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头兵演讲稿——发挥模范作用 争做排头兵

2024-06-11

排头兵演讲稿——发挥模范作用 争做排头兵(精选5篇)

排头兵演讲稿——发挥模范作用 争做排头兵 篇1

竞聘为金龙山变电站站长。金龙山站是电业总公司所辖35kV枢纽变电站,担负着县城的工业生产、城镇居民生活用电。我深感站长肩上担子的沉重,安全是做好变电站一切工作的基础。一年来,我以安全生产为重点,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提高运行人员综合素质为前提,认真细致地抓好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通过全站职工的不懈努力,从设备管理到环境治理,从各项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到职工的工作作风和精神面貌,已经进入“安全、文明、科学、规范”的良性管理轨道。下面将我的工作从四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党员同志们汇报如下:

一、坚持“制度管人”的理念,拓展延伸规范化管理的内涵。

首先,我在200X年3月份,总结自己过去工作的经验,广泛听取职工同志们的意见,重新修改了变电站运行管理规程、制度17项。其中《现场运行规程》、《运行分析制度》、《运行操作全过程管理规定》、《岗位奖惩实施细则》、《“两措”实施计划》、等站内规程制度,走在了各兄弟站的前例。从而健全和完善好站内的一系列规章制度,使站内工作从“人管人”过渡到“制度管人”,从整体上提高员工素质。为了彻底改变传统的粗放管理模式,从根本上提高变电运行管理水平,我们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地对生产管理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系统的优化,拓展延伸规范化管理的内涵,使现场作业控制体系不断完善,做到凡事有人负责,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据可查,凡事有人监督的管理思想在变电运行管理工作中真正得到贯彻落实,走出了一条安全生产的规范管理之路。

我还结合本站具体实际制订了《35KV金龙山站工作管理制度》等规定,供全站职工学习和和遵照实施,同时进一步修订和完善了该站各级人员的安全责任制,明确了各级人员应担负的责任。编制了有针对性的安全责任书,并分别由站长与班长、班长与班员签订,层层抓落实,一级对一级负责,用鲜活的事例引导职工树立“违章就是事故”和“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使职工的思想观念实现了从“要我安全”的观念改变为“我要安全”,在全站上下形成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保安全”的良好氛围。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变电安全运行管理工作。

2004年安全月活动的主题是“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我在宣传贯彻“以人为本”方面做了大量工作。贯彻人本精神,我主要从安全抓起,做好日常安全基础性管理工作,切实保障员工生命健康安全,这就是很大的功绩。举个例子,我在金龙山变电站35千伏隔离开关闭锁装置上,利用废弃的纯净水空瓶,解决了该站户外隔离开关锁具生锈打不开的难题,从设备运行的角度既维护了设备,又起到了保护运行人员误操作和习惯性违章的发生,将工作危险减小到最低程度,让每个员工都能高高兴兴上班、安安全全下班。这样的“以人为本”,朴实无华,将人本精神潜移默化在工作生活中,渗透到了职工的日常操作中,从关心人、爱护人出发,使全站员工都能感受到人的尊严和价值。

在全国第三个安全月活动期间,我为了广泛深入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变电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企业安全文化,大力营造变电站的安全氛围。首先在金龙山站创办了总公司第一个变电安全专栏——《安全阁》,其内容有“电力安全知识”、“技术讲解”、“规程学习”、“格言警句”、“站内安全简报”等。让每个职工上班时走到这里都会看一看、瞧一瞧,它时刻警示职工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自觉遵守各项安全工作规程和制度规定,确保安全生产。

为了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我还特意在金龙山站为“安全月”活动书写了巨大的安全楹联。上联是“学规程守规程规程为安全指路”,下联是“讲安全保安全安全为生产护航”的安全对联。

进行了对运行人员安全规程、变电技能知识考试。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突出了以下特点,转变以往的考试办法,使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齐步走,把岗位培训和技术比武、技能鉴定结合起来,把培训内容与安全生产实际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全面提高了生产一线变电运行人员的基本素质。

推出了“设备运行提示卡”,为该站的安全生产又平添了一道“平安锁”。在200X年6月份以来,金龙山站的一、二次设备的“老虎口”“关键点”“风险点”等部位,出现了一些制作精美、色彩醒目的小卡片,上面写着“友情提醒”“郑重告知”等内容,给该站操作设备的运行人员或“当头棒喝”,或“苦心忠告”,或“最后警醒”,让变电运行人员开始动手操作前再核对一次操作部位,再清楚一遍操作程序。这种提示卡按用途主要分为三大类;一是设备特殊部位、二是操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海量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

338.com查看作系统的难点、三是容易出现问题的风险点。运行人员进入这些地点,抬头的功夫就能再看一眼,误操作的几率大大降低。经过半年多的试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为了稳步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200X年我与站内职工一道向总公司内部刊物《西充电业》杂志积极撰写各类报道、行业经验等相关文章,被《西充电业》累计刊登文章7篇。同时,我还把撰写的文章向《中国电力安全管理》网和《中国电力社区》网站投稿。上述网站现已登出10余篇,它为宣传西电企业安全文化理念、变电安全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

三、坚持“过程管理”的理念,实行运行管理标准流程化。

传统的变电运行管理往往侧重于对工作结果的管理,相对忽视了对中间环节的控制,容易或多或少地造成工作中的遗漏和脱节。为了加强过程管理,我借鉴和吸收ISO9000系列管理思想对传统的运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和再造,运用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对关键环节进行闭环控制,编制了“变电站倒闸操作流程图”、“布置安全措施流程图”、“事故处理流程图”、“交接班工作流程图”、“值班运行工作流程图”、“设备巡视检查路线图”等9种涵盖所有运行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管理流程,并运用微机和网络技术对工作流程实现自动闭环管理。在实施流程化管理的过程中,利用手册化管理和表卡化管理等控制手段,实现了对工作程序全过程的简化、优化和有效控制。使变电运行管理实现了从结果管理向过程管理的跃进。

四、坚持“预防为主”的理念,抓好反事故演习。

总之,我在200X的变电安全工作中,花了一点力气、下了一点功夫,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为总公司的安全管理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这一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是总公司和总支各位领导关心和指导的结果,是全站党员和同志们支持和帮助的结果。在活动中,我将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增强宗旨观念,坚定理想信念,把共产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到自己平凡的岗位工作之中,把自己对党的忠诚表现在日常行为之中,全面落实总公司关于加强安全基础管理工作的主导思想,紧紧围绕安全生产为重点,不断探索安全工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为总公司安全生产更上一层楼做出积极的贡献。我没有毫言壮语,更不可能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请组织和同志们相信我一位预备党员的忠诚!

谢谢大家!

