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花开的声音(通用12篇)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1
激励和欣赏是学生进步的阶梯, 是扬起人生航船的风帆。本人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 近几年, 在新课程改革的引领下, 我不停地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逐渐的, 我理解了这句话的含义, 从此, 我督促自己, 尽可能在教学中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在我培育的花园里, 有五十四枝漂亮可爱的花朵, 作为园丁, 我总是想方设法把自己的花园打造得美丽、奇特、与众不同。
一、课堂———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
好的课堂教学自始至终要为学生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拜读了众多名师名家的理论之后, 结合我班实际情况, 我尝试着采纳了名师靳家彦的“导读法”, 即“语思统一, 口书并重, 内外相通, 训练得法。”
例如, 在教学二年级语文《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一课时, 首先, 我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其间, 我采用个人读、同位互读、男女生对读、比赛读等方式,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听读的过程中, 去感知文章的语言、语意、语境。之所以这样做, 是因为我在以前的实践过程中得知, 像诗歌这类文章与其老师细琐地讲解, 不如引领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去领会诗歌的意境。因为许多语言文字的优美及其内涵是口头语言无法表达的。“言尽而意犹存。”“相顾无言, 惟有泪千行。”“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境界只有让读者在反复的诵读过程中用心灵去感悟、领会。
第二步, 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你想变成什么?”答案各种各样, 在学生口头叙说的基础上, 我又顺学而导, 提出了另一个要求:用你手中的笔, 把你的想法写下来。可以仿照课文的句式, 也可以用自己喜欢的句式, 尝试做一首小诗。此时, 我看见在孩子们兴奋的眸子里充盈着激情和自信, 在大家亟不可待挥笔书写中, 我知道, 那一篇篇天真无邪的童话正在形成。
几分钟后, 孩子们纷纷举起了小手, 于是, 我听到了那来自天籁的声音:
我真想变成/变成秋天的枫叶/像火一样红艳/在微风中跳舞;我真想变成/真想变成洁白的雪花/给大地妈妈穿上洁净的衣服;我真想变成春风/让一年四季/都开满鲜花。
另一位同学写道:我真想变成一只小鸟/飞到灾区/为那些小朋友们唱歌、跳舞;我真想/真想变成孙悟空/把灾区的人们都救出来;我真想变成一栋大楼房/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住在温暖的家里。
多么可爱的孩子呀!我怎能不感动呢?这稚嫩的心灵里埋下的是一颗多么美好、善良的种子啊!教师在授课中不失时机的引领, 自然而然地达到了一种超乎寻常的效果, 似在意料之中, 又似在意料之外, 语文课堂的生成性大概就是这样子吧。
二、作业批语———与学生的心灵对话
平时的作业批语, 我这样与学生心灵对话:“这次你的作业进步了, 这说明你更懂事了, 加油!”“你再不努力, 老师就不喜欢你了, 向你的同桌小宇学习, 好吗?”“你写的字漂亮多了, 老师真为你高兴啊!继续努力, 相信你今后会写得更棒!”……
每次作业本发放之后, 我见孩子们都在慢慢地读着, 仔细地品着。那寥寥数语, 不知在孩子小小的心灵里激起了多少波澜……这让我更深刻地了解了孩子们的心理, 明白了中肯的鼓励要比严厉的批评更能规范学生的行为, 激励学生的上进心, 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课间———与孩子们共舞
课余, 我走进孩子们中间, 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聊天, 孩子们像小鸟一样在我身边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师生之间的距离拉近了, 孩子们比较喜欢我, 容易接受我, 爱上我的课。孩子们的兴趣有了, 何愁有克服不了的难题?
教学的过程是一个享受生命的过程, 我希望自己能做一个辛勤、智慧的园丁, 在付出汗水的同时, 能享受生命的美好, 能时刻聆听花开的声音。
摘要: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是使每一个学生在毕业时候带走的不仅仅是一些知识和技能, 最重要的是要带走渴求知识的火花, 并使它终生不熄地燃烧下去。”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秦文君则说:“教育应是一扇门, 推开它, 满是阳光和鲜花, 它能给孩子们带来自信、快乐。”教师的探索, 就是本着唤醒、欣赏、激励的原则, 用自己耐心的手段、高尚的人格去叩响学生纯洁的心灵之门, 从而扬起学生语文学习的风帆, 碰撞出学生学习中灿烂的生命火花!
关键词:激励欣赏,聆听花开,享受幸福
参考文献
[1]刘莺.源于教学、服务于教学的研究:教学行动研究与基础教学[J].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 2002 (11) .
[2]屠时平.谈课堂良好学习氛围的营造[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11 (3) .
[3]胡广峰.怎样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J].学子, 2004 (12) .
[4]吴运华.正确而有效的评价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N].学知报, 2011.
[5]武传香.多媒体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作用[N].江苏教育报, 2009.
[6]钱建源.课堂教学中操练设计的原则[J].江苏外语教学研究, 1996 (2) .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2
聆听花开的声音
早晨天气凉爽,一丝丝凉风划过肌肤,送来浓郁的油菜花香和青草的气息,在这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
我们唱着歌,挥动着手中的小红旗,行走在这乡间小路上。
田野间的油菜花,迎风舞动,如金色的波浪。还有如眨着眼睛的小星星般的野花,洒在田垄间,星星点点的,似一张艳丽的蛛网。
我们时不时会看见牛妈妈带着它的牛宝宝躺在草地上,悠闲地晒着太阳。它们朝着我们“哞哞”地叫着,在欢迎我们的到来吧!
