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课堂聆听音乐(共5篇)
倾听课堂聆听音乐 篇1
美国教育家艾伦·科普兰曾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 没有比倾听更重要的了。”放眼课堂, 我们看到的是学生经历仓促的聆听之后就被问及好多问题, 而能够作答的学生只是少数, 在无人回答时通常都是教师告知学生“标准答案”, 将聆听环节草草结束。殊不知, 这只是让学生用耳朵接受了声音, 却没能让学生用心灵去感受音乐。音乐的声音本是一种客观形式, 如果没有审美主体的聆听与感受, 就失去了意义。《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听觉体验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因此, 在课堂教学中, 我们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 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有效倾听,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鉴赏及审美能力。
课堂片段一:《红旗颂》红旗主题
师:请大家听这样一段音乐, 感受音乐的节奏与情绪。 (播放红旗主题)
(学生听得很专注。听完后, 笔者没急于让学生回答问题。)
师:同学们, 如果我们要为这段音乐编舞蹈, 要选择一件道具, 你会选什么呢?
生一:我想选择一面国旗。 (此时此刻, 学生们并不知道所听音乐作品的名称。)
生二:我想选择长绸。
生三:我想选择东北二人转中所用的手绢。 (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 笔者示意大家安静, 并做了一个聆听的手势。)
师:我相信同学们都选择好了道具, 下面就请大家想象手里拿着道具跟随音乐舞动起来。
(再次播放红旗主题, 同学们一开始有些不好意思, 但笔者发现有一名男生非常陶醉地坐在位置上随着音乐挥动手臂, 笔者及时地表扬了这位男生, 并鼓励其他同学尝试放开自己, 这时孩子们开始舞动手臂……)
师:同学们, 你能告诉大家你刚才舞动的道具是什么吗?可以做给大家看一下吗?你的动作有何特点呢?
生一: (表演) 我选择的是长绸, 舞动的时候觉得手臂要尽量伸长, 将长绸甩出去。
生二: (选择手绢的) 我一开始选的是手绢, 但我现在发现不能用手绢来舞动。
师: (追问一) 为什么不能选用手绢呢? (教师做舞动手绢的动作, 学生观察。)
生三:因为舞动手绢的节奏跟这段音乐的节奏不符合。
师: (追问二) 那你觉得这段音乐的节奏有何特点呢?
生四:这段音乐的节奏比较舒展、柔和。
师: (追问三) 你们从这样舒展的节奏中感受到怎样的情感呢?
生五:我觉得这段音乐让人感到深情、优美、激动、自豪。
课堂片段二:《图兰朵》选段
在对《茉莉花》进行教学设计时, 笔者考虑到同学们对《茉莉花》的旋律已经非常熟悉了, 因此决定通过赏析《图兰朵》中的选段让学生学会对音乐的旋律、节奏、音色以及风格进行辨析, 提高学生的听辨能力。
师: (播放音乐) 同学们听听这段音乐, 是不是有点似曾相识?
生一:我觉得这段音乐是《茉莉花》。
生二:我觉得有点像《茉莉花》, 但应该不是《茉莉花》。
师: (追问一) 到底是不是《茉莉花》呢?
生三:我肯定它是《茉莉花》。
生四:我也觉得就是《茉莉花》。
生五:我觉得不太像。
师: (追问二) 你觉得是《茉莉花》或不是《茉莉花》的理由是什么呢?你是从音乐的哪个方面来判断的呢?
