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2024-10-24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共9篇)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

12、求医问药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求医问药的有关知识。

2、懂得就诊时要遵守秩序,配合医生治疗,遵照医嘱,正确用药。教学重点: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医院。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步了解不同医院的种类、等级,学会根据具体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选择医院。

2、掌握看病流程,感受到文明就医带来的便利。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视频,揭课题

活动目的:通过视频,初步了解在学校发生小的碰擦时可去卫生室,如果比较严

重的话,必须去医院就诊。预设时间:3分钟 活动过程:

1、观看视频,想想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

3、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和丁丁一起去医院求医问药。

4、揭课题,读课题。

活动二:谈看病,学会选择医院就医

活动目的:通过看看、听听、议议、帮助学生了解不同医院的种类、等级,并能

根据不同的病情选择合适的医院就诊。预设时间:12分钟 活动过程:

1、其实选择医院也很有讲究呢!老师想问问你们,当你生病的时候,家长一般是带你去哪些医院看病的?

2、学生交流。

(预设:学生说到不是我们常去的医院时,教师可追问“为什么到这家医院去?”)

3、了解不同医院的种类、等级。

(依次介绍三级甲等、二级甲等、一级甲等、专科医院、民营医院等)

4、通过刚才的介绍,你们了解了些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

5、小结:是的,级别越往上,医院的规模越大,设备就越齐全。

6、完成“七色光”1

7、我们已经知道了这么多的医院,那丁丁发烧了,到底该到哪家医院看病呢?这不,他们正在开家庭会议呢!让我们一起先去听听。

8、丁丁家里争论不休,你能帮丁丁做怎样的选择?说说理由。

9、丁丁的家长也带他到了那家综合性的医院,可是„„(随机出示照片)看到这场景,你有什么感受?

10、小结:相信你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正是因为大家不管得了什么病都往大医院跑,才造成人满为患的现象。向丁丁这样只是普通的感冒发烧,建议大家可以选择去人数较少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那里一样可以得到很好的治疗。活动三:学做“小导医”

活动目的:根据自己就诊经历,结合游戏,明白不同的诊室医治不同的病。预设时间:6分钟 活动过程:

1、我们学会了根据病情来选择医院。你们平时都有去医院看过病,那你们都去哪些科室去看过病?

2、指名交流。

3、除了刚才小朋友说过的诊室,你还知道有哪些?怎么知道的?

4、我们一起来做做“小导医”好不好? 活动四:模拟就诊

活动目的:通过摆一摆,说一说,了解就医流程,并懂得就诊时要遵守秩序,配合医生治疗,遵照医嘱,正确用药。预设时间:12分钟 活动过程:

1、我们都知道了生什么病就得到相应的诊疗室进行治疗,现在丁丁来到医院,他该怎样看病呢?

2、请把书打开,看看书上是怎样一个看病的程序?

3、小组合作完成“看病流程”小游戏。

4、大组交流。

5、通过游戏我们了解了看病的步骤,那在“就医”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在取药时,有什么注意事项吗?

6、老师来教你们一招。(出示ppt)

五、归纳总结: 预设时间:2分钟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交流。

3、总结:丁丁在医院看了病,取了药,得回家遵医服药了。你们知道吗,这用药还有大学问呢,那就让我们下节课再来研究这药品里学问。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2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 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 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 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 由于儿童岁小, 私自下水危险, 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 危险更大。)

3. 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 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 而且会引起短路, 造成大面积停电, 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 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 这样做容易导电, 会危及生命。)

5. 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 烧毁房屋, 危及生命, 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 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 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 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 (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 注意力不集中, 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 拔号要正确, 地点讲清楚, 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 讲解图二的故事, 他能救活30多人, 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 讲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 。

2. 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 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 看第一组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 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 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 (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 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 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树立安全意识, 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 珍爱生命, 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 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 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 借助文本, 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 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 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处处小心, 规范行事, 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 千万得镇定, 切不可慌乱, 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 尽快消灾,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 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 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 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3

本节教学内容从古代人对地球形状的探究与现代人对地球的认识两个层面介绍了关于地球的一些基本地理常识。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懂得人类对地球的认知程度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二、教学目标

1.了解古人探究地球形状的过程,了解古人对地球认识的局限性。

2.知道地球的形状——地球是一个两头稍扁,中间略鼓的椭圆形球体。

3.能够有针对性地查找需要的资料。

4.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从小树立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懂得人类对于地球的认识取决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能力与技能

能够运用多种方式查找和收集资料,并对资料、信息进行整理。

五、教学重点

了解地球的形状,知道地球的相关数据。

六、教具准备

地球仪;世界地图;卫星拍摄地球的图片。

七、教学过程

(一)认识地球

1.自学教科书第三页内容

2.讨论:为什么古人会有这样的想象?(科学技术不发达,交通工具落后,人们活动范围小,只能想象)

3.小结板书:两头稍扁,中间略鼓。

(二)动手制作,合作探究

1.制作统计表:人类探究地球所做的贡献。

2.小组合作。(按先后顺序排序再制作。)

3.活动:学生介绍,教师适当指导。

4.探究。

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还能举出哪些实例证明地球是圆形的?

(1)麦哲伦航海。(2)太空拍照。(3)海上望船。(4)登高望远。

5.议论,提高认识。

古人对地球的认识不够正确,我们应该怎样看待他们的想象和推论?

引导:在当时的年代,是比较先进的。正是许许多多人不断地探索、发现,我们的社会才能进步。

(三)观察探究,了解地球真面目

1.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的真面目。

2.多媒体出示地球在宇宙上的照片,进一步掌握。

3.师生探究。

(1)地球的形状、面积、体积、周长。

熟记“五一刘三起义死”:“五一”——总面积5.1亿平方千米;“刘三起义”——平均半径6371千米;“死”最大周长4万千米。

(2)计算:步行绕地球走,大约多少天?

(3)小组交流。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4

一、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学生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一些浅显的认识,养成了一定的好的行为习惯,随着他们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进一步认识了解社会和品德的形成成为迫切的需要。同时,这个时期的少年的发展也极其复杂、充满矛盾。尽管这样,他们身上也出现了不少具有积极意义的质的变化,这个年龄的少年在个性方面出现的最主要的特点是“成人感”的发展。因本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绝大部分学生乐于这一门课程的学习,能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但他们缺少社会经历。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逐步确立自己的学习、生活目标,并据此独立安排自己的生活,发展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让他们健康快乐成长。

2、引导学生以现实中的经验话题,逐步向少年们打开成人生活的大门,让他们在参与和探索中成长。

3、引导学生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让学生了解世界的多样性,将世界存在的原本道理逐步融会于儿童的.心灵之中。

4、引导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逐步向成人靠拢,指导他们辨别正确的成熟的行为,不盲目地模仿。

5、引领学生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

三、教学措施

1、力求突破知识单一的传统模式,注重促进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在相互联系中得到和谐发展,以较好地落实“三维”目标。

2.根据本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加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

