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音乐-作文

2024-08-17

聆听音乐-作文(通用12篇)

聆听音乐-作文 篇1

乐律有它的美好,人们天然会去聆听;教导有它的开辟,人们天然会去聆听;风雨有它的风味,人们天然会去聆听。但是乐音是否去聆听又奈何去聆听呢?

说其实的,我对乐音真的有感情。而这感情是变动的。记得我早就读过一篇阐明文,介绍阐明乐音的风险。又加上我家住在五角场四周,每天马路上的汽车喇叭声就够让民气烦的,加上马路边“凿石垦壤”的机器声就更令人头痛。不妨说我深深得被乐音熬煎着。我晓得乐音感化人的听力,并且可能导致什么高血压、心脏病、记忆力弱退……我有时真的对乐音深感腻烦,为此我家也搬家过。

垂垂地,我却发掘身边的乐音没了,反而感觉缺了点什么?因为我发掘耳畔的乐音富饶新的含义了。

当我细心忖量乐音的由来,会发掘它与施工相关,施工的由来不都因为要扶植上海吗?当我再细心把稳乐音时,又会发掘它与上海汽车财产的成长及公民糊口程度的进步接近相干。是的,我们糊口中的乐音标记取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动。

此刻我真的爱聆听乐音了。

因为有了乐音,幢幢楼房拔地而起,东方明珠、金茂大厦得以矗立。人们从大略、拥挤的矮平房搬进了楼房,住进了安宁、都雅的高楼大厦。

因为有了乐音,座座大桥腾空而架,高架、地铁、轻轨、地道,以及先辈的磁悬浮列车得以通车。人们从行走在泥泞的巷子期间,进入了在开阔的马路上行驶期间,又进入了在高架、大桥上奔驰的期间。

因为有了乐音,个个昌盛地带不足为奇,徐家汇、南京路、淮海路等购物寰宇得以建成。人们从到地摊上购物转移到商店中,又成长到去购物街。

是乐音,使上海可能进行如此昌大的F1赛事、APEC会议;是乐音,使上海如此受番邦人的好评,使之成为观光胜地;是乐音,使人们糊口改进,上海疾速成长,故国展翅起飞。

此刻的我,常常听到乐音,就会有种冲动去聆听它,会不由自主地跟着它的节拍与它一齐进步,那种幸福、高兴的表情不时候刻包抄着我。我爱好聆听这声响,因为它将伴跟着向前迈进的节拍,去欢迎夸姣的将来。

乐音奈何去聆听?我只想说:存心去聆听吧,就能感触到故国飞的速成长;

存心去聆听吧,就能经历到乐音的无量魅力!

聆听音乐-作文 篇2

任何一首音乐作品都离不开我们的耳朵,也就没有办法欣赏到音乐的美。如果只用视觉看一份乐谱是没有办法欣赏到音乐的。当然,有一些有音乐素养的音乐家,有可能会从乐谱上看到感知到一些音乐内容,但是这种感知仅仅是依靠他们的试听经验,他们在学习中,不断的在内心积累一些声音印象,并在构建出实际的音响效果,用这些音响效果会从乐谱中得到一定的感知。

听觉系统是我们人类重要的获得信息渠道,我们的双耳在生活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而且还有很强的审美能力。音乐其实就是为耳朵而创造的,假如没有我们的双耳,也没有听觉系统,也就没有了音乐的存在。赏心悦“耳”,就是音乐艺术要达到的目标,无论是作曲家的创造,还是演奏家的表演,这些音乐所富有的价值只能通过欣赏者的聆听才能实现,才能成为一部现实的艺术作品。

既然我们可以聆听到音乐,那我们就要去欣赏音乐。一般人觉得,欣赏音乐就是去听音乐,是对音乐的感知,是音乐对我们的耳朵产生刺激的反应。然而并非这样的,表面上音乐欣赏是用耳朵去听。比如远处吹响一只竹笛,通过聆听,可以判断出演奏者的位置,可以听出是不是自己熟悉的音乐,还有演奏者的演奏技巧好坏等等,都是对音乐做出的反应。然而最主要的是没有去欣赏。

人们常常说,音乐中包含着种种情感,充满着很多想象。音乐让我们有无限的幻想,音乐也让我们充满着激动。爱的喜悦、恨的愤怒、胜利的激情、失败的悲伤,这些具体的思想感情在不同的欣赏者心中,有着不同的含义。例如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中,我们不肯能带着欢快的心情去欣赏,乐曲的曲调让我们有一种凄凉、哀怨的感受,在不同的欣赏着心中,具体的感情是千差万别的。

我们不能期望每人在聆听音乐的时都能达到最高的欣赏水平。其实音乐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娱乐和装饰性的作用,人们对他的欣赏也是表面和感官上进行,怎么才能对一首音乐做出深一点的欣赏,那就要对音乐作品进行了解,了解音乐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当时创作的心情,还要了解乐曲每一乐段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竹笛独奏曲《姑苏行》是一首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竹笛经典名曲,也是每一个竹笛者必学的曲目,如果要欣赏这首乐曲,就要对乐曲进行分析。

姑苏就是苏州的旧称,所以《姑苏行》便是游览苏州的意思。这首乐曲采用的是昆曲的音调,具有江南风味。首先是宁静的引子,采用由慢到快再到慢的结构,表现出一个“晨”字,展现出一副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的诱人画面。接下来便是抒情的行板,突出的是“行”字,表达游人尽情地观赏美丽的姑苏园林。然后就是欢快的快板,突出“舞”字,描写舞榭歌台、花园中的万紫千红、人们在园林中嬉戏的“舞”。最后就是主题的再现,突出“归”字,在现曲调的旋律更是委婉动听,在夕阳下,使人久久沉浸在姑苏园林的美景中,耐人寻味,流连忘返。乐曲韵味深长,音色优美,宽厚而圆润,充分发挥了曲笛的特色,再在曲中加入打音、颤音、叠音等技巧,使乐曲更加动听。

这就是对一首音乐作品做出的分析,当我们对乐曲有所了解,再去聆听这首音乐作品,就会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欣赏。很多人说自己没有乐感,可以说是五音不全。那么,怎么才能让我们拥有欣赏音乐的能力呢?

不同的人对于音乐的感觉是存在着千差万别的。人们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大量的成分是来自遗传的,但是在后天的学习中是可以逐渐形成的,长时间在音乐的熏陶和学习下,也会提高一定的欣赏水平。作为一名普通的音乐观众,如何通过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的音乐欣赏能力呢?

音乐当然是要用耳朵来聆听的,只有在聆听中才能发掘我们的听觉能力,所以要多接触音乐,对于一首音乐作品要反复的听,只有在多次聆听后才能为我们的听觉所掌握。当我们要对一个物体或是事件有深刻印象的时,我们就要反复的去观察。这件物体很长时间或是永远都不会改变。但是音乐是却稍纵即逝的,一首歌曲结束时,音乐也从我们的听觉中消逝。为了使音乐在我们脑海中的印象更加深入,我们就要反复的去聆听。我们不妨从一些短小或是简单的音乐听起。由小渐大、由浅入深的去反复听。当我们熟悉了整首音乐时,就会这首乐曲有一定的感性体验。除了多听,还要广泛的聆听各类音乐,不断的扩大音乐欣赏范围。

人类所创造出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不同时期、不同国家都有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也需要我们来欣赏。音乐离不开生活,我们的生活中也离不开音乐。音乐是人们交往的一种手段。音乐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的身边。

摘要:音乐总是无处不在,它就像人生中另一个你,随时都在你的身边。它会经常在你耳边倾诉,每一句都符合你的心情。聆听音乐,让你的心情变为舒适。聆听音乐,用自己的内心感知音乐。聆听音乐,让你懂得音乐的美。

聆听音乐的诗歌 篇3

艺术歌曲是西方音乐作品中的一个重要门类,它的产生是浪漫主义等文学思潮在音乐领域中的反映。自19世纪初期以来,以德国、奥地利作曲家为首的欧洲音乐大师在丰富的当代诗歌作品中找到灵感;他们通过为优秀诗歌谱曲,诠释各自对原作理念的理解,再造诗歌的意境。此类声乐作品既不同于戏剧背景下的歌剧咏叹调,也有别于交响乐作品中的声乐段落;它们注重的不是情感的流露或冲突,也不是思想或理念的追求,而是对精神世界的向往、心理体验和个性的升华。它们采用的音乐语言就像文学作品中诗歌一样简洁凝炼,寓意深远,使人回味无穷;器乐部分超越了伴奏的角色,承担起与人声几乎同等重要的地位。

