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音乐迷扬科教学反思

2024-06-30

小音乐迷扬科教学反思(共12篇)

小音乐迷扬科教学反思 篇1

小学语文教材《小音乐家扬科》反思

在过去的两年里,我带着这个班级一起学习了浙江教育出版的5、6、7、8、9册的小学语文教材。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这次碰到的根据显克维支的小说《音乐迷扬科》改编的课文《小音乐家扬科》是最让我激动的一篇课文。不说别的,因为它是一篇小说。是的,一篇小说!5册的教材下来,再没有这篇课文可以给我以如此的激动。那些机械的关于结尾、开头、过渡、段落大意、总起分述等等的教学,似乎已经磨尽了教学的激情。

是的,它是一篇小说。尽管改编者的目的,水平和材料的取舍上是值得商榷的,但它的的确确是个小说。

高年级的生字教学,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就不多写了。

然后是进入了课文的教学。说句实在的话,我没打算上这课文给来的领导听。我想以一个不同于参考书,各类可以看得到的教案来上它。因为条件的限制,我没有找到《二泉映月》之类的背景音乐作为气氛的渲染。我是从提问开始的,要求学生举例说说自己读过的国外作家的作品和作者名字。虽然这个环节上出了问题,学生知道的只有安徒生、高尔基两位。但我仍旧表扬了回答问题的两个学生。然后我开始介绍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作家的作品,及至讲到表现儿童悲惨生活的作品,就引出了显克维支。这应该是导入阶段。

阅读开始了。学生很容易给课文分段,显然有人是看了参考书的。但至少前两段是容易分的。(该死,分段、写段意、写主要内容又是本册教材的重点!)第一段的的阅读是简单的,叙述扬科家境穷苦的比喻句里面,有学生还概括出了不少的成语,如居无定所等;然后是表现扬科喜爱音乐的第二段,几乎也是简单的,就一些概括和不很具体的举例描写。我的引导是学生能够说出“酷爱”就可以了。

第一课时就此结束。我的板书上出现了学生归纳的两段的段落大意,我甚至还要求用自然段归并的方法概括段意。

我自己的评价是,这是一节起铺垫作用的课。离原作者要表现的主题还很远。学生的发言率一般,我统计了一下,18人在课堂上举了手,并发了言。另有4人举了手但没有发言。18人中有4人发言超过了2次。

显克维支显然是个现实主义作家。19世纪末期的时候波兰的现实是农业社会,这个小说中是有所表现的。学生很容易就说扬科放的牧是为“地主”家放的,我默认了这个说法。

据说显克维支是“波兰的语言大师”。我记得可以称为大师的好象只有老舍先生,他是中国的语言大师。中国的国语是以北京方言为主的普通话,老舍作为现代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又是土生土长的北京人,他作品语言的丰富足冠之语言大师的头衔。相信鲁迅就没有这个资格了。显克维支的语言显然是经过翻译而来的,所以语言的特色在这里就没有必要重视。

需要重视的是:写作的手法和表现出来的主题——这是第二天进行教学前我的认识。

关于第二点,要求学生一起感悟小说的主题是不难的,难的是深刻的程度。

而第一点是我要挖掘的。我想我几乎、已经找到了这个小说的“命脉”。很抱歉,我暂时找不到更好的词语来表示我的意思。我分几点叙述:

1、关于“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的体验。设计好的提问是:这是一股什么力量?他怕,他为什么还要往前走?先是朗读,然后是学生的发言,然后是读,在总结时,最后再次体会读。我犯下的错误是在第1次朗读前忘记了先把问题先提出,最后一遍朗读也忘记了安排。

2、扬科走入食具间,长时间的凝望那把小提琴之后,终于碰响了琴弦后,发出的那个声音!!显克维支用的是“轻微的”、“幽怨的”两个形容词,教材里则改成了“轻微的”“凄惨的”。当扬科没有碰到小提琴一下的时候是多么的向往它,它的音乐是“多么的美妙”“轻快柔和”,即使自己用树皮和马鬃做的所谓的“小提琴”他也一天到晚的拉着——而在这个真实的小提琴前面,扬科触碰到的小提琴发出的竟然是一声凄惨的声音。我记得跟学生说了,这是一篇有声有色的小说。要求学生把表现声音(音乐)的词语都找出来,有不少的学生找到了这个“凄惨”。就此我就想抓住这个“凄惨”大做文章了。设计的提问除了上面写到的还有:这凄惨的声音导致了扬科命运的怎样改变?这凄惨的声音为全文定下了怎样的基调?最后的总结落实在写作手法上:从描写扬科的喜爱音乐和各类美妙音乐的描写,到音乐的变化(从美妙到凄惨),从而导致人物命运的变化,甚至悲惨的下场——这种巧妙的构思让我们领略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

