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无声的质疑作文

2024-10-15

聆听无声的质疑作文(通用2篇)

聆听无声的质疑作文 篇1

聆听有声和无声的语言

泽库中心完小

王欣彩

《静悄悄的革命》这本书,对于一线教师来说,是一本很有指导性、值得认真阅读的书。书中提出的很多日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与我们课堂中存在的问题有一些相似之处,其中的教育方法也对我们现在的课堂有很大的启发,认真阅读这本书,会让人自觉不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室、自己的课堂,从中去找现实存在的问题,并且去找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方。在这本书中,我最有感触的便是佐藤学先生提出的“润泽的教室”和“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两种观念,这两点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有一定体现,也为我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启迪。

一、润泽的教室

“润泽的教室”是佐藤学先生在本书提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什么是润泽的教室呢?佐藤学先生说:“润泽的教室是指一种氛围,一种心情”,“在‘润泽的教室’里,教室和学生都不受‘主体性’神话的束缚,大家安心地、轻松自如地构筑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构筑着一种基本的信赖关系”,“‘润泽’这个词表示的是湿润程度,也可以说它表示了那种安心的、无拘无束的、轻柔滋润肌肤的感觉。”这也符合我们现在教育工作中追求的课堂氛围。

在我们平常的课堂中,有很多学生并不能放开自己,将自己融入这种润泽的氛围中,他们往往会害怕犯错、畏畏缩缩,心中有各种各样的顾虑,因此不敢讲出自己的想法。这种情况在我之前的语文课堂里也经常出现,每每讲到对课文的理解的时候,同学们都只是在听我讲,把这当成一种学习任务和需要死记硬背的知识,不敢把自己对于文章独到的理解讲出来,在遇到提问的时候也只有少数学生肯积极举手发言,这种不能平等交流的学习环境对于学生的成长是非常不利的,这种单向的教学模式下,学生们对知识的消化也不完全。在考虑之后我改变了这种教学模式,首先是不管在平时课堂上还是课后休息时,都主动与同学们沟通,和他们交朋友,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互相信赖的氛围,这样就可以拉近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关系,然后将这种和谐的关系充分运用到课堂上,激发大家沟通的欲望。这之后在我的课堂上,同学们就放松很多,有更多的同学可以享受课堂,积极的发言。

这种轻松自如,能让每个孩子安心学习的氛围,就是“润泽的教室”,老师与学生、同学们之间互相信赖,大家才能在学习中共同进步。二.聆听学生的声音

聆听学生的声音是“以‘应对’为中心的教学”这个理念的核心思想。在教育中,仅仅打造一个“润泽的教室”是完全不够的,佐藤学先生在书中提到:“在教室里的交流中,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以前我们的课堂都是以老师教授为主,为了提高所谓的教学效率,大家都将聆听的主体默认为学生,显然这种观念具有片面性,但是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的确是很重要的。

然而我在这里要讲的却是老师对学生的倾听。我认为在课堂上,老师的聆听更加重要。佐藤学先生认为,在老师对学生的倾听中,不仅仅要注意同学们通过语言表达的意思,更要通过他们的语言,推测出他们想要表达却没能完全说明的想法,也就是聆听他们内心的声音。

聆听学生的声音这一点在我的教学中也有一定的体现。为了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和同学们的沟通,改变过去只有部分积极的同学才在课堂上发言的局面,我决定改变教学方法,让所有同学参与到课堂中。但是因为在课堂上一一聆听每个同学的想法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所以我首先采取的方法是将学生们分成几个讨论小组,他们可以先在小组中讨论,汇集了小组成员的整体意见之后在课堂中自由辩论,这样大家的参与度就更高,我也能大范围的聆听他们的意见并且与之交流,推动课堂的进程。

这个方法在最初是达到了一定效果的,同学们都借着小组讨论的新鲜劲儿上课主动发言,但是到了后期很多同学都产生了惯性。由于在课堂上老师不能保证每个小组的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讨论中,这样长久下来有些同学在小组讨论中就有了惰性,只听别人发言,自己不主动与大家交换意见,长期下来还是只有小部分同学参与到这当中来,这样又不利于与每个学生展开对话。所以后来我又想出了一个办法,每次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先让大家提前预习,然后根据自己理解的文章主题准备一个简短的小演讲,在课堂上随机抽取几名同学进行演讲,并且根据同学们各自的演讲内容来导入课堂内容,引导大家理解这篇文章,最后还可以根据演讲内容的充实度和表现力对表现好的同学进行奖励。我觉得这个方法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全体参与到思考和讨论中,而且还可以锻炼他们的演说能力,让大家敢于发表意见,也乐于发表意见。果然这个方法在实践中取得了一定效果,同学们课后都积极准备,而且非常希望自己的成果能够在大家面前展示出来,在这个过程中,我又能听到他们的想法并加以引导,学习的效果非常显著。