尽管法国作曲家德彪西、意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芬兰作曲家西贝柳斯和巴西作曲家维拉洛博斯等都有不少名作传世,但不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说,各个时代的德奥作曲家的艺术歌曲显然占据了最重要的地位;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德国作曲家舒曼、勃拉姆斯、沃尔夫、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的作品。德语Lied(歌曲,复数形式为Lieder)一词因此成为包括非德语国家音乐家(如李斯特)创作的所有德语艺术歌曲的专用名词;它们在艺术风格和创作理念方面同别国的歌曲有着显著的区别。

除了沃尔夫的《意大利、西班牙歌曲集》的歌词源于意、西文作品的德译本,大多数德语艺术歌曲的歌词都是浪漫主义时期的德奥诗歌。作曲家一面努力用音乐传达诗作的含义,同时力图对原作进行再创作,在音乐之中表达对诗人的情绪和思想。因此,欣赏或演唱德奥艺术歌曲首先需要对德国浪漫主义文学风格和德语诗歌具备相应的了解,这样才能较好地理解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完整流畅地完成艺术的再创造。

舒伯特被人们称作“艺术歌曲之父”,从纯学术的角度说这并不确切。在舒伯特之前,艺术歌曲不论在技巧上还是原理上都不是什么新的东西;他的伟大之处在于他认识到诗人和音乐家之间的艺术关系,在作品中创造性地营造出诗歌与音乐的均衡。他自己就是一个诗人,他的创作过程是在诗歌原作基础上谱写出同样内容和情感的“音乐诗篇”,而不是简单地为诗作添加曲调;事实上,他的“音诗”常常会创造出高于原作、甚至独立于原作的意境。由于艺术内涵极其丰富,他的作品经常被改编为器乐曲。人们通常以为舒伯特所擅长的是旋律,他的《小夜曲》《圣母颂》和《摇篮曲》被当作其代表作;其实这种理解比较肤浅,这些作品更多地反映了作曲家的音乐天赋,却没有充分展示他的诗人本质,我们可以把它们当作探索其艺术歌曲宝库的“敲门砖”,品味音乐诗歌的意境才是欣赏舒伯特乃至其他艺术歌曲大师的关键所在。

歌德曾根据一个民间故事写成一首浪漫主义风格的叙事诗——《魔王》。30多年后,舒伯特将《魔王》谱写成著名的男中音歌曲。它通过不同的旋律、和声、节奏和伴奏类型,鲜明地表现了叙述者、父亲、孩子以及魔王四个不同角色,展示出充满戏剧性的情节。焦虑的父亲抱着生病的孩子,策马狂奔,穿过黑夜的森林,孩子看见了森林中的树精——魔王在反复的引诱他去,而不断地发出惊呼,最后孩子死在父亲怀中。钢琴伴奏通过低声部隆隆作响的三连音和马蹄疾奔的节奏营造出焦虑不安的气氛、林风凄凄、黑夜沉沉的自然景象和咄咄逼人的阴暗情景,使得全曲具有了完美的统一性。在这里,音乐的作用已经远远超出了伴奏的范畴,歌唱也不仅仅是带有曲调的诗朗诵;歌曲通过钢琴家的手指和歌唱家的嗓音在听众的眼前展现了一个亦实亦虚的矛盾冲突过程和充满复杂情绪的诡异场景;戏剧性、史诗性和抒情性等因素被完美地调和在简单的结构之中,不同角色的交流和变换自然流畅,干净利落。《魔王》虽然是舒伯特的早期作品,但它堪称艺术歌曲的经典之作。

舒伯特在艺术歌曲方面的整体成就后人难以超越,不过我们还是能够在舒曼、勃拉姆斯等十九世纪音乐家的丰富创作中找到众多同样优秀的杰作。舒曼的歌曲创作风格继承了舒伯特的传统,但在艺术表现方面更加细腻。他深谙音色对人的联觉作用,他的音乐混合了甜美、温暖、圆润、明亮等各种感觉;各种感觉互相扶持,使审美知觉变得无比丰富。舒曼为女高音谱写的声乐套曲《妇人的爱情与生活》比较全面地体现了他的艺术风格。套曲共有8首歌曲,诗人夏米索作词;它以纯朴的旋律描绘了一个妇女一生中恋爱、出嫁、丧夫的经历。音乐清纯流畅,形式构造简洁明快;充满诗意的作品对于演唱者和欣赏者都是极佳的入门之选。

到了十九世纪后半叶,现实主义文学和戏剧化的倾向越来越多地影响了艺术歌曲的创作。凯勒、艾辛多夫等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虽然仍旧是音乐家灵感的来源,但是音乐语言和美学原则已经更多地打上了“标题音乐”和“综合艺术”的印记。沃尔夫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他不是像前辈一样重新铸造情绪和思想,而是试图引导听众进入诗歌原作的境界。他对歌手和钢琴进行了重新分工:歌手以歌唱的方式吟诵诗歌,钢琴则负责体现诗歌中的情绪及其起伏变化;伴奏在音乐上独立于人声部分之外,但是又完全从属于歌词。所以沃尔夫称自己的作品是“为人声和钢琴所作的歌曲”。尽管受到李斯特和瓦格纳的影响,沃尔夫还从未把人声当作乐器来处理,钢琴伴奏部分从不允许掩盖人声。

到了马勒和理查·施特劳斯时代,音乐服从诗词、器乐支配歌曲的“综合艺术”原则彻底占了上风;管弦乐队在大部分重要作品中取代了钢琴并且成为诗歌的主要诠释者;作品的旋律常常是运用丰富和声的结果,歌唱者尽管拥有重要的地位,本质上已经成为乐队的一个组成部分;更为显著的是,艺术歌曲此时已经从精炼的短诗嬗变为恢宏的巨著;它们既不是李斯特倡导的交响诗,更不是瓦格纳的大歌剧,或许可以称作具有歌唱性的抒情交响乐。由于需要和整个管弦乐队进行交流,作品对于歌唱者的声音和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广大欣赏者而言,庞大乐队伴奏下的歌唱似乎更加赏心悦耳。20世纪以来,理查·施特劳斯根据海塞等后期浪漫主义诗人的作品创作出不少杰出艺术歌曲,流传最广的当属为女高音和乐队而写的《最后的四首歌》;这是一部精心编织的色彩斑斓的作品,旋律优美飘逸,带有感人的忧郁格调和梦幻的恬静,色彩变换无穷无尽,人声和乐器天衣无缝地融合在一起。它们是抒情和戏剧女高音歌唱家们珍爱的音乐会曲目。

聆听音乐作文 篇4

——题记

有位诗人说过:“音乐是一把双刃剑,直刺市井的喧嚣。”

而我说:“音乐诗人灵魂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音乐从来就没有时间与距离的隔阂,所以一切都美得那么干净,那么纯粹。无论是古典音乐还是流行音乐,都能触动心弦,产生共鸣。

我所深爱的那个歌者,叫Vae。他的歌声里无不流露出真性情,那是发自内心的好声音。他告诉我“想象中一切都和后来不同”;他告诉我“别怀念,怀念也回不到从前”;他告诉我“假意or真情,自知冷暖”;他告诉我”心情大好,出去走走,别窝在家当懒虫”。我想,这便是真性情的音乐;有了生命所以伟大。他拿音乐去拯救人的心灵,从此我愿带上耳机去聆听。

我喜欢古典音乐,那旋律优雅迷人,使我陶醉;我喜欢流行音乐,那旋律悠扬,触动心弦。喜欢是一种最简单的情感,因为包含了太多原因,所以没有理由。

这世界需要“降温”,而音乐就是那淅淅沥沥的小雨;这世界需要“全球变暖”,音乐就是那心灵的“医生”。音乐是光,照亮脚下的路,是迷茫的人找到方向;音乐是火,温暖心灵冷漠的人;音乐是力量,让内心脆弱的人坚强。

我是音乐的受益者,我没有理由不爱它。从那天开始,它叩开我闭锁的心,我就知道我离不开它了。它是照亮我内心的“庐州月”,让心灵栖息的“七号公园”,陪伴我成长的“闺蜜’。

有了歌者真情的音乐,永远是物质世界中一块温润却璀璨的宝石,那才是最伟大的音乐。

聆听音乐作文 篇5

艺术是美好的,艺术是一片大地,而我们就在这片大地的滋养下慢慢地醒来,慢慢地成长。在艺术的世界中,时刻充满了音乐的旋律,人们在当中静静享受上天带来的恩赐。音乐对我来说,其实就像一种柔和的调和剂。让我们一起享受,走进一场钢琴音乐会。

我们伴着一首一首悦耳动听的歌,走进场内,只见观众个个都面带笑容,而表演者们个个化着妆,紧张着神情。我们陆续就坐,七点钟,音乐会开始了,第一个映入眼帘的是一位名叫张成的小朋友,他认真地演奏着《夕阳箫鼓》,他的脸异常认真,显得格外庄重。一曲弹完,场下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一阵连一阵,观众们不断叫好。接着上来的这首曲叫《卡农》,这美妙的音乐像一股灵泉流进我们的耳朵,整个人瞬间就觉得神清气爽。一首首曲子相应而来,我们也接受着音乐的洗礼,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在场的人都陶醉了。这时我想,音乐竟是如此美好,它让我想起遥远的世界!