3、小说略写的关于扬科挨打的段落,我让学生想象,让4位学生用不同的语句描述出来。安排看似很好,但我的反思是:自己在他们说了之后应该给予他们评价的语言没有充分的准备。

4、这个段落的结束,要求学生讲讲这一段写了什么?即概括大意。这是个错误的,没有必要的,作为上给领导听的课里面画蛇添足的环节。间接导致了时间的浪费,并直接导致了板书的无序。

„„

本课的教学,我总结出了如下反思:

1. 朗读的单一,缺少朗读的指导和在朗读中的体验感悟。

2. 板书的无序。

3. 学生主体性体现单薄,表面发言热烈,但事实火力集中在一些点上,没有扩大到面。

4. 老师,即我本人,激情有余,方法方式单一。

5. 对教材有一定的理解和思考,但给人的感觉比较乱。课堂教学过程自信过头,设计不够精细。

6. 看似抓住了精髓,但给人印象依旧停留在皮毛的层次。

7. 在伟大的显克维支面前,我被自己盲目的激情冲昏了头脑。

8. „„

小音乐迷扬科教学反思 篇2

课堂伊始, 《妈妈的眼睛》这首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他们从熟悉的歌声中轻松地走进课堂, 师生闲话家常:“这歌声让你想起了谁?想起了他什么?为什么想起他?”这样, 学生的注意力凝聚到了课堂上, 贴近生活的话语唤醒了学生对“眼睛”的注意与思索。《妈妈的眼睛》这首歌耳熟能详, 妈妈的关爱溢满全身。学生的情感被淋漓尽致地激发出来, 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充满了期待。

打开课文, 一双闪着光芒的眼睛, 一双充满惊恐的眼睛, 一双死不瞑目的眼睛, 不时地跳入我们的眼帘。这眼睛如同一根引线, 穿插于整篇文章, 诉说着扬科的命运。课文多处形象地描写了扬科的眼睛, 形成了本文的独特之处。教学中, 抓住了文本的关键句子, 也就是抓住了全文的脉搏。“大家能否从扬科的眼睛中读懂些什么?”问题一抛出, 便激起了学生探索欲望和读书兴趣。教师引导学生觅寻描写“眼睛”的句子, 并且充分发挥学生阅读主体的作用, 让他们酣畅淋漓地与文本对话。这样围绕主题, 以教材为依托, 以课堂为平台, 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与搜集、筛选学习资源, 给学生提供一个有效的研究主题与角色参与的机会, 教师给予学生一把有力开启文本之门的钥匙。

二、解读“眼神”:架起人本情感的桥梁

“提领而顿, 百毛皆顺”。以扬科的眼睛为切入点, 以扬科如何热爱音乐为重点, 让学生从中感受扬科的命运变化。扬科的眼睛唤起了学生内心深处的善良本性, 唤起了他们同情弱者、珍惜生命的人文关怀。

解读第一重:眼神“痴迷”。

作者透过“眼睛”, 将一个令人同情的瘦小、聪明而且具有音乐天赋的形象活生生地展示在读者面前。教师紧扣关键句子, 引领学生解读眼神, 挖掘有关眼神的一词一句一情节来体会作者的情思, 出示句子:“他长得很瘦弱, 脸黑黑的, 淡黄色的头发直披到闪闪发光的眼睛上。”学生反复读句子, 交流体会出扬科很聪明, 很有灵气;教师引导学生顺着这个眼神寻找出课文中哪些语段写出扬科“爱音乐”, 完成从句子到段落的学习;继之, 教师引出“你们认为哪些句子还是写扬科痴迷音乐的眼神呢?”继续学习以下两个句子:“他躲在草堆后面, 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 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扬科跪在小提琴前面, 抬起头, 望着心爱的小提琴。”说说从这两个眼神中, 你又收到什么信息吗?假如你就是扬科, 就在食具间门前, 会怎么做?会怎么想?教学时, 教师引导学生透过痴迷的眼神, 从“眼巴巴、望了很久很久”读出小提琴可望而不可及, 扬科进不敢, 走不舍;寻找扬科爱音乐的足迹———树林里、小河边、旅店墙角下、食具间门前……学生通过“眼神”去感受全文带给他们的每一个故事情节。教师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进行换位体验、对比体验、语言体验等多方面的感受。学生情动而辞发, 纷纷表达自己内心想法, 在体验中走进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时空交叉, 教师引领学生挥动想象的翅膀, 走进扬科的心里, 用此心换彼心体悟当时的扬科的心情, 使学生心间荡漾着对扬科喜爱之情、同情之心。

