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感想

2024-07-19

十七大感想(共11篇)

十七大感想 篇1

XX年10月15日上午9点,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开幕,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做了大会报告。当日下午,北京大学学生会组织学生会成员在学生会办公室对报告进行了集体学习,并在阅读了报告全文后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纷纷表达自己内心的激动之情。

同学们一致认为,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大会报告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进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主题完全符合中国国情和社会发展的现实,为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开拓创新,努力奋斗指明了方向。报告同时还为我们描绘了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中国迅速稳定发展的宏伟画卷,也为在今后进一步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重要部署,增强了同学们紧跟党走,努力学习,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的信心和决心。

北大学生会主席外国语学院04级的高翔同学结合了自己的亲身实际,表达了自己作为学生会主席在学习了十七大报告之后的感受:“胡主席的报告使我心潮澎湃,中国几十年来的发展世所共睹,事实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够救中国,才能够建设中国。北大学生会有着光荣的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应当坚定地跟着党的方针路线走,继续秉持‘从小事做起,为同学服务’的宗旨,为同学办实事,为建设和谐校园、为把北大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学府而努力奋斗。”

北大学生会副主席经济学院04级的张硕同学也谈到:“胡锦涛同志代表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不但对现在工作和奋斗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第一线上的共产党员们有着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对中国千千万万的青年群众乃至于中国未来几代、十几代、几十代青年人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寄予了更加殷切的希望。我们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努力奋斗,坚定心中的共产主义信念,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够不愧对于历史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光华管理学院06级的徐鼎梁同学则表示:“报告客观务实,为我们青年的发展和奋斗指明了方向。我们作为北京大学的一名学子,必定要能够永保一颗爱国之心,加强自身学科及社会政治等各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觉悟,牢固掌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各方面专业技能。相信在党领导的多少代中国人的共同奋斗之下,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然能够实现。”

十七大感想 篇2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界定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 我们一直把它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以阐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新范畴的提出, 明确界定了二者的关系, 认为包括毛泽东社会主义建设思想在内的毛泽东思想在外延上不属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个界定是正确的,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只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提供了基础, 而不是提供了基本内容。至于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 曾经出现了“三大理论成果”和“两次历史性飞跃”的逻辑矛盾, 出现了把邓小平理论界定为“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和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界定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逻辑混乱, 出现了把科学发展观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的主张等等。十七大把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认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理论飞跃, 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归于“第二次理论飞跃”之中, 把相对于毛泽东思想的“第二次理论飞跃”、“两大理论成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理论定位在逻辑上达成一致, 为今后解决新的理论成果的评价和定位提供了参照。

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起点问题的不同见解

有人认为, 逻辑起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走自己的路”。这不过是思想路线和方法论而已, 算不上是科学抽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共性, 以共性为起点, 不足以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个性。有人认为, 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 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从逻辑上讲, 这是两个层次不同的问题。前者是关于社会主义的事实判断, 后者涉及怎样建设才更好的价值判断。对“什么是社会主义”的不同回答可以决定“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问题的展开和深化, 折射着对社会主义的不同理解。有人认为, 逻辑起点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挽救中国”, 有人认为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包心鉴先生认为是“改革开放”, 欧黎明先生认为是“以苏为鉴戒”, 涂小雨先生认为是“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的思想”。尽管他们从不同视角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但逻辑起点毕竟是一个理论体系借以建构的前提, 是一个最简单、最抽象而又蕴含着生发反映事物运动的一切命题的范畴。因此, 上述观点均不宜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起点是社会主义本质

“历史从哪里开始, 思想进程也应当从哪里开始。”《资本论》以商品为起点逻辑地再现了资本主义行程, 不仅因为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 而且因为商品交换关系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得以产生的最简单的经济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研究对象是社会主义及其发展问题, 而社会主义的基本关系如经济关系、政治关系、文化关系是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才产生的, 它没有史前内容。因此, 逻辑地展示社会主义必须从现实社会主义的最本质、最基本的关系即制度关系开始, 这个最基本的制度关系就是社会主义本质。在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史上, 邓小平对体现社会主义基本关系的最简单、最抽象的规定作了科学界定, 即:“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突破了从特征上认识社会主义, 从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等原则出发认识社会主义的传统观点, 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统一。这一概括, 将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视为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既是理论, 又是方法, 既是观点, 又是角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以对社会主义本质的反思和反观作为逻辑起点, 从这个问题开始的总体思路, 反映了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特有的矛盾机制和独特道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不是本国社会发展的逻辑结果, 也不是资本主义自我否定的必然产物, 而是通过革命的途径“跨越”的结果, 因此, 社会主义发展中遇到的问题都与“跨越”有关。“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要素之一, 与唯物史观把物质资料生产作为逻辑起点是一脉相承的。为了弥补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先天不足和克服忽视生产力发展的错误, 邓小平同志匠心独具地将“解放生产力, 发展生产力”这一人类文明的共性的东西界定为社会主义本质要素。“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则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公有制和按劳分配, 但事实上, 公有制和按劳分配却是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前提而存在的, 其用意在于突破过去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总是停留在公有制和按劳分配的局限性上, 把关注焦点转向经济建设。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体系

