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2024-07-05

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共8篇)

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篇1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任务书诺狮设计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设计任务书

2012年01月29日

一、规划主旨:

本次规划的主要目的是在以人为本、尊重自然的原则指导下,构建健康舒适、和谐生态的休闲文化旅游区,采用积极保护、有机更新的方法,对园区范围内的历史风貌、生态环境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将历史文化遗产和生态环境保护作为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契机;改善环境品质,以提高空间品质,加强文化旅游和商业功能,进一步挖掘和发挥其文化和商业价值。通过规划及实施,形成开放、生态、休闲、充满历史文化特色、富有活力的文化旅游观光区。

二、规划自由度:

本次项目规划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 50180—93(2002年版)》的要求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对规划成果进行深入研究和创新。

在《详细规划》中,根据项目目前的进展状况,结合《概念规划》中的内容,合理布局和调整详细规划中地块范围的空间布局、绿地系统、交通组织、管线规划等,并根据业主需求对景观建筑形态和重要的节点进行设计,实现景观面的最大和组团的合理配置等要求。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版)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版)

(3)、建设部《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GB50357-2005)

(4)、《广西省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条例》

(5)、《崇左市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6)、《崇左市城市总体规划》

(7)、其它相关法律、法规、规范

三、规划内容:修建性规划

⑴ 项目用地分析

根据规划地的自然环境、气候特征。地质地貌等特点,综合考评社区建设条件,提出用地建议。

⑵ 规划原则设计

根据目前高端社区的发展趋势和当代建筑发展潮流,在充分考虑人性需求的基础上,拟定规划原则。⑶ 总体规划设计

根据规划要求和当地条件,结合建设用地规模及有关定额标准确定各分区用地规模、建筑面积和各项指标。并探索适用、合理、创新的设计途径设计适宜的各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作出分区、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⑷ 绿地系统规划

明确区内绿地及滨水系统,对绿地布局与风格,植物选择与配置,环境小品位置、风格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根据社区环境和景观需求,合理进行绿化植物配置,对设计地段内的花坛、座椅、垃圾箱、站牌、路标、电话亭、售报亭、治安亭、公共卫生间等环境小品进行布置安排,制定设计方案或明确选型方案。

⑸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配合景观需要,以超前的设计原则为导向,满足公交人流、出租车人流、私车人流、自行车人流、步行人流等五种交通流线设计,合理安排人车关系。并根据消防等要求,进行用地路网设计、道路分级模式设计和道路断面设计。

⑹ 建筑形态设计

在对建筑单体形态、建筑造型风格、位置、高度、屋顶形式等进行单体方案选型设计。

⑺ 竖向规划

对于园区内各类对建设场地,按其自然状况,工程特点和景观要求对场地内的地面落差、道路梯级起伏、微地形景观处理等进行规划设计。在尽可能减少工程量的前提下,最大化实现景观的多层次布局,以满足日后的要求,并为良好的排水条件提供基础。

⑻工程管线设计

根据国家以及省、市相关规划规范要求,对接城市工程管线规划方案,为园区给排水、电力电信等进行专项工程设计。

⑼工程量及投资估算

合理配置项目工程时序,以经济原则为指导,根据甲方需求,拟定分期建设的计划安排,并以此为根据估算工程量、拆迁量和总造价,分析投资效益。

四、规划深度要求

广西大新县格强河文化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达到国家关于修建性详细规划设计标准及行业规范内容与深度。

五、规划内容及成果

本项目的规划成果,参照国家及地方的规范及法规对规划的有关要求编制,并在本项目原有规划成果文件的基础上进行。

工作内容包括:

(1)、调研和分析场地现状,从景观、生态的角度重新评估该地块自然资源。

(2)、确立整体概念构思,确定环境系统框架,作出建筑、道路和绿地等的空间布局和景观规划

设计,布置总平面图。

(3)、道路交通规划设计,总体人车流线的组织及功能分区原则,出入口,停车场的布置。

(4)、分期建设战略及远近期结合部处理。

(5)、全区场地竖向分析及水系统高程设计。

(6)、结合设计任务书及地块经济技术指标完成场地建筑规划。

(7)、相关建筑物外观风格及意向。

(一)阶段性成果:

(1)、调查研究阶段:规划研究单位提出初步设想,提供文字说明、草图及相应的表格,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

(2)、基本方案阶段:规划研究单位提出总体的规划构架,进行专家咨询。

(3)、方案深化修改阶段:规划研究单位根据专家及相关部门意见,进行方案深化,提供最终规划成果。

(二)最终成果:(设计说明A3彩色文本一式4份及相应的电子文件)

(1)、项目背景、现状分析

(2)、设计构思

(3)、彩色总平面图

(4)、各类技术经济指标及投资估算等内容的说明与指引

(5)、功能分析

(6)、道路交通规划,高程确定和断面设计

(7)、土地利用规划

(8)、公共设施规划

(9)、绿地系统景观规划

(10)、全园竖向图

(11)、分期建设规划

(12)、重点区域放大平面图

(13)、主要节点设计的效果图若干

(14)、相关建筑物立面建议方案

备注:包括规划文本、说明,规划研究阶段的成果报告、现状调查和规划说明作为附件。

根据规划深度,此次规划成果表达要求确定,图纸表达要符合市规划局关于规划成果标准的要求。

规划研究单位需提供:

(1)、最终成果包括规划说明及基础资料汇编,规划文本(含彩色缩印图)和附件统一装订为A3格式;

(2)、展示用的图纸一套;

(3)、供汇报展示用演示文件1份(为ppt格式);

(4)、上述成果的电子文件2套。

六、工作要求

(一)设计单位要了解现状情况,充分收集相关资料,听取各相关部门意见。

(二)规划设计单位向甲方进行中间汇报和讨论不得少于两次,一般安排在初步方案阶段和论证成果阶段,在进行中间汇报时需要提供汇报提纲及成果简本若干套。

(三)设计单位按照甲方要求提供制作规划公示及汇报简本的电子文件。

(四)根据甲方要求配合参与公众活动。

(五)根据要求甲方配合向规划委员会汇报。

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篇2

中南林学院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前身) 于1999年依托学校的生态和园林学科优势成立了城市规划专业, 2000年招收第一届本科生, 至2014年, 已培养本科毕业生十届。2012年, 顺应全国高校学科目录调整, 城市规划专业更名为城乡规划专业。目前, 专业归属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风景园林学院管理, 学院设置城乡规划、建筑学及风景园林三个一级学科, 共同组成了完整的人居环境学科群。专业遵循“求是求新, 树木树人”的校训, 利用学校的生态园林学科优势, 结合专业发展的实际, 逐步形成了稳抓专业基础, 重视专业实践, 拓展专业视野的教学特点。