3. 进上步加强本课程开放式教学方式的课题研究,通过艺术、活动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景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4. 通过书面、口头调查的方式,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5、为了使学生真正体味本课程所要达到的教育目标,就力求尽可能提供学生参与、亲身体验的机会。

四、课时安排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5

教学工作总结

一 基本情况总结

这学期继续担任班级三年级(2)班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本班共有学生人数 人, 其中男生人数 人,女生 人。本期成绩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平均分率

在任教三年级2班的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所教学生团结互助,好学勤奋,有强烈的进取心和求知欲,热爱班级体。但是还存在着所有新时代子女共同的特点—自私,无论做什么事,都为自己着想,对此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加以了正确引导。帮助其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使其受益终生。大部分学生聪明活泼,积极进取,通过学习生活的锻炼,他们已具备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了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了班级的力量,成绩有所提高,相差也不大。

通过课堂活动,大多数学生对品德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品德素养得到相当的提升,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是非辨别能力,他们对自己身边的环境及生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二、本学期教学主要回顾

1、本学期我们根据思想品德教材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标制定了教学工作计划。全学期依照教学内容和结合班级的实际进行授课,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主阵地作用。圆满完成了本册书4个单元的教学内容。在老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学的实际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加强,主要是学习习惯、纪律习惯、卫生习惯、文明礼貌、环境卫生的教育,都不同程度的得到提高。选择小组合作,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使学生明确正确的行为方式。引导学生用理论指导自己的行动,并在生活中适时遵守,2、认真上课,紧密联系学校开展的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自觉纠正自己的行为错误,提高辨别是非能力。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国和爱家乡的情感。培养学生心中有爱心,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3、本学期教学主要措施与经验

(1)加强自身的修养。教育学生,首先要身正为范。随着时代的发展,世界观和价值观以及社会公德也在不断变化。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的教育学生。

(2)紧密结合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实际,进一步加强养成教育,这是思想品德教学的关键所在。

(3)作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不同与其他的行业,我们教育的是一群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此,光说教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需要教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情与情的交流。采用多渠道的沟通,势在必行。(4)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运用好电教手段,活跃课堂教学的气氛,适时使学生有效的接触大自然,接触生活接触社会,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5)强备课的力度,上好每一节课。讲求上课的形式,活跃课堂氛围,使学生能真正的上好每堂课,学到扎实的知识。

三、本学期存在的主要不足与反思

1、有些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不起来。说道理,同学都能明白,但是真正到生活中,甚至关系到自己的利益的时候,往往言行不一。

2、有时教师对学生的 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淡化,过于敷衍了事。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6

班级成绩

一、填空。(10分)

1、世界上许多事情,只有。

2、分享快乐,可以

3、困难像弹簧,看你强不强;你强,你弱

4、我们从小要相信,不信

5、每年的5月2日是美国威斯康星州的6、我喜欢吃的蔬菜有。

二、判断题。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括号内打“×”。(6分)

1、大伙儿一起商量小队活动计划,别人发表意见时,小东会认真听取别人正确的意见。()

2、老师表扬王林同学的作文写得好,小欣说:“王林有什么了不起,我的画儿画得比她好多了。”()

3、给别人起绰号,是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是不尊重人的表现,是不道德的。()

4、买东西的时候,营业员多找了一元钱,拿了钱赶紧溜走。()

5、现在的许多卫生纸,明信片不是再生纸制成的。()

6、发票是顾客购物的凭证。()

三、阅读连线。(4分)

把下列相关最密切的两项用直线连接起来。

塑料玩具绝缘性好

塑料饮料瓶色泽鲜艳

塑料插座使用方便

塑料日用包装材料不易破碎

四、问题。(10分)

1、你知道哪些水还可以再次利用?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7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思维可视化技术

中图分类号:G62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1-020-2一、引言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它与晨会、班队会等相比在诸多德育途径中居于特殊的、重要的地位,是学校实施德育教育的主渠道。然而,现实生活中的小学品德与社会课(以下简称“品社课”)却是这样的现状:公开课热热闹闹、常态课冷冷清清;教师教得无奈,学生学得无趣。通过品社课来促进学生心智模式的发展,形成做人的良好素养似乎已经成为了奢望。

改变教育观念,更新教与学的模式,让品社学科的课堂摒弃枯燥、乏味、说教式的陈旧教学法,已成为我们迫不及待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本文立足于思维可视化技术的运用,尝试通过在教学目标的统领、学习方法的改变、评价方式的转向等方面的实践研究,让品社课真正成为学生良好品行形成的主要途径,成为学生思维能力持续提升的有效载体。

二、思维可视化技术概述

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刘濯源教授着力于《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提出了“把教学关注点从‘知识转移到‘思维,从而持续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教学效能的倍增”的理论。

所谓“思维可视化技术”,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思考方法和思考路径通过图示技术(思维导图、模型图、流程图、概念图、图像、图示等)、生成图示的软件技术、图示的呈现、传播、存储、交互等一系列信息技术呈现出来。被可视的“思维”更易被理解和记忆,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可见的“知识加工”过程中,学生的思考能力得到有效训练,学生思维的火把能够被充分地点燃起来。[1]

目前,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数学、科学等学科已有一定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认为,借鉴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其他学科的运用经验,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的学科教学中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可以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课堂的学习效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心理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核心素质。笔者尝试以小学高年级品社教材为例,对思维可视化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做一探索。

三、思维可视化技术在小学高年级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一)思维可视化,让教师的教学目标更清晰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关于课程目标分别列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三个部分。笔者认为,三方面的目标是有机结合、互为影响、共同提升的统一体,是整体存在于学生个体的发展之中。因此,教师只有全面地把握课程目标,才能使教学回归生活,回归学生发展的起点,全面实现课程目标的要求。但是,品德与社会课程越推进到高年级,面对教材中出现的大量社会知识,一线老师在教学目标的把握上也就越容易出现偏差,一不小心就把品社课上成了知识型的社会课,忽视了品德学科的特性。合理运用思维可视化,可以帮助教师进一步明确教学目标。

1.用思维导图统领全册目标,有利于整体把握教材的目标体系。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为例,本册教育内容由四个单元构成,一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地球村,二是地球生病了,三是世界问题还不少,四是新的生活就要开始了。纵观全册教材,每个单元都反映了生活的一个侧面,突出了一个鲜明的教育主题,围绕这一单元主题,教材安排了3~5课,引导学生学习、研讨。本册教材根据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社会生活实际,努力“帮助儿童把握好少年期的生活,和儿童一起走进多样化的世界,引导儿童探索和关怀生存的家园”。[2]笔者认为,为开展有效教学,教师在涉及每篇课文前应整体感知教材内容,明晰教学目标。而教师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便是熟悉教材体例的过程,也是熟悉编者编排意图的过程,更是整体研究教材、思考教学方法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六年级下册品社学科的三维目标便一目了然。教学中,我们还能通过信息技术的超链接展开全册教学内容和具体的三维目标。

2.用思维导图勾勒单元目标,有利于实现单元教学法,省时提效。再以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为例。