从逻辑思路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始终贯穿着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本体论主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认识论主线, 以人为本的价值论主线, 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实践论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历史问题的回答。邓小平理论回答的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的是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科学发展观回答的是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三个问题之中, 第一个更为根本, 具有本原性质, 后两个问题是第一个问题的展开和深化, 是派生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把握了这个活的灵魂, 就把握了马克思主义最本质的东西, 就能深刻地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如果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符合真理性原则的话, 那么, 以人为本则符合价值性原则, 它首先是一个事实判断, 在本体论上认定人是社会历史存在与发展的主体的意义, 同时又是一个价值判断, 有指导和评价人的思想和行为的价值标准的意义。从逻辑关系上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和实践成果, 成果生成的过程, 解决了困扰中国建设和改革的若干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历了不同的理论形态, 但始终保持内在的逻辑结构, 即理论与实践相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 四条逻辑主线也是有层次的。本体论是认识论、价值论、实践论的载体和前提, 认识论、价值论和实践论则是本体论从认知、意向到感性存在的显现方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构成原则是问题原则, 问题的相互关联和推演, 本身反映了中国建设和改革的客观规律, 是规律展开的具体表现。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形态如何变化, 都表现出历史继承性和一脉相承性, 从而在历史的角度上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达成了内在的统一性, 这种历史的统一同样也是逻辑的统一, 或者说是历史与逻辑的统一。

五、政治理论课程改革是大势所趋

十七大的新范畴, 要求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作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名称上, 涉及“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门课, 目前它把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列起来, 而且未包括科学发展观在内, 与十七大的表述不尽一致。课程名称明显过长, 而“毛邓三”的简称则有不尊敬的嫌疑, 因此, 改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更显贴切。应根据十七大的提法, 对诸如“两次飞跃”和“三大理论成果”的表述, 只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说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的提法, 以及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统领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并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相并列的观点, 相应地作出调整, 这是必要的, 也是清醒的。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新范畴的提出, 为我们梳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逻辑提供了可能, 同时昭示着高校迟早要对政治理论课程进行改革。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逻辑,课程改革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 第122页.

[2]邓小平文选第3卷, 第373页.

喜迎“十七大”(一组) 篇3

认真收听十七大直播节目10月15日上午,

北空导弹某部,正在做饭的炊事员也抽空收听十七大直播节目。当日,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自发组织收听收看胡锦涛同志作的报告和十七大会议实况,及时收集报告原文,认真学习深入领会报告内容和实质。他们纷纷利用展板、黑板报等形式交流心得,撰写体会文章,共同促进对十七大报告精神的学习领会。(谭超摄影报道)

野外驻训间隙认真学习

十七大精神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已胜利闭幕,连日来,总后某通信总站三营官兵,正以饱满的热情,利用训练间隙深入学习十七大报告。官兵们表示,决心以高昂的斗志,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图为总后某通信总站三营官兵利用野外驻训间隙认真学习十七大精神。(薛白宁曙光摄影报道)

队列训练 2007年10月21日,在广东佛山“2010年南非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资格赛上,中国队7:0大胜缅甸队。赛后,队长李玮峰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前段时间在部队军训,这场比赛中,我们队员更懂得了奉献、拼搏和配合。图为今年10月国家足球队在北京军区某部军训时的场景。(李永军刘桂林王超摄影报道)

交流学习体会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新疆军区某师把学习贯彻大会精神作为第一位的政治任务,第一位的政治责任,全师部队呈现出真学真用党的创新理论的火热场景。图为该师政治部主任张辉深入小散远单位和官兵们交流学习体会。(王宁摄影报道)

新四军后代重走抗日路 为了纪念新四军成立70周年,福建省新四军研究会组织了“重走新四军北上抗日路”活动。张鼎丞、邓子恢、谭震林、叶飞、黄星火、皮定均等著名新四军将领的后代等人沿着当年新四军的足迹,跨越了福建、江西、安徽、江苏、浙江五省,寻访了福建闽西老区、云岭新四军军部等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郑鲁南摄影报道)

