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里的患得患失散文

2024-05-16

时光里的患得患失散文(精选12篇)

时光里的患得患失散文 篇1

书里的时光散文

求学这些年,藏书累累,久别而归,书架上落满尘埃,漫步走过一册册久摆未曾翻动的书本,指尖拨过,染一指灰渍,有些光阴藏在书里早已淡忘,有些梦想藏在书里早已不曾沾染。还记得初读《少年中国说》,至今只记得一句‘前程似海,来日方长’,当真来日方长吗?

抽出左手那边的一本字帖,有段日子痴迷书法,整日想着那些柔软的笔触在纸上婉转曲折,构成一幅幅刚柔并济的书法作品,行书飘逸,如清风拂柳;楷书端正,似高山矗立;草书张狂,若浪淘无羁。字帖毛笔买了一大堆,自学自练了一段日子,最终不是学有所成,而是被另一种痴迷取代,将这些过时的琐碎束之高阁。年少的时光总是过一天多似一天,像一本新书刚刚打开,由浅入深,新的东西跃然入目;老年的时光却过一天少一天,书页的翻动行将就止,结局如何并不重要,读完一本好书的怅然若失是摆脱不了的,少时我们追赶着时光长大,年老时我们拖拽着时光流年挽留,人生大致如此。

右手边是一本乐谱,那时苦苦哀求父亲花重金买了一把木吉他,盼着指尖的转轴拨弦能奏出心悦的乐曲,听歌之余想着创造一些属于自己的东西,那时的梦里留有一片天地,少年抚着吉他就着月光孤零零地弹奏自己琐碎的心事,想是因为白天听了瞎子阿炳的故事,‘日有所思,夜有所梦’,为何每一个人年少时在父母的关爱下总有一个‘遗世独立’的梦呢?觉得那样很酷,可能是拥有便不懂得珍惜吧,如今却越来越害怕孤独。

曾经读过一篇文章,说到父辈的存在可以让我们感觉到死亡的遥远,像大海远处的一座高山,我们站在山后,固然能听到骇浪涛涛,视线却被遮挡,窥不到死亡的真容。如今对生命终点的恐惧每日渐增,俗世俗人,自然参不破生死;爷爷奶奶去世后,想到父亲面前障目的高山已然倒塌,今年过年回家发现许久未见的父母好像一下老了许多,暗暗不安、心疼。

抚摸我的旧吉他,我终究还是没有学成。那时没有耐心,新的事物如泉涌,如狂风扑面而来,我怎可规矩地停留在原地,素描手册埋在书架底层落满灰尘,四大名著摆在高处不曾翻动几页,一大套史书就在眼前,那时什么都想学,想着‘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前总以为自己独一无二,世界绕着自己在转,后来才知道自己终究要做社会机器里的一个小零件,时光波涛里的一滴水珠,宇宙星空里的一粒尘埃。唯独面前的这个书架上记录的光阴属于自己,却也同大多数人相似。每个人总有几册买来未曾细翻的书本,几场想做却不能实现的.梦想。

不曾记起的真实,仿佛停靠在我身后某一站的列车,我并不曾随它远去,它亦带不给我别样的风景。生命中的一次次错过,仿似这一张张列车,纵横驰骋,分道扬镳;它们与我的生命轨迹渐行渐远,我在正坐的这辆车中思索着得与失。时常勾起心底对生命终点的恐惧,伴着面对命运时的无力,渐渐懂得了成人世界里,那些说不出又挣不脱的道理。

一生只做一件事方似水滴石穿那般稳妥。

时光里的患得患失散文 篇2

我是石家庄人,河北大学位于古城保定,很多人都问我,为什么要留在河北而不是到远方闯荡一番?我只是一笑,我爱故乡这一方天空。熟悉北方的一草一木,习惯了北方人的热情爽朗,河北大学亲切得让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被光阴爱抚过的皮肤

初来河大,我的第一印象是,建筑怎么都这么破?后来才知道,河大的前身是始建于1921年的天津工商大学,因此,这里的一砖一瓦都蕴含着一种经历了风雨的沧桑感。除了主楼、多功能馆和逸夫楼现代范儿十足,其余的建筑都闪耀着旧时光的况味。

每次路过主楼,都会在它的东侧发现一个上了大锁的圆形拱门,红色的漆大多斑驳脱落,门内是一排低矮的平房,红墙红瓦。后来听学长说那是“漆侠故居”,漆侠老先生在史学研究方面取得了很突出的成就,尤其是宋史。

往西走去,有一座外形很奇特的不规则建筑,拥有八个角,据说从高处俯瞰,楼顶类似一幅八卦图,这便是河大著名的九教。九教是河大建工学院的一名学生设计的,还获得了建筑界鲁班奖,内部应用了五行八卦布阵,回旋式楼梯通往不同楼层。有言云:“你没在九教晕过,就没有到过河大。”

竹园旁边的文德楼,是一座俄式建筑,也是河大历史最悠久的建筑,没有之一。这座小楼一遍遍地被粉刷,红白相间的鲜亮颜色几乎掩盖了它的年龄,但是课桌文化却是“野火烧不尽”,每一年的桌子上都会有或豪情或文艺的只言片语。

绕着河大校园走一圈,进到那些古朴的建筑中间,闻着空气中淡淡的尘埃味儿,心会变得平和而又安宁。这个时候,你一点都不会嫌弃这些建筑物旧,因为你懂得那是被光阴爱抚过的皮肤。

那些不像大师的大师们

在“当代十大新锐诗人”评选中,三十出头的雷武铃老师得票位居榜首。遗憾的是,分完班后我没能成为他的学生,所幸旁听了一堂他的课。本以为这样一位大诗人应该特别的疏狂贤达,仙风道骨,飘飘若仙。可他的形象,实在是和这个想象相去甚远:个子不高,很瘦弱,穿着随意,说话的声音又细又小,还带着浓厚的南方口音。

