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精选12篇)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1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教学总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一、落实课程计划,完成教学任务 开学初,在学校德育工作思想的指导下,细心学习《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领会其教育思想,认真撰写教学计划,做到有目的,有步骤地实施。把握教材特点,联系学生实际,适时拓展资源,注重人文关怀,做到有的放矢,出色地完成了教育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能全面把握目标,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适应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从而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会做人。
二、在这一学期中,在教育教学任务中,本人尽职尽责。按照课程标准制定并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做到开学有计划,学期末有总结,质量分析。教学中钻研教材,探索性的尝试设计种种教学方式,以新教材理念为指导,不断反思积累经验,寻找有效的教学途径。所任科目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成绩良好,提高了学生的整体素质。教学中把品德与社会课的教学同学生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是非评价标准,懂得何谓善、恶、美、丑,提高他们养成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自觉性和安全意识,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三、取得的成绩与经验
1.培养学生从小爱学习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课文教学内容和班的实际情况,教育学生在学习上要多动脑,不懂就问,课后多看课外书,汲取营养,增长知识,还要认真完成作业。
2.培养学生爱国家和爱家乡的情感。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家乡,知道家乡有美丽的风光和丰富的物产。引导学生保护家乡的环境和公共财物,做一个关心集体、爱护公物的好市民。
3.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遇事互相谦让的社会公德。在教学中结合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认识哪些应该做,哪些不应该做,通过讲故事,辨一辨,说一说的活动形式引导和教育学生,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有一种良好的社会公德,心中有他 人,遇事互相谦让,见到别人有困难要乐于助人。
4.培养学生讲道理,不任性,尊老爱幼、勤俭节约的优良品质。在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教育学生,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要养成一个好习惯。遇事要讲道理,不任性,还要懂得尊敬老人、爱护幼小。生活要节俭,不浪费,做一个讲道理、懂礼貌、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5.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交通安全的重要性,从而自觉遵守交通规则。6.一部分学习困难的孩子,通过我在课后耐心的指导与交流,学业成绩有所提高,学习习惯也越来越好。
四、采取的方法和措施
1.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以问题研究为手段,以个性发展为目标的教育观,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形成。
2.重视了常规媒体和现代化教学手段辅助教学。丰富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活跃了学生参与教学的形式;扩大了教学资源。
3.比较重视师生之间的双向交往。4.与社会实践活动紧密结合。
我们的作业设计要冲破封闭的圈子,向课外延伸,跟生活接轨,结合相关的教学内容,开展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
5.与少先队活动紧密结合。
学生的天性是乐于自己探索,好游戏、活动,课堂上的说教再生动也缺乏形象性、参与性,而少先队活动可融思想性、趣味性、艺术性、知识性、参与性于一炉。因此,作为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把思品教学与班队活动结合起来,从班队活动中深化思品教育。
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一节思品课就能解决的问题,为配合好思品教学,应有一定的强化规范训练,结合思品教学制定每周每月的规范目标,使课堂上的热情延伸到课外。经常不断地进行课后导行、巩固,才能使学生把热情倾注到所接受教育的内容上,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6.运用开放式的评价考核。
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促进儿童发展。实施思想品德教育课开放化,将引起教学结构、教学形式、教学方法的变化。总之,只有真正改变过去从教材到课堂封闭、单一的思品教学模式,从多方位、多角度、多渠道加强思品教育,才能真正提高思品教育效益,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搜集材料的能力、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学校应注意教师全面素质的提高问题,应加强学科组集体备课,在教学设备、资料上加大投入,引导教师不断的学习,提高自身素质,这样会更有利于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经过一个学期学习,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帮助别人,拾到东西上交学校,好人好事不断出现。教师应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观念,提高科研能力和组织教学的能力。老师应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现代化教学手段和学科教学的整合,提高课堂效率。课堂教学应把教学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上。
2017年12月28日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2
课前准备:图片、投影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危险在哪里
1. 谈话:日常生活中会遇到哪些危险?
2. 请看第一幅图, 我们在游泳时应注意什么?有什么危险?
(游泳是儿童喜欢的运动, 它有助儿童健身作用, 由于儿童岁小, 私自下水危险, 特别在“禁止游泳”的地方, 危险更大。)
3. 请看第二幅图, 在电线杆底下放风筝有什么危险?
(风筝很容易缠在高压线, 不仅会对儿童人身造成危险, 而且会引起短路, 造成大面积停电, 给人民生活带来不便。)
4. 请看第三幅图, 用湿手拿插头往电源上插有什么危险? (由于人和水是导体, 这样做容易导电, 会危及生命。)
5. 草堆旁放鞭炮有什么危险?
(引起火灾, 烧毁房屋, 危及生命, 甚至殃及四邻;如周围有粮库、工厂, 还会引起重大损失。)
6. 讨论:日常生活中还存在哪些引发危险的行为和事件? (学生讨论、交流)
二、小小辩论会
1. 辩题:有人说淹死的多是会游泳的, 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2. 小资料:多发的意外事故种类。 (投影)
三、意外事故有原因
1.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这些意外事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事故?
2. 小结: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做事马虎、粗心大意, 注意力不集中, 意外事故就可能随时发生。
四、危急时刻
1.“天有不测风云, 人有旦夕祸福”, 遇到危险怎么办?看图说一说。
(危险时刻我不慌, 拔号要正确, 地点讲清楚, 危险时刻需用的电话:110、119、120)
2. 讲解图二的故事, 他能救活30多人, 为什么?
五、真实的故事
1. 讲述故事 (多媒体课件) 。
2. 设问:如孩子的爸爸不及时赶来会怎么样?11岁的孙子如果也像第一个孩子一样, 会怎样?
六、消防练兵
1. 看第一组图, 设问:你知道这些东西是干什么用的?