2 修规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学科发展面临新趋势。党的十八大以来, 陆续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 大力提速城镇化等与城乡建设领域密切相关的方针政策, 对行业的发展提供了绝佳的机遇, 同时对专业的要求有了更高的追求。目前城市规划主要目标重点转向揭示城镇建设发展和人居环境整体优化途径及其城市规划学科的基本规律, 成为一门以物质空间环境规划为核心, 且涉及城市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以及建设等诸多方面内容的综合学科[1]。2013年, 新版《高等学校城乡规划本科指导性专业规范》出台, 明确提出了城乡规划专业的4个知识体系、5个专业知识领域、25个核心知识单元、10门核心课程。其中, 《详细规划与城市设计》作为最为重要的核心课程之一进行设置, 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2.2实践教学出现新问题。在专业成立十五年来,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修建性详细规划在课程衔接上紧接建筑设计类课程, 设计题目从几百平方米或者几千平方米的建筑设计场地直接跨越到数十公顷的居住区规划场地, 空间尺度上的变化巨大, 学生在思路转换上需要时间。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专业综合性比建筑设计要求复杂得多, 通常会涉及到建筑、景观、管线、土方、造价等多方面的知识, 专业知识的消化应用需要更多的实践体验。传统设计类课程的教学手段单一, 基本按照“原理讲解-下发任务书-分阶段草图绘制-分阶段方案点评修改-绘制正图”的流程操作。在实际教学中, 存在学生对教师改图依赖性大, 主动思考的意识不强以及同学相互讨论交流缺失的现象。2.3课程考核评价指标不明确。修建性详细规划关注具体的空间设计, 除科学性特征之外, 还具有艺术性和主观性, 这也使得其课程成果评定和其他设计类课程一样, 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评价标准主观性过强, 评价指标单一等问题。

3 教学理念的转变

3.1 加强实践, 面向市场。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 做到设计题目与规划设计市场紧密结合, 鼓励教师将工程设计的真实题目或者科研成果的最新内容引入到实践教学中。3.2倡导开放, 鼓励交流。改变传统“教师讲, 学生听”的教学模式, 倡导开放课堂, 科学有效地组织学生参与课堂讨论, 进行设计交流,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思考, 开阔视野, 活跃思想。3.3整合资源, 建立信息库。整合相关教学资源, 化零为整, 积少成多, 科学合理地建立相关的教学资料库, 为教学活动的规范化, 高效化打下基础。3.4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传统的重课内轻课外、重校内轻校外、重知识轻能力、重绘图轻写作的教育模式远远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新型城市规划专业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2]。必须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 使学生具备“能画” (方案设计) , “能写” (文本编制) , “能说” (汇报解说) 的综合素质。

4 课程体系的调整

4.1 实践学时调整。根据修规教学改革的需要, 增加设计实践类课程学时, 丰富设计课的教学内容, 例如居住区规划设计的课程设计在由64个学时改为80个学时, 一个规划设计变更为了一大一小两个规划设计, 意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突出专业的教学特点, 对接市场的人才需求。4.2课程内容调整。增加了空间尺度介于建筑设计和居住区规划之间的建筑群设计, 通过这个过渡设计帮助学生完成小尺度思维到大尺度思维的过渡。设计所涉及到的要素应包括建筑要素与城市要素, 但又不能比居住小区规划复杂, 而应是学生可以在短时期内把握的规模和尺度[3]。4.3课程大纲优化。对相关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课程教学大纲进行调整, 对大纲中的课程考核指标进行规范统一, 明确设计类课程的考核评价指标分为考勤、草图、方案、表达、成果等因子, 并设定不同指标的权重。在相关设计类课程的课程评价上, 要求统一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执行, 并采取集体评阅的方式以避免过度主观化判断现象的出现。

5 教学手段的优化

5.1 教学阶段的重构。在此次的教学改革中, 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课程教学参考了传统建筑设计实践教学中“抄绘-测绘-设计”这一行之有效的模式, 在居住区规划设计课程中同样将教学内容分为三阶段:通过优秀居住区案例分析加深学生对居住区规划理论的理解;通过实地调研感受居住区规划的现场尺度, 发现当前居住区规划的问题;最后通过具体的居住区规划设计掌握修建性详细规划的一般方法, 探索居住区发展的未来趋势。5.2善用多媒体, 分阶段汇报答辩。将传统的一对一改图模式调整为“改图+汇报”的形式, 将整个设计课程的教学无缝对接到每个学生。在改图过程中对学生设计过程中产生的共性的问题及时总结并通过多媒体向全体学生演示讲解。同时, 在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做阶段性汇报并答辩, 同步组织学生的课堂讨论, 加强学生之间的设计交流, 促进其主动思考。5.3打造案例库和设计题库。在教学案例库的建设上, 拓展案例来源, 鼓励资源共享, 把握“熟、新、趣、精”的原则[4], 即选择学生熟悉的案例、选择近期的案例、选择有吸引力的案例、选择经典的案例。课程设计题库的建立则是根据授课年级及要求的不同, 将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设计题目分类建档, 并统一拟定设计任务书。

结束语

本文以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城乡规划专业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改革为例, 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课程的教学进行了探讨并在课程体系调整、教学内容优化, 教学手段创新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尝试。课题的研究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还有待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深化。

摘要:通过调整课程体系, 完善课程内容, 增加实践学时, 优化教学手段等措施对传统的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进行改革研究, 在研究基础上探寻相关课程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

关键词:修建性详细规划,教学改革,资源共享,开放交流

参考文献

[1]阳建强, 王承慧.城市规划教育的转型与重构与拓展——以东南大学城市规划教学改革为例[C].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 2011.

[2]张加颖, 孙洪庆.城市规划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研究[J].中国冶金教育, 2004 (1) .

[3]王承慧, 吴晓, 权亚玲, 巢耀明.东南大学城市规划专业三年级设计教学改革实践[J].规划师, 2005 (4) .

[4]李文杰.开放教育中案例教学法的应用[J].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2 (1) .

浅析修建性详细规划 篇3

摘 要:修建性详细规划是城市详细规划的一种,以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或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依据,指导各项建筑和工程设施的设计和施工的规划设计。本文以内黄新城枣乡大道两侧修建性详细规划为例,对修建性详细规划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修建性;详细规划

1 案例概况

项目位于内黄新城枣乡大道两侧,东起文化路、繁阳大道,西至经三路,南起繁阳一路,北至繁阳四路,总规划用地214.06公顷。

2 内黄新城枣乡大道两侧修建性详细规划

2.1规划设计原则

①合理规划的原则。通过对规划区用地的科学分析、功能的充分研究、空间形态的多方案比较,最终形成合理的、有利规划区未来发展的规划方案。②协调统一的原则。规划区作为内黄新城的核心区,规划设计中所提出的用地布局、空间形态、功能结构必须要与城市新区、老城区相协调,不能“独树一帜”。设计中将新区、老区看做一个整体去统筹把握,既可以使城市空间、功能不断地延续更新,也能保证未来城市和谐稳定的发展。③以人为本的原则。强调“以人为本”的生态住区、绿色建筑,通过规模开发,完善社区公建配套,以及细致的空间设计,创造一种亲切宜人的社区氛围。④展示特色的原则。充分挖掘借鉴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有的硝河等水绿景观资源,构建规划区具有传统城市特色的空间形态;打造生态环境优美的城市景观,使内黄特色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示。

2.2 规划目标

打造弘扬历史文化,环境优美,独具特色的现代化新城核心区。

2.3 规划设计思想

规划区设计体现中原传统城市特征,运用中轴对称和棋盘式的空间组织手法,打造规划区具有传统城市特色的空间形象。枣乡大道两侧重点突出传统文化、体育休闲和综合商业三大主题,同时以枣乡大道为核心组织规划区的景观体系。

方格网形式的城市路网、自由灵动的水绿空间贯穿规划区鸟瞰设计的始终,同时以多层建筑为主的新中式建筑与周边环境自然地融为一体,在塑造传统城市空间的同时,注重舒适、优美的视觉感受的营造。

