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

2024-08-14

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精选8篇)

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 篇1

浅析中小学校长领导工作创新

【字体 大 中 小】作者:赵福录2012-12-14来源:《中小学校长》

第 1 页

一、思想观念创新: 变封闭为开放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教育是知识创新、塑造创新人才的基地,而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又是我国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点。《领导科学基础》一书中明确指出“任何事物总有改进的余地,唯有创新,唯有及时抓住群众感觉到而没有意识到的东西,你才能带动群众前进。墨守成规,因循守旧,不可能成为好的领导者,即或本人不是一个非常有创见的人,你也应该善于鼓励和运用别人的创造力。”长期以来,有些中小学校长仍习惯于传统的领导方式,故步自封,不愿接受新事物,不去研究新问题,他们所领导的学校信息闭塞,竞争无力。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得更新封闭办学的思想观念,只有这样,校长的视野才能开阔,才能把学校办好。

变封闭为开放,校长必须做到:第一,要有勇气,注重实行。改革是领导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实行改革必然要冲击某些陈旧的思想意识,这就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力,这就要求校长要有勇气,知难而进。(如学校考评制度、聘任制度建立等。)如果没有勇气,就砸不碎桎梏,冲不破束缚,更不会去开拓创新,锐意进取。要使新思想、新方法源源不断出现的秘诀,那就是尽快地将已形成的新思想、新方法付诸实施,并通过实践检验而不断增生。如果想“改革”,又怕“乱套”,想“开放”,又怕“无缰”,那么即或是再宏伟的蓝图,也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因此,一个中小学校长,应该纵览全局,立足当前,大胆创新,注重实行。第二、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这是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的心理品质。一旦中小学校长有了强烈的事业心,那么他就会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为党的教育事业献身的坚强信念,热爱学生、热爱教师、热爱教育工作,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校长有了强烈的事业心,能使他增强探索教育新路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至于对学校涌现的新事物表现出极强的敏感性,并给予热情的扶持。第三,要有系统的思维方式。系统的思维方式是指将各个环节中有联系的诸因素集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借助于判断和逻辑推理,运筹帷幄。用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周密而全面,具有连贯性,其显著特点是在安排工作时充分考虑它的“超前”与“预后”。(即体现前瞻性,又考虑到了这样做的后果。)一些工作有方的校长,都是利用这种思维方式考虑问题的,他们大都工作起来井井有条,丝丝入扣,一旦出现棘手问题、突发事件,亦能得心应手的处理。因此,中小学校长必须具备这种系统的思维方式,用以开阔新思路,减少盲目性,从而使教育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管理方法创新: 变独断为民主

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社会,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成功的学校教育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而集体智慧的发挥,一定程度上依赖于民主观念指导下的民主管理。当今时代单靠一个人的智慧是很难管理好所从事的事业,是无法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积极性的。民主才反映管理者的文明、开明和英明,民主是时代进步的标志,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职工的思想变得更加活跃,民主意识日渐增强,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已成为必然趋势。作为学校管理的核心人物校长,很有必要加深对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认识和理解。一是校长要从自己认识水平的有限看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重要性。校长不可能未卜先知,也不可能无事不知,即便是知之颇多也会有“一失”之时,加上现代社会信息传递快,知识更新快,中小学校长要想高屋建瓴,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就必须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博采现代社会的高信息。二是校长要从自己管理水平的有限看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必要性。学校工作,千头万绪。校长对学校工作不可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因此,在管理上要充分运用民主手段和机制实行双向运动,即双向管理。实行双向管理,有助于校长的管理工作,也有利于被管理者自律、自理,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佳境。(提倡教职工、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三是校长要从自己知识水平的有限看学校实行民主管理的可能性。对学生传授文化知识的本身就是一项特殊的管理。现代社会要求学生掌握多方面的知识,而校长所涉猎的知识范围毕竟有限。有效的办法就是充分发动教师,利用他们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实行全面的质量管理。

学校实行民主管理,除加深对其认识和理解外,还存在一个如何决策的问题。决策按其形式可分为常规型决策和非常规型决策,所谓常规型决策,是指决策者在日常工作中经常需要解决的一般性决策问题,它以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形式重复出现。其产生的背景、特点、内部与外部的有关因素,全部或基本被决策者所掌握,有一定的规律可循,比较容易解决。(但习惯于决策的校长很容易滋长独断意识,常规型往往“一人说了算,事情大家干”。)一旦处在信息社会的学校里引进竞争机制,更新的技术,更新的知识,需要更新的环境时,这种决策形式就会受到冲击。这就需要进行那些无先例可循,具有大量不定因素的决策活动,即非常规型决策。如何实行这种决策?答案就是处变应变,处变应变靠什么?一靠学识,二靠优化方案。(学识即知识和修养,优化方案即 90%的情报信息加上 10%的判断所形成的方案。)学识是处变应变的基础,优化方案是处变应变的前提。(学识水平高,对问题的应变能力就强,要想有一定的应变能力,必须得有一定的学识。任何问题如果有好的解决方案,那么问题就容易解决,反之亦然。)实行非常规型决策就必须实行民主管理,民主治校。只有这样,才能博采信息,集思广益,抉择出优化的决策方案。学校实行民主管理,决非轻而易举之事,为了确保民主管理不流于形式,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的机构和制度,切实保障广大教职工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和机会。(如教代会、校务委员会、财物监督小组等。)二要创造和谐融洽的民主氛围,尊重教职工的意愿,充分发扬民主,让教职工畅所欲言,献计献策。(比如,学校制定新政策和重大决策前,可召开教师代表、教研组长会,让大家充分酝酿,在充分发扬民主的基础上,确定实施方案。还可以开展征集合理化建议活动、开展“假如我是校长活动”,设立校长信箱等途径,经常收集教职工的意见和要求。)三要超越自我。校长要超脱自己的主观意识,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尤其要放下领导架子,真正听得进群众意见。四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群众有决策权、管理权,还要有监督权,作为校长要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做到校务公开,特别要要坚持把学校的重大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进行公开。

学校实行民主管理,不仅可以弥补校长自身能力的局限,减少决策失误的风险,实现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高效化,而且有助于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人际关系创新: 变逆反为相容

人际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交往与精神交往中所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校的人际关系,主要是校长与领导成员之间,校长与教师职工之间的关系。要抓好学校工作,就得下真功夫,花大气力来研究、处理这种人际关系。