欣赏着乡间独有的美景,我们在欢笑中不知不觉地到了“西塘桃花园”。那夹杂着泥土气味的微风临面拂来,吹走了长途跋涉的劳累,只留下满身的愉悦、轻松,让人心旷神怡。
山顶上,山腰间,山脚下,到处都是粉色的海洋,桃花的天地。那大片大片的桃花,是上天无意将他的仙露琼浆泼洒了吧,才为人间留下如此梦幻的美景。
那小巧玲珑的桃花一朵朵全开了,遮住了那盘虬卧龙般的枝干,留下她妩媚的身姿。
细看这一朵朵花儿,五个翘起的花瓣,像张开的小手。细长的花蕊射开来,将那沁人心脾的香味播撒开来。这香气虽不如玫瑰那般浓郁,不如牡丹那般热烈,但它清新、淡雅,更加衬映出桃花得这般超凡脱俗,不同凡响。正如宋朝秦观所赞,“碧桃天上栽和露,不是人间凡花数”。花上落着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给桃花仙子的衣裙缀上了几颗雪白的珍珠。露珠把阳光折射成了七色彩虹,映在花海间,织成了一部光彩夺目的锦缎。
瞧!蝴蝶、蜜蜂都来了,它们也禁不起这花海的诱惑,成群结队的穿梭其间。蝴蝶在翩翩起舞,蜜蜂在嗡嗡地闹着,为这人间仙境又奏响了一只美妙的乐章。
那山,峰峦叠岭;
那水,涓涓细流;
那花,清香典雅,绚丽多姿。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创就了如此奇妙的世界,让我们珍惜它、爱护它,一起聆听花开的声音,聆听自然的声音!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3
一、发现闪光点,增强自信心
赏识教育的作用是发扬孩子的优点,克服孩子的缺点,使孩子对自己充满信心。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是赏识教育的关键。
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优点,也有自己的缺点。教师在日常的工作中,要以欣赏、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一个孩子,捕捉孩子身上稍纵即逝的“闪光点”,对孩子的小小成功或是点滴进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抓住孩子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适时适当地表扬和鼓励,使孩子对自己有了自信,把身上的“闪光点”变成了光环,从而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二、掌握教育艺术,维护自尊,减少攻击性行为
赏识教育不是简单的表扬和鼓励,也不是只注重正面的赏识和激励而忽视必要的批评和挫折。我们在赏识孩子的长处和进步时,也不能忽视孩子的缺点、弱点和错误。赏识教育要严爱相济、赏罚分明,对于孩子的错误,要及时批评指正,决不能姑息迁就。但批评要讲究艺术,要以维护孩子的自尊为前提。
孩子身心都处于迅速成长的时期,他们敢想敢做、毫无顾忌,常常会做出一些出乎意料的事。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是孩子在遭受挫折后宣泄精神压力和紧张情绪的一种方式,是孩子在与周围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受到指责和冷遇,或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而产生的逆反心理。那么,当孩子有攻击性行为或是犯错误时,我们所采用的批评性教育就要有一定的艺术性。
三、尊重差异,挖掘潜力,培养独立性和受挫力
赏识教育是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因材施教的教育。孩子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我们要尊重差异。对孩子的每一个特长都要给予肯定、帮助发展,关注孩子的兴趣,挖掘其潜能,张扬其个性,使其有成就感,从而带来持久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
赏识教育是尊重失败、不怕失败的教育。生活中遇到失败和挫折时,怎样评价自己,怎样对待困难和失败,不同的态度会对孩子个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结果。如当遇到困难时,孩子们在一次次的思考、尝试、失败中得到磨炼,发展孩子的独立性,也增强了孩子敢于向困难挑战的信心和勇气。
四、把握好度,有机结合
一位教授曾说,“正确的赏识,可以给他们极大鼓舞;恰当的批评,也会促使他们进步。”如激励性的“棒棒棒,你真棒!”这样的赏识运用恰当,能激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但频率过高就不能体现出它的意义。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4
一、用“心”体验学生,给予对话“基础”
1. 从“激发”阅读兴趣,到“激活”对话欲望。
有效对话的基础是学生充分地阅读即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读一篇文章不只是为了了解中心思想、段落大意等,重要的是了解文章的风格,理清文章的脉络。那么,离开反复的诵读又怎样去感悟去体会呢?因此,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充分地读”并不是一味地机械地读,这种朗读并不能让学生对文章有深刻的理解。我们提倡的“以读为本”是有理解的、有体验的朗读,能传情达意的朗读,浸透着朗读者情感的朗读。如果失去了学生富有个性的阅读体验,那么对话也只能是“空中楼阁”。
2. 从“尊重”学生思想,到让学生“积极”参与对话。
有效对话的前提是尊重。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积极互动,互相沟通,实现“教学相长”,为学生与文本对话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在教学《黄果树听瀑》中感悟瀑布形态的壮观之美时,我设计了一个与学生交流的环节,让学生了解教师的阅读感受。“同学们,老师非常喜欢这两段文字,觉得写得美极了。黄果树瀑布的声音就是‘一首气吞山河的交响乐’,其形态就像‘一幅雄伟壮观的中国画’,还有‘银雨洒金街’的奇景,只遗憾自己不能一睹其壮观。你们读了这两段文字有什么感受呢?”在师生的平等交流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让学生对文章进行多元解读,个性解读,收获解读的自由和快乐。这样,学生也吸纳了老师对文本的解读,教师实现了对学生阅读的引导。在和谐的对话中,师生的观念相互吸纳与融合。可见,尊重学生思想,是师生“对话”的情感基础。
二、用“心”钻研教材,开拓对话“空间”
要实现课堂上教师、文本、学生三者进行有效的“对话”,除了尊重学生的体验之外,还必须构建在教师很好地把握教材的基础上。于永正老师说过:“我备课没什么诀窍,就是那么翻来覆去地诵读、默想,当读出自己的理解、情感,当读出了文章的妙处,当读出了自己的惊喜,我便敢走进课堂。”可见,教师走进课堂与学生进行“对话”时,先要静下心来与文本进行对话,开拓对话的“空间”。
1. 向文本要空间。
教师的着力点应放在疏通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基础上。让学生直接面对文本,充分感知文本。阅读时,各种相关的知识与生活体验都被激活,与文本意义发生碰撞。也就是说,文本给对话提供了凭据和依托。教师要善于挖掘文本中的“引爆点”,组织学生与文本对话,以便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如我在上《“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时,设计了一个问题:“哈尔威船长为什么不救自己呢?”这时,学生的思维都活跃起来,纷纷再次细细地读课文,认真地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教师就应该善于从无疑处质疑,激发学生再次品读文本的兴趣,拓展学生广阔的对话空间。
