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倾听

2024-07-25

数学倾听(精选12篇)

数学倾听 篇1

现象

1.上课时, 当一名学生回答问题后, 教师会和蔼可亲地说:“其他小朋友有什么要补充的吗?”而起来补充的学生大多不会从知识点、数学观点上着眼, 而说些吐字、发音、音量之类.2.课堂上学习讨论时, 还没有听完老师的要求, 便热热闹闹地展开了, 讨论结束, 你的意见还是你的, 我的还是我的, 意见不统一, 当同学汇报时, 很多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 或着急地插嘴、抢着答.3.每每在独立完成作业之前, 教师会对有一定难度的题目进行提示性的指导:有时是解释题意, 有时是列举示范……可常常出现的是:提醒最多的地方, 偏偏是学生最出问题的地方……

凡此种种, 不由得引人深思.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性, 不会倾听, 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其实,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 倾听同学的发言, 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 开启思维的火花, 获取知识, 培养能力, 才能保证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体会.

一、给倾听一个积极的情绪

情绪影响行为, 良好的倾听首先需要一个积极的情绪, 那就是学生愿意听、想听、爱听.这种积极的情绪从何而来?

1. 多媒体的运用

在小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知识水平适当、适时和灵活应用现代教学媒体创设教学情境, 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使学生被动倾听变成我要倾听, 以此来提高他们的倾听能力.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运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现代教育手段媒体的开发和利用, 充分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 它把呆板的课本知识变得生动活泼, 形象鲜明, 富有情趣, 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 兴趣被调动, 情感被激发.例如:在学习“有趣的七巧板”一课时, 我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展示了七巧板拼成的各种图案, 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们的目光, 接着让学生在观察已拼出图案的基础上, 进行个人的创意加工.这节课学生不仅听得投入, 学得也扎实.有一名学生说:“我现在最喜欢数学, 因为老师每一节课都用多媒体上课.”多简单的一个心声啊!

2. 激励机制的运用

在“听”的培养中,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 要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 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 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 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 这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 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 多棒呀!”……一个眼神, 一句赞扬, 一个微笑,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如果我们善于发现每名学生的闪光点,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在评价过程中, 更要关注暂时落后的学生, 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 让这些学生也能享受到喜悦, 促使他们更快的进步.

二、给倾听一个明确的方向

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 在倾听中沟通, 最终实现教学相长.随着年级变化, 学生倾听的内容更多, 难度更大, 倾听的效果存在差异.在教学中, 教师必须有意识地进行指导性训练, 直至学生学会自主地为自己的倾听设定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 保证较好的倾听成效.

1. 针对课堂学习的不同环节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

如创设情境导入环节, 力求认真听, 从情境中准确地收集数学信息.探究后的交流环节力求做到: (1) 先猜猜其他同学会说什么; (2) 想想他说的有没有道理, 怎样进行补充; (3) 对同学的观点进行归纳, 并和自己的想法进行比较.而巩固练习环节, 力求听明白其他同学是如何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他的方法好在哪里.这就要求在训练初期, 教师应在课堂的教学环节中明确地提出并及时地反馈学生的倾听情况, 及时矫正不良的倾听习惯, 使之逐步朝着这个具体明确的方向前行.

2. 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

针对班级学生实际的学习能力, 分层次提出不同的倾听要求.如学习能力稍差的学生, 要能听懂本节课所学内容的知识点, 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 并会解决基础训练题;学习能力中等的学生, 要能听懂本节课所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 比较解题方法的异同点, 并尝试用比较简便的方法进行解决实际数学问题;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 要能对教师和同学的发言进行归纳、综合, 并提出创新的思维方法, 能解决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让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尽最大的努力完成不同的数学学习, 让学生在明确的力所能及的倾听目标下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三、给倾听一个和谐的空间

随年级的变化, 数学知识系统的加深, 学生个体数学学习能力与需求的差异……数学课堂的倾听更显得沉闷、急躁, 倾听需要一个和谐的空间.

1. 教师要留给学生质疑、释疑的空间

在交流中相互倾听, 在倾听中相互沟通, 最后达成共识, 相互理解, 这是倾听的真正目的.教师在注重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力培养的同时, 要让每名学生有尽可能多的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机会, 让学生的数学思维在倾听中碰撞, 数学能力在倾听中提高.

2. 教师要创设动静结合的和谐课堂

随着年级增长, 小学生的数学知识基础技能和学习经验已越来越丰富, 教师可以针对教学内容大胆开放课堂, 组织学生尝试练习或操作实验或数学游戏等多种形式进行探究性学习, 或在讲解、讨论中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动手摆一摆, 动笔练一练, 动口讲一讲, 用心听一听, 做到动静结合, 以动促静, 以静制动, 让学生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养成数学倾听的兴趣和能力, 强化良好的倾听习惯.

总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只要我们每节课都能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使学生有效地听讲, 就一定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我们一起来关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倾听, 从“倾听”开始展开我们的学习过程, 来享受数学的理性之美, 真正了解学习的真谛和教学本质.

数学倾听 篇2

一、教师要做学生忠实的听众

就小学生而言,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尤其是教师的一言一行时刻都在影响着学生,很容易被学生模仿。所以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学生回答问题的时候,教师要认真、耐心地倾听,给学生以尊重和鼓励,这时,其他学生看到教师听得很认真,他们也会认真听。所以我们在要求学生认真倾听的同时,自己先要做到这一点,不管学生说得好不好,有没有道理,教师都要认真听完,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及时的帮助。还要给学生营造和谐的倾听氛围,让学生乐意去倾听别人的发言。在课下和学生交流时,也要耐心听学生把话说完,不能插话或打断。这样,就达到了树立认真倾听的榜样的目的。

二、激发学生倾听兴趣

好动是小学生的特点,在课堂上的几十分钟内一直让小学生认真倾听确实比较困难,再说小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时间比较短。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运用合适的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用更多的时间配合教师的教学。教师还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变化,观察学生的精神状态,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方法,使学生认真倾听。

