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2024-09-22

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精选4篇)

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篇1

如何让学生说真话、表真情,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这是近年来我一直探索的一个问题。我们不妨来看看现在的小学生作文吧。作文“假”“大”“空”,写老师无非就是“批改作业到深夜”“生病仍然坚持上课”等等,而写母爱就是“孩子生病了几夜没合眼,守在孩子身边”等等。我们的生活真的如此单调、如此公式化吗?如何改变这种现象,让学生做到“童言无忌”“我手写我心”呢?

一、给孩子一个展示的舞台

2003年8月《台州晚报》推出了一块“儿童习作版”,记得当时本版主编是这样说的:儿童习作版可是小孩子们才艺大比拼的地方。如果你多才多艺又满脑子思想,你快快将它们寄过来,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这个栏目一问世,就受到同学们的青睐,因为有块“儿童习作版”,它给小朋友们搭建了一个展示才能的舞台。我连续看了几期周末版“儿童作文”上的作文,真让我激动不已,好像一下子找到了指导学生作文的捷径。因为主编选文有一个朴素的理念,那就是童真、童话、童趣。她的选文理念为我指导学生习作提供了一条明确的思路。于是开始尝试着让学生写《儿童习作版》上的命题作文,并向报社投稿。认为《儿童习作版》上的命题作文和现行课本的作文比较,至少有两大突出优点:(1)《儿童习作版》上的作文都是学生自己命题的,然后择优选取。(2)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得很紧密。再者,学生的作文在《晚报》上发表了,他们内心的那种喜悦与成就感是难以用语言来表达的。我班每个学生都有《儿童习作版》,专门用来写晚报上的命题作文,这也成了同学们周末的一道固定家庭作业。且必须做到:第一,写真话;第二,语言要幽默;第三,有儿童心理。让儿童的这种真善美在写作中提升,在提升中完善。因为只有这样的文章才是真实的、原汁原味的儿童作品。每当收到晚报时,我总是捧着报纸读了一遍又一遍,好像在欣赏一件精美的工艺品。有时,还把晚报上的作文全部投影到大屏幕上,和同学一道欣赏,欣赏文章的题目、幽默的语言、真实有趣的内容。有一位女生写《我是一只恋网的小蜘蛛》:“大家别以为女孩子不会恋网哦,其实你们大错特错。不怕实话告诉你,不仅男孩子会上得那么疯狂,就连我也成了一个超级疯狂发烧友。每个星期七天就有两天是去上网的,而且是全天候24小时不离电脑,手不离键盘和鼠标,脚不离地板,眼睛不离屏幕,全身不离电脑房。可算得上是‘超级发烧友’吧。……”有时遇到本班同学的大作发表,我就叫文章的作者亲自给同学们读一遍,读完以后,就让同学们说说这篇文章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有时,也会问问作者构思文章的过程。有的说“边想开心事边写作”,有的说“先想到与这个作文题有联系的事情,然后把这些事情写在草稿本上,再一一进行筛选,看哪个更有趣,更有意义”,有的说“写真话有时怕别人笑,而不写真话又失去了童真,失去了童真就上不了报。想一想写真话的好处,也就有胆子写真话了”。同学们没有把写“儿童习作版”作文当成负担,而是一种快乐,一种愉悦,这不正是我们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精神吗?