2. 让学生自主选择消防队员或居民角色, 并启发居民扮演者想一想遇到火精用什么方法自救。
七、总结
珍爱生命, 远离危险。
强化意识, 养成习惯。
板书: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
一、危险在哪里
二、意外事故有原因
三、危急时候 (110、120、119)
教学反思:
《让危险从我们身边走开》是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第二单元第七课的内容, 本课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实案。在设计第一课时时, 我通过对教材的梳理、整合, 把目标定位在让学生了解学习日常生活中使用水、电、火、煤气等的常识, 树立安全意识, 养成相应的行为习惯。远离危险, 珍爱生命, 健康安全地成长。
在教学中, 我设计了“三次思考、两次活动”的教学模式, 即“危险在哪里—意外事故有原因—危急时刻”和“小小辩论会———真实的故事”, 是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南, 以现实生活为背景, 以学生实际状况为依据, 借助文本, 使学生通过对学校、家庭、社会等方方面面不安全因素的了解, 以及自身生活的感受, 感受不规范操作、麻痹大意给自己、家人带来的不幸。场景模拟使学生知道了“险”并非不可避免, 只要处处小心, 规范行事, 就可远离危险。万一发生险情, 千万得镇定, 切不可慌乱, 通过报警等及时寻求帮助, 尽快消灾,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整个教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既紧扣文本又不为所困, 综合利用多方资源, 在层层探讨中深化认识, 强化安全意识。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是开展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让从儿童的实际情况出发, 用儿童的眼睛观察生活, 用儿童的心灵感受社会, 用儿童的方式研究问题, 这也是新课程理念之一。教师要本着这一理念, 借助文本与各自生活实际组织教学, 让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发生在自己身上或身边的故事永远是最好的教材, 更乐于参与下面的教学活动, 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3
一、说本册教材
1.教学知识的整合
我将本套教材从中年级到高年级按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科普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进行了整合。生活教育有“安全地生活”“生活中的消费”“生活中的习俗”“生活中讲规则”“健康的生活”“交通连着你我他”等主题;思想教育有“在集体中成长”“心中有祖国”“屈辱与抗争”“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等主题;科普教育有“一山一水一圣人”“天涯若比邻”“科技改变生活”和“建设民主富强国家”;地理环境教育有“我们生活的地方”“爱护我们的生活环境”“放眼世界”和“只有一个地球”等主题。
2.内容结构
本册教材每个单元下设的三个学习主题里面生成许多的小话题,那些内容在问题的设计、话题的选择、版式的设计等方面都能够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如小博士卡通形象贯通教材,反映实际生活的照片,精美生动的图画都是学生喜欢的。整套教材以儿童社会生活为主线,设计了从国家、世界着眼,从自我、家庭、学校、家乡着手,利用贴近学生真实生活的活动,体验或感悟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对教学、评价以及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1.教学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鉴于此我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重视课前材料的准备,充实教学内容:作为中高年级的品德与社会的内容涉及面广,知识点多,专业性强,学生缺少一定的基础,这对于上课的老师就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课前可以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搜集,这个搜集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比如,在学习《生活中的习俗》这个单元时,我会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社会实践活动、调查访问等多种形式,搜集当地的一些风俗习惯,形成自己的调查报告。通过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资料,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信息。
(2)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拓展教学空间
根据教材内容的特点,充分利用好课堂和社会两大阵地,或是创造相关情境,或是安排学生深入社会进行实践,给学生提供一些具有活动性的问题,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感受去进行体验。在教学《生活中的消费》时,我会引导学生到不同的消费场所调查访问、实际购物、研究购物的技巧,充实购物知识,真正做一名聪明的消费者。
(3)要突出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品德与社会本身是一门教育学生能够在将来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课程,但是有个别老师把品德与社会上成了历史、地理,抄吧,背吧,严重地违背了新课标的要求,所以,建议课堂上老师尽量挖掘教材的情理因素来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让整个课堂充盈着师生之间真实的情感色彩,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道德冲突、感悟道德选择。品德教育不是简单的说教、灌输,而是让学生在各种社会活动和生活实践中,做到行动和思想是统一的,实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过程。例如,有一次我们班学生给一位同学过生日的同时我加入了教学内容,让同学们进行购物交流,活动结束之后,大家都自觉地将教室打扫干净了。
2.评价建议
《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獲得反馈信息,以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为此,我在教学中全方位地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和星级评价模式。多元化的评价标准包括:鼓励为主,分层评价;方式多样,综合评价;呵护学生,宽容评价;共同参与,多向评价;体验成功,多次评价。这是我县根据新《课标》为学生量身定做的评价手册。实行星级评价:内容包括生活行为习惯、学习行为习惯、安全行为习惯、文明礼仪习惯等方面。采取学生自评、小组内同学互评、老师评价,根据学生平时的表现,进行详细的评价记录作为依据,然后两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评出来星级学生荣登教室内的光荣榜。这也是我们评选年度全面发展学生的一个依据。有针对性地采取合理的评价,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3.对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建议
《课程标准》中指出:充分地开发并有效地利用有价值的课程资源,既是扩展和深化课程的有效途径,也是教师创造性教学的重要环节。因此,我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这方面有了以下几点建议:
(1)不容忽视的教师和学生资源。教师自身就是课程实施的首要基本条件资源。学生是课程资源开发的主体也是学习的主人。
(2)有效使用多媒体资源。我们虽然是农村小学,但是早在四年前每个学校每个教室都安装了多媒体,并且教室和办公室都安装了教育网,每个老师人手一台笔记本,所以,我们的课堂有了这些资源将更加鲜活起来。如,在建党90周年时,播放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利用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和了解。
(3)充分开发和利用好社区资源和自然资源。教师要充分认识学校周围环境的价值。如,农村学校的自然资源、生产劳动资源、民俗资源,引领学生利用这些资源去亲身体验、感悟。
品德与社会就是要本着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增强学生的道德意识和实践能力,培育新世纪的合格人才去进行教学。相信通过这次活动,我对品德与社会的教学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以上就是我要说的全部内容,恳请各位领导老师批评指正。谢谢!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4
雨山中心小学 刘丽华
教材分析:
本教材第一单元是:美丽富饶的家乡,第二单元是:了解商场、学会消费,第三单元是:安全生活每一天。教学目标:
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教学重点难点:
1、珍爱生命,热爱生活。养成自尊自主、乐观向上、热爱科学、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态度。
2、在生活中养成文明礼貌、诚实守信、友爱宽容、公平公正、热爱集体、团结合作、有责任心的品质。
3、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
4、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尊重不同国家和人们的文化差异,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
5、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6、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7、了解一些基本的地理知识,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简单了解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的一些共同问题。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一定的辨别能力,孩子对这门课比较感兴趣,乐于学习。但学生 的自制力差,对课文中的一些要求能够理解也能跟着做,但持久性不够,需要老师经常提醒、督促。改革措施;
1、创设情景教学,给予学生主动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以积极、欢快的情趣去学习。
2、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去,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3、注重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等良好品质。课时安排: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 篇5
工 作 总 结
品德与社会教学是学校的一门重要学科,回顾本学期的教学,已圆满完成了教学任务,也取得一定的教学效果,为了使今后的教学工作开展得更好,总结经验,克服缺点。现将本学期教学总结如下:
首先根据教材内容,按照教学计划对课文内容作了具体的安排,重点讲述的课文针对班内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如在讲述一、二课时教育学生学习课文中的小朋友对学习耐心、认真,不懂就问,同时从小认真学习,长大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祖国服务,才能把自己所学的知识用在实践上。
其次在讲述我们的幸福生活是怎么来的一章时,使学生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让学生明白我们的吃、穿、住、行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苦和勤劳,是我们的伟大领袖的正确领导,以及革命先辈不怕牺牲换来的今天美好的生活,现在我们要学好本领,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强大。特别是我们的祖国有强大的科学,有宇宙飞船的上太空,说明了我们祖国的科学先进。我们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的主人,所以我们更加要努力学好文化,同时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有好的思想品德,才能做一个有用的人。
再次,在课堂上,关注言行不良表现的学生,及时调动班级和教师的力量帮助他们认识错误,认识错误造成的严重后果,从而校正自己的言行。平时注重培养他们养成俭朴,文明礼貌,尊老爱幼,遵纪守法,保护环境的道德行为习惯,个性心理方面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生理素质。
最后课文用较大的篇幅来教育学生要团结同学,帮助同学,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善心,培养学生有一种积极的上进心和集体主义感。
当然,在教学中也有不足之处,有待于今后的教学中努力改进,为教育教学工作作出应有的贡献。
年7月1日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6
第四单元关心你,爱护他 本单元教学要点:
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你的手,是关爱;所化做事多替邻里乡亲想想,是理解;主动承担公共事务,是责任感。这些进入文明社会的入场卷,你领导了吗? ◎老人、残疾人和贫困人群需要关爱,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邻里之间重在和睦友好,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在社会这个大家庭中,每个人都有自己应尽的一份职责,我们应该怎样去履行这份职责呢?
