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舞人心的经典职场励志文章推荐

2024-08-18

鼓舞人心的经典职场励志文章推荐(共4篇)

鼓舞人心的经典职场励志文章推荐 篇1

励志文章1:别让自己一直停留在“舒适区”

家里开的净水器店一直想招个女业务员,工作挺简单,大部分时间留在店里做下内勤,招待上门的客户,只有店里出去做大型活动时偶尔需要帮下忙。我们给出的底薪不算低,加上最低的业务提成,也比当地平均水平高一些,每天工作八小时,时间比较弹性,相对自由。但是快一年了,一个都没招上。中间有几个女孩来试过一两天,很快就表示胜任不了。

一个在本地一家食品公司负责招聘的朋友告诉我,他们公司的车间工人工作时间长,每天三班倒,很多时候还要上夜班,工资也就是当地的平均水平,但是前来应聘的女生应接不暇,我百思不得其解。

朋友微微一笑:做你们这行业的需要学习一些专业的理论知识并且需要不断学习,每月有最低的销售任务,现在有些人宁愿选择工资低点、很机械的工作,也不愿做需要很多脑力和能力不断去学习的工作。

我想了想,好像有那么点道理。

哪个工作是事少钱多离家近?几乎任何一个工作要想做出一点成绩,都需要付出一番努力。

你说老师们清闲,那是你没看到他们早读晚自习的辛苦;你说老板们有钱潇洒,你是没看到他们创业打拼时的压力;你说很多销售行业薪水高,你是没看到他们来回奔波的各种艰辛。

待在公司前台只能接个电话的姑娘,只能拿其相对应的薪水,如果想要突破,必须打破你所设定的“舒适区”,找到目标,让自己为难,让自己没那么舒服,让自己坚持下去。

同学L和M读书时都是胖子,一米八几的个子,200斤左右的体重,被誉为班里“左右两大护法”。临毕业时,看到L的新QQ签名:“打破舒适的状态,要么瘦,要么死。”大家为此还起哄,打赌他肯定像之前的无数次一样在减肥的道路上当一个“逃兵”。

毕业后的第三年,我们几个留在本省的同学有一个小聚会。那天因为堵车,我到聚会地点的时间有点晚,刚推门进去,好友格子将一个高高瘦瘦的帅哥推到我面前。我仔细端详一番,哇哦,是那个左护法L,目测现在的他最多也就140斤左右,以前圆圆的胖脸现在变得线条清晰,轮廓分明。

那天的L自带光环,俨然是聚会的核心人物。酒过三巡后,他说出了自己坚持减肥健身的动力。

打破舒适度是件很难的事。当初的L担心自己会半途而废,直接应聘去了健身房工作,做年卡推销员。他每天跟着那些健身教练们一起练,拒绝数不清的美食诱惑,流了数不清的汗水,终于在两年后迎来了自己的完美逆袭。

但舒适区也就那么一回事,以前觉得离开那些琳琅满目的美食会死,结果依然活得很健康。以前信奉能坐着绝对不站着、能躺着绝对不坐着,结果现在依然过得很痛快。身体的适应能力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强得多。

L那天说的话我深有体会。健身是条不舒适的路,相比风雨无阻去健身房报到,待在家里随心所欲该吃吃该喝喝容易得多。但当舒适成为一种习惯,再打破习惯推倒重来会更加困难,不如试着不让身体处于“舒适”的状态,也许你会发现,离开舒适区没有你想象的那么难。

人类本身就是一种趋利避害的生物,经常听说“懒癌晚期” 、“拖延症” 等名词,说白了就是懒和拖延可以让我们身心愉悦,我们暂时不想打破目前的境况。就像一个衣食无忧的富家女突然被要求周末去勤工俭学,像一个天天窝在宿舍打游戏的宅男被要求不分昼夜地去学习考试,还像一个天天必须按时上下班的人被要求连轴加班很多天。

朋友A这么多年来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周末在家睡觉追剧,天王老子叫她也不出去。但是当她换了喜欢的记者工作后,周末不是在采访的路上就是在没日没夜写稿子,每次见她还总是一副打了鸡血的样子。我问她原因,她说走出固定的模式,战胜自己的感觉真的是精彩绝伦。她发现自己好像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弱,能力那么差,长久舒适的生活让本该朝气蓬勃的她逐渐在“温水煮青蛙”式的生活方式里迷失了自己。

所以,你还准备待在你设定的“舒适区”里巍然不动吗?也许当你下决心走出“舒适区”,去做你早想做却迟迟没做的事情,未来的那个你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励志文章2:为什么我不愿意帮你?

有个读者给我留言,大抵是感慨他现在很落魄,却没有人愿意帮他,他深深地失望于人性,觉得世界残酷、人情冷漠。

他的大致情况是,以前不求上进,是个混吃混喝的社会青年,还有过些黑历史,现在浪子回头,想做点小生意,却发现别人都袖手旁观,没人愿意帮他。

他让我想到最近发生在我朋友身上的事儿。我朋友在北京工作过几年,积攒了点人脉。一个小师妹找到她,让她帮忙内推一下工作。

我朋友拿到她的简历,觉得有点棘手。师妹毕业不到一年,换了好几份工作,罗列出的项目经历都很单薄,芝麻绿豆大的事儿都往里面写。

我朋友指导小师妹修改简历,改了好几次还是不尽如人意。她问师妹为什么换工作那么频繁,师妹委屈极了,倒了一肚子苦水,上司脑残、工作压力太大、不喜欢之前的行业……

我朋友虽然觉得即使帮了她,被录也是希望渺茫,但碍于情面,还是帮她投递了简历。果然,HR那边没过。

我朋友感慨说:有时候,真的不是别人不愿意帮你,而是你太弱了,帮不起来啊。

我回想了一下我自己的经历,感觉在我想做的事情上,似乎一直有人愿意帮我。

旧事就不提了,就拿经营公众号来说吧,在我刚起步的时候,就有懂新媒体的人愿意倾囊相授。我后来问他,为什么愿意帮我?

他对我说,因为我觉得你一定能做成,只是时间问题。你的能力,还有你身上的能量状态都告诉我,你能够做起来的。

我将有人愿意帮助我视为一种幸运,而愿意帮助我的人对我说:我觉得你能做成这件事,所以才帮你。

有一句话说:“如果你真心想做一件事,那么全世界都会来帮你。”

仔细想来,这句话确实有道理。你真心想做,起码说明你具有强烈的意愿,如果个人能力也过关,会有不少人愿意出手相助的。

我之前遇到一个很有潜力的作者,我相信他能做好,所以毫无保留地把资源和人脉介绍给他,教他一些工具和平台的使用,告诉他我的经验之谈。

我愿意帮他入门,不是因为我有多善良。每天大把求问怎么做好公众号的人,我很少回复。原因在于,他们连像样的作品都拿不出来,就开始倾诉迷茫。而那位作者有着足以证明自己能力的作品,而且勤奋上进,做事认真。

我看着他努力的样子,就打心底里的盼着他好。

我的一个朋友在我的介绍下,找了一个公众号在几十万量级的前辈,看看能不能付费推广。

前辈看了看他的个人公众号,说他更新频率太低,而优质、稳定、高产而又人情味的内容输出,是一个原创号的根本。前辈让他先连续更新十天,才能帮他推广。

我朋友说:我们每天要上班,日更很累,保持质量更是很难啊。

前辈毫不留情地说:当然难,难才会脱颖而出。你看看那些很棒的原创大号,哪个不是日更的?你起步这么晚,还觉得难,那就别做了。

前辈的一番话,点醒了我的朋友。

你看,你不够努力,在别人眼里,根本不值得帮。

功利一点说,我们把帮助一个人视为人脉上的投资。如果别人看不到你的前景,预判帮助你是一件回报率低的事情,那他就会倾向于不帮你。

有人情味一点儿说,当我们帮助一个人的时候,自然是希望他能够做出点成绩来,我们也会感到很欣慰。毕竟,我们帮助他人,想获得的是成就感、愉悦感,而不是挫败感啊。

那些满身负能量的人,总觉得世界不公、前路困难重重。在该咬牙努力的时候,他们却一直抱怨着很累很辛苦。

这种人,就像自己给自己制造了沼泽,并且深陷其中。他向你大声呼救,而你抓住他的手,想将他从沼泽中救出来,却被他一直往泥沼中拉。

或许你不愿意承认,但事实就是如此:人们往往更乐于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

在锦上点缀点儿花是一件愉悦的事,而费力去救一个深陷沼泽的人,会让人力不从心,甚至把自己的命搭进去。

遇到困难的时候,第一想法应该是“我该怎么解决问题”,而非愤懑地想“为什么没人愿意帮我”?

在抱怨没人愿意帮你之前,先问问自己:你值不值得帮。

如果你没有实力,还不够努力,又有什么资格要求别人帮你?

