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与感悟(共11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与感悟 篇1
这个月我一口气看完了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里面的故事内容很是精彩,人物个性也很鲜明有趣。
看过三国的人可能大多数都觉得曹操奸诈狡猾,狠毒残忍。而刘备宽仁忠厚,识人善用。我却不这么认为。在三国里,我最喜欢的角色反而是那个大家眼里奸诈的曹操。我认为曹操并非那么残忍狠毒。前两集,吕布因不听下人的计策与劝告,非要与曹操硬战。最后败给曹操小命也落到曹操手里。曹操虽杀了吕布,可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曹操狠毒,他这么做也是为防止一起后患啊!反而错在吕布自己,每次都不听旁人的劝告,最后因此致命。曹操不像吕布,他会适当的听取下人的劝告与建议,同时还有自己的想法和计策,也敢战!而刘备,确实忠厚,也确实识人善用。他虽然靠诸葛亮在三国之中立下了一席之地,但我认为,它并没有孙策的智慧,也没有曹操的胆量。但刘备并非一点优点都没有,他之所以能请的来孔明先生,也是要看他三顾茅庐的耐心了啊!
对于三国演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与评价。同时还能收获各方面的知识。良书!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与感悟 篇2
一
在年龄很小的时候,老王读小学时就开始有了将来长大要做文字编辑的愿望,因着这个少小种下的念想,在大学读到半截儿,借着母校复旦大学在大三阶段设立书刊编辑专业的机会,由外文系英语专业跳到了新闻系书刊编辑专业。毕业之后,顺理成章地在故乡山东做起了图书编辑,少小理想即时实现,人生不禁有过一番小得意。这行当一做25年,已经四分之一个世纪了,估计还得继续“从业”下去。这事儿想想都有沧桑感,揽镜自顾,当年的青头小伙成了白发斑驳的半老徐爸,真叫人不胜欷嘘也么哥。
就这样,从出版社最红火、最不起眼的选题每一本初版也三四万册起印的20世纪80年代,做到了迄今为止纸质出版跌入低谷、许多图书由作者自费出版而印数只有一两千册的21世纪初。当年一起进入出版行当的同龄人除了早早跳槽的,剩下来的都跟新入行的年轻男女一起裹挟着进入数字出版的大潮,这其中很难说自动投入欲大展宏图的成分大,还是面对变革而无可奈何被迫进入的成分大。数字生存时代弄数字出版,跟农业时代搞活字印刷,一样的天经地义,活字印刷持续了一千多年,看眼前架势,汹汹而起的数字出版让制版印刷术彻底成为过去时大概用不了二十年时间。
中国经历了十年“文革”的书荒之后,图书出版业曾经扮演的是文化核心实业骄子的身份。随着广电等媒体的继起特别是网络媒体的汹涌,这一骄子身份已经跌到了比贫儿与王子的差距还要大。当我们所从事编辑出版的技术层面发生这么大的改变,加上四周社会形态和人们意识日夜在变化,不能不影响到我们日常的读书心态。一个人的职业意识、兴趣爱好,会随着这一职业在社会上的地位浮沉而发生变化,比如对读书的信心,起码老王已经开始发生怀疑。“以不变应万变”?既没这个必要,也难有这份淡定了。
曾经以为,读书是个多么幸福的事儿啊,此生有书相伴,比天天有美食佳肴有意思得多,因为读书的蕴涵比口舌之愉的格调明显高了去了。曾经想像自己一息尚存,就要读书。现在的问题,是对读什么书、如何读书发生了根本上的怀疑,简言之,是身处社会技术和人的意识变革时代,读书的心再难淡定下去。
曾经对拥有一间书房有过长久的向往,二十年前给报纸读书版颇为自矜地写过《我的书房》《我的书屋梦》等畅想类的东西,也给几家报纸在世界读书日、春节荐书的版面混充读书行家荐过这新书那经典,自己在写稿、荐书的时候也踌躇满志着,十几年二十年一晃过去,自己都没想到读书的心境会倏忽发生了一些变化。现在看着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都会诧异:这是怎么了?以前分明没有这样多愁善感过哪。
二