三、提醒、表扬和批评

上课时每当看到学生那一双双有神的眼睛时,就会给自己以信心和力量。但是,也有个别学生在上课时不注意听讲,有走思的时候,每当这时候,我就会用语言提醒学生,学生就会很自觉地调整听课状态。当然也不能单一地用语言提醒,有时候我还会用激励性的语言和眼神提示学生,用表扬认真听讲的学生来暗示他们。在教学中,我不会吝惜自己的语言,教师的一句夸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手势都会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当然,表扬要及时和个性化。不过单纯表扬也是不行的,有时候在表扬的同时,善意的批评也同样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把表扬和批评一起用。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倾听习惯慢慢养成,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

四、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在教学中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能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以及数学的学科特点开展有益于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活动。在活动中,如果有没听完别人讲话就举手发言的学生,教师也不能批评,要及时提醒他们,并告诉他们等别人发言完了,再说出自己的`见解,否则是不礼貌的。教师还可用手势和眼神及时提醒学生认真倾听。有的学生总是听不进去别人的发言,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醒他们,让他们重视别人的发言。

五、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式倾听 篇3

关键词 认识 引导 要求 评价 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1-0064-02

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话,倾听同学的发言,要学会倾听别人的独特之处,才能开启思维的火花,获取知识,培养能力,才能更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使课堂活动有效地进行。学不会倾听,如何学会思考?如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所以培养学生的数学式倾听已迫在眉睫。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式倾听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尝试:

一、让学生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活动。它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学习素养,一种学习品质。让学生懂得认真倾听他人言语,代表你对他人的尊重,同时你也赢得了别人的尊重;认真倾听同伴的发言,你会发现你的同伴确实有过人之处,你也会更加努力,会让你的学习更进一步。懂得倾听,才能让你更深刻的了解他人,也了解了你自己,你才能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如: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搜集一些有关倾听的文章、名人轶事,有关倾听的名言和重要语句。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我在平常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气氛向学生渗透,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认识到倾听很重要,同时也要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机,让学生从体验中领悟倾听的重要性。教师应该不失时机地告诉孩子听的要求,与孩子们一同探讨该怎样倾听,与孩子们一起分析身边的不注意倾听的现象,讨论解决的方法。如:有人发言时,其他人不能有声音,即使有不同的观点一定要让别人说完后再补充或质疑,可以不用举手,直接站起来说。这些都为我们提高孩子的“听”做足准备,让孩子在自己的每一次听中都发现它的价值,认识它的重要性。总之,倾听好处多多! 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学会倾听可以使学生萌发灵感,触类旁通,闪烁智慧的火花;学会倾听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使他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一个善于交往的人。一旦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这个习惯将会影响着他的一生,在今后的学习中、交往中,将会源源不断地供给他养料,使他左右逢源,精益求精,蒸蒸日上,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健康之路。

二、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小,注意力不够集中,不善于捕捉信息,还不太会倾听,要他们马上做到会倾听,显然不可能。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使学生学会倾听。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所以教师应该告诉他们“听”也是学习目标,在“听”中学生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可经常对学生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等。学生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回答后,才会有所启发或收获,产生自己的想法,不至于使自己的答案与别人雷同。

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评价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你听得最认真,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三、提出明确的“倾听”要求,使学生会倾听

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们可以寻找一些机会郑重其事的给学生讲一些与“认真倾听”有关的小故事或小笑话,让学生充分感知到:听与说同样重要。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说要大胆,听要专心,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所以要养成善听的好习惯。首先我们要细化听的要求,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五心”,即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如:在同学发言前,教师想办法先让他们静下来然后问:“听听他说的有道理吗?” “想想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引起学生对听的关注,并进行适当的评价。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教学过程中同学起来发言时有同学在窃窃私语的讨论,遇到这种情况,我经常这样做:多些对认真听讲的同学进行表扬,强调听的重要性“学会倾听别人的回答就是尊重别人”“学会倾听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和自己的想法的区别在于什么。让学生明白,只有认真倾听别人的答题后,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从多种角度来理解同一问题,或发现与已不同的独到的见解,使自己的思维更开阔。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更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

总之,学生学会认真倾听既是一种习惯的养成,也是一种意志的锻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倾听,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篇4

如有位教师讲一年级的图画应用题,他出示了一幅图画:有六只小羊,四只头向左,两只头向右,让学生列式计算。

经过片刻思考后,一名男生骄傲地站起来大声地回答:“6-6=0……”教师一愣,继而转向其他学生很严肃地问:“他的解法对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那这道题究竟怎样列式才对呢?”教师接着问。一生回答“6-2=4或6-4=2”时,教师的脸上才重新露出了笑容。那个孩子低着头慢慢坐下。课后,我曾问那位男同学,他说:“原来有6只小羊,往左走了4只,向右走了2只,一只都没有剩下,所以用6-6=0。”

多有创新的回答呀,多有灵性的想法呀!可惜,却因为这位教师的“定向”思维,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听而不究,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诉和对话。教师的倾听,是理解,更是期待;是尊重,更是接纳。它不仅使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更让我们听到了孩子们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平静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必须在瞬间做出决定:或呵护学生的“童心”,或激活学生的“阳光错误”,或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

一、倾听学生的童心

课堂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世界,以自己未泯的童心相待,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千分号。一个学生说:“我想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应该有三个圈。第三个圈没地方放,就放在斜线上了。”我欣赏地点了点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画第一个圈比第二个圈小些,第三个比第二个大一些,颜色也不一样,串起来像个糖葫芦,记忆很方便。”另一个接着说:“我画千分号,斜线方向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三个圈在斜线的右边,记忆起来也很方便。三个圈就好象从山坡上滚下来一样,我想从山坡上滚下来一定很爽。”我又一次鼓励了学生:“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设计意图,很有道理,非常棒!如果这些作品都采用就不统一了,不统一肯定不方便。人们设计千分号的确是在百分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圈,这个圈增加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倾听学生的“错误”

