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2024-10-05

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共4篇)

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篇1

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在对兴文县地质灾害分布特征以及发育特点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内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进行了分析,对今后灾害防治提出建议.

作 者:舒成强 张斌 蒋良群 刘守江 SHU Cheng-qiang ZHANG Bin JIANG Liang-qun LIU Shou-jiang  作者单位:西华师范大学国土资源学院,四川,南充,637009 刊 名:太原科技 英文刊名:TAIYU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年,卷(期): “”(8) 分类号:P642.2 关键词: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形成条件  

 

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篇2

关键词: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形成条件

近年来,四川宜宾市兴文县由于自然及人为因素的影响,地质灾害问题较为突出,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每年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都在千万元以上,严重影响了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1995年久庆镇肖家坳场镇、2004年两龙乡油坪嘴、2005年仙峰乡团结村发生山体滑坡,均造成重大人员伤害及巨大经济损失[1];2007年兴文县发生地质灾害16起,150余户、560余人受灾。频繁的地质灾害严重影响了兴文县的社会经济发展,特别是影响了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因此,对当地地质灾害进行调查研究意义重大。

1 区域地质环境概况

兴文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山地与云贵高原的过渡地带,属于川南褶皱带东西向构造体系的川黔古坳陷范围。所处区域地质背景复杂,地貌形态多样。县境内,仙峰山隆横亘区域东西,区内南北地势差异明显。整体分布为:北部地势起伏小,为丘陵槽坝区;中部为低山中谷区,地势北低南高;南部为中山窄谷地貌,地形起伏较大。区域地层岩石裂隙发育,风化破碎严重;第四纪堆积物发育。区域处于川南褶皱带东西向构造体系和南北构造体系交汇处,并发育以长宁大背斜为主的北西构造体系,褶皱断裂发育,地震频发[1]。

由于兴文县所处位置特殊,常年受交替的大陆气团的影响,属亚热带湿润气候,雨量充沛,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县年均降雨量为1 234.7 mm,年降水量大致呈正态分布,主要集中于5—9月,其中,以7月雨量最为集中,月降雨量大约为220 mm。根据以往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可知,降雨集中月份也是地质灾害频发的季节。

2 地质灾害分布特征

兴文县复杂的地质背景环境条件,在降雨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影响下,地质灾害类型多样,主要有滑坡、泥石流、崩塌、地面塌陷及石漠化等,其中,尤以滑坡为主、崩塌次之。各类灾害的分布受其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象水文、植被覆盖和人类活动等诸多因素综合控制,但因其组合关系存在差别,在分布上也有差异(见表1)。

注:数据引自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报告

兴文县发育的主要地质灾害点125处,滑坡、崩塌灾害点分别为88处和30处[2]。地形上主要分布于南部和北部中山及低山区,海拔高度集中于500~1 200 m这一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区域,主要包括周家镇、仙峰乡、石林镇、两龙乡和五星乡。发生灾害的地层绝大部分属于第四系残坡积和重力堆积的松散土石,少部分分布在松散土石与下伏基岩共组的地层中。兴文县三叠系地层在境内分布面积最广,其岩性主要为砂板岩,节理、裂隙发育,遇水裂隙易于贯通,从而发生崩滑,故地质灾害分布密度较高。

在时间上,绝大多数地质灾害集中分布在5—9月雨季,其中,尤以7月暴雨集中,地质灾害发生最为频繁。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区域内断裂带较多,岩层多有褶皱,岩石在这些区域破碎较为严重,因此,大多地质灾害也发育于这类构造地带。

3 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3.1 滑坡

滑坡是兴文县地质灾害中最主要的一种,绝大多数地质灾害皆为滑坡所致,占全县地质灾害点的70.4%。兴文县滑坡根据滑动面与层面间的分类关系可分为顺层滑坡及切层滑坡以及推移式滑坡(64处,占滑坡总数的97.7%)和牵引式滑坡(24处,占滑坡总数的27.3%)。区域内所发育的滑坡均为浅层滑坡,处于不稳定状态[1,2,3]。区内发育的滑坡点主要发生于地形坡度20°~59°的地段,该类坡度的滑坡有86处,占滑坡总数的70.4%,低于20°的滑坡没有,高于60°的滑坡仅有2处(见表2)。

3.2 泥石流

兴文县泥石流灾害占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的比例虽然不大,但也不容忽视。区内泥石流的发育与当地农耕文化及特殊地质地貌有着必然联系。当地以丘陵山地为主,岩层主要为三叠系的砂板岩以及二叠系的石灰岩、白云岩等,由于在当地这类岩层节理发育,较为破碎,而表层主要为第四系碎屑堆积物。原始植被被大量破坏,导致表层土壤疏松,因此,每当暴雨发生时极易在坡体上形成泥石流。