(聆听《图兰朵》中的选段和《茉莉花》。听完后, 笔者让学生在小组间展开交流, 小组间的交流异常激烈, 有些小组甚至为了各自的观点产生争执。)
生一:我觉得应该从音乐的乐器、音色和旋律来判断, 这首作品不是《茉莉花》。因为音乐是用西洋乐器演奏的, 听上去更像是西洋音乐的风格。音乐的旋律跟《茉莉花》的旋律相比也有变化。
生二:我觉得歌唱的语言我们无法听懂, 感觉是用外文演唱的, 所以我觉得这首作品不是《茉莉花》。
(同学们知道通过分析音乐要素去辨析音乐了。)
反思与总结
1.造“氛围”促使学生进入倾听状态
倾听, 是用心感受音乐, 是身体所有部分参与的过程。我们往往会对每次的聆听预设问题, 使学生“听之有物”且能够“耳听所想”。这本是值得肯定的教学方法, 但有时我们所设计的问题难易程度不同, 学生若遇上较难的问题, 会在倾听中产生过多的心理压力, 导致不能专注于感受音乐, 头脑中更多想到的是回答不出问题怎么办。因此, 适当地改变倾听方法, 让学生在轻松的状态下全身心地感受音乐, 在提高自身音乐素养的基础上再进行“听后言说”, 经常能够收获意外的惊喜。
2.用“对比”带领学生掌握倾听方法
音乐是由旋律、节奏、音色、速度等各要素组成的, 同样的音乐如果音乐要素发生了变化, 音乐的情感及风格也会随之变化。聆听音乐作品时, 我们运用对比的方法, 引导学生对音乐中的音色、旋律、节奏等进行听辨, 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作品。在课堂片段二中, 同学们一开始深信《图兰朵》中的选段就是《茉莉花》, 当笔者将两首作品分别播放后, 他们对当初的判断产生了怀疑。在小组交流过程中, 他们运用已有的音乐经验, 借助于音乐要素来阐明自己新的观点。在对比聆听中, 学生通过质疑、分析、阐述, 获得了更深刻的音乐感受。
3.借“动作”帮助学生体验倾听内容
音乐的体态动作是音乐活动最基本的联动, 既能引起主体听觉又能引起主体动觉, 而主体动觉和听觉能够同形同构地引起主体的情感律动, 产生情感体验。体态动作通过对音乐节奏的动作显化, 帮助主体加强对节奏的情感体验。在倾听过程中, 如果我们能够适时引导学生进行音乐的律动体验, 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感受音乐与理解音乐。在课堂片段一中, 听“红旗主题”后笔者没有让学生直接回答这段音乐的节奏与情绪的特点, 而是通过让学生选择舞蹈道具、设计动作、跟随音乐舞动、口述动作特点这几个环节让学生在体态动作中充分感受音乐舒展、柔和、深情的节奏与激动、自豪的情绪特点。
4.以“追问”引领学生学会深入倾听
“追问”即追根究底的查问。记得一位学者曾说过这样一句话:“追问导致怀疑。”笔者认为怀疑可以引领我们深入地思考, 最终获得真知。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往往会提出很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问题, 如:“这首乐曲活泼吗? 歌中的孩子们开心吗?”或是在聆听音乐时, 教师反复问同一个问题, 或者问一些口头禅性质的问题, 如:“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这样的问题不仅无助于学生获得音乐感受, 长此以往, 还会导致学生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在课堂片段二中, 笔者对学生的回答不断加以追问, 让学生对已有的判断产生怀疑, 继而通过让学生阐述理由, 让学生学会在倾听中借助音乐要素深入思考分析, 最后获得深刻的音乐感受。
培养学生的有效倾听是音乐教学中的重要任务。要帮助学生长出“音乐的耳朵”, 让学生学会聆听, 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 我们音乐教育者必须付出长期而艰辛的努力。行走在音乐教育的路上, 或许充满了荆棘与挫折, 但只要我们能够倾心钻研、倾情演奏“音乐教育”这部交响乐, 终将会呈现一曲动人心魄的华彩乐章。
让幼儿在音乐课堂学会有效聆听 篇2
一、 聆听音色——游戏教学,激发兴趣