二、给孩子一个聊天的机会

课程标准在习作指导方面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鼓励“自由表达”。鼓励“自由表达”,首先要做的就是减少束缚,开阔学生习作的思路。前不久,我听了一堂三年级作文课,内容是《记一次有趣的游戏——贴鼻子》。老师首先让同学们观察两幅画,看看缺少什么?原来都少了一个鼻子。于是开始玩击鼓传花的游戏,花最后落在谁家谁上黑板贴鼻子。游戏玩完了,学生开始习作。结果学生都写的千篇一律,连标题都是一模一样。我想这堂课设计游戏情景的目的应是开拓学生的思路,而不是要学生就写这一个游戏,五花八门的游戏都可以写,这样文章才会“百花齐放”。再说标题也可让学生拟几个,如“鼻子贴到额头上”“小鼓咚咚响”“轻轻蒙上我的眼睛”之类的。我知道老师先创设这样的情景,再让学生写此情景,是怕学生心中没事可写,将导致程式化作文的产生。每位同学的经历、体验是不同的,老师应确定一个范围,放手让同学们去写,把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放在第一位。课程标准对小学阶段作文的语言要求非常简单,“文从字顺”而己。我们不怕学生写的作文“平淡无奇”,甚至不怕“错别字连篇”,怕的是学生不敢写作文,压根儿不想写作文。有人甚至提出,把“形象”“生动”从小学作文中请出去,反对把学生的习作文学化、成人化。引导学生说真话、写真事,保护学生作文的“原生态”,在此基础上再逐步引导学生走上规范化、正规化的作文。是不是完全不要写前指导呢?不是。写前指导必定是开启学生的思路,不是让学生的思路都跑到你的路上来。是不是作文不能创设情景呢?不是,决不要局限于学生都来写你的情景。崔恋在一次发言中说道,习作指导要“从内容入手”。也就是说作文指导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而不是“怎样写”的问题,所以习作指导最重要的工作是打开学生的思路,使人人都找到要写的内容。一上来就用例文、范文甚至情景开路,容易束缚学生。开始宜“放”,使学生感到此次作文不是没内容可写,而是有许多内容想写,然后指导学生从中选取最有趣、最喜欢的内容写。

我看过一篇文章,有一个老师上作文指导课,尽是跟同学在聊天,当然是围绕一个话题在聊。同学们可热乎了,谈得可起劲了,到了下课还有说不完的话。正在兴头上,快要下课了,老师说:“由于时间关系,不可能都上台来交流,我们把要说的话都写下来,好吗?”然后,这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作文就是聊天。先不谈主题有没有意义,内容有没有跑题,文字优不优美,能够顺利表达就行,有写的欲望就行,解决了这些再言及其他。再说,这位老师这堂作文课,没有涉及学生写的过程,算不算好课?我认为,作文课分两种课型:指导课和点评课。要想在短短40或50分钟的时间里,解决导、说、写、评是不可能的,也是走马观花的,是上给别人看的,最终是学生没收获。要上好作文课,最起码要两个课时。一堂实在的作文课,不需要面面俱到,不要把什么东西都塞到这堂课完成。写作可以是下堂课或课下的任务。当然,也有的指导20分钟,习作半小时,也何尝不可,应根据需要而定吧。教学中,作文指导要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教师要大胆放手,不要怕不合规矩,只要是学生自己的话,哪怕在老师看是幼稚可笑的,也是珍贵的。教学中可以灵活处理教科书编排的习作内容,鼓励有创意地表达。习作时如果有更适合学生表达的内容,完全可以调整教科书里习作的安排。

三、让孩子说孩子的话

对于那些典型的用词不当的地方,语句不完整、不通顺的地方一定要修改,而对于那些成人觉得不够妥当,但体现童心、童趣、童语的地方,又该如何看待呢?斯霞老师曾给我们举过这样的例子:(1)昨天,有个法国阿姨,到我们学校来参观。法国阿姨是女的,我们请她坐小汽车。(2)向日葵一天天地长大了,有的比老师还高,有的比同学还高。关于例(1),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唯恐别人不知道阿姨是女的,就写上了那么一句,这正是孩子的特点。因为在儿童时期,他们对阿姨等词的意义还不完全理解,只要他们不说“法国阿姨是男的”,我觉得没有什么关系。关于例(2),斯霞老师这样说,孩子有长度的观感,可是不知道怎样来表达。在生活中他知道老师比同学高,就把高的向日葵与老师比,矮的向日葵与同学比。但出于孩子的思维,是可以保留的。斯霞老师的做法对我们当前的习作教学很有启发。老师要用儿童的眼光来看待儿童的习作,不要用成人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习作修改,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

教师,就是一个“琴师”,只有工于“音律”,富于激情,弹准音符,学生这把“琴”才会奏出优美动听的旋律。如今,当我翻开学生的作文时,我听到了来自心灵的声音。

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篇2

[发表人:[中国青少年特色教育网] [发表时间:[2011-1-5 22:11:55] 做父母的,你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吗,不要在潜意识里把孩子总是当做不懂事孩子,倾听也许是最有效的教育引导方式!

