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的名著小说金锁记读书心得

2024-12-17

推荐的名著小说金锁记读书心得(精选4篇)

推荐的名著小说金锁记读书心得 篇1

当时光把所有的稚嫩碾成青春的烦恼,当风儿把童年的风筝带向远方,不知不觉中,我们已长大。

再读《西游记》,不再是因为当初那份浅薄的好奇,也不是因为倾慕某个人,而是沉醉之余的思忖生活,回味过往。

孙悟空,纯真的初一

取经路上,孙悟空总是主角,人们总是不自觉地把目光投向他,如磁铁吸引铁屑般理所当然。他有着七十二般变化,火眼金睛,筋斗云等诸多本领。细品,陡然发现那是我们纯真的初一生活写照。孙悟空总是天不怕地不怕,自由自在,甚至是易怒易躁:逗引猪八戒,小妖的恶作剧是他的最爱,充满纯真,顽皮和无畏,也充满对未来世界的好奇。看着他,仿佛看到了年少的我们,总能勾起几丝甜蜜。

猪八戒,懵懂的初二

提起《西游记》,老猪那憨厚老实的摸样总第一时间跃然于脑海。他时常横冲直撞,像个懵懂的少年:他朴实,知错就改,重情重义,但难免带着些缺点,懒惰,贪吃,是常事,毕竟是一个青年。陡然发现其实这就是我们初二的时候,雄心万丈却屡屡出错。

沙僧,顿悟的初三

印象里,沙僧似乎总是一个人默默地挑着担子走在最后,一副任劳任怨的样子,充满了干劲。不难看出他的嘴角始终挂着一丝若有似无的微笑。奋斗并快乐着,或许这就是他诠释的幸福。同样过着“苦行僧”般生活的还有为中考奋斗的我们。脱去了初一的稚幼,走过了初二的激情,我们该“上路取经”了,摒弃年少的轻狂,带着和沙僧眼中一样的坚定,我们一步一个脚印走向“西方”。

《西游记》诠释的不仅仅是取经路上的九九八十一难,更是初中生活的写照,让我们充满孙悟空的蓬勃朝气,带着猪八戒的纯真朴实,携着沙僧的沉着稳重风雨兼程吧!未来属于我们!

推荐的名著平凡的世界读书心得 篇2

这部书中讲述了一些“平凡”的人:孙少平、孙少安、田晓霞、田润叶……

这平凡的世上,有许多平凡的人。一些人甘愿就此一生平凡下去;一些人却不满现状,要靠自己的力量创造出一片天地,变成了不平凡的人。后者才是我们应该敬佩的人。孙少安就是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他原本只是一个普通的庄稼人,但是到了后来,他却“咸鱼翻身”,一下子成了全村最富。在当时,他的烧砖厂一年可以赚四五万块,不禁让人眼红。但是,那些羡慕孙少安的人可知道,孙少安是经历了多少挫折后才成功的。

孙少安不甘心一生就此默默无闻,当他有了一些家当后,产生了一个胆大的想法:贷款建造一个烧砖厂!他可不只是为了自己,而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带领全村人致富。这有很大的风险,万一烧砖计划失败,家庭又会回到从前的一无所有。但是他义无反顾,最终成功了,他成功后的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拿出许多钱来修建学校,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孙少平,农民家的穷孩子,孙少安的弟弟。他读书时连份丙菜(丙菜是所有菜中最差的菜)都吃不起。他得到好心人——田润叶的帮助,树立了自信心。到后来,他觉得要靠自己的本事来养活自己,于是去当了一名煤矿工人。煤矿工人这个职位很危险,在工作时,死人都成了习以为常的事儿。孙少平的班长为了救一个工人而殉职了,他自己也因为工作险些被一根杆子砸死。这么不安全,但孙少平没有任何犹豫,他靠着自己的奋斗当上了班长。当上班长后,他热心地帮助死去的班长的妻儿,并且放弃自己广阔的前途,决定与他们生活在一起。这可以看出孙少平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高尚的情操,令我敬佩——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这平凡的世上,品德高尚的人尤其令我们敬佩的。他们舍己为人,有的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田晓霞当记者的时候,为了救一个即将被洪水冲走的小女孩,被淹死了;孙少平原来的班长,为了救一个同事,被掉下来的钢管砸中,失去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还有一位连名字都不知道的司机,看到李向前出了车祸,把他送进医院,还给亲属打电话,这位无名氏,路遥只是在书中写道:“希望读者们还能记住他……”

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正是有了像孙少安、田晓霞这样千千万万个人,才让我们的中华崛起了。而我们现在要说:“我们要为中华民族之复兴而读书!”孙少平孙少安,能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寻求改变,不能不引发我们的深思:在条件这么好的现在,我们要如何为国家做出一份贡献?不能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要做品德高尚的人。看看我们现在:为了一点儿小事喋喋不休地争吵、因为嫉妒别人而不与他们交往……这跟高尚根本不沾边!孙少平借来一本书,在夜晚下挑着一盏昏暗的油灯一夜未眠去把书读完;而我们当中的很多人,完全有看书的条件,却不愿意看书,只想着玩儿。我们应该为此感到羞愧!