2.4 总体布局

①规划结构。规划形成“一心、一轴、两片区”的规划结构。一心:规划区的景观中心;一轴:沿枣乡大道形成的南北向发展轴线;两片区:以枣乡大道为分界线,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为特色居住区,西片区为商务商业区。②居住区规划。居住区由3个居住组团组成,居住区设计主要以打造宜人的居住环境为目标,注重特色空间和景观的设计,高度体现汉代中原建筑风格的新中式居住建筑区域。建筑高度以舒缓为主,规划居住建筑为6层,建筑之间的空间尺度宜人,建筑外观融入大量的中原传统建筑元素,如建筑屋顶为坡顶、建筑材质与传统建筑保持一致、建筑外立面设计有体现中原传统文化特征的符号等,同时注重建筑周边环境的打造。居住区以英雄情怀景观为主题,以简洁的几何线条表达英雄情怀的豁达与豪迈,以石刻彰显英雄精神之不朽。由于沿岸的商业设施较多,沿岸以硬质广场为主,配备林荫树的种植为使用者提供舒适的休息空间。③商务商业区规划。商务商业区被规划区的景观中心分为南北两个商务商业中心。商务商业区是内黄新城最为主要的集休闲、娱乐、商业、金融于一体的综合商业区,主要展示最有特色、最能体现汉代中原建筑风格的新中式公共建筑区域。其设计主要突出建筑和环境的相互融合,注重以水为主题的景观系统的打造,使人们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能更好的体验水绿环境所带来的愉悦感受。商务商业区鸟瞰设计依托水体优势,在片区内形成以水为主体的开放空间,水体两侧的新中式商业建筑以多层为主,建筑与建筑之间形成的开敞空间与周边的水绿空间衔接融洽,使人在进行商业活动的同时可以与水体形成互动,满足人们的亲水需求。④开放空间规划。开放空间设计强调“均好性”。规划区中各建筑通过围合、渗透等方式,形成了各种私密的、组团的、公共的空间环境。⑤绿化景观系统规划。绿化系统采用点、线、面结合的原则分层次展开,均衡于规划区內的每一部分,紧邻每一个组团模块空间,使住户充分享受与自然亲近的乐趣。⑥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居住区内道路线形优美流畅,有利于在交通安全的同时创造优美的景观,达到步移景易的效果;组团出入口尽量设置在居住区及小区级道路上,以避免对城市交通性干道的影响。最大限度的减少车辆对步行、绿化等生活性活动空间的干扰。

居住区道路分四个等级:分别为20-60米居住区级道路(城市干道),10-15米小区级道路,6米组团路和4米宅间路。

2.5 建筑设计

①住宅设计。住宅设计体现多元性、合理性、与地区环境融合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多元性:设计多种户型以满足不同住户的需求。多层以90平方米、120平方米和140平方米为主,设计考虑家庭基本需求,100平方米以上户型达到三室两厅布局,其中餐厅和客厅在布局上既有功能分区又相对通透,给人以开敞明亮的空间感觉。合理与舒适性:住宅设计中除考虑日照、通风等基本因素,做到南厅南主卧室。与地区的融合性:在住宅立面的塑造上,考虑到体现汉代中原建筑风格的新中式居住建筑特色,建筑设计也可以从中原地区的建筑以及历史建筑汲取灵感。②商务商业区建筑设计。商务商业区建筑体量不宜过大,应和附近居住建筑体量相呼应,以多层为主。重点建筑设计秉承中原传统建筑的特征,建筑立面采用传统三段式的分割方式;屋顶采用坡顶形式,同时对建筑檐口形式和颜色进行细化设计;建筑一层采用颜色较深的石材,用来象征传统建筑的底座;建筑主入口采用中原地区特色的“一门两窗”的形式。

3 结语

修建性详细规划在整个城市建设规划中是一个重要的部分,必须要以现实需求为规划基础,根据修建规划的具体要求去操作。编制过程中应当注重从不同方面出发对规划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从而更好地提升规划方案整体的合理性、科学性和可靠性。

参考文献:

[1]王琼.基于修建性详细规划在现代城市规划中的法定性研究[J].中国房地产业,2011(2).

[2]郭晓莹.浅议城市设计与修建性详细规划[J].中国房地产业,2011(7).

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要点 篇4

(1)用地性质:用地范围内的建筑性质是否与我局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相吻合,于现状用地等原因不一致时,应提出具体的审查意见,确需调整的应变更规划设计条件。

(2)规划布局:审查建筑布置和空间安排是否合理,能否创造良好的外部空间形态和建筑景观,与周边地块建筑布局的相互关系,各项公共服务设施及市政公用设施的布局、数量、规模是否符合相关法规和规范要求。

(3)现状分析:注意研究分析周边用地规划情况,考虑新规划与周边用地和建筑的关系,提出合理的审查意见。核实用地坐标是否与土地证坐标一致,周围道路系统坐标是否与现状一致。

(4)规划指标体系:对用地面积、容积率、绿地率、建筑密度、建筑控制高度、建筑红线后退距离、交通出入口数量及方位、停车泊位等各项规划指标进行审查。上述各项指标的确定首先应符合我局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

(5)道路交通系统(含公共停车场):审查规划确定的道路交通系统是否便捷,道路网密度、出入口的设置是否合理,道路口中心的坐标、竖向标高、断面、纵坡等是否满足规划、规范及道路断面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符合管线综合的设置要求。道路无障设计社会公共停车场的布局是否方便停车并减少对动态交通的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6)绿化系统: 应审查规划的绿化系统是否符合有关部门划定的绿线,绿化带、视线通廊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形成舒适优美的绿化景观和视觉通廊。综合以上分析提出相应的审查意见。

(7)管线综合、市政公用设施、公共服务设施规划:根据规划确定的各项指标及相应的建筑容量和人口容量,审查市政公用设施(变电站、换热站、燃气调压站等)及公共服务设施(公建、中小学、托幼、农贸市场、文化站、社区用房)的数量和规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服务半径是否合理。

(8)经专家评审项目审查意见应与专家提出的意见相结合: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9)征求相关部门的意见:根据规划选址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设计条件的要求,审查规划的内容是否符合中《小学布点规划》、电力高压线走廊、交通、环境保护水务、文物、国土资源、园林绿化等相关部门的意见,提出合理审查意见。

(10)编制成果:审查规划说明书及图则是否符合《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居住区规范》的要求。

(11)综合以上要点提出具体审查意见。

36肇兴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意见 篇5

评审意见

2009年6月5日,贵州省建设厅在贵阳主持召开了黎平肇兴侗寨修建性详细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省旅游局、省文物局、省城乡规划委员会办公室、省风景名胜区专家委员会、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黔东南州人民政府及州建设局、文化局、水利局、交通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风景名胜区管理处、中共黎平县委、黎平县人民政府及县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共计40余人,会议组成并通过了评审专家委员会(人员名单附后)。

与会领导和专家都曾到过黎平肇兴侗寨,对情况比较熟悉。会上,首先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对规划主要内容的汇报,然后听取了黎平县人民政府关于黎平肇兴侗寨保护、建设、利用、管理方面的情况介绍。在审阅规划文本、图纸及说明书的基础上,对规划进行了认真的评审。

大家认为:肇兴侗寨是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肇兴——地坪景区的核心组成部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村,拥有五个组团及鼓楼、花桥、戏台等极具民族特色的建筑,环境优美,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乡村之一。该详细规划以黎平侗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肇兴侗寨保 1

