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对报告的学习(共11篇)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1
学习心得
通过对党章的学习,我认识到:我们每个党员都要认真学习和遵守党的章程,永葆先进性和争当合格党员,必须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努力把干好工作和提升自身素质统一起来。要在干好本职工作的过程中,努力通过深化认识,思考归纳,概括升华,使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经验思想、心得体会等成为自身业务水平和思想道德素质的有机构成部分,从而推动自身素质不断得到提高,为与时俱进,不断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工作。
二、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善于学习尤其是向群众学习,向实践学习,向同行学习,主动接受先进的知识和经验。当前,经济正处于跨越式发展阶段,民事纠纷、土地征用补偿、涉法涉诉信访等影响稳定因素突出,面对复杂形势,我们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提高执法水平。学习,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工作能力,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对我们的要求。
三、努力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党章第一章第三条要求全体党员还应履行以下义务:“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从中可以看出,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宗旨,也是每一个党员所必须坚守的信念意识。但是我们为人民服务的手段,却必须善于变化,根据形势任务的发展需要做具体的改革,调整,变化和创新。我们必须把坚守宗旨信念和开拓创新统一起来,既要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崇高思想,更要有联系实际,开拓创新的具体行动。作为从事司法工作的党员同志,就是要在认真扎实地做好自己分管工作的同时,不断动脑筋,想办法,积极开拓工作新思路,全面提高司法工作水平和质量,为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稳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制环境。
以上仅是我前阶段学习党章的点滴心得体会,与其他领导和同志们相比,自己学得还很不够,在下阶段及今后的日子里,我决心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党性修养,密切联单位工作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觉悟和实际工作的能力,更加勤奋扎实的做好本职工作,永葆党员政治本色。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2
一.给予时间, 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
我们知道, “提出问题→充足时间思考→有话可说”, 这是语文课堂进行有效教学的过程。让学生能有充分自主学习的时间, 是培养其自主学习习惯的基础和保证。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条件, 让学生有时间充分自学,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高效的学习习惯。而事实是, 在我们这样只有三流生源的农村学校, 不少学生缺乏自主学习尤其是自主学习语文的习惯。不要说学生, 就是学校领导和老师中认为语文学和不学差别不大的也不在少数。因此, 学生在语文学科上的学习时间几乎都压缩到语文课堂上。在过去的教学模式中, 许多学生几乎从来不预习课文, 即便预习, 也仅仅是在形式上对所学课文读上那么一两遍, 扫清字词障碍。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我们平时语文课堂教学的“少慢差废”。
“活动单导学”模式是这样的, 教师在每节课上课之前都把活动单下发给学生, 给学生争取了独立思考的时间, 让学生在教师“帮助”下带着问题定向阅读, 寻找问题的答案。明确了学习目标, 明确了重难点, 学生学有所依, 学有所据。心中有数, 自然能有的放矢, 课上的合作交流、讨论就有了实效, 课堂的激情高效也就成为了必然。
二.创设情境, 激发自主学习的动力
《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部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活动单导学”是课堂教学中教师依“活动单”而活动的导学、导动行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通过导入 (通过提问, 引起学生兴趣) 、导学 (培育学生阅读习惯) 、导看 (在老师的演示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导议 (启发学生思考和议论) 、导练 (通过练习巩固所学, 提高技能) 、导结 (以精要的点评, 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结构作小结) 的导学情境, 引导学生自始至终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授之以方法, 促使学生知识“内化”。
另外, 在“活动单导学”课堂教学的教室里, 没有高高的讲台, 老师始终处在学生中间, 挖掘利用课内外课程资源中的活动因素, 通过“活动场”的培育, 着力于“场效应”的生成, 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组织、引导, 并参与学生的问题讨论。这其中, 老师与学生之间是平等的, 老师可以是学生的学生, 学生可以是老师的老师,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这种民主平等的学习氛围中, 学生更容易主动学习, 积极参与, 互动合作, 反思感悟, 共同提高。
三.提供条件, 搭建自主学习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新课改下教学设计改革的方向。在教学中应给学生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 让他们自己去思考, 去探索, 去求知。
我们知道, 在教学过程中, 如果没有根据学生的具体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梯度合理的设计, 就会造成学生认知的障碍, 让学生失去在老师调动和引导之下对课本进行深度解读的兴趣, 素养就难以形成和提高。而活动单导学模式中最重要的要素之一就是强调递度合理的活动单内容的设计。在这种模式中, “活动单”是拐棍儿而不是腿, 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思考而预设的, 是为学生进行课堂学习活动提供引领的活动方案, 是学生与教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交流的平台和依据, 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线索和章程。每学习一篇新课文, 我们一般都先设计一个预习单, 预习单上先让学生明确本篇课文学习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并在作家作品、课文字词、课文整体内容等方面提出明确的任务和要求。这样, 学生依据预习单对所要学习的课文就有了一个比较具体的方向和深入的思考, 回答课堂学习活动单上提出的问题相对就容易不少。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3
