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2024-09-13

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共7篇)

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1

佐龙小学2016-2017学第一学期

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尤刚

这个学期我所担任的是二年级二班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任务,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本人在教育教学上,爱岗敬业,严谨治教,热爱学生,努力做到把学生教好。现将自己的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1、由于缺乏专业领域内的知识,以及过多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品德知识的传输与教育。

2、在课堂上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的限制了学生的发展

3、平时与学生交流的太少,不了解学生内心的一些真实想法等。

三.改进的措施

1、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

2、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3、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2

一、教学方法

1.研读大纲, 明确目标。《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生活为基础, 根据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 针对儿童身心发展特点而设置的一门活动型综合课程。它意在教育和引导学生适应学校生活, 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的习惯, 使他们能够充满乐趣地去认识生活、探究生活、创造生活, 逐渐热爱生活, 学会做人。新课程标准在充分研究学生心理特点, 结合当前社会实际的基础上, 对各学段的教学内容和要求都做了纲领性阐述, 有些甚至非常详尽。每位教师在正式授课之前都应细致解读新课程标准, 不能只限于每段每句的理解, 其中每个词语的运用都有其合理存在的深意, 作为教师要认真揣摩。诸如学期教学的总体目标和任务, 每单元目标和每课目标的设定, 全册书内容安排的结构和顺序, 教学教法的建议等等。教师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之下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 制定一学期的教学目标和计划。

2.钻研教材, 把握内容。教材和教参是教师进行《品德与生活》教学的依据和参考。教材主要分课前说明和教学内容。课前说明具有课程标准的指导性质和作用, 有利于制定教学计划, 保证科学合理地开展教学。教学内容分成几个单元, 每单元涉及三到四课内容, 各单元相对独立而又相互联系, 构成了全面而又系统的整体局面。教师应该具体了解, 做到心中有数。如一年级《品德与生活》上册第一单元都是与学校有关的内容, 分为 《我是小学生》《学校里的一天》《老师, 您好》《美丽的校园》四课, 包括学生对自己身份的确认, 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对教师的尊重, 对学校概念的建立和理解等。教师首先从总体上把握住本单元的教学目的, 即要让学生认识自己及周围的人、事和环境, 还要清楚几个内容安排顺序及用意, 再考虑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3.分析学生, 确定教法。教学的准备工作分为三部分: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学生是上课的主体, 又处于人格塑造的启蒙阶段, 备学生成为教师极其重要的一项工作。教师既要分析学生的共同心理特点, 又要看到学生之间的差异, 在这个前提下再考虑采取怎样的教法比较适宜。如果只是在课前翻翻教材, 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 随意教学, 那效果可想而知, 而这种教学态度也是极不负责任的, 是对学生的一种伤害。教师在一年级学生入学前就应该全面了解和掌握他们的情况, 针对性地循序渐进地教授《品德与生活》。

二、教学内容

1.弥补性教学。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 《品德与生活》教材中必然会存在许许多多还不认识的字词。那么教师如何完成教学任务, 实现教学目标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把课本内容设计为具体行为, 弥补基础知识欠缺的不足。可以是游戏, 也可以组织活动, 更可以以编排小戏剧的形式来完成学习。教材中可能还会有一些相对一年级学生的认知属于抽象性的词句, 那教师一定要作具体解释。解释性的语言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 根据他们的认知水平来组织。如果语言浅显易懂, 教师有时只需一句话即可点透。只要有耐心和爱心, 坚持下去, 会发现学生不再懵懂无知, 开始有意识地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和学习, 认知和实践得到培养。