孔子说过“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的话,老先生本意,是赞同那些“古之学者”——远在他之前的文化人——那种为充实自我修养、并非以知识炫人炫世而读书的做派,可是他自己之就学,是为己还是为人呢?看他来往于各诸侯之间汲汲于仕途(为了弘扬周礼的远大理想?不说也罢)的一生,显然是绝不能用“为己”来概括的。
选择读书为己一途的,大都沉寂无闻。不那么为己的,或干脆挑明了为人生成就而读书,譬如为享誉文化圈的所谓学术,则大多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收获与付出成正比,在不辜负个人心血的同时也为所供职的文化机构或企业实现着利益和成就的最大化,算得上人生双赢。此种读书方式,似乎已成为时人对读书正途的认识。“知识改变命运”的提法,其实也可概括不同的层面,小则可以借助希望工程由辍学而继续学习而步入受教育者的行列,继而长大成人摆脱做农民工的宿命,大则可以在城市生活中占住位置之后继续借由读书的动力而提升自己精神和物质的一切。老王深信“有志者事竟成”这话,立了读书为己的目标,只要心志平定,读到地老天荒也由你,但偶尔旁观那些步入正途的读书人收获到手的成就,就会生出误堕书网之叹。
前人每说“读书之乐,不足与外人道也”,此话甚对,书中滋味十分养人,但在周围读书种子中间遇到恰恰棋逢对手者,其实很难,而读书的收获和种种自娱感受久积胸中憋得不爽,于是种种书评书话之作,古今中外数不胜数。致力读书一道四十多年,对书和文字的品味自然多了些深入的要求。静夜读书,与一流的好文字相晤对,往往不知东方之既白,但这样的美好熨帖感受只能自己搁肚子里消化,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读书与发财往往犯冲。家父每与人书写书法横幅:“读书不惟培养气质,且能养人精神。”而不言及发财,不是要做清高状,实是就实际论事,不作诳人语。试观当代出版诸多教人发财的书,如《富爸爸穷爸爸》者流,即便该爸爸真发了,也一定是靠书的版税而绝非书中的法子。青年摄影家宁舟浩的QQ签名档写着“摄影穷三代”,移之于读书,虽不能说读书穷三代,因为没钱就连书也买不来,但靠读书致富完全没门儿。
三
老王平生最大乐事之一,是闲暇时呼朋唤友带足了银两去逛书店血拼或到盗版书摊上打野食儿,来到山东济南二十多年,结交下的个体书店老板和摊主朋友倒比正式工作场面上的交往还要多。早年写过的正经文章中,曾为师友们称道的一篇《老周的书店》中的主角老周,就是一家民营书店的雇员,老先生为人作佣,能在书店与书相伴便慨然自足,大半辈子单身,最大的乐趣当是与来店里买书的顾客们谈些新书旧书以及书林掌故,倒也其乐融融。
当被人问到自己的职业时,很多人会在第一时间反应:在出版社工作?那你不用买书了啊,省老鼻子钱了!其实大错。厕身出版行业,爱书人照样需要自己去开销买书,即便是全国最好的出版社,它出的好书也不够一个爱书人来读的。如果硬要找出与寻常爱书人的不同,那就是身为编辑,由于行业内的新书资讯来得及时,往往需要某一本书,会同时涌上来多个可选项,结果就会失之于求多求全,比别人多买上几种版本。嗜好买书的主儿,其实在哪个城市的出版从业者中都有那么几位。有意思的是,也许爱书人一族有着相融共通的非语言气息,往往在正常工作中并无直接交集的这类人们,却会有意无意地在买书或互通图书资讯、交流读书感受之路上走到一起,而且是在QQ、微信等当潮媒介还没兴起的时候。
nlc202309040348
曾经有那么几年,特别喜欢搜访书评、书话之作,书架上少说也摞了百八十本这类书。几回技痒,想着用《谈谈谈书的书》作书名将自己的书评书话之什结集与同好们共享,感觉这名字大有口吃爱好者的嫌疑,又看到香港文豪董桥早在1976年年底就写过这个题目,自难掠美于前贤了,只好作罢。
早年台湾有个著名的广告:“学琴的孩子不会学坏。”这话在逻辑上其实大可商榷,学琴是文化或技艺层面的事,而变不变坏是道德层面的事。有朋友说,同样的口号其实很适合用在动员孩子读书方面——“读书的孩子不会学坏”。老王私底下想,这样一改,效力可能还不如原广告,因为“不会学坏”未必会对少男少女产生多大的吸引力,适当地“学坏”会更增人格魅力也不一定。
四