这是一个在网络上流传的故事,一个触动了很多读者的故事,一个关于让孩子把话说完的故事:

一位母亲问她5岁的儿子:“如果妈妈和你出去玩,我们渴了,又没带水,而你的小书包里恰巧有两个苹果,你会怎么做呢?”儿子歪着脑袋想了一会儿,说:“我会把两个苹果都咬一口。”

可想而知,那位母亲有多么的失望。她本想对孩子训斥一番,然后再教孩子怎样做,可就在话即将说出口那一刻,她忽然改变了主意。

母亲摸摸儿子的小脸,温柔地问:“能告诉妈妈,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吗?”

儿子眨眨眼睛,一脸的童真:“因为„„因为我想把最甜的一个给妈妈!”

我相信很多家长在看完这个故事后,会有感触,会有动容,会有检讨,会有悔意,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应,但是所有的感受都比不上一个小小的改变,改变自己常常不让孩子把话说完的习惯,也给自己一个聆听孩子心声的机会。

用心倾听孩子说话,也是一种教育。然而这种最简单、最经济的教育方式却往往被家长忽略或者歪曲。以下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案例:

八岁的女儿放学回家,在饭桌上和父母说起班上的一个男生是如何的恼人。对女儿的滔滔不绝,母亲始终面带微笑,耐心聆听女儿的牢骚。孩子说得很尽兴,父亲则越来越不耐烦了,后来终于忍无可忍地发火了。他大声命女儿闭嘴,责备她总是看别人的缺点,觉得这点小事没完没了说个不停,让人心烦。在父亲的责骂中,女儿的眼里泛起了泪花,委屈的看着父亲,闭上了小嘴。

这样类似的事情,可能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出现。上例中的母亲与父亲表现出来的是两种不同聆听态度:耐心聆听与粗暴干涉。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往往是出于这样几种心理:

第一,小小孩子,芝麻小事,不必要说,不值得听。

第二,孩子,你还小,不懂事,听听我的“老人言”吧。

第三,你说到我的痛处了,我很没面子,不要再说了。

第四,我自己正有一肚子烦心事儿,那有耐心听你说。

其实,在孩子给我们说话时,父母往往过于看重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了孩子的需求。站在孩子的角度想一想,当话被父母打断时,他们感到的是父母的强势和不重视。慢慢的,孩子学会了把自己的秘密藏在心底,不再愿意与父母进行对话交流了。很多孩子吃穿不少,父母家人也尽可能的满足其物质需要,可是孩子仍然感觉不到家的温暖。一个重要的原因,就

是孩子在家里说话没有人听,或者家人根本不给孩子说话表达的机会。于是,在许许多多的家庭中出现了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我们彼此明明想表达的是爱,结果说出的却全是伤害?

看到这,或许有人会说,不过是听孩子把话说完而已,简单得很。其实不然,为人父母,不仅应该给孩子表达的权利,而且要透过孩子的话,来观察他的内心,真正明白自己的孩子说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只有这样的聆听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这样的聆听是需要学习的。