励志文章3:我们的距离不在于工资的数字

之前一篇很火的文章《穷人都是省出来的》被转疯了,我也把文章转到了朋友圈,有时候在朋友圈转发不是为了 mark下来觉得对自己有价值,而是我想让某些特定的人看到却不能光明正大地一对一发给 ta,因为有些道理本身讲出来会显得有点没礼貌,就比如上面这一篇,很容易造成看不起对方的不必要误会。

前段时间一位好友有点苦恼说他貌似得罪了他的同事,他俩在争论功利主义跟权利主义执是执非的辩题上聊到社会资源分配一说,他随口说了一句 “难道你穷你有理了? ”其实常人一听就知道这个所谓的 “你 ”不具备任何指代性,然而他的同事恰巧是个农村背景的穷小伙,一句话就这么结束了一场本来实力相当的舌战。要说到现在的社会地位,同事之间拿着相当的工资,处在相当的平台,却对言辞痛点的反应悬殊,真是说句话都嫌费劲。

我工作几年了还是一分钱也没剩下,但我的每一分钟都活得很好,就是那种知道下一秒世界末日也能笑着死去的活法。在公司里我有一个关系较好天天结伴跑厕所的同事,她跟我一样 “出身贫寒 ”,来自湘西的农村,家里现在还是靠烧柴火做饭,回一趟家要在大山里兜转好几个小时。她是个节省到极致的妹子,租住的地方在城中村环境很恶劣,我曾经还看过她连续一周每天只吃自己做好带过来的米饭和白菜,老实说我真的看了很没食欲。不是说自己站着说话不腰疼,当我有次无意中看到公司的工资条列表后发现她工资比我高,我就真的不懂她为什么不尝试更轻松一点的生活方式。别人在外面一顿饭钱,她就能平摊到每天多吃上一个肉菜,真的有必要为这点钱让自己吃苦么?后来我了解了她的经历,因为父亲离世上学常常面临欠学费的困境,很小的时候就要攥着衣角独自战战兢兢站在班主任面前求她再宽限一段时间,偶尔还会有不懂事的同学对她指指点点。这个年纪轻轻的 90后已经有了定期存款的习惯和决心,她的存款对我来说算得上是个小富婆,但她的贫穷是来自内心深处的,那里像有个冰库一直在发冷,告诉她只能靠自己,一定要备足粮食去面对可能突如其来的绝境。

而我呢,我出生在南中国一个人口不到三万的海边小镇,三面环海一面临山,有点与世隔绝的意味。初中以前我几乎从来没离开过那个 “破地方 ”,在那里你甚至感觉不到阶层的存在,因为那时几乎没有同龄小孩穿着带牌子的衣服,就算有也不会有人知道,因为看不懂。脑子里不存在牌子的概念,我们只知道我穿的是红色的你穿的是白色的他穿的是蓝色的,仅此而已。现在大城市的各校方推说穿校服是为了避免攀比心理,我们估计都省了这事儿了。当然我觉得避免攀比心理纯属扯淡,这种对比是打从心里生出的,是观念指导行为,而不是通过简单的明令禁止就能扭转观念。你外套统一了,难道能剪掉街上那些 “不小心 ”露出的 ck内裤头么?

虽然我是穷小孩堆里的一员,但我从来没有低人一等的感觉, “自我感觉良好 ”得简直丧心病狂。首先因为小镇这个池塘把我圈养得很好,没有鲸鱼的捕杀,没有色彩斑斓的热带鱼游过来显得我很丑。我的目光所及是县级顶多市级的小世界,因为老家靠海资源丰富还比周围的小镇富余得多,每次说起自己是XX镇的,自豪感炸裂得像是08 年的刘翔。说到这里估计大家都觉得这小孩长大了要往无知跟鼠目寸光的方向发展了,然而并没有,因为我有一对帮我营造健全体魄和乐观心态的父母,就算爸爸拿的是很低的公务员工资,除了确保我日常的衣食住行无忧外,从来没有多余的钱带我去旅行增长见识,也不能让我像其它小孩那样从小就学钢琴舞蹈自我增值。他是个普通知识分子,擅长画画书法,很小的时候我每晚就躺在他的怀里听他讲笑话故事。直到上大学,我才知道原来 lv比 zara贵好多,原来我父亲是个连一件衣服都买不起的穷光蛋。然而我的大学,身边全是于我而言很富有的朋友,她们去大商城买衣服的时候我常常连试都不想试,因为我知道好看也买不起,但是我从来不羡慕不嫉妒,因为父母给我的教育是该有的总会有,我注重当下自己活到了力所能及最好的状态就好。闺密家庭条件优越,有次她爸爸从老家飞来学校看她,他突然问我 “XX,你会自卑吗? ”这句话我一直记得,并没有抱持任何负面的成分,我只是在想,是什么原因让这位我非常尊敬的长辈问出这样的问题,就因为我是穷地方来的,我拿的是很落后的手机,我穿的是路边摊,所以他觉得我应该会自卑,所以我自卑是 “水到渠成 ”的?当时我那句坚定的回答 “不会,从来没有耶 ”在记忆里也还是掷地有声。

《变形记》大家看得津津有味,把差距造成的戏剧效果当一场戏剧来欣赏。我曾经也作为一个局外人沉溺在这种看似合理甚至必然的剧情当中,直到有次我机缘巧合得到了《变形记》的一期拍摄脚本,而且是对我非常有触动的一期,我发现脚本上面连人物的反应表情都仔细注明了。的确,我们看的真的是戏,但如果说我们能如此入戏,是不是就意味着编剧对这种差距的解读其实符合大众的认知呢,是不是这就是经我们认可了的理所当然的现实?

“听了一堆大道理,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我讲了这么多,可面对出身阶层和那些我们无能为力的先天困境,还是只能一脸懵逼。有些距离不在于日后你拼命追赶就能超越的工资数字,是那些从你出生就被父母阶层地位定性了的先天 “基因 ”,再加之后来渐渐又被他们的思想素质加深了的后天塑型。我们没有一按就能重启人生模式的魔法按钮,唯一能做的只能是多看看书里现实中接触不到的东西,武装自己的脑袋,起码就算挣不到钱带我们的小孩去环球旅行,也还能有信念和思维的力量,去装饰他们精神的小世界。

励志文章4:二十几岁住在哪里对你有多重要?

很久之前,读过海明威的一句话。

“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候在巴黎居住过,那么此后无论你到哪里,巴黎都将一直跟着你。”

后来我有一个朋友真的搬去了巴黎。后来,她的朋友圈里全部都是街拍,巴黎街头的咖啡馆,塞纳河边的画板,打扮精致的老妇人,踩着滑板呼啸而过的年轻人。

她去巴黎之前有着体面的工作,薪水颇丰,她在CBD上班,住在陆家嘴满是老外,租金不菲的小区里。周末和闺蜜们shopping,买她爱的鞋子包包,然后在周一到来的时候,继续加班赚钱。这是特别上海的风格。日复一日,日子过得有风有雨,但没有巴黎。

她想起了海明威的这句话。

她说,如果我年轻的时候住在过巴黎,那么人生到底会有什么不同。

她就这样去了巴黎,用存款交了学费。租住在市中心的一个小小的阁楼里,每天除了去学校上课,还要去甜品店打工赚一点生活费。晚上打工回来踩着旧式木板爬上阁楼,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和她在上海的生活完全是两个模样。

我问她,所以,巴黎究竟有什么魔力,能让人此后的一生永远怀念,或者说,能深入骨髓地去影响一个人。

她说,不是巴黎。是你年轻时候居住过的地方。

01

我好像懂了。

你年轻时候去过的地方,居住过的城市,它们都深深地影响着你。巴黎也好,纽约也好,北京也好,又或者是大理,桂林,和我们居住的三线小城。

因为每个城市都有它与生俱来的气质,并且这样的气质将在你年轻的时候,悄无声息地浸润你,影响你,改变你。

这个去了巴黎的姑娘,一改在上海时候快节奏生活,高频率消费的模样,好像住在巴黎,整个人都和这个城市一样闲散慵懒了起来,却又带着一丝不苟的精致。现在,她在塞纳河边跑步,在夕阳西下的时候停下来摸摸路边的小狗。

她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去甜品店打工,因为以前她看不上这样的工种,以前加班做项目到半夜,她蓬头垢面穿着人字拖在高级写字楼里吹着冰冷的空调。

现在即使白天上课再疲累,哪怕只是去甜品店打工,她都会打扮精致,她认真地摆弄着蛋糕的纸托,仔细地调烤箱的温度,她对每一个客人发自内心地微笑。并且,直到晚上下班回到小阁楼里,眼线都不会花。

她变得细腻而美好,变得开阔而笃定。

她说,这是你二十多岁的时候,一个城市对一个人的改变。

02

如果你问我,对于一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来说,什么最重要。

那么一定是,眼界。

有一个师妹对我说过,这辈子最不后悔的事情,就是去美国读了研,在纽约生活了两年。哪怕是文科硕士读的感觉像是用生命换来了一个学位,但是纽约生活令她终身难忘。这个城市的包容和多样性,让所有的文化和价值观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

纽约有纸醉金迷的模特圈娱乐圈,那里流行一句话,“如果你能够让纽约知道你的名字,那么全世界都将知道你,因为这里是纽约。”

纽约也有各式各样的NGO,他们为不同的弱势群体代言,如果你看到一个哥大女生放弃华尔街优渥的offer而去了NGO,这一点也不奇怪。

“纽约聚集了各式各样从五湖四海过来的人,不是聪明人没有资格住在纽约,这里的每个人都有他们的才华和故事。纽约就像装了一个沙漏,过滤掉了无聊的人,剩下的都是漂亮又聪明的人。”

师妹说,她终于在一个辽阔的世界里,发现人和人之间是如此不同,大家想要的东西也是如此不同。

03

如何才能有更宽广的眼界?