出版人的读书生活也许天生就跟其他读书人有着不同。既然天天上班用心思想的是选题的策划,埋头伏案进行的是书稿的修改,图书编辑对书有着一种先天的亲近,或者说是先天的便利。但是就老王接触所见,出版社当行的读书人同时也具有两大劣势。
其一,编辑而兼读者一族,其实对书的品评并未见得比寻常读者能多出几分真见解,这从诸多出版同人撰写发表的书评类文章的成色上不难看出来,大多人云亦云,放在小学生作文里还算得上是文通字顺、文章主旨也符合语文老师的中心思想之类,但你要去寻找思想的新异点和文字的个性表达,往往付诸阙如。老实说吧,出版从业者并不是上天赋予的读书种子,也跟非出版从业者一样,良莠并存。可以说,出版编辑中其实隐藏了太多的伪读书人。
也正因此之故,潜伏于出版业中的一些很能写的作家深得老王的感佩,比如,一本接一本写作历年“语词笔记”的黄集伟,研究老庄颇成专家的止庵,在“草木虫石、丸散膏丹”中寻绎学问文章的半夏,将读《野草》札记写成一本《怀揣毒药,冲入人群》留在人间而如今人神两隔的龙子仲,还有退休前为教育图书出版贡献良多、近年依然对出版业改革新见迭出的李人凡先生。
其二,图书编辑在读书中,太容易受到文字表述层面的干扰,总难压抑住拿红笔去改正书中文字标点差错的冲动。这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干扰了对书中精华内容的汲取。除非刻意抵制,否则这一冲动会伴随着读书的余生,对阁下的“阅读理解”能力影响一生。在这类编辑兼读者中,读书更多地是作为一种“技术活儿”而非心智劳动,读书五车,结果离书中真味远隔十万八千里。
五
一直安于编书、买书、读书,曾经以为这就足够构成生活的全部精彩,等到从业近三十年,像半辈子一直躬耕田垄间的老农乍一直起腰来想喘口气,瞄一下周围,才恍然觉出,原来自己错过了那么多的美好景色。
这是一个没有多少人再愿意亲身实践恬静、无为、无争姿态的时代(如果有,也只是于丹那一路媒体学者在电视讲坛上作鼓吹),简单一句话,与往昔相比,现在更是一个以成败论英雄的时代。这也是自有生民以来祖辈奉行的一个通则,只是自己年轻时期太执著于过一个平淡读书人的人生,为此兴趣所主导的时间太长太久。
如果理性考察出版业,会有一些实际的判断。目前的出版界,擅舞文弄墨者的比例,大概是低到了历史最低水平。以前的出版社编辑是有创作假的,通常每年有一两个月时间,可以出差到外地,不是约别人的稿,而是到山清水秀之地闭关兼修养着,写自己的著作。想想那真是出版人的黄金时代。近二十年来许多出版社都约定俗成地拘守这样一个惯例:不允许编辑在自己出版社出书。一正一反,反映出的是出版界管理者的格局由大变到了小。不过,当下出版社衮衮诸公也少有能够著述的能力,与编辑前辈们绝少可比性。
如果换个角度看,当代出版人的整体职业程度高于先前,不再是写而优则编或编而优则写了。也许,一个行业的职业化程度趋高,正是这一行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也许,尽管纸质出版已经走到了历史最低谷,但数字出版的前景已经在光耀着中国出版业的前景了。这两大因素相加,我们的出版业兴许完全有可能会迎来一个全新意义上的发展?不过,老王已老,那是下一辈出版人的出息了。
六
读了四十多年的书,编了四分之一世纪的书,现在,老王对读书一事开始心生徬徨。虽不能说“一失足成千古恨”,毕竟如果没有其他选择,读书还是最值得作为文化消遣的唯一选项,但“再回头已百年身”,再想捡选其他人生选项为时已晚。人,生于时间之中,最大的无奈是它线性发展的特性,一段时光经过了,更无法抹去重来,真可谓:对书当歌,人生几何?半生华年,尽皆消磨。苛能调头,去向无着;苛不调头,一生都歇!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与感悟 篇3
书中讲述了230位科学家的206个科学故事以及93个发现和发明。其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两个故事是祖冲之算圆周率和维萨留斯解剖人体。