《金锁记》读书心得 篇3

起初读觉得有点空洞,应该是受了电视剧的影响。而且,语言上有点《红楼梦》的味道,显的与当时的背景格格不入。好在大致的情节还是和电视剧一样的。

细读下来才发现,张爱玲老师的文笔是真的好。开场就用两个丫头的偷偷对话,把该交代的都交代了。不费笔墨,不重浓彩,更懒得絮烦。而七巧的一出场就把她的性格和家庭的矛盾,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

从文学艺术的角度上来看,《金锁记》书版有更高的艺术价值,有推陈出新的另类味道。从感情的角度上来看,《金锁记》电视剧版有更高的论说性,反映了大方向的社会问题。各中滋味,就只有自己细细品味了。

人毕竟是感情动物,我个人比较偏爱电视剧版,不是说书版不好。只是我觉得,人性的优点比人性的弱点更值得宣扬。

正如易中天老师所说:“人文学科的东西,它没有一个终极真理,也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看法,每个人都可以有每个人的方法,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读法,结论不重要。”

同样都是很好的爱情故事,都样都是很不幸的结局,给我带来的震撼却截然不同。也许,这正是这本书的不同之处。“原来文学艺术也可以这样的。”要看你怎么去塑造。

这本书让我想起了那句话:“冷静的缔结人生,客观写实的描写着灰色卑琐世界。”

张爱玲《金锁记》读书心得 篇4

读《金锁记》,脑海中不断展现的,也是一幕幕文字生成的影像,或闹或静,或怒或欢,活动着的人,变化着的物,让人恨意中带了莫名的无奈,莫名的悲凉。

故事开始于旧上海一个平凡的月光下。这回忆中的月亮是感性的,再好也不免带点凄凉。

作者用笔尖将月光穿过眼前,透过夜空的云雾,引向三十年前的姜公馆,引向三十年前的那群人,那些物。于是画面活动了。

随着作者插着翅膀的笔,一场悲喜剧便悄然开演了。

深夜,公馆丫鬟小双, 凤箫 道出了公馆里是是非非的大概。这时的姜家正是鼎盛时期,家里有几个兄妹,三位媳妇儿,还有一位老太太。

这天一大早,媳妇儿婆子便在老太太那里热闹开了,瘫痪在床的二少爷的夫人,二奶奶曹七巧出场了,她与各人七嘴八舌,你来我往,她的话句句可气又可笑,心态扭曲、贪婪粗鲁的性格状态尽显。她谄媚长辈,挤兑兄嫂,排挤娘家人,处处计较,待人刻薄。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反过来也一样,她也是个可悲的人物,让人同情可怜。

短短几幕,七巧表现出了她各种变态心理:首先在老太太面前给云泽胡乱说媒,得罪云泽,引得众人讨厌,自讨没趣儿。后来又与小叔调情,调情未果又百般诉苦,最终引诱不成。最后,面对自己的哥哥嫂嫂,尽情地发泄着自己的幽愤,那股泼辣,对金钱的贪欲劲儿更是展露无遗。

就这样,忍受着丈夫“死去”肉体的气味,曹七巧紧皱着眉,一天天过着日子。

画面模糊恍惚。再次明晰时,已经呈现另一番景象了。

窗外的翠竹帘子退色了,屋内镜子里的人已老了十年,还多了一副遗像,览遍屋内各处,便知世事变迁。镜头放大屋内的人,便知晓物是人非。

如今的曹七巧成了寡妇,身边只剩一对儿女。

不久后,所有人都到齐,等待着 九老太爷 来给他们分家。呼啸的风声,肃静的堂屋,为了金银,一场闹剧上演了,当然主角还是曹七巧。

分家后,经过曹七巧与小叔 季泽 的情爱纠结的对话,接着又是一场双方为了金钱撕破脸的较量,此处语言、动作、情绪从文字里抽出,勾勒,浮现,便成了丝丝入扣的画面,有了活动明快的影像。

七巧的俩孩子长白和长安已长大成人,然而在这位母亲的毒害下,俩人的命运都是悲哀的。

最后一幕:昏暗的灯光下,“七巧似睡非睡的横在烟铺上”,弥留之际,她摸索着腕上的翠玉镯子,徐徐将那镯子顺着骨瘦如柴的手臂往上推,一直推到腋下,画面转换,一个年轻姑娘 高高挽起了大镶大滚的蓝夏布衫袖,露出一双雪白的手腕,上街买菜 去了。 七巧这样回忆着,幻想着······这时,镜头定格在她苍老的脸上,一边脸颊流下的眼泪渐渐干了。

上一篇:北大校园讲解词2(配图)下一篇:感动中国人物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