艺术里有音乐,音乐里有钢琴曲,我们在音乐的世界里遨游,探索。在新的一年里让我们与音乐相伴,一起去聆听动人心弦的心声!

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 篇6

分析名曲,带来深刻思考 《东方红》——带给我力量

《歌剧魅影》——永不消逝的歌声 总结收获,用心感受

摘要:本文主要写三部分:第一部分是写自己对于这门课的感受,对于音乐的感受以及自己在音乐欣赏上的进步和觉悟;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自己在课堂上对所聆听的部分音乐的简单分析和感受,然后针对于两部作品《东方红》、《梁祝》做了详细解析并详细谈了自己在欣赏着两部作品时的感受、触动、理解和收获;第三部分,主要是简单的总结自己对这门课的一个收获,自己对于音乐欣赏的理解—用心聆听,用心感受!

关键字:音乐、魅力、感想、分析、收获

聆听名曲,感受音乐魅力

以前的自己对于音乐,就只是停留在对一首喜欢的歌去唱,自己觉得好听的曲子去听,很少懂得去理解音乐中隐藏的意义,也很少能够静下心来聆听一些各国名曲,去了解它们的内涵,探究它们的意义,感受它们的情感。选了《音乐基础与名曲欣赏》,老师就经常在课堂上给我们放一些名曲,例如:《东方红》、《梁祝》、《歌剧魅影》等。每一首曲子都十分的经典,再次的聆听都会给我带来一个完全不同的感触,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音乐的魅力。

音乐的魅力的确是无穷的,尤其是一些经典名曲。所谓经典,所谓名曲,一定是经久不衰,得到许多人的认可,而且是百听不厌,越听越有味道的。当老师把那些我们自认为听过无数次的老曲再次放给我们,跟我们讲解意义的同时,让我们静下心来聆听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没有厌倦,没有烦躁,而是心灵上一次从未有过的享受。享受音乐,享受物质之外的精神与艺术。分析名曲,带来深刻思考

每首音乐都有它自己的背景,自己的情感,自己渴望带人们的不同的感受。每一个乐曲,每一个表演都带给我们无限的想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在其中我最喜欢或者说给我带来最深刻的思考和感受的是《东方红》、《歌剧魅影》。

《东方红》——带给我力量

《东方红》是为新中国成立15周年而创作的大型歌舞剧,1965年被搬上银幕。音乐、舞蹈工作人员共三千多人联合创作演出。以《葵花向太阳》(序曲)、《东方的曙光》、《星火燎原》、《万水千山》等七个段落,刻画了中国人民反帝、抗日、内战至新中国成立的过程。这部音乐舞蹈史诗的整个演出过程,洋溢着无产阶级的不断革命、彻底革命的精神,反映出伟大的中国人民艰苦卓绝、前仆后继,将革命推向前进的英雄气概。秋收起义的革命风暴,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事迹,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岁月,革命圣地延安的壮丽风光,抗日游击队战斗情景,反饥饿、反迫害、反内战的人民怒潮,以及“百万雄师过大江”的伟大进军,这些新中国诞生前的种种历史斗争场面,都通过感人的音乐舞蹈形象,历历如绘地再现在观众眼前。在庆祝新中国诞生的一场中,表演了各族人民丰富多彩的歌舞,反映出全国人民获得解放后的欢乐情绪。描写中朝人民并肩作战斗抗击美侵略者和描写西藏百万农奴解放的两场歌舞,纪录下了中国人民在革命胜利后所进行的这两次具有历史意义的伟大斗争。

伴随着音乐,我的思绪跨越长江、黄河,然后飞翔在高高的蓝天上,脚下是一座座雄伟峻峭的雪山,而苍穹深处,一颗火热的太阳正用千万道金光,,如丝如缕将你裹缠得暖意融融。

伴随着音乐,一段段的乐曲的旋律和节奏如波涛汹涌的海浪撞击着五脏六腑,有时如暴风骤雨,将灵魂荡涤得一尘不染。

在乐曲声中,激越处,眼前有无数面红旗漫天飞舞,激情荡漾,豪情满胸,嘹亮的号角声像闪电、像雄鹰划破乌云翻滚的天空,战马奔腾,寒刃闪烁,残阳如血,使人不由得不热血沸腾。流畅时,如滔滔江水一泻千里。低沉时,如泣如诉的提琴音牵引着盈眶的泪珠绯徊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碑前。铿锵的管乐如同谭嗣同的声音:“我欲横刀向天笑,留取肝胆两昆仑”。旋律的变化,血液亦随之沸腾,一浪浪袭来的感染力,那种恢宏壮丽,那股气势滂沱象一幅铺展在眼前红旗舞动的壮丽山河。悲壮的旋律在脑海里翻滚,像旋涡一样不断地吞噬着各种杂念,将其绞得粉碎,然后飞速地往外甩。什么风花雪月、低吟浅唱的曲调,在这样的旋律面前,仿佛山间溪流相比于浩浩江河;百尺土丘相比于莽莽雄峰,全部都显出了幼稚,浅薄和无聊的本质,一切的郁闷、烦恼、贪欲、嗔痴、自恋,统统都显现出卑劣低俗。

在音乐中,我感受到了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感受到了世界的浩荡伟岸,感受到了一股真正的正气、勇气和斗志。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望,任何困难在此时也变的如此的渺小,它带给我决心,带给我信心,也带给了我最重要的勇气。所以,在这里,我想说给所有的人,当你遇到困难时,当在这个现实的社会中觉得疲惫不堪时,那么请静下来聆听一下《红旗颂》吧,它会带给你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力量,带给你度过所有难关的力量和勇气!

《歌剧魅影》——永不消逝的歌声

电影开始,随着水晶吊灯上的盖布被拉下,音乐突然闯入画面,以管风琴为主演奏的序曲给人一种以严峻沉闷的感觉。这段音乐在剧中重复出现,堪称魅影的标志性音乐,给整部电影渲染了上了一种神秘、惊悚的氛围。接着,影片从黑白画面转为彩色画面,给观众带来神秘华丽的视觉享受。当水晶吊灯缓缓升起时,伴随着水晶的耀眼光芒,破败不堪的大厅顿时焕发出光彩,音乐随着镜头的移动变得热烈起来。这时出现了一支雄伟的旋律,它由弦乐和铜管乐器一起演奏,随着架子鼓的加入音乐呈现出更加辉煌的气势,很好的表现了歌剧院当年的热闹场面和非凡气派。

除了开篇的宏伟的序曲外三位主角的精彩的对唱是电影《歌剧魅影》最能深深打动千万观众的地方。电影出现了多次对唱,其中最经典的是魅影《夜之乐章》。在短小而神秘的唱段(i have brought you, to the seat...“point of no return”的旋律)之后,魅影深情款款地唱出了这部剧最优美的段落——《夜之乐章》。由跳进音程引出的音乐旋律在弦乐轻柔的和弦伴奏下,魅影唱出了对克里斯汀的渴望和期翼。圆号短小的连接句后进入了第二段。随着旋律线条逐渐上升,音乐情绪渐渐高涨。更多的铜管乐器加入进来,最后达到了全曲的最高音,这也是这首歌曲最吸引人的地方。

总结收获,用心感受

在“聆听”中感受音乐之美 篇7

一、用主题音乐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入音乐课堂

用主题音乐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后, 教师应该趁热打铁,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达自己心中最真实的感受。表达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 不拘一格。如此引导后的效果如下:学生们有的用彩色的画笔绘出抽象的线条、不规则的图形或具体形象的实物、实景来表达;也有的用诗歌、散文的形式来表达;还有的跃跃欲试, 想用舞蹈形体动作来表达……教师只需用欣赏、肯定的目光投向每一位学生, 并对他们的表达进行中肯的评价。实践证明, 这样教学, 不仅培养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还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让学生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

