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顾城的诗

2024-09-08

浅谈顾城的诗(共7篇)

浅谈顾城的诗 篇1

1、《摄》

阳光

在天上一闪

又被乌云埋掩

暴雨冲洗着

我灵魂的底片

2、《山影》

山影里

现出远古的武士

挽着骏马

路在周围消失

他变成了浮雕

变成纷纭的故事

今天像恶魔

明天又是天使

3、《结束》

一瞬间——

崩坍停止了

江边高垒着巨人的头颅

带孝的帆船

缓缓走过

展开了暗黄的尸布

多少秀美的绿树

被痛哭扭弯了身躯

在把勇士哭抚

残缺的月亮

被上帝藏进浓雾

一切已经结束

4、《雨后》

雨后

一片水的平原

一片沉寂

千百种虫翅不再振响

在马齿苋

肿痛的土地上

水虱追逐着颤动的波

花瓣、润红、淡蓝

苦苦地恋着断枝

浮沫在倒卖偷来的颜色……

远远的小柳树

被粘住了头发

它第一次看见自己

为什么不快乐

5、《别》

在春天

你把手帕轻挥

是让我远去

还是马上返回?

不,什么也不是

什么也不因为

就像水中的落花

就像花上的露水……

只有影子懂得

只有风能体会

只有叹息惊起的彩蝶

还在心花中纷飞……

6、《远和近》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7、《微微的希望》

我和无数

不能孵化的.卵石

垒在一起

蓝色的河溪爬来

把我们吞没

又悄悄吐出

没有别的

只希望草能够延长

它的影子

8、《一代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

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9、《雨行》

云 灰灰的

再也洗不干净

我们打开雨伞

索性涂黑了天空

在缓缓飘动的夜里

有两对双星

似乎没有定轨

只是时远时近……

10、《泡影》

两个自由的水泡

从梦海深处升起……

朦朦胧胧的银雾

在微风中散去

我象孩子一样

紧拉住渐渐模糊的你

徒劳的要把泡影

带回现实的陆地

11、《感觉》

天是灰色的

路是灰色的

楼是灰色的

雨是灰色的

在一片死灰中

走过两个孩子

一个鲜红

一个淡绿

12、《弧线》

鸟儿在疾风中

迅速转向

少年去捡拾

一枚分币

葡萄藤因幻想

而延伸的触丝

海浪因退缩

而耸起的背脊

13、《小巷》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14、《规避》

穿过肃立的岩石

走向海岸

“你说吧

我懂全世界的语言”

海笑了

给我看

会游泳的鸟

会飞的鱼

会唱歌的沙滩

对那永恒的质疑

却不发一言

15、《案件》

黑夜

象一群又一群

蒙面人

悄悄走近

然后走开

我失去了梦

口袋里只剩下最小的分币

“我被劫了”

我对太阳说

太阳去追赶黑夜

又被另一群黑夜

所追赶

浅谈顾城的诗 篇2

一.关怀的主题

顾城诗歌关怀的主题, 和其他众多作家一样, 在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反映现实的特点。他们既反思历史又探索未来, 在现实中彷徨, 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小巷》自《顾城的诗》49面

重复的“又”“又”“没有”“没有”的字眼和“旧”“厚厚”的陈旧厚重感, 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探索的艰辛和无路可寻, 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该怎么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无奈都包含在其中。

种子在冻土里

梦想着春天

它梦见———

自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

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银钻

它梦见———蝴蝶轻轻地吻它

春蚕张开了新房的金幔

它梦见———

无数花朵睁开了稚气的眼睛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

种子呵

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梦想》自《顾城的诗》18面

在这首诗里诗人还是对未来进行着憧憬和希望。“春天”是在梦想中, 而现实是“种子”被困在“冻土”里, 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坚持理想的信念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时代的变迁, 巨大的伤痛历历在目, 诗人不能摆脱, 他通过对未来希望来让自己坚持下去。

在他的《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里顾城写道: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这句话在每一段描写前被重复着, 全诗七节, 而这段每次作为独立的一节一共出现了四次, 对真理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如此执着。

这些都表现了顾城“时代式的彷徨”, 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有表现, 他们处在一个新旧时代交叠的路口, 免不了对方向的踟蹰和犹豫, 并具有一种内心的忧郁。不过顾城在后来还是有充满希望的诗。

