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2024-07-27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共8篇)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1

多方提升校长领导力

——中小学校长科研、培训与自主办学现状调查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徐金海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教育局院区合作办 郑锡军

在任何学校,校长在很多方面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正是由于他的领导,才确立了学校的风气、学习氛围、专业化水准、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学生可能成为或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程度。

2014年3月至7月,为了进一步促进教育综合改革项目的深化发展,在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政府共建的鄞州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专家组围绕校长科研、培训与自主办学等方面现状开展了调查研究。该研究以鄞州实验区中小学校长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选取小学、初中和高中的正职校长进行抽样调查,共发放问卷150份,回收有效问卷123份,回收率82.0%。其中,男校长109名,女校长14名,分别占样本总量的88.6%和11.4%。具有高级职称者65人,占样本总量的53.3%。具有本科以上学历者108人,占样本总量的87.8%,其中具有研究生学历者2人,占样本总量的1.6%。在对回收的问卷进行数据录入后,本研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科学的统计分析。

阅读量高于国民人均 科研水平有待提升

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调查表明,有13.8%的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为1至3本,有43.1%的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为4至6本,有13.8%的校长每年阅读量为7至9本,有29.3%的校长每年阅读量为10本以上。总体而言,有近八成的校长年阅读量在我国国民人均阅读量以上——2013年全国国民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校长在阅读的书籍类别中,位列前三位的分别是教育类、管理类、文史哲类,分别占样本总量的91.1%、67.5%、56.1%,这说明,校长所阅读的书籍类别与其教育领导者的身份具有紧密的相关性。校长需要进行更多的阅读,但阅读的同时也需要进行反思与研究,校长的科研水平较阅读情况来说,其整体水平有待提升。在校长的学术研究成果调查中,有9.8%的校长出版过专著,有74.6%的校长公开发表过论文,有63.9%的校长有区级以上获奖论文。在主持科研课题情况的调查中,有1/3的校长没有主持过课题,有1/2的校长没有参与过各类课题。访谈中,有校长指出,“自己作为小学校长,整天忙于各种杂事,很少能够静下心来做点研究,有时自己可能会写点东西,但由于写出来的大都是经验总结性的,杂志根本不予发表,久而久之,也就没有搞研究的欲望和动力了。”也有校长指出,“对于课题研究自己很迷茫,不知道怎么选题、怎么撰写文本,尤其是不知道在实践中怎么开展课题研究。”

校长每年图书阅读量

校长读书的类型

校长培训项目多 培训形式有待改进创新

校长培训是校长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的重要环节。对校长开展不同类型、不同形式的培训,对校长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校长接受过的培训调查显示,接受校长任职资格培训的占54.1%,接受在职校长提高培训的占78.7%,接受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的占50%,接受专项、专题培训的占62.3%,另外还有7.4%的校长接受了其他形式的培训。这表明,全区校长接受培训的类型是多样化的,但通常主要是以专家讲座与小组讨论相结合的形式进行的,这种培训形式的实效性受到了一定程度的质疑,需要在培训形式上不断改进与创新。访谈中,有校长指出,“现在培训项目较多,但培训形式较为陈旧,虽然自己参加了很多培训,感觉收获不是很大。”关于校长最喜欢的培训形式调查显示,依校长的喜欢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案例分析与经验交流研讨相结合、国内外参观考察、异校跟岗学习、课题研究与学校改进相结合、专家理论讲座、读书交流,其百分比分别为76.4%、60.2%、46.3%、37.4%、34.1%、22.8%。

校长近5年接受培训的项目类型

校长比较喜欢的培训形式

学校工作受干扰多 办学自主权有待加强

学校是一个系统,会受到校内外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关于经常干扰学校正常工作较为突出因素的调查中,有88.6%的校长认为是各类检查评比,后面依次是各种会议、各种调研、各种社会事务等,百分比分别是44.7%、37.4%、31.7%。的确,频繁的各类检查评比会影响学校的正常工作秩序,这无疑也隐含着校长缺乏足够的办学自主权问题。在关于实现校长办学理想还需要什么条件的调查中,有80.5%的校长认为需要更科学和更创新的评价制度,有69.1%的校长认为需要更多的人事权,有61.8%的校长认为需要更少的行政干预,另有30.1%的校长认为需要有更多的财权等。在关于办学自主性受限制的调查中,限制因素由高到低依次是自主决策、教师管理、人才选拔与任用、生源、办学经费、培养人才规格及教材,百分比分别是65.3%、48.8%、44.6%、43%、28.1%、21.5%、20.7%。访谈中,有校长指出,“自己几乎没有什么自主权,比如在人事权上,自己想要的人要不到,不想要的人也没有办法处理;在财权上也是如此,绩效工资实施后,几乎没有可以支配的经费,学校的激励机制受到很大的影响。”由此看来,校长的办学自主权的确有待加强。

经常干扰学校正常工作较为突出的因素

校长办学自主性方面受限比较多的内容

提升校长综合素养 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

美国当代教育管理学家萨乔万尼指出:“在任何学校,校长在很多方面是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人„„正是由于他的领导,才确立了学校的风气、学习氛围、专业化水准、教师的精神面貌以及对于学生可能成为或不可能成为什么样的人的关系程度。”为此,我们针对调查情况,建议做好如下工作。

第一,加大对校长培训的力度,创新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校长综合素养。

调查显示,宁波市鄞州区开展对校长进行培训的项目已经很多了,包括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在职校长提高培训、骨干校长高级研修培训以及专项专题培训等。尽管如此,很多校长还是反映培训的效果和质量水平并不是很高,他们提出要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学校规划能力、顶层设计能力、文化领导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领导能力、人际领导能力等。比如,关于校长希望自己哪些方面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高的调查显示,有的校长指出:“对于教育、教学的前沿理论知识还需进一步提高;对于师生管理中‘人’的问题还可以进一步提高。”有校长指出:“在学校规划的综合能力和学校资源整合方面的能力还需进一步加强,以便能给学校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方向。”有校长指出:“自己的课程领导力、文化领导力还需进一步提高。”而且,上述调查也表明,校长的教育科研素养也不是很高等。看来,创新校长培训形式,进一步提升校长综合素养已成为教育行政部门应该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研究者认为,随着全区经济、社会及教育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应着重强化校长的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教学领导力等素养的逐步提高,从而使校长能够真正按照教育发展的规律以及学生身心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借助于外在行政权力的推进来办教育。

第二,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进度,进一步扩大校长的办学自主权。

现代学校制度是一种建立在新型政校关系以及教育发展与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基础上,关注政府与学校、学校与家庭及社区的有机统一,渗透着教育质量与效率、公平与民主的和谐发展并具有伦理价值取向的一套制度规则体系。现代学校制度建立的前提就是要改变长期以来政府与学校之间的依附关系,转变政府的教育行政职能,把权力逐渐下放,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权力下放也意味着教育决策权的重新分配,要求教育行政机构改变传统的对学校实行全过程、全方位控制的方法,转而通过政策引导、拨款、中介组织、督导、信息服务等各种间接手段,对学校进行宏观调控,以保证政府目标的实现和学校公正、公平及合理有效地运用得到的权力。宁波市鄞州区教育行政部门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并针对现实教育中校长所遇到的影响其办学自主性的问题出台了《关于进一步简政放权、充分调动中小学校办学积极性的若干意见》,《意见》指出,一是要切实改进机关作风,努力减轻中小学校长负担;二是要切实转变管理职能,努力促进中小学自主发展;三是要切实强化民主管理,激发校长办学的积极性。《意见》出台比较及时,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校长办学自主权。但要从根本上实现校长办学自主权的扩大,还需要进一步加快现代学校制度建设,通过制度的改进与完善,来保障校长办学自主权的逐步扩大与落实,进而使校长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文化领导力、课程领导力及教学领导力,淡化行政领导力,实现学校的有序与有效发展。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2

目前, 课程领导的概念很多, 但却不统一, 中外研究者从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课程与教学、课程资源开发、学校课程文化氛围等不同方面对课程领导作出了不同的界定。而且课程领导作为一个多层级的动态运行系统, 不同层级的领导主体和职能是不一样的, 校长、教研员与教师因其角色职能不同, 其课程领导的内涵就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因此, 单从某一个方面、一个角度来揭示其内涵是不够的。从校长这一层次看, 中小学校长校本课领导具有决策、组织、引导三个基本职能。这三种职能主要体现在下述职责中:

第一, 课程和课程结构的设置。课程设置是实现学校发展远景规划的具体步骤。通过结合本校文化传统、办学理念与特色, 引导教师出谋划策, 规划课程设置, 并不断完善课程的发展方案, 指引课程发展方向。

第二, 课程实施的组织与管理。中小学校长是课程实施最核心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其主要任务是依据目标规划教学计划, 并能带动学校成员落实教学目标;统合协调课程与教学事宣, 均衡安排师资, 确保各科教学正常进行;协助教师改进教学, 解决教师的教学困难;鼓励教师进修, 安排各种提升教师专业成长的活动, 促进专业成长;建立安全、支持、有序的学习环境, 注重学生的纪律, 提供适当的教学资源, 尊重并支持教师的教学, 与家长及社区保持良好关系。

第三, 课程评价的组织与指导。校长对学校实施新课程的评价应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课程的整体设计, 即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是否体现了课程改革目标, 是否合理安排、落实必修和选修课程, 是否保证课程模块的整体性、基础性;二是教师的行为, 即教师是否具有课程意识和课程能力, 是否改善了自身的教学行为, 是否关注学生的差异性等, 要打破以“学生学业成绩”论教师工作业绩的传统做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指标体系;三是学生的学习行为、状态, 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就, 更要注重学生的学习态度、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 课程资源的统筹与运用。通常可以把课程资源分为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校内课程资源有其匮乏性, 但如何在有限分配的资源中, 再争取有利的其它来源, 则有赖于校长的运筹帷幄。校长需要密切联系政府、企业、社会、家长, 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资源, 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要加强与校外机构的交流和合作, 积极利用校外的课程资源 (如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等) , 同时也要注重提高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积极性及能力。

第五, 校本课程开发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确定校本课程的基本依据、开设校本课程的目的和意义、校本课程的总目标、校本课程的结构、课程开发的基本程序、要求和策略、校本课程的实施、评价与保障措施等。根据学校校本课程开发规划, 组织审定教师提出的校本课程内容, 组织校本课程的修订和改革, 协调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各种矛盾。

二、校长的课程领导力的提升

1. 提升校长认识课程的理解力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表现在国家课程的正确理解、校本实施上。对国家课程的忠实执行, 既体现在对精神的领悟、思想的统一和步调的一致上, 也体现在根据学校自身的教育背景、教育文化形态、教育特色和教育能力, 甚至根据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教学追求、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和不同经验基础、不同智力水平、不同发展速度的学生对国家课程作符合实际的校本实施。国家课程的权威性、指导意义和强制要求并非排除课程应具有的因地制宜的可选择、可创造的空间。不同地域、不同学校、不同教师和不同学生对国家课程在准确领会精神的前提下的不同理解和实施, 才使国家课程呈现它的丰富内涵和多元价值, 呈现它的教育魅力和弹性空间。国家课程的校本实施过程, 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再创造的水平决定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

对课程准确的理解还体现在对校本课程的准确理解。校本课程是对国家课程的一种个性化补充、拓展、延伸和丰富。校本课程强调的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的前提下, 根据学校的办学理想和培养目标, 通过对学校教育教学资源和本校学生的需求进行客观科学的评估, 充分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和社会课程资源, 开发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它强调的是国家课程的指导性、学校的主体性、资源的多样性和学生的选择性。

2. 提升校长对课程现状的判断力

分析判断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一是学校的课程文化形态, 主要是指学校管理层, 尤其是教学管理部门的课程意识、课程设计能力、课程管理组织能力;二是全体教师对国家课程的理解力、忠诚度和执行力;三是课堂教学状况;四是学生对课程的需要度与满足度;五是学校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广度和深度;六是学校课程结构的合理性、丰富度。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可靠度有赖于校长对获取途径的用心设计和实施。最有效的手段是走进课堂, 校长可以走进课堂广泛听课, 与师生对话, 倾听师生的心声;可以与师生、家长及其他相关人员面对面地交流;或直接参与学校教学管理部门的某些课程管理工作。

3. 提升校长对课程氛围的营造力

首先, 校长应该致力于营造民主、开放和合作的氛围。校长应在广泛征求教师和其他成员的意见前提下, 在对学生进行深入调查的基础上, 拟定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规划, 公开地、经常地加以阐述和说明, 让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建设与实施的目的、构想和操作方案有全面、深入和一致的理解, 从而达到情感认同和目标集合的目的。

同时, 校长要通过培训或其他形式, 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与教师自身发展的关系, 从而产生紧迫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校长对全体成员的一种深层的长远的关心, 从而产生信任感;让全体成员感受到课程实施是关及自己更关及学校生存发展的关键, 从而产生认同感;通过切实有效的课程实施的培训, 支持、服务、引导教师的课程实施, 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让全体成员产生依赖感;要鼓励尊重教师在课程实施中的创造性劳动, 让全体成员产生幸福感。还要作广泛宣传和讲解, 赢得学生及家长的认同和支持。

4. 提升校长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力

学校课程资源主要依赖于学校自身的资源开发, 其中教师资源是最需要开发的资源。教师是课程的具体执行者, 同时也是课程的创造者, 其中既包括对国家课程的创造性的实施, 也包括利用自己的专业和非专业优势, 在学校的课程框架内, 按课程的基本要素, 为学生提供可选择的教育教学资源。校长要充分认识到这个资源的意义和价值, 并按课程建设的逻辑和要求开发好、管理好教师资源。学生是课程开发的受惠者, 同时也应该是参与者, 有时甚至是执行者。

学校的制度文化、教师的职业道德、人际关系、环境布置等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非显性环境资源。如果学校能按课程的要素对它们加以整合和利用, 让它以课程的形式呈现, 就能激活学校对课程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形成立体的课程形态, 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5. 提升校长对课程实施的规划力

课程实施规划的制定, 首先要求制定者有个完整的、多维的课程概念, 要考虑到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结构的搭建, 课程内容的挖掘, 课程实施方案的设定, 课程评价方案的跟进, 以及课程管理组织机构、工作程序、改进机制的建立等。

在课程规划的制定与实施中, 要充分强调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在课程的设计、开发、整合、执行、评价、反思、修正过程中, 校长要特别提醒学校全体成员对构成课程基本要素的重视和遵循。课程的基本要素主要涉及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方式、课程评价等因素。另外, 学校课程体系的建立也是校长需要精心规划的重要工作。课程体系的建立首先要观念先行, 要改变长期以来的教师中心、学科中心、课堂中心的弊端, 要努力探索以学生的人性需要为出发点, 以满足、提升作为成长中的人的需要的课程内容和形式的设计为重点, 以形成将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统一起来的新的教学方式为核心的学校课程体系。

6. 提升校长对课程文化的构建力

课程文化的构建首先是学校全体成员对学校课程目标、课程实施规划的情感认同和精神归属, 让全体成员产生一种自觉和内驱力, 并内化为具体的实践行动, 最终通过艰苦的历练, 这样课程实施才有精神保障, 才能持续积极地发展。课程文化的形成需要艰辛的沉淀和积累, 并在沉淀和积累的过程中形成鲜明的特色, 这个过程的积累与沉淀必须是全体成员经过认同、实践、创造、反思后的感性体悟和理性认识。它是许多有亮点和特色的个体经验的集合, 也是有体系、有序列的优化组合。它具有品牌价值和影响力, 有推广意义和示范作用。同时, 课程文化的构建过程也是个开放、变化、调整、充实的动态过程。学校需要不断总结, 适应时代的变迁, 吸纳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的各种积极因素, 及时调整实施策略和方案, 以期课程的不断丰富和完善。

总之, 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具有综合性的特点, 是校长学校管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校长课程领导力的形成与发展取决于校长的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教学与教育科研素质、专业知识的素质以及学校行政管理和实践决策能力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邹尚智.论中小学校长校本课程领导的功能和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 2007, (1) .

[2].沈小赔, 罗入会.课程领导问题探析[J].教育研究, 2004, (10) .

[3].徐君.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课程发展的必由之路[J].课程·教材·教法, 2005, (6) .

[4].钟启泉.从“课程管理”到“课程领导”[J].全球教育展望, 2002, (12) .