3.3 崩塌

兴文县崩塌多发生在灰岩、砂岩地层分布区,其特点是突发性强、摧毁性大。兴文县崩塌特点大多为先发育地面裂缝,后产生崩塌,其诱发因素主要有两类:一类为自然因素诱发,区域内或相邻区域的地震也容易引起本已存在裂隙的危岩体产生崩塌;另一类为区域内采矿、修路放炮等人类活动诱发。

3.4 地面塌陷

兴文县的地面塌陷,按其生成的地质环境,可分为岩溶塌陷和采空塌陷。

1)采空塌陷。兴文是全国闻名的“矿产之乡”,是川南矿西段富集区,尤以硫、煤、盐、石灰石等储量为著。经过多年的开采,特别是由于各种历史原因导致矿产的无序开采,在矿区形成大面积距地表较近的采空区。在自身重力及采矿放炮等影响下,极易形成地面塌陷,造成地质灾害。

2)岩溶塌陷。这类塌陷主要分布在境内的碳酸岩地区。兴文县境内碳酸岩主要形成于4.9亿年~2.5亿年前。在历经几亿年的沧桑巨变后,该岩溶地区碳酸岩断层与节理极为发育,地下暗河密布,许多地下洞穴顶壁已接近地表,因此在重力及流水作用下易产生塌陷。闻名世界的兴文大、小岩湾其实就是在地下暗河作用下引起的地下大厅顶壁多次塌陷而形成的[4]。

4 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分析

近年来,兴文县已成为四川省地质灾害多发县之一,主要原因之一是与其复杂的地质背景条件和新构造运动有关,同时,也与现代人类社会经济活动有必然联系。随着四川西南部新构造活动的活跃以及地表河流、地下暗河的强烈侵蚀下切,当地地质环境更加不稳定。同时兴文县境内较为集中的降雨量(主要集中在每年的5—9月)必然激发各种地质灾害的发生,再加之受采矿、修路等影响,加剧了地质灾害的发生。

5 结束语

兴文县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面广,各类地质灾害分布不均,同类型地质灾害相对集中等特点。随着当地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特别是兴文世界地质公园的保护与开发的需要,有必要对当地的地质灾害进一步进行调查研究,掌握地质灾害的分布规律,建立地质灾害风险因子数据库和预警体系,尽可能预防和减少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沈开俊,刘严松,何政伟.四川兴文县滑坡发育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7,18(4):120-122.

[2]杨元忠.四川兴文县地质灾害影响因素分析[J].广西轻工业,2007(2):69-70.

[3]胡茂焱,刘大军,郑秀华.地质灾害与防治技术[M].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05:15-16.

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篇3

关键词:滑坡;地质灾害;发育特征;高易发区

中图分类号:X1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0)09-0105-02

滑坡是指斜坡上某一部分岩土体在重力(包括岩土体本身重力及地下水的动静压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结构面(带)产生剪切位移而整体地向斜坡下方移动的作用和现象。滑坡是斜坡作为斜坡(边坡)变形破坏常见的形式,是斜坡的一种物理地质作用和结果。湖南的滑坡在形成机理、影响因素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相似性,它们的发生、发展过程有时有着伴生和转化关系,现分述如下:

1滑坡地质灾害的现状

根据近年来的调查统计,截至2009年底为止,全省共发生较大规模或灾害损失较严重的滑坡地质灾害1 124处,从全国总体情况来看,湖南省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强度属中上水平,仅次于四川、云南、贵州、湖北等省,而大大高于我国北部、东部和南部沿海地区。每年湖南的滑坡地质灾害均有数千至上万起发生,但形成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仅1 %左右。在全省已发生较大规模的滑坡1 124处中,大一巨型(>50 000 m3)的有15处;有大一型的78处;较大规模的167处。

2滑坡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

根据上述滑坡地质灾害调查统计,归纳总结其发育的特征有以下特点:

2.1类型以土质为主

湖南山丘斜坡多为残坡积相土体,由于此类土体结构松散,透水性一般较好,粘聚力和结合力一般较低,特别是降水大量入渗后,土体变为塑性,抗剪强度显著降低,土体比重明显增大,上部饱水的疏松土层与下部较密实土层间或下部基岩为相对隔水层时,接触界面容易形成饱水软土滑腻带(面),摩擦力和粘聚力大为降低,上部土体很容易沿此接触面(带)发生滑动。因此,山丘区斜坡上很易发生土质滑坡,成为湖南滑坡的主要类型,占全省滑坡总数的62.4 %。

