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个人总结

2024-08-04

教育个人总结(共8篇)

教育个人总结 篇1

教育局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个人工作总结

考核内因参加教育局、人事局、监察局主持的教育局电教馆(教育电视台)编辑员选调考试入围而被调入现任单位工作,工作角色的转换让我在政治思想领域内重新审视自己,努力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养和对党的认识,并通过加强业务学习和实践以尽快的速度适应了新的工作岗位。

在办好教育电视方面,我始终坚持教育电视姓“教”不动摇这一方针,依托媒体平台宣传教育方针传播教育信息。为加强业务素养学习和政治觉悟提高,我主动报名参加了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资格考试,并通过学习相关知识提高了对党的新闻政策和理论的认识。

在电化教育教研方面,我凭借自身计算机教育专业优势、结合多年信息技术教学的经验,将“农远工程”各项目学校实际存在问题和困难加以分析研究,与各农远管理员交流沟通,解决了不少实际问题,同时发挥自身优势,将我县在电化教育实践过程中总结的好经验加以宣传推广。

颍上教育信息网是由教育局主办电教馆承办的,我不仅主动参与后台管理维护,还主动承担了“教育论坛”总版主这一工作。经过一年来的努力工作,借助技术优势在一定层面上推动了颍上教育息化建设的发展。

新的工作岗位、角色的转变,是一种对自身业务能力的挑战,也是对思想道德素质和政治修养进行大幅提升的契机。在单位领导的教育培养下,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养,为教育事业尽心尽力。

教育个人总结 篇2

1 工程招标方面的体会

汕梅高速公路汕头至揭阳段建设长度为5 5.4 4 6 k m, 其中潮汕段为K 0+0 0 0~K26+700, 揭阳段为K26+700~K54+446, 由于客观原因, 施工招标范围为揭阳段路基桥梁施工承包招标 (7~11标) , 监理招标范围为全线监理招标。招标前后, 全面参与工程量清单的编制、招标控制价的编制、资格预审、评审工作, 对招标工作深有体会, 对招投标法有了更深的认识。

1.1 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

随着建设方面法律法规的健全, 招投标法规定工程达到一定规模就必须进行招标, 有效的防止内定施工单位等腐败现象的产生, 提高了施工单位选择的透明性和通过市场的自由竞争加强了工程造价的可控性。施工队伍选择好了就可以促进工程质量。在招投标过程中, 一切都必须严格遵照法律规定的程序开展, 招标必须公正、公平、公开, 公证部门参与开标工程等等都体现了招投标工作的严肃性。

1.2 招标文件编制的重要性

招标文件一方面是招标人提供给投标人编制投标文件的基本依据;另一方面是招标人拟订的合同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旦以招标文件的形式发出去, 该部分属于合同条款的主要内容, 是不允许做实质性的重大修改的。无论是招标条款还是工程量清单, 都必须认真核对, 慎重制定。

工程建设过程中, 利用空闲时间, 在国内期刊上发表了“浅谈在汕揭高速公路工程招标中的认识”论文, 总结了招投标工作的体会。

2 征地拆迁工作总结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能否给工程的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影响到一个工程能否顺利按期建成的关键, 尤其在现在以人为本、征地拆迁成本大大增加的社会, 征地拆迁工作异显其重要性。由于公司人事调动等机遇的问题, 本人有幸得以在汕揭高速公路项目担任征地拆迁工作小组的组长, 主持全线征地拆迁工作以及征拆协调工作。在潮汕地区地少人多、社会矛盾尖锐、潮汕人精明会算的背景下, 征地拆迁工作比其他地方难度更大, 周期更长, 在征地拆迁工作方面, 有几点较深的体会。

(1) 征地拆迁的补偿标准是关键, 征拆合同条款是征拆协调的依据, 决定了整个工程征地拆迁成本的高低。

(2) 二次征地比第一次征地花费的时间更长、难度更大、成本更高, 所以在第一次征地前要认真核对好施工征地图, 保证不少征地, 避免二次征地。

(3) 与地方谈判要分清形势, 避免赔偿因点扩展到面。

(4) 做好现场考证工作, 对现场情况要多熟悉, 知道症结才能更好的化解。

(5) 工程具有线路长, 点多面广, 征拆时要分清轻重缓急, 逐个突破。

(6) 协调工作周期长, 一件事情可能会半年一年才能解决得了, 因此在做地方工作时要有耐心, 通晓有关政策、地方法律法规, 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以灵活处理, 同时要做好原始资料的保存工作。

3 工程管理方面的总结

3.1 质量

公路建设质量是项目管理的核心, 要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我认为有几点是必须要做到的: (1) 在招标中选择资质强、信誉好的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是关键。

(2) 施工项目经理以及项目管理人员、项目监理的考核非常重要, 他们能否用到工程项目中, 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考核, 一发现不对, 就要尽早下决心尽快换掉, 虽然每更换一次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对工程进度、工程代价都是非常巨大的, 但更换越晚, 对工程的顺利开展越不利, 造成的过程损失更大。选择好的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责任心强与业务能力强的监理也可以大大的缓解业主的管理压力和工程成本, 所以在项目经理或项目管理人员、监理人员的考核必须要慎重、精心考核。

(3) 工程管理串穿整个建设过程, 在工程管理中, 要认真做好事前控制, 过程控制和事后的跟踪。首先必须熟悉施工图纸和技术要求、规范标准, 它们是工程建设的依据, 也是质量检查的准则, 在进行质量检查前必须摸透设计意图才能做好质量管理工作。在施工过程中, 要把监理拉到一起, 对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充分发挥监理的作用, 加强现场检查, 加强对监理工作的监督, 处理质量问题要解决果断, 要安排专人跟踪负责, 不能马虎走过场, 发现问题不处理、处理不彻底都是质量管理的弊病, 必须要让施工单位对质量问题付出代价, 这样才能令施工单位不敢再犯、重犯。

3.2 进度

进度计划应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 以上级主管部门提出的宏观任务目标为依据, 科学的分析并制定合理的总体工程计划, 提出关键部位的控制工期及各施工段的奋斗目标, 结合工程任务的具体情况, 制定阶段性的工程控制计划, 然后再制定每一阶段、每一季度、每一月份、每一天的具体的工程进度计划。在计划实际执行过程中, 往往需要对计划实行动态控制, 动态调整, 计划不能按时完成是要进行分析, 采取补救措施, 或者调整计划, 或者要求施工单位围绕计划安排增加机械设备、人员等资源的投入, 并及时跟踪计划的完成进展, 对影响工程进度的要尽快解决, 确保工程的正常进行。另外, 在审核施工进度计划时, 对旱季和雨季不同的施工季节的计划和施工投入要完全分开, 有可能雨季前后半年时间的进度还不如旱季一个月干得快, 所以要根据季节, 实事求是的安排不同生产任务, 否则, 实现不了的计划会失去其严肃性和可行性。

3.3 专业知识的提升

任工程师职称以来, 主要工作在汕揭高速公路建设, 汕揭高速公路的重点工程在高边坡防护、高填方、软基处理、连续箱梁施工。在这几方面有以下的认识

3.3.1 高边坡防护

K 5 3+7 6 0~K 5 4+0 2 2段属于路堑高边坡, 该边坡最高达9级, 80多米高, 由于岩土体强度较低, 边坡整体存在深层滑动的可能, 因此在三、四、六级边坡分别设计了三排锚索框架防护。在建设管理期间, 我熟悉和掌握了预应力锚索框架成孔、锚索的编制与安装、注浆、框架梁施工、锚索张拉、封锚等施工技术的知识, 并在国内刊物发表了“预应力锚索框架防护施工”论文。