2.形象化教学。学生思维的形象性决定了教学形式要形象生动, 教材中每一课每一节几乎都配有卡通图画和照片, 这些图画是辅助文字教学的极佳材料, 教师一定要善于利用它们, 使它们的价值和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教师还要注意讲解与肢体语言的结合, 用丰富的表情和手势来帮助学生理解知识, 让语言本身的作用使内容变得形象可感。如教学《快乐的冬天》时, 采取这样的描述:“一场小雪下过之后, 地面变得湿漉漉的, 像洒水车给大地妈妈洗了澡;山上的树木更显青翠, 像盛装的新娘展现她美丽秀气的容颜, 有的还披着薄薄的白纱, 害羞的样子更显得妩媚动人;太阳温和地照着雪后的万物, 如母亲抚摸着, 令人暖洋洋的;远处海面上朦胧着一层雾气, 多像神仙居住的地方啊……”同学们听了这样的讲述, 显得很陶醉很享受, 静静地闭着眼睛想象着这神奇的冬日美景。再有, 现代化教学手段日益发达, 幻灯片、多媒体等各种设备都已经运用到教学领域, 教师可以把这些先进教学仪器的用途发挥到极致, 使学生在影像视觉环境中轻松获得知识。这样不仅可以降低学生学习知识的难度, 而且还可增强学习《品德与生活》的兴趣, 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堂, 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3.鼓励性教学。学习是一种天性, 如果学生在正式步入学校后, 教师采取的教育方法不当, 会打消学生学习的热情, 严重的可导致厌学。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那么《品德与生活》学科作为思想启蒙的计划与目标都会化为泡影。教师要随时关注学生的举止言谈, 善于发现和捕捉学生的闪光点, 大张旗鼓地予以肯定和表扬, 赞美性的语言带给学生的是更强大的学习动力, 他们会想方设法把自己更多闪光点积极表现出来, 以博得教师和同学的赞许, 有的学生甚至由此产生新的闪光点或改缺点为优点。

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3

1.引导学生认识危险的地方和游戏,明白“不到这些地方玩耍、不参与这些活动”是保护自己的重要内容。

2.使学生知道哪些是勇敢的行为、哪些是蛮干的做法,养成较强的判断是非的能力。

3.使学生能尝试动手、动脑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远离危险。

活动准备:布置学生调查生活中的危险陷阱。

活动重点难点:学生能尝试动手和动脑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远离危险。

活动过程:

1.情景设置,激趣导入

师:上课之前,我请大家听一首歌曲《新年好》。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孩子们谈过新年的感受。

师:过新年的确很快乐,快乐的同时还要注意安全,今天我跟大家一起聊一聊“远离危险”这一话题。

板书课题:远离危险

2.分组探究,合作交流

(1)“燃放烟花爆竹”引出“危险陷阱”

师:过新年你最喜欢干什么?孩子们纷纷表示喜欢做的事。

师:有的同学喜欢放烟花爆竹,你是怎样放鞭炮的?谁能给大家讲讲?

生畅谈。(在铁桶里放,拆开放,在玻璃瓶里放,孩子们一个个神采飞扬,说放鞭炮的兴奋。)

师:大家放鞭炮的形式多种多样,五花八门,但是有没有危险事情发生?

孩子们形容见到的惨状。

师:每年我国都发生大量的因燃放鞭炮产生的安全事故。而且这些事故,主要是发生在青少年当中,尤其让人痛心的是,很多青少年还因伤致残,这造成的残疾,往往是断手、失明、毁容,事故一旦发生,一个孩子的美好人生就会化为苦难人生,为了让身边的悲剧不再发生,我们要提醒那些燃放烟花爆竹的注意什么呢?

孩子们说放烟花爆竹时的注意事项:用砖头等物体将烟花筒夹住,悬挂在室外固定物体,不能向人群中扔放……

(2)生活中的危险

首先,交流准备。

师:不仅是放烟花爆竹有危险事情发生,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哪些活动存在着危险陷阱,课前已经让同学们做了调查,请大家拿出安全爱心卡,先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你找到的危险陷阱。为了让咱们小组合作的更加有效,汇报的更加精彩,老师给大家提几点建议:

温馨提示:

(1)组长安排好组员的汇报顺序,做好汇报准备。

(2)划掉与本组同学重复的,把不同的汇集到小组长的调查表上。

(3)汇报时以小组长为主,同小组可以补充,其他同学请认真倾听。

其次,小组合作。

附:安全爱心卡:

哪些活动存在着危险的陷阱,给大家说说:

我发现了()不安全,

因为(),

我建议()。

3.精讲点拨,引导内化

(1)交流准备

师:我看到同学们讨论的很热烈!那咱们就来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汇报的最精彩!他们在汇报时,其他同学应该怎么做?

生:认真倾听。

师:对!学会倾听不仅是一种尊重,更是一种智慧!等他们说完了,咱们再进行补充。

(2)全班展示

师:刚才这几个小组合作的非常棒。不仅组长汇报精彩,组员还做了适当补充,咱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同时,我还要奖给这个小组一颗星,因为在别人汇报时,他们一直在认真地倾听,非常会学习!