但是在之前的实践中我没有注意到的是有时可能会忽略学生话语背后没有明说的想法。佐藤学先生在书中说:“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的心情、想法。”以后在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也会注意总结他们的语言,归纳出他们言语中隐藏的意思,认真聆听他们“无声的语言”。只有完全理解学生的想法,才能与之形成互动,双方都理解的更加透彻,也能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否则只能造成误解而影响教学效果。

除了这两个方面,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中还有很多适用于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比如说“学习的三位一体论”、“交响乐团式的教学”、“创造相互学习的教室”以及“学校向社区开放”等等,通过对这些教育理念的学习,我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也会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解决现在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

聆听无声的质疑作文 篇2

一、把握“聆听”, 增强教学效果

(一) 培养兴趣, 激发热情。

“凡音之起, 有人心生也”。音乐与情感是不可分割的, 只有富有情感, 才能更好地歌唱。要让小学低年级学生对歌唱报以情感, 就要让他们对歌唱教学充满兴趣, 然后才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将自己的情感投入到歌唱中去。然而, 在很多音乐课堂上, 不少歌唱教学都十分单调、枯燥。有些歌唱教学在学生还没有掌握音乐特点的情形下, 简单练习了几遍歌曲就加入乐器伴奏和声部, 让学生大致熟悉旋律便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上述教学方法不仅无法发挥歌唱本身的魅力, 而且容易触发学生的消极抵触心理, 使得很多低年级学生对歌唱学习提不起一点兴趣。一旦缺失了兴趣, 歌唱学习的效果就是不容乐观的。

(二) 重在目的, 养成习惯。

在让学生聆听音乐时必须有明确的目的, 在听音乐的环节上尤其如此。有目的地听, 等于有的放矢。每次听音乐学生都必须带着问题去听, 有了问题学生就有了学习任务, 有了学习任务大部分学生就会集中精神听, 去思考, 找出答案。让学生带着问题听音乐, 养成好的聆听习惯。

我认为, 开展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要把握好聆听这一关键性环节, 让全部的教学活动都能立足于“听”, 从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贯彻音乐教学的宗旨, 全面实现教学目标。

二、注重“聆听”, 做好教学起点

聆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得以持续的基础, 学习音乐的起点便在于“听”。注重聆听是小学低年级音乐歌唱教学的内在要求, 主要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是尊重低年级学生心智特点的需要。

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心智发育的初级阶段, 对音乐的认识基本停留在感性认识时期。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好奇心强、喜欢表现、容易对感兴趣的事情投以关注, 且个体差异性明显。而聆听则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认知接受特点, 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熟悉歌曲的曲调、节奏、旋律, 带着兴趣与情感投入到接下来的歌唱学习中。“听”是学生逐渐接触、认识并熟悉音乐音乐的过程, 也是歌唱教学引导学生接近音乐本质、探究音乐灵魂的重要路径。

(二) 是顺应音乐认知规律的需要。

学习音乐、学习歌唱需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客观规律, 任何形式的学习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聆听可以贯穿于整个歌唱教学中, 成为辅助、深化教学活动的主线。在这种听唱模式中, 学生先从聆听中了解歌曲的构成, 体验其中的意蕴内涵, 从而将最初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只有聆听, 才能让学生们从初步感受中走入到歌曲的意境中去, 从而逐步攀上音乐认知的台阶。情感是音乐的内核, 也是歌唱中必须表现出的品质。当学生们从聆听中抓住了音乐的情感特征, 则能够为接下来的歌唱环节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是优化歌唱教学课堂的需要。

《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歌唱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歌唱的积极性和演唱的自信心。”掌握某首歌曲的演唱方式并不是歌唱教学的唯一目标, 让学生们在歌唱中获得思维动力和情感启迪, 是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应当致力于达成的教学目的。聆听音乐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氛围, 而且可以纳入美育、德育、智育等教学环节, 让低年级学生们发扬想象力, 自觉表现出音乐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教学对象成为课堂中的主角, 是素质教育改革和新课改的核心内容, 聆听音乐将有助于转变学生的被动接受局面, 扭转以往的硬性“灌输式”教学格局, 真正优化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课堂。