真诚的希望每一个家长,能从心底重视孩子说的每句话,能与自己的孩子用心交谈,能倾诉彼此的真实感受。心中有爱,口里说爱。

关心学生,聆听学生的心声 篇3

上课铃响了,学生们都进入了上课状态,在整队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慢慢地靠近我们了,每走一步都要看我一眼,他是害怕我批评他而在躲避我,慢慢地他终于回到队伍中,他的一举一动我装作没看见,这才给了他安全感。后来我利用学生们在练习的间隙慢慢地靠近了他,就像母亲关心儿子一样,用手抚摸了一下他的头,他抬起头来向我微笑。于是,我温和地和他对课前的事情进行了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我采用了尊重、关心、真诚的教育方法,和他一起分析事情的经过和“对错”,他也表现出了真诚和理智,然后忘记一切不愉快,和其他学生一块练习去了。最后全班学生愉快地上完了这节体育课。

一、问题的简要分析

这件事情说起来也很简单,课间几个学生围成一圈在玩陀螺,王同学跑过去二话没说一脚把陀螺踢翻了,看到这种情景,其他几个学生气疯了,顺口就骂了王同学几句,谁知王同学不但没有意识到他自己的错误,反而气焰更高,还动手打了那几名学生。班里的其他学生看到这种情况,都很反感王同学,有好多学生还反映王同学平日里性格孤僻、调皮捣蛋、经常破坏别人的东西。听到这种情形,我采用的方法很简单,摸摸他的头,让学生感觉到我在关心他,让他对我不要产生恐惧感,认为我是他的朋友,可以把心里的话告诉我。他的眼神慢慢平静了下来,他不仅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还向其他学生道歉。之后,王同学每天都在变化着,他在班里再也没有干过坏事,也没有随意地去打其他学生。有学生告诉我,王同学现在在班里表现可好了,上课回答问题积极,作业认真完成,更可喜的是他开始交朋友了。在校园、在班里、在体育课上都能看见他和学生友好地玩耍,开心地微笑。一个细小的动作,一个真诚的眼神改变了一个学生,可见教师的一举一动在学生心目中是多么的重要!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教师课前要了解学生的情绪

教师课前除了对体育课所需场地、器材,及学生的身体情况、服装穿戴进行检查,保证体育课安全顺利完成之外,还要提前了解上节课学生上的什么课,学生的情绪状态如何?在现实中,常常会出现学生因不良情绪而导致的不良课堂行为,如:上课态度消极,就连站队都显得很不情愿;学生之间发生冲突,师生之间发生冲突;我行我素、迟到早退等,这些行为都是很常见的,这些行为通常是由学生的不良情绪而引起,要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就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并通过沟通和交流等方式,对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行疏导,这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

2.教师要关心爱护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教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教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教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好多人认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爱护,其实,真正的关心爱护,应该是精神上的关心爱护。

3.教师要尊重信任学生

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对于学生来说,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一个善于爱学生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

4.教师要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

学会聆听孩子的心声 篇4

一、把学生的吵闹当成是一种享受

第一次在操场上上课, 听到那么多杂乱的声音, 第一反应就是喊安静, 让学生安静下来听我把话讲完。但是, 直白的“安静”二字, 对于正处于兴奋状态的学生来说, 有时充耳不闻。同时, 有些学生也不甘示弱地和我“对抗”着。后来, 与别人交流这件事情的时候, 听到这样一句话:“把学生的吵闹当成是一种享受。”是啊, 当学生议论的时候, 静下心聆听学生在议论什么, 有利于改进课堂教学。一次课中, 当说出今天学习前滚翻时, 下面又如往常一样叽叽喳喳, 议论纷纷。有的同学已经跃跃欲试, 准备一展身手。这时, 听到一些学生说:“我天天在家里的床上翻来翻去”“这个太难了, 我好怕”“我这个很厉害的, 我还能连续翻呢”“我还和我的小伙伴一起比赛呢”“我好想试试啊”……听到这些的时候, 教师就可以顺着学生的议论进行课堂教学, 让那些跃跃欲试的学生先展示风采, 给其他不会的学生一个感性认识, 并让其他会的学生来点评, 互帮互助。同时, 把一些胆小害怕的学生集中在一起, 由老师示范与保护, 给他们安全感, 也可以选一些教师的得力小助手来帮助他们。这样, 学生不仅学会本课内容, 也实现了整节课的教学目的, 同时学生乐在其中。

