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的声音心情随笔

2024-09-11

花开的声音心情随笔(精选8篇)

花开的声音心情随笔 篇1

花开的声音心情随笔

在这一瞬间,在我的心间,开出了一朵灿烂的太阳花。

――题记

当心灵的窗户被命运堵住,我们该怎么办?我们无法捕捉这世界美妙的声音,我们该怎么办?当我们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在世界上,我们该怎么办?

光用想得都已经觉得很可怕了。可是偏偏,命运多攒。

他们是来自北京市残疾人艺术团的一群可爱的人。他们有着一个温暖的名字――“心灵之声”。

我是在学校组织的一场表演中认识他们的那种温暖的感觉直蔓延至心底。没有作为残疾人的难堪。没有胆怯,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张张活泼、可爱、朝气自信的脸。

他们欢歌,他们舞蹈。他们有雄鹰般的毅力促使他们成长,前进。

那是一段崎岖、坎坷的路,饱含了无人能懂的困难和艰辛。他们得经历多少艰难险阻才能让我们听见埋在心灵深处的声音!

是爱,是爱转换成了力量。不断地温暖着这个集体里的每一个人。是爱,是爱转换成了动力,促使他们勇敢前行。

这是我第一次看残疾人的演出。

一个多小时的演出结束了,数以千计的平时欢歌笑语的同学们,此时竟然无一人脸上有笑容,我们静静地离开了体育馆。我看到,有几位老师的脸上还有未干的泪痕。

从来不看歌舞剧的我被震撼了,那一份来自内心的.感动。那种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在体育馆中蔓延,无时不刻在感染着我们。我意识到着不仅仅是一场艺术的演出,这是一场关于生命的洗礼。演绎的是人生、挡路、和坚强。他们表现的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生命态度。一种现代人群中残疾人的独特生存方式。

所以,我有了写作的冲动。我想把这一种力量记录下来,能过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生命的可贵。我们现在生活的幸福。

这一篇文字,献给心灵之声的所有团员,感谢你们的演出,就是这样,你们的每场演出都会令观众感到震撼,赢得了一次又一次的掌声。可是www.duxie.net,又有谁知道,他们精彩表演的背后是常人多少倍的付出呀?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挫折时,我们往往会守着自己那爬满裂痕的水晶杯一样的梦想哭泣,看着自己的梦想一步步地幻化成一滩泡影。当站在人生岔道口上徘徊时,心灵的泉水会启迪我们,告诉我们不要灰心、不要害怕;人生就像一个战场,也许会很残酷,也许会很不公平,但是我们千万不能泄气、不能放弃!跌倒了要勇敢地爬起来,鼓起勇气面对新一轮的挑战!

生活中只要我们静下心来去倾听,就会发现心灵的泉声无时无刻不在警醒着我们懈怠的心灵,鞭策着我们前进。

衷心的祝愿这个独特而顽强的家族,在爱的路上,一路走好。

花开的声音心情随笔 篇2

每到这一天, 从事糖尿病相关工作的我们心里总有感慨万千:忧虑的是, 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每年都有很多人要加入到糖友这个群体中来;欣慰的是, 医务工作者们年复一年的不断努力, 为我们带来了更多治疗糖尿病的信息;感动的是, 糖尿病教育工作者们不懈努力, 把更多的知识传播给大家, 让更多人能够正确的对待糖尿病。

每到这一天, 我们总是怀着感恩的心, 感谢那些为使糖尿病患者早日获得健康而不懈努力的人们。

偶尔有一天, 在论坛里看到一篇帖子:“为什么要设联合国糖尿病日, 为什么要拿糖尿病患者的痛苦当作节日?”文章中充满一种不满, 一种控诉, 虽然偏执, 却说出了很多糖友的心声。

然而, 正如大地生就有山川河谷, 我们一生的路也不可能是一马平川。当疾病袭来时, 我们应该想到的是如何正确去面对疾病, 战胜疾病, 而不是一味的怨天尤人。

古人说人生三千烦恼丝, 层层缠绕, 如果自己脱不出来, 如何可以依靠别人呢?