水兵向党旗宣誓 10月15日,东海舰队某驱逐舰支队521舰官兵在收看完十七大开幕式后,组织了“水兵向党旗宣誓”活动,他们还利用蓝网、广播电视等多种载体学习十七大报告,并开展了“水兵有话对党说”心得体会交流活动,深化了学习效果。(代宗锋摄影报道)

对团的十七大感想演讲稿 篇4

今天很高兴在这里与大家分享自己对团十七大的认识以及我们团委所做的一些工作。

1957年,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对中国学生发表演讲时说道:“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从这可以看出,我党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对青年的教育以及对他们的发展。事实证明这是正确的,也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

中国共青团十七次代表大会6月17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通过我对团十七大报告的仔细研读,我深切的感知加强青年,特别是青年学生使命感、责任感的重要意义。在培养青年学生使命感、责任感时,先要激发青年树立远大理想目标,真正引导他们成为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青年。

我校团委一直把引导学生树立理想作为一个重要的工作来抓。我校在贯彻十八大精神时,就以“中国梦”为主题,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即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胸怀共产主义远大抱负,用“中国梦”激发广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感,让更多青年学生敢于有梦,勇于追梦,勤于圆梦。

常言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奉献精神一直是中华民族所提倡的,更是我党所提倡的。引导青少年深入学雷锋等多种形式的道德实践活动,组织引导青少年践行基本道德规范,对于培养有道德的合格公民是至关重要的。动员青年学生投身基础,勇挑重担,深入实施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大学生基层建功计划也成为我校每年的一门“必修课”。这些无不与团十七大精神不谋而合。

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组织动员青年积极参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创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深入开展“挑战杯”学术科学竞赛,青少年创新活动,提高学生对创新的追求与知识的渴望;组织的团干培训及系院组织的团学教育活动对加强我校团学干部及优秀学生的社会主义文化教育有重要意义,也为建设文化强国发挥了青年的积极作用。

青年是生力军,是后备军,要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组织青少年奉献社会,服务人民,深入开展志愿者活动,推动志愿者服务活动项目化运作,社会化动员,制度化发展这是共青团的主要任务。

当代青年生逢盛世,责任重大,必须按习总书记五四重要讲话要求,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矢志艰苦奋斗锤炼高尚品格,努力在现实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

十七大感想 篇5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历史盛会。其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我们学习领会这次党代表大会的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这次党代表大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又一个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政治宣言书,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这次会议全面地部署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系统地阐述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这次会议将是一次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将以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为特点载入史册

举世瞩目的十七大,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胜利地召开了。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历史盛会。我们学习领会这次党代表大会的精神,首先要充分认识这次党代表大会的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

为什么说这是一次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历史盛会呢?

这次党代表大会承担了五项重要任务:一是听取和审议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二是审议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三是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四是选举党的十七届中央委员会;五是选举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其中,体现这次党代表大会的主题和当代中国政治走向的,是胡锦涛同志代表党的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作的报告,即我们常说的十七大报告。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地指出:“这次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这个主题和贯穿这个主题的整个报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继往开来;高瞻远瞩,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战略思想和战略部署。其历史地位和历史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会过分。

第一,这次会议深刻地总结了十六大以来五年的辉煌成就和改革开放近三十年以来的历史经验。

十六大以来这五年,是我国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下,改革开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和人民得到更多实惠的五年,是我国国际地位和世界影响显著提高的五年,也是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和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更加紧密的五年。进一步联系改革开放近三十年的历史进程,我们的体会更多更深刻。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7%,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6亿美元增长到1.76万亿美元,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实际增长都在4倍以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人减少到2000万人。胡锦涛同志在总结这近三十年改革开放宝贵经验的时候,深刻地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这对于我们今后的发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第二,这次会议鲜明地回答了当代中国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根本问题,为党和国家的各项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面向未来,我们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着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临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形势下出现的新课题新矛盾。在这种情况下,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就成了许多人关心的根本问题。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回答了这个问题。他以非常鲜明的语言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而且,他指出“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这里,他引人注目地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新概念。与此同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党将一如既往地坚持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坚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可以这样说,党的十七大报告,是新时期又一个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政治宣言书。

第三,这次会议全面地部署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历史任务。

我们注意到,胡锦涛同志所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仅包括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而且包括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因此,十七大报告专门论述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问题,论述了按照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并且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出发,具体部署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国防建设以及推进祖国统一、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各项工作。这对我们今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和目标,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

第四,这次会议系统地阐述了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的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

胡锦涛同志在报告中,最后集中论述了我们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一关键问题。他强调,我们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求真务实、改革创新,艰苦奋斗、清正廉洁,富有活力、团结和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报告还根据这一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对今后五年党的建设作了具体部署。这一切,对于我们在新世纪新阶段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第五,这次会议突出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不断完善的党内民主。

