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2024-07-27

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精选8篇)

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篇1

×××区域医疗卫生信息化

建设实施方案

为了加快推进城乡卫生事业均衡发展,构建完善的城乡一体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深化卫生改革,提高卫生管理、科学决策和综合服务能力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根据《全国卫生信息化发展规划纲要2003-2010年》、《×××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工作意见》和×××信息化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按照“统一标准、统筹规划、资源共享、纵横联网、分步实施、安全保密”的原则,在整合利用现有信息资源和不断完善系统服务功能的基础上,采用先进成熟的信息技术,开发建设集城乡卫生管理、医疗管理、妇幼保健、疾病监测、疫情报告、卫生监督、应急指挥、社区服务、居民档案、远程会诊、网络教育、医保互通、电子政务等多功能为一体的高效、快速、畅通、安全的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实现全县范围内卫生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并开展以县为单元的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试点和研究。到2010年,建成覆盖全县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并与市卫生局、县内相关部门互联互通、适应卫生改革发展需要的区域卫生信息体系。

二、基本框架

按照×××卫生信息化建设规划,构建我县卫生信息化建设“1131” 网络框架,即:一个管理中心,一个网络平台,三大应用体系,一张居民健康卡。逐步建立起以县卫生局为中心,覆盖县级医疗卫生单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公立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站的一体化卫生信息网络。(网络框架拓扑图见附件2)

(一)一个管理中心

在县卫生局设立“卫生信息化管理中心”。其主要职能是:负责卫生系统信息化网络建设总体规划和设计;负责确定各阶段具体工作并组织实施;负责规划设置局域网站点和信息安全体系出口;负责监管三大应用体系,及时维护应用系统数据、协助网络运营商做好网络故障排查,确保网络畅通;负责组织卫生人才信息化相关知识培训,指导督促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信息化工作。

(二)一个网络平台

依托现有的×××电子政务外网平台搭建区域一体的公共卫生和医疗县级管理平台,实现卫生系统内各医疗卫生单位之间、各医疗卫生单位与县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之间、县卫生局与县内相关部门之间信息互通,数据共享;为卫生行政部门的行政管理和决策提供信息服务与支持;为公众提供查询、咨询相关卫生信息窗口。

(三)三大应用体系

1、医院管理信息系统

系统介绍: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数字化医院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医院收费管理、门诊管理、住院管理、药品管理、病案管理、处方管理、人事后勤管理、资产管理、统计查询、系统管理等模块以及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应用电子病历系统(CPR),远程医疗会诊系统等交互式网络信息服务系统。

系统功能:(1)在医疗单位内建立起以财务为核心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医疗单位内部医疗、药品、人事、资产、财务管理标准化、规范化,提高医疗单位的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2)在医院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信息资源共享。(3)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动态监管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4)按照确定的各医疗单位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诊疗目录,限定其诊疗范围,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5)通过药品管理系统,确定各医疗单位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限定用药范围,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使用,规范医疗单位的用药行为。(6)实现影像图像和影像报告等数字化存储、传递,并在医院之间共享。(7)实现实验室检查报告无纸化传输,提高效率,减少人工操作造成的差错。

2、公共卫生管理系统

系统介绍:主要包括疾病预防与控制、妇幼保健、卫生许可和监督执法、应急指挥、健康教育、居民健康档案、基层卫生信息等模块。对疾病监测预警、传染病报告处置、儿童计划免疫、孕产妇系统保健、儿童系统保健、卫生监督等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网络化管理。(其中新开发的系统必须与上级已统一开发的公共卫生系统软件实现链接和系统集成共享)系统功能:(1)通过建立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并不断更新,实现对全县居民健康信息的动态管理。(2)医生通过查阅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能更加全面、准确地诊治,并可避免重复检查。(3)实现对疾病的自动分类筛查、对特殊疾病及时报告、追踪。(4)实现对传染病、慢性病等疾病的自动生成并归口提示,提高管理能力水平。(5)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6)动态反映公共卫生信息,及时作出预警预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置能力。

3、新津卫生信息网

《新津卫生信息网》是卫生系统与公众沟通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介绍和宣传新津卫生、反映工作动态、公开卫生政务信息、公布卫生服务流程、接受群众咨询投诉,实现卫生电子政务等。在不断完善现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查询窗口、网上论坛等功能。

(四)一张健康卡

为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EHR),记录居民从出生到计划免疫、历次体检、保健、随访以及门诊住院治疗等一生中重大健康信息。居民办理健康卡后,可通过健康卡网上挂号,查询医疗费用、检查结果及既往就诊信息等。居民健康卡与城镇职工(城乡居民)医保卡对接,未来托展与银行卡的绑定,实现刷卡、缴费、结算和自动转帐等功能。

三、项目建设内容、完成时间及成效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按照 “统一规划,先易后难,分步实施,分阶段见成效”的方法建设,力争用3年的时间实现全县卫生系统信息一体化。

(一)、第一期建设内容、成效及完成时间

1、建设内容:

(1)、确定网络通信公司,完成县信息办、县卫生局网络管理中心到各县级医疗卫生单位、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乡镇卫生院、10家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内外网络铺设。

(2)、确定软件功能需求,招标确定软件开发公司,购买并扩展功能,合作研发以医疗、药品和财务管理为主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和“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搭建医疗和公共卫生县级管理平台。

(3)、购置服务器、磁盘阵列等托管到县信息办的设备和卫生局网络中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县级医疗卫生机构必需的电脑、打印机等设备。

(4)、分步完成在县卫生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县精神病院、县妇幼保健院、县疾控预防控制中心、县卫生执法监督所、县血吸虫病防治站(武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五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及11家乡镇公立卫生院和10家以上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站试运行。

2、阶段成效

实现全县医疗卫生单位信息化网络全覆盖;在医疗卫生单位之间搭建信息共享与交换平台,实现医疗和公共卫生信息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卫生局实现对全县所有医疗单位医疗行为、服务价格、药品价格等全面监管,对公共卫生工作进行监督指导。具体如下:

(1)、所有医疗单位实现对本院医疗、药品和资产财务、人事计算机管理;

(2)、通过药品管理系统,进一步规范各医疗卫生单位药品、疫苗进货渠道,保证药品疫苗质量;

(3)、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基本医疗用药目录,对目录内药品定价管理,对目录外的药品严格限制,限定用药范围,规范用药行为;

(4)、卫生局确定各乡镇卫生院的功能定位和诊疗范围,设定其诊疗目录和诊疗价格,确保提供基本医疗服务;

(5)、记录药品流通去向,必要时跟踪药品疗效,按上级指示及时追回被查封药品;

(6)、卫生局通过医院管理县级平台生成的各种财务分析报表、人事统计报表,适时了解各医疗单位的财务收支情况、人员资质和变动情况;

(7)、逐步建立病人电子健康档案,记录居民就诊及健康状况,为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打下基础;

(8)、卫生局通过公共卫生县级平台,实现对疾病预防与监测、儿童计划免疫、卫生执法监督、妇幼保健等公共卫生工作的信息化动态管理,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9)、卫生局实时掌握县域内公共卫生工作运行情况,及时作出预警预测,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10)、依托比较健全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开展以慢性病、传染病等重点疾病的信息化管理。

3、完成时间

2008年4月发布软件招标公告,2008年12月完成项目建设并开始试运行,2009年3月进行验收。

(二)、第二期建设内容、成效及实施时间

1、建设内容:

(1)、在卫生局建立×××卫生应急指挥中心。应急指挥中心系统是将多屏图象处理、信号切换、网络等技术综合应用于一体,形成的一个具有智能化控制、操作方法先进的大屏幕信号处理与控制的系统。该系统并有应急指挥的音频、视频、监控等设备的布局和接口,能够通过远程动态监视监测现场并实时传输视频、音频信号。并具视频会议功能。

(2)、建立视频会议系统。以卫生应急指挥中心为依托,在县卫生局建立视频会议主会场,各医疗卫生单位分别设立分会场,通过网络把主会场和分会场连接起来,达到远程会议、远程培训等功能,并与市卫生局、县信息办视频会议系统连接。

(3)、县级医疗卫生管理平台与×××级卫生管理平台和县级各相关部门连接,实现信息互通。(4)、健全居民电子健康档案。

(5)、将所有标准化村卫生站接入系统管理平台。(6)、在×××医院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电子病历系统(CPR)、实验室检查系统(LIS)、医学影像与通讯系统(PACS)等模块。

6、在《新津卫生信息网》、社区触摸屏上开通个人健康信息查询功能,开通手机短信服务功能等。

2、阶段成效:

(1)、县卫生局及卫生单位实现对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远程监控、远程指挥等,提高卫生行业的应急处理能力;

(2)、通过视频会议系统,提高效率,降低行政成本。(3)、实现县卫生局与市卫生局、县级相关部门之间数据共享,信息互通。

(4)、医院通过对数字化信息的采集、传递、存储等,实现无纸、无胶片的数字化信息传送,并可实现全县各医疗单位之间检验、影像等数据信息共享,减少重复检查,惠及人民群众。

(5)、居民使用健康卡。

(6)、实现县乡村三级信息网络全覆盖。

3、实施时间

2009年4月-2010年12月

四、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为确保卫生系统信息化建设顺利实施,卫生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的×××卫生局信息化建设领导小组(详见附件1),负责卫生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和工作协调,审定总体规划和具体实施步骤,督促卫生信息化工作开展,及时研究解决困难和问题。

(二)、经费保障

卫生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不间断投入的系统工程,项目建设经费由县财政投入和卫生系统自筹向上争取多渠道解决。各单位要将业务收入的1—3%作为信息化经费列入支出预算,由卫生局统筹安排,确保我县卫生信息化可持续发展。

(三)政策保障

实施卫生信息化是对医疗卫生管理模式的革新,随着卫生信息化的深入推进和功能不断完善,必然改变现有服务模式和管理体制,卫生局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予以支持,并将卫生信息化工作列入全县的专项目标进行管理,确保卫生信息化建设各阶段目标顺利完成。

(四)制度保障

卫生局将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上级部门的技术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和完善网络管理、数据库管理、设备管理、安全保密等有关工作程序、工作制度和技术规范,确保信息化建设工作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篇2

近年来,医院“看病难、看病贵、看病烦”成为社会关注焦点。究其原因,是医疗信息资源缺乏整合。各医院基本为独立运作,医疗信息分散、数据结构不统一,难以实现互通,求医群众和医护人员均无法通过网络实时了解多家医院的医疗信息动态和实现医疗信息的共享。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各医疗机构将医疗数据进行上传共享,实现医疗信息资源整合,既可使病人享受更加透明、便利、高效、便宜的医疗服务[1],也可以帮助各医疗机构获取病人大量共享信息,以此改进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1 数据交换关键技术

1.1 SOA体系

SOA(面向服务架构)是一种IT体系结构样式。区域协同医疗服务数据交换与共享平台遵循SOA架构体系,将不同的应用系统通过良好的接口和契约联系起来,利用ESB企业服务总线实现各类异构信息资源的集成,从而实现相互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

1.2前置交换技术

前置交换子系统从各业务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获得数据,并将数据转换成XML格式、通过Web Services等协议完成于中心交换子系统的数据交换。系统支持格式包括XML、HL7、CDA R2等。对于数据的交换可以通过映射工具来完成生成CDA文件[2]。

1.3 ICE架构

ICE架构是一种适用于异种环境的面向对象中间件平台,支持分布式的部署管理、消息中间件、网格计算等。ICE API提供了一个向下调用接口,通过调用此接口来实现本地和远程的数据交换。可以将系统设计成一个节点对象,对数据交换所需的操作全部定义为服务接口,供其他节点对象进行远程调用。采用ICE中间件作为通信平台,隐藏了通过网络远程调用的细节,使得数据交换像是非远程进行的,系统的上下级不影响对系统的管理。通过ICE将系统和设备共有的操作抽象出来作为抽象构建角色,将系统与系统之间的数据交换以及系统与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统一起来,大大简化了设计的复杂度,使得结构更为清晰。

2 数据交换方案设计

2.1 数据采集标准

由于各级医疗机构采用了不同的医疗信息化系统,而系统集成商在设计实施这些医疗信息化系统时对医院规模、开发技术掌握、系统架构设计和业务理解等各方面有着千差万别,从而导致对相同业务采取了各种不同的数据定义、组织和存储。为了屏蔽这些区别,必须对这些医疗数据进行统一数据定义和组织。通过对医疗业务的分析整理,定义出医疗业务信息交换标准,该标准以HL7标准和XML标记语言为基础,对医疗业务中的各种信息进行定义,统一了医疗业务信息数据的定义和数据组织模式,规范了医疗业务数据交换标准。HL7是不同医疗信息系统间标准的通讯协议,它使得医院各型医疗信息系统、医院间不同医疗信息系统之间能够进行数据交流与交换,允许医疗机构不同的应用系统间进行一些重要资料的沟通。XML即可扩展标记语言,通过此种标记,计算机之间可以处理包含各种信息的文件。它既可以根据用户要求进行自定义,也可以具有特定的标准格式,是一种很抽象的语言。通过符合HL7标准的XML可扩展性的标记语言作为数据传输介体,为将来其他应用系统直接与区域医疗数据交换平台交换数据提供标准数据接口[3]。

2.2 数据交换机制

各医疗机构上传的数据在前置机的交换以XML文件作为中介,见图1。医院把符合标准要求的数据从数据库里提取后,再导入中间表,传输至医院交换前置机。医院交换前置机部署数据发布的源适配器,实现数据的抽取、转换、过滤和发布等功能,通过相关触发器生成相应的XML文件。也可在医院交换前置机上安装一个数据库,作为交换数据库使用。通过部署数据复制适配器,实现共享数据从医院业务系统到交换数据库的数据转移任务。数据复制适配器可配成定时导入或实时导入,并支持数据的增量抽取或同步更新等多种模式。然后在医院交换前置机中部署数据发布源适配器,实现定时或实时的数据发布,将数据进一步发布到中心交换服务器。在中心交换服务器中部署数据订阅目的适配器,订阅来自各医院业务系统的共享数据,并存贮到数据中心数据库中(ODS,可操作数据存储)。医院业务系统的可共享数据,就可以定时或实时集成到中心数据库中,形成数据中心的基础数据库。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医疗数据交换平台采用星形结构部署,以前置交换服务器为中心,通过各种适配器与现有的系统通信交换数据。前置交换服务器的部署原则是不影响原有系统的正常运行,所以前置交换服务器提供开放的交换接口和通用的各种适配器接入原有系统,尽量不在原有系统上安装任何软件或者客户端程序。