生活中, 很多时候我们需秉持一种宁静, 排除喧嚣纷扰, 倾听真实, 生命的晶体才能充满一种张力, 沉寂而拥抱喜悦, 内敛而含蓄待发。

正如一则故事所说:有一天, 苏格拉底的弟子柏拉图问他, 什么是生活?苏格拉底叫他去树林散散步, 在回来的途中要取一支最好看的花。柏拉图充满信心的去了, 三天三夜后, 他却没有回来。苏格拉底走进树林去找他, 发现柏拉图已在树林里安营扎寨。

“你找到最好看的花了吗?”苏格拉底问道。柏拉图指着身边的一朵花:“这就是最好看的花。”苏格拉底问:“为什么不把它带出去呢?”柏拉图回答老师:“如果我把它摘下来, 它马上就会枯萎。即使我不摘它, 它迟早也会枯。所以就在它还在盛开的时候, 住在它的旁边, 等它凋谢的时候, 再找下一朵。这, 已经是我找着的第二朵最好看的花。”

生活的真谛, 是寻找美丽, 守护美丽, 而不是沉浸于月缺花残的忧伤。

联合国糖尿病日连续三年的主题是“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 看似平淡无奇, 其实却是一种充满关爱的呼声:

预防, 是为了让那些健康的人们正确的认识糖尿病, 让他们知道健康的可贵, 远离病魔的困扰。

教育, 是为了让那些被病魔困扰的人们, 获得正确对抗疾病的武器, 战胜疾病, 获取健康。

“因为路过你的路, 因为苦过你的苦, 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 幸福着你的幸福。”有时候, 我们糖尿病患者, 比起正常的人们, 更加懂得健康的真谛。糖尿病的教育与预防, 不仅仅是局限于那些固定的人群参与, 我们每位糖友, 都有权利和义务, 加入到糖尿病教育与预防的大军中来, 带给自己, 也带给更多的人健康与幸福。

睡莲花开的声音 篇3

有一年,6个十三四岁的少年从西班牙山区来到杰夫瑞医生所在的慕尼黑,他们都是得到慈善机构的捐助前来接受耳蜗移植治疗的失聪孤儿。负责照顾孩子们的领队是个叫露茜的年轻修女,她生得瘦小单薄,但性情温和开朗。

杰夫瑞医生分别为6个孩子进行了耳蜗移植,其中的3个孩子听力恢复迅速;另外两个经过配合治疗,也逐渐有了起色:只剩下一个叫丹的男孩,杰夫瑞医生先后为他做了三次耳蜗移植,尽了一个医生最大的努力,但丹的病情始终不见好转。

冬雪消融,春花烂漫。到夏天来临的时候,杰夫瑞医生只得带着深深的遗憾告诉露茜修女;“非常抱歉,丹恐怕就属于那30%永远都无法恢复听觉的失聪者。”

露茜修女也很难过,因为每个孩子都是怀着同样的希望而来,现在却有一个失望而归。

很快,那个叫丹的男孩也似乎意识到了自己不妙的境况,他开始郁郁寡欢,时常把自己关在病房里,并且有意回避另外5个已经跟自己“不一样”的同伴。

小男孩的状况让杰夫瑞医生的内心备受煎熬,他能够理解丹的痛苦,但又无能为力。而且,出于医生的责任,他还必须把残酷的真相告诉丹。

宣布治疗结果前夕,善良的露茜修女跟杰夫瑞医生商量:“是不是可以换个方式告诉他呢?也许在一个适当的场合说出真相,孩子会容易接受一些。”是呀,成年人都会无法承受这个残酷的现实,何况他还是个孩子。杰夫瑞医生点点头说:“什么场合告诉他比较好一点呢?”露茜修女略微想了想,说出一个地方——“茵梦湖”。

茜梦湖是慕尼黑所在的巴伐利亚州的一个美丽湖泊,地处阿尔卑斯山中, 四周山林环抱,湖水宁静清澈,而且,每到夏天,湖中都会盛开一片一片美丽的睡莲。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杰夫瑞医生和露茜修女带着6个孩子前往茵梦湖。因为长期从事耳疾治疗,杰夫瑞医生也懂得一些聋哑人手语。在路途上,他看见露茜修女用手语告诉孩子们:“我们今天要去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她用的是个很明确的“听”字,而不是“看”——真是奇怪,难道她不明白可怜的丹什么都听不到吗?