一个单位、组织、领导集体的人际关系如何,决定着整个事业的成败。如果校长与领导成员之间合作关系是长期稳定的、诚挚友好的、相容正常的,那么,这个学校的工作就一定会有起色。要做到这一点,首要的是校长必须尊重信任其他领导成员,建立起同志情谊。其次是领导成员之间彼此尊重、相互依赖、推心置腹、真诚相待。无端的猜忌,各自为政,钩心斗角都是处理正常人际关系的大敌。校长协调好与领导成员的人际关系十分重要,而校长与教师职工的心理相容更不能忽视。校长与教职工的关系从组织上讲是领导与被领导、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从对学生而言,他们又都是在共同教育活动中不同的分工关系,这种分工关系又是彼此平等的同志关系。只有校长对教职工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贴同情,才能赢得教师职工的尊敬、信赖、拥戴。没有最好的教师,只有用好的教师。全体教师同心协力相互补台是学校发展的动力源泉。要建立这种关系,主导的一面在校长,不仅要求校长的组织才能、业务水平和文化素质、管理才能,成为教师职工尊重信赖的条件,还要求校长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一是要有宽容精神。宽容并不等于放任,也不是搞充耳不闻、视而不见的自由主义,而是以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为根本,作为校长,首先要坚持原则,在大是大非面前决不让步;在抓纲定向的决策中,不容得半点马虎,这是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但在具体工作中,校长应该把自己视为教职工的同志、朋友,对他们要关心爱护、尊重信任、体贴同情。校长还要善于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一道工作,既坚持原则,又注重策略,掌握分寸,从而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二是要能引咎自责,即敢于承担责任。也就是要推功揽过。如果校长在学校的工作有成绩时,功劳就扯到自己名上,工作出现问题时,责任就推到别人身上,这样做就会使教师职工产生逆反心理,反之,则产生相容心理,即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融洽的心理交往状态。具有这种心理状态,才能提高管理效能。三是要有求实的思想作风。其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坚持从实际出发,正确评价自己,客观公正,勇于自我批评。要做到这一点,务必消除在大众面前亮真相会“掉底子”,“丢面子”,会失去威信的顾虑。实践证明,越是能正确评价自己越能赢得人心。

四、知识结构创新: 变单一为复合单一的知识结构,有时会使校长在教学教研工作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校长要通过各种继续教育途径,以及自我研修,努力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长知识、长才能,变单一为复合,只有这样才能始终掌握教学教研工作的主动权。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有些中小学校长大都只会教一门主课,而对其他学科则研究不多,知之不深。单一的知识结构使中小学校长时常处在教学教研工作的被动地位。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程度偏低,缺乏广度和深度。大学生走上学校领导岗位后,中小学校长的文化结构虽然有了改观,但知识结构不合理的现象仍然存在。因此,要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学历补偿教育和继续教育,使中小学校长既掌握自然科学技术方面的知识,又有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成为多面手,一专且多能,让中小学校长单一的知识结构日益趋近复合。同时,中小学校长还应加强自我研修,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这样,中小学校长就可以掌握教学教研上更多的主动权。

总之,要想中小学校长工作不断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是关键,管理方法的创新是重点,人际关系和知识结构的创新是基础。我们只有抓住关键,突出重点,打好两个基础,才能使学校的领导工作事半功倍。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探索中小学校长工作创 新 之 路,就一定能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作者:黑龙江省青冈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中学特级教师、省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省级骨干校长)

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 篇2

目标可行,充满希望

校长在制定学校工作目标时, 首要的是切实可行, 让教师经过努力能够实现, 不要太遥远而不可及, 制定目标应当实在, 也应该在校长本人能够做到或实现的范围。这些目标包括德育目标、质量管理目标、构建有效课堂目标、教学评价目标、学生体能目标、实验操作目标、学校基础建设目标、学校发展目标等等。制定目标千万不可只盯着一两件事, 不要在一天内完成很多事情, 甚至完成所有的事。可以制定一个个能够完成的小目标, 继而达到实现大目标的目的。总之, 校长在制定目标时, 要让教师有希望能够实现。就像脚跟踮起来, 胳膊伸长时能摘下树上的葡萄一样。

接受批评, 注意沟通

校长也有过错,无论是语言过错、决策过错,还是行政过错,只要教师提出批评,都要诚恳接受,切不可对提意见的教师大加责难,更不要与之发生争执,用威胁、权力、动作、手段、报复等方式来打压提意见的教师。因为敢于给校长提意见的教师,一般来说,都是有责任感、正义感、有主人翁意识的教师,他们的意见绝大多数都不是为一己之私。校长对待教师的批评与职责不能采取置之不理、逃避、躲避的办法,要勇敢地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只有这样,教师才会给校长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校长要经常保持与教师的沟通,注意聆听教师的心声,对学校的不良现象迅速做出反应和应对,经常保持高度的警觉性,尽快采取行动加以阻止。所以,校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挤出时间,寻求场所和机会,多与教师接触,多从教师那里了解管理中出现的问题。下面举一个真实的例子:某初级中学,学校在制定《年度考核实施办法》时,按照德、能、勤、绩四个方面对教师的学年度工作进行全面考评,然后确定优秀等次。可在落实的过程中,学校把优秀等次考虑到了当年需要职务晋升的教师,本来经过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教师,把指标让了出来。2009年1月初,人事部门出台文件规定,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等次与奖励挂钩,凡2005、2006、2007年度,连续三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教师一次性奖励1500元,2008年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一次性奖励800元。校长的错误决定,使得学校四名本应该获得优秀等次的教师与1500元奖金无缘。老师意见很大,反响很强烈,这时,校长找到这四位教师,承认了自己导向的错误,并向四位教师道歉,解除了这四位教师心理的疙瘩,使得教师与校长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多加赞赏,谨慎批评

校长的一点点表扬、一点点鼓励,一句温暖的话语,可以使一名普通青年教师成为一名骨干教师,使一名一般教师成为一名优秀教师。教师无私奉献、关爱学生、爱护公物、讲究卫生、珍爱学校的一草一木、实施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星期天家访、认真搞好教学常规、实施素质教育等,哪怕是一点点小小的成功,校长都要给予表扬。它意味着校长对教师工作的认可。教师为学校拿到了奖牌,校长要大加赞赏,给予肯定,甚至可以给予奖励,奖金发得让人羡慕,以此激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各类竞赛,为学校争得荣誉。无论是口头表扬,还是物质奖励,校长不仅要在会上,在人多的场合进行夸奖,而且在背后,在个别教师面前,在无教师参与的场合,都对为学校工作做出过成绩和突出贡献的教师进行赞赏。有时用“我知道你是一位出色的教师”“你一定能把这个班级管理好的”“你一定能把成绩搞上来”一句话,就能树立教师的自尊,增添教师的自信,给教师无穷的工作力量。校长对教师的批评千万谨慎,点到为止,以不伤和气为宜,切莫大做文章,抓“小辫子”,放大教师的问题和过错,以尖刻、刺耳、愤怒的话语来横加指责。

满腔热忱,恪守诚信

校长必须对学校工作满腔热忱,对教育教学“沉”入底层。切莫讲大话、说虚话、说离题话、说外行话,更不能动口就让教师落聘或解聘。要让教师满腔热忱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校长必须先有热情。激发热情的最好方法就是先相信自己,相信你所做的一切,热情就会自然产生。校长的人格魅力来自于绝对的真诚与真实的诚信。必须让教师信服,必须说到做到,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教师的信任,才能树立在教工中的威信。切莫立下自己想得到而做不到的,或者今天做得到,明天做不到的誓言。因为你失去了诚信,也就失去了当校长的尊严,失去了群众基础。