2.3 数据访问机制

数据中心设计架构为B/S模式,该模式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和跨平台性。对卫生局数据中心可采用Web形式进行访问,客户端仅需要浏览器就可以访问患者数据。由于涉及医院内网与卫生局数据中心(外网)间的相互访问,必须保障医院网络的安全。各医疗机构可以通过光纤直连卫生局,并且加装防火墙。医院在带路由功能的防火墙上对卫生局网络进行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TAN)地址映射(图2),分配与院内网相同的网段,在技术上可将卫生局变成医院的一个分院。在防火墙处对不同的数据交换内容进行了相应配置,开放必要的端口进行访问,实现了安全可靠的数据交换[4]。

根据医院内部局域网基本情况,各工作站使用的IE浏览器通过NAT技术转换地址后访问卫生局数据中心Web服务器,按照网页的提示,输入病人全局识别码即可以查询病人的病历、检验、检查等信息,实现区域内医护人员对病人就诊信息的共享访问。

3 交换方案特点

3.1 整合兼容性

对接入到区域医疗信息化网络平台的信息提供者和信息获取者,不需要改变其原有的内部信息系统,只需要编写接口程序和信息编码转换程序就能实现医疗数据交换。

3.2 采用标准化设计

平台数据交换方案采用标准化的数据类型、组织结构、医疗术语、数据访问服务和网络架构,能够满足各种应用系统的临床数据需求,最大程度地支持不同系统之间的互操作,为未来更多区域医疗业务的开展提供统一、标准的数据交换和协同工作平台。

3.3 可扩展性

该数据交换方案具有可扩展性,医院不会因为数据交换平台一个系统的微调而影响整个医院信息系统的运行,可以随着需求的增加扩展其相应的交互能力。

4 结语

数据交换平台是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核心环节,由于大多医疗机构都有自己的信息系统和标准,其数据结构也各不相同,医疗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这些问题都会妨碍区域医疗信息化的发展。本文通过对数据交换技术的分析和设计,为解决不同医疗机构间诊疗记录、医疗文件等相关信息资源的交换与共享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对促进医疗卫生信息资源开发利用、降低信息协同成本、推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5,6,7]。

参考文献

[1]杨燕,陈功,沈宫建,等.医疗数据交换平台在医院信息化中的应用[J].中国医疗设备,2011,(8):38-42.

[2]杨雷.数据交换平台在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设计与研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3,1(4):43-45.

[3]唐凯,管世俊,黄钊,等.区域医疗信息化中的医疗数据交换平台[J].医疗卫生装备,2010,31(5):35-37.

[4]宋斌,陈海东,余赛玉,等.军队区域医疗信息平台设计与技术应用[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0,28(5):32-33.

[5]游静.区域医疗信息系统集成实施案例与实施模式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0):199-207.

[6]顾辰辰.基于区域的医疗信息交换平台的研究[D].北京:北京工业大学,2013.

广元:打造川北区域医疗中心 篇3

资源禀赋:得天独厚

广元是全国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境内中药材和中药品种达2000余种,自然蕴藏量6万吨,杜仲、天麻、川明参等中药材量大质优;另外,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广元,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温和湿润,有着丰富的森林资源,这些都为广元健康服务业发展提供了独特的生态资源基础。

“广元丰富的医疗资源为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市有三甲医院四所,省内仅次于成都。”广元市健康服务业领导小组成员、市卫生和计划委员会副主任胡昌平在接受《当代县域经济》记者采访时说。据了解,广元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531个,实有床位15525张,每千人拥有床位5张。卫生技术人员14037人,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5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258个,实有病床4336张,卫生技术人员3311人。

明显的区位优势、沉淀厚重的文化、特色鲜明的旅游以及优势突出的特色农业让广元健康服务业发展更具有了爆发力。

产业布局:“一核三极五带”

“为了充分激活广元市生态、农业等自然禀赋与独特人文旅游资源,区域间形成了特色突出又密切配合协作、相互依赖且对外开放度高的健康服务业有机共生整体。发展空间规划为由‘一核三极五带’构成的星形放射状布局形态。”胡昌平在谈到广元市健康服务业发展规划时说。

——一核:利州区。将利州区打造成为广元市健康服务业的首位经济区,川陕甘渝结合部的医疗服务中心和养生旅游重要集散地和目的地。成为推动广元市健康服务业的发展动力核心。

2015年6月1日,在四川省深化医改领导干部培训班上,四川省副省长、省医改领导小组组长陈文华作主题报告时强调,四川将重点打造10个集双向转诊、对口支援和远程医疗等为一体的区域医疗中心,加快构建“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

作为川北区域医疗中心的广元,利州区是该市的医疗中心,区内共有医疗机构481家,市中心医院已批准为四川省十大区域医疗中心之一,市中医院作为川陕甘渝结合部唯一一所三甲中医医院,针炙、康复科已建成国家级重点专科。以市中医院和市中心医院为中西医疗服务龙头,围绕龙头支持医疗服务集团化发展,多种形式提升县区及乡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创新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发展特色医疗服务机构。构建广元多层次、多体制的医疗服务体系,使医疗服务在充分满足公共健康产品需求的同时,成为健康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其他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利州区是广元市的经济中心,科技水平和工业经济优势明显,在该区的盘龙医药园区已经形成了集中成药、中药饮片、原料药系列产品、医药器械等研发和生产的一批骨干企业。

——三极:朝天、剑阁、昭化。三极是一核的直接带动发展区域,也是一核的补充和配套产业功能区,是广元健康服务业梯次。在广元健康服务业的大格局中,三极之间具有差异化的相互协调发展,并逐步实现与一核的一体化发展。

被中国医师协会授予“中国西部养生基地”的朝天区,在曾家山的石鹰村、吊天河等地新建以养生理疗、食疗、药疗、休闲娱乐及观光一体的康养服务中心。

拥有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剑门蜀道的剑阁县,利用天然温泉,通过中药添加,发展多种汤色和养生功能的功能泉,打造以温泉文化为主的休闲度假基地,配套建设现代一流医院、健康检测分析区、疾病鉴定诊断区、产后母婴调养区、保健养生康复区等健康服务业核心产业区。

昭化,古称葭萌,迄今为止国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唯一一座三国古城。新建昭化古镇生态休闲旅游养老示范基地项目,建设老年公寓、门诊部、康复中心、老年温泉度假中心等集温泉度假、康复医疗、休闲疗养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休闲旅游康养示范基地。

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篇4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规划全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了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一些问题,请见报告全文。

一、区域医疗信息化的背景分析

1、Political(政治)分析

据200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即新医改),领导层要求抓好五项改革:加快推进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初步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信息化在上述五项改革中都处在不可或缺的地位,我国将逐步建立构建覆盖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中心、医疗机构等的高效、快速、通畅的信息网络系统,触角将延伸到城市社区和农村卫生室,并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

2、Economic(经济)分析

随着中国近年经济的高速发展,“关注民生、改善生活”越来越成为国家经济政策的重中之重。国家2009年4月公布的4万亿元投资清单中,其中投资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约占总额度的4%。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2009-2011年各级政府将投入8500亿元用于推动五大改革,而医疗信息化建设将成为医疗改革的重要举措。