夏天的清晨,站在湖边,湛蓝色湖水里清晰地呈现出岸边树林的倒影,偶尔有几只早起的鸟儿掠过湖面,啾啾的叫声在空明的水天之间格外清脆。

露茜修女选了一片临岸的睡莲,那些圆圆的绿叶贴着湖水,上面还带着零星剔透的露珠,而一朵朵白色的花蕾俏皮地点缀其间。6个孩子依次排开蹲下,露茜修女让每个孩子将手轻轻抚在花蕾上,她自己也挑了个能抚摸花蕾的位置,然后向孩子们做了几个手势——指指心、指指耳朵、闭上眼睛。于是,6个孩子顺从地按照露茜修女的吩咐,安静地合上眼睛,抚摸着睡莲花蕾。

不一会儿,太阳升起来了。一旁的杰夫瑞医生这才惊讶地发现,原来那些睡莲花竟是在阳光照耀的瞬间绽开的。在静谧的安宁里,他甚至能听见花瓣爆开时的“叭”、“叭”声,那是一种很轻微的震动的声音。如果不用心去“听”,即使正常人也可能忽略掉睡莲花开的声音。

孩子们抚摸着的睡莲花蕾一朵一朵地在阳光里绽放开来,虽然闭着眼睛,但杰夫瑞医生肯定他们都能清晰地感觉到花开的瞬间。果然,那些孩子们惊喜极了,他们先是睁开眼睛仔细端详那些盛开的花朵,然后抑制不住地争相打着手语欢快地交流,连丹也不例外。

这时,露茜修女站起来,微笑着朝孩子们打着手语,语重心长地告诉他们:“其实,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美妙的声音,只要我们有一颗对生活永不消沉的心,就一定可以听见。”比划完,她特别用眼睛盯着丹。

丹回应了露茜修女一个热烈的手势,激动地扑过去和她拥抱。接着,另外5个孩子也围拢,交叠着抱成一团儿。是的,丹或许因为无法恢复听力有一点点难受,可痛苦很快就会过去,更重要的是他真的“听”懂了睡莲花开的声音。

目睹这一切的杰夫瑞医生静静地站在一边,许久都没有动。作为医生,他已经看惯了太多的伤心、无助乃至绝望,但现在,他却感慨地泪流满面。人们习惯于把他看做创造奇迹的人,而实际上,平凡的露茜修女才是创造奇迹的人,她创造了医学无法达到的奇迹。

从那以后,杰夫瑞医生在自己的诊疗院里特意开辟出一个种着睡莲的池塘。每年夏天,他都会让一些内心失落茫然的病人去亲自听一听睡莲花开的声音:而对每个新来的医生或护士,他会给他们讲关于露茜修女和6个失聪孩子的故事。

他知道,医学治疗即使在100年以后也依然会有无法突破的极限,但现在,睡莲花开的声音却能创造某些医学上无法创造的奇迹——让那不幸的30%的失聪者学会用心去聆听世界,让他们在无声的岁月里保持对生活永不消退的信心。