[5].郑东辉.课程领导理念探[J].教师教育研究, 2006, (2) .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 亲和力 学习力 决策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校长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时代的不断进步给校长的领导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力等。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与成功,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

一、关于校长领导力的内涵

(一)在校长领导力的指向方面,较有影响的观点是教学型领导力和变革型领导力。教学型领导力即着眼于教学的领导力,它意味着能为学生和教师以及整个学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平等受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校长具备以下能力:始终聚焦于教学、课程、评估方面的核心技术的正确运用,同时使学校行政管理、组织和财政等各层面的运作为技术运用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以改进学生的学习。

与教学型领导力突出课程和教学结果不同,变革性领导力更关注学校运作的过程以及学校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目的是采用有效方法使学校及其成员在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互动时更富有成果。对一名校长来说,如果缺少能力和手段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即使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领导能力也无济于事。

(二)能促进校长们在工作中达到高绩效标准的知识技能和理念价值观也是校长领导力概念中的应有之义。这些知识基础和观念体系不但有助于高效領导和管理的实现,而且也是校长专业个性发展中不可少的原料。

二、目前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问题现状

(一)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指挥。这种体制本意是想提高决策效率,但在实施中却造成了曲解。首先,在一些学校,校长掌控着学校的大权,“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其次,部分校长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只是凭借经验来管理,这就给上级教育政策的解读以及对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第三,部分校长缺乏作为一个领导者的素质,不能合理进行预测和决策,缺乏财务、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二) 新时期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校长领导力

校长作为学校首要领导者,是拥有法定权利的正式领导者,这种权利的集中体现的是校长的行政领导权,而决策指挥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校长决策是对学校全方位的决策,学校发展的全方面都需要校长的决策,校长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校长行政领导力的重要性,校长必须很好地运用决策指挥能力。

新时期学校发展需要校长有更加新颖的管理思想 ,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对校长自身非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首先,对学校发展的预测力。作为学校的首要领导人,校长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工作之一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这就需要校长以学校自身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 ,结合现实政治 、经济、文化现状,借鉴国内外知名学校办学经验,确定合情合理的学校发展 其次 ,对教育管理知识的领悟力。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也要有深厚的教育知识功底。这是校长正确领导、管理学校的基础和前提。

三、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几个着力点

(一)提升校长亲和力。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甚至师生的言行举止等,无不闪烁着校长的思想与智慧,而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就是全校师生精神的栖息地,也是学校校长文化感召力的直接呈现。所以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彰显校长的文化感召力。

一个好校长应当首先是学校精神人格的最高长官,因此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是反映校长人格魅力的一面镜子,更是提升校长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首先人性化的管理是以尊重他人为前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低级到高级的七个层级,而“尊重的需要”处于第六层级,仅次于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性化管理其本质在于对教师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容易让师生产生适度的愉悦感,激发工作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的效率。

(二)提升校长学习力。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的方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就必须勤学善学。完善学习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建立终生学习的长效机制是激发校长学习动力的关键。在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促进校长学习的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一是校长考评逐渐透明和公平,校长考评已成为学校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上级主管部门甚至全社会的重视,考评机制的完善从客观上促使校长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二是建立完善了校长论坛制度。每年一次校长论坛的举办是校长办学思想、管理水平的展示台,同时也是校长智慧的交流场,促使着校长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三)提升校长决策力。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就是决策力。一个校长领导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决策力的提高。把握教育规律,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作为校长,要把科学决策视为头等大事。首先,集思广益,是科学决策的重点。学校的决策虽然最终是由校长定夺,但决策的形成过程却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与家园归属感,其次,集思广益是精细管理的有效路径。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作到管理就应该群策群力,利用集体智慧减少决策的失误,让管理精细入微,务实高效。

时代的不断进步给校长的领导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理智建构并着力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日显重要。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现代中学校长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深入的思考力,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改革引导者的角色,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参考文献】

[1]薛飞.关于提升校长领导能力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科教文汇,2012,(2)

[2]何跃萍.公共关系视野下的校长领导能力建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4

通过为期近两个月的培训,我对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当今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飞速的发展,信息的获取、分析、处理、应用的能力将作为现代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质的标志。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递的重要手段,必须在人类社会已全面进入以网络为载体的信息社会的形势下肩负起传播现代文化和科技的职责。为此,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资源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同时,也要积极参与网络资源的建设,运用网络技术贡献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成果,使之成为网络资源的一部分,与广大同行交流和共享。另一方面,还要鼓励教师和学生学会合理选择和有效利用网络资源,从而增加和丰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

本次培训使我各方面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特别是对信息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现在已不只停留在课件的制作上,而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校长应积极主动吸纳当今最新的技术,在培训中我收获颇多。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体会:

一是培训内容和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紧密联系实用性很强。一系列学习活动能梳理我的教学思路,促使我整合各方面的资源,更好的理解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的意义,为我今后能将信息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打下了扎实的

理论基础。

二是纠正了思想观念的偏差,深入领会了解了教育过程的各个环节。以前我的教学更多的是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技术、轻思想等。通过这次培训,使我体会到,要真正上好一堂课,课前的思考、准备及课后评价、反思与课堂上的组织、教学等环节同等重要。改变了以前每当喊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时,教师都会以条件有限为借口的应付的观念。现在我更清晰地知道教育技术除了利用信息技术外,只要合理科学地使用信息技术,同样通过传统的媒体也能上出一堂高质量的课。比如翻转课堂的介绍,使我明白了翻转课堂的效果及作用。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中,校长们讲解清楚、透彻,认识到了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需采取不同形式,要家校翻、校内翻、课内翻。

三是提高了专业知识。通过聆听专家教授对案例分析的学习,使我充分认识到作为青年教师,首先要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掌握信息操作的基本能力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除此之外还应具备信息收集处理以及表达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深刻的认识到教育信息的重要性,明白什么是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情况,真正理解了信息化教学环境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同时掌握了常用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的应用,及如何进行教学评价。

四是坚定了信心。学校信息化建设需要一点淡定,不可

急功近利;更需要坚持。因为只有在打下一定基础,形成一定规模时,才能看到其效果。目前农村学校师资不平衡,特别是我校,缺少专业技能老师,所以根据学校的实际让稍懂点电脑的人教信息技术。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5

第十四期(总第二三三期)

昆山市教育局

二○○八年八月八日

【编者按】2008年8月4日,市教育局召开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总结上半年工作,部署下半年任务。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出席会议,市委副书记、市长管爱国作重要讲话。管市长在充分肯定我市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优质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的同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四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进一步认清基础教育地位,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心;二是坚持跳出教育办教育,加快形成大教育格局;三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四是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提高自身素质,倡导优良的校风,为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保障。管市长的重要讲话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希望全市各级各类学校组织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把管市长的讲话精神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中,努力促进昆山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管 爱 国 同 志

在全市中小学校长会议上的讲话

(根据录音整理)

各位校长,同志们:

今天,我非常高兴参加中小学校长会议,实际上每年我都要来。刚才由于提前到达,先看了职一中,学校环境确实很好。看了这个环境,我就想,我们的老师没有理由教不好书,我们的学生也没有理由读不好书的。这个环境太好了,比我们过去建的任何学校(小学也好,中学也好,大学也好)都漂亮,所以,在这里教书的老师应该感到是幸运的,也是幸福的,能够在这么好的条件、环境里教书育人是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我想借今天这个机会和大家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书育人的问题,二是“大教育”格局构建的问题,三是教育资源合理配置的问题,四是教师队伍建设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大家进一步增强责任心,拓宽思路,创新举措,促进我市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今年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坚持以率先实现教育基本现代化总揽全局,各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基础教育保持领先。全市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99.9%,小学入学率、巩固率、普及率、毕业率连续17年保持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连续多年达100%、99.9%和99%以上,高中阶段入学率和毛入学率分别达98.1%和97.59%,基础教育发展水平在江苏省乃至全国保持相对领先地位。二是高等教育亮点凸现。截止目前,全市已拥有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昆山学院、硅湖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苏州托普信息技术学院、昆山登云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等高等教育项目8个,在校学生23500多人,已输送合格本、专科毕业生6000多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万人报考率连续10多年居全省县级市首位,两次被评为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三是教育资源不断优化。经过多年努力,优质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市累计建成国家级、省级和苏州市级优质学校99 所,占87.61 %;在优质学校就读的学生93866人,占94.28%,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基本得到满足。

以上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结果,更是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代表张书记,代表市政府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在教育战线上默默奉献的广大教职员工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主要与大家探讨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要进一步认清教育的基础地位,切实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