3、Social(社会)分析

“看病难、看病贵”一直是社会普通家庭都会碰到的问题,常常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就会拖垮一个中等收入的幸福家庭。区域医疗信息化正在成为破解这一难题的有效途径。区域医疗信息体系作为公共卫生服务网络的基本构架,也是卫生相关信息的重要采集源头。因此,完善区域医疗信息化不仅有助于完善和规范区域卫生服务的功能、提高区域卫生服务质量、推动区域卫生服务体系的深入发展,而且有助于促进医疗信息系统的整体进展、加快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

4、Technological(科技)分析

“信息化”作为支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四梁八柱”的八柱之一,RFID、GPS、GPRS、无线传感网络、条码等技术对IT硬件和医疗设备的应用;云计算、云存储的应用减少各个医疗机构在信息化上的投入,减少软件的重复建设和开发;安全域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个人健康档案和医疗信息的安全性问题;SaaS技术的应用将大大地降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成本、周期,降低医院信息系统的硬件和软件维护的成本。智慧的、标准化的区域医疗新技术将成为实现医疗信息互连互通,业务、流程、服务和管理的协同与整合的重要推动力。

二、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问题

1、运营管理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最重要的是“统筹规划”。在部分医疗信息化建设好的区域,单位信息化建设已基本到位,并能够支撑各自日常业务的需要,但如果业务超越本单位,则数据和信息无法达到传输和共享。按照这种趋势发展,必然又是重复的基础设施投资,在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上舍不得花费人力和时间进行全盘规划,到头来将是“费”和“差”。

2、应用绩效

转诊过程中的信息共享和互认机制,医疗信息在区域范围内的流动和共享,区域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等问题都或近或远地影响着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下一步推进。中国区域医疗信息化尽管近年取得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缺乏统一规划、发展不平衡;公共卫生、卫生监督、医疗服务、卫生管理等领域信息孤岛现象严重,难以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

3、持续发展

由于各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医疗的发展水平、速度和目标都不一致。因此各地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软件、人力、物力、财力都存在不同的问题,总体来说信息服务意识尚需加强,信息服务环境有待改善,信息系统建设缺乏整体规划,咨询、监理服务市场尚需开发。

4、业务支持

从信息化应用及业务支持角度来看,一是信息化基础总量偏小;二是质量不高,由于缺乏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难以达到应有的高度;三是各地各单位医疗信息信息化建设分布不均衡;四是资源共享程度不够。由于条块分割,不同领域、不同区域、不同系统之间公共服务资源缺乏长期有效的共享机制,造成功能结构不合理、地区分布不均衡、资源配置效率低。

5、技术架构 从技术架构上看,存在如下问题:第一、缺乏完善的信息化标准,包括标识符标准、通信技术(信息格式)标准、内容和结构标准以及相关的代码数据标准;第二、缺乏广度上的拓展,深度上的延伸;第三、数据资源分割,不能达到共享;第四、需要科学有效的安全机制、信息管理机制,在保证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实现最大程度的信息共享。

三、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1、建立统一的医疗资源平台

信息化的医疗模式以病患为中心,使不同层级医院、医疗管理部门以及患者之间能够在信息资源共享的条件下,实现跨组织、高效率的网络交流和协调配合。通过统一的信息化平台,消费者、医疗服务提供者和政府管理机构可以逐步建立起相互信赖的关系,进而降低成本,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

2、实现信息协作与多方共赢

通过信息服务平台,各卫生机构可以更加便利地进行信息共享和分工协作。对医疗机构而言,方便了医生诊疗,有利于提高医疗质量;对科研机构而言,对医学科学专题研究等提供了有效的信息获取来源;对于卫生管理机构而言,在降低市民医疗支出的同时也减少了大型检查设备重复投资造成的浪费;对公共卫生应急保障机构,由于系统能及时监控到异常及突发病历情况,使得卫生管理机构能对类似情况进行预防与管理。

3、减少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

通过区域医疗信息共享打破了传统的条块分割,为医疗资源共享开辟一条新路。经过授权的各医院及卫生机构可以从统一的平台提取、更新、保存信息。这种以“区域政府主导、第三方平台共享式”的医疗协同模式的好处是以区域为中心,直接共享,影响范围大,减少了重复投资和建设成本。

4、提高医疗机构的服务质量

区域医疗信息信息化的深入人心,必将医疗机构业务流程信息化、医疗机构业务管理信息化、患者服务信息化三条线满足医疗机构业务的发展需求。第一,提升医疗机构业务的整体形;第二,开源节流,查漏补缺,实现人、财、物规范化管理;第三,提供辅助决策支持,降低管理成本;第四,医疗行为得到规范,在加速培养高水平医务人员上起到了极大的作用;第五,使业务更加透明化,从而杜绝许多管理中的“猫腻”现象,减少了医疗纠纷。

 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与效益分析报告(4)

http://news.hc3i.cn 2010-08-10 14:51赛迪顾问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规划全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了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一些问题,请见报告全文。

5、真正解决看病难和贵的问题

远程会诊、远程预约挂号、远程代理检验、远程查询、远程医疗咨询等可为百姓就医大大提供方便,从而缓解“难”的问题;对市民来说,可以对自己的健康档案进行管理与利用,为市民自我保健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可有效避免重复检查治疗,从而有效缓解“贵”的问题;双向转诊、信息共享给患者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实惠,把医护人员更多的时间还给了病人。

区域医疗信息化的效益分析

四、区域医疗信息化的体系建设

1、确定执行主体

目前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有以医院或大学为中心,也有以医疗管理中心牵头,也有以政府来运营。各级机构的级别不一样,各地建设的参与单位也不一样。总体来说,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协调多方资源,建议由政府组织建设,而且由政府运维管理。通过政府牵头建立一个精干、高效的指挥决策系统,明确各组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流程。

2、信息化总体结构 医疗信息化大致要经历三个阶段:医院管理信息化阶段、临床管理信息化阶段和区域医疗信息化阶段。首先,必须先把基础的信息系统做好,比如先上HIS(医院信息系统),然后在此基础上,不断把RIS(放射信息系统)、LIS(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PACS(医学影像存档与通信系统)等连上来,然后是CIS(临床信息系统)以后,接下来做的是公共卫生信息系统(CHSS系统),通过一体化医院信息系统将医疗服务、健康教育引入家庭,再接着推动管理服务平台,如电子政务、医保信息管理及医药电子商务平台等

越来越多的地区开始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通过建立统一的区域医疗信息化平台实现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在规划全区医疗信息化建设之前,需要了解区域医疗信息化的现状与一些问题,请见报告全文。

3、信息资源结构 首先从国家层面出发,以《关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的意见》为指引,尽快出台国家医疗卫生信息模型。从信息化角度,定义各级医疗机构主体的功能、职责、任务与范围,医疗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与其他机构之间,如经费保障机构之间的关系等;其次设立区域医疗资源中心,负责区域医疗各种信息资源的建立和收集,维护和完善医疗资源库以及对管理软件的统筹规划等。

4、工具与标准制定

组织相关专业人士,参照相应国际标准,定义出适用于我国医疗卫生行业的各类事件、与事件相关的消息结构、数据类型、数据格式,开发出消息交换引擎,进行消息的编码与解码,并通过对数据交换标准版本的升级、维护,实现消息结构的动态更新。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支持鼓励采用符合开放标准的医疗卫生信息平台,并探索医院、社区、公共卫生机构协作模式、业务流程创新等内容。