第一课让爷爷奶奶高兴
教学目标:
1.了解爷爷奶奶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对老年人产生敬意,尊重老年人。2.理解老人的心思和特殊习惯,体会他们的情感需要。初步表达对爷爷奶奶的孝心。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活动过程:
活动一 夸夸我心中的“老明星”
活动目的:
以学生课前“我做爷爷奶奶追星族”的调查了解为基础,通过交流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老人过去及现在为家庭与社会作出的贡献。从而自然而然地对老年人产生敬意,为理解老人的情感需求做铺垫,让学生情有所出,做到因了解而理解。
活动步骤:
1.谈话:同学们,咱们前几天做了一回追星族,狠狠地过了一把追星瘾。但追星的对象不是那些演艺明星,而是你们家的──(爷爷奶奶)。(贴板书)孩子们回家对爷爷奶奶或者外公外婆做了调查采访,收集了一些照片,并且制作了小报。来,让我看看你们的小报,多漂亮呀!我想内容也很精彩吧!你一定想把你的爷爷奶奶介绍给大家吧!那我们就请小组里的孩子交流一下你们的小报,夸一夸自己的爷爷奶奶,看谁对自家的老人最了解。(边说边贴活动主题)
2.小组交流,师巡视。
过渡语:看你们说得那么得意,我们所有的人都忍不住想听听介绍。指名全班交流(展台展示:有年轻时照片的、制作精美档案详细的、有自己了解的项目的)。
全班交流:教师指导第一位学生介绍照片、档案、最想夸他的内容;第二三四位档案部分只交流最想介绍的。预设评价语:(根据学生汇报情况,进行随机评价)
◎你专门找到了________年轻时的照片,真难得呀!◎________和你住一起吗?(是):难怪了解得这么清楚!(否)真不容易,还跑了那么远的路去调查;老师表扬你做事多么认真呀!
◎你还了解________的________,你真细心!◎你的档案真详细!第二课时
活动二 老人的心思我知道 活动目的:
通过“你说我猜”的游戏活动猜老人的想法和心情,以引导学生能深入老人的内心世界,站在老人的角度,来理解老人的心思,用心去感受老人的情感需要。1.谈话:(边说边贴活动主题)通过刚才的交流,同学们对爷爷奶奶的基本情况了解得很详细,那爷爷奶奶的心思你知道吗?他们的愿望和想法你能猜到吗?那我来说,你们来猜。请你看看大屏幕上的这幅图,(课件展示教材第一幅图,师读文字)每次和爷爷奶奶分手时,他们总是要问我们什么时候再来。这是什么原因呢?谁来猜一猜? 生:„„
师:可见爷爷奶奶多爱我们呀!
2.(课件)这些爷爷奶奶的心思你能猜到吗?你愿意猜哪个就猜哪个。
(指一名女生)师:奶奶怎么关心孙子的?会叮嘱些什么?奶奶多关心我们呀!(指一名男生)师:为什么做一大桌的菜呀?
3.看来大家还是比较了解爷爷奶奶的心思,爷爷奶奶们用各种各样的方式疼爱关心我们。生活中你的爷爷奶奶是怎样关心你的呢?你能体会到老人是怎么想的吗?(课件)那我们就来玩一个“你说我猜”的游戏,相邻的两个孩子一人说爷爷奶奶关心你的动作、言语,另一人来猜老人的心思,然后交换,比比看谁更懂爷爷奶奶的心。
4.哪组同学愿意来交流?(指名一组交流;其余组让说情况的学生请另外的同学来猜;学生出题老师猜)。
5.(课件)看来理解老人的心思既容易也不容易,关键在于我们是不是用心体会了。我给大家带来一段录像,让我们认真观看,细细体会。(生看录像)夜深人静了,对着一大桌冰凉的饭菜,对着早已没有节目的电视机,奶奶此时此刻在想什么?
生:„„
师:可奶奶接到儿女孙子不回来吃饭的电话时不是说:“忙„„忙„„忙好呀!” 生:„„
小结:奶奶那么孤独,希望儿孙能回来;但又怕影响他们,很矛盾!
6.看了这么多,听了这么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感受着爷爷奶奶无微不至的关心、爱护。可是,在生活中面对他们的关爱,我们有没有对他们不够耐心、不够关心的时候?(生联系生活实际来说)
7.我们来看看老人这个时候会说什么。今天我们就请来了几位同学的爷爷奶奶,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来到我们的课堂。请爷爷奶奶到前边儿来就坐。同学们仔细听爷爷奶奶说什么。奶奶,您的儿女孙子对您不够耐心关心的时候,您怎么想?(老人说)8.听了爷爷奶奶的话,你想说什么?(生交流)
第三课时
活动三 行动起来敬孝心 活动目的:
在了解和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动情的朗诵、轻缓的音乐,进一步让学生体会老人为我们所作的付出,激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明白老人需要我们的关爱。并且制作“孝心计划”,引导学生受之于内,发之于外,向老人表达自己的孝心,让爷爷奶奶高兴,最终达到情感的升华。活动步骤:
1.谈话:爷爷奶奶很爱我们,很理解我们,我们也很爱爷爷奶奶,希望爷爷奶奶高兴。可是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让你们听一首诗。(师朗诵诗歌)
2.师:你想说什么吗?你的爷爷奶奶还为你做了什么?(指名交流)
3.是呀!爷爷奶奶多么爱我们啊!为我们做了那么多事。现在他们人老了、眼花了,或许走不动了,他们是多么需要我们的关爱呀!孩子们,你准备用什么实际行动来表达你对爷爷奶奶的爱,让爷爷奶奶高兴呢?请把你最想说的话、最想做的事写在孝心卡片上。(边说边贴活动主题)(生写,师巡视)
师:现在你的爷爷奶奶最需要什么?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4.指名交流。把孝心卡贴上黑板。
师:你们的计划都很好。孩子们,把你的孝心卡贴在黑板上,向爷爷奶奶敬一份孝心,愿意的也可以送给来到我们课堂的爷爷奶奶!
