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夏天的诗歌

2024-08-21

关于夏天的诗歌(通用14篇)

关于夏天的诗歌 篇1

关于夏天的诗歌(15篇)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歌吧,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且分行主要根据节奏,而不是以意思为主。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诗歌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夏天的诗歌,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关于夏天的诗歌1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

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

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

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

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

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

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关于夏天的诗歌2

是否还记得

在蝴蝶斑斓的斑斓的鸡翅

扇然了石榴花的季节你红艳的芬芳

第一次吐露于

我绿意沉淀的心底

无论在梦中或现实

仍旧热情的风

挥舞七色的金天

把你雕塑成活生生的维纳斯

身上绚丽的衣裙

在镜头注目的流线里

招展着青春的风采

是否还记得

在我们呢喃的柳荫下

祝福的蝉因为

歇斯底里的鼓噪

知了的不再是秘密

爱于是突破羞涩

升腾成骄阳

世界变得亮晃晃的

关于夏天的诗歌3

篇一:

太阳是着火的镜子

在光明里暴露

只会让自己燃烧

那些不与身高等长的影子

在夏天的大地上翻滚

像麦浪一样

忽高忽低

越来越深

天黑每个人都害怕天黑

生命的厚重隐藏在睡觉的种子里

从土地里成熟又落回到土地

泥土做成陶器

总是像传说让人着迷

当月亮在故乡再次挂起

我愿意举起陶器杯子

回敬你一杯酒

篇二:

到一株木槿止步

夏天的空气

满是海的味道

男孩和女孩

因为羞涩没有人首先开口

有多少人儿

不是犹疑就能在一起

从三月开始讲述的故事

仍然缺少着主人公

桃花的消失麦子成熟的代价

我们坐在路旁唱歌有鸟飞走

可是谁也不会抬起头

鸟的轨迹就是梦的高低

别让我等太久

真的别让我等

时间和你站在一起

我们总会在对视中相互老去

关于夏天的诗歌4

那个夏天在今夜变形

在颓然倒下的瞬间

与你并肩沉默的姿势

在呼吸的阵风袅袅上升

一片桑叶叠加的蚕指

磨擦你飞流直下的黑瀑

疏漏的金箔横穿

一只鸟儿停驻

那么平坦

那么喜悦

幻觉被冷水洗过

痉挛不可名状

那个夏天在今夜定格

安慰的灵魂有了确切的形状

从发梢到脚尖

从左手到右手

从胸前到背后

从柏拉图的精神滑入

从弗洛伊德主义溜出

一条丝线维系久远的爱情

一头渗出希望

一头渗出绝望

直觉被灯光打乱

紊乱不断完善

那个夏天在今夜熟睡

窗外的风景相似

怀旧的调子由时钟独奏

灵魂站在门口

接受我睡眠时的模样

一种被伤害的姿势

一种被隐形的暗语

一种左手牵右手的期盼

浅灰色的眸子没有转动

萤火虫失眠

为什么观察我的掌心

意念被婆娑的叶子打碎

那个夏天如此炎热

今夜我已熟睡

关于夏天的诗歌5

穿过花木成群的林荫道

那古榕下的碧潭一泓

是我们的日子,或躺或立着

风吻过你的鬓边我的裙角

草地温暖如同你的怀抱,偶尔有松果落下

湖面荡开了涟漪,一圈又一圈

有时候我们到林子里去

采来一小箩蘑菇,这些森林的眼睛,我们并不吃

只用来装饰,夏夜的天空

整夜整夜地,我们醒着交谈着

等待那个小巫女,从传说中走来

用她的魔杖轻轻一点,日子便琥珀般地,永远凝结

关于夏天的诗歌6

此时,四月的鲜花已成为

记忆的风景,蝴蝶、蜜蜂还在延续春天的故事

而鸟雀的家族似乎又

多了新成员,它们四处寻觅

夏的秘密,近似于鬼鬼祟祟

我于一丛林荫里守望,阳光

透过叶缝,窥视一只蝉蛹,到蝉蜕的成长过程,却惊飞了树干上的知了

一声率直的鸣叫,引来风儿

将阳光晃动,而夏虫惊魂未定

远处的紫叶李,白杨树,槐树----

郁郁葱葱,沉浸在幸福里,成长得

肆无忌惮,为这个季节撑起一片天

你看那些石榴,苹果----

长得更是贪婪,看的.出来

他们急于要走进金秋,将果实奉献

它们热烈奔放,无拘无束

都将各自的心事,张扬在成熟的过程里,玉米着急的将一粒种子,埋在小麦的根部

并露出尖尖芽孢,和小麦比年轻

还有一些作物,比如稻谷

比如大豆高粱,暗度陈仓

毫无约束似的,愈来愈疯狂

而人们呀,正在摇着蒲扇

手持香茶,一边观看

农作物的表演,一边为收割器具

作治疗和保健,准备着将果实

收获、贮藏,这甜蜜和喜悦

就像是夜空中的星星和月亮

此时,镰刀和油石,已高挂草房

显示出莫名的孤独和怅茫

到时候,牛郎织女幽会于此

相互倾诉一种思念、一种牵挂

我会端一勾月色

随一缕清风,窥听他们的缠绵私语

是呀,这个夏天,只有我心事忡忡

一种思维,像蜻蜓一样,在烈日下

跳舞、徘徊,如一朵白云,飘忽不定

我趁着夜色,去问一朵莲

莲抻出莲花指,微笑,一种释然

随萤火虫的光,弥漫,夜,星月灿烂

关于夏天的诗歌7

曾经那么喜欢夏天

夏天可以远游

可以慵懒地午睡

可以和朋友漫游

夏天的心情

很晴朗

之后呢,心情

沉入秋天

只见夕阳里一行大雁

斜着一抹余辉

只见芦花在风里

飘着飞着白白的一片

只见江边沉静的你

拥着一番忧郁

俯视江水

夏天呢,你炽热而又

可爱的夏天呢

江水默默流向远方

芦花瑟瑟融

关于夏天的诗歌8

这个夏天

是不是

依然是吐露着透明的色彩

好让我看清你花样的心事

这个夏天

天总是心事重重的将绿色的忧郁

挥洒成串串泪滴般

宣泄不停地将心事抖落

这个夏天

太阳懒洋洋的四处游走

知了也躲着不在张扬

这个夏天

还没来得及展示靓丽

电风扇也焦急地等着歌唱

这个夏天

就这样急速消退

叶开始整装待发

我已开始搜索秋天的词赋

这个夏天

我还不及梳理你的心情

花儿就已含羞的退落

这个夏天

你走出我的心事

却走进了多雨的季节

关于夏天的诗歌9

夏日即将远去

你在远方向我呢喃

苦了夏

苦了期盼

等你坐在夏天的月光里

月色擦不去云影

我的心无法宁静

痴心守护

梦中见淫雨迷蒙

何时能见你跋涉的背影?