他对《外国文学史》见解独特,谈论纳博科夫时说:“任何杰出的艺术家的作品都会触及到对世界的根本认识,会触及到最深奥的哲学沉思,就如同塞尚的画。但这并不表明他们以哲学家的方式去思考过或者去提出过问题。纳博科夫事实上是一个纯粹的炫技派的语言艺术家,一个文体大师。”他的个人诗集出版后,每节课都要向同学们朗诵一段,官方解释是培养学生的诗情,私下里告诉我们是因为外国文学史的课都安排在下午,念诗是为了防止大家睡觉。

讲《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的吕保田老师,潇洒不羁,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保田哥。保田哥讲课激动的时候,手之舞之、足之蹈之,连音调都会变。有一次,他讲扎西达娃的藏密文化,谈论到了现代文化与原始文化的互补,提倡一种返璞归真的精神。保田哥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人,毫不掩饰自己的情绪,当年上大学期间,在校园里走路时还大声背诵毛主席的诗词,极其的慷慨激昂,惹路人侧目,最后连看门的老大爷都认识他了。

文学院还有一位老师,讲课的时候喜欢离学生很近,看你听得津津有味,就会在你面前不走了,一节课都为你一个人讲。他喜欢批判,把全世界都推翻,再创造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黑板上的板书,从来没有格式可言,每次都是狂草。

就这样启程

北方的冬天,真心的冷。据天气预报说,北方将迎来大范围雨雪天气。

我裹紧大衣,走在两旁栽满了梧桐树的林荫路上,泛黄的叶子刷刷地飘落。骤降的气温,令我这个地道的北方人都有点不适应。爸爸来电话问什么时候回家过年,我这才发现原来大学不知不觉已经过了一学期。

路过艺教中心,里面传来军乐团的演奏:“我们迎着渤海日出启航,承载着民族复兴的希望……”校歌在一批又一批的河大学子口中传唱着,很幸运,我们躲过了玛雅预言的“世界末日”,似乎是在民族复兴之外又多了一层生命复兴的意味。

回到宿舍,打开电脑,听着键盘发出“啪啪”的声音,我享受这种感觉。时间悄无声息地从指缝间溜走,一抬头,窗外竟下起了雪,雪花大片大片地落下来,整个校园宛如一个童话世界。

再见时光,还有时光里的橙子 篇3

这个夏天,空气中都弥漫着毕业的气息,我就在这个夏天无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你,我的橙子先生。

在废男遍地的X中,你俨然成了全校女生心中那道救世曙光。前一秒,我还不屑地皱眉,下一秒,尤其是当我看到你穿着蓝色卫衣站在我面前跟老师说话的瞬间,我才明了“翩翩少年,使人垂涎”这句话的强大力量。自那时起,我便开始期待着自己能够变得好看一些,再好看一些,只为你游离的目光能够在我身上停留哪怕一秒,都会觉得一眼万年。

那个时候,我们还不懂爱。

所以才会义无反顾地执著于自以为是的感情。

后来便渐渐熟识了。你说,乖,帮我交个话费吧,钱我明天去学校还你。天知道我为了这句话在晚上十一点多不顾外面该死的寒冷跑遍我们这个小城所有的移动大厅,只为能帮上你的忙。你说,乖,帮我抄份笔记吧,我有点儿事。于是我就拿出我这小半生写得最好看的字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帮你抄了一份完美的英语笔记,只为能听你说一声谢谢。你说,乖,一起出去玩吧;乖,一起吃饭呗;乖,回家了么;乖,晚上睡觉盖好被子……

你和她分手了,你拉着我跑到你房间的墙角痛哭,你说你那么疼她,那么爱她,可她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跟你提分手。我知道你是真正爱她的,这两年,那么多女孩子追你,你一个都没理,却天天跟在她后面,帮她系鞋带帮她买东西帮她付出你能付出的所有,这些我都明白。你说,乖,你为什么对我这么好,我说因为我们是朋友。其实当我看到你们吵架,她连扇了你几个耳光你都没有还手时,我就知道你爱她。我不祈求太多,只想拥有一直对你好的权利。

终于有天你问我,乖,你是不是喜欢我?我竟忘了从前受过的伤,坦然地说,是。也许我该为我的坦诚付出代价。

是我错了么橙子?是我不该对你说出我喜欢你么?为什么你我从此沦为了陌路人?我不知道。

那段时间,我觉得整个世界都毁了,常常一个人看电视看到很晚,看到周围全部失去色彩,只有电视里橙色的光亮着,只有我口中的橙子味棒棒糖有着味道,只有你还留在我心中。

那时候,我的网名全部都为你而起:我爱你,我等你,晚安,等,空,一个人,弃……最后的最后,我选择了“弃”,因为我的橙子先生,你终究没有为之动容,终究没有再与我说过一次话,终究不会把眼神停留在我身上一秒。璇问我,猪,你为他做这么多,值得么?我笃定地答,以后的以后,会是值得的。

橙子,你喜欢的女孩儿都有着花一样的名字,或清新,或优雅,李雅琪,赵艺萱,王晓晨……她们都有着夏花般的容颜,绚烂而不羁。

我想你永远不会喜欢上我,就像你最后留给我的只是一个拥抱和一句,乖,好好学。我明白此后分别,再见不到你完美的侧脸,我们毕竟要成熟,毕竟不懂爱,毕竟不是一条路上的熟络人。

橙子先生,你一定不知道,我有多喜欢看你穿着森马外套三步上篮时的样子;你一定不知道我因为在校门口看到你对我灿烂一笑就高兴了一星期;你一定不知道每次看到你我都悄悄跟在你身后轻嗅你身上的柠檬香的味道;你一定不知道,橙子,我有多想念你。你也一定不知道,我有多喜欢你。

可那终究已成为过去,再提起时还是要在前面加上“当年”二字。当年我喜欢你,当年我们拥有青春,当年我喜欢一个叫橙子的男孩,当年……我从未想过那一切的一切会变成当年。如今,我们算不上成熟,可也算长大了。那么,再见吧,我的橙子先生,再见吧,我们一起疯的时光。

望多年后的一天,我们重逢提及当年,那时,我未老,你亦然。

编辑/李鹏修

时光里的父亲的散文 篇4

他坐在床边,静静地等着家人把饭菜盛好递给他。一碗米饭,一碗菜。他已是耄耋之年。

几十年来,每天三餐饮食极具规律,早餐三十年不变。牛奶泡饭加一个鸡蛋,鸡蛋是打在牛奶里和着泡饭吃。有一次女儿悄悄地跟我说:外公的牛奶泡饭怎么能吃下呀,甜甜的难吃死了!