2. 向生活要空间。
有些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的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的。教学前教师有意地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从而在实际观察中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给“对话”提供源源不断的新空间。如教作文课《从生活中找“米”》之前,我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哪些是“米”,并把它写下来。学生带着问题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教学时,每个学生都写了满满的一张纸,而且他们还说有很多事没写进去。这样使文本与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了一起,在课堂上演绎了平等、开放,不断生成创新火花的对话过程。
三、用“心”推进生成,创设对话“平台”
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交流应该是渐进式的、生成式的,其间需要三者之间不断地融合。正如钟启泉先生所说:“对话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构建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了,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对话中,正是出现了与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的意义的创造。”因此,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形成了不同的“平台”。
1. 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对话。
学生和文本、学生和学生的对话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它是学生基于对文本独特体验基础上各种思维碰撞的结果。这也是学生畅所欲言的空间,需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讨论时间,让学生对文本加深理解。
2. 师生对话。
师生对话成为推动生成的动力,形成生成的合力,也是教师“平等中的首席”的体现。这里的“对话”和过去的谈话截然不同。它是教师进行合理引导的工具,是引发下一个讨论的契机。教师要时时留心,有意捕捉时机,为学生营造“对话”氛围。这样才能避免“对话”流于形式,流于“平庸”。
3. 自我内心的对话。
各种“对话”过程都包含学生、教师自我内心的对话。它是自我知识构建的过程,也是自我创新的过程,更是形成能力的必要前提。因此,教师在对话过程中,要充分地给学生自我思考的空间,看似热闹的交流并不一定是非常有效的“对话”。
四、用“心”赏识学生,提升对话“品位”
如果“对话”的结果仅仅是形成一种师生之间唯一的标准答案,那么“对话”就失去了真正的意义。课堂中的“对话”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体验、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虽然通过“对话”可能得不出什么结论,但换来了学生的开放心态,主体性的凸显,个性的张扬,创造性的释放。因此,教师应用赏识的心,点燃“对话”中的闪光点,引发学生的遐想。我很喜欢一本绘画中的这段文字:“从平凡中看出神奇就是天才。在丑陋的毛虫、一只蛋和婴儿身上,天才能看出一只蝴蝶、一只雄鹰和哲人。用‘心’去赏识‘对话’,看似平凡的见解,却是孕育天才的摇篮。”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5
还记得三月初的一晚,狂风卷集着那些只剩些枯枝烂叶的树。风扬过的地方,处处传遍着枝条相交、摩擦而发出的“刷刷”的声音。让人既感到惊悚,又像似极了严冬正在轰轰烈烈的离去……
就这样,漫长的黑夜终于等来了金橘色的黎明,空中的云朵像被浸染了颜料似的,看上去正容光焕发,灿烂生辉。我背着久违的灿烂惊醒了,想到前日的狂风,就不禁好奇起来。按理说,今天应该不会有如此好的天气啊!早上的时光是最美好的,我便踏着暖风走在了上学的路上。看见那灿烂的光辉正撒在那些来来往往的行人身上,很是惊奇。然而这些阳光是洒向大地,万万物物的,这又是何等的神圣!
看了看表,觉得走得太快,就又放慢了脚步,看着路边那枯干的树枝也增添了几分意境般的色彩。然后,诧异的我发现,在地上的一群枯败的枝条中,隐约有什么金黄色的小点正在一闪一闪。我急忙走近,拨开枝条。竟然是一簇迎春花,正在翻着金黄色的光。这是多么美丽啊!我看着他们正在微微的暖风中摇曳,仿佛听到了他们正在为自己的盛开而激昂的欢唱着,这是多么动听啊!我心生欢喜,正是这首激昂的乐曲带给了世界勃勃的生机。它,总是独自歌唱,用它那意境般的歌声唤醒了更多沉睡的小生命,来陪它一同唱出整个春天!
我凝神的望着,看着,仿佛有一种力量使天地变幻。我再次见到那灿烂的云朵,仿佛花儿也在云朵上微笑着绽放,哼着小曲儿,谱写着一首又一首春天的歌。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6
关键词:感情;朗读;情感体验
朗读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课程标准》中关于语文教学提到:“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我一直从事低年级语文教学,学生的朗读,一直是我在教学中关注的重要内容。我努力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兴趣,教给他们正确的朗读方法,使他们逐渐养成良好的朗读习惯,让他们体验朗读的乐趣,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美。
但在语文教学中,有些老师时常会这样指导学生朗读:“这个词要读得轻一些。”“这个句子要读得慢一些。”……表面上看,学生读得有感情了,但那實际上是“形式化”的感情,不是真实、自然的。我觉得真正意义上的朗读应该是对文本真切体验的外在表现,是读者与作者心灵碰撞的厚积薄发。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教材的作用,让学生借助语言文字,通过朗读,展开丰富的想象,获得真实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和课文所表达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达到最佳朗读效果。我在朗读教学中就采用了下面这些方法。
一、在换位体验中转化情感
换位朗读是为了引导学生在读悟课文的时候,设身处地地理解他人的情感,共享他人的快乐,分担他人的痛苦,移他人之情于自己的心中,引发情感转化。
杨再隋教授也说:“引导学生进入情感体验过程,教师要适时引起学生思维冲突——体验课文的情感因素并与之共鸣,这是教学成功的关键。”在朗读教学过程中加强角色体验,是指让学生充分参加语言实践活动,真切地感知课文中人物的内心情感,加深其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感情。