我们高兴地注意到,这次会议将是一次中国共产党党内民主的生动实践,将以发扬党内民主、促进党内和谐为特点载入史册。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的党内民主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一系列新的发展和推进。在这次党代表大会筹备过程中,无论在党代会议题征集和文件起草、讨论过程中,还是在党代表选举和中央委员会委员候选人推荐过程中,都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党内民主在不断完善。

这次会议还将进一步展示中国共产党朝气蓬勃,后继有人。大会将选出充满活力、奋发有为的新一届中央领导层,继续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

可以说,这次党代表大会,已经写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上。这是

学习十七大精神 篇6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重要指导原则长期坚持,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胡锦涛同志强调:新的发展阶段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由此,科学发展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能不成为令人关注的重大的课题。

一、科学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

科学,科学要解决的是提示事物运动的内在规律,如万有引力定律。发展,哲学层面的发展是指从旧质到新质、由低级到高级的动态过程。

发展包括经济、政治、文化与社会的发展,也包括人的自身的发展。科学发展的中心语是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词是科学。科学发展观的“观”,不是指参观或观看,而是观点、看法的意思。发展观,就是有关发展的基本的观点和根本看法。科学发展观至少要解决这么三个问题是:第一,什么是科学发展?第二,为什么要科学发展?第三,如何实现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前沿的成果。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希望之所在。学习、倡导科学发展观既是巩固执政地位、完成党的三大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推动力之所在。科学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题中之义。要欲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和统筹兼顾,水到渠成地引出了另外一个非常重大而现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担当科学发展的任务,中国共产党有没有能力、有没有足够的执政能力来实现科学发展的目的?

二、倘若科学发展必须拥有与之匹配的执政能力

科学发展须拥有与之匹配的执政能力。要拥有管用的的执政能力,要打造卓越的执政能力,先了解几个名词概念,尔后把握相互关系:

一是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共产党,是以马列主义作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政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党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这么一个时代背景和目标任务下,党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更多、更为严峻。

二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是高水准、高品位、超一流的能力,是沧海横流方显出英雄本色的非同寻常的能力。

三是执政能力建设的功能定位: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到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党的先进性建设,要求党自身要有与之相称的、遥相呼应的执政能力,而高超的执政能力则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的先进性。唯其如此,中国共产党才有可能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才有可能长期保持执政党的执政地位。

综上,一般意义上的共产党的终极任务,远大无比。中国共产党当下的三大历史任务,光荣艰巨。正如俗话所说的,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中国共产党欲有所作为、完成执政使命,必须提升和完善执政能力。而执政能力的快速提升和系统完善,必将推动和促进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为此,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路径取向,亟待研究和探讨。

三、唯有突破能力建设重点,方能全面推进科学发展

1、先进的执政理念。要有好的、强的、优异的执政能力,首先得有先进的执政理念。没有先进的理念,就无法提出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更谈不上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就无法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以期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先进的执政理念,为执政能力的提升搭建高瞻远瞩的远视平台。

2、健全的法治精神。法治是指由统治者通过强制性的法律来治理国政、管理社会。健全的法治精神要求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必须强化法治意识,千方百计地去提高依法执政的综合能力。坚持依法执政是践行宪法和党章的应有之义,是改革和完善党的执政方式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增强依法执政意识,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对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健全的法治精神,为执政能力的提升配备必要的前行条件。

3、充分的党内民主。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唯一合法的执政党。在中国能够在经济、政治、军事等诸方面有能力、有资格影响全局的只有中国共产党。正因为如此,党自身的民主与否,就会影响到社会能不能实现民主。党的民主多一点,社会民主就多一点。以党内民主促进社会民主,以带动党内和谐来促进社会的和谐,这是一个很值得关注、很值得解决的问题。历史的经验教训表明,如果党自身没有民主,那社会民主就根本无从谈起。发展党内民主,事关党的生存和发展,事关党和国家政治全局,也事关中国前途命运。充分的党内民主,为执政能力的提升创造良好环境。

4、坚持不懈、卓有成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把反腐倡廉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这既是新形势下人民群众强烈的呼声,也是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对自身的必然要求。坚持与时俱进,增强反腐倡廉工作思路和对策的预见性、科学性、针对性,不断推进反腐倡廉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进一步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坚持不懈、卓有成效的预防和惩治腐败,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清障任务。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篇7

十七大继承和发扬了我党一贯的求真务实作风, 再次向世人郑重宣告了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 我们党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为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 对于统一思想、凝聚力量、鼓舞干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通过一年来的学习, 我认为, 十七大的伟大功绩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通过了胡锦涛总书记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