5.奶奶,我想采访采访您:听了孩子们的话,看了他们的孝心卡,您有什么感受? 6.总结:看,爷爷奶奶多高兴呀!让我们行动起来,让爷爷奶奶高兴。(指课题学生齐读)
第二课伸出爱的手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与态度
1、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体验感受他们生活的不便。
2、让学生学习残疾人自强不息的范例,从而敬佩那些付出了比正常人更多努力的残疾人。
3、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心中有他人,培养社会责任感。
(二)行为与习惯
1、大家共同参与自己所创造的残疾人情境,组织学生展开该活动。
2、熟悉班集体环境,调查在我们生活的周围,有没有需要帮助的同学,能利用班里同学间相互关心与帮助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三)知识与技能
1、能够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和间接,能够倾听他人的意见。
2、能够与他人交流与合作,共同完成
3、了解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当今人类社会的普遍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和社会责任感
(四)过程与方法: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过程。
2、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究活动。
二、教学重点、难点、关键: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1、体验残疾人的生活和自我感受。
2、能够与同学交流和合作,共同完成“设计活动”。
3、了解人与人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培养学生心中有他人的集体主义精神。
三、教学资源
本课为学生提供了一些信息资料,这些信息资料让学生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坤洲小学运用了实地考察、搜集及应用计算机课件。
实地考察:走访社区内的残疾人,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实际体验自己与残疾人的情感。必要时主动伸出援助之手。
搜集资料:查找有关残疾人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的事例及社会普遍问题。
计算机课件:世界激励大师約翰.库提斯光盘
四、学生实态
当代学生的生活环境和条件较优越,生活在被父母宠爱的环境里,自我中心的意识较强。在他们的生活中不容易体会到由于残疾而给生活带来的不便和困难,同时,由于学生年龄小,缺乏这方面的意识。
五、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年龄偏低,认知水平尚浅并偏重于形象思维的特点,教师应避免太多的理论说教。师生多方搜集相关信息,扩充课文内容。尝试结合学生以及身边其他人在学校、社会中的具体事例进行引导,使学生在实际事例的体验中,学习交流与合作,培养心中有他人的精神。
(一)组织讨论:同学们在学习上、生活上遇到残疾人,怎样做?
(二)尊重他人,理解他人,真诚地帮助他人。
六、教学准备:
1、布条、拐杖
2、《张海迪》故事光盘
3、搜集到的相关图片和文字介绍。
第二课时
七、教学活动过程:
活动一:体验残疾人的生活,感受残疾人生活的不便,该如何去帮助“残疾人”。
1、大家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领取不同的任务,根据任务提示来亲身体验残疾人的生活。第1、2小组试着用一只手收拾自己的书包。
第3、4小组用布蒙上自己的眼睛,在教室中走一圈。第5、6小组扮演聋哑人向其他同学问路。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解决问题“你们体验了‘残疾人’的生活,有什么感受?”
活动二:在“资料互传递”中认识到残疾人中的优秀人物都是可亲可敬的
1、把自己课前查阅的残疾人的优秀事迹讲述给同学们听。(谈谈在生活中见到的残疾人是怎样顽强地生活的。)
2、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要赞美这些残疾人? 分小组讨论:你们了解残疾人的生活后,有什么感受? 活动三:我做“画中人”,让学生自我反思,换位思考
1、先分小组,选出组员做途中的残疾人。
2、其他组员做残疾人的家人。
3、出示76页的图片,请同学们根据图画内容扮演角色。
4、如果你就是图中的残疾人,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活动四:召开“爱心工程金点子竞标会”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出主意,想办法
1、请同学们就前面提出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分组进行讨论,寻求解决的办法。
2、教师指导学生把自己不能实践的“金点子”写下来,交给有关部门。学生分组行动,实践自己的“金点子”,为残疾人和有困难的人献爱心。
3、验收“爱心工程”。由“工程负责人”以不同形式汇报工程实施情况(表演、活动随笔、录像、请被帮助对象讲述)然后评选出“优秀工程”和“优秀工程师”。
八、课堂总结。
九、课外延伸
引导学生利用报纸、杂志、网络等载体收集相关的图片和文字介绍,学会收集有用的信息。
第三课我的邻里乡亲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居住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森林”里,邻里之间的关系可能不如以前这样融洽,有的邻里之间可能同住在一幢楼里连姓啥都不知道,有的连起码的见面打招呼都成了奢侈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要“懂得与邻里要和睦相处,爱护家庭周边环境”。“我的邻里乡亲”这一主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身边的邻居,并进行合理的调查访问,从而指导自身的行为,做一个能与邻居和睦相处的有教养的人。活动目标:
1、通过调查访问,简单了解熟悉的邻居的生活、学习和工作。
2、懂得与邻居和睦相处,有利于文明、健康地生活,并愿意与邻居和睦相处,感受邻里互助的快乐。
3、学会与邻居友好相处,并能为维护家庭的周边环境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活动准备:
学生进行调查,教师了解学生的生活,制作多媒体课件。总体设计思路:
1、从儿童的生活出发,以生活为本,回归生活。
“生活是孩子接触社会的唯一途径(课程标准)。”南京师范大学鲁洁教授指出,品德课“源于生活,生活是第一性的,就本课程所要学习的道德规范、社会知识、生活常识等等都是从生活中来的,它们既不是神喻,也不是人们凭空构架、制造出来的,它们都是出于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这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学生生活的周围环境——邻居和邻里关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来源,通过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展,发展学生的生活,在生活中培养,在提高培养中生活。通过播放几段录象,模拟现实生活中可能的情境,与现实情景相结合,让学生认真观察,充分体验和感受,指导学生在生活中怎样友好地与邻居相处。
2、根据活动目标,指导学生开展有效的调查活动。
品德与社会课综合性、开放性的特征决定了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对学生观察、调查、查找等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主题的设计中,我提前一周布置学生调查的任务,并进行简单指导。我设想教师能尽可能参与一部分学生的调查,提高调查的有效性。
3、适当拓展,体现开放性和创造性。
新课程下品德课的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内,而是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因此,我最后设计了三项拓展活动,由学生自由选择参与其中的一项或几项活动,将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延伸到生活中,让学生学会合作和探究,从而也感受共享的快乐。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一、调查访问、了解邻居 教师活动:
课前提出调查的要求,指导调查的方法,可以单独一人调查,也可以分组调查。学生活动:
课前调查,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一两个邻居进行采访,并做好相应的记录。设计意图:
通过这一环节,要使学生了解邻居,才能亲近邻居,帮助邻居。
二、介绍交流、展示调查所得 教师活动:
今天,请大家来介绍一下你的邻居,可以说说他的名字、年龄,在哪儿读书(工作),最好能把你调查的结果向大家进行展示。学生活动:
1、小组交流:你有怎样的邻居?并进行简单介绍。
2、“这是我的邻居”通过照片、采访录音等形式展示调查所得。
设计意图:通过介绍邻居,夸夸我的好邻居,使学生感受到邻里和睦相处的意义,并愿意与邻居友好相处,互相帮助。
第二课时
三、设置情境、指导行为 教师活动:
设置情境,播放录象:
A小英要去学校参加活动,要换条裙子。当她到阳台去拿晒在外面的裙子时,发现裙子被楼上邻居家空调水管里滴下的水淋湿了。
B小方和小黄是邻居。一天,俩人在院子里玩,小方不小心将小黄撞倒在地,头上还流了血。小黄的妈妈不明真相,说小方欺负小黄。
C李斌和王宏两家的大人因为一点小事闹了点矛盾,如果你是李斌或王宏见到对方的家长时该怎样做? 学生活动:
如果我是录象中的主人公,我会这样做„„ 设计意图:
选取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以录象的形式直观展现在学生眼前,通过交流使学生有所触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提高。
四、分享快乐、帮助邻居
教师活动:
讨论:我们的生活中离不开邻居,你能说说当邻居有困难时,你是怎样帮助他们的吗?当你得到他们的帮助时,你是怎样想的?当你有困难时,你的邻居又是怎样帮助你的? 学生活动:
回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勾起对邻里之间互帮互助的美好回忆。设计意图:
说邻里之间互相帮助的事例时,教师要适时引导。让学生明白与邻居相处要做到一个“助”字,当邻居需要帮助的时候,要热心地伸出自己的双手。
第三课时
五、课外拓展活动 教师活动:
1、总结,出示谚语。
2、选择一两项自己能为邻居做的力所能及的事,开展“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并将这项活动长期坚持下去。
3、向居委会和社区提几条合理化的建议以方便周围的邻居。
4、开个家庭会,专门汇总一下近些年来邻居帮助自家的情况,想一想怎样回报好邻居。学生活动:
读一读“远水难救近火,远亲不如近邻”“邻里好,赛金宝”。“邻里文明使者”活动和向社区提建议的活动可以一人行动,也可以几个家较近的学生一起行动。
设计意图:
了解一些谚语及其含义。通过开展“邻里文明使者”将此活动持续下去,成为儿童生活中的自觉行为。本课内容从生活中来,指导学生的道德实践,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时间和空间上的开放性,最终回归到学生的生活中去。
第四课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一、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情感目标:知道大家共同努力,做事就容易。产生为他人服务的愿望。
行为目标:了解社会上有很多人,他们自己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
二、教学重点:了解社会是由大家组成的,社会上的事要由大家来做。教学难点:教育他们自己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与帮助。教学关键点:愿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
三、课前准备:(1)上网查询并下载人民教育出版社有关本课的图片作为课件显示教学。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2)设计电子教案与脚本。
四、教学过程
(一)、音乐引入:
A、播放歌曲《爱的奉献》。
B、提问:听了这首歌,你知道歌中的意思是什么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遇到这样的事情谁来做?如果谁也不出面处理,会有什么后果呢? 板书课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做(二)、学文明理:(小组讨论)
1、请一位同学讲述在我们的生活中,哪些事情谁来做的事例?
2、如果谁也不出面处理,会有什么后果呢?
3、分组指派代表说出自己建议。
4、电脑出示课文插图,5、他们这样做,表现了他们什么样的精神?(关心集体爱的奉献)
6、教师小结:
第二课时
(三)、教学延伸:“大家一起做”
1、大家谈谈对于集体的事我们应该怎样做?
2、电脑出示课文87页插图。
3、学生讲述大家做什么事情?明白了什么道理?
4、教师归纳小结:这几幅图说明了大家的事情大家做,大家都受益的道理。
5、示课文关于社区公共设施或公共场所调查报告
(四)、深化导行:“小记者在行动”
1、全班组织一个讨论会,讨论一下:在哪些事情是集体中大家的力量去做的呢?
2、让我们的小记者去观察访问一下。
(分角色表演,由三个学生扮演小记者分别说出自己调查的结果。)
3、巩固练习。“我们身边的志愿者”
4、学生交流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5、教师深化教育。(板书: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五)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学会了什么?
2、齐读课题“大家的事情大家做”
(六)、布置作业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7
在新课程标准下,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重点。将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之中, 能让教材内容鲜活起来, 既为学生提供了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学习环境, 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真正让这门课程由课堂走向社会。
●利用信息技术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
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但要想另一半也成功, 就要求我们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增强课堂的趣味, 而信息技术就为我们解决了这一难题。
在《品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视频、图片、声音、动画技术等综合手段, 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 把枯燥的文字叙述变得生动有趣, 吸引学生的目光, 从而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同时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
如在《民族大家庭》一课教学中, 我以“中华民族大团结歌舞场景”开头, 通过一曲《爱我中华》, 体现“五十六个民族, 五十六支花”各民族团结的主题, 同学们随着优美的旋律和画面而情绪高涨。接着画面转为表现十个不同民族的小朋友的动画, 再向学生提出“这十个小朋友分别来自哪个民族?”“我国有多少民族?”“中华民族的含义是什么?”等问题, 为新课学习埋下伏笔。这样, 通过多媒体动画、录像片段等逼真的场景, 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思维。
●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和共享性, 信息技术与《品德与社会》课程整合, 极大地丰富了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 使课程资源不再是单一的书籍、教材, 既扩大了课程资源范围, 也扩大了学生的认知范围。动画、图像、文字、音乐等音频、视频信息的融入, 多方面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提高了课堂效率。
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小心网络陷阱》一课时, 我针对当前学生迷恋电子游戏, 教师、家长循循善诱却收效甚微这一现象, 设计了这样一堂《品德与社会》课。开课伊始, 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 让学生互相说说自己喜欢的网络游戏。问题一抛出, 学生们便争先恐后地交流起来, 有的喜欢“大话西游”;有的喜欢QQ游戏……当他们聊得正起劲时, 我话锋一转, 用低沉地语气说:“同学们, 你们可知道有多少人因沉溺于网络, 无法自拔, 而走上偷窃、抢劫的道路, 或者患上疾病甚至突然猝死吗?”学生们的笑声戛然而止, 笑容瞬间凝固。我抓住这一契机, 给学生播放了一段“网络危害”的课件。看着大屏幕上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学生们目瞪口呆;看着一个个被逼走上犯罪道路的伙伴, 他们恍然大悟……面对铁一般的事实, 在短短的几分钟里, 网络的诱惑已荡然无存。此时, 信息技术创设的有效教学情景, 胜过了教师的千言万语, 于不知不觉中将“小网虫”们从网络游戏的迷恋中拉了出来, 课堂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了。