我们吃好了,父亲还在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用残齿慢慢咀嚼着饭菜。我们不急,看电视陪着他,等着他慢慢吞咽。这个时候,我很恍惚,那么强大的父亲,竟然脆弱得像孩子。喜欢与他们共餐的安闲时光,父母亲虽然年纪大了,但食欲正常,看见他们吃得下,就开心得不得了。耳边响起那句广告词:“妈妈最开心的事,就是看见孩子大口大口地吃饭。”心中一软,眼里一酸。

姐姐每天细心调理着他们的饮食,为迎合他们的口味,她为每一道菜肴煞费苦心,味道要清淡,荤素要搭配,肉要烧烂,否则父亲拒绝下咽。

有一次母亲病了,姐姐在医院里陪护,由我暂时照料父亲。按照姐姐的吩咐,做一荤两素一汤。做菜对我来说手到擒来,不费吹灰之力。等父亲吃饭时,他挑出了许多问题,米饭不够软,青菜咸了,肉没烧透,汤里的鸡精搁多了。这时候,父亲像个挑食的孩子。吃惯了姐姐做的饭菜,换了口味他一下子不适应。委屈之余,我又庆幸,他能分辨出我与姐姐做出来的菜肴味道不同,说明味蕾识别能力没有衰退。姐姐哄着他,慢慢的不知不觉也吃了许多。边吃还边数落我,菜没有姐姐做的好。我小鸡啄米似的.点着头,并大声地回应着,我记下了,下次注意啊!

老小老小,父亲平常的一些举动颇似孩童,吃饭要哄,穿衣要哄。还爱较真小事,耍小性子。我们知道,当这些幼稚的举动出现时,父亲在慢慢地变老,老到只知道温饱。时光在几十年后轮回,看他们多吃点,欣喜得眉开眼笑。许多年前,父母也是这般地看着我们,多吃一口,如同拾到宝贝。

小城里的旧时光散文 篇5

那个时候,我们的城市很小,就像内蒙古高原上的一粒沙,静静地晒在阳光底下。

一座小小城市,只有三条街道,方圆不过几十里,骑上自行车,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就可以从城南到城北,将小城逛遍。街道不宽,两边的房屋,一律青砖砌墙,青瓦扣顶。房顶有高高的斗拱,房脊的两侧常常镶着砖刻的兽或者鸟,显出一种独特的建筑风格。很多的房子还会探出长长的屋檐,虽然不是什么恢弘的建筑,却也有一种斗拱飞檐的气势。街道两边的房屋很整齐,都用高高的墙围着。院墙也是清一色的青砖砌成,白灰勾缝,墙上还戴上“帽子”。顺着街道看过去,古朴典雅,像舞台上的布景,具有鲜明的清代建筑风格。

街道很整洁,行人不多,车辆更少,见不到摩托车,偶有人骑自行车从身边经过,感觉那是一种很现代化的交通工具,足以令人羡慕。地处塞外,交通不是很便利,虽然大小算是一座城市,但仍然显得很闭塞,几十年来没有什么变化。建筑老了,街道逐渐有了沧桑古老的意韵。这里的人,居住了几十年或者几代,已经熟悉了整个小城大街小巷的每一个角落,就像熟悉自己手掌心里的纹路。这里的人和这座塞外小城,已经融为一个整体,在这蒙古高原上,繁衍生息,经历沧桑。

一座坐落在蒙古高原上的小城,好像不曾受到草原文化的熏陶,房舍建筑,街道布局,典型中原文化的风貌。行走在小城里的街道上,觉不出自己就行走在塞外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的边缘,虽然城外的山野里到处是成群的牛羊,虽然不时有蒙古牧民牵着骆驼进出小城,感觉城里的气息还是中原的。杨柳依依的时候,断断续续的羌笛声,从城外传来,冲淡了从那些雕镂的窗子传出的圆润的京剧唱腔,才恍惚觉得,这是塞外的小城,这里的土地,与那辽阔的草原有割舍不断的联系。

这里离北京不远,离草原更近,应该是多种文化交汇之地。

城市的东边,是一座通体赤褐色的大山,当地人叫做“红山”,是小城的象征。小城因此而命名为“赤峰”。后来,在这一地区发掘出来的史前文化遗址,统称为“红山文化”。这座塞外小城,也因此名扬海内外。据史料记载,“红山文化”所包含的内涵非常丰富,境内被国家考古界命名的原始人类文化类型有距今8150--7350年的新石器早期的兴隆洼文化;距今7150--64的新石器中期的赵宝沟文化;距今6660--4870年的新石器中晚期的红山文化;距今53的新石器晚期的富河文化;距今5000--4870年新石器晚期的小河沿文化等,从考古发掘出来的石器、骨器、陶器、青铜器等生产生活器物证明,早在8千余年前境内的原始先民已经过着原始农耕、渔猎和畜牧的定居生活。20世纪70年代在翁牛特旗三星他拉出土的距今5000余年前的大型玉龙,更在全国引起轰动,被誉为“天下第一龙”。证明赤峰地区的古文化和中原地区一样,是远古中华文明的重要源流之一。

城市的南边,也有一座山,相比红山而言,就普通多了。算不上雄伟,却也连绵不断,多土,少山石,因此生长有许多树木。现在已经被开辟为生态园,成为市民休闲健身的去处。那条著名的西拉木伦河从城西逶迤而来,沿着城市的北边缓缓流过,在红山脚下与北边过来的阴河相交汇,形成一条更大的河流,叫做“老哈河”,从红山脚下出发,滚滚东去。流向了辽阔的辽沈大地。

