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2024-10-09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共5篇)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 篇1

2016—2017年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期末测试卷(秋)

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

一、填空。(30分)

1.游戏规则是由()的人共同制定的。2.规则有大有小,()就是最大的规则。3.邻里之间的(),令人感到快乐和温暖。4.()的生活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建设。

5.我国的老人节定在每年农历的(),即传统的“九九重阳节”。6.每年的五月的第三个星期日为(),联合国将每年的12月3日定为()。

二、判断。(20分)

1.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从事着不同职业的人们。()

2.在我们的周围有一些残疾人,他们在生活中有许多不便,我们应当友爱、关心和尊重他们。()

3.邻里之间的矛盾、误会,通过彼此的谅解、谦让,是得不到解决的。()4.各种职业的劳动都不是人们生活所需要的。()

5.人们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满足大家的需要,得到自己的报酬。()

三、回答问题。(50分)1.合作有什么作用?

2.每个人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怎么解决?

3.在集体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什么?

4.虚岁的来源是怎样的?

5.人们为什么要制定各种各样的规则?

三年级品德与社会教案 篇2

1、初步建立规则的概念,认识规则的普遍性。

2、理解规则的必要性,懂得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

3、初步树立规则意识,开始将“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20条”等学校规则内化。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

教师组织全班学生做一个“传电话”的游戏,即老师对每组第一个学生耳语一句话,要求向后传,比一比哪组最先传到最后一个学生,这组即为优胜。做游戏时,教师注意不要强调任何游戏规矩。游戏结束后,请学生谈一谈刚才做游戏的体会。

教师引导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把师生共同制定的规矩板书)然后按照规矩再次比赛。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请你向大家介绍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游戏,并且向大家介绍游戏的规矩。”教师解释说明,游戏中的规矩就是一种规则,参加游戏的人必须遵守这种规则,以保证游戏顺利进行。

学生做游戏。

学生发言。(由于没有宣布规矩,所以估计会有很多意见。)学生共同制定“传电话”的游戏规矩,然后按照规矩进行比赛。

学生发言。

人为地为学生创设一个“无规则”的特殊情境,引导学生在主动参与中体验“规矩”的重要性。通过亲自实践,明确了游戏中规矩的重要。

启发学生注意到每一种游戏都存在规矩。

2、合作处理信息。

教师播放一组“规则”内容的录像,请学生观察后,在小组里交流课前从社会生活或者学校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搜集到的各种规则。教师根据学生,归纳出规则存在于不同生活领域。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任一领域的一条或者几条规则编成小品,现场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分类、、汇报。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

引导学生对规矩的理解。

学生通过观察、表演等活动,主体参与学习过程,在现实生活的“再现”中,体验规则意识。

3、探究研讨分析。

教师提出问题:“规则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可以说无处不在,那么你是怎么看待规则的?”以不计名投票的形式,统计情况。教师根据学生统计情况,提出大胆的假设,创造一个没有规则的世界。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生活情境编成“无规则”小品,现场展示。引导学生谈感想。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估计会有同学对规则持否定或者怀疑的态度。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编辑小品,进行展示。根据活动谈自己的想法。

4、交流、内化、升华教师出示《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条目进行学习讨论。然后,向全班同学讲解这条规则的意义。根据小组发言情况和平时遵守校园规则的表现,评选优秀“规则示范标兵”和优秀“规则宣讲小队”负责校园规范评比检查工作。

5、小组活动。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3

第一课 家人的爱

教学目标:

1.知道父母长辈为自己健康成长付出的辛劳,了解他们对自己寄予的希望和培养教育自己的苦心,感受家长给予自己的关爱。

2.关心、体谅父母长辈,尽量少让他们为自己操心,少给他们添麻烦。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家长的爱。教学重点:

强调父母养育我们不容易,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父母的情感。课前准备:

教师引导学生事先观察家人在一天中为自己所做事,并作为观察记录,学生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课

让学生把自己小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同学互相传看,并和现在比比,看看有什么变化,让学生体会出我们在一年年长大,并且让学生知道是家人的爱才使我们一天天成长。(板书课题;家人的爱)

活动一:家长养育我长大

结合课本2、3页和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讲述父母家长 抚养、教育自己成长的小故事,;讲自己名字的由来和其中寄予的希望。

活动二:

1、结合课本第四页和课前的观察记录,与组内同学交流一天中家人为自己做的事情,让大家共同分享家人对孩子的爱。

2、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天中家人就为自己做那么多的事,月月年年,在成长岁月里的无数个日日夜夜家人要为自己付出多少汗水和辛苦!引导学生思索自己应该对家长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活动三:保护生鸡蛋

1.结合课本第5页和生活实际,请学生说说平时在家庭中呵护小生命的经历。

2.通过呵护小生命,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小组进行讨论。

活动四:小小辩论会

辩论内容:家人给我们无私的爱,不求任何回报。作为子女,要不要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呢?

活动五:我为爸爸、妈妈做一件事

让学生每日找一件能为家人坚持做下去的事情,并做好记录。

教师小结:让学生懂得爱不仅是对自己的迁就,还包括对 自己的严格要求,同时也提示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做事情动脑,勇于克服困难,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这也是对家长爱心的回报。

第二课 读懂爸爸妈妈的心

教学目标:

1.学习从多角度理解和体谅父母,知道父母对自己的期盼。懂得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虽然各有不砼,但都蕴含着对子女深深的爱。能够理解父母对自己的严格要求。2.了解父母的喜怒哀乐和愿望等,愿意父母交谈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3.知道用自己的行动为爸爸妈妈分忧,学会体谅父母,尽量少给父母添麻烦。

教学重难点:落实行为目标,激发爱父母情感。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进行讨论

1、介绍问题背景:今天老师想和大家探讨一件事,这件事想必曾经遇见过,这件事是这样的:一个四年级的大哥哥,在吃完晚饭后,爸爸妈妈因为还要到店里去干活,让他洗一下碗,他说:没空,我还要做家庭作业。要么给二元钱。

2、讨论:你觉得这位大哥哥该不该讨这两元钱?为什么?

3、指名回答。

4、教师小结:家里的事,仅仅是爸爸妈妈的吗?确实,做爸爸妈妈不容易。

二、结合课本,明白道理。㈠理解父母 结合课本第8页,让学生讨论一下:如果孩子努力学着做好一件事,作为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会对孩子说什么?如果孩子晚上迟迟没回家,父母会是怎样的心情,在孩子回来后会说什么? ㈡我和父母谈谈心。

让学生想对父母说的话用本子写出来。㈢背靠背,猜一猜。

1.根据自己平时对爸爸、妈妈或家里其他人的了解,先设想一下他们会给出怎样的答案。

2.然后,让爸爸、妈妈或家人自己填填,看看与自己设想的有什么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㈣不给家人添麻烦

1.围绕教科书第11页设计的两个情境,谈谈图片中的两位小朋友那样做会给父母添什么麻烦?