如在教学《青蛙看海》时,我把学生当做小青蛙。在学生回答问题时,总是以小青蛙称之,如:“小青蛙,你跳上了一级台阶,你的心情怎样呢?”“小青蛙,你到达了山顶,感觉怎么样?”等等,让学生把自己当成是小青蛙去感受、去理解,体会小青蛙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的理想。让学生把这种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再根据学生的朗读进行评价与分析,及时到位地实行各个指导,师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交流的密度增大,学生个体活动的频率得到提高。学生在琅琅的读书声中实现了对内容的体验,也实现了自身的个体体验。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表演,就是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创作过程。在整个过程中,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培养。
二、在想象体验中情感朗读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应当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朗读中悟情,在想象中创新,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要读进去,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启发想象就会在学生心中产生“内视现象”,它能使课文内容像放电影一样,在学生头脑中浮现,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低年级课文虽然寥寥数语,但其中蕴涵着美的因素。如果能进行合理的想象,并反复吟诵,就能品出“文中情”,悟出“文外味”,品味出文章的韵味。我们要充分利用一切想象的空间,鼓励学生求异求新,大胆想象。
在课文《台湾的蝴蝶谷》中,讲到了蝴蝶谷中的蝴蝶都很热情好客。我就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想象蝴蝶看到游人会说些什么话,会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的热情。学生都争着举手发言,想象非常丰富。然后我再引导他们读出蝴蝶的热情来,学生因为有了刚刚的想象,都能读得很热情,有些同学甚至不由自主地做起了动作,真让我感到惊喜。
三、在情境体验中美读课文
创设情感丰富的教学情境,把学生带入特定情境之中,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强化其内心的体验。尤其是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占优势,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设计情境体验时要以其丰富的感情积累和知识底蕴纵情渲染,把握时机,用发自内心的情感,围绕课文内容创设情境,为课堂创设一种富有感染力的情境,为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筑路铺桥。
在教学《月亮湾》一课时,我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了山村美景的图像,请学生边看边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鼓励学生联系身边的山村景象,体会月亮湾的宁静美丽。再配上悠扬舒缓的音乐,让学生进行配乐朗读,学生读得清新柔美,意犹未尽。在这优美的朗读中,学生仿佛已置身于那美丽的月亮湾。学生有了这样的感受,老师再进行指导,就能把短文的意境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展现出来了。
四、在生活体验中真情朗读
“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泉。”“语文学习只有密切联系生活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低年级学生虽然年纪小,但并不是一片空白,他们已有一定的生活经历,脑中已存储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经验、知识。学习时,我们可以激活贮存在学生脑中的相似经验,引导联想,使其在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获得情感体验。
比如《雨后》这首儿童诗,因为学生都有过雨后玩水的生活体验,所以我先让学生聊聊自己是怎样玩水的,心情怎样,学生对这个话题非常感兴趣,你一言我一语,都说得特别开心。之后的教学可以说是水到渠成,学生链接了生活,找到了相关经验,把这种心理体验转移到课文中,自然读得感情饱满、抑扬顿挫。
朗读是用声音再现文章的思想内容,只有用恰当的声音去表达对文章的理解,朗读才有生命力。离开了对文章的准确理解,声音技巧自然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好的朗读绝不是对文字本身“轻重缓急”的技术处理,而需要立足于课文情节的情感色彩,以声传情。美学家王朝闻说:“朗读者的高明之处,并不只在于清晰、流利、悦耳的音和调,主要在于他进入了文学作品所规定了的情景,即他自己的体验所形成的入神的音调及颜面表情。”朗读应是“情”与“技”的整合体,只有在师生共同参与、教学相长的过程中,由教师引领学生自主认识、自主体验、自主感悟,才能培养情感,启迪思维,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无声的文字变成一句句动听的话语。
有人说,听读一段充满感情的语言文字,犹如欣赏一首悠扬悦耳的乐曲。是啊,学生动情的朗读是那么的有魅力,看着可爱的祖国花朵吐出那优美动听的词句,我仿佛在聆听花开的声音,那是一件多么美妙幸福的事情啊!
参考文献:
[1]汪潮.新课改条件下关于有感情朗读的科学定位[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6(7).
[2]陈杰.用语文的方式教出语文味[J].教学月刊:小学版,2007(1).
[3]汪全佐.新课标指导下的朗读训练及评价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2007(5).
[4]王一娴.感情朗读的误区及指导策略 [J].小学教学设计,2006(2).
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7
一、给一个情境——想说
实践中,我体会到“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这句话的含义。低年级的孩子都喜欢轻松、活泼、有趣的课堂,情境创设就像是铺路子,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孩子们口语交际的热情,点燃参与的欲望,使学生乐于交际,善于交际,并有效提高口语交际的能力。
1. 角色表演。让学生结合教学内容进行角色表演,也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说话欲望的好办法。学生通过看表演或自主参与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说起来会更有兴趣,表达也会更清楚,更有感情。
2. 动画演示。课堂上有了多媒体课件的参与,变得有声有色起来。而动画是孩子们最喜闻乐见的形式,每个孩子都爱看。把口语交际的内容通过动画的形式演示出来,能一下子就吸引住孩子们的目光,把孩子们的心绪拉到课堂上来。从动画中,孩子们明白了事件过程,有了整体感知,也就更能把握交际内容了。
3. 故事导入。生动形象的故事情节也能把孩子带到情境中来,孩子们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人物,站在故事中人物的立场上展开口语交际训练,往往也能各抒己见。
二、给一个机会——要说