3.3.2 高填方

位于该高边坡的两侧分别是约2 5 0 m和350m长的路段为填方路段, 都是16m以上的填方段, 高边坡的挖方为填方段填料, 由于今年该地区雨季长、雨水非常充沛, 使得填土施工进度非常缓慢, 与计划的进度要求相差太远, 合同工期难以保证, 形势很是紧张;且高边坡含孤石比例较多, 石方很难利用。为了加快高填方路基的施工进度, 减少施工时间, 提高路基的强度和压实度, 减少工后路基的自然沉降, 增强路基的整体均匀性, 同时加快高边坡卸土速度, 及时为高边坡防护施工提供工作面, 利用掉部分石方, 由于工期要求非常紧张, 施工方考虑将该段高填方路段由传统碾压施工工艺换成冲击压实施工, 在此期间, 我掌握了冲击压实的施工工艺, 并在国内专业刊物《公路交通技术》上发表了“冲击压实在汕揭高速公路高填方路基的试验”论文。

3.3.3 软基处理

揭阳段7、8标属于软基路段, 软基处理长度约8.6KM, 采用袋装砂井和CFG桩预压处理, 在建设管理过程中, 我掌握了软土路基的施工工艺, 并先后在国内刊物《中外公路》上发表了“软土地基路堤填筑施工监控实例”论文和《科技资讯》上发表了“袋装砂井软土路基处理技术”、“排水固结法在软土地基的应用”、“桥台C F G桩荷载分析试验”等论文。

3.3.4 桥梁施工

学习了连续箱梁的施工工艺要点, 先后在国内期刊发表了“后张法现浇连续箱梁施工控制”、“后张法2 0 m T梁试验实例”论文。

4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总结

丰富的专业知识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前提, 自任工程师职称以来, 我不断总结经验, 不断充实自我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施工能力, 加强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 利用业余时间在2005年和2006年通过考试分别取得了全国一级公路工程建造师和一级市政工程建造师执业资格证书。同时在2006年12月通过全国考试考入了华南理工大学研究生, 在职攻读桥梁与隧道专业研究生。

收入和教育的差异影响个人捐赠 篇3

由社区咨询服务公司出资对1万多户人家进行的题为《了解捐赠人动机》的报告显示:18%的被访者表示,他们捐赠的主要原因是满足他人吃、穿、住等基本需求;也有17%的捐赠人表示,他们的最大愿望是“希望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在美国,尽管各个地区的人们捐赠动机不尽相同,但研究结果表明,对于一个特定地区来说,个人捐赠动机的不同取决于收入和所受教育的不同,而非潜在价值观的差异。例如,收入在5万美元以内的捐赠者,其捐赠动机在于满足困难群众的基本需求,帮助穷人自助;收入在5万到10万美元之间的捐赠者,他们捐赠的动机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收入在10万及10万美元以上的捐赠者秉承“收入多者应帮助收入少者”的理念,他们的愿望是“将自己的社区变得更加美好”。

教育见习个人总结 篇4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周的见习在忙碌和充实中过去了。又一次感受了高中生活,介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心里有很多感受,真不知道自己高中是怎样过来的,那么累也能一步一步走过来;而现在看到班主任跟班似的,一天都呆在班里,也挺辛苦的,终于感到教师的辛苦,也开始慢慢的理解中学教师的不易,真正的从心底感谢我的中学教师。

在这一周的见习时间里,我听了高一高二年级的几位的老师的数学课和高二年级的语文、英语、化学、物理课,老师们都有各自的教学风格,因为这是一所重点高中,教师们都有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感觉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激情昂扬,有的则沉稳大气。教师们选择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可以顺利的进行教学活动,也可以达到所期望的教学效果。

我比较注重听了一下数学教师们各自的教学风格,大部分教师通过之前的教学内容来引入新课的内容,还有的是以一道习题的方式引入新课,感觉过渡自然,不是很突兀。通过新知识的讲解,之后教师会给出一些基础典型的习题让学生更透彻的理解并掌握知识。最后布置一些课后练习题让学生练习并巩固新知识。而感觉对课堂提问的问题深度不够,虽然也有叫学生回答问题,但感觉没有达到所谓的让学生探索回答问题的效果。整个课堂像是教师安排好的,同学们只是边听边记,思考的时间不是很多。有的教师的课堂上,学生能够很快且跟着教师节奏学习,但是没有很好的思考;有的教师的课堂上,教师的风趣语言能够很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有的教师的课堂上,有引导的作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传授知识。

教师对重难点的把握还是很到位的,并多次强调重难点,在讲解例题时也有体现重难点。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和新内容联系起来,如讲解概率的性质时联系集合的观点来阐述包含事件、交事件、和事件、互斥事件和对立事件,进一步明白了集合的应用和清楚明了的了解事件的关系;还有通过对比或类比方法来讲解新知识,如讲解等比数列的性质时,与等差数列的性质类比,还有与指数函数的类比,并且说明其中的不同,留下一些内容让学生自己去归纳和观察出等比数列的性质。有的教师是通过之前的讲解利用课本上的例题让学生自己总结,如史老师讲解古典概型时,之前讲过古典概率,并复习了什么是古典概型,点出它的特点和要求,然后让学生通过例题更好的理解古典概型。教师重难点的把握,和讲解还是很值得我学习的,针对个人而言,有时间我也知道什么是重难点,但就是不能将重难点很好的讲出来,甚至说不明白。

板书设计和老师教态,不是站在学生的角度注意了以下教师板书设计和教态表现。教师是很注重板书设计的,因为即使教师做了充分的备课准备,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黑板版面。因此板书是要每个教师精心设计的。通过板书,老师能够将课堂的重难点呈现出来。看过多位教师的板书后发现,他们都清晰地有效地利用了黑板,什么位置写什么内容都有合理的分布,并且将本节的重难点单独列在黑板左边。注意看了以下我们指导老师的教态,孟老师在讲新课时给人的感觉很正式,让学生感到是该认真听讲了,教师通过自己的教态能够给学生一些信息也能展示教师本身的自信,因此一个好的教态还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语言表达还是很重要的,虽然孟老师的板书设计和教态都值得我学习,但通过我对她的课堂观查和跟学生交流注意到孟老师上课语气平稳,容易让学生见周公。语言的表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听了这一周课,虽然各个教师有各自不同教学方法,但感觉他们的黑板字都写得很好,也注意看了一下学生的字体,自愧不如啊,因此我得加紧字体的练习,还有板书的设计。

通过听语文、英语其他科目的课,还有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自己有一些感受,并结合教研活动说一下自己感受。语文教师用PPT多一些,一节课下来没有在黑板上写过一个字,让我感到这节可很没意思,讲的内容是语句成分分析,这些内容本来就够枯燥无味的,自己一人在讲台上点击鼠标,学生在下边做自己的事情,教师没有去和同学有很多的交流,只是在同学说话声比较大时说一句安静一下,结果同学们还是自己做自己的。多媒体本来是要服务与教学的,现在有的教师确实没有让多媒体发挥其作用。我挺欣赏物理教师的,物理课讲的是波的衍射和干涉。物理老师做了很好的准备,之前选了很多视频,以便更好的阐述衍射和干涉,并很好的总结知识。但遇到同学的不解时,只是搪塞而过,没有很好的对其做一解释。两个不同的科目,两个不同的教师由于对多媒体的认识不一样,运用多媒体的方式也不一样,最后就产生了很大不同的效果。希望在我以后的授课中能够铭记高效率的借用高科技手段,只是一个手段,而不能做为我授课的主题。