音色的表情作用多姿多彩、形象万千,各种乐器发出的音响,常常使人与某些情感信号相联系。在实践中我发现,根据音乐中不同音色的特点,开展一些角色表演和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提高聆听的效果,激发幼儿的聆听兴趣。研究表明:幼儿的认识活动更多地依赖于自身对事物的兴趣,而且年龄越小越需要直接的兴趣来激发他们的动机。小班幼儿刚进入幼儿园,正是处于音乐兴趣的第一个阶段——“有趣”的最初阶段。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从聆听感受中获得的,教师应通过音色聆听培养小班幼儿的音乐兴趣。幼儿在自己的音乐实践中真正体会到音乐的美时,才能真心产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继续保持下去。
如小班幼儿音乐活动《小兔乖乖》的教学中,笔者利用“音色”这一音乐要素来有效地指导聆听,把注意力集中指向这个切入点,达到预期的效果。首先,在活动前给幼儿讲述故事《小兔乖乖》,邀请幼儿与教师一起聆听故事中“兔妈妈”与“小兔”对唱的歌曲《小兔乖乖》。其次,教师随意模仿大灰狼、兔妈妈和小兔的不同音色,引导幼儿分辨是谁在唱歌,再饶有兴致地跟着老师一起模仿角色的形象:听到兔妈妈的歌声就把手指贴在头的两边,模仿兔妈妈的耳朵;听到小兔唱歌就把手高高举过头顶,模仿比妈妈更长的耳朵;听到大灰狼叫就把手用力往前伸做爪子的动作,同时张大嘴巴模仿凶狠的样子。再次,引导幼儿分角色表演,自由选择自己愿意扮演的角色,戴头饰分组就座,再一次激发幼儿聆听音乐的兴趣。在聆听时,教师还可以用夸张的动作提示幼儿自己表演的是哪一个角色,并能用不同的音色模仿这个角色的声音,使幼儿自然而然地一边聆听音乐,一边表演唱。
正如苏联著名音乐家、教育家巴列夫斯基所说:“只要音乐是形象的,即使是不同的体裁,都能使孩子接受。”只有把聆听和游戏结合起来,才能让幼儿走进音乐,让音乐走进幼儿心理。从选材入手,选择与幼儿生活贴近、形象生动的乐曲,再为幼儿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如情景表演、游戏等等,最终目的都是让孩子学会用心去聆听音乐、感受音乐。
二、 聆听节奏——情境教学,化难为易
情境是重要的资源,教师应通过情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提供有音乐节奏的情境,使他们在“润物细无声”中逐步培养音乐的节奏感。幼儿生活在音乐的世界中,节奏可以说无处不在,他们常随着韵律摇动身体来表达对于韵律的感受,由于韵律动作的配合,能在内心得到满足感。特别是音乐故事的教学,可以通过创设合情合境的氛围,引导幼儿聆听节奏、发现节奏,萌发探寻节奏奥妙的欲望,从而入情地、正确地理解音乐作品。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完全靠自身的体会和自身的调节去感受节奏的快慢,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笔者在《快快国与慢慢国》的教学设计中,让幼儿配合音乐想象快节奏和慢节奏生活的差别。先请幼儿仔细聆听笔者用小鼓敲出的两种节奏:(1)× — | × — | (2) ×× ×× | ×× ×× |,通过游戏让他们对比感受,并说出“快”、“慢”不同;然后想象两种节奏的生活,体验说话、走路等各种生活情节:(1) 你 — | 好 — | (2) 你好 ○ ○ ○;最后引导幼儿尝试边聆听音乐的节奏,边用肢体动作表现故事的情节,引发幼儿对生活节奏的感受和把握。活动重点不一定要放在故事上,而应通过聆听音乐的节奏来配合活动,引导幼儿想象不同的情境,促进他们对故事的理解,使教学化难为易。
三、 聆听力度——乐器教学,表达快乐
力度是音乐中音响的强弱程度与变化,是音乐作品塑造音乐形象、表现音乐内容的一种重要手段,是一种富有“魔力”的音乐要素。每个幼儿都喜欢敲敲打打,对声音具有一种天生的敏感性,打击乐就很适合幼儿们这种与生俱来的本能。教师根据“喜欢演奏打击乐”这一活动目标,通过打击乐器的音效让幼儿自己辨别声音的不同,帮助幼儿感受、体验音的强弱。通过提问启发幼儿思考,支持幼儿学习,再次运用已有经验的积累,鼓励他们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敢于表现自我,在生活中找寻与音乐相关的声响。如果教师在教学中能充分把握住这点,让幼儿真正理解音乐中力度变化对音乐情感变化所起到的作用,这种乐器教学的实践就能让幼儿享受到无穷的乐趣。