(3)引导内化

师:我听到这几个同学说到一些危险地方不能去,容易发生危险,我也观察到这几个地方不能去玩耍,请看屏幕?你知道为什么吗?

生:不能在施工的地方做游戏,容易被高出坠落的物体砸伤,绊倒摔伤。

生:不能在高压线下面、有车辆来往的地方、人多拥挤的地方放风筝,会发生危险事情。应该在空旷的地方放风筝,风筝才会飞得高。

师:生活中的危险形形色色,还有谁发现了其它方面的危险?你身边有类似的事情发生吗?除了危险地方不能去,我还听到同学们说危险游戏不能做,还有哪些危险活动不能做。

师:我也拍了几张同学们活动的图片,同学们再看看这几位小朋友做法会有什么后果发生?

课件出示教科书的几幅图片。

师:看到这些图片你想说什么?

生:跟同学亲密要有一定限度,耳朵被人大喊了一声,这样做是很危险的,平常放鞭炮我们都要捂着耳朵,就是怕伤着耳朵,把耳膜给震破了,这种危险的玩笑还是少开。

生:由于为单脚独立,不易保持身体平衡,在运动过程中,极可能造成游戏参与者身体倒地,甚至受伤。

生:玩弹弓不安全,弹弓迎面打来,那太危险了。

(4)真实再现—危险故事。

师:听了这个故事你想说什么?

生:危险的事情不能做。小飞右眼失明,小飞一家人多么难过,没有了以前的幸福快乐,只有远离危险,我们才能健康快乐成长。

4.情感升华,总结拓展

师:本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师:咱们班的同学们可真了不起!不但能发现危险,还能想出办法远离危险。只要我们平时注意安全,就一定能远离这些危险,健康快乐成长。

下课后,我们可以把刚才的卡片送给自己最想送的人,让他们也能远离危险,快乐生活。今天也做了一张爱心卡想送给你们,同学们让我们拍起手来,就在这首安全拍手歌中结束我们的课吧。(安全拍手歌)

5.结束语

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4

2010--度第一学期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们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一、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二、实施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品德与生活课程目标的三个方面是一个有机结合的统一体。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地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学习,忽略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的教学观念,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

2.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

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积累了一些社会生活经验,形成了相应的态度和能力。因此,在教学时善于调动和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共同探究学习主题,不断丰富和发展学生的生活经验,使学生在获得内心体验的过程中,形成符合社会规范的价值观。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三、评价方法

1.教师观察记录描述性评语。教师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能力、行为进行观察,并做记录。

在与学生进行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教师对学生在一段时间内学习本课程的学习态度、表现等以描述性的语言写成评语于素质报告册上,鼓励学生巩固进步,修正不足,继续努力。

2.学生自评

教师引导和帮助学生对自己在学习中的表现与成果进行自我评价,以提高自我认识、自我调控的能力。

3.学生互评

学生依据一定的标准互相评价,这种评价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尊重、理解、欣赏他人的态度,相互促进。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预期效果。

曹东庄小学

二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5

一、学情分析:

对于刚刚升入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体验生活,愿意与别人分享自己的收获,能乐纳自己并能真诚地对待别人,是这一学期品德与生活课内的要求,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上必须形成的态度。我们面对的孩子在不久的将来,必须自己面对周边人,适应生活,融入社会,所以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一群真实的社会人。课堂上,教师的态度要真诚,语言该真实。让学生在学校里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教法设想

按照新课标所编写的教科书,实现教科书功能上的转变。以往的教科书只被当作单向传输信息的载体和工具。

新课标要求教科书实现的功能是“激活”,是要成为一种“活性因子”,它的主要功能是要能提高、增强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自我建构的机能——“造血机能”。

三、教学措施

1、直接学习为主,并逐渐向间接学习过渡的多种学习方式结合。

寓道德概念和行为要求于生动、活泼的具体形象之中。

2、支持随机进入教学,充分 利用插图,图文对照,边看边说边想,充分利用教学用书中的儿歌及小故事穿插于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理解。

3、引导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活动。在教材设计的活动框架指导下所展开的教学活动具有生成性的特点,要求教师随时根据学生活动演进和学习需要的情况,调整教学指导。