在授课过程中,肯定有出乎自己意料之内的事情,所以我们作为授课者,要注意建立教师威严。在和学生交流过程中,感到一个好教师,要有各自的人格魅力,还要有很好的逻辑思维和扎实的知识做后盾。现在的学生认为你有能力就是有能力,没有就是没有,想让我接受你的观点,你用实力来说话。面对现在的90后我们更应该扎实学习,跟上时代,让自己成为他们心中喜欢的教师。

如何很好的把握一节课的节奏呢?对我来说,我还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也不知道如何去实施。需要在以后学习中能够对其有一些关注,对于不懂得和同学多进行一些交流。

再次走进高中,和自己上学时真的不一样。90后的孩子追求个性,搞一些非主流。女生有烫发的,有化妆的。还有男生女生谈恋爱的,而且还很嚣张。从他们的行为看似乎是比我们成熟很多,可是和他们真正交流时,他们还真是个孩子。这正好符合现在青少年发展的特点,心理成熟晚于生理成熟。这让教学更难于进行。因此还要把握好当时学生所处的年代和结合他们的特点来进行教学。

也许是升学压力不大的原因,也许是地区的原因,我发现学生动笔少,而且喜欢教师给以总结。平时学习不是很用功,等到快要考试时找家教恶补。以至于不能很好的总结知识。

整个学校都在搞关于“如何践行和落实高效课堂教学”的教研活动。此次是数学组的教研活动,有高一高二两名数学教研组组长做的报告,高一组长姚老师谈了对高效课堂的理解,他在报告中分三个方面来讲解:(1)高效课堂理论解读,(2)数学高效课堂的评价,(3)在教学中几个需要从新思考的问题。虽然姚老师做了详细的报告,但说实话我感觉这只是理论的报告,不实际。或许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够给教师指明方向或解答一些困惑吧。

另一位老师则谈了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效率,也是从三方面来讲解,并说明了其中的利弊。上边我也有叙述在这里就不多说了。还特别指出了几何画板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并展示了多个用几何画板的制作的精美的函数变换图像。希望我能很好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能够给我的课堂添光添彩。

思维的高效,高效课堂如何践行还是要探讨下去的,课程的整合情况如何等问题要通过各个教师之间交流来解决以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学水平。踏实的教与学是我们教师应该有的态度。

教育实习个人总结 篇5

10化学二班 2010021245 于浩

在大四生活即将开始的时候,我回到了我的母校,黑龙江省塔河县第二中学进行实习,这实习期间我收获良多,作为一名化学师范生能回到自己的母校教自己的学弟学妹们,感到很荣幸,同时在教学实习中,也感到了教师上课,管理班级的不易,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也坚定了教书育人这项职业作为我终生事业的信念,同学们积极配合,老师们积极指导,感谢他们。下面我将介绍我在学校所进行的教育实习的基本内容,实习基本内容包括三部分: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和教育调查。基本情况如下:

1. 课堂教学:完成教案数6份,上课数8次,其中4节重复课

2. 班主任工作:负责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和组织班级活动,如班会,对学生进行纪律约束。

3. 教育报告:完成一份教学研究报告

经历了实习生活,让我尝试了身为一名教师的苦与乐,更让我体会到当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在这两个月里,我能以教师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处处注意自己的言行和仪表,关爱学生,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尽全力做好教学及班主任的每一项工作;同时,作为一名实习生,能够遵守实习学校的规章制度,尊重实习学校领导和老师,虚心听取他们的指导意见,完成我们的实习任务。

一、化学学教学工作

我教的是高一()班和(2)班两个班的化学,经过几天的听课和向老师了解情况,由于初高中知识的跨度相当不大,对于初中高中知识的衔接上没有太大问题,大部部分分学生对初中化学成绩不好所以对化学这个学科产生一定的惧怕心理,这时我要给他们学好化学的信心,一边在心里苦苦思索着如何去帮助他们尽快地把学习方式从初中转变到高中来,适应难度较大的高中化学学习。

我主要通过培养他们的化学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来提高他们的化学学习能力。体现在平时上课和答疑时对他们的思路引导和方法总结上,基于初中成绩不好,对化学没有产生太大兴趣的状况,给他们那进行了鼓励。同时,注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上课时注意学生情绪的调动,利用学生的好强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为了尽量给学生更多的课后辅导,每天两节晚自修,我都会到被安排到班上进行答疑。同学们学习化学的热情都较高,课上听不懂的地方、作业、练习册遇到的问题都纷纷举手提问。针对问题,答疑时,我会让这种类型的学生先复习书上的相关知识再做作业,若还是不懂,再给他们讲解,避免让他们太过依赖老师,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批改作业和批改试卷的工作中,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做好记录。对学生做法不大肯定时,虚心地向老师请教后再批改。

上课阶段,学校给我们安排的课不是很多,共八节,而且给我们安排的课时间间隔较长,这使我有充分的时间细心琢磨教材,进行备课,详细写教案,做课件,每一样都是紧紧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改了有改,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都能听懂,很好地吸收相关知识,让课堂效率达到最高。然后才交给知道老师审批,在指导老师地批改和建议下再做修改,并且在上课前进行试讲。

我的每节课指导老师都会非常负责地坚持去听,做出全面细致地评价,细心地指出我上课过程中所存在的缺点与不足及有效的实际教学建议,并且肯定了我的亮点,鼓励我形成具有自己个人特色的教学风格。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的教态、语言、板书、提问技巧、与学生互动、对学生的思路引导各方面都有了明显的提高。我认为自己也还存在不少缺陷,如课堂时间掌控得不是很好,语速稍快,有时希望多给学生讲点,忽略 1

了给学生思考得时间。

上课之余,我还积极去听学校其他老师的课,如教过我高二化学的贾洪宝老师,高三级一位很有经验的老师,做好听课记录,和老师交流,学习老师们的长处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二、班主任工作

(1)在工作准备方面

我担任高一(2)班的班主任,首先我通过指导老师较快地了解了整个班的情况

特点和个别好动生的基本情况,同时了解班级地一些日常工作。

其次,我通过与学生多接触沟通,细心观察的方法较快地熟悉和掌握学生的情

况。每天早读和晚修我都会去教室,慢慢地融入了这个班集体。学生也很喜欢实习老师,能像朋友一样和我聊天、诉苦,一些调皮的学生也能虚心听取我的教导,努力改正,和学生相处得非常融洽。

(2)在班级日常管理方面

学生的纪律方面,由于是新生,对新学校,新同学都比较陌生,对周围的一切

都充满了好奇,所以较为活跃,部分学生很调皮,自修自习课常有讨论问题的现象,偶尔有看课外杂志的,课前课后五分钟较吵,影响到安静学习的同学。还有同学在晚自习睡觉,因此我采取各个击破的方法。首先对睡觉和不遵守纪律的同学进行批评教育。然后在平时的早晚读、自修时间对他们重点观察,对他们不良习惯进行约束。抓住最佳的教育时机对他们进行个别教育。

对活跃的学生,班级纪律难管理,宿舍纪律同样难管理。针对晚休特别吵的问

题,再三批评教育都没有效果,但班主任指导老师采取“自动退学”的措施后,宿舍纪录就一直风平浪静到现在。看来对于顽皮得学生还应适当采取些硬办法。

(3)在班级活动方面

由于实习时间较短,所以只进行了班会活动,主题《新的展望》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对将来生活的预期,以及对高中生活的积极准备,请同学们写理想卡,把自己的理想,愿望写在纸上,并贴在许愿墙上,以便学生在困惑、迷茫时能都找到自己最初的目标,坚定自己的信念,对学生的人生观有一个很好的促进