如教学小班幼儿歌曲《大雨小雨》,活动前鼓励幼儿自由地玩一玩大鼓和碰铃,组织幼儿听一听两种乐器发出的强弱声音,让幼儿辨别。通过倾听教师用这两种乐器给音乐伴奏,让幼儿听音效用身体做出下雨时的肢体动作,如大雨——整个身体大幅度摇摆,小雨——手指不停抖动,来区分声音的大小变化,发现大鼓发出的“咚咚咚”的声音很像下大雨的声音,碰铃发出的细碎的“叮叮叮”声可以表现小雨的声音。最后在游戏板块,当幼儿和教师分别扮演大雨和小雨角色持乐器演奏时,大多数幼儿能开心地听着音乐的力度,创造性地边演奏乐器边表现大雨的强和小雨的弱。让幼儿接触不同的打击乐器,聆听它们所发出的声音来辨别声音的强弱,让幼儿更加理解歌词,熟悉歌曲的旋律,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通过感受力度的变化,学会控制自己,并体验到越来越热烈、欢快的情绪。
四、 聆听旋律——律动教学,体验情感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要素中,旋律是最具表现力的。旋律体现了人的内心情感,是作曲家与听众进行心灵沟通的主要手段。斯特拉文斯基说:“离开动作的音乐是无法想象的。”律动和舞蹈本来就与音乐的情感密不可分,可以说它们是音乐的自然反应。通过用身体动作表现旋律,也就是幼儿在聆听音乐时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用优美的动作表现出来,可以加深幼儿对音乐旋律的感知、理解,使幼儿融入到音乐活动中,促进他们已有生活经验与音乐旋律的沟通,帮助幼儿感受音乐、理解音乐所表现的情境。让幼儿个性化地欣赏音乐、理解音乐的空间,动作应由幼儿根据对音乐的体会自己表演,比较灵活、自由,而不是教师一招一式地教。但教师必须加以引导、启发,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来解释音乐,表达对音乐的情感。
如教学大班下册《摇篮曲》,对歌曲的初步聆听由旋律入手。教师播放歌曲《摇篮曲》,引导幼儿静静地听,回忆:小时候:妈妈是怎样哄你睡觉的?你有什么感觉?试图让幼儿在恬静如水的氛围中感受歌曲所传达的浓厚爱意。幼儿再次聆听歌曲,让他们用自己的动作,如摇摇篮、哄小宝宝睡觉的一些律动表现音乐的旋律,也可以通过画旋律线,加深幼儿对旋律的感知和理解。幼儿听范唱时,教师用优美的、能体现乐曲情感的歌声及肢体动作再次加深幼儿对歌曲主题的理解。然后,鼓励幼儿尝试在音乐声中表演,优美的律动是对歌曲的最好诠释。那么在接下来的歌唱教学中,幼儿就能很好地用自己的歌声和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真正体现了“音乐要素变化是音乐情绪、情感变化的根本要素”这句话的根本含义。
总之,有效聆听伴随教学活动始终,不仅可以使我们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和兴趣,提高幼儿欣赏音乐、审美音乐的能力,还能用音乐的情感来呼唤幼儿的情感,为终身喜爱音乐、审美音乐、享受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
(浙江省龙游县兰塘小学 324400)
倾听课堂聆听音乐 篇3
一、音乐课堂学生倾听的现状及分析
(一) 音乐课堂的现象。
1.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 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 大声嚷道:“老师, 我来, 我来……”根本顾不了听同学讲。
2.当一位孩子在表演唱歌时, 许多孩子在饶有兴趣地玩打击乐器, 忘记该做什么, “叮咚叮咚”吵得很。
3.老师:“下面请孩子们上来表演, 孩子们……”一听要表演, 下面顿时兴奋开了, 叽叽喳喳, 后面的话早就被淹没了……在日常音乐教学活动、游戏活动中发现, 许多孩子在活动前不注意听清要求就匆匆进行活动, 因此活动中会违反游戏规则, 遇到不必要的麻烦, 严重的还会出现危险, 进而影响活动的参与质量, 达不到预期教育目的。
4.大部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中学唱歌曲部分比较感兴趣, 乐于去学, 而在倾听音乐部分则“放松或休息”, 听到某些音乐作品时, 会出现打不起精神、表情茫然、坐不住甚至厌烦等情绪状态。