两条河流从蒙古高原而来,带着历史的沧桑,带着草原风情,在红山脚下交汇。千百年来,日夜不息地流淌,孕育了这座塞外小城,也孕育了悠久的红山文化。

在我的记忆中,小城就是一幅老照片,古色古香的建筑,古色古香的人,生活在旧时光里,过一种与世无争的悠闲日子。

小城里的日子好像永远那么宁静,悠闲。就像西拉木伦河的流水,每天都潺潺流动,却从来没有掀起过什么大风大浪。

三条街由北向南依次排开,最北边的,靠着西拉木伦河,人们叫它“头道街”。是小城里最古老的的街道,街道上标志性建筑是一座清真寺。也是青砖青瓦,高高的围墙,高高的台阶,整日里紧闭的大门,给人一种很神秘、很神圣的感觉。街上居住的大多是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族人,男人们头戴白色小帽,颇具明显的标志,来来往往,寒暄致意。他们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和社交圈子,与汉人交往不是很密切,更不允许与汉族通婚,所以,感觉这是一个很神秘的民族。每到春节,这条街就不如其他地方热闹,虽然他们也燃放烟花鞭炮,但家家户户大门口缺少了红红的春联,就缺少了许多喜庆的气氛。

大桥头是一个农贸市场,因为紧靠桥头,城外的农民过河就可以直接进入市场交易,城里的人也可以不用出城,就可以买到所需的农产品。因此,这里算是一个很繁华的场所了。每天大清早,城外的农民就会肩挑背抗,条件好的,就会赶着马车,将自家的农产品送到市场叫卖。大桥上、通往农村的路上很热闹,熙熙攘攘的行人,鸡飞狗跳的喧闹,与城里的安静形成鲜明的对比。这里是每天上午城市节奏最快的地方。一个上午,进城的农民把货物卖出去,多多少少都有了些收人。农民们就草草吃过午饭,有的`踏上归程,有的则消散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小城又恢复了原有的宁静。

城市的中心是三道街中段,有一家三层的百货大楼,是全市最高也是最繁华的商业中心。买比较贵重的商品,无论是城里的人,还是城外的人都一定会到这里来。在百货大楼不远处,耸立着一座高高的铁塔,当地人称它为“望火楼”,应该比城东的红山还要高。据说这座望火楼是伪满时期日本人修建的,铁塔的顶部修有观测点,是用来观察t望的,日本人自然是用作军事目的。解放以后,就改做消防队用来观察火警的哨所。离铁塔不远处有一排平房,是消防车的车库,现在已经改建为商铺,还是老样子,估计是为了增加一种历史的沧桑感,作为一种营销策略吧。

小城不够繁华,不够活跃,但小城自有小城的妙处。城里城外的人都过着简单宁静的生活,没有过多的需求与奢望,所以,小城里的商铺很少,每条街不过三两家,大都开在街道的交叉处或中心地段。街道两旁几乎都是一水的青砖围墙,在那些古朴的围墙上,极有规律地开着一个个大门口。差不多一样的门楼,每个门楼的两边,不是建有简单的拴马桩,就是建有青石雕刻的石头狮子,守护着这些古朴而安静的门户。门楼间两扇大门,大都漆成黑色,呈现庄严肃穆的色彩。两侧的人行道上,都栽种着排排的行道树。每条街栽种一个树种,有梧桐、槐树,柳树等等。这些树木年头都不短,年轮里记载着小城的故事。每到夏季,苍翠的树木就洒下一片浓荫,三三两两的行人,悠闲地行走在绿荫青砖间,行走成了一幅绝妙的图画。

最美的当属秋季来临,树叶泛黄的时节。那一排一排高高矮矮,疏疏密密的行道树,被塞外的风霜过早地染黄了,在灰色调的底色上,涂抹上了明亮的笔触。夜里一阵秋风,早晨起来,就看见青色的房顶,院子里青砖漫地的地面,大街那长长的街道,到处都是飘落的树叶。树叶稀稀落落地铺满了一地,深绿浅黄,形状不一,疏密有致,那是秋风在作画。有三三两两早起的行人,踏在刚刚飘落的树叶上,发出轻柔细微的声响。

小城越发显得安详、宁静了。

小城就在这样奇妙的声音里张开惺忪的睡眼,慢慢醒来。

我们一家就居住在三道街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院子里有几间正房,左右各有一排厢房,住着四五户人家。我们住在正房西边的两间,另外一家住在东边的两间。正房有长长的屋檐,高高的台阶,台阶下面是青色方砖铺地。每一排的屋子前面都栽有很多的花草树木,每到夏季,小院子里姹紫嫣红,浓荫匝地,就是我们这些孩子们的乐园。那个时候,每家几乎都有四五个孩子,大大小小,男男女女,一块上学,一块玩耍。谁家的生活都不太宽裕,如果谁家改善生活了,那一定是全院子里孩子们的节日,大人们会把各家的孩子叫到一起,把好吃的全拿出来,让孩子们围坐在一起,好好吃上一顿。虽然那个时候的生活远比现在困难得多,艰辛得多,但人们的友善、友爱却远胜于现在。孩子们你尊我让,不争不抢,不会因为好东西是我家或者是他家的就不愿意与别人共享,那种互助友爱是极其自然的,是发自内心的,是那种淳朴民风熏陶的结果。每当回忆起这些,看看现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总是免不了感叹,真是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啊。

城市虽然很小,但因为所处的位置重要,这座不起眼的小城,却有着悠久的历史。

查阅有关资料得知,赤峰市历史悠久,早在一万年以前,赤峰地区就有人类生存。新时期时代,繁衍生息在这一带的先民,创造了光辉灿烂的“红山文化”,是“天下第一龙”--玉龙的故乡,是辽朝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