4、在生活背景和情感体验支撑下渗透规范教育,并结合学校大队部的各项活动进行教育。

四、教学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教学资源的开发

本册教材各主题单元均选择具有通用性的、可供师生具体地参与的活动题材,为师生在活动中进行二次开发留有空间。如交流各自的假期生活,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欢度国庆节和中秋节,结合自己的生活,设计秋天的保健和创意活动等等,课本中选择设计了基础的活动程序框架,具有开放的特点,从而使教材成为师生开展活动的指导,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应考虑将实施中具体而微的自然、人文资源和经济、文化背景,以及师生的经验和兴趣等等纳入课程资源体系,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2、以学生为中心的自主活动体悟学习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 篇6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三、自我做起,终身受益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2

一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在《品德与生活》的教学中,我们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我们的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我们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结合山区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我们的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我们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3

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加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现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水平的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

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

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4

本学期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这一学年中,在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做初 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 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先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与生活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5

在以往的思品课中,教师往往疏忽了学生的自主性,这很大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只有确立起学生的自主权,指导学生自我修养和自我教育,让他们进行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锻炼,才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才能增强学生的民主观念,才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而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中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开讨论,相互评价。

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实验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三)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四)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

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6

时间是看不见也摸不到的,就在你不注意的时候,它已经悄悄的和你擦肩而过,回眸过去这段时间的成果,一定承载着我们许多的心血和汗水,不妨把这些记录下来,写一份教学总结吧。相信很多人都是毫无头绪、内心崩溃的状态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五、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六、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

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我因为不住学校,离学校有很长一段距离,正因为如此,我有更多机会接触,了解学生。每天我都会和相当一部分学生一起上学一起放学回家。我不仅了解学生在校情况,对他们在家的表现也很清楚。我每天都要经过很多孩子的家门口,都会和孩子的家长交流。于是我把品德教育带出了课堂,贯穿在上学放学的路上。总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发生的事进行思想教育。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为了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儿童期是品德与社会性发展的启蒙阶段,教育必须从他们发展的现实和可能出发。同时,有效的教育必须采用儿童乐于和适于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方式,帮助他们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他们今后人格的和谐发展与完善奠定基础。

一、教材特征:

1.生活性。

第一,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也就是遵循儿童生活的规律;

第二,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这些生活主要是孩子们熟悉的学校生活、无可选择的家庭生活和他们身边的生活,这些都是亲切的内容。其表现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的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如观察小动物、家政劳动、自理个人生活等;二是模拟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在课程与教学中,这种活动主要表现为向儿童提供可以供模拟的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并组织儿童实施;

第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这些活动主要包括游戏、讨论、交流、动手实践、调查研究等形式。活动要合童心、有童趣,更提倡教师从儿童生活实际捕捉主题,也提倡儿童自己从生活实际出发,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

第四,本课程内容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顺其自然而又不听之任之。教师要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

2.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

第一,整体视野的开放,过去只关注本学科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现在是面对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这是全新观念,凡是儿童生活的事都与课程有关;

第二,课程内容的开放,解决了教材的滞后性,希望能把新的信息和儿童的实际问题纳入课程内容,加强了针对性;

第三,授课的空间是开放的;

第四,授课的时间弹性延展,以学的.需要和实效为出发点。

3.活动性。

第一,课程形态以主体参与性活动为呈现方式,强调做中学。强调儿童直接参与,强调全员参与;

第二,课程目标通过教学活动来实现;

第三,儿童本身实地参与活动,老师指导活动,把教材内容转化主题活动。

二、教学措施

1.全面把握课程目标。

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这是本课程的宗旨和价值导向。分目标的四个方面“情感与态度”、“行为与习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2.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3.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4.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5.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三、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第1课—--第4课——-4课时

第二单元第5课——第8课-—--4课时

第三单元第9课——第12课----4课时

第四单元第13课—-第16课——4课时

第五单元第17课——第20课——4课时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8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学习从分享开始

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微果网人人都是好老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9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年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大纲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准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留意掌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留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熟悉错误,熟悉错误造成的严峻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留意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年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承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0

这个学期很快就接近尾声了,本期我带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现自己的教学情况做简单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的课程标准规定了我们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2、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们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3、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们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课堂上我引导学生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

4、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5、活动渗透教育

其实每一次活动都可以对学生进行人格品性教育,我很注重这一点。

二、存在的不足

由于我是包班,教学任务比较重,跟学生交流和玩的机会少,学生很少跟我说心里话。

三、改进的措施

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教育。品德不仅在课堂,在课堂的教育很多时候对学生来说似乎仅是知识,而生活中对他们的教育是切身的,直接的,效果明显。