观念新颖,态度积极

校长要用新的理念来管理学校,管理教师,管理质量。所谓新颖,就是校长的思想理念必须新颖,必须与众不同,必须具有前瞻性。校长的眼光要看得远一些,有些工作不能急于求成,得轻松点,慢慢来,有时需要冷静思考,这样做是否正确,或告诫自己,退一步,看看再说。因为求新求异的管理方法会有曲折性的。经验告诉我们,积极的工作态度是一种最有力的激励,这是一个现代成功校长必备的素质,也是校长快乐人生和事业成功的秘诀。校长要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到工作中,投入到学校突发事件的处理、投入到学校整体发展、投入到学校全面管理、投入到提高育人质量、投入到和谐校园的创建、人本理念的实施之中。

处理论事,勿用感情

校长勿用感情处理人和事。执行制度,不能与自己贴近的一个样,与自己关系疏远的另一个样。解决问题,不能与自己亲近的都为是,与自己远离的都为非。发奖金、评先表模、职务晋升、年度考核、选拔中层干部、选拔年级主任、选拔班主任、选拔重要岗位、聘任教师等,不能与自己关系密切的都圈之于内,与自己“不贴”的排之于外。如果这样,学校很容易会形成派别斗争,校长会骑虎难下,很快垮台。所以,校长管理学校应该采取“民主式”,切勿“家长式”;要公平、公正,切勿偏见;要光明正大、光明磊落,切勿暗箱操作;要尊重每位教师,勿轻看下属小卒;要全力支持教师所做的正当工作,并要让教师知道你永远会帮助他们,为教师成长开辟成功的阳光大道,切莫把教师的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教学扼杀掉。

少下指令,多听建议

中小学校长领导力问题探析 篇3

【关键词】校长领导力 亲和力 学习力 决策力

校长是一所学校的核心,校长的领导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时代的不断进步给校长的领导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校长领导力是指学校管理者统率、带领团队,并与团队交互作用从而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能力。它是一种综合能力,要求校长具有较高的个人素质、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团队领导能力、沟通能力和对校园文化的建设能力等。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发展与成功,是驾驭、引领、发展学校的综合能力。

一、关于校长领导力的内涵

(一)在校长领导力的指向方面,较有影响的观点是教学型领导力和变革型领导力。教学型领导力即着眼于教学的领导力,它意味着能为学生和教师以及整个学校创造出更多更好的平等受教育机会,这就要求校长具备以下能力:始终聚焦于教学、课程、评估方面的核心技术的正确运用,同时使学校行政管理、组织和财政等各层面的运作为技术运用提供更强大的支撑以改进学生的学习。

与教学型领导力突出课程和教学结果不同,变革性领导力更关注学校运作的过程以及学校创新能力的提高,主要目的是采用有效方法使学校及其成员在与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互动时更富有成果。对一名校长来说,如果缺少能力和手段应对内外环境的变化,即使具备较高水平的教学领导能力也无济于事。

(二)能促进校长们在工作中达到高绩效标准的知识技能和理念价值观也是校长领导力概念中的应有之义。这些知识基础和观念体系不但有助于高效領导和管理的实现,而且也是校长专业个性发展中不可少的原料。

二、目前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问题现状

(一)我国中小学实行校长负责制的管理体制,学校工作由校长统一领导指挥。这种体制本意是想提高决策效率,但在实施中却造成了曲解。首先,在一些学校,校长掌控着学校的大权,“一言堂”现象仍然存在;其次,部分校长没有学过系统的管理知识,只是凭借经验来管理,这就给上级教育政策的解读以及对学校教育政策的制定带来了困难;第三,部分校长缺乏作为一个领导者的素质,不能合理进行预测和决策,缺乏财务、人事管理方面的知识 ,这些问题都阻碍了学校的正常发展。

(二) 新时期学校发展所需要的校长领导力

校长作为学校首要领导者,是拥有法定权利的正式领导者,这种权利的集中体现的是校长的行政领导权,而决策指挥力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校长决策是对学校全方位的决策,学校发展的全方面都需要校长的决策,校长所处的地位决定了校长行政领导力的重要性,校长必须很好地运用决策指挥能力。

新时期学校发展需要校长有更加新颖的管理思想 ,深厚的专业理论素养。对校长自身非专业素质的要求也进一步提高。首先,对学校发展的预测力。作为学校的首要领导人,校长决定着学校的发展方向。校长的工作之一是制定学校发展规划 ,这就需要校长以学校自身特色和学校实际情况为基础 ,结合现实政治 、经济、文化现状,借鉴国内外知名学校办学经验,确定合情合理的学校发展 其次 ,对教育管理知识的领悟力。一个优秀的校长不仅要有丰富的管理知识,也要有深厚的教育知识功底。这是校长正确领导、管理学校的基础和前提。

三、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几个着力点

(一)提升校长亲和力。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一训三风”,甚至师生的言行举止等,无不闪烁着校长的思想与智慧,而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就是全校师生精神的栖息地,也是学校校长文化感召力的直接呈现。所以要营造和谐向上的校园文化,彰显校长的文化感召力。

一个好校长应当首先是学校精神人格的最高长官,因此人性化的学校管理是反映校长人格魅力的一面镜子,更是提升校长亲和力的有效途径。首先人性化的管理是以尊重他人为前提。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将人的需要分为低级到高级的七个层级,而“尊重的需要”处于第六层级,仅次于最高层级“自我实现的需要”。而人性化管理其本质在于对教师学生的信任与尊重,容易让师生产生适度的愉悦感,激发工作学习的良好心理状态,从而提高师生工作、学习的效率。

(二)提升校长学习力。校长是学校的一面旗帜,是学校的方向,要不断提高自己的领导力,就必须勤学善学。完善学习机制,激发学习动力。建立终生学习的长效机制是激发校长学习动力的关键。在绩效工资的大背景下,促进校长学习的机制正在逐步完善。一是校长考评逐渐透明和公平,校长考评已成为学校考评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为上级主管部门甚至全社会的重视,考评机制的完善从客观上促使校长必须加强自身学习与提高。二是建立完善了校长论坛制度。每年一次校长论坛的举办是校长办学思想、管理水平的展示台,同时也是校长智慧的交流场,促使着校长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

(三)提升校长决策力。校长领导力的核心就是决策力。一个校长领导能力的提升,关键在于决策力的提高。把握教育规律,是科学决策的关键。作为校长,要把科学决策视为头等大事。首先,集思广益,是科学决策的重点。学校的决策虽然最终是由校长定夺,但决策的形成过程却是一个集思广益的过程。学校实施民主管理,可以激发教师的工作活力,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与家园归属感,其次,集思广益是精细管理的有效路径。精细化管理时代已经到来,细节决定成败!学校管理是一庞大的系统工程,要作到管理就应该群策群力,利用集体智慧减少决策的失误,让管理精细入微,务实高效。

