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倾听(精选12篇)
课堂倾听 篇1
摘要:新课标对小学生提出的倾听要求:低年级能听别人说的一段话或简单的事, 养成认真听话习惯;中年级学生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 能转述其基本内容, 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高年级学生能认真耐心地听别人的讲话, 能理解主要内容, 养成边听边想象, 能从听话中吸收营养的习惯。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不仅是学习的需要, 更是学生今后学习、工作和生活必备的能力之一。
关键词:培养,倾听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一、体会倾听的重要性
对小学生来说, 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各种知识和技能, 不管采用何种学习方式, “会听”都是必要前提。作为老师, 就应使学生明确:听和说同样重要。说是表达自己, 让别人明白;听是尊重别人, 弄懂别人的意思。因此, 说要大胆, 听要专心。
1. 教师要以身作则。
优秀的教师无一例外都是耐心的倾听者。教师有效地倾听, 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 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 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地倾听, 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 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 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 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 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 树立了可感的榜样。
2. 奖励倾听。
在“听”的培养中, 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 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我经常会说:“谁能帮助他?你来, 你真棒!”“你听得最认真, 这可是尊重别人的表现呀!”“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找出来了, 你可真了不起!”一个眼神, 一句赞扬, 一个微笑, 不花时间, 不费力气, 却能收到明显的教育效果, 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 用真诚的话语鼓励他们, 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认真听讲呢?
二、掌握倾听的方法
1. 集中注意力听。
现在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与学的互动、生与生的互动、师与生的互动的结合, 每—个互动的过程都可能进发出思维的火花。如果学生在听课的过程中走神的话, 就会使四十分钟的课堂效益大大降低。低年龄段的学生学习习惯还远没有形成, 因此, 教师要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听的时候眼睛要注视着发言的人, 要听清发言的人说的每一句话, 脑子里不想其他事。教师可以通过观察来了解学生的听课情况, 发现学生注意力有分散的苗头就及时进行提醒。
2. 不随便否定。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往往是自己说了算, 平时也见多识广, 在人面前好表现, 生怕比别人差, 这有积极的一面, 但也会成为课堂上的消极因素。例如, 老师一提出问题, 他们会不假思索就举手, 一门心思争发言, 全然不顾别人的回答。教师可以要求学生想表达不同的意见时, 要以“我认为”“我对他的想法有补充”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 又创设了理解、平和的交流氛围。
3. 不打断别人的发言。
在课堂上, 常常会看到这样的现象:当老师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之后, 孩子们纷纷举手, 当一名孩子发言时, 有些孩子根本不听, 只是边举手边喊着说出自己认为正确的答案。这样做严重影响了别的同学的思考和听讲, 有时他们说的答案是错误的, 也影响了自己的学习。因此, 教师应要求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打断别人的发言, 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 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给予适当的评价。
4. 虚心接受正确的意见。
很多孩子喜欢找别人发言中的缺点、错误, 却很少关注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 往往是自己发言结束后就不再听了, 或对别人的意见嗤之以鼻。因此,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自己的发言结束后要倾听别人的发言, 尤其是对别人提出的正确意见要虚心接受, 边听边纠正自己的观点。教师可以在课堂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 有哪些错误, 应该如何补充, 有什么好的方法等。
三、进行倾听的训练
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 决非一朝一夕之功, 需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的训练和培养。
1. 听后就问。
教师要精心设计提问, 有意变换提问的角度, 并注意对学生的听问进行指导。比如在做题时首先要听清楚老师的要求, 看清题目;在回答老师的问题时首先听清楚老师问的是什么。
2. 听后再写。
我们可以选用适当的口算题让学生听写, 着重训练学生对于数字的反映能力。可先让学生听正常速度的算术题, 不宜随意减慢语速;随后重复一遍, 可以适当停顿, 以便给学生一些时间写出题目的结果;最后再以较快的速度重复一遍, 让学生检查修正自己的作业。
3. 听后复述。
它可以使刚刚接受到的信息引起的暂时神经联系得到强化, 加深印痕, 防止遗忘。这种训练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 提高倾听的素质, 是训练听知注意力、听知记忆力以及检测听知效果的有效方式之一。
4. 听后记录。
歌德说过, “你得随时当心分散精力。要设法集中精力, 把精力集中在有价值的东西上, 把对你没有什么好处和对你不相宜的东西都抛开”。口语表达具有转瞬即逝的特点, 在倾听活动中倾听人吸收的是声音信息, 存留时间短暂, 倾听时的思维活动要求是快速的。因此在倾听活动中要集中注意, 积极认真的听, 要注意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听, 同时注意克服各种分散注意的干扰。引导学生听记重点内容, 文章纲要等。
课堂倾听 篇2
新课程倡导课堂教学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孩子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展现自我,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但是,我们却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来,我来……”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地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说:“请大家在小组中讨论一下生字的结构和读准字音,并想办法记住它们。”时,孩子们未等老师说完就迫不及待地展开讨论,老师的后半句话早已淹没在了孩子们的声浪……凡此种种,不由得引人深思:营造良好的课堂文化,培养学生倾听习惯,是教师在教学过程的一项重要责任。
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的真谛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也是一个学生获取优秀成绩的有效的学习方法。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呢?