我想,关于到底大城市好还是小城市好,那个永恒的问题终于有了一个很清晰的答案。

如果有机会的话,千万不要贪恋安逸和温暖,你要在年轻的时候,住在一个大城市。

它给你多样化的价值观,它告诉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之前也写到过,知乎上有一个问题,去过100个以上的国家是种什么样的体验。有一个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这世界上没有所谓天然正确和绝对政治正确,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思考方式。”

在这个充满偏见,不理解,甚至一见不同便恶言相向的时代,能够接受别人有不同的三观,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决定了你的气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怀抱负。

然后,你就不必去理会三线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为她们并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业,有爱情,多姿多彩地生活着,还抱怨时间不够用,还有太多精彩没来得及去体验的大有人在。她们骄傲地活在商业社会以及她们想要的爱情里,和世俗想象的大龄剩女的惨淡现状根本就是两个世界。

然后,你也不必去理会小学同学对你说,那个小城市里的机关里是多么的其乐融融,他们下午三点,还组织一起打羽毛球呢,因为他们并不知道在大城市努力工作的爽感,那些你的计划书被采纳,那些你做出来的产品居然有几千万用户,那些辛苦工作犒劳自己买买买的时刻,他们不懂。

你只有早早看见过最好,享受过最好,体验过最好以后,你才有资格说,我选择在大城市生活,还是选择在一个宁静的小城市里生活。你只有见过一切,你才有资格选择。

认识一对三十多岁的记者夫妇,他们二十几岁的时候,在北京以及欧洲工作,跑会写稿写深度观察,至今你在网上搜索他们的名字,百度出来的稿件有几十页。在三十多岁的时候,他们选择去广西定居。如今,他们在山清水秀的地方,写字画画,教小孩子弹琴,那是一种走过世界的笃定,安然偏居一隅。

04

如果你二十多岁的时候,去过最美的地方,看过最美的风景,看到过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壮丽而辽阔,看到过这个世界上的人是如此不同。

那么你会安然接受生活给我们带来的欢乐和苦难。因为如果欢乐必不可少,那么我们也应该能够坦然接受暂时的挫折和困难。

你心里会明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的好,你见过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人在过着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东西,所以你会更加笃定,更加心无旁骛的努力。

如果有一天,我回到圣保罗,看到之前住过的公寓,去过的露天咖啡馆,见到天生乐天派的巴西人,我想我一定会感慨,原来这么多年,它一直都跟着我,整个拉丁美洲都一直跟随着我。它们带给我对生活的启发,带给我的热情和豁达,决定了我一生对待生活的态度。

因为,你年轻时候居住的地方,影响着你的一生。

励志文章5:真正成熟的职场人,懂得为自己的情绪负责

职场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稍稍遭遇否定就一蹶不振,一被批评就“蔫”了下来,遇到challenge就全盘否定自己,甚至被骂一句就产生“不想干”的想法。

很多人把这样的状况归因于没有遇到一个慧眼识珠的好boss,甚至会产生辞掉工作换个老板的想法,但往往发现同样的情景仍会在新工作中上演,因为让你委屈的真正原因并不是别人的态度,而在于你有一颗易碎的玻璃心。

1、收起玻璃心,是上司对你的期待

滴滴总裁柳青在谈到对团队的期待时,第一点就是希望团队要有“心力”——放下玻璃心,换一个钢的、铁的回来。

“在营销团队和市场团队,我一直很苛责的,他们递过来的上面的产品基本都被打回原形,从来都是讲不好,很少很少鼓励。我们一定要突破,在品牌上做突破,在营销上做突破,不能再被人看为是很LOW的品牌,不能只跟补贴在一起。

要求员工心理强大,是很多老板的共识。蚂蚁金服首席执行官彭蕾在一次会议中发表自己对于“什么是合格人才”的看法,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皮实”。

“第一,就是足够聪明,包括智商和情商,要有直觉、充分发挥感性的力量;第二,乐观,站得高自然看得远,只有眼光长远才不会计较眼前的困难;第三,皮实,就是不要有玻璃心,一碰就碎了,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难有谁会顾及到彼此的情绪;第四,懂得自省,有时候尽管不是你的问题,也需要你为这个问题寻找解决方案而不是计较孰对孰错。

可见,负能量和玻璃心的员工是不受欢迎的。有时,这些坏情绪的滋生连自己都觉察不到,但其产生的危害却是不可忽视的:不仅影响自己的工作效率,还会影响整个团队的士气。

2、批评是“负面反馈”,帮你看到进步的空间

乔布斯在一次接受采访的过程中,将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发现了很多才华横溢、不甘平庸的A级人才。“假如你找到真正顶尖的人才,你不需要悉心呵护他们自尊心。因为这样的人知道自己很棒,心思全都放在工作上,在他们的价值观中,工作表现才是最重要的。”

什么才是对于员工真正有益的管理方式呢?乔布斯的做法是,当员工犯错误时,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们哪里做得不好,用无可置疑的方式告诉他们“你的工作不合格”。这是让人快速成长的途径,也是一个人职业生涯中最宝贵的财富。

抛弃了玻璃心,拥有更坚强的内心,你会发现自己得到很多好处:当领导完全放手把工作交给你时,或许正是源于你们之前一遍一遍地沟通、试错而产生的信赖;当老板对你的进步竖起大拇指说“干得漂亮”时,你是否觉得从前那些被虐、被骂的惨痛经历都有了新的意义?

所以说,那些打不倒你的东西,终将使你更加坚强!如果老板对你冷漠得不闻不问、不理不睬时,才是真的危险——你已经被边缘化了。

即便你工作成绩不错,也不能松懈,应该挑战更高难的目标。以严苛的企业文化着称的Amazon里流传这样一句话:“你并没有那么好,你还可以更好!”其实对于每个职场人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3、太情绪化=难担大任,企业需要真正做事情的人

四年前,我和姐姐一块儿创业。招人时,姐姐有一条硬性标准——太情绪化的员工不能要。她的理由是:每天需要同时处理很多事情,需要为事情的进展及结果负责,而不是为员工的情绪埋单,她甚至无暇顾及到严厉的批评和无情的否定对一个人造成的伤害,因为创业公司要想活下来,需要的是不断完成的目标以及能够管理自己情绪的高效团队。

对于员工来说,情绪化是职业发展的大敌,因为太情绪化的员工难担大任。情绪化的员工不仅影响自己能力的发挥,还会为周围的同事散播负能量,产生消极的影响,这一点是职场最为忌讳的。

对于团队领导来说,很多时候要面对的是没有帮助、没有理解甚至连退路都没有的情况。这时,你能做的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去影响和带动别人,与团队一起努力走出低谷。

4、如何面对批评?你要做的有这些

否定、批评在职场中都是再正常不过的现象,当你的心灵受到创伤时,你可以按照下面的三个步骤来重新审视自己。

调整心态,从一种对抗的逆反心里变成虚心接受的态度。“偏听则暗,兼听则明”,倾听多方面的意见,才更容易明辨是非,做出理性的判断。

向批评者提问,确认关键信息的准确性以及自己是否完全理解,弄明白他们到底想表达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说这些。以“是否对完成目标有益”为判断准则,而不是暗自揣摩“他是否是在针对我”。每个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尝试从新的立场看待问题,你也许会有不一样的感悟。

如果确认对方的批评是有效、有益的,那么不要犹豫,“马上采取行动”正是一名高效执行人才接下来要做的事情。

经济学告诉我们,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组织。身在职场,就要懂得用结果证明自身价值的道理,抱怨和情绪化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反而会产生很大的内耗。学会为自己的情绪负责,才是一个成熟的职场人应有的职业素养。

鼓舞人心的经典职场励志文章推荐 篇2

1.

英国小说家毛姆在他的读书笔记里,讲过一个故事:

东方有一个国王,想成为世上最英明的君主,他让全国的贤士去各国收集智慧箴言,编纂成册供他阅读。

30年后,贤士们带着5000册书回来了。国王忙于国事,没有时间看这么多书,要求贤士们再精选。

后,贤士们带着500册书回来了。国王还是觉得太多,看不过来。

贤士们走了。又过了,他们带来的书不过是50册了,国王却已经老得连读50册的精力也没有了。

他命令贤士们再一次甄选,要在一本书里为他提供人类智慧的精华。

过了5年,满头白发的贤士带着这本书回来了,可是国王已经奄奄一息,连一本书也来不及读了。

2.

多遗憾。想法那么好,所得那么少。

在故事终结的时候,毛姆说,没有一本一劳永逸的书,没有终极智慧在等你。所有的阅读,都是一个过程。答案就在其中。倘若不开始,你便无法启蒙,无法体验书中山河、万物奥秘。

生活诸事,莫不如此。

我们也想等到一本书,等到一本解决一切疑问的书。这本“书”,或许是人,或许是机会,或许是一个灵光一闪的念头。我们以为只要与之相遇,千般困苦、万种匮乏,都可以迎刃而解。

但事实上,很难。因为爱与机会,都只眷顾那些热气腾腾的、正在奔跑着来迎接它的人。

3.