一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后面都有一个口语交际训练内容,但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口语交际训练应不局限于口语交际课,而应该春风化雨般融入在每一堂日常教学课特别是语文课中,不失时机地培养孩子们的口头表达能力,引导他们从想说到敢说,再到会说甚至爱说,指导他们把句子说得有条理。
1. 玩中说。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孩子们在玩的时候玩得开心,结束后就可以说得绘声绘色。心情、想法、玩法,无拘无束地表达,玩得有趣,说得也会有趣。
2. 学中说。从学第一个拼音字母“α”开始,就可以让学生说说教师的口形是怎样的;看到一张图,可以说说图上有些什么 ,在干什么;学了一个生字,可以说说这个生字是怎么写的,可以怎样记住他;学了一篇课文,可以说说读懂了什么,学会了什么……说的训练在教学中无处不在。
3. 做中说。低年级的孩子们都喜欢做小玩意儿,那么就可以让他们说说制作的步骤。在说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他们说得有条理,说得清楚完整。
三、给一个鼓励——愿说
由于自身所处的环境不同,每个孩子身上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他们进行口语交流时遇到的问题也会不尽相同。我们要理解并正视学生口语交流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尊重学生个性化的见解和表达,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多一份关怀,少一些嘲讽。特别是一些性格内向、反应较慢、不爱表达的孩子,教师更应给予热情和关怀。当他们表达受阻,语言不通畅,表情困窘时,柔声地一句“不要着急,慢慢来。老师相信你能行!”一定能带给孩子力量,老师的鼓励和赞美就像一缕春风,吹进孩子的心灵,增强学生的自信,变不爱说为愿意说。
在上口语交际课《小兔运南瓜》时,我让学生帮小兔出出搬南瓜的主意。当一个平时不太发言的“胆小”的学生用到“灵机一动”一词时,我就马上抓住这个契机:“真了不起,我特别欣赏你这个句子中用到的一个词,大家注意到了吗?猜猜是哪个?”因为这个学生说得很轻,同学们就说:“太轻了,我没听清楚,你能再说一遍吗?”“请你再大声说一遍好吗?”这个学生有了大家的鼓励,又响亮地说了一遍,其他学生也有意识地去仔细听、认真想。瞧,教师的鼓励不仅感染了正在说的“胆小”的孩子,使他更具信心,还让其他学生都以一种积极欣赏的心态期待着。
四、给一个评价——会说
在学生无拘无束表达的时候,也应该重视评价,给学生以参考,从而把句子说得更规范,真正让自己“会说”。那么,在引导学生评价时,我们要从哪些方面入手呢?第一,评语言。即语言是否准确、规范、用语是否恰当。第二,评思路。即内容是否清楚,是否富有逻辑性与条理性。第三,评仪态。评声音是否响亮,仪表是否端庄,表情是否自然。
聆听北京的声音 篇8
友谊传四海, 神州连五洲。看!古老而现代的北京正在见证着一段辉煌的成就:让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合高精尖的科技气息;让历史古迹和水立方共同焕发光辉;让参赛运动员可以尽情地享受着现代化运动场馆所对体育魅力的最新诠释, 让海外宾客可以全心地体验中国传统文化与高科技的完美交融, 让全世界都能听到北京的声音。
体育竞技不仅展现了人类的力量、意志与技巧之美, 更展现了科技带给人类沁人心脾的美感。我们提倡科技奥运, 就是要把现代科学技术多角度、多渠道地嵌入奥运会, 通过广泛应用当代最先进的科技成果, 让科学精神、思维和科技成就渗透到奥运会的每一个细节, 使2008年北京奥运会成为被先进科技成果装备起来的体育盛会。
科技奥运的实质其实就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的竞争与奥运会的竞争是一致的, 用口号来表示就是:更快、更方便、更准确、更安全。所谓更快就是要大量用宽带网、多媒体、高清晰度的技术;更方便就是要智能化, 包括信息发布的智能化、交通管理的智能化、会务管理的智能化等;更准确包括比赛的时间、比赛的地理位置、比赛的进展情况要非常准确, 非常及时地报道出去, 或者说想查的信息立刻就能查到;更安全包括一些安全保卫、身份认证等, 这也是每次奥运会都非常重视的一个问题。
我们花费心思去搞奥运会,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要把中国展示给世界, 除了历史文化、风土人情这些因素之外, 还有科技实力这个参数, 这是一个强国崛起的重要标志。
赛场上的体育健儿致力于把人类体能的极限推向最高, 科技创新则专注于未知领域的突破研究及已知领域的推陈出新。科技无处不在, 吃穿住行用, 这些至臻的设计巧妙地融合在我们的生活之中, 奥运的创新点更多地体现在这里。
一个声音在迫切地呼唤着北京, 巨龙展开怀抱, 科技腾架起桥梁, 奥运凌空而上, 创新的纽带迅速延展开来。
奥运在创新:高科技泳衣、高清转播、鸟巢新型材料、安保电子眼……
北京在创新:城区改造、环境规划、新能源汽车、气象预测……
中国在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发展创新、制度创新……
世界在创新:全球一体化、资源共享、超越国界……
均衡期待 聆听花开 篇9
我深知, 能否保护和培养每一个孩子的舒展、坦荡、自信和幸福, 取决于教师对孩子的评价。我坚持用全面、人文、发展的评价来鼓励每个孩子, 寻找每个孩子的闪光点:善良、宽容、勤奋、勤劳、有爱心、有责任心、热情大方、乐于助人、有才艺、有特长、好阅读、善思考等等;我坚持把班级建设的工作分配给每个人, 使每个人都有为同学、班级、学校服务的岗位或机会。为每一粒种子找到合适的土壤, 在你阳光、空气般无处不在的爱心鼓励下, 所有的种子就一定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面向全体, 就意味着因材施教, 如果不能做到因材施教, 面向全体就是一句空话。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 他们不是一张张白纸, 每个人都带有不同的遗传因素、都有各自的家庭环境、知识背景和特定的社会文化氛围。这些差异导致不同的儿童有各自的兴趣、各自的特长;有不同的生活经验、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策略。赞可夫说过:当教师把每一个学生都理解为他是一个具有个人特点的、具有自己的志向、自己的智慧和性格结构的人的时候, 这样的理解才能有助于教师去热爱、尊重、教育每一个孩子。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教导我们———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 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 这样才能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也就是说, 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自觉地做到因材施教。
于是, 我努力去这样做———尊重每一个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
比如, 在计算课上, 我们坚持算法多样化, 孩子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算理算法;学习生活中发现问题,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办法去解决, 或者群策群力, 共同合作。在“设法测胡萝卜体积”这一实践活动中, 有的孩子运用“当一个物体完全浸没于水中 (水不溢出) , 上升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 反之则下降部分水的体积就是物体的体积”这一知识, 测出了胡萝卜的体积;有的用面团捏模, 两次的体积差就是胡萝卜的体积;有的用“倍比方法”, 通过称重求体积的方法测出了胡萝卜的体积。一枝独秀不是春, 百花齐放春满园。因材施教的“自助餐”, 一定会比“齐步走”、“流水线”式的教育教学创造出更多的奇迹。