(二) 原因分析。
1.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许多成人认为听力是与生俱来的, 没有必要培养, 遇到孩子插嘴或不专心倾听则训斥、责备孩子, 如大人讲小孩子听等。训斥、责备则使孩子失去倾听的欲望和兴趣, 会变得不爱倾听或不会倾听, 没有良好的倾听习惯。
2.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由于小学生存在身心发展特点的局限, 注意力容易分散, 自制力比较弱, 缺乏倾听别人说话的耐心, 在听的过程中难免会做小动作、东张西望等。
3.老师平时忽略倾听音乐的培养。孩子特喜欢上音乐课, 喜欢唱歌, 却忽略了对音乐的欣赏, 对聆听环节重视不够。
4.学生自身差异。由于学生自身资质参差不齐, 倾听能力和倾听状态也会有很大差异。在听课过程中, 学生往往以自身具备的倾听能力和自身养成的倾听习惯来决定听什么, 什么时候听。
二、音乐课“倾听”的诠释
音乐课倾听含义包括三方面。
(一) 倾听能力。
听力和理解是倾听能力的基本要素。一个会倾听的学生能在瞬间捕捉、筛选信息, 并随即展开联想、想象, 形成个人评价。要求学生能够认真倾听对方讲话, 理解别人讲话的内容, 不打断别人的谈话, 不急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耐心听完, 听懂对方的话。不人云亦云, 别人说过了的话, 不重复, 应该同时思考新的观点。
(二) 音乐倾听特性。
音乐作为一种声音艺术, 它需要准确的音高, 良好的音质, 更需要将各个孤立的乐音有机地结合, 使其流动, 显示出音的生命活力。音乐艺术又是一种象征性的艺术, 它所表达的内容本质上更具有不确定性。人们是通过对音调、节奏等手段造成的特定音响作为媒介, 引起某种联想而达到对音乐的感受, 而其中的联想动作因人而异、因情而定。
(三) 音乐课堂的倾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 倾听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倾听——倾听美妙的音乐、倾听老师的语言、倾听同学的演唱, 才能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才能保证音乐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三、音乐课堂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课堂中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对课堂的教学有效性起到很大的辅助作用, 鉴于此, 我们在音乐教学中不能忽视对学生倾听音乐良好习惯的培养及良好倾听能力的训练。结合学生倾听现状及对音乐课堂倾听能力的理解和教学经验的总结, 我认为以下几点策略有助于学生倾听能力的提高。
(一) 加强常规训练, 让学生有序倾听。
音乐课堂教学的常规是让学生有序倾听的保障。对于目前大班教学制, 至关重要的一点是要从一年级完成一定的课堂常规。培养认真倾听的心态, 示范鼓励、树立倾听的榜样, 多途径训练, 养成倾听习惯。
例如:
(1) 培养良好的听音乐指令习惯。
听老师弹钢琴《鸟飞》表示按音乐节奏律动进教室找位置坐好, 听到铃鼓要围成圈, 听到三角铁能保持安静等, 在音乐指令中建立常规。
(2) 建立课前领歌的潜规。
(3) 让“艺术星星”发光。
(二) 结合音乐游戏创设教学情境, 让学生有兴趣倾听。
1.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游戏活动, 将倾听习惯渗透到游戏中, 可使低年级孩子们在游戏中形成稳定的自觉性行为, 从小养成好的习惯。
(1) 利用“指令性游戏”发展孩子倾听能力, 培养孩子倾听习惯。
(2) 利用“传话游戏”发展孩子的倾听能力,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3) 利用“辨错误游戏”发展学生的倾听能力, 培养孩子的倾听习惯。