在电影《社交网络》中,有这样一个桥段:

扎克伯格心血来潮,想做一个网站。他没有犹豫,在创意来临时,打开电脑,立即行动,做出一款对女生相貌评分的程序。

这样说起来,大家可能感受平平,但我们来梳理一下时间:当天晚上,扎克伯格是20:13回到宿舍的;22:17开始动手做FaceMash;凌晨2:08,萨瓦林回来提供了算法公式;该产品上线之后,凌晨4点,网站流量异常,弄垮了哈佛的校园网,惊动了校方的管理人员。

也就是说,他只花了6个小时,便完成了一款产品的设计、开发、上线。这样的行动力,何止惊人,简直吓人。

对比你我,更多时候,却只是一味懒在床上想:如果这样,如果那样……但因为失于行动,往往只成一种毫无意义的焦虑,徒增折磨,徒增消耗,却无收益与成果。

因为无收益、无成果,又加剧了你对白日梦的依赖。生活的希望,都寄托于奇迹的发生,这就会令人越来越无力。

4.

面对这种不争气的人与事,一句非常流行的网络用语是这样讽刺的:你长得丑,但你想得美啊!

虽然刻薄,但我们都得好好听听!

人与人之所以拉开距离,不在其他,就在于行动力。不行动,梦想就只是好高骛远;不执行,目标就只是海市蜃楼;不动手去做,理想生活就只是镜花水月,只能在幻觉里空欢喜一场。

我一直很喜欢张爱玲的一句话,想要做什么,就立刻去做,人是最拿不准的东西。

如果你喜欢一件事,并且确认这件事非常重要,那么,站起来,走出去,赶紧做。

就像《亮剑》里,赵刚对李云龙说:“那好,这事你尽快去办!”李云龙说:“不用尽快,我马上就去!”

5.

世间的牛人千万种,各有各的厉害之处,各有各的独到之处。但无一例外的是,执行力都非常卓越。企业家如此,艺术家如此,大导演如此,你我身边出色的朋友亦然。

如果说,一个人的想法是0,执行力就是1。从0到1,是最关键的一步。没有这一步,你永远是0。走出这一步,就有可能从1到10,从10到100。

我在开始写作时,问过一个散文家:“我怎么样才能写好?”他回答了我六个字:“开始写。别犹豫。”

写,才是第一位,也是第一要义。其他的,都是次要。

最后,我想说,行动力不是创业者的特权,它是每一个人都应修炼的素养。因为,追求梦想,实现自我,创造财富,扩展事业,需要行动力;追求真爱,也同样需要。说一万句情话,不如为她做一件事。

所以,如果你想做一件事,马上就开始。别怕错。一辈子那么长,我们有的是时间来纠正。

更何况,只要你开始,就会有收获。

励志文章2:你的状态,取决于你的心态

1.

上个月,孩子留给老公带,我们几个好姐妹跑到山里租了个院子小住。美其名曰重拾属于自己的时光,实际上就是找个由头,换种方式放松下。

夜里,听山间的竹林松涛;白日,换下高跟鞋,穿上运动装,爬山登高,极目远眺。

当然,姐妹们聚在一起最大的主题是嬉笑怒骂,骂各种看不惯让自己烦心的人,笑天下可笑之事,也叹息自己那些未曾实现的愿望和憧憬。于这烟火人间,开辟出这样几日放纵的光景,醉着酒唱山歌,光着脚跳热舞,演绎着暂时由自己写的剧本,人生得意须尽欢。

任何事情都是有期限的,悲伤有期,欢乐也有期。时间一到,我们重新化好妆,从清净的山间回归欲望都市,再次绷紧了神经努力赚钱,努力应付人际关系,努力习惯家长里短,努力让自己一年进步一个新阶梯,以强大的自制力,把握悲伤和快乐、烦忧和洒脱之间的界限,懂得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什么场合该说什么,懂得自身所背负的责任,以及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人生太过漫长,不可能有一成不变的岁月静好,也没有永久的幸福。它的真实状况是一会儿希望一会儿失望一会儿绝望又一会儿希望,周而复始。

我们所能够做的,就是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将烦嚣不断乏味不堪拉回到朝气蓬勃的状态,苦中作乐,自得其乐。

2.

人与人的性格特征毕竟不同,但生活总有类似。

家庭里琐碎的争吵,婆媳大战,同事间不露声色的勾心斗角,职业生涯中怎么也绕不过的瓶颈,创业失败,周遭总有几个小人对你使绊子……这些最常见的场景,才是生活的真相。

气馁吗?想放弃吗?

自暴自弃之后,你就会发现,你把世界让给了那些讨厌的人和事。

你夜间苦熬不睡暗自垂泪,皮肤就会不好;你屡屡大喊大叫,一点鸡毛蒜皮也如临大敌,家庭氛围就会不好;你暴饮暴食吃得毫无节制,发胖很容易,身材就会不好;你迟到早退不思进取,工作的前程就会不好……

等到有一天,你突然发现,所有人都迎着朝阳向山顶攀登,只有你自己站在山脚下,怎么也动不了。旁人有旁人的成功和圆满,而你却仿佛被施了魔咒,毫无变化。

其实,你本可以的。你没办法掌控命运宏观制造的天灾和意外,但你可以调整自己的内心。

如果熬夜伤害了皮肤和身体,那就去做一个自律的计划,早睡早起,跑步运动;如果烦恼很多,那就分散下注意力,去见能让你笑的人,去寻找能让你开心的事;如果工资实在很低,那就提升些专业技能,没有天赋,勤能补拙,不一定大富大贵,但最起码可以让你的工资一年比一年高;如果围着锅碗瓢盆转腻了,不妨把孩子老公暂时抛在脑后,找几个知心好友,说说笑笑聊聊。

你无法改变现状,那就去尝试不同的生活方式,总能找到一个点,把悲愤发泄出来,把注意力转移掉,甚至忘记某些不愉快。时间久了,那些恼人的,渐渐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3.

其实,我们终其一生,拼的都是心态。

我也曾对自己的焦虑无法自控,杞人忧天地把未来几十年的路都从头到脚想了一个遍,发现除了更大的焦虑和困惑之外,一无所获。

三毛说:心之何如,有似万丈迷津,遥亘千里,其中并无舟子可以渡人,除了自渡,他人爱莫能助。

于是,我想尽办法自助,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生活不是一袭华美的长袍,它的内里有很多不为人知的裂缝和补丁。

我们都在自我斗争的这条路上往前,最终不是东风与西风的较量,而是要在一地鸡毛的生活里收集蕴藏点能量,积攒着,囤积着,才好应对那些颓丧的想不开的岁月,才能支撑自己在太阳升起的时候,拿起针线,缝缝补补,重新开始。

励志文章3:多数人的努力,根本不到拼天赋的程度

1.

做签售的时候,一位学生问我:老师,我很喜欢演讲,可是我没有天赋,每次站在人群面前,就会不争气地紧张。您觉得,一个没有天赋的人,还要继续练习演讲吗?

我听完很好奇,于是问:你在问这个问题时,也是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可是你问得很流利,表达也很清楚,那你是如何不紧张的呢?

她有些不好意思地说,我刚才把问题写了下来,然后举手前自己偷偷地练习了几遍。

我说,那你觉得,那些流利的演讲者,又有多少人,没有像你刚才这么做呢?

她好像懂了点什么。我继续说,我忽然想起一部电影,叫《国王的演讲》。一个口吃的国王,天赋一塌糊涂,可是,他通过魔鬼训练,讲稿上画满升调降调音符,他的老师没日没夜地指导,自己含着水锻炼发音……最终,他的声音从电台传出,那个演讲,后来被很多人拿来背诵、传颂和赞扬。但除了他最亲近的家人朋友,谁也不知道,这个演讲,出自一个天赋如此糟糕的人。

于是,我告诉那位学生:多数人的努力,根本不到拼天赋的程度。只是我们以为自己很努力,喜欢找借口,动不动就认命,却从未想过还有其他的可能性,从未想过可以更好地突破自己。

2.

七年前,我第一次参加英语演讲比赛,顺利进入全国复赛。要知道,只有每个省的前五名才可以到北京参加复赛。

复赛前一晚,我们集中在一个很大的培训基地,风尘仆仆,简单吃了个饭就都回到宾馆睡觉了。那天深夜,我睡不着,起身去院子里转转,惊奇地发现一位男生在树林中打着手电筒背诵着演讲稿。

后来,我认识了他,才知道,他和那位国王一样,也口吃。他一激动、一紧张,就会结巴,而且十分严重。他说,他天生就是这样,受尽了同学的耻笑,后来他发誓要练好演讲,还要练好英语演讲。可是,一上台,紧张还是会加剧。他只有不停地训练,训练成不用大脑,用惯性讲完,才能更好地发挥和进行比赛。

别人一篇演讲练一百遍,他就对着空空的场地讲了近千遍。

可是,这并不是个励志的故事,第二天的比赛,他还是被淘汰了。原因很简单,那是一场巅峰对决,全国的牛人都来了,有些人就是天生的演讲天才,在任何场合任何情形下,都能讲得十分流利、引人入胜。

于是,他止步于半决赛。虽然那天,他并没有结巴。

他走的时候其实没有什么失落的感觉,他告诉我,自己的天赋可能不行,但是他足够努力了,没遗憾了。

我点点头,忽然被感动了。

3.