护规划为依据,指导思想明确,现状分析比较透彻,布局分区基本合理,整治方案基本可行,提出的问题针对性较强,解决的对策具有可操作性,各专业专项规划内容和深度基本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成果丰富,图件精美。专家认为,本次规划的重点是为迎接州旅发大会的召开而对肇兴提出保护整治的要求,评审会同意通过该规划,同时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在进一步修改完善后,报省建设厅审批。

一、建议将规划名称改为“黎平肇兴侗寨保护与整治规划”。

二、进一步说明与黎平侗乡风景名胜区的关系,明确性质定位、保护目标、整治内容及发展要求。特别是住户的排污、厕所和燃料等应该为主要整治内容。

三、完善保护体系,细化保护措施。保护好山水环境与村寨格局,保护街巷空间与河岸景观,保护公共建筑与典型民居,保护民间习俗、地方文化及人文意境。

四、进一步加强村寨环境整治,综合考虑农贸市场、小学、汽车站、消防站、博物馆等搬迁和建设问题,建筑风格要与当地侗族民居相一致。

五、进一步理顺道路交通及旅游服务系统规划,综合考虑给水、排水、电力、电信等管网的铺设要求,完善消防、排污、垃圾箱等规划内容。

六、考虑到与厦蓉高速公路、贵广快速铁路、黎平县城的联系,建议将新区选址在归玛,统筹解决肇兴乡的行政管理职能及配套设施。

七、规划成果中的文本力求简明扼要,图纸要清晰准确,说明书要论述详尽。

黎平肇兴侗寨修建性详细规划

评审专家委员会

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篇6

第一章 总体思路

1.1 华阳城镇现状及建设条件

见《华阳古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1.2 规划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

(2)《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

(3)《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标准》

(4)《城市规划强制性内容暂行规定》

(5)《洋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5-2020年)》

(6)《长青-华阳旅游区总体规划(2006-2020年)》

(7)《洋县华阳古镇旅游控制性详细规划(2006-2020年)》

1.3 总体规划纲要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1.3.1 总体规划纲要的思路

(1)指导思想

以发展生态、人文、红色旅游为契机,以强化保护自然保护区和历史文化遗址街区为目标,以建设人地和谐、宜于人居并彰显陕南地方风味的城镇环境为核心,打造具有“汉文化源”和“古蜀道商贸”文化特征的丽江式古镇。

(2)发展战略

以自然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古城人文历史环境格局保护为主线构建未来的旅游空间开发,以发展完善城镇旅游业软硬件服务体系为行动纲领,在加快古镇旅游景观有序分段建设的同时,通过创品牌、出精品、促营销、优服务实现规划期内的战略目标。

(3)战略目标

华阳力争在“十一五”末或古镇建成一定规模后申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并在规划期内将其打造成为陕西旅游名镇、自然保护和特色产业服务基地镇、国家级风景园林城镇及“小康镇”,实现“北方丽江”的城镇形象发展目标,使华阳镇成为中国国家中央公园-秦岭生态旅游经典目的地,以西安为主及其周边大城市的度假休闲目的地之一。

(4)战略重点

① 全面保护修复古镇历史遗迹遗址,力争在“十一五”末或建成一定规模后申报成功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② 保持古镇生态风貌的完整性,使古镇成为陕西省一个具有浓厚历史文化特色、旅游优势突出的旅游城镇。

③ 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争取在“十一五”期间形成35-50万游客的接待能力,成为陕西省旅游名牌城镇。

④ 重点开发建设古商贸街道为主的形象品牌景区(群)。

(5)旅游形象设计定位

① 总体意境形象定位—— 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华阳古镇处于号称中国的国家中央公园的秦岭腹地,周边的北、东、西三面有太白、周至、佛坪、老县城、长青等自然保护区,原生环境优美,同时有古蜀道、古城镇等积淀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其总体形象定位为“千年古船城,秦岭第一镇”。

②“南有丽江,北有华阳”景观具象定位:“南有丽江,北有华阳”的形象依据和思路:利用华阳富水近山的风水地理,建设华阳秀美水城,即城卧水环,水在城中,街在水边,房水比肩,山清水秀,翠(林和水)黛(传统建筑)相拥;保护和利用华阳浓重的历史文化遗产,如古老的街巷,戏台、古塔、古桥、古堡及其质朴淳厚的乡民乡风;保护周边原始浓郁的自然生态环境,使古镇犹如绿海波涛中的诺亚方舟;新开发区域的建筑拟古仿古,风格造型色彩与古建筑匹配;已有现代建筑进行外立面整修和装饰,使之与古建筑匹配。

1.3.2 总体规划纲要要求

(1)城镇性质

华阳城镇性质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秦岭南坡生态-山水旅游名镇,华阳-长青旅游区服务基地,洋县北部地区重要中心城镇。

(2)城镇规模

① 人口规模:近期规划人口为3095人,远期为4930人。规划考虑一定的弹性,近期人口规模按3000人进行控制,远期按5000人进行控制。

② 用地规模:规划建设用地57.14公顷(不包括镇区东侧的古城堡、烈士纪念碑、城镇绿心、旅游度假用地和秦岭植物园用地),人口5000人,人均114.28平方米。

(3)用地布局

用地的发展方向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尽量保存城镇基本格局,主要在南北两个方向上拓展城镇发展空间;二是满足旅游发展的要求,把城镇南部(包括东水河东岸的部分土地和古堡)作为旅游开发的主要地段;三是要通过用地调整,安排好各项基础和服务设施用地,方便和满足居民的生产生活的需要,建设人居环境良好的宜居宜游城镇;四是考虑未来发展要求,留有余地。

(4)功能结构与形态结构

① 功能结构规划

规划的城镇功能区分为八部分。

• 生活居住区:位于城镇的北部,形成现代化的综合性居住社区。规划自城镇北部引东水河河水,建设亲水型、传统与现代有机结合的居住片区。

• 商贸服务区:位于生活居住区南侧,是城镇的核心区域,塑造亲水型仿古商贸街和中心广场,为旅游者和当地居民服务。

• 古街观光区:位于城镇南端,通过建筑和环境的整治,恢复传统街区的建筑和环境风貌,整治重点是维修整治铺板门街的民居和建筑立面、南端河道和滩头整治、铺板门街东侧滨水汉文化步行街的建设、古戏楼地块的整治、原廊桥的修复和河流堤防岸线的整修等。

• 城镇绿心:在东水河的东侧,包括烈士陵园岗地及其以南几个小岗,通过绿化的建设,形成城镇核心公共绿地,为东水河以西的城镇人口密集区提供绿色开敞空间。

• 旅游度假区:位于城镇绿心的南侧,利用东水河东面的土地提供以度假、休闲、会议、娱乐、健身等活动为主体的大型高档次旅游服务区。同时,该地区的民居可以开发为农家乐旅社,利用山茱萸林等开展农家乐旅游;