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提高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要保证。
2.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 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 因此, 在音乐活动中, 要结合歌曲、乐曲的目标设计相应的音乐环境, 通过气氛渲染, 使学生产生情感共鸣。
(1) 选用短小而有趣的歌曲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2) 选择配乐儿歌、律动, 培养学生倾听音乐的兴趣。
(三) 抓住音乐特性, 让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倾听。
音乐是一种较为抽象的艺术形式, 内涵非常丰富, 它不像文学、戏剧、绘画等艺术门类, 让人一目了然。它直接呼唤、激发的是情感与意志。不同的个人凭自己的生活经历联想到的具体对象也很不相同。因此, 有许多学生反映听不懂音乐, 这是常见的问题。在音乐课堂中, 教师要运用多种方法, 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提高学生倾听音乐的能力。
1.抓住典型节奏。节奏是音乐的语言要素, 是音乐的骨架, 是音乐赖以生存的基础。在欣赏音乐时抓住典型节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音乐倾听音乐。如:在欣赏《铁匠波尔卡》时, 让学生先了解波尔卡的特点, 让学生按这节奏律动, 欣赏全曲是让学生在主体部分律动, 感受乐曲的特点, 加深对乐曲的理解。
2.抓住主题旋律。旋律是音乐的语言, 是音乐的灵魂所在。音乐有了节奏的支撑, 加上起伏的旋律, 才具备感人的色彩。因此, 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分析乐曲的旋律特点, 更准确地把握音乐形象。
3.抓住速度、力度和色彩的明暗变化。音乐的速度力度直接影响音乐的风格、情绪和音乐形象;而色彩明暗的变化, 则可以使所要表达的音乐形象更为鲜明, 因此, 在欣赏音乐过程中, 指导学生从音乐的速度、力度, 以及色彩的明暗变化入手, 对准确的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4.抓住视觉感受。音乐是听觉的艺术, 它离不开听, 但也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如果适当运用一些辅助手段, 视听结合起来, 多元化地帮助学生理解音乐, 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多媒体教学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这已经是共识。
(四) 进行多种形式的倾听训练, 提升学生的倾听能力。
1.运用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
2.借助电教手段, 提高学生注意倾听的能力。
3.多从生活和自然界中寻找声音, 进行倾听训练。
4.课堂中进行反复不同形式倾听, 保持学生倾听音乐的新鲜感。
5.收集与音乐相关内容, 激发学生倾听欲望。
6.从学生实际出发, 有选择地借助自然界丰富的声音培养学生辨析性倾听能力。
7.尝试着走近孩子听的世界, 而并不要擅自走近孩子, 更不能以自认为是丰富而资深的阅历, 来限制和更改孩子的“听”。
方法一:闭眼听。
为排除视频效果对听觉能力的影响, 引导孩子们轻松自然地听, 学习闭上眼睛, 不受干扰, 专心倾听, 是“听”的基本方法。
方法二:开放性指导。
在孩子们听的历程中, 教师语言提示和指导是开放型的 (少用暗示型, 不用选择型) 是关键。更多的应该关注到每个孩子活动中的表情和动作的变化, 力求做到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
方法三:联系生活地听。
将音乐、声响中的一些片段请孩子们反复听辨, 并与自己的生活经验相联系, 引导语:“想一想, 你在什么时候, 什么地方也听过这声音 (或节奏) ?”