一节真实的课堂上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加精彩。教师不但可以在倾听学生“错误”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如在探究过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73页例1:一个粮食仓库原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后,我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有位学生自告奋勇要求上台板演,在对“一根钢条长5/8米,用去一些后还剩1/4,还剩多少米?”解答时,竟然列出了5/8X(1-1/4)的算式。面对这个解答,我真想狠狠地斥责他几句:“就知道照葫芦画瓢,就不能动动脑子想一下?”可转念又一想,这样做只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我灵机一动,何不将错就错,来个借“错”发挥,效果岂不更好?于是我若无其事地启发学生说出他的思考方法,并让他列出数量关系式:钢条总米数X剩下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米数。接着,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审题,逐一分析对比,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其明确题中的己知条件、要求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地反问道:“(1-1/4)”是表示剩下的几分之几吗?到底剩下几分之几呀?”学生恍然大悟,立即改正了错误,列出了正确的算式:5/8×1/4,脸上也露出胜利的笑容。

至此,我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采取“反面纠正法”,进一步问:“如果××同学原来列的式子是一个正确的算式,那么应当怎样改变题目里的条件?”这一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举手回答“只要把题目里的‘一些后还剩’这些字去掉就可。”“如果不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那么应当怎样变换题目里的问题才能符合××同学原来的算式?”这一提问,又是一个悬念,再次点燃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沉浸在解题的欢乐之中:“只要将‘还剩多少米’换成‘用去多少米’就行啦”。

三、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中捕捉他们的奇思妙想。只要教师有心去倾听,或许,能从这“奇思妙想”中听出动人的旋律,谱写一曲创新之歌。

如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时,为了让优等生在复习课上也能得到发展,在复习了一些基础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圆柱形储桶里,把一段半径是5厘米的圆钢全部放入水中,水面就上升9厘米;把圆钢竖起拉出水面8厘米长后,水面就下降4厘米,求圆钢的体积。

我先给了一点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还在思考中,可能一些学生都感觉到了难度。

我说:“我发现有人已经有想法了,更多的人还在思考中。那就这样吧,如果你正思考了一半,也请你暂停你的思考,你就把你想了一半儿的思维过程说出来。”

于是,我撇开那些优等生,喊了一个中等的学生,我想看看他们的思维过程。

这个学生给出了“9÷4=2(组)……1(厘米)、2×8=16(厘米)、16+2=18(厘米)”的答案。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请他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说清楚每一步的理由。

他解释道:“9÷4=2(组)……1(厘米),9厘米里有两个4厘米,还余1厘米;2X8=16(厘米)就是有两个8厘米,16+2-18(厘米)。”

我追问:“2是哪里来的?有什么含义”?

他低头答:“8厘米是4厘米的两倍……”(有点说不下去了)

我继续问:“16厘米加两倍是什么意思呢?好像有点行不通了。你先坐下,再想想,课后再跟我说说你的想法。(当生1的想法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时,我应该耐心倾听,引导他把思路说清晰,而不是急于打断他,让他坐下再想想,即使他说不下去了,我还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让听懂了他的想法的孩子站起来说说。)谁对此还有想法?”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我是这样想的,3.14X52X8÷4X9,3.14X52求的是圆钢的底面积;再乘8求的是圆钢拉出水面部分的体积,这个体积也就是下降的4厘米的水的体积,再除以4求的是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再乘以9求的是上升的9厘米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钢的体积。”

他说得非常清晰,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若有所思地点头,于是我就把这种方法板书下来,又讲解了一遍。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了,他说:“刚才的方法好像是正确的。求的是9厘米是4厘米的倍,(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需要把圆钢拉出水面8厘米,要把圆钢全都拉出来,水面就要下降9厘米,这样就能求出圆钢长18厘米,再用圆钢的底面积乘18厘米就求出了圆钢的体积。”

短暂的沉默后,教室立即响起了掌声。(赞扬的掌声表达着学生的心声:我们需要解释自己见解的时间。)

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说:“3.14×52×(8÷4×9),只要把后面8÷4×9加上小括号,就和这种方法一样了。”

我问:“你能给你现在说的这个算式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他答道:“8÷4表示水面下降1厘米圆钢应拉出水面2厘米,2×9求的就是圆钢的长,再用底面积乘长就是圆钢的体积。”

掌声又一次响起。这掌声,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赞赏,也是对老师让学生自由提出见解的肯定和赞赏。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倾听 篇5

数学课堂要让学生学会有效倾听

谌伟

新课程提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们发现,学生变得活泼了,胆子大了,课堂变得活跃了,大家都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了。可见,在课堂上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是新课程的理念。在低年级的数学课堂上,教师想方设法让孩子们多发言,采用了鼓励、表扬等多种方法,但过分刻意的追求也导致了一些负面现象的出现:

片断一:教学《除法的初步认识》

教师:关于除法,你已经知道了哪些知识?

“我!我!老师,我!”学生抢着想说自己的看法。

请了其中的一位发言时,其他学生有的转移阵地,和四周同学说自己的看法;有的干脆自言自语,声音甚至盖过发言的学生;有的因为没被叫到而大声叹息、没了神气或趴在桌上;有的则事不关已,一心一意地与铅笔、橡皮“对话”……这样的课,看似热闹,实质学生根本一无所得。发言完毕,教师又问:“刚才的小朋友说了什么?”或者“你还有不同的想法吗?”“牛头不对马嘴”答非所问的有,和前面学生看法基本一致的有,讲了半天也听不懂他到底讲了什么的有,一脸无辜、不知所云的也有……

片断二:教学《认识人民币》

教师:“四人小组桌上都有一些人民币,找一找,哪些是你认识的,跟小组其他同学说一说,哪些是你不认识的,请教一下你们组的小朋友……”话还没说完,大家已经噼里啪啦地开始了。顷刻间,袋中的人民币变成了4 份,每个人手上都有一些,每个人都自顾自地开始讲,不时还发出这样的声音――“老师,他都拿走了,我只有一张!”“老师,这个我知道的,是100 元,我有很多压岁钱。”……

从这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低年级孩子天性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短,思维跳跃性大,自我约束能力差,且对课的内容、形式以及同学回答的问题不感兴趣,所以很难做到长时间的集中注意力倾听。

而今的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在家庭中皆是家中的“小太阳”,一家人都围着他转,所以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不会倾听他人的表述,唯我独尊,这是现在孩子的通病。这些学生,表现欲强,只注意自己的表现,而不去理会其他同学的发言,并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去倾听他人,尊重他人。在数学教学中我们更多关注着学生课堂表达的能力、读的能力和做题的能力,而几乎忽视了学生“听”的能力的培养。

其实,在活跃的数学课堂里,学生光有表达是不够的,最重要的还是倾听。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要认真倾听――倾听老师的讲课、倾听同学的发言,在听的过程中积极主动地参加教学活动,要做到多思、多讲、多说等。有效的倾听能帮助学生博采众长,弥补自己考虑问题的不足;也能使学生触类旁通,萌发灵感;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这样的倾听,既保证了课堂教学活动有效地进行,活而不乱,也促进了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那么,我们如何在数学课堂上,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培养他们认真倾听的习惯呢?