一、教方法,指导学生倾听。
学会倾听,不单单是用双耳倾听,更要用心去倾听。边听边思考,如大家都在思考老师的问题,有同学先回答,听了之后要想想,他的答案有没有道理,和自己的答案有没有联系。或者在他们的答案上加以改进,使自己的回答更完美,然后用“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首先,老师要细化倾听的要求,给孩子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如:我在教学中明确提出“学会倾听要四心”,即在倾听时做到:一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是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用适当的方式指出;三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要能虚心接受,边听边修正自己的观点;四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最后还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
二、树榜样,引导学生倾听。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小学生的向师性强,老师的一举一动会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学生养成倾听的好习惯,老师首先要做一个耐心、专心、悉心的倾听者。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发言的质量如何,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让学生把话说完,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的指导和适度的评价;课后与学生谈心、受理学生的“告状事件”时,也要注意耐心听取学生的讲话,给孩子一个展现个人思维的机会。
教师的倾听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同时也是对学生人格的一种尊重,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教师的以身作则、有效的倾听,可以帮助学生倾诉自己的感受,使学生得到表达的机会,享受表达的愉悦。教师有效的倾听,能让学生觉得自己得到了老师的器重、认可和尊重,能激起学生的发言欲望,提高发言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的习惯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此外,老师要发现课堂上善于倾听的同学,在班内树立典型,及时进行表扬,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当“小老师”,鼓励他们走上讲台回答问题和解答同学们的疑惑,并适时对他们提出要求:站姿要大方、声音要洪亮、眼睛要对着所有同学。最重要的一点,要对大家的认真倾听说一声“谢谢”。这种方法,在孩子们中树立了榜样,让他们认识到要得到尊重必须首先尊重别人。倾听就是尊重与被尊重的过程,孩子们在这个过程中体验来自他人的尊重,而这种情感认同对孩子来说是尤其难能可贵的。
三、创氛围,吸引学生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倾听习惯,就要让孩子对所学习的内容感兴趣,这就要求老师把教学内容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以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兴趣。另外,教师的语言要有感染力。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对学生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生动而富有激情的语言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能够调动学生倾听的欲望。
低年级的教材中,引入许多学生喜闻乐见的卡通形象,我充分利用这些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根据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课题引入一定的故事,诱发学习兴趣。我借助文章题材,或以故事导入新课,或让学生看图讲故事,再根据故事情节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故事贯穿教学始终,并且鼓励学生多讲多说,注意力便自然而然地集中于教学中。此外,经常结合教学内容适时开展各种形式的游戏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多表扬,激励学生倾听。
社会心理学家认为,受人赞扬,被人理解和尊重能使人感受到生活的动力和自身价值。正确适当地表扬学生,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也是培养学生倾听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时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应及时恰当地进行表扬鼓励,可取得较好的效果。所以,在“听”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如“你听得最认真,真是个尊重别人的好孩子呀!”“你学到的知识可真不少,说明你很会听啊!”“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你的‘金耳朵’真让人羡慕!”“你真厉害,听记住了那么多!”一句赞扬,一个微笑,一下抚摸,不花时间,不费力气,就一下子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了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使课堂呈现出活泼、热烈的气氛,学生的学习兴趣浓厚,这样适时恰当地表扬学生,学生认真倾听的好习惯就会稳定形成。
学会倾听,是学生的一个很好的品质;教会倾听,是教师的一项施教的艺术。“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学生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提醒、督促和指导,需要坚持不懈地训练,倾听这门艺术才会在我们的课堂上散发出无穷的魅力,才会让学生真正掌握“倾听”这把金钥匙。