尘土可以埋葬乡村

可以埋葬水

埋葬树林

埋葬在水边开出大片花朵的愿望

可以在远离水鸟的内陆

让风吹出细细的波浪

我始终相信

人类不会这样灭亡

雨在谷物和新鲜的平原上飘撒

他们在密集地走动

紫云英在软软的墓地上生长

他们走动的姿态在渐渐改变

天空开始晴朗

淡蓝色的天光, 青春

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

——《在尘土之上》自《顾城的诗》162面

“我始终相信/人类不会这样灭亡”“天空开始晴朗”, 这时的顾城以一种满怀希望的心情去看待事物, 所以他看到“淡蓝色的天光, 青春/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书上显示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8月, 而《梦想》是1979年1月, 《小巷》是1980年6月, 可以看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感受和思索后顾城对未来已经变得充满希望了, 他的这首诗也就显得更加阳光和愉悦。

还有一些看似爱情诗又有争议的诗, 一说它们写的作者的爱情, 表现他的爱情观, 一说这些诗是写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心理的距离与现实的距离的巨大差距。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自《顾城的诗》54面

“你”的动作和“我”的内心感受的巨大落差形成强烈比照, 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不信任惨白地被诗人曝光。若从爱情诗来看就表现的是恋人间的隔阂了。这类诗还有《雪人》《游戏》《泡影》等, 时间上集中在1980年2月到6月。

还有表现诗人坚持自己的信念, 甚至为此殒身不恤也在所不惜的诗篇, 像《我唱自己的歌》 (《顾城的诗》85面) 、《早发的种子》 (《顾城的诗》87面)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顾城的诗》101面) 。在《我唱自己的歌》里诗人先是在原野中唱自己的歌, 后又在嘈杂的城市唱着自己的歌, 他最后唱得是“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静”, 这首诗歌颂原始的生存状态, 把城市工业描写得可怕混乱, 带有反对工业文明渴望自然安静的味道。而在《早发的种子》中诗人最后说:我从来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记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 表示他为理想为时代愿意做急先锋而默默献身。

在顾城年轻时他还有充满激情的代表年轻一代人的宣言式的言语, 这个时期作者创作的十分有名的《一代人》和《巨星》就是代表。

此外, 诗人不乏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

巨大的鸟巢

松疏的北方枝条

把我环绕

使我看见太阳

把爱装满我的篮子

使我喜爱阳光的羽毛

我们在掌心睡着

像小鸟那样

相互做梦

四下是蓝空气

秋天

黄叶飘飘

———《有时》自《顾城的诗》97面

和这个时期的另外一首《假如》一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我将在冥夜中/编织一对/巨大的翅膀/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继续飞翔”。祖国是使人温馨的归属和最后的家。

后期顾城的许多诗歌笔者个人感觉是看不大明白, 其艺术手段也与前期的大相径庭。也许他出国后学习了外国诗人的写作手法, 他后期的诗从篇幅上来说一般较前期要长许多, 更多的带有西方叙事诗的一些特点, 一些意象也看不出来是中国传统的意象象征。另外他后期的许多诗不知所云 (应该是笔者个人学识有限) , 笔者怀疑他是否陷入虚无主义, 在这一时期的两首诗《我要成为太阳》和《我是你的太阳》让人想起尼采, 他们都说自己是太阳, 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的精神境界是不是很相似。

二.写作方法

顾城作为朦胧派诗人, 他的诗歌除了具有朦胧诗共有的一些特点外还有顾城自己的特点。

重复。在顾城的诗歌中重复是很常见的, 在《梦想》中间三段都是以“它梦见———”展开作者的想象内容, 在《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中则不断用“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来强调自己的不懈追求。其它像《我唱自己的歌》重复“我唱自己的歌”, 《我知道了, 什么是眼泪》重复“我知道了, 什么是眼泪”, 这些既是对表达内容的重复也是对主题的强调, 使得诗歌的格调和主题贯穿始终。

感官感觉的组织和运用, 这在顾城前期的诗中很常见。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安慰》自《顾城的诗》57面

