放心, 教师乐教的幸福校园, 其难度会比普通高等院校更大, 也是高职院校校园建设面临的最大的挑战。

三、实践探索:高职院校构建平安幸福校园的实践路径

(一) 构建平安校园的方法措施

高职院校在平安校园建设中, 应结合学院专业开设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 实地调查实习、实训工作环境和安全要求, 深入了解学生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 及时掌握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和隐患, 做好安全防范工作。

1. 完备的管理制度:常规安全与职业安全双管齐下

平安校园的建设必须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和科学规范的制度作为支撑和保障, 建立和完善学校安全工作责任制, 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安全管理制度不仅要对校园常规安全问题做出明确的管理规定, 如制定《校园餐厅安全卫生管理制度》、《校园保卫安全条例》、《宿舍安全管理条例》、《管理人员值周、值班制度》、《晨晚检制度》、《假期安全管理制度》等, 还要对相应的实习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进行规范管理, 制定相应的实习实训安全管理制度, 确保安全。

2. 强化安全意识:多渠道的安全教育方式

高职学生自我约束和管理能力相对较弱, 为强化学生安全意识, 让安全理念深入学生内心, 高职院校在建设平安校园时可采取多渠道的安全教育方式:一是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开设安全教育课, 重点对学生的政治安全、人身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财产安全、实习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避险避灾、防毒、防传销、反邪教等内容进行系统的培训;二是在校园内大力开展安全教育活动, 通过主题班会、专题讲座、板报、展板、校园广播、网站等普及安全常识教育;三是每逢节假日前后, 有针对性地对学生集中进行出行和交通安全等方面的教育和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四是在专业教学中, 把安全生产的理念和专业技能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讲专业讲安全, 专业教育不离安全意识培养。

3. 安全预警机制:防“问题”于未然

高职学生中有数量庞大的“问题生”人群, 这些“问题学生”的存在, 是学校发生各种违纪现象和安全问题的巨大隐患。因此, 在平安校园建设中, 建立安全预警机制, 及时了解学生动态, 防问题于未然, 才能使校园安全工作事半功倍, 具体做法有:

一是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安全信息预警制度。在各班级设立安全信息员, 及时了解班级、宿舍等硬件设施状况和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安全隐患, 对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安全问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预防, 形成安全问题早控制的预警机制, 防止影响校园及社会稳定的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是建立学院、系部、班级三级心理健康监察制度。在各个班级设立心理健康信息员, 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心理动态。对于问题学生, 及时进行心理健康疏导。通过开设心理咨询, 及时帮助咨询对象, 减轻他们内心的紧张与压抑。对有违纪行为、暴力倾向或思想上有轻生等偏激念头的学生及时进行心理疏导, 使教育真正发挥触动和感化心灵的作用, 培养学生阳光健康的心态, 防止校园悲剧的发生。

三是采取定期检查与日常抽查相结合的方式, 及时发现问题, 解决问题, 加强校园内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的管理力度;并要积极努力, 协调社会各方力量, 做好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为广大师生创造一个安全稳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 构建幸福校园的方法途径

所谓幸福校园是指学校的学习工作生活的环境能够给广大师生员工带来满足感和愉悦感。幸福校园体现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 是一种学生乐学, 教师乐教的理想状态。

1. 让学生体会到幸福的教育

幸福的教育就是需要围绕幸福来进行教育设计, 整合全校的教育资源。既要强调教育目的的幸福意识, 又要强调教育过程的幸福渗透, 要让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体验幸福、感受幸福。

教育的过程是人体验幸福的过程, 真正的教育不是灌输, 而是用教育智慧实现人生的幸福。正如世界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 (Ushinski) 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⑤如何让他们感受到教育的幸福呢?

第一, 用制度温暖学生, 建立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一方面, 通过“免、助、奖、贷”多种方式,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关怀和资助, 从制度上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问题。另一方面,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突出奖励激励措施。高职院校不仅要严格落实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设立的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制度, 还可根据自身情况, 设立企业奖学金、院长奖学金等, 进一步扩大奖励学生比例。这些资助和奖励政策能够让学生体会到国家、政府、社会以及学校对他们没有差别的关怀和支持, 同时对于重塑学生的自信心来说, 也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第二, 用爱心对待学生, 推行赏识教育。通过赏识, 激发他们积极做人的热情, 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让他们在教师的赏识中, 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身的长处和优势, 发挥各自的潜力和特长, 体会到不断进步和完善自身的幸福。