四、教育调查

我的调研课题是《新课改下化学课程和教师教法的改变》,分别对高一1.2班学生、、学校的领导、老师进行了和访谈调查,老师同学积极配合,充分理解新课改下的教学理念,及对化学本身学科的深入探究

五、结语

本次教育实习,让我充分感到了当一名教师的辛劳和汗水,同时也让我体会到了作为一名老师的快乐,每当看到学生们一个个求知的眼神,就感到自己的付出真的很值得,每当看到学生们敬佩尊敬的眼神,就感到一种无比的荣光,虽然辛苦但是值得,希望还能有机会和教过我的老师们并肩作战,一起为教出出色的学生而不懈努力,也感谢玉溪师范学院能给我们这次机会,体会当老师的快乐与辛苦。

玉溪师范学院资环学院10化学二班 于浩

教育工作个人总结 篇6

一、思想方面

在这一年来,我认真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和重要著作,特别是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断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注意向其他同志学习,遵守纪律,团结同志;并且教育目的明确,态度端正,钻研业务,勤奋刻苦。我平时注意主动帮助其他同志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自己也在做的过程中得到锻炼,增长了知识,提高了工作的能力。我相信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会在党组织的关怀下,在同事们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克服缺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教育教学方面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素质教育理论学习,做好教学工作计划,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我积极投入到高职教育的探索中,学习、贯彻教学大纲,加快教育、教学方法的研究,更新教育观念,掌握教学改革的方式方法,提高了驾驭课程的能力。在教学中,我大胆探索适合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

为了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都努力去听其他老师的课,以向他们学习好的教育理论、方法,弥补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上课时务求每一课都上得生动、活泼、高效,力争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耐心对待每一个学生提出的问题。

2.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

过去的一年中,我一直担任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在实践过程中,我认真加强师德修养,提高道德素质。我认真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待学生做到:民主平等,公正合理,严格要求,耐心教导;对待同事做到:团结协作、互相尊重、友好相处;对待家长做到:主动协调,积极沟通;对待自己做到: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3.加强教学理论学习,练好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在教育教学方面,我努力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提高教学水平。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

(1)提高教学质量,做好课后辅导工作。

在课堂讲授后,注意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并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帮助学生在课余时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学习贯彻教学大纲,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

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技能的质量,他们的兴趣、需要、方法、习惯,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措施。

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学、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

(3)课堂上的情况。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注意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注意力,使其保持相对稳定性。同时,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心境,创造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语言简洁明了,课堂提问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讲练结合,布置好课外作业。

三、存在问题

工作中对高职教育理论理解学习的不够深入,教学过程中在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上不够熟练。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吸取过去的经验教训,提高自己业务水平并为学院的示范性建设和长远发展尽到自己的最大努力。

四、20xx年展望

美国本科教育“个人专业”的启示 篇7

美国是一个高度分权的国家。在高等教育中, 来自于欧洲的大学自治、学术自由的理念根深蒂固。专业设置作为高校一项重要的学术工作, 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高校自己的事务, 高校在自己的专业设置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1]。这样, 美国不但没有中央统一、强制全国高校都要执行的学科专业目录, 从而形成了各个高校在专业设置上的个性和特色, 而且这一体制也为高等学校创新专业设置、满足市场多元需要、促进人才的个性化、多元化培养提供了空间。

在美国, 存在一个类似于我国专业目录的指导性课程计划分类标准 (Classification of instructional programmes, CIP) , 它是由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研究开发并由联邦教育部颁布, 广泛应用于教育部的各部门和其他政府机构, 并被高等院校所接受, 在收集、报道、整理有关学科专业目录资料, 指导教育规划、资源配置以及教育整体布局等方面发挥作用[2]。但是美国的这一“专业目录”却没有我国专业目录所具有的权威性和对高校的控制力。CIP不是规范性文件, 而是国家信息服务的一种方式。CIP特别强调自己所使用的代码和名称是“标准的统计工具”, 反映的是当前的实际情况, 而不是官方承认或许可的学科专业的目录;名称和代码的增加、删减与移动, 反映的则是自上次分类标准修订后学科专业设置上的实际变化[3]。在美国, 高校也并没有严格遵守“专业目录”, 而只是在其指导下, 自己确定专业设置的名称和方向, 同一学科领域内各学校专业设置不同, 同时也存在大量的五花八门的跨学科专业。

在这样一个宽松的专业设置环境下, 美国高等学校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充分吸引学生, 满足学生的特别学术兴趣,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培养创新人才和适应市场需要的人才, 不但由学校公布了大量的专业供学生选择, 还允许有特别需要的学生自己提出个人的学习计划和课程组合, 发展个性化的专业和学习方向, 这就是个人专业 (Individual Major, IM) 。个人专业不仅是一个专业种类, 而且还代表着一种专业设置和管理的不同体制, 更是一种关于“专业”本质的不同理念和认识。认识个人专业对于我们认识和改革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专业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美国高校个人专业的发展过程

在美国各所高校关于个人专业的介绍中, 个人专业一般被定义为高校为满足和实现学生的特定兴趣和学习目标、允许学生在学校已经公布的专业之外发起、提出、设计的新专业。这一专业为那些不能在学校已设置专业中满足其学术兴趣、实现其发展目标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的个性化选择。在美国, 大多数高校的本科教育中都提供了学生发展个人专业的机会。个人专业是美国高等教育中专业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对于一位学生而言, 确定专业是其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之一, 也是人生重要的十字路口之一。对于高校而言, 批准一个个人专业也是一项非常严肃、需要仔细思考、反复研讨的学术事务, 既要保证学生兴趣的满足, 又必须保证课程结构的科学性, 还要满足学校教育的统一要求。因此一个个人专业的提出和实施不是一个简单的、轻率的选择, 而是要经由复杂的程序、涉及多种机构和人员的审慎行动。尽管不同个人专业的情况因学科性质和学校校情略有不同, 但个人专业的发展过程在总体上还是基本一致的。一般来说, 这一过程要包括确定兴趣、发展设计个人专业、提出申请、审核与批准、执行与修改等诸多环节。下面以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文理学院 (the College of Letters&Science,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的个人专业为例, 简要介绍一下美国高校中个人专业的发展过程、步骤[4]:

(一) 明确兴趣和目标

个人专业是服务于学生的个性化兴趣、需求和发展目标的, 因此确定专业的前提和基础就是要明确学生的个性兴趣和人生目标。一般来说, 各高校不鼓励学生轻易地申请个人专业, 因为一个个人专业的提出在一定意义上是一种学术冒险行动。如果学生无法完成其个人专业的所有课程, 或是课程结构最后证明是不合理的, 那这对于学生个人和学校本身都是极大的资源浪费。所以各高校在学生申请个人专业之前都希望学生谨慎明确地确认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并要求学生尽量在学校已设专业和已批准的其他个人专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

美国本科教育普遍实行通识教育, 因此专业确定比较晚, 大部分学生在第二学年结束之前才确定专业。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当学生需要确定专业时, 学校要求学生仔细阅读校方设置专业的简介并尽量在其中选择自己的专业。如果学生不能在这些专业中发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 他们可以把那些培养目标及学术领域令其感兴趣的专业记录下来, 即使这些专业还不能完全符合他的兴趣, 还是最大限度地在这些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寻找最接近他兴趣的课程。然后, 学校建议学生可以请教那些看起来与他自己有同样学术兴趣的教师, 这些老师经常是他感兴趣的课程的授课教师, 学生还可以在咨询处 (Advising Service) 与专业前顾问教师 (pre-professinal adviser) 或职业生涯顾问 (Career adviser) 谈谈, 探讨他们自己的学术兴趣与专业或生涯目标的关系。

