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2024-07-19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共16篇)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1

一个94岁的老学者,他的一生是什么样的?应该会有可借鉴和学习之处吧,我毫不犹豫地买了此书。

其中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我写我”,第二个“我”是指自我,“我写我”就是认识自己,反思自己和剖析自己。

认识自己是比较难的一件,容易出现两种偏差,一种是自大,另一种是自卑。而季先生这样描述自己:“我剖析得有点过了头,我的自知之明过了头,有时候真感到自己一无是处”。季先生觉得在学术文章和文学作品上自己虽然数量很多,但是真正满意的屈指可数。

在人的品行方面,季先生的分类也很有意思。只替自己着想的是坏,多为别人考虑的为好。为别人着想和为自己着想,后者能超过一半者为好人,低于一半则为不好的人,低的过多的就是坏人。

季先生坦言自己说过不少慌话,但非此则不能生存!但他更多的时候是中国知识份子的那份仗义执言,因此吃了不少的苦,文革中差点把命赔上。于我震憾的是此篇文章的结尾,书中写道:如果有来生,如果还能选择,季先生还会选择今生走的这条路,“但有一个附带条件:让我的脸皮厚一点,让我的心黑一点,让我考虑自己的利益多点,让我自知之明少一点。”没有大话,没有诗意,是对人生的透彻的感悟,是耄耋老翁对年轻后辈的诤诤之言。季先生最敬佩的是彭德怀,因为彭帅敢说真话。但是中国老一辈领导人中,最惨的不就是彭德怀么?忠直可存于心,喜怒诫之于气。历史上的忠直之臣有几个善忠的呢?所以,季先生得出的结论实在是一句真话。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2

教学十几年以来,我一直提倡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并指导学生写读书笔记。学生读书的效果最终体现在写作上,而读书笔记是把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的最好手段。它可以使学生积累写作素材,提高认识水平,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从而使学生摆脱肤浅的写作,让学生的作文无论是语言文字的表达,还是立意的深刻、新颖都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提高。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

一、引领读书,读什么,怎么读

“读什么”往往比“读多少”更重要。初中阶段应当让学生读一些打基础的书,这些书应该是精品,对学生文字功底的形成有很好的帮助。我反对读中考优秀作文,而是鼓励学生在广泛阅读的基础上,敢于阅读难懂的精品。

(一)根据不同学段推荐相关阅读书目

如初一重点读写人记事的作品,初二读经典小说,初三读精美的散文。

比如初一暑假,我布置的读书作业是:至少读一遍《水浒传》,写十篇摘抄或读后感,每篇400字左右。

教学中,我还随课推荐阅读,效果更佳。在教授《端午日》时,我推荐阅读沈从文的《边城》,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湘西的风土人情。

(二)根据阅读水平有针对性指导

通过深入了解每个学生的读书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读书少的学生,或许没有享受过读书的乐趣。我就从学生最喜欢的领域入手,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感受读书的快乐。比如,一个学生喜欢读推理小说,我就推荐他读《福尔摩斯侦探小说全集》。浅阅读的学生,要么喜欢读书却不会选择适合的书,要么是不会读书,读得浮光掠影。于是我一边推荐一些书给他看,一边在读书方法上给予指导。对那些喜欢阅读且读书有深度和广度的学生,我就多与他们交流,了解他们读了哪些书,读到什么程度,引导他们向纵深处思考。有个初三学生喜欢读鲁迅的文章,写作风格近似鲁迅,充满阴暗色调,连性格也很孤僻。我就引导他读一些明快的书,如《安徒生童话》和陈丹青的《大先生》等,有读书底子的他,把安徒生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再回过头来读鲁迅的文章,人就变得乐观平和多了。

二、指导写作,写什么,怎么写

在指导写作上,必须明确要求,加强和学生点评交流。

1.片段简评与读后心得

读书笔记一般分为摘录、提纲、批注、心得等几种,格式及写法并不艰深,我要求学生写片段摘评和读后心得。片段摘评,要求多摘多评,重在评,每则摘抄不多于300字。摘的是作品中触动自己的地方,或是赞同之处,或是质疑之处;评的是自己的思考、联想,深以为然或不以为然的理由,强调的是思考和内化。读后心得,就是一种小议论文。要求学生在读完一本书或一个系列的书后,在简评的基础上,找一个中心,提炼出自己的思考,形成文字。每周我布置的语文作业是五篇摘评和一篇心得,“五摘评”是写300字的摘抄加点评,“一心得”是写一篇600字读后感。摘评与心得的作用是互补的,摘评强调读书时的碎片式的灵光,心得强调走进书的深处。两者都是培养学生读书思考、动脑动手的习惯。

例如,在阅读《红楼梦》时,不少学生写了系列性的读书笔记,有摘评,有心得。请看金婉丽同学写的评论林黛玉的一个片段:

黛玉爱使小性儿也是一大特点。她对宝玉、宝钗,甚至还有湘云、袭人都有“含酸”的尖刻言词,一张嘴不饶人,伶牙俐齿,嘴尖舌利。有时故意挑刺儿,甚至都让人难以忍受。对丫环、婆子们也常是如此。但她也有温柔随和、天真可爱的一面,如钗黛和好,宝黛读曲等。其真率坦诚,有如霁月光风。

一学期下来,不少学生的读书笔记写了厚厚的一本,密密麻麻地记着自己阅读时的心情、心境、思考与心得,班级里出现了一批研究《红楼梦》《水浒传》的“小评论家”。

2.口头点评与师生交流

口头点评。我要求每个学生轮流在课前演讲,然后由同学点评,我再作深度引导。比如,毛蔚同学在推荐洪应明的《菜根谭》时,一位同学就演讲本身给予点评:“讲稿简洁清晰,观点明确,但对书的内容陈述过多,造成后面的演说有些仓促。”针对他的评点,我追问质疑,继续挖掘并提出建议:“你去看看洪应明的《菜根谭》,或许你会更喜欢这本作品。”后来,她把这本书买来阅读,并写出了专题读书笔记。

除了课前这种口头点评外,我更多的是和学生在读书笔记中进行交流。

比如,王菲同学点评任强的《课堂上》:

任强的《课堂上》的前言写得极漂亮,可是接下来,我开始怀疑我的初读感受,这不是流水账吗?等我看完才发现——哇,真的全是流水账。

我回复她:

是流水账,但又绝不仅仅是流水账,而是她教育生活的记录。作为一名教师,透过任强的文字,我看到的是一颗悲悯的心,不光是为师者的心,还是一颗入世者的心。再去读读《山那边的孩子》,也许,你就不认为这仅仅是流水账,而会另一番感受了。

下周的摘抄本上,她用文字告诉我:

老师,按您的要求,我去读了《山那边的孩子》,内心充满了悲愤。我才知道,在中国,在我身边原来有那么多我无法改变的人和事,他们的希望在哪里?他们挣扎在生活的艰难处。作者人在其中,却也无能为力,这更让我切身感到无力。难道真的不能改变吗?