我向原野的深处走去

进入你的思绪

默默地感受时间的份量

久久地不肯离去

落日即将

告别

眸子的凝望

田畴里

被水浸没的稻茬

正在凝神屏息地

竖耳聆听

蛙们的自在狂嘶

暮色渐浓

月亮泊在山凹

炊烟袅袅

谁家的老牛

闷声不响地勾垂着头

独自跟着蜿蜒的村路回家

热风犹趴在寂静的树梢

酣睡

星星们转瞬就会

密布于

头顶的天空

一切都将陷入

永恒的黑暗和沉静

不可自拔

直至翌日阳光的火焰

关于夏天的诗歌10

我不说 你不知道

关于夏天

我们有太多的秘密

譬如那次花开 譬如那把雨伞

还有那个夜晚

池塘里细致的蛙鸣 以及

惊飞的蝉

我不说 你也知道

关于夏天

我们有说不完的秘密

譬如那次相逢 和分别

譬如那次田野里的迷路

还有

骤雨中的那次疯狂的奔跑

没有人会在意夏天的记忆

没有人会忘记夏天的旋律

一首歌从童年唱到中年

一个个优美的传说

直到永远

关于夏天的诗歌11

梦不能总圆

更何况月也有缺残

可我们的梦却圆得太难

重相逢

竟过了十几年

等你 在夏天

中年的我仿佛又回到年轻的初恋

像单调的蝉鸣

一句话想过多次

见到你却无语哽咽

同你并行在湖边

心像被风吹皱的水面

交织的目光

已读懂了全部的内涵

不必再去追索过去

也不要叹息和抱怨

哪一个春天不带有残冬

哪一个夏季没有梅雨天

成熟的苦涩能结出甜蜜

有一个人值得你去思念

这也是一种幸福的情感

轻轻地握一下手吧

相互道一声平安

在你和我的心中

存放一块感情的自留田

尽管我们永远也走不到一起了

但盛夏的阳光

在这里依然灿烂

关于夏天的诗歌12

夏天,我不敢亲近你,你炙热的身体,会灼伤我的肌肤,你滚烫的嘴唇,也会损伤我的牙齿。

夏天,我只好选择逃避,在一片阴凉之处,尽情享受乘凉的惬意,吃着甜爽冰激凌,哼一曲浪漫动感的歌曲。

夏天,我不敢过多窥视你,你赤裸裸的玉体,犹如一张无色白纸,尽管万种风情,谁会痴情地触摸你。

夏天,其实你像可爱的天使,在浓荫下,芳草地,都有你纤细柔棉的影子,对对谈情说爱的情侣,在你怀里诉说爱慕。

夏天,那天边燃烧流云,可是你的嫁衣

夏天,那金黄飘香的麦穗,可是你爱情丰硕的果实。

关于夏天的诗歌13

日子拉长了暮色

水泥路厌倦了尘嚣

密叶喘匀了气息

爱我的朋友啊

怎还不来到

快了快了

暑假马上到

这就把行装整理好

容我带着激情

还有属于我的自豪

问我拜访你的理由

不是把求助讨要

欠了你很多

我知道

想把你的美变成歌谣

理解开路欣赏搭桥

更有那缘分巧妙

生命里的期盼

难得的相聚

夏天的味道

关于夏天的诗歌14

这个夏天雨一直在下

汽车和行人都迷失了方向

秋天的一个早晨

雨水打湿了我的眼睛

晶莹的水滴躲藏在草丛中

这个夏天在我的记忆里

浪漫的葡萄藤和黄昏一起

倾听着雨滴落的声音

叶子绿了又黄黄了又绿

城市变样了你的头发稀了

这个夏天陪伴着渴望和等待

那片鲜红的门

一直在雨水中浸泡

深夜,一个天籁的声音

在我的世界飘荡

“来吧,来吧……。”

这个夏天过后的季节

风吹散了一树的落叶

将无尽的惆怅撒落在这个早晨

你来迟了

秋天的雨还在下

关于夏天的诗歌15

热毒的阳光

没有燃烧完我周围的空气

往日的城市在眼前消退

像不被我欣赏的潮汐

今天的城市

在我的瞳孔里呈现如下概念

有气无力的楼层

疲敝不堪的面子,依然嘈杂

依然渴望一场雨清洗

几只小鸟,一对斑鸠

发出良心那么清脆的鸣叫

我的屋子如孤岛

黑夜与白昼

依旧在我别具一格的礁石上落脚

几册书组成不可抹杀的林荫

我活在其下,如一只贝壳

已不懂得如何炫耀色彩了

昨天,依依突然告诉我咫月仙逝了――我百度的好友啊

死亡又成功地赚走我几滴眼泪

我这只贝壳被生活偶然吹响

表示着,我活着

依然守望大海与水天线

聆听着重新梳妆打扮的潮汐

她一定会返回来

关于夏天的诗歌 篇2

作为学生作品获得如此众多的殊荣,必定有之过人之处。无论是故事的完整性、细节的巧妙设计、画面的优质感,还是演员的表演,都是两部相当有水准的作品。更加难能可贵的是,虽然这两部作品的主创都是学生,但是却没有什么“学生味儿”,我想这也是有别于并优秀于其他学生作品的一个重要因素。

故事《空窗》的开始是在一辆晃动的公交车上,导演和摄像师对于公交车上的画面处理,让观影者从开篇就感受到风格化很强,也很有生活和时代感。而贯穿始终的家乡歌曲,也对于故事最后“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结局起到了很好的铺垫和解密。在故事《江小迪的夏天》中,对于开篇主人公慌慌张张的起床提起书包赶去学校上课,也处理得节奏感很强,一下就把观影者带入到故事当中。此外,对于江小迪跑到学校发现已经迟到,于是准备翻围墙而入,先丢书包入围墙,丢了几次书包都被扔了回来,直到背起书包翻围墙时发现围墙另一头站着的老师的这一设计,也十分巧妙有趣,极好的塑造了主人公江小迪的个性,也为整个影片的基调增色不少。影片结尾时阳光斑斓下的绿茵道路和主人公间的简单对话设计,也明确的揭示了影片主旨,再次突出影片的温情基调。

当然,人无完人,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对于这两部原本已经很优秀的作品,个人还是吹毛求疵的有些“鸡蛋里挑骨头”。两部作品都有出现虚焦的情况,特别是《空窗》中才开始公交汽车前档玻璃雨刮的镜头,焦点不在玻璃上,也不在透过玻璃的窗外路边绿色树叶上,不知是摄影师刻意为之还是如何?其次,对于个别情节的镜头处理稍显唐突。例如在《江小迪的夏天》一片中,因江小迪盲目的介入姐姐和其打工餐厅老板之间纠葛而被老板开除撵走后,姐弟俩一前一后走在路边。在描述此情节时,镜头是从姐姐猛然转身责备“你跟着我干什么”开始的,对此我个人稍觉唐突,如果镜头能先从全景交代弟弟垂头默默跟着姐姐走在马路上开始,再转为姐姐的近景责备,则更显和谐顺畅感。最后,个人认为导演和摄影师能在镜头使用上更“大方”一些,那么整个影片的“电影感”也许会更强,对于影片情绪的烘托和营造,以及对于调动观影者的情绪和感情共鸣也能更锦上添花。例如:在影片《空窗》中,主人公小女生坐在面摊桌前与女贩子对话的场景,从女生诉说自己钱包和行李被丢到被女贩子说服跟去工厂打工,画面和镜头的设计都是一个设计,即景别都是中近景,且镜头设计都是正反打且女生正对镜头,而女贩子是右后侧脸出境。这样的设计一方面过于单一,也显得对话感不强。还有印象深刻的也是在《空窗》结尾时,女贩子醒来发现自己已被女生出卖而惨被强暴,自己靠在床头时一边哼着家乡曲子,一边难过又自我觉得可笑的哭泣时,同样只用了一个叙述女贩子靠着床头的近景。在此,如果能将景别进行切换,配合女贩子的脸部近景特写等镜头,以及在后期剪辑中能将几个景别交叉剪辑组合,也许对于情绪的调动和渲染效果会更强烈。

以上只是作为个人的浅显盲判,首先很明确的是,如果这两部作品不够优秀,就不会引起观影者如此多的感想。所以,首要提出的是这是两部值得学习的优秀微电影作品,创作出“有戏”有吸引力的剧本,做好镜头分配及每一个镜头的设计,以及对于选择恰当音乐等等工作。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技的普及,“拿起DV拍电影”或者成为了年轻人,特别是喜爱电影的年轻人们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因为艺术本就源于生。在华语电影蓬勃发展的时期,我们不仅需要大量的华语电影呈现在大众视野里,同样也需要更多的对于电影有热情有艺术鉴赏和创作能力的年轻人,年轻导演进入大众的视野,因为也许他们才是华语真正蓬勃发展的重要原动力之一。

摘要:近年西南地区两部学生微电影作品《空窗》和《江小迪的夏天》均在我国各大大学生电影节上斩获数项荣誉的优秀微电影作品。两部作品风格迥异,一部剧情跌宕探讨人性,一部贴近生活,温暖人心。其中诸多精彩设计值得学习,当然,也难免还有部分可更加精益求精之处。

关键词:风格化,人物刻画

参考文献

[1]程青松,主编.青年电影手册(第四辑)[M].新星出版社,2011.

[2]程青松,主编.青年电影手册(第六辑)[M].中信出版社,2014.