如上图所示,我们在整合单元内容和目标后不难发现,这一单元的编排体例是并列的,实施教学时完全可以打破原有的编排顺序,整合单元教学目标,进行单元教学法。

本单元总目标为:简要了解人类的文明遗产,激发学生对世界历史文化的兴趣,培养世界公民意识。教师根据总目标先确定单元三维目标,设计学生自学提纲。学生根据自学提纲自学单元内的4篇课文,再自主选择预习问题之一,画出解答问题的思维导图,然后组织课堂交流。本单元计划学时为8课时,经过整合后,实际4~5课时即可完成教学任务,大大提高了教学的实效。

除此之外,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四单元和六年级下册的第一、二、三单元,虽然单元主题不同,但目标指向是相同的,即培养走向世界的下一代。教师在吃透教学目标的前提下,也能运用思维可视化的技术,将教材前后联系、融会贯通,有效地把知识教学与品德教学融为一体。

(二)思维可视化,让学生的学习方法更开放

学生在品社课上的学法绝无定法,但贵在教师的教学得法。教师如果能利用思维可视化技术,从一篇篇课文里挖掘出一个个符合学情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将教学变成一步步可以操作的学法程序,就能将学生的知、情、意、行揉合于教与学之中,让学生学得更自如。

1.预习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学得更自主。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和能力,能让学生学得更主动,更有趣。当然,要想达到预期目标,教师要做到“三要”:预习目标要明确,特别是在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方面,定位要精准;预习指导要有效,教师要根据教材和学情,制定预习提纲;预习任务要具体,即任务目标要有可操作性和可视化。

例如,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共有四篇课文:《跟着唐僧去西游》《金字塔下留个影》《奥林匹克的故乡》《我做志愿者》。笔者在第一课时设计的预习题为:1.通过电脑的百度、google等其他搜索引擎查找印度、埃及、希腊、澳大利亚、朝鲜、中国等国家的地理位置,并绘制方位图;2.了解四大文明古国的气候特征、风俗人情,选择其中的一个国家,根据预习所得绘制思维导图。为了保证预习的实效,笔者把授课地点放在电脑房,让学生上机预习,当堂完成预习任务并开展组内交流。整堂课中,思维导图成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进程中促进学生有效学习的手段之一。

2.探究中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学得更生动。目前,探究性学习已被品社课广泛地进行运用,但仍有不少教师简单地认为只要在课堂上采用讨论、辩论、表演等形式,便是探究性学习。于是,课堂热热闹闹,学生高高兴兴,学习成了表演,但学生缺乏深层次的思考,也就不可能形成探究能力。笔者认为,小学高年级的品社课只是探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教师和学生可以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通过图示的方法整理知识概念,加工教材信息,制定活动计划,在整理中产生问题,学习思考,设法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些才是真正的探究性学习。

(三)思维可视化,让课堂的实效更彰显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道德只有当它被学生自己去追求,获得亲身体验时,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学生的品德和社会性发展,不是一个依靠知识灌输的传递过程,而是要依靠学生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离开亲身经历和主观体验,就不会有品德与社会课的有效性。在品社课上引入思维可视化的技术,将大大提高品社课的课堂实效性。[3]

1.思辨时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的思维更活跃。品社课堂的生命力借助于对话,植根于思辨。但对话式的思辨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能先让学生根据思辨的中心内容画出思维导图,教师就能发现每个学生的思考过程,然后有选择地进行对话式交流,课堂的效果会更佳。

六年级下册第四课《网络连接你我他》,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为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服务的同时,又必须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其消极因素对自身造成不良影响或侵害,而后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笔者认为,教学时切忌简单说教,只有通过学生的自学、自悟,才能达到自省与自醒。教学中可以以“我看电脑热”为中心议题,让学生画出思维导图,交流思维过程,从中有效地辨析网络的“利”与“弊”。学生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有效的引导,明确正确的做法。如图所示,教师做适当引导后,学生可以只完成图中的空白处,也可以重新思考、罗列利与弊的表象。

2.评价时运用思维可视化技术,学生的发展更多元。众所周知,一线教师在品社课堂的评价语往往极其简单教条,针对性不强,个性化很弱。而学期结束时,“试卷+印象”便是品社课的任课教师给学生成绩的依据。而笔者却认为,评价不只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结论,它应该是双向的,教师评价学生,学生评价老师;它应该是多向的,师生间,生生间,家长也可参与。品社学科中,评价对于促进课堂的实效及学生的发展,作用尤为重要。因为评价本身就是一个情感的体验过程,学生在评价中享受,在评价中痛苦,在评价中反省,也就是在这样的体验中,学生会慢慢成长,逐步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这也正是品德与社会学科最重要的教学目标之一。

六年级下册有一篇课文《我的这六年》,实施教学的前一周,笔者就布置学生做准备:以“我的成长记录”为话题,收集六年中代表性的照片或故事,绘出一棵成长树。话题是树的主干,照片或故事是片片树叶,每张照片或故事边都伸展出枝桠,那是自评、互评的空间。那一周,教师四周贴满了学生自绘的,别具风格的“成长树”,老师、学生在欣赏的同时可以在树上点评或留言。即将离别的师生是多么珍惜这样的机会,他们在互相欣赏、互相评价的同时,情感得到了升华,思想得到了净化。

四、结束语

古希腊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鲁塔戈拉说:“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4]笔者认为,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应该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充分运用先进的教学技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把,让学生在思考中掌握知识,提高道德辨析能力、情感生成能力、社会实践能力,最终实现促进学生心智模式发展的最高目标。

[参考文献]

[1]刘濯源.聚焦思维可视化,找到减负增效的新支点[N].思维可视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论和实践研究,2013(06).

[2]鲁洁.品德与社会教师用书六年级下册[G].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12).

[3]马乃根,丛立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实施建议[J/OL].凤凰教育网,2009.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8

课 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天生我材必有用》这一课旨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发扬自己的优势,培养自己的自信心。课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第二部分的内容是“知多少”的活动,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第三部分是“岗位竞选活动”,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优势;第四部分“我能行”课外实践活动。

两篇教案的设计有以下共性特征:

※ 情境导入,激发兴趣。通过生动逼真的情境创设,让学生轻松快乐地进入学习情境,教师为学生创设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画面或是带入感兴趣的童话情境导入新课。

※ 参与活动,回归生活。育教于乐是教育教学活动中的最高境界,特别是这门学科不能生硬的讲大道理,要想达到真正的教育目的,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悟,才会在轻松自主的活动中达到震撼心灵,开启心智,形成有益的道德认识,这正是所说的知理先动情。两篇教案都是以活动为载体,让学生认识自我。加深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改变对自己价值的认识。如教学环节中 “猜猜我是谁?”,还有“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的教学环节中通过学生们的“演一演,说一说”;“展佳作,谈爱好”现场展示各自的优势,在欣赏他人的才艺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教学感染力、震撼力,达到鼓舞和激励的效果。

※课后拓展,教育延续。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教育是有延续性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在实践活动中进步,在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中得到提升。特别是这门学科,更要关注的是教育的延续性。如教案中“成长记录园”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

课 题:

天生我材必有用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让孩子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2、通过“我能行”活动,让孩子了解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发展孩子的实践能力。

3、教育孩子发挥自己的优势,初步树立服务于社会的思想。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自己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认识和发扬自己的优势。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提供每个学生的家住地址。

学生准备:

1、同学之间互相走访各自的家庭进行调查,搜集信息完成“他人眼中的我”。

2、学生准备才艺或作品。

3、每个学生准备自己的竞岗演说稿。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生活就像一个美丽的万花筒,在这万花筒里我们会看到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优势,把这些长处、优势发挥出来,我们的生活才会如此的精彩。请看——

1、出示课件,播放歌曲《我要飞翔》。(课件展示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优势或特长,也可以是生动的影像资料。)

2、学生交流课件上展示的同学们的优势或长处。

教师小结:每个人都是那么与众不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我们要善于发现发挥这种优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一课——出示课题:天生我材必有用。

二、认识自我

过渡语:你就是你,你是独一无二的你,你对自己了解多少?你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是什么吗?说说看,看看你了解自己有多少?