教师可以一边让学生重复听音乐作品, 一边用生动的语言介绍作品的背景, 从而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让学生领会每一首音乐作品都不是无缘无故产生的, 它的创作都是有渊源的。例如, 在初一“鉴赏与感受———中国民歌”这一单元欣赏课的教学中, 我通过阐述中国民歌几千年来历经各个朝代发展演变的历史, 让学生了解中国民歌是中华民族艺术遗产中的瑰宝, 其中无不闪烁着劳动人民智慧的光芒。从古至今, 民歌一直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 表达着劳动人民的思想、意志、愿望、忧愁和欢乐。作为中华儿女, 应了解、掌握我国的音乐文化, 并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艺术, 使中华民族艺术的光辉永存。实践证明, 经过我的阐述, 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就会从学生的心灵深处油然而生。学生们此时都热切地盼望着我对具体的作品作更进一步的分析。此时, 我的第二个目的在不知不觉中已得到实现, 即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激发学生探索音乐内涵的积极性。

三、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

用心聆听 感受音乐之美 篇8

【关键词】中职音乐;音乐欣赏;音乐素养

欣赏音乐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当我们学会欣赏音乐时,我们的情绪也会受到音乐的影响。但是欣赏音乐的能力并不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这需要我们慢慢地去感受、领会,所以,在中职音乐教育中,作为老师的我们就更加需要有耐心,慢慢地去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培养自己对音乐的审美能力,让他们能够真正掌握好一定的技巧去欣赏音乐。

一、当代中职音乐欣赏的现状

虽然现在的中职依然把音乐欣赏课作为必修课,但是真正学会欣赏音乐的学生却很少,很多学生对学生所安排的音乐课程并不是很感兴趣,所以才会造成一些问题。那么,现在的中职音乐教育到底有哪些问题呢?根据我的总结,主要有以下问题:

1.教学方法过于死板

由于很多老师在教学的时候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教学方法,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喜欢采用自己的方式教学。但是,现在很多的学生在思维上比较活跃,他们喜欢追求新鲜刺激的事物,而老师们过于死板的教学方法则很难让学生对音乐课产生兴趣。

2.中职生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现在的中职生一般都属于90后,所以他们的音乐追求也显得很不一样。韩流已经席卷整个世界,所以很多学生都比较喜欢韩国音乐,即我们所说的舞曲。但是,学生们的这种爱好对我们的音乐欣赏课有着很大的阻碍,很多学生对教材中的音乐产生不了好感,所以他们也就不愿意去欣赏音乐。

二、关于中职音乐欣赏的教学方法

在进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在教学上应该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地掌握好欣赏音乐的方法,只有这样才会让学生真正进入到欣赏音乐的状态。那么,下面我将介绍几种我在音乐欣赏上的教学方法。

1.加强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

任何音乐都有自己的节奏,正因为有了自己的节奏,所以这些音乐才会有自己的风格。如果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能够把握好音乐的节奏,那么他们也会慢慢学会怎样来欣赏音乐。所以,在进行中职音乐欣赏教学时,老师也需要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节奏的把握度,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学才有可能让学生对音乐有一定程度的专业欣赏能力。

那么,该怎样对学生进行音乐节奏训练呢?首先,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可以让学生先熟悉一段音乐,待学生对这段音乐有了一定程度的熟悉后,老师就可以让学生跟着这段音乐轻轻地拍打着节奏,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把握好一定的音乐节奏。那么,接下来,老师则可以给学生安排任务,比如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节奏的了解来自编节奏,然后再让他们把自己编的节奏在班上展示,这样全班的学生就可以相互借鉴,同时也可以指出对方在编写节奏时的一些小问题。总之,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好一定的音乐基础知识,这对学生以后的音乐欣赏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创造良好的音乐欣赏环境

欣赏音乐时则需要有良好的欣赏环境,学生只有静下心来时才可以享受到音乐的美好,所以,老师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时,一定要让学生学会用心聆听,让他们抛去一切烦恼,静静地去欣赏音乐。

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呢?首先,在让学生欣赏一段音乐的时候,比如我们熟悉的《梦中的婚礼》,老师可以在音乐的开始说上一句话,这句话可以使学生们立刻安静下来,比如说:“同学们,这段音乐你们都很熟悉了,但是如果你们都能安静下来,那么你们肯定会有惊喜发现。”当老师说完这句话后,学生们肯定会有很强的好奇心,那么,在听音乐的时候,学生也就很自觉地安静下来,并且也会很用心地去聆听这段音乐。总之,在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老师应该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课堂环境变得更加有气氛,这样我们的课堂才算是成功的。

3.在聆听中想象,让音乐里的故事变得更加鲜活

每一段音乐都会有一个让人感动或快乐的故事,当我们真正用心去聆听音乐时,我们自然也会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故事。所以,在进行音乐欣赏教学时,我们就可以利用学生活跃的思维让他们在音乐的陪伴下展开自己的想象。

比如,当我们在听《梁祝》这段音乐的时候,老师不能只让学生听这段音乐,这样学生很难掌握到欣赏音乐的技巧,同时学生也感受不到这段音乐中的故事。那么,在进行教学时,老师则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然后再用自己的理解把这段音乐中的故事说出来。比如,在音乐的开头部分所表达的是祝英台与梁山伯相遇的情节,所以当学生听完这部分后,老师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想象把开头部分的故事说出来。再比如,音乐的结尾部分表达的是“化蝶”,那么老师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将这部分的故事用语言表达出来。总之,音乐不仅仅是靠听觉来完成,在这过程中,想象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想象中才能真正欣赏到音乐所带来的美感。

三、总结

音乐是用来欣赏的,只有当我们真正学会了欣赏音乐,我们才有可能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无限魅力。用心去聆听音乐,我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音乐所带来的无限美丽,让我们把音乐放进自己的心里,让我们走进音乐的世界。

【参考文献】

[1]钟恩富.《生命化音乐课程与教学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赵贵清.《中职音乐课堂研究性学习探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聆听音乐-作文 篇9

——音乐鉴赏论文

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音乐已经渐渐脱离了它早期“高雅”的外衣,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成为生活的调和剂。依据河北大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艺术鉴赏类课程成为公共必修课程。出于对音乐的喜好,我选择了音乐鉴赏这门课。

生活中,我们可以深的感受到音乐的意义所在。在情绪低落时适合听激情澎湃的音乐,如交响曲与进行曲;而在心情烦躁的时候,轻音乐是不错的选择,能让人平静下来,认真思索。音乐的最大功能是从精神上让我们超越有限的生命的围墙,把视野投向另一个关于美的世界。她最奇妙的力量在于让我们日益漂泊的灵魂有回家的感觉,扩充我们生命的宽度和深度,寻找到生命的精神支柱,找到灵魂的归属。

音乐是对人类感情的关注,音乐的欣赏着便是要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体味创作者的情感,从而达到人与音乐的共鸣。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作为一种感情重要的存储和表达方式,音乐往往成为一种最易接受的、最有活力的交流形式,音乐由人,创作自然表达的是人的情感,学会欣赏音乐便走出了欣赏美的关键一部分。

由于学习广播电视的缘故,在制作节目时往往要加入大量的背景音乐素材,所以我也认真收集了许多著名的音乐作品。我很喜欢轻音乐,喜欢雅尼,喜欢神思者,喜欢班得瑞,曾经将他们的《安妮的仙境》、《故宫的记忆》、《和兰花在一起》等代表作听了一遍又一遍,绕梁不绝,回味无穷。但如果让我来真正地鉴赏一篇乐符,我还是选择古典交响乐——《命运》。它的深度和厚度,是一般轻音乐所无法可比的。