●利用信息技术拓展课堂教学的空间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要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 教学空间不局限于学校和课堂, 应创设条件尽可能向社会延伸。因此, 让现实社会更多地融入到《品德与社会》中, 让孩子们更清晰地了解生活和社会, 形成适应社会、热爱生活的能力和品德, 是品德教师的职责。
如组织教学《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这一课, 开始导入新课时, 播放《我的家乡》的录象, 让学生欣赏家乡的美景, 紧接着话锋一转:“这些美景你们身边有吗?请把你们课前收集到的家乡美景的资料拿出来, 扮演导游介绍并赞美自己的家乡。”将课堂交给学生, 把教学内容牵引到学生生活中去。然后再将学生的视角由身边拉到更广阔的空间, 通过播放课本中其他地区小朋友的家乡美景, 进一步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并用笔描绘出自己心中的家乡美景, 达到了教与学的双丰收。
此外, 《品德与社会》教材中有不少知识距离学生生活比较遥远, 如地理和古代历史等方面的内容。而利用信息技术直观、形象的特点, 就可以拉近时空距离, 让学生在多媒体的指引下很容易的掌握这些古老的知识。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8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_
一、根据课文内容填空。(20分)
1、__________是沟通与交流的开始。即使意见不一致,也应该__________的机会。让别人把话说完,是__________的表现。
2、毅力就是__________的意志。毅力是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过程中,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逐步培养的。
3、诚实就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一个样,不说谎话,不__________。诚实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__________,一个人只有诚实才能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尔基说:“书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合作,即使为了达到共同的__________,人和人之间____________________,互相协调。
6、读好书使我们高尚、有__________的“朋友”,也让我们感受到许多__________,读书能使我们__________,明事理、__________,培养我们开阔的__________。
二、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6分)
1、“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所以只要是书都能读,都要读。()
2、合作体现在学习、生活、工作灯各个方面。()
3、现代科学技术发达,上网、看电视能了解到很多知识,不用看书了。()
4、看书可以反复欣赏,给我们想象的空间。()
5、我的声音好听,这次合唱我要大声唱,让听众感受到我的与众不同。()
6、我是组长,这次春游你们得听我的安排。()
三、给他们出出主意。(10分)
1、明天就要举行学校田径赛了,可四(1)班400米接力选手王皓突然病倒了,班长黎明急死了,你给他出个主意。
2、学校办公室的玻璃窗被人打碎了,余彤看见是好朋友吴志刚踢球是不小心打的,课老师问同学们的时候,吴志刚自己没说,余彤左右为难,不知道该不该告诉老师。
四、简答题(14分)
1、诚实守信有什么好处?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总结 篇9
这个学期学生对品德与社会这一学科的兴趣更加浓厚,学生能对所学的知识有较深的印象,对社会常识、科技知识方面的知识有比较全面深入地了解,对一些常识性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对一些社会问题也能提出自己的看法。
总结这一学期的教学,觉得有一些比较成功的方法可以发扬:
一、要求学生上课自主学习、交流讨论。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在社会课堂上经常有一些学生提出他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每当这时候,教师从来不打消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是围绕这些课堂的生成资源来进行进一步的教学,这样大大调动了绝大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对于社会这一门知识的学习都是非常有效的。例如教学第一单元:《讲诚信,多合作》:本单元的主题与语文课本的第二个单元的主题不谋而合,所以,我充分利用两本教材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教学。语文课本上的课文可以成为学生在“品德与社会课”上交 流的话题,“品德与社会”课本上的故事又可以成为语文课的课外延伸。通过这个主题的学习,学生懂得了“遵守诺言、说到做到,就是诚实守信的表现。一个人只 有守信用,人们才会信赖他、尊重他,愿意和他交往。”
二、用《品德与社会》的习题来给学生做拓展训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使课本上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平时上课的时候明确要求学生当堂作好课堂笔记,对于要求掌握的知识划记好,加深印象。期末与学生一起制订复习的题纲,也便于他们快速地掌握所学的知识。
三、结合教材内容与国家大事精心准备课外阅读资料,并开展相应的活动,通过阅读与活动进一步了解我们这个社会,了解我们祖国的大好河山,让学生通过大量翔实的历史与现实资料直接感受社会,感受历史,让他们对社会中的是与非、善与恶有一个更加感性的认识。
在教学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如还可以设计更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给学生展现更大的更丰富的世界;对于个别学习兴趣缺乏的学生可以采取个别辅导的方式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让他逐渐对社会学科产生兴趣;另外学生对于社会知识的复习与巩固还可以进一步加强。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 篇10
一、教材简介
《小窗口大世界》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品德与社会》第四单元《通信与生活》中的第三个主题。这个主题的内容主要讲大众传媒。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也日趋普及。看报纸、电视,听广播,上网已经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通过传媒,我们可以与更多的人分享信息、了解更多的事情。对于当代小学生来说,他们是在电视和计算机前长大的一代,很有必要通过这些小窗口了解世界上发生的许多事情来扩大知识面。所以,这一课特别注意针对当前传媒对少年儿童产生较大影响的现实情况来组织内容,引导儿童认识大众传媒,了解其作用,并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对儿童的现实生活具有指导意义。
二、教学目标
1.知道报纸、电视、广播、互联网、书刊等都是大众传媒。2.知道通过大众传媒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3.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三、教学重点
1.知道通过大众传媒这个小窗口,可以了解神奇多彩的大千世界。
2.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四、教学难点
了解媒体对个人学习与生活的重要意义,学会从媒体中获取有益的知识和信息。
五、课前活动
学生对自己家的家庭成员进行小调查,哪些报纸、书刊、广告、电台、电视台的节目比较受欢迎。
六、课堂实录
(一)激趣导入
师:天天630,贴近老百姓。观众朋友们大家好,天天630又和您见面了。今天,我们630将制作一期特别的节目,抛开琐事,专门来聊一聊有关大众传媒的话题──《小窗口、大世界》。
今天来到我们节目现场的特邀小嘉宾有52位,他们是来自沙坪坝区凤凰小学四年级一班的全体同学。请后边的观众和我一起用热烈的掌声欢迎他们的到来。
(设计意图:《天天630》是重庆许多孩子都很了解,也很喜欢看的一个栏目。导入时引用它的台词不但激发了孩子们的兴趣,也感染了他们的情绪。这样的设计正好体现出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句话的含义。)
(二)活动过程
〈一〉活动一:了解什么是大众传媒
师:孩子们,这是你们第一次做客630,我特地准备了一份见面礼,想知道是什么吗?一起来看看吧。(大屏幕播放《吉祥三宝》MTV)
师:听过这首歌吗? 生:听过。
师:它的歌名叫什么? 生:吉祥三宝。
师:你最早是从什么地方听到的? 生1:从电视上听到的。生2:从学校的广播里听到的。„„
师:你还知道哪些有关吉祥三宝的信息?