排头兵演讲稿——发挥模范作用 争做排头兵 篇2

广东改革开放的历程

过去三十年, 广东改革开放经历了在全国先行一步、全面展开, 增创发展新优势, 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走向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 (1978年底到1991年) , 这是广东改革开放在全国先行一步、全面展开的阶段

邓小平指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广东改革开放先行一步, 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产物, 是中国共产党抛弃传统经济模式, 冲破闭关自守, 走向世界, 顺应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和趋势, 大胆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是我党振兴中华的一项伟大战略决策。

(一) 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1978年12月,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 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改革开放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 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只能通过实践试验, 不断总结经验, “摸着石头过河”。1979年4月, 广东省委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 形成了在广东试办出口加工区的设想, 并请求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由于广东毗邻港澳, 华侨众多, 具备改革开放的有利条件, 因而中央和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这一富有创意的设想, 把改革开放先走一步的历史重任交给广东, 赋予广东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充当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为全国改革开放探索新路。

从此, 广东按照中央和邓小平的构想, 创造性地运用中央赋予的特殊政策、灵活措施,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开始了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进程。

为了实施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广东不断清除“左”的思想影响, 端正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广东人民紧紧把握住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这一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解放思想, 更新观念, 并以此为先导, 不断推动改革开放, 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981年4月, 省委提出“对外更加开放, 对内更加放宽, 对下更加放权”。1982年, 广东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一次严峻的考验, 全省开展一次大规模的打击走私贩私的斗争。省委提出“打击经济犯罪坚定不移, 对外开放、对内搞活坚定不移”和“有所引进, 有所抵制”、“排污不排外”的方针。并围绕“进一步解放思想, 大胆改革, 更加开放”这个主题, 要求各地用足用活中央给予广东的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 明确提出对于国于民确实有利的事, 如果从现有中央文件找不到根据的, 可以试点, 在试点中突破现有规定, 并及时总结经验等方针。这是广东省委用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实践的充分体现。广东大胆实践, 不断开拓创新, 为全国改革开放起到了先走一步的探路作用。

1988年2月, 国务院批准广东省为全国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中央对广东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的继续和发展。改革内容及政策措施包括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等十个方面。广东在重点抓好企业改革, 加强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的同时, 十分重视金融、投资、社会保障和政府机构等配套改革, 使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做到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广东的综合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二) 成功创办经济特区

试办经济特区, 是党中央、国务院实行改革开放, 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部署的组成部分, 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实验。1979年4月, 邓小平赞同广东提出的试办对外加工出口区的设想, 并定名为“特区”, 殷切希望广东“杀出一条血路来”。同年7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5月, 中央接受广东的提议, 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内涵更为丰富的“经济特区”。8月, 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准了《广东经济特区条例》, 经济特区正式诞生。

中国设立经济特区, 一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和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管理经验, 为我国的四个现代化服务;二是在特区内实行一系列不同于国内其他地区的特殊政策和管理体制, 即实行以市场经济为主, 在对外经济活动中更加开放的政策, 以求找到一条打破陷入僵化的计划管理体制, 尽快把经济搞上去的新路。

从创办之日起, 广东经济特区认真执行中央赋予的特殊历史使命, 在改革开放的前沿地上奋勇拼搏, 敢闯敢冒, 大胆实践, 勇于探索, 努力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 大力开展外引内联, 发展外向型经济, 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短短的几年时间, 就把边陲小镇变成了高楼大厦林立的现代化城市。特区还在经济管理体制以及政府管理机构等方面进行改革试验, 推动了广东和全国的经济体制改革。1984年1月, 正当特区艰苦行进、遇到很大阻力的时候, 邓小平亲临广东, 视察深圳、珠海特区, 肯定了特区的做法和经验, 旗帜鲜明地指出:“深圳的发展与经验证明, 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充分肯定特区建设姓“社”不姓“资”, 支持广东摆脱“左”的束缚, 坚定不移地走改革开放道路。广东特区创造出“深圳速度”、“深圳效率”, 发挥了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四个窗口” (技术的窗口, 管理的窗口, 知识的窗口, 对外政策的窗口) 的作用。经济特区撬开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大门, 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大跨越。经济特区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 作出了重大的历史贡献。

(三)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改革是一场深刻的革命, 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中央决定广东先行一步之后, 广东就不失时机地进行大胆探索, 以市场为取向, 大力推进农村改革, 重点抓好商品流通和价格管理体制、企业体制、投资体制等方面的改革, 促进改革逐步推进, 配套发展。

广东农村经济体制改革起步较早, 首先是农民自发搞起来的。1978年下半年, 惠阳、海南、湛江部分山区、贫困地区开始暗中搞包产到户。这一做法受到农民的普遍欢迎, 在两三年间就在全省推开。林业、淡水养殖业、海洋捕捞业和乡镇企业也相继推行了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的推行, 使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有效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改变了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被动局面。与此同时, 广东调整农业发展方针, 从大力兴办“三来一补”企业、“三资”企业、乡镇企业, 到鼓励和扶持个体、私营经济, 以充分调动农民生产经营积极性为主要内容和特色的农村经济改革, 改革开放迅速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全面铺开。形成了珠江三角洲以“三来一补”、“三资”企业和乡镇企业为主的发展模式——“珠江模式”, 以及各地因地制宜而形成的不同发展模式。在稳定完善家庭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 逐步推行农村股份合作制, 深化农村改革。

改革商品流通体制和价格管理体制。价格改革是市场流通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就是以价格改革和搞活城乡流通为突破口的。1978年8月, 广东以广州市为试点, 首先对部分蔬菜价格体制进行改革, 这一举措, 为后来全面引入市场机制奠定了基础。随后, 省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疏通商品流通渠道, 促进商品生产, 搞活市场的政策措施, 先后放开塘鱼、蔬菜、水果、猪肉等价格, 取得了明显成效。到1984年, 广东农副产品统派购品种从原来118种减为5种, 日用工业品计划收购从95种减为10多种。广东价格改革分步进行, 开始“放调结合、以调为主”, 然后“放调结合、以放为主、放中有管、分步推进”。1985年5月, 省委提出进一步破除产品经济的旧观念, 明确商品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 改革必须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在短短的6年时间里, 实现了价格闯关。