【关键词】印刷课程 教学 经验
《印刷机结构与原理》课程是印刷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学好该课程对学生掌握印刷专业技能非常重要。如果在学生进行实习时,专业教师深入印刷企业的生产现场,在学生的工作过程中进行现场的讲解和示范性的操作,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弥补课堂上的教学不足。笔者结合自己的实践教学,提出一些想法,与大家商讨。
1 印刷机的传动部分
从动力来源(电动机)开始,再去找到其他工作部件,如输纸机构、前规和侧规机构、递纸机构、输墨和润湿机构、滚筒的离合压机构、收纸机构等,仔细的查看各个机构是如何传动的。在这些传动关系中,有皮带传动、齿轮传动、连杆传动、偏心轮传动、凸轮传动、涡轮蜗杆传动、棘轮棘齿传动等,每一部分都能看得比较清楚。有些凹印机、柔印机、丝网印刷机在不拆墙板时能看到大部分的传动关系,只要师生在一起相互交流沟通即可。这样,同学们对印刷机的整体传动关系就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了。
2 输纸部分
输纸部分的传动关系大部分的机器只需拆很少的墙板或不拆墙板都能看得比较清楚。在课堂上学生难以理解的内容,如离合器的结构与工作原理、送纸吸嘴的结构与工作原理、自动升纸机构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气泵和气路控制系统、纸张的检测与自动控制系统等,有些可以通过在机器上讲解,有些可以拆下(如送纸吸嘴)讲解,让学生掌握其操作要领,并且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规矩部分
规矩部分是印刷机操作经常要使用的,其结构与原理在课堂上讲解同学们还是能理解的,但一些功能部件的调节是非常重要的,如前规定位的光电检测装置、前规定位板的高低、前后调节、前规定位时间的调节、侧规定位板高低的调节、拉纸时滚轮压力的调节、侧规定位时间的调节、规矩部件与递纸机构进行纸张交接时间的调节等,专业教师在学生工作时进行讲解或示范性操作对学生提高印刷操作技能有非常重要的帮助作用。
4 递纸部分
递纸机构在印刷机设计时要求是比较高的,老师在课堂上的分析和讲解都会比较仔细。其中在海德堡印刷机上采用的滚筒式递纸机构的结构还是比较独特的,专业教师可在印刷机工作时讲解,学生会更容易理解。对递纸部分的牙垫高低的调节、咬牙咬力的调节、与规矩部分和压印滚筒(或传纸滚筒)完成纸张交接时间的调节,也应进行讲解或示范性操作,并要求学生掌握。
5 印刷部分
印刷装置对印刷机而言,是最重要的装置。印刷机滚筒的加工精度、传动滚筒的齿轮、滚筒的离合压机构、滚筒的轴承等加工精度都是非常高的。学生工作时理解这些内容对印刷机操作和保养有很大的帮助作用。滚筒的离合压机构,无论是偏心机构,还是三点悬浮式机构,在印刷机低速运动或手摇印刷机进行离压、合压,都能让学生很好的理解这一机构。全自动上版机构的结构课堂上讲解,学生不太好理解,在印刷机操作时讲解学生非常好懂,此时“上课”的效果非常好。
6 输墨和润湿机构
输墨和润湿机构虽然是两个机构,但两者的结构比较相似。课堂上讲解的墨量大小的遥控部分在印刷机上操作学生会一目了然。传墨辊(传水辊)与墨斗辊(水斗辊)及匀墨辊(匀水辊)的压力调节、匀墨辊之间的压力调节、着墨辊(着水辊)压力调节等如果在印刷机更换墨辊(水辊)时讲解或进行示范性操作会让学生受益匪浅。
7 收纸部分
收纸机构的传动一般都采用链轮链条、收纸咬牙排传动。前、后挡纸板、侧挡纸板、吸气轮减速器的传动在不拆机器墙板都能看到,结构与工作原理比较好理解。但对收纸部分的辅助装置的调节与使用,如纸张平整器、喷粉装置、加速纸张下落的风扇、纸张的干燥装置等,专业老师可在印刷机旁进行讲解或示范性操作,让学生能很快的适应印刷机操作的工作要求。
结语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4
(一)可行性分析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是指在投资决策前,对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社会、经济和技术等各方面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对各种可能拟定的技术方案和建设方案进行认真的技术经济分析与比较论证;对固定资产建成后的经济效益进行科学的预测和评价。在此基础上,综合研究固定资产的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经济合理性和有效性,以及投资可能性和可行性,从而确定该固定资产是否应该投资和如何投资,或是就此中止不投资,还是继续投资使之进入开发建设的下一阶段等,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和为开展下一步工作打下基础。
简而言之,固定资产的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上的可行性和经济上的效益性,技术上的可行性论证主要由企业技术部门负责,经济上的效益性论证,则主要由企业财务部门负责。可行性分析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长期规划和地区、行业规划的要求,对投资的固定资产项目进行投资方案规划、工程技术论证、社会与经济效果预测和组织机构分析,经过多方面的计算、分析、论证和评价,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和建议。因此,固定资产投资可行性分析是保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以最少的投资耗费取得最佳经济效果的科学手段,也是实现固定资产投资在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和建设上可行的科学方法。
(二)可行性分析的内容
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是对投资的固定资产进行深入细致的技术经济论证的基础上作多方案的比较和优选,提出固定资产投资最后决策的结论性意见。因此,它的内容应能满足作为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的基础和重要依据的要求。
一般工业企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可行性分析包括以下10个方面内容:
1)总论:综述项目概况、可行性分析的主要结论和存在的问题与建议。阐明对推荐方案在论证过程中曾有的重要争论问题和不同的意见与观点,并对投资项目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列表说明;还应说明投资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环境、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项目投资对国民经济的作用和重要性;提出项目调查研究的主要依据、工作范围和要求;说明项目的历史发展概况、项目建议书及有关审批文件。
2)产品的市场需求和拟建规模:调查国内外市场近期需求情况;国内现有项目生产能力的估计;销售预测、价格分析、产品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的前景;固定资产项目的规模,选择产品方案和发展方向的技术经济比较和分析。
3)资源、原材料、燃料和公用设施情况:所需原料、辅助材料、燃料的种类、数量、质量及其来源和供应的可能性;有毒、有害及危险品的种类、数量和储运条件;所需动力(水、电、气等)公用设施的数量、供应方式和供应条件。
4)厂址选择:固定资产项目的地理位置,与原料产地和产品市场的距离、地区的条件。
5)项目设计方案:在选定的建设地点内进行总图和交通运输的设计,进行多方案比较和选择,确定项目的构成范围。
6)环境保护与劳动安全:环境现状调查。拟建项目“三废”种类、成分、数量,对环境影响的预测;治理方案的选择和回收利用情况;劳动保护与安全卫生;城市规划等要求以及相应的措施方案。