时代的不断进步给校长的领导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理智建构并着力提升校长的领导力日显重要。在当今深化教育改革的大环境下,现代中学校长不仅要有敏锐的眼光和深入的思考力,更应该主动承担起教育改革引导者的角色,从而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领导力。

【参考文献】

[1]薛飞.关于提升校长领导能力问题的思考及建议[J].科教文汇,2012,(2)

[2]何跃萍.公共关系视野下的校长领导能力建构[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5)

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 篇4

摘要:校长课程领导力是学校特色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但在当前的课程领导中,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不足,主要表现为课程领导意识不,课程开发铜佛不,课程校本化实施水平不高,课程资源整合力不强等。提升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的课程领导力、并积极提升校长的课程领导素养、优化课程资源配置,最终形成特色的课程文化。关键词:农村

中小学校长

课程领导力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一)时代背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第二部分第14条规定“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改变课程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实际的状况。”由此,我国构建“三级课程体系”改革的帷幕全面拉开。2001年,随着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分布以及义务教育阶段各学科课程标准的制定,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开始重新进入“纲要”与“标准”所代表的国家课程体系阶段。最重要的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从政策层面让地方、学校重新具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对于这个权力的规定是这样的:“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 2003年《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更加明确地提出,赋予学校合理而充分的课程自主权,为学校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因地制宜地开发学校课程,为学生有效选择课程提供保证。最重要的是“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让地方、学校重新具有了课程开发的权力。

《国家中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继续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全面落实课程方案”“全面、深入、持续的变革是我国培养创新人才、加速实现民族振兴的重要路径”。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课程结构在纵向层面发生了很大变化,由国家课程一统天下变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三足鼎立。这种背景,尤其是校本课程的繁盛兴起,对农村薄弱中小学校长课程领导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农村薄弱中小学梦笔生花课程领导力的现状

校长课程领导力对学校课程改革的成败所具有的核心意义已成为教育理论和实践界的共识。有关教育革新的研究报告指出:“学校教育革新实施之际,起关键的是校长。受校长支持和教师理解的考试革新,远比不支持、不理解的教育革新容易实施。”史密斯等人在研究中也发现,即使在最佳的教师领导模式中,也必须靠校长不断地提供必需的领导才可能发挥最大的效用。我国此次课程改革使学校的课程权利日益明晰并不断加强,这必须强调诉诸学校发展负有教育整体责任的校长,必须走出传统课程管理的范式,从忙于行政事务性工作回归课程与教学;从以往的“行政权威”走向“专业权威”,从课程领导的角度推进和实施课程改革。

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 篇5

浙 江 师 范 大 学

《学校组织与管理》学 科 论 文

题目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学院 班级

专业 学号

作者姓名

任课老师 联系方式

成 绩 ____________

二 0 一 0 年12月30日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作者:

学号:

联系方式: 指导老师:

摘要:

校长是学校的总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与管理全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作为一校之长必须具备良好的领导能力。理想的领导才能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但是在现实中,很多校长在领导能力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这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了极其不利的影响。因此,作为一校之长,该采取各种措施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从而提高学校的办学成效。

关键字:

校长 领导力 学校 教育 素质 提升领导力

本人高一,高二的校长是体育老师出身,那时候学校管理特别严格,但是教学成绩却总上不去。高三,换了一个管理学出身的校长,等到我们高三毕业的那一年,学校的上线率和重点率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且学校氛围较以前更显和谐。是什么原因促使一所学校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各方面都有了质的飞跃?我想这与校长的领导能力和个人魅力是密不可分的。那么究竟一个合格的校长该具有怎样的领导才能,又可以通过哪些具体措施来提升校长的领导才能呢?

一、理想校长应具有怎么样的领导才能

校长是学校的总负责人,对外代表学校,对内领导与管理全校教育、教学和行政工作。学校办得怎样,校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这话有相当的道理。那么校长应具备怎样的素质修养,才能胜任所担负的工作呢?[1] 在管理科学中,最常见的分法是把领导的素质分为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身体素质四个方面。而其中的业务素质包括三个方面:有相应的学历、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有领导才能。而领导才能是校长区别于一般教师的主要特点。校长是否具有良好的领导能力,决定了他能否成为一个合格的校长。

校长的领导才能主要包括组织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方法和领导艺术。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有领导才能的校长,必然有较强的组织能力,把学校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使每个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有领导才能的校长,必然重视工作效率,因而在工作作风上,雷厉风行,要求有令则行,有禁则止,绝不容许推诿、拖拉作风。

有领导才能的校长,必然讲究工作方法,在工作中善于思考,善于同群众商量,发扬民主作风,寻求最佳方案,绝不骄傲自大,自以为是。

有领导才能的校长,必然注意领导艺术,沉着、冷静、不主观、不急躁,善于以理服人,绝不简单粗暴,只靠行政命令行事[2]。

这里有一个案例具体说明有领导力的校长是怎样的:1996年9月,一所占地仅11亩的公立转制小学从废墟中崛起。面对一地的废墟,D校长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广纳贤才,四处取经求教,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②不惜重金为教师提供各种培训进修和出国考察的机会,严格高效的师徒带教制度, 组建了一支优质高效的教师队伍。③一方面制定了实施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另一方面,知人善任、誉人所长、容人所短,创下了刚柔相济的校本管理模式。终于三年后,学校教学质量跃居全区前列。五年后, 学校新生报考人数是招生数额的16倍之多。十年后,学校成为家长心目中的名校;成为上海市文明单位、中国创造协会创造教育专业委员会先进实验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EPD教育项目实验学校。[3] D校长以教育为根,重视师资,知人善任,强化组织纪律性又不失亲和力。D校长的案例具体而形象的解释了“校长领导才能”的概念,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校长领导才能对学校发展的重要影响。

二、现实中部分校长存在的问题

理想中的校长领导才能是全面的,但是现实中很多校长在领导能力方面都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目前一些办的不成功的学校,或是像国外一些研究称之为低效能的学校,尽管可以用种种原因来解释,但其中可能就存在与校长的领导能力有关,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第一种是事务型领导。

校领导整天忙于应付具体事物,其中既有校内的事物,也有校外的事物,无暇考虑诸如办学思想,学校发展战略,校园文化建设等问题,其结果往往是辛辛苦苦,却成效甚少。学校教职工对学校发展的前景也是朦朦胧胧,胸中无数,由此导致工作热情的降低。

这里有这样一个案例:X校长上任时就表示决不当“甩手大爷”式的校长,今后各方面工作都 2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要紧紧抓住。因此,所有工作都要向他请示汇报;否则,出了问题他不负责。因此只要X校长只要在学校,他的办公室就总是门庭若市,一天到晚总是办不完的事,处理不完的矛盾,天天应接不暇、疲于奔命。结果半年下来,老师们多有责怪,其它干部也多有怨言:“X校长认权不认人,什么事都他管,让他一个人干吧!”“少干事少担责任,何乐而不为![5] 第二种是弱势型领导。

校领导能力有限或经验不足,做起事来缩手缩脚,优柔寡断,结果导致在学校教师中缺乏威信,学校政令不通,执行不力,教师对学校的发展也缺乏信心,对自己的业务则不求提升,得过且过。