解读第二重:眼神“无助”。

学生继续交流学习其他描写眼神的句子, 教师抛出:“你还从扬科的眼睛中读懂了什么?”指名读句子, 评价朗读:“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扬科一句话也没有说, ……像一只被捉住的小鸟。”学生相互质疑, 细细地品味从哪些词体会到扬科当时的心情?并说出为什么?……随着阅读的层层深入, 学生自然而然地走近扬科, 活灵活现地重塑了作者笔下扬科的生活。“教师最大的成功不是教给学生知识、方法, 而是赋予学生情感”。情感是深刻发掘教材的教学资源。我通过一次次的读课文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 读出小主人公的心理活动, 读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 从而洞察了“孤苦无助”的眼神背后的世界, 体会到在贫困交加, 处在生活重负中的小扬科热爱音乐的力量战胜了被打的恐惧, 也体会到小扬科的无奈和不幸。学生的同情心油然而生, 更深刻地受到了一次人性的洗礼, 得到了一次人文精神的沐浴。

解读第三重:眼神“愤恨”。

深入的阅读不断地升华学生的情感, 教师相机出示:“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 眼珠已经不再动了。”指名学生深情地朗读这句话, 其他学生思考:此时, 你还想问什么, 说什么?仔细地想一想:扬科睁着眼睛, 他还有什么看不够, 还有什么想不明白?教师带着学生探讨课文的空白点, 浸润其间, 荡涤情怀, 再一次地步入扬科的生活。教师一次次引领学生感受扬科这个极有音乐天赋而被黑暗社会残害的孩子。学生结合自己收集的资料, 以及了解的故事背景, 进一步品出字里行间的蕴涵之意。在学生互动体验中, 教学活动向生活开拓、靠近、积累。学生在扬科“死不瞑目”的眼神里看到了扬科的冤枉无助, 对充满音乐的世界的留恋, 对悲惨的命运的控诉, 以及作者对穷苦人们的同情之心, 对不公平的社会的抨击。学生通过讨论、交流、表述, 深深地记住了这双凄凉的眼神, 明白如今的生活是多么幸福美好, 要好好珍惜;明白要关爱身边需要帮助的每一个人。学生的学习获得了新的生长点。在与文本的对话中, 学生逐渐领悟了作者的写作目的, 从而使语言能力、思想感情、思维能力等方面都得到了综合提升和进一步发展。

三、品评“眼神”:超越文本深层的体验

课堂教学离不开丰富的课外教学资源的支撑, 教学活动必然要由课内学习向课外生活拓展积累, 并且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思考, 产生新的问题, 获得新的生长点, 语文课才会焕发出更强的生命力。教材无非是一种示范和凭借, 对教材恰到好处地拓展延伸, 对理解教材、感悟教材无疑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课结束前让学生思考:“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扬科的眼神告诉我们什么?”“生活中你还注意到什么样的眼神, 它又告诉你什么?你收集了哪些描写眼睛的语句呢?请拿起手中的笔写一写, 尽情地表达自己的感情。”最后, 课堂教学在“我们为扬科献上一首最心爱的小提琴曲为他圆生前的音乐梦”的乐曲声中结束了教学。教学已经结束, 学生却意犹未尽。这样, 教师紧紧围绕描写“眼神”的句子, 借助有效的情感朗读和书面表达, 与文本再一次深刻对话。当小扬科悲惨的结局赤裸裸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时, 学生早已想找出最佳发泄心中愤恨的方式。学生再通过分享课外收集的句子, 以及不同的见解, 把积淀在胸中的情感得以宣泄, 升华了情感, 把课堂气氛推向高潮。感人的语言, 优美的旋律, 再次打动了学生的心扉, 水到渠成地升华了对文本的理解。通过生活化的语文课, 学生在拓宽知识面的同时, 又学会了怎样做人, 怎样处事。

多管齐下教学《小音乐家扬科》 篇3

一、引入时,结合时事,巧妙导入,能够激發学生的求知欲望。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六·一”前夕,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镇委、镇政府到我们汕头市澄海鹤浦小学进行慰问,其中的慰问品有两把小提琴。于是上课的时候,我就把小提琴作为上课引入的首选教具,并结合慰问情景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

师:同学们,“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咱们汕头市澄海区莲华镇委、镇政府领导到我们学校来慰问,并送给我们学校两把小提琴。

(出示小提琴)大家喜欢吗?

生:喜欢。

师:有一个波兰的小孩子,他也喜欢小提琴,叫扬科。他酷爱音乐,有音乐天才,人们叫他“小音乐家扬科”。(板书课题小音乐家扬科)。

生:(一起读课题)

师:这是一个发生在19世纪封建统治下的波兰的故事。这个故事催人泪下,怎么会催人泪下呢?想知道答案吗?