小时候,班上一些同学流行叫自己“天才”,一些是假的,可一些是真的。在我们身边,总有同学能用最快的速度,解决掉最难的奥数题;能用最简单的方法,搞定最难的问题。他们在很年轻的时候,就测出了惊人的智商。

可是,随着岁月积累,年纪一天天变大,我们忽然发现,有些并不是很聪明的孩子,也在崭露头角,甚至在一些领域里出类拔萃。而有些本来很有天赋的孩子,却在某个时刻,忽然,消失在了人海中。

我们越来越发现,勤能补拙,努力能改变生活。

我们容易把很多自己搞不定的事情,归因于天赋不够;把自己做砸的事情,归因于运气不好。却忘了,其实越努力越幸运,脑子越用越聪明。

我们总以为成功的人比我们聪明,牛人比我们运气好,可是,我们却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因素,那就是自己的潜力。

你是怎么看这个世界的?你是如何努力的?你是否真正大汗淋漓地付出过、拼命过,还是只是走到一个迷宫的路口,就望着墙叹一口气说:“我破墙的天赋不够呢”?

或许,你根本不用破墙,只绕着墙就过去了;或许,你要拆的,根本不是眼前的墙,而是思维里的墙。

愿我们少些借口,多些决心;少些自找的理由,多些脚踏实地。

这样的世界真好。

励志文章4: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来的风平浪静

雨果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心灵。

人生最大的修养是宽容。

它既不是懦弱也不是忍让,不会嫉人之才,鄙人之能,讽人之缺,责人之误,而是察人之难,补人之短,扬人之长,谅人之过。

西方有一句谚语:不要为打翻的牛奶哭泣。

用心付出的东西一旦无法挽回,那就不必再费心思去挽回,更没必要去埋怨,去懊悔。

老和尚养了一盆兰花,出落的清秀可人。一天,老和尚要外出会友,便把这盆花托付给小和尚,吩咐他悉心照料。

一天,小和尚给兰花浇过水后放在窗台上,就出门办事了。不想天降暴雨,狂风把兰花打翻砸坏了。小和尚赶回来,只看到一地的残枝败叶,十分痛心。

等到老和尚回来,小和尚已经准备好受罚,可老和尚却笑了笑,一句责骂的话都没有说,小和尚很意外:那毕竟是老和尚最心爱的兰花呀!

小和尚就问到:“师傅,您不生气吗?为什么不责骂我呢?”

老和尚淡淡一笑,说道:“我养兰花,可不是为了生气的。”

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一种心宽似海的人生态度。

我们养花不是为了生气,同样的,我们学习不是为了生气,我们工作不是为了生气,我们相爱不是为了生气,我们生活更不是为了生气......

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憎。你若感恩,世间处处可感恩。你若成长,事事可成长。

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更不是命运给了你怎样一种生活,是你为自己选择了哪种生活。

人字有两笔 : 一笔写执着,一笔写放下。

一个心宽似海的人,不管遇到什么样的风浪都能得到各种契机,保持一颗不强求,不妄念的心去努力地拼搏进取。看淡世事沧桑,内心安然无恙。

心若计较,处处都有怨言;心若放宽,时时都是春天。

世间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能对你百依百顺的人,能让你如愿以偿的事都很少。

一位老妈妈在50周年金婚纪念日那天,向来宾道出了她保持婚姻幸福的秘诀。

她说:“从我结婚那天起,我就准备列出丈夫的10条缺点,为了我们婚姻的幸福,我向自己承诺,每当他犯了这10条错误中的任何一项的时候,我都愿意原谅他。”

有人问,那10条缺点到底是什么呢?

她回答说:“老实告诉你们吧,50年来,我始终没有把这10条缺点具体地列出来。每当我丈夫做错了事,让我气得直跳脚的时候,我马上提醒自己:算他运气好吧,他犯得我可以原谅的那10条错误当中的一个。”

洪应明在《菜根谭》曾说:鱼得水逝,而相忘乎水,鸟乘风飞,而不知有风。

鱼在水里自由自在畅游而能忘掉水的存在,鸟乘风飞行而可以不必知道有风的存在。

认识到这一点就可以不为环境所拖累,人就可以活得轻松开心,顺其自然。

心宽一寸,路宽一丈。若不是心宽似海,哪有人生风平浪静?

愿你有好运气,如果没有,愿你在不幸中学会慈悲;愿你被很多人爱,如果没有,愿你在寂寞中学会宽容。

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

励志文章5:长大后,我们都成了普通人

1.

初中时,有个命题作文叫作《后的我》。

你肯定也写过类似的作文,稚嫩的笔尖,涂抹着未来的光景,写着满满的期待,相信自己长大后可以叱诧风云,成为改变世界的那个人。

班上有个女生,写自己攻破了艾滋病毒,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穿着一身旗袍发表纯英文演说;

另一个男生,说自己成了运动健儿,带领中国足球队赢得一场又一场比赛,堪称国之栋梁;

还有人成了亿万富翁,有人做了高官政要,有人当了电影明星……五花八门的20年后,名利场上的流光溢彩似乎都有我们的份。可是,我们的语文老师却选了风格完全不一致的另一篇文章当作范文。

是一个不太起眼的男生写的,描述了20年后的某一天,妻子过生日。他一大早便忙着买菜做饭,和儿子一起策划了惊喜,一家人和乐融融吹蜡烛切蛋糕。

作文的最后一句话说:“妻子幸福地靠在我的肩膀上。”我们哄堂大笑,可那句话混合着笑声,在我的记忆里回响了许多年。

现在距离写那篇作文,刚好15年。当年畅想未来的少男少女大多已成家立业,做了司机、会计、教师、农民,活在世界某个小角落,喜怒哀乐无人知。

只剩5年的时间,大概已不足以让我们去实现当年的愿望。大部分人,都没有成为当初想成为的那个人,而是活成了曾被嘲笑的那句话中的样子——老婆孩子热炕头,平平凡凡的小日子,有喜也有忧。

2.

我当年的那篇作文,刻画的是一个潇洒至极的女作家,题目略彪悍,叫作《独步走天涯》。

那会儿正迷着三毛,沉醉于撒哈拉沙漠里的流浪,也坚信自己的一支笔能够敲开广阔天地的大门,边走边写,快快活活过一生。

所以,我从十几岁就开始写作,方格草稿本上密密麻麻,坚持到16岁,才开始发表作品。进了大学,也少不了每天1000字的练笔,文章偶有发表,却远不是一鸣惊人。

我从未忘记梦想,但世上的许多事,真的不是努力就可以的。一个人气作家的诞生,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光芒万丈之下,凝聚着无数必然和偶然组成的一种叫作时运的东西。

后来,我大病一场,痊愈后在小县城做了一名小文案。遇见一个普普通通但足够爱我的男人,便披上婚纱踏入围城。

轰轰烈烈的恋爱没谈过,紫陌红尘就扑面而来,生活沉入柴米油盐,日子过得和许多夫妻一样。为谁洗碗划拳,为打游戏逛淘宝争吵,为几时生孩子烦恼……

幸运的是我依旧写作读书,心里那个驰骋天涯的姑娘始终活着。我以为自己虽接受了生活的平凡和普通,却不曾将整个人生都放逐在茫茫红尘。

少年时我怕自己一生平凡,甚至会在言语间故作高深,以此来伪装自己的浅薄。可当人生走过三分之一,却渐渐明白成长便是与这日趋平淡的一生握手言和。

因为一直在努力,知道平凡不代表一世平庸。心底有乾坤、胸中有丘壑,普通的烟火日子,照样可以过成诗。

3.

大勇是我儿时的玩伴,如今务农在家,已经儿女双全。和我聊天时,他自豪地告诉我,今年靠着种土豆挣了将近十万。

他说:“我现在也就是个最普通的农民,不过可以养活一家老小,盖栋小别墅,我就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这个资质略愚钝的男孩,小时候因为成绩差没少挨训,他经常皱着眉对我诉苦:“我是真的读不好书啊!”没有一技之长的他,刚满18岁就背着行囊离家打拼,可始终没混出名堂,便又打点行李回了家。

种地,世上最普通的工作之一,可大勇做得不亦乐乎。他闯荡过,努力过,满世界打拼过,最终发现最适合与自己终身相依的,还是脚下的土地。

童年时他渴望变成刘德华,站在舞台上一呼百应。现在他却认为,靠着自己的双手挣来一家人的吃穿用度就是最大的成功。在这个思维转变里,他由责任感牵引着,完成了少年向青年的过渡。

接受了自己的平凡,或许才是一个人成熟起来的真正标志。虽然听上去有点心酸,但我走在大街上,看着来来往往的人,各自为生活奔波着,可能终其一生也做不了惊天动地的大事,可他们就一定是失败者吗?

普通,并不等同于失败,也不代表满盘皆输啊。

做不了月亮,就做一颗星星,夜夜流光相皎洁,静谧的一点微光,但足以照亮某个角落。

4.

90%以上的我们,最后都会成为茫茫人海中的普通人。这本无可厚非,有人造原子弹,也必须有人卖茶叶蛋。可我们,为什么常常对平凡的人生心怀恐惧?