企业经营机制的改革。企业是市场的主体。广东对国有企业的改革, 首先扩权让利, 推广“清远经验”, 扩大企业自主权。接着, 推行以“包”字为主要内容的各种盈亏包干责任制, 进一步给企业“松绑”, 提高了企业的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在国营企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方面, 从1985年起, 普遍实行利改税。从1986年起, 实行了厂长 (经理) 负责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 确立了经营者在企业中的中心地位和作用, 促使两权 (所有权、经营权) 分离和政企分开。1987年在全省范围内推行了各种形式的承包责任制, 较好地处理了国家与企业的关系, 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推进横向经济联合, 全省涌现了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进行企业内部配套改革, 层层落实责任制, 改革内部工资奖金分配制度, 广泛实行工效挂钩。积极探索产权制度改革, 在努力构建多层次的国有资产管理和营运体系的同时, 对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改革投资机制,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革初期, 能源、交通和通信是广东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 是制约广东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保证能源交通和通信的优先发展, 以适应经济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广东大胆地把市场机制引入投资领域, 大力改革投资机制, 成功地闯出了一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 及时推广和铺开“以桥养桥”、“以路养路”、“以电养电”、“以通信养通信”、“以水养水”等有偿投资举措, 逐步建立了“谁投资, 谁收益”的集资办事、有偿使用的投资新体制, 大大促进了基础设施的建设。

财政体制的改革。根据中央对广东实行“划分收支, 定额上交”以及1988年实行“递增包干”的体制, 广东省对各市 (地) 的财政管理体制也作了相应的改革, 并针对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财政收支情况, 实施不同包干办法, 形成省对市 (地) , 市 (地) 对县, 县对镇 (乡) , 层层包干的财政管理体制。这种财政分级包干的体制, 扩大了各级政府的自主权, 调动了各级财政当家理财的积极性, 增强了改革的经济承受能力, 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金融体制改革。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柱。邓小平指出:“金融很重要, 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 一着棋活, 全盘皆活。”这一论断深刻地揭示了金融在我国宏观经济调控中的地位和作用。1986年底, 广东被确定为全国金融体制改革试点省。广东金融体制改革:一是发展和开拓资金市场, 大力发展短期资金拆借市场, 逐步开拓长期资金市场和外汇调剂市场。二是探索专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路子。各专业银行广东省分行普遍对所属各市、县分支行下放业务经营权、信贷资金调配权, 还试行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三是发展多种金融机构, 全省初步形成以国家专业银行为主体, 其他金融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

发展多种经济成分。广东采取多种优惠政策和措施, 鼓励发展各种合作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以及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 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 多种经济成分和经营方式共同发展的多层次所有制结构, 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了蓬勃的活力。国有企业加强外引内联, 组建大型集团公司, 实行多种公有制形式, 发挥着国民经济支柱的作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 成为广东工业发展的“半壁江山”。“三资”企业、私营和个体等非公有制经济也迅速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经济不可缺乏的部分, 为发展广东经济发挥重要作用。

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市场经济是以市场机制去配置社会资源。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就必须大力培育和发展市场体系, 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广东建立和健全市场体系起步较早, 尤其是经济特区, 建立伊始, 就明确规定“以市场调节为主”, 要跳出现行体制之外。广东从1979年起, 就把大部分农副产品和日用工业品的价格放开或实行浮动, 对生产资料则实行双轨制。长期以来价格背离价值的状况得到明显改变, 市场机制、价值作用得到发挥。各地在大力发展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的基础上, 逐步推进金融市场、劳务市场、人才市场、房地产市场、科技市场、信息市场等要素市场的发育和成长。广东经济运行开始由产品经济轨道转向市场经济轨道, 市场机制已初步形成并发挥作用。

(四) 坚持对外开放, 发展外向型经济

外贸体制改革。对外贸体制进行改革, 这是发展外向型经济, 实现国内国外两个市场接轨的需要。广东采取“以外经促进外贸发展, 以外贸增强外经实力”的策略, 和“两头在外, 以进养出”等措施, 积极发展外向型经济。在体制改革方面, 在全省推行外贸“大包干”, 打破外贸长期以来吃国家“大锅饭”的体制;下放外贸经营权, 减少中间环节, 减少耗损;建立一批直接面对国际市场的外贸公司, 积极发展外贸出口基地, 建立和完善出口生产体系。首创外汇留成有偿使用制, 调动了各级政府出口创汇的积极性。

积极引进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设备, 改造老企业。广东发挥人缘地缘优势, 引进外资、侨资和先进技术设备, 这是加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广东利用外资外汇, 从国外引进大批技术设备和生产线, 使全省七成以上的老企业得到改造, “珠江水、广东粮、粤家电、岭南服”一度风靡全国, 并为“广货”进入国际市场创造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认为, 人类的历史是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历史。邓小平指出:“对外开放具有重要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 孤立起来, 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 不加强国际交往, 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 是不可能的。”广东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 采取区域推进的开放战略, 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首先是从创办三个经济特区开始, 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继而开放广州、湛江两个沿海港口城市, 并分别建立经济技术开发区。接着开辟珠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随后开放粤北、粤东广大山区, 使开放区由沿海向山区腹地层层推进。随着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 全省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

此外, 广东还在计划、文化、教育、科技、卫生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开展了改革, 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这一阶段, 广东以市场为取向, 在改革经济体制体制方面大胆探索, 为后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

第二阶段 (1992年春-2002年) , 这是广东增创发展新优势、率先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阶段

一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框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实现我国经济体制的根本改革, 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核心。1992年春天, 邓小平视察南方地区并发表重要谈话, 要求广东改革开放胆子更大一点, 步子更快一点, 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同年, 党十四大召开,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广东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为了实现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 省委、省政府制定了“三个三工程”即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法治和廉政监督三个机制, 强化农业、交通能源通信和教育科技三个基础, 实现产业结构、生态环境和人口素质三个优化。在邓小平市场经济理论的指导下, 1993年12月, 中共广东省委提出力争用5年时间在全省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 推进广东力争20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省委、省政府领导全省人民团结奋斗、开拓进取, 围绕“三个三工程”, 着力总结推广深圳、顺德和肇庆等地的经验, 全面铺开产权制度改革和政府职能的转变。1998年, 广东省第八次党代会又明确提出, 加快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增创体制新优势。广东的经济体制改革从此进入一个新的时期, 各地全面推进和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在国有企业和政府经济管理部门进一步深化改革产权关系、投资机制、财税体制、市场机制等关键问题, 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

二是实施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 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 殷切希望广东增创新优势, 更上一层楼, 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特别是2000年, 江泽民视察广东, 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广东增创新优势、实现新发展, 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精神动力。

为了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广东省委提出大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 增创体制、产业、开放、科技教育四大经济发展新优势, 突出抓好“外向带动”、“科教兴粤”和“可持续发展”三大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还提出“分类指导、层次推进、梯度发展、共同富裕”的指导思想, 把全省划分为珠江三角洲、东西两翼和山区三个不同类型的地区, 提出“中部地区领先、东西两翼齐飞、广大山区崛起”的发展战略。省委、省政府明确要求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 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从1992年到世纪之交, 广东的现代化建设有了很大的发展, 尤其是广州、深圳等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水平, 某些方面已基本接近现代化水平。