这样的读书交流,是思考,也是写作。也许,学生起初的思考是幼稚的,但有了幼稚才会有成熟,写作也将越走越远。

3.搭建发表的平台

学生是需要激励的,收获成功是最好的激励手段,所以,我从多方面为学生发表文章搭建平台。

一是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每周的读书笔记我都认真批阅,从中选出3篇优秀的文章进行一对一指导修改,先刊发在每周一期的班刊上,再推荐到《北中报》或《北斗诗刊》发表。一方面鼓励了发表文章的学生,另一方面对其他学生起到了榜样作用。

另一个是口头发表。每天的课前演讲,就是最好的口头发表平台,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初一年级第一个月演讲主题定为“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在演讲内容上,我都做具体要求,分成书名、作者、主要内容、精彩片段、我的感想等几个板块,学生在我的指导下,发表个性化的读书笔记。一个学生对梁实秋《谈时间》做了摘评,演讲出来,那字字珠玑般的思想,赢得了同学们由衷的敬佩。班级里,学生主动买书,在书上做点评,一时蔚然成风。

只站在班级的讲台上还不够,我又把他们推向学校的北中讲坛。寒假后的第一周是读书汇报交流周。各班在读书汇报交流会的基础上,选出一名学生登上北中讲坛,展示读书成果。我们邀请校内的老师进行评奖,设置多个奖项,如最佳人气奖、最佳解读奖、最佳展示奖、最具哲理奖等,以此来鼓励学生。这些平台的搭建,让每个学生在读书中积累素材提升思想,在交流碰撞中相互感染激活思维,在写作中锤炼语言学会表达,为学生的读书、写作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这一年,我们的情爱笔记 篇3

《史蒂夫·乔布斯传》中,有一封乔布斯在结婚20周年写给妻子的情书。原本朴素的文字,却在网络上掀起了一场华丽的翻译大赛。

网友们自发用华丽的洛可可风、抒情的小清新风,以至于文言文、诗经体、绝句体、金庸体翻译了这封情书,比如:“执子之手,白雪为鉴。弹指多年,添欢膝前。苦乐相倚,不离不变。”“天命已知顾往昔,青丝易白,骸骨已陋,阴阳相隔,相思如红豆。”“你侬我侬若初见,两鬓微霜又何妨?”“来生相会,酬子无量。”……

这让人欣慰并且心酸地觉得,尽管在爱情方面,这时代的大多数男女都已自发或被迫变得随和,一夜情盛行,“坐在宝马里哭”也被普罗大众所接受,但说到底,人人藏在心底深处羞答答的盼望,还是那种清高淡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典爱情。

不过,情诗写得好是一回事,更重要的还是看做得如何,元稹也曾写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绝句,然而他前有表妹、后有薛涛,乃至在发妻亡故后还连娶两房太太。

家暴的教育学实验

最让人大跌眼镜的还不是疯狂李阳的家庭暴力,而是他接受采访时那一连串“我的婚姻与……无关”的排比句。作为名人的他已经得到了足够多的项礼膜拜,于是乎家庭对他来说仅仅是“为了教育做实验”?

家长是最好的老师,爱是最伟大的教育,当着3岁孩子面殴打其母的男人,无论他其他方面多么出色,也很难使人不怀疑他是否具备做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资格。

婚姻的模式关乎到孩子未来的情感和人生,所有对伴侣的爱和忠诚,细致入微的体贴和照顾,善良、宽容和以爱为前提的忍耐,才是对于孩子最好的教育。

王子的童话婚礼

相比1980年戴安娜的梦幻婚礼,新王妃凯特嫁入王室这场婚礼很是朴素。人们从她简洁的婚纱以及温柔的笑靥里看到的不再是灰姑娘式的童话,而是王室对平民阶层做出的示好和妥协。

作为历史上第一位拥有大学文凭的王妃,凯特显然比她已去世的婆婆对人生有更多的把控力,和戴妃身上始终如影随形的茫然与自疑相比,凯特则是位永远伴随着自信成长的女孩,将时尚、保守、热情、活泼融于一身。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女人,与其坐在灰姑娘的阁楼里期待仙女教母和南瓜马车,不如依靠自己的力量,活成一部童话。

万人的相亲

有人MSN上的签名发出叹息:“我喜欢古代,不用自己找对象!”——这个爱情“周边产品”太盛的年代,真实可依靠的感情和人,却前所未有的缺失。

某婚恋网在北京朝阳公园举办的“万人相亲大会”,不知道成功速配的究竟有几对,只知道与会者竟有小半数是为子女大包大揽的白发父母,以至于大会特别设立了“父母操心区”供老人们就坐啜茶。

听说雅加达有这样一家图书馆:图书馆里只有和爱情有关的书,读者必须是未婚男女,借书阅书时会有异性坐到你身边……男女们在这里经过邂逅、搭讪、交往,随后结为连理。“寻偶图书馆”的配偶成功率据称达到65%——通过喜欢的书互相了解,总比打扮得花枝招展去兵荒马乱的相亲大会上匆匆瞥靠谱得多吧?

火爆的“小贱”

年度情爱热剧《失恋33天》最大的亮点,除了层出不穷、高潮迭起的“段子似的”台词,使观众一个半小时看下来有听了场大相声的愉快,更由于塑造了一个后有没有来者不知道,至少前无古人的“爱人”形象——毒舌、挑剔、欠扁的小贱男王小贱。

这个又萌、又贱的王小贱究竟凭什么抢手?原因只有“实用”二字。他很毒舌,但在你受辱时会挺身而出,以“宇宙战舰”的姿态高调轰走你的负心前男友。他很唠叨,但在你混沌的关键时刻,他能不带脏字的三言两语把你给说清醒了。他也许常常招你烦,但你生病的时候他会悄悄洗干净一碗草莓,放在床边……营造你的小感动,熨帖你的小受伤,温暖你的小无助,驱赶你的小彷徨……所有在工作中、在情场里受尽冷漠和创伤的现代都市轻熟女们,怎能不爱这样的小贱男?

不“私”的私奔

知名投资人王功权在微博上高调宣布私奔,一度爆红网络,网友们被惊掉了下巴之后,人肉出真相:原来王功权的“现妻”也是“小三转正”,与王功权曾有过长达数年的婚外情,并有了一儿一女,发妻因此与他离婚。第二位妻子婚后“深情、俭朴、教子有方”(为王功权原话),然而在控制丈夫问题上义无反顾,后来王功权生命里出现了新的知己,可以倾诉,最后选择私奔,并且昭告天下。

映衬着这样的背景,无论王功权选择以私奔为终点,真正造就一场颠覆世俗观念的“爱情奇迹”;还是以私奔为起点,热闹一圈又回到原点,我们部没法儿觉得它就是幸福婚姻的模板。

大叔的骚扰

陈浩民在横店酒后“狼吻”19岁的陈嘉桓事件曝光后,陈浩民担心自己即将临盆的太太“吓得早产”,可是他的太太“坚强”得出人意料,不仅发微博表示原谅陈浩民,还贴出自己的大肚裸照,以转移噱头、引走媒体视线。

和这位太太同样“贤德淑良”的,还有早先丈夫(男友)爆出艳闻的周慧敏、林凤娇……好吧,太太们这么做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赢得婚姻,但以临盆之身,尚在为性骚扰其他女性的丈夫“铲事”,这些“懂事”的“好太太”除了能赢得一个稳固的婚姻之外,是否真能赢得爱情或是丈夫发自内心深处的尊重?

加名的婚房

新婚姻法关于婚前房产的解释在网间引起热议,其中至少囊括了三个敏感点:婚前财产、房产、税。

对新婚姻法,男人的评价多半是赞同:“以房产为手段、进行控制或者要挟的婚姻,宛如一场周期相对较长的交易。”而女人们则发出了心底深处的质疑:“如果旦以后家庭有了矛盾,日日辛苦操持家务还为男人生了娃的女人就得净身出户?”

婚前房产加名不加名是面镜子,折射出男人女人的安全感缺失问题。其实,如果抛却了“丝萝托乔木”的古老幻想,现在社会上叱咤风云的女人们何尝不可以自己婚前买房,然后让男人们忧虑是否要在婚前房产上加名的问题呢?