7)企业组织和人员培训:企业生产管理体制、机构的设置,对选择方案的论证;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数量的要求;人员的培训费用估算。
8)项目施工计划和进度要求:根据勘察设计、设备制造、工程施工、安装、试生产所需时间与进度要求,选择整个项目实施方案和总进度,并用线条图和网络图来表述最佳实施方案。
9)经济效果的分析与评价:总投资费用、各项建设支出和流动资金的估算;资金来源、筹集方式,各种资金来源所占的比例;资金的数量和资金成本;总生产成本、单位生产成本的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净现值、投资回收期、固定资产投资借款偿还期、外汇效果分析、不确定性分析等财务效益评价和国民经济效益评价并进行社会效益分析与评价。
10)综合评价与结论:方案的综合分析评价与方案选择,运用各项数据,从技术、经济、社会、财务等各个方面论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推荐一个或几个可行方案供决策参考,提出投资存在的问题以及结论性意见。
因此可以看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可行性分析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大部分:
首先是市场研究,包括产品的市场调查和预测研究,这是可行性分析的先决条件和前提,它决定了项目投资的必要性,是项目成立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技术研究,即技术方案和建设条件研究,从资源投入、建设地址、技术、设备和生产组织等问题入手,这是可行性分析的技术基础,它决定了投资项目在技术上的可行性。
最后是效益研究,即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分析和评价,它是决定项目投资命运的关键,因此也是固定资产项目可行性分析的核心部分,并说明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可行性分析就是从这三大方面对投资项目进行优化研究,并为项目投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传统净现值法介绍
由上文可知,固定资产可行性分析的核心是项目的效益研究,而其中最主要进行分析的是项目的财务效益评估,而该评估可以采用静态和动态指标分析等方法。固定资产投资等长期投资决策指标根据是否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可以分为两类:静态指标和动态指标。静态指标包括投资回收期、平均投资报酬率,它在评价投资方案的经济效益时,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而把不同时点的货币看成是等量的,是一种非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动态指标包括净现值、获利指数、内涵报酬率等,这是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指标,以折现的分析评价方法更能反映和把握客观实际状况,是现代投资决策中广泛应用的方法。而作为动态指标的净现值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分析评价指标。
净现值(NPV)是指把项目从投资开始到项目终结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一定的折现率折现为初始投资时的现值。它表明项目在整个寿命周期内考虑到货币时间价值后,以现值表现的净收益。可以说,它是一个考察投资项目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绝对指标。净现值越大说明项目的经济效益越好,其计算公式为:
其中NCF——第t年的现金净流量=第t年的现金流入量-第t年的现金流出量。
i——预定的折现率
n——投资涉及的年限
而净现值法的决策规则是采用那些净现值为零或正值的投资方案,放弃那些净现值为负值的投资方案。即:
第一,净现值为正值,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大于期望报酬率,说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
第二,净现值等于零,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等于期望报酬率,也说明投资方案是可行的;
第三,净现值小于零,表示投资项目获得的报酬率小于期望报酬率,说明投资方案是不可行的。
净现值法的优点在于,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给出了一个表示单一款项的现值,经济意义明确;其次是净现值法计算简便,没有内部收益率法计算时必须的试错过程,第三是净现值法比较现实,可以通过折现率i的水平来考虑风险的影响;第四是净现值法提供给决策者更多的有用信息。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5
教师有一种责任是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正在成长中的学生,教师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既影响着学生的成长,又影响自己工作的成败。对教师而言,责任心是师德的重要内容,也是师德的外在表现。没有责任心,也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认为,教师的责任心主要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工作负责,爱岗敬业。爱岗就是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敬业就是恪尽职守,教书育人。一个教师只有把教书这个职业确认为自己的人生最高理想时,才会对自己的本职工作产生自豪感和责任感,从而表现出责任心。
二是对学生负责。对学生负责意味着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负责,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也要关心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也要关心学生的生活、健康、品德和习惯。
三是要对学校负责。所谓对学校负责,就是要用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具体来说,就是要用自己的言行去诠释一个教育者的基本素养,展现教师的风采。
四是要对自己负责。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要求每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知识体系,始终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指路明灯,成为学生成才报国的引领者。否则,无法成为学生的示范和榜样。
通过团课的学习 篇6
毛主席曾经说过:“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入团动机,才能具有持久不衰的动力,去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更加自觉的贯彻执行团的基本路线,把对共青团的事业的忠诚同执行团的基本路线统一起来,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积极作出贡献,只有这样才能在学习和生活各个方面,更加的严格要求自己,甘愿吃苦,不怕吃苦。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7
一、学习共同体的哲学思考
佐藤学十分重视教育研究的哲学研究。 佐藤学认为, 任何教育的思考都带有哲学探讨的性质,重视审视教育行为与经验的意涵而展开的教育实践研究,同样如此。 他的学习共同体改革哲学是由“ 公共性”( Public philosophy)“ 民主主义”( Democracy)和“ 卓越性”( Excellence) 组成。