三是大力发展开放性经济, 建立广东区位新优势。继续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的优势, 提高广东经济特区的整体素质, 建立特区的新优势。进一步发挥特区在全省改革开放和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窗口”、“试验基地”和“排头兵”的作用, 促使特区整体经济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特区还在加快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国际接轨等方面, 大胆进行了探索。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加速市场国际化, 形成以亚洲市场为主, 发展非洲, 开拓欧美、南美市场的多元化格局。

四是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对外贸易蓬勃发展。党的十四大以来, 广东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对外开放的各项方针政策, 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华侨众多、信息灵通、交通便利的优势, 紧紧把握机遇, 以开放促改革, 以改革促发展, 实行多层次对外开放, 大胆利用外资,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开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 大力发展出口商品生产, 扩大出口创汇, 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外向带动的经济发展模式, 外经贸持续、快速发展, 取得了巨大成就, 在广东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1991年到2001年, 全省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 进出口额由1991年525.21亿美元增加到1764.95亿美元, 10年间增长3.4倍。广东出口商品结构完成了由主要出口初级产品向主要出口工业制成品的转变。广东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 水平不断提高, 逐步形成一个多层次、多渠道、多元化利用外资, 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格局。

五是实施“科教兴粤”战略。1992年以来, 广东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抓住机遇, 增加投入, 加大科教事业的发展。广东先后制定了加速科学技术进步、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一系列方针政策, 大力推动科技事业发展;在教育方面, 加大投入力度, 广泛调动社会各方力量, 共谋教育百年大计。经过努力, 广东的科教事业取得显著成就。为保证广东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998年5月, 省第八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科教兴粤”战略, 贯彻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思想, 把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今后广东发展的第一经济增长点。全省加大“科教兴粤”投入力度。率先大力推行科技体制改革, 加强基础教育, 前后投入70亿元, 全面改造全省8900多所薄弱学校。经过全省上下一致努力, “科教兴粤”战略实施取得显著成效。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广东综合科技实力雄居全国第三;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居全国之冠;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居全国首位。

广东大力改革投资机制, 成功地闯出了一条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的新路

六是推进区域经济共同发展。遵照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指示, 广东加大对东西两翼和粤北山区发展的扶持力度, 加强沿海和内地山区的合作, 优势互补, 共同发展, 共同繁荣。全省大力开展山区扶贫开发, 对50个山区县 (市、区) 采取帮扶措施, 实行对口扶持, 加快了贫困地区的脱贫奔康步伐。特别是2000年, 全省开展扶贫攻坚两大会战, 原贫困山区县全部摘掉贫困帽子。省委、省政府还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重点支持粤东、粤西和粤北山区欠发达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 省财政对粤东、粤西、粤北地区财政困难市县一般性支付转移及调整工资专项补助总额为43.2亿元。截止2001年, 有60个县 (市、区) 实现小康。2001年, 全省城乡居民存款余额超过万亿元大关, 居民消费水平不断提高, 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 2000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8.6%和49.8%。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发生明显变化, 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广大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第三阶段 (2003年春—2008年) , 这是广东走向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阶段

2003年春, 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 胡锦涛视察广东, 提出科学发展观, 要求广东抓住机遇, 加快发展, 率先发展, 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广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精神, 围绕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 实现全省人民富裕安康的目标, 深入推进改革开放, 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推动经济社会初步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取得新的重大成就。

体制改革继续深化,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取得新成效, 累计取消和调整半数以上行政审批事项。公共财政体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全省一般预算支出用于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和公共管理的比重提高。深化投资体制改革, 全面实行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制和备案制, 积极推进政府投资非经营性项目代建制。地方金融改革继续推进, 有效防范和化解了一些重大金融风险隐患。国有企业改革进一步深入, 国有资产监管体制逐步健全。

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投资保持合理增长, 消费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调整成效突出, 高级化和适度重型化取得重大进展, 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迅速, 规模以上工业中重工业增加值比重明显提高, 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能源、交通、环保、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节能降耗、治污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显著。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创新型广东建设进展良好, 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连续多年居全国第三。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2007年提高50%以上, 名牌带动战略初见成效。内外源经济协调发展。民营经济发展实现大跨越, 成为经济增长、税收增加、科技进步和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总数超过340万户。2007年, 民营经济实现的增加值和税收达1.28万亿元和1740亿元, 分别占全省的四成和近三成。成功举办四届中国 (国际) 中小企业博览会。国有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增强, 新型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和运营体系基本确立, 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取得积极进展,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进一步优化, 控制力、影响力和带动力明显增强。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利润大幅增长。对外经贸水平进一步提高, 进出口高速增长, 贸易结构不断优化, 吸收外资规模继续扩大, 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投资比重逐步上升, “走出去”战略加快推进。

基础设施建设实现重大跨越。促进交通通信基础设施水平显著提升, 能源电力保障能力大幅提高。2007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3520公里, 所有地级以上市通高速公路, 与陆路相连省区的高速公路出省通道全部打通, 基本形成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4小时经济生活圈。开工建设武广客运专线广东段等10个铁路项目, 总里程超过1000公里。珠江三角洲千吨级骨干航道网加快建设, 全省港口体系布局逐步完善。新增成品油运输管道1250公里。发电装机容量达5932万千瓦, 比2002年净增2344万千瓦, 完成电网投资907亿元。通信网络规模和用户增长迅猛。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进展顺利。

绿色广东建设成效明显。节能减排扎实推进, 2006年单位GDP和工业增加值能耗分别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3.9%和41.1%, 分别居全国第二低位和最低水平, 2007年继续降低;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近两年持续下降。全省及珠三角环保规划全面实施, 全省环境质量保持总体稳定, 21个地级以上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主要江河和重要水库水质良好。节约集约用地成效明显。林业生态省建设步伐加快, 森林覆盖率达55.9%, 城乡环境景观改善。

城乡和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城乡统筹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粮食生产在连年受灾的情况下保持稳定, 现代农业、效益农业和农业产业化加快发展。海洋经济总量稳居全国首位。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 人居环境改善。全面取消农业税, 大力清理涉农收费, 农民负担大幅减轻。农村发展活力明显增强, 投资和消费增幅呈现高于城镇的好势头。

区域合作开创新局面。全面实施CEPA, 粤港澳合作机制进一步健全, 制造业与服务业合作并进, 投资贸易规模持续扩大, 跨境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扎实推进, 社会及民生领域合作不断加强。粤台经贸交流活跃, 农业合作取得新进展。倡导和推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建立行政首长联席会议等多层次合作机制, 交通、能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取得实质性成效, 经贸合作洽谈会成果丰硕。