2.结合实际情况,说说还有哪些事情容易给父母添麻烦,怎样尽量少给父母或家人添麻烦。

三、总结谈话,课后延伸

同学们,关心父母,就要时时处处体谅,了解父母的需要和要求,不惹父母生气,不让父母为自己操心,尽量分担父母的辛劳,给父母带来快乐。老师愿每一个同学都能为父母献上一份真挚的爱。第三课 来自社会的爱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为了自己的成长付出了心血,使学生感受到他们对自己的爱,并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

2.通过观察了解,让学生知道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心和爱护。

3.让学生了解国家所制定的一些保护儿童权益的法律,从中体会到这也是国家对少年儿童成长的关爱。教学重点难点:

使学生感受到学校各类工作人员对自己的爱,懂得自己应该怎样尊敬他们。课前准备:

让学生调查一下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在工作中有哪些快乐和烦恼。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在我们周围充满着爱,有来自爸爸妈妈的爱,有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爱,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单元的第三课。我们每天大部分生活在学校里。为了保证我们的健康、愉快地成长,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呢? 2.板书:来自社会的爱

二、学文明理 1.学校中的爱

⑴看教科书12、13页中的图片,说说学校中哪些人在为我们服务。

⑵学校里还有很多部门,自由讨论:这里工作的老师和其他工作人员,为了保证我们的学习和安全,提供了哪些服务?

⑶说说老师和学校其他工作人员是怎样工作的,他们有什么快乐和烦恼,并谈谈自己看法和感受

⑷听老师诉心声,让学生了解老师的内心世界,感受老师的苦与乐。

2.社会的爱

⑴在成长过程中不仅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的爱,也得到了来自大家庭的爱。结合教科书16页,说说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

⑵根据日常生活的体验,说说自己从哪里感受到社会的爱。

⑶为了给我们营造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社会为我们做了什么?学生自由讨论。

三、课后拓展

提示学生参考书上的范例,自己到生活中去观察。(一方面是通过观察,让学生更了解社会各界对少年儿童的关爱; 另一方面,也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对社会事物的敏感性。

四、课外知识

1.出示我们国家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让学生了解和意识到我们的社会对儿童的关心和爱护。初步知道自己有保护自己的权利。

2.让学生了解得更多,出示教师搜集的有关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3.让学生说说自己知道的有关保护儿童法律法规。

五、总结:

我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来自家人、学校的爱,也得到了来自社会大家庭的爱,我们应该努力学习,长大为建设社会主义作出贡献,报答大家对我们的爱。

第二单元 我们共欢庆 第一课 不一样的你我他

教学目标:

1.了解自己的特点,意识到每个人各有不同。

2.能够通过具体事物认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和想法,理解、尊重他人的想法和选择。

3.观察同学和自己身上的闪光点,感受大家的不同给集体生活带来的丰富多彩,并为此而骄傲。教学重难点:

1.了解自己,了解他人,意识到每个人各有特点。2.学会与人和睦相处。教学难点: 学会与人和睦相处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自画像

一、导入:

古人云: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生活中的你我他该如何相处?友好相帮呢?

二、画自画像

1、课前活动

⑴每一位学生自主为自己设计和创造一幅“自画像”,不要标出名字、照片或可以被辨识地特征。写上自己的兴趣、爱好、愿望、自己最骄傲的事情以及生活体验等。⑵教师观察学生的活动情况。

⑶学生悄悄的将自己的画像交给老师。

2、活动中:

⑴老师进行自画像陈列。⑵学生猜猜画的是谁? ⑶用笔写出名字。⑷谜底揭晓

3、活动后: 讨论:

⑴从同学们的自画像中来辨认其他同学,是简单还是容易?

⑵哪些同学比较容易辨认,为什么?

⑶你对自己和同学有什么新发现?

⑷能否在每位同学的自画像上,找出他们的特征? 思考:

⑴自己和其他同学相比有哪些相似之处?还有哪些不一样?

⑵班里的同学有没有完全一样的和完全不一样? 小结:花有别样红,人有形形色色,物品也有许多不同之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地方,也有闪光点,在一起学习应互相帮助。活动二 我们的想法一样吗?

一、导入:我们同学都喜欢动手做实验,我们来做个小实验好吗?

二、请同学们看图

⑴图上画有一个圆,请你想象图画的圆圈可能是什么?发挥自己的想象,把画儿画完。

⑵学生画完后,将自己的作品贴在黑板上,并向大家讲述自己的想法。

你的画与别人的画一样吗?你的心里是怎么想的? ⑶思考:“大家同时在圆上作画,为什么画的不一样? ⑷学生说一说

⑸小结:人有千千万万,每个人的想法各有不同。即使有时看起来有一点相同,那时也只是有点相似。

三、我们继续来做个实验,请大家用自己的彩笔为25页的花朵涂上喜欢的颜色?

思考:为什么同学会有不同的涂法?这些差异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

四、讨论:在实际的生活中,你有没有和大家的想法不一样的时候?说来大家听一听。

五、小结:同学们,我们心中应有他人,在我们孩子的世界里,大家都是同龄人,都处在同一个位置,因此,大家在一起相处就要听一听别人的一件和想法,这样,才有利于我 们的进步。

活动三 我们是班里的骄傲

一、导入:在我们班上有许多同学各有特点,在班上的活动中表现突出,才使我们班上的各种活动丰富多彩。学生介绍自己的优点。听得同学要求认真,做文明观众。师小结:同学们的共同努力,用自己的言行,为集体争光,才将大树装扮得如此美丽。正是由于每个人的独特性,才有了丰富的班级生活,并由此加深对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理解。第二课 换个角度想一想

教学目标:

1.学习从他人的情感和想法等角度,去判断、理解和解决问题。

2.在与他人的交往互动中,尝试多角度地看待和思考问题。

3.学会积极乐观地思考和对待事情,学会宽容、欣赏他人,做一个快乐地儿童。教学重难点:

引导孩子能了解他人地心情和感受,学会理解和宽容。教学过程:

活动一 假如我是他

一、导入: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在一起做游戏,共同完成一项工作,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发生过什么不愉快的事情吗?