第三种是放任型领导。

由于办学资源有限,经费紧张,一些学校的校长整天忙于公关,奔波在外,无暇顾及校政,学校的事情则交给副手去干,如果后者能力欠佳或责任心不强,学校工作就会周到影响。[4] 这里有这样一个案例:W校长年初被提任校长,在接受校长培训时,专家说“校长既要领导,又要管理,领导要抓大局管大事,掌握大政方针。因此,校长要学会分权。”于是W校长回去就对全校教职工宣布了,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他抓全面,各层次的工作都有专人负责,从范围、内容到权限、责任都做了明确、具体的规定。最后他要求大家:务必各尽其职,各负其责。他自己明确的是抓全面。其他人找他请示、汇报工作,他总是一句话:“是你分内的,你就看着办吧。”;有教师找上门来反映情况,提出问题,他也总是回答一句:“你找XXX人反映”或“你找XXX解决。”结果该学校的教学自然受到了很大的影响。[5] 第四种是专制型领导。

由于受传统文化影响较深,我们学校的教师和学生往往容易接受权威,这在客观上为专制型领导提供了条件。专制型领导固然能一段时间内提升学校效能,但从长远来看,无助于学校和谐氛围的形成,也不利于学生多方面的发展,对成功学校的创建也会带来影响。[4] 以上这几种类型的学校领导在现实中也都能看到,这些情况毫无疑问都会对学校的办学成效产生不利影响。

三、如何提升校长领导力

既然校长的领导力如此之重要,而且现实中校长的领导力急需提高,那么究竟该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让其成为一个优秀的学校领导者呢?

提升校长领导力,就是要充分运用好校长的权力性领导力和非权力性领导力。日常的学校管 3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理实践中,校长在充分运用权力性领导力的基础上融入非权力性领导力,把校长领导力与学校领导力有效结合,建立以教师和学生为主体的学校发展观,找到学校发展的突破口,规划学校发展方向,建设学校文化,塑造学校品牌,办出学校的特色。校长领导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需要在实践中从以下几个方向去努力: 1.审时度势,远见卓识

远见卓识是对领导者敏锐洞察力的认可,对高瞻远瞩者的赞许。一所学校能否取得长远发展.关键在于校长能否具有远见卓识的素养,能否以战略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高瞻远瞩。作为校长,要具有战略性的眼光,要善于预测未来,能够在认真分析,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审时度势,科学制定学校的发展计划。

2.知法懂法,严谨治校

近年来,各级各类学校的法律纠纷很多,例如,校园暴力、校园伤害、教师合法权益受到伤害等频频见诸于报端,而纠纷的实质往往是由于教育者法律意识的淡漠和学生日益崛起的主体权利、义务意识之间的冲突,而减少、避免、解决这些法律冲突的必由之路在于校长、教师能理解、掌握教育法的相关制度,按教育法的规定教育管理学生。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领导者,要增强自身的法制意识,确立依法治校的办学思路和治校方略,全而提高依法治校的能力。校长要运用法律手段,规范学校工作,对学校各项事务进行依法管理。

3.以人为本,适当放权

学校有两大领导环节:第一,校长及其教职工构成的领导关系;第二,教育者包括校长及教师与受教育者构成的关系[6]。学校的两大领导过程互相作用:校长的使命是办好自己的学校,但这一使命的完成要依靠教师去完成,校长带领教师实现共同的教育理想,体现教师的个人价值,要求校长要依靠教师,要善于与教师沟通,相信教师,让教师乐意被校长领导;然而,第一环节的最终实施必须以第二环节为基础,没有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教学过程.教育者就不能带领受教育者向目标前进。

4.道德示范,建设学校文化

学校文化是学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共同认可和遵循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学校环境的综合。学校文化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它是带有木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学校传统、校风、教风的综合。学校文化具有导向、激励、约束、凝聚、熏陶、辐射、扩散、潜移默化等的功能。一所学校能否形成符合时代精神又具有木校特色的先进文化,校长是关键。

校长本人的人格、品性、自身具有的潜质以及其价值取向对学校文化起辐射作用。同时,校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长的治校理念,运用权力的艺术也会对学校文化产生影响。校长是学校文化的领导者、继承者、设计者、弘扬者,创新者。校长要提高领导力就应把精力史多集中于学校文化的建设上,集中于学校发展远景的勾勒上,注重引导全体师生做学校文化建设的主人,吸引、激励他们主动参与学校文化建设,校长还要注重学校文化建设的方法、策略、路径。

5.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一个具有较高领导力的校长要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把创新思想转变为现实的行动能力。校长要提高领导力就要用发展的眼光审视学校的工作,用新的观念评价学校运转过程中的人与事,为全校师生创造一个最利于自山发挥创造性的学校环境,从而使全体师生找准自己的目标与方向。

校长要开创新局面,决策的成功非常关键。校长要提高领导力,就要不断接受决策的考验与挑战。校长在决策前要进行调查研究、系统分析,深思熟虑、民主参与,决策后要制定计划、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总结奖罚[7]。没有创新就没有特色,校长要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理念、创新能力,并带动全体师生用创新思维去思考,用创新行为去实践,使自己的学校走上有特色的发展之路[8]。

“有一个好校长就有一个好学校。”校长在学校发展中处于决策地位,在学校管理中处于主导地位,在学校领导集体中处于核心地位,校长的作用举足轻重。正如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的那样:“校长是学校之魂”[9]。而领导力是校长区别于普通教师的最重要的特点。因此,作为一校之长,必定要具备优秀的领导能力,才能够担负起振兴全校的重任。一个具备领导能力的校长才能够成为一个好校长,从而让学校成为全体教师心心向往的精神家园![10]

参考文献:

[1]阙硕龄.中学校长应有的素质及自我修养的途径[J].教育评论,1985年01期 [2] 萧宗六,余白,张振家.学校管理学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171----176 [3] 刘兰英 戴舜琴.如何提升校长的领导力---基于一位小学校长的个案研究[M].教育科学研究,2008年第8期

[4] 吴志宏.学校管理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249----250 [5]不详.校长该管什么,怎么管[J/OL],http://?ID=2004-0810131509-597, 2004-08-10 [6] 洪明.领导力与学校校改进:一个导论[J].中国教师,2008(5)4-8

校长领导才能简析

[7] 顾明远.名校长的高绩效领导力「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06: 40.[8] 武艳霞.论提升校长领导力的实践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 2009年,第11卷第1期 [9] 冀玉兰.校长是学校之魂[J].决策新视野, 2007年第5期

中小学校长领导管理 篇6

峰论坛”圆满落下帷幕

点击:881 | 发布时间:2010-09-01

8月19日,前夜的一场细雨给北京带来了酷暑中难得的清凉,令人精神一振。“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在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隆重举行。两百余名与会校长得到了一场智慧的濯洗。本届论坛是由中国教育技术协会中小学专业委员会、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联合主办,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杂志社承办。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副司长李天顺、中央电化教育馆副馆长王晓芜、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付志峰、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处副处长李永生、北京教育音像报刊总社社长张彦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系教授王陆等领导及专家出席了本届论坛。