学校还要求学生仔细考察一下过去已经得到批准的个人专业, 确定是否存在能满足他们特定需要和兴趣的个人专业, 或是能够对他们提出新专业有参考价值的个人专业。这种考察还可以扩展到其他学院或大学, 以确定是否存在与学生兴趣相似的专业, 然后在本校寻找最类似的专业或课程计划。

(二) 发展个人专业计划

当学生决定要发展其个人专业时, 他需要初步确定专业课程和专业名称。在学校开设的课程中, 学生可以将那些打算包含在自己学习计划中的课程列出清单, 并且根据课程名称或学术领域进行分组, 初步形成一个结构性的课程计划, 并尝试性地确定一个专业名称。这个专业名称要求能大致反映所选择课程的内容, 并且能精要地概括课程计划的中心主题。学生必须就其组合的课程计划的主题和他们自己的教育目标形成一个书面的说明, 其中要特别说明他们所形成的课程计划如何能够实现他们的发展目标。然后, 学生可以从开设了他们选择的课程的院系中选择两名教师作为他们的顾问, 并把已初步确定的课程计划和书面说明提交给顾问教师, 请求后者为个人专业的发展和实现提供帮助。一般来说, 学生应该选择其课程计划中最核心课程的授课教师作为他们个人专业的顾问, 并且指定其中来自于文理学院的教师作为首席顾问, 另外一位作为第二顾问。顾问教师都必须是学术委员会的成员 (Academic Senate) 。学生要与顾问教师进行商讨, 以确定他们所选择的课程是否合适于他们的兴趣, 课程计划中是否还有课程需要增删修改, 顾问教师是否认同这种课程计划, 课程是否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他们的的目标, 是否有必要加入学位论文、独立学习课程和实习等等。

在完成上述步骤后, 学生可以约见文理学院院长办公室的一位顾问, 这位顾问将会对学生们的课程计划进行一般技术性修改, 如有必要, 也可能指引他们向其他教师咨询。

(三) 提出申请

当课程计划得到了顾问教师们的批准后, 学生就开始填写个人专业申请表格。在向学院提交其申请时, 申请表格还必须得到学生个人专业顾问教师的签名和同意支持。学生在提交申请的同时还要提交一份个人陈述 (Personal Statement) 和顾问教师填写的个人专业评价表。个人陈述主要是介绍申请者的教育目的、个人的或专业的目标以及所选课程之间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在陈述中, 学生还要对课程计划中的任何可能与个人专业看起来不大相容的课程进行申辩。如果已经存在与他们所申请的个人专业相似的专业, 那他们还要在陈述中解释为什么他们的目标不能在已经存在的专业中得到实现。而个人专业评价表则主要是顾问教师对该个人专业的新颖性、对学生的合适性、内容的科学性等方面进行的评价。

如果学生提交的个人课程计划中包含了那些注册学生数过多或者有专业限制的课程, 学生还应该与相关院系咨询, 以确保他们能够选修到那些课程。

(四) 审核与批准

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文理学院, 院方专门设置了一个个人专业教师委员会 (The Faculty Committee for Individual Majors) , 对学生所提交的个人专业申请最后做出是否批准的决定。该委员会由5名教师代表和一名学生代表组成。在5名教师成员中, 至少有4名教师必须分别来自于人文学科、社会科学、心理科学和生物科学。学院的一名助理院长列席委员会, 但没有投票权。委员会实现一票否决制, 只有在全体成员意见一致时, 委员会是否批准个人专业申请的决定才能有效。如果意见不一致, 个人专业申请将会被提交到学院的执行委员会进行最后处置。在某些情况下, 如果学生同意修改某些个别指定内容, 教师委员会会批准个人专业申请, 有时该委员会也可能要求进行较大修改, 并且建议推迟申请。

个人专业教师委员关于个人专业的评价标准主要有:申请的个人专业是否能代表一个已确认的学科或学习领域;申请者的兴趣和目标是否能够在已经存在的专业中得到满足;学习计划是否具有严肃的学术性, 是否与其他专业在学术性标准上相一致;课程计划是否具有内在一致性, 课程之间是否是互补相关并且形成一个统一中心;是否包含了合适的理论和方法课程等等;学习计划看起来是否领域分得太散或太窄、太专业化;个人的陈述和课程选择是否相关;个人申请的课程计划是否适合于实现其目标, 或者是否有其他的专业更适合这一目标;专业名称相对于课程计划是否合适, 是否与学院里设置的其他专业相一致;课程计划在技术上是否正确, 譬如学分要求或学分限制等等。

(五) 执行与修改

得到批准的个人专业被看作是一个经过精心建构的、平衡的课程整体。当学生接受了批准过的个人专业, 就意味着学生必须全心致力于完成这些专业课程并实现其专业目标, 因此, 除非出现了所选课程被取消开设, 或者课程开设上存在一些不可避免的矛盾和冲突等之外, 一般来说, 学校不鼓励学生在其个人专业得到批准之后再进行任何改变和修改。在上述那些情况下, 学生必须向文理学院院长办公室提交修改个人专业的申请和顾问教师的书面证明或支持, 并详细解释修改原因。一般来说, 选择替换课程, 而不是删除课程, 更容易得到批准。

三、美国高校个人专业的发展背景与特点

美国高等教育中的个人专业并不是个别高校的特例, 而是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大量普遍地存在。在大部分高校中, 它们被称为个人专业, 在其他一些高校则被称为独立学习计划 (Independent Studies Program) 或未明确专业 (undeclared major) 。个人专业的普遍出现, 具有深刻的理论、思想基础和实践的、时代的背景。

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大学理念的发展是个人专业出现的理论基础。20世纪初, 以杜威为首的实用主义教育哲学以其强调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中心地位和权利, 成为教育理论中“学生中心论”发展的最高阶段, 在赫尔巴特的传统教育理论基础上开创了现代教育理论。这种新的教育理论是建立在美国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个人主义和学生中心的教育哲学基础上, 成为个人专业在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思想背景。另外, 在高等教育史上, 以柏林大学为代表的德国大学代表着现代大学、现代大学理念和制度的肇始。美国高等教育深受德国大学的影响, 德国大学中的教学自由理念和制度也从19世纪后期开始被移植到北美洲, 并与美国本土的实用主义结合, 以新的形式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得到延续。如1869年, 美国哈佛大学校长艾略特在哈佛推行本科生选课制, 1872年哈佛又开始实施学分制, 并很快带动美国其他高校实行选课制和学分制。个人专业作为“学的自由”的重要表现, 体现了现代大学教学自由的理念和精神。

高等教育大众化是个人专业发展的深厚现实背景。美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实际上开始于20世纪40年代, 二战后得到快速推进, 并在上个世纪50-70年代经历了一个发展的“黄金期”。高等教育大众化在三个方面为美国高校个人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土壤:第一, 由于在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规模的急剧扩大, 学生群体相对于精英高等教育时期在素质基础、兴趣爱好、人生理想、就业目标和教育需求等多方面出现多元化取向, 这种多元化的取向是校方无法完全预测和满足的, 从而要求高校为学生提供进行个人专业设计的机会。第二,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其实也促进了高等教育市场的竞争, 不同高校为了包括生源在内的各种教育资源展开激烈的角逐。特别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 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和政府拨款的锐减, 高校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为了获得优质的生源或是足够的生源, 培养优秀人才, 各个高校都需要努力贴近学生的需要, 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课程、专业, 以在竞争中赢得优势。第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 高等教育的消费主义思想越来越把学生看作是“上帝”, 这也为作为“消费者”的学生有权决定自己的学习、要求获得更好的服务提供了理由。