二、同学们畅所欲言说,谈谈当时的心情和情况。

三、提问:假如我们换角度想一想,结果会怎样?同学们进行讨论。

(讨论后同学们说说自己的意见。)

四、讨论分析发生冲突的原因。

教师引导学生从讨论中明白从他人的心情、感受和想法 出发。采用换位思考的判断和选择方式。活动二 了解人的情绪

活动过程:学生画出情绪化的脸部表情。

讨论:A、什么时候你感到骄傲?(高兴、愤怒、悲伤、孤单等)

B、你怎么知道他人感到悲伤。(生气、尴尬、悲伤、孤独、厌烦等)

情感体验:学生回忆同学交往中遇到的快乐事与伤心的事,并能讲述当时的心情。

五、小结:我们在生活中应尊重同学的选择,了解别人的心情和感受,相互包容和理解。活动三:他为什么生气

一、结合教科书29页的图例:李勇的妈妈下岗了,同学们议论纷纷。李勇心里是什么心情?当同学们帮助他,他为什么不高兴?

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立场,体会李勇的心情和感受。

二、思考:

1、当自己的心情不好,或遇到麻烦时,自己希望别人怎么对待自己?

2、如果别人在旁边议论自己,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

第三课 分享快乐

教学目标: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2.实际参与合作,体验来自合作和分享的成就感。3.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教学重难点:

1.体会与他人分享的快乐和自我满足感,愿意与他人分享。

2.明白分享也是献出关爱,相互帮助体现了一种生存的道德智慧。

3.能够与他人平等地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4.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培养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教学准备:每位学生在课前带两样自己喜欢的东西到学校 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们的“分享日”

1.提议为班挑选一个“分享日”。导入:课前大家都带了一两样自己最喜欢的东西来,我建议把今天定为我们的“分享日”。请拿着你的“最爱”,跟好朋友一起分享你的快乐吧。(板书:分享的快乐)

2.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 “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1.由物品的主人扮演讲解员,向同学介绍自己带回的物品。3.观察、欣赏同学带来的物品。

4.分小组讨论:当别人欣赏你带来的东西时,你有什么感受?你欣赏了别人的东西,有什么收获? 活动二:我们一起享用

1.结合33页的事例,说说快乐拿出与人分享,就变成了两个快乐。

分组讨论:别人口渴,同学忘记带学习用品,你看见了怎么办?(学生自由发挥)

2.放学时下雨了,小刚没有带雨具,你怎样做? ⑴把雨伞借给他。

⑵让他留在学校,自己到他家拿雨伞给他。⑶两人共用一伞,送他回家,然后自己回家。活动三:设计活动大赛

活动主题:把相片、报纸或书的图片分类贴好,并附说明。

小组成果展示交流。

活动总结:出示问题,思考讨论。

⑴在设计活动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⑵你是怎样学习的?⑶在你们的作品中,哪些地方是从其他小组那里学习来的?⑷你们是怎样确定自己方案的主题的? 活动四:故事配音朗诵。

出示36页故事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想象盲人的想法和做法,添加解说词。第三单元 生活不能没有他们

第一课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体验,认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从事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特别是从事服务行业的劳动者,初步感受他们的工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方便。

2、初步体会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依赖,相互服务的共同生存的关系。

3、能在生活周围地区进行实地考察,并能讲述自己的调查结果和观察的感受。教学过程: 活动一:我的观察

1、上课前安排学生参考教科书中的提示,留意观察自己一天的生活,想想自己的各项活动都涉及了哪些人的服务,他们的服务给自己的一天带来了怎样的方便。

2、小组活动:分组讨论平时在生活中还有哪些在为我们服务的人,可以根据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以及查阅到的文字、图片的资料,小组合作办一张小报,分组派代表向大家做介绍,在同学当中开展讨论,他们的工作到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便利,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发言总结归类,使学生对社会的各行各业有一个整体的初步印象,从而初步感受到人们在社会中是相互依赖的,为下面一个环 节的教学做好铺垫。

活动二:写写生活中所需的人,比比谁写得多。

1、借用教科书书P40中图,看看这些人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汇报还有哪些人为我们的生活提供了哪些服务以及他们给我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怎样的方便。

2、小组合作,用一张纸写出为我们提供方便和服务的人们,比一比,看哪个组写得多(一定时间内),在全班展示,是学生对社会中的各行各业有一个基本的感性的认识,同时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为后面的教学作好相应的准备。活动三 初步了解劳动者之间的依赖关系

小组探讨:他们(各种劳动者)之间需不需要别人的服务?需要什么服务?说一说生活中没有他们会是个什么样子(使学生初步感受到,在我们的生活中需要各行各业的支撑,缺一不可)?

活动三:了解我们的生活为什么离不开各行各业的工作

1、反向思考,假如没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个行业,我们的生活怎样。让学生体验人们这时的心情,他们此时最需要谁?失火如果没有消防队员;交通堵塞如果没有交警;在滔滔洪水中如果没有武警官兵,人们会怎么样?

2、小组讨论:假如没有了他们中的任何一种行业,我们的生活会怎样?体会我们应怎样对待这些劳动者?

3、学生就各行各业的相互关系进行调查,看一天的生活中各行各业之间有什么样的相互联系,特别是自己接受过那些服务,自己有为别人做了些什么事?并思考自己是别人需要的人吗?自己在社会中有什么作用?从而更深刻地体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活动四 模拟表演

1、全班自由组织同学模拟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进行角色的表演,使学生从中体会劳动的艰辛,老师巡回指导及时向同学们通报情况。

2、总结延伸。请学生表演并谈自己表演的体会。使学生从中自己也是社会大家庭的一分子,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增强主人翁精神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

第二课 阿姨叔叔辛苦了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自己周围劳动者的观察和访问,体会他们劳动的苦与乐;

2、从小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重劳动者的劳动的优良品质。教学准备:

学生调查自己的父母平时的工作情况;调查身边的劳动者,并作出调查报告;寻找身边劳动者的事迹、故事等。教学过程:

活动一:看看他们怎样工作?

1、请学生说一说自己的父母是干什么工作的,平时几点钟上班、几点钟下班,在什么地方、如何去上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他们的工作内容是什么?他们上班后的感受如何?旨在用学生身边最熟悉的人推广到社会上的各行各业。

2、调查采访

调查学生周围的其他劳动者。让学生课前自由的组成小组,并确立调查计划,准备好调查问题,并写好调查报告(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展示调查结果,如文字报告、画画、图片、甚至是录像等),再确定调查对象,最好选择学校内的校医、食堂工人、商店工作人员、门房或是学校附近的工厂、商店、餐馆、邮局、医院等。教师要提醒学生调查时注意安全。(注:要上好这一课,必须走出教室,只有让孩子们融入到社会之中,去和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面对面地接触,去亲眼看到他们的劳动的辛苦,去面对面地交流,了解到他们劳动的辛苦,劳动的快乐,才能让孩子们感受到劳动的艰辛与不易,才能感受到自己的生活离不开他们,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感谢他们,尊重他们。)活动二:寻找身边的劳动者