二、通过了党章修正案。

三、平稳顺利地实现新老交替。

四、为今后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功绩之一:

十七大报告共分十二个部分。胡锦涛总书记2007年6月25日在中央党校省部级干部进修班上的重要讲话, 是十七大报告的政治基调, 他的关于“旗帜”、“道路”、“一个始终不渝”、“四个坚定不移”、“四个一定要”等等重要思想, 核心内容都在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体现。

党的十七大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郑重地、鲜明地、完整地提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并将其载入党章。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 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旗帜。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 最根本的也在于进一步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学习十七大报告, 要深刻领会“五个深刻理解”:

1、深刻理解主题

十七大的大会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继续解放思想, 坚持改革开放, 推动科学发展, 促进社会和谐,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这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强大动力、基本要求和奋斗目标。继续解放思想是思想保证 (也称之为“一大法宝”) , 坚持改革开放是强大动力, 促进社会和谐是基本要求,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奋斗目标。

2、深刻理解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至今已30年。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 新时期最显著的成就是快速发展, 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我们党在实践中取得了宝贵经验, 即“十个结合”: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把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同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把推动经济基础变革同推进上层建筑改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社会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把提高效率同促进社会公平结合起来;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把促进改革发展同保持社会稳定结合起来;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推进党的建设新工程结合起来。

我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宝贵经验, 是围绕我们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大国摆脱贫困、加快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来总结和概括的。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 是以摆脱贫穷落后为出发点、以实现民富国强和共同富裕为归宿、为十几亿人民创造幸福生活的历史进程。经过30年来的不懈奋斗, 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基本解决了贫困问题, 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的巨大贡献, 也是对当代人类社会发展的重大贡献。

“十个结合”的宝贵经验表明, 我们党既是一个善于理论思维的党, 也是一个善于总结实践经验的党。这十条经验, 都是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 回答了当代人类社会具有普遍意义的重大问题。

3、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 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4、深刻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重大部署

我们要实现的奋斗目标是:到2020年, 也就是建党100周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50年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100周年, 基本实现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也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历史过程。因此, 我们要在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布局下, 全面落实一系列的重大部署, 扎扎实实地做好各方面的工作。

5、深刻理解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任务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必须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 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这是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和根本思路, 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指明了努力方向。我们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贯彻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 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反腐倡廉建设。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是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对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作出的新概括, 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加深理解, 认真贯彻落实。

功绩之二:

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 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 体现了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 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 既保持了党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又实现了与时俱进。贯彻落实修改后的党章, 必将更好地发挥规范和指导我们党的工作和党的建设的重大作用。

功绩之三:

党的十七大和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一中全会, 选举产生的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是一个富有改革创新精神、具有丰富实践经验、深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的中央领导集体, 是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坚强核心。一批年富力强、德才兼备、奋发有为的同志进入中央领导机构, 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生机勃勃、后继有人。

功绩之四:

十七大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今后五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我们要坚定信心, 埋头苦干, 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 明显提高全民文明素质, 全面改善人民生活, 建设生态文明, 为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 把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落到实处, 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 原原本本地学习报告、党章及文件, 把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过程, 作为提高党员干部党性修养, 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 作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促进工作的过程。

摘要:文章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十七大的伟大功绩, 并指出应把学习十七大精神的过程作为提高党性修养和加强党性锻炼的过程。

参加十七大的纺织人 篇8

为此,我们特别挑选出两名代表,让行业感受他们在十七大上的风采,他们就是红豆集团的周海江和黑牡丹集团的邓建军。

周海江:抓住党的政策质提供的机遇

“我们红豆集团能够发展到现在的年销售150亿元的规模,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每次都能抓住党的方针政策所提供的发展机遇。”这是红豆集团总裁周海江参加十七大时最有分量的心声。“对企业而言,我们党的坚强有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根本保证,及时领会和吃透党的意图,企业发展就能抓到先机,就能实现健康顺利发展,也才能享受到各项优惠政策。否则,企业发展就会走弯路,走歪路,走向落后。”

在十六大以后的五年,是红豆集团发展最迅速、最重要的五年。五年来销售收入从28亿到143亿元,增长了5倍。这个过程中,除了在江苏无锡本地发展外,红豆还在苏北等地建立了加工基地,同时响应中央“走出去”号召,不久前又在柬埔寨投资设立了10平方公里的工业园,这是国家商务部首批八个境外经济合作区之一。

作为十七大代表,周海江在江苏团的讨论发言中提出:民企要发展,必须破除三大问题:一是发展中间找不准机遇;二是找到机遇以后找不到好的人才;三是找到了好的人才以后又人心不齐。