教育是“百年大计”,是民族振兴的基石。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人才资源因素越来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资源,而人才培 养的基础在教育。我想,在座的每一位中小学校长,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有真正的、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责任心。特别是希望今天参加会议的各位校长,因为你们是领导,你们首先要有真正的办教育的责任心。唐代韩愈在他的《师说》中写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古贤对教师角色的定位,这句话里包含了教师的德行、责任和从事教育职业的信念。而现代的教育家陶行知也说过:“民主教育是教人做主人,做自己的主人,做国家的主人,做世界的主人。今日的学生,就是将来的公民,将来所需要的公民,即今天所应当养成的学生。”可以说,为我们国家培养现代公民,培养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更应该成为在座校长们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讲到这里,我想起曾经读到一个故事,说的是有一个慈善家为大海中两座比邻的尚未开化的岛屿各建了一座殿宇,其中一座岛屿的首领通过抽签形式把殿宇大大小小10多个房间分给了岛上的居民,另一座岛屿的首领则把殿宇办成了学堂。多少年后,慈善家的曾孙来到这片海域,前一座岛屿的殿宇已残破不堪,并已成了一座监狱,而在后一座岛屿上,他发现那里不仅崛起了好几处与其曾祖父留下的建筑相类似的殿宇,居民们也显得彬彬有礼……分析两种截然不同的情况,原因就在于前者让人感觉世上的好东西可以凭运气得来,因此变得好逸恶劳,甚至会动用不正当手段满足日益膨胀的私欲,于是监狱成了必不可少的东西。而 后一座岛屿的首领认为今天孩子的质量决定着明天生活的质量,为此通过举办学堂,让岛上的孩子接受教育,结果自然就完全不同。这个故事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你没有用心去办教育,你就很有可能需要用心去建监狱。教育对于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可见一斑。因此,我希望在座的校长们一定要有强烈的教育责任心,把“教书育人”作为全身心投入的光荣事业,下决心排除一切与教育事业无关因素的干扰,从繁忙的事务和频繁的应酬中摆脱出来,全身心投入教育管理工作,忠于本职,甘于奉献,为人师表,努力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合格的公民和人才。

二是要坚持“跳出教育办教育”,加快形成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教育”格局。面对当前全市产业升级和社会转型的新形势,全市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全局意识和服务意识,牢固树立“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人”的观念,坚持“跳出教育办教育”,进一步拓宽思路,统筹发展各类教育,积极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大教育”格局。基础教育方面。我市基础教育总体发展情况是好的,但在新形势下也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如市区基础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幼儿园及中小学入学难的情况在这次暑期招生报名中尤为突出;城乡教育资源不够均衡,中小学“择校热”热度不减;高考成绩虽然不断有新的突破,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看关键还是要如何提高乡区和相对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的受益面,从而提高我市的基础教育整体水平。职业教育 方面。从昆山的情况看,目前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与社会需求还不相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需要,教育资源整合利用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要着眼于更快更多地培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一定要跟着产业走,做到有什么样的产业就能提供什么样的人才。要充分发挥本地高校优势,加强与这些高校的交流合作,加快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特别是职一中有这么好的环境,一定要充分利用好。社会教育体系方面。近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外来人口持续增长,加强市民教育、提升市民素质必须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我们要不断提高业余教育、继续教育、终身教育的普及率,完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积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教育产品,为市民素质提升提供良好服务。现在昆山的社会大教育程度比较高,有很多的各种各样的培训班,我们的教育部门要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把握这些资源,为社会提供良好的服务,推动社会教育体系不断完善。

三是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接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当前,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也不断增长。提高办学水平、提供优质教育是教育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昆山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针对我市的实际情况,当务之急就是要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关于教育规划方面。当前,昆山的城市发展的整体规划在不断修编,包括我们的教育事业发展规划也应跟着 城市的发展规划不断地修编和完善,为什么呢?城市规划的改变带来人流的变化,居住的变化,而我们的教育是跟着人走的,所以我们的教育发展规划也应不停地修编,要跟得上形势发展需要。前两个月我们连续开了几个教育座谈会,现在有些乡镇根本满足不了本地老百姓的受教育的需要,更谈不上能满足对外来工子弟读书的需要。这个问题非常严重,我们城区教育资源紧缺,有些乡镇外来人员和本地人比例达2比1,满足不了外来工子弟的上学,而我们这个城市已经成为移民城市,将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进入,他们将成为昆山人群的主力,他们受教育的程度直接关系到昆山社会整体素质,所以我们不仅要把公办的学校办好,还得要花大力气把民办的学校办好,特别是外来工子弟学校,在规划里要把这些内容放进去。近年来昆山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总体规划也在不断调整完善之中;作为城市总体规划中社会事业和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发展规划必须同步进行。要结合“十一五”规划修编,按照教育优先发展的要求,加快制订和完善教育事业专项规划,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发展方向和保障措施。特别是要根据城市发展、产业升级和人口变化情况,不断优化中小学学校布局,及时应对城区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和中小学就学高峰来临的新形势,加快城区及周边中小学校及幼儿园规划建设,切实缓解中小学生入学难矛盾。关于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应该看到,尽管近年来市、镇(区)两级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各类学校的办学条件都有明显 改善,但教育资源不均衡的情况在地区之间特别是在城乡之间还程度不同地存在,这也是“择校热”持续升温的深层原因。这个资源有两个方面,最主要的是教师资源,好教师大部分在城市,第二是办学特色,我看过几个学校很差,差到什么程度,有位同志和我讲比老区的还差。今天乡镇的分管领导都来了,希望大家要高度关心教育。因为不关心教育的人就是不关心后代,不关心国家,不关心自己,就是不负责任的人。要切实加强对乡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的指导,并在办学条件、教育管理、师资培养、教学研究等方面予以支持和帮助。这次我们下了大决心,就是在高考填报志愿之前出台一份文件,鼓励优秀毕业生填报师范类高等院校,我们资助每人每年15000元,4年共60000元,回来以后要到乡镇去教学,通过政府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水平,我想用不了几年时间,最多4年,乡镇学校将有一大批新鲜血液,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要积极鼓励师范毕业生到乡区学校工作,不断完善优秀教师有偿流动制度,壮大乡区中小学骨干教师队伍,提高乡区学校办学水平。这几年将要通过引进、培训还有交流,让一些好老师到乡镇去工作。此外,要积极探索建立中小学校舍维修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完善中小学教育装备设施工程。关于切实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方面。教育公平是最大的公平。让每个人都有享受教育的机会,既是国家的政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要进一步把保障弱势群体受教育的权利作为改善民主和巩固教育现代化创建成果的一项具体措施,切实保障残疾 儿童少年接受免费教育,不断改善外来工子弟学校办学条件,完善帮困助学制度,鼓励社会各界开展爱心助学活动,切实保障贫困家庭子女顺利完成学业。

四是要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重要保证。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学高为师,德高为范。教师是教育第一资源,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根本保证。在校长自身素质提高方面。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一个好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所好的学校。校长的办学理念、思想素质、业务能力、敬业精神、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极大影响甚至决定着一所学校的发展。每一个校长对办什么样的学校,怎样办好学校;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等问题都应进行深入的思考。校长们要认真审视学校办学过程、管理过程,加强政治理论和教育理论学习,不断提高学校管理能力。要围绕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学校发展定位,以制度建设为根本,大力推进学校规范化建设,切实提高办学水平。要主动关心教师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最大限度地保护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在师德师风倡导方面。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播者;如果说一个好校长可以带出一所好学校,一个好教师就能带出一批好学生。教师是神圣的职业,师德是教师的灵魂;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本身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潜移默化,使学生受益终身。我想这是大道理,但是我为 什么一再讲,目的是想和大家交流,通过我们相互交流,认识到教师本身的重要性。最近我读到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在2008届北大法学院毕业典礼上的告别演讲特别感人,他说:在北大的岁月一定给你们留下深刻的印记,成为你们走不出的背景——不只是未名湖畔美丽的风景,不只是书本课堂里的熏陶和训诫,也不只是教师们各具特色的风范,更重要的是,我们这所学校的精神已经成为诸位生命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可见学校生活和教师对学生的影响之大。大学尚且这样,何况我们中学?我想我们的各位校长都要认真考虑用什么来教育学生,用什么来感染学生?为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开展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引导广大教师坚持做到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为人师表。要切实加大各类先进的表彰奖励力度,大力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营造争先创优的良好氛围。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是专业性很强的工作,教书育人必须有较高的业务素质和专业水平;名师出高徒,教育者必先受教育。针对我市教师队伍的实际情况,必须坚持从源头抓起,严格执行资格准入制度,鼓励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师范类重点院校,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进入教师队伍;健全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探索教学改革,在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采取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加快培养造就一支在苏州、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名教师队伍。要特别注重提高乡区教师的业务素质和执教能力,做到优秀师范毕业生优先满足乡区学校需要,评聘专业技术职称优 先考虑乡区教师,表彰奖励优先考虑长期在乡区工作有突出贡献的教师。