• 古堡展示区:位于城镇绿心的西侧,重在保护,少量建设。主要功能是为旅游者提供古代武衙门观光等各项活动。

• 自驾车服务区:位于城镇的西南部,西水河以南,华太公路旁,主要功能是为自驾车旅游者和蜀道探险徒步旅游者服务。

• 秦岭植物园:位于镇区东北部,主要功能为秦岭的各类竹类和珍稀树种的栽植。

② 形态结构规划

建成区现状形态为船形,规划城镇形态保持原有格局,即华阳如古船泊港,传统民居区居于船头,中心为商贸服务区,而生活居住区位居船尾,索桥如锚链,古塔如船桩,而旅游度假区和自驾车服务区则如繁忙的港栈;在这艘古船上,古镇居民如好客船员,来访游客象匆匆旅客,展现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5)水城规划

华阳水城规划共7条水系构成,分别为:古护城河、东水河、西水河、西山截洪沟、中心街北水渠、中心街南水渠和古排水渠。

(6)绿地系统规划

绿地系统的总体构思主要包括:①创造城镇的绿地大背景,加强周围山体的绿化工作,建立城外绿环。② 通过滨河绿色走廊和引入城镇中的水系,串联起生态隔离绿地和城镇公园。

以上两个层次的绿地将共同构筑城镇内点、线、面结合的绿地系统,形成华阳镇“一轴、一带、四片”的绿化格局(一轴即穿过华阳镇的酉水河水轴;一带即沿河形成的带状绿化;四片即华阳镇周围的的4片山林绿地)。

(7)景观特色塑造

规划的基本思路:①观上,结合城镇宏观环境分析,突出“水、绿、古”三项城镇特质要素的联合塑造,明确华阳城镇整体形象为“绿景、水网、天蓝、城美”总体氛围。②中观上,通过城镇建筑、建筑群体以及整体城镇空间的主次、高低的协调,主城区与背景山色的协调,形成以城镇中心为主体,以四周山体为景观制高点并由此向中心辐射,形成富有节奏、韵律起伏的整体空间构图。

③微观上,进行华阳古镇古街、滨河、岗丘、广场、桥梁、园林等景观特色的精心创造,使古镇处处透着浓郁清新的格调。

滨河景观带:主要通过“软质景观”体现城镇自然风貌。结合带状城镇特色,利用酉水河两侧,特别是古街东侧沿河绿轴自然景观游览带,串联城镇的主要景观带。

6.3 历史文化遗存

华阳古镇是历史上有名的巴蜀古道驿站、古代军事要冲和经济政治要镇。唐至明朝中叶,该地曾为“华阳县”县城,是地域管理中心和傥骆古道商业贸易的重要节点城镇。华阳在古蜀道上具有重要地位,古代商旅络绎不绝,城镇繁华。古代战争时期,它是军队的物质供应地;和平时期,它是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南北经济物资交流的集散地。从汉唐至明清,华阳发挥了商贸重镇的重要功能,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镇。1930年代,由徐海东、程子华、郑位三领导的红25军曾在华阳一带进行革命活动。解放后,华阳成为洋县北部的一个重要城镇,也是长青国家级自然生态保护区的依托基地城镇。

在历史上,华阳古镇空间布局建设堪称中国古代城镇建设的经典。城镇采用中轴线布局方式。官府和庙宇在北,俯镇全城;商贸街和居住在南,以利贸易经营;古堡兵营在河东高台上,便于安全保卫。东西两河在古镇南端交汇,使古镇犹如舟船在水上。镇的西北、东南、西三面有浓翠山岗对峙并立,护卫着古镇。

历史上该镇发展主轴呈南北走向。沿主轴从南始有古商贸铺板门街,该街宽5米,南段为食宿娱乐街区,中段为布匹百货钱庄商铺区,西北段为主要服务于周边地区的日杂用品商铺区。中段北端有一过街门楼,门宽可通过大轿,两侧可过步行者。过街楼正北为古戏台,通过戏台前广场即为三官庙,古戏台的演出即为酬谢福禄寿三星官,并祈求三星高照,好运迭来。三官庙对面为衙门,负责行政税收法律等。三官庙北侧建有古塔,其用意为镇河和拴牢船形古镇,防灾避洪。据说在镇以南2公里处的酉水河边建有魁星楼,用以镇河。

古商贸铺板门街属于蜀道-傥骆古道的一部分,其南端为避火灾而建有火神庙,经过小华阳接汉中,北通太白和周至老县城至西安。古商贸铺板门街南有风雨廊桥过河,河西南侧山崖上有得益阁俯瞰全镇,河边有观景亭,可欣赏古镇美景;东水河上也有桥,通向卫戍住兵的华阳古堡,并连通茅坪、佛坪等地。

据传,古镇北部有三台寺和东岳庙,当年因古道商贸繁盛而香火丰厚,寺中有僧人数十人,东岳庙为三台寺的后勤管理庙观,管理沿傥骆古道两侧数百亩水田、旱地、林地等及位于东水河河岸边上油坊滩和水磨滩的10多处榨油水磨。三台寺毁于兵火,几无遗存,而东岳庙也已大部毁坏,遗留有后殿7间,巴山松一株,树高约30米,苍翠浓荫,长势良好,很远处就可望见。

华阳古镇的布局建设以古商贸铺板门街为中轴线,南为商贸区,中为行政文化区,北为生产区,布局严谨,气象万千,人地和谐,历史上虽屡遭兵火之灾,仍续存绵延千余年,充分展现出其古风荡荡,古迹斑斑,撩人思古,正所谓:“城在山头市在舟,万家烟火一船收,上有宝塔系古舟,下有魁楼锁野渡。莫道华阳无名地,石有将军卧岭牛。”

古商贸铺板门街长约600米,大都为清末民初的前店后居式建筑,大部分建筑保存较为完整,内部空 间结构没有大的破坏,还保留着中国建筑的传统结构。这些建筑具有我国南北方杂烩的风格,以南方山区汉民居特点为主,但是,从房屋构件细部上仍可以看到中原民居建筑的特点。

尽管近几十年的建设部分改变了该区原有的历史格局,但仍有不少建筑遗存(有两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兹列举如下。

古戏楼,为清代初期建筑,高8米,长15米,宽12米,平面呈长方形。上、下两层,单檐、单拱、歇山顶。楼顶施灰筒瓦,四角起翘,有风铃。面阔3间,屏风摺扇形,后台通间。底层高1.5米,至上木板覆盖,楼檐深1.4米,山脊向内收约1.2米,前、后檐外额长,单拱连接挑头,内额粗,由两次间金柱承托,直撑梁架。据其结构及工艺测定,此楼在道光时曾维修,1987年重修。现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商贸铺板门街,长600多米,有300余个院落,主体为明清建筑,是陕南保存较为完好的明清时期古镇街。

已毁建筑物和构筑物包括三观庙、文武衙门、火神庙、火神楼、魁星楼、得意阁、风雨桥、古栈道等。

6.4 建筑质量分析

根据古铺板门街现有建筑的实际情况,参到其他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将建筑质量分为以下三个等级:① 质量好--结构及围护材料保存完整,可继续使用的建筑。② 质量中--机构基本完好,经修缮维护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③ 质量差--结构及维护材料已老化腐朽,需要大修的建筑。

好、中、差的建筑面积分为:7428.1平方米、6830.1平方米和1479.3平方米,分别占到 47.2%、43.4%和9.4%。

表6-1 古商贸铺板门街建筑质量分析一览表(略)

6.5 建筑风貌分析

根据华阳古铺板门街现有建筑风貌和空间结构的实际情况,参到其他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将建筑风貌分为以下三个等级:

① 甲类:具有典型地方特色的传统建筑。

② 乙类:虽不具有典型传统建筑特色,但体量、外观、色彩与甲类基本协调的一般建筑。

③ 丙类:与甲类建筑从体量、外观、色彩等方面不协调的建筑。

甲、乙、丙三类建筑在古街中建筑面积分别为:7428.1平方米、2974.4平方米和5335.1平方米,分别占总面积的47.2%、18.9%和33.9%。

表6-2 建筑风貌分析一览表(略)

6.6 建筑综合整治规划

综合现状建筑质量和建筑风貌,以及规划区域的性质,对现有建筑分别采取保护、保留、修缮、整饰、拆建等不同措施。

① 保护---风貌为甲类,质量好、中的建筑,进行保护,不得翻修,可按原样使用相同材料进行修理。面积7108.8m2。

② 保留---风貌为乙类,质量好、中的建筑,实施保留,并可按传统样式进行适当整饰。面积1183.2 m2。

③ 修缮---风貌为甲类,质量差建筑,按传统外观进行内、外部的修缮。面积1501.5 m2。

④ 整饰---风貌为丙类,但质量好的建筑,进行保护,对其外观按传统样式进行整饰。面积4309.4 m2。

⑤ 拆建---风貌为丙类,质量中、差的建筑,或风貌为乙类,但质量差的建筑实施拆除,是否重建根据详细规划而定。面积1634.6 m2。

表6-3 古商贸铺板门街建筑保护更新一览表(略)

6.7 规划布局结构

基于前面对建筑风貌评价以及本区是华阳古镇历史文化的窗口,因此该区域成为全镇的重点保护区。

根据总体规划的布局安排,以规划的两水路为界,北部为近代建筑风貌区,南部为传统建筑风貌区。

总体规划在本区东部规划了一条河街,建筑风貌为仿古步行街。这样本区的布局结构为:两条传统风貌景观轴,六个重要节点。

① 两条传统风貌景观轴:即铺板门街和滨水汉源文化步行街。

② 六个重要节点:桥头广场、小游园、水车磨房、古戏台、火神楼、船头广场。

6.8 分项规划

(1)古塔街和南街

根据总体规划安排,古塔街和南街沿街主要为商业建筑,层高一般为三层,红色坡屋顶。建筑体量一般不宜过大,建筑立面可变化丰富些,建筑色彩可采用相对明快的色系,不必太强调统一,但在色调上应有一定的协调或对比关系。

这两条街道目前是镇区主要商业区,未来其性质不会有太大变化,因而是全镇区最具活力和人气的区域。规划通过建筑、绿化、空间有序变化、广告标识等塑造出特征鲜明、商业气氛浓郁的街道景观。

(2)汽车站

鉴于古塔街修建古塔广场,将现汽车站迁至道路南侧,占地面积为0.18公顷。

(3)古衙街

在现镇政府前开辟古衙街。这条街道是一条小区内部道路,两侧建筑不宜过分强调呼应关系,只要安排整齐,并结合水系,可形成一条惬意、舒适的空间。

(4)镇政府用地改造

按总体规划,现镇政府将迁至镇区北部,现镇政府用地改为旅游服务用地。由于现政府大院的建筑质量较好,因此不需要进行重建,而只需对建筑进行内部整修即可使用。

(5)小游园

现镇政府东侧为一处低凹地,目前植有茱萸等树林,加之有大小不等的石头,因而自然环境十分优美。基于现状环境的特点,规划其改造成一处小游园,一方面可供镇区居民使用;另一方面可供游人进行一些夜生活。在游园内滨河设一处半圆型小广场,广场周围布置有廊,供人们休憩之用。小游园的道路曲折迂回,将一些亭、景观点有机的串联起来。

在小游园的东南临河处建有一用水车带动的榨油设施,可使游人直觉感受到当年“油坊滩”作业的场景。

小游园的绿化以当地树种为主,同时还要大量的保留现有树木。现有的石头有的可作为景石使用,有的可以堆积起来就是一座小山。在造园过程中采用这种手法一方面体现了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可大大降低造园成本。

(6)古磨房及水系

古磨房位于斜街的中部,其旁为缓缓流淌的小溪。古磨房建筑造型十分别致,前坡较长,周围环设木柱,靠小溪一侧设有水轮,整个建筑给人一种古朴、原始的感觉,是镇区不可多得的、能够反映地域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规划将其予以保留,并进行维修,使之成为镇区历史见证和旅游景观点。

按照总体规划的要求,镇区要有水乡特色,因而规划将磨房旁的小溪预以保留和扩展。该小溪自古塔街西部通过涵沟形式流进本区,自镇政府门前流过,由古磨房处汇入西河。规划设想将这条小溪完全暴露出来(现将一些地方加了盖板),在用地开阔地段可适当早一些小湖,以改善和美化环境。

(7)华太桥桥头广场

华太桥头广场系指南街南端的西河桥头广场。目前的桥头广场用地较为开阔,由于周围建筑布置比较零乱,因而多少有一些凋零之态。

华太桥头广场是该片区的一个重要节点,它是新区和老区的一个过渡的缓冲空间,在交通上是一个集散场所。规划在其东西两侧各建一组弧形分布的雕塑矮墙(80公分高),这样广场的围合感就显得十分强烈。广场用块石铺设,中央设标志性雕塑,初步确定为秦岭四大国宝,使整个广场具有一种象征感。

(8)老街

老街亦可称古铺板门街,始于华太桥头广场,向南延伸到船头广场,总长度535米。前面已经对老街的文化价值整修方案进行了详细说明,这里不再赘述。

(9)古戏台

古戏台位于斜街和老街的交汇处,它是镇区目前保存完整的一座“公共设施”。戏台由于保护完好,仍有使用价值。规划在其北设一个古戏台广场,长45米,宽15米,硬质条石铺面,游人和村民可在此观看秦腔、桄桄戏等。广场北部由于距离较远,可设几个造型规整的花坛。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满足了观看演出活动的需求。广场北部建三官庙,和古戏楼形成一个南北对峙,遥相呼应的空间效果。

(10)火神楼

在老街中部的开阔处建一火神楼,二层仿古建筑。建火神楼的用意有二,其一是丰富了老街的景观,其二是恢复历史上人们对火神崇敬的文化。

(11)船头广场

华阳古镇形似一条航船,其南端小广场则命名为船头广场。船头广场现为一开阔地,其南有一通碑,字迹剥落;其西北有一片小树林;三面临水,环境优美而别具特色。

规划在船头广场创造出船头甲板的意境:北部民房尤如高出甲板的船舱,出口处设一牌枋,它是古街的南部端点,也是进入船头广场大门,空间在此忽然开朗,突显出一个完全别样的景观。广场南端在石碑旁建一小型火神庙(相传石碑旁有火神庙),在东西河岸边各设九个造型为龙的雕塑柱,这样既美化了环境,又寓意了龙可治水的传说。广场中部为一船形花坛,花坛中设计了两个雕塑,一个为船帆,另一个为船锚,这两个雕塑可给人强烈的“船头”联想。广场临河岸线设有白玉栏杆,尤如船舷。广场地面以条石材铺就。广场除花坛外不再植树,力求广场空间开阔(甲板),加之三面江水滔滔,游人站立广场之上尤如站立在乘风破浪行进的船头之上,激动和亢奋的心情会油然而生。整个空间体现出小而大气、简捷而寓意深刻。