是的,这里正是塞外与中原相连接的重镇,是历朝历代塞外少数民族向中原进军的跳板。据历史记载,赤峰地区曾是商族、东胡族、匈奴族、鲜卑族、契丹族、蒙古族等北方少数民族繁衍生息之地。夏、商周至春秋时期,活动在这一带的主要是商族和东胡族,行政区划属传说中古代中国九州中之冀州。战国初期,全境属东胡。秦初,南部属燕国和辽西、右北平郡,北部属东胡,后属乌桓。东汉中期到三国前期,全境悉属鲜卑。魏晋南北朝时期,初属鲜卑、后属北朝的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北燕和后魏、东魏、北齐、北周。隋唐时期分别设饶乐都督府和松漠都督府。辽时,契丹族建立了强大的辽王朝,设上京临湟府、中京大定府。如今在小城的周边,还会不时发现历史上某个少数民族遗留下的遗迹,似乎在提醒小城的人们,这里有过曾经的辉煌,草原民族曾经从这里走向中原大地,建立过中国历史上两个极为显赫的王朝――元朝与清朝。

建国以后,这座小城因为地理的原因,曾几次变更行政区划,最初,因为与河北相邻,就划归为热河省管辖,1969年,划归辽宁省,后来又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一直到现在。一座小小的塞外小城,历经岁月沧桑,在塞外这块土地上几经归属,几番波折,一直难以改变的是那种古朴与安静。

小城里的人代代相承,繁衍生息,有人从这里走出去,有人从遥远的地方归来,出去、归来的人,都怀有共同的情感,就是对一座小城的不舍。

清茶里的丰饶时光的散文 篇6

夏日的午后,阳光照射到身上暖暖的。透过了阳光的手,变得绯红。手边有一杯刚刚泡开的铁观音,味道很浓烈,茶叶从杯子里溢出。扑鼻的茶香,就这样扎实地铺陈在我日常生活的节奏里。

看着杯子的茶叶,由原来的黄色到现在的泡不出颜色来,才发现我该换一杯了,茶可以换,但是我们的人生却不可以,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同,唯一相同的是,大家的起点都是一样的。

我的年龄慢慢逼近四十,是急转弯,是阴险的提示。因了常年写作的关系,夜里躺下后辗转反侧,与睡梦如隔着千山万水。为了卧榻的安眠,我遍搜奇方勇于尝试。

小米粥、热牛奶、薰衣草,这些传闻中的催眠良药大都浪得虚名。不知翻过多少次身,在绝望几乎要淹没我时,还有最后一招,就是起来垂青一下那些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是多么令人神往的场景,温暖,欢喜。茶的气质,跟万籁皆寂的夜晚契合。这些名山秀水间的灵物,经过杀青和炒揉,褪尽水分和颜色,安详地沉睡过去。如闺中的怀春少女,斜倚在绣楼的栏杆上,在冬日寒鸦的叫声中,期盼着,春风早日拨弄起妆台的环佩。眺望远处山野,马蹄达达,美目佳人翩翩而来。

水是茶的魔法师,冲茶是悄声唤醒那些睡去的青芽嫩叶。我着迷的,是过程的繁琐和仪式般的庄严。清水净手,调匀气息,一招一式地冲泡,心平气和地观赏。大凡名茶,都有一套既定的冲泡程序。每个步骤都有典雅的命名,合起来就是系统的表演。在渴望成眠的夜晚,品茶是次要的。而泡茶、赏茶,本身就是一门自足的艺术,是形而上的,文学性的。

又是一个空气湿润的夜晚,雨意氤氲,我拿出一盒绿阴阴的碧螺春。绿茶如诗,令人联想到春日、细雨和少女。绿茶中的碧螺春,是诗中有画,像一幅未干的水墨画配了一首清丽的五绝。

铁观音产自闽南安溪的茶山,出身好,名字美,得天独厚。茶叶未着水的`颜色,就已青翠欲滴,极易让人一见钟情。形状上,像粒粒青螺,比起尖削的龙井,更有几分温婉的韵味。碧螺春的妙处,除了奇香和翠色,它在水中的姿态也尤为飘逸。这样秀气娇嫩的茶,禁不起沸腾的水和有盖子的壶。一不小心把她捂黄了、焖熟了,可不大煞风景?取细高透明的玻璃杯,放小半杯水。投茶下去,杯底就渐渐晕开了一层****。第一遍洗茶,为其洗去风尘,手上的动作要轻巧敏捷。第二遍落水高冲,卷曲的碧螺舒展成绿色的云片,在杯中回旋飘摇。碧螺春是初谙风情的小姑娘,妩媚是有的,只是媚得羞怯。

茶需品静,香能通灵。蓬勃的能量注入身体,我像渴望成仙的林中精灵,贪婪地吐纳天地灵气。我采用腹式呼吸,气息在经络里蜿蜒流走畅行无阻。血液潺潺流动,澄澈如深山古柏下的一脉清泉。浊气散尽,胸膛敞开,原先略显迟滞的血脉全通了。

铁观音带给人的遐想,有闽南的山水,露湿的茶园,背着茶篓的乡间少女。迷蒙而悠远的意境中,倦意袭来,就此睡下了。这样的夜晚,总是苦涩中带点朦胧的诗意,枯荷听雨的调调。

日子趋向安稳,工作业已理顺,生活因妥协和怯懦而变得更舒适。一个又一个的夜晚姗姗到来,又悄然流逝。兴奋和满足少了,不知道想追求什么,也不知道有什么东西被消耗掉了。我用那些名作家们的经历来安慰自己。因《牛虻》一书蜚声全球的埃塞尔·伏尼契,在英美读者中少人问津,但她娴静外表下澎湃的激情,却在千里之外的俄罗斯找到了知音;直到垂暮之年,她才知道自己的书在俄罗斯受到如此膜拜,甚至被奉为自由的旗帜。美国小说家福克纳在成名前经常遭遇退稿的尴尬,而视写作为第一生命的他屡退屡投,终于成为一代小说宗师。还有土耳其“小说巨擘”帕慕克,出身建筑家庭的他从小就做着“作家梦”,但其想法遭到整个家族的讥笑与抵触,帕作家却凭着7年的毅力坚持写就《我的名字叫红》,一炮打响全球文学界。想想他们,反观自己,不也正踟蹰在文学苦行僧的狭道上?