还爱着的离婚

张柏芝和谢霆锋的几分几合,比他们拍的那些电影还波澜迭起,连离婚也扑朔迷离外加峰回路转,成为诸多影迷和看客合法窥人隐私和大打口水战的阵地,“谢霆锋是负心男”“张柏芝是拜金女”,种种猜测横行,主角未上场,戏已满天飞,最终千呼万唤始出来的锋芝俩人只以一纸坑爹的“性格不同而离婚”的联合声明便匆匆谢幕。

值得一提的是:离婚事件却使锋芝二人签约身价均水涨船高,双方正拍的电影都赚尽眼球,连小三都冒出头来“认领”谢霆锋,借以抬高自身身价……渡边淳一曾说“安定和激情只能选一”,此言对于婚姻或是人生均有效。不管是主动或被动,锋芝二人及其亲友团们已注定无法安定,只得娱乐到死。谢霆锋在离婚后黯然吐露:“我还爱柏芝,但不知道如何走下去。”——也许他说的是真的。

御姐的幸福

现代剩女之所以“剩”,绝大多数不是因为“拿不出手”:刘若英、范冰冰、莫文蔚,论才论貌论身家,哪个不强过这世间九成以上男儿?或许是正因为如此,她们才一度在爱情上陷入困境,因为普通男人觉得自己根本HOLD不住。

男人部喜欢比自己弱的女人?在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老婆是御姐,其实男人也会轻松很多。

《红楼梦》里,探春和宝钗都很能干,但他们依然把男人放在眼里。应该男人做的时候,她们优哉游哉享受清闲;轮到她们做,养精蓄锐的她们也绝对做得漂亮。御姐们切切记住:在事业里,你是女皇;在男人面前,你只是他的女人。

奉子的成婚

邓超在婚礼上许诺要好好照顾孙俪和孩子,而被跑堂伙计“白展堂”娶到的“掌柜”胡可则索性身穿防辐射孕妇装现身婚宴招待亲友,并承认“已经5个多月了”……

奉子成婚的太多了,以至于淘宝上都卖起了孕妇婚纱。虽然有许多资深道学家跳出来指责世风日下,礼崩乐坏,但换个角度来看,奉子成婚也是对爱情负责的表现。“80后”的生存环境不可谓不艰辛,“蚁族”“蜗居一族”都属于他们这个时代的专有名词,尽管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一旦有了爱情的结晶,他们会选择结婚,为自己的爱和自己的孩子负责,这恰恰也是这代人精神层面中顽强坚忍一面的体现。

不悔的裸婚

“裸婚”这个名词能让大多数穷小子弹冠相庆:不买房、不买车、不办婚礼、不买钻戒,只花9块钱去办张红艳艳的结婚证,就能抱得佳人归。洞房花烛夜后却也难免午夜梦回:若是日后娇妻生下个女儿,咱女儿长大也要裸婚又当何如?

热播的同名电视剧还反映了另一个现实问题:由于贫贱夫妻百事哀,裸婚者的婆媳相处难度更上升不止一个等级。你看人家男主角刘易阳,虽让老婆跟你吃苦,却先把她哄足,又有本事用“善意的谎言”哄住老妈,小家虽穷却能遮风雨……所以,想让女人“裸”嫁又终不悔,男人得有巧心思,更得有担当。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4

读书能塑造一个人的一生:我们读什么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

读什么?怎么读?如何借由阅读,进而思考、践行?

樊登历时4年,深度解读150本好书,超过1亿人次收听。他提出“读书是一辈子的事”的理念,并分享了自己的选书方法、速读秘密以及独立思考的窍门。

此外,本书涵盖了樊登对认识自我以及如何成长的关键思考,以发掘内在天赋、不断精进、进阶突围贯穿个人的成长路径。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 篇5

读完一本书以后,大家一定都收获不少,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1

在网络日益发达的今天,有人说读书已经过时了,这是一个电子产品充斥的时代,所以现在低头族越来越多,手机似乎已成为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又有多少人能够真正地静下心来读一本好书呢?

我接触《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本书,是经一个朋友介绍推荐才得以有此机会。我先是被这本书的书名所吸引,因为我很是赞同作者的这个观点——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我觉得樊登老师不仅是一个懂书的人,他更懂人生,这让我一个想读书却不知道如何选书的人受益匪浅。我认为,广义的读书不仅是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更重要的是通过书籍这个渠道去认识社会、感悟生活、丰富心灵生活,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精神世界。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分为三个部分:上篇“认识自己”、中篇“了解未来”、下篇“精进生活”。今天我要谈一谈自己读了上篇之后的一些小感想。

在“认识自己”这部分,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幸福的方法》。这本书是泰勒写的,他被誉为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导师,他开设的“积极心理学”和“领袖心理学”是哈佛大学最受欢迎的课程。书中告诉我们:幸福是一种能力,就像爱是一种能力一样,可以通过锻炼习得。幸福分为四个象限:第一、现在幸福,未来不幸;第二、现在不幸,未来幸福;第三、现在不幸,未来不幸;第四、现在幸福,未来幸福。我们要尝试活在第四象限:现在、未来都幸福。因为幸福是一种能力。而且是可以通过锻炼习得的。

书中说“更幸福不来自你挣了更多的钱,也不来自你社会地位得到了更高的提升,甚至不来自你的身体变得更健康,这都未必能够给你带来真正的幸福,真正的幸福来源于在追求这些东西的同时,你还能随时感受到快乐。” 我认为这也是在告诉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学会知足,正所谓“知足者常乐”嘛!岁月静好,闲来无事,读上一两本书,人生是多么幸福啊!我们的人生目标可能是那个快乐的巅峰,但是在这个路途中,能够享受到其中的快乐,上山是快乐,下山也是快乐。这样,人生所积攒下来的全是快乐的相册,而不是痛苦的回忆,这就是幸福的方法。

当然,我们也不可以在快乐中放纵自己,因为它会变成痛苦,再回来。而且,那些越让你快乐的经历,失去时你就会越发痛苦,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如何才能幸福。那什么是幸福呢,这没有一个固定的`答案,因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简简单单的幸福是最难的,不幸福是因为我们不知足,不是我们拥有的少,而是我们对拥有的视而不见。因此,多读书吧,多用心感受吧,读书会让我们感受到可能无法在现实中体会的感情、经历、人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幸福的方向。

书中说,幸福与状态无关,幸福是一种能力。少即是多,找到你的小确幸。“小确幸”这个词,来自日本一个非常著名的作家村上春树。他写的一篇散文中,提到小小确定的幸福,跟那些大的幸福比起来,经常发生的小确幸对我们生活的影响会更大。我认识的一个朋友,他平时正常点上班,有白班,有晚班。每天下晚班后,他不是去休息,反而是去送快递。我问他这样不累吗?他说为了自己的小家,为了孩子生活得更好,他一点也不觉得累,相反却很幸福,这也是他不断奋斗的动力。的确,很多时候我们都会错失幸福,只是因为那个当下,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那就是幸福!比如很多事业有成的成功人士,在子女很小的时候,自己努力打拼,觉得在物质上满足孩子,孩子就会幸福。殊不知孩子成长路上的陪伴,才会丰盈背后的精神世界,才能幸福!