5、信息集成架构

“一体化”是区域医疗信息化实施的重点,通过有效的信息系统手段,妥善处理好各个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关系。在卫生管理机构及医疗单位推行“一体化”的管理信息系统,将政府、医院、科研、疾病监控、政务、社区医疗及家庭在统一的技术平台上开展运作,并为各板块的协调发展提供联动支持。

6、信息化基础设施

只有公共卫生的基层机构以及各级医院自身的信息化达到一定程度,区域医疗信息化建设才算有了基础。因此要有效地建设卫生服务基础设施包括区域医疗卫生中心、专科医院、卫生监督机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殖健康卫生服务中心以及各个单位自身的信息化,比如医院内部的医疗成像、视频会议、语音服务(包括VoIP)、无线访问、环境控制、楼宇门控、生物医学监控以及其它数据的应用。

7、保障及安全体系

区域医疗信息化工程建设,需要通过一系列措施加以保障实施,包括政策法规上的保障,组织机构和人员的保证以及经费来源,需要政府、企业及社会的广泛支持与参与。另外安全体系的建设也很重要,医疗系统中个人的健康记录涉及到众多个人隐私问题,病患与用药数据库关系到医院的经济利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在区域医疗信息化过程中必须对信息存储与传输过程中的信息安全加以考虑。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篇5

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为通过信息技术得到异地专家的诊疗指导,更好地救治患者,提高我院医疗服务水平,贯彻落实省远程医疗政策试点工作推进会的精神,根据《贵州省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此方案。

一、目标

建设以省卫计委指定的三级医院为中心,连接我院的远程会诊系统,逐步扩大覆盖面,实现远程会诊、监护、预约、手术指导、教育等远程医学活动,提高我院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

二、实施内容与具体措施

1、建立领导机构

加强领导,成立组织机构,制定措施,抓好落实。成立以院长为组长,副院长为副组长、医务科、信息科、各临床、医技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院长为一把手,亲自抓此项工作。明确各成员职责,各司其职,积极做好远程医疗工作。成立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对此工作的指导和业务培训。成立远程医疗中心,负责远程医疗具体工作的实施。

2.制定远程医疗的工作制度

制定出有利于远程医疗工作开展实施的制度和流程。有关规章制度应包括:远程医疗信息保密制度、远程医疗病案安全管理制度、远程医疗质量管理制度、远程医疗损害风险和责任分担制度、远程医疗奖惩制度等。

3.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远程会诊流程。

远程会诊流程

患者知情同意:主管医生征得患者、近亲属或者监护人同意,并签定“远程会诊知情同意书”

申请:管床医生申请,科主任同意,医务科批准后,向远程会诊中心提出申请

预审:院远程会诊中心对资料进行预审后提出增补资料意见,并将患者病史,检查数据、心电图、医学图像资料通过网络传送给选定的专家,专家对病例资料进行预先的了解,确定会诊时间,通知申请医生

网络连接演示:在确定的会诊时间前,双方操作人员将网络接通,调节好音频、视频至最佳效果

意见反馈:专家以文字形式填写会诊意见并传输给我院远程会诊中心,并由远程会诊中心转交给各申请医生

实施会诊:申请医生与会诊专家利用已开通的网络进行面对面的讨论与交流,并做好记录

4.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

建立远程医疗专家库,成员均具有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也是我院各领域带头人,业务精湛的资深专家,专业涵盖了内科、普外科、骨科、妇产科及儿科。

5.远程会诊室建设

设置远程会诊室,完善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确保远程医疗工作顺利实施。硬件指房屋、设备和人员等,软件指制度规范和远程医疗操作系统等。

三、工作要求

通天社区区域化党建实施方案 篇6

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破解基层党建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区域领导核心作用,根据市、区委组织部的部署要求,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目标任务,就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基本要求,统筹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统筹党内资源与社会资源,统筹社区党建与社会各层面党建,使党的建设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构建以党的建设为龙头,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的党组织、党员、群众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促进社会管理创新,增强区域经济活力,为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构建和谐社区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目标任务

区域化党建按照整合各类资源、合理规划布局、协调各类关系为目标。狠抓党的建设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民生活幸福安康。

1、建好三个支部

以通天社区综合党支部为核心,重点建好“科技创业党支部”、“商户自律党支部”和“廉政建设党支部”

2、筑牢三个品牌

依托“科技创业党支部”,联合万力科技孵化器和泰山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党员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依托“商户自律党支部”,结合“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筑牢“党员诚信经营示范街”;依托“廉政建设党支部”,重点利用泰山皮影戏、剪纸、书画、石刻、戏曲等艺术形式筑牢“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基地”。

3、发挥三个作用

一是通过党员带头科技创业引燃景区科技创业激情,引导群众创业方向。

二是通过诚信经营提升景区商贸形象,提升游客满意度和景区美誉度。

三是创新党风廉政建设宣传载体,提高宣传效果的同时发扬和传承传统文化。

三、组织构架

以通天社区综合性党支部为核心,采取“1+N”的模式,结合老县衙景区实际,先期成立“科技创业党支部”、“商户自律党支部”、“廉政建设党支部”三个党支部,分别侧重于不同的方面,通过支部党建促进工作开展。在三个支部运行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建立更多的“专业性”支部,与通天社区综合性支部一起推进区域化党建工作走向深入。三个支部

四、实施步骤

1、调查摸底阶段(2012年4月)

抽调专人开展区域化党建工作摸底,登记单位、负责人、资源共享等相关信息;分机关、社区、辖区单位、“两新”组织四个层面召开筹备工作专班会议和动员宣传会议;利用社区广播、专栏等多种媒体宣传区域党建工作,营造良好工作氛围;搭建开展区域化党建组织架构,召开区域党建工作动员会。

2、实施阶段(2012年5月)

(1)成立机构

根据组织架构,完成区域党建组织网络和工作网络建设,覆盖辖区内各类组织、各个领域,基本形成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

各设书记1名,由社区有关分管领导兼任;副书记和委员若干名,通过组织辖区内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有关负责人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加“海选”竞争上岗,真正把有志于区域化党建工作的能人选进班子,真正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

(2)阵地建设

围绕科技创新、党建带动和党风廉政建设三个重点,牢固建立“万力党员科技创业示范基地”、“党员诚信经营一条街”和“弄影轩党风廉政建设宣传基地”三个阵地。

万力党员科技创业示范基地:以科技创业党支部为核心,围绕万力科技孵化器科技创业过程中党员发挥的模范带头作用重点挖掘出一批在科技创业领域做出突出成绩的党员创业者。通过座谈走访,邀请创业成功党员讲座、结对帮扶、发动创业精英慈善献爱心等活动,提升在万力产业园科技创业过程中党员先锋的模范带头作用。在泰山创业投资公司和万力服务总台设置“党员先锋服务岗”,重点做好有关科技创业方面的政策咨询、困难帮扶、管理技能提升培训等服务,为科技创业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

党员诚信经营一条街:以商户自律党支部为核心,开展“百城万店无假货”活动,鼓励党员经营业户亮明身份、率先垂范,践行“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承诺,并带动老县衙景区其余商户自觉自律,共同打造诚信一条街,提升游客的满意度和景区的美誉度。

党风廉政建设宣传教育基地:以廉政建设党支部为核心,重点依托弄影轩皮影戏研究院共同开发以党风廉政建设为主题的皮影戏剧作品,定期组织党员干部观看,把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容用泰山皮影戏这一党员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丰富党员群众生活的同时,使党员受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同时积极组织以党风廉政知识、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为主题的剪纸、书画、戏曲等比赛,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增强党员干部的廉政意识,提高党员干部的拒腐防变能力。