“青青”“淡黄”“红”这些暖色系的色彩营造了一个温馨安静的画面, “小”“甜甜”则突出一种细致美好的感觉。顾城对颜色的敏感是很显然的, 在《眼睛》 (《顾城的诗》22面) 一诗中“打开一顶浅蓝的伞”“在黄金的沙滩上”“在深绿的波涌中”都是表现色彩的。而著名的《黑眼睛》更是以黑与白的颜色的对比来表现主题。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意象的运用。意象不论是在传统诗歌还是在新诗中都是作为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法来运用的, 意象具有暗示和隐喻的作用, 另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许多事物被作为意象运用是有其特定的寓意和内涵的。意象的建构和组织可以营造特殊的境界和氛围, 实现诗人表现特定境遇的目的。新诗的许多诗人在意象的运用上早已突破传统, 甚至出现跳跃的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并举和大量意象集中出现的“意象群”式的意象运用。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 他对意象的感觉是直觉而又独特的, 顾城以一种儿童的心去看待事物, 所以他的诗歌的许多意象具有儿童眼光下事物的特征, 他也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孩子并表现对童年的向往, 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和《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中他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孩子。

顾城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以《我的诗》为例:

我的诗

不曾写在羊皮纸上

不曾侵蚀

碑石和青铜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页中

划下一丝指痕

我的诗

只是风

一阵清澈的风

它从归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过患者

梦的帐顶

掠过高烧者的焰心

使之变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绿野上

不断沉降

像春雪一样洁净

消溶

———《我的诗》选自《顾城的诗》113-114面

这里的羊皮纸、碑石、青铜、金页、指痕都与文字与书写有关, 这些意象群的出现是表现诗人诗歌的落寞。而诗的第二节回到现实说我的诗是“一阵清澈的风”, 但后面却掠过的是“患者梦的帐顶”和“高烧者的焰心”, 它的作用是“使之变换/使之澄清”。这些意象则有比较和转换的意味。

顾城的诗我还是很喜欢的, 总体说来, 他的诗具有儿童的眼光和童真, 他的忧郁, 他的希望, 都代表着一颗渴望纯洁的伟大的心。

参考文献

[1]《顾城诗歌探析》黄晚文化研究2007.06

[2]《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张虹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9月

浅谈顾城诗歌的写作特点 篇3

一.关怀的主题

顾城诗歌关怀的主题,和其他众多作家一样,在他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具有反映现实的特点。他们既反思历史又探索未来,在现实中彷徨,寻找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小巷》自《顾城的诗》49面

重复的“又”“又”“没有”“没有”的字眼和“旧”“厚厚”的陈旧厚重感,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探索的艰辛和无路可寻,对未来的迷茫、不知该怎么进入另一个世界的无奈都包含在其中。

种子在冻土里

梦想着春天

它梦见——

自己舒展着颤动的腰身

长睫旁闪耀着露滴的银钻

它梦见——

蝴蝶轻轻地吻它

春蚕张开了新房的金幔

它梦见——

无数花朵睁开了稚气的眼睛

就像月亮身边的万千星点……

种子呵

在冻土里梦想春天……

——《梦想》自《顾城的诗》18面

在这首诗里诗人还是对未来进行着憧憬和希望。“春天”是在梦想中,而现实是“种子”被困在“冻土”里,现实的残酷和诗人坚持理想的信念形成鲜明对比。面对时代的变迁,巨大的伤痛历历在目,诗人不能摆脱,他通过对未来希望来让自己坚持下去。

在他的《我们去寻找一盏灯》里顾城写道: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这句话在每一段描写前被重复着,全诗七节,而这段每次作为独立的一节一共出现了四次,对真理对未来的不懈追求如此执着。

这些都表现了顾城“时代式的彷徨”,这在他们那个时代的许多诗人的诗作中都有表现,他们处在一个新旧时代交叠的路口,免不了对方向的踟蹰和犹豫,并具有一种内心的忧郁。不过顾城在后来还是有充满希望的诗。