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重要保证。各级各部门都要把教育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列入工作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坚持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需要。要进一步倡导“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保障教师的福利待遇,积极营造有利于教书育人的社会环境。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6

来源:滨湖区教育局作者:钱江日期:2010年6月23日已经有517位读者读过此文

去年春天,在滨湖举行了“首届江苏省初中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学校制度创新”。通过那届论坛,我们理清了创建“区域大教育”合作机制、推进“学校理事会”制度建设、构筑“基础教育一体化”办学体制、实施“素质内涵式”引领机制等初中教育办学水平全面提升的新机制,推进了我区全力创建“无锡市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的步伐。一年来,我区先后获得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区、省教育现代化建设先进区等多项先进荣誉。滨湖教育的影响日益扩大,非洲14国妇女儿童能力建设考察培训团、美国学校校长访问团、新加坡教育访问团、台湾教育访问团以及国内近百批次的教育同行先后来我区访问交流。我区蠡园中学、雪浪中学、东实验学校等初中接待各级各类来访80多批次。滨湖教育在《人民教育》、《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江苏教育报》、《长三角教育》、《无锡日报》等市级以上主流媒体刊发全面展示学校发展成果的新闻材料120多篇,其中《区域高位均衡化发展,演绎美丽前瞻性教育》、《滨湖制造:“区域大教育”》、《为初中教育“壮腰”》、《新时代弄潮儿成为孩子新偶像》、《打造600平方公里“超级校园”》、《名师可以复制吗》等在省内外产生较大影响。反映蠡园中学、东实验学校的《三问分数》、《成功的密码》专著也由中国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

省教育厅再次将“初中教育论坛”选址滨湖,既是对滨湖的信任,也是推动滨湖初中教育发展的有力举措。这次的主题是“聚焦教学质量:校长的观念与作为”,其中的分论题之一为“优质均衡引领下的校长共同体建设”,我们认为这既是对去年“学校制度创新”的延续与传承,也是“聚焦教学质量”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我代表滨湖区教育局就这一课题的思考与探索与大家进行交流。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其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未来发展的方向;校长也是一所学校的文化符号,其领导能力直接决定着学校的办学品位。然而一个区域初中的整体发展与提升,仅靠一两位校长是不够的,需要一群优秀校长的生成与崛起,因此,提升区域校长队伍的领导能力,区域校长共同体建设是一个重要的举措,也是区域教育发展的核心,更是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关键。我们认为,建设校长共同体绝不是单一的校长们自己的事,它是一个合力工程,需要政府、社会、教育行政及校长自身共同努力,相互支持、相互依赖、平等对待、荣辱与共,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共同体的建设效益,促进区域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政府“成分输血”——为校长共同体筑底铸力

优质均衡的教育资源是校长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基础。如果学校之间的差距过大,必然会引起办学的不公平,那么,校长的共同体建设就缺乏基础。为此,滨湖区委、区政府从政府层面加强保障,让每一个初中校长有“说话”的底气,为校长共同体“挺直脊梁”铸力,打造优质均衡的滨湖初中教育。

1、教育投入优先保障。

区委区政府根据无锡教育发展的规划要求,提出了要在2012年把滨湖区建设成为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示范区及建设“幸福滨湖”“幸福学校”行动方案。2009年初,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全区社会事业工作会议,对年度教育工作作出部署,提出了“打造全国一流教育品牌”的要求,并以任务书的形式向全区各镇(街道)下达了全年教育工作目标任务,区镇(街道)两级政府切

实加大教育投入,用于初中学校建设1.3亿元;投入150多万完成全区初中20.5万㎡校舍安全检测鉴定;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的发放工作,其中全区初中累计发放工资总额达10858万;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初中达10110 元/生,预算内生均公用经费安排初中为798元/生,有效解决学校发展在经费上的后顾之忧,为全区义务教育特别是初中校长共同体营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2、学校建设优先规划。

滨湖作为无锡“四城”(温家宝总理在锡视察期间提出的建设生态城、旅游与现代服务城、高科技产业城、宜居城)建设的核心区、示范区,大力加强教育布局规划,在广泛调研、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制订完善了《滨湖区中学布局规划》,确定了2008—2010年学校布局调整行动纲要,科学推进布局调整优化,使全区初中学校的规划建设更加完善、布局更加均衡、方案更加细化。通过学校的规划建设,不仅提高硬件水平,并帮助学校在内涵上推进均衡发展。一是新校建设重规划先行,老校改建重文化传承。加快了规划中的雪浪中学新建和太湖格致中学的改扩建工程,高定位、高标准,精心规划设计,深入挖掘学校的文化历史底蕴,充分考虑周围环境配套,合理布局内部空间,做到外观雅致、功能完善、布局合理,使每所学校都充分彰现地标特色、个性亮点和高尚品位。二是学校置换重转型发展,设施项目重理念先行。顺利完成原梅园中学、青山校区的接管工作,把原梅园中学搬迁至青山校区,整合优化为“小班建制、外语特色、科技见长、寄宿管理”为特色的江南大学附属中学;坚持高起点、高品位做好学校内部建设项目“小规划”,雪浪中学、河埒中学、南湖中学校园文化建设都精心设计,反复论证,既凸显学校办学思想,又展望教育未来,使学校内部改造项目真正成为文化精品工程。三是配建新校重筹划展望,嫁接联盟重顶层设计。南湖中学是一所即将交付使用的经适房配套学校,我区在接受以后将其加入“蠡中教育”团队,全面辐射蠡中教改的成功经验,探索教育改革新领域。为此,新领导班子策划了“新学校发展行动计划”,加强了对新校办学文化系统的顶层设计,在着力推进区域“大教育”的背景下,多种途径整合区域内相关教育研究力量,大力研发课程水准体系,从更高层面上追求“给学生可选择的教育”,使该校成为“内外均衡的优质校,家庭教育的好伙伴,社区文化的新高地”,从而使该校一办学就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3、核心竞力优先提升。

扩大眼界、拓宽思路是校长发展的潜力所在,也是校长共同体建设不断升级的源泉,为此,滨湖区委区政府像重视学校建设一样关注校长队伍的领导力与核心竞争力的提升。一是致力于创设良好教育生态。区政府就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加强中小学校规范管理出台了相关政策意见,全面推行“减负新政”,落实素质教育“六项承诺”、“五严规定”,各校课表、作息时间表上网公示,强调将“减负”与学校常规管理相结合,与聚焦课堂有效教学相结合,与“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创建相结合,与关注师生教育生命质量相结合,加强小升初非正常生源流失率的管理,积极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服务义务教育高位均衡示范区的创建,为初中校长共同体建设营造健康、绿色的生态环境。二是致力于拓展校长办学视野。两年来,区政府出资300多万分批组团组织全区20位教育管理者赴美国、德国和台湾进行专题培训,选派5位校长赴英国参加教育管理者培训,以全球眼光来审视我们的教育与文化,以国际视野来比对教育的发展与效率,取长补短,校长们在国外的学习经历与学习成果不仅体现在一篇篇学习笔记上,更多地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改革思路上。区委朱渭平书记还亲自为全区校长授课,讲教育与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开阔校长们的办学视野。三是致力于提升学校办学层次。区政府与江南大学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我区蠡园中学、江大附中等 6所学校成为江南大学实验学校;聘请华师大教授参与我区“校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课题的指导工作;雪浪中学成为省教科院实验基地学校。政府与高校、教科研机构开展深度合作为我区校长共同体建设架起了“绿色通道”,专家的引领与指导,高校的学术氛围提高了校长的领导力和共同体的凝聚力,为校长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更好的条件与更高的成功愿景。

二、社会“锦上添花”——为校长共同体集聚合力

校长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开放大气的社会环境,需要教育开放办学,需要学校与社会间有效互动,更需要一个合作的学习型社会来为校长共同体的成长创设各方合力。

1、以“学校理事会”建设引进管理制度。我区大力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2008年全区初中100%建立学校理事会,2009年积极推进学校理事会的运作,发挥理事会成员的独特视野在学校管理中的作用,不断完善学校管理体系,促使学校管理模式的变革,比如去年推进教师绩效工资,我区初中的实施方案均通过了学校理事会的审议;蠡园中学理事会成员还直接参与到组织与管理学校家长学校中,与该校家校社合育中心一起组织聘请省内著名心理专家,为初三毕业班学生和家长做考前心理讲座,受到家长和学生的好评。家长、社区人士等借助理事会参与学校管理,有效形成学校、家长、社会三方教育的合力,促进学校家校合育工作的进步,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为校长共同体建设形成了外围的监管合力。