三、贯彻“聆听”, 扩展教学路径

(一) 熟悉主题, 范唱感染。

听音乐要带着问题、带着思路去听, 而不是泛泛而听、不知所云。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对音乐的把握大多处于较低的层次, 因此在聆听音乐作品之前, 教师应当明确聆听的主题, 以保证学生们能够在听音乐时保持注意力, 将情感投入到音乐中去。比如教师可以先和学生们讨论对雨天的各种印象, 再播放歌曲《小小雨点》, 让学生们从歌曲中找寻雨天的感觉。除了彰显主题之外, 教师还应当用范唱来感染学生, 把自己对歌曲的情感理解传达给学生们, 触发他们的情感共鸣。比如在教学《数鸭子》时, 教师用轻快的声音来演绎这首歌曲, 并随着律动配上俏皮的数鸭子动作。低年级学生爱玩爱动, 容易被肢体动作所吸引。这种神情兼备的范唱可以让学生们快速掌握歌唱的情感基调, 从中感受歌曲中柔美、动人的情感力量。

(二) 提炼意境, 发扬想象。

聆听应当成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基点, 正如爱因斯坦所言, “美德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不能桎梏学生们的思维空间, 而应当让他们在音乐世界中张开想象的翅膀, 自行在聆听中去感受、去思索。为了合理、积极地进行音乐想象, 教师应当在歌唱教学中创设出易于感知的音乐意境。例如, 教师可以引入网络多媒体技术, 利用图片、影像等载体来创造丰富的情景, 激发学生们的音乐兴趣。例如在播放《柳树姑娘》时, 教师可以配合播放生动的FLASH短片, 创设出歌曲中的轻松欢快的情景, 必然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继而拉近音乐与学生们之间的距离。此外, 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们一边听音乐, 一边绘制出音乐中表现的场景。学生们可以大胆发挥个人的联想能力, 用图画的方式表现音乐情景, 达到置身其中的效果。这些激发想象力的方式, 都是以立体的角度去接近音乐, 激发低年级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歌唱音乐的动力。

(三) 比较区别, 以情带唱。

每一首歌曲的风格、意蕴不同, 其歌唱方式也是不同的。如果单纯要求学生模仿原唱的演绎方式, 就不能使他们唱出感情。因此, 教师必须在聆听环节导入情感教育, 使学生们在聆听不同歌曲的过程中感受出区别, 摸索出不同的歌唱方式。比如可以选取两首课本外的歌曲《茉莉花》和《亲亲茉莉花》, 虽然两者歌颂对象相同, 但是旋律、曲调上却并不雷同。前者是曲调清新婉转的传统民歌, 后者则是现代气息浓郁的改编歌曲。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聆听这两首歌曲, 体验这其中区别, 从而把握歌唱的精髓。歌唱必须由情感“引路”, 教师必须在带领学生聆听歌曲时, 使学生们明白该用何种音色和情感去歌唱, 怎样控制力度和速度。只有在聆听中抓住情感这条主线, 才能用情感牵引着表现力, 为歌曲演唱做好铺垫。

总之, 对小学低年级学生开展歌唱教学, 应当针对他们的群体特征与实际教学环境, 做出切合实际的教学规划。只有让音乐这门教学艺术焕发出生机、彰显活力, 才能让其中的情感流露出来, 让学生们以正确、科学的方式歌唱出音乐的精髓。聆听是歌唱教学中不可忽视的步骤, 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 是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之美、演绎音乐精华的“钥匙”。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工作者必须探索出更加多元有效的聆听路径, 带领学生们走上发现音乐、热爱音乐的康庄大道。

摘要:在小学低年级开展歌唱教学, 必须把握好音乐艺术的情感性与表现力, 让音乐真正走进学生们的心里, 以正确指导他们的歌唱学习, 促使他们身心健康成长。聆听是歌唱教学的起点, 是一条不容忽视的教学主线。小学低年级歌唱教学务必抓住“聆听”这个环节, 从多元路径贯彻聆听音乐的效力。本文列举了几条聆听形式, 以期对具体的教学实践活动起到指导作用。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音乐教学,聆听

参考文献

[1]陈伟艳.小学歌唱教学中的“五结合”[J].广东教育, 2002, (Z2)

[2]杨波.怎样引导学生聆听音乐[J].教育文汇, 2010, (10)

上一篇:cut是什么意思 cut的英文意思下一篇:我校与洪湖市签订科技合作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