一、以身作则,做好学生倾听的表率

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心、细心的倾听者。作为教师,只有认真倾听学生的回答,才能捕捉到他们思维的亮点,达成数学课堂动态生成。更重要的是,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会使数学课堂充满着对学生人格尊重的良好气氛。而且,这种认真倾听的态度,必定会给学生树立榜样,并于潜移默化中感染和熏陶学生的倾听习惯。因此,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教师首先必须先学会倾听。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无论学生的回答精彩与否,是对还是错,是一气呵成还是断断续续,教师都应该一如既往地面带微笑,注视发言的学生,非常专注地听完每一句话。同时,教师还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尤其是学习有困难的“弱孩子”,更要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要看到他的闪光点,努力做到先肯定再指正,以激励为主、批评为辅。如果因为不准确或不精彩就打断学生的回答,无疑会对学生造成很大的伤害。同时也对学生造成了不良倾听的影响。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因此,让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不仅是学生的问题,也是教师的任务。

二、精心设计,培养学生倾听的能力

事实上,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全神贯注、聚精会神是不可能的。倾听对于好动、活泼的儿童来说无疑是无趣的。但作为一名成功的教师就是要想方设法从这种无趣中寻找和创造乐趣,让学生在真实、具体、有趣的情境里乐意倾听他人的发言。怎样才能尽可能多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对于低年级学生,就要求教师上课有节奏、有弹性,同时不断地运用多种学生喜欢的新奇、有趣、具有挑战性的教学手段来创设课堂活动,灵活多样地开发教学资源,如把游戏、比赛、故事情景、图片展示、多媒体影像、音乐等引入课堂。在低年级的教材中,有许多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倾听。

如教学《找规律》时,出示一些男女同学的`图像,然后提出问题:“六一”节要表演节目,你能帮他们排排队吗?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按一定的规律来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认识人民币》之后,可创设“同桌两位同学每人10 元钱到肯德基消费,可以怎么买”的设计购物单活动。同时提出反馈的要求:介绍同桌的方法;先评价别人的方法,再发表自己的想法。而且只有认真听别人意见的同学,才能获得发言权。实践证明,这是一种非常行之有效的办法。数学与生活的融合,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体会到了数学的应用价值,而且因为是自己的切身体会,每一个学生的倾听也就特别专注。

三、引导点拨,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学会倾听,需要良好的指导。教学生学会倾听是教师的重要责任。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小学生的特点是好动,表现欲强,绝大部分学生喜欢别人听自己说,而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说,因而课堂上常常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另外的同学却在干别的事情……教师这时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告诉他们“听”也是目标,在“听”中能发现更多的问题,在“听”中能激起思维的火花。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会抓住机会强调:听与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弄懂别人的意思,说要大胆,听要专心,老师欣赏积极发言的同学,同样更喜欢专心倾听的同学,在专心倾听的基础上,再踊跃发表自己的见解,那才是最好的学生。我经常会说:“请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思考他说得怎么样?”“谁还有补充吗?”“谁还有更好的意见?”通过这些问题的提出,吸引学生注意倾听,学会思考。

四、欣赏鼓励,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学习成功是最足以促使学生后续学习的一种动力。所以,在“倾听习惯”的培养中,教师可以用丰富多彩的评价方式和评价语言引导学生学会倾听,激励学生积极思维,营造一种热烈而又轻松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评价的方法很多,有语言、体态、神态、物资奖励等。比如使用表情变化来传达:保持微笑,并常常做出吃惊的样子。孩子希望看到大人对自己所说的事情表示出吃惊的夸张的表情,能把大人惊住,说明自己很了不起。再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肯定的评价语言进行及时鼓励,如“你把别的小朋友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

“这么一点小小的区别都被你找出来了,你带了一双神耳朵。”“大家看,这位同学不仅听懂了别人的发言,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多棒呀!”……当然,我们更应关注那些暂时落后的孩子,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捕捉他们的进步,让这些孩子也能享受到喜悦,促使他们更快地进步。如果长期坚持,学生肯定能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学生的评价除了老师评价,还要有同学间评价和自我评价。一个眼神,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若我们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并能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养成的,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经常的提醒、督促和长期的指导。在平时的教学中,只要教师善于捕捉教育契机,适时引导,就能使学生逐步养成倾听老师讲解、倾听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学会倾听,会使我们的课堂教学更生动、更精彩,会使我们的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倾听音乐与数学的神奇交响 篇6

“多情外化”的音乐与“严谨抽象”的数学间确实存在剪不断、理还乱的缘分。姑且不提音高的数学本质,也不论曲式结构中的数学规律,只从乐曲中最基本的简谱音符“1,2,3,4,5,6,7”是人们应用或提及最为频繁的数字便可见一斑。事实上,乐音之所以和谐、悦耳、动听,是因为它有着周期性的振动频率(如国际标准音a1的振动频率是每秒钟440次,e2是每秒钟660次,a2是每秒钟880次);一组和声(不同音高的乐音的组合)之所以能给听众以悦耳的体验,是因为组成这组和声的音频间有协和的比例关系(能表示为简单整数比)。德国著名数学家莱布尼兹说:“音乐,就它的基础来说,是数学的;就它的出现来说,是直觉的。”而爱因斯坦说得更为风趣:“我们这个世界可以由音乐的音符组成,也可以由数学公式组成。”

物理学知识告诉我们,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乐音也不例外,而三角函数正是对振动波的数学描述。这样,音乐与数学之间的不可思议的天然联系,恰可以三角函数知识来加以阐释。