生:想。

师:答案就在咱们的课本当中。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由于事件真实,事物巧合,内容链接,学生就如同被导游引入胜景一般,进而产生“看”个究竟的念头。

二、识字时,利用灯谜,猜谜识字,能够提高学生的识字效率。

本人系灯谜爱好者,现为汕头市澄海灯谜协会、汕头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全国金猴谜社理事,并被中华灯谜学会授予中华灯谜艺术家称号。为充分地发挥自身的积极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把灯谜引入教学,以此来达到提高学生识字效率的目的。识字、纠正错别字,是小学识字教学的关键和难点。汉字是由点、横、竖、撇、捺等基本笔画组成的。大多数汉字都可以拆成若干部件,某些部件又可以拼成一个新的汉字。这种拼拼拆拆,就是字谜中的增损离合法。因此,利用字谜对学生进行识字教学,是其特有的功能。如果说汉语拼音是帮助学生发音的一根指挥棒,那么,字谜则是帮助学生识记字形的一根拐棍,棍棒齐用,识字教学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小音乐家扬科》之前,我先布置学生自学课文,自学生字、新词,上课时,我从字音、字形、字义等方面检查学生的自学情况之后,让学生猜猜谜语:

1、开放的中国盼奥运(猜生字一)谜底是“噢”。

(注:把“国”的“中”间“开”“放”掉,就剩下“口”,“口”与“奥”“运”到一起就是“噢”字)

2、无私复习为及格(猜生字一)谜底是“嗡”字。

(注:“无私”即为“公”,“复习”别解为“二个习”,即“羽”字,“格”别解为“方格”的“格”,即“口”。“口”+“公”+“羽”=“嗡”)

3、短尾猴上竿(猜生字一)谜底是“笛”。

(注:十二生肖对应十二时辰,“猴”对应“申”,“短尾”暗示“申”要变成“由”;“上竿”别解为“竿”的“上”面是“竹”;“竹”与“由”组成“笛”字。)

字谜是一种文字游戏,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它能给学生一种独特的享受,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猜谜过程中获得新知。猜字谜本身是一种智力思维活动,它能促使学生开动脑筋想问题,通过对字谜的猜设,启发学生思考,培养推理兴趣,养成动脑筋想问题的良好习惯,能提高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尽管有一些字谜较难猜出谜底,但毕竟在猜射过程中学生动一番脑筋,同样也能达到帮助识字的效果;而有些好的字谜,学生却能牢记不忘。

三、学文时,教给方法,举一反三,能够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

为实施汕头市澄海区教育局教研室确定的“一多二精”语文教学试验专题,在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进行精讲,并把精讲有目的地放在重点段落及学法的指导上。

例如:课文第一部分之第三至第八自然段都讲“扬科有杰出的音乐才能”,于是我采用举一反三的教学方法,先精讲第三自然段,把第三自然段作为重点来讲,让学生通过读文,思考提出的问题,感悟朗读的感情。至于其它自然段,我则引导学生理清、归纳出第三自然段的学习方法——先进行朗读,再找出好词佳句,最后感悟朗读的感情。然后让学生运用学到的学法去理解课文第四至第八自然段各部分内容,同时提示学生:“你喜欢学习哪个自然段就学哪个自然段。”接着,我又让学生互问互答,我只作适当的点拨,进而师生共同进行解答疑难。学生通过自学,既能自主学习到课文的内容,又能感悟到扬科轻松的心情,扬科对小提琴的企盼之情,还能感悟到朗读时要读出对扬科的赞叹的感情。就这样,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精讲,并不等于少讲。精讲,务必做到讲的时候要根据课文内容,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才能真正摆正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位置,才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意识。

四、小结时,渗透音乐,纵情歌唱,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学生最佳学习时机出现在课前二十分钟,过了这二十分钟,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逐步减弱。因此,很有必要在教学时想方设法去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渗透音乐,纵情歌唱就是很好的法子。一首动听的乐曲,一声纵情的歌唱,往往能再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余音缭绕的教学艺术效果。

由于我课余自学电子琴演奏技术,对音乐感兴趣,因此设计《小音乐家扬科》的小结时,我首选便是音乐,并设计了小结的内容: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一位来自波兰的酷爱音乐的穷孩子扬科,他的命运怎么样呢?

生:悲惨。

师:为什么会呢?

生:因为他生活在人压迫人的社会里,生活在人剥削人的制度下。

师:要是扬科生活在今天,生活在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里,他的命运还会悲惨吗?

生:不会的。

师:那又为什么呢?

生:这是因为我们的制度好,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好。

师:是啊,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好。那就让我们来唱唱《社会主义好》吧!