认识“我眼中的自己。”

1、出示课件,引出活动:

生活中的我结实有力,像个小小运动员。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生活中的我 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

(1)演一演,说一说。

让学生们现场表演才艺展示各自的优势。如会弹琴的同学弹一首,会吹笛子的同学现场吹一段,会拉二胡的同学现场拉一曲,会唱的唱,会跳的跳,会画的画,还有讲故事说相声等等才艺的展示。

(2)展佳作,谈爱好。

学生也可以将其作品拿来进行展示。如:泥塑、手工作品、绘画作品、摄影作品等等;也可以谈谈自己的爱好专长,如集邮、打球、烹饪、标本制作等等。

三、多面了解

过渡语:生活中,其他人就是你的一面镜子。在这些镜子里,你又是什么样的呢?(出示漂亮的带有信的背景图案的课件——有老师眼中的我;父母眼中的我;邻居眼中的我;亲戚朋友眼中的我„„)

了解“他人眼中的我”

1、同学们拿出抽屉中的每一封信,读信了解他人眼中的你是怎样的?(此活动是同学之间进行相互调查了解。)

2、谈读信后的感受,启发学生谈信中令你出乎意料或是令你感动的地方?

四、教师总结

听了别人对自己的评价之后,你一定看到了以前自己还没有发现的优点,这些可能都是以后成功的基础。现在,你肯定对自己充满了信心。那么,在需要你的时候,请你大声地说一声:“我能行!” 第二课时

一、举行竞选

开展“我能行”岗位竞选班队活动。

过渡语: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根据自己的优点和优势,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进行一次竞岗演说。

1、同学们一一登台进行竞岗演说,说适合这个岗位的理由,阐明自己这方面的优势,表达努力为大家服务好的意识。

2、根据演说和同学们的投票选举,最后评出适合自己又被同学们认可的岗位。(教师多设立些岗位,争取让每名学生都能有发挥自己优势及为同学服务的机会。)

二、课内拓展

过渡语:如果你是一个运动健将,那你一定要参加比赛,为班级争光;如果你能歌善舞,在文艺表演上可以一展风采;如果你是个勤快能干的人,为父母分担一些家务也是有意义的事;如果你的学习成绩很优异,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也很不错„„总之,你应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优势,在各个方面积极发挥自己的优势。

我可以在运动会上__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在文艺演出中 ______________

我可以在家里帮助父母 ____________

我可以为学习有困难的同学 ______________

三、课外延伸

1、“我能行 伴我行”——成长记录园(此成长记录园张贴在教室的后面。)

2、举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活动可以在期中或期末进行,评出在“我能行”的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同学,如智慧星、劳动星、节俭星、摄影星、绘画星、巧手星等等。以丰富多彩的鲜活的情景激发学生兴趣引出课题。

“畅谈展示各自的优势”这个教学环节目的体现是课程的生活化、活动化的特点。通过学生们的“演一演,说一说”;

“展佳作,谈爱好”现场展示各自的优势,在欣赏他人的才艺中起到了较强的教学感染力、震撼力、鼓舞和激励的效果。

选取居住相近的同社区或近邻的同学们相互做“他人眼中的我”的社会调查,在走访调查过程中又是一次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真切的体验与感悟。在实践中发挥自我优势,又是锻炼提高自我的平台。

“成长记录园”和“快乐成长群星会”评选活动是体现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更不是一节课上完就完成了育人的任务。

教育是有延续性的,是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的。教育是在实践活动中进步,在学习他人欣赏他人中得到提升。

《我要向你学习》设计说明

课 题:

我要向你学习

教学目的:

1、行为目标:能正确看待自己的缺点、欣赏别人的长处,并能自觉主动地学习他人所长,弥补自己所短。

2、情感目标:既不为自己拥有的长处而骄傲自满,又不因为自己有缺点和短处而自卑消沉;善于为别人拥有长处而欣慰,不取笑伙伴的短处;

3、认知目标:懂得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的道理,懂得取长补短能够帮助自己不断进步,有利于自己成才。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我要向你学习》一课是激发学生欣赏他人,学习他人长处弥补自身短处的好材料。“取长补短”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的孟子就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既是一种道德修养,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人们发展自我、突破自我的一贴良方。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仁人志士不断重申“取长补短”思想的重要性,更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切身体会了“取长补短”所带来的收获。可见,安排《我要向你学习》一课进行“取长补短”和欣赏他人教育非常有必要。

本课提供的两个设计在这一点上有共同点,都采用小品、故事等学生喜爱的形式,创设了许多活动的形式,在动中求知,在动中熏陶,在动中养成。

但两份教学设计也有明显的不同。前一份教案大体遵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这一被普遍采用的教学模式,但在两个方面又有所突破:一是把动之以情作为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手段而不仅仅是目的,把动之以情渗透和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的始终,搭建“宣言台”、“慧眼pk”、“优点卡”评比等舞台,利用音乐、画面营造宽松和谐交流氛围,其乐融融;在讲故事和教师的教学语言也要求更具“煽情” 的力量。另一方面,两课时分别分两个层次引导学生认识道理,先“认识到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要学会清楚地认识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再认识“取他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不足可以不断完善自己,有利于发展进步”这一道理,而导行也与之相适应地分成两个层次。这样的两个层次分别体现在两个课时之中,显示出一种“步步为营”的风格。同时,分层次导行也分解了教学难点,克服了一般的品德课教学没有在学生行动上落到实处,学生“上课热闹,下课忘掉”这一弊端。除了课时分解之外,为突破教学难点,该设计还循序渐进地采用了不少教学的手段。第一课时由发现并罗列自己的优缺点到发现、欣赏宣传别人的优点,这既是本课时的实践性环节,也同时为下一课时的进一步实践做好了准备;第二课时的导行设计更为细腻,先引导学生行为辨析、“虚拟取长”,再让学生把前一课时的两个表格合二为一,制定“取长补短”的规划表,然后重点突破引导学生选择一个方面写下“补短计划”,最后还让学生填写“拜师学艺”书交给自己的取长对象。这样环环相扣,一步一步切近日常生活实践,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实现了课堂的巨大张力。