第一站:万力大厦(重点参观一楼万力科技创业孵化器、泰山创业投资公司党员示范岗,重点介绍党员科技创新的模范带头作用)

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篇7

国电河南公司规划风电场5个, 装机容量为250MW, 目前济源大岭风电场一期工程已开工建设, 装机容量50MW, 计划2015年6月全部并网发电。河南风电场地理位置分散, 地处偏僻地区, 地理环境比较恶劣, 管理跨度广、难度大。同时各风电场相距较远, 每个风场均需要配置一定的工作人员进行日常的运行监控, 从而造成了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的浪费。

随着网络通信技术、软件应用技术和远程控制技术的发展, 风电场生产自动化水平的日益提高, 就地少人或无人值班已具备条件, 现场减少运行人员, 生产远程集中监控管理已成为发展趋势, 通过集控中心建设, 可有效提升风力发电场综合管理水平, 实现“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的科学管理模式, 减少运行维护成本, 提升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2 总体目标

集控中心的总体应用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生产监控、运行监视、生产管理, 集中实现国电河南公司所有风电场的管、监、控一体化。集控中心建设分为场所、应用功能、基础支撑三个层面, 而这些方面的统一规划实施是集控中心实现集中管理、集中监视、集中控制的基础, 新能源区域集中监控中心的建设, 将会有效的提升河南风电整体生产与经营管理水平, 并降低运行成本。

以国电集团信息化规划为指导, 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理念和信息技术, 以生产安全管理为基础, 以成本效益管理为核心, 打造河南风电的整体集中管理、区域集中监视、远程集中控制三大应用为核心的管监控一体化平台, 不仅为河南风电各场站提供实时的、准确的和统一的信息, 而且结合设备的状态检修、发电设备的远程控制、风功率预测, 可大大提高风电企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实现风电场现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的管理模式。

结合集团公司“双提升”要求, 开展区域内各风电场生产经营指标对比, 深化对标管理, 建立风机对标管理长效机制, 以安全生产为基础, 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做好经济运行管理工作, 实现设备性能明显提升, 盈利能力显著提高, 区域各风电场的生产经营集中管理, 统筹最优运维模式, 有效提高河南区域风电整体效率, 提高可持续盈利能力, 并降低总体建设和维护成本。

3 总体建设原则

3.1 技术先进

采用国际先进的多层技术构架 (J2EE) 、分布式控制技术 (SCADA) 、远程B/S结构, 通过标准化系统集成平台将各个软件以及开发的模块有机融合在一起。

3.2 管理创新

以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为出发点, 统一规划, 有序实施, 创新性的实现国内领先的区域集中经营管理、集中生产运行、集中远程控制的专业化精细化管理。

3.3 功能完善

完全能够满足河南风电的相关业务要求和集团的管理意志。

3.4 可靠性和安全性

系统必须具有高度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有完善的分级授权、数据备份机制, 能有效防止系统本身及应用可能产生的数据安全问题, 如误操作、非法登录、权限分配不当等, 满足国家及行业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总体方案的要求。

3.5 集成性好

系统各业务功能真正无缝的集成在一起, 统一登录、统一访问、统一管理。

3.6 开放性

系统设计遵循开放原则, 使用国际标准的协议和接口标准, 便于系统的扩展维护。

3.7 可扩展和可复制性

系统能满足集中部署分步应有的要求, 既能满足现阶段的管理需求, 有能满足将来的场站扩展和功能扩展的潜在需求, 具有良好的可拓展性。

3.8 可操作性和易维护性

系统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 方便易用, 可以短时间内熟练掌握系统的操作, 并且系统管理维护方便。

3.9 经济实用性

系统能针对国电河南公司的实际情况, 采用对应的解决方案, 并可以适应不断提升的管理水平, 延长系统使用生命, 从而实现最优惠的总体拥有成本。

4 集控中心业务功能

4.1 运行集中监视

运行实时监视系统主要实现对所属各风电场生产设备的数据采集、安全稳定传输、处理展示, 实现公司级、场站级、发电设备级、部件级的运行情况实时监视、在线分析、预测预警、历史数据存储、运行指标的实时统计与对比等, 结合天气预报功率预测功能实现风电场设备的状态检修, 并满足电力调度部门通过所属各风电场实现四遥 (遥信、遥测、遥调和遥控) 的功能。

4.2 生产集中管理

生产管理包括了经营管理、生产管理、安全管理和绩效评估。

生产管理系统借鉴国际国内的先进管理思想和实践, 以先进的信息技术为依托, 首先贯彻科学规范的管理要求, 职责清晰、分工合理、业务流程优化高效、信息流转实时准确、战略清晰绩效显著, 达到专业化的管理水平。在财务成本控制、项目建设投资、备品备件采购、设备检修等各重点领域把好关, 在实时的数据量化分析基础上, 动态决策, 逐步达到精细化的管理水平。

4.3 设备集中控制

新能源控制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 风电的生产自动化程度的提高, 使风电场设备均可以实现可靠的实现远程控制。

河南风电集控中心租用电力调度的通信线路光纤或运营商的数据专线, 在保证通信链路的安全可靠基础上, 参照集控中心准确实时的监视数据, 依据指令可对所有场站的风机、电气设备、无功补偿、能量管理、风功率预测、视频监控、五防、箱变等进行远程集中控制和调节。

通过集控中心的SCADA监控平台, 集成各场站的PC、PLC等控制系统, 操作人接到相关指令后, 以报文的形式发送控制指令给各设备的控制系统, 并经过五防、设备中控系统的安全逻辑校验后, 实现设备的远程控制和调节。

4.4 远程控制对象

4.4.1 风机控制内容包括:

风机的启动、停止、复位、维护、取消维护、转速限值或有功控制、功率因数或者无功控制等。

4.4.2 能量管理平台控制内容包括:能量管理平台系统的投入、远方/就地的模式切换等。

4.4.3 动态无功补偿装置:

监视内容包括:该设备的指令接受值、运行状态灯;控制内容包括:该设备的故障复位、充电就绪、远方/就地模式切换等。

4.4.4 综合自动化系统:

综合自动化系统就是将变电站的二次设备 (包括仪表, 信号系统, 继电保护, 自动装置和远动装置) 经过功能的组合和优化设计, 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设备及信号处理技术, 实现对全变电站的主要设备和输配电线路的自动监视, 测量, 自动控制和微机保护以及与调度通信等综合性的自动化功能。远程监控必须能够实现对其的监视和控制, 监视内容包括:所有有用的遥信、遥测;控制内容包括:35k V开关、110系统开关和刀闸、主变中性点的接地刀闸、低压开关、直流系统。

4.4.5 风功率预测:

该系统主要负责预测风电场的风能情况并上传给调度, 调度系统会根据此安排发电计划。远程监控需要监视:该系统是否正常运行、与调度上传数据通道是否正常等。

4.4.6 故障录波器:

故障录波器用于在系统发生故障时, 自动地、准确地记录故障前、后过程的各种电气量的变化情况, 通过这些电气量的分析、比较, 对分析处理事故、判断保护是否正确动作、提高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水平均有着重要作用, 远程监控系统将故障录波记录的数据实时传送到集控中心。