学生品德教育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它存在于学生的琐事中,存在于学生的周身,而不仅是课堂。教师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才能真正上好这门课。

品德与生活课程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这学期,我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

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 。

这一学期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我尽职尽责。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

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

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儿童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为此,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向学生学习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转变,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生动活泼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

注意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获得对世界的真实感受,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要及时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有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学生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通过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效果。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1

“过程与方法”是一个有机的统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应全面把握目标,改变过去偏重知识、技能学习,忽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偏重追求结果,忽略过程与方法等倾向,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

一、转变教师角色。

在本课程中,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其主要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际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儿童探索的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教师充分发挥其引导作用,该导不导,该点不点,不符合课程改革要求,也会影响教育效果。

二、加强教学活动的指导。

本课程的活动以落实课程目标为目的,以课程标准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中的某一内容或几个内容的融合为主题,以儿童的年龄特征、经验背景和学习兴趣等为设计基础,将知识、技能教育的要求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为一体。因此教师在指导教学活动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教师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应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活动设计,帮助

儿童展开活动。活动设计和活动指导应具有计划性和灵活性。

(2)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要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

(3)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

(4)本课程的教科书主要不是作为知识的载体来供教师讲授的,它是教师引发儿童活动的工具,是儿童开展活动时可利用的资源。教师应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整个教育的质量。

三、活动形式应灵活多样。

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教学活动在内容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教师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或与儿童合作选择内容,或利用儿童自己的选择来组织活动;教学活动在形式上不拘一格,形式服从内容,可根据具体目标、内容、条件、资源的不同,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选择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类型。教学活动形式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几种形式结合使用;教学活动时间的安排比较灵活机动,根据主

题、内容,可在一课时内完成,也可持续几课时或一段时间。可在课堂上完成,也可安排必要的课前准备活动或课后延伸活动来配合。

四、注意与其他学科、教育活动的结合。

本课程教学活动应注意利用其他学科或教育活动的成果,与其他学科和教育活动,如少先队、班会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等相结合,相互促进,资源共享,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2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思想品德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请你支持)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

教学中论题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教学中把思品与生活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目标是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

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总之,通过一学期的品德课教学,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了提高,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3

在《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的教学中,我依据新课标准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参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及《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等资料。为了创造性地开展好本课的教育活动,我注重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遵循这一目标,在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

一、注重了做儿童教育活动的指导者和合作者。

新课标规定的任务不是讲解教科书,而是努力创造适宜的活动环境与条件,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活动和组织形式,结合实践培养儿童的品德与习惯,保护儿童的好奇心,引发探索欲望。让他们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地学习,身心健康地成长。

二、注重珍视儿童生活的价值

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各方面的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教学过程中,我通过深入浅出的道德的,科学的,生活的启蒙教育,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习做人。为儿童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实际的生存能力打下良好基础,为他们在价值多元的社会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和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打下基础。

三、注重通过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课程目标

教学活动中,我注重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学生的活动,而不是单纯地讲解教科书。在课堂上更多地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构建知识和能力,形成内化的道德品德。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同学们了解自我,认识自我的价值;了解社会,以发展的眼光看周围的世界。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自豪感。通过活动的开展,围绕教材所设“三条轴线”。注重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培养和内化,即:让学生们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和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注重了创造性、开放性的教学模式

我能根据本地儿童的实际,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并

结合本地的具体情况,放开手脚,大胆尝试,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把课堂拓展到家庭,社会及儿童的各种生活空间,并结合学校的其他活动或有关学科的配合中弹性地延伸,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还及时地把社会中新的信息,新的科技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吸收到课程中去,不断提高了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使学生的思想素质,生活能力在多侧面、多层次上得到提高。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4

展望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在教学工作中,我结合本班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认真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加强理论学习,为课前备课与课堂教学指明方向。

抓好教学,理论学习是关键,我认真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学习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教学理念,我深知备课不但要备学生,更要备教材、备教法,并能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经验出发,根据教材内容设计不同类型的课,认真预设教学,为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结合新课程理念实施教学的实践中,我已逐步提高了对“标准”和教材的领悟能力,学会真正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更懂得了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以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为主要教学形式,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我十分注重对教材情境创设的创造性改编,对课堂教学练习的重组和创新,使得课堂教学更富有趣味性、生活性和生命意义,力争课堂40分钟的教学质量。