“ 公共性”这一概念来自哲学与社会学概念“ 公共领域”( Public sphere) , 奠定其理论基础的是美国哲学家汉娜·阿伦特和德国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 Private sphere) 相对,最早由阿伦特提出, 后由哈贝马斯进一步阐释并发展。哈贝马斯在《 市民社会与政治公共领域》 中把公共领域定义为“ 一种用于交流信息和观点的网络”。 佐藤学认为,我们需要重新思考公共性与私事性的二元对立,并不存在绝对的私事或公事,而主张将两者关联起来的是杜威。 所以,此处佐藤学学习共同体中公共性的理论基础是杜威的公共哲学。 佐藤学指出,阿伦特、哈贝马斯的“ 公共领域”都是由体现“ 市民公共性” 的个人的自律性政治活动构成的,而处在杜威的公共领域的个人,是“ 与他人共同生存的存在体”,“ 公共领域”是作为“ 与他人共同生存的生存方式”的民主主义原理的政治、伦理,以及作为审美实践的交流构成的。
“ 公共性”意味着学校是不同人共同学习的公共空间( Public space) ,相互开放、异质文化相互交流,肩负着建设民主主义社会、 实现所有学生的学习权的共同使命( Public mission) 。
“ 民主主义”原理是“ 公共性”的支撑,“ 公共性”要在“ 民主主义”的实现下才能实现。 佐藤学所指的“ 民主主义”并不是政治性的制度,也不指多数性原则,而是指杜威所说的“ 不同人的协同生活方式”( A way of associated living) 。 在学校这个小社会中,人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定位,有教师、学生、家长等,人人都受到尊重,都享有学习的权利、自由表达的权利,每一个人都是“ 主角”。
另外,学校还应该是一个追求“ 卓越性”的场所。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都应该不断追求上进,精益求精,不能止步于已取得的成绩。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单纯的成绩比较或排名,而是更多指一种精神,无论任何困难都尽自己最大可能达到最好的精神,类似于进取心、企业家精神( Enterprise) 。
以上“ 公共性”“ 民主主义”和“ 卓越性”三个原理构成了建设“ 学习共同体”的改革哲学。 开放的空间带来有序的交流与互动,而“ 民主主义”给了每个人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机会,这两者使得学生与教师之间互相开放、互相倾听,尊重对方,同时又追求卓越,实现“ 冲刺与挑战的学习”。可以说佐藤学本人是个教育的行动研究者,将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学习共同体的创建及发展就是很好的例子。
二、学习共同体的界定
什么是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学习共同体可以拆分为学习和共同体两部分,针对这两方面,佐藤学都有其独到的见解。
什么是学习?佐藤学认为“, 所谓学习,是同客体( 教材) 的相遇与对话;是同他人( 伙伴与教师) 的相遇与对话;也是同自己的相遇与对话”[2]。 这一定义决定了学习本来就是合作性的, 是基于与他人合作的“ 冲刺与挑战”。倘若仅仅是识记课本上的概念,即使再滚瓜烂熟,学习也没有发生。“ 学习是从既知世界出发,探索未知世界之旅。“” 学习是意义与关系的重构”[3], 需要对所学知识进行自己的思考与处理,从而形成一些新的、具有创造性的东西。这一点上类似于知识的内化,也与建构主义( Constructivism) 的知识观与学习观相近。
佐藤学还强调真实的学习( Authentic learning) ,即基于学科本质的学习。尤利亚·恩格斯托洛姆曾批判近年来学习研究陷入“ 对话主义”,虽然提倡的是协同学习, 但是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偏向于“ 讨论”,“ 学习”并没有形成。[4]恩格斯托洛姆用“ 对象的丧失”( Missing object) 来表述这一现象。 这样的例子在课堂中并不少见,学生在热烈的进行讨论,但是很容易就会忘记本次讨论的目的而转向了其他的话题,最终也没能得出讨论结果,这就是一种失败的对话。真实的学习作为学习中重要的因素, 还需要在实际进行中进行更加精致的打磨和引导。
区别于传统同步学习的分层教学, 学习共同体所提倡的是基于小组的合作学习。 学生并不按成绩差异分等级,“ 学习之所以形成, 恰恰是在差异之中”[5],正如交响乐中“ 和而不同”的共鸣,差异中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这种合作式的、强调与他人对话的学习有利于开阔学生的视野, 不被自己的固有观念所限制, 学生能跳出自己的僵化思维而获得创造性,通过与他人的交流获得启发。
什么是共同体? 在学习上用到共同体这个概念要追溯到认知学徒制。 莱夫( J.Lave) 和温格( E.Wenger) 根据利比里亚裁缝店工匠的学徒制度的分析, 指出那里的学习是一种从周边领域逐渐过渡到核心领域的“ 合法的边缘性参与”的过程。[6]这样的学习不是一种个人活动,而是个体参与知识技能所联结的共同体的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过程。毫无疑问, 学校中共同体形成的关键是学生之间的协同合作。共同体的目的并不是把每一个学生变成一样的,或者按照成绩优异来排层次,相反,共同体看重差异性,正是因为彼此的不同与差异,才使得在一个共同体中的成员能够互帮互助,学习到更加多元的东西。
除了学生们是互帮互助的共同体, 教师们也应成为共同体,佐藤学尤其强调“ 同僚性”( Collegiality)的重要作用。“ 同僚性”是指教师通过教学的创造性与研修而作为专家共同成长, 这项研究是由加利福尼亚大学的利特尔( J.Little) 提出的。 利特尔通过大量的案例研究探讨了“ 成功学校”的要素,他指出最大的因素就是学校里教师们的连接———“ 同僚性”。由此,“ 同僚性”成为研究学校改革的重要课题。
为了构建“ 同僚性”,佐藤学提倡所有教师的教学都要互相公开,坦诚地互评,从而来提高作为教育家的专业性。 他认为,学校有一个重要的使命:不让一名老师掉队,促进每一位教师作为教育专家不断成长。[7]在一些积极推行“ 同僚性”的学校中,要求每年教师都要组织一次研修, 每个月都要有年级性的教学研讨,要求所有的教师每年至少一次向所有人公开自己的教学,并且用录像带记录和展开讨论。[8]这样一种教师之间互相学习的方式会形成一种良性的循环,使教师们不会固步自封, 不会因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懈怠,有益于每一位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和进一步学习与提升,也使得学校沉浸在向上的、积极的氛围之中。
佐藤学将在学习共同体中的教师的专业能力定义为对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同僚的教学实践进行相互反思、与同僚相互学习的“ 反思性实践家”( Reflective practitioner) 所具备的专业能力。 所谓反思性实践是指在现实的复杂情境中, 以 “ 行动中的反思”( Reflection in action) 为基础,基于自己的见识与事业,来解决复杂的问题。
可见, 学习共同体就是指在学生与教师双方都形成共同体的情况下实现真正的学习, 与人、 与事物、与自己相遇和对话。
三、学习共同体的实践
学习共同体的学校设计, 源于约翰·杜威1896年所创立的芝加哥大学附属实验学校,1910 年之后通过新教育运动在世界各国普及。 日本的学习共同体最早是由佐藤学于1992 年提出,1998 年日本神奈川县茅崎市教育委员会启动了“ 学习共同体”领航学校的建设项目, 自此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在日本各地发芽生根。
目前日本实行学习共同体改革的小学约有1500 所,初中约2000 所,占日本学校总数的十分之一。 佐藤学常常去指导考察在实践学习共同体的学校,平均每周就要去2~3 所学校,因为他智慧的指导,给了很多学校改善的空间。
佐藤学提出,无论哪一所学校,在刚开始改革的时候,都存在着一些重要课题,他总结为四个要件。