2、以“区域大教育”建设引进教育资源。近两年,我区依托区域教育资源优势,建立“滨湖大教育协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密切区域教育协作,引导学校打破界限,走出“文化孤岛”,拓展教育平台,实现共享共建,丰富和延伸学校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其中江南大学体育学院被授牌成为“滨湖区中小学素质拓展训练基地”,江南大学的服饰馆、酒文化馆、钱绍武雕塑馆,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第七二研究所,省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船舶文化馆,武警8720部队,市体育中心游泳馆,市图书馆,市文化艺术学校等成为区学生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课程基地,编辑《滨湖区人防(民防)教育区本教材》、《江南大学拓展基地活动教材》等特色教材,有关媒体专题报道盛赞“昔日横亘在中小学校与社会优质教育资源之间的„围墙‟被拆除”,“超级校园”初现端倪,成为校长共同体建设的“沃土”,提供了良好的成长资源。

3、以“530博士进校园”等引进智力资源。今年4月,我区与《无锡日报》社联合举办“530”创业博士进校园活动,20位创业博士被我区聘请为各校的特聘导师。冯向光、周萱等“530”创业博士们积极走进校园,与滨湖师生畅谈教育、人生以及科普工作,讲述学习经历、成长故事和奋斗智慧,为滨湖的素质教育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曹伟勋博士所在的无锡爱睿芯电子有限公司在江大附中、河埒中学和区少年宫建设“530项目:感知中国——比特科学实验室”获得成功,学生的发明创作申请了7项国家专利;“530创业博士”吴琼也正在与我区太湖格致中学、江大附中等研讨推进其“机器人”研究项目进校园、进课堂,这些都为推进我区初中素质教育找到了抓手。举行“2010年教育导师滨湖行”活动,邀请毕业于华师大、苏大、河南大学等多家高等院校在滨湖工作的11位研究生的导师走进滨湖,推动滨湖教师的成长发展。滨湖教育与“530海归创业博士”、与高校导师的沟通与对话,为校长共同体传递更多的现代文明信息,注入了新养分,带来了全新的生活观念和发展理念,构建了教育发展的新平台。

三、行政“有效补钙”——为校长共同体建设助力

因为校长共同体的建设是一个全员工程,作为教育行政主管的教育局要准确定位,既要承上启下,又要左联右协,要建立切实有效的机制,激活校长共同体大发展潜能;要构建多种建设形式和活动途径,促进校长共同体的深度发展。

1、激活校长共同体的发展潜能。

校长共同体要真正从组成到形成并发挥良好作用,需要其中的每一个个体发挥他的各自才干与特长,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一是在竞争中“上”。从中层、副校长到校长的选拔,我们一律实行“竞聘上岗”制度。公开政策、公开指标、公开程序,公平竞争,我们聘请省内外的专家和全体校长做成“专家评委组”和“校长评委组”,好中选优,为校长队伍建设选好人才。今年我区公开5个初中副校长指标,有58名教师报名,通过4轮选拔,最后,有11人入围初中副校长后备库,最年轻的80后才28岁。“竞聘上岗”为校长共同体增添了活力与崭新的教育理念。二是在交流中“练”。校长队伍建设建立正常的流动机制是校长共同体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我们明确校长的任期和时间,在一个学校任职每期三年,可连任两期,并且明确,副校长一般异地提拔,还试行了学校中层以上干部校内轮岗制度和异地轮岗交流制度。近两年,我们派了19位正副职校长到江、浙、沪名校挂职锻炼,学习他们的办学经验。“轮岗交流”和“挂职锻炼”为校长队伍建设提供了更多的实践机会,更快地提高了校长的领导力。三是在考核中“立”。考核评价是校长队伍建设的重要一环。从校长共同体建设的角度出发,我们考核评价重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校的纵向比较看发展;二是学校的差异发展看特色,三是学校的综合发展看全面。尽量避免同质学校的不良竞争,避免校长共同体的内耗,避免区域教育内外循环系统的不畅,为校长的专业发展明确了方向与目标。

2、构建校长共同体的多样形式。

校长共同体是一个完整的结构,但绝不是单一的,封闭式的,而是多元开放的。我们提出要走“抱团发展、区域联动”之路。为此,我们建立了区内区外多层面、多组合、多形式的校长共同体,为区域教育的共同发展,为学校教育的均衡发展,为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作出了贡献。一是建合纵联横双向共同体。我们以校长论坛为平台,交流思想,智慧碰撞,工作对接,成果分享。建立了以片为主的5个纵向抱团发展联合体,成员由幼儿园园长、小学校长和中学校长组成,不同类别学校之间的差异和利益为联合体的发展提供了许多经验。我区的许多教育改革的思路都在联合体校长论坛上进行了论证和完善。比如,学校绩效工资的实施方案、学校人事制度的改革方案、学校课程改革的实施方案、区域教育理念的确立等等。建立了以“初中教育发展论坛”为轴心的全区横向初中校长共同体,一月一主题,一月一校一坛主,仅今年以来就以为“省初中教育论坛”的召开,举行了6

次初中校长共同体主题研讨,借助校长们的共同智慧不断完善初中的发展。二是建城乡捆绑研修共同体。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将在城区的初中与远郊的初中结对捆绑,蠡园中学与华庄中学“两邱对话”,共研“因材施教”,形成了蠡园中学“选班而学”和华庄中学“走班选学”的教育探索;河埒中学与雪浪中学“南北合作”,共建“特色文化”。三是建异地交流合作共同体。我们要求并鼓励学校在教育教学领域建立学校发展共同体,建设学校教研联合体。我区华庄中学、河埒中学与湖州市十二中学,邱菊琪、金春华与胡晓华校长结成苏浙异地校长共同体;雪浪中学、梅梁中学与上海市杨思中学,太湖格致中学与海门东洲中学等纷纷建立了跨区域的学校发展共同体,形成了异地交流合作发展的校长共同体。跨区域、跨学校、跨学科的教育、教研活动为学校之间、校长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提高了校长的课程领导力。

3、建设校长共同体的活动途径。

校长共同体的建设要注重共同体研修行为的转变,我们在“以各校长共同体的牵头单位为“平等中的首席”,以聚焦全面教育质量提升为核心,以广泛、深度、立足校本的调研为先导,以问题的研究和解决为牵动,以模式的创新为动力,以网络研修助发展,以共同发展促共生”的建设策略主导下,开展行之有效的校长共同体的建设活动,提升校长领导力。一是以校本提升战略促进校长共同体在现场诊断和自我比较中提升。我们利用学校制定新一轮三年发展规划的契机,开展了“校本提升发展规划”的培训、研制、论证、实施、评价等系列活动,组织专家组对每一所初中的“校本提升三年发展规划”进行“麻雀式”解剖,帮助初中校长共同体成员所在的学校诊断规划存在的问题,召开了论证会,以东实验学校为载体,比较和诊断各校规划方案与自评体系,点面对比,既找到自我优势,又思考自我发展的不足,借助集体的智慧,形成解决问题的思路或方法,从而提高了校长的领导、规划和实施能力,提升了校长的管理智慧,也是对校长办学思想与战略战术的历练。发展规划成为学校三年发展的蓝图。这里仅把各初中学校发展规划的关键词作一介绍:蠡园中学——综合改革创新;格致中学——教师发展;东中学——幸福教育;滨湖中学——精正教育;雪浪中学——敦睦文化;江大附中——科技特色;河埒中学——文化建设;华庄中学——课程改革;胡埭中学——校本教研;水秀中学——生本教学;梅梁中学——阳光教育。二是以书香致远工程促进校长共同体在叙事共享和著书立说中提升。我区以“书香滨湖”系列活动为主要载体,营造“读好书、好读书、人人都读书、相互荐好书”的氛围,与名著、名家、名师对话,谈读书体会,写叙事心得,共同分享,让书香充实校长们的生活,引导和帮助校长树立高尚的精神追求,提升个人修养,丰厚人文底蕴,扎实专业学识,形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独特的教育教学管理风格,形成校长共同体独有的书卷气。我区还积极鼓励校长做课题,做研究,搞学问,出成果。区政府专门设立了“教育创新创优奖”,并与有关大学、科研机构、出版社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校长们“著书立说”创造条件。一年来,已出版反映初中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成果的专著11部,完成一大批现代教师校长的幸福转型。三是以典型引路工程促进校长共同体在高校研学和网上引领中提升。《江苏教育》继2007年10月长篇报道《蠡园中学,一所非名校的拔节故事》后,2009年又以《花开的声音》为题,用整整13页的版面,再次详细解读近两年中“蠡中教育”的新发展,《人民教育》也在去年10月号以1万多字的篇幅在全国推介蠡中教育改革、特色办学的成功经验。为此,我区以蠡园中学教改作为全区初中整体提升的引路者,全面推广蠡园中学“助学案”,深入开展“学习、赶超蠡中”活动,初中教育整体水平大幅提高;《江苏教育》2010年第6期以《东:一所有幸福感的学校》为题报道了我区东实验学校的办学经验。选派邱华国等校长到北师大“教育家书院”深造,提升其作为全区校长共同体建设“平等中的首席”的引领能力,并充分利用滨湖教师研修网,以他们为版主或发起人,打造初中校长网络虚拟共同体,围绕学校管理、校本教研、教师队伍建设与专业成长、课堂教学等热点话题,积极开展网上论坛,在思维碰撞中,提出学校管理的新思路,生成许多适合我区学校现状的具体做法和经验,更新了校长的管理理念,提高了领导力,为我区的校长共同体建设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7