继续解放思想, 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2007年12月, 广东省委开展继续解放思想学习活动。在此基础上, 省委、省政府作出了争当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决定。广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是:坚持面向世界, 服务全国, 努力建设成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主力省, 探索科学发展模式的试验区,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地。目前, 广东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增创新优势, 努力开创广东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广东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区和前沿阵地,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三十年来, 广东以解放思想为先导, 以改革开放为动力, 引领全国发展潮流, 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实现了从一个落后的农业省到工业化经济大省的历史性飞跃, 从“贫穷”到“温饱”再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突破, 从闭关自守到对外开放的历史性变迁, 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一是经济持续高速增长,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度提高。广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聚精会神搞建设, 一心一意谋发展。1978-2007年, GDP由185亿元增至30673亿元, 增长41倍, 创造了连续29年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的奇迹, 年均递增13.8%。地方财政收入年均增长15.8%, 2007年财政总收入达到7750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达2785亿元。占全国的1/7强, 财政收入连续17年居全国第一位。经济总量占全国的1倍左右, 连续19年稳居全国首位, 并先后超过了亚洲“四小龙”中的新加坡、香港和台湾地区。初步实现20年内赶超亚洲“四小龙”的设想。1978-2007年广东人均生产总值由247美元增长到4080美元, 翻了四番, 处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二是改革不断取得新的突破。始终坚持推进改革和体制创新, 把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发展市场经济很好地结合起来, 率先推进各个领域的改革, 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不断发展完善。广东在改革开放方面, 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诸如率先试办经济特区, 实行对外开放, 发挥对外对内辐射和四个“窗口”作用;率先引进“三来一补”、“三资企业”, 引进海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率先进行价格改革, 实行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 , 为全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基础;率先改革投资体制, 实行“谁投资、谁收益”的有偿使用体制;率先实行工程投标经济责任制, 打破“铁饭碗”、“大锅饭”, 创造“深圳速度”;率先提出“时间就是金钱, 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 成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坐标;率先进行金融体制改革, 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体系;率先实行土地有偿转让, 敲响内地土地拍卖第一槌;率先实行产权制度改革, 转变政府职能;率先试行公务员制度, 为全国提供经验;率先建立经济电台, 及时为听众提供经济信息;率先重奖科技人员, 知识分子受到应有的尊重;广州日报率先进行扩版, 成立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 引领全国媒体的一次大变革。此外, 还在干部聘任和选举、合同工、住房、社会保险、工资制度等方面进行一系列改革, 开创了全国先河。

三是对外开放成就显著, 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广东采取由沿海到山区层层推进战略, 到上世纪90年代初, 已发展成为拥有三个经济特区, 两个沿海开放城市, 四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六个高新技术区, 近四十个经济试验开发区, 二十一个市都实行沿海开放区政策, 全省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功能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广东利用地处沿海、毗邻港澳的优势, 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外经外贸在全国一直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 全省进出口总额6340亿美元, 占全国比重超过30%。截至2007年底,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到1945亿美元。同时, 还按照“前瞻、全局、务实、互利”的原则, 加快推进CEPA的实施, 大力开展与港澳全方位、多层次合作, 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全面提升与台湾、东南亚等周边国家和地区的合作水平。并不断加强和内地省市的区域经济合作, 促进区域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此外, 还加快推进“走出去”战略, 在9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的非金融类企业达到1804家。对外投资和工程承包快速发展。与东盟的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口岸工作和“大通关”建设成效显著。

四是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 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大力吸引各类人才, 推进产学研结合和科技成果产业化。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广东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近年来, 高新技术产值年均增长三成以上, 连续多年居全国首位。电子信息产业已成为广东第一支柱产业。形成了以东莞、深圳、广州和惠州为中心的电子计算机制造基地;以深圳、广州为中心的通信设备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东莞、惠州和中山为中心的家电视听设备制造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东莞为中心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以广州、深圳、珠海、南海为依托的软件产业基地。形成了广州、深圳、惠州、佛山、珠海6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汕头、东莞、江门、肇庆等10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技术企业迅猛发展, 截止2007年底,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累计5231家。2007年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50%;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居全国首位。多层次的科技创新体系基本形成。

五是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坚持以人为本, 关注民生, 重视民生, 保障民生, 改善民生, 认真倾听群众呼声, 关心百姓生活疾苦, 做到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转变发展观念, 创新发展模式, 提高发展质量, 突出抓好“十件大事”、“十项工程”和“十项民心工程”。促进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协调发展。2007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17699元和5624元, 居民家庭财产普遍增多, 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2.3万亿元, 居民消费结构优化, 住房、汽车、旅游、保健等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人民享有的公共服务明显增加。珠三角地区率先达到宽裕型小康。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就业岗位, 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在这里安居乐业, 这是广东对全国的重要贡献。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向城乡居民覆盖, 保障能力不断增强。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各项事业迅速发展。广东还注重生态建设, 绿色广东建设成效明显, 至1990年底, 广东已成为全国第一个基本消灭宜林荒山的省份。1991年3月12日, 获得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称号。目前, 广东森林覆盖率达56.3%, 森林生态效益总量为7040亿元。

六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成绩显著。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稳步推进, 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 推进公正司法、执法公正。人大工作进一步加强, 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立法工作向公开化、民主化、专业化、科学化推进, 立法机制不断完善, 社会领域立法得到加强。监督工作不断规范和改进, 监督实效进一步增强。不断拓宽代表知情知政渠道, 扩大代表对常委会活动的参与, 代表履行职责能力明显提高。人民政协和人民团体作用进一步发挥, 完善重大事项民主协商制度、决策参与制度和民主监督制度, 进一步拓宽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渠道。积极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作用, 邀请民主党派负责人参加省委调研活动, 广泛听取和吸纳党外人士的意见。进一步增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广泛听取社会各界意见。村民居民自治制度不断健全。政务、厂务、村务公开工作取得新成果。

三十年来, 广东不仅自身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实现了历史性跨越, 而且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是在体制改革中发挥了“试验田”的作用, 为全国推进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二是在对外开放中发挥了重要的“窗口”作用。充分发挥毗邻港澳的区位优势, 积极参与国际分工, 成为我国对外开放、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三是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示范区”作用。广东干部群众敢想敢于、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 极大地鼓舞和激励了全国人民, 带动了内地的经济发展。四是对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并保持繁荣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与港澳经济合作日益紧密, 形成了经济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对保持香港、澳门的繁荣稳定, 彰显“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广东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成绩固然可喜, 经验更为可贵。三十年来, 广东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

一是坚持解放思想。以解放思想引领改革开放, 不断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 不断消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坚持不争论, 大胆地试, 大胆地闯, 通过实践检验和完善政策举措, 统一思想认识。

二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始终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注重结合本地实际和不同发展阶段特点, 提出发展思路、推进各项改革。