方法四:追求不同的“听”后表达。
由于孩子们年龄特点的限制和个性差异的不同, 而听又是一种个人内化的行为表现, 鼓励“孩子们的一百种语言”的表达是目的。
总而言之, 培养倾听习惯和能力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除了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去提醒、去督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外, 还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学生的“倾听”, 以音乐教学活动为载体, 把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习惯的过程变成学生认真倾听的实践过程。让学生在自我反思中, 不断改进倾听方法, 不断进步、创新, 真正拥有这把打开有效教学之门的金钥匙, 成为会学习的人。
摘要:本文从学生倾听现象入手, 详细界定了“音乐课倾听”这一模糊概念, 并由此展开学生音乐课倾听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方法与措施的阐述, 从而确立音乐课堂的“钥匙”——学生“倾听”能力的定位。
聆听与倾听的区别 篇4
著名教育专家××莅临我校, 全校师生倾听了他所作的关于新课程改革的报告。
倾听:侧着头听。形容很注意地听取。多用于同级或上对下。如, 倾听群众意见, 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心声。
聆听:仔细地听。多用于下对上, 如, 聆听教诲。
辨析:
这两个词的意思非常接近, 都有仔细认真听的意思, 只是在具体用法中由于所听对象的不同而有细微的差别。上例中, 全校师生听的是著名教育专家的报告, 所以用“聆听”更为准确、得当。
倾听课堂聆听音乐 篇5
一、倾听能力的内涵与作用
倾听能力主要指听者将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在脑中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其中的基本要素是听力和理解能力。对于学生来讲,主要是会进行倾听,对信息进行筛选,并进行联想,从而评价信息。会倾听的学生懂得理解他人,并会针对性的发表自己意见和观点。对学生音乐倾听能力的培养,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发现音乐的生命力。但是音乐的艺术具有不确定性,只有在感知中进行联想,不同的音乐可以感受不同的情感变化,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感受。音乐课堂中的倾听是学生的一种学习习惯,学生具有了倾听能力,就能够精力集中到老师讲课和音乐的鉴赏中,从而体会音乐的内涵,在音乐课中丰满自己的艺术素养。总的来讲,音乐课程中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培养学生学习习惯,提升学习效果,更重要的能够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发展音乐的魅力。
二、音乐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策略
1. 加强常规训练,进行有序倾听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倾听能够促进对音乐的理解。有效的倾听体现学生对课堂的注意力,这样就能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因此,在音乐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倾听习惯,让他们感知倾听在学习音乐中的作用,这样就能让学生认真的进行倾听,从而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如果在音乐课堂中能够让学生进行有序倾听,就要加强课堂的常规训练。例如,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指令引导学生倾听,并对乐器的使用进行实践,不同节奏用不同的动作。比如,边听边表演,可以是站、坐,也可以离开座位在教室里自由流动,但要求快速。我说“一、二、三”后必须找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不能相互碰撞。不行,再来!一定要达到要求为止。学生要完成这些,就要认真倾听,进而培养了他们倾听的习惯。
2. 利用游戏活动,利于学生倾听
学生要有意倾听必须是学生感兴趣的,因此我们在让学生进行倾听过程中可以为他们设置一些游戏,让他们有意进行倾听,从而促进他们对音乐的理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这些游戏必须是非常简洁的,适合小学年龄发展特征的,而又能和音乐教学内容相联系的,然后再通过老师加工和整编。为了训练学生的倾听能力,我们可以让学生进行一些指令游戏,还可以进行传话游戏,也可以是进行的一些判断游戏,这样学生就会专注我们要学习的内容,从而认真的去倾听。同样也可以运用角色扮演游戏,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和理解,理解音乐作品内涵才能扮演。例如,在学唱《龟兔赛跑》中,让学生先进行倾听,让学生感受音乐。然后根据自己的爱好单独或合作扮演乌龟、兔子、猴子等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体现自己的价值,学生的自信心和合作意识都能得到提高,同时学生在扮演前的倾听和理解歌曲时需要格外集中精力。其实利用游戏的形式促进学生倾听是为了给学生创设一种良好的学习环境。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年龄特点所至,他们对更直观、形象的东西容易理解,我们利用创设的环境因素,再与歌曲联系起来,让学生就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利用自己的感官进行鉴赏,其中这里面就包含了学生的倾听。