在很多人心目中,《命运》代表着贝多芬;同样,在另外一些人的心目中,贝多芬代表着《命运》。我想,世界上再没有一首交响曲能够获得如此广阔的知名度以及接受度。贝多芬的伟大,则很大程度上也来自于这部代表作给他带去的声誉和敬仰。一开场那四声令人恐惧的有力音符,几乎让每个人只要一听到它就会永远无法忘却!真的,充满了震慑力的经典段落,如此简短却又如此令人挥之不去!当然,贝多芬对于这四个音符的解释最为权威——命运在敲门!是啊,开门见山,整部作品的主题一览无遗。或许这四个音符给所有人的影响真的太深刻了,所以音乐一开场就表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恐怖感觉!我想,这正是贝多芬音乐才华与他个人精神最充分结合的表现!接下去,我们好似看到了一幅激烈战斗的场面,每一个音符,每一段旋律似乎都在舞刀弄剑、奋勇拚杀!你可以把主角想象成贝多芬乃至任何一个不屈不挠的战士或革命斗争史实。但我觉得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听众而言,主角应该是你自己!那么敌人是谁,很明了——命运!因为我想,每个人都有面对命运考验的时候。主题在重复着,恐怖的声音依然在回荡,似乎斗争者并没有征服这个强大的“命运对手”!我想很多听众在这里会感到一丝精神上的疲乏。

正在这时,第二乐章舒缓的旋律传来了,似乎是一位母亲伸出了双手来抚慰刚刚经历了一场恶战的儿子,也好像是几名携手斗争的勇士在大战之后对敌人、对未来进行交流、思索。虽然音乐是平缓的,但是内在含有一种催人奋进的默默力量,好像在不断的鼓动战士继续前进。在经历了第一乐章激烈的挣扎之后,听众们在这里得到了片刻的休息,好似是一剂疗伤药。第三乐章是快板谐谑曲,但是却听不到任何“幽默、谐谑的成分”。在这里战士重新拿起了武器,回到了阴云笼罩的战场,音乐的气氛也突然从平和转为阴暗。好像战士脚踏着牺牲者们的血迹在一步一步朝命运之神逼近,不断积累着力量和勇气。

《命运交响曲》的第三、第四乐章是连续演奏的,从第三乐章最后一部分那平静、忧郁的缓慢突然跳跃到第四乐章一开始那突如其来、如同山洪暴发一般的合奏。其实这个手法来自于《第四交响曲》的第一乐章——从引子转到正题的那一部分。正是由于成功写下了《第四》的首乐章,才给《命运》的终曲乐章带来了灵感。我想任何一个听众面对着如此汹涌而来的凯旋之声,心中应该无不感觉激荡——黑暗被打破了、命运被征服了、阳光重新照耀大地!战士在庆祝自己的胜利、人群在欢唱胜利的颂歌!听众也可以送一口气,甚至为作品的伟大而感到一丝快慰和激动。我想这正是为什么几百年来,有许多人可以从《命运交响曲》中获取力量、鼓起勇气面对生活压力、人生挑战的重要原因!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激扬的心仿佛被一只无形的手牵引。穿越岁月沧桑,破空而来,在一片深邃苍莽的林海中升腾,升腾。那些擎天的枝干亘古孑遗,那些震颤的叶片蓬勃顽强,那些繁茂的果实乐观坚忍,风撼不动,雷劈不倒,时而豪气干云,时而阴柔宛转,于百转千回中传递着不屈的精神和意志。是什么,能够像音乐一样如此畅通地沟通人类与自然?是哪种生命,能够点燃人内心抗争的欲望,铮铮铁骨,生生不息? 聆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似乎就是人生命运的缩影。那激按昂的曲调,那富于变化的旋律,似乎把人的心境都带到了他曲折的命运之中。然而,再那听起来让人感觉困难重重的生活里,又有一种坚毅的精神,从绝望之中脱颖而出,扭转了局面,告诉人们:“只有坚定不移的信念,勇于向命运挑战的精神,才能突破困境,改变命运,让命运拜倒在自己的脚下。”

正如恩格斯听了《命运交响曲》的演出。他在写给妹妹的信中赞美这部作品说:“如果你不知道这奇妙的东西,那么你一生就算什么也没有听见。”他说,他在第一乐章里听到了“那种完全的绝望的悲哀,那种忧伤的痛苦”;在第二乐章里听到了“那种爱情的温柔的忧思”;而第三、第四乐章里“用小号表达出来的强劲有力、年轻的、自由的欢乐”,又是那么鼓舞人。

而如今,当世人面对着一个物欲横流的商品社会,又人多少人能像贝多芬那样执着的追求自己的理想,“不到长城非好汉”呢?许多人无奈于生活,工作的压力,诱惑,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最终把最初的理想长埋于岁月的流逝中,或平平淡淡走过一生,或碌碌无为迷失自我,有迷失的世界里无目的的继续漂流。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使我倍觉汗颜。遥想着在历史尘卦记忆的深处曾经有那么一个人战胜了命运的不公摆布,在天地间潇洒的走了一回,我常不敢仰望这份神圣的伟大,因为在他所营造的音乐世界里就是意味着教人如何挺着腰站着生存,教人向命运所带来的不公与苦痛挑战,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是的,不要因为生活的不公而放弃希望,生活需要希望长相依,人生需要理想来相伴,于是,我又重整一下了疲倦的心情,重新踏上追求理想,挑战命运的长征”——恩格斯用短短的几句话,揭示了《命运交响曲》的精髓。

聆听音乐-作文 篇10

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甸阳镇中心小学杨贵安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在教学中有一定的感悟。如何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安静地聆听,才能更好地进行有效学习。作为教师我们该如何去调控课堂,如何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呢?以下是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巧用“音乐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

我们音乐教师的课时量比较多,一天连续上3、4节课是常有的事,一天下来嗓子受都受不了。嗓子是音乐教师的本钱,但有些音乐老师很不注意保护自己的嗓子。在音乐课中经常费力地嘶喊着“安静下来”。有时候这种喊声还是不能够把沉浸在嘻闹中的学生们制止住,我们音乐老师为何不利用钢琴的优势,把旋律变成与学生交流的语言呢?比如当我弹起《洋娃娃和小熊跳舞》时,孩子们会很自觉地把凳子围成小组讨论的圆圈式,再次弹起歌曲时,孩子们会马上把凳子恢复原来上课的状态;当我弹起“13 |53|1353|13|53|1—|”旋律时,孩子们会马上闭上说话的嘴巴,并安静下来;当我弹起“56565432 | 1—|”时,学生们会开心地笑起来,因为他们知道老师在用优美的旋律表扬他们;当我弹起低沉的和弦时,他们就会知道老师在“生气”了,对他们不好的表现提出批评了。无需过多的语言,音乐课中适当运用“音乐语言”来和学生交流。有时候这种“无声”语言的效果更胜过“有声”的语言,既能让学生能感受到趣味性,又能保护自己的嗓子,何乐而不为呢?

二、留给学生一个“静”的空间,学会安静地聆听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一切音乐实践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训练和培养学生良好的听音乐的习惯,不仅对音乐欣赏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是学习音乐、表现技能的必要前提。只有让学生学会听,才能不断地接触、参与音乐,从而让他们进入音乐艺术的殿堂。我们教师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歌唱能力,也要培养学生的听赏能力,首先就

是要给学生一个安静的环境去聆听音乐。

1、欣赏教学中的“静”

这其实就是对学生的欣赏习惯的培养。如何让某些学生在欣赏音乐时管住自己的嘴巴,不去影响他人呢?新课程中安排了大量的欣赏内容,有些欣赏乐曲学生比较感兴趣,有些乐曲(比如大型的交响乐、管弦乐曲等)一些学生在聆听时就表现不耐烦、无兴趣欣赏。也许对于乐曲本身来说,难度大了,学生不感兴趣,但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还普通存在音乐素质不高的现象,特别是那些从外地转学过来的插班生,以前根本没有接触过这类音乐,所以这类学生对乐曲的鉴赏、旋律的分析能力还是比较弱的。因此造成了他们在欣赏音乐时,无法集中注意力,讲话声音不断。

我觉得在欣赏音乐作品时要做到“五到”:“耳到、眼到、手到、情到、心到”这是欣赏习惯中最基本的习惯。具体采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1、有效调控法。有效调控法是教师通过自身对学生的信任度,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引导学生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聆听音乐。

2、榜样引领法。榜样引领法是指在学生中将相对较专心认真的学生或有进步的学生树立为其他学生的榜样,以激励个体和鼓励群体。尤其要抓住那些偶尔一次表现出色的学生为榜样,及时给予激励性评价,让其树立信心。

3、闭目静听法。闭目静听法是采用各种方法引导学生紧闭双目聆听音乐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充分集中学生的听觉,突出听的重要性,同时又能保证欣赏氛围处于十分安静的状态。如在欣赏《我是人民小骑兵》引子部分时我用问题“请你仔细听,小骑兵们从哪里过来?”来引导学生闭目聆听,感受乐曲由弱到强的变化。学生们带着好奇去安静地聆听,收到良好的效果。