1、寻找身边默默无闻的劳动者,可以用照片记录,也可以画画,可以是文字记录也可以是小故事。分组讨论后,在班级交流后,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想一想:“这些人默默无闻为我们作出了贡献,我们又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2、交流谈感想,谈谈自己的理想,自己长大后要做什么工作?怎样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第三课 说声谢谢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活动和体验,知道当接受了别人为自己提供的服务或帮助后,要表示感谢。懂得对劳动者的尊重不仅仅是口头上的感谢,更重要的是尊重他们的劳动,爱惜他们的劳动成果。

2、对学生进行文明行为习惯的教育,初步渗透爱的教育。

3、初步学习运用观察、访问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社会调查,并把所调查到的情况和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在同学中交流。

教学重难点:

调查在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接受别人的感谢后的心情。了解生活中人们对别人表示感谢和尊重的方式。

教学过程:

活动一:激趣导入体验谢谢

学生们制作一份感谢卡,以表示对我们生活服务的人表示感谢。并说说你什么要谢谢他? 活动二:感悟谢谢

1.师:老师想知道你平时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说一说当别人对你说谢谢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呢?为什么?(学生回答)2.师:是呀,当得到别人的谢谢时,你的心中特别高兴,也特别自豪,因为自己所做的事得到了大家的肯定,自己的劳动得到了别人的尊重,其实不光是你,老师也是这样。那么工作在不同行业的叔叔阿姨每天都在为我们提供着帮助和服务,他们得到过别人的感谢吗?

3.师:一教科书50页内容为情景,请学生分别以小男孩和营业员角色进行辩论,通过辩论理解营业员的感受。总结:在生活中我们处处得到别人的帮助,我们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学会感谢,一个眼神、一声问候;一个微笑、一个动作,无处不闪现着爱的火花,让我们将这份爱不断传递,我相信,只要有你有我有我们大家的共同努力,我们的生活中将处处充满亲切的问候和真诚的感激,让我们每个人都在这样充满爱的和谐家园中生活、学习!

4.课后延伸: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对自己的亲人、朋友、认识或不认识的人表示感谢。第四单元 寻路和行路

第一课 学看平面图

教学目标:

1.了解平面图在生活中的用途。

2.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3.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教学重难点:

1.能看懂简单的平面图,认识平面图中的方向及图例,能在平面图中找出某一地点的位置。

2.学习画简单的平面图,能认识显示生活中处于相对空间位置的事物,并用简单的图形表示出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在哪些地方看到过平面图。

二、初识平面图

1.你问我答,认识平面图(学生根据自己想了解的平面图的知识问小组同学,或者问老师)

2.自由组合,结合实践,研讨怎样看懂平面图

三、师:假设要去某个陌生或不太熟悉的地方,可以找我们认识的“谁”来帮忙呢? 小结:并导入下一个活动:(同学们现在都知道了平面图可以给我们提供许多信息,有了它的帮助,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某一地方的概况,而且还可以找到我们要去的地方)正好,现在有二个小朋友遇到了困难,我们一起帮帮他们吧。

四、帮忙设计游玩路线

1.学生结合教科书54页动物园平面图,分小组设计 2.学生汇报

3.小组分角色模拟表演游玩的路线

五、画学校平面图

1.明确任务(画学校平面图)

2.讨论:绘制校园平面图有什么要注意的问题(3.学生分组绘制平面图 4.各小组展示介绍

第二课 校外探路

教学目标:

1.观察、熟悉学校周边环境,从实际生活中获得相关体验。2.正确辩认方向,了解路线图的作用,能用简单的图形画出学校周边的路线路。教学过程:

一、让我来考考你

1.老师说说建筑物的位置让学生猜猜是什么建筑物。2.学生相互考考对方。

二、留心观察周边环境

1.学生利用放学回家的时候,探一下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

2.学生谈谈“探路”过程,并展示活动过程各种形式的记录资料或其他相关资料

三、认识“路线图”

1.学生自己读教材P62-63的路线图,说一说,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2.合作学习,讨论并试着解答“读路线图”遇到的疑问。

4.互相看一看、评一评,并讨论路线图的作用和画的方法,并将讨论的结果写在教科书上。

四、我会画“路线图” 1.画一张从学校到自己家的路线路(或其他大家熟悉的地点)2.将每个人画的路线图放在一起,然后随意抽取几张图,展示给大家看。

3.猜一猜:这是什么地方?你是怎么知道的? 4.改一改:提出修改意见,或者上台改一改。

第三课 出行的学问 教学目标:

1.尝试利用交通图选择简单的出行路线,学会看站牌、路牌,以及寻路、问路的一般方法。

2.了解本地的主要交通工具,周边的交通线路和起始站、部分途经地、终点站的名称。学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

3.知道乘车时要注意的安全和礼貌。4.知道问路的基本礼貌和要注意的事项。教学过程:

活动一 和小队去旅行 1.帮他们出出主意

①设置出行情景(以教材提供的范例设置)

②以小组为单位,看交通图,讨论可以选择哪条路线,坐什么车。

③实地到街上看看站牌和乘坐的车的特征。

④以小组为单位,整理所看到的情况。

⑤将小组研讨的结果汇报。

二、我们演一演

①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乘车时注意什么”和“假如 不认识路怎么办”问题,先研讨,然后设计不同的情境,再表演出来。各小组可侧重不同的主题,如乘车秩序、乘车安全、乘车文明、问路。

②以小组为单位表演,大家评一评。

③归纳和总结。

三、试一试制订一份出行计划

①师:暑假来了,爸爸妈妈准备带你到外地去旅游,你准备到哪里去呢?你能自己制定一份出行计划吗?试一试吧!

②学生制订计划。

③交流。

活动二 我们的小考察

1.根据教材的调查表让学生到学校或家庭附近找一找、看一看,了解本地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和各路车(船)可以到达什么地方等,并填写在表上。

2.找一找图片或画一画本地人们主要使用的交通工具。

3.说一说自己家附近有哪些交通工具?它们能到达哪些地方呢?起点与终点是哪里?

4.介绍、讲述自己乘某路公汽或其他交通工具的经历(单独一人的经历更好)。

5.交流与展示

6.交通调查表记载的情况

7.介绍与展示记录表

8.介绍其他地区人们常用的交通方式

第四课 马路不是游戏场

教学目标:

1.观察本地交通秩序现状,知道有关的交通规则和常识。2.培养学生自学遵守交通法规,注意安全的现代交通意识。

3.使学生初步有归纳能力和调查、访问获取信息的能力。教学过程:

活动一:大家来讨论

一、师生讲述收集的交通事故故事。1.生讲述自己看到或听过的交通事故故事。2.师小结并导入下一活动环节。

二、结合教科书70页思考并讨论: 1.引起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能不能避免事故的发生?