“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本届论坛突出了“数字化引领,塑造学校品牌,提升校长领导力”的主题,成为一次来自天南海北的中小学校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多维思考的群贤聚会。

宏观视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不是简单的末梢问题”

正值《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颁布实施之时,“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作为国家的声音和态度,被清晰地写入《规划纲要》之中。会上,李司长在深刻解读《规划纲要》的细则、梳理我国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的同时,强调指出,“信息化是推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制高点。信息化不是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不是就设备谈设备、就资源谈资源,也不是就应用谈应用,不是简单的手段问题,不是简单的末梢问题。要站在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高度上,安排和部署信息化工作”。随后,李司长精炼地总结了信息化工作的两个要点:其一,信息化要始终围绕教育的中心工作、重点工作和发展大局。在发展方向上要与教育的改革与发展相一致,在年度工作和阶段性工作中提供切实有效的支持。其二,信息化要落实规定动作,倡导自选动作。通过规定动作,既可在区域内整体推进应用,又可有效地为中心工作服务,还可产生良好的直接应用效益。通过自选动作,则可以鼓励创新和百花齐放。

深刻理解了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战略地位之后,全面推进基础教育信息化的突破口何在?李永生副处长在随后报告中围绕着北京市开展的中小学校数字化校园实验工作,阐释了对于数字化校园建设的理解。他指出,在未来几年,北京市坚持“统筹规划、整合资源、加强服务、提升效益”的原则,将教育信息化作为“数字北京”建设的优先领域,构建终身教育和个性化学习的信息服务平台,全面提升首都教育信息化水平。这也就意味着,北京在未来几年,会在四个重点任务上做出特色:一是加强教育信息基础建设,二是完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三是创新信息化教育、教学与学习方式,四是推进管理信息化。

前沿引领: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取决于他的领导力

陶行知先生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校长对学校的“灵魂”作用,取决于他的领导力。校长的领导力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成功与失败。本次论坛的一个核心议题就是探讨什么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为什么要发展以及如何发展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

什么是领导力?王晓芜副馆长认为,领导是一个过程,要在团队中施加影响并传递目标;领导力则是在领导过程中所发挥的影响力。在王陆教授看来,领导力是一种特质,是一种行动而不是一个位置。什么是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王晓芜副馆长指出“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就是校长对于学校信息化的认识能力,对教育信息化的洞察能力,对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和应用的执行力,以及在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不断发展的能力”。王陆教授进一步解析“信息化环境下的校长领导力是指,在现代化的学校中,校长借助多种信息化工具和信息资源,通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和处理,支持决策并影响和激励全体师生员工,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超越的能力”。

如何发展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王晓芜副馆长给出了三个方面的建议:一是校长要有开阔的思路和开放的心态;二是校长在关注信息技术的一般应用的同时,要更为强调信息技术的创新性应用;三是校长应放大信息技术在帮助学生体验学习、促进学生成长、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方面所发挥的作用。王陆教授则另辟蹊径,从关注校长的关键职能与学校的核心绩效这两个维度,提出了信息化环境下发展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模型,即一要加强对课程实施过程的领导,二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领导。

经验纷呈:信息化的发展之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在本届论坛上,除了有领导、专家的宏观视野和前沿引领之外,一些受邀的中小学校长或现身说法,介绍本校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或妙语连珠,触发对于信息化环境下提升校长管理效能的独特感悟。

江苏无锡蠡园中学是一所普通学校,邱华国校长所提倡的“思想第一,制度第二,校长第三”的管理核心理念,在信息化的背景下有了独树一帜的意义。报告中,邱校长发出了六个追问——管理究竟是什么?信息化一定带来管理的高效吗?信息化如何提升思想?信息化将如何改变课堂?软件从哪里来?思想与技术如何互生?每一个追问如同一记重锤,直击在座者心灵。

山东淄博周村区北门里小学是一所城乡结合部学校,曾一度面临生源的压力。信息化却改变了学校的发展轨迹。吕红军校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空间换时间,迅速缩小与同类学校的差距,推进学校的跨越式发展。在吕校长看来,推进信息化的过程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是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和时代发展趋势,站在技术的制高点上,勇敢地迈出第一步,路就在自己的脚下。

北京朝阳实验小学陈立华校长一直非常重视数字化校园系统的教学诊断功能。目前,朝阳实验小学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可以帮助教师分析学生的学习状况,细化到可以得到每一个孩子具体到哪个知识点有问题的数据。最令陈校长满意的是系统提供个性化“错题本”,并对其中的题目做知识、能力分析,自动提供给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设定个性化的练习题。

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用15年的坚守,不断丰富和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李先启校长尤为强调数字文化建设是支撑学校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他倡导要用“学校文化”的视角来建设数字化校园,从而对传统的学生观、教师观、课程观、学校发展观进行审视与重构。

北京陈经纶中学属于北京较早开始数字化校园建设的学校。胡砚副校长坦言,在最初的信息化建设时也面临着困惑。为此,学校建立了相关的校本课题,确立了以“协同办公、自主学习、成长发展、家校沟通、校园一卡通、服务支持”六个平台建设为主的数字化校园模型。

五所学校,五种不同的实践做法,五种不同的管理体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缤纷多彩而又充满希冀的学校信息化前景。江苏扬州的一位校长听了论坛报告,颇有感触地说:“对于有信息素养的校长来说,开阔的国际视野和开放的心态至关重要。有了这两点,即使不精通技术,也能够在信息化方面拥有较强的决策和判断能力。”

信息技术更新着教育者的思想、观念,改变着传统的教书育人方式和学校管理方式,面对诸多变化,人们难免会存在一些思想的局限。本届“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通过所搭建起来的碰撞思想、分享智慧、共同发展的平台,传递着这样一个讯息:当今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学校校长更加需要用一种如大海般的包容心态去接纳新的事物、新的改变,需要具备一种如大海般吸收新知的能力,需要胸襟宽广、思路开阔、眼界高远。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探索现代化学校特色发展的道路上,我们相信心越宽广,路越宽敞,成功之路终会在具有开拓创新意识的管理者脚下延伸……

(我刊第10期“本期策划”将全面详细报道“全国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与数字化校园发展高峰论坛”的精彩内容。敬请关注。)

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修炼 篇7

一、理念引领,赋予教学质量科学内涵

对于初中学校来讲,教学质量显得尤为突出与重要。在功利的社会与世俗的眼光中,教学质量(学业成绩)就是初中学校的生命线。虽然教学质量如此重要,学业成绩如此受追捧,但是学校应当追求科学的教学质量。赋予教学质量科学的内涵是农村中小学校长教学领导力提升的当务之急。