(12)汉源文化步行街

汉源文化步行街亦为滨水街,这是根据陕南常见的一种街道形式而新规划的一条景观街。该街位于区域东部,毗邻东水河。街道宽5米,总长587米。

华阳老街具有一种古朴典雅的风貌,有浓郁的传统气息。汉源文化步行街如果也按这一风格进行规划,一方面很难达到老街水平;另一方面也是造假,游人会觉得更加无味。基于这样的考虑,该街定位为:陕南传统民居形式,并将其精华部分进行有机组合和升华,形成和老街风貌有所区别的滨河街道景观。

汉源文化步行街临街建筑要作为风格统一、造型有别、灰瓦白墙(灰墙或黄褐色墙体)、体量适中(二层)。在街道向河一侧规划有游人可以下水的亲水平台和台阶,其上可用上跨桥连接南北步行道路。

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篇7

从金塔城市空间发展历程来看,由于县城酒航路过境交通的限制,金塔城市空间发展主要沿解放路发展。随着城市发展和过境交通的改道,金塔县城发展正逐步向酒航路沿线和西侧迈进。县城发展亟需摆脱旧有城市框架限制,整合城区用地,开辟城市新区,进行跨越性拓展。因此,为适应金塔县城市发展的需要,加速城市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改善金塔城市面貌,核心区作为其县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详细规划编制突显其重要作用。

本文结合《金塔县新城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探讨了河西地区小城镇详细规划设计的编制理念和策略,主要讨论在县城发展建设中提升城市能级与品质的有效方法,通过合理规划,引水入城,塑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处理好核心区与老城区发展的和谐关系,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

1 现状分析

1.1 规划区概况

1.1.1 区位条件

金塔县位于酒泉市东北部,从宏观来看,酒泉(肃州)自古就是河西走廊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节点。“酒-嘉一体化”的政策,更是加快了酒-嘉的经济一体化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兰州以西、乌鲁木齐以东最大的区域性经济中心。从中观来看,金塔县是酒泉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主次双心,一轴三区”中的主中心,是市域的核心区域,是酒-嘉城镇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战略地位和区位优势。从微观来看,规划区位于金塔县城老城区西部、神舟大道和航天大道交叉口、航天大道西侧,其中航天大道为规划中县城城区最重要的南北向核心轴线道路,神舟大道为县城城区东西向连接的主要城市干道,两路相交之处亦是城区最重要的功能节点,是规划中的城市新中心。规划区紧邻规划中的西干渠生态公园,是未来进入金塔县城的门户空间,亦是老城区西拓的桥头堡,交通环境优越。

1.1.2 金塔县经济发展现状

金塔县产业发展阶段处于向工业化中期过渡阶段,设施农业取得初步成效,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农副产品加工、矿山采选、建筑建材及生化机械制造等四大产业初步形成,有效地促进了金塔县工业的生产发展。依托航天城、东方红卫星发射场、神舟飞船发射场、基地历史展览馆、东风革命烈士陵园等景点,以航天旅游为特色的旅游业所代表的第三产业发展迅速,特色市场初具规模,城乡贸易活跃。

1.1.3 规划区现状分析

1)自然情况:规划区内现状地形坡度平缓,视线全部开敞,高程在1264m至1274m之间,自东南向西北方向逐渐下沉。区内有大面积的农林用地,以自然景观为主,有一条宽约3m南北向的金大渠灌溉水渠从规划区内穿过,是规划区内主要景观。规划区周边自然生态环境条件优越,有西湖生态公园、黑河环流沙漠景观区、大墩门峡谷枢纽、苇坑泉、怪石海自然风景区、东风水库、鸳鸯湖风景区、金鼎湖清泽溪风景区等风景名胜区,自然与人文景观相映成趣。

2)空间发展现状:金塔现状城区南北向长约7.4公里,东西宽约3.5km。由于县城酒航路过境交通的限制,城市发展基本上沿解放路线形发展,带状城市格局比较明显,带状城市格局在河西地区比较少见,现状城区基本形成了“一轴两区”的空间结构金塔城市空间发展主要沿解放路发展,亟待向酒航路沿线和西侧迈进。

3)土地利用:区内现状地势平坦,有金大渠灌溉水渠穿过,建筑物较少,主要用地为农林和其他非建设用地,规划区东侧为上杰村一组至四组村庄建设用地,一组和二组中有少部分工业用地。

4)道路交通:区内除东侧有一条44m宽的酒航路作为城市级干道质量较好外,其他道路多为简单的水泥路面,路况较差。

5)建筑情况:区内建筑以村庄住宅为主,年代久远,建筑质量差,有部分工厂、企业建筑,建筑质量一般。

6)绿化与空间景观及建筑特色:规划区内有大面积的农林用地,以自然景观为主,有一条宽约3m南北向的金大渠灌溉水渠从规划区内穿过,是区内主要景观。城市建筑特色不突出,建筑风格混乱,缺乏标志性建筑和标志性地段;城市环境特色不突出,没有体现出作为绿洲城市的环境特色;文化环境特色不突出。

7)市政工程:区内现状无系统性的城市级市政工程设施,现有村镇市政设施没有改造利用的价值。

2 总体思路

2.1 规划目标与定位

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周边生态要素,通过合理的规划,引水入城,塑造良好的生态基底,处理好核心区与老城区发展的和谐关系,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将金塔县城核心区建成集行政、文化、办公、商业、生活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充满活力的“生态中央服务区”。

2.1.1 提升城市能级的公共服务中心

构建县级公共服务中心,提升城市的公共服务设施水平,同时对周边地域产生影响力,推动城市经济的发展,使城市能级不断提升。

2.1.2 引领转型升级的商务办公中心

集中建设商务办公区,设置金融办公、酒店、SOHO,着力构筑高端化、集群化、总部型、创新型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引领金塔产业升级。

2.1.3 彰显人文和谐的高尚宜居社区

结合规划区内的自然基础与环境优势,在开发建设的同时,提升与优化环境品质,实现新城的生态平衡发展,将新城区建设成为引领金塔住宅开发的高尚宜居社区。

2.2 规划构思

充分结合金塔县现状及城市发展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文化效益、环境效益等要求,科学合理地进行功能分区、交通组织和景观规划设计,营造适应现代生活特点,高效率、高起点、高品位的现代化核心区。

2.2.1 建立核心区与老城区的发展联系

依托幸福街、文化街、神舟大道、中山街、宝塔街和园林街等东西向道路,建立核心区与老城区之间强而有力的交通联系,带动核心区的开发建设,提升新区组团的土地价值。

2.2.2 强调核心区功能复合化开发,激发活力

复合功能旨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集行政办公、文化、商务、金融、酒店、休闲、娱乐、生活等多种功能于一体,功能复合,为规划区发展带来人气,激发新区活力。

2.2.3 引水入城,构建生态格局

规划利用规划区现状金大渠水系,引水入城,结合核心区景观设计,形成贯彻核心区的景观水系,构建核心区生态基底。

3 空间布局研究

片区的整体用地布局结构可概括为“两轴三心八区”。

3.1 两轴

1)南北向行政礼仪轴。以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心为轴线,串联了生态居住、金塔文化展示中心、文化商业休闲中心、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心、生态休闲公园等功能,结合金大渠水系,形成贯穿南北的公共行政礼仪轴。

2)东西向公共服务轴。沿神舟大道形成联系新区组团和老城组团的东西向公共服务功能轴线。沿线布置行政办公、会展、体育、商业等城市公共服务设施,通过该轴线加强新区与老城区的联系,相互协同发展。