于是, 我努力去这样做———宽容每一次训练尝试判断的失败或错误。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在一堂企业管理培训班上, 一位心理学家出了一道题——3+3=?接着他说:“答错者成绩为不及格, 并记录在案。”结果, 认为答案是6的只有少数几人, 而认为答案是7的却有一大片。“并没有严刑拷打, 只是用成绩不合格来威胁了一下, 竟然有那么多人向错误屈服、低头。”心理学家大声感慨。
所以, 宽容是教书育人的艺术;宽容是给他们足够的时间和空间, 放开思维、展开双翼, 自己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宽容是老师放下权威、放下指导性意见, 让孩子有勇气去坚持自己的发现、有机会去更正自己的错误;宽容更多的时候还应做到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的“路径差”、“时间差”和“结果差”———“人像树木一样, 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 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 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 于出头处谋自由。”找一切可以鼓励的机会, 把中肯的表扬真诚地传递给每一个孩子, 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爱。作为教师, 我们是孩子成长征途上的一个伴侣, 是一个他们值得信赖的伙伴。既然是这样, 还有什么不能宽容呢?和孩子共同成长的每一个日子, 都将变成人生最美好的回忆。
记得那是一节复习整理课, 在对比练习中, 我请同学们思考:用一张正方形纸绕它的一条边旋转一周, 正方形纸划过的空间所形成的圆柱体有什么特征?那节课的气氛特别好, 我话音刚落, 婷婷和青青没等举手, 就立马说出了自己的判断。婷婷认为:圆柱体的底面半径等于圆柱体的高;青青认为:圆柱体的底面周长等于圆柱体的高。有的同学反应还没有这么快, 给他们俩这么一说, 大家就更认真地推敲起来;有的则和同学对视着、沉思着;有的忍不住和前后左右的同学轻声讨论起来。我笑眯眯地不露声色:“那我们就干脆讨论一下, 再举手表决, 好吗?”他们迫不及待地、热烈地讨论起来:有的拿出一张正方形的纸, 边比划, 边佐证自己的观念;更有甚者, 争得面红耳赤。我一边观察, 一边适时地加入个别小组的讨论, 待我观察到全班意见基本趋于一致时, 我请他们举手表决:“同意婷婷意见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手了!当然也包括青青。“50票!”我响亮地宣布。“同意青青意见的请举手!”全班同学你看看我, 我看看你, 个个都忍着笑, 等我宣布结果。“0票!”我一本正经地说。大家都善意地开怀一笑, 青青也笑了。我趁兴请青青说说, 怎么自己都没投自己一票呢?青青微笑着、坦然地说:“刚才我把这种情况和用一张正方形纸卷成一个圆柱体弄混淆了。现在我已经明白这两种情况的区别了。”同学们不由自主地鼓起了掌, 这掌声属于青青, 属于他们自己, 更感动着我。我艺术地当了一回导演, 孩子们自己圆满地解决了问题, 还学会了在对比中深化认识。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学习习惯更重要?还有什么比这样的学习情感更珍贵?这样的习惯、这样的情感, 想不喜欢学习恐怕都很难。成长的幸福象清纯秀丽的香水百合悄悄绽放, 芳香四溢, 让人深深地陶醉。
聆听秋的声音 篇10
秋的声音是树叶轻轻落地的沙沙声。每当秋风掠过树梢, 总会有几片叶子恋恋不舍地飞离枝头, 投向大地母亲的怀抱, 叶子的飘落在我看来, 并不是离去的凄凉, 而是为来年的重生积蓄力量。
小区前面的公园里, 银杏树的叶子刚刚变黄, 坐在树下, 一会儿便会有几片叶子摇曳着飘落下来, 散落在公园的草地上, 叶子是金黄的扇形, 在夕阳的逆光下, 叶子的脉络有着透明的质感, 煞是美丽;然而不仅仅是这些, 不远处, 还有几棵不知名的树, 结着一些像海棠一样的果实, 树叶是椭圆形的, 刚刚从树上落下的时候, 是深红色的, 不久就会变成黄色、深黄色。散落在草地上的落叶, 仿佛是黄绿色的地毯上绣着的许多五颜六色的花朵。在秋风中细细聆听, 叶子落地的声音天籁般动听;静静地欣赏, 叶子飘落的身影, 舞者般摇曳生姿。当夕阳的光线变得柔和的时候, 顾不上维护淑女形象, 姿势极不雅观地趴在草地上, 把这些叶子摄入镜头, 定格成美丽的画面。顾不得衣服上沾满了枯草和泥土, 兴致盎然地一张张翻看自己的拍摄成果, 有着收获的喜悦。
秋的声音是果实欢笑的声音。这个礼拜天, 随父亲母亲回了一趟老家, 走在熟悉的乡间, 看到的是乡亲忙碌的身影和他们饱含着丰收喜悦的脸庞。平房上、房檐下到处都堆放着或悬挂着胖乎乎的玉米;院子里、街道旁晾晒着白花花的花生;田野里, 大豆笑咧了嘴巴, 高粱更是笑弯了腰, 笑红了脸。
我们家的邻居很是有趣, 他在屋后也栽种了几行高粱, 为了防止鸟雀偷吃, 他做了一个稻草人, 稻草人戴着大草帽, 穿着大红色的上衣, 湛蓝色的裤子, 很是像模像样, 然而他还是不满意, 又在每一朵高粱穗子上, 套了一个塑料袋, 说是现在的鸟雀实在是太聪明了, 稻草人不怎么管用, 鸟雀们还是来吃, 只好想了这么一个方法, 说着便呵呵地笑了, 他告诉我, 其实并没有把所有的高粱都套上袋子, “怎么也得给他们留些吃的, 秋天也是鸟儿们收获的季节呢!”一阵风吹来, 稻草人的衣袖随风摆动起来, 我看到, 一只吃饱了的鸟儿落在稻草人的帽子上, 叽叽喳喳地叫起来, 仿佛是对我的邻居说:谢谢你, 谢谢你。我们忍不住都笑了。
在合作学习中聆听花开的声音 篇11
本案例授课内容是湘教版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第二课时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课堂设施有多媒体设备、中国地形图、景观图片、PPT课件。
二、过程描述
案例: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课堂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
生:喜欢。
师:老师也喜欢旅游,老师在旅行中拍了很多很美的景观图片,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些图片,来做一个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
活动描述:
◆9人为一小组,各小组将照片进行分类(按流水和风力);按照小组成员的兴趣,可选择其中的一组图片,讨论分析,并选派代表讲解。
◆结合所学知识,将图片贴在地图的合适区域,并回答下面3个问题:
①你介绍的地貌景观叫什么?
②你在哪里可以找到这种地貌?(题目范围太广,超过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
③它是如何形成的?
学生活动:
点评:在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注意调控学生的态度,在学生之间穿梭,了解学习情况,针对学生思维的多样化给予个别指导,这样能更好地因材施教。
学生代表发言:
生1:这两个都是流水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师:这两种景观分别叫什么名字呢?
生1:(此时学生遇到难题,不会描述名称)
师:这两个分别是喀斯特地貌和冲积三角洲。
生2:他们都是风力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师: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也是风力侵蚀作用造成的?
生2:那是风力沉积?(学生也不确定)
师:还有其他同学发言吗?