关于夏天的每个时刻 篇3

入夏,午后湿热的雨气里会弥漫着栀子花的浓香,睡个悠长的午觉,醒来刚好有老妈亲手包的鲜粽叶白糯米粽出锅,沾白糖吃上三个不是问题。外面野一圈,回家边看动画片边等吃晚饭,屁大点的我着这小学自然书在后阳台逐个对星座也是高级。

@小坚强的梦想是奥斯卡

清晨带着薄雾的街道,像刚下过雨一样的清新,在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小街,奶奶手里的油条和爷爷在家自己熬的奶茶;阳光刚好落在墙上的午后,骑自行车卖雪糕的叔叔,那是最早的伊利雪糕的味道;暑假里知了声伴随炙热的阳光,空气中是树叶流汗的味道。

@张__小豆

晚上,爷爷骑着自行车载我回家,仰望星空,一不注意,脚被卷到车轱辘里,爷爷说,西西不哭,给你买荔枝……

@韩瑞静

小时候的帘子都是手工串的,每到夏天我和妈妈和姐姐就在客厅里铺个大凉席,娘仨围在一起串帘子。

@月圆

回忆中夏天独有的景象——他打完篮球汗水湿透了衣衫,汗珠顺着头发滴下来,笑着走来拿起我手中的毛巾。

@Psyche

从露天泳池回来,穿着人字拖在正午燥热的马路上踩树的影子,感觉头发上有水滴顺着脖子滴到裙子上。

@韵

五颜六色装满我整个夏天的弹珠,流到满下巴都是却毫不在意的西瓜汁,不知为什么捉迷藏的记忆都是穿着夏装。小时候的夏天并没有晒黑的概念,除了流汗就是笑。

@花月喜乐

世界很安宁、安静。拉着外婆的手走在石板路上,暖暖的夏日时光,光线从老屋的玻璃落下,问奶奶要钱买零食,她缓缓拿出包裹钱的手帕,一层一层打开,终于看到了钱,于是欢喜雀跃地拿钱去买吃的了……

@Island

坐在心爱的男生车后,在树影斑驳的小路上吹着风,叶子的香味弥漫在空气里。

@QI

跑到果园里,小心翼翼地取走树枝上的知了壳。

@叫我娇姐我和你急

台风呀,台风呢?每一个海边长大的小孩,夏天是以雷霆万钧之姿携狂风暴雨而来的啊!

@胃胃

高三那年的5月,阳光饱满,班里的女孩子把从学校里摘来的各色野花放进生物教室的玻璃器皿中,绿叶随着风扇的吹拂微微晃动。

@angelautumn

晚饭是吃绿豆汤和豇豆饼,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真好!

@麋鹿

很多年前,我们住在一起备战高考,屋子里你们几个研究数学题,屋子外她在洗衣服,我在看栀子花,阳光特别好,好到衣服拧出的水都亮晶晶的闪着光。

@张桂毓

拿勺子挖西瓜,第一口先挖中间的。冰凉的甜甜的绿豆汤。降火Q弹的米粉汤。一觉醒来手臂上腿上满是类似麻将的方块席子的纹路。风力大到把人刮走的台风。

@bshwjka

大汗淋漓和橡筋绳;不锈钢饭盒的叮叮当当;稚气可笑的“开除你”;放学三五成群copy作业;五角钱的酸辣粉;清晨的米线摊;神秘失踪的红领巾;骄傲自豪的副升旗手;还有大街上疯耍后等待洒水车的到来……

@桃子曾

舔完铅笔上橡皮擦的舌头苦苦的;抓完萤火虫的手掌心刺鼻;还有夏天外婆身上西瓜味的汗水味道。

关于夏天的诗歌 篇4

一、诗歌鉴赏题目现状及成因分析

学生反映, 高一时, 还能轻松得三、四分, 为了提高得分, 师生就寄希望于高二学习《唐诗宋词选读》, 可是学完了, 却仍不见起色, 也没有更增加几分。于是, 他们又寄希望于高三的总复习, 又不见起色。分析个中原因, 笔者以为, 大概有两方面:

1.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丰厚的诗词知识积淀, 想要驾轻就熟, 真的是很难。诗词知识积累不够, 这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学生常问我诗歌鉴赏得分为什么少得可怜, 而且感觉付出了不少却总不见提高?我总是反问他们, 自己能够流畅的背诵下几首诗歌?他们往往无言以对。因为真正能够留在脑海里的诗歌并不多。虽然很多人的童年都是沐浴在唐诗的光华里, 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 知识储备没有随之增加, 甚至有的学生因为在小时候在家长不正确的教育之下, 背诵唐诗词过多, 而对此产生了厌烦情绪。总之, 作为国学瑰宝的诗词, 学生们深入学习和思考的太少。所以, 做起题来肯定非常的费劲。

2.举一反三, 迁移运用

对于诗词古人向来就有“诗无达诂”之说。在阅读学里, 同一首诗歌, 不同知识阅历的人在不同情境下解读就会有不同的理解, 而且诗歌本身就是多义性的。试卷上见到一首诗歌, 老师透彻的讲解和分析之后, 当学生再次见到另一首诗歌, 学生就又不会了, 得分也不高。迁移运用的能力不强, 所以, 这在一定程度上挫败了学生提高这个题目得分的积极性。长此以往, 8分的分值在很多学生看来觉得不值得去下更多功夫。

二、解铃还须系铃人

学生对于此类题目规律的总结和思路的把握不是很准确, 那么如何准备这类题目, 并能够在考试中得到一个较为理想的分数呢?笔者根据学生出错的情况和诗歌的一般常识, 总结了这样一个大概的思路:

下面以2012高考山东卷诗歌鉴赏为例, 阐释一下这个步骤:

第一, 拿到试卷后, 看题目, 诗歌鉴赏的题目要求, 明确需要鉴赏的是唐诗, 宋词抑或元曲。山东卷的这首诗是一首宋诗。这点非常重要, 因为时代不同, 诗风就不同 (唐诗和宋诗在风格上的差异) ;体裁不同 (律师和绝句的差异等) , 答题思路自然也就不同。

第二, 看诗的题目。散文或者诗歌, 自身的题目应该给予最大程度的关注和思考。因为题目涵盖了很多关键信息。抓题目就是抓关键。透过题目, 我们可以知道这首诗的作者行进在路上, 那么所要抒发的感情可作适当推测, 并引发联想 (是否是羁旅行役诗) , 在读完诗歌文本之后若还是对诗歌主要意思把握不准的话, 则要把最终的决定权交给诗歌的题目。总之, 要最大程度上挖掘出题目的意涵。

第三, 看作者。对作者的了解程度, 决定了读者对诗歌的理解深度。如果学生掌握了较为丰富的文史知识, 那么就可推断作者写这首诗的背景以及心境, 从而准确有效的答题。此题作者暂无。

第四, 要好好品读小注的内容, 小注里面包含了很多信息, 包括作者介绍以及写作背景, 甚至所表达的感情也能够在小注里面找到答案。此题只有吴松一个注解, 对答题作用不是很大。

第五, 聚焦诗歌文本。这时, 要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一是确定这首诗歌的体裁, 也就是对它进行定位, 比如, 是五言绝句还是七言律诗, 或者是元曲?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 二是从诗歌内容上对诗歌进行定位, 是一首送别诗, 还是边塞诗。或者怀古诗。这两方面如果定位准确的话, 对做题是有很大帮助的。比如, 鉴赏题目第二问往往要求考生结合全诗来分析作者的感情。这样, 如果是绝句, 要一句一句的分析, 如果是律诗, 则要逐联的分析, 而且作为律诗来说, 往往考察中间对仗的两联。如果能够明确是边塞诗或者是送别诗的话, 那么即便诗歌很难理解, 但是在平时学习的过程中已经对这类诗歌的意象、感情把握很多了, 那么送别诗或边塞诗的感情, 只要答上相关内容就会八九不离十的。此诗为羁旅行役诗, 应该和漂泊在外、思乡等有关。

第六, 要深入品读诗歌的文本。以写景抒情诗 (这类诗歌占了诗歌王国的大半江山) 为例, 景、情、手法这三方面是必须要有的, 而这8分的得分要点也主要围绕着这三方面:

抓特点:景。这个方面往往这样设问, 诗歌是如何写景的?在答题的时候, 要分析诗歌里面所用的意象 (物象) 以及物象连缀起来所构成一幅怎样的画面。如果有意象的话, 就需要联系平时所积累的关于常见意象的知识, 并加以理解判断。山东卷2012高考诗歌鉴赏题目就直接考查了意象。

悟感情。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一切景语皆情语, 景色及其特点一定是融入了作者情感的。感情的把握要结合作者的经历, 诗作的背景以及文本中表示感情的关键词语。综合运用这些信息, 就可以较为准确全面把握作者的感情。

析方法。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技巧, 或者艺术手法等提法, 其实质都是一样的, 只要学生混淆5种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说明) 就可以了。在答题实践的过程中, 令学生和老师头疼的是, 这些手法涵盖内容太多, 太广, 不好灵活运用。其实, 学生可以按照这样一个顺序来考查诗歌所用的手法。

仍以写景抒情诗为例, 作者是如何写景的。

首先, 一般按照多种感官 (视觉, 听觉, 嗅觉等) 甚至通感, 或者时 (时间的推移) 空 (空间顺序由远及近, 由上到下) 顺序来分析。

其次, 考虑动静结合, 反衬, 烘托等, 另外把修辞单列出来考察, 常用的修辞有比喻, 夸张等。白描, 细节描写, 虚实结合, 对比, 借古讽今, 化无形为有形, 站在对方角度落笔等手法都和特定类型的诗歌相关。这点在做题中多总结就可以了。最后, 实在看不出是什么手法的时候, 借景抒情, 是最后的选择。在这里, 一定要区分好它和托物言志, 直抒胸臆。抒情这种表达方式分为直接抒情 (直抒胸臆) 和间接抒情 (借景抒情, 托物言志) 两种, 借景抒情和托物言志手法的区别就在于“景”“物”, 景色都是由物构成的。如果诗歌集中描写一种事物, 那此诗所用手法应为托物言志, 如果诗歌在景物描写中描摹多种景物, 那诗歌应为借景抒情。

总之, 按照从题目—作者—小注释—文本定位—景情手法分析, 并组织答案-落实笔头的顺序, 注意在这个过程中易走入的误区, 相信考生一定能够取得比较好的分数。当然, 平时扎实的学习和深厚的积累应该是前提。

杜甫有言,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关于雨的诗歌练习(组诗) 篇5

不枝不蔓。不悲不喜

在山东

一场雨静静地下着

仿佛一个远道而来的处子

把音量拧到了最小

把身体放到了最低

作为第一个到达秋天的人

他除了自己

什么都没来得及带

包括应有的一丝凉意

因此天都快黑了

你还没发现他

山东之外的人也没有

2014.11.29

太阳雨

冷与暖。对与错

离与合。生与死

被握在同一只掌心里

这种雨

只下给无缘之人

想起那天

你一边吃着油炸冰淇淋

一边踢着石子说

你若爱我,我就消失

2014.11.30

在两场雨之间

那个人跑过来。雨刚停

那个没有打伞的人

就迫不及待地跑过来

细碎的脚步溅起一串黄白的水花

他刚跑进屋里

雨就接着下起来了

看着他十分庆幸的样子

屋里的人没弄明白

到底是一场雨给他让了路

还是他领来了另一场雨

2014.11.27

一场雨的真相

有时候。雨也会产生分歧

谁先下。谁后下

大家各执一词。互不相让

比如某一天

你看到一场雨那么大

你肯定认为这是一场暴雨

实际那是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的几场雨

同时落了下来

2014.11.27

雨帘

雨一下。你就看不见了别人

别人也看不见了你

在雨的背后

大家可以尽情做自己的事

聊天。做爱。看小说

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不用担心别人打扰

这就是雨为什么被叫做帘子的

原因

2014.11.27

大雨和小雨

雨的大小

其实与云没有多少关系

雨的大小

主要取决于雨自己的心情

心情好了

它就把自己下得小些

心情坏了

它就把自己下得大些

这种情况

和你对这个世界的态度是一样的

2014.11.27

不紧不慢的雨

一场雨不紧不慢地下着

这个深秋的夜晚

就变成了一架钢琴

流出灯光一样d小调的曲子

雨中那个人

也一直不紧不慢地走着

不打伞。也不打车

现在。他的两只脚

正以大二度的姿势

踏过明珠路凹凸不平的键盘

2014.11.27

内心的雨

有一种雨是下给自己看的

不分季节和时令

也不分大小和长短

电闪雷鸣抑或细若游丝

在别人眼里

都是阳光灿烂

但一场雨到底要动用多少泪水

才能下成一场雨的样子

你自己也无法说清

2014.11.27

种一场雨

把一场雨种在大地上

没事的时候

你就给它施肥。除草。捉虫子

它像一片听话的庄稼

越长越旺。越长越高

如果不出意外

早晚有一天它会长到天上

生活在那儿的人们

看到雨从下面密密麻麻地下上来

一定高兴得要死

2014.11.29

你那里下雨了吗

多年以后。你忽然打来电话,问

你那里下雨了吗

我抬头看了看一袭蓝裙的阳光

说没有。你说我这里下了

你听——千里之外那场秋雨

就变成了一堆拟声词

争着给耳朵配音。真奇妙啊

同一时刻我竟持有了两种

不同的天气。就像那日你一边笑着

一边寄走了自己湿透的背影

夏天英文的诗歌 篇6

Willows hold hands,

Sunset is going.

Trivial larvae garish,

Go away,

Summer is coming.

(b)

The spring breeze is old

The yellow flower is withered.

Rapeseed corners are completely exposed.

Fast forward,

Summer is coming.

(three)

Mai Lang rolling,

Apricots are numerous.

The sour taste faded.

Quick taste,

Summer is coming.

(d)

The song is loud,

The sun shrieked.

If the shade of the cover opens,

Sleep fast,

Summer is coming.

(Fives)

Dancing,

Ming River aspect.

The quiet night is cool,

Look,

Summer is coming.

(six)

Yunju Beishan,

Yuzawa Nagata.

The panic fire snake scurrying in the sky,

Hiding,

Summer is coming.

(Seven)

Mountain song leader,

The bandits are short.

A long list of pearls

Appreciation,

描写夏天的诗歌 篇7

你不可以做一只螃蟹四处爬行

最终被俘虏

滨水而居,一边幽静中奋进

一边在繁华中歌唱

走过江山和大海,永久珍藏恬静的向往

一杯茶,几个志同道合的人

泡出诗的芳香

自然共生繁华时光

流杯曲沼,风亭水榭

苞鲊新荷,远迩笙歌

夏夜酷热难忍

半夜索性起来登楼纳凉扩展胸怀

峻宇高楼,心静自然凉

在树下搭个简单的凉棚

进洞穴等阴凉、低温处避暑

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坐船赏荷,祛除暑气热毒

蒲菰叶苍凉,少生疮疖和热病

水窗冰榭,随意流连

湖中画舫,浮瓜沉果

俱舣堤边,纳凉避暑

一个人的外在形象、出身、学历、工作

都是浅层的标签,片刻的浮云

男人可以没有钱没有英帅颜容

男人,具有智慧和教养最要紧

生活糊弄了你,不可怕

可怕的是你丧失了意志和信仰

晨光里,似金蝉爬上梨树高歌

关于诗歌鉴赏的几点思考 篇8

一、美读感受——半学修心半读书

“所谓美读感受,就是指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感通,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用美读法来体味诗歌的“三美”,即音乐美、意境美和语言美。音乐美是诗歌区别于其他文学体裁的实质,在缓歌慢唱、密咏恬吟中把握诗的用韵、节拍、停顿,把握声调的轻重缓急,字音的响沉强弱,语流的疾徐曲折,这就是诗歌的音乐美。

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最早的诗歌不就是在老百姓的劳动中喊出来的吗?表达他们对社会,对生活中的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的或褒或贬或肯定或否定。我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或浅吟,或低唱,动情处放声高歌又有何不可呢?平时养成良好的美读习惯,加大文学底蕴的积蓄,带着激情品读诗歌,深入体味诗作流露出来的思想感情,在美读感受中体味“芳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的山路寂寞之感;“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的游子不归、红颜将老的心中情;“水满田畴稻叶齐,日光穿过晓烟低”的初秋晨景的凉意……在美读感受中,揣摩山水诗、送别诗、边塞诗、咏物诗的趣味。