4、动静结合法。好动是学生的普遍特征,再加上对音乐的兴趣,在听到音乐时总爱随心所欲地动起来。我们可以将计就计,设计一些任务性动作,如让学生在欣赏时用表情、简单律动、做笔记、默数音乐主题出现次数、指挥体验等来让学生在参与欣赏活动中有序地动起来。如在欣赏《狮王进行曲》中,师生共同哼唱主题之后,让学生聆听乐曲主题出现的次数,并指

出要静静地、专心地听,把学生的注意力自觉主地拉到了乐曲之中,学生能在动中静听,又有效地感受了音乐的主题。

2、歌唱教学中的“静”

聆听歌曲中的旋律,包括磁带和老师的范唱,听清音准、节奏,体会到怎样的声音才是好听的。比如在教学《采山》时,有一环节让学生静静地聆听,边听边对口型默唱,学生只有在安静的环境下,才能听得仔细。这使我想起刚教音乐课的时候,曾碰到过这样的问题。我一播放歌曲,学生就张嘴唱,不管是熟悉的歌曲还是陌生的歌曲,一听音乐就跟唱。结果,我发现这个班的音准特别差,连最熟悉的歌曲都要跑调,听音能力也很弱。因此我觉得聆听范唱是歌曲教学的第一步,在聆听范唱时都要求学生安静地听,就算有些想唱的学生也要求他们只在心里唱歌。给学生留一个“无声”的空间去仔细聆听歌曲的范唱,这对学习歌曲是很有帮助的。

三、通过聆听音乐来发现问题

在音乐欣赏的课堂教学中发现,同学对于课堂知识掌握之时,注意力就不再集中,演唱状态变得较为随便,会容易出错,歌曲演唱的表现会显得不够准确。通过长时间的实践,我发现可以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采取录音,同学们可以把自己的声音做一些对比,分析,学生们对于歌曲的演唱就会非常的用心,此举让同学们更多的给予注意力的投入、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会比较动情,最大化的提高同学们的欣赏能力。

我喜欢在课堂上故意用犯错误的方法来考验他们。一次,我为学生们做范唱教学,在表演中,我故意把歌词唱错,在我表演完毕之后,很多学生就举起手指出我的错误。“老师歌词唱错了”。学生们指出错误的这点,我感觉非常的安慰。感觉自己没有白白浪费自己的心思。同学们在课堂上是用心在聆听的。课堂上由于课程的繁多,很多学生会觉得疲倦,我会设置请同学帮忙的互动环节。如,跟学生说,自己遇到了难题,希望学生们能够帮助自己。一首歌曲之中有一段节奏,希望请同学们帮忙听一听。很多学生会乐于参与在其中。我播放音乐

大家会认真聆听,之后会把节奏拍了出来,当我赞美他们的时候,学生们会自信。

相约凯里,聆听世界的音乐 篇11

自2010年落户凯里市以来,“金芦笙”中国民族器乐大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三届。第四届“金芦笙”的开幕,主办单位升格为中国音乐家协会,使这项比赛成为国家级大型音乐赛事,并拓宽了国际视野。

此次比赛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612名选手报名参赛,95名选手入围决赛,决赛分弹拨类(A、B组)、拉弦类、吹管类三大类。28日,全部赛事圆满完成, 9名选手分别摘取三个大类4个组的桂冠。王玉珏、吴爽、张柳萌获弹拨类(A组)金奖,王娟、赵婷婷获弹拨类(B组)金奖,存布乐、李婷获拉弦类金奖,宫媛、靳宝伟获吹管类金奖。颁奖晚会上,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韩新安,中国音协分党组成员、副秘书长王建国,中国音协办公室主任王宏,中国音协高校音乐联盟副秘书长邹薇及凯里市该活动相关领导上台为获奖选手颁奖。

活动期间,举办了国内著名民族器乐大师专题讲座,为民族器乐爱好者搭建了一个难得的教学互动平台。24日下午,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音乐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沛东为在场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名为《歌曲创作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讲座中,徐沛东梳理中国歌曲创作历程,结合自己的创作经验浅析歌曲的创新。26日上午,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中央音乐学院民族器乐系硕士生导师、教授李光华为凯里的音乐爱好者们带来了一场名为《从点与线的审美角度谈琵琶演奏法》专题讲座。

在此期间,国内著名专家学者又在凯里对民族器乐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讨论,就如何促进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器乐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凯里共识”。部分名家、大师还走进课堂,与凯里地区民族器乐学生零距离接触,听学生演奏,现场指导、点拨。

除了国家级专业比赛带来的精彩赛事外,“凯里·国际民族器乐荟萃”音乐会、“国际星辉”凯城民乐风雅颂音乐会、中国歌剧舞剧院民族管弦乐团专场等三场音乐会中,来自9个国家和地区独具民族特色、地域特色和文化特色的民族器乐队伍,与黔东南特色器乐同台演出,为民族大赛锦上添花。

聆听音乐-作文 篇12

音乐要得到广泛传播,离不开各种媒介。媒介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即时性的,以广播、电视、电影为主;另一类是非即时性的,我们能打破时间和空间限制,随时随地欣赏音乐,这些媒介包括唱片、磁带、CD等。

广播、电视等即时性媒介,因为受传播方式的限制,音质往往有很大的局限,一般只是成为休闲的补充。如果要欣赏高品质音乐,应首选非即时媒介。

1.唱片

1877年,爱迪生制造出了第一部留声机,让我们能把声音保留、传播开来。经过一百多年技术上的不断变革,唱片业虽然在达到顶峰后已衰落,但给我们留下了无数经典的音乐,某些黑胶唱片到现在仍然是发烧友的挚爱。

唱片的制作,最关键的步骤是制作唱片母版。早年在刻录制作唱片的母版时,音乐家们对着大喇叭筒进行演唱,被声能震动的金属膜驱动刻纹刀,在蜡盘上刻出纹槽,纹槽随着声波振幅变化而不同,这个过程叫灌唱片。之后对这个蜡盘进行真空镀膜、电铸等,最终制作成金属母版。

有了母版以后,就可以进行唱片压制。压制工艺有两种:一种是压纹法,将已压制定型的塑料薄片加温软化,送入模板下施压定型。这种工艺生产的唱片,片基薄而软,记录信号品质不高,价格便宜。另一种压制方法是塑纹法,把已热熔的乙烯基注于母模腔内再施加压力定型,这是密纹唱片压制标准工艺。图1是旧式留声机和现代黑胶唱机。

近年来,由于互联网音乐和盗版的强烈冲击,唱片产业逐渐衰败,已经成为明日黄花。但一百多年来留下的许多珍贵唱片,仍被无数音乐爱好者追逐。当然,将唱片数字化,既可以保留下音乐遗产,还可以让唱片以另一种方式生存发展。

2.磁带

丹麦工程师普尔森利用磁性变化的原理,以钢琴线制造了一部“录话机”,1898年获得专利,这就是20世纪30年代钢线录音机商品的前身。直到20世纪50年代初,克利夫兰的George Eash才把一个五寸的盘带装到塑料盒中,发明了盒式录音机。而现在大家熟悉的盒式录音机,是在1963年被荷兰飞利浦公司改进后的模样。1979年,索尼第一台磁带随身听诞生,历经三十年,2010年宣布停产,标志着磁带时代的结束。20世纪80年代,以索尼Walkman系列为代表的便携式随身听出现,这使得磁带在全世界范围内风靡。正是在这个时期,音乐磁带的销售开始取代密纹唱片,随身听一跃成为便携式音乐市场的象征。20世纪末,流行音乐发展得如火如荼,少不了磁带的推波助澜。图2是磁带、随身听、录音机。

磁带录、放音的实现要借助录音机(其实是录放机)。磁带录音机主要由机内话筒、磁带、录放磁头、放大电路、扬声器、传动机构等部分组成。录音磁头实际上是个蹄形电磁铁,两极相距很近,中间只留个狭缝。整个磁头封在金属壳内。录音磁带的带基上涂着一层磁粉,实际上就是许多铁磁性小颗粒。磁带紧贴着录音磁头走过,音频电流使得录音头缝隙处磁场的强弱、方向不断变化,磁带上的磁粉也就被磁化成一个个磁极方向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的“小磁铁”,声音信号就这样记录在磁带上了。

放音磁头的结构和录音磁头相似。当磁带从放音磁头的狭缝前走过时,磁带上“小磁铁”产生的磁场穿过放音头的线圈。由于“小磁铁”的极性和磁性强弱各不相同,它在线圈内产生的磁通量也在不断变化,于是在线圈中产生感应电流,放大后就可以在扬声器中发出声音。