花开的声音心情随笔 篇4

据说“花开的声音”一词,最早见于一个小学生的作业本。那个天真的孩子用“聆听”一词造了这样一个句子:我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聆听花开的声音。没想到如此诗意的创造,却被语文老师判为错误,理由是花开的时候没有声音。看一看,我们这位语文老师都做了什么呢?或许一个天才的诗人,就因为老师的这一误判而过早地殒落了,孩子的创造力,曾经就是这样被扼杀掉的。我想,那孩子能听到花开的声音,定然非是用耳朵,乃是用心灵。他是多么地热爱大自然,热爱花草树木以及一切生命啊,他“静静地趴在花园里”,许久许久,整个身心都融进去了,自己俨然成了其中的一部分,甚或自己就是其中的一个花瓣。他用心灵跟花儿对话、交流,他用心灵倾听所有花儿绽放的声音,他听到了,终于听到了--花开的声音--那是生命蕴育和成长的私语,那是生命美丽与成熟的宣告!只可惜,这样华美的生命乐章,仅有有限的孩子听到了,而教孩子的老师,却错失了。更可怕的是,由于老师的错失,渐至于让孩子们也变得“耳聋”起来,麻木起来,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啊!

多年以来,这个事例一直警策着我。我小心地告诫自己,一定不要做那个“听不见”也“听不懂”“花开的声音”的人。在作文教学这根钢绳上蹒跚迈步,我反复叮嘱自己,一定要走进心灵,平等对话;一定要尊重个性,鼓励创新,一定要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这,已经成为我进行作文教学的基本理念。

聆听“花开的声音”,需要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湖北咸宁特级教师杨桦讲述过这样一个事例--一个高三的学生写了一首题为《山鹰》的诗,把它拿给自己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的赵老师看,遭到了当头棒喝:“期中考试两门不及格,还写什么诗,真是癞蛤蟆……”这位学生并未死心,他忐忑不安地把诗稿拿给杨老师看,杨老师被诗前面的“题记”一下子抓住了心:“山里孩子最喜欢什么?山鹰!我,一个山里的孩子,也像山鹰一样,有着搏击长空的雄心与信心。”杨老师透过这“题记”,看到了这位学生闪耀的童心和理想之光!他当即给这位学生一番热情的鼓励,并诚肯地指出其缺点以及如何修改。第二天,修改稿很快交来了,杨老师给诗写了一段评语并连同诗一起寄给山西的《语文报》。不久,《山鹰》发表了,这位山里的孩子也从此像山鹰一样起飞了,期末考试总成绩跃升到前列。像此案例中的杨老师一样,精心呵护学生的心灵,使其免受伤害,主动地与学生平等对话,力争让学生享受高质量的作文评改和指导服务,就是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作文往往是学生敞开心扉,吐露心声的场所,烦恼了,痛苦了,快乐了……成长中的`点点滴滴、酸甜苦辣,学生的兴趣、情感、个性、意愿、需要和追求等,都可能通过作文这个渠道表现出来,倘若老师站得远远地冷眼旁观,甚至冷嘲热讽,又怎能听到并深切了解学生心底的声音呢?当然,走进学生的心灵,并不仅仅指通过学生的作文被动了解,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在教学之前,主动深入地去了解学生想要表达什么,能够表达什么,他们期待老师教给他们什么,他们需要怎样的指导服务,甚至进一步了解哪些体裁的文章是他们驾轻就熟、熟练掌握了的(如记叙文等),哪些题材是他们被强迫着一再书写到如今已经望而生厌了的(如“我的老师”“一件难忘或有意义的事”等),哪些表达方式是他们惯用或很少用,很不会用的……当我们深切知道学生喜欢写什么,能够写什么之后,我们进行的作文教学才能有的放矢,才能与学生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相吻合,才能与学生的兴趣和意愿相吻合,才能符合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才能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一句话,才能真正贴近学生。作文教学一旦贴近了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激发,智慧和潜能将得到最大限度的挖掘,创造力和个性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作文教学过程将真正成为老师和学生心与心交流、互动的过程,焕发出蓬勃的活力!