4.5 视频集中监控

远程集中监控主要包括视频集中监控、网络视频会议、3G/4G移动视频、安全应急指挥。

安全应急指挥包括安全风险识别、应急预案、应急演练、应急通信、联动指挥等, 旨在出现安全事件事故后能及时准确获取信息, 及时的作出正确决策, 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集团现正筹划应急指挥中心建设, 河南风电集控中心本期预留扩展余地和扩展接口。

视频集中监控是在集控中心建设统一的基于IP网络的数字视频监控调度系统, 把所属的所有单位的视频监控点有序集成起来, 并分级授权管理, 实现视频监控的远程察看、远程控制、远程调用。

IP网络视频会议是为了集控中心与各场站、场站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而建, 方便而廉价。

移动视频主要是为设备检修的故障远程诊断、维修远程指导、应急指挥而建, 其特点是方便、灵活, 作为对固定视频监控的功能完善补充。

4.6 行政综合管理

行政综合管理系统涵盖的内容是上述业务系统未能覆盖的功能, 包括企业内部门户系统、自动化办公系统和邮件系统、后勤管理系统。作为企业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 行政综合管理系统强调沟通的便捷、业务流转的高效、系统的直观易用。

5 建设方案

5.1 方案1

该方案在风电场已有升压站监控系统、风机监控系统、风电功率预测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等各个系统的基础上, 将各个系统的网络通过光纤延伸至集控中心, 在集控中心配置各个监控系统的工作站, 实现对风电场的远程监控功能。

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 系统网络采用以太网, 网络拓扑结构可采用星型。通讯介质采用屏蔽双绞线, 通信网络传输层协议采用TCP/IP协议, 应用层通信规约严格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EC60870-5-103规约和IEC60870-5-104规约。

该方案主要优点有:在风电场升压站和集控中心各配置一套光纤网络通信设备, 配置较简单, 新增屏柜数量较少, 工程量较少, 将各个系统的网络通过光纤延伸至集控中心, 相当于将风电场升压站控制室空间上移至集控中心, 建设成本较少;

该方案主要劣势有:各个监控系统的主机或服务器均布置在风电场升压站, 运行维护较不便, 可扩展性、兼容性较弱, 监控软件功能较单一;该方案适用于单个风电场的远程监控, 不利于区域风电场的发展。

系统配置图如图1所示。

5.2 方案2

借助先进的计算机和网络技术, 建立统一的规范化的软、硬件架构平台, 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系统。建立一个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的信息资源共享资源, 包括数据采集、数据格式、数据分类、统计规则、标签命名等的标准化。将各类厂家设备级SCADA等数据转换成统一标准的数据规范, 并以统一的监控界面显示出来。

该方案采用分层分布的体系结构, 整个自动化系统分为厂站监控层和集中监控层。

厂站监控层设在风电场升压站内, 对全场设备进行监控, 在风电场升压站配置通信网关机, 用来采集风电场内所有设备的信息, 包括风机、升压站电气设备、电能计量系统、功率预测系统等, 并执行集控中心对风电场设备的控制指令, 以实现统一管理, 实现全部风电场运行的监视、控制、管理、统计、分析等功能。

集中监控层设立在集控中心, 负责对风电场进行集中监控、管理, 运行人员在集控中心可实现对接入的风电场 (并具备进一步扩容的能力) 的远程集中监视和控制, 优化调控, 并负责所有风电场的设备管理、运营优化、安排检修和维护工作, 对于异常情况通过远程操作进行控制, 进一步优化运行, 使发电效率最大化。

集控中心总体网络架构分为生产监控区、生产管理区两大区域, 之间采用隔离设备物理隔离。生产监控区配置两台互备的网络交换机, 通过数据专线或光纤专线连接到各发电场站, 两端配置网络安全设备、接口通信设备;生产管理区配置两台互备的网络交换机, 通过互联网VPN通道连接到各发电场站, 两端配置网络安全设备。

集中监控层拟通过专用光纤网络或租用2×2m通道等方式实现双通信通道, 与风电场监控系统进行信息交换, 采集风电场现场设备的生产信息进行集中监测, 并对主要的电气设备进行远方控制。

集控中心基础支撑平台主要包括服务器存储系统、大屏显示系统、网络系统、通信及值班系统、电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安防报警系统、视频监控及视频会议系统, 物理场所主要有集控中心、集控机房、值班休息室、会商室、办公室。

此外集中监控层留有与上级集控中心和上级管理部门的通信接口, 在需要时可通过该系统向上级集控中心和上级管理部门传送信息。

系统配置图如图2所示。

该方案主要优点是: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体系, 可扩展性、兼容性较强, 监控软件较丰富, 适用于多个风电场进行集中监控, 能方便地扩充新增接入风电场, 具有工程扩展能力和方便的工程维护管理工具, 可以随时增加、修改任何厂站实时与非实时信息, 并具有与第三方系统互联互通的能力, 保证系统的开放性, 减少重复性投资;风电场数据保存在集控端数据库服务器中, 方便集控人员调用;

该方案主要劣势是:在厂站端配置通信网关机, 在集控端配置数据采集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等, 配置较复杂, 新增屏柜较多, 工程量较大, 建设成本较高。

5.3 方案比选

方案1投资较少, 但技术结构简单, 可扩展性差, 只能接入单个风电场;

方案2技术先进, 虽然投资较大, 但可保证后续风电场的顺利接入, 且随着集控中心的投入, 运行人员大为减少, 以5个风电场计算, 每个风电场可减少人员8人, 共计40人, 以人员工资5万元/年计算, 每年可节约工资总额200万元。目前国电河南区域已开工一个风电场, 另外有3个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 预计2015年底开工建设, 当后续风场投运后, 即可实现方案2的全部功能, 可有效节风场运营维护成本。

结论

本论文对国电河南区域集控中心建设的目标、意义、功能及架构进行了论述, 对两个建设技术方案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 结合风电场管理模式的发展趋势, 同时为适应国电河南公司未来风电事业的发展, 方便后续风电场的顺利接入, 建议采用第二方案, 该方案可实现对区域风电场“无人值班、少人值守、区域检修”的管理模式, 减少运行维护成本, 提升企业整体核心竞争力, 同时可实现将现有风场数据向集团公司风电集控中心的实时传送。

摘要:本文结合国电河南公司风电场工程建设, 针对风电场生产运营的实际需要, 提出了对河南区域风场实施远程集控的设想, 并对远程集控系统建设的目标进行了论述, 同时对集控中心功能建设进行了分析, 建设方案进行了比选。

关键词:风电场,远程监控,集中控制,运行监视,生产管理

参考文献

[1]刘小杰, 李明辉.风电场远程集控中心的设计与应用[J].内蒙古电力技术, 2011, 29 (02) , 41-44.

[2]陈伟, 杨光.光伏、风力等新能源电站集成及监控系统[J].电力科学与工程, 2013 (11) :36-36.