3.汇报讨论结果,师引导找出发生交通事故的最多原因。4.学生把对防止交通事故发生的意见表达出来,然后在班上交流。

活动二:交通安全知识“小小擂台赛”(每个小组出一组题考其他组同学,比比哪组答对最多)活动三:走近交通秩序情况实录

一、学生介绍展示记录表(依据P74表格记录)

二、学生之间进行互评 活动三 我是小交警

三年级社会与品德下册教案 篇4

第四单元

说说我们生活的社区

一、单元目标:

态度:体验社区环境、设施与居民生活的关系,感受到自己是社区的一员,理解人与人之间相符依存的关系,养成关心、爱护自己社区的态度和热爱自己社区的情感,乐于为社区的付出自己的劳动。

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调查活动,能够在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能够学会观察社区中的人和事,并对其作出初步的分析和判断,同时具有思考社区生活合理性的能力。

知识:认识社区的基本环境和设施,认识社区内各种公共设施的用途,了解居委会在社区中的作用。

二、课时安排:

三、教学过程:

主题一

这是我们生活的社区

课题

1、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初步了解社区的概念。

2、知道社区是由来自不同地区的人们共同组成的。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从单元导读图开始,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和观察单元导读图,与同桌进行交流。教师布置以下活动:你对社区了解多少,与图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二、小组讨论。按照教师的要求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注意引导小组内的每个成员发表自己的意见。

1、个人发表。请学生欣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社区”的画面和文字,教师向学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同学们从小就生活在现在的社区内吗?有没有从其他地方搬来的?”请几个搬过家的同学发言,并介绍一下自己以前住过的地方。

2、教师总结。“我们生活的社区在不断变化,社区中生活的人也在不断变化,社区就像一个温暖的大家庭一样,把大家联系起来,没一个生活在社区里的人都应该爱护和维护它。

三、家庭作业:

收集社区图片或照片,以及相应的资料。

课题2 各种各样的社区 教学目标:

1、了解目前我国存在的风格各异的社区。

2、开阔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对社区有进一步的了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按照收集资料的情况,自愿组成小组,并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介绍完以后,请同学们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资料,贴在或写在纸上,制作一张“社区小报”。

二、小组制作。同学们向小组内的同学介绍所收集到的资料,选取较有代表性的资料,分工合作,共同共同制作完成“社区小报”,并推荐一位同学想大家介绍。

1、全班交流,教师张贴小报。

2、教师小结。鼓励学生制成壁报。

三、家庭作业:

1、向家长汇报今天的学习内容。

2、布置学生收集反映世界各地独具特色的社区图片、照片及相关的资料。

课题3—4

到处都有社区∕我眼中的社区

教学目标;

1、扩展学生的视野,帮助他们了解世界各地特色鲜明的社区,进一步加深对社区的认识。

2、学会用自己的表达方式表达对社区的认识和理解。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打开书本,看看教科书为我们呈现了哪些国家的社区,同桌可以交流。

二、小组交流。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一下所收集到的图片和资料,教师注意指导学生归类。

三、全班交流。请个小组选派代表,向同学们介绍本组收集到的资料,然后请其他同学在地图上找出它所在的位置。

四、个人制作。参照乐乐的社区图,请同学们展开丰富的想象力,用自己的方式画一画自己所在的社区。

五、家庭作业:

继续画好自己的社区。

主题二

为了大家共同的需要

课题1

我们共同享有的社区 教学目标:

1、认识各种设施,认识自己与设施的关系。

2、了解公共设施对居民的意义。

3、激发学生对社区的亲近之情。

4、体会社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10-----13页,并结合自己的观察,想一想,这些照片说明了什么,和自己了解到的情况相似吗?请几个学生发言。

2、全班讨论。“教科书中展示了哪些设施?你们生活的社区中有哪些书中没有的设施?”老师板书,把新的设施写在一起,引发进一步的讨论:“为什么要增添这些设施?新设施对我们的生活意味着什么?” 对比城市和乡村的不同。

3、教师小结,肯定学生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了比以前更丰富的了解和认识。家庭作业:

将课上讲的内容讲给家长听。

课题2 变化中的社区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了解自己所在的社区的文化生活。

2、让学生体会到社区的进步与发展是许多人努力和劳动的结果。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14---17页,教师说明:“教科书向我们展示了解情况50年前、30年前的社区,还战士了现在的社区。其实,同学们自己所生活的社区的过去和现在也在发生着变化。这节课的主题就是认识变化中的社区,那么,从哪些方面最能帮助我们认识自己的社区呢?(和学生交流,再转移到书上)

2、交流活动。“课前,我请同学们收集反映社区生活的图片,现在就请同学们介绍一下你收集到的图片,它表现了什么?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3、小组交流》“课前,老师请同学们选取你所在的社区的某个方面进行调查,下面就请同学们将自己的调查结果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家庭作业: 周末,请自己的父母带自己到附近的自由市场或其他公共场所看一看,并留心观察人们的言谈举止。

主题三

社区需要我们的共同参与

课题1---2

早市引出的问题∕选出自己的当家人 教学目标:

1、感受居委会与每个居民的关系,了解居委会在社区中的重要性。

2、了解居委会的不同产生方式逐步了解直接选举的优越性。

3、养成关心公共事务、热心社区活动、积极为社区服务的态度。

4、初步了解民主、平等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性。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1、导入。“教科书为我们展示了一组图画,谁来说说这组图画所表达的意思?”请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2、自由讨论。“教科书中的情景你们在生活中遇过或者听过吗?你对此有何看法?你觉得有什么办法可以解决?”请学生自由发言。

3、探究活动。“同学们想出的好办法怎样才能起作用呢?应该把这些办法送到哪个部门,应该告诉谁呢?类似的事情应当又谁来负责?”引导学生说出居委会和居委会主任。再提问:居委会主任是怎样产生的呢?

4、全班自由讨论:实际情况是怎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与居委会主任产生的有关的问题。

在黑板上写出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一一回答,并记录在黑板上。你家所在社区居委会的名称:()居委会设在哪里:()居委会负责哪些工作:()居委会是怎样产生的:()候选人是怎样产生的:()

5、小组探究。“现在一般情况下,居委会主任都是选举产生的,但是候选人的产生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居民自己提名,另一种是上级提名,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你们认为哪一种选举方式更合理?”

6、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讨论结果,说明各自的理由。

7、教师小结。家庭作业:

将课上同学们呈现的问题几提出的解决方法讲给家长听,并征求家长的意见,与家长一起探讨有没有更好的办法。

课题3 社区应该更美好 教学目标:

1、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感受社区成员对于共同家园的普遍关心。

3、增进对社区的情感。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1、导入。请学生回顾一下家庭作业,谈谈对教科书所呈现内容的感受。书里出现了两个“大家”,是什么意思?