聆听“花开的声音”,还需要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网络作家、《第一次亲密接触》的作者蔡智恒在他的小说里曾叙述过一件他中学时代遭遇的事情。他在一篇作文的开头写道:我跟朋友约好坐八点的火车去看电影,可是时间快到了,他还没来。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在厕所内有某个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说:你这样形容焦急不行。他想了想,是不是句子太长了,于是改成:我像是正要拉肚子的人徘徊于有人的厕所外面般地焦急。老师还是说不行。他又想到了《诗经》上的句子“关关睢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于是改成:我拉肚子,想上厕所。厕所有人,于是焦急。这下老师再也按捺不住,倏地站起,“啪”的一声拍在桌子上,大声责骂:笨蛋,形容焦急应该用“热锅上的蚂蚁”啊!我没教过吗?我想不管是真有其事也好,还是作家有意杜撰也罢,故事中的老师是没有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甚至在扼杀学生表达的个性。众所周知,每个学生在天赋、智慧、能力、兴趣、气质、行为、文化背景等方面都客观存在着其独特性甚至独一无二性,由独一无二的学生所作的语言表达,所写的作文,自然是各具特色,千差万别的。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就是承认作为独特个体的学生语言表达的差异性,并根据其差异因势象形地加以积极引导,从而让他们的写作与他们的个性特质相符,变得独具魅力,自成风格。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最为重要的是尊重表达的多元性,尊重个人创新。面对每一个具体的学生的具体表达,老师首先要打破教条、突破常规、推陈出新,而不能用一个标准、一个模式、一个框框去套,去评判,否则,学生的作文将陷入千人一面、千篇 一律、千口一词的境地,学生的思维将进入定势的死胡同而无力自拔。高尔基说:“哪里没有对人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有尊重自己的人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对作文教学,我们可以换言说:哪里没有对表达个性的尊重,哪里就很少能产生有个性的表达,也就很少能有独具创造力和独具特色的文章出生,出生了也活不长久。当然,尊重学生个性的表达,不是对学生离奇甚至错误的、故弄玄虚的、矫揉造作的表达一味地“放纵”和“迁就”,它的实质是尊重学生写作地位的主体性,尊重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主动性,它并不意味着要放弃老师的引导,相反,老师适时的点拔指导在此显得尤为重要。

这几年的作文教学,我一直在向那个“聆听花开的声音”的孩子学习。教室是我的“花园”,每一个学生就是那将要开放或正在开放的“花儿”。我走近他们,融入他们,“静静地聆听”,于是,我知道了哪些“花儿”正打着朵儿,艰难地孕育着美丽;哪些正经历裂心的痛苦,挣扎着冲破花被的束缚;哪些已经完全怒放,阳光下尽展美丽,诉说着快乐与幸福。我的任务,只是给孕育者以养分,给挣扎者以点拔,而至于怒放者,我就变成了欣赏者,给他们的或许仅仅是一个赞许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用心灵聆听花开的声音,孩子们写作文将不再是苦恼,而是他们生命绽放美丽的需要;老师批阅作文将不再是负担,而是一种乐趣,一种享受,一种“欣赏美丽,寻觅芬芳”的惬意!

注:该文发表于《中学语文》2005年第7期。

作者:毛红宇

倾听花开的声音 篇5

——小学一年级班主任感悟“水仙花,一盆清水的滋养换取满屋清香。”这是陶行知先生对教师崇高的定位。“老师”是一个重值千斤万两的词眼。作为一个刚刚踏入教学岗位的一年级班主任,我的脑海里深深记着母校的校训:厚德博学,为人师表。毕业不久的我也只是个大孩子,如何去带着一群天真无知的孩子一起进步,这是我工作中常想的问题,为此,我经常向前辈讨教经验,前辈的指教帮助我在工作上有了很多长进,也积累起了自信,迈着我自己的步伐,在慢步前行中记下了一点感悟。由一节数学公开课我想到了许多。这节课讲的是比较。激情引入部分是从孩子熟悉的画面摘苹果入手,让孩子感觉数学就在身边,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兴趣。我深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此在我的课堂上,我比较注重抓孩子的兴趣点。所以比身高的时候我让学生自己选择和谁比较身高,可是我没有考虑到上课的效果,结果发生了两个孩子的身高基本上一样高的一幕,反而影响了教学效果。对此,我以后会多加考虑的。比较绳子长短的时候,我拿了两跟绳子,问哪个学生会比较,本来是想学生变成小老师教全班学生的,毕竟课堂上学生是主体,老师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去开教研会的时候教研的老师也这样指导我们的,达到了预期效果,学生真切地体会到了比较长短的方法。至于高效课堂,让孩子自己亲手操作得出了结果就是高效的一种体现,孩子自己探索发现的知识比从老师那里获取的知识要记得更牢固些。孩子们在比较跳绳长短的过程就是高效课堂的一种体现。课堂上尽量少齐读,齐读是不高效的一种表现,特别是在数学课上,既