先说说祖冲之算圆周率,这个故事里主要讲述祖冲之为了计算圆周率,他不停用竹棍计算,而竹棍是用新竹做的,没来得及打磨,所以几日后竹棍染上了红红血印,他直算的月落乌啼、鸡鸣日升,那竹棍摆成的算式从桌上延到地下,又满地转着圈子,一屋上下都是些竹码子。他这种坚持不懈、废寝忘食、不怕疼痛只为算出圆周率的品质让我十分敬佩。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做一件事情要坚持不懈、知难而进才能成功。
再说说维萨留斯解剖人体,这个故事里主要讲述维萨留斯因为对学校传授的人体知识很是怀疑,所以决心冒险解剖来看个究竟,但是解剖人是会被处以死刑,所以他在院子中设了密室,偷偷解剖。读完这个故事我对他产生一种敬佩,我敬佩他能冒死去偷尸体,然后在一个阴森的地下室解剖,如果是我,我早就吓坏了,因为如果被发现会被判以死刑,但是他为了获得真理,不惜冒死去偷尸体解剖。他这种勇于质疑、用于求真的品质使我敬佩。
三国演义读书感悟700字 篇4
我最喜欢的片段就是关羽一路过五关斩六将杀死了东岭关的孔秀、洛阳的韩福、泥水关的卞喜、荥阳的王植以及曹操的大将蔡阳,后见刘备。这让我读出了关羽的一生忠义不论曹操对他有多好可以,也不忘记刘备的恩情,决心找刘备。 而最让我感动的故事是“赵子龙孤身救少主”,当时赵云只身一人在长板坡上,面对曹操的八十万大军也要保护好少主,多么勇敢哪!多么忠诚呀!这样的故事让人们久久不能忘怀。除此以外我还喜欢皇叔刘备,奸雄曹操等英雄豪杰……
关于关羽的故事有很多,如温酒斩华雄,白马坡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 刮骨疗毒 、华阳道放曹操、 单刀赴会等。人们常用义薄云天 刚愎自用来形容关羽。
诸葛亮可谓是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神奇的历史人物。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心想帮助刘备歼灭曹贼,复兴蜀国,然而,在刘备、关羽、张飞、赵云相继死后,他一人独自支撑着蜀国,最终他独木难支,回天无力,病死在了五丈原。这个量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又懂得带兵打仗,有勇有谋,他的智慧使我很佩服——关于他的故事很多,比如三顾草庐、火烧新野、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空城计……人们常用足智多谋,神机妙算,两朝开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读三国演义心得感悟 篇5
三国演义这本书主要讲了五个时期的事情:黄巾起义、董卓掌权、群雄争割、三分天下、三国归晋。
黄巾起义始于巨鹿人张角,因为受压迫,忍受不了当时皇室的行为,起义。但是里边的刘、关、张就此桃园结义,为朝廷效力。消灭了黄巾军,随后刘备刘皇叔日益壮大,皇后的哥哥何进召了早有造反意思的董卓进京。结果何进被十常侍杀后,董卓就掌权了。曹操要杀掉董卓,失败后,董卓立曹袁绍为勃海太守,出让了赤兔马给吕布。
张飞、关羽、刘备三顾茅庐后请出诸葛亮,提出了抗曹计划,经过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曹操灭了袁绍、吕布,吴、蜀也打退了曹操。曹操、刘备、孙权各据一方,曹操占据强大的北方,刘备占据西蜀、荆州等,孙权占据江东。至此吴、魏、蜀,三分天下。最后,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等逐一去世。蜀、吴都归降魏主司马炎,三国一统归西晋。
书里边我最喜欢的就是诸葛亮,非常的神机妙算,运筹帷幄,知识丰富,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我崇拜这个人物哈。
《人生》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篇6
爷爷明白了一生世,到了最后却糊涂地害了一家——背叛好人是最大的恶,阎王爷不收,自会有人来行道。三人成虎,谣言比匕首还锐利,直戳人心,让人丧失理智,晚节不保。
群众本身就是矛盾体,是正义的审判者,也是暴力的化身,逼着人认错,又逼着人去死。