读书让我们思考,让我们认识自己,就像书中说的“好的书最终都会把你引导向同一个方向——认识你自己”。爱读书的人一定要坚持一生一世,还在徘徊观望被懒惰纠缠的人儿更要战胜自己,因为回到书中就找到了我们自己。读书是为了更精进生活,读书是为了更适应未来。

读一本好书,就像种一颗大树,从选苗到挖坑,从施肥到浇水,是一个需要耗费大量心血,同时又能不断收获的过程。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是樊登老师笃信的事,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一起读书的初心。在这个信息发达的社会,请让我们放下身边的手机,拿起一本好书,找一处安静的地方,到书中去尽情遨游吧!相信我们会越来越感觉生活很美好,自己过得很幸福!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读后感2

读书是一辈子的事,这是樊登老师笃信的事,也是我们追求的目标,也是我们大家在一起互相督促,一起读书的初心。

樊登老师不仅是一个懂书的人,他更懂人生。他不仅读书,还会讲书,让我这样一个想读书还不知道如何选书的人受益匪浅。

书中,樊登老师说:我们不可以在快乐中放纵自己,因为它会变成痛苦,再回来。

是的,那些越让你快乐的经历,失去时越发痛苦,那些我们曾经深爱过的人,分开时能记得的可能只有各种缺点,所有的美好都随风飘散了。人生总是这样。

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如何才能幸福。书中不仅有樊登老师对人生的领悟,更有他独家的读书和认识世界的方法。多读书,多用心感受,通过读书体会我们可能无法在现实中体会的感情,经历,人生。在读书的过程中,寻找幸福的方向。

什么是幸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见解。其实简简单单的幸福最难的,不幸福因为我们不知足,爱上不爱自己的人,可能会感觉沮丧,但是也有人默默的爱我们,我们也不爱她们,对自己的收入不满意,会不幸福,但是生活艰辛的人还有很多,和医院里生病的人比起来,我们已经幸福幸运很多了,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健康的走完一生。不是我们拥有的少,是我们对拥有的,视而不见。

现在的我们永远是幸福的!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6

没有点想法

20真的就要过去了,在网上一片调侃“你2017年要完成的计划实现的没有达成的的目标完成了吗?”中,我得到了极大的虚荣。转而就发现自己应该已经不再是这个圈子中的人了,离开2017的时候再也不自嘲不自黑。因为时间慢慢的给了我答案。

我希望从三个关键词来解读自己的2017年:“计划”、“感恩”、“平静”。

“计划”:还记得2017年2月11日,我在朋友圈中写下了今年的愿望。这个愿望看起来实在是普通,甚至于太轻松了。这是因为,我告诉自己说,这么轻松的目标,你还有什么理由完不成。天可怜见,在前半年,拖延症让我对于时间的利用效率极低,半年过去了,除了阅读书籍一项,其余的,都不曾过半。我有些怅然,甚至有些习惯,又完不成目标了吗?你的目标是写给别人看的吗?

直到今年九月之后,长久坚持的较为科学健康的减肥突然出现了类似于厚积薄发的状态,肉眼可见的瘦了下来。并且积累了足够的减肥经验和知识的我,几乎能保证自己不会再有之前那样,几年胖了二十几斤。在同事和朋友们的赞美和惊呼声中,我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极强的自信。这些力量,让我开始有信心去有计划有步骤的完成我的目标。所以,虽然从三月份就开始准备注册安全工程师的考试,我直到考前,才真正有了必过的信念——可惜的是现在成绩还没有出来,不知道是好消息还是明年继续努力了。

是的,在11月,我的计划全部完成了(除了还不知道注安考试的结果)。也在这段时间为了目标努力的过程中,我发现了自己的很多问题。比如学习的效率不高、注意力不够集中、整体性思维缺乏、格局不够高、不够快乐、缺乏标准、缺少耐心、记忆力比年轻的时候下降很多等等。于是在我准备计划的时候,我开始有针对性的希望寻找自己当时状态的原因,并且,试图去改变和修复。(换成十年前十五年前的我,一定没有这样的想法和自信去这么做。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我从小就知道,但是真正去运用在真实生活中,大概才是最近而已。)

一次的成功,给了我面对失败的勇气。因为,这一次的成功来之不易,极为不易。在之前的一篇文章里,我描述了我减肥的历程,当时多少痛苦,如今就有多自由。

“感恩”:我原本就是个心软的人,只是有时候会觉得自己冷情冷感。懒起来的时候“六亲不认”。然后在内心深处藏着各种情感却甚少表达。2017年,我经历了情感上的极大变化,也开始认真的思考这些问题。之前的情感不可谓不真实,为何却屡屡失败?不一定全是别人的原因吧。

我一口气买了数本关于情感、婚姻和家庭的书籍,认认真真的去学习。才发现,凭着本能去喜欢和爱,只会让这些情感渐渐消磨。当了解情感的本质,才懂得了很多也许在二十年前就该懂得的道理。庆幸的是,我现在开始懂了,也愿意付出时间、精力和心思去理解、学习、交流和成长。我很幸运。

这些书籍观点自然不一,甚至也有一些技巧性的小调皮。但是,看完这些之后,我对未来重新开始期待。和之前不一样的,之前的我不知道要把未来过成什么样子,所以所有的幻想都只在细节和画面——诸如浪漫的相拥,甜蜜的约会和温馨的家庭。一遍遍的充实细节,将画面描述到直观,可终还会让自己厌倦——因为我不知道,除了这些还有什么。我真的很幸运,我找到了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我现在知道我的未来要过成什么样子。在多少岁的时候,做什么,什么样子,挣多少钱,和谁在一起。而且,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努力。虽然未来依旧不可测,可我不再恐惧他的到来。

你是不是觉得这跟感恩没有关系?不是的,我现在是一个“敝帚自珍”的人。丰沛的情感和选择的能力让我确信自己的幸运。你还记得吗,罗曼·罗兰的那一句话,这个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

“平静”:也许是“孕妇效应”,也许是大数据敏锐的发现到了我的变化。当我试图让自己变得更好变得更让自己喜欢的时候,我关注的公众号开始屡屡推送关于“极简生活”、“自律”、“自控力”、“自我管理”的内容。哈哈,或许是他们一直在推送这些,而之前我一直没有关注他们而已。我渐渐的开始喜欢专注的时间和安静的氛围,喜欢“简约”和“规矩”。这反而让我对于繁芜和喧嚣多了几分包容和怜悯——我奇特的开始理解了为何千万富翁不会羡慕乞丐今天多讨了十块钱。

“世界上99%的事情都与你无关”。我该做的就是如何去分辨这剩下的1%。即便我们再多的努力,再高的效率,我们都不可能成为全能全知,当然这并不妨碍你对你喜欢的在意的多花一些功夫。我甚至鼓励你,对于你所喜欢的东西多花费一些时间,如果你热爱足球,那么你不妨每天抽二三十分钟来锻炼你的体能;如果你热爱文学,就请务必每周多花几个小时浸淫于写作。你不能等待更好的自己突如其来的到来,生活不是电视剧,屏幕一黑,打上“十年后”几个大字,你就会直接变成你想成为的那个样子。

而平静,是珍贵的财富。时间是最公平的,每个人的一天都是24个小时,他不会因为你哭泣而多停留一秒,也不会因为你无聊而少一分钟。但是时间又是不公平的,因为每个人的24个小时,都不一样,创造着不一样的价值——或者浪费着有限的生命。静静的感受时间,清清楚楚的分辨出自己每天都做了什么,这会帮助你了解自己,戳破自己的面具。

我的笔记本上依旧记得一个人给我的评价:你只是看起来很努力。

然后我在下面写道:其实你知道,他说的是对的。每每深入剖析自己,看到的满是不堪:你懒惰且成了习惯却又标榜自己的“努力的样子”;你什么也没做,什么也没做到,却总是觉得很累;你还总是原谅自己,你的浅薄你自己一样就能看穿。你不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做,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知道你想让自己变得美好、自信、勇敢、充实,却也知道这不是一天两天,半年甚至两三年可以成就的。但是你能坚持多久,你能靠着自我勉强坚持多久?甚至,你都不知道该怎么往那儿走!你不知道那样的人究竟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品质——可是你没有时间一点点尝试了。怎么做,怎么办?谁能帮我?