(此时,学生面露难色,活动难度大。)
案例反思一:
开篇导入之后立刻进入合作学习中,探究流水作用和风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但此时学生对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还没有一定的了解,很容易在后面的讲解过程中,将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的概念混淆。
同时,在地形图中贴图这个活动中,每小组都要讨论9张图片,并且在整个中国地区贴图范围太大,學生所花的时间过多,影响到后面的教学,同时,高一学生还没有接触区域地理的相关知识,这个合作学习的难度对高一学生来说太大,并没有很好地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合作学习,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个合作学习显得有些形式化。
案例反思二:
这堂课上下来感觉很流畅、很和谐,最重要的是整堂课几乎全体学生都处在积极的思维过程中,学生成了课堂真正的主角。
先通过图片和讲解结合的方法学习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让学生有一定的认识,然后进行贴图的合作学习。这次的合作学习,每个小组分析2张指定的照片,并将范围指定给学生,缩小范围,降低难度,大大提高时间的利用率,在学生回答的同时,相应知识点补充,拓展深度,很好地落实了知识点,真正地实现了课堂有效性。
三、案例反思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大力推动,地理课堂内的合作学习显得十分流行。现在不少老师评价一节课的好坏,重要的一点是看有没有运用合作学习,似乎合作学习成了体现新课程的检测标准。这种认识导致在一些评比、汇报等公开课中,教师都尽量加入了小组合作学习这一环节。但是很多教师仅把合作学习当成课堂教学的“装饰品”,而对它的实际作用、价值与内涵缺乏深入了解。
通过这次活动,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合作学习必须具备以下两点:
1.强调合作学习设置的合理性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教师要合理选择合作的时机,因为不是所有时刻、所有时间都需要合作,否则合作学习就失去了意义。因此,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合作,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最大作用。
本节课中的合作学习,第一次课一开始就进行,显得很突兀,让学生在地形图中贴图,范围大,而此时学生还未接触区域地理的知识,不符合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学生的合作交流难以深入。第二次课中,先进行知识的铺垫,利用学生已有的兴趣,进行合作学习。将贴图的范围限定在可选选项中,难度降低。此时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合作学习的交流也逐渐深入,大大提高了合作学习的效率。
2.注重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为了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制定相应的规则,根据学生的学情设置问题的难度。
在本次活动中,第一次布置的任务范围大,难度大,学生在小组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大,极大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但是第二次课中,任务布置具体,贴图的范围缩小,指定区域,降低了难度,这样每个学生才有机会把自己的想法与他们交流,才能使每位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彰显,自然激发了全体学生学习的兴趣,保证了合作学习的质量,提高了小组合作的高效性。
聆听来自遥远侗寨的声音 篇12
黔东南侗寨流传至今的文化瑰宝
侗族喜欢依山傍水落寨,寨前有溪流,寨边有古树,寨后有青山。侗族人民用双手开发了秀丽的山区;用汗水浇灌了富饶的宝地;用智慧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
鼓楼、风雨桥是侗家建筑的典型代表,侗族擅长石木建筑,鼓楼、风雨桥是其建筑艺术的结晶。鼓楼为木质结构,以榫头穿合,不用铁钉。有3 层、5 层以至15 层,呈4 面、6 面或8 面,飞阁重檐,形如宝塔,巍峨壮观,是族姓或村寨标志,也是公众集会的议事场所。
侗族人民大都穿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喜青、紫、白、蓝色。黑青色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女裙不分季节,多用黑色。侗族服饰讲究色彩配合,通常以一种颜色为主,类比色为辅,再用对比性颜色作为装饰。主次分明,色调明快而恬静,柔和而娴雅。在侗寨里,有的人还穿自制的草鞋,真是简单又环保,看着老人做草鞋,其实还是蛮有意思的。
侗族人民信仰多神,崇拜自然物,古树、巨石、水井、桥梁均属崇拜对象,受到汉族的影响,侗族信仰一部分汉族的神。由于独特的民族信仰,侗族的节日与汉族有所不同,以春节、祭牛神(农历四月初八或六月初六)、吃新节(农历七月间)较为普遍。有些地区还有在10 月或11 月过侗年。但是由于民族之间的交往,侗族还有清明、端午、中秋、重阳等节。节日期间,侗族男女身着盛装,头戴银饰,跳起歌舞,举起酒杯,一起庆祝。
榕江大利侗寨世上声调最多的语言
贵州省黔东南州榕江县栽麻乡大利村,于大利溪畔深山幽谷中。冬暖夏凉,宜人居,青山古寨,翠竹碧绿,鸟语花香。村内石板古道阡陌相连,青瓦木楼鳞次栉比,500 年树龄的古楠木和老榕树数十株。晾禾谷仓无数,立在荷塘稻田之上,既美观,又防火。一条小溪从寨中穿过,5 座风雨桥横卧于溪上,村中年轻男女谈情说爱,上了年纪的老人纳凉闲谈,都是在这座桥上,这里也是著名的“侗族大歌之乡”。
“大利”这个名字不知道是不是侗语的音译,但在汉族来说是个好名字,大吉大利,发财如意。侗语和苗语至今在黔东南的这些村寨还是很普及的。上了岁数的阿婆甚至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普通话。侗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侗水语支,而现今的侗语是以贵州榕江话为标准音,声母有32 个,韵母有56 个,声调舒声9 个,促声6 个。侗语的声调之多,演变之大,全球罕见,据说是目前为止,世界上声调最多的语言,不难联想,悠长婉转、缠绵悱恻,又不失雄壮豪迈的多声部千人侗族大歌为何拥有震撼人心的魅力,当然源于这个声调颇为丰富的语言,大利侗寨,便在榕江,可以说这里是黔东南的侗族“普通话”。传说侗族从前是有文字的,掌握在巫师手中。究竟是怎么失传的不得而知。是为了把千年的秘密保留在心底?或是先祖为了隐居深山避祸?现在的侗族文字,是1958 年民族调查、考察时期,语言专家根据侗语发音用拉丁文拼写而成的,不少村寨也零星能看到用汉字表达的侗族语音的词汇。