一、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意蕴与功能

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 就是通过中小学校长认知、整合与提炼校内外文化, 创新优质的学校文化, 不断将学校文化力转化为领导力, 从而影响师生的价值观、信念与行为, 并增强师生对学校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和愉悦感的能力。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是中小学校长的文化视野、文化价值、文化品格、文化精神和文化影响力的充分展示与体现。

“对于优质学校校长来说, 最主要的事情就是创建一个有效的合作性文化, 最根本的工作就是充当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2]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功能, 就在于塑造学府的文化形象, 创设多元的文化活动, 营造合作的文化氛围, 提炼和谐的文化精神, 培育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尊崇感、归宿感以及对学校文化的坚守, 从而自觉自在自为地融入学校中, 形成合力。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具体体现如下功能。

1.导向功能

导向功能通过学校文化的塑造与创新, 导引、规范师生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向, 使师生在学校文化的潜移默化下认同学校共享价值观, 并在共享价值观的指引下, 为着他们所认定的共同价值目标去努力行动。

2.规范功能

规范功能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极具渗透力的、影响久远的“软制约力”, 它通过师生的自省产生一种自律意识, 自觉地接受学校文化的规范和约束, 并按照学校共享价值观的指导进行自我控制与管理。

3.激励功能

激励功能强调用学校文化春风化雨般地感染师生, 点燃师生工作的激情与热情, 强化师生的工作动机, 激发师生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

4.凝聚功能

凝聚功能是一种强力“粘合剂”, 它把师生紧紧地粘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巨大的凝聚力与向心力, 使师生产生作为学校成员的“身份感”, 对学校的“归属感”与“自豪感”, 对学校愿景、价值观念与学校精神的“认同感”。

5.协调功能

协调功能可以减少师生之间不必要的摩擦和矛盾, 强化学校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与交流的合作, 促进学校各个部门、各个群体、各个人之间的有机配合。

6.辐射功能

辐射功能指通过塑造学校教师形象、学生形象、校长形象、学校环境形象来确立自己的美好形象, 进而在社会上产生一种辐射作用, 形成一种形象感染力, 扩大学校知名度, 提升学校的美誉度。

二、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构建要素

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由制度文化领导力、行为文化领导力和观念文化领导力组成。其具体要素如下。

1.文化整合力

中小学校长文化整合力是在学校共享价值观的统摄与凝聚下, 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通过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达到趋同、协调与适应的能力。中小学校长文化整合既不是将原有学校文化简单叠加, 也不是简单粗暴地抑制和掌控, 而是积极引导提升和规范多元文化, 把学校文化、教师文化与学生文化博弈中的各种分散的、孤立的、冲突的文化价值力发展协调为一种具有整体价值理想的力量, 是在去劣存优基础上的学校文化催生与发展。通过学校文化的整合, 形成合道、合志、合声的文化合力。

2.文化认同力

中小学校长文化认同力, 就是指中小学校长引导师生对学校共享文化的确认能力, 它是中小学校长引导师生在一个学校共同体中形成对学校最有意义的事物的肯定性体认, 其核心是对学校共享价值观的认同。中小学校长坚持以多元文化观为文化认同的价值取向, 帮助师生理解自己的学校文化和享有应有的文化尊重, 并在认同学校文化的基础上, 树立平等地包容、理解、尊重和珍惜其他的文化, 并从中吸取精华部分, 以便获得参与未来多元文化社会所必须的价值观念、情感态度、知识与技能以及维护社会文化平等和社会公平的意识和信念。

3.文化自觉力

“文化自觉”指“生活在一定文化中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 明白它的来历、形成过程、所具的特色和它发展的趋向”[3]。文化自觉是一种执著的文化追求, 是一种广阔的文化境界, 是一种特有的文化智慧。中小学校长文化自觉力是指中小学校长在对学校核心观念与行为方式进行深刻地反思和积极实践基础上, 确立新的学校观念体系与行为体系, 并发展与之相应的物质空间与制度的能力。它主要体现在中小学校长和他 (她) 所领导的团队对学校教育深刻的文化思考与积极探索上, 体现在中小学校长在办学过程中对思想观念与行为方式的主动选择上。其核心是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 从师生的需求出发, 思考并选择恰当的教育行为, 促进师生的和谐发展。中小学校长的文化自觉力决定一所学校文化发展的厚度、广度、长度, 决定其对师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引导和示范, 深刻地影响着这所学校办学的品质。

4.文化引领力

中小学校长文化引领力是指中小学校长用正确的文化标准引导师生的文化判断, 并逐步形成学校文化共识的能力。中小学校长应站在时代文化的前列, 把握时代的主流文化脉博, 以中国共产党十八大提出的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学校文化, 用学校的共享价值观引领师生。“校长的文化引领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引领学校文化传承, 引领学校文化激励, 引领学校文化创新, 引领学校文化管理。”[4]

5.文化践行力

中小学校长文化践行力是指中小学校长将学校文化价值体系和行为方式内化与主体化成师生的自觉的价值观念、价值规范与价值行为和直觉的价值追求的能力, 是将抽象的学校文化建设目标外化与物化为师生的行为方式和学校特色的能力。中小学校长是学校文化的践行者, 要把学校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必须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的“文化”落实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 内化为全体师生的思想, 渗透到全体师生的言谈举止中。

6.价值领导力

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力是指中小学校长有意识、有目的、有策略地运用人类基本价值观、我国核心价值观和学校共享价值观, 去澄清、整合、认同、引领中小学师生的个体价值观, 从而提高领导效能, 实现中小学办学愿景的能力[6]。中小学校长价值领导力包括: (1) 价值澄清力。社会转型时期, 价值观的多元化使师生难以确认自己的价值观。中小学校长要通过一系列的价值澄清, 教给师生澄清自己价值的技巧与自我评价能力, 帮助学生澄清他们的价值陈述和行为, 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7]。 (2) 价值整合能力。中小学校长以人类基本价值观、我国核心价值观与学校共享价值观为价值整合的基点, 通过学校价值、教师价值和学生价值的创造、传递和分享的整合机制来实现三类价值的互动和平衡, 从而实现学校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的整合, 形成基于价值整合的新型学校文化[8]。 (3) 价值认同力, 是指中小学校长与师生通过相互交往而在观念上对学校价值的认可和共享, 是中小学校长与师生对自身在学校中的价值定位和定向, 并表现为共同价值观念的形成[9]。 (4) 价值引领力, 即用正确的价值标准引导师生的价值判断, 并逐步形成师生的价值共识[10]。

三、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提升的路径

“打铁还需自身硬”。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强弱关键取决于其自身的文化品位, 文化品位越高, 文化领导力越强。因此, 提升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关键是提高其文化品位。中小学校长的文化品位主要由日常生活品位、艺术审美品位和价值理解品位三方面构成。中小学校长日常生活品位主要 体现在物质生活质量中, 具体体现在衣食住行和休闲娱乐各方面;中小学校长的艺术审美品位与自然和艺术的创作、鉴赏活动戚戚相关, 具体体现在艺术审美的趣味、眼光、格调、境界等方面;中小学校长价值理解品位则贯穿于全方位的精神活动, 具体体现在对于人生、社会、自然、历史、现实和自我之价值的理解和判断。提高中小学校长的文化品位, 进而提升中小学校长文化领导力的主要路径是博学之、善思之、精研之、笃行之。