尘土可以埋葬乡村

可以埋葬水

埋葬树林

埋葬在水边开出大片花朵的愿望

可以在远离水鸟的内陆

让风吹出细细的波浪

我始终相信

人类不会这样灭亡

雨在谷物和新鲜的平原上飘撒

他们在密集地走动

紫云英在软软的墓地上生长

他们走动的姿态在渐渐改变

天空开始晴朗

淡蓝色的天光,青春

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

——《在尘土之上》自《顾城的诗》162面

“我始终相信/人类不会这样灭亡”“天空开始晴朗”,这时的顾城以一种满怀希望的心情去看待事物,所以他看到“淡蓝色的天光,青春/闪在一个又一个少女脸上”。书上显示的写作时间是1982年8月,而《梦想》是1979年1月,《小巷》是1980年6月,可以看出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感受和思索后顾城对未来已经变得充满希望了,他的这首诗也就显得更加阳光和愉悦。

还有一些看似爱情诗又有争议的诗,一说它们写的作者的爱情,表现他的爱情观,一说这些诗是写的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心理的距离与现实的距离的巨大差距。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远和近》自《顾城的诗》54面

“你”的动作和“我”的内心感受的巨大落差形成强烈比照,人与人之间的误解、不信任惨白地被诗人曝光。若从爱情诗来看就表现的是恋人间的隔阂了。这类诗还有《雪人》《游戏》《泡影》等,时间上集中在1980年2月到6月。

还有表现诗人坚持自己的信念,甚至为此殒身不恤也在所不惜的诗篇,像《我唱自己的歌》(《顾城的诗》85面)、《早发的种子》(《顾城的诗》87面)、《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顾城的诗》101面)。在《我唱自己的歌》里诗人先是在原野中唱自己的歌,后又在嘈杂的城市唱着自己的歌,他最后唱得是“世界恢复了史前的寂静”,这首诗歌颂原始的生存状态,把城市工业描写得可怕混乱,带有反对工业文明渴望自然安静的味道。而在《早发的种子》中诗人最后说:我从来没被谁知道/所以也没被谁忘记/在别人的记忆中生活/并不是我的目的,表示他为理想为时代愿意做急先锋而默默献身。

在顾城年轻时他还有充满激情的代表年轻一代人的宣言式的言语,这个时期作者创作的十分有名的《一代人》和《巨星》就是代表。

此外,诗人不乏对祖国的依恋之情。

有时祖国只是一个

巨大的鸟巢

松疏的北方枝条

把我环绕

使我看见太阳

把爱装满我的篮子

使我喜爱阳光的羽毛

我们在掌心睡着

像小鸟那样

相互做梦

四下是蓝空气

秋天

黄叶飘飘

——《有时》自《顾城的诗》97面

和这个时期的另外一首《假如》一道表达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我将在冥夜中/编织一对/巨大的翅膀/在我眷恋的祖国上空/继续飞翔”。祖国是使人温馨的归属和最后的家。

后期顾城的许多诗歌笔者个人感觉是看不大明白,其艺术手段也与前期的大相径庭。也许他出国后学习了外国诗人的写作手法,他后期的诗从篇幅上来说一般较前期要长许多,更多的带有西方叙事诗的一些特点,一些意象也看不出来是中国传统的意象象征。另外他后期的许多诗不知所云(应该是笔者个人学识有限),笔者怀疑他是否陷入虚无主义,在这一时期的两首诗《我要成为太阳》和《我是你的太阳》让人想起尼采,他们都说自己是太阳,不知道这个时候他们的精神境界是不是很相似。

二.写作方法

顾城作为朦胧派诗人,他的诗歌除了具有朦胧诗共有的一些特点外还有顾城自己的特点。

重复。在顾城的诗歌中重复是很常见的,在《梦想》中间三段都是以“它梦见——”展开作者的想象内容,在《我们去寻找一盏灯》中则不断用“走了那么远/我们去寻找一盏灯”来强调自己的不懈追求。其它像《我唱自己的歌》重复“我唱自己的歌”,《我知道了,什么是眼泪》重复“我知道了,什么是眼泪”,这些既是对表达内容的重复也是对主题的强调,使得诗歌的格调和主题贯穿始终。

感官感觉的组织和运用,这在顾城前期的诗中很常见。

青青的野葡萄

淡黄的小月亮

妈妈发愁了

怎么做果酱

我说:

别加糖

在早晨的篱笆上

有一枚甜甜的

红太阳

——《安慰》自《顾城的诗》57面

“青青”“淡黄”“红”这些暖色系的色彩营造了一个温馨安静的画面,“小”“甜甜”则突出一种细致美好的感觉。顾城对颜色的敏感是很显然的,在《眼睛》(《顾城的诗》22面)一诗中“打开一顶浅蓝的伞”“在黄金的沙滩上”“在深绿的波涌中”都是表现色彩的。而著名的《黑眼睛》更是以黑与白的颜色的对比来表现主题。

顾城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意象的运用。意象不论是在传统诗歌还是在新诗中都是作为极其重要的艺术手法来运用的,意象具有暗示和隐喻的作用,另外在中国文化传统中许多事物被作为意象运用是有其特定的寓意和内涵的。意象的建构和组织可以营造特殊的境界和氛围,实现诗人表现特定境遇的目的。新诗的许多诗人在意象的运用上早已突破传统,甚至出现跳跃的看似毫不相干的意象并举和大量意象集中出现的“意象群”式的意象运用。顾城被称为“童话诗人”,他对意象的感觉是直觉而又独特的,顾城以一种儿童的心去看待事物,所以他的诗歌的许多意象具有儿童眼光下事物的特征,他也喜欢把自己说成是孩子并表现对童年的向往,在《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和《给我的尊师安徒生》中他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孩子。

顾城诗歌中意象的运用以《我的诗》为例:

我的诗

不曾写在羊皮纸上

不曾侵蚀

碑石和青铜

更不曾

在沉郁的金页中

划下一丝指痕

我的诗

只是风

一阵清澈的风

它从归雁的翅羽下

升起

悄悄掠过患者

梦的帐顶

掠过高烧者的焰心

使之变幻

使之澄清

在西郊的绿野上

不断沉降

像春雪一样洁净

消溶

——《我的诗》选自《顾城的诗》113-114面

这里的羊皮纸、碑石、青铜、金页、指痕都与文字与书写有关,这些意象群的出现是表现诗人诗歌的落寞。而诗的第二节回到现实说我的诗是“一阵清澈的风”,但后面却掠过的是“患者梦的帐顶”和“高烧者的焰心”,它的作用是“使之变换/使之澄清”。这些意象则有比较和转换的意味。

顾城的诗我还是很喜欢的,总体说来,他的诗具有儿童的眼光和童真,他的忧郁,他的希望,都代表着一颗渴望纯洁的伟大的心。

参考文献:

[1]《顾城诗歌探析》黄晚 文化研究 2007.06

[2]《浅论顾城诗歌的艺术特点》张虹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9月

[3]《顾城的诗》顾城 时代文艺出版社 2002.10

冉建平,盛家林,教师,现居重庆黔江。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4

——读《顾城的诗》有感

901常晏铭

读顾城的诗歌总是让人感到一种挑战想象力的快意,因为他笔下的世界是与我们所在的世界完全不同的童话世界,是一泓透明的心之湖泊倒映出的天上的虹影,让你在五彩斑斓之间忘记了现实。

他的诗里,所有的令人欲解不得又欲罢不能的奇幻活泼的想象,并非诗人刻意为之的技巧,事实上,真正的诗人是拒绝技巧的,诗人所描述的是用眼睛触摸本真的感觉,他只是在记录,而不是在创造。换句话说,诗不是他灵感的产品,诗是对面飞来的精灵,她可能来自丛林,可能来自溪水,可能来自蝴蝶轻轻舞动的翅膀,可能来自神秘的时间深处。

《许多时间,像烟》这一首诗,也会就会唤醒我们的这种奇妙的感觉。时间,以及与时间相关的往事,当我们站在某一个地方蓦然回首的时候,常常能有烟波浩渺之感。秦观的《满庭芳》中有“多少蓬莱往事,回首处,烟霭纷纷。斜阳外,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之句,不知令多少时间里的浪子为之唏嘘不已。西沉的落日,万点的归鸦,无语东流的水,藏在大山里的小村,一切都被朦胧的烟霭中轻轻地裹着,仿佛是一幅以追忆逝水年华为主题的水墨,让人想来就有无涯的落寞。