第一,学习场域的创造。 主要是指教室的布置,课桌椅的配置, 传统教室中的单向排列的课桌椅不利于建构倾听关系、协同合作关系,因此需要调整为“ U”字型的排列。
第二,选择教学课题。 在学习共同体中的学习,已经由以往的计划型( Program) 变成项目型( Project) ,需要选择一个课题,组织学生探讨。 但是如何设计出一个既能保证学生理解的“ 夯实性学习”,又能有将所学知识进行应用的“ 冲刺性学习”成为一个难题,需要教师进行细致的设计。
第三,结对学习与协同学习。 佐藤学指出,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要结对学习,小学三年级以上( 包括初中、高中) 要实行基于男女生4 人的混合学习。
第四,校内研修的改革。如果所有教师不能在每年都进行一次公开教学,不能很好地构建同僚性,那么课堂改革或者学校改革都无从实现。
在建设学习共同体中,佐藤学还总结出了三项基本原则,是他从美国学习共同体改革的成功典范———纽约东区中央中学校长德堡拉·梅耶那里学习到的。
第一,学习内容越少,学习的成果越多。 现在的学校里往往开设很多门课程,想要做到面面俱到,但是却总是肤浅地停留在表面。 与其这样, 不如深入地、彻底地去学习更加本质的、精髓的内容,排除一些杂乱的干扰。有重点地进行学习,会使学生每天的学习体验更加单纯,更加有效。
第二,课程越简化,知识越系统。这可以保证学生和教师的生活更加高效、可持续。如果课程的内容太复杂、太多,不仅教师在教学上有困难,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 课程与活动越烦杂,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越淡薄。 ”[9]
第三,规模越小越细致。这需要缩小班级与学校规模,在规模较大的学校里人际关系通常比较冷淡,大的班级中学生的受关注度也会降低。 佐藤学提出“ 以小型共同体组合的形式重新构建学校学习共同体”,这样有助于构建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的同僚关系,让教师们有更多时间从事教学的研修与课程的开发。
这三项原则的核心就在于简化, 无论是对教学内容还是班级大小, 都在考虑如何能够更加简洁而高效,使得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的利益。
依照以上四个要件和三个原则进行的学习共同体, 从最细微的教室布置到课程内容再到整体的理念,对每一项都有周到的考量,而正是这些保证了学生在学习共同体中学习的有效性和老师在其中的参与度与积极性。
四、学习共同体的意义
佐藤学在日本实践的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取得了很多学校的积极响应,并且效果显著。佐藤学也曾多次到访上海、北京等地,从而也使得学习共同体这个概念在中国更大的传播开来, 回应了中国新课程改革的基本主张。
新一轮课程改革认为, 研究性学习十分重要。“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是强调注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强调学生要学会分享与合作,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都是人们合作探索的结果, 社会的人文精神弘扬也把乐于合作,善于合作作为重要的基石。 ”[10]而学习共同体正是发生研究性学习的场所。另外,新课程改革方案中的“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是指在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走进社会,参与实践活动。
钟启泉认为,时代在前进,社会在转型,我国的学校教育终究要伴随着时代发展的步伐, 确立起有别于“ 应试教育”的“ 素质教育”的世界,而佐藤学倡导的“ 学习共同体”的教育愿景及其改革哲学,是有助于我们解读这个崭新的教育世界的。[11]
总结来说,学习共同体有以下几点意义。
第一,强调关爱、尊重。 佐藤学在学习共同体改革中的核心词之一就是倾听, 相互倾听是相互学习的基础。 学习就是从身心向他人开放、接纳异质的、未知的东西开始的。倾听意味着用开放的心去包容、去接受、去尊重,这无疑会营造出一种温暖的、平静的、 和美的氛围, 让每一个人在其中感到安心与幸福。现在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越发冷淡,甚至在学校中还会发生教师虐待学生的丑闻, 所以从小培养孩子尊重理解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十分重要。
第二,强调互动。在认知上,西方研究认为,一切高级的思维方式, 都是通过社会互动形成, 确切而言,是社会互动的内化,用维果茨基的话说,是“ 对话的内化”。学习共同体,本质就是一个互动的共同体。
第三,构建教师同僚性,提升教学质量。 构建同僚性是日本学习共同体实践中重中之重的一点,它有助于教师之间良性关系的产生, 也对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教学能力有重要作用。学校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之间的交流研讨活动, 要求教师们定期公开教学,进行教师互评。
正如佐藤学所说的, 学校的教育深深地扎根于该地区的文化与历史的传统[12]。 学习共同体的核心理念与思想是适用于中国的学校改革的,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全盘接收。 在较低的年级及教育层次上推行学习共同体的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知识面的开拓、学习能力和交流能力的提高, 但是在高年级或是高阶的教育水平上,学生可能更加需要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时间。在仍然是应试教育、分数天下的中国, 完全的学习共同体模式可能会导致学生学习效率的降低、学习质量的下降,因为在一个学习共同体中很容易出现无效的学习。
还有一点,在学习共同体这种模式中,教师从主体地位变成了辅助地位,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权威性大大降低。 这与中国传统的“ 师道尊严”有所不同,是否要让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取代“ 传道授业解惑”的教师主导模式呢? 实则不然,传统的师道是值得流传下来的,这不意味着迂腐的尽信服从,不意味着学生失去主动性, 我们需要在新时代里建立新的师道文化。 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点灯人,教师身上的智慧、人格魅力值得学生尊敬、学习,反过来,学生的长处、创新性也值得教师虚心地请教,这样的师生关系可能更加适应中国的传统,同时又与时俱进。
在全世界学习共同体的实践中, 由于教育背景和教学模式的相近, 佐藤学学习共同体的建立与发展过程对于中国来说是最有借鉴意义的。 从强调教师的知识传授到强调通过对话来学习, 是一种单向到双向的改变。单向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求,具有普遍性,但未能考虑到每个个体的差异和特殊性。 而双向的教学方式则可以带来更深入的、具体的、针对个体的交流和互动,帮助学生实现真正的学习。总的来说,佐藤学的学习共同体实践是成功并有效的, 它改变了以往略僵硬死板的教学方式,给课堂带来活力与创新的同时,又丰富了学生和教师的个人体验,相互学习,一起成长。
中国正在由传统的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在这个转变中,如何能够丰富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经验,是一个需要每一位教育工作研究者思考的问题。 佐藤学的理念与实践给了我们非常好的启示, 相信中国的学习共同体也会是有中国特色的, 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幸福。
参考文献
[1]佐藤学,钟启泉.学校再生的哲学———学习共同体与活动系统[J].全球教育展望,2011,03:3~10.