生:(歌唱)

师:(出示电子琴,亲自为学生伴奏)

当然,要使课堂上得流畅,课前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全学期一共有二十八篇课文,我就为学生准备了28首与课文内容相符合的歌曲,并于每课书的上课前,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唱。实践表明:一曲《社会主义好》不仅能消除学生学习上的疲劳,而且通过歌唱,能更充分地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引入+猜谜+精讲+歌唱”,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这是我教学《小音乐家扬科》的点滴收获,也成了我课堂教学的主旋律。我还要在教学中不断加以充实、完善,让其更好地服务于教学,并在教学中不断发挥其更积极的作用。

《小音乐家扬科》教学设计 篇4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寄居、颤动、眼巴巴、抗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总……”、“只要……哪怕……也……”、“眼巴巴”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感受课文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难点:激起扬科之死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时间:

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给课文进行分段,学习第一段,了解扬科的身世。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二、三两段,体会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喜爱之情,完成作业本1―4题。教学过程:(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体会扬科进食具间时爱、怕交杂的心理,感受扬科命运的悲惨,激起对扬科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对小音乐家扬科了解多少,把课题补充成一句话:小音乐家扬科。

师:从课题中,我们感受到小音乐家扬科是那么热爱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是那么挚爱。

2、找一找,划一划直接描写扬科对小提琴渴望、向往的句子(提示:到7―9自然段中找),结合学习第9自然段中的2个句子。

逐句出示句子加以朗读。

二、整体感知4、5两段。

1、从刚才的朗读,可以看出扬科实在对小提琴渴望极了,可是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快速浏览课文的最后两个大段,说说小音乐家扬科做了什么事儿,最后怎样了?

三、研读4、5两段。

(一)读扬科进食具间的这部分内容(10、1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什么?在读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学生汇报读懂哪部分,读懂什么。

(1)哪个词写出害怕?(板书:恐惧)

(2)哪些句子写出害怕?

(3)朗读写“害怕”的这几句话。(学生选择一句话来读)

(进行朗读训练,从扬科的“怕”进一步感受扬科对小提琴的“爱”。)

(4)扬科怕什么呢?为什么还要进入食具间?(想摸摸小提琴,板书:摸)

(5)是什么力量使扬科进入食具间?(对小提琴爱的力量,板书: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名朗读:“他望了很久……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评价,齐读。

师:正是这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使扬科来到小提琴前,读下面这句句子:

出示:“扬科跪在……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从这个“跪”字,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朗读)

3、师:扬科心中交织着爱与怕,恐惧与渴望,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读好课文。(感情朗读10、11自然段。)

(二)读扬科被打致死的这部分内容

1、扬科为了摸小提琴,却付出了血的代价,你从哪里看出扬科被打?(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被打的程度,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扬科挨了两次打,起不来了,躺在长凳上,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读懂什么,用笔划划。

2、扬科快要死了,他还注意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扬科快要死了,还不忘音乐)

3、师朗读(配以音乐):“扬科听到了……”

这欢快的音乐中,你还体会到什么?(欢快中透着悲伤)

4、同学们体会到这一点,肯定能读好下面一段文字。

“扬科躺在……还躺在他的身边”(指名朗读,小组读,再配以音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启发想象:扬科死了,连白桦树也鸣不平,白桦树如果会说话,会说什么?

四、摘录句子。

师:老师读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深深地触动了老师的心弦。(教师朗诵课文中的句子)

师:同学们也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把触动你心弦的句子摘录下来。

板书:

小音乐家扬科

恐惧――――――摸

小音乐迷扬科教学反思 篇5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 抗拒 恐惧 凄惨 憋着 惩办 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小音乐家扬科》说课稿 篇6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惨遭迫害,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2、继续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会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说教学重点:

扬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惨遭毒打致死的过程是分析课文的重点,要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痛恨感。

说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一百多年前的波兰,正处于封建剥削制度的统治之下,封建地主横行霸道,毒辣凶狠,使得当时波兰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具有音乐天才的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小音乐家扬科。

板书课题:小音乐家扬科。

二、分析课文。

1、扬科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情况。

提问:有谁能够找出课文中描写扬科外貌的句子?你喜欢扬科吗?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扬科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可以看出小扬科是一个怎样的人?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扬科的生活状况来?

深刻理解: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底下的燕子。

2、扬科喜欢音乐。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扬科喜欢音乐?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抖、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柱子真的会唱歌吗?扬科最爱得到的是什么?为什么扬科被人们称为“小音乐家”?