父亲闷了一辈子,孝义两难全。晚年却被心魔缠身,不得安宁。孝子难当,义友难做。
眼盲尚可医,心盲却无救。小瞎子甘当红卫兵走狗,偷窥上校,即使被挑断手筋仍兴风作浪,造谣坑害好人。
悲剧更能洞察人性。真正的英雄主义,是认清生活真相之后依旧热爱生活。
《鱼翅与花椒》读书心得感悟 篇7
正如扶霞所说,在那个年纪那个地方遇到那样的事,一切都是因为这刚刚好的相遇。换了时间地点和你,一切都将不一样了吧?
开始写初入中国经历的文化冲击与年轻时自身旺盛的生命力,因为恰在此时,所以给了我们这般亲切而又不凡的体验。从一个初入中国的西方人角度发现中国社会那些被熟视无睹的美好与辉煌真的是趣事一件,值得体味许久。读着读着便联系上了自己的经历,引发无数回忆。
后来又来到了新的地方,开启新的故事,依旧是食物为主线,却点出了无数的中国社会的伤痛。但是这个话题终究是太大了,太难了,一些没有太多根据的文字难免让人产生抵触情绪。
红船领航读书心得与感悟 篇8
那是19,国内时局动荡,帝国侵略,军阀割据,民不聊生。整个中国犹如大海上的一艘小船,岌岌可危。当此之际,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最早一批共产党人挺身而出,不惧围堵,多方辗转,在嘉兴南湖的红船上开完了第一次党代表大会。
红船扬帆可破浪。南湖上的那一次大会,犹如给中国这艘“小船”挂起了长帆,从此劈波斩浪,开启了新中国的华丽篇章。红船精神,由此诞生,引领着万千中华儿女砥砺前行,奋发图强。
如今,这股红色力量通过世代传承,点点滴滴地融入了我的血液中。从一出生,我就与红船精神结下了不解之缘。我睁眼看见的第一个人就是一名军人——我的父亲。在我还不太长的记忆长河里,有刘英烈士陵园,有息烽集中营纪念馆,有人民英雄纪念碑,有延安革命圣地……一座座红色丰碑,一幅幅红色画卷,一帧帧斗争场景,一位位革命先辈,就像一组组红色基因,融入在我的骨髓之中,镌刻在我的心上,伴随着我成长,成为了永不磨灭的烙印。
其实,红船精神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它伴随着我们成长,体现在生活小事之中。小学期间,每一次学校组织跳大绳比赛,班主任和我们全班同学,为了班级的集体荣誉,刻苦训练、努力拼搏,取得了六连冠的好成绩;当看到一些老人或者同学遇到困难时,我总会不由自主地想起雷峰叔叔,从而尽自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在我十岁不到的时候,父亲就开始训练我游泳和骑自行车。从50米、100米、1000米、米,游泳距离逐渐增加,每当我快撑不住,有放弃的念头时,父亲总会用军人顽强拼搏的精神,激励我坚持再坚持;当我学骑自行车摔得青一块紫一块,甚至鲜血直流时,父亲就会用江姐、邱少云等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鼓舞我,教导我流血流汗不流泪。
《昆虫记》读书心得感想与感悟 篇9
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写黑腹狼蛛和蝎子的章节:
黑腹狼蛛是一位恐怖的猎人、勤劳的劳动者、天生的纺织家。可是,不管它戴着什么美名,人们只要一看见它狰狞的外表和剧毒的牙齿,就望而生畏。黑腹狼蛛的腹部长着黑色的绒毛,并有褐色的人形条纹,腿部则有一圈圈的灰色和白色相间。黑腹狼蛛是一位著名的建筑家,它的挖洞能力非常出色。既知道怎么挖舒适,又知道怎么挖安全,这些是它天生就掌握的。它同时也是一位猎人,“一招制胜”是它的标准。
蝎子其貌不扬,生活极度隐蔽。但它尾巴上的毒液几乎没人可以幸免。雌蝎子在捕猎时异常凶狠,但却是一位称职的好母亲,一直保护着自己的孩子,不让孩子受到一丁点伤害。
法布尔写的这本《昆虫记》,着实让我吓了一跳:这本书内容丰富多彩,动物描写得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一定花费了不少心血吧?法布尔的细心观察和对昆虫的热爱,让我们敬佩,也正因如此,使他成为了著名的昆虫学家。如果换成我来写,我一定会半途而废,失去耐心,怎么会写出像法布尔一样的世界名著《昆虫记》呢?
呐喊的读书心得与感悟500字 篇10