[2]佐藤学.学校的挑战:创建学习共同体[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佐藤学.教师的挑战:宁静的课堂革命[M].钟启泉,陈静静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4]佐藤学.学习见闻录:学习共同体的实践[M].钟启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5]曾国华,于莉莉.专访佐藤学:“学习是相遇与对话”[J].中小学管理,2013,01:23~25.
[6]佐藤学,钟启泉.学校问题透视——形成学习共同体[J].全球教育展望,2003,07:6~11.
[7]佐藤学.21世纪学校改革的方向[J].人民教育,2014,01:31~35.
[8]佐藤学,沈晓敏.转折期的学校改革——关于学习共同体的构想[J].全球教育展望,2005,05:3~8.
[9]佐藤学.构建“学习共同体”的学校改革[J].中国德育,2007,01:8~12.
[10]钟启泉,崔允誋,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宋庆清.走在教育征途上:关于日本“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及启示——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钟启泉专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4,9:1~6.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篇8
关键词:物理教学 学习主动性
一、创设家庭小实验,把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进而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实践表明,家庭小实验的引入,使课堂教学延伸至课外,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巩固知识技能、培养能力、开发智力起到一定作用。但是由于青少年好奇心强,对观看实验很感兴趣,若教师预先不引导学生应注意什么,让学生凭个人爱好自由选择地观察某一现象,结果得出结论五花八门,有的抓不住要害,达不到实验的目的。所以老师一定要先强调应如何观察,观察哪几点。例如在给学生上的第一堂物理课中,为了给第一个家庭小实验做好准备,我在做鸡蛋落水的惯性实验这个演示实验前,重点指导学生观打击薄板的力度和速度等技巧和要点,击打时太慢鸡蛋会随薄木板一起运动而掉落在杯外摔破,只有快速极大木板鸡蛋才不会随薄板运动而落入杯内的水中,把前后两种方法进行比较,让学生自己体会里面的道理从而引发思考,引起学生的注意。这些细节都要交待清楚,才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达到演示实验的效果。同时,也使学生掌握物理实验的观察方法及实验操作方法。经过上面的培训,我就立刻向学生布置了第一个家庭小实验:在学习惯性现象前,让学生做击打象棋子的实验。学生对此感到很新奇。而第二次布置家庭小实验:用筷子提起大米,实验器材是筷子,大米和玻璃杯,可以用少量的水,来研究摩擦力,学生开始产生兴趣,大多数学生在家里动手做了这个实验,有的成功,也有的不成功。第二天到课堂上七嘴八舌询问老师,经过简要解释和指导后,有的同学回家又重复做了这个实验,一旦做成功了,其兴奋之情自不必说,学习物理的兴趣也随之激发出来。后来,每逢做演示实验时,学生往往会问老师:“我自己在家里能不能做?” 为此我们倡导“我参与、我理解,我参与、我成功”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铅笔和小刀做压强实验,用雪碧瓶做液体压强与深度关系的实验,用汽水瓶做大气压实验用眼药瓶做物体的浮沉实验,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的精神。这些家庭小实验的开发,不仅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使学生扩大了视野,培养了动手实验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而且由于它们与课堂教学内容同步,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起到促进作用。
二、在课堂上让学生多动手,提高学习的兴趣。
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保持兴趣持久,必须做深入的研究,采用适合的方法,让学生的兴奋点长时间保持。例如:好表现是当代青少年学生突出的心理特点之一。因此,我尽量通过课堂上的演示实验,积极为学生搭建表现的舞台,让讲台变“舞台”,让自己变“导演”,让学生变“演员”,让学生可参与课堂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只做观众。例如:在探究二力平衡的实验中,在课堂上,把实验器材出示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利用这些器材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上讲台演示给同学们,同时把实验实验结论表述出来,下面的同学进行评价,指出实验中的优点和可以改进的地方。 再如,在探究光的传播路径时,学生提出了很多方案,我事先已给每组学生准备了几套实验器材,激光灯、饮料瓶、白纸、玻璃砖、火柴、香等。因此我挑了几个学生(当中包括错误的),让他们都到讲台上实际操作,并对其中做对的和操作正确的加以表扬。这样一来,不单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物理实验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有极大帮助。明朝的教育家王阳明曾这样说过:“今教童子,必使其趋鼓舞,心中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给与学生成就感,给学生表现的机会,对保持其学习的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深化物理学习的兴趣。
演示实验保证成功,才可以充分发挥演示实验在教学中的示范作用。要保证演示实验成功,除了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外,对某些实验,还可以加以改进,以提高成功率,加强实验效果。要做到这个,就需要教师在这方面多下苦功。在学生分组实验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和动手能力的不同,因此往往不能每个人每次都成功。对此,改进的方法是:把实验时间弹性化,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设置不同的目标,让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预定的目标内获得成功。这样一来,一方面可以帮助学习好的学生向高、精水平发展,另一方面也可让一部分学习成绩不理想的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乐意学习、发奋向上。例如:在测物质密度实验中,我有意识增加了物质的种类和数量,不少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完成实验,我们就把实验室开放给学生, 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到实验室根据自己的安排完成实验,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而且通过学习小组内同学的帮助,做到都能参与实验,都能熟练操作实验器材,动手能力和合作交流都得以培养。