2、全班自由发言。阅读和欣赏教科书26—27页的课文几图画,讨论:居委会为什么要发通知征求意见?如果你扫在的居委会有问题征求你的意见,你会怎样对待?27页上的图说明了什么?

3、小组讨论。

“作为社区的一员,同学们应该关心自己的社区。上节课老师布置了我们家庭作业,请同学们询问一下自己的家人,对社区建设有写什么具体的希望,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家都了解了些什么?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谈自己听到的希望,并加以汇总。

4、全班交流。各个小组向全班汇报情况,教师记下希望。

5、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对各种希望进行思考。有哪些希望是我们小学声、生可以帮助实现的? 为了实现这些希望,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6、小结。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填空。课题4

社区少先队员 教学目标:

1、了解社区少先队员活动的意义,加强作为社区成员的主人翁意识。

2、养成乐于参与社区少先队活动的积极态度,增进对社区的情感。

3、学会从既定目标出发,为完成任务做好准备。课时安排:1 教学过程:

二、导入。老师提问:“你们听过社区少先队员吗?听说过社区少先队员的活动吗?”请同学们自由发言。“同学们也要进行一次社区少先队活动,为自己的社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布置任务。“在课前,同学们设计了一些很好的活动计划,我们的少先队活动就是要实现这些计划。”老师提醒学生,要把计划实现,需要付出许多努力。首先,应该做好活动的准备。请每个小组简单说一说,你们的计划是什么,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四、小组准备。各个小组为自己计划的实施做准备工作。

五、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计划内容,以及今天都做了哪些准备,其他同学和老师提出补充意见。

六、教师小节。鼓励学生将计划付诸实施。家庭作业:

1、向家长介绍自己小组的准备工作。

2、利用课余时间落实计划。

课题5 社区的明天会更好 教学目标:

表达和抒发对社区的情感。课时安排:不安排课时 教学过程和家庭作业:

请每个学生创作以“社区的明天会更好”为主题的社区图画,既可以是社区今天某个场景或某个地方,也可以是对社区明天的畅想。

第五单元

画画我们成长的地方 主题一

移动的画板(三课时)

课题

1、画画我们的教室(1课时)教学目标

1、享受画地图的乐趣。

2、初步了解画地图的要点。教学准备

为学生准备一张白纸、一盒彩笔。教学活动及过程

一、导入。同学们,如果有一位远方的朋友想要了解你的生活的地方,你想用什么样的方式向他介绍呢?请同学们阅读虎子的来信和乐乐的话。

二、谈话。乐乐的话对我们有什么启发?你想不想也向乐乐和他的同学们那样把我们生活的地方画下来,向远方的朋友做一个全面而直观的介绍。(板书课题)

1、提问。你想画什么地方?从哪些地方画起?教师组织学生画教室图。

2、小组交流。评价:你觉得哪个地方自己画得最满意?(自评)你最欣赏哪位同学的作品?为什么?

三、全班讨论交流。教师提问:(1)同一个教室,班内每一个同学画的教室图一样吗?哪儿不一样?(2)怎样把教室画得既完整又明白呢?

四、教师小结。

课题

二、到操场上去看看(1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实地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通过游戏活动体验辨认方向的乐趣。教学准备

1、指南针。

2、学生游戏所需要的纸、笔等。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每人都画了一幅教室地图,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画正规的地图。正规的地图必须依照一定的方向去画,因此我们首先要学会辨别方向。

2、全班讨论。教师提问:“你知道有哪些辨别方向的方法吗?请你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一下。”

(1)按照口诀定方向。即“面北背南,左西右东”。(2)看太阳定方向。(3)看北极星定方向。

(4)看指南针定方向。把指南针发给学生,让学生说出使用方法并做练习。教师提问:“你知道最早的指示方向的工具是什么吗?你知道华表的来历吗?”(5)看房屋定方向。

3、全班讨论。

4、到操场进行活动。

课题

3、一起画学校(1课时)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制作地图的兴趣,并进一步达到了学校、认识学校、热爱学校的目的。

2、通过学习制作学校平面图,应使学生不仅学会实地辨别方向,而且能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将校园的设施正确地画在地图上。教学准备

几个指南针、与学生人数相同的白纸若干张。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上节课我们通过体验活动学会了实地辨认方向,今天,我们一起来为我们学校画一张平面图。但是怎样画呢?

2、学生阅读教科书中提示的画图的四个步骤。初步理解画平面图的四个步骤。第一步,定方向。(1)小组讨论:“你怎样理解图上的“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定?”(2)学生活动:学生在纸上边指边说出八个方向,让学生正确理解与实地辨方向是不一样的,这里指的是:北面的事物要画在地图的上方,南面的事物要画在地图的下方„„依此类推。第二步,选中心。教师提问:“你打算把校园的什么东西作为中心?如果以它为中心,周围都有哪些设施?”

第三步,按方向画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依照“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法则,在图的上方画学校什么方向的内容?下方呢?学校西面的内容应画在图上的什么方向?东面呢? 第四步,填色。

3、校园实地观察确认。

4、讨论。教师提问:“学校的北面都有哪些设施?应该把北面的这些设施画在纸的什么地方?纸上左上角应画出什么?右上角应画出什么?图上方应依次画出什么?你能按照由西向东的顺序说出来吗?”

5、在学生绘制学校平面图时,教师要适当地进行指导。

主题二

合作的乐趣(三课时)

课题

1、我们调查去(1课时)教学目标

1、懂得在合作中分工的重要性。

2、体验合作中的分工、平等协商、相互交流的过程。感受合作的乐趣。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四十页的课文。布置任务与分组。

2、小组分工及准备。教师在黑板旧与出以下角色:召集人、计时员、记录员、采访员、汇报员、安全监督员等,要求各小组落实每一个角色,并说明各自的职责。

3、教师小结。说明,调查活动安排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时间不宜过长,应当在2~3天内完成。

课题

2、学校周围有什么(1课时)教学目标

1、丰富对于学校周围地区的认识。

2、通过整理各种调查结果,锻炼和提高分析处理资料的能力。

3、体验合作的力量与乐趣。教学准备

1、拟定汇报的步骤,并告知各个小组的汇报员。

2、提醒各个小组的汇报员按照汇报的步骤,为全班交流做好准备。

3、为学生画草图准备一些纸张。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4页的日记。同学发言。

2、小组发表。各个小组汇报自己的调查所得。汇报工作由汇报员完成,小组其他成员可以做补充。

3、整理调查记录。请学生看教科书第45~46页:“他们记录了什么?你们已经完成了调查,准备记录什么?”后让各个小组整理自己的记录。教师巡视,并提醒学生,对于方位以及道路、医院、银行、邮电局等公共设施要重点记录,设施间的彼此连接要准确。