如何破解这三大难题?他向胡锦涛总书记汇报了这样的经验:

“民营企业党建工作刚好可以解决这几个问题。第一,民营企业发展机遇从何而来?党的方针政策就是最大的机遇。党的政策本身有前瞻性、指导性,如果民营企业能够领会好,吃透政策、贯彻政策,就能够很好地解决发展的问题,大的机遇要从党的方针政策里面找。

第二,人才从哪里来?民营企业发展同样需要高素质的德才兼备的人才,党的干部最可靠,经过组织的培养,人才的素质比较高。

第三,中国民营企业快速发展是全世界其他企业都没有的,这么短的时间里快速膨胀,摩擦一定多,怎么解决企业凝聚力的问题?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又是刚好可以化解矛盾,弘扬正气,发挥党组织凝心聚力的优势,化解人心不齐的问题。民营企业党组织建设不是给民营企业带来包袱,而是促进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这五年,中国作为一个大国崛起,各项经济指标都创历史最好成绩。红豆集团自然受益于这个大环境。但如何借助这个大环境,做大做强企业,就是必须克服上述的困扰民企发展的三个问题。

参加十七大,周海江深切感受到,党越来越走向思想解放,十六大只有三四名非公有制经济代表,这一次非公经济有十八名代表,完全说明党对非公经济越来越重视的程度。身为一名民营企业家,周海江最关心的就是国家的政策走向,毕竟民营企业是改革开放的产物,改革开放的政策一旦发生改变,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空间就会有问题。

而让周海江十分兴奋的是,十七大报告非常明确地回答了我们国家的主要矛盾没有变,党的基本路线明确不动摇,要坚持改革开放的路线不动摇,并鼓励支持民营企业的发展。他在向总书记汇报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总书记的精确论断是为民营企业在新的起点上的发展鼓足了干劲,明确了方向,坚定了信念,我们必将迎来一轮新的更大更好的发展。”

这就是十七大上的周海江,充滿坚定信念的周海江。

邓建军:新时期的知识工人

在纺织界,江苏省黑牡丹集团的邓建军是一个让行业耳熟能详的名字,2007年他光荣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邓建军坚守一线岗位近20年,勇于科技创新,不断冲击世界纺织难题,他先后参与技术创新项目近500个,独立完成的就有150个。其中,研制出拥有自主核心技术的“染料组分控制系统”。

谈起这次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邓建军高兴地表示:“这是党对我们工人阶级的高度重视。我要以此为动力,更加努力地工作,在自己的岗位上创造更好的业绩!”

十七大期间,邓建军最关心“自主创新”方面的内容,认为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实现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资源依赖向科技依托的转变,非常符合当前国家发展的需要,技术创新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

在参加十七大时,邓建军一直有个希望,希望政府、企业与社会各界共同努力,为社会提供更多的优秀劳动者。“我们国家7000万产业工人中,高级技工只占3.5%,与发达国家40%的比例相差很大。我愿意为我们国家涌现更多的‘金蓝领’当好铺路石,做好领跑人!,,

对于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邓建军深有体会,在长期的科研工作中,他感受到企业核心技术竞争力的重要:“近年来,我和我们的小组成员在生产实践中消化吸收进口设备的先进技术,同时努力开发属于自己的技术。2005年,我们技术工人开发的项目获得专利与授权,为打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做出了贡献。”

早在2005年,邓建军就作为”我国新时期知识型产业工人的领跑者”,成为全国重点推出的先进典型。他的名字传遍了纺织界。但在一片赞扬声中,邓建军没有陶醉。当年,他集成化工、染整、机械、电子等技术,创造出自主核心技术的”染料组分控制系统”,实现染色控制电脑化,不仅解决了长期困扰牛仔布生产过程中的色差问题,而且有效减少了污染物的排放,填补了世界纺织技术领域中的一个空白。

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的要求是全方位的,不仅要有高端技术领域的科学家,还要有精通产业、了解技术发展方向的工程师,以及具有较高科技素质的产业工人,邓建军正是这样一个榜样。

学习十七大有感 篇9

中国共产党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拉开序幕。胡锦涛总书记在会上做了报告,不仅总结了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共产党历史进程,展望了未来五年党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的发展方向。

作为一名大学生,“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年代早已不复存在。关心国家大事、关心国计民生不仅是作为一名合格公民的义务,更是未来国家栋梁的我们必须做好的本分。而身为入党积极分子的我更觉得任重而道远,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组织,是引导中国人民走向繁荣富强的先锋。我为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而荣幸,更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而自豪!