前文讲到,“取长补短”具有深厚的历史背景。在这一方面,两个设计通过格言、故事、画像等都有所渗透,增强了品社课的历史底蕴。如此久而久之,我们的学生必将成为具备传统文化内涵的新时代人才。

课 题:

我要向你学习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学生学会欣赏别人,看到别人的优点;学会客观地看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

2、初步学会学习他人的长处来弥补自己的不足,以逐步地完善自己。

3、懂得每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只有取长补短才能不断进步的道理。

教学重点:

学习看到别人的优点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教学难点: 看到并真正承认自己的不足,虚心学习他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制作好课件,排演小品,设计制作好“自知”、“慧眼”和“取长补短”三种小奖章。

学生准备:

制作好“我的自画像”,观察同学的长处;预习语文课文《陶罐和铁罐》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故事引入话题。

1、课前谈话: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课前我们先来听一个故事。(播放flash小电影《骆驼和羊》)

2、以“看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想呢?” 组织谈话。

3、教师小结:“人各有所长,也各有所短。若能取他人的长处补自己的短处,一定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能干,能很快成才。”揭示课题“取长补短”。教师点出:“早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孟子就用‘取长补短’来教育我们了,告诉我们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让自己进步得更快。”(课件出示孟子画像)

二、寓言深入明理。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卡通图片,引导让学生回顾语文书上“陶罐和铁罐”的寓言故事。

2、讨论:为什么铁罐会消失得“无影无踪”呢?如果遇上两只罐子被摔又会怎样?

3、“世间万物都是各有所长各有所短。看看这些动物的长短处分别是什么。”引导看书11页,在书上完成选择题。

4、视频展示学生答案,共同校对。

三、情境促进自查。

1、“世间万物都不是万能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长。你能自己举一些例子来说明吗?”

2、“人类虽然贵为万物之灵,也同样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只有能够清醒地认识自己长处和短处的孩子,才算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承认自己有不足或短处并不是让人羞愧的事情。”播放音乐渲染气氛,课件出示“自查镜”画面。让学生拿出“我的自画像”,先自己说说长短处。

3、引导学生下座位和自己最信赖的小伙伴组成四人小组拿着“自画像”。互相帮助认识“我的短处”。

4、在自画像上面贴一张表格,并填写完整。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填写好的学生,不足、短处发现得比较贴切的给以鼓掌祝贺、表扬,教师或者学生干部奖励以一枚写有“自知”纪念章。(媒体出示放大的小纪念章)

四、比赛学习欣赏。

1、出示一组讽刺漫画,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后的感想,引导学生明白“社会上常有一些人总是用放大镜来看自己的优点,用缩小镜来看自己的缺点;用放大镜来看别人的缺点,用缩小镜来看别人的优点。这样的人不容易进步。”

2、谈话激励:“作为新时代的少年儿童我们不能做像漫画中表现的那种人。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用看自己的优点,用看自己的缺点; 用看别人的优点,用看别人的缺点。

3、组织“慧眼pk”。课件出示比赛场景画面,播放单元前《我要飞翔》歌曲音乐。学生先在四人小组内说说自己发现哪位同学具有什么长处。小组讨论结束后让学生自愿走上事先准备好的“宣言台”,大声说出自己发现的他人的长处和向他人学习的决心。说得好的,授予“慧眼”奖章。

4、在前面活动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视野扩展到自己的小邻居、小亲戚、小伙伴等同龄人,发现他们身上的优点,并在书上的表格中写下来。

五、作业指导实践。

1、出示课后作业: a课外制作“优点卡”,从自己身边同学、邻居等同龄人身上发现长处,并且把他们的优点用几句话记录下来,并配上插图,制作一些“优点卡”。b你发现身边的人有谁善于学习他人的长处并且进步了?能够把他进步的故事写下来吗?

2、小结谈话: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骆驼和羊》的故事,知道了陶罐和铁罐性格,登上了“宣言台”,经历了“pk赛”,在这些活动中大家的表现都不错,能够放大别人的长处而缩小自己的长处,这样我们就为取长补短打下了基础。下节课我们将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怎样才能“取长补短”让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

中国历史悠久,中国的思想文化博大精深在日常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渗透,可以培养一代有内涵和历史厚重感的新时代中国人。氛围的营造很重要。优美的画面、悠扬的音乐和教师亲切的表情和教学语言等可以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下有助于融洽交流的教学目的。

比赛的形式和“慧眼”的动人称号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发现并宣讲别人长处的积极性。根据学生喜欢涂涂画画,喜欢各种各样漂亮卡片的心理,让学生设计“优点卡”,顺应了这一心理规律,学生因为喜欢、乐为而没有负担感。

第二课时

一、评比复习导入。

1、优点卡展示评比。课前让学生把自己的优点卡统一摆放在教室四周的空桌子上,旁边附一张纸注明制作者和制作说明。课中让学生在教室中走动参观,并且把自己认为最优秀的几位制作者记录下来。教师根据学生投票的情况评选出优秀奖,并当场公布、颁奖。

2、教师谈话:“前一节课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的不足和他人的优点,完成了有意思的作业,收获很大,本堂课我们将进一步学习怎样取长补短,相信同学们能取得更大的进步。”

二、案例分析明理。

1、课件出示学生照片,简要介绍事例:学生葛某很聪明,上课发言积极,学习成绩也不差,因此他瞧不起同桌,认为她笨,反应慢,常常对她嗤之以鼻。同桌沈某虽然成绩不是很好,但是很好学,总是悄悄地关注他的学习方法,并且暗暗地模仿和练习。课件出示根据真实事例编排的小品视频《同桌》(之一)。

2、学生试说观后感:“这两位同学的优缺点会给他们带来什么呢?请同学们设想一下。”

3、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和设想后,再视频出示小品《同桌》(之二)。(主要情节:在期末评优的班会课上,葛同学和沈同学角逐“三好学生”的最后一个名额。葛同学以为胜券在握,洋洋自得。没有想到自己被沈同学打败了,同学们评说的理由是:由于沈同学虚心好学善于取长补短,所以不仅原来书法好、品德好、体育好、纪律好等优点继续保持而且各科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已经和葛同学不相上下,是当之无愧的“三好”;而葛同学虽然成绩不错,但是不善于倾听他人意见,也没有把同桌写字、体育、品德、习惯等方面的优点学到手,那些方面还是他的薄弱环节,因此他不够“三好”。)

4、出示两只各有一个短板和一个长板的木桶卡通图片。动画演示:水从木桶的短板上方流出,这时两只木桶各从另一只上取长板的一截,补在自己的短处,水不再外泻,越装越多。在个别学生试说后,教师小结:人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如果让我们的短处自然发展,很可能会演变成缺陷,将让我们停步不前,受到影响或者不能成才。取长补短可以让自己不断完善,全面发展,早日成才。

三、典型激发情感。

1、教师谈话:“小朋友们,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同学非常虚心好学,不仅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看到别人的优点,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在实际行动中做到取长补短、争取进步。同学们课前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下面就来交流一下。”引导学生交流自己搜集、采写到的相关事例。教师相机进行点拨和评价。