如果有人像我一样曾经这样的自我厌弃,那你一定能理解我上面那段话。没有人可以帮我,但是我真的不愿意偶发性踌躇满志,持续性混吃等死。

是的,我还是要说,我是个幸运的人。我去知乎上提问,我购买书籍求真,我做了我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厚着脸皮去向人请教——我现在有些不能理解,为什么之前的自己那么别扭。每个人的人生经验都不一样,每个理论的方向都不一样。但是我学到了一点,把自己当成一个组织,管理起来。而平静,是让你有可能去接近真相的,最好的途径。

写着写着,我的总结好像慢慢成了一篇鸡汤文。anyway,我做了。

2017,你来,我在。

钱重书的读书笔记 篇7

钱钟重书的夫人杨绛在《钱钟重书手稿集》的序言中曾详细叙述过他做笔记的方法。她记得,钱钟重书做笔记的习惯是在牛津大学图书馆“饱蠹楼”读书时养成的。那里的图书概不外借,书上也不准留下任何痕迹,学生们去读书,只能携带笔记本和铅笔,边读边记。

“钟重书做一遍笔记的时间,约莫是读这本书的一倍。他说,一本书,第二遍再读,总会发现读第一遍时有很多疏忽。最精彩的句子,要读几遍之后才能发现。”杨绛说,“钟重书深谙‘书非借不能读也’的道理,有书就赶紧读,读完总做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只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

钱钟重书的笔记大致分三类。“第一类是外文笔记(包括英、法、德、意、西班牙、拉丁文),笔记上还记有书目和重要的版本以及页数。他读书也不忽略学术刊物。凡是著名作家有关文学、哲学、政治的重要论文,他都会读。”

“第二类是中文笔记。他把中文的读书笔记和日记混在一起。这些笔记都附带自己的议论,亦常常前后参考,互相引证。中文笔记和外文笔记的数量,大致不相上下。”

“第三类是‘日札’———钟重书的读书心得。日札基本上是用中文写的,杂有大量外文,有时连着几则都是外文。不论古今中外,从博雅精深的历代经典名著,到通俗的小说院本,以致村谣俚语,他都互相参考引证,融会贯通,而心有所得。”

[郭旺启摘自《文学少年》(初中版)]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8

最初看到这本书,其实更多是被书的名字吸引,但是屡次都没有痛下决心要买来看。国庆前去图书馆,居然发现这本书,只能说恰好恰好,顺手借来准备一看。

诚如作者介绍一般,这是一本来记录童年回忆的书籍。从儿童的角度,写了那个时代中各具特色的人的形象,比如惠安馆传奇一篇中的---疯女人秀贞,多么可怜的一个女人,可谓是时代的悲哀,但是此篇的结尾有点模糊,到底秀贞如何,妞儿能否与秀贞相认或者生活在一起,或者说原本秀贞没有那么疯,是这个社会把人生生逼疯,显然从儿童的角度,结果自然无从知晓跟评断。

我们看海去一篇,全文是从儿童的角度讲到作者在一篇荒芜的鬼屋附近遇到一个小偷,但是小偷因为家庭原因,迫于无奈才去偷盗,因为自己无意,小偷被抓到的过程。所谓小偷,在家庭来说是个好哥哥,在社会来说是个盗贼,小偷原来具有两面性,人也应该具有两面性!

蓝姨娘一篇有点像写父亲的婚外情,可惜被作者的小伎俩扼杀在萌芽之中,不过看了这篇总在怀疑,这个作者真有这么厉害,或许杜撰程度颇多,真真忍不住想抓来问问。

驴打滚儿一篇倒似像个悲剧,服务作者家里多年的宋妈,为了家庭牺牲,脱离家庭,但是儿死女被抛弃,却依旧要回归家庭去生儿育女,宋妈后来没有再回来,命运难道不是更像驴打滚吗?无论怎么努力,终究还是那个时代悲哀的角色。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一篇,描述了因为爸爸的去世,作者不得不面对家庭给予的责任,而这也意味着作者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离去,父亲是家庭的顶梁柱,家里孩子众多,而母亲是一个家庭妇女,可想而知作者以后生活颇多艰辛,不胜唏嘘!这大概也是作者为什么写到这里结束了童年的回忆的原因吧!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9

"溺爱”,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中国式教育。陈阵时时刻刻都想着为小狼好,可他思来想去,却做了一个自认为聪明实际愚蠢的决定,用一根铁链禁锢小狼的自由。这不和中国一些家长一样吗?用一条隐形的链条禁锢着孩子,泯灭了孩子对童年游戏的喜爱、对自由的渴望、对未知的好奇心,却还在为自己的决定沾沾自喜。

当孩子真正立足于社会之时,家长才发现孩子什么都做不了。从小家长磨灭了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与陈阵用铁钳剪断小狼的利齿有什么区别呢?都说儿童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如果失去了应有的磨练与能力,又何来希望、何来未来呢?

利用思维导图写好读书笔记 篇10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探索,发现思维导图完全符合以上的要求,而且可以与传统的读书笔记融合,是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强大工具。下面是笔者的具体做法,大致分为三步。

第一步:激发兴趣,轻松上手。

刚开始的时候,教师有必要通过一些手段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尽快地喜欢上思维导图。

笔者一方面从网上搜集了一些精彩的思维导图播放给学生看,同时将自己前段时间读完《简单的逻辑学》这本书后在博客上发布的一张全书知识要点思维导图也播放给学生看。看到自己的老师也用思维导图记笔记,学生们果然来了兴趣。

另一方面,我当堂以教科书上的一篇文章为例子,用思维导图进行条理分析,让学生觉得思维导图一点儿也不难,身边的文章就可以随时用它来分析。

接下来我就布置了几次简单的练习,放手让学生大胆使用思维导图。

第二步:加强训练,形成规范。

孟子曰,“不以规矩,不成方圆”。这个阶段,重点在于通过训练,形成以下规范:

首先是形式方面。笔者要求学生画图要在形状、大小、颜色等方面统一风格,同时推荐了几款思维导图软件中的风格给学生参考。

其次是内容方面。在第一阶段,学生对于如何用思维导图对文章进行条理分析还不太熟练,有的不知从哪里入手,有的胡乱堆砌,质量都不高。对此,笔者针对课外阅读的方法进行了强化训练,比如优美的散文往往有“文眼”或者说“线索”,抓住“文眼”或“线索”就能厘清文章条理。

接着对思维导图的分支数和层次数做了必要的硬性规定,要求每张思维导图的分支数至少有两个,层次数至少有三个,促使学生在阅读时积极开动脑筋,尽快确定切入点,找出文章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厘清文章的条理。

制定了这些规范以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的读书笔记整体美观性获得提升,读书笔记基本形成好词好句好段摘抄、读后心得、条理分析三大模块。

第三步:整体优化,自成风格。

在第三阶段,笔者的目光不再局限于读书笔记一个方面,而是从读物选择、读书方法、读书笔记风格等各方面入手,树立典型,促进整体提升。

比如,在读物的选择上,只有获得老师许可的优秀读物才能进入阅读书目。鼓励学生在一段时期内就读一本书,专写这一整本书的系列读书笔记。如,有个学生平时喜爱朱自清的散文,有段时间课外读的是《朱自清散文》,她就写了一个关于《朱自清散文》的读书笔记系列,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