好在总有一些好东西,会继续丰饶着我的生活。茶的奇妙,在于到了一定年纪,方能抛却成见,懂得欣赏。家里的冰箱有大半空间用来存放茶叶,很多朋友以此为铁证,取笑我的小布尔乔亚心态。其实,我不买华丽的昂贵品牌,不看欧洲文艺片,不向往光怪陆离的大都市,对在咖啡吧中浪费光阴的人侧目而视,确乎不是小资的做派。茶的广袤和深邃,极易让人痴痴迷迷。《洛阳伽蓝记》里说,闽人做了鬼,都离不开茶。喝茶于我,着实是个像样的嗜好。

茶和我生活的小城市,有一种天然而隐秘的联系。“茶”这个字本来没有,陆羽把苦荼的“荼”减去一笔,才有了它。和茶香四溢的苏州、泉州比起来,自己所处的宁德市是处在青春期的少年,喜欢尖锐而冲动的工业味道;又像尚未识途的马驹,不知哪条路通向茶道智慧的彼岸。

古老的茶香,并未浸润透小城市的市井。

在宁德城里,老城区的茶馆,多是小门脸,旧家具,温文尔雅地坐落在小巷里,像隐居的高人,要用心去寻访。茶室里头,光线柔和,动静相宜。气氛上,是无为的,散逸的。几个老人闲坐一隅,作为优越尊贵的熟客,有了自己固定的位置。他们眼神清朗,一脸的受用。一看就是喝了半世的茶,也弄懂了茶。而在新城区,被命名为“会所”的新式茶馆则张扬、摩登、抢镜,一幅受不了冷落的样子。它们开在熙攘的闹市,也去大型购物中心里凑热闹,和星巴克咖啡比邻而居。设计布置上,照例有博古架、罗汉床,朴拙的藤木圈椅,强调品位的软装饰,塑料绿萝搭起的户外雅座。常见的客人,是富态的中年男女。聚在一起斗地主,杯子随意地放在桌角,茶早就凉了。隔间里,人影绰绰,看不真切,只传出响亮的洗牌声。在清雅古典的环境中,扑克、麻将是重点,换名片建关系是关键。偶有两三个带眼镜的人,一壶茗茶相伴,互相引为知己,在不起眼的角落里低语。身处其间,怕也乱了品饮的心境。茶是陪衬应景的路人甲乙,“茶社会所”也只是搭起一座交际嬉游的戏台。

当月光照进我的书房,我一边喝着清茶,一边向往着北宋女词人李清照与她丈夫赵明诚的茶意生活:那是一个有月的晚上,“归来堂”里一对小夫妇,正在月光下品茗。女的才华横溢,每沏一杯都要作词一阕,男的博学多才,每听一阕都要回应一首。茶杯面前是泛着油墨清芬的诗卷,那是一对多么和睦的夫妻啊,以茶打赌猜书,品茶吟诗作对,尽管第二天他们身边又会有成堆的琐事,茶的香味留在味蕾,就要为生存作艰苦的斗争。茶淡了又沏,诗却越吟越多,也越吟越好,留在了历史中。

诚然,即使是才情高妙的人也得为生计奔走。忙忙碌碌,生活就七个字,茶占一位,文学也本就是生活,有茶的一味。平淡也好,高雅也罢,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从那瓷质茶器里流溢出的享受正是喧嚣背后仅剩的一方净土。

想来,人总要学会长大和成熟,就像茶一样,绽放自己美丽的一生,然后沉淀下精华。人生的路很长,长到我们不知道它何时才是尽头,但是它也很短,死亡就是一瞬间的事,没有冗长的等待,没有无尽的痛苦,更没有扰心的牵挂,就那样放手。

沉淀在岁月里的时光的散文 篇7

晨起

太阳的第一道光芒照进窗户时,有些睡眼朦胧,迷迷糊糊拿起手机一看,才五点钟,就又迷起了眼睛。一个粉雕玉琢的小人儿,嘟起了花骨朵一样的嘴,亲吻了我一下。确实是花骨朵一样的嘴,和刚准备开时的花朵是一样样的粉嫩。他有一双清澈黑亮的眼睛,一切世俗都和他无关,醒来已是六点过了。

晨起是泛懒的时候,左翻一次不想起,右翻一次不想动,懒意从四肢流转至百骸,眼睛都不想和阳光对视,怨它太勤快。

晨起的翻身比半夜的翻身懒散的多,不用担心睡不着,一个小迷糊,完了,睡过去了,再醒来就和时间开始打战,急急忙忙的穿衣服,匆匆忙忙的洗簌,饭也不吃,提了包就走,推起车子才知钥匙没拿。就这样一半懒散一半匆忙,一半惬意一半焦急,都怨自己,跟时间作对。

午后

夏日的午后最是灿烂,小睡一会后,开始和阳光亲密接触,炙热的浪一波一波涌向全身,就算你戴着遮阳帽,穿着防晒衣,你也会成为一个小火球,眨巴眨巴眼睛都和悟空一样,火眼金睛啊!相信流淌在周身的`血液也会冒着泡泡,就和锅里快沸腾的水一样,在马路上烙一扒饼,肯定熟。

今年的知了少,偶尔才能听到几声鸣叫,什么东西也是该来的时候就来,该去的时候就去,人就不觉得奇怪,这不,我就生怕听不到了知了的咩呜咩呜,怕把这一物种灭绝了。

黄昏

懒媳妇儿黄昏忙,老人留下的话总没错,下班回家路上就是花钱,买吃的、用的,还有零嘴。回家以后换下身上出去见人的长裙子,穿上了短裤衩,就开始收拾里外,院子里的花呀、菜呀经过一天的暴晒也蔫了,那条小狗撵在脚后哼唧。邻居领着小孩串门来了,赶紧的给小孩找个好吃的。大人呢,则和我拉着家常:该种白菜了,快买籽吧!