1.博学之

作为一个学校的校长, 他 (她) 集师生发展的支持者、教学工作的服务者、教育资源的开发者、德育工作的建设者、教育改革的推动者、内外关系的协调者等多重角色于一身, 当好这些角色仅靠经验的积累和学校行政能力的历练是远远不够的, 必须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 丰富的教育思想, 宽广的知识视野和深邃的办学睿智———而这些只能通过读书来获取。对中小学校长而言, “书生气”固然不足取, 但“书卷气”却不能没有。凡有所成就的中小学校长都善于从读书学习中吸取智慧营养, 提升文化品位。中小学校长要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真正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2.勤思之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校长应该是“智者”, 突出表现为思想观念的领先, 思维水平和方式的优秀。大凡优秀的校长, 都是思想型的, 都是能够将理念浓缩成概念的人。校长如果没有思想, 如果不能适时地提炼出能承载教育理念的概念, 就不会形成独特的文化, 学校就没有灵魂, 就没有哲学, 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就失去了方向, 整个学校的工作与师生员工的行为就缺乏导向和基本准则。校长有没有思想, 是衡量校长为学校领袖还是学校管家的重要标准。苏霍姆林斯基说, 校长的领导, 首先是教育思想的领导, 其次才是行政的领导。可以说, 正确的办学思想是形成学校优秀文化的根基。校长要当文化的反思者。这种反思应该是自我成长的一种内在的思辨, 是以我为圆心, 以他人的智慧和知识为半径, 进而与已有之我的文化积淀形成融合, 不断地享受文化升值的幸福, 这种反思是是游弋人生幸福之水的一叶兰舟, 这应该是我们每个校长努力追求的。边学习, 边反思, 边研究, 在司空见惯的管理行为背后发现问题, 从而在文化的层面上, 对教育管理行为有新的认知, 使反思的结果成为最佳决策, 使管理具有生命力。

3.精研之

中小学校长就是要不断反省, 把读书学习获得的感悟和教育教学一线所获取的丰富经验总结提炼出来, 通过组织科研活动, 进行课题研究, 互相交流、碰撞、辨析、启迪, 形成科研学术合力, 把“悟”升华为“理”, 始终站在时代前沿思考和把握学校发展方向。校长要从研究的角度从事学习、管理, 不断地发现问题, 思考问题, 研究问题, 解决问题, 养成问题即课题的研究意识, 从而不断地增长自己的思考力、感悟力;不断提炼新见解、新观点, 从而形成新思想, 促进学校文化的发展。

4.笃行之

不“学”不“思”的中小学校长难以提高自身素质, 只“学”光“思”而不“行”的中小学校长无法产生效益, 文化领导力的提高是在实践中表现的。领导的要素就是要有人跟随。中小学校长要把自己的“文化品位”转化为教师的文化品位、学生的文化品位, 进而建设学校的文化, 就必须在实践中熔化。中小学校长要把所读之书结合教育教学工作实际内化为学术感悟。上课、听课、评课, 亲近课堂, 以身作则, 行为示范, 做身体力行的、第一线的教育实践者。

参考文献

[1]郭娜, 谢翌.优质学校校长角色:学校文化的塑造者和领导者.教育科学研究, 2006 (11) .

[3]费孝通.费孝通论文化与文化自觉.北京:群言出版社, 2007.

[4]蒋建华.校长在学校发展与创新过程中的文化引领.中国教育学刊, 2008 (4) .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 篇8

一、更新角色,统筹规划

校长是学校的总设计师,有着改革的地位。改革就是运用先进的理论为指导,运用新颖、独特的形式对传统教育的历史反思,对现实教育的弊端变革,对未来教育发展研究,实现教育管理的创新,臻于自我完善。校长应该站在改革的前列。校长应该更新角色,审时度势,集思广益,战略家的头脑进行思考,建构学校管理体制,改革考试评价等方案,有效组织实施改革方案,推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沿着健康高效的轨道发展。

二、发展专业,能者为师

校长必须具备一名教师所具备的一切素质,一校之长应是师者之师。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校长决定着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实施着领导组织,协调控制等职能,担负着组织和实施的历史责任,发挥着关键的作用。校长必须有创新的能力和专业的素养,引领和组织、推动学校教育改革创新,加快学校改革创新的进程,提高学校改革创新的质量。校长应该吸收新知识,掌握新方法,驾驭改革,创新管理,实现校长的专业化发展。

学校的发展是学校资源的最佳发挥效能,合力的结晶。校长应该将教师、学生、教学设备、制度、文化等协调起来,形成最大化的合力,实现学校的发展。校长起到组合、引领和促进、协调的作用,要具备高超的组织才能。校长的专业发展能调动学校发展的因素,科学配置资源,提高管理的效能。校长要有发展的意识,强化学习内驱力,挖掘学生求知的潜能,重视提升能力,更新观念,把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带领学校向更高目标迈进。校长要引领学校发展,建一流学校,创特色学校,锐意改革,接受挑战,理清思路,践行教育改革者的崇高职责,能者为师,向“教育家”型的校长努力迈进。

三、运用权力,高效管理

权力是为了履行职责而使用的,校长要管理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的事务,就要运用好权力,担负好责任。校长要将权力和责任协调起来,公正行使校长权力,全面提高管理能力,实行科学的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发挥教师和学生的能动作用,为教师和学生的有所成就、有所发展铺路搭桥。

校长要善于组织教师行动起来,协调好领导班子和成员的关系,要明确分工,行使权力,宏观把握学校工作,给各个教师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校长给所有管理者平等的机会,公平的眼光,让教师发挥才华。校长应该信任教师,赏识教师,尊重教师,满足教师的自尊、自信,给教师创造环境和条件,促进教师不断在学校管理中成长。

四、发挥魅力,提升品质

校长要宽严结合,刚柔结合,运用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和考核,让学校工作有规范约束,保证管理的有序有力。校长也要有足够的维新,运用品德、才学、气度等凝聚成校长的独特魅力,对教师产生个性吸引力,工作吸引力和学术吸引力,发挥人格魅力感染教师,温和、平等、民主地实施管理,将组织的意识转化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创造和谐上进的集体氛围。

校长高尚的人格魅力能有感召力,凝聚教师共同前进,鼓舞教师努力拼搏,形成发展的凝聚力,发挥校长的人格魅力,提升学校整体质态。

学校管理首先是人的管理,校长要认识到教师的自尊自信,思想活跃,喜欢发表自己的见解。校长要广开言路,襟怀开阔,形成教师群体心情舒畅、互相体谅、同舟共济的工作局面。校长和教师整合成整体,追求共同进步。

五、更新观念,争创品牌

教育家和成功的校长都有教育的理念。优秀的校长应该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创办出学校的特色和个性来。

校长的领导本质上是教育思想的领导。校长要形成鲜明的个性办学理念。校长要将办学理念转化为具体的大家认同的观念,形成可操作的目标。

校长应努力提升教师的素质,培养教师爱岗敬业的品德,树校风,正教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思维,创造好的学习环境。校长应该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特长发展,自主发展,创造充分的时空。校长也要鼓励学生全面发展,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校长要崇尚进步,尊重个性,带领教师和学生努力拼搏,积极进取,勇于超越,形成浓郁的特色氛围。校长应该实现教师的成长和发展,为教师的飞跃提供好的活动的平台。校长应该带领学生设计好自己的未来,考虑好自己在哪些方面进步和发展,怎样全面提升,保证一大批优秀的教师人才的脱颖而出,保证学校逐渐向着品牌学校迈进。

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观念影响着学校的发展和教育的方向。校长是学校的旗帜,决定着文化领导和思想领导的内容。校长应该重视提升自己的学识修养,塑造自己的高尚品德,拓展自己的职业生涯,让自己的人生和学校共同走向辉煌。校长应该善于将教育思想体现在事情中,保持先进的教育管理的思想,带领教师团队攀登教育教学的高峰。校长应该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引领学校发展,把握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方向。校长应该努力搭建平台,让教师尽情发挥自己的才华,提升自己的能力。校长应该服务于教师和学生,成为大家的朋友,成为教育教学的专家,成为知识型、学者型、专家型的校长。

总之,校长的追求就是学校的发展的方向。校长要把握方向,更新观念,修炼品格,调动智慧,带领教师行动起来,创造学校发展的奇迹。

上一篇:真正的英雄导学案及答案下一篇:区域远程医疗实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