再如,读书方法的指导也可以从某一文体切入进行重点训练。小学中高年级主要接触的是记叙文和说明文,因此,可以在某一段时间内专门指导如何写好说明文的读书笔记,让学生掌握其中的一些规律和技巧,这样的指导就做到了循序渐进、重点突出。

经过指导和训练,一些学生在画图上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让别人一看到其思维导图,就能立刻猜出是谁画的。如,林婧同学习惯把文章中的一个特定人物或景物画出来作为背景,一般是主要人物或者是线索,然后在这个背景上写字,图文交相辉映,非常有趣。

小学读书笔记: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1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讲述了一个贵族贾家从兴盛到衰落的故事。在那个贵族家庭里,大多是一些挥霍享受,专讲吃喝玩乐、放债收租的寄生虫。

有些人表面上道貌岸然,内心却肮脏卑劣。小说主人公,贾家公子贾宝玉和他表妹林黛玉是一结贵族习气,反对封建礼教的青年。结果林黛玉抱病郁郁而终,贾宝玉离家出走。而那个贵族大家庭,在享尽荣华富贵之后,也像腐朽的大厦一样,呼啦啦地倒塌了。

小学读书笔记:红楼梦读书笔记 篇12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一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一部社会人生悲剧。

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

这一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13

一、养成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大凡人们读书, 只贪图一时的心领神会, 与作者一时的思想碰撞, 心灵交融的莫大快感, 从而忘记了读书的另一重要的目的意义, 即消化、吸收。学生尤其爱犯这类毛病。要想培养学生作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 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指导。

1、明确作读书笔记的目的意义, 培养兴趣。

教学之中宜首先给学生讲明作读书笔记的目的及意义来激发他们的巨大热情。实践证明,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当学生认识提高以后, 作读书笔记就不再是他们的任务和负担, 而是兴趣之一。其次用名人作读书笔记的事迹来激励他们。如马克思为了写作《资本论》, 在大英图书馆一坐就是数十年, 作读书笔记手稿达40万余页;欧阳修平生手不释卷, 一有心得、灵感就付诸笔端, 哪怕身处“三上” (马上、厕上、枕上) , 亦不例外。最后还得让学生明白, 很多文章的写作均来自于引用或转借他人所作。如宋代黄庭坚领导的江西诗派作诗就有点铁成金的作法, 就是大量借鉴前人, 再化腐朽为神奇, 成就自己的作品。近代甚至有人提出“天下文章一大抄”的偏激观点, 抄虽不足取, 但适当引用确能使文章画龙点睛、锦上添花。大量名人的事迹必将激发学生的热情, 促进习惯的养成。

2、耐心指导, 养成习惯。

教学最初可以给学生布置定期检查读书笔记的任务, 以后逐渐培养只要读书就须作笔记的习惯。检查学生的读书笔记, 关键的一环还在于对其运用上, 在作文检查上可以对学生运用读书笔记的地方写上鼓励的话语, 如“此处引用得当, 乃画龙点睛之笔”;“名人言行, 是大家永远的表率”;“名人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你以母亲的背影为题材仿写了朱自清先生的名篇《背影》, 感情真挚, 催人泪下, 不失为一篇成功之作”。通过批语, 学生尝到写作的成功感, 得到意外的惊喜, 既激发了他写作的激情与兴趣, 又让他真正地认识到读书笔记的作用, 养成读书必作笔记的良好习惯。

二、指导作读书笔记的方法

读书笔记关键一点要体现读者对作品理解、吸收的深度、广度, 原则上要做到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做到所选内容为自己喜欢、接受, 能为自己所运用。

1、原文摘录。

首先是摘录优美的词句。描写性的词句栩栩如生, 能让我们如见其人, 如临其境;议论性的词句使人感觉铿锵有力, 掷地有声;成语言简意赅, 耳熟目详。俗语雅俗共赏, 简明易懂;名人名言, 如黄钟大吕, 谆谆告诫, 使人信服, 无可辩驳。一篇文章优美语句使用得当而且较多, 让人感觉作者才华横溢, 文采飞扬。摘录词语可以分别归类:如描写景物的句子可归一类, 须知一切景语皆情语, 许多文章皆须景物描写来表情达意, 来勾划意境。写人类词语可归为一类, 要想使人如见其人, 如闻其声, 如果没有恰当的语句组合, 准确的词语表达那是很难奏效的;要想表达胸中喜怒哀乐得失懊悔, 若没有抒情语句的导引, 纵有万丈豪情在胸, 出口也将黯然失色。须知写作的最好的老师就是他人留给我们的优秀作品, 那是我们写作的范本。

其次是摘录优美段落。作文中的开头俗称凤头, 凤凰的头部, 小巧玲珑, 美丽动人, 作文的开头亦然。俗话说好的开头即是成功的一半。读书遇到好的开头, 要特别留意, 有的段落增之一词难免蛇足之嫌, 减之一词则意犹未尽, 只有长久把玩, 方能品出个中滋味。作品的过渡段落, 具有承上启下的功效, 寥寥数字能联结全文自成一体, 是我们写作极佳的临摹本。作品的结尾俗称豹尾。有的结尾言简意赅, 收束全文落落大方, 决不拖泥带水;有的结尾点明中心, 抒发感情, 热烈奔放;有的结尾点到为止, 言有尽而意无穷, 令人遐想不已。各自不同的优美段落, 自有其特色, 宜原文摘录, 做到时时回头翻阅, 既节约了时间, 又积累了大量的写作知识。虽然我们有很多写作技巧、理论值得探寻, 但若抛开具体的句子、词语, 一切技巧、理论俱无从谈起, 若不是平时的厚积, 焉有关键时刻的薄发。

2、摘录大量事例。

有些特殊的文章不但要引用优美的词句, 还要使用大量的事例来证明。实践出真知, 事实胜于雄辩, 特别是议论文, 如果平时缺少积累, 缺少搜集, 那是很容易陷入理论空谈的泥潭。摘录中可以是原文摘取, 也可是概括性地简录;对某些具有共同特点的事迹还可以分组归类收集, 如名人求学类:马克思、毛泽东等人发奋读书的故事;鲁迅少年时在书桌上刻下“早”字作为座右铭;如立志类:唐代李白受铁杵磨成针的启发而发奋学习的故事;周恩来少年时代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事例搜集多了才会让我们写作时顺手拈来, 左右逢源。

3、勤写中心思想、段意。

文章的中心思想即文章的主旨、作者的写作目的及作品的主要内容。我们读一篇文章首先就要了解作者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通过不断分析总结文章的中心思想, 能逐步培养学生的构思立意能力。一篇文章也只有思想正确, 立意高远方能称有价值、有意义。写读书笔记就是通过认真阅读文章, 掩卷精心总结, 书中自与古人会, 找出作品主旨, 对思想上与作者暗合之处、争议之处、值得借鉴之处尤其需要记录下来, 它不但是写作引用、借鉴的内容之一, 也将是自己记忆长河中的珍宝。文章的段落即文章的线索、脉落, 即作者的构思、作品的谋篇布局, 从中获取大量的写作技巧。

通过总结文章的中心、段意, 学生不但会积累、吸收他人大量的思想观点、写作技巧, 也是语文学习中的一次阅读训练, 收获必将不小。

4、勤写心得体会, 捕捉写作灵感。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14

(一)