2.2规模以中小型为主

据统计,湖南已发生的滑坡中,小型规模者占总数的66.2 %,中型占26.5 %,大一巨型占7.3 %。原因一方面是湖南山丘斜坡上大多为残坡积土层分布,为土质滑坡大量发育奠定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每年暴雨频繁,使滑坡不断发生,形成了以小型破坏及时解除斜坡不稳定状态的机制,因而形成大型号滑坡的比例较低。

2.3直接诱发因素以暴雨为主

据统计,湖南已发生的滑坡和崩塌90 %以上发生在雨季,且多发生在暴雨期间,明显的反映出大雨是滑坡发生的诱发主因。大雨、暴雨很快使岩土体浸湿及孔隙裂隙充水饱和,抗剪强度大为降低;岩土重量增大,地下水位明显上升,增大了地下水的动水压力和静水压力,使斜坡稳定系数K值不断降低,一些地段的K值从>1逐渐降低到<1,导致滑坡灾害发生;这是每次降大雨都发生大量滑坡的原因;另一方面,雨后地下水位逐渐下降,岩土体也逐渐干燥,K值又会升高至>1,斜坡因而又恢复暂时的平衡稳定状态,但再次降大雨时又会使这些斜坡发生滑动,由此形成一个周期性现象。

2.4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影响显著

据统计,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直接诱发的滑坡占总数的32.3 %,人类活动与自然因素共同诱发的比例更大,且造成的灾害损失一般较严重。随湖南人类工程、经济活动不断加强,滑坡灾害也与日俱增,这类滑坡与人类活动在时间上存在同步型和滞后型两种相关性情况。同步型是在施工过程中发生的,如永顺县施溶溪滑坡;滞后型是指在工程完工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但其发生原因与工程施工密切相关,如资水柘溪水库,自1961年建成开始蓄水至今,在大坝上游130 km内的库岸,由于蓄水改变了自然环境条件而断续地引发了较大滑坡50余处,其中造成61人死亡的塘岩光滑坡是在蓄水20 d时发生的。

3成生因素

湖南滑坡成生因素多而复杂,大致可划分为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以及由此两类因素迭加而成的综合因素三大类。现分述如下:

3.1自然因素

3.1.1岩土性状对滑坡成生的影响

岩土是滑坡成生的物质基础,它们的性状决定滑坡发生的可能性和发育成生的时间长短。岩土体在自然界呈不同岩性组合形式存在,从而构成了不同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湖南有利于滑坡成生的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主要是力学强度较低的软弱、较坚硬的层状和软硬相间的互层状结构的碎屑岩岩组,以及松散结构的土体。这些岩土体主要分布于湘北、湘西、湘西北的下第三系、白垩系、侏罗系、中三迭系巴东组及志留系地层中,如桑植县一带的巴东组红色砂泥岩层中滑坡密集,相邻其它层位中则少有发育。

3.1.2地质结构及岩体结构构造对滑坡成生的影响

不同的地层、岩性及构造组合所形成的地质结构,决定了斜坡的稳定性状。岩体的结构、产状及构造特征直接影响滑坡的形成和发展,因为岩体的结构面往往构成滑坡的滑动面及其边界切割面,因而岩体结构对边坡的稳定性起着重要控制作用。湖南实际情况表明,滑坡多发生在层状结构、碎裂结构及散体结构岩土体中,在完整的块状岩体中少见。层状岩体的层面一般为一个不良结构面,特别是层面间夹泥质或为泥质物充填,更构成一个突出的不良的软弱结构面,当倾向与坡向基本一致时,以及倾角小于坡角时,岩体易发生滑动。另外,构造的复杂性和岩体破碎程度也直接控制岩体软弱结构面的发育和斜坡的稳定性。断裂构造形成的结构面的破碎结构带是一种软弱结构面,湖南的一些大、中型滑坡大多沿此断裂面发育,如新化县邓家乡白芦村红岩下大型滑坡。

3.1.3地形地貌对滑坡成生影响

地形的切割强度和密度,斜坡的高度、坡度和形态,是斜坡稳定性的重要因素。武陵山、雪峰山、罗霄山及南岭等山脉,受构造运动影响,间歇性地抬升,使湖南湘西北、湘西、湘西南及湘东南形成高耸的山地及山原,地形切割强度和密度都很大,因而造成众多高大临空面和陡峻斜坡,使边坡发生破坏的机率大为增加,因而滑坡大量发生。一般地说,下陡中缓上陡的坡型以及山坡上部存在着呈马路蹄状的环状地形,且汇水面积较大时,常有滑坡发生。

3.1.4降雨对滑坡成生影响

湖南已发生的滑坡绝大多数都是在强降雨过程中或稍后发生的,滑坡与防雨间存在显著因果关系。据统计,每年雨季每次大雨或暴雨后都发生大量的滑坡,降雨诱发滑坡在时间上存在两种情况,其中的一种发生在降雨过程中,如1990年6月14日,降雨245.4 mm,诱发了对马岭、验匠湾、大州电站等滑坡,造成46人死亡,直接经济损失2 160万元以上的严重灾情。