2010年笔者履新的瑞安市塘下镇鲍田中学是一所有一定办学历史、有一定教学质量的学校。学校教师教学认真,学生学习刻苦,教学成绩较优异, 但也存在办学不规范、课程意识薄弱、质量观有失偏颇、师生负担较重等问题。外界的一致评价是:鲍田中学除了学业成绩,其他都拿不出手。面对这样的情况,笔者的办学思考是:要继续提升教学质量, 因为如果没有优异的教学质量,老百姓不满意,学校将过不了今天;同时要关注学业质量获得的途径,赋予学业质量以科学的内涵。反观现实教育,结合对教育的认识,我们重新解读校训,征集与设计校标,重新学习阐释学校“爱心培养人才环境塑造性格”的教育理念,提出“奠定学生发展的基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办学指导思想。同时,赋予工作信念“天道酬勤”新的内涵:“勤奋”以“科学方法”为知己,它摒弃蛮干,反对一味苦干,它与“巧学巧干” 比翼双飞。在此基础上,学校明确提出了“勤教、巧教、乐教”的教风与“勤学、巧学、乐学”的学风。在这些理念的指引下,学校开始反思管理过程,反思校园文化建设,反思课程的开设与活动的开展,并及时调整不适宜的办学行为。在办学实践中,学校申请参加瑞安市“减负提质”专项实验改革,重视课程建设,开齐开足课程,创设条件开设校本课程,规范办学行为;开展传统的“四节”活动,推出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着手师生评价制度改革,重视学生评教的教育激励作用。几年下来,学生学业质量不降反升,连续四年获得瑞安市教育教学质量奖。这样, 学校在“减负提质”上取得显著成绩,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逐步深入人心,教师育人观念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原来只盯学生成绩逐渐转变为致力于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

二、基于学校,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是教师。重视教师教育,关注教师专业成长已成为教育管理者的共识。但以往很多提升专业发展活动的实效性被教师认为不是很理想,教师参与提升专业发展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长期的管理实践使笔者认识到,教师培训、教师发展必须基于教师的实际情况与需求,脱离教师实际的措施与方法都将事倍功半。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致力于教师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的激发

笔直致力于建设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使教师们做到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同时强化舆论导向,宣扬学校主流价值观,尤其是挖掘教师中与主流价值相吻合的典型事迹,及时进行宣传。当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有点滴进步时,学校都在教师会上予以表扬;每逢教师在教科研上有所突破、在教学改革上有所创新时,学校都要求教师总结经验并与全体教师分享。

(二)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

专题讲座、现场诊断、辩论、情境模拟、听评课等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可以吸引教师自主参与, 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笔者原任职的塘下镇二中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僻、规模小,教师缺乏诸如公开教学等锻炼与发展的机会。基于这样的情况,笔者积极争取承办学区级、县市级教研活动,为教师创造公开教学、公开研讨、公开辩论的机会,想方设法让教师获得成功。有了一系列平台,教师的发展便走上了快车道。鲍田中学教师的发展也需要点燃教师自主发展的激情,但更需要专家的引领。笔者非常重视与大学院校及各级教科研部门加强联系,邀请专业研究人员来校作辅导报告、作讲座,并参与学校教研组活动,进课堂听课,给教师教学以现场诊断、现场指导,帮助教师把握教学中的深层次问题,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实践,从而提高专业水平。

(三)强化制度的引领作用

笔者在曾经履职的塘下镇二中和塘下镇鲍田中学都制订并实施了“教师队伍建设三年规划”“教师教科研奖励制度”,真正把教职工的福利待遇与教科研成果结合起来。通过制度的制订与实施,学校强化了政策导向作用,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由于用好了教师发展的“最近发展区”,两所学校的教师专业都得到了较快成长,获得了同行、领导与有关专家的肯定。

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的职业动机、专业能力和表现、专业发展意识等诸多方面都是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所在。因此,校长在教学领导力提升过程中要充分观照教师的需求,尊重教师,善待教师,从教师的视角建构制度和文化,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这样才能切实促进教师发展, 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并进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1]

三、立足现状,管理课程与教学

美国学者Hallinger和Murphy于20世纪80年代将校长教学领导力操作化地界定为“明确教学使命”“管理课程与教学”和“创设学校风气”等三个方面。[1]其中,“管理课程与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管理实践中,笔者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首先,充分了解学校教育教学的现状,清楚学校在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把握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确定学校教学发展的目标。调查了解是管理课程与教学的前提,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其次,以人为本,调动每一位教职工的积极性。 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与实施者,是提升教学质量的生力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及投入状态,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当前,一些教师不同程度地存在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突出等状况。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任务重、压力大有关,更与不科学的教育教学质量观有关。当前,学校的教学质量被世俗绑架,社会、家长越演越烈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风气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因此,校长除了要营造支持教学的制度与文化环境之外,还须引导教师、家长树立科学的教学质量观。笔者任职的学校地处经济发达的乡镇,老百姓对学业质量尤其是升学率要求较高。社会及家长对学业质量需求的触角已伸向学校管理的方方面面,如招生、分班、教师搭搭配、班主任聘任等。排除个别家长的无理干扰,公平公正地做好这些工作也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体现。 。 倡导“比分数更精彩”的理念,引导社会、家长树立立科学的学业质量观,保护与调动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这些措施使学校的教学后劲更足。例如教师实行循环制,哪怕是初三教师也只是视实际情况作些微调。我们相信,个体水平不高的教师可以借助团队的力量来提高。

再则,加强学校教学制度建设。加强学校教学制度建设是校长提升教学领导力的重要手段。笔者者注重对备课制度、教学检查制度、教学评比方法、听听评课制度等各种现行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反思,听取教师意见,征求专家指导,然后逐一进行修改,使之更加有效管用。

最后,加强教研组与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备课组是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基层单位,其作用的发挥决定着学校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质量。笔者重视备课组的组合与氛围营造,用制度强化教研组、备课组组教师之间的集体备课、资源共享行为(如毕业班学业考试奖金制度的设计就充分考虑到了团队的价值),引导教师对资料进行精选、先做,发挥资料的最大效益,引导教研组、备课组开展问题研究,提升教学智慧。这样,教研组、备课组就能成为学校集教学、研讨、培训为一体的“离合器”,进而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

四、以身作则,提升教科研示范力

受“教而优则仕”的影响,中小学校长大多来自优秀的教师。那么,校长是否还是一位优秀的教师, 是否还坚持深入教学第一线了解情况,是否还坚持上课、听评课,是否还能在教科研上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些问题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教科研的示范力是校长教学领导力的重要体现,而农村中小学校长教科研示范力亟须修炼。瑞安市塘下教育学区于2010年12月明确提出了加强塘下学区初中学校干部教学领导力建设的意见。借助塘下教育学区开展的教学领导力建设,笔者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 走进课堂,走进师生,主动上课、听评课,多次为学区、学校教师开公开课、作学科讲座,不仅做学校教学工作的指导者,而且做学校教学工作的实践者与权威者。

关于小学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思考 篇8

一、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误区

课程改革中,学校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领导则是学校管理的核心。纵观当前的小学课程改革,一些校长的教学领导工作步入了误区。