或许是评价的标准太过单一,衡量成功的价值永远只是肉眼可见的房子、车子、票子。所以,有那么多人郁郁不得志。

可我觉得,真正努力过的人,终将会对最后的结果释怀,哪怕它并不那么尽如人意。因为平凡不可怕,没经历过奋斗便甘于平庸的人生才可怕。

有人说:人生有三次成长,一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二是发现再怎么努力也无能为力的时候,三是接受自己的平凡并去享受平凡的时候。

遗憾的是,太多人止步于第二次成长,没能从广阔天地里发现平凡中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

经典励志职场文章 篇3

同样是工作,为什么成功的是他们?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篇关于亚马逊CEO的采访,文章中提到亚马逊是如何从从西雅图的初创互联网企业发展为颠覆了商业世界的电子商务巨头。文章中提到了一个观点:无论是苹果、谷歌、Facebook、亚马逊还是微软,成功的团队和员工都存在一个特质——对工作怀着类似于“宗教式”的信仰。

成功的职场人总是对工作抱着狂热的心态,他们相信自己在做的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是一件重大的事。

1、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

我曾经的领导,一个非常成功的高管,每天上班都是精力充沛。由于大家都在一个工作区域,无论春夏秋冬,每天早上我来到公司都能看到他桌旁放着一杯泡好的咖啡,他已经对着电脑开始了一天的工作。他日复一日地每天提前半小时上班,在我们还在上班路上/吃早饭的时间就已经准备好进入到工作的状态。

提前半小时到公司

早饭和饮水完毕

开启电脑浏览邮件

列一个单日任务清单

清晰大脑,开启一天的工作

2、做事以结果为导向

成功人士特别善于寻找到工作的意义,他们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考虑结果,不会将一份工作草草了之。他们一般都具备强大的内心,强烈的成功的内心驱动力,会付出一切到达自己的目的。

相反我们身边经常有一类人,面对老板布置的任务不加思考,总是应付工作,每天按部就班的执行执行,从来不会做出任何的加工。所以有些人注定工作了几年依然在基础执行岗位徘徊。

工作前会计划工作目标

思考如何实现目标

严格执行工作

以达到目的为工作结点

3、做事情有决心不半途而废

中国有句古话叫“有志者事竟成”,翻译成英语为where is a will, there is a way.成功人事事业心(做事情的决心)非常强烈,同样是一件非常棘手的任务,普通人可能会知难而退,而有决心的人则会迎难而上,就算要通宵熬夜、需要自己付出很多,他们最终会将工作完美解决。

明确工作的目标

根据目标定制执行计划

严格执行工作

会尝试所有办法,坚决不放弃

4、工作中杜绝拖延

拖延症的英文是:procrastinating。大家都知道英文中前缀pro是向前的意思,就像工作中拖延症患者一样,明明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工作的方向,工作的任务KPI,但却仍然抵挡不住懒癌诱惑(听音乐、留言网页、各种吃饭喝水聊天),将工作拖延至最后一刻。

列每日工作清单

优先完成重要紧急的工作

日常工作做到高效完成

工作时间不听音乐、看视频

尽量不做其他与工作无关的事

5、管理自己的精力

巴莱多定律(也叫二八定律)提出,在任何一组东西中,最重要的只占其中一小部分,约20%,其余80%尽管是多数,却是次要的。成功人士善于有机分配管理自己的精力,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价值更高的重要工作上,而不是日常的琐碎工作。

6、对待自己严格自律

严格自律是成功人士普遍的特点,很多人会安排好一天的工作,不会随意改变自己的计划,不让自己被杂事打扰,还会安排其他自我提高的时间。比如很多知名的CEO都会早上6点前起床,很多成功人士在工作之余注意健身每天坚持跑步,很多人都会每天坚持阅读等自我提高。

工作中不被外人打扰

坚持阅读和学习

早睡早起,坚持健身

经典励志职场文章:职场冲突,别让坏情绪毁掉你的人生!

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引起重视,情绪“生病”了,却常常被人忽视。在充满压力的工作中,不满、愤怒等负面情绪很容易被引发。当坏情绪没有及时纾解,找不到出口,逐渐积压到一定程度后,有时就会酿成令人唏嘘、不可挽回的悲剧。

来看20xx年8月底发生的两桩由坏情绪引发的悲剧。

【火锅店服务员用滚烫高汤浇女顾客】

20xx年8月24日晚,浙江温州一家火锅店,一名女顾客在吃火锅时,要求一名男服务员添汤被拒,事后双方发生口角。女顾客随后发微博点评火锅店态度恶劣,突然,男服务员端来一盆滚烫汤水,浇在了女顾客身上,导致其全身42%面积烧伤。

【美国直播记者被枪击身亡】

20xx年8月26号清晨,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在弗吉尼亚州的分支机构WDBJ7电视台,对新闻女主播帕克(Alison Parker)和摄像师沃德(Adam Ward)来说,这本来应该很是平常的一天。但当两人正在布里奇沃特广场(Bridgewater Plaza)采访和直播新闻时,采访突然被枪声打断,帕克和沃德倒地身亡。他们遇袭了!凶手竟然是一位前同事。

这两桩事件中的当事人,有深仇大恨吗?没有。仅仅是一些不满情绪,酿成了“仇恨”,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悲剧。如果肇事者在当时能冷静、再冷静,悲剧或可避免。回顾我们的职场生活,有时与同事、客户打交道时也难免会发生争执,那么该如何避免矛盾的激化和冲突的发生?

掌握最佳时机进行沟通

很多人以为保持平和稳定的情绪能够有效化解冲突,不一定哦!仅仅保持平心静气还不足以解决矛盾,而冲突能否成功解决主要靠沟通,同时取决于对时机的把握。在冷静之余,双方仔细思考问题的关键,并抓准机会去解决,才能真正化解冲突。

1、大发雷霆是禁忌

解决冲突时,力求简化问题,干脆利落,不能演变成一场没完没了的纷争。比如你的一个助理犯了个愚蠢的错误,虽然你很想大发脾气,但这无济于事,因为错误无法挽回,只会激化双方的关系。保哥建议,控制情绪,用坦诚、平和的语气和其好好交流。想要生气时,对自己默念三遍:冲动是魔鬼!

2、不要迁怒他人、他事

因某件事生气时,切不可迁怒于另外一件毫不相干的事情,更不可迁怒于他人。若实在无法平息情绪,可选择独处,也可与好友吐槽转移注意力,淡化对这件事的关注。待冷静下来后,重新审视这件事,或许就有完全不同的视角和看法哦!

3、不要带着情绪去沟通

情绪化的语言,极具破坏性和伤害性。矛盾冲突双方,在沟通过程中难免会说出一些过激的语言。

【情绪管理的一点提醒】:尽量避免情绪化的语言,以防加重双方的矛盾。若能心平气和地沟通问题,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与同事沟通的最佳时机,是在他志得意满时,此时的警示和提醒,不会激起对方的负面情绪。

经典励志职场文章:活一辈子,真不是赚几个钱而已!

今年5月,一个很久没有联络的人,更为准确地说是我一个朋友的弟弟,阿辉,忽然找到了我,说他最近失业了,求抱大腿,求推荐工作。我说,我现在的公司近期没有招人计划,而且,如果我帮你推荐,应该也是上海地区,我的人脉还没有广泛到可以异地帮朋友找工作的地步。他说,哦,我不知道,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本来是打算离开苏州回老家发展的,但是又听说老家的工资很低,我就又不想回去了。

我说,老家的工资低是自然的,毕竟是二三线城市,不比北上广。你应该也知道,像是北上广这样的经济发达地区的显著特点就是,高收入高消费,所以本质是一样的。

那你以前的公司还招人吗?

我以前在广告公司工作,如果你要进,要么你是广告相关专业,懂广告懂营销,要么你英语好,能够用英文流利沟通做presentation,要么你会文案、策划、设计、执行的任何一个方面,否则,我是没有办法把你推荐到我上一家公司,或者任何一家广告公司的。我虽然混过广告圈,多少认识点朋友,但是我不会砸掉自己的招牌,也不能对你不负责任,胡乱地将你推荐到一个待不长久的公司。如果你什么都不会,就算别人看了我的面子安排你入职,回头还是会找一个理由把你炒鱿鱼的。坦白说,我的面子也没有大到可以让我任何一个前老板或朋友的公司,养一个闲人的地步。这样说,有点残酷,但事实确实如此。所以,其实我想知道的是,你有什么可以谋生的特长或技能吗?这样方便我对症下药帮你推荐工作。

特长?反正不是靠身体。

很好,你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幽默感。能认真一点吗?

我就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啊,不然找你干嘛?不就是看你在上海混得好像还不错的样子,至少比我哥混得好。

然而,并没有。那你以前学的是什么?没有想过做专业相关的工作吗?

数控机床啊,但我不想做这个。

不如,我换一个方式问你,你有想过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吗?

钱,我就想赚钱,你这不是废话吗!

他的答案非常地简单直接,但对话进行到这里,我心里却是轻微的叹息和无奈,因为我觉得我可能帮不了他了。其实,每一次,当我问一个人“你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个问题的时候,期待的是通过对方一个有营养的答案,了解到他更深层次的特质和需求,这样我就能够结合对方的心理状态和客观条件,为他提供更具可执行性的建议。但奇怪的是,有很多次,我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对方的答案都是简洁明了又毫无意义的一个字——钱!