二、读透教材,严抓教学,力争课堂的有序、有趣、有效。

第三册的品德与生活的教材设计中,其教学目标是要教育学生爱亲敬长、爱集体、爱家乡、爱祖国;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自信、诚实、求上进;初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劳动习惯;教育学生遵守纪律,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保护环境,爱惜资源;使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社会常识;掌握了一些自己生活中需要的基本知识和劳动技能。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我注意把握儿童的实际情况,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帮助儿童展开活动。儿童的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教学活动中我注意活动之间的连续性,帮助儿童获得彼此联系的、不断深化的经验和体验。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我注重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相信、科学技术新的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品德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新课程的改革与实验,赋予了品德与生活课堂更加生动而美丽的生命色彩,然而要演绎这美丽的课堂教学对教师就提出了更高、更细的要求。作为教师,我首先是对自己有信心,对学生有信心,始终牢记自己是一名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以尊重学生、热爱学生的态度投入到实际教学当中,远离权威性的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深感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帮、导、带的重要作用,努力确保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促使教学最终实现它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学习、学有成效的目的,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

三、以教研为平台,力争自身教研水平的再提高。

教研工作必须是实实在在、脚踏实地的。于是,在每次的教学研讨活动中都认真作好充分准备,主动讨论,积极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在同伴学习中,学习他们的方法,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以改进工作,在教学之后,我都十分注重将感悟特深的教学成功和失败体验、经验、教训进行发思、总结,这对于今后促进自己的教学工作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我将一如既往,坚持不懈。

四、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讲究评价方式多样化。

评价应求“全”,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生活动和实践过程等,进行全面而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其次是评价渠道多样化,采用教师评、学生小组互评、自评、家长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并且评价讲究及时、适度,这样不同水平的学生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学习引导,充分地发挥评价的功能,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受到老师及时的表扬、激励,在本学期的教学中,我通过品德与生活课与班级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大部分保持良好的品德与生活学习兴趣,并养成了良好的品德与生活习惯。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第一、加强专业教学水平。教师的专业即是教师之本,我将在具体的教研活动中,在教案编写、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方面加强钻研,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研能力、教学水平,并通过听课加强互相学习,通过撰写反思、教学论文等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让品德与生活教学更有趣、有效,更富创新思想,更能促进学生的成长。

第二、继续加强品德与生活学科教学研究,努力提高教研水平。在课改实验中,我们实验教师担负着承担教改前沿突破的重担,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有“个人学习促成长”的思想,只有学习型的教师才能把教学研究工作做好,才能有所创新和突破,因此,今后我还要继续学习如《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之类的指导性文章,进一步理论联系教材及教学工作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工作,争当研究型的教师。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工作总结15

本人承担了二年级品德与生活课的教育教学工作,我深深地感到辛勤付出之后换取成功的那种快乐。教学中,我结合二年级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以及实际学情,扎扎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做工作。在工作中只有不断反思、总结才能有助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的提高,为此,我对本学期的品德与生活的教学工作进行总结如下:

一、让学生自我辨析,提高道德认识,拨亮学生心灵

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认识基础,能对事物作初步地分析、推理、判断和能力评价。教学中,应该让所有学生参与评价,通过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评价能力,增强道德规范自我约束能力。

(一)展开讨论,相互评价。共同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学生应多进行议一议,讨论等形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评价。

(二)判断正误,提高学生的识别评价能力

二、自我体验,激发学生的情思

良好品德心理和品德行为的形成,光靠个人经验不行,还必须使学生集体都获得经验,因此,在教学中,应该让全体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情感体验、行为体验,从而丰富和加强内心体验,并促使已有的健康的道德情感变为自己的内心需要。

三、自我督促,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学生的情感转化后,应进一步对学生进行道德行为的自我训练、自我监督,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就需要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实践。因为通过活动,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社会交往能力,而且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心他人。陶冶了高尚情操,也提高了自我教育能力。

(一)让学生选择正确的行为方式

当学生提高了道德认识,激发了道德情感,产生了行动动机之后,就要把正确的行为方式运用到日常生活学习当中去。

(二)自我监督,克服不良习惯

学生的良好习惯必须通过反复训练才能养成。

四、自我做起,终身受益

我发现许多学生只懂得接受长辈的爱与关怀,不知道关心别人,有的甚至从未想过回报长辈、体贴父母这一传统美德。于是,我让学生自己讲述父母爱我的故事。学生每天生活在父母身边,感受最深,因而发言踊跃,从理性认识到父母对自己的一片苦心。紧接着我又让学生进行自我体验和自我反悔,让学生说说平时在家里是怎样关心体贴父母的?哪些方面做的不够?你今后打算怎么做?这样,让学生通过自我体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外,回家后就能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事。受到父母邻居的表扬,更加坚定了体贴、关心父母的决心,不自觉又强化了自我体验。