科学、经济发展的新态势是个人专业发展的广阔时代背景。二战以来, 现代科学经历了一个飞跃, 由小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 科学知识爆炸、更新速度加快, 科学发展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20世纪80年代以来, 这种科学发展趋势在高等教育中产生了越来越重要的影响, 建立在整体知识观基础之上的大学课程思想在美国高等教育逐渐占据主导地位[5]。在这种情况下, 传统的学科逻辑下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满足科学和技术发展的需要, 大量的跨学科知识、技术和岗位要求跨学科专业、课程的开设和跨学科人才的培养。同时由于科技发展, 使得社会人才需求的种类更加多样, 对于跨学科人才产生了大量的需求。

正是在上述背景下, 个人专业在美国高等教育中得到快速发展。总的来看, 美国的个人专业具有如下特点:

1.个人专业是学生发动、设计, 以兴趣和发展目标为导向的专业。个人专业是由学生自己提出、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目标进行设计的课程计划或学习进程。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是提出、发展和完成专业的主动者, 不但兴趣、学习目的、发展目标是由学生确定并清楚表达, 而且专业名称的确定、专业的申请都是由学生完成;不仅课程都是由学生挑选、设计的, 而且即使是顾问和委员会的任何决定都必须得到学生的同意。所以说, 个人专业是学生自己的专业。

2.个人专业是个性化的专业和学习进程。几乎所有允许个人专业的高校在介绍时都指出, 个人专业是为具有特别兴趣和目标的学生提供探索特定领域的机会, 是在学校已经设置的专业之外、由学生创新提出的专业。没有具有完全相同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的其他个人专业, 每一个个人专业都具有专业新颖性。这种新颖性不仅是指学生学习的课程之间的个性化差异, 而且还是指要在学习的核心领域、发展目标、知识能力结构等方面形成一个相对独特的整体性, 与已经公布的正常专业和已批准的其他个人专业有较大差别。

3.个人专业是跨学科、跨系的专业。一般来说, 个人专业是围绕学科交叉、行业交叉的领域形成的, 因此其课程就来自不同的学科, 授课教师也就来自不同的院系。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的个人专业就明确规定个人专业的课程必须由二个以上的系开设[6]。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文理学院和农业与环境科学学院, 其已经批准的个人专业有非洲文化、政治与发展 (African Culture, Politics, and Development) 、基因保健 (Genetic Health Care) 、工程管理 (Engineering Management) 、体育经济学 (Sport Economics) 、媒体时尚 (Fashion in the Media) 、农业植物种类学 (Agriculture Ethnobotany) 、酒业酿造与营销 (Winemaking and Marketing) 、农业教育学 (Agriculture Education) 、文化城市设计 (Culture Urban Design) 、动物科学与政策 (Animal Science and Policy) 、国际酒业商务 (International Wine Business) 等。很显然, 这些专业很难被划归传统的单一学科之内, 它们大多聚焦于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的交叉地带, 涉及到二个以上的行业[7]。

4.个人专业的提出和批准是严肃的学术事务。专业的设置是学生知识、能力结构的设计, 是对学生学习进程的计划安排, 对于人才培养和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个人专业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个性需要, 但是个人专业的管理却是非常严肃的。学生提出的个人专业并不都能得到学校批准, 个人专业的发展和形成要经过严格的程序。个人专业不是学生单凭兴趣爱好提出的, 它还需要顾问教师的帮助并且得到他们的支持同意, 最后还必须经过教师委员会以及学院委员会等不同学术单位的严格审查。而且在个人专业的实施过程中, 任何对课程设置的修改都必须得到顾问教师和委员会的批准才能生效, 有的高校甚至还规定了当修改达到三次之多时, 个人专业就需要重新提交和审核。

5.个人专业不是课程的自由松散组合, 它还是一个经过科学架构, 有逻辑、有结构的课程整体。首先, 所有高校的个人专业都要求学生必须围绕一个中心领域 (concentration) 或集约焦点 (focus) 组织课程、发展专业;其次对于个人专业的课程还有结构上的明确规定, 不同水平层次、不同院系开设的课程要分别达到一定数量。如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文理学院的个人专业要求课程分为数量不等的初级预备性课程 (Preparatory Subject Matter) 和45-54个单位学分的高级深度课程 (Depth Subject Matter) , 其中后者中必须有不少于30个单位学分是在文理学院内部取得等等。又如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文理学院对个人专业要求修满36-40个学分的课程, 其中在一个系里修满的课程不能超过24学分, 20个学分的课程必须是中级或高级水平等等。在威尔斯利女子学院, 其个人专业要求必须是围绕着一个特殊的中心领域构建, 完成个人专业的学习必须能够利于学生在其兴趣领域内知识、技能的积累性发展, 其课程必须包括高级水平的理论课和方法课等[8]。

四、来自个人专业的启示

在我国, 今天的专业制度是20世纪50年代仿照前苏联建立起来的。与当时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我国的专业制度一开始就带有计划控制的色彩:国家不但颁布了具有法令色彩的《专业目录》, 根据学科划分确定专业划分, 作为国家对专业的权威认定和高校设置专业的基本依据[9], 而且国家还以计划的形式设定控制了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生产建设部门的专门人才需求的种类和知识领域的划分, 以一个权威、统一、固定和有限的《专业目录》来规范知识、教育和社会生产等各个领域;其次, 整个高等教育系统都是围绕着专业进行设计而形成的, 专业是高等教育系统的基本组成单位和细胞。政府按照国家经济、文教、政法等各方面建设的需要, 确定人才的种类和数量, 决定全国高校应该设立的专业, 然后结合师资、设备条件, 形成高等教育的一定的专业, 再在相近性质的专业基础上组成系, 然后在相近性质的系的基础上组成单科类的高校, 这是建国后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模式[10]。同时, 专业还成为国家管理高等教育的直接工具和抓手, 各种行政指令和指标均直接与专业联系在一起;最后, 不仅高校的人才培养是以专业为固定单位进行, 而且在一段时间里, 高校一切资源的配置都是以专业为平台进行的, 专业成为拥有各种资源的实体“王国”。显然, 这种专业制度是计划经济时代、小科学时代和精英高等教育时代的产物, 在特定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但它不能很好适应今天市场经济时代、大科学时代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要求。这一制度只是特定时期的特定产物, 至今天已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亟待改革。美国高校的“个人专业”是与美国高等教育整个体制相适应的, 当然不能完全照搬地引入我国, 但是它所揭示的专业思想对我们认识和改革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制度具有特别重要的启示:

1.专业就是组合 (programe) , 在本质上是知识能力的组合, 在形式上是课程的有机结合。从个人专业的申请和实施过程来看, 专业其实就是学生根据自己的特定兴趣而将一组特定的课程组织起来的集合。当然, 组合的课程并不是自由散漫的“乌合之众”, 而是围绕一个集中的领域有机联系在一起, 课程是依一定逻辑进行选择和安排的。专业起始于个人需求, 对应于社会需求, 个人需求多种多样, 社会需求也是千变万化, 因此专业课程组合的逻辑也是多种多样, 课程组合的方式也是灵活的, 而不是固定的。在这种情况下, 专业既不是一个权威固定的人才培养单位, 也不是一个进行资源分配的平台, 更不是进行教育管理的基本单位和人财物独立的系统。