聚焦数学课堂, 培养倾听习惯 篇7

现象一:“老师, 我来!我来!”课堂上学生积极性高涨, 小手林立。老师指名一生回答时, 其他学生的手依然举得高高的, 希望老师叫到自己, 根本没有倾听其他同学的回答。这样的课, 看似热闹, 实质学生根本无所得。

现象二:动手操作时, 老师说:“下面我们准备……”, 只见一部分学生迫不及待地开始“动”了;合作交流时, 还未听清要求便热热闹闹地开始了;讨论结束, 你的意见还是你的, 我的还是我的, 意见得不到修正和统一;在组际汇报时, 一些学生缺乏耐心或根本不听, 或着急地插嘴、抢着答……这些看似热闹的课堂, 却好像少了点什么?仔细想想, 现在的课堂上, 学生的活动多了、讨论多了, 可仔细“听”的时间却少了。

一、多份耐心, 教会学生倾听的方法

我们常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生天性好动, 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 不懂怎样去倾听。所以在孩子们上学第一天, 就要和他们约法三章, 向学生传递一种思想:听别人说是一种修养, 让别人听是一种艺术。让学生从小就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去倾听他人的的说话。由于受心理特点和年龄特点的影响,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比较短, 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 一节课40分坐在一张小椅子上听, 对他们说是枯噪的、乏味的。因此, 老师要多点耐心, 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 对他们提出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 指导他们学会倾听。如课堂上, 要求学生做到:当老师讲课时, 停下手中的事, 将注意力集中在老师身上, 眼睛注视着老师, 要听清老师的每一句话, 在头脑中想想老师说的话是什么意思, 将老师的语言译成自己的语言, 这才是真正做到会倾听。又如当同学发言时, 注意力要指向发言的同学, 静静地听完发言后再发言, 再补充, 不随便打断, 不嘲笑, 不起哄。对于一年级的孩子, 听的时候也可以训练他猜一猜:老师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同学接下来会说些什么?在听同学回答问题时, 如果同学的回答与自己的思考一致时, 可以微笑、点头表示认可或赞许, 等等。当学生听有所得、听有所悟时, 教师不要吝啬自己的行动和言语, 如走到认真倾听的孩子面前, 伸出你的手送他一个大拇指, 夸夸他“你真棒!”“你有一双金耳朵!”当全班小朋友都在专注地听, 教师也可以说:“大家听得这么专注, 老师真替你们高兴, 忍不住赞一个。”动静结合多样化的表扬、正确适当的评价是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重要手段。

二、关注细节, 引导学生专注地倾听

在数学课堂中, 细节上的关注, 往往会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使学生高高兴兴地倾听。我们常说教师要有渊博的知识, “给学生一杯水, 首先自己要有一桶水”, 用知识的魅力感染学生;其次是用标准的普通话吸引学生, 如当说到重点时, 语气可以抑扬顿挫些, 语言也可以幽默风趣些, 必要时还可以用表演者的神态加上肢体语言来吸引学生, 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引起他们的注意力;再次是课堂教学的艺术性, 抓住“引”的时机, 运用“导”的技巧, 才能生成精彩的课堂对话。如同样要求学生重复说话内容, 细节处理不当, 收到的效果截然不同。有的教师一节课反复出现“请你再说一遍”、“大家重复说一次”这样的要求, 学生学习肯定是没有兴趣的, 他们会觉得学习很枯燥, 怎么总是在重复, 能力强的学生认为我会了, 怎么还说, 一点意思也没有, 便开始做小动作;能力弱的学生根本不会说, 也不想跟着说, 这样课堂上孩子的倾听习惯如何培养?如何落实?但教师如果在细节上稍作调整, 相信课堂就会呈现另一番情境。“金耳朵在哪里?”“老师刚才说的话, 谁听到了?请你说一说。”“瞧!×××同学刚才发言的时候, ×××听得可真认真, 他的小手放在桌上, 身体坐得直直的, 眼睛还看着×××同学, 有谁在向他学?老师就奖励他来说一次。”最后是捕捉细节, 及时提供帮助。对于上课经常开小差的学生、不会倾听的学生, 老师要能及时捕捉到信息, 如走到他的座位边, 用手轻轻地点点课桌, 或是将他乱动的小手摆摆好, 或是轻轻地爱抚他一下, 然后指指发言的孩子, 这些细小的动作都可以及时帮助他们学会倾听。

三、学会等待, 为学生成功提供机会

学会等待, 意味着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 还意味着要善于给学生机会。俗话说:“十个手指伸出来不一样齐。”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 有不同的素质和成长背景。有的学生刚入学第一天就能按照教师要求, 做得非常好, 是个好孩子、乖孩子, 他们也是得到表扬最多的孩子。对于他们来说, 学习是快乐的、积极的、幸福的。但是还有一部分学生, 因为各种原因他们不能约束自己, 也许每天上课你都要提醒他, 苦口婆心地教育他, 但效果却不大。那么教师不妨试试学会等待, 给他一个自我修正的空间和时间。“十年树木, 百年树人”, 教育就是一种等待的艺术, 让我们用坦然平和的心态去等待生命的成长, 等待智慧的萌发, 等待心灵的转向。

学会倾听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8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而多样化的个体, 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成为学生可以倾诉心声的知心伙伴, 才能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垫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做好学情分析, 聆听学生心灵的呼唤

(1) 学生起点学习能力诊断

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也就是指学生再获取新的知识技能以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 在学习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中, 学生应该掌握平行线的三点性质———“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一定的数学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终点能力. 这一目标达成之前, 需要先决能力: 学生知道“直线平行的判定”等, 这些方面的能力就构成了学生获得新知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所必备的起点能力.