买呗!买也得明儿吧!先祭五脏庙咯!民以食为天,孔子说的食色性也,还是吃在最前面,红的西红柿,绿的黄瓜豆角,紫的茄子,米呀面呀?孩子说面,然后要蛋炒,好吧,你是老大,听你的。做出来真是活色生香,呀!用错词了,是色香味俱佳。这是我得瑟呢,孩子说好吃,得了,这顿饭又值了。

电视

这电视吧,只有在一切都安静下来的时候才能看,连续剧让人等的焦急,不如看电影,现在这电视的主动权在我手里,不怕有人和我抢台,以前吧,总因为看电视吵,吵什么?不一致呗!孩子要看爱情片,他爸要看战斗片,俺呢!假装有思想,想看意味深长片,俺只是想想而已,争不过就躲一边看书。

现在好啊,孩子电脑,他爸倒班,有时在也会出去和婆姨汉子们道歇。俺是卖油佬独占花魁,俺看新闻,看电影,俺一台一台的换着看,没人拦着,俺真切的感到了自由的可贵,俺还可以拿起针,十字绣哦,家和富贵牡丹图。

手机

手机这东西,不好,真的不好,有点控制不住想打开,腾讯新闻天天有,今天抓了部长,明天局长也完了,动不动就几个亿的就整出来了,特别是看到我们国家的国防力量的强大,我们的习总大刀阔斧的反腐倡廉,真是振奋人心,这一振奋吧,流量飕飕的飞串,真是有点心疼,又有点忍不住。人啊,就是这么矛盾的活着。

爱情散文:时光里的木槿花 篇8

我还清晰地记得那天他们回来时的情景,不得不用壮观来形容,全民出动呀,都跑来看热闹。只见永水叔一手提一个包,后面跟着一个姑娘,便是永水婶了。细细白白的,乌黑的发,蝴蝶形的紫发卡在她的头上翻飞。永水叔笑盈盈的向大家一一介绍,她似乎也不怯生,扑闪着大眼睛,左一个大娘,右一个婶子地喊着。

我们一群孩子闹哄哄地簇拥着他们,永水婶也不烦,温柔地俯下身摸摸我们的头,从随身跨着的小包里掏出一把糖分给我们吃。

后来才发现,永水叔的腿跛了。听大人们讲,那是为了救永水婶。那天,永水叔从干活的工地早早地下了工,去城里逛了逛。回来的时候已是晚上了,路过一个巷口时,却看见几个歹徒正在抢一个姑娘的包。他本能地跑过去与歹徒搏斗,包抢回来了,可是腿却被打折了。意外的是竟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随着永水婶到来的还有木槿花,这在我们那里也是没有的。而在永水婶的家乡,街头路边到处是木槿。她来了没多久,便托人从南方的家乡捎来了木槿的青枝,插在院子里。大人们纷纷议论,都认为那青枝绝不会开出花来。就像他们不看好永水叔和永水婶的前途一样。我不管这些,我感兴趣的是,它到底是一种怎样的花呢?永水婶的名字里也带了一个槿字,不免对它有了几分遐想。

第二年,永水叔家的泥巴小院里奇迹般地开满了花,洁白的、淡紫的,绚烂美丽。我们小孩子常常爱去他们家玩,看那盛放的`木槿花。永水婶有一双巧手,摘下几朵花,和在面粉鸡蛋里,给我们做一种好吃的甜点。有时候,永水叔摘一些木槿叶揉出汁液,温柔地给永水婶洗发。有时候,永水叔在院子里做些农活,永水婶就坐在花树下绣大朵的木槿花。日子如水般细细地流下去,安稳静好。

农闲时,永水叔去工地上打工,永水婶在家照顾婆婆。他们的日子渐渐地好起来了。

然而,好景不长,永水叔在工地上出事了,一个水泥板掉下来,砸在了他的身上。那段时间,永水婶一句话也不说,静静地坐在木槿花树下,一针一线地仔细绣着绢布上的木槿花。

有热心的人劝她离开,她坚定地说,不,我要陪着他,守着我们的家。

以后的日子,永水婶靠一双巧手,做些甜点,做些绣品,再拿到镇上去卖,坚定地把一个残破不全的家撑了下去。

不多久,父亲被调去城里工作,我们就搬走了。

种在时光里的向日葵散文 篇9

夏日的下午2点钟左右是一天中最炎热的`时候,骄阳似火炙烤着大地。进入7月以来,气温不断攀升,没有凉风,只有高温伴着炽热的阳光。因为工作时间的约束,我不得不头顶烈日,骑上车踏上上班的路途。只觉迎面扑来一股股热风,让我感受着夏日的火辣。

路两边的苗儿草儿耷拉着脑袋,它们也难耐炎热的酷暑。唯有那鸣蝉在枝头吱吱的鸣叫,似乎不知夏日的酷燥。每天,我总要经过好几块葵花地。宽大的叶子上不声不响地长出一个个黄黄圆圆的花盘,在微风的吹拂下舞动、摇曳,泛起朵朵金色的浪花,仿佛一幅淡淡的水墨画。骄阳下成片怒放的向日葵高昂着头,绽放出生命的力量。不由让我豁然开朗了。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朵朵葵花镶嵌其中,唯有它们不畏惧骄阳的炙烤,一脸的灿烂、一脸的微笑。它们的目光追赶着炎炎的夏日,灵活的脖子随太阳旋转,只瞅的太阳含羞地隐身退去,才在凉风的抚慰下回归田野。

每天下午下班归来,我总要置身葵花海中,逗留片刻愉悦一下身心,感受葵花的魅力。我微俯身躯,轻轻地捧起葵花,一股淡淡地芳香拂面而来,顿觉神清气爽。睹物思人,一朵朵葵花转化成了一个个孩子的可爱笑脸,似如一个个可爱乖巧的娃儿载歌载舞。你听,他们发出一阵阵银铃般的笑声。正如著名科普作家高士其的一段描述:“向日葵葵盘,就像一座精美绝伦的音乐大厅,那一粒粒粉黄的花蕊,宛如一个个座位。太阳一出来,整个音乐厅里就会上演辉煌壮丽的阳光交响乐。”静静地聆听一朵朵向日葵花开,就像在聆听一首辉煌的音乐,那是怎样的一种美轮美奂呢?我陶醉了。