[营造课堂文化培养倾听习惯]
倾听课堂聆听音乐 篇3
关键词:倾听课堂;聆听音乐
中图分类号:G62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4-070-1
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否学会倾听,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要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就应该从一年级新生入手。让一年级学生学会倾听教师讲话,同时也要学会怎样安静地聆听音乐。
一、学会倾听教师讲话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踏入小学生的行列,自控能力较差,学习习惯没有完全定型,课堂中容易出现打乱正常教学的顽皮行为。因此音乐老师在音乐课上让学生学会安静地倾听教师讲话是非常重要的。一年级刚开始的音乐课,我们音乐老师不能只定位在“音乐”上,而是应该定位在“上课”上,把上课纪律放在首位,着重上课纪律的培养。
(1)一般来说学生往往都会因为喜欢某位老师而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课程。所以教师要用尽一切的方法,让学生喜欢上你。我在一年级的第一堂音乐课上会尽可能地展示我的教学基本功,把小朋友在幼儿园学过的歌曲、一些动画片的主题曲、插曲都尽可能地声情并茂并带有表演性质地演唱给他们听,使学生通过欣赏教师的演唱产生学习的愿望,并让学生对老师产生敬佩之情,从而能认真听教师所讲的每一句话。
(2)教师的关爱,尊重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法宝”。一年级的小朋友,教师要允许他们在不影响上课的情况下范一些小错误。如:上课时偷偷讲话,小手不停地玩一些东西等。当我发现这些问题时,我经常用一个眼神,或一个动作来制止,从不大声喝叱。有时我也会在欣赏,或者在学生演唱的空隙间走过去轻轻地制止他们的小动作。这样既不影响上课也尊重了学生。学生会更容易接受老师的批评,从而更乐于听教师讲话。
(3)我还通过各种有趣味性的组织教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树立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让学生乐于听教师讲的话,乐于上音乐课。
音乐课是一门审美性、灵活性、活动性都很强的课程,有其独特的特征。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音乐课里严格的学习常规。只有让学生学会安静地倾听教师讲诸多的音乐教学常规,静下心来认真听课,才可以引领着孩子们慢慢走向音乐的殿堂。
二、学会安静地聆听音乐
1.唱歌时的聆听。
一年级小朋友在学唱新歌的时候,不管会不会,只要教师播放音乐,他们会不自觉地跟着“糊调”瞎唱。这个习惯非常不好,要是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对他们的音准,节奏方面的感知都是百害而无一益的。这时就要求教师首先要培养小朋友能够安静地听原唱,只要求安静地听,仅此而已。当学会演唱歌曲后小朋友又特别兴奋。教师播放音乐要求小朋友听伴奏演唱时,也很容易唱大声,演唱的声音盖住了伴奏的声音,出现要么快,要么慢的情况。这时候我就会要求小朋友先安静地听一遍伴奏;第二遍听伴奏时,在心里默唱;第三遍听伴奏时允许学生演唱,但是小耳朵一定要在能听到音乐的情况下才能去演唱。如果在演唱过程中还是出现这种不听伴奏的情况,我们教师就应该耐心地多示范几遍演唱,让学生慢慢养成听伴奏的习惯。
2.欣赏时的聆听。
美国著名现代音乐家艾伦·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也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倾听音乐。”若想要让小学生竖起小耳朵,用愉悦的心情学会听音乐,老师应该花更多的时间来钻研教材,站在孩子们的角度去看新课程下的音乐欣赏课,统筹安排欣赏曲的教学方法,做好音乐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在欣赏音乐的时候,我会引导学生随着音乐轻轻地划拍,轻轻地摇摆,边听音乐边为乐曲配上简单的声势动作等。孩子们有了这些小动作,可以有效地排除外界干扰,准确把握音乐节奏,内心能和音乐产生共鸣。能更清晰,更形象地理解音乐,加深对音乐的印象。
3.律动时的聆听。
儿童天性好动,将音乐与律动相结合,在音乐教学中把“动”引导到课堂上,让学生动口,动手,动脚,这是符合音乐教学的自身规律和原则的,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艺术创造力。然而一年级新生往往在律动活动中,只重“动”而忽略“听”。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用听觉去感受音乐,学习在律动时随着不同的音乐节奏去做各种有规律的动作,用自己的身体语言去解释和再现音乐,用整个肌体和心灵去感受、表现音乐的节奏疏密、旋律起伏及情绪变化的节律,体现动感之美。
总之,在一年级音乐教学中让学生学会“听”是非常重要的。不管是唱,还是动及奏,都应该在课堂的倾听,音乐的聆听中进行。教师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培养孩子们对音乐的兴趣,体验音乐的美感。
[参考文献]
倾听让课堂如此美丽 篇4
实际上, 如何倾听也应该是学生一项重要的学习技能, 是学生综合素质的体现。
一、课堂倾听存在一些误区
1. 教师在认识上存在误区
有些教师把倾听等同于听课。其实, 课堂倾听是包含技巧和艺术的积极高效的听课。倾听包含了鉴赏性思考、主动性理解、批判性接受等。
有些教师把能听理解成为会听。其实, 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能力。在课堂上, 有些学生能够听教师讲课, 教师就想当然地认为他们会听课了。
2. 教师在行为上存在误区
有些教师只注重倾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 而忽视倾听其他学生。在课堂上, 特别是在公开课上, 我们有时候会看到几个优等生一直在发言, 而大多数学生只是在陪衬。为了让课堂教学正常进行, 为了达到教师预设的效果, 教师把发言的机会给了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所以, 在这样的课堂上, 教师只倾听了少数学生, 而忽视了倾听更多的学生。
3. 教师在评价上存在误区
在课堂上, 一些教师只愿意倾听与自己预设一致的答案, 而学生一旦出现与教师预设不一致的答案时, 教师往往有意识地淡化或忽略。这样一来, 有些学生就不愿再说出一些教师不愿倾听的答案。教师这样的倾听评价往往会让课堂缺乏活力, 学生也就缺乏创造力了。