掩盖了知识没学会的学生,又浪费了时间。一堂数学课下来,在校长和各位老师的帮助下,我知道了自己的不足之处,也离完美的高效课堂更近了一步。

下面说说班级管理方面的问题。我只要求了柜子里的物品摆放,书本摆放,却忽略了书桌里面的物品摆放。感谢校长提醒,不然我可能一学期都发现不了这个问题。对于班级纪律管理的问题,我每周有一个重点强化点,比如第一周就是强化走廊纪律。而且我每天都严抓走廊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表现好的学生放学前奖励一面小红旗。在我的眼里,每一个学生,虽然只有六七岁,他们也有尊严和人格。每次批评学生的时候我都三思而后行。说什么话会伤害到他们幼小的心灵、说什么话会打击他们的积极性,我都仔细斟酌之后才出口。

厚德博学,为人师表。老师的一言一行,学生都看得清清楚楚。人们都说孩子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在学校里学生也是老师的一面镜子啊!我的学生也许不是学习最好的,但一定要是为人正直,诚实善良的孩子。我在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感染着孩子。老师弯腰拾起地上的废纸并扔到垃圾桶里远比对学生说“我们看到废纸应该扔到垃圾桶里。”来得实际些。老师应该用实际行动树立好榜样,喊口号在实际行动面前显得太苍白无力。还记得班里一个孩子呕吐了,当时全班学生都躲开了,我拿着笤帚拖布去收拾,一边收拾一边告诉学生们,每当看到别的小朋友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们应该伸出双手帮助他,而不是躲得远远的。话一出口,就有好几个学生去拿拖布跟我一起收拾。教育孩子就是这么简单,老师先做到了,孩子们自然就做到了。试想,如果连老师都不会说谢谢,学生怎么能心存感恩呢?

年轻的教师缺乏经验,的确,但是有经验就一定是好事吗?老套的思想,陈旧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其实不见得有多好。怎么说呢,凡事都要辩证地看吧。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管理班级,教育教学同样要创新。为了打造我的个性化班级,我真的付出了我的全部,每天回家都在思考如何改进班级的不足,如何创造本班的亮点。“努力”是我一切工作的总结,也是我所有工作的延伸!我愿用一盆清水的营养,输给孩子们满心的芬芳!穿行在孩子们世界里,才觉得童真是世间最美好的东西,美丽的情在里面,五彩的灵光在里面。这是一个神奇的世界,既有清清湖水的明净,也有湛蓝苍穹的纯洁,也有绚丽霞光的缤纷。做一年级的班主任真幸福!让我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花儿总在一年四季里绽放,花开的声音也总在悄悄地进行。蹲下身子,弯下腰杆,静下心来,倾听花开的声音。

金州区八里小学

静听花开的声音 篇6

东营市东营区第一中学盖海峰2012年11月13日 08:22浏览:7评论:1

开学前听到这个学期我要教一年级这个消息,感觉头一下子就大了。自从毕业到现在,已经有15年没有教一年级了,想想要和这些对学校规章制度什么都不知道的刚入学的孩子,心里直打怵。虽然心理上不太情愿,但考虑到学校的整体工作,还是欣然接受了这个现实。

从接手这个班开始,我和李老师就一起商量如何教好这些孩子们,我们决定从最基本的课堂常规抓起。经过将近一个月的齐抓共管,渐渐看到一点成效。从最初学校安排的整训,练习四面转法,到齐步走,到上学、放学路队的路线,让学生明确,一直到大部分学生上课时从最初的漫不经心、大声吆喝,到现在的上课基本上能认真听讲,如果知道答案,也会举手发言这种状态,进步很大,这些变化增加了我的信心,也让自己真心地喜欢上这些孩子。