三是坚持发挥中央、地方两个积极性。既服从全局利益, 认真执行中央的方针政策, 又发挥自身优势, 积极探索实践, 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 注重激发、保护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是坚持改革和开放相互推动。通过深化改革, 为开放提供动力和良好环境, 在对外开放中, 为改革提供新的思路和借鉴, 使改革和开放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五是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坚持把改革开放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开放、加快发展, 以发展促进稳定。

广东三十年来取得一切成就和进步的根本原因, 就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 牢记使命, 不负重托, 树立世界眼光, 顺应人民期待, 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 勇当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 谱写南粤儿女勇立潮头、顽强奋进的新的壮丽诗篇。

排头兵演讲稿——发挥模范作用 争做排头兵 篇3

努力发挥基层一线“排头兵”作用

—记秦皇岛市海港区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王新宇同志

2009年6月30日

王新宇,男,31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1997年从事地税工作,现任秦皇岛市地方税务局海港区局第二分局局长。自2006年任税务所长主管全区建筑业税源以来,他始终以对税收事业的满腔热忱和无限挚爱,刻苦钻研业务,严格税收执法,狠抓组织收入,创新征管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建筑安装业税收征管精细化,在税收战线留下了一串闪光的足迹。3年间,分局的建筑安装业税收由2006年的6865万元增加到2008年的13373万元,翻了近1番。他曾连续3年被评为优秀公务员,被市地税系统评为“基层优秀分局长”,他带领的分局去年被省总工会授予“职工先锋号”荣誉称号。

苦练内功,争做精通业务的“报春头雁”

2006年,年仅29岁的王新宇凭着良好的素质竞聘为秦皇岛市海港区地税局第二税务分局局长,主管建筑安装业,成为市地税系统最年轻的基层分局长。上任之初,他清醒地意识到:作为管理全局重点税源分局的基层分局长,如果没有精深熟练的业务知

识,不但不能高标准地完成组织收入任务,更不能带出一支素质过硬的税收队伍。为此,他把学习当作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思想境界去对待,孜孜不倦、学而不怠。他买来大量税收业务、财务会计和法律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刻苦钻研,经常研读到深夜。为了尽快提高业务能力,他虚心向业务好的同志请教,“走出去”拜注册税务师为师,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直到将问题解决为止。他还把学习业务与征管实践结合起来,注意用管理成果检验学习效果,将学习和管理的认识认识写成管理心得,与同志们交流讨论,积累征管经验,提高管理技能。几份耕耘,几份收获。在省、市局组织的业务考试中名列前茅,在区地税局组织的业务考核中多次取得第一,成为名符其实的业务能手。2007年,在市局组织的股所长税收业务比武中,他取得了第三名的良好成绩。每星期四学习日,他都亲自授课,组织分局的同志们进行学习培训,像一只勤奋的报春头雁,带领激励着全分局,使比学赶帮之风成为了一种良好习惯。

以人为本,带出素质过硬的一流团队

王新宇把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贯穿于日常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科学管理,努力培养素质高、业务精、作风硬的一流征管团队。一是注重用制度抓事管人。将落实制度作为队伍管理的基础工作来抓,经常组织大家学习上级关于工作纪律、业务学习、征收管理、工作落实等方面的制度和规定,强化执法责任制和过错责任追究制的有效落实,坚持以制度规范工作,用制度约

束行为、用制度管理人员,有力地发挥了制度的基础保障作用。他注重发挥集体的力量强化对税源的源泉控管,通过“请进来”邀请企业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召开税企联席会,面对面讲解税收政策,解答政策疑问,重点掌握企业的产值计划、在建项目、合同造价、拨付款情况及预计实现税款,建立体现企业规模和经营特点的“一户式”档案;通过“走出去”,带领大家深入施工现场,察看施工项目、施工进度,实行“人盯项目、贴近监管”的管理方式,将监控的触角延伸到每一个建筑工地、每一个施工项目。2008年,共监控重点项目111个,对15家出现预警的企业进行了纳税评估,评估税款68.6万元。二是注重培育团队精神。基层税务分局,既是税收征管的前沿阵地,又是税收执法的桥头堡,可谓“上头千条线,下边一根针”,事无巨细,任务繁多。对此,他善于抓住工作的重点环节,发挥自己的模范带着作用,既解剖麻雀,又“弹钢琴”,努力当好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结合部”。为了更好地调动大家的工作热情,他坚持每周召开一次工作例会,每月召开一次税收调度会,总结工作,计划任务,虚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对同志真情相待,交任务、压担子、教方法,在工作中关注干部的思想变化,在细微中关注干部的生活需求,把关怀和信任体现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努力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合力。2008年8月,在奥运安保任务重、税收任务处于攻坚阶段的形势下,他统筹安排分局工作,突出奥运安保这个重点,合理安排人员和时间,白天顶着烈日带领同志们深入工地摸

排税源、检查漏征漏管,晚间到街头检查执勤巡逻情况,确保了税收工作和安保执勤两不误。当年,他所在的分局组织税收收入13373万元,同比增收3611万元,增长36%,占全局税收总量的18.7%,为超额完成税收任务发挥了支撑保障作用。

能征善管,用创新思路解决征管难题

“能征善管,敢抓敢管,有自己的工作特色和工作套路”,这是王新宇对一个优秀的、叫得响的税务分局长的深刻理解和不懈追求。2006年,他在辖区进行税源巡查时发现,虽然建筑房地产业发展迅猛,但作为关联行业的家庭装饰业税收却几乎是“零申报”。对此,他从加强税收精细化管理的高度出发,以对税收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决心对家装业进行检查规范。刚开始做这项工作时,有人劝他,家装业规模小、行为隐蔽、取证难,弄不好,不但白费功夫,还会得罪人。但他想,上级把我放在分局长位置上,这是对我的无尚关怀和信任,我必须全力做好征管工作,保证税款应收尽,才算是尽到职责。在取得区局领导支持的同时,他带领分局同志走访物业公司、居民社区,上网查资料、与家装业主交流,收集了多家装饰企业隐瞒工程数量、帐面收入不实、甲方供材不记收入、取得收入不开发票的证据。2006年8月,他先后对112家装饰企业推行了定额征收模式,使90%的家装业纳税人得到了有效规范,实现税收2800余万元,月增税款60万元,实现了家装业从“零申报”到定额加发票管理模式的转变,成为当年全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工作的“亮点”。为了推动分局工作的新发展,他坚持用创新发展的工作思路解决税收征管难题,无私无畏。2008年7月,他凭着管理建筑业税收多年的经验,发现多家建筑企业利用“甲方供材”方式偷逃营业税严重,着手进行治理规范。8月份,他冒着酷暑带领分局同志走企业、下工地,实地核查税源情况,通过甲方拨款与甲方供材数量比对、工作量与耗材比对、不同施工地价格比对等方法调查取证。经过一个多月的不懈努力,他们认定2个重点项目、8家施工企业甲方供材款2.5亿元。在调查处理过程中,有多家企业找他拉关系说情:甲供材现象是全国建筑业的“潜规则”,你不必太认真,你有什么需要就直说。更有多家企业送来了“说情款”。也有企业放话威胁说:“一个小小分局长,没什么可怕的,谁要挡了我们的财路,他也别想好过”。但王新宇不信邪、敢碰硬,依法办事,心底坦荡。他顶着多方说情风,克服很大阻力,对多家建筑企业甲供材逃税问题进行了查处,为国家挽回税收1200万元。

优化服务,为组织收入注入新鲜活力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篇4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怎么写,以下是聘才网小编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同志们、朋友们:

下午好!