而与这种落寞紧紧地绾结在一起的,就是时间。时间是永恒的,但是与往事相关的时间又是飘忽不定的。而我们生活的每一分钟又都在变成往事,这就是我们的命运,每一刻都生活在烟云笼罩之中。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5

看完一本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获,是时候抽出时间写写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顾城的诗读后感,欢迎大家分享。

顾城的诗读后感1

早就知道顾城是当代的朦胧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忙于工作一直没有拜读过。这次仔细的品味了几首诗,确实如此,诗中表现出一种纯稚风格、梦幻情绪,用直觉和印象式的语句来咏唱童话般的少年生活,心中浮想联翩,特别是名句“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唤醒了我对童年的回忆,充分表达了我们那一代人的忧伤,觉醒后的忧伤,是觉醒的一代人看到眼前现实而产生的忧伤。

回想我们走过的路,孩童时期梦想着成为华罗庚式的科学家,成为黄继光和雷锋式的英雄……,充满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正如“我想在大地上画满窗子”,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幻想而挣扎、奋进、努力拼搏,表达的正是龙的传人的精神血脉,表现的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渴望。“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愿意编织美好的画,画下未来,去寻找光明的前程。

但现实的路并不是想象中的美丽,所有的幻想就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一个的破灭,“我只有我,我的手指和创痛,只有撕碎那一张张,心爱的白纸”。现实的生活需要自己付出十倍百倍的努力才能够实现,从来就没有嗟来之食,需要脚踏实地学习和工作,经历生活风雨的磨炼,最终才是美丽的彩虹。“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不断地画,不断地努力,最终会寻找到我的归宿,虽然许多的梦想破灭,但实现了人生的价值,传承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我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我任性”,每当读到这一句时,我就想呼唤:祖国-我伟大的母亲。

联想到当代,社会进步非常大,生活条件优越,不能坐吃山空,依靠前人的成果,更应该大力倡导和弘扬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发扬中华龙的优秀传统,任性地坚持、任性地传承,为民族永远的屹立在东方添砖加瓦。我任性,“一个被妈妈宠坏的孩子”,这是一个伟大民族的脊梁。

顾城的诗读后感2

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一种是行为,另外一种是语言。行为是直接的,发生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相对于两者以外的人起不到最为直观的感染力,语言弥补了这个不足。

但是,语言是不是或者说能不能够成为表达情感最为适宜的方法呢?我想,不能。语言是禁锢的,它只代表了一种外型,是一种符号,旁者能不能够懂得它的精神(语言的精神),是不可预测的。所以,有的人不喜用语言表达情感,甚至认为除了精神外的其他主体性存在都是剩余,包括语言、躯体、行为、交流。

顾城爱诗,但不是说他爱诗句和语言,他是爱精神,爱自然的精神、自然的境界,享受的是返璞归真的自由。一个人追求这种境界,我想,要分刻度。成为写诗撰文的大家,这只是最初层次,这一层次只是喜好语言,透过语言表达情感,靠语言欢喜,靠诗句梦想,终其一生停留在斟词酌句上,这是个圈子。不如放大了说,语言是符号,它依靠代表性涵义同思想共鸣,就像一个弯路,而用思想去描绘情感、去体验自然真谛,是很直接的。顾城做到了,他在南太平洋的小岛上,过着鲁滨逊般的日子,但又和那不一样,只要满足生存则够了,其余时光,他用来聆听自然、品味世界——他精神的世界。他笑着,不会用语言描述什么,因此,他变的沉默,但不拘谨,深邃的`眼光伴随着幸福的笑,顾城把自我的一切都用在了对自然的梦想上了,好似思乡般的深情,他没有时光照顾其他,对生命、甚至是灵魂的归宿都不注意了,我想,如果有再生的话,他甚至不必添饱肚皮,而让每个轮回都转化成对自然的渴求而永久的留存于他的头脑,他的精神世界,还有他那深邃的笑里。

心是你的眼

为世界着色

绿的黄的吮吸着味道

顾城的诗读后感 篇6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人们走来走去

他们围绕着自己

像一匹匹马

围绕着木桩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偶尔,也有蒲公英飞舞

没有谁告诉他们

被太阳晒热的所有生命

都不能远去

我们读顾城的诗,感叹诗人的命运,也许顾城决绝地离去是他的童话世界里唯一的伤口。一直拒绝长大的他活得离现实很远,他用儿童的眼睛捕捉着五彩斑斓的自然万物,让生命变得无比丰盈有趣。