中共十七大精神依然高举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面旗帜,是我党经过八十多年,特别是执政近六十年,尤其是近三十年改革开放艰辛探索而逐步确立和擎起的。它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这面旗帜就像党旗上镌有镰刀斧头、国旗上镌有五颗五角星一样,也镌刻着四行醒目的大字:一行是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一行是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一行是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一行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党和国家到2020年的奋斗目标。高举这面旗帜,必须掌握法宝、给足动力、落实要求、紧盯目标。

从胡锦涛书记的这段报告中我深刻地体会到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对中国发展的重要性。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还注意到了十七大报告文化方面的相关信息。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文华的力量不容忽视。胡总书记在报告中指出:“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些正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几点要求。自从建国以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方针到“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再到“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目前我国的文化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

众所周知,中华的文化沉淀了五千多年的精华。在为中华文化感到自豪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存在的不足:我们的部分传统文化在不经意间被我们悄悄地忽视;我们的普遍的国民素质仍需提高„„然而我相信这只是中国发展路上的一个小小的困难,我相信“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

十七大学习心得 篇10

今天谈的还是老话题,我想结合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从十七大文化价值观的角度来说说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

十七大在文化建设的价值取向上,强调要保障人民的基本文化权利,相当明显地突出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这无疑是科学发展观在文化发展导向上的直接体现。十七大报告在分析新时期新阶段我国的基本国情特征时,把“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作为一大“新的阶段性特征”。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是不争的事实,特别是在当今网络繁荣发展的今天,可在这繁荣的背后我看到的却是文化发展的畸形与尴尬。

我想大家一定还记得前段时间发生的”犀利哥事件”,其蹿红的速度令国内的二线明星们羡慕嫉妒不已,在短短的时间里他摇身一变变成了时尚达人,瞬间红遍了整个亚洲,甚至一度上了欧洲媒体报纸。“犀利哥”出现的影响远远大于现象本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当今“泡沫文化”虚假繁荣的集中体现,现在“蛋炒饭式的文化消费”随处可见,诚然,“蛋炒饭式的文化消费”能一时满足我们精神的需要,但这种文化不能很好的上升为积极的价值观给人以积极的影响。

与“蛋炒饭式的文化消费”相比本人更推崇“法国大餐式的文化消费”,这种文化消费形式不仅能满足我们精神上的需要,更能给以我们以美的享受,能上升为积极的价值观给人以影响。

依据十七大文化价值观的判断标准,“犀利哥”市事件引起的一系列文化消费属于“蛋炒饭式的文化消费”而科学发展观则是,“法国大餐式的文化消费”因此精神生活中我们应多享受“法国大餐”少吃“蛋炒饭”。

十七大:全民分享与持续转型 篇11

入新的千年以来,对改革和发展方向的质疑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内部人主导”型的改革叠加上“国家机会主义”,使得改革利益的分享变成为少数人的盛宴,相当一部分人甚至越来越多的人承担了更多的改革成本却未得到相应的收益。关于中国改革前途与路径的“共识”一度断裂。

与此同时,中国的发展方式也面临质疑。经历高速经济增长之后的中国却日益面临着资源匮乏、环境恶化、贫富悬殊加大、高增长与高失业共存等种种困局。近年来中国城市中穷人增加了80万,相当一部分百姓不仅没有感到更幸福,反而感觉到了更大的生活压力。显然,我国长期以来高投入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无法再适应社会与国家的长期和谐发展。

断裂的改革与发展共识需要修复,这一切在十六大之后的五年间由党和政府的一系列重要举措实现了。

2002年2月24日,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的意见》,标志着改革开始向着深化政府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纵深迈进。

2003年10月14日,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2004年9月,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2006年3月,胡锦涛主席、温家宝总理在全国“两会”上表示要坚定推进改革的决心。整个改革的重点开始由单纯的经济改革转移到综合配套的整体改革上来。与之相对应,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深圳、重庆相继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重庆还成为了全国首个统筹城乡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以及创建和谐社会的构想,超越了纯粹意义上的“民生主义”,而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发展纳入到统一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中,从而将国家发展推向了更加深刻的历史阶段,同时也昭示着一个大发展的时代正在到来。

大发展与大泡沫

十六大以来的四年间,国民经济增长进入改革开放以来增长速度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稳定性最好的时期之一。2003年到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10.4%,比改革开放以来年平均9.7%的增长率高出0.7个百分点。2006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世界第六位上升至第四,人均国民总收入超过2000美元。按照世界银行的划分标准,我国已经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的行列。