生1:我知道这首歌是这个男歌手创作的,他的名字叫布仁巴雅尔。师: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到的? 生1:从电视上了解到的。
生2:我知道他们都是蒙古人,也是从电视上了解到的。
生3:我知道这个唱歌的小女孩叫英格玛,是从一本杂志上看到的。
师:看来电视和书让你们了解了很多信息。那除了电视、书刊,我们还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了解信息呢?仔细看看大屏幕(大屏幕逐一展示生活中的媒体)。
生:报纸、广告、互联网、电台。
师:是啊,报纸、互联网、电台、广告、书刊、电视给我们提供了一条途径,让我们了解了更多的信息,这些都可以称之为大众传媒。
(设计意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活动一,以看《吉祥三宝》这首歌曲的MTV引入,目的在于用优美的音乐、生动的画面抓住孩子们的心,使他们对所学内容产生极大的兴趣,让他们通过交流知道电视、书刊可以获取信息,以此发散开去了解生活中获取信息的其他途径,知道报纸、电视、广告、互联网等都是大众传媒。)
〈二〉活动二:了解大众传媒的作用
师:在众多的大众传媒中,哪些传媒受到人们的欢迎呢?请各位小嘉宾把你的家庭小调查结果告诉给咱们现场的每一位观众。
生1:妈妈喜欢看医学方面的书,因为她是一位医生,这样可以了解更多的医学知识,使自己的医术更高明;爸爸喜欢看《新闻联播》,因为可以了解国内外的大事;哥哥喜欢上网查阅资料,丰富自己的见闻,辅助自己的学习。
生2:妈妈喜欢看“天气预报”,及时了解天气情况,以便第二天提醒家人穿合适的衣服;奶奶喜欢看《天天630》,因为可以了解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一些新鲜、稀奇的事;爸爸喜欢看《今日说法》,这样可以获取更多的法律知识。
生3:外公喜欢看《健康报》,他了解到了许多有关保障身体健康的知识,还常常讲给我们听呢!姐姐喜欢看编织方面的书,她学会了很多织毛衣的方法;爸爸喜欢听交通广播,可以及时了解路况,如果塞车了就另选他路,减少了很多麻烦。
„„
师:孩子们的交流让我了解到了你们的家人对大众传媒的喜好各不相同。那你们和现场的观众又喜欢哪些大众传媒呢?咱们来做个现场小调查。(大屏幕展示一份调查表,表上有“姓名”“传媒名称”“喜欢原因”三项内容。)
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完成调查表,先调查完的小组还可以采访一个现场观众(老师)(播放轻音乐,学生进行现场调查。)
师:孩子们都已经完成了调查,现在把你们的调查记录展示给现场的观众看一看吧,哪个小组来? 生1:这是我们小组的调查记录。陈宇喜欢看《优秀作文》,因为它可以让自己学到更多的写作知识,提高写作水平;张松喜欢看电视短剧《生活麻辣烫》,这样可以让自己的心情得到放松;唐靖兰喜欢看肯德基的广告,可以及时了解肯德基又推出了哪些新品种;我喜欢看《动物世界》,可以了解许多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杜焰老师喜欢上音乐网,因为在那里可以听到许多好听的歌,陶冶自己的情操。
生2:我给大家汇报我们组的调查结果。刘柒喜欢上网,在网上可以查阅到各种资料、了解各种信息;刘享东喜欢看《少儿书画》,不光能欣赏到美丽的画,还可以学到一些书法知识,把字写好;陈恣欣喜欢看《少年先锋报》,因为报上的许多知识与我们的学习生活贴近,很有用;我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的情节很吸引人,还能让我们了解到一些书上学不到的知识。
生3:我们这一组的调查结果是这样的:我喜欢听广播,因为常常能听到一些优美的歌曲,让人觉得很舒服;刘欢喜欢看电视《走进科学》,因为可以让我们了解许多有趣的科学知识;谢金宇喜欢上网查资
料,获得更多的信息为学习服务;杨昕瞳喜欢看课外书,因为书中包含有丰富的知识,可以增长见识;雷伶俐老师喜欢看新闻,因为通过它可以了解许多国内外大事。
„„
师:通过课前和现场的小调查,你发现了什么或有什么样的体会? 生1:我发现了每一种大众传媒的作用都非常大。
生2:我体会到这些大众传媒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
师:是啊,大众传媒让我们通过它们这样的小窗口获取了更多的信息来认识世界、了解世界,开阔了我们的视野、增长了我们的见识,这就是它们的巨大作用。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孩子们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尽可能地创设学习或活动情境,把教科书扩展到他们的其他生活空间,让他们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家庭小调查正是将孩子们的活动扩展到家庭,让他们获取相关信息。现场小调查关注了孩子们自身的生活和实际情况。这两个活动充分体现了孩子们作学习主人的地位,也体现了《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活动性性质。)
〈三〉活动三:利用大众传媒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师:既然它们的作用这么大,我们就应该利用身边的媒体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后边的有些观众就是来自凤凰小学的老师,我听说在四月中旬他们去武隆的仙女山旅游了几天,那几天正好降温了。对于他们从来没去过这个地方,而且天气又突变的情况,他们是怎么利用身边的媒体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呢?
(大屏幕显示两个问题)
(1)如何了解仙女山这一旅游景点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游玩?(2)如何了解仙女山的天气及温度情况以解决降温所带来的麻烦?
师:哪位小嘉宾有兴趣来当一当小记者,对凤凰小学的老师进行现场采访呢?(确定小记者及被采访者。)
师:其他的小嘉宾仔细听,看看这位大观众利用了哪些传媒来解决她所遇到的实际问题的? 小记者:老师您好,请问您四月份时去仙女山游玩了吗? 师1:去了。
小记者:那您是如何了解仙女山这一旅游景点的信息,以便更好地游玩的呢?
师1:我在网上查阅了有关仙女山的资料,了解到了许多景点的信息。去玩的时候,我直接就去了最好玩的几个景点,节约了很多时间,也省了很多麻烦。
小记者:那您又是如何了解仙女山的天气及温度情况以解决降温所带来的麻烦的呢?
师1:在去之前我看了风景区天气预报,了解了近两天的温度比较低,于是我带上了厚一点的毛衣,结果我一点也没有受冷,玩得很愉快。
小记者:谢谢您,老师!
师: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感谢来自凤凰小学的这位大观众,同时欢迎咱们的小记者回到座位上。(生鼓掌)
师:孩子们,你们听出刚才的这位大观众利用了哪些传媒来解决这两个问题的吗? 生1:互联网。
生2:电视中的天气预报。
师:这位大观众可真聪明,知道利用身边的传媒来为自己服务。
(设计意图:教学中所呈现的事例来源于现实生活。小采访体现了活动性。采访的目的在于让大观众“抛砖引玉”,让孩子们学着利用媒体来为后一个环节中场外的小观众想办法作铺垫,同时也给孩子们一个引导,知道以后自己在旅游时该如何做,体现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育意义在于对儿童生活的引导这一理念。)
师:说到这儿,我还差点给忘了。在咱们做这一期节目以前,有一个小观众打过一个热线电话。说是班上要组织一次有关“八荣八耻”的主题班会,班主任把这个任务交给了她,让她负责找一些童谣或者儿歌。可她不知道从何下手,你们能帮她想想办法吗?
生1:可以在报纸上找。生2:可以上网查找。„„
师:我们就试试利用互联网来帮她找一找,看能不能找到。我所了解到的最常用的网站有google和百度,其中百度是全球最大的一个网站,我们先利用它来找一找。(师现场指导学生上网查找“八荣八耻童谣”,找到后全班读一读。)
(设计意图:朗读“八荣八耻童谣”与现实生活相联系,同时又起到了对孩子们德育教育的作用,这与《品德与社会》课程中所倡导的该课程要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成为有良好行为习惯的人的理念相吻合。)
师:互联网太神奇了,让我们帮她找到了那么多信息,待会节目完后我一定要打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她。你们想通过互联网了解些什么呢?
生1:我想了解《爱的教育》这本书。生2:我想了解“太空车”。
生3:我想了解“千手观音”这个舞蹈。
师:好,那你就上来试一试吧。(该生现场上网查阅舞蹈“千手观音”的资料,师相机指点。)(设计意图:儿童的生活是《品德与社会》课程的基础。我们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必须贴近儿童的生活、反映儿童的需要。现场知道学生上网查找自己所需要的资料就是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体现出了很强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师:哇,互联网的作用可真大,能及时迅速地帮我们解决问题。其实,其他传媒的作用也同样大。记得有一次我家卧室的雨蓬坏了,如果不及时修理,遇到下雨天,那雨水就会顺着窗户边上的缝渗进来,将窗台浸湿。我找了几个朋友来帮忙都没有弄好,我家旁边又没有订做雨蓬的,可把我给难住了。这时,我突然想起平常过路时看到过别人家雨蓬上的广告。于是,我沿着我们小区外的路走下来,东瞧瞧西看看,终于在一张很大的阳光蓬上发现了“旭发蓬业”的广告。我立即拨打了上边的电话号码。二十分钟后,我的这个难题得到了解决,我高兴极了。孩子们,你自己或是家人有过利用身边的媒体解决学习或生活上的实际问题的经历吗?说给你的小伙伴听一听吧。(小组交流)
师:谁愿意把你的经历说给现场的观众听,让我们一起分享一下?