但是在我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专业制度中, 专业是由国家权威发布的专业目录统一确定, 专业在时间上是固定的, 人才培养难以及时地反映市场需求;在空间上是统一的, 不同高校专业设置大体相同, 同一专业则高度趋同, 这样造成了高校人才培养“千人一面”缺乏特色、大学生就业困难等问题。而在高校内部, 不同专业 (或以专业为基础的院系) 拥有相对独立的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 成为独立的资源实体[11], 不同专业 (或院系) 之间不能进行人财物等要素的流通, 专业 (或院系) 作为资源实体降低了资源利用效率, 阻断了跨学科、跨院系、跨专业的学习、教学和研究, 降低人才培养和科研质量。显然, 改革我国现今呆板的专业制度, 首要就是去除专业的固定性、神圣性, 回归课程的组合, 增加课程组合和专业设置的灵活性。

2.专业不应是学科的细分, 而是围绕特定领域组织的知识能力结构。在我国, 传统的专业设置是建立在学科划分的基础上, 专业是学科之下的亚学科, 专业一般都是特定学科的专业, 专业的增加就是对学科更加细致的划分。现代科学发展越来越表明, 学科分设是对整体世界的机械切割, 在一定程度上扭曲了整体系统世界的本来面目, 建立在学科机械划分及再划分基础上的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其实并不是对世界和社会人才需求的正确反映, 大量的社会实践和工作岗位是跨学科的, 纯粹的单一学科实践和工作岗位几乎是不存在的。

今天的科学进入大科学时代, 科学发展呈现出学科交叉、知识融合的趋势, 高等教育大众化也改变了精英时代培养作为社会精英的理论研究型人才的目标, 而要更多关注传授普通大众生产生活技能、满足个性兴趣发展的需要。显然, 以学科划分为逻辑的专业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今天的人才培养要求了。今天, 在高等教育专业确定的问题上, 我们除了要考虑学科划分之外, 还不可避免地要考虑到两个问题:一是个人的兴趣, 另一个是社会实践的需要。根据后两者所确定的专业往往并不是单一学科内部的专业, 而是跨越两个或两个以上学科, 培养的是行业交叉岗位所需要的人才。当然,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专门人才, 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必定要有一定的集约。但是这种集约的领域再也不完全是单一学科内的领域, 而是可以依照个人兴趣和社会需要确定的特定跨学科领域。个人专业告诉我们, 专业的设置不一定是学科划分逻辑下的结果, 专业可以是个人特定兴趣和目标下的特定领域。只要围绕特定的中心领域, 科学合理地组织课程, 就可以成为专业, 这不但为满足学生兴趣爱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平台, 而且还为社会实践培养了所需要的跨学科人才, 增强高校人才培养特色。显然, 个人专业代表了一种新的专业观。

3.专业设置是相关利益主体协调、权力共享的产物。专业设置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三个利益主体:学生、高校和政府。首先, 学生与专业联系最为紧密。任何专业都是学生的专业, 都是提供给、服务于学生的。任何学生都是某一专业的学生, 学生是根据专业、在专业中学习的。专业人才培养是否合理首先就是要看专业是否贴近学生的需要和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 在专业的确定中, 学生应该具有重要的地位。其次, 专业也是高校的专业。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关系到高校的办学声誉。专业作为高深知识和专业能力的有机组合, 其设置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学术工作, 必须要求高校和教师发挥其智力优势和学术水平才能得以保证其合理。最后, 专业人才的培养是为了满足社会人才需求, 专业人才的培养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和民族兴旺息息相关, 特别是在今天国际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 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日益体现在教育和人才培养的竞争上, 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承担了更多的与社会、国家、民族和未来紧密相关的责任。同时今天的专业人才培养也需要国家和社会进行大量资源投入, 因此, 政府在专业的确定中也具有重要的话语权。由此可见, 专业的设置确定需要学生、高校和政府三个主体的协调, 专业设置的权力也必然要求三个主体的共享。但是我国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在社会本位的人才培养理念的指导下, 专业设置的权力集中于政府, 而且是中央政府。不但政府制定专业目录, 而且各个高校在这一目录框架范围内自由设置本校专业的空间都非常小。在这一过程中, 不但作为专业设置直接服务的对象——学生被排除在外, 专业设置的学术主体、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机构——高校和教师也被排除在外。政府几乎垄断了专业事务的全部权力, 以统一性代替多样性, 以计划取代市场、以行政逻辑取代学术理性、以社会利益替代个人利益, 传统的专业制度到今天暴露太多的问题, 如专业设置死板、高校人才培养缺乏特色、人才培养缺乏创新能力、科技发展乏力、与市场需求相脱节、就业困难等等。

在美国, 高等教育专业设置与调控的权力是由多个主体共同协调行使[12], 其个人专业则又特别典型地反映了在专业确定问题上政府、高校和学生之间的协调和权力共享。专业由学生根据兴趣、发展需要和目标来发起和申请, 由代表学术权威的教师和委员会来提供建议和进行审核, 保证了专业的科学性。在这个过程中, 政府的作用虽然表面上难以看出, 但是通过行业性的专业认证评估、院校评估以及法律、财政等杠杆调控可以得到体现。比较于美国的个人专业的发展,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专业制度到今天需要变革了, 我们需要赋予学生和高校更多的专业和课程权力, 政府要从专业事务垄断者的角色中退出来, 其作用不再表现为提供权威的专业目录清单, 而是要制定严格的专业设置和评估的标准, 督促高校和学生合理、科学设置、确定专业。

4.跨学科的专业是解决当前我国专业困境的重要途径。随着科学技术、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本身的发展, 社会实践需要的人才和高等教育的专业种类会不断增加。这一点可以从美国高等教育“专业目录”中专业种数的变化得到证明:从1985年的431种增加到1990年的912种, 5年中增加了491种, 增幅为113.92%。到2000年, 这一数字又被刷新到1358种, 10年间又增加446种[2]。但是在这种趋势下, 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建立起来的专业制度今天却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尴尬境地: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发展, 传统学科逻辑下的专业不断在学科下纵向细分, 从而使得专业数目不断增加, 到1980年, 我国高等教育专业总数达到了1039种[13]。但是这种建立在学科划分基础上的专业, 其数目的增长其实也就是对学科更加细致的分割, 从而造成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薄、口径窄、创新不足和发展乏力等问题, 严重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另一方面, 为了适应科技和生产发展的新形势, 拓宽专业基础和培养口径, 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高等教育需要不断合并专业, 促进学科交叉, 减少专业数量。但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 专业数目的减少却又造成了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的减少, 难以满足市场多元化的需要, 从而造成千校一面、千人一面、重复建设和就业困难等问题。例如, 与发达国家相比, 为什么我国的大学生就业问题在高等教育入学率还不是太高的情况下就如此严重?究其原因, 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我国的专业制度。有研究表明, 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并不是通过改变专业目录, 增设新的专业种数来实现, 而是以专业种数不变、增加专业布点来吸纳更多的学生[14]。从1998年到2005年, 我国高校本、专科的专业种数从779个减少到586个, 减幅为24.78%。而此时的高等教育在校生规模则从340.88万人增加到1561.78万人, 增幅为358.16%, 在这两个数字相反变化的同时, 我国高校各专业平均学生数从4376人增加到26652人, 增幅超过509.04% (1) 。显然, 因为专业目录制度限制了专业种类的增加, 所以同一专业学生数的剧增造成了相同人才的重复培养, 从而加剧了就业的困难, 而社会需要的其他专门人才又不能在高校中得到培养, 从而造成了结构性失业。当然教育部鼓励各高校在设置同一专业时可以设置不同的专业方向, 但是实际上看, 高校之间的模仿跟风造成了校际同一专业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的趋同度非常高。这也就是说, 因为专业目录的限制,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其实也就是原有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复复制和同类放大过程, 而没有因应大众化时代学生需求、个性和市场需求多样化增加人才培养的多样化、个性化, 从而造成了特定类型和规格的人才的重复培养和其他类型规格人才的稀缺。显然, 要解决我国专业制度当前的尴尬困境, 我们需要找到一种新的专业机制, 这种机制既要保证专业种类和数目不断增加以满足社会和学生多元需求, 又要防止专业在学科逻辑下的进一步细分和封闭。