“咩咩 ”,羊群炸了,山羊、绵羊挤着、撞着,“呼啦啦”地顺着山沟乱跑。山羊跑得快,惊恐地从绵羊身上、头上跳过,向前、向后、向两侧山坡窜去。有些绵羊被踩翻了,互相挤撞,互相践踏。

――摘自《小狐狸花背》

仿写:我们在小公园玩捉迷藏。抓家一放开,藏家就再也藏不住了,一下子就像炸开了锅。小A、小B挤着、撞着,“呼啦啦”顺着小道乱跑,小A踩了小B 的鞋子,小B只穿着一只鞋在跑。小C、小D迎面撞了一下,摸摸撞疼的头继续跑。小E、小F围着树乱跑。抓家瞅瞅这个,瞧瞧那个,没有了目标,胡乱地跑起来。

(二)

太阳缓缓升高,目不转睛地观看着这场持久战,目光越来越热,越来越辣。

――摘自《铁夹》

仿写:妈妈的目光慢慢从小A的卷子上移开,转向小A,眼睛越来越明,越来越亮,像发现新大陆一样看着小A,

小学生作文大全

(三)

初升的太阳一边快乐地嬉戏,一边往窗户里偷看。她把一只手放在

――摘自《母亲》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15

记摘抄

【小学教师读书笔记摘抄:给教师的建议】

1.我坚定地认为,青少年中间发生的那些日益使社会感到不安的不良现象——酗酒、流氓行为、毫无意义地浪费时间等,产生这些东西的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学生在上学时代里,他们的智力兴趣就很狭窄和空虚,而在毕业之后,这种精神生活的空虚、狭窄和局限性就更加严重起来了。现代人的生活每日每时都涉及到他的生存的最精细、最敏感的一些领域,这就要求他在这些领域里受到经常的、最细心的教育,这种教育

常常是采用最精细的手段——好的书籍、音乐、美术来进行的。小学教师读书笔记如果在人的整个一生中没有坚持进行这种细致的理智的情感的教育,那么任何对于酗酒、流氓行为、违法现象的斗争手段都将无济于事。但学校毕业后的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只有当一个人在上学时代里就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的时候,他在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如果在学校年代里没有打下这个自我教育的基础,如果一个人在走出校门后不知阅读为何物,或者只局限于看那些侦探小说,那么他的精神世界就是粗鲁的,他就会到那种毫无人性的地方去寻找刺激性的享受。如果一个青年工人不能每天在业余时间里,面对一本好书坐上两三个小时,那我就无法设想他的精神生活是完美的。如果在青年中间出现一批热爱书籍,把读书看得比从事其他(业余)活动都更加重要的怪人,那么,那些用其他的、似乎是强有力的手段也无法对

付的问题就会逐渐消失。

2.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我是一个勤奋的脑力劳动者,是祖国的好公民,是父母的好儿女,是一个有着高尚的志趣、激情和不断取得进步的完美的人。

3.教育技巧的全部诀窍就在于抓住儿童的这种上进心,这种道德上的自勉。要是儿童自己不求上进,不知自勉,任何教育者就都不能在他的身上培养出好的品质。可是只有在集体和教师首先看到儿童优点的那些地方,儿童才会产生上进心。

4.只有像监工那样有着一颗冷酷无情的心的人,他才会在给小学生打两分的时候,心里希望不懂教育学的家长对孩子采取粗暴的惩罚办法。我建议你,年轻的朋友:要像爱护最宝贵的财富一样爱护儿童对你的信任这朵最娇嫩的花儿。它很容易被摧折,被晒枯,被不信

任的毒药摧残致死的。

5.要让儿童看见和体验到他在学习上的成就,不要让儿童由于功课上的落后而感到一种没有出路的忧伤,感到自己好象低人一等。

6.儿童的心灵是敏感的,它是为着接受一切好的东西而敞开的.如果教师诱导儿童学习好榜样,鼓励仿效一切好的行为,那么,儿童身上的所有缺点就会没有痛苦和创伤地、不觉得难受地逐渐消失。

7.请你任何时候不要忘记:你面对的是儿童的极易受到伤害的、极其脆弱的心灵,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的心灵的接触。

8.儿童是脆弱无助的。每当我看到第一次跨进校门的儿童时,我常会联想到那刚刚开放的带点紫红色的桃花,要使这朵花结出果实,园丁要付出多少心血和劳动啊!

9.所谓和谐的教育,就是如何把人 的活动的两种职能配合起来,使两者得到平衡:一种职能就是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另一种职能就是人的自我表现,自己的内在本质的表现、自己的世界观、观点、信念、意志力、性格在积极的劳动中和创造中,以及在集体成员的相互关系中的表现和显示。正是在这一点上,即在人的表现上,应当加以深刻思考,并且朝着这个方向改革教育工作。

和谐的教育——这就是发现深藏在每一个人内心的财富。共产主义教育的明智,就在于使每一个人在他的天赋所及的一切领域中最充分地表现自己。人的充分的表现,这既是社会的幸福,也是个人的幸福。

《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 篇16

关键词:民主,经济增长,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自从Seymour Martin Lipset关于民主的社会经济先决条件的研究结论问世以来,很多社会学家对于民主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理论上和实证上的研究。Lipset在Political Man中的理论认为,一个特定国家的民主状况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是相关的。他假设,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它就越容易保证民主。在一个对于欧国和拉美国家的实证分析表明,工业化、财富、城市化和教育的合力对于保证民主有积极的作用。他总结到,在政治与经济诸方面的联系中,最广为认同的就是民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了。

在Lipset的理论指引下,很多学者沿着类似的思路进行了研究。Bilson认为,在一个寻租社会里,政府会利用政治手段强制的将收入再分配到政治权利集团手中,于是就束缚了社会成员自由的取得社会地位和收入。而经济的发展可以活跃社会中各经济要素,从而抑制这个过程。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与政治自由是正相关的。

相似的,Pennar等人认为经济发展到民主的过程是这样的,即经济发展使少数人先富起来,这种不平等使大部分穷人渴望平等,而只有通过民主才能达到这一点。先增加收入,再购买产品,再进行投资,然后接受更高的教育。而更高水平教育的民众会对政治和公民权利提出更高要求,于是民主产生。

最近,Burkhart和Lewis-Beck最近的研究,加上Londregan和Poole Feng进一步的实证分析,都认为经济发展促进民主的发展。Burkhart和Lewis-Beck的观点认为,我们不但可以说经济增长促进了民主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经济发展将导致民主的发展。

相反,Mancur Olson在一个Rise and Decline of Nations中谈到,是政治制度层面的因素最终导致经济发展。民主的制度比立志发展经济的专政政府更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因为从现实来看,一些经济落后国家得益于一个强势的执政者优越的经济政策而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是这种发展往往不能持久。而那些长期保持较高经济发展水平的国家往往是民主制度比较健全的国家。Olson将民主对于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归功于其对于产权的保护。因为保障民主和保证公民个人权力以促进经济发展的条件是完全相同的。

在对待政权形式和经济增长的关系时,Sirowy Inkeles认为民主的进步和公民自由和政治权利的施展为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Feng指出,政治经济自由促进了财产权利的保护和市场竞争,这又促进了经济增长。

Leblang认为民主间接的帮助经济增长是因为保证了更高水平的财产权利。私有产权为个人提供了生产和交换的动机。实证也证实了,保护产权的国家比不保护产权的国家经济发展快,民主社会比其他类型的国家更重视产权的保护。

因此,前人的研究没有提供一个权威的理论框架来解释政治民主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两者的因果关系始终不明确。但是,民主和经济增长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的指标,我们希望我们的社会民主更加进步,经济更加发展,所以确定民主与发展的因果关系在发展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结论