生1:以前我的作文水平很差,爸爸给我买了很多作文书。每天下午放学后我都读上一篇,慢慢地,我了解了很多写作方法。现在,老师还常把我的作文当作范文念给大家听呢!
生2:记得那次班上组织“小小新闻发布会”比赛,连续几天我都守在电视机旁看《新闻联播》《天天630》等新闻节目,搜集到了许多有价值的新闻。在发布会中我得了第一名,老师还夸我能干呢!
„„
师:看来大众传媒的确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呀!那是不是大众传媒所有的内容都适合你们看? 生:不是。
师:那在选择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1:要选择内容健康的传媒。生2:要选择对我们有益的信息。„„
(设计意图:交流自己或家人利用传媒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经历,旨在让孩子们以生活为依托,去挖掘媒体的作用、调动和利用他们已有的经验感受传媒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树立起利用健康、有益的传媒来为自己服务的意识。教学的内容来源于孩子们的现实生活,然后又回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去,为之服务,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会生活。)
(三)总结:
师:在这里,我们天天630要再次给现场和电视机前的小观众们提个醒:选择大众传媒时一定要注意选择安全和健康的内容。希望你们从小养成看报纸、读课外书、上网查阅学习资料的好习惯,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好了,咱们的节目也该结束了,感谢各位小嘉宾及大观众的参与,明天同一时间再见。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1
2:综合学习主题,重视各知识层面的互相联系和支持。教学过程中,突出了主题间的合乎生活逻辑的联系和渗透。3:教学不局限与课堂内,而要面向学生广阔的生活空间。课内外、校内外相结合。强调学习活动的延续性和完整性。体现了学习活动在时间、空间上的开放性。
4: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
5:注重了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帮助他们深入地感受生活、感受他人,提高对生活的道德敏感性。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 篇12
我任教四(2)班,有学生44人。根据上学期的学习情况和期末考试成绩而言,两个班与其他班级都有一定的差距。而四年级是小学生知识、能力、情感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他们对自我、他人、家庭、社会有了初步的认识,养成了一些良好的行为习惯。随着社会生活范围的不断扩大,想认识、了解社会、形成自己品行的愿望很迫切。由于课程的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较强,学生都乐于学习并积极参与到本课程的课内外的学习活动中去。
二、指导思想
以新课程标准为基础,以新教育理念为指导,以现有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为培养学生健康全面的发展、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目的。品德与社会课旨在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宽容心、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人品质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三、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四个单元,分别是《我们天天在进步》、《我们生活在信息时代》、《我们出行真方便》、《工农业与我们的生活》。教材以四年级儿童不断扩大的社会生活为主线,以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为前提,以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为目标,以体现与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为理念;引导学生通过与自己生活密切联系的社会环境、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的交互作用,获得对现代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能力;在感悟和体验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和发展对自我、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逐步养成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所必须具备的道德观、价值观及相应的良好行为习惯。教材从多方面展示社会生活,在引导学生了解、探究社会的过程中,帮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学习解决人际问题和社会问题的能力。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探究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来认识和了解社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出发,引导学生对间接生活加深认识和了解。注意了相关学科的知识整合,较好地体现了综合课程的特点。将引导学生获取信息与指导学生探究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能力和研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情感与态度目标
(1)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理解并做到宽容待人。
(2)激发学生对人类创造及智慧的敬仰之情;控制自我,培养网络文明道德;感知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以及在人们生活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实事求是看问题并解决实际问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珍爱生命;培养自主意识,安全出行。
(4)尊重农民,爱惜粮食;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培养尊重工业生产者劳动的意识。
2、行为与能力目标
(1)正视困难和挫折,自我调节,提高适应能力;认识自己,充满自信;欣赏他人,发现他人长处。
(2)适选通信方式,文明通信,解决生活问题;学会正确合理使用网络;合理使用传媒,获取、处理、运用信息;
(3)知道交通发展的方向,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熟悉交通标志,自觉遵守交通法规;合理选择出行方式,并且在旅途中能够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4)了解、探究农业生产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学会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
3、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失败是成功之母;认识自己,充满自信,勇于表现自己;取长补短,学会合作。
(2)了解通信的发展历史及作用,邮件的传输过程;了解网络的含义和作用,知道网络文明公约;知道大众传媒和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对生活的影响和作用。
(3)知道各种交通工具,发展方向及带来的问题;了解道路交通安全法的有关内容,能识别交通标志;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出行会自护自救。
(4)了解农民的辛勤劳动,感受科技对农业发展的巨大影响;了解工业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了解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着。
五、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不畏挫折,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了解自我,培养自信心;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
2、正确使用电话、适选通信方式,解决生活问题;正确认识网络,合理使用网络;了解各媒体,感受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对生活的重要性。
3、会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看待和解决问题;学习道路交通安全知识,自觉遵守交通法规,远离交通事故;根据不同情况,出行前作出合适的选择和安排。
4、探究农业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关系,养成尊重农民和农民劳动成果的习惯;探究工业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工业生产密切合作的特点,各行各业的工人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
六、教学难点
1、遇到挫折会勇敢面对;发挥自己的优点,明白自信能使人快乐;了解自我,取长补短。
2、遵守通信公共道德、法律法规,爱护设施;正确获取信息,遵守网络道德规范,辨别信息,不沉迷网络;学会筛选信息,锻炼和培养选择、收集、处理和运用信息的能力。
3、选择合适的交通工具,实事求是、力所能及地看待和解决实际问题;确立安全意识,体验生命价值,遵守交通规则;出行在外会自护、自救,掌握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
4、感受科学技术对农业生产和发展的重大影响;珍惜工人的劳动成果,尊重工业生产者的劳动意识。
七、教学措施
1、提高认识,树立新型的教育观念,转变教材观和教学观,遵循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教学理念。
2、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端正学生思想,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注重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改革教学方式,创新教学过程,优化课堂结构,扎实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注意联系周围的环境、人和事,提高学生的道德认识。
5、注重自身业务素质及能力的提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向同行学习。
6、对学困生不抛弃不放弃,努力做到课堂内外尊重个体,点燃自信,磨砺性格,欣赏、鼓励、张扬优点,正面评价,使这些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八、学科实践活动安排
1、开展一次“安全才能回家”的安全意识教育活动(具体实施由开学初政教处进行)。
【四年级上品德与社会教学总结】推荐阅读:
四年级上学期品德与社会教学计划07-19
人教版四年级上学期教学计划(品德与社会)07-04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教案07-04
小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工作总结09-12
四年级下册社会与品德10-01
五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07-10
三年级班品德与社会教学工作总结10-20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擦亮眼睛教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