( 2) 生活概念

学生在正式学习某一部分数学知识前, 往往通过生活的观察与实践等活动, 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认知, 这些经验性知识一般称为“生活概念”. 学生获取的这些生活概念, 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对于数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起促进作用或起掣肘作用. 例如, 生活中我们大都视而不见的一种现象———一条笔直的马路, 我们用眼睛远眺, 在很远处我们会看到: 路的“两边相交于一点”, 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很遥远的地方会相交! 这样的“生活概念”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平行直线的性质”,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应该因势利导, 介绍“视角”这一概念, 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该知识点的经验误判, 阐述数学科学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

( 3) 认知方式

所谓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 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认知方式一般有四类: 事实记忆型、原理原则型、发问质疑型、应用型. 认知方式不同的人对于特定的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虽然没有好坏之分, 但与学生学习方式紧密正相关,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最终效果. 谨记: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理清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类型, 因材施教, 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倾听学生内心的独白

目前, 班级授课制提供给师生的时间只有45 分钟, 教师和学生都倍加珍惜, 通常每一天只有一节数学课,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早早来到教室前面侯课, 下课铃声响了, 教师才十分不情愿的离去, 很少在课堂上留点时间, 认真了解学生在本节课还有哪些想法、困惑? 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准备.

现在,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教师走下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善待学生, 切实做到面向全体

班级的学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家庭, 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也不尽相同, 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千差万别, 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不让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掉队”, 让数学教师心中爱的阳光照耀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让班级里每一名学生心田中数学知识的幼苗在数学教师爱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也是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尽职责.

二、学会倾听教师的教学召唤

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两个主体, 教师扮演者组织者、引领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等的角色, 学生如何能够倾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召唤, “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

1.课堂上认真听讲

现在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 各种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等学习素材充斥学生的大脑, 学生的睡眠时间大多不足, 如何保证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呢? 那就是认真的听讲, 这是一句看上去过时的话语, 其实不然. 课堂上的教师讲解通常都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 学生只有认真听讲, 才能较快地搞清楚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 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那种课堂上不能够认真听讲, 可后补救的学习方式是不足取的.

2. 认真完成作业, 做好归纳整理

常言道: 温故而知新. 其意思就是: 温习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作为学生完成作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目前, 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时了了草草, 没有从温故知新的高度去对待完成作业, 导致作业的实效大打折扣,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归纳与梳理是作业的一个类别, 它不像书面作业那样, 规范答题、及时上交, 这方面的作业, 往往弹性比较大, 主要靠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完成, 有时不被学生重视. 做为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完成作业对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影响, 学会倾听教师的教学召唤. 例如, 在学习“平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后, 及时让学生梳理一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大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三个方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他们往往丢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是一个判定定理, 完整的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四个. 做为数学教师应该及时予以提示或更正, 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快乐学习数学.

三、建立新型师生交流机制, 实现跨越时空的相互倾听

通常, 每个班级每一天也就一节数学课, 师生的教与学互助都在这短短的45 分钟里头完结, 如何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不受时空距离的阻隔? 那就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交流机制, 把数学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

1. 利用网络媒体, 构建时尚的交流机制

一方面, 可以利用腾讯QQ聊天工具建立群组, 实现在线或者离线解答, 这样可以高效快捷地解答多名学生的相同或者不同问题, 学生喜欢接受此种师生互动形式, 达到传统的交流机制所不及的效果; 另一方面, 可以建立班级公共邮箱, 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比较系统规范的答疑解惑, 实现资源共享, 为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服务.

2. 巧用教室内资源, 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教室内通常有两块黑板, 前面的黑板通常作为教师授课、学生扮演之用; 后面的黑板通常用于刊登板报之用等,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 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一块属于“数学”的园地, 让学生的疑难问题、学习心得展现于此, 让师生通过这一园地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对话与相互倾听; 制作数学学习问题卡片———可以提高交流效率, 及时、快捷相互传达师生双方教与学情况.

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教与学过程,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学会相互倾听, 因为, 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实现教师的高效传授、学生的高效学习.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 师生之间从事多维度的多向交流和探讨的活动过程.实践证明:优化的数学教学设计, 应该从师生的相互认真倾听开始, 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一节.

关键词:倾听,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研究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 (1) .

[2]杨裕前, 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江苏科学出版社, 2012 (4) .

小学数学课堂——理解从倾听开始 篇9

课程改革日益深化的当下, 小学数学课堂中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的有效性, 受到越来越多关注和审视. 学生在课堂上学会专注倾听———倾听老师讲课、倾听同伴发言,才能有效地参与到教学活动过程中,启迪思维,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从而保证课堂活动有效进行.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课堂倾听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教师示范,营造倾听氛围

教师的角色如今已发生很大的改变, 在数学课堂里,教师光有表达是不够的,如何倾听学生的意见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技能,也是教师综合素养的体现.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交往意味着每一人的参与, 意味着对话的平等,因此,教师要让学生专注的听讲,首先自己应该注意倾听,倾听学生发言,欣赏他们思维的火花. 教师在给学生提出认真听自己讲和问的同时,要关注学生的议和答,不论学生的解答正确与否,当他们提出不同的结论时,教师及时给学生表达的机会, 鼓励他们说出自己的思路. 对学生叙述出现问题的时候,不简单否定,而是充满期望的鼓励,富于机智的启发引导. 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才能收到良好效果. 当学生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老师应带头倾听,决不在这时候做无关的事. 在学生发言过程中, 留给他们思考的时间,不打断学生的表达. 无论学生发言的效果如何,我们都要专心去听,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适的指导. 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堂上相互交流的目的, 又给学生创造了良好地倾听氛围,让学生们乐意倾听同学的发言.

二、兴趣吸引,激发倾听需求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老师. 对于生性活泼的儿童来说, 倾听有时似乎是困难的. 但一名优秀的教师就是要努力让课堂产生思考的快乐. 因而要从日常生活实际出发, 给出一些鲜活、生动、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去观察. 通过对问题的探索,激发学生主动倾听的兴趣. 只有从学生的兴趣出发,才可以使目的性强的教学行为,通过学生本身的积极参与、内化、吸收成为现实.

例如在教学“圆”的概念时,课的开始我就问学生:“车轮是什么形状? ”学生们认为这个问题很容易,便回答:“圆形. ”我又问:“造成圆形的原因是什么呢? 可以造成别的形状吗,例如三角形、四边形? ”学生七嘴八舌回答:“不能! ”“它们不能滚动. ”我接着问:“那就造成椭圆形吧,行吗? ”

因为饶有趣味,“车轮”这一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引发了学生浓厚的兴趣. 学生们主动探索, 探讨问题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这时引导学生向别人解释自己的想法, 倾听同伴的想法. 由于学生乐于参与,发挥了听的积极作用,学会了认识倾听老师与同学的发言,课堂的教学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成效.