对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查报告 篇9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我国全面实现小康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而农村青年作为当前我国农民的主体,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发展农村经济,稳定农村社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只有准确真实地掌握农村青年基本状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农村青年工作,农村青年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希望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核心力量,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推动我国社会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农村青年的生存、生活以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而教育是当今农村青年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教育是素质能力的决定因素,所以全面掌握农村青年教育水平发展状况以及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对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农村青年作为我国青年的主体,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的生存、生活及发展状况对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要建设社会主意新农村、加快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就必须充分发挥广大农村青年的优势和作用,凝聚广大农村青年的智慧和力量。为了全面的掌握我国农村青年发展的状况,为农村青年工
作提供重要依据,2.调查对象:21-30岁的农村青年
3.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
二、调查结果
1.调查的基本情况
在接受调查的4人中,均为女生,年龄均在21-25之间。户籍调查中有2人为农业2人为非农业。4人的学历分别为职高一人、高中2人、大专一人,其中有3人专科在读。政治面貌 :在调查的4人当中,4人均为团员。婚姻状况 :4人均为未婚。家庭成员 :有3人的家庭成员为4口人 1人的家庭成员为3口人。从事的主要工作 :在调查的4人中有1个在企事业单位、1个在客服、1个个体企业、1个在乡镇企业。家庭收如均在8千至一万之间。.学习需求
在接受的调查的4名对象中均明确表示希望继续学习,4名对象都明确表明希望进一步提升学历,在接受调查的四人中,4人都选择在广播电视大学或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以业余学习的方式继续学习,学习的专业以管理学专业为主。
3.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的希望和要求
在接受调查4名调查对象中,都有同一个共识:都希望能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自身学历,通过相关的培训机构,学习文化知识及其专业知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做到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未来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通过对自身能力的提高,更好的施展在自己的岗位上或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
三、对存在问题的分析建议
(一)问题: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 地理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 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 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 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 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失原因 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禁锢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 重男轻女思想严重 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 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 法律意思淡薄 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二)建议:
1加强农村基础教育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教育经费的支出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更新教育理念 为广大农村青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强化职业教育 以培育高技术人才为目的 加大对职业院校的建设 让农村青年掌握一技之长 学有所用 以技致富
3加强农村青年思想政治教育 让农村青年树立良好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点 价值观 努力学习知识技能 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推动农村青年建设的健康发展。
4深化农村社会障改革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 缩小城乡差
二学习心里的对策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青年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书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试验场所、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强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强硬件和他软件的投入,仪器设备、试验场所、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帮助农村青年准确地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青年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素质教育实施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短期的培训方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存在的困难以及未来的美好前景: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科学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保护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公正性:向他们介绍和农村农业相关的具体内容、价值和未来取向,以帮助明确是非,消除误导。
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农村青年了解不同职业在农村青年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最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主要是务农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岗位。
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里状况分析
当前农村青年的学习心里状况,其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他们正在健康的成长,同事也存在消极的一面,不容忽视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的角度看,农村青年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的快步伐,欣喜于辉煌的经济成就。调查中98%的农村青年对未来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农村青年对“竞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的在弄寻的逐步深入,使农业的生产结构、生产方式不断的变化,而轰轰烈烈的农村打工队伍更使得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
家庭教育的影响