3.2人为因素

3.2.1边坡脚切层开挖对滑坡的成生影响

交通道路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及矿产资源开发等人类建设工程,常进行场地开挖切层,从而改变了原有斜坡形态,甚至造成了新的边坡,破坏了斜坡原有的稳定状态,因而使斜坡发生滑坡灾害。

3.2.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滑坡成生影响

湖南大量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当地自然地质环境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引发了滑坡等多种地质灾害。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切坡开挖;其二是蓄、泄水。如双峰县水府庙大型水利枢纽大坝处,施工时引发4.5万m3的滑坡为切坡开挖所致;另资水柘溪水库滑坡为蓄水后,因水位大幅度上升,浸润和软化了岩土体而引发滑坡。

3.2.3矿产资源开发工程对滑坡成生影响

矿产开发工程包括露天采坑和地下采空区及巷道,这些工程对地表斜坡的破坏十分普遍。露天采坑开挖是一种巨型地表、地下切坡开挖,因此,其边坡更容易发生滑坡,如长沙市麻田磷矿露采场,边坡斜高80 m,坡角70 °左右,开挖过程中因人工造成高陡边坡而多次发生滑坡灾害;地下开拓中,采空区在造成顶板地面变形破坏的同时,常在斜坡上引发滑坡,如冷水江市锡矿山矿区,在采空区顶板地面下沉盆地的西北侧,于1983年6月引发了一个体积315万m3的连云村大型滑坡,破坏房屋96间。

4防治对策

根据湖南省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发育情况,结合当地实际条件,为避免滑坡灾害的发生和人类生命财产免受损失,要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现分述如下:

4.1宣传和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实现群测群防

如前所述,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发展需要一定的时间和条件,这些条件既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只要掌握了地质灾害发生的有关知识,认识到这些因素对地质灾害的形成、发生、发展的内在影响,使广大群众掌握滑坡地质灾害的预防、治理、避险、救护等有关知识和技能,提高全民防灾意识,实现群测群防,就能够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发生或避免其给人们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4.2规范人类工程活动,避免人为因素诱发地质灾害

滑坡地质灾害的发生除自然因素外,人类不规范的工程活动也是重要的诱发因素之一。因此规范人类工程活动也是减少和防止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重要一环,同时在规范人类工程活动的同时,还应坚持做好退耕还林、封山植树、保护植被等环境保护工作。

4.3加强滑坡地制质灾害监测、预报工作

目前,湖南省滑坡地质灾害分布广泛,政府现有的财力不可能对所有的地质灾害体都进行治理,对大部分地质灾害体,只能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指导思想,通过加强对危险区和易发区的监测、预测预报,避免因滑坡地质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减轻灾害损失。因此,建立滑坡地质灾害监测体系和预报系统是防治灾害发生的重要前提。

4.4各级政府要重视滑坡地质灾害防治治理工作

滑坡地质灾害危害国家财产和广大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因此,也应当像防震、防洪和防治其他自然灾害一样将其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

参考文献

1杨顺泉、李佐海等.湖南地质灾害.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10

2刘广润等.工程地质与环境地质概论.武汉: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7

3张 道.我国矿山地质灾害和防治对策[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0

4 《地质灾害防治条例》,2009年11月24日国务院令第394号发布

The Hunan Province Landslide Geology Disaster

Present Situati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Become

Lives the Factor an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Studies

Yao Peng

Abstract: Hunan Province is one of our country geology disaster quite serious provinces, is geological disaster Gao Yifa the area. The disaster type is many, the distribution is widespread, the disaster situation is serious. This article selective analysis Hunan Province landslide geology disaster’s present situation,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 become live the factor and the prevention countermeasure, will have the important guiding sense to the next landslide geology disaster’s research and the disaster prevention work.

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形成条件研究 篇4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资源开发利用规模及强度的`增大,地质灾害问题日益突出,七台河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工程活动特别是煤炭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和地质环境问题日益增多,危害愈加严重,威胁当地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已成为制约经济建设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阐明了七台河市主要地质灾害(包括地面塌陷、泥石流、崩塌等)发育特征和形成务件,针对当地地质灾害现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防治对策.作 者:杨瑞华  作者单位: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黑龙江总队,黑龙江,哈尔滨,150040 期 刊:黑龙江科技信息   Journal: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年,卷(期):, “”(16) 分类号:X4 关键词:地质灾害    发育特征    防治对策   

 

上一篇:吹响新疆跨越式发展人才“集结号”下一篇:湖北信息能力提升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