从开学到现在数学课上了几周,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讲《连加连减》这个内容,这节课居然同学们都举手发言,让我激动不已。

《连加连减》这个教学内容,它是本单元的难点内容。为了帮助学生顺利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顺序,并克服因为看不见第一步计算的得数而容易算错的计算障碍,我在课堂教学上采取了两项措施:一是在连加、连减计算前安排了一幅行动的插图,用小鸡起来和离去的过程行动地反映出连加、连减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二是让学生在算式中用线标明计算顺序,并注上第一步算出的得数,以此把第一步的结果变成看得见的数,从而让学生克服因记不住第一步计算的结果而无法连续计算的障碍。这些我都是在利用课件的播放来进行辅助教学的,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特别地高涨。特别是看到本来有5只小鸡在吃米,一点课件,又跑来两只,我问:“同学们,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加法”,同学们一齐用稚嫩的声音回答,并且每个人都很用心看着屏幕。我接着问:“你能用一个加法算式表示吗?”生:“5+2=7”,我说:“同学们说得真棒”,我接着再点课件,又跑来了1只小鸡,问:“仔细看,这次该怎样列式呢?”生:“再加上1”,师:“那你能看着这幅图,把式子列完整吗?”生:5+2+1,然后我进行板书,教学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学生不仅会列出连加的算式,而且还能很快说出计算结果,课堂气氛活跃了很多,大家都跃跃欲试想回答问题。最后让学生结合黑板上的五个算式运用自己的语言小结连加的计算方法。由于在前面花费了许多的笔墨,到连减的教学时,学生很快得出连减的计算方法:先算前两个数,再和第三个数相减。也使得这节课的教学目标顺利很好地达成。

想想自己和孩子们这几周的学校生活,真得是收获很大。孩子们真的是非常可爱,不光是上课,下课后都和老师打成一片,什么事都跑来和我说,看到这些,我觉得应该花更多的心思去研究我们的学生,研究如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研究如何让他们喜欢数学课,研究如何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的知识,如何让孩子喜欢我。

看到孩子的进步之余,我想:要让学生达到老师自己追求的境界,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不奢望学生一下子就能达到高水平,只希望他们每天能进步一点点。

静听花开的声音 篇7

“《泉城》吧!”我翻着四年级上册的语文书。

“好的,下周四第一节上!”

张主任挂了电话,我陷入了深思。怎么上?相信学生、解放学生、依靠学生、发展学生……这是必须的!其次呢?当然是唤醒学生、引导学生、激励学生……这也是必须的!可这些都是形而上的理念,形而下的呢?具体如何教学这篇课文呢?

一夜无眠。

第二天,我在电脑上敲出了如下一段文字:

掌握文章“总—分—总”结构方法;理解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掌握分写中先交代位置、后具体生动写出四大名泉特点的构段方法,并能模仿构段方法写一个片段。

有了这个思路,我轻松多了。“小董,明天我替你上《泉城》第二课时怎么样?”

“好啊,好啊,我正想学习学习呢!”看着徒弟小董老师的一脸兴奋,我也信心满满。

说真的,在小董班,除了最后写片段没时间完成外,课上得还不错。从头至尾,孩子们热情高涨,可似乎又缺了点什么?缺什么呢?我再一次陷入了深思。

“师傅,课上得挺好的,你看,孩子们被你调动得发言多积极啊,你为什么还不满意呢?”

“可是,你没发现孩子们很多话都没有质量吗?”