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 篇8

关键词: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应用

中图分类号:R197.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0-0000-02

一、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概述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纵深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有了极大的提升,而医疗行业在近些年也加大了在医疗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创新。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就是当前所大力推广的医疗信息技术之一,并且在使用过程中也取得了一系列优良的效果。实际上,就医院自身而言,目前对于医院信息系统、电子病例系统的信息化系统等已经得到了有效的构建,但作为综合性的信息平台,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构建尚存在不少的完善之处,需要摆脱信息系统依赖于软件公司的状况,将不同的信息平台的功能加以整合。实际上,医疗信息整合平台不仅是一个综合性的信息技术平台,而且在高效操作、安全使用、稳定运行等多个方面都有其自身的一系列有点,其建构的核心在于为居民提供较为完善的服务,从而保障各种医疗健康信息能够在医院与居民之间形成有效的连接。另外,医疗信息整合平台也涵盖着医疗器械使用、药品的使用等多个方面的信息,从而保障整个医院能够在信息化技术的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并促使医院不同部门之间进行有效的融合,而这对于规范医院的医务流程具有保障作用。

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有两功能的实现需要依托于多种信息化技术,例如需要具有较为完善的数据发送与接受装置、信息平台管理器等,尤其是信息平台管理器,需要进行特定的加密措施,以防止医疗信息的泄漏,为医院及患者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二、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内容

目前我国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包括着如数据交换平台、网络通信平台以及数据信息储存平台等,而这些内容也在具体的信息整合技术上加以体现,基本分为医院端与数据处理核心端两类技术端。

(一)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

信息共享平台也即通过对医院原有的一系列信息进行数字化的转化,并将其进行整合,从而以电子信息的方式加以呈现,进而使用数字交换技术,将患者的医疗资料、治疗信息、治疗效果反馈等多方面内容在信息平台上进行共享。这一平台的建设重点将是不同信息的整合,并开发出较为安全高效的信息技术,从而保障相关电子化的信息不会被授权机构以外人员及组织获得。医院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具备着多种功能,这包括着能够将患者的需求作为医院工作开展的基础、对患者进行综合性的治疗、便于不同部门快速的了解患者的信息等一系列優点。

具体而言,这些功能包括着如下部分。首先,以病人为主线,集成病人所有分散在各个医疗机构的诊疗和健康档案信息。其次,以多种方式对集成的患者信息加以利用:一是在病人就诊时,通过医生工作站可以调阅到病人的全部就诊记录、检验检查资料以及健康档案信息。二是在社区服务站点以及当医生下居民家庭为居民提供“六位一体”的服务时,能够调阅到病人的全部就诊记录、检验检查资料以及健康档案信息。三是通过影像共享支撑社区对二级医院医疗资源的利用,通过影像共享实现远程医疗和远程会诊。第三,实时反应当前区域医疗机构的门、急诊及住院病人信息。第四,实现全区医疗机构业务工作统计和分析。第五,实现全区医疗机构资源分配和使用分析。第六,实现对居民健康档案建设情况统计与分析。第七,实现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布控和查询的地理信息支持。第八,实现对各医疗机构财务监管。

(二)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服务平台

医疗信息平台是为患者进行有效服务的,而对于区域医院而言更是如此,必须对自身的医疗基础的能力进行有效认识,并有针对性的提供完善的服务。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的重点在于建设健康医疗、医疗人员及档案三大子系统,通过这些子系统的建立以及彼此之间的联系,为患者提供全面的医疗服务。总体而言,信息服务系统的构建对于不同患者的医疗资料的归类、入档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帮助,而这最终也便于医院可以提供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对于整个的医疗主管部门及国家政府而言,也有助于整个社会的医疗水平的提升,并建立居民的健康档案。

信息整合平台的建立,通过对个人健康档案所采集到的海量数据信息的整理、分析、加工、提炼,为所有的档案提供个性化的服务,有的放矢地实施居民健康的干预、管理和教育;为政府主管部门提供公共卫生信息服务;为医疗单位提供健康信息共享;为社会上与卫生健康的相关单位提供健康信息服务。充分提升电子健康档案海量信息的价值,为社会各方提供服务,实现多方共赢是本平台建设的根本目标。

三、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功能拓展

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建设需要按照科学的流程进行开展,而这些流程实际上也是对信息整合平台功能的逐步完善与拓展。

(一)医疗系统平台功能的拓展

这一功能的拓展也即要求充分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根据医院自身的业务需求以及管理方面的要求,对门诊、住院等医疗环节进行完善,并通过构建DIP的信息技术,整合医院多个部门的信息系统,从而大大优化整个医疗流程。从长远看来,健康咨询、心理咨询、健康检查、康复指导等服务项目将得到普遍开展。既为患者就诊服务,也为健康人群咨询服务;医院逐步向预防、医疗、保健、康复等多功能延伸,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将在其中担负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数据挖掘整理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不完全的、有噪声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隐含在其中人们事先不知道但又潜在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挖掘的对象是数据库和数据仓库,其目的是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综合、归纳和推理,揭示事件间的相互关系,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起到辅助实际工作问题的求解。

四、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应用

医院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构建对于推动医院自身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保障患者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而且也可以确保自身对于患者情况及相关疾病的了解,从而构建自身的医疗数据库,最终带来医疗水平的提升。另外,这一信息系统的建立也使得整个社会医疗状况有所提升。

(一)医院医疗水平的提升

医院的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际上涵盖着居民整个生命过程的健康信息,而不仅限于患者的就医。这种长期性的信息资源也使得医院能够为不同的居民设计出有针对性的健康计划,而所有在信息库中的居民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了解自身的健康信息。就患者而言,医疗信息整合平台的构建也为患者的就业节省了很多的步骤与时间,而整个治疗信息也将摆脱纸质操作的低效率,便于患者快速得到疾病的治疗。整个医疗信息整合平台都是通过网络与电话等通信方式在医院与居民之间形成了较为有效的连接,因此健康信息的傳递具备实时性的特征,提升工作效率。

(二)医院管理水平的提升

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实际上是一种数字化的服务技术,对居民而言是医疗费用的减少与医疗的及时性等一系列有点,但反映在医院内部就是其管理水平的提升。在医院内部管理当中,依托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可以对居民的健康信息进行长期的了解,而这也促使医务人员及医院管理人员都可以快速及时处理居民健康问题[4]。另外,医院也可以掌握居民健康的动态性的信息,从而便于医院医疗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便于医院整体运营成本的降低,也确保医疗资源的有效使用。

通过信息整合平台来建立集成的信息系统可以有效地完成病人基本信息包括就诊卡、基本档案、电子病历、医院账户等的共享和通用;实现医院经营数据的采集,集中存储归并与统计分析;实现药品物资的申领、配送处理;医生从化验检查电子申请到提交、安排、计费、执行、审核,最后实现电子结算报告查询共享的整个流程的集成;完整的电子病历系统的集成;HIS、LIS、PACS等系统的集成。可以把单一部门级的应用上升到全院级的应用,从而真正实现全院业务自动化并帮助医院提高其核心竞争能力。

通过对居民(病人)全程化健康信息的管理掌握可以提示诊疗安全性,增进医患沟通;居民(病人)可以实现对自己健康信息的自主管理,增进人人参与健康促进的理念和医患良好互动。决策支持,及时掌握本区疾病发生情况及医院业务动态;对资源进行合理调配,降低卫生投入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为区域卫生决策支持提供保证。支撑改革,更好支撑区域双向转诊机制,有效纵向整合医疗卫生资源。

参考文献:

[1]黎亮,张君雁.医疗数据整合模式研究[J].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2010年第2期

[2]顾卫明.医院数字化建设的现状与发展[J].信息与电脑,2011年第10期.

[3]张平等.区域医疗信息整合平台建设和应用[J].中国医院,2009年第1期.

上一篇:中小学校长领导力下一篇:乡镇世界艾滋病日宣传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