带着期盼,带着渴望,怀着敬意,怀着激情,我们迎来了中国共产党XX大的胜利召开!

手挽黄海欢腾的浪花,迎着十月金色的阳光,在这个收获的季节里,我们举办本次隆重的演讲比赛,是在向党证明:亲爱的党啊,祖国人民忠于您,开发区人民在用实际行动向您保证,我们,永远追随您!

我是***工作处推荐的演讲者,我叫姜明杰,我演讲的题目是:《立足本职争做排头兵》。

在离XX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300多天之际,25亿美元世界级的英特尔大项目及一系列外商的投资又落户开发区,给我们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开发区正处在新一轮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重要战略时期,面对新的使命和新的挑战,开发区管委会提出了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开发区形象”的“双我”教育活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工作在城市的最基层窗口的我一名再就业促进员,应该怎样去完成政府和人民赋予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呢?回答是肯定的。以积极的姿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增强事业心、责任感和使命感,增强大局观念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我就是投资环境,我就是开发区形象”的工作理念,立足本职,争做开发区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排头兵。

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爱岗敬业是兴区之根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加强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努力提高业务水平和办事能力,从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就业工作中向先进人物赵振金同志学习,向先进典型“开发区十姐妹”看齐,以他们为榜样,近“八荣”,远“八耻”,以身作则地影响和带动身边的每一个人,进一步形成比、学、赶、帮、超的良好学习、工作风尚。在个别人看来再就业促进员的工作是比较轻松的,是一个休养生息的好地方。也难怪啊,在我们的队伍中个别人的工作作风比较懈怠,松松垮垮,应付了事。为了让自己不再沉沦于安逸享乐,不再消极怠工,就要放开眼界,扎根于失业人员之中,坚守于就业工作岗位,为自己的将来、为所有的失业人员都能找到工作、为开发区的振兴与发展、乃至为国家兴衰改掉自身的不良作风,以“双我”教育为契机不断的完善自我,改变我们在部分人眼中素质能力不高、贪于享乐的不良印象,在再就业的工作岗位上创造出一个全新的自我,用个别的改变形成整体的改变,全面提升开发区的良好形象。

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工作之宗旨。就业工作是与广大的失业人员接触最密切的工作,是替党和政府了解社情民意的最前沿,是体察失业人员冷暖、了解失业人员需求、反映失业人员呼声最集中的地方。要为开发区建设出力,作为再就业工作者,就必须加强与失业人员的沟通和联系,畅通各种沟通渠道,时刻把失业人员的大事小情放在心上,把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凝聚人心,把自己所管辖的失业人员团结在自己的周围。在常年的再就业工作中,我与自己管辖的失业人员同苦同乐,看到他们没有工作,我就寝食不安;每为他们找到一份工作,我就如释重负。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视失业人员为自己的姐妹兄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特别要向关爱弱势群体方面倾斜,全心全意地为广大失业人员服务,用自己的辛勤劳动,换来党和人民的满意。

从我做起,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是践行“双我”之行动。在工作中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从点滴做起,用一个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来体现一个人的工作态度,一个单位的整体形象。所以,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要做到仪表端庄稳重、举止大方得体、态度和蔼可亲、语言文雅艺术、面容微笑自然、头脑灵活清晰、业务精通过硬,用规范的职业道德和社会公德来约束自己。对待服务对象要做到有“四声”:来时有问候声,不周有歉意声,协助有谢声,去时有告别声。处理工作中的一些事情要本着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现事现办,未办或不能办必有回声,做到事事有交代、件件有着落,充分体现出“双我”教育带来的效果。

形成团结互助的良好氛围是力量之所在。团结就是力量,团结是改变一切的原动力,只有搞好团结才能共同向上,共同创造美好未来。要在自己工作的圈子中形成团结互助,工作分工不分家,急、难、险情齐上阵,先进帮助后进的团结之风。在就业工作中相互沟通、相互学习、毫无保留的相互交流,以便取得共同的进步。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更有力量轰轰烈烈的投入到开发区的新一轮建设中去。

总之,我们是开发区的主人,怀揣着责任和义务,有着强烈的主人翁精神,为了开发区的美好未来我们再就业工作者要立足岗位践行“双我”,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和效能,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为开发区新一轮发展和建设,能用百分热,照出千分光,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开发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最棒的!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你们好!我演讲的题目是《面对挑战,抢抓机遇,争做排头兵》。自从市委、市政府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以来,我们北宋镇就吹响了跨越发展的新号角。我们镇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积极投身到这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活动中来.面对机遇和挑战,请问在座各位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关,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呢?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北宋镇的脊梁。我们的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北宋镇稳定、发展的基础。要起到一名排头兵的作用,就要从身边的工作做起,立足本职岗位,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把基层的难点、焦点反映到上级。力争把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消灭在基层。做好一名排头兵不仅要肩负起农村经济发展大任,做服务型、学习型和奉献型的乡镇机关干部,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锐意进取,勇于争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的豪情。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时代的先锋。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命运能够与民族的复兴相联,不仅使我热血沸腾,而且更让我深感重任在肩!做为一名包村干部,我要立足于我们的县情、镇情、村情,落实科学发展观,求发展、求创新。帮助我所包村搞好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于家村100亩,刘家村200亩的芦笋种植任务;帮助于家村肉鸭孵化厂顺利投产。带领群众继续往富裕的路上奔。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最基层的农民,面对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认为排头兵的作用就应该在工作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点,以农村发展为起点,以社会和谐为终点。时刻牢记我的岗位是展示北宋镇党委、政府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以服务老百姓为己任。对于村民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不推托,不回避。忧村民所忧,乐村民所乐。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道德的楷模。古人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在农村我们就是应当是道德的诠释者。在村内工作中尊老爱幼,不大吃大喝,移风易俗。时刻谨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与村民相处过程中既让人们信任我们,又不能失去一名机关干部应尽的职责。既要与村民打成一片,又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排头兵演讲稿——发挥模范作用 争做排头兵 篇5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今天下午,李锦斌同志来到合肥市代表团,与大家一起审议省委报告。