顾城的一生放在现实世界是一种不可否认的悲剧,然而放到他的童话世界里仅仅是一种追求爱情的纯真,他在我们无法进入到世界里只是个不想变成大人的孩子,他一直用孩子的眼睛窥视着当爱情走出了他的童话世界,他无法接受,也不会放手,结束就成了他唯一美好的选择。他用我们成人无法理解的方式执着地追求着。

浅谈顾城与海子 篇7

上世纪80年代的中国诗坛是美学思想形态多元化发展的重要阶段。这其中, 尤以70年代末80年代初诗坛出现的“朦胧诗”派最引人注目, 此外, 继朦胧诗之后, 诗坛出现了更为年轻的“第三代”诗人,“后崛起诗潮” “新生代” “朦胧诗后”等等称为“朦胧诗后新生代”的诗人, 这些诗人的创作与以往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并不相同, 他们的诗歌都不可避免地吸收和融化了一些现代主义诗歌的因素, 且有强烈的现代意识、自我意识,并且敢于表现大胆的怀疑精神。诗人们更多地关注人的内心世界, 广泛地运用象征、隐喻和暗示, 诗的跳跃性民增长了, 而不再去追求情节的完整和情绪的连贯。以顾城为主将之一的朦胧诗人和以海子为代表的新生代诗人都毫不例外地打上了现代主义和精神印记, 具有较为突出的代表性。

一、顾城的堂·吉诃德式的意念

顾城的这种“堂·吉诃德”式的意念可以说是其创作意念的一个主要驱动力, 他写道: “风, 偷去我们的桨”, 山影里有“远古的武士”, 铁船能“开进树林”„„而这些奇思异想书的诗句则从另一个角度反映出了他与众不同的创作心理, 简单归纳其形成原因, 可能与其昆虫情结、本真童心、幻觉机制一超验灵感这几个方面有关。顾城小时候读的《昆虫记》对他一生影响极深: “就是这本幸存的《昆虫记》使我一夜之间变成了狂热的昆虫爱好者„„”这些诗人天性中对弱小者本能的怜悯、同情, 以及被摧残而引起的自卑性反应心理, 任其诗作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而顾城同时也是“一个被幻想妈妈宠坏的孩子”,所创造的童贞、灵动、浅绿色的童话世界是以后所有诗人所无法个及的。顾城以纯真而奇幻的心感应着人类共通的对真、善、美的渴望, 用纯银般的句子构筑他想象中的童话王国 , 顾城一踏上诗歌之路就渴望在诗中执拗地寻长一个类似童话般纯洁、精美、绝对的理想王国, 企图构建一种比坚硬的现实生活更高级、更超越的精神现实。

二、“以梦为马”的海子

与具有堂·吉诃德式的意念的顾城相比, 海子则是一位“以梦为马”的诗人, 他的想象与顾城不同, 这与其对生命、对自然的感悟是保持一致的, 海子在短暂的一生中进行了长达二百多万字的诗歌、剧本、小说等的创作, 他所独创的“麦址” “黑夜”等意象具有符咒秀的艺术感染效果,成为海子诗的象征与标志。同样, 海子也是一位幻想型人格的诗人, 他的幻想机制成熟而独特, 与顾城的童话色彩和昆虫色彩等特征不同。海子的诗歌创作首先是有生命的狂想因素充斥其中,《洲铜》中写道: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官运亨通住野花和手掌的秘密。”这就将个体生命的存在幻化为具体的物象了。这超乎常理的奇思异想不仅是海子诗歌对人生的热爱和痛惜, 对于一切美好事物眷念与悲伤, 更是其对于生命的世俗和崇高的激动与关怀;这种与其幻想型人格紧密相关的意象不仅体现在海子对生命的感悟上, 对于自然, 对于原始状态的热爱与顿悟也体现在其诗作中, 同样这些诗作也充满了幻想的活力。

三、结语

上一篇:昌平南口沃德兰游乐园导游词下一篇:母亲节演讲材料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