3. 凸显音乐特性,促进有效倾听
音乐比较抽象,并蕴含着丰富的内容,能够直达人内心深处,并激发人的情感,这就是音乐的特性。因此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凸显出音乐的特性,从而吸引学生,进行有效倾听。那么如何做到有效倾听呢?我们的倾听就要有目的和方向。但是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学生有可能对音乐的表演不理解,那么教师就要采取多种方法进行教学,让他们注意倾听,从而去感悟和理解。最常用的方法有三种,第一,抓住节奏,在音乐教学中节奏很重要,把不同音节的节点抓住,这样就有利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感悟,其实节奏也是音乐最基本的东西,如果学生通过倾听对节奏有了感悟,那么就能促进对音乐的学习。第二,抓住旋律。音乐的主题旋律也很重要,有人常说歌曲美,其实就是歌曲的旋律能够顺应人的思维,把人美好的愿望表达出来,再加上节奏支持,那么旋律会更美,其实就相当于给我们传递了一种语言美。第三,把音乐的速度、力度和色彩体现出来,从而吸引学生,这是音乐所要表达的特性。音乐的不同,其中的速度、力度和色彩也是不同的,这关系到了音乐的表达,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准确的感悟和理解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特性,从而更专注的去倾听,促进学生有效倾听,理解音乐作品所体现的内涵。
4. 抓住音乐关键,提升倾听效果
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倾听音乐是一种常见的方式,不是学生认真听就可以了。关键还是要在倾听的过程中去理解不同音乐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并能找出他们自己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的关键点进行倾听。其实音乐的倾听就是鉴赏的过程,这样就可以把音乐聆听的过程分为感知、理解和鉴赏的三个步骤。在具体的音乐鉴赏中,通过这三个阶段对音乐去理解,寻找音乐的关键点。在不同的音乐欣赏中,我们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把音乐进行分类,对于典型的音乐,可以让学生对高潮部分进行反复的倾听,在关键点提醒学生注意倾听,特别是旋律的变化,这才是音乐的关键,学生能去认真倾听和感悟,可以提升倾听的效果,也促进了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例如,在歌唱“小船”的时候,教师应该这样引导和提示学生:你们唱得真美!请小朋友看一下,歌曲《小船》的拍号是什么?我们先来认识一个新朋友:全音符。一个全音符等于四个四分音符的时值,正好是四四拍的一个小节。教师带领大家一起唱出全音符,并同时用手拍出四拍。四四拍就是以四分音符为一拍,每小节有四拍。它的强弱规律是强、弱、次强、弱,带领大家拍出一个小节的节奏。我们现在来唱一唱,注意声音的强弱变化。这样学生就掌握了音乐的关键点。
5. 采取多种手段,培养倾听能力
倾听是音乐教学中学生的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其中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就要采取多种手段,让学生进行热爱倾听,注意倾听。同时也是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刚开始学生对音乐只是好奇,但是长时间以后就会失去兴趣,因此单一的教学无法满足学生学习音乐的需要,要让学生在音乐课程中持久进行倾听,既要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音乐活动中。首先可以采用让学生模仿的形式,促进学生倾听。这样与学生的特点相符,很容易让学生集中精力。例如,在音乐课堂中进行模仿秀,学生根据自己听到音乐,根据音乐中的情感、旋律和音色进行模仿,同时展示和他其他同学一起分享自己对音乐的感悟和理解,那么学生再倾听的时候就要集中精力,动脑思考,才能把相应的角色融入进去。其次,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多媒体可以展示乐器的操作和一些实物的演示,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等方面来调动学生的感官,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力。
总之,音乐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在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小学音乐教学的一切活动,都要在倾听音乐作品的基础进行。因此,作为音乐教师要多研究学生倾听能力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让学生知道倾听音乐习惯的重要性,而不是在课堂上漫无目的玩。
摘要:本文重点研究了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方法与途径,从而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悟与理解,进而发现音乐的魅力。
关键词:小学音乐,倾听能力,策略
参考文献
【倾听课堂聆听音乐】推荐阅读:
课堂倾听11-06
学会倾听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追求的教学论文06-29
观摩名师课堂 聆听讲师报告09-03
倾听雨,倾听雪06-04
倾听的作文600字:在倾听中感知快乐06-11
倾听05-13
数学倾听07-25
倾听现状08-08
倾听环境08-10
倾听教学0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