低年级“品德与生活”教学之我见 篇7

关键词 信息技术 品德学科 生活性 开放性 活动性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123-02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本课程具有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的特征。生活性即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开放性即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重视地方、学校、教师与儿童的创造性。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及其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活动性即儿童直接参与的主题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通过教师教师指导下的各种教学活动来实现。活动是教和学共同的中介。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来明辨事理,引发道德体验,提高道德认识。在本课程教学中,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播放录像,再现场景,体现生活性

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寓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例如,在教学《他们需要关爱》一课时,首先让学生观看录像《残疾人的一天》,有的学生看到残疾人生活的艰难的画面时眼睛都湿润了,有的同学则在暗暗地讥笑那些残疾人,接着我就让学生用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从课桌上把品德书装进书包里再拿出来,真实的感受到自己作为一个残疾人的不方便,体会到作为一个残疾人是多么的不容易。教学《在爸爸妈妈关心下成长》时,先让学生回忆自己成长过程中父母的关怀和培养当中最受感动的事例,接着播放《烛光里的妈妈》的音乐,音乐声中,让学生说说想对父母说什么,想为父母做什么,并在“亲情悄悄话“栏目上写下孝敬爸爸妈妈的话语,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学生自己的行动,看到事物的真实部分,引发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触及他们的心灵。

二、下载图片,创设情境,表现开放性

小学生思想活跃,但分辨能力不强,我们可以下载图片创设一定的行为辨析情境,让学生通过训练,使道德认识从感性向理性升华,学会正确地认识道德现象,评价道德行为,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在《节约每一滴水》一课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认识水是生命之源的道理,通过下载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图片,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白了水是生命之源后,接着再出示缺水地区喷水洗脸、土地干裂、禾苗蔫枯、人们排长队等水的情境,学生看后,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情感体验得到升华,增强了节水意识,促进了学生节约用水的行为实践。把文字教材中见不到的场面、情景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具体、形象、生动活泼,诱导学生在动感中不知不觉的增长知识。又如在教学《我生活的社区》时,把课中公用设施的照片从网上下载后制作成一段动画,使这些公共设施变成了鲜明生动的动画形象。如,果皮箱被一群踢球的孩子打翻在地,废物撒得到处都是。后来,通过另一名学生的清扫、擦洗、整理,环境变得整洁了。画面上果皮箱前后不同的遭遇,娓娓动听的话语打动了每一个学生的心,他们的心中产生了爱护公共设施的敬佩之心,激起了他们的道德情感,产生了爱护公共设施的强烈欲望。

三、查找资料,拓展课堂,体验活动性

宋代儒学大师朱熹说:“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知”的目的在于“行”。学生道德品德能力综合体现的最高境界就是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出来的自我教育能力。实践活动有利于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发展儿童的探索情趣,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能引发儿童学习的需要,有利于儿童对他们所接触到的生活内容、周围环境认真观察、发现、探究、感悟,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认识,达到在做中悟、学的目的。《品德与生活》教学活动中,应为学生提供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体验的机会,如上《做有心人》一课,我让学生在网上查找影子为什么有时在前面,有时在后面?为什么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苹果会“冒汗”?为什么喝热汤时,要用塑料把的勺?等生活中有趣的小问号,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又如上《雷雨来了》一课,我给学生设计了“火热的夏天”活动,让学生从身上找、在家里找、去大自然中找、到电脑里去找的环节,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夏天雷雨形成的主要特征,在活动中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又如教学《做个小沙包》一课,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自己上网查找沙包的制作过程,然后再亲自动手剪小花布、缝沙包,最后写出制作过程。通过亲自动手实践,孩子们不仅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还养成了勤于动手的好习惯。

把信息技术融化在品德与生活教学之中,适应了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信息时代的环境,学生的视野、思想不再被禁锢在小小的课本和教室的空间里,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探究,认识生活,体验生活,自觉地陶冶、内化,发展能力,形成良好的品德。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06).

上一篇:假期旅行下一篇:学会骑车的作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