与会代表踊跃发言,会场气氛十分热烈,凌云,胡启生,宋道军,宁波,蔡敬民等代表先后发言,大家一致认为,省委报告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时 的重要讲话精神,通篇贯穿了五大发展理念,是一个与时俱进,求实创新,鼓舞斗志的报告,体现中央精神符合安徽实际顺应人民意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时代性实践性,表示赞成和拥护这 个报告,李锦斌在认真听取大家的发言后,发表了讲话,他说,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是全省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提交大会审议的报告,是全省各级党组织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未来五年全省发展的宏伟蓝图。他希望各位代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认真审议报告,积极建立献策、群策群力、共同努力,把 这次大会开成凝聚力量、鼓舞士气、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

李锦斌指出:未来五年,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奋斗。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认真贯 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坚决贯彻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坚定地以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全面实施“五大 发展行动,”努力走出一条符合中央要求、体现时代特征、具有安徽特色的发展之路。希望合肥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在树立和践行新发展理念上闯出新路、作出示 范,更好地引领支撑带动全省发展。要坚持等高对接、抬升标杆,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全面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加快培育一流的人居环境,着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 中心城市。要坚持科技引领、人才支撑,加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人才集聚高地,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要坚持改革攻坚、开放合作、大力度深 化改革,高水平推进开放,全方位加强合作,着力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全面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持续增加居民收入,大力优化城乡生态环境,着力建 成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要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强化进取精神,弘扬务实作风,提升能力本领,着力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吴存荣同志参加审议。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自从市委、市政府开展“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以来,我们北宋镇就吹响了跨越发展的新号角。我们镇的广大干部群众更是积极投身到这项事关大局、事关长远的重大活动中来.面对机遇和挑战,请问在座各位我们怎样做才能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抢抓机遇,攻坚克关,充分发挥排头兵的作用呢?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北宋镇的脊梁。我们的工作在社会的最基层,是北宋镇稳定、发展的基础。要起到一名排头兵的作用,就要从身边的工作做起,立足本职岗位,把上级的方针政策传达到基层;把基层的难点、焦点反映到上级。力争把各种社会不和谐因素消灭在基层。做好一名排头兵不仅要肩负起农村经济发展大任,做服务型、学习型和奉献型的乡镇机关干部,还要有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更要有锐意进取,勇于争先,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一流业绩的豪情。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时代的先锋。作为新时期的青年,我们有幸生于这个伟大的时代,我们的命运能够与民族的复兴相联,不仅使我热血沸腾,而且更让我深感重任在肩!做为一名包村干部,我要立足于我们的县情、镇情、村情,落实科学发展观,求发展、求创新。帮助我所包村搞好招商引资和产业结构调整,完成于家村100亩,刘家村200亩的芦笋种植任务;帮助于家村肉鸭孵化厂顺利投产。带领群众继续往富裕的路上奔。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人民的公仆。我们服务的对象是社会最基层的农民,面对的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我认为排头兵的作用就应该在工作中以社会稳定为基点,以农村发展为起点,以社会和谐为终点。时刻牢记我的岗位是展示北宋镇党委、政府精神风貌的一扇窗口,“公义不亏于上,私行不失于下”,尽职尽责,克己奉公,以服务老百姓为己任。对于村民遇到的焦点、难点问题不推托,不回避。忧村民所忧,乐村民所乐。

我认为排头兵应当是道德的楷模。古人说“一德立而百善从之”。在农村我们就是应当是道德的诠释者。在村内工作中尊老爱幼,不大吃大喝,移风易俗。时刻谨记“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屋,以突隙之烟焚”。与村民相处过程中既让人们信任我们,又不能失去一名机关干部应尽的职责。既要与村民打成一片,又能够清醒认识到我们应坚持什么,反对什么,倡导什么,抵制什么。

经过“落实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活动的洗礼。我们面对机遇锐意进取,面对挑战勇往直前。只有善于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善于把压力变成动力,才能真正走在时代的前列,真正成为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的排头兵。面对机遇和挑战,我们应该居安思危,切切实实地在查找自身存在的“小富即满”和“不思进取”等不利于发展创新的思想,要不畏艰辛、勇于挑战,面对挑战,抢抓机遇,落实正确科学发展观,争当黄河三角洲开发建设排头兵,在浩瀚的经济建大潮中挺立在风口浪尖、乘长风破万里浪,在平凡的岗位上燃烧青春,绽放光芒,谱写出一曲壮丽雄浑的青春赞歌!为北宋镇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再立新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谱写富民强镇的瑰丽篇章!

争做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发言稿

上海代表团当天的讨论气氛活跃、发言热烈。总书记边听边记,同代表们深入讨论。

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杨雄在发言中介绍了上海全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情况。杨雄表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把科技创新作为核心举措,要落实好总书记关于科创中心建设的要求,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抓紧启动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做好建设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的各项准备。

对于一年来上海勇于改革攻坚、聚焦创新驱动取得的新成就,习近平充分肯定。这让代表们倍感振奋。

全国人大代表、复旦大学脑科学研究院院长马兰说,作为上海代表团的一员,为上海取得的成绩而自豪。总书记对上海“十三五”时期的工作寄予殷切期望,并对自贸区和科创中心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希望上海继续起到示范带动作用,这让代表们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推进各项工作。

总书记提出,要“抓住时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

马兰表示,在上海《关于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意见》中,已经将“脑科学与人工智能”列入科创中心建设的重大科技基础工程,作为脑科学研究工作者,将积极参与和推进脑科学重大科技项目和相关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为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贡献力量。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

总书记指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强调“加快转变政府职能,该放给市场和社会的权一定要放足、放到位,该政府管的事一定要管好、管到位”。

总书记的话,让全国人大代表、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金深刻体会到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

他表示,简政放权,核心是制度创新,以事前宽松、加强指导,事中事后严管的方式,才能建立和完善统一开放、竞争有序、公平透明、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现代市场体系。

“我相信,随着改革的各项措施落实到位,民企发展会越来越好,不断健康成长,民营经济发展得好,中国经济的健康细胞就会越来越多。”王均金说。

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是总书记当天在讲话中重点谈到的又一个方面。

“总书记高度重视创新,这是我们科技工作者的光荣。”全国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分院院长朱志远表示,为了做好这次发言,自己5次修改了发言稿。

朱志远说:“我们国家只有在基础科技领域作出大的创新、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取得大的突破,才能对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产生巨大推动,才能在世界上有影响力、有发言权,而这正是我们肩负的职责使命。”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在发言中提出了关于医保、分级诊疗、促进企业医院改革等意见。他表示,总书记对科技创新讲得很透,让我们感到既有压力更有动力。

两岸同胞对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充满期待

当天的讲话中,总书记还就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发表了看法。

上一篇:业务运作合同下一篇:[六年级数学]小课题论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