三、形式多样,掌握倾听方法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课堂情况,传授学生倾听的方法:听同伴发言时,眼光应该指向看着书本或老师手里的教具,神情专一.等别人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插嘴.如果同学的发言与自己想的一致,可以微笑表示认可或点头赞同.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话语,自己的表达应该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的想法.还必须让学生知道听别人说什么,听完后可以做什么.如:1听后追问.2听后画图.3听后复述.4听后记录,等等.这样学生在倾听活动中就会集中自己的注意力,积极主动地听,带着思考有目的地听,可以很好地克服分散注意的干扰.

如:在教学《年月日》一课时. 我设计了这个片段.

把自己的生日变成谜语,谜面告诉同学,让他猜猜是几月几日. 生1:我的生日是一年中倒数第二天. 生2:我的生日四年才出现一次. 生3: 我的生日在劳动节前两天. 生4:我的生日是十月的最后一天.

学生在认真地倾听同学发言时,需要适时记录,思考的答案才能更具针对性. 经过说一说、听一听、写一写、想一想的系列练习, 全体学生参与的热情可以得到极大地激发,课堂气氛活跃,这样,不仅使学生学会了倾听别人的表言,而且能促使他们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反思和重建.

四、适时评价,形成倾听习惯

课堂中, 教师不能只关注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少部分人,要格外“关注”更多的正在“听”的学生. 要特别留意“听众们”的状态,以及时肯定的语言激起孩子倾听的兴趣,可以走到教室中间和学生一起听.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同时, 目光关注正在听的孩子,随时了解他们听的情况,并用极富情趣的语言对认真倾听的学生及时表扬……坚持下去,学生便觉得倾听别人时, 自己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对倾听有了自身的需求,耳朵就不会再“睡着”了. 良好的习惯绝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要把倾听练习渗透到平时的课堂中去. 如在小组讨论的汇报中, 组长要说出其他组员的解法,越多越好,而自己的解法要留给别人说. 以此来练习倾听方法,逐渐养成倾听的能力.

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长期坚持正面评价和激励,不断地对善于倾听的学生加以奖励. 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可是在学生心中却能洒下滋润的雨露,愉悦他们的情感体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促使倾听能力的养成.

让数学课堂因有效倾听而精彩 篇10

一、情景吸引,乐于倾听

教师要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多样的教学手段,把握学生心理,结合生活,创设引人入胜的情境,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产生倾听的欲望,使学生乐于倾听。

良好的倾听氛围有利于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充分沟通。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所有数学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教师应有意识而且有必要还原数学知识的生活背景,把书本上的知识放在生活中来学习,以学生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并展开数学探究。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中引入,让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样学生对学习的内容就会更感兴趣,倾听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浓厚了。

二、规范要求,学会倾听

良好的习惯能使人终身受益,而倾听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更是一种能力。学生有了听的兴趣,但不一定会听,要使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

为了更有利于学生学会倾听,教师有必要规范倾听的要求,让学生懂得怎样去尊重他人、去倾听他人的发言,明确什么时候该做什么,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听时要做到:专心、耐心、细心、虚心和用心。

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每堂课的课始这个时间段,是学生学习的最佳时间段。为了让学生能集中注意力,做好倾听的准备,教师在上课之前就应到教室,督促学生做好上课前准备。当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养成之时,注意力也就自然而然地集中在倾听他人的语言表达上,听辨能力也就随之提高,课堂效率也随之提高了。

三、榜样示范,仿效倾听

李政涛先生在《倾听者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一文中写道:“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当这一过程被阻断或者处于混乱无序的时候,师生之间的交往和沟通就将陷入困境,教育的危机也将随之出现,对此,教育者应负主要责任。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既承担着培养和发展学生倾听能力的责任,也负有发展并运用自身倾听能力的责任。对于后者,可以认为,倾听受教育者的叙说是教师的道德责任”。由此看来,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作为一名教师,首先应学会倾听。

学生的许多习惯都能从其老师身上找到影子,为了让学生学会倾听,教师在课堂内外要特别注意言传身教,要做一个耐心、专门、悉心的倾听者,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能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应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如果能倾听学生的发言,一是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的调整教学;二是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三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认可和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学生发言的质量。这样一来,既达到了课内外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能够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何通过倾听洞察学生的数学思维 篇11

[关键词]数学思维 倾听 质疑 探究 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5)24-034

高超的教学艺术不仅体现在教师教学的技能技巧上,更体现在教师能够运用有效的方式实现与学生心灵的沟通和交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倾听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洞察学生的数学思维,实现提升教学效率的目的。

一、“听”出童趣,让学生更易于学习数学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小学生正处于心智成长的关键时期,数学对于他们而言是抽象的、神秘的、难懂的。因此,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教师就要学会倾听,通过倾听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教学“平移与旋转”时,为了让学生感知物体的平移与旋转,会辨别平移和旋转的现象,教师先通过视频向学生展示多幅游乐场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说出其中哪些设施或项目具有平移和旋转的特点。这下学生可来了兴致,积极回答问题。有的说“我喜欢坐旋转木马,旋转木马的运动特点就是旋转”;有的说“我喜欢坐小飞机,因为它总是沿直线飞”;有的说“电扇启动后,扇叶是旋转的,吹起来可凉快了”;有的说“我平时回家坐电梯,电梯在运行时是平移,能把人们带到指定的楼层”……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各抒己见,交流讨论得十分开心。这样教学,不仅增进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而且使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融入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之中。通过倾听,教师可以发现学生都是生活中的有心人,他们能够结合自己在生活中的切身感受发现数学奥秘,这一点难能可贵。