“嘎”(歌谣)、“垒”(原始宗教祭词)和“暖”(神话传说)是侗族早期的文学形式,和汉族的女娲造人、藏族的猕猴变人传说一样,侗族也有自己的人类起源传说,《洪水滔天》《开天辟地》在民间有广泛传播。《洪水滔天》和很多民族传说中都有类似记载,甚至诺亚方舟的故事也与之不谋而合,无论是哪一个版本,都是世纪大劫难,最后剩下幸运的人,他们结合繁衍,成了我们的祖先。侗族还有长篇史诗,叫作《祖公之歌》,有歌颂侗族古代女英雄的史诗《萨岁之歌》,还有大量玩山歌、劝世歌、叙事歌、儿童歌、表现爱情生活歌、男欢女爱我只喜欢你一个歌、姑娘你一定要嫁给我不要理会隔壁张三彪歌、妹妹你真是我心中的女神歌……玩笑归玩笑,情歌永远都是生活的主旋律。
侗族的文化艺术丰富多彩、有“诗的家乡,歌的海洋”之美誉。侗族诗歌的韵律严谨,题材广泛,情调健康明朗,比喻生动活泼。侗族民间舞蹈,有“哆耶”、芦笙舞和舞龙、舞狮等。“哆耶”是群众性的集体歌舞,或男或女,彼此互相牵手搭肩,围成圆圈,边走边唱。
侗族民歌在其演唱形式上, 有“嘎”“耶”“款”的区别,“嘎”是独唱或二人二声部重唱,“耶”是集体合唱,“款”则是只诵不歌的“款词”。在侗族民间,既能唱歌又能编歌的人是受到尊敬的,被称为“歌师”。《歌师传》是侗族民歌中一部重要作品,全歌116行,叙述了历史上的14 位歌师以及他们的19 部作品。
侗族有一部民间叙事长诗叫作《珠郎与娘美》,作品的题材来自民间传说,故事讲的是一对青年恋人,男的叫珠郎,女的叫娘美,为了摆脱包办婚姻,他们携手私奔,翻越了99 个山梁,过了99条河,远走他乡安了家。结果当地有恶霸地主霸占了娘美,杀害了珠郎,还诬陷珠郎是奸细。娘美为了给丈夫报仇,以愿嫁为诱饵,骗取了地主信任,后来找到机会,手刃仇人,报了仇。最后背上心上人珠郎的遗体,重返故土。这是一部直到今天搬上荧幕也绝无任何不妥的爱情故事。《珠郎与娘美》的故事在侗族地区的流传过程中出现了多种译文,民间叙事长诗是在流传中由侗族民间歌师们加工完成的。1921 年,侗族戏师梁绍华又将《珠郎与娘美》创作改编成同名侗戏。(据贵州省民间事务委员会、贵州省民间艺术研究会编印的《侗族文学资料第二集:侗族叙事诗》,石宗庆记译、龙玉威意译,1985.7)
从江七星侗寨古老的生育文化和稻禾文化
黔东南的从江县的“七星侗寨”位于丙妹镇东北面,由銮里、银良、平求、高增、岜扒、占里、小黄等7 个侗族村寨和园区核心区组成,刚好连成一个北斗七星的模样。七星侗寨的打造是否合理,其实是值得商榷的。首先七星之名最完整的记载,始见于汉代纬书,是不是侗族文化的遗产值得讨论。而位于北斗星第一颗的天枢星作为北斗的斗身,汉文献称其为魁(斗身为前四颗,都被称为魁星)。学子崇拜魁星,又被叫作文曲星,范进中了举人之后,他老丈人恭维他便说姑爷是文曲星下凡。《黄老经》说它是“阳明星之魂神”,道教中北斗天枢宫为贪狼星君。占里古村和其他几个古老的侗寨连成七星,是否能在侗族的文化上和传承上解释得通,是一个严肃的问题。我回来的这些天,无论用任何方式都查不到关于侗族历史的记述,或是当地百姓关于北斗或是七星侗寨的传说,只有当地政府网站有几个简单的叙述。
从江是黔东南的门户,与广西三江、融水、环江相连,省内与黎平、榕江、荔波等县毗邻。乃是桂北和黔东南的要地。占里侗寨的名片,是在农耕文明地区少有的生育文化。直到前一段时间,开放二孩还引起了热烈的关注。而这个依靠农耕生活的深山里的少数民族组成的自然村落,竟然自己就解决了这个“天下第一难”的问题,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计划生育第一村。占里奇绝,有两件,一件神秘,一件不神秘。一件让说,一件一般不说。
话说不神秘的这件事儿,之所以不神秘,我看还是因为人聪明,俗称“情商高”。占里的祖先姓吴,兄弟俩叫吴占和吴里,逃难到山清水秀之地,取各自一字作为地名。不久便逐渐形成了一个自然村落。直到有一天,人多地少,因为资源不足,开始有纷争、矛盾,情商超高的寨老们对乡亲们说了一句通俗易懂的话:“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然后指定寨规,只有拥有30 担粮食的家庭,才允许要孩子;达到50 担,才能要第二个孩子。如有不遵守,逐出寨门。我想,这个规则在百年前的制定,一定是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但由于群众坚持贯彻了寨老的管理方针,于是解决了资源枯竭、人地矛盾的问题。
再来说说神秘的不让说的那件事儿。一家只能生俩,多少有点遗憾,有儿子的想闺女,生闺女的想儿子,怎么办。一男一女吧。闹着玩呢?你说生啥就生啥?我说了不算,他们自己说了算。村里有两口井,被称为男井和女井。专家说一口弱碱,一口弱酸,加上祖传换花草调配的秘制药,占里98% 的人家,都是一个儿子一个女儿。这个药师,变成了核心的传奇,然而传女不传男,严禁外传,使得生育的秘密愈加让外人感到神奇,外人总想用各种方式窥探究竟。神奇的故事,保留在这里就好。说真的,这方子要传出来,还不乱了套?
来到黔东南几日,天天阴天,唯有在占里的田间突然出现一道阳光。我没有跟队前去村里乱逛,而是爬上了村头的稻田里。眼前的景象,才是我所感兴趣的农耕文化。准确地说,叫稻作文化。
旅游看的就是原生态,感受的就是文化,再没有比稻、禾文化更为原生态的了,因为这个文化的根源就是人要吃饭。我们的老祖宗,从会播种水稻的那一天起,就开启了延续几千年的稻作文化。黔东南是稻作文化的传承、延续之地,是原生态耕作方式的保留之地。为此我查了一些学术文章,讲得比较复杂:勤劳、勇敢、善良的群众,从生产生活中积累经验,水稻在脱粒的难度上被分为禾和谷。其中又把能在田间用谷斗脱粒的籼稻和糯稻统一称为谷;把不易脱粒,只能用镰刀摘穗的,称为禾。所以,禾是非常顽强、非常叛逆的水稻品种。禾也分为籼和粳,粳中分为粘和糯,这种糯禾被称为香禾糯,世界特种稻,“糯种之王”。其实“禾”这个字,在汉语里解释为嘉谷, 2 月开始生长,8 月成熟,处四季之中,得阴阳之和。所以禾是谷类植物的统称。这段话的核心表达是,黔东南的侗族人家有最好吃的大米饭,好吃到什么程度?传说有不少苗家和侗家的年轻人,外出打工几年,实在忍受不了外面难吃的米饭,而跑回家种田。
农闲之余,斗牛是侗寨人民的娱乐项目之一。对比青年男女的情歌传爱,斗牛是一项老少皆宜的项目,届时老少咸集,人山人海,欢声四起,锣鼓喧天,铁炮震动山谷。
在这里,另一个稻作文化的表现就是谷子连穗一起摘,摘了晾晒在晾禾谷仓上,现吃现舂米,别处还真没见过。晾禾谷仓不在自己家,在村中的水塘之上,为的是防火。侗族大哥说房子着了火可以再盖,粮食没了是要饿死人的。因地制宜地保留口粮,也是先民的智慧之一。
【聆听花开的声音】推荐阅读:
聆听内心花开的声音06-12
聆听花开的声音作文09-24
聆听花开的声音高中作文800字10-18
聆听大师的声音10-07
聆听窗外的声音05-24
聆听成长的声音06-05
聆听心灵的声音07-07
聆听专家的声音07-26
聆听心的声音12-11
握着心,聆听感动的声音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