10通过工会工作报告的决议 篇10
(草案)(2018年3月1日)
国网XX省电力公司XX县供电分公司三届六次职代会认真听取并审议了书面传达的《立足新时代 展示新作为 在建设世界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的征程中建功立业》工作报告。与会代表认为:报告从深化民主管理、强化员工教育、维护职工权益、提升管理质效、加强文化建设等方面总结了XX公司工会2017年的各项工作,切实为维护职工权益,创新工会工作品牌,促进职工建功立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增强了企业活力。
报告提出2018年工会工作的总体思路:切实发挥工会职能,创新服务,紧紧围绕中心,着力打造五个平台(民主管理、基础管理、建功立业、文化建设、自身建设),努力实现五个提升(维护监督能力、班组建设水平、员工技术技能、稳定和谐氛围、工会组织形象),为建设一流能源互联网企业建功立业!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 篇11
一、 理论背景
在管理大师彼得圣吉看来,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之中第一项修炼就是“自我超越(Personal Mastery)”,其含义是,在建设学习型组织过程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组织中的每一位员工对于学习产生激情与承诺,也就是让员工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因为“组织整体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根植于个别成员对于学习的意愿与能力。”(《第五项修炼》)。因此,我们要创造真正的学习型组织就必须要回归到自主学习这一基石,要“把员工培养成公司需要的人”就必须要让员工主动地、自觉地将自己培养成公司所需要的人,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培训是为了使用”的根本目的。
在这一理念下,公司教育培训机构首先要进行观念上的变革,不仅仅将自身定位为管理者,更应该将自身定位为服务者,通过培养学习文化、建设学习机制,提供学习资源以激发和促进员工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在这三个环节中,建设学习资源往往是最为困难、最为迫切,最为实际的一个方面。事实证明,高质量的学习资源总是能够有效地激发绝大多数员工的热情,一门优质的课程、一位优秀的讲师、一项实实在在的有用技能永远都不缺乏热情的学习者,正如IBM学习领导力研究机构表明的“在学习的领域,内容为王”。在制度与机制更新的同时,推动自主学习最终一定回归到学习资源的建设上来。
然而,学习资源的建设和积累往往又是最为困难和漫长的,需要我们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实现,为此,我们将建立“支持自主学习”的教育培训系统的重点放在了基于岗位胜任能力的培训标准为基础,以内训课程和电子课程为载体的学习资源建设上。
二、工作思路
在实践中,对学习资源的使用主要体现在 “需求调研、培训实施、培训评估、培训改善”教育培训闭环管理系统中的“培训实施”环节。
因此,我们首先区分了培训实施在两类方式下的表现形式,即,以公司为主导的“组织培训”与以员工为主导的“自主学习”,如下表所示:
从中可以看到,组织培训与自主学习这两种类型应当互为补充、彼此支持。在实际情况中,两种培训实施类型在不同的条件下在不同单位实现的程度可能有所差异。一般而言,管理基础越好、员工素质越高,自主学习的比重就应当越大。
现代学习理论认为,推动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必须要能够满足员工对学习的需求,特别是这样的一些条件:(1)学习内容能贴近实际工作;(2)有实践学习内容的机会;(3)能够增长个人的能力;(4)学习效果能够得到及时反馈;(5)能够自主安排学习时间;(6)学习过程有乐趣;(7)能够更多通过观察、体验和人际交往来学习。
为此,我们结合公司需求与资源条件,提出了建设以技术技能课件为突破口的学习资源建设三个重点的工作思路:
一是从源头入手,以岗位所从事的作业(任务)为出发点,建立胜任岗位作业(任务)的能力标准暨岗位生能力标准,从而建立岗位能力培训标准。按照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围绕提升员工在现场的作业能力来开展技术技能课程建设,实现学之所用,用之所学,满足上述需求的(1)和(2);
二是在学习资源建设过程中,强调将技术技能专家未编码的知识暨隐含在专家中的经验剥离出来,沉淀为组织可传承的智力资本暨知识和技艺,这样一方面实现了对组织知识,特别是隐性知识的管理;另一方面也大大提升了技术技能课程的“含金量”,使基层员工觉得学了个人有收获,能力有成长,而不再简单重复他们已知已懂的内容,满足了上述需求的(3);
三是将技术技能课件逐一转化为单元制暨每一项作业(任务)按一定规律划分成小单元(便于学习和掌握)、标准化、交互性的电子课程,让员工能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决定学习进程、随时了解学习状况,由此完全满足了上述需求的(4)和(5),并在相当程度上也通过技术手段,如交互设计、多媒体设计,实现了(6)和(7)。
三、具体实践—学习项目开发
根据以上工作思路,我们开展了岗位胜任力模型(能力培训标准)建立、专家型内训师课程开发能力培养、学习项目(即培训课件与电子课程)建设的工作,并对学习地图绘制也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建立岗位能力培训标准
在实践中,我们首先根据作业标准自下而上逐步建立岗位能力培训标准,并分为应知和应会两大模块。在这两大模块又进一步细分,如,应知模块细分为作业工器具、作业安全等几个小模块,最终分解为上百个细小的学习模块。这些基于作业标准的学习模块构成了员工能力培训标准的具体内容。到目前为止, 我们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编制完成覆盖地市供电局管理岗位作业目录,针对一线生产班组变电运行、配电、电气试验、继保直流、自动化、通信、输电工种,基于作业表单的目录编制及相应的岗位能力培训标准。
(二)开发学习项目
有了岗位能力培训标准,结合岗位说明书,就可以开发各岗位的作业目录与相应的学习项目。我们创造性地采用了新的学习课件开发技术——KNOW-HOW(可译为技术要领、技能诀窍),并培训公司技术技能专家基此技术开发了高质量的技术技能课程。事实上,我们在短短时间内根本扭转了长期以来困扰我们的学习资源,特别是电子培训资源严重匮乏的局面。
学习项目KNOW-HOW开发技术来源于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的理论基础。以各岗位工作为例,显性知识是指各岗位的作业指导书、工作标准、工作规程等制度文件,而隐性知识主要是指该岗位专家型员工积累的工作经验。形成KNOW-HOW的一个关键在于该岗位上的专家员工运用三种思维方法总结整理自己的隐性知识,将其明确下来,以标准化的方式固化在课程内容中。这三种思维分别是:(1)问题导向思考。找出哪些地方是新手易犯错误的地方。(2)差异导向思考。辨别哪些地方是自己和新手在完成工作中不一样的地方。(3)改善导向思考。总结哪些地方改了做法可以更有效率、更有质量地完成工作。在此基础上,专家型员工就可以结合显性知识(作业标准等)设计出相应的学习项目大纲。
在依据学习项目大纲进行课件具体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依托网络学习平台、采用交互式课件开发的设计方式。网络学习平台和交互式学习课件让学员获得了更好的学习体验,提升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同时也让学员能够彼此分享知识。如,学员可以将对课件内容的意见与建议通过电子学习平台与课件开发者或其他专业人员交流,建议采纳后还可以获得奖励。
(三)形成学习地图
将能力培训标准、学习项目体系和员工职业发展生涯有机整合在一起就可以绘制学习地图。学习地图是指以能力发展路径和职业规划为主轴而设计的一系列学习活动,是员工在电力企业内学习发展路径的直接体现。员工通过学习地图可以找到其从一名新员工直至成为公司领导人、技术专家或技能专家的学习发展路径。学习地图中拥有不同的学习路径,如管理人员学习路径、技术人员学习路径和技能人员学习路径等。公司的战略地图需要转化为能力地图,能力地图又需要转化为学习地图,这样,公司的战略就可能和员工的能力提升緊紧地联系在一起。
四、结语与展望
【通过对报告的学习】推荐阅读:
思想汇报--通过对党章的学习08-02
11通过财务工作报告的决议06-08
关于通过市委工作报告决议09-13
公司职工之家建设通过验收报告10-04
通过教育见习谈谈对师范生的建议08-18
通过学习袁书记的讲话05-28
通过学习陈老师的课09-08
通过这次初中数学的培训学习11-28
通过学习文件我们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