2、给被同学提及的、善于取长补短的小朋友奖励一枚写有“取长补短”字样的小纪念章;给说得好的学生继续颁发“慧眼”奖章。

3、教师谈话:“同学们,如果你有一个你很在意的不足或者缺陷,你也不要伤心和悲观。只要我们学会了‘取长补短’你就一定能弥补这个不足,和所有人一样,实现自己的梦想获得成功!就像那个故事所讲的一样。”在电影《不能没有你》主题曲《我从头想》的背景音乐声中,学生讲感人的真实故事——《海伦凯勒号舰队》。进一步激发学生情感。(故事内容附后)

四、行为辨析导行。

1、课件出示课本“评议角”所列的四种“取长补短”的方式。教师谈话:“同学们,你看图中的同学也和我们一样刚刚上完了《取长补短》一课,他们变得很善于向他人学习,小东、小青、小明、小亮分别是这么做的,他们做得对吗?你来说说看。”

2、小组合作进行评议交流,在书上写下评议的综合意见。

3、指派四个小组代表进行评价,不够到位的其他小组成员进行补充。

4、课件出示一个人物虚拟人物——小强。教师谈话:“同学们,这是小强,他是个怎样的人呢?你看课件中都已经作了说明。根据你自己的不足,你来说说看你准备选择他的哪一点进行学习呢?”

5、课件出示小强几个特点:上学时总要带一些零食 偶尔乱拨电话取乐上课勤做笔记 课后热心帮助成绩落后的同学回家给妈妈盛饭,给爸爸泡茶 每天晚上看书1小时周末进游戏机房打泡泡龙 写得一手很好的硬笔书法

6、学生思考后指名做答并说明理由。

7、小结:取长补短的目标首先要健康有益的,然后选择自己不够而别人恰恰在此做得特别好的进行学习。

五、计划牵引实践。

1、让学生取出上一节课写好的“自画像”表格,在后面补充表格变成以下的样子:

我的长处 我的短处

2、和四人小组的学习小伙伴交流自己的表格。

3、选择其中一个“补短”的方面,完成 “补短计划”。

4、发给学生“拜师学艺”书,指导学生填写。

六、格言诵读结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这么认真,这么虚心,这么善于取长补短,让我不由得想起了两千多年前的另一位圣人——孔子。”课件出示孔子画像。

2“、孔子就是一位最善于取长补短的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课件出示)”教师给学生讲孔子虚心向他人求学,取长补短终于成为学识渊博的一代圣贤的故事,再课件出示另一句格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教师结课谈话:“一代圣贤孔子和孟子早在2000多年前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大家要善于‘取长补短’,相信我们的同学一定能够做得更好,在取长补短中不断完善和超越自己,使自己成长为新世纪的杰出人才。最后让我们满怀激情地朗诵孔子的两句名言来结束今天的品社课!”

4、学生齐读。下课后,要求学生把写好的“取长补短计划表”贴在自己的小书房,把“拜师学艺”书即刻递交给自己学习的对象,以取得同学的帮助和监督。

七、电影课后延伸。

布置课后作业:课后观看根据真人真事即故事《“海伦凯”勒号舰队》改编的电影《不能没有你》,看后和同学、父母交流感受。把真实的事例改编成小品。并让学生参与其中的情节进行讨论,学生获得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懂得了真实的道理,明白了“取长补短”是多么重要。

因为教师在前一课时已经布置了这项课堂作业,面对本环节,学生已经是有备而来,这就为三年级的学生完成本次讨论降低了难度。

引入一个虚拟的人物——小强,以人物为中心训练学生辨析他人真正的长处,训练学生有针对性地选择对自己特别有用的他人长处进行学习,为下环设计计划表做铺垫。《拜师学艺》书的设计让学生用实际行动来诠释“取长补短”的意思,用此和《补短计划》结合在一起,可以真正把“取长补短”落到实处。用古代伟人的事迹结课与课首相呼应,古代圣人“取长补短”的事迹是学生不竭的精神动力。用流传千古的格言结课铿锵有力,余音绕梁。增强了课堂的张力。《竞争与合作》设计说明

课 题: 竞争与合作

教学目的:

1.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2.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时间: 两课时

设计意图:

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早在19世纪就提出了“实践是最好的老师”的教育思想。对孩子来说,听到的容易忘记,看到的记忆不深,只有亲身实践和体验到的才刻骨铭心,终身难忘。因而从“体验入手”是解决知行脱节的关键。唯有引导学生实实在在的生活中自我体验,才能使道德认知无痕地内化为道德行为。

1、组织实践活动,开辟体验的渠道

传统的课堂上,我们要求孩子们坐得端端真正,不插嘴,专心听,孩子们成了学习的容器,磨圆了个性,掐灭了创新的火花。而活动是体验的基础,也是体验深化、发展的载体。因此为此我们要设计孩子们感兴趣的活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成为活动的细胞,活动的主人,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这节课设计了一系列的活动:

例如:学生了解班级中的小干部、运动会上的运动员、联欢会上的小演员、数学竞赛中的参赛选手„„这些机会都要去竞争才能获得。之后让他们想想:心中有什么愿望希望通过自己竞争去实现的。先填一填“我的竞争宣言”(《学习活动手册》第13页),一会儿说给大家听。这样通过录象,例举生活、工作、学习中的竞争场景,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竞争在现代社会中无处不在,并且通过练习-写“我的竞争宣言”,强化学生的认识,使竞争意识深入人心。

又如:这学期江干区将进行数学小能手的竞赛,现在我们就进行数学参赛选手的选拔,谁愿意来试一试?学生举手踊跃参加,教师出示考题,学生试做,集体出示答案,教师公布答案,宣布比赛结果和参赛选手名单。通过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争,感受到竞争的快乐。明白要化竞争为动力,化竞争为一种上进心,胜利了不要骄傲自满,失败了也不要放弃,只要找出失败的根本原因,便有反败为胜的机会。

例如:学生在小组合作游戏《火线出击》的这一游戏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到了团结合作的力量,儿童通过学习知道了团结合作是一件事情成功的关键。

我们深感,有效的体验需要兴趣的驱动,活动的支持,更需要情感的伴随和维系。教学应该把学习者的主体体验过程看作是教学活动的主要内容和基本形式,引导孩子在活动中体验,体验后感悟。新世纪的教育日益凸显出“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的重要性,良好的合作与协调精神是人际交往必备的心理品质。本教案针对“竞争与合作”这一主题,把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通过游戏、课堂讨论等活动形式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眼看、心想、手动、体验什么是竞争与合作,怎样竞争与合作,培养团结合作的能力,以增强竞争与合作意识,理解竞争与合作的意义和作用。在品德与社会课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验习惯和体验能力,着眼于学生的自我发展,提高德育实效性。

例如:新年就要到了,学校要进行手抄报评比,希望各小组发挥集体的力量,设计最佳手抄报参加学校的评比,自由组合后小组长来领表格,小组填写。通过实践导行这一环节,把行为实践延伸到课外,让学生自由组合设计新年手抄报,提供行为实践的机会。体验什么是合作,如何合作,感受合作带来的快乐情感。2.创设多种情境,融入体验的氛围