“孩子们理解得还不够,能积极发言已经不错了,说的方面缺少质量,也是正常的呀!”小董反驳。

“这不正常。你看,课堂上我们都想看到孩子们积极发言的热闹场景,可他们几乎没有静阅读的时间。没有静阅读的时间,就没有深思考;没有深思考,孩子们怎能说出有思维含量的话呢?”我回答小董的同时,似乎也找到了答案,“教学只是虚假繁荣,那学生所得也就有限了。幸亏没写片段,不然一定写不好。”

“师傅,内容那么多,哪有时间让学生静阅读、深思考,还写片段?”小董反问。

“你说得对!时间是太紧张了,可我们干嘛非要在这节课中完成那么多任务呢?完全可以只教学一点:掌握分写中先交代位置、后具体生动写出四大名泉特点的构段方法,并模仿构段方法写一个片段。”

小董点点头:“师傅,今天我收获特别多。”

周四如约而至。全校语文教师在报告厅听我上《泉城》。

课堂上,我引导学生重点就“课文写了四大名泉的哪些特点?哪些词句把这些特点写得具体、生动”进行品读感悟,写出理解。

学生进入静阅读状态大约有10分钟时间。对先举手的学生我总这样说:“再读读,深思考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再等等,让别人也有深思考的快乐。”……

10分钟后,学生各抒己见,精彩纷呈,甚至就“冒”和“涌”这两个词语运用是否恰当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很明显,这次学生发言的质量高多了,看来静阅读产生了效果。

后来,学生又安静地进行仿写,大约用了七八分钟,写出的片段也很精彩。

课堂上的两次安静时段,也许对听课老师而言比较“枯燥”,但对学生而言,安静中,他们的思维该是多么热闹、激烈呀!

课后,校长跟我交流:“你知道我最欣赏你这节课中的什么吗?安静!”他又诗意地说:“我坐在后面,看到孩子们投入到学习思考的状态中,仿佛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倾听花开的声音 篇8

一个个洁白的雪精灵,带着冬天到来的讯息,迈着轻盈的步伐,悄悄地来到了大地。大地也在雪精灵的装点下,换上了雪白色的新装。

在这个银装素裹的季节里,一切生命仿佛都在冬雪的压制下,失去了往日的生机。

路边的几棵柳树,叶子早已经掉光,几枝光秃秃的树枝,艰难地顶着压在它们身上的白雪,看它们在风中不住地摇晃的样子,仿佛再给它们施加一点压力,那些干枯的树枝就要折斷了。

再看那花坛中的花草,更是萧条一片。草儿都已枯萎,花儿都已凋谢,那仅存的几棵花枝,也即将枯败。

这冬日严寒肃杀的景象,正像我的心情,沮丧而又失落。

我孤独地走在银色的、空旷的街道上,冷冰冰的雪花,落在我的脸上、身上,一股寒冷由外而内直入我心中,又由心中蔓延到全身。

就在这时,一株黄色的小花突然间映入我的眼帘。顿时,我惊呆了。在凛冽的寒风中,那株羸弱的小花不住地抖动着、瑟缩着。它生长在一块残破的砖后,那块砖是它唯一的依靠。也许,也正是这块砖,使它支撑到这寒冷的冬天。

它虽然在严冬的寒风中显得如此脆弱、渺小,那样地不堪一击,但是,它的颜色却是异常鲜艳。

我疑惑着,它为何能支持到现在?

于是,我蹲下身来,在这株小花旁,倾听着它向我诉说花开的原因。

我注视着它瘦弱的身体,和它在风中摇摆的身影,突然明白了,我倾听到了这株小黄花的心声!

它告诉我,在它的心中,有一股力量,叫做坚强。是这股力量支持它在这严冬之中与狂风抗争,追求生的希望,争取生的权利!

倾听花开的声音,我感悟到了自然的毅力;倾听花开的声音,我感受到了坚强的意义!

师评 寒冷的冬天来临之初,一朵生命弥留之际的小花引起小作者的关注,倾听的内容虽然来自自然的无声世界,但是,正是这种无声的精神吸引了读者对自然的思考。本文构思奇特,语言细腻,思路连贯,读后引人深思。

廊坊市第四中学初三五班

导师/冯淑娟

上一篇: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报告下一篇:一年级《卫生与健康》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