书中第一篇小说《狂人日记》,描写一个迫害狂症患者的心理活动,把他对生活的感受和心理幻想杂糅一体,用人物自叙的方式“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狂人出身于封建士大夫家庭,深受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压迫,从而造成了狂人对社会的恐怖心理。他认定现实是个“吃人”的世界,封建制度是“吃人”的社会。半夜察看历史,看见“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他对吃人社会发出勇敢的挑战,相信将来的社会“容不得吃人的人”,喊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小说揭露了封建礼教在仁义道德掩盖下的“吃人”本质,被誉为“彻底反对封建制度的第一声春雷”。
《孔乙己》是鲁迅继《狂人日记》之后第二篇抨击封建制度和封建文化的小说,讲述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的悲惨遭遇。主人公孔乙己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但在科举制度的毒害下,除了满口“之乎者也”外,一无所能。他穷愁潦倒,成为人们取笑的对象。为生活所迫,他偶尔做些小偷小窃的事,终于被打断了腿,在生活的折磨下默默死去。小说通过对人物性格和遭遇的生动描写,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鞭挞了封建教育知识分子心灵的毒害。
当然,在《呐喊》这本书中,像这样的文章还有许许多多,鲁迅写这些文章其实也是为了让当时的中国人民能够尽快清醒过来。作者用幽默而讽刺意味的语言、愤怒而鼓励的语气,激励着当时半梦半醒的中所有炎黄子孙,用带有指责和批判的语言,诉说当时社会的黑暗,表现了作者急切的希望沉睡中的巨龙——中国,早日苏醒,重振我中华雄威!
非暴力沟通读书笔记与心得感悟 篇11
非暴力沟通强调,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说的太对了,你想要一个什么样的结果,你就要说出对应的话,有时候总是我们对别人的期待和对别人的看法过于太果断,所以导致我们有个错误的感受,以至于沟通无效或者别人直接不理解。
看了这本书,了解到了批评往往含期待,其实就是暗指自己的表达或想法没有得到满足,因为这样经常自己爱发脾气,也不去沟通,老是埋怨别人不理解自己,其实就是不会表达需要。有时候孩子让讲故事,一本接着一本,有时候真的太累了,嗓子都疼,我就埋怨孩子,一直讲没完没了了。其实我完全可以这样表达自己:“孩子我需要休息了,因为我的`嗓子太疼了。”孩子也会理解,说:“这本书讲完就别讲了,妈妈。”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与感悟】推荐阅读: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感悟高二09-28
《三国演义》读书感悟500字优秀作文09-01
读书心得《三国演义》12-05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小学05-21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书心得12-15
读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有感11-30
对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体会10-22
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300字11-11
精选有关三国演义的读书心得感想12-20
初中生三国演义读书心得体会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