1.行政领导代替教学领导

近年来,虽然小学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一些校长无个性,学校无特色。教学领导的缺乏使得校长理论品质和个性化思想薄弱,没有与理念一致的教学实践,更无法提升和积淀教学理论的力度与厚度。同时,繁杂的行政领导事务充斥了校长的时间和空间,校长忽略了教学领导和自我专业发展,校长领导学校变成了对学校的行政领导。

2.教学领导形式主义

为了促进课堂教学改革,一些学校组织了大量“观摩课”“示范课”“活动课”和“研究课”。这些课虽然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配合得天衣无缝,但让人心存疑虑,更让人产生莫名的失落感。原因是这些课的表演色彩太浓,失去了师生教学相长、苦乐共存的真实性。

3.教学领导手段方法滞后

一些小学校长的教学领导手段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教学领导的方法注重整齐划一,提出并遵循统一进度、统一教案、统一作业、统一辅导、统一评价的“大一统”式教学领导模式。这种大一统的教学领导,很不适合当前提倡和尊重创新与个性的需要。新课程改革赋予教师自主选择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权利,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要“以人为本”,了解人,尊重人,发展人。

4.教学领导目标不明,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

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对于学校整体教学工作缺乏系列清晰的思路、长远的规划和明确的目标,以至于出现学校教学规章制度朝令夕改。学校各门学科的教学缺乏整体性发展目标,校长一般对语文、数学、外语等所谓重点学科领导较多,科学、音乐、体育、美术、品德等学科缺乏有效的教学领导。学校教学工作无序、不协调,其重要原因在于教学领导者迷失方向感,缺乏领导目标。

二、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阻隔

当前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学革新和学校发展定位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困扰着校长,校长在有效教学领导中面临着各种阻隔。

1.传统领导观念干扰

在整个领导领域,包括校长的教学领导,人们习惯把领导视为行为而不是行动,视为心理方面的因素而不是心灵方面的因素,视为与人有关而非与理念有关的东西。人们过度强调层级、心理、技术和理性权威,忽视领导的专业和道德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校长如果没有对传统领导观念革新的勇气和意志,学校的发展可能无望。

2.学校繁杂事务

当前,一些校长经常淹没于学校无休无止的琐事之中,其主要原因在于校长未能明确“领导”“管理”和“行政”三者的联系和差别,未能分清领导领域中教学领导与其他领导领域事务的轻重。不少校长错误地认为,学校发生的任何事情都很重要,校长必须了解和控制每件事情,力争事必躬亲。其结果是校长陷入繁杂事务的“泥潭”,导致学校组织成员对校长的依赖不断增强,学校呈现的是一个人的意志而非组织集体的意识。这种情况下,校长难以顾及教学领导工作,更何况有效的教学领导。

3.学校发展愿景迷失

学校是一种具有较强人文特征的组织,在学校内创设明确且受师生公认的愿景不仅能节约学校教学资源,还可以推进学校教学的健康持续发展,使校长有效地领导教学。新课程改革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冲击,使部分学校暂时迷失了明确的发展愿景,学校所有的活动和行为盲目而短浅。

4.缺乏伦理道德

校长在教学领导中,要与他人交往,其间充满着伦理道德的意蕴。当前,关怀、公正以及对学生无差别的对待等都在追求“效率”“效益”等口号中遁形。校长的教学领导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伦理道德的领导,作为有效教学领导者的校长,应该关注自身教学领导行为的诚信、公正。失去诚实性和正直性,丧失伦理道德的校长,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学领导。

三、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

校长正视有效教学领导的误区与阻隔,有助于更好建构有效教学领导的策略。以下每一项策略虽然有不同的侧重点,但是各项策略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确保校长有效教学领导的有机整体。

1.明确内容

(1)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目标。校长要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现状充分了解,清楚学校教学实践中的优势与不足,分析学校教学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在此基础上明确学校教学发展的长远目标、近期目标以及各种目标的优先次序。这种目标不仅要体现新课程的理念,符合学校教育教学的实际,而且要明确具体。校长还要通过民主程序和广泛宣传,将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化成所有教职工、学生乃至家长的共同愿景,激励各种利益相关者协调一致,为实现目标努力。

(2)构建以教学为中心的组织文化。高效能学校的校长通常把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发展作为学校管理工作的首要目标,创造一种共享的价值观,引领所有成员行为。无论是教务处、政教处,还是总务处,都要紧密围绕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去计划和实施各项工作,而且各部门之间通力合作、协调一致,创造良好的制度和氛围,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服务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3)构建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与改进教师教学表现的考核体系。教师是教学的设计者与实施者,是学生发展的引路人和支持者。教师工作积极性是影响学校教学发展的关键。校长应通过民主程序,基于学校教学发展目标和各岗位工作分析,构建发展性教师考核制度,切实减轻教师工作压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和活力,增强教师职业成就感,使教师有时间、有热情、带着责任意识投入到教学实施及变革中。

(4)构建促进教师教学改进的教学管理制度。加强学校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是校长加强教学领导的重要手段。可通过多种利益相关者尤其是教师的参与,对备课制度、教案检查制度、教学评比办法、听评课制度等各种现有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批判性反思,发现制度中亟待改进的地方,然后从细节上对制度进行改进,使之有效领导教学,服务于教学。

(5)建设学习型组织,引领教师自主发展。校长应致力于教师学习意识与专业发展意识的激发,并基于教师培训需求,分析确定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通过专题讲座、现场诊断、辩论、情景模拟、听评课等多种多样的研修方式,吸引教师自主参与,并在参与中获得发展。学习型组织建设,使学习与发展成为教师的自主活动,促进学校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2.导航教学

(1)提升教学价值。现代教育应当提升基础教育中学科教学的价值层位,把培育生动、活泼的学习者作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这里的“学习者”,是一个具有能在终身学习的社会中不断学习、更新自我能力的人。有效教学的核心价值,就是要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成为具有自主学习态度、自主学习愿望、自主学习能力的生动、活泼发展的人。

(2)促进学生发展。学生的发展是评价有效教学的根本标志。学生的实际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起点。教学设计要根据课堂的生成实际,不断调整,展开教学。特别是学生学习发生困难时,教师必须进行教学诊断,敢于调整,敢于引导,敢于追问,敢于讲解。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的思维与情感引向深入。有效的教学应在深层次上反映“生本”理念,即学情清楚、目标明确、过程简约、方法适宜、因学而导、促进发展。

(3)教师有所作为。教师有所作为,是教师不断将有效教学作为一种价值追求。怎样做到教师有所作为呢?一是带着课题走进教室。教师自觉把问题研究作为发展的重要手段,改变工作方式,用发现问题的眼睛,每天都有新的创造的起点。二是完善自己走向学生,不断更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修养。教师时刻关注时代先进的教育思想与理念,以自己的专业有所作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新课程改革对校长的教学领导提出了新的挑战。基础教育的小学校长,不仅要使教师认同有效教学的思维方式,而且要积极进行课堂有效教学行为的分析与指导。

上一篇:巡检员的工作总结范文下一篇:领导对员工升职推荐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