(一)找到民主与经济增长的理论依据

根据对于民主与经济增长理论研究背景的分析,对于两者的因果关系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有一些学者认为经济增长促进了社会动员①,而社会动员又会促进政治动员,最后政权制度变得民主。从逻辑上来讲这是由于,经济增长使人们有机会获得更多的新观点,或者工业化产生了新的社会阶层,这都促进了社会的向民主化的转型。与之相反,有一些学者认为,随着一个国家越来越民主,经济发展也会越来越快。只有在民主社会里,老百姓才有自信认为他们积累的财富会被尊重,才会志立于创造和积累财富。还有一些学者并没有找到经济发展和民主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经济发展并不直接导致更高水平的民主,因为民主的实现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经济的发展也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民主的政府自身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也是有限的。

(二)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对两者关系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民主会促进经济增长的结论不言而喻。一方面,经济自发的按照自身规律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来运行;另一方面,民主会促进经济中各因素,包括厂商和消费者们,在长期的经济自由的前提下来运行。于是,找到理论依据来支持民主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为了研究经济增长和民主水平的因果关系,原文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其原理十分简单,假设如果X导致Y那么X的变化一定优先于Y,除此之外,如果在模型中引入X的置后能比单独使用Y的置后更好的对Y进行预测,那么,X是Y的格兰杰原因。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结果表明,在样本中,34%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是民主水平的格兰杰原因;31%的国家民主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9%的国家两者相互影响;25%的国家中两者没有表现出有相关关系。

(三)实证分析主要说明

相对于早期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主之间关系的研究,原文成果的进步意义在于:我们发现只有三分之一的案例中经济增长先于民主,这证实了Arat的发现,经济发展不一定导致民主水平的提高,在某一特定时段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中民主水平与经济发展呈现正相关,但不是因果关系。有趣的是,虽然和这个研究中使用了不同的方法论,Gonick和Rosh也做出了类似的结论。

但是,原文研究发现与Burkhart和Lewis Beck的不同。使用一个面板数据集,Burkhart和Lewis Beck也进行了格兰杰检验和混合时间序列分析,发现经济发展是民主产生的格兰杰原因,但是民主并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而原文认为,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因果关系不能推广到所有的发展中国家。这两个研究中矛盾的结果可能是源于其实验设计、数据集或者变量的量化上的区别。

(四)文章主要结论

总之,基于对于32个发展中国家民主与发展关系的分析,原文不能对于经济增长和民主水平的因果关系给出明确的结论。即将32个发展中国家的民主与经济增长率用明确可测量的指标来表示后,通过对其进行格兰杰检验来疏理出其因果关系的方向。原文实证研究的结论是,经济增长引起民主和民主引起经济增长的可能性是相同的。

三、创新与不足

(一)创新之处

为了回答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问题,原文采用了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的方法,这种方法相对于前人的研究中使用过的方法有许多优点。

首先,前人的研究基于横截面数据和多国数据。但是根据Jung和Marshall,一个横截面研究方法假定各个不同的国家是相同的,这是不符合事实的。而且,纵向的模型设计对于我们观察经济发展与民主的动态过程是有必要的。

其次,前人的大多数研究暗中假定要么民主早于经济发展要么经济发展早于民主,但是两个方向在理论上都是可能的。但是用格兰杰的方法没有这种假定。

再次,前的研究表明,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有延时的关系。民主可能在一个国家经济达到一定的繁荣程度之后的若干年发生,或者经济繁荣可能在一国达到民主之后的若干年发生。但是,基本没有系统的研究这个关系。在这项研究中采用格兰杰方法将两个变量设定为内生的,可以考虑到一定时期内两个变量之间各种即期和延期的影响。因此,我们主要的贡献在于,基于之前研究的论据之上,关于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建立了较为合理的模型。

(二)不足之处

原文将民主细化为政治参与度、包含度、竞争性和民事自由等几个方面,再利用从1950年到1982年共三十二年中三十二个发展中国家的数据来分析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但是,笔者认为这样处理存在两个问题。

一是,文中没有详述民主四个方面是如何加权成为一个总的代表民主的变量的,那么可能作者对于这几方面在民主中所占的比例的判断不能非常客观。

二是,因为民主与经济增长相互作用是一个不断交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在这三十二年的时间中,一段时间里是民主促进经济增长,在下一段时间就是经济增长促进民主,这就好像“鸡生蛋和蛋生鸡”的问题,三十二年的时间里,鸡生蛋,蛋生鸡,鸡又生蛋……最后我们根据最后鸡和蛋的数量来判断到底是鸡先生蛋,还是蛋先生鸡,这不太符合逻辑。

三是,将民主包含四个方面,其中每个方面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时间和效果可能不同,可能将一些民主和增长的相互作用相抵消了。也就是说,政治参与度促进经济增长时,竞争性也能会抑制经济增长,那么这两种作用的结果就抵消了。而这三方面的因素可能都是影响原文最后无法获得一个明确的结论的原因。

四、方法启示和理论启示

首先,以后试图分析民主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因果关系的研究不能只简单的将民主用可以测量的数据来表示。因为我们只想直接找到民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所以为了追求几个复杂的和细微的区别而将民主分解的做法已经超出了我们的目标。但是,未来这个领域的工作会给我们提供更为复杂的对于民主的量化要求。

其次,我们关于民主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复杂的研究发现基于将民主与经济发展简单的量化,这也表明了影响两者因果关系判断中其他可能因素的存在。这些其他可能因素包括对于发展时间的测量,地理物理学因素,比如,地区,经济发展策略,比如鼓励出口和进口补贴,国际政治因素的影响比如冷战联合,国内的制度原因比如被统一的制度环境所孤立,政府稳定和世界系统中的地位。

这些可能的影响会单一的或联合的对于民主发展关系发生影响的观点是不太正确的。比如各国采用不同的发展策略达到不同的成果。在南韩和台湾鼓励出口的政策带来了它们显著的经济增长。那么,如果我们说,采用不同的发展计划可能影响他们各自经济增长前景和民主的话也是符合逻辑的。同样,一个国家坚定的参与美国冷战同盟并对于美国有着重要地缘政治价值的国家,相对于那些没有加入冷战联盟的国家,其面对的市场准入挑战是不同的。美国的盟友向美国出口产品时,常常享受特别的市场准入代遇。但是美国对其盟友的影响会对这些国家的民主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令人信服的。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懂得把握不同国家经济与民主的独特属性来具体分析其增长与民主的关系。我们之所以想找到民主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是想在了解民主与经济交互作用的机制之后,通过对民主和经济的变量进行一定的调节来让“鸡生出更多的蛋,蛋生出更多的鸡”,从而实现社会整体的进步。但是,对于民主制度的设计和促进经济增长能够在多大程度上作用于对方,又是与具体的国家和该国政治经济的属性分不开的。可以理解为不同种类的鸡生蛋的速度,和蛋孵化出小鸡的速度不同。所以想找到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相反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因此,原文的结论“我们又回到了起点”可能正是这个问题研究的终点。但是,我们在这个过程中学习到的关于民主与经济增长相互促进的机制等知识更有利于我们制定经济政策,通过调节经济条件和政治环境,促进经济增长与民主的进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

参考文献

【1】Microeconomic Theory,Mas-Colell,Whinston, and Green New York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7

【2】Democracy and Economic Growth:A Causal Analysis Uk Heo,Alexander C.Tan Comparative Politics,Vol.33,No.4(Jul.,2001),pp. 463-473

上一篇:十七大感想下一篇:大一政治学概论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