4、教师小结。

课题

3、给小弟弟、小妹妹提个醒(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记录学校周围地区的方法,了解如何通过小组合作正确地用方位将社区调查的内容在区域平面图上。

2、了解安全生活应注意的问题。教学准备

1、与一、二年级的教师联系。

2、为学生准备画草图所需的白纸。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可以请上次已经开始画草图的小组做简单的介绍。布置新任务。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48~49页,并作以下说明:“乐乐和他的同学们在调查时还想到了低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他们把有关小弟弟、小妹妹安全生活的问题做了特别说明,而且为小弟弟、小妹妹做了介绍。今天也请大家为小弟弟、小妹妹做介绍。”

2、小组准备。画草图,为提醒小弟弟、小妹妹做准备。将提醒小弟弟、小妹妹的事情制作成文字或者图画宣传品。

3、教师小结。

4、向低年级的同学作简单的介绍。地图就是一幅画 第1时

合作智慧多 教学目标:

1.通过小组内的讨论、各小组间对调查情况的汇报,感受合作的智慧。2.体验获得成功的自豪感。3.学会与别人分享成功和快乐。教学准备

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所画的草图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遇到的问题等,包括典型的和普通的错误和困难。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谈一谈向低年级的小弟弟、妹妹做介绍时的感受,然后教师再引出本课的学习内容。“各小组的同学都已经画了草图,虽然有快有慢。但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我们继续完成画图的任务。在开始之前,我们先交流一下,通过交流,我相信每个小组都可以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 2.、小组发表。各小组将自己所画的草图展示给全班同学,并说明。3.、教师指导评价。

(1)有针对性地对各小组的草图进行评价,指出错误和不妥之处;对于带有普通性和典型的问题,要给予可操作性的指导。

(2)生这时可能已经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画不下等,教师可以让他们在小组发表时将遇到的困难提出来,并由此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3)学生可能会自己提出使用图例,教师应当肯定并给予鼓励,同时告许学生下次课将会专门讨论这个问题。

4、教师小结。

第2课时

怎样事业地图更简明 教学目标

1.感受设计图例的乐趣。2.初步学会设计并事业图例。

3.知道什么是图例、以及事业图例制作地图的意义。4.进一步体验合作的乐趣,提高与他人合作的能力。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从上节课的学习中可以看才出。各小组同学已经画出了很不错的草图。老师想问一问大家,你们在调查时是将贯彻到的主要景物或设施按原貌愿封不动地描绘在纸上吗?为什么是或为什么不是?有没有感到纸太小、画不下的时候?你们是怎么做的?”可以请一两个小组的学生到黑板前去进行演示。2.、学习图例。教学可就此说明:“地面上各种自然的、人文的景物或设施很多,人们在画地图时,不可能按实际情况原封不动地描绘在地图上,更不可能逐个用文字进行说明,为了使平面能充分反映出地面上这些复杂的景象,有能显得清晰美观,人们设计和制作出各种符号和图形来代表地面上的各种景物或设施,这就叫做图例。这些图例是地图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看地图时,首先要看清其含义。画图时,必须认真设计和使用各种图例,这样才能使自己的地图既清楚明白,又可以包含更丰富的内用。” 3.、探究与制作。“为了把我们的地图画得更精彩,让我们自己动手,为自己的地图创作图例。”同时,教师应强调:“在前面的学习中,各小组成功地进行了合作,希望在下面的活动中,同学们能够继续很好得合作。”各小组讨论并设计图例。

4.发表与讨论。各小组发表自己小组设计的图例。全班讨论:对同一中景物或设施最好共同使用哪阿訇图例?

5.各小组使用全班通用的图例,参考前面所画的草图,在分析的社区图中绘制区域社区图。

6.在各小组完成之后,教师帮助学生将四个方向的地图 拼到一起,完成一幅学校周围地区的完整地图。

7、教师总结。

第3课时

多姿多彩的地图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不同种类的地图。

2.知道不同种类的地图有不同的作用。教学准备

1、.教师搜集一些不同种类的地图。

2.、可以让学生也搜集一些不同种类的地图。教学活动及过程

1、展示搜集来的不同种类的地图,让学生对进图的了解。

2、探究与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教科书上及教师和学生搜集的各种地图的种类及用途。

3、全班交流。各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小组的发现。

4、评价。

肯定学生装在本单元的收获,对学生的分工与合作能力提高的小组给予赞扬。

5、教师全面总结。

第4课时

出版我们的地图册 教学目标

1.、巩固本单元的学习内容。2.、获得对本单元学习的成功感 教学准备

1.学生在这个单元中所画的各种图,包括教室图、学校图、小组画的草图等。2.制作地图册所需要的工具,如可做封面的彩色书皮纸、彩色笔、剪子,装订成册所需要的订书机等。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人。可以让学生阅读教科书等58页的课文,然后请几个学生发表感想:“这段课文是不是反映了我们在这单元的学习和收获?同学们是不是愿意把自己所画的地图装订出版?”

2、全班讨论。可以与学生商量怎样装订出版,如学习地图是合出一册还是分几册、小组地图呢、封面怎样设计、出版社起什么名字、作者是谁等。

3、制作活动。根据学生的意见,分工制作地图涩,教师 视并帮助学生。

4、小组相互评价。

5、教师小结。说明这是学生们在社会科上第一次完成的“著作”,今后,他们还要进行更有意思的学习,还会出版更多、更好的“著作”。

第六单元

看看我们周围的商店

第1课时

我家的日常购物 教学目标:

1.了解家庭日常购物的主要内容和常识。

2.体验家庭日常消费与自己的直接联系,增进对家庭的情况和责任感。3.初步尝试学习制作购物统计。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按照教科书第65页的“小文的记录”的样式,填写“我的记录”。教学活动及过程

1.导入。教师可以与学生一同欣常教科书第60~61页的单元插图,告诉学生所有这些都是大家将要学习的内容。

2.全班交流。可以从检查上次课布置的家庭作业开始。“上次课结束的时候,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了家庭作业,和爸爸、妈妈一切去购物,并填写‘我的记录’。现在,我们一切看一看同学们完成作业的情况。”请几个自愿的学生谈谈和爸爸、妈妈购物的情况,教师通过适当的提问和插话帮助学生将清购物的时间,商店的种类,物品的种类、数量、价格等。然后,请几个自愿的学生宣读一下自己填写的“我的记录”。3.学习统计方法。“每个同学都认真填写了‘我的记录’,从这么多是记录中,我们能够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不过,直接把这些记录放在一切,可能什么也看不出来,因为记录的内容太丰富了。要想在许许多多的记录内容中发现什么,需要用一中方法,就是统计。“”同学们听说过‘统计’这个词吗?在其他课上学过统计吗?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统计坐标,并与学生讨论。

4、引导学生制作统计图。

5、教师小结。

6、家庭作业。继续制作统计图。

热闹的集市 教学目标:

1、了解农村集市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商业街的不同。

2、认识农村集市特点形成的原因。

教学重点:了解农村集市的特点,及其与城市商业街的不同。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提问:谁去过农村集市?请几个学生说说与课文所说的一样吗?