向日葵又叫朝阳花,还有一个很美的名字叫望日莲,因花朵常朝着太阳回绕而得名。向日葵在我们家乡大多种两样:一种是籽粒小、个子低矮的油葵,每年选择好了生长期,能收获两茬,主要用来榨食油,含油量极高,味香可口,成为烹饪中最健康的油类选择,做出来的菜肴香味浓厚。一种是可以与房屋试比高的大籽向日葵,收获后,即可榨油的同时,还可以做色香味俱全的五香瓜子,嗑上一把,满嘴香,逢年过节、结婚宴请的必备食品。

时光里的诗歌 篇10

在清寒的早晨蔓延而来

世界网络了孤单

昨夜燃烧的烟花

飘散着孤寂的情愫

时光里,呆呆的

从眼前溜走

繁华的都市

咖啡厅暗淡的烛火

遇上你的一刻

不知所措

欢喜的心

盛开过多少花朵?

我却低落在

你的尘埃里

小草发芽时

你在窗前读书

雨落零碎的响声

是否触动明净的心灵

燕子飞来时

我在写给你的情书

柳梢上的呢喃

是否是你爽朗的笑声

果实挂满枝头时

邮递员捎来信笺

那沉甸甸的思念

是否是你永远的梦

雪花飘飘时

风吹滑落的娇美

是不是飞翔中

你不变的忠诚

时光如水

默默地流淌

淡淡的生活

时光里的爱作文 篇11

时光是那么的无情,从指间偷偷地溜走了。我们也从幼小走向了长大,从幼稚走向了成熟。不知不觉中,父母的发色已经有些发白了,皱纹也不知不觉地爬上了他们的眼角,背脊也不知不觉地弯了,这些都是为了谁呢?

太阳逐渐落下山头,金黄的晚霞染红了天,此景让我回忆起了小时候,爸爸妈妈那会就如无时无刻保镖一样在我身边。当天冷的时候,妈妈就过来问,怎么样,冷吗?要加衣服吗?拿手给我摸摸。当我摔倒了的时候,爸爸就过来问,有没有摔到?摔疼了吗?过来给我看看。父母的关心一直围绕在我的身边。

还记得在小学的时候,那时的我并不懂事。早上起来的时候,那时天气很冷,不愿意从被窝里起来。这时,妈妈走进来,把我拉起来说:“快起床,要上学了!”这时,我心里抱怨着:这么冷的天,干嘛不让人家多睡会儿。就这样,迷迷糊糊的我就被妈妈弄的全副武装。当我在写作业到时候,妈妈就坐在旁边不停地问我:“在学校怎么样?有没有认真听讲?学校的知识都学会吗?”曾经的我一直觉得妈妈好唠叨。在这一方面,我还是觉得爸爸好一点,虽然他都在外面,但他不会很唠叨。当我跟爸爸倾诉时,爸爸的回答,让我非常意外,爸爸说:“你误会你妈妈了,你妈妈对你可好了。当你上学时,你妈妈每一次是不是都比你起的早?谁不是想在被窝里多待会,你妈妈也不例外,但是她为了你,早早地就起床了;你说她唠叨,我看未必,她那是在关心你,怕你在学校过得好不好或被人欺负了。在这些事情的后面可以看出你妈妈她多爱你呀!”听到这里我鼻子一酸,觉得自己错怪了妈妈,我立马跑到妈妈那,抱住妈妈,跟妈妈说了一句“我爱你”。慢慢地我也长大了,可是父母却在变老,如今的我已经懂事了,如今我一定要好好孝敬父母。

父母的爱就犹如一汪清泉,滋润着你的心灵;父母的爱就犹如一把大伞,无时无刻都在保护着你;父母的爱就犹如一座房屋,永远都是你的港湾。

记忆里的时光作文 篇12

突然想起小时候,那时候的我们成群结队的满山坡跑,临近6点时大人们便从山坡上回来,然后聊聊天,宰猪草,煮饭。漫天的红霞,烟囱里飘出饭菜的香味弥漫在空气中。饭煮好后,母亲总是站在坡口叫我回家吃饭,我与小伙伴相约明天说声再见,转身跑回家中。

长大后再回去,院前长满了杂草,周围人家的房门也都紧紧锁着,记忆里的那些人,好像只是我的一场梦,根本不存在。我沿着小路走到了我们的根据地,那不过就是一块大石头罢了,恍然间看见了曾经的自己和伙伴们坐在一排,都抬着头看着晚霞,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向往。心里的`情绪彷佛到达了最高点,那种感觉真的让自己特别的难过,那一幕幕真的就再也不会存在了。

连续吃10个大白兔奶糖的感觉怎么样?突然响起的声音,让我猛地回头,看着眼前人笑眯眯的看着我,她的容貌渐渐与我记忆里那个小女孩的面容重合。而那份尘封已久的记忆也被记起。我摇了摇头说:“后来不喜欢了,太甜了,就再也没吃过了。所以就没试。”她听了,顺势坐在了我的身旁,抬头看着红透半边天的晚霞开口:“我依稀记得当时的你一脸坚定的说着长大后要一口气吃10个大白兔奶糖,没想到你竟然不喜欢了。”我叹了口气:“是吗?这么多年了,什么都会变的。你若不提起,我早就忘记了这傻的不像话的愿望了。在时间面前,有什么是一层不变的呢。”她转过头看着我:“若不是刻意的相约见面,我怕我们在往后就真的见不到。而且就算是刻意都会因为其它因素而被搁浅,所以我们拍张照,留个纪念吧。刚好从不曾变过的晚霞为背景,祭奠逝去的童年时光。”我笑了笑,点头答应。屏幕中笑的像二百五的两个人,和那背后的晚霞,好像是多年前。

上一篇:爸妈寄语幼儿园下一篇:无所畏惧的成语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