在录音机里,录、放两种功能是合用一个磁头完成的,录音时磁头与话筒相连,放音时磁头与扬声器相连。

磁带作为音乐载体现在已经几近消失,除了外国一些唱片公司还在少量发行磁带,国内部分外语教材还在配套使用,磁带已经成为70、80后的收藏品和永久的回忆了。

3.CD

CD代表小型镭射盘,是一个用于所有CD媒体格式的一般术语。现在市场上有的CD格式包括声频CD、CD-ROM、CD-ROM XA、照片CD、CD-I、视频CD等。在这多样的CD格式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一个应该是声频CD,它是一个用于存储声音信号轨道如音乐和歌的标准CD格式。

黑胶唱片和磁带都有容易损坏的缺点,多次播放和长久保存后都可能影响播放质量。20世纪70年代后期,荷兰飞利浦公司和日本索尼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激光唱片(CD)。激光唱片以它们面层的一系列凹陷和平稳段的构型来存储音乐。这些凹陷和平稳段组成了一类数字计算机代码记号。在激光唱机中,用激光束扫描它们并使之还原转化成音乐。

和唱片、磁带存储的模拟信号不同,CD存储的是数字信号,也就是用“0”和“1”来代表音乐的变化。CD介质的出现让随身音乐的音质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而且因为CD光盘的独特性质,也让CD播放器在不断发展和进步,直到今天人们依然利用CD机来享受高品质的音乐。

传统的CD采用的编码方式是PCM(脉冲编码调制),就是把音乐依照同样的间距分成数段,然后用二进制数来量化其信号的强度。如下页图3所示的编码示意图,每个记录点的时间间隔是1/44100秒(就是所谓的44.1k Hz的采样频率),16比特就是2的十六次方,即0~65536。它就是用这个数来量化该时间点的信号的强度,把各时间的纵坐标的各个点连续起来,就是要记录的信号的波形了。标准的CD格式是用44.1K的采样频率,16位量化位数,双声道。

CD和唱片、磁带相比有很多优势,目前它已经取代了后两者,成为音乐发行最重要的载体,CD音质也成为高质量音乐的标杆。

●音乐的数字化

随着苹果i Pod等数字化音乐随身听取得巨大成功,互联网彻底改变了我们欣赏音乐的习惯。i Pod、MP3播放器甚至智能手机等超便携随身播放器,使得我们可以随时随地沉醉在音乐的海洋中。

那么音乐是怎样实现从模拟到数字的转换的呢?

因为声音信息是以数字的方式存放在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里,而自然界的声音信息则是模拟信号。所以计算机里的数字信号是通过采样、量化得来的。

数字音频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采样频率,即采样率,指记录声音时每秒的采样个数,它用赫兹(Hz)来表示。2采样精度,指记录声音的动态范围,它以位(bit)为单位。3声音通道,即声道数(1~8个)。

因此,通过简单的设备和软件,我们可以把唱片、磁带等记录的音乐数字化,让它们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

1.唱片

黑胶唱片的数字化需要非常专业的技术和工具,但如果对音质要求不是非常完美,则只要具备独立唱盘、放大器、电脑、连接线、录音软件就可以操作。利用3.5毫米标准音频线直接把放大器的输出接口(Line Out)与电脑声卡的录入插口(Line in)相连,用一款合适的录音软件就可以录音了。一般的录音软件都可以完成工作,但NCH Swift Sound的Wavepad具有声音复原功能,包括减少噪音和去除噼啪声,对于老旧或划伤的唱片,这些功能很重要。录音格式可以用24bit/96k Hz甚至24bit/192k Hz格式,现在的数字播放器都能播放。这样的格式转录后,如果文件底噪很少、几乎没有炒豆声的话,就可以原汁原味地保留黑胶的音乐信息了。

决定最后的音质好坏的因素比较多,如唱片的品相、播放设备的档次配搭及录音完成后的制作。如果用的是一块专业的声卡,那录音质量也会有比较大的提升。

2.磁带

磁带的数字化和胶片有些类似,用一条转录线(3.5/3.5)将录音机的线路输出口(Line Out)和计算机声卡的线路输入口(Line In)连接起来,录音机播放时,计算机用录音软件录制压缩就可以了。

在数字化时,录音机有几种可以供选择:一般来说最优先选择的是录放卡座和监听卡座,其次是台式机,最后是随身听。

磁带一般来说年代也比较久远,播放设备也不够档次,数字化后的效果难以尽如人意,所以需要借助必要的后期处理提升音乐品质:1噪声消除。选择磁带首尾的空白区域,作为取样区域,取样后选择整个磁带进行消噪。一般磁带消噪取样以单面为基准,即A面采样消A面,B面采样消B面。2嘶声处理。对于某些磁带,在噪声消除以后还是有比较明显的噪声,即嘶声,就需要进行嘶声消除。3根据情况进行破音修复、参数均衡、动态调整等操作,最后进行声场声相处理。

3.CD

其实CD已经是数字化音乐,不需要再次进行数字化。我们只需要将其用某种方式保存到电脑中就行了。音乐CD(Compact Disc Digital Audio)在大多数播放软件的“打开文件类型”中,都可以看到*.cda格式,这就是CD音轨了。一个CD音频文件是一个*.cda文件,这只是一个索引信息,并不是真正的包含声音的信息,所以我们不能直接将CD上的*.cda文件拷贝到电脑上来播放,而必须使用EAC、Exact Audio Copy等CD抓轨软件将音乐保存到电脑上。

●数字化音频格式和无损音乐

音乐要便于存储、便于在互联网传播,必须经过一定的压缩编码。目前有以下两种压缩方法:1有损压缩。原理基本上是利用人耳听觉的心理声学特性(频谱掩蔽特性和时间掩蔽特性等)以及人耳对信号幅度、频率、时间的有限分辨能力,编码时凡是人耳感觉不到的频率不编码、不传送,即凡是对人耳辨别声音信号的强度、声调、方位没有贡献的部分(称为不相关部分或无关部分)都不编码和传送。对感觉不到的部分进行编码时,允许有较大的量化失真并使其处于人耳所能听到的最低音量以下,人耳仍然感觉不到。所以任何有损格式,码率当然都是越高越好,码率高,不仅波形失真小,而且频率的衰减也小。2无损压缩。无损压缩是当你将音频数据文件压缩后,还可以再将压缩后的文件还原,而还原后的音频文件与压缩前的一模一样,没有任何损失。这种方式和使用Win RAR等软件将文件进行压缩后又能解压缩得到和原来一样的文件是相同的道理。这是一种对原WAV文件进行的一种优化存储,不会删除原文件中的任何信息。无损压缩虽然得到的音乐还是比较大,但是因为其没有任何失真,是原波形的真实再现,在发烧友中受到追捧。

在音乐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过形形色色的音乐格式,我们来盘点一下最流行的几种:

1.WAV

WAV文件是波形文件,是微软公司推出的一种音频存储格式,主要用于保存Windows平台下的音频源。WAV文件存储的是声音波形的二进制数据,由于没有经过压缩,使得WAV波形声音文件的体积很大。这是Windows系统最基本的音频格式,通用的WAV格式是44100Hz的采样频率,16bit的量化位数、双声道,和CD是完全一致的,一分钟的WAV音乐将占用10M左右存储空间。

目前我们常用的音频格式,大部分都是基于音频CD(采样频率44.1khz、采样精度16bit,2通道)的原始文件“WAV”文件而来的。原始收录的声音数据保存在一个数组里面,这个数组就是PCM格式,由于WAV内的数据基本上完整地还原了PCM数据,而其他的无损、MP3、AAC等编码格式基本也都是基于WAV文件再压缩而成。所以,我们可以简单地认为,WAV是原始音频格式,其他音频格式都是压缩格式。

2.有损压缩之MP3

因为WAV庞大的体积,使它在互联网的传播和存储中十分不利。MP3是一种音频压缩技术,其全称是Moving Picture Experts Group Audio Layer III(动态影像专家压缩标准音频层面3),简称为MP3。MP3是利用人耳对高频声音信号不敏感的特性,将时域波形信号转换成频域信号,并划分成多个频段,对不同的频段使用不同的压缩率,对高频加大压缩比(甚至忽略信号)对低频信号使用小压缩比,保证信号不失真,将原音乐压缩到其十分之一甚至更小。对于大多数用户来说,经过压缩的音乐品质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在歌曲大小和品质之间形成了良好的平衡,便于在互联网传播,也便于在播放器存储,因此成为现在最流行的音乐格式。MP3在压制时,根据采样频率的不同,最后得到的MP3文件差别也很大,通常标准MP3采样频率是128kbps。