Come on,谁不想要钱。在这个世界上,也许有不喜欢钱的人,但绝对没有不需要钱的人。除了极少数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穷人,富人,有钱的,没钱的,虽然每一个人的位置和处境各不相同,但人类追逐金钱的欲望和立场却是惊人的一致的。所以,想要钱,具体到某一个人身上,并不是一个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的有效答案。可能,你真的要好好地想想这个问题了。

那我就不知道了,除了钱,我想不到别的答案。

不论你做什么工作,都能赚到钱,只是钱多和钱少的差别。我担心的是,如果你完全只是奔着钱去做一份工作,结果不仅没赚到钱,而且还会做的很不开心,我看过太多这种例子了,自己以前也曾把赚钱当作目标去找工作,每一次,没做多久就离职了。所以,我才会觉得透过“需要钱”和“想赚钱”这样的表象,搞清楚自己究竟想要的是什么,是一个得以一展能力与才华的平台,是轻松愉快的工作氛围,是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还是别的什么东西,这才是最重要的。

我就是心里没底啊,很茫然,不然也不会来找你了。老板连上个月的工资都还发我,我现在连吃饭都是个问题。看着南京东路的车水马龙人潮汹涌,他忽然转过脸很认真地问我,你觉得我适合在上海工作吗?我能在这里生存下去吗?

没有什么能不能的,每一天都有人满怀期望地来到这里,每一天也都有人落寞失意地离开这里。其实,只要你愿意努力,愿意奋斗,在哪里都一样。上海再牛逼,你现在还不是踩在这片土地上?

其实,我一直很想和大家聊聊钱这个话题。

有人说,当代中国问题的总根源是“一切向钱看”,又有人说“经济改革的动力是一切向钱看”,这些深刻的大道理我不懂,我只想说说我的一些小看法。

似乎我们这一代人,尤其是85年以后的人,就业竞争激烈,经济压力巨大,身上背负着的东西太多,以致于,我们着急地恋爱结婚生子,着急地买房买车,着急地打拼事业,在自觉或不自觉中迷失了自己,不知梦想为何物,更加不敢说什么激荡青春。而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传统观念和文化的绑架,类似什么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房才有家,以及“一切向钱看”的价值观的驱使。

古人云,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诚然,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钱,但是,在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基础上,也许,我们还应当追逐更高层次的东西,保留一些梦想,一点追求。将来,人之将死时,也不会留下太多遗憾。

再者,从社会发展的层面来说:

中国的社会结构正在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过渡,这需要一个过程,而现在在工作和生活中苦苦挣扎,努力拼搏的这一批人,将来绝大多数会成为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而中产阶级是社会进步的中坚力量,所以,我们在关注自身幸福感的同时,也抬头看一下这个国家的未来吧。

而且,我一直觉得追逐金钱的过程就像是在追求一个不喜欢自己的人,往往,你死缠烂打的时候,对方爱搭不理的,等有一天,你转身而去,另谋新欢了,人家反倒回头热脸贴上来了,到那个时候,选择权就在你了。

人生在世,天大地大,快乐最大,钱,只是手段和途径,不必当作目标。金钱,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等值量化的工具,我们需要钱,也不过是需要这个工具来交换获得相应的产品和服务等,它只是表象和工具,并非本质。所以,比钱更重要的是,想清楚自己究竟要什么吧。

值得推荐给职场人的励志文章 篇4

学生时期曾一度被父母指责,他们说我整天写一些没用的东西究竟有什么用?还不如拿这些时间去好好学习。

身边也有很多朋友跟我说,看我朋友圈一天到晚的鸡汤美文早已经厌倦了,还劝我少发为妙。

可你们知道么?对于像我这种,得了便宜能卖一整天乖的人来说,这简直一种沉重的打击。

现在每当我做事有些许成就的时候,都不愿告诉父母。因为我是个玻璃心的孩子,我不知道哪一天满地都是碎片。

起初,我也在每一个深夜和你们一样,想过自己写的文字究竟会被多少人看;自己的小小满足感到底能不能有所实现;我所做的这些努力到底有没有用?然后在一次次自我否定中,看着“别人家的孩子”在努力,而自己还在自我安慰的旁白中寻找一丝丝慰藉——我没有人家运气好而已。

然后开始学会了把自己的梦压藏在心里,埋在那个最深处的角落,生怕被别人看到然后落得满场的讽刺。

可是事情在看到一段对话后发生了改变,我看到了柒月暖阳对白,她问她的爷爷:“你觉得这一生有什么特别后悔的事么?”。她爷爷说:“没有,一件也没有”。问爷爷:“你是怎样做到的”。爷爷说:“你永远要知道你只有这一条命,所以你这一生可以有遗憾,但却不可以后悔,因为没有命让你重来。”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被梦想和现实的巨大落差吓得不敢前行,因为父母、老师、朋友的一句不经意的话就选择放弃。最后在自己的同伴都成了大牛的时候,满脸的羡慕嫉妒恨和心中无限的后悔。

我记得儿时被父母逼迫着学过小提琴;在棍棒教育下每周背着书包上着并不喜欢的英语课;在冷嘲热讽中放弃了最喜欢的爱好.......可怜的我始终没能将自己的爱好发扬光大,确实挺瞧不起自己的无能的。

而写作呢?因为作文在语文考试中占有一定份额的原因,并没有遭到反对。可他们的意识里也仅限于考试里的分数,所幸我爱的写作给我的语文拉了一些分数,并没有让他们失望。

从小到大,好像除了对于写作这件事情之外,我好像并不是一个特别能够坚持的人。甚至在我小的时候,我的爸爸还有我的家里人,常常会因为我半途而废,因为我不够坚持而教育我,指责我。比如说小的时候,学画画、学音乐、学写字,好像都是学了一段时间之后就不再坚持下去了,而唯独写作这件事情,我一直坚持到现在。

记得,前几天我跟自己和微博里的粉丝们打了个赌:我说我要每天坚持写1500字。我不敢发朋友圈的原因,是害怕被吐糟,因为我真的受不了最爱的人的流言蜚语。眼看着今天已经第4天了,前面所写的几篇文章居然有那么多人喜欢,你们能看到,当我看到那些评论喜欢时的喜悦么。

坚持真的是懒惰的最大敌人,以前懒到一篇文章能用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甚至中整个高中三年。可如今呢?有可爱的你们每天“逼”着,不得不给你们和自己一个交代。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你,也能像我一样给自己一个机会,我们一起在写作的这条道路上踽踽独行,在别人的流言蜚语中勇敢单挑。

请你在嘲笑别人梦想的时候,问问自己那个烂透了的问题:“自己的梦想是什么?”

我们都很年轻,我们无时无刻不想取悦众人,可人心自难揣度。我们担心的从不是自己选择的道路荆棘密布,而是抬起献血淋漓的脚掌时还要对峙人言的冷风。

像我们这种玻璃心的人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最爱的人的质疑与不信任。我们可以在密不透风的图书馆里,坚强背书;可以在寂静的人一个人抱着枕头哭。可我们受不了的是,自己梦想的气球还未飞起,就被你们用刺痛的话语硬生生刺破,我们都是玻璃心,我们并没有你想的那样勇敢。

我们都只是一个平凡的,有缺点,有烦恼的普通人。我们都在梦想的道路上,在无能为力的生活面前,变得无所畏惧。

我们都知道自己想做什么,想要什么样的生活,并为此感到骄傲。所以,请你们尊重我们的梦想。

愿我们都能在流离的生活中,长成我们最向往的模样。

愿我们终将成为独特而神奇的生命体,会发暖。

一定坚持自己的梦想,那个属于青春的梦想。

励志文章2:向梦想的彼岸迈进

又是夜,静谧的空中,失去了星星的特别点缀,夜空也变得死气沉沉,闷热而潮湿的空气一如我失落的情绪一般紧紧地包围着我。

夜空下,我看着朦胧的月亮,不知何时眼角竟然湿润了!一次又一次地失败让我迷失在这无边无尽的黑夜里,找寻不到梦想的彼岸。我又一次站在窗前,星星早已冲破黑夜的阻挠,在夜空中闪烁,望着夜空,我轻哼着歌:”夜空中最亮的星,能否听清,那仰望的人,心底的孤独和叹息!”

星星静默不语,依旧在夜色中散发着柔和的光芒!黑夜,会让人迷失自我,找寻不到梦想的彼岸。但我猜,忽隐忽现的星是要告诉我,只要经过最深的黑暗,就一定可以看见最美的星空。是啊!星星总会在黑夜中,在夜空中散发那柔和的光芒,而我从前可以战胜这些挫折,现在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微笑着看万物沉沉睡去,这时,天空中布满了星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而梦想的彼岸也散发着迷人的光芒,等待我去追寻……

清晨,一缕阳光拂过凤凰花,凤凰花深深地吸取地下的养分,准备绽放的那一刻!教室里,诵读声如潮水般一浪高过一浪,而我也打开了久违的心扉,我在诵读声中追逐梦想!阳光也穿过了云层,在我的书本上调皮的跳跃,我望向窗外,轻唤一声:“阳光,你好!”阳光下,我向着梦想的彼岸迈进!

夜晚,泡一壶香茗,茶香已溢满了整个屋子。笔尖拂过试卷,发出令人愉悦的沙沙声!万物沉沉睡去时,笔尖仍在滑动,泯一口香茗,月光倒映在茶杯里,也流淌进了我的心里!夜色下,我向着梦想的彼岸迈进!