二、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以爱育人

聆听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 聆听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 聆听是创建和谐课堂氛围的基石。作为教师, 要时刻尊重学生, 以爱育人。尊重学生, 意味着要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尊重学生的人格, 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关心学生, 则不仅在学习方面, 而且在身心健康、个性培养等方面都给学生以关爱。在教学水平二障碍跑时, 发现大部分同学兴高采烈, 跃跃欲试, 而有几个同学似乎很不舒服。于是, 让其他同学分组做准备活动, 同时把这几个学生叫到一旁, 问他们咋回事。几个同学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欲言又止。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言, 有一位学生发言:“那个东西 (小垫子做的障碍物) 有点高, 我不敢跨, 怕摔跟斗。”另外一个学生表示赞同的神态。我立刻鼓励他们:“没问题的, 小垫子很矮, 相信你们能行的, 何况老师还在旁边保护你们呢。”听了这话, 这几个学生神情泰然了, 在我的鼓励下顺利通过障碍, 获得成功之后, 十分开心。如果当时没有静下来聆听, 学生带着畏惧心理去练习, 受伤的几率会大大增加, 也不利于学生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更有可能对此运动项目心理留下阴影。陶行知说得好:“运用朋友的关系, 彼此自由交换学识, 要比摆架子好得多。你要了解学生的问题, 体谅学生的困难, 处处都显示出你愿意帮助学生求学而没有一丝一毫的不耐烦。”

三、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一个真正的聆听者, 需要爱心和耐心。一个有爱心的老师, 不会拒绝学生的求助;一个有耐心的老师, 不会轻易放弃学生磨炼意志的机会。教师持之以恒的努力, 肯定能换来学生身心健康成长。教师要做的是, 多用温暖的笑脸面对学生, 多用亲切的语言去鼓励学生, 多和学生沟通和交流。在上“前滚翻”课时, 有一位体型较胖的学生怎么也不尝试练习, 一脸沮丧的神情。我注意到了, 把他喊到一旁, 听他讲他的想法。不出所料, 他是担心滚不过去同学笑话。于是鼓励他, 一次两次可能做不好动作, 但多次练习以后, 你肯定行, 同学们不会笑话你的。之后, 对他进行认真辅导, 他多次练习后能基本完成动作。我还在整队小结的时候特别表扬了他的进步, 同学们给以热烈的掌声。在平常工作中, 教师必须研究学生, 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对待学生一视同仁, 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 做到耐心细致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首诗是这样写的“:聆听比说话更重要/ 聆听/ 是一种修养/ 更是一种智慧/ 家庭的和谐/ 同事的团结/ 在聆听与交流中/ 自然会达到/ 高的境界。”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重视每一次聆听, 就是尊重学生。也只有真正尊重学生, 学生才会敬重教师、喜欢教师。认真对待沟通中每一个环节, 能够让教师真正地了解学生, 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 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

四、结束语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听与说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聆听, 能够促进师生间的思想感情的沟通, 也能消除师生间可能的隔膜。教师并不一定就是唯一的言说者, 学生同样也有述说的权利和欲望;而聆听也不只是学生的义务, 教师也应静下心来聆听孩子们的声音。好的聆听如清泉汩汩, 令人心旷神怡;好的聆听如爱情蜜语, 令人回味无穷;好的聆听如天籁之音, 令人沉醉神往。这样的聆听, 需要无穷大的境界。

摘要:聆听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最有效的沟通方式。在体育教学中, 要学会聆听学生的心声, 静下心来做好教育教学工作。要把学生的吵闹当成是一种享受, 尊重学生, 关心学生, 以爱育人, 用心走进学生的心灵。

关键词:小学,体育课堂,师生互动,成功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忠梅.农村学校体育教学改革适应“阳光体育运动”需求研究[J].教学与管理, 2013 (09) .

上一篇:畜禽养殖疾病防控措施下一篇:兆瓦级机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