第三, 用信心鼓励学生, 实施愿景教育。愿景一词相对确切的含义是指“远期的愿望”、“长远的目标”或“努力希望达到的图景”。学生能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看到未来的发展前景是幸福感的重要来源。在教育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认识到接受高职教育是成为国家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使学生克服失败与自卑的心理, 看到自己潜在的未来价值。实施愿景教育的目的是使学生领悟到社会需要不同的人才,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技能型人才正是社会急需、有着很高的社会价值的人才, 只要自己肯努力奋斗, 掌握一技之能或几技之能, 将大有可为, 其事业的前景是十分光明的。

2. 让教师体会到教育的幸福

情绪是带有感染性的。教师的微笑, 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和灵感;教师对工作的热情, 能够带来更高的工作效率和更优质的教学效果。从某种意义上说, 有幸福的教师, 才有幸福的学生。

影响教师幸福感的因素有很多, 主要表现为需求满意感、工作成就感和精神愉悦感。高职院校教师, 在工作量增加, 教育教学难度加大, 工作成就感偏低等诸多因素影响下, 如何提高幸福指数呢?

第一, 尽可能提高教师待遇, 提高需求满意感。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幸福感作为上层建筑领域的一个内容, 是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之上的, 但这并不意味着两者有绝对的正比关系, 只是意味着幸福感要基于相对满足的物质保证。在高职院校学生人数增多, 教师工作量相对较大的情况下, 一要让教师感受到付出的劳动与报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同步增长的幅度上, 二要积极改善教学硬件设施, 改善教师办公条件, 让教师有相对舒适和宽松的教学环境, 三是对于一线教师特别是有突发意外状况和经济困难教师, 学校在政策上应有特别的关照和倾斜, 让教师不为最基本的物质需求担忧, 这是教师幸福感的最基本的保障。

第二, 帮助教师平和心态, 提高工作成就感。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 更多是基于精神层面的。保持良好平和的心态, 是体会幸福的重要因素。高职教师幸福感缺失的主要原因, 一是外在的因素, 即社会对高职教育的认知偏差, 二是内在因素, 即对学生素质每况愈下的不满。托尔斯泰 (Lev Nikolaevich Tolstoy) 说:“世界上只有两种人:一种是观望者, 一种是行动者。大多数人都想改变这个世界, 但没人想改变自己。”⑥这句话启示我们, 无法改变环境, 就改变自己, 无法改变事情, 就改变心态。学校要帮助教师认识到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教育对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让教师明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知偏差, 需要每一位教师地不断努力去改变, 能够改变歧视的不是抱怨而是积极的行动;要帮助教师认识到正是自己所面对的 (下转第19页) (上接第15页) 学生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才更需要教师——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爱心和责任心去感化和教育他们;同时使教师认识到这些学生身上寄托着社会和家长更深、更急迫的愿望, 高职教师从事着比普通高校教师更困难、更复杂、更艰苦的教育工作, 能够将这样的学生逐步改变, 使其不断进步, 成人、成才正是教师工作的最大的成就和意义所在。

第三, 给予教师更多关怀, 提高精神愉悦感。细节体现幸福。学校要关注教职工生活细节, 如关注生日和纪念日等, 主动为教师送温暖;学校还应充分发挥工会职能, 关注和贴近教职工的实际生活, 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帮助和关心教职工, 特别是要帮助有困难的教职工解决实际问题, 增强他们的安全感和满足感;学校还可以开展丰富的活动, 如开心教师节、美丽女人节、健康体检活动、联欢活动、假期旅游活动等, 让教师的业余生活更为丰富多彩, 让教职工朗朗的笑声洒满整个校园, 快乐工作, 幸福生活。

注释

1盛英淼、丁继勇:《高职院校“问题学生”心理健康归因探析》, 载于《新西部 (理论版) 》, 2012年12期, 第156页。

2吕洪刚:《亚里士多德幸福观的启示——重读〈尼各马科伦理学〉》, 载于《中共山西省直机关党校学报》, 2011年第4期, 第28-29页。

3米靖、周志刚:《论提升高职院校学生自我认同的教学策略》, 载于《中国高教研究》, 2007年第12期, 第54-55页。

4李义安、勇健:《山东省高职教师职业压力调查与分析》, 载于《教育与职业》, 2006年第34期, 第74-75页。

5茅晓辉:《幸福校园建设初探》, 载于《中国特殊教育》, 2011年第9期, 第54-56页。

加强出入管理 建设平安校园 篇8

关键词:中小学;安全管理;行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10-0080-02

一、背景与问题

洛阳中心小学于1919年建校,2003年迁入新校址,学校周边环境优美文明,恬静典雅。学校现有教学班72个,学生3396人,教职工210人。多年来,在市、区各级政府和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历届领导班子精诚团结,励精图治,全体教师无私奉献,教书育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全面改善办学条件。学校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学校发展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近几年,洛阳中心小学按照省、市、区关于平安校园建设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坚持“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的方针,大力提升安保系数,精心打造平安校园,不但全面巩固和有效扩大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成果,而且建立健全了维护校园安全稳定的长效机制,确保了师生安全和学校稳定,从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学校办学规模大,学生多,给学校安全管理带来了很大压力。特别是学校地处洛阳镇西南角,学校西面、北面各有一条主干道,从早到晚路面上的车辆都很多,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交通情况更加复杂,致使学生上学、放学交通出入很不安全。如何加强三千多名学生的出入管理,克服学校门襟管理压力,妥善解决学校门口的道路交通困难,势必成为学校安全工作的新课题。