3、偷看小提琴被发现惨遭毒打。

教师导语:对小提琴的特别喜爱,使扬科产生了要看一看小提琴的强烈愿望,以至于在一个傍晚,他认为没人的时候,进入了地主的食具间。

提问:当扬科眼巴巴地看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时,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找出有关词语或语句加以分析。(可进行讨论)

“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当扬科进了食具间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说明起了什么作用?“跪”、“抬”、“望”等词说明了什么问题?(扬科喜爱小提琴,表现了他对小提琴的一种崇拜心理)。

扬科偷看小提琴是怎样被发现的?为什么小提琴的声音会是“轻微的凄惨的”?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小扬科惨遭毒打时的场面。扬科快要死了,这时他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躺在他身上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扬科死去的句子。为什么“白杨树哗哗地响,在所科头上不住地号叫呢?”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

4、总结全文。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音乐家扬科读后感 篇7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波兰的一位音乐天才名叫扬科的小孩子,从小十分酷爱音乐,被大伙儿称为小音乐家,有一次,扬科到地主家的食具间里为了看一下自已心爱的小提琴,惨遭地主毒打而死,一颗天才之星陨落了。这是一个催人泪下的故事。

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头脑中浮现着故事主人公扬科的悲惨童年和自已今天幸福生活这两种绝然不同的童年经历的对比。扬科小时候酷爱音乐,是一个音乐神童、可造之才,可是在过去的社会里,他只有一把用树皮做成的简陋小提琴,根本无法发挥他的音乐天赋,无法给世人带来天籁之音。为了对音乐执着的爱好和追求,小扬科无奈之下只好冒着危险来到地主家的食具间,看一看自已心爱的小提琴。可就是因为触动了一下小提琴的琴弦而失去了宝贵的生命。而我们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少年儿童呢,有了一个良好的生活条件和学习环境,这对于当时的扬科来说是非常渴求而又无法实现的。

28《小音乐家扬科》第二课时 篇8

课堂教学目标:

1、了解扬科是怎样爱音乐,理解句子的含义,完成作业四(1、2),学会用“凡是……教……”造句,完成作业六。

2、学习课文二、三、四段,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对剥削制度的憎恨。

3、有感情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明确课堂学习任务。

1、检查对文章大概意思和第一段内容的了解。

2、强调单元训练目标――理解句子的含义,出示课堂学习任务。

二、深入学习第二段,着重指导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1、个别朗读,找出这一段的总起句:扬科无论走到哪里,总能听到乐声;圈出扬科听到的乐声。

2、为什么扬科把这些听到的响声说成是乐声呢?出示“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指导学习:“凡是”提出条件,“都”表示结果。联系课文,说说扬科是怎样“注意听着”的。

3、理解“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说说这句话的表面意思,根据对“注意听着”的理解说说这句话包含着的意思。指导感情朗读,体现扬科“沉浸在美妙的音响中”。回归学习提示进一步领会理解句子的方法,完成作业题四(1)。

4、集体朗读这一段填空:凡是扬科有空的时候,他都――。

5、小结:对扬科来说自然界的响声都是美妙的音乐,扬科爱音乐真是如痴如醉。

三、学习第三段,尝试运用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独立操作。

1、自由朗读思考:扬科爱听乐声,当他听到真正的音乐和歌声,又有怎样的感受呢?划出扬科感受语句。①反馈出示: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用“凡是……教……”改写这句话,说出表面意思。②播放提琴合奏曲,范读。学生体会扬科的感受,说说这句话的含义。③指导感情朗读,比较“兴奋”和“陶醉”的不同读法。

2、找出最能看出扬科爱音乐的语句读一读。自由讨论并反馈。说出“要是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的含义。

3、配乐朗读出示幻灯(扬科拉提琴)想象画面及扬科的感受。

4、小结:这段主要写了扬科听音乐爱提琴,通过句子含义的理解,可以看出扬科爱音乐爱提琴已到了不顾一切的程度,他愿意为音乐献出一切甚至于生命。一、独立学习第四段,运用方法,理解句子的含义。1、自学、提出要求:(1)默读第四段,说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2)运用“理解句子的含义”的方法,完成作业四。(3)想想扬科是怎样爱音乐的,寻找疑难问题。2、检查自学情况:(1)说说第四段的主要内容。(2)出示“……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慢慢地向着移动。”说含义: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扬科“爱音乐”而“不顾一切”?“无法抗拒的力量”又是什么力量?(3)指导朗读:用紧张、凄惨的语气朗读第2段(讨论后,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集体读)。3、质疑问难。学生自由讨论,教师点拨。4、结合这一段的内容,用“凡是……都……”谈谈感受,说一句话。

五、围绕课堂学习任务.总结。

六、作业六:用“凡是……都……”造句。

附板书:11、小音乐家扬科

爱乐声沉浸(重点句1)

爱乐器陶醉(重点句2)

摸小提琴不顾一切(重点句3)