人生如棋局,梦想在彼岸。我愿为卒,尽管行动迟缓、尽管手无寸铁,可谁曾见我后退一步?仰望星空,追逐自己的星空;脚踏实地,迈出自己的脚步。然后风雨兼程,向梦想的彼岸迈进!

励志文章3:你对现在的自己还满意吗

学生时代时常憧憬毕业后的自己:身着职业装,进出高档写字楼,通过自己的奋斗,月薪过万,过着惬意的小资生活。

现实中的经历却是,毕业后流连于人才市场,被用人单位挑来挑去,被嫌弃没有工作经验,自己也权衡着公司的待遇、单位与住处的距离等问题,最后选择的空间几乎为零,压力山大,为了在这个世界上自立的活着,最后无奈的“先就业再择业”,进入一个很小的私人公司。

刚开始会心安理得,因为自己可以赚钱了,过着上班族特有的生活,每天挤公交上下班、吃最便宜的盒饭、逛街也是只逛路边摊、只有在刚发工资时买自己喜欢的水果吃,因为薪水微薄的只够房租、水电、生活费,这只是生存以上、生活以下的生存状态。

慢慢的你会发现日复一日、毫无激情的工作比那艰难的生存状态更使人窒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是你想要的生活吗?

于是,你热衷于刷微博、逛空间、把QQ好友列表打开又关闭。好友动态一个也不会错过,都要细细查看,看她去日本旅游了、看他出国留学了、看她进外企了,心里边羡慕呀、嫉妒呀、想马上跟当事人聊聊:“怎么做到的?”仿佛人家牛了,连带你也有希望一样。

你闭上眼睛,冥想一阵,梦游般突然跳起来:我不能这样生活下去,我想要成为歌手,每天练歌、演出;想要成为作家,每天写字、散步;想要成为翻译,每天看书、背词典。

“得了吧,你是不是空想家啊?你会什么呀,那么多科班出身的成功的有几个?再说了,就你?”一双白眼送给你,好朋友都觉得你是异想天开。

你也是偶尔想想,像是一个灰姑娘暗恋着王子般,不敢靠近、不敢开口,只是夜里独自一人时会想念他,在人前绝口不提。那些所谓梦想被生活的琐碎所湮没,忽明忽暗。

你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经常思考,但是无论怎样想,都没能得出结果。现在的工作如鸡肋般,却不敢丢弃。“大学学的就是这专业,不做这行业,我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有人劝你换行业时你也会这般说。没有锁定目标,那么行动是不会有的,于是,你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日复一日的过着你不想要的生活。

你幻想着哪天能突然遇到一个贵人,你的人生就此改变。

亲爱的,我想说,如果遇到了贵人,你能做什么?

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那么,从现在开始改变吧,不管是想成为歌手、作家或者翻译,请你现在就开始制定你的目标、计划。

退一步讲,最后你没有机会、或者没能成为歌手、作家、翻译,也不必懊悔,至少你在做你喜欢的事情,不是已经很幸福了吗?

励志文章4:明天你的时间是否会比今天多一点?

很多时候,很多人,总是以“很忙,没时间”拒绝了很多东西,比如忙着刷朋友圈,忙着点赞,忙着参加10:00开抢的活动,或者请让我再赖五分钟的床,“来,多无聊啊,聊个五块钱儿的”……抬起头来,又羡慕那些玩得好又干得好的别人。

时间,世间最最公平的东西,总是让每一个人有舍有得,也因此,很多人会漫不经心地丢掉宝贵的时间,也错过许多真正值得自己忙碌的事情,到头来才懂惋惜。

有很多利用时间的好方法,比如坚持,比如割舍,比如热爱自己所做的事情。

我的一个朋友,在读博士,有两个让我敬佩的好习惯,一个是坚持跑步,一个是坚持看书。她每天要做实验,看文献,还要整理无穷无尽的数据发表文章,同时她考了雅思,申请了交换生去了荷兰,算起来工作量是浩大的。但无论怎样,她坚持每天一个半小时的慢跑,休整之后还要挤时间看书, 两三天时间就能啃完专业外的一本书,甚至还要写读后感与大家分享。我问她为啥能有那么多时间去对付那么多事情,她说,习惯了,那些坚持每天都做的事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不是对付,倒是偷闲。

另一个留学在美国的朋友分享了insight china的一篇文章《为什么美国人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精力还那么充沛》。我也很好奇,美国人是如何分配自己的时间的?美国的快节奏,特别是美国大学里课业繁重是众所周知的,灯火通明彻夜不眠的图书馆事迹早已闻名世界,倒是要问为什么他们还有时间社交,还有时间娱乐?确切的答案是——放弃一定的睡眠时间,工作,社交,睡觉,每人都只能保证两样,取舍难分,只好放弃睡眠时间。在美国,上至政要高官,企业高层,下至年轻学生,很多人的睡眠时间就是4个小时。时间是公平的,有舍才有得。

再说热爱自己所做之事,或者做自己热爱的事,不仅能够充分利用时间,还能让自己感受到时间不曾虚掷。我认识的很多外国朋友大都有一个共同点——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比如一个周工作七天的牙科医生和一直在创造新工具的园艺工具厂的老板。当我告诉牙科医生他像个机器人的时候,他回答我,他不喜欢坐在那里什么都不干,工作让他快乐,除非让他累倒在自己的诊所里。这倒让我想起来中国的许多老中医,总是八九十岁了还保持出诊的习惯,那是他们乐意做的事情,因此,他们的生命也在不断实现价值,不断被认可,获得了更多工作下去的力量,生命的路也走得更加长久。再说园艺工具厂的老板,他是一个热爱生活的典型,喜欢自拍,喜欢晒朋友圈,你会惊异于他参加了运动比赛,攀岩,周游了许多国家,吃遍了五湖四海,他还能经常发明一些工具推进工厂的发展,真的精力充沛,好似他一天是48小时。

大家都知道爱因斯坦喜欢拉小提琴,普京喜欢柔道,毛主席喜欢游泳写诗,同时爱因斯坦著有相对论,普京有俄罗斯,毛主席有新中国,天才都不单独擅长一件事情,因为他们善于换脑,善于休息,善于利用时间。正如英国的批判家、散文家威廉.哈兹里特说的——The more we do, the more we can do. The busier we are, the more leisure we have.你做得越多,你会做的就越多;你越忙,你就越有空,因为这样,你就能用同样的时间做更多的事啦!也应了鲁迅先生说的:“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

分享到这里,只是希望你每一日都能感到充实愉快。那,明天你的时间会不会比今天多一点呢?

励志文章5:注定孤独的追梦之旅

其实,每个人都有一个梦想,可是为了这个梦想,有多少人能坚持到最后呢?是的,太少太少,因为耐不住寂寞,扛不住诱惑,看着别人的成功,都后悔叹息。这个世界上从来都没有后悔药,做出的选择,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要记住,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

如果梦想不曾坠落悬崖,千钧一发,又怎会晓得执着的人拥有隐形的翅膀,把眼泪装在心上,会开出勇敢的花。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歌里面的歌词,它包含了满满的正能量。时刻都能提醒我,梦想一直都在,从未走远,所以无论何时,千万不要对自己轻易说放弃。因为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朝着自己想要走的路,努力前行,勇敢走下去。

我们都渴望成功,可是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辛勤的付出和汗水。我一直都记得小学学的一篇文章《我一定要争气》,这篇文章讲的是我国伟大的一位伟大的学者,他叫做童第周。其实他不是神童,像大多数普通的孩子一样,在小的时候,成绩特别差,有一次因为特别差的成绩,学校都要他退学。他求校长再给他一次机会。从此以后,他便发奋学习,别人休息的时候,他就在学校厕所的路灯下面学习。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他的付出终得回报,他不仅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还在自己喜欢的学习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所以说,梦想的路上,只有选择坚持的人才能取得成功,否则,你就只能失败。

一路走来,有心酸,有泪水,但是也有快乐和开心,都坚持到现在了,还有什么不能坚持下去了吗?每当自己想要放弃的时候,记得给自己一个大大的微笑,再忍一忍,就好了。大学,最害怕的就是放纵自己,高考终于结束了,可以好好放松放松自己了,可是就是因为自己的放松一发不可收拾,让自己永远的不想爬起来了,感觉再也没有力气挣扎了。所以,无论何时,都要记得自己的梦想,别放弃。咬紧牙关,挺下去就好了。

曾经我的身边有这样一位同学,她第一年高考,考的挺不错的,考了个一本,可是她却不满意,因为她对自己要求挺高的,所以她选择了复读。在复习班上,她认识了一个不错的男生,两个人相处的挺不错的,后来两个人在一起了,他们瞒着家里人谈恋爱。本来一向成绩不错的女生,谈了恋爱以后,成绩一落千丈,家里人着急反对,可是她却不听。又一次高考来了,这次她却只是考了个专科,她没有选择再复读了。后来听说她和那个男生也没有在一起,也许这就是在梦想的途中迷失方向,遗忘了自己的梦想。

每一个有梦想的人,不要忘掉自己的方向,虽然梦想注定是孤独的旅行,但是,每一个梦想的背后,都是耀眼的光芒。

上一篇:一路有你,阳光灿烂作文下一篇:礼仪协会章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