3.无损压缩之APE

APE音乐是由软件Monkey's audio压制得到的,因其界面上有个猴子标志而出名,因此也被称为Monkey's audio。APE音乐的采样频率高达800~1400kbps,接近于音乐CD的1411.2kbps,远远高于MP3的128kbps,因此它在压缩后的音质和原始音质几乎毫无差异,其音质之佳已经通过了严格的盲听测试,得到了全世界发烧友的公认,聆听APE将使你如临天籁胜地,能更好地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内涵。APE格式压缩率约为55%,其大小是原WAV格式的一半左右。

4.无损压缩之FLAC

FLAC(Free Lossless Audio Codec)文件是一套著名的自由音频压缩编码,和APE格式一样,它不会破坏任何原有的音频资讯,所以可以还原音乐光盘音质,是另一种常用无损音乐格式。FLAC的文件格式是对公众完全开放的,你可以以任何目的使用它,FLAC的文件格式和编码/解码的实现方式都不受任何已知专利的限制。FLAC还可以在除Windows平台外其他平台通用。

和APE格式相比,FLAC格式的压缩率要小一点,所以相同文件压缩的结果FLAC要大一点。两者的区别主要在压缩算法上,音质可以说是完全一样的。

FLAC的解码相比APE的解码复杂程度要低(解码运算量小、只需要整数运算),解码速度奇快,对计算硬件要求很低,在很普通的硬件上就可以轻松实现实时解码播放。FLAC是目前唯一获得硬件支持的无损压缩编码,在消费领域,已经有很多移动多媒体播放器、汽车、家用音响设备支持FLAC格式了。

APE、FLAC和WAV在纠错方面不同。WAV格式其实并没有纠错的处理,所以即使在播放的码率中有错误,WAV也会照常播放下去,在错误的地方可能会发生爆音等问题。而APE对于错误则是直接停止播放,如果APE文件中存在错误,那么整个音轨几乎都报废了。而FLAC使用的则是静音的策略,如果播放中出现错误,则将错误的地方静音处理。

WAV波形文件是音响设备和很多软件可以直接读取的,不存在编解码问题。FLAC和APE都对WAV进行了编码,所以播放时要解码,因会出现一定的jitter抖动(解析复杂编码所致),可能会导致播放效果不够饱满和流畅,这在使用比较低档的播放设备时会很明显。三种音频在播放时占用资源多少的比例为:APE最大,FLAC居中,WAV占用最小。

从细节上来说,APE格式的一首曲子会被分做两个文件——APE音乐文件和CUE文件,使用还必须要在一起,因此不方便使用、保管和分享。

●无损音乐真伪的鉴别

在欣赏无损音乐时,我们有可能感觉音质比较差,这就可能是有“李鬼”混进来了。这又分为三种情况:1真无损音乐。确实是无损音乐,但由于早期的录制设备问题导致原来发行的CD音质就差,转成无损音乐以后是没办法提升音质的。2假无损音乐。由早期发行的盒带、唱片数字化而来,因为部分稀有资源没有发行高质量CD,所以这种音乐只能接受。3伪劣无损音乐。由MP3等有损压缩转录成无损,音质比较低劣。

网上部分无损音乐是用有损音乐转换过来的假资源,音乐效果与有损格式一样,但体积巨大,白白浪费了我们的存储空间,我们就需要把这些“李鬼”找出来。

Loseless Audio Validator Helper(无损音乐校验助手)这款小软件,可以批量检验下载的音乐是否无损,其界面如图4所示。在软件中单击“文件”或“文件夹”按钮,将要验证的文件全部添加进来,然后单击“校验”,软件就会自动进行分析。分析结束以后,文件名前面打钩的文件说明是真正的无损音乐,结果一栏显示为“CDDA”;前面是三角形警告图标的,说明是由有损压缩转换成的伪劣音乐,结果一栏显示为“MPEG”;还有些不能完全确定的,前面会显示问号图标。注意这个结果不是非常精确的,在正确率一栏显示了判定的准确程度,一般认为正确率在95%以上的结果就是可信的。

对于部分无法确定的歌曲,我们可以借助音乐的频谱来判定。

Adobe Audition(AU)是一款非常强大的音频处理软件,我们可以通过它来分析歌曲的频谱和频率,从而判断其是不是无损的。

下面以AU CS6.0为例来说明如何判断。打开AU,点击菜单“视图→频谱显示”,再点击菜单“窗口→频率分析”,我们主要用这两个窗口来进行判断。图5显示的是一首真正的无损乐曲的情况,右下角显示的是乐曲的频谱,分别表示左右声道的频谱,左下角显示的是当前时间点频率分析。

图5的频谱,从视觉上来看非常整齐划一,高频部分没有缺口。从频率分析来看,处于-100db以下的是人耳听不到的,整个歌曲基本上在22K左右才会进入听不到的范围,双声道就是44K左右,说明这是非常标准的无损音乐。

图6这首歌曲在无损音乐检验助手中显示58%可能为CDDA格式,从频谱上来看,高频部分出现了比较明显的黑色,但还是比较符合高品质音乐的形状。从左边的频率来看,到15K左右高频声音就听不到了,说明这首歌曲是质量比较好的有损乐曲转录而成。

从图7的频谱上看,高频部分被整齐地剪掉了,不用说是有损压缩转录过来的音乐。从频率上可以看出14K以后的高频就听不到了。

图8的频谱已经非常难看了,不用看频率分析都知道这首歌原来的压缩非常大,音质损失非常多。

当然,要“看”出一首歌曲是不是无损,还需要一定的经验。多看看就能把你硬盘里的“李鬼”揪出来了。

但即使是无损音乐,也可能品质并不高,如磁带转录和早期CD碟。如果鉴定为非无损,而且文件为稀缺资源,此种情况下也建议保留。软件无损鉴定只是辅助,主要还是听觉,毕竟音乐是用来聆听的,而不是用来搞精密科学研究的。

●无损音乐音量统一

网上下载下来的或自己从CD、磁带等录制的无损歌曲,因为是从多个专辑提取出来的,所以每首歌的音量大小都不一样。在欣赏音乐时,经常要调整音量,体验是很糟糕的。如果是MP3,我们可以用MP3gain这款小软件实现音量统一,但这款软件可能会对音乐进行裁剪,特别是音量放大时会对音频进行削波,这对无损音乐来说是无法忍受的事。

Foobar2000是一个播放无损音乐的播放器,利用它就能进行无损音乐音量的统一。

它有一个播放增益功能,它将播放增益保存到音轨里面,我们可以通过播放增益将音频文件的音量统一起来。增益信息并没有改变音频文件本身,而是跟ID3标签类似,简单来说,其实这个功能就是给每个无损文件增加了一个标签,大音量文件在标签里降低相应的分贝,小音量文件在标签里提升相应的分贝,最终保证软件按照标签自动调整后播放出来。具体步骤如下:

1将所有要统一音量的歌曲添加到foobar的播放列表中。

2在播放列表中选中所有歌曲,右击播放列表,在快捷菜单中选择“播放增益→扫描每个文件的音轨增益”,结果如图9所示。可以看出每首歌的音轨增益都差别比较大。foobar默认的音量是89db,音轨增益中的数值是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增减,如图中的Nana-Lonely的增益是-8.84db,说明这首歌的原音量是89+8.84=97.84db,也就是说实际大小减去或者加上扫描到的值等于89d B。

3在“播放增益扫描结果”窗口下面单击“更新文件标签”文件按钮。

4右击播放列表,选择“转换…”选项。

5在转换器设置里,单击“输出格式”,将格式设置为WAV。

6单击“处理”,单击“播放增益”后面的“…”按钮,在“播放增益设置”窗口中将“源模式”改为“音轨”,“处理模式”改为“应用增益”,然后拖动“带增益信息”后面的滑块,选定合适的值,然后按“确定”,再“返回”(如图10)。

7单击“目标”,选择输出文件的位置,然后单击“转换”,所有文件将按刚才的设置转换为WAV文件,此时WAV文件音量是统一的了。

8转换完成后,将播放列表中所有文件清除,再将所有WAV文件载入,然后将它们转换为所需要的FLAC或APE文件。注意在转换时要将音轨增益取消。

上一篇:关于父爱的名言和句子下一篇:教育培训班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