二、反馈与思考

针对学校出入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学校校长室会同总务处召开了专题会议,进行了认真的现场调研与对策讨论,并把加强学生出入管理确定学校的重点工作。形成了以下三方面的思考:

(一)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必须突出安全教育的有效性,真正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能力;

(二)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必须注重管理措施的有效性,切实提高学校安全防范水平;

(三)加强学生出入管理,必须重视综合治理的有效性,形成学校安全工作的合力。

三、行动与落实

为加强出入管理,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学校根据现实情况,主动与镇、区有关部门联系,寻求各方支持。学校健全了相关出入制度,制订了一系列的有效措施,并严格落实整改,做了大量的工作,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优化出入制度,加强门禁管理。

1.学校根据学校学生人数超多这一情况,改变放学制度,实行错时放学,即一、二年级学生提前10分钟放学。其他年级学生照常放学。

2.学校实行人车分流出入的管理制度,校车和教师车辆从东校门进出,其他人员从北校门进出。

3.学校根据现实情况,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积极为学生的进、出校门安全谋划,经过反复论证,统一思想后,在学校校门口用不锈钢栏杆围成了半封闭等候区域(见图片),确保学生出入安全。自实施以来,此举得到了政府领导和家长们的一致认可。学生家长也能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有序在围栏外等候自己的孩子。

4.严格执行访客登记和治安巡查制度,在上学、放学及课间休息时段安排3名保安加强学校出入口值守;在非上学、放学时段锁闭学校大门,防止社会闲散人员混入学校。

5.提高校园警务工作能力,及时发现各类治安隐患。全面开展防非法侵入、防劫持人质应急演练,增强师生自防自救能力。

6.在学校明显位置设立宣传报警电话号码,以有效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二)提升安全防护,加强行政值日。

1.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学校安排值日教师和带班领导提前10分钟在校门口实时守护,并即时与派出所、交警中队、镇城管同志进行交流沟通,通报学校周边交通及治安状况,准确掌握学生上学、放学时的情况,落实校园“必到点”巡逻防控措施。并积极与镇交警中队配合,成立首批“护学岗”,有效加强了学生进出校门的安全防护。

2.校门外,每天至少有3名校级领导在校门口值班,值班领导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要扩大值日范围,跨前一步在校园门口及周边值守,并与现场守护的巡逻警力互通情况,注意发现可疑人员和情况,并做好工作记录。校园内,每天每学区必须有3名教师对本学区进行安全巡逻,特别是在学生上学、放学时段,更要加强重点部位的巡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3.除正常的巡逻警力外,校领导、值日教师必须在校门口维持秩序,实现时间、人员上无缝对接。

(三)创新宣传形式,加强安全教育。

1.加强学生交通安全知识教育。通过安全知识讲座、国旗下演讲、班队活动、板报、宣传栏、手抄报等多种形式强化师生安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实施放学前一分钟温馨提示。每当放学前一分钟,利用校园广播系统,向学生提醒放学注意事项。如途中的交通安全,过马路要做到一看、二停、三通过;放学后不在学校逗留,不在途中玩耍,不跟随陌生人离校,要按时回家等等。

3.发挥法制副校长作用,深入宣传、教育师生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四)促进多方协作,加强家校联系。

1. 学校还积极与区、镇协商,在区政府的协调下,与“区心连心校车服务公司”签订协议,让他们安排国标校车接送学生上学、放学。据统计,本学期乘车人数已将近2000人,学校也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安排2名保安及1名校级领导和3名教师在学生乘车放学时配合校车服务公司进行管理,确保学生安全乘车。平时,学校也不定期的对校车驾驶员及随车人员进行安全教育。

2.在夏令和冬令作息时间转换时,学校通过校讯通告知学生家长,家长和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离校、离家及到家、到校时间;一旦出现学生没有按时到校或回家,家长和学校及时沟通,及时交流,迅速查清学生去向,在第一时间找到学生。

目前,洛阳中心小学学生上学放学环境有了很大改善,学生出入校园的安全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今后,学校将会坚持把保平安、保稳定、保和谐当作头等任务来抓,继续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做好学校安全工作,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努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

创设防护栏,强化校园出入管理

上一篇:野三坡快乐之旅150字作文下一篇:我想飞作文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