音乐《小蜻蜓》教学反思 篇9

《小蜻蜓》选自人民音乐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音乐教材一年级第一册第六课的歌曲,是一首抒情优美的儿童歌曲。四乐句构成的一段体结构,歌曲以舒展的节奏、流畅起伏的旋律,诉说了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虫忙的情景,结束句上行四度后又连续上行,似乎在炫耀小蜻蜓的自豪,同时以肯定的口吻告诉学生,小蜻蜓是捕蚊的小英雄,让学生懂得爱护蜻蜓、保护益虫的道理。在这首歌的教学上,我采用了设置问题的导入方式:我们身边有许多保护庄稼的小动物,你知道有哪些吗?这个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回答问题。接着引出这节课的课题《小蜻蜓》,首先聆听范唱,感受歌曲的情绪;接着复听歌曲,提问:在歌词中,哪一句能表现出人们对于小蜻蜓的喜爱呢?“是益虫,不吃粮食不吃菜,是个捕蚊的小英雄。”再次聆听,学生跟着范唱轻声哼唱,这时前两句基本已经会唱,再跟琴学唱的时候,会容易很多,只需教唱第三句与第四句有问题的地方即可。在编创环节,让学生跟着音乐模仿小蜻蜓飞舞的动作,可以再根据歌词加上几个动作,有的学生的动作很优美,很舒展,有的同学则像是一只调皮的小蜻蜓。编创环节除了加动作,还拓展延伸了一下:能不能把你知道的其他小动物也给编进这首歌里面?我先给了学生一个示范:小蜜蜂,是益虫,飞到东来飞到西,不吃粮食不吃菜,酿造花蜜最拿手。于是孩子们的小脑袋也迅速转起来,有的编创了小青蛙,有的编创了小瓢虫......有的是连我也不知道的小动物,虽然只是一年级的孩子,但也让我刮目相看呢。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教学反思 篇10

本次活动的成功之处在于:

1.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

2.教师和幼儿之间有很好的互动。

3.整个活动以情境贯穿,幼儿融入角色。

当然活动也有不足之处:

1.在学唱歌曲时,图谱没有起到好的作用,幼儿记忆不深。

2.游戏《小青蛙捉害虫》,幼儿扮演的小青蛙只顾着捉害虫,却忘记了应该跳着去捉。

因此,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也会注意教具及幼儿学唱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图谱等教具,争取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教学反思2

本节课我制定的活动目标是:

1、在多次感受歌曲的基础上,发现歌词重复的规律,并学唱歌曲。

2、感受数量递减的规律,理解其含义并记忆歌词。

3、能够积极主动讨论交流。

在上课的时候,我所做的主要活动也都是紧紧围绕着三个目标来做的,不过在开始提问第一个问题的时候,问题还没问完,孩子就非常清晰的回答出了“三只带斑点的小青蛙”,如果按照这个速度,就完全打乱了我的教学计划,所以我只能以最快的速度消化这一问题,并及时的作出调整,以期达到一个预期的效果。

接着在下一环节,边展示教具边教歌曲的时候,我刚开口,孩子就已经接着不断地唱了起来,这是我的积极性一下子就降了下来,不过为了完整的上完这节课,我依然坚持原有的教学进度,一句一句的教授歌词、曲等。分段教授,孩子的反应也还不错,特别是前半部分,都能够积极参与讨论并回答。后来由于活动的重点集中到了学唱歌曲上,而这些孩子都已经会唱了,导致了这一部分就显得不太吸引人,和孩子的互动也有些困难。拖延了一些时间,最后的大合唱没有完成。

上课的时候,为了提高孩子的注意力,特别是一些爱调皮的孩子的注意力,我一般会采用一些较夸张的语言或动作,效果也都很好。由于看不到自己上课的实况,可能我的这种方法有些过与大和多了,以后要多加注意并改进。

总体来说,对于这节课我认为目标基本完成,但是,有三大问题需要改进:一是歌曲学唱不突出,完成度不好;二是整堂课,课堂表现没有清晰的界限,完成步骤不明显;三是教姿教态过于活跃,可能需要一些改变。

一年级音乐小青蛙教学反思3

这是一节一年级的音乐综合课,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我采用充满童趣的活动来进行教学,让孩子们高高兴兴地参与,在玩中学习了歌曲,享受欢快的旋律带给自己的快乐。我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没有借助过多的多媒体手段,而是在教学过程中处处营造这首歌的音乐旋律背景气氛,让学生自然地感受歌曲,让学生静静地聆听歌曲,并体会到小青蛙迷路时与找到家时的不同心情,有表情地演唱好歌曲。

(一)成功之处:

学生学习情绪高涨,在老师的引导下能相互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短短一节课运用了一系列活动方式,使得学生无暇分神,乐此不疲。课堂掌握住了学生兴趣转移的规律,根据低年级学生注意力短暂、兴趣转移快的特点,加大信息量,多内容、多方法。实践表明抓住了学生心理,适应了学生心理,形成对事物的专注力。这节课根据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边动边唱,以动作助记忆,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表现力。