良好的情境能让学生最大限度地投入学习,活跃思维,引发学生联想,激发学生的灵感。通过情境的创设,生成活跃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相应的体验。

(1)再现生活情境,萌动学生内需

再现生活情境是向儿童提供真实的生活素材或情境,将发生在儿童身边的真实生活再现,营造出良好的情感体验氛围,让儿童在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体悟。看录象:瞧,一年一度的拔河比赛又开始了,3(1)班和3(2)班分别选了10位同学参加比赛,场上欢呼声震耳欲聋,竞争真激烈呀„„你们同意参加这样的比赛吗?为什么?通过画面生动的录象,让学生讨论明白竞争需要公平,这是有序竞争的重要因素。

(2)创设故事情境,诱导自主融入

从身边的故事《竞选班长》谈起,组织学生讨论:你认为王晓梅能不能当上班长?为什么?首先让学生明白竞争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告诉学生参与竞争的重要性。又创设“美丽的小天鹅邀请我到动物王国去参观游览”这个情境,通过路上遇到大雁并与他们之间的对话,让学生明白团结合作是大雁生存的关键。这样从儿童感兴趣的童话故事入手,激发兴趣,理解了合作的意义。

课 题: 竞争与合作

学 校:

设计者:

教学目的:

1.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2.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3.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重点:

知道生活中充满竞争,竞争要遵守规则,积极参与竞争能促进自己各方面发展;生活需要合作,学会合作能使自己和团队更有竞争力。

教学难点:

懂得合作需要发挥众人的智慧,围绕一个共同的目标,分工明确,齐心协力;具有一定的竞争意识和合作意识,愿意参与竞争,能较好地和别人合作。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课件、奖励卡(星星)

铅画纸、书法稿纸、口算纸、毽子

学生准备:

调查了解社会生活、父母工作中都有哪些竞争;空白的书签、收集的合作格言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点评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愿意参加吗?(课件出示“小赛场”作背景)这次比赛的内容有:画画、踢毽子、口算、书法、唱歌。你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教师安排场地,把参加同一类比赛项目的学生集中在一起。)(教师留意观察,发现有的学生一个项目也不参加)

2、(走到这几位学生身边)你们为什么不参加?

这几个学生陈述理由

(问全班同学)他们说的有道理吗?谁愿意来帮助他们。

学生各抒己见

3、我们一起来看个小片断(课件出示:竞选班长)(问不参加的学生)看了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有行动表示吗?

二、参与活动,体验感悟(课件回到“小赛场”背景)

1、教师分发材料,宣布规则:踢毽子、口算1分钟;画画、书法5分钟。(先结束的先评比,给优胜的同学发星星)

2、教师随机采访:

a 采访优胜者:你参加竞赛后有什么感觉?(通过竞赛,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对自己更有自信了!)

b 采访没有获星的学生1:你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了,难过吗?你有什么想说的?(是啊,在每一次竞争中,我们都在进步,相信下一次你一定会更棒!)

3、总结:同学们,竞争能够使我们得到锻炼,不断进步,让我们更有自信,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边说边课件出示:竞争)

板书:得到锻炼

不断进步

充满信心

4、你曾经还参加过那些竞争?通过这些竞争,有哪些收获?学生各抒己见

三、联系生活,深化明理

1、其实,不但在学校里,有各种各样的竞争,在社会生活中、在工作中也都充满了竞争。(课件出示:电视机的价格战;人才市场招聘会)(以新闻形式出现)这些竞争的结果是什么?(老百姓得到实惠;人才能脱颖而出,更好地为社会服务)

2、课前你还调查到哪些竞争?这些竞争带来什么好处?(师生交流课前调查)

3、总结:是啊,竞争不但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所以,我们要——积极参与竞争。

四、明辨是非,规范行为

1、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这样做对吗?(课件出示:老师说:“明天班队课,我们进行班干部竞选,请同学们好好准备。”学生1(对妈妈):妈妈,我要当班长,你帮我和老师去说说。学生2(对另一同学):咱们那么要好,到时投我一票。学生3(对另一同学):我们竞赛场上见。学生4:好。)辨析对错

2、总结:我们要积极参加竞争,但是在竞争中一定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这样的竞争才具有意义。

以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教师能及时地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中有所得,提高课堂实效性。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竞赛比赛结果不是这堂课的目的,奖项可以多设立几个,(特别是对竞赛有恐惧心理的孩子,只要他能参与到这次竞赛中来,就给他一个“参与奖”或“进步奖”。)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收获,感受快乐,从而使他们愿意参与到各种竞争中去。说说竞争的优势,能激发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通过举例,使学生明白生活处处有竞争,竞争不但能促进自身的发展,还能促进社会的发展。通过辨析,使学生明白竞争是有规则的,不正当的竞争是可耻的。

第二课时

一、旧知引入,温故知新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明白了什么?

二、参与活动,体验感悟

1、这节课,我们再进行一次比赛,愿意参加吗?(课件再次出示:“小赛场”背景)(随意选出10位学生)这次我们比赛“两人三腿走”(随意组合)

2、活动结束后,教师随机采访

a采访失败的学生:知道为什么失败吗?(只顾自己、互相埋怨„„)

b采访成功的学生:你们为什么能走得又快又稳?(事先商量,团结协作„„)

3、总结:是啊,他们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事先商量,互相配合,一起前进,这就叫做合作。(课件出示:合作)

板书:事先商量

互相配合

三、共同参与,活动体验

1.我们开展一次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的竞赛撕贴画:海洋世界。想拿到好成绩,第一步该干什么?添加板书:合理分工

2、小组讨论:(组内成员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表格提示相互讨论如何合作)

为了我们小组获得胜利,我们要好好合作。

作品内容

小组分工

我们的口号

3、指名两个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4、各组高喊合作口号,为自己小组加油鼓气。

5、学生开始撕贴画竞赛。(时间5分钟)教师巡回,发现问题,及时指出。

6、展示和欣赏学生作品。请学生们谈谈刚才你们小组是怎么合作完成作品的?并分发“合作之星”。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

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有过合作的事例吗?(值日生、搬饮水桶、运动场上„„)评价:是啊,生活处处有合作。教师出示生活中其他合作的事例(课件出示图片:搬家、医生动手术、灭火„„)

五、学习格言,互赠格言

1、自古以来,关于“合作”的格言有很多。(课间出示格言,读读,说说意思)

2、学生交流收集的格言

3、把格言写在书签上,同学之间互赠格言。

4、总结:生活中离不开竞争,更离不开合作。让我们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一同努力,共同进步。

(课件出示:竞争与合作)

三年级第一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9

前卫小学 蒋奕

一、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3、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承诺方式;

4、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二、教学重点:

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

三、教学难点:

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四、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体现“以学生为本”的二期课改理念,通过创设情境、小组合作、多媒体辅助等方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现自我,变被动学为主动学,成为学习的主人,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五、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一诺千金》的故事录像;

2、制作教具:小信箱;

3、课件。

学生准备:

1、收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承诺形式;

2、收集诚信名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诚信在待人处世中的重要性,言而无信不仅会给对方带来不悦,而且还会失去别人的信任。

教学过程:

活动

一、联系生活,初识诚信

1、师:生活中,我们会同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你认识的人当中,什么样的人信得过?举例说说他为什么值得你信任。

2、学生思考并交流事例。

3、小结:从刚才大家的发言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诚实守信的人是受到大家欢迎的。

活动

二、谈古论今,了解诚信

1、过渡: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我们回到悠悠历史长河中去,看看古人是如何信守承诺的。大家要静下心认真看,仔细听。

2、看媒体:成语故事《一诺千金》

3、思考:你们看了这个故事,想对故事中的季布说些什么?诚信给季布带来了什么?