3.2 三心

沿着行政礼仪轴,形成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心、文化商业休闲中心和金塔文化展示中心三大核心。该区域是金塔市民主要公共活动空间,展示金塔地方文化,强化城市中心的集聚作用,带动整个用地结构的调整,延续和构建城市景观轴线,塑造城市空间形象。

3.3 八区

形成行政办公区、商业金融区、体育中心区、文化休闲区、会展中心区、中学区、生态公园区和生态居住区八大功能组团。

4 空间景观设计

核心区空间景观系统以生态性和环境均好性为原则,采用园林绿化和庭院绿化相结合的方式布局景观,塑造园林化的办公环境和生活环境。规划形成“一区双轴,一核三心”的空间景观结构。其中:“一区双轴”,一区为规划区核心景观区,位于泰和西路与泰和东路之间,包括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心、文化中心、博物馆等建筑景观,及生态休闲公园、行政文化广场、金塔文化公园、市民休闲广场等绿地广场景观。双轴为一纵一横十字核心景观轴,纵轴以公共服务与管理中心、文化设施为骨架,自北向南串联生态休闲公园、行政文化广场、金塔文化公园和市民休闲广场,是规划区绿化核心景观主轴;横轴串联体育中心、商务中心和文化商业休闲中心等功能。

“一核三心”,规划依托主要的开敞空间形成规划区景观核心,一心为金塔文化公园,位于纵横两轴的交叉点,是整个规划区的空间景观核心。景观核心沿纵轴向北形成行政文化广场、生态休闲公园,向南打造市民休闲广场等开敞空间,为市民提供丰富多彩的公共活动场所,软硬质结合,形成丰富多变的空间景观。如图1所示。

景观系统整体形成以点带面、以线连点的景观系统,使市民及访客能够体验到步移景异、层次丰富的景观效果。

5 结语

随着城市发展与过境交通的增加,金塔老城区已经难以承载戈壁明珠城的发展定位以及引领全县跨越式发展的重任,金塔应顺应县城向酒航路沿线和西侧发展的趋势,以新城核心区规划建设为重点,改善过境交通,创新城市经营管理理念,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基础设施,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园林城市,成为酒泉宜居、宜游的后花园。本文对金塔县新城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的规划思路进行了梳理分析,强调了新城建设中需要注重建立与老城的协调关系,在功能上复合多样,利用区域生态要素构建城市基底等重要手段,规划将其建成集行政、文化、办公、商业、生活居住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生态中央服务区”,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为其他城市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案例借鉴。

摘要:金塔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区域环境变化对金塔县城市本身的功能定位与发展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县城发展亟需摆脱旧有城市框架限制,整合城区用地,开辟新区,进行跨越拓展,详细规划编制势在必行。本文以酒泉市金塔县新城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为例,对其的规划思路进行了梳理分析,通过合理规划,处理好与老城区发展的协调关系,并塑造良好的生态基底,改善过境交通,创新理念,整合资源要素,完善公共服务及基础设施,规划将其建成功能复合符合多样的“生态中央服务区”,促进地方的经济发展,也为其他小城镇的发展建设提出了可供参考的案例借鉴。

关键词:县城核心区,修建性详细规划,金塔县

参考文献

[1]金塔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金塔县新城核心区详细规划设计[Z].2015.(下转第41页)

[2]笪晓军,赵培根,张祥德.欠发达地区新型城镇化发展初探---以甘肃省为例[A].规划创新:2010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重庆市人民政府:2010.

[3]罗艳林.关于城市开放空间人性化的思考[J].中外建筑,2001(2).

[4]孙施文.城市规划的实践与实效──关于《城市规划实效论》的评论[J].规划师,2000(2).

[5]王庆春.生命城市概念、模型与路径[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9(5).

[6]郑大伟,阮平南.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广义宜居城市概念[J].城市发展研究,2007(03).

[7]黄肇义,杨东援.国外生态城市建设实例[J].国外城市规划,2001(03).

修建性规划设计任务书 篇8

关键词:高中英语教学 交际性教学 任务设计 探索

一、 注意信息差交际任务设计

在设计交际任务时,教师需要注意信息差任务,以促进真实自然的语言交际,帮助学生快速习得英语。由广义上看,信息差是交际双方由于自身把握着不同信息而出现的差距,这包含语用信息差与语言信息差。通过交际,我们可填补或减小信息差距,达到信息平衡,促进交际目的的实现。由于填补旧差距后又会出现新差距,因此我们可以将交际过程视为循环往复性的信息差链。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信息差任务,即在两位学生或者多位学生进行交际时,一些信息仅被一方同学知晓,而另外一方则不知晓,于是出现了信息差距。根据交际教学思路,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若想生生实现真正交际,学生之间则需形成信息差距,紧扣信息差距来建立一组练习与任务形式。在英语教学中,这类任务有着十分广泛的运用,如阅读、听力内容,均可采用。

其具体开展步骤如下: ① 介绍任务。教师让学生明确将要解决的问题或学习任务。如阅读教学时,就是Pre?reading环节。 ② 教授词汇与短语。教师简单地介绍学习过程中碰到的词汇与短语等,以扫清听力或阅读的词汇障碍。 ③ 组内讨论。在开展小组活动时,各组学生分到部分问题,当阅读或听力后,则展开小组讨论,理清本组所负责的完整内容。 ④ 组际分叉解决问题。也就是重新分组,在新小组中会有原来小组的一个成员,以汇总信息,确定最优化解决方案。 ⑤ 总结反馈。每组对比本组的解决方案,亦或对比参考方案,而后找出最优化解决方案。

如学习必修二Unit 2 The Olympic Games一课时,教师可先播放一首雅典奥运会的会歌与一段比赛录像,从而导入本单元话题——奥运会。

(1) 讨论: ① How many events are there for the Summer and Winter Olympics? Can you list some of them? ② Why do so many countries want to host the Olympic Games? 等。

(2) Match English definitions with words. 为探究奥运多方面的知识扫除词汇障碍。每组阅读若干段落,然后重新分组,组员之间则可重新交换信息,比较出古今奥林匹克的异同点,完成任务,并根据表格内容复述课文。

二、 基于内容的交际任务设计

在这一交际任务中,主要由情景、画面、图片等视觉展示切入,让学生进行口语表达,答题解疑,最后书面总结。在这一环节中,英语主要是学生进行活动的媒介与工具。所以,在开展教学、布置任务之前,教师应向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的输入。然后分步骤引导学生进行语言交际活动,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

首先,视觉展示。教师向学生展示图片,让学生口头表述其内容,既可以两人进行问答完成,也可以小组讨论,相互补充,而后个别汇报。在这一过程中,若学生出现描述错误,教师需加以引导,使其改正语用错误。其次,依照情境提示,展开语言交际。在教学中教师需要精设问题,尽可能地避免直观性提问。可利用事件发展、情景趋势等进行提问,然后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判断依据。同时,在学生答题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问答形式,注意使用规范性语言。如教学Unit 4 Wildlife protection? 一课时播放濒临灭绝之中的动物视频,展示中国的一些稀有动物的图片。提问: ① Why did so many wild animals die out? ② Do you know any wildlife that has disappeared? ③ Why are they in danger of disappearing?

上一篇:煤焦油废气处理方案下一篇:iuv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