大发展的时代同时也是大流动的时代。在十六大以来的五年间,中国的要素流动已经摆脱了原有的出口商品劳动力进口资金和技术的局面,“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使得中国对外投资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2006年对外经济合作合同金额达到716亿美元,完成营业额357亿美元,分别比2002年增长300.5%和148.7%。

流动性增强也意味着政府宏观调控难度的加大,以及各种经济摩擦的增多,这对于正在走民族复兴之路的中国来说更加意味深长。

新千年以来,世界经济进入到一个资金流量异常放大流动性显著过剩的时期,国际资本不断涌入新兴经济体国家,不断推动金融市场价格上涨。2004年到2006年,中国国际收支长期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迅速增加,到2006年已达10663亿美元。大幅增加的外汇储备直接增大了央行对冲的成本支出,使得国内流动性过剩趋势日益加剧。同时,长期国际收支失衡还导致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骤增,从而推动国内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持续上升。

从世界各国成长的经验来看,在经济高速增长过程中,本币都会升值一倍以上,而以人民币目前的渐进升值速度,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鉴于身处大发展时代的中国是当前全球基本面良好、货币风险又小的经济体中最优秀的,理所当然将成为全球热钱最热衷投资的地方。

当资产价格对其基本价值持续偏离时往往预示着泡沫的产生。这样,在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将难以避免地生成自己历史上最大的泡沫,甚至于也可能成为全世界历史上最大的泡沫。

大风险大挑战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理念正在将中国引向大发展的时代,然而这个时代也充满了风险与挑战。

长期的制度性路径依赖并不可能在短期内扭转,阻碍改革发展的体制性痼疾也非一天之内就能根除,我国经济发展付出的资源代价依然很大。电力和能源消费的弹性系数分别从1990年代初的0.5和0.8左右升高到2003年和2004的1.5左右。2006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均未达到“十一五”规划设定的年均目标。

在这个时代,旧的顽疾尚未根除,新的风险却在滋生,并且二者“交叉感染”所引致的风险更为严重。

贸易的迅猛发展已经给中国带来了强烈的国际摩擦,而且摩擦数量不断增多,摩擦的形式也早已脱离了单纯的商品贸易领域,进而扩大到制度甚至文化层面。仅仅2004年一年,针对中国的反倾销调查就多达49起。近年来,反补贴、保障措施调查、技术贸易壁垒、劳工标准问题、知识产权问题,乃至人民币汇率等问题的摩擦层出不穷而且愈演愈烈。近几个月来,从“双反调查”到“玩具召回”,“中国制造”正在遭遇越来越多的责难。

在宏观调控领域,固有的改革与发展不到位的问题加上由人民币汇率问题带来的国内本币升值及预期已经让资产流动之火熊熊燃烧,国际热钱大量流入,国内股市房市持续升温,国家宏观调控压力骤然加大。在房地产领域出现的宏观调控与房价涨跌背离的现象,更是引发了一场对固有的凯恩斯主义反周期调控思想的反思。

摩擦与流动问题使我们引发的思考远不止宏观调控。开放和崛起的中国正在走向国际深海,由此引发的摩擦和困惑只是表象,潜藏在其后的是更深层次的矛盾乃至一场不见硝烟的战争。日本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所经历的泡沫破灭使得日本经济经历了整整十年的失落。《金融战败》一书的作者吉川元忠曾经感叹,日本1990年金融战败的财富损失几乎与二战中日本战败的损失相当。

民生与福利

这是一个崛起的时代、发展的时代、流动的时代、泡沫的时代、摩擦的时代、竞争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注定了机遇与挑战并存。

当今世界各国都将发展作为本国生存进步的第一要义,国与国的竞争早已不仅仅是经济增长速度的竞争,而已延伸到制度、文明、民生等层面。近年来,世界各国都在努力探寻适合本国的发展模式,然而无论是传统的西方主流发展模式,还是以新加坡等国主张的“亚洲价值观”,和以印度学者阿马蒂亚·森提出的“以自由看待发展”,都不约而同地把民生看作为发展的真谛。

高度关注民生的中国正在走向一个崭新的时代,人本思想正在深入人心,内部人主导型的改革在向社会参与型的改革迈进,社会经济也在加快和谐发展的脚步,党和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旨在改善民生的举措正在让国民切实享受经济增长的成果。一个惠及全民的福利时代也正在到来。

民富则国强,对于走在民族自强之路上的中国来说,改革和发展虽然前路漫漫但前景光明;对于走向国际深水的中国来说,藏富于民对于抵御外部风不断增强的风险也极具战略意义;对于中国的广大民众而言,一个属于我们的时代正在到来!■

[编辑 赵代波]

上一篇:思想认识到位,深刻把握廉政准则精神实质下一篇:《我这一辈子》读书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