二、意境品味——不畏浮云遮望眼

诗歌的意象就是诗人的思想感情与客观物象的融合,而意境则是诗人通过种种意象的创造和组合所构成的一种充满诗意的艺术境界。诗歌是对意象意境的分析,加入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对诗歌作出多义性的解读并揣摩诗人的情感。这就可以在诗歌瑰丽的殿堂自由翱翔。朱光潜论诗时说,“无论是作者或是读者,在心领神会一首好诗时,都必须有一幅画境,或是一幕戏景。”这里的“画境”或“戏景”就是构成诗歌全篇的整体形象画面,往往由几个画面组合而成。王维诗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最能说明这个问题。如《竹里馆》选择竹林与明月描写周围景色,选择弹琴与长啸抒写自我情怀,以声响托出静境,表达出全诗清幽澄净的意境;而《送元二使安西》则从整体勾勒,细处刻画,描绘出一幅春雨湿尘洗柳,古城客栈外诗人与朋友饮酒话别的形象画面。

又如松、竹、梅、菊一类事物被人们赋予特定的意境,表现人高洁的品格,诗人常借助它们表达一定的思想感情。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以梅自喻,表现自己不与争宠邀媚、阿谀奉承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铮铮傲骨。如“折柳”,这是古人送别的习俗,因而“折柳”也就成了赠别的代称。“亲知折柳赠,旧侣乘篮送”就是写的送别的情况。又如“羌笛”本义是羌族人吹的一种歌曲,曲调哀怨,多含思念。后来就用“毛笛、竹笛、羌管”作为思乡的代名词。另外还有以“鸿雁、雁族、尺素”来代书信,更多地在这些词句中寄寓了思念的意思。

三、诗眼推敲——心有灵犀一点通

古代诗人十分重视字句的锤炼,有“诗眼”之说。“眼”就是诗句的关键处,不拘在腰在膝在足。诸如“孤灯燃旧梦,寒杵捣乡愁”的“燃”、“捣”,“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闹意”的“闹”,都是论家津津乐道的著名的“眼”。好的诗歌往往妙在一字一词传达出全诗的精神。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末句“应是绿肥红瘦”就是诗眼,经李清照这一组合,其色泽和韵味便油然而生,委婉地表达出青春将逝的烦闷与苦恼。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是一首融合起承转合结构的脍炙人口的七绝。起句“谁家玉笛暗飞声”如平地春雷破空而来,一个“飞”字,振人心魄;承句“散入春风满洛城”句式和节奏转入从容和舒缓;“此夜曲中闻折柳”却是陡然一转,“闻”字不仅点出了作者自己的感受,更是用“折柳”点染一种场景,一种情绪。具体地说,在诗歌的关键处,一个妙煞的字眼,可以有声有色,极致入微,状难壮之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以营造出一种意境。孟浩然的名句“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中的“淡”和“滴”,历来备受赞赏,“淡”状出视觉感受,“滴”达出听觉感受,“淡”和“滴”渲染出一种冷漠、孤寂的境界。所以,鉴赏诗歌时,我们应抓住重点字眼,作诗点眼,犹如画龙点睛,诗无眼则佳处不见,龙无睛则神采尽失。

总之,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它有着独特的语言风格,即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为此,我们鉴赏诗歌时必须抓住诗人所运用的这些富有表现力的妙字佳句,才能更好地理解整首诗歌的意境,进而提高鉴赏能力。

关于高考诗歌鉴赏题的新变化研究 篇9

关键词:高考,诗歌鉴赏,新变化,研究分析

在语文教学中, 古代诗歌鉴赏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提高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与水平就成了高考试题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从实际上来讲, 就历年来的高考诗歌鉴赏题中, 学生的得分率普遍不高。所以对于诗歌鉴赏来说, 就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 同时也是教学上的难点问题。通过对高考诗歌鉴赏进行研究, 来提高学生诗歌鉴赏的能力与水平,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得分率, 保证高考的质量。

一、发展背景

现如今, 随着语文教学的不断改革, 语文教学的大纲也进行了创新, 且在教学中, 诗歌教学又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尤其是在教学中, 诗歌的质量与数量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对学生进行诗歌鉴赏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身的品位与情趣。所以在1993年发展以来, 高考试卷上也开始增加了诗歌鉴赏题, 并呈现出了逐年扩大的趋势。作为我国古代诗歌, 具有极强情感与意象, 因此对于诗歌的理解上也存在一定的争议。且对于诗歌鉴赏来说, 不仅是要对诗歌中的思想与情感进行评价, 还要与作者实现心灵上的沟通与交流。对于学生来说, 针对同一作品有着不同的鉴赏结果, 但是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 使得对诗歌也产生了错误的认识, 这样为了应付高考, 自身的鉴赏能力受到了影响, 这样也就与原本的诗歌教学目标相背离[1]。

二、对诗歌题目进行有效的分析

想要解决好实际问题, 就要求学生必须要掌握好诗歌, 读懂诗歌, 这样才能感受到诗歌中包涵的情感。以《春夜洛城闻笛》为例,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 先要引导学生从“谁家玉笛暗飞声”与“此夜曲中闻折柳”开始着手, 以此来明确文中的“折柳”其实暗指一首曲子。然后教师还要引导学生, 让学生针对“折柳”进行分析, 明确古人以折柳来进行赠别的习惯, 这样学生也就可以明确, 这首曲中表达了作者的惜别怀远之情[2]。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 要抓住“杨柳”并针对这一意象做进一步的阐述, 以此来让学生掌握好这一古诗。学生在一系列的学习以后, 也可以掌握好这一意象, 在回答上也会更有把握。所以可以看出, 在对诗歌进行鉴赏的过程中, 如果对基础材料没有掌握扎实, 是不可能进行的。只有不断积累才能促使学生更好地对诗歌进行鉴赏。其次教师还要让学生明确柳与“折柳曲”中还是存在一定差别的, 因此学生要掌握一定的迁移能力, 这样才会透过事物的表面看向本质, 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处理。总的来讲, 这一题目重点考察了学生对于作品的形象与表达技巧上的能力, 且与以往的高考题目相对比, 可以看出, 作为主观题, 还考察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而这也是客观题所不能达到的。通过化繁为简, 可以照顾到目前语文教学中, 学生的实际水平, 为学生创建出有效的教学平台, 满足了教学大纲的需求。

三、发展趋势与应对措施

考题虽然不能尽善尽美, 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质疑与批判, 但是也是满足语文教学观念与诗歌鉴赏特性的。且与传统的试题进行相互对比, 可以促使学生实现长远的发展, 引导教学的顺利开展, 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也可以说, 诗歌鉴赏题开始向着主观题的方向发展着。

从题材上来讲, 绝句与小令上的可能性在逐渐增多。这主要是因为与其他形式相比, 绝句与小令相对简单一些, 学生也很容易理解, 这样在进行表述的过程中, 才会有话可说。所以不管是从贯彻教改思想上还是从应试教育的方向上出发, 教师在开展日常教学活动的过程中, 要保证课堂教学具有开放性, 这样才能凸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则应当要站在引导的位置上。而学生在这种教学的引导下, 才会发表出自己的意见与看法, 从而提高自身的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保证在考试的过程中, 更加自如。另外教师还要认识到, 想要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还要注重日常生活中的积累, 保证可以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诗歌, 这样学生才会逐渐提高自身的鉴赏水平, 才会在心中认识到诗歌鉴赏的重要意义。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做好总结工作, 保证语言的积累, 提高在考试中的应变能力[3]。

四、结语

总而言之, 教师在开展诗歌鉴赏教学中, 要保证可以从不同角度与层面上出发, 不断进行总结与分类, 这样才能让学生站在更高的层面上, 对诗歌进行准确的分析与鉴赏, 才会更好的面多高考。

参考文献

[1]陈相元.高考诗歌鉴赏的命题趋势与应试策略[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3 (1) .

[2]徐飙.考查文学素养重在多元有界——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的命题研究[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 2010 (4) .