2、小组探究。

探讨农村集市与城市商业街有什么相异。为什么?

3、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介绍自己的探究结果。

4、教师小结。

强调各式各样的购物场所都是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在不同的地方,人们的需要会有一定的差别,因此就会有不同的购物场所。

方便的超市 教学要求:

1、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2、学习比较对照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知道超市与其他购物场所的主要区别是什么。教学过程:

1、导入。

让学生阅读课本68~69页。提问:超市大家去过吗?喜欢去那里吗?

2、小组讨论。

超市大家有没有研究过?与其他的购物场所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点?

3、全班交流。

各个小组向全班同学介绍讨论结果。

4、探究活动。

教师肯定学生的讨论结果,然后把自己的结果与学生的结果进行对比。让学生注意自己没有发现的地方:自己为什么有些地方没有发现?(讨论)

现在的超市与过去的购物场所又有什么不同呢?(让学生进行讨论,阅读课本72~73页)

5、教师小结。

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 教学要求。

1、了解商店里不同的人们的工作及商业工作的复杂性。

2、体现商业工作者劳动意义及对他们的尊重。教学重难点:了解商店里不同的人们的工作及商业工作的复杂性。体现商业工作者劳动意义及对他们的尊重。教学过程:

1、导入:

同学们都多次去过商店,一定见过许多在商店里工作的人们。不过,大家熟悉他们的工作吗?你对他们了解有多少呢?指名说说。再让学生阅读74、75页。

2、小组分角色表演:售货员、售款员、经理、采购员、保安等等。

3、评议。

同学之间简单互评。教师肯定学生的成就:同学们对商店的各种工作有了更多的了解,理解了在商店工作的人们的辛苦。请同学们发表感想,并最终归结到应当尊重他们的劳动。让学生说说以后应当怎样做。

4、教师小结。

价钱的秘密与合理购物ABC 教学要求:

1、懂得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会有不同的价格。

2、思考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会有不同的价格。

3、懂得怎样合理购物。教学重难点:懂得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会有不同的价格。懂得怎样合理购物。

活动准备:调查几种商品在不同的地方的价格。(圆珠笔、练习本、文具盒、方便面、橡皮)教学过程:

1、调查汇总。

每个小组把自己调查的结果公布。

2、全班探讨:为什么同样的商品在不同的地方购买价格不一样呢? 让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进行讨论。

3、让学生阅读78-79页 让学生说说有什么发现。

4、让学生到附近的商店里进行购物。

(每一个小组10员钱,让学生自由进行购物)

5、展示货品。(1)实用吗? 讨论:商品(2)便宜吗?

(3)质量怎样?——(有没有合格证、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有效期。)

6、教师小结。

买卖中的道德与体验 教学要求:

1、懂得买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

2、理解诚信的普遍意义。

3、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

4、体验买卖活动。

教学重难点:懂得买卖的行为都应当遵守道德。教学过程:

1、导入。

作为三年级学生,我们都有过许多次的购物经验,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与同学们的这些经验关系密切。

2、辩论。

阅读第82页的广告。

小文和乐乐谁说得对?为什么? 你对广告上的广告有什么看法? 作广告的应该怎么做?

从乐乐两天经过商店所看到的,你想到了什么?

3、做一名受欢迎的顾客 作为一名顾客,该怎样做才受欢迎呢?——阅读第83页:这样的顾客受欢迎吗?

4、试试看。(1)、以图启示。让学生阅读第84~85页,然后提问学生有什么想法,这些学生在作什么。(2)、学生制作活动。提出体验活动的要求,让学生进行制作、买卖背心的活动。学生要自己设计、制作、定价。(3)、活动结束后,让学生谈一谈感想。

5、教师总结。货币天地 教学要求:

1、简单了解我国货币的演变历史。

2、通过寻求货币演变的原因,锻炼思考和探究能力。

教学重难点:简单了解我国货币的演变历史。通过寻求货币演变的原因,锻炼思考和探究能力。教学过程:

1、导入。让学生阅读第86、87页,让他们认识古今的货币。让学生说说在生活中对损坏人民币的看法?

2、认读第87页的儿歌。

爱护人民币很重要,10种面值成一套; 撕、揉、写、画要不得,公民职责记牢靠。

认识假币有方法,看、摸、查、验很有效; 讲究卫生好习惯,用毕洗手勿忘记。

3、认识外币。

让学生阅读课本第88页,认识外币。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篇5

1了解家乡要工族劳动的艰辛,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尊重家乡以及我们身边的打工者。

3引发学生对家乡美好未来的向往,激发他们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

1了解家乡要工族劳动的艰辛,感受他们的辛勤付出和家乡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2尊重家乡以及我们身边的打工者。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走近打工族

1打工族的足迹遍布城市农村、大街小巷,他们为家乡的建设贡献着,为我们的生活服务着。你认识这样的打工者吗?

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打工者。

亲人、邻居中外出的打工者;

外地来家乡的务工者;

带着资金、技术回乡的创业者。

他们的心声

1根据你熟悉的打工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一项任务。

2帮助

a确定写信的内容:告诉他(她)的家乡和家里发生的一些新鲜事,感谢他们为家乡(家里)所付出的努力,号召他们为家乡做出更大的贡献》……

b列出采访提纲:确定采访人,采访时间、地点、方式,采访内容包括:在这里习惯吗?有什么困难?工作辛苦吗?对收入满意吗?……

学生根据选择的内容分组,(也可以以个人为单位)制定计划。

a给在外打工的亲人、邻居写一封信。

b搜集打工者的感人的故事或打工者为家乡所做的贡献。

c采访身边的一名外来打工者,了解他的经历、感受。

学生分组行动。

汇报成果

1讲打工者的故事。

2展示小组的采访记录,谈采访感受。

3将打工族为家乡所做的贡献的有关报道、图片资料展示出来。

1讲打工者的故事。

2展示小组的采访记录,谈采访感受。

3将打工族为家乡所做的贡献的有关报道、图片资料展示出来。

活动延伸

1慰问为家乡建设做出贡献的打工者:制贺卡、写感谢信等。

2为打工者排忧解难,如为准备外出打工的亲、邻居寻找打工信息等。

教学后记:

[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教案]

上一篇:东疏中学图书室工作总结下一篇:高中写人的作文8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