如上所述, 增加专业种类就是要增加课程的组合方式。这种组合从根本上是要适应市场的多元需求和学生的个性需求。而为了避免专业在学科下的细分和封闭, 我们需要根据实际的需要, 扩大组合的视野, 增加跨学科、领域的组合, 从而在增加专业种类的同时保证专业培养的宽口径和厚基础, 在满足市场多元需求的同时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这样, 我们要做的就是改革传统专业设置的学科思维, 寻找一种有利于课程跨学科自由组合和专业创生的新机制。个人专业正是通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目标, 在不同领域科学自由地组织课程, 发展跨学科的专业, 从而满足了市场上丰富多彩的人才需要, 这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在美国2000年版的“专业目录”中, 不仅单独设置了交叉学科群和文理综合学科群, 而且每个学科群内部都专门设置了交叉学科。可见, 设置交叉学科和跨学科专业是解决当前我国专业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摘要:美国高校中普遍存在着“个人专业”。个人专业是在学校公布的专业之外, 由学生个人发起申请并进行课程设计的, 以满足其独特兴趣、需要和发展目标的个性化、跨学科专业。美国本科教育中的个人专业对于认识和改革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专业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专业仅仅是课程的组合, 而不是固定的人才培养单位和平台;专业是围绕特定领域组织的知识能力结构, 而不是学科的固定划分;专业设置是多个主体的协调和权力共享, 而不是政府的权威决定;跨学科的专业是是解决当前我国专业困境的重要途径之一。

浅析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教育 篇8

关键词:公共利益 个人利益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7(c)-0000-00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们公共生活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共同的需求在不断增多,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日益彰显出来。作为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等方面知识的教育,使学生在家庭、学校、邻里、社区的交流,以及将来走向社会在工作和生活中面对着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时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教育,要突出四个方面的重点。

1 重点加强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认识的教育

什么是公共利益,所谓“公共利益”,顾名思义就是指能够满足组成这个“公共”的大部分人和所有人的利益的“利益”。公共利益有它特定的群体范围,具体地是看它在哪个范围内使用。这个群体范围,可以是世界,也可以是国家,还可以是一座城市,一个村庄,一个单位的大部分人或所有人。比如说,太空和空气是世界自然资源,涉及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利益;长城、庐山是我们国家的公共利益;城市的公园,涉及的是这个城市的公共利益;村庄的公路,涉及到整个村庄的公共利益;学校的图书馆、閱览室、体育场地,涉及的是学校的公共利益。

什么是个人利益,所谓个人利益,就是人们在创造社会的整体利益的过程中,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所获取的正当的物质文化利益。它包括个人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文化生活,个人的身体健康需求,个人才能的利用和发展等。诸如:个人合法劳动的收入,个人在城乡购建的房屋,个人合法经营的工厂和基地,个人在科技上文化上研究的成果,个人成绩被政府或人民群体认可所获得的荣誉,个人的健康需要医疗保障,这些都属于个人利益。

2 重点加强对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相互联系的教育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对每个人的生活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有着密切的联系,既相互依赖又相互包含。这种关系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阐明。

2.1 公共利益由个人利益组成

任何利益都基于人们的需要而产生。而公共利益的产生,则与人们生活范围的扩大,个体需求相似性的增多关系密切。随着人们在公共生活中交往与合作的日益频繁,个体的需求有了越来越多的重合,当个体需求重合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时候,公共利益就产生了。如:人们有了出行与交往的需求,城市中出现了公共汽车,城乡间有了公路;各家各户的孩子都要上学,政府在社区建了学校;为了满足社会成员文化增长的需求,城市里有了图书馆;为了人们的健康需求,建了医院。

2.2 公共利益的实现是个人利益实现的有力保障

这是公共利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在社会生活中,个人利益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层次的,有些需求单靠个人的努力很难得到满足,只有借助社会的力量,通过集体的努力才能实现。没有公共利益,个人利益就得不到保障,只有公共利益实现的越多,内容越丰富,个人利益的实现才会越充分。如:没有强大的军队,国防就不巩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安居乐业的环境就得不到保障;没有各级政府和社会的力量,各级各类学校的建设就不能到位,人们接受高等教育、初等教育的权利就得不到保障;没有国道、高速公路、铁路,人们出行就很不方便,快速发展经济也是一句空话;没有医院和医疗卫生保健,人们的健康得不到保障。这些单凭个人的努力是无法实现的。

2.3 作为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的公共利益不是抽象的

它具体地体现在每个人的实际利益之中。国家和政府靠人民的税收发展公共利益,没有个人的纳税,国家就没有税收,就谈不上公共利益的实现。还有些公共利益,是靠民间多种形式的集资、社会的募捐来实现的。如:村建公路、水坝等。没有个人利益的集合,就无法建设和发展公共利益。实现公共利益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障所有社会成员的共同幸福。

没有脱离个人的抽象社会,也不存在超越个人利益的抽象的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相互依存,相互促进。

3 重点加强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之间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教育

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二者互为前提,共生共荣。但由于公共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有机整合,并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不可能总是将每个人的利益一一涵盖其中。因此,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事情就不可避免。

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冲突,表现为个体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对立,也表现为一些单位或集团的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冲突。如:在居民住宅区办工厂,噪声大,影响居民休息。乱开稀土,损坏植被,污染水源,破坏人们的生存环境。在淮河流域周边建小造纸厂,小化工厂,小食品厂,小电镀厂等,将大量污水、废水排入河道,严重污染了淮河的支干流和地下水。两岸居民的农作物损失惨重,饮用水也困难。这些都是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发生矛盾和冲突的表现。

4 重点加强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矛盾时,作出正确的选择的教育

面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的冲突,我们应该学会正确选择。在冲突面前,我们应该优先考虑社会的整体利益,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放弃或牺牲某些个人利益或群体利益。某沿海小村,曾以海产品丰富而远近闻名,当地村民靠此发家致富。然而由于村民长期不加节制地进行海洋捕捞,并将生活垃圾随意倒入海边,导致该村附近浅海环境遭到破坏,渔业资源枯竭。村委会决定,每年三月为休渔期,不准出航捕捞,不准将垃圾丢入海边,以保证鱼的正常繁殖。我们渔民就应当服从组织决定,放弃个人利益。这不仅能够最大限度的实现共同利益,而且从长远看,也是对个人利益的最大保护。类似的做法,还有封山封林,严禁捕鸟打猎等。我们社会上有很多优先考虑公共利益,放弃和牺牲个人利益的事例。三峡水库建设,淹没涉及湖北省,重庆市的两座城市,二十一个县,一百二十多个城镇,一千六百多个工厂,近三千五百万平方公里的房屋。从大江截流的1998年到2009年,连续每年平均移民达十万人。三峡移民的这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就是为了实现共同利益牺牲个人利益的典范。

上一篇:天津市录用公务员和机关工作人员考试申论真题下一篇: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