那个夏天,这个夏天诗歌 篇10

是谁不小心闯入我的生命

就像是那个夏日凶悍的猛兽

最终被我驯养

而我为了梦想

把它弃置在旁

离开的时候忘记解开他的枷锁

圆梦归来的这个夏天

哪儿对了一具透明的骸骨

双臂怀抱在胸前的

是它存在过的时光

我开始漫步,开始怀想

还是原来的庄园,可庄园早已没了声响

还是原来的.小河,可小河已不再像从前那样歌唱

还是原来的夕阳,可夕阳下我的影子比以往来的都要长

还是原来的一切,可以前都不再是原来的模样

时光它还是在我忙忙碌碌的时候悄无声息的化了妆,变了样

纵使一切符合实际可在我眼里却觉得冠冕堂皇

这是,远处飘来花的香

与那个夏天的花香在记忆中拼接了起来

原来纵使万物变化,该在的都在啊

夏天的音乐 篇11

晚上,秧田里的青蛙呱呱地叫着,它们把秧田当作大舞台,天天举行歌唱会。到了雨天,小河里、池塘边、草丛里,还有积水的地方,都是它们的乐园,从早到晚,歌声不断,真不知它们在哪里学得这么多的歌曲。声音有高有低,有疏有密,有缓有急;有单只演奏,也有多只齐鸣。最妙的是青蛙蟾蜍组合,一唱一和,你喊一声“咕——”我应一声“呱——”,和谐悦耳,美妙动听。听着听着,我们也舌头一卷,学着青蛙叫了起来。这时候,村里村外更热闹了,真假蛙声混合在一起,秧苗听得疯狂地拔节、抽穗、泛黄……

一到夏天,风雨雷电显得特别有劲儿,它们的声音一个比一个大。“呼呼呼”,风使劲儿地吹着,呼啸着穿过田野,把庄稼、树木都差点推倒,小草被推搡得东倒西歪、晕头转向;小鸟也吓得不知躲到哪里去了,连一个影儿也不见了。“哗哗哗”,雨时而瓢泼,时而像庞大的喷水壶向下喷洒。那声响,任谁有再大的本事也演奏不出。“隆隆隆”,雷呢?在天上横冲直撞,大声吼叫,声音沉闷,好像谁惹怒了它似的。到了夜晚,更是吓人,一道耀眼的电光闪过,吓得我直往被窝里钻。与此同时,轰鸣的雷声从天边滚滚而来,时不时“咔嚓”一声,好像要把天地间的一切都击个粉碎,让人不由得打了一个激灵。

第二天,天空放晴,鸟儿唱着动听的歌曲,悠然地飞着。河里、塘里水都满了,不远处还有水“咕咕”不停地唱着歌儿往这儿流着。“啪啪”,小鱼儿争着往水的上游冲,这是我们捉“迎水鱼”

的大好时机。

夏天的音乐,有的优雅美妙,有的雷霆吓人,有的节奏超强,有的节奏疲软……真是妙不可言!

教师点评

关于夏天的诗歌 篇12

[关键词]古代诗歌鉴赏 选修课 教学设想

[作者简介]李瑛(1970- ),女,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文教学;张爱军(1971- ),男,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中文教学。(吉林 长春 132021)

[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7)26-0144-01

“古代诗歌鉴赏”是高职院校中的一门选修课。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古代诗歌蕴含的巨大人文价值,以更好地为高职学生继承传统文化、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审美鉴赏能力服务,笔者结合教学实际,论述了“古代诗歌鉴赏”课程的教学设想。

一、“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目的

1.传承民族文化精神。古代诗歌蕴含巨大的文化精髓,通过学生大量的阅读和鉴赏,凝结在古代诗歌中的传统思想、文化和精神将逐渐渗透到学生的心理结构中,慢慢沉淀为一种民族的文化心理品格。学生在吟咏李白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豪言中,看到了诗人淡于富贵、潇洒豪迈的风度;在唱和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中,深深体会了诗人忧国忧民、推己及人的大无私精神;在品味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中,看到了一种超凡脱俗、安贫乐道的豁达。可见,这些蕴含着传统文化基因的古代诗歌,可以成为学生精神上的“亮点”,成为他们用之不竭的终身营养。

2.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目前,青年学生的情感体验细腻、深刻,主体意识和社交能力不断增强,但内在精神修养和审美情趣却亟待提高。学生迫切需要通过直观、感性的途径来提高审美的鉴赏能力,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优美的古代诗歌作品,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刚刚还沉浸在柳永的“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的依依不舍中,转眼却被杜甫的“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的巨大喜悦所代替;正在玩味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又要品读李商隐的隐晦和用典。可以说,古代诗歌正是以文化底蕴的无穷魅力,带给了学生很高的审美享受。

3.积累古代文化知识。在古代诗歌鉴赏过程中,必然涉及与古诗词阅读鉴赏有关的古代诗词格律知识和古代文化常识。关于格律知识,应知道古体诗与近体诗的区分,懂得近体诗中律诗和绝句在句数、字数、平仄、用韵、对仗等方面的严格规定,知道词有婉约和豪放两派、有小令和慢词之分,知道填词时选声择调与情感表达有密切关系。关于古代文化常识,应了解一些古代的物质文化常识、制度文化常识和精神文化常识,积累这些知识有助于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

二、“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方法

1.扩大阅读量,拓展阅读面。没有一定的阅读量和阅读面,就无法提高鉴赏能力。只有有了量的积累和面的开阔,才能在众多作品中相互联系和比较。例如,可以将有关月夜描写的诗歌收集整理,加以比较: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创造了一个情、景、理水乳交融的神奇意境;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则由景入情,叙说相思之苦,令人回味不已;李白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则将人类共有的情感极其明白晓畅地表达出来。同样是写月夜思念,诗人的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都不尽相同。还可以进行边塞诗比较、田园诗比较,也可将同一诗人不同时期的作品进行比较。

2.选择经典作品进行重点研读。歌德在谈到鉴赏能力培养问题时说:“鉴赏力不是靠鉴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欣赏最好的作品才能养成,等你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选取适合学生的千古佳作来进行赏析,可以起到以点带面、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以将重点放在《诗经》《楚辞》《汉乐府》和唐诗、宋词上,唐诗中的重点可以放在盛唐诗和中唐诗上,诗人可以重点关注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贺和李商隐等。

3.把鉴赏重点放在作品本身。在诗歌鉴赏时,学生面对的是一篇篇完整的作品,是一个个充满艺术魅力的生命体,是一段段体现个人情感的经历。只有作品本身才是值得我们深入研习和品味的,也只有重视对作品本身从思想内容到艺术特色的鉴赏,才能切实达到提高鉴赏能力的目的。作品之外的一些理论知识只能作为背景、手段,不应成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正如杜夫海纳所强调的:“审美对象就是辉煌地呈现的感性”,“它的根本现实性首先存在于它的感性之中”。

三、“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要求

1.突出体验和感悟。语文学习具有显著的内隐性特征,它不以认知为主,而以体验、感悟、熏陶为主。作为言简意赅、韵味无穷的诗歌,更要突出体验和感悟,要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感情、经验、眼光、角度化入作品之中去体验作品,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品味,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解读“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时,只有让李清照眼前的黄花开放在自己的心中,看到她纤细柔弱,伫立在秋风中,并直至看见她滴落在黄花上的泪珠,才能真正地理解与感悟。

2.体现个性化解读。由于诗歌意蕴的多义性、模糊性特点,以及文学形象的不确定性和文学语言的多义性,都造成了诗歌意蕴的多义和模糊,这也正是诗歌艺术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诗歌的阅读和鉴赏活动中,要注重学生对作品的个性化解读,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有学生从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读出了超越宇宙时空的人类生命共感,读李白的《朝发白帝城》时,认为这首诗的美感在于“速度的审美”,这些都具有合理性。

3.强调朗读与背诵。“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种“涵泳”“吟诵”的教学方法是有一定可取之处的。它通过对刺激材料的不断接触,形成虽不能言传却可以内在地指导言语理解和言语生成的内隐知识,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这里所说的朗读与背诵,不是机械地死记硬背,而是理解、玩味之后的爱不释手,是在阅读鉴赏过程中自然产生的结果,而不是有意追求的目的。对于名言名句应在遇到适情适景时,脱口而出。