二、“听”出质疑,让学生更乐于探究数学

质疑既是培养学生数学创新能力的重要方法,又是增强学生数学探究兴趣的基本途径。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设计问题,以激活学生的思维,使他们主动进行探究。事实上,如果教师能够静下心来倾听学生的言语表述或质疑,反而更能洞察学生的思维方式,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例如,教学“植树问题”时,为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探索、发现间隔数与植树之间的关系,并能借助规律解决问题,教师提出问题:“在全长20米的小路一边栽树,每隔5米栽一棵,需要栽几棵树?”在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用画图的方式表示解题结果后,教师公布答案:“根据除法公式计算,20÷5=4(棵),答案为4……”教师语音未落,马上有学生举手,争先恐后地说:“老师,你说得不对,是3棵树,因为这道题又没说路的两端种还是不种。”“老师,如果路的两端都种树,应是种5棵树呀!”“老师的答案也没错,如果路的一端种树就是4棵。”……学生的质疑,说明充分调动起了他们对问题的探究兴趣。于是教师鼓励他们说:“其实呀,你们说的都有道理,这道题的答案也绝不止我刚才说的那一种。今天,我们探讨的就是典型的‘植树问题。”接着,教师在此基础上将生活中的排队问题、公交车的站点设计问题等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与学生共同寻找出了规律。通过倾听,从中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利于教师掌控教学进程,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听”出精彩,让学生更喜于应用数学

著名教育学家裴斯泰洛齐说过:“我们不要追求热闹的课堂形式,而是要实现简洁、高效的教学目标,特别要学会倾听学生真实的意见和看法。”的确,言为心声,一个人的意思表达往往是他内心真实想法的流露。在数学教学中,一些教师认为过多的师生交流与讨论不仅会浪费时间,而且根本就是多此一举。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有时教师通过与学生的交流,能从中听出精彩,让学生更乐于应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的“总复习”时,教师出示这样一道题目:“计划修一条长120米的水渠,前5天修了这条水渠的20%,照这样的进度,修完这条水渠还需多少天?”学生探究出以下解法:(1)120÷(120×20%÷5)-5;(2)(120-120×20%)÷(120×20%÷5);(3)1÷(20%÷5)-5;(4)(1-20%)÷(20%÷5);(5)5÷20%-5……这些解法很难想象是出自小学生之口,特别是第(5)种解法,既简洁又高效。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提高他们数学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让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促进他们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倾听 篇12

一、尊重他人, 懂得如何倾听

小学生由于年龄比较小, 都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而且好动, 基本都是没有耐心去听别人讲话, 但他们希望别人听自己讲话, 很难集中注意力去干一件事情, 往往在课堂上也是一个同学在回答问题, 其他学生觉得不关自己的事, 在干别的事情。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制定明确的目标, 让学生知道自己该干些什么, 告诉他们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能够发现更多的问题, 让学生在倾听中学会思考问题, 激发学生去思考。在数学的课堂教学中, 教师也应该抓住机会强调倾听的重要性, 让学生明白认真倾听别人讲话, 是对别人的尊重, 只有弄得别人讲话的意思, 自己的发言才能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认可, 才是好的学生。在专心倾听别人见解基础上的发言, 才具有说服力, 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答案。

二、学习中倾听习惯的培养

倾听应该说是一门艺术, 也可以说是一种技能。对于学生来说, 要想让学生在倾听中接受数学知识, 传递数学信息, 教师要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善于创设教学情境, 使学生学会相互尊重, 表达自己情感, 倾听各种教学信息, 通过课堂教学中设计的各种交往活动,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并启发学生通过多种角度思考问题, 在理解问题的基础上辩论问题, 从信息交流中得到学习知识的灵感, 从中求得真知。

在小学的数学课堂教学中, 学生的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就是倾听, 如果学生只会表达那是远远不够的, 能够认真倾听也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体现。在课堂上, 学生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同学的发言, 才能开启自身的创新思维能力, 才能有效的参与的教师的教学活动当中, 才能真正的获取知识, 才能保证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活动。如果学生不会倾听, 也就不会思考, 因为他不知道该思考什么, 更不要说与他人交流合作了, 这充分说明了倾听的重要性, 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培养学生学会倾听, 同时纠正学生不良的倾听习惯。

三、运用儿童化的语言, 规范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语言

小学数学是一门比较抽象, 并且有很强的知识性、原则性、逻辑性的学科, 其中性质、概念、公式、法则等数学知识十分抽象, 整数、分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比较繁琐, 解决实际问题还是一项相当复杂的逻辑思维活动。要想让学生既正确又全面的掌握数学知识, 这就要求每个小学数学教师都必须有很强的数学教学能力, 有很好的口头表达能力, 能够清楚、准确地阐述教学中的问题传授知识, 便于学生轻松的接受和理解知识。数学教学中, 要想达到语言表达的良好效果, 首先教师自己要打造儿童化的语言。儿童化的语言是教师的语言表达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逻辑思维和心理特征, 与小学生的语言表达风格相同, 贴近学生的生活。课堂教学时, 教师的语言要符合小学生的接受能力, 表达的语言不仅要使学生能够听懂, 还要使学生容易接受, 乐于接受, 善于接受。语言是心理沟通的工具, 是教师与学生传授知识的桥梁, 教师有很好的把握它, 巧妙地使用它。教师在表达教学语言时, 要具有亲和力, 抑扬顿挫, 充满自信, 这样才有魅力使学生信服。同时教师在教学时要配合上肢体语言, 这样才能使口头语言表达的恰如其分, 课堂的讲解才更准确, 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学生也容易从心里生认可老师, 情感上充分的接受老师。使师生之间建立自然和谐的学习氛围, 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四、创设情境, 让学生爱上倾听

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必须始终全神贯注是不可能实现的, 即使是成年人也很难做到, 就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自制力也是不同的, 何况小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又比较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兴趣就能产生学习动力, 虽然倾听是无趣的, 但作为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法, 寻找乐趣, 创造乐趣, 引导学生去倾听, 并且融入其中。新课程改革的教材中, 融入了许多学生感兴趣的形象与故事,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素材,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 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产生倾听的欲望。

摘要: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实施, 老师们都认为, 学生比以前活泼多了, 胆子也大了, 敢于在课堂上提出问题, 发表自己的见解了, 这也说明了新课改过程中, 师生关系发生的变化。在教学中, 教师是传到授业解惑, 所谓的这种形式不是指教师单一的活动, 而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交往的过程, 是相互表达与倾听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不断的传递信息。

上一篇:股权私募企业下一篇:电子琴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