4、指名交流后小结:季布的承诺是一诺千金。他的实际行动让世人记住了他的诚信,难怪人们宁要季布一诺,也不要黄金百两。这就是成语故事“一诺千金”的由来。(出示课题:一诺千金并理解“诺”:诺言、承诺)【板书《一诺千金》】

5、师:但是,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人常常在不经意中丢掉了诚信,他们的结局又会是怎样的呢?

6、媒体出示故事:

曾经有过这样一篇报道:一个在国外留学的青年,在校学习成绩很好,也很精明能干。毕业后,他满以为凭着自己的学识和才华,能够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可是,他跑了几家公司,都被拒绝了。当他询问拒聘的原因时,得到的答复是……大家一起来猜一猜。

7、学生随意猜答案。

8、媒体出示答案:

因为这名留学生有三次逃票的记录,公司不会用一个不诚实的人。

9、思考:这些公司为什么把诚实看得那么重要?你的看法是什么?

10、小组交流。

11、指名交流并小结:诚信是人立足于社会的根本,做人要诚实守信。

活动

三、说说演演,解决问题

1、出示场景,出金点子寻找解决办法。

师:承诺了别人就应该尽力去做到,但是有时因为各种原因难免会失信,如果碰到了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办?有什么补救的方法吗?找好朋友,让我们一起说一说,演一演——

(1)买书没有买到

(2)等朋友等了半小时还没来

(3)我向同学借了一本书,答应一星期后给他,可是我来不及看,怎么办

2、学生交流,表演。教师也共同参与。

3、出示相关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八荣八耻》,《小学生行为规范十个好习惯》)

活动四:提出困惑,积累素材

1、过渡:生活是美好的,但是在社会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有些不讲诚信的行为存在着,在你的实际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不讲诚信的事例呢?你的感受是什么呢?请把它写下来,我们下节课进行交流。

2、学生写悄悄话。(不要写姓名)

3、学生把纸条放进信箱。

4、总结:愿同学们说了就要努力做,人人争做诚信的小公民。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承诺方式;

2、愿意做诚实守信的人。

教学过程:

活动

一、交流会,谈谈生活中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事例。

1、导入:在上节课的最后,我们已写下了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讲诚信与不讲诚信的事例,还写下了自己的感受。想不想来听听呢?

2、教师请几名学生上讲台抽取纸条读一读。

3、学生结合书本“交流会”的内容,同桌交流感受。

4、指名交流并小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不轻易许诺,答应别人的事就要努力做。

活动二、七色光,交流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承诺形式。

1、师:我们平时接触比较多的就是口头上的承诺,那么,你还知道有哪些承诺形式呢?

2、学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

3、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指名交流,并在黑板上展示。(产品保证书、发票、保修卡、借条字据、合同书等)

5、小结:每个人对承诺有不同的解释,我们都要用自己的行动实践着。

活动

三、新视窗,了解诚信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

1、过渡:你们知道吗?诚信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2、媒体出示:《我国高校首次向大学生发放“学生信用档案》

3、学生看资料并在小组内谈感受。

4、指名交流并小结:遵守诺言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自律表现,而且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活动

四、赠送名言,互相勉励

1、学生把自己在课前找到的诚信名言制作成卡片。

2、学生把卡片送给好友,互相勉励。

3、总结:希望同学们能说到做到,努力争做诚实守信的小公民。

《一诺千金》说课

一、说教材

《一诺千金》是浦东上教版《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第二学期第二单元《美德的传承》第2课。教材提供了七个板块。第一板块历史坊:向学生介绍了“一诺千金”这一典故的由来,让学生了解“一诺千金”这个成语的意思,并引申其它有关诚信的成语。第二板块七色光:学生运用实物了解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承诺形式。第三板块故事园:学习故事中的诚信榜样,感受中华民族诚实守信的好传统。第四板块交流会: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说如何做到遵守诺言。第五板块金点子:由浅入深,思考因为各种原因而没有遵守诺言时,你该怎么办?第六板块探究角:辨析材料,鼓励学生对同一个问题有各自不同的看法。第七板块新视窗:知道遵守诺言不仅是对传统美德的传承,诚信还是国家法律法规赋予的责任。与本课教材相关的,前有二年级第一学期的《这不是我的》、《信得过商店》和二年级第二学期的《成功属于大家》;后有五年级第二学期的《对假货说“不” 》。

《民族精神纲要》中指出:在公民人格教育的过程中,要把诚信守法作为重点内容,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诚信观念与现代市场经济的信用要求结合起来,培养学生以诚待人、诚实守信的意识和行为习惯。因此本教材通过以上教学板块让学生知道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懂得不诚实守信给自己和他人带来的危害,力求做到言行一致。

2、说学情

根据平时的观察及对学生的调查,我发现本班学生在诚信方面还存在以下几方面的情况:

(1)有些学生早在以前的学习过程中,就知道做人要诚信,可是在实际生活中碰到了各种情况,却不会去做。例如:学校每个月要收费,班级每周要还书,有些学生答应老师要交费,要还书,第二天还是会忘记。甚至有些同学对于每天要交的作业本也会经常忘记带。

(2)有些学生喜欢信口开河,对人轻易许诺,不考虑自己的实际情况,结果却言而无信。

(3)还有些学生思想没有重视起来,认为做不到诚信也无所谓,不去想办法解决或补救,结果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了危害。

4、说教法

由于中高年级学生已经能对现象问题进行思考分析,形成自己的观点,但是往往在教学中不善于说,不敢说。因此,我在设计教案时,结合了书本已有的教学资源和课外补充的事例,运用谈一谈、看一看、议一议、演一演等多样活动,力求平等地与学生一起探讨诚信问题。

5、说学法

课前的学法:引导学生学会资料的查找,为上课做好准备,让他们初步获得成功的喜悦。

课上的学法:能把自己的感受与同学们分享,学会同伴之间交流与合作。课后的学法:能进一步在日常生活中做到以诚待人,言行一致。

6、具体实施

本课分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学生交流身边讲诚信的实例,接着观看录像了解一诺千金的故事,并揭示课题,使学生初步感知诚信的内涵,知道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最后教会学生一些因特殊原因不能做到承诺时补救的方法。

上一篇:关于健身众筹文案下一篇:结婚男方的致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