四、“古代诗歌鉴赏”的教学途径

1.诗歌的鉴赏。首先,鉴赏诗歌的音律美。诗歌的美感首先来自音律(包括节奏和韵律),音乐性是诗歌与生俱来的品性。诗歌中语言有规律地停顿而造成的节奏,其声韵按一定规则组合而形成的韵律,构成了回环往复、一唱三叹的音乐效果,这种节奏和韵律再与诗人要表达的情感融合统一,就形成了诗中或轻松愉快、或沉滞舒缓、或昂扬急促的节奏韵律。诗歌的音律美绝不是一个纯形式的因素,它反映了人的情绪的起伏波动,是与情感内容不可分割的因素,所以,鉴赏诗歌必须吟咏、朗诵,在声音唇吻之间感受作品的音乐美。其次,鉴赏诗歌的意境美。意,是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境,是诗人所描绘的客观景物。主观的思想感情和客观的景物有机融合成一个统一体,就是诗歌的意境。按王国维的分析,意境大致有三种类型:一种为“境余于意”偏重于人对景物的客观再现;一种称为“意余于境”偏重于主观情思的表现;还有一种叫“意境两浑”,景物和情思、主观与客观浑然一体,难分彼此,达到水乳交融般的和谐统一。最后,鉴赏诗歌的情韵美。音律美和意境美均服务于诗歌的情韵美,或者说,诗歌的情韵美包含了音律美和意境美。情韵既包含意蕴,又不完全等同于意蕴,它是形、神、情、理多种因素的渗透、交融和整合,是强烈感情和丰富想象共同作用下的产物,总括了“意内”与“言外”、有限与无限,是诗歌艺术魅力的最高表现。引导学生由作品的音律、意境入手去感受、把握、体味其情韵,可享受到诗歌鉴赏作为一种艺术再创造的莫大愉悦。

2.诗歌的创作。诗歌的创作只是一种尝试性的活动。青年学生思想活跃,感情充沛,对诗歌创作跃跃欲试,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和鼓励。如可以组织学生社团、协会搞一些交流活动,鼓励诗歌爱好者进行创作,也可依托本地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组织一些游览、考察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在更广阔的空间中体味诗歌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C].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2]董文明.走进言语的深处[J].语文学习,2002(5).

[3]萧涤非,程千帆,等.唐诗宋词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夏天的诗歌欣赏 篇13

提到五月,好花香的季节

爱的巢乡容下许多的梦

蓄满了五月相思的城池

腾空的羽毛在耀眼中发亮

所有的美丽都植入盛景

坐在画里想美丽的心事

如酿制的蜜一样的甜

灌满了五月美丽的枝干

浑圆的梦敞开了触角

探寻的夏为万物钟爱

保驾护航

所有的混沌都铺排在梦里

臂弯里出现爬行的影踪

金色的萤火虫在交叉着进行

白色的`蝴蝶飞出梦中

在茧里出神的瞬间

一阵豪雨从从天而降

象翻卷的石头,捆绑着喜讯

在撕心裂肺的嚎叫

草丛里酣睡的鸟儿

也扑棱着翅膀,抖落羽毛上的露珠

想要飞翔

夏天的枝头上

滋生出许多美丽的幻想

那一声鸟叫

穿破晴空

匍匐在梦里

飞翔在天空进行

把美丽的幻想挂在初夏的枝头

所有的灵魂,思想,欲望

都象鸟儿嘴里丢失的种子

在夏天的五月里

试析《天黑前的夏天》的三层意蕴 篇14

关键词:女性意识,定位,独立,平等,异化

英国女作家多丽丝·莱辛的《天黑前的夏天》是一部探索女性意识与女性自我实现的小说, 以体恤入微又不失客观的笔触描写了一位中年女性的危机:风姿绰约的家庭主妇凯特习惯于成为丈夫和儿女的依赖核心, 而这个夏天, 家人都有了自己的计划, 凯特惶然所失, 由此开始了一场“出走”之旅。凯特从习惯的身份模式中“解脱”出来, 不需时刻为家庭操劳, 却仿佛失去平衡站立不稳, 由此引发了她的自我质疑。于是, 她开始寻觅新的生活方式, 探寻自己作为女性更是作为个体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而这注定是一场艰辛的历程。

笔者从字里行间鲜明的女性意识入手, 探究其更广阔更深层次的社会与文化内蕴。

一、对女性独立意识缺失问题的关照

《天黑前的夏天》中, 凯特的夏日之旅是意图打破长年逐渐固化的身份模式, 而凯特的疑惑也是所有现代女性的疑惑:我该如何定位自己?我想要的是什么?正如美国《密尔沃基新闻报》所评论的“才华横溢的多丽丝·莱辛深刻地洞察了一个敏感而失望的现代妇女所面临的问题……很少有人像菜辛夫人那样对心灵深处的困扰作出如此无情的探索。”莱辛这部小说对当代女性面临的困境做了一个相当全面细致的体察关照, 她全面挖掘妇女心灵深处对性、婚姻、家庭、男人与女人的关系、个人心理与现代社会观念意识的作用等等重大问题的体验与感受。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现代女性该以何种方式实现自身的人格独立和人生价值, 如何处理好社会义务与个人自由之间的关系?今日的女性虽然获得了“自由”, 可是在依然有困难去获得内心的平衡;即使那些经济上获得了解放的女人, 在道德, 社会和心理上也无法和男性完全一样。当代女性在家与社会之间彷徨, 而不管是在家里还是社会上, 她们的不安全感都是注定的。

莱辛通过描写女主人公凯特这样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普通中产阶级妇女心路历程的四个变化阶段 (彷徨中的女性意识觉醒---跨越边界后形式的突变---崩溃后的反观自我与世界---矛盾化解与自我寻回) , 对当今女性在社会上的出路问题给出了潜在答案, 为现代女性认识自我和个体的心理成熟指明了方向。凯特从意识到自己别无选择, 只有在家庭琐事中慢慢衰老, 到大病一场后形同枯槁, 女性的魅力消失殆尽, 在商店餐厅被冷落, 不再被男士关注, 甚至邻居也没认出她来——使她意识到自己作为女性的价值原来如此脆弱和微不足道, 这个社会上大多数人都只注重她的外在表现, 外貌身材决定了能否得到爱和尊重。凯特从女性的独特而敏感的视角也看清了原来人格尊严以及人与人关系的维护竟是如此荒谬。她感到愤怒却无力。

当蔑视传统的女孩莫琳面对求婚的男子犹豫不决, 对婚后家庭主妇般的生活感到畏惧厌恶, 向凯特问出:“你后悔自己结婚么?”引发了凯特深深的思索, 凯特回顾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家庭生活, 尽管劳碌琐碎, 却不乏温暖和快乐。她认识到自己对丈夫的怨恨也是不公的, 丈夫同她一样承担了家庭中的责任, 为他们的孩子们操心劳累, 日复一日乏味枯燥的生活使她身心俱疲, 消磨了她对家庭的热爱, 导致了心理失衡。事实上, 她已经选择过了, 只是很久以来, 她忘记了自己为何选择, 以及代价的必然。这么多年来, 她的心血付诸于家庭, 而家庭也回报了她, 因为不可否认, 她的生活因孩子和丈夫而丰富, 她的生存现实, 也由他们的共同生活成长得以证明;通过家庭, 她拥有了一些极有价值的东西, 最主要的是:拥有自己。

看来莱辛想告知广大女性的是:社会并非剥夺了女性的权利与自由, 婚姻也并非需要女性失去独立、失去自我, 因为成熟的关系也会促进人格的成熟。

二、对极端女权主义思潮的质疑反思

17—19世纪, 从女权意识的萌芽到争取女权的舆论宣传工作轰轰烈烈的展开, 使得越来越多的女性冲破种种阻挠, 进入了各种过去由男人独占的领域。进入二十世纪, 欧美新一代女权主义者开始由注重变革法律转为变革人的思想, 现代的男女平等已经被赋予了新的涵义, 即由政治和经济的平等, 扩展到人的价值观念、道德观念和家庭观念等方面的平等。女权主义运动的确帮助妇女取得了应有的权利, 但同时也造成过相当严重的问题:男女间矛盾加剧, 分工被打乱引起的社会混乱, 过度的性自由使得那段时间出生的孩子许多不知道父亲是谁……