(二)不足之处:

学生在参与活动时稍稍有些乱,在创编动作时,显得拥挤、混乱。但我没有刻意的要求他们整齐划一,我想这些乱糟糟的、各自不一的动作存在着求异性,萌发着初浅的创造意识,必要时放手让学生“乱”,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自信心。但一些良好的学习习惯还要在日后的学习过程中继续培养。

(三)感受:

在音乐教学中,常规上我们不习惯把事情交给学生做,怕“乱”。在这节课上我做了一些尝试,让学生自己编歌词,编动作,使学生好奇心的到了满足,等于把成功感一并交给了学生。教师不担心学生出错,尽管学生可能演不好,但“我能行”的自信心,就是在教师的信任中产生的。一年级学生思维活,他们敢表演、爱提问、喜欢奇思妙想,他们更喜欢新颖、活泼、开放的音乐活动形式,大部分学生能自信、自由地通过音乐表现方式来表达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体验。只有区别于中高年级的教学,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才是科学的、可行的、有效的。我们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发挥创新精神和能动作用,勇于开拓、改革,以适应音乐新课改提出的要求。

通过以上反思和总结,我明确了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一、抓好常规工作,平时课堂的点点滴滴都要强化,规范。

二、以学生为本去设计教案教学。

《我是小音乐家》教学反思 篇11

虽然这首歌曲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难度,表现为速度较快,节奏有点难度,弱起和后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因此学生唱时容易出现吐词不清楚的现象。

在教学中针对这些问题,我首先运用了图谱教学法进行了教学,从欣赏《匈牙利舞曲》入手,让学生了解旋律线,然后将旋律线运用到歌曲教学当中使学生直观的对音乐有了认识,从中对情绪的处理、速度、力度的变化能够更加清晰的感受,并能根据图谱进行创造与表演。让学生对歌曲音高及音准的进行掌握。学生演唱,教师指导学生在演唱时出现的错误。我通过听到辨的方式让学生区分不同的声音,寻找出适合歌曲的声音

在歌曲重难点上使用了过关的方式,让学生掌握难点后,再采用了听唱法,提出问题让学生熟悉整曲后,教授歌曲……如让学生认识了歌词里所提到的三个地方名:伦敦、柏林、巴黎,并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城市都是哪个国家的首都。再让学生了解他们分别演奏的乐器:吉他、提琴、法国号又叫圆号。通过观看图片上的乐器演奏方式让学生进行模仿每种乐器的演奏方法,不但使学生了解了乐器同事拓展了学生的人文知识。

本课存在的不足:

1、欣赏《匈牙利舞曲》,由于欣赏的次数比较少,学生有些过分依赖于看图谱,在表现乐曲的过程中,教师如果不给学生进行指引,学生缺乏将音乐与图谱相结合的能力,在速度上没有统一。

小音乐迷扬科教学反思 篇12

《我是小音乐家》是人音版三年级音乐第六册第五课的歌曲。这是一首曲调欢快活泼、歌词简练、富有童趣的美国儿童歌曲。歌曲生动的表达了孩子们一个美好的愿望和共同的心声“我是小音乐家”。虽说此歌短小精悍,但是也有一定难度,表现为速度较快,节奏有点难度,弱起和后十六分音符频频出现,因此学生唱时容易出现吐词不清楚的现象。

课后我也反思了本节课的优缺点,总结如下:

1、注重创设情境

我首先用分段聆听的方式进行导入,我问学生:刚才的三位音乐家来自哪里?都演奏了哪些乐器?接着自然引入到第一个听辩活动。整堂课始终围绕在这个特定的情境当中,学生在很宽松、美好的情境中进行着学习。

2、注重自我探究能力的培养

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去发现、提出、解决问题,因此不管是歌词的.设计,还是节奏的创编,到进一步打开思路,自编歌词,都是学生自然生成的自我尝试和探究欲望,最终达到在实践中即巩固了本课的节奏内容,拓展了学习。

3、注重创造力的培养

在创编活动中,我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各组组长汇报成果。我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主动积极地学习,在学法的指导时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主要通过“听”、“动”等要素,让学生去体验音乐的情绪。因此整堂课中,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又使他们学得开心、学得主动。

4、不足与改进

(1)教师授课中语速太快,学生还没听清就过去了。

(2)讲解难点节奏时,应让学生多感受练习节奏,而不是一味的老师讲。

(3)由于时间关系,学生创编歌词展示时显得有点仓促,应该让更多地学生展示创编成果。

上一篇:卫生间防水施工规范下一篇:涉县五指山风景区导游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