莱辛一举成名之作《金色笔记》经常被人们称作“女权主义者的《圣经》”, 虽然这个说法让莱辛本人很苦恼, 因为莱辛并不是一位激进的女权主义者。而《天黑前的夏天》这部小说也仅仅是诚实地聚焦于女主人公凯特的心理感受, 并没有完全把女性放在男性的对立面大张旗鼓地申诉在男权社会遭遇的不平等待遇。与多数女性要求女性的待遇, 又厌恶女性的处境, 在自怨自艾患得患失中度过一生的矛盾处境不同, 凯特最终不仅欢乐地、骄傲地以其职业女性的身份为世界的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分享其成果, 达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独立并因其劳动成果受到尊重;更重要的是她重新找回了自己独立自主的人格, 没有走极端, 也没有一味忍让妥协。

当然, 凯特的这种认识绝非一蹴而就, 而是经历了痛苦的身心分离、无所归依、精神崩溃。与年轻女孩莫琳交谈后, 凯特认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虚幻之中, 妄想以梦想代替现实, 结果使自己成为实现梦想的工具。而女权主义思潮在众多批评者眼里不也只是一种过分理想化的境界吗?诚然, 莱辛也关心妇女的自由问题, 但是与波伏娃以对男性的控诉为主的论述截然不同:莱辛描写女性在因两性关系及社会角色导致的焦灼, 以及她们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主动摆脱了这种精神病症。莱辛认为女性要寻求自由应首先从自身开始, 只有取得精神上的独立, 她们才可能拥有真正的自由。

显然女性意识和女性生活经验的表达并不等同于女权主义, 莱辛也始终担心女性主义变成狭隘的性别主义, 并不赞成妇女摆出与社会对峙的姿态。所以, 《天黑前的夏天》并没有把社会描绘成是由男性支配的, 文本中也没有男女二元对立的思想, 作者并没有把凯特的心理失衡归结为性别问题, 更没有把女性放在弱势的地位。凯特一开始的怀疑与痛苦, 实际上是由于她长年习惯于依赖家庭给予自己的安全感所致;凯特的自我寻回之路也并非对男性的讨伐, 相反, 她在出走后却深深体会到了“自由女性”的困境。如同伊丽莎白.赖特所说:“‘成为一个女人’并不意味着生物性别与社会性别的对立, 而在于女性利用其自由的方式。”

《天黑前的夏天》这部表面上看来类似于心理分析女性主义的小说, 实质上更接近于在向激进女权主义提出质疑:这种过于极端的思潮是否会给妇女带来真正意义上的解放, 女权能否借此走出男权的藩篱。似乎女权主义者多年来为自己争取的权益, 到头来让女人成了不男不女的人?这种局面着实令人沮丧。因为莱辛深深了解到男女间的关系不应是依赖与被依赖, 也不该是决然对立的;男女间的世界也不应被割裂开来, 而是相辅相成的;彻底否认男性, 单纯追求完全自由也是不现实的。同时, 极端女权主义只会造成一个国家越来越严重的男女矛盾, 而当今社会需要的恰恰是化解矛盾、共同协作。因而在《金色笔记》的结尾, 作者借书中男性之口道出自己的心声:“我们这一辈子, 你和我, 我们将竭尽全力、耗尽才智, 将这块巨石往上推进一寸。”

三、脱离女性视角的“完整人格”危机

莱辛出生在伊朗, 早年随父母在津巴布韦生活了二十余年, 而后才回到伦敦——这段辗转的人生经历使得其创作显现出异于常人的大气与深刻, 在看似琐碎凌乱的女性意识叙述中实则深藏着对于人格异化的普遍困惑。瑞典文学院在颁发诺贝尔文学奖时, 高度赞扬莱辛是一位“女性经验的史诗作者, 她以其怀疑的态度、激情和远见, 清楚地剖析了一个分裂的文化。”

尽管以女性为叙述主体, “莱辛式”的叙述风格——超叙述层次、破碎的语言、开放性的结尾却无不在文本中建构起一种普遍化的生命体验。莱辛的目的在于通过挖掘社会生活对人的心灵影响来折射生活, 表达自己对社会、时代和人的命运的种种思考。笔者从书中得到的启示是:每一个人的完整人格都如同一面镜子, 在从童年走向社会的过程中, “身份焦虑”出现了——随着“职位”的界定、“角色”的分配, 个体被压抑的部分在扩大, 镜面上出现了越来越多的裂痕, 个体离最初的自己越来越远;于是不可避免地, 到了某个临界点, 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成为了导火索, 整个镜子碎掉了——个体站到了世界的对立面, 怀疑、否定一切, 但这并不是解决办法;最终, 个体面临着毁灭后的重建, 借助他人与外在世界反观自我, 重回本我之路。小说中凯特的护送奄奄一息的海豹回到大海的梦境, 即是暗示着她力图拯救岌岌可危的自我的过程。菜辛采用生动的细节描写和细腻的心理剖析相结合的创作手法将凯特的痛苦刻画得淋漓尽致。

从这个意义上, 不如说《天黑前的夏天》更是一部探寻人的异化本质与精神危机的作品。凯特多年来将自身的价值投射在家庭中, 被身份所限定, 因为“她是, 很久以来一直是, 别人的妻子和母亲”, 于是当得知儿子夏天另有安排, 她觉得“自己好像坠入空中”;当丈夫把她的感受晾在一边擅自为家庭作出决定, 她感到“自己很没用, 很窝囊”——那种突然之间“不被需要、被抛弃”的感受直接导致凯特了心理落差。

凯特人格中受压抑的一部分被激发苏醒后, 她一系列的行动即是为了寻找经济独立, 性自由和精神独立。但事实上, 这些行为并没有真正带给她自由, 只是缓解了她内心的空虚无聊, 在与露水情人毫无意义的关系中, 她也无从真正认识自己——自我毁灭性的无限扩张导致了灵魂的精疲力竭与人格完整性的破坏。由此可见, 凯特的这种反抗本质上是荒谬的, 这与英国心理学家莱恩在其专著《分裂的自我》中提到的“存在性不安”有不谋而合, 即“个体感到正常世界的生活威胁着他的生存, 使他面临被吞没、被爆聚、被僵化的危险”, 个体感到与现实世界的接触, 处处都是威胁, 因而无法与他人正常的交往, 个体的人格面临着粉碎性的打击。

但是显然, 人格并不是完全孤立存在的, 社会文化方面和自然方面对人格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甚至可以说他们也是人格形成的主要因素之一。一个真正的团体中, 成员会互相扶持共同成长, 这是最难得最珍贵的一种人类结构, 如同一个美满的家庭、一个充满合作精神的企业;个人的奋斗、家庭的奋斗、集体的奋斗、社会的奋斗是人类心灵深处永恒的愿望。所以, 在故事最后, 凯特重新发现了家庭与社会的必要性, 家庭与社会也毫无意外地承认了凯特的重要性。莱辛通过这部《天黑前的夏天》为当代人重寻完整人格与自我价值的追问给出了答案:人的本质力量需要对象化, 个体也需要团体给予的归属感, 但自我实现与人格投射不宜超过限度、毫无节制;无论处于怎样的境况, 我们都不该封闭自我;与此同时, 也要保有自己作为个体, 核心的部分;否则便会如凯特那样, 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办法用尽却仍然找不到出路。

虽然书的结尾, 凯特重新回归到了家庭生活, 但“完成与回归”并不是循环, 因为很明显凯特已从混乱迷惘中走出、超越了她一开始的状态, 莱辛巧妙地运用这种螺旋结构来描述个人成长的经历, 无疑是十分成功的。

参考文献

[1]、《天黑前的夏天》多丽丝.莱辛著南海出版社

[2]、《金色笔记》多丽丝.莱辛著南海出版社

[3]、《论女权主义在英国的演进》吴庆宏南京大学

[4]、《女性主义文学与欧美文学研究》罗婷著东方出版社

[5]、《外国女性文学教程》陈晓兰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校园文明下一篇:为什么面试后会没有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