二、课堂倾听的方法
1. 和谐倾听, 课堂因此更加精彩
(1)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倾听可以吸取别人的长处, 弥补自身的不足;倾听也可以激发自己的灵感, 做到触类旁通;倾听还可以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习惯, 培养自己的品质。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学会调节情绪, 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教师应该把每个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 努力去倾听所有学生的声音。另外, 教师还应该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等, 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提高他们倾听的自觉性, 培养他们良好的倾听习惯。
(2) 营造良好的倾听氛围。课堂氛围是决定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倾听氛围可以让师生关系融洽,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 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努力营造一种良好的倾听氛围。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努力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 用心地去听学生说话, 做学生的忠实听众, 才能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疑虑、发现和创意等, 才能及时捕捉生成的课堂资源。另外, 教师也应该让学生在课堂上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在这样良好的倾听氛围中, 学生的学习行程才会在动态生成中前进, 课堂也就会充满着生命的气息与活力。
(3) 细化倾听的要求。倾听是有要求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学生的发言, 在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倾听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的发言, 也要倾听那些学习基础不好的学生的发言。教师不仅应该欣赏那些积极举手发言的学生, 也要关注那些默默无闻的学生。对学生的倾听要求也要细化,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做到, 在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时不要开小差。要求学生耐心倾听, 当教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时不随便插嘴, 听完别人的话之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要求学生虚心倾听, 当别人提出不同于自己的意见时, 要虚心地接受, 在倾听的过程中修正自己的观点。
2. 快乐倾听, 学生因此更加出色
(1) 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学生都喜欢有魅力的教师。在课堂上, 教师如果能吸引住学生, 学生就乐于倾听。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说”的艺术。如果教师要激发起学生倾听的兴趣, 就要修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魅力。另外, 教师平时还要多学习, 加强理论学习, 钻研教材、教法, 增加自己的知识积累, 才能让学生乐于倾听。当然, 除了“说”的艺术, 教师还应该以朋友的身份与学生对话, 用和蔼的态度、鼓励的眼神、细微的动作来缩短师生之间的差距。这样的话, 学生就会喜欢倾听。
(2) 调控学生倾听的情绪。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可能很难集中注意力长时间倾听, 教师就应该适时地调控学生的情绪, 让他们学会耐心地倾听。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观察学生, 利用设疑、变化语调等引起学生的注意, 从而调控学生的情绪, 让学生认真倾听。当学生在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 教师应该宽容学生, 让学生的情绪得到缓和。当出现难度较大的问题或内容时, 大部分学生可能会不愿思考和继续倾听, 教师就应该通过有意等待, 或者重复甚至稍作提示以引起学生的注意, 让他们能够耐心倾听, 并且去思考、解决问题。
(3)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良好的倾听习惯是学生进行思考和领悟的前提, 是发展学生各种能力的基础。所以, 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是有必要的。在课堂上, 对于那些认真倾听的学生, 教师要及时地用眼神或言语对他们进行表扬。当然, 对于那些不能认真倾听的学生, 教师不能只是忽视他们, 或者粗暴地批评他们, 而要想一些方法来让他们慢慢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平时, 教师还要告诉学生, 倾听不仅是有礼貌的一种表现, 还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知道倾听的重要性, 并把倾听内化成自己的一种习惯。
3. 有效倾听, 教师因此更具魅力
加拿大教育家马克思·范梅南曾经这样说:“一个真正的发言者必须是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能听懂我们日常听觉范围以外的深层含义, 能倾听世间各物对我们说的话。”在课堂上, 教师必须做一个真正的倾听者, 用心去倾听学生, 走进他们的心灵。
(1) 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 许多教师喜欢在课堂上与学生保持一定的距离, 让学生产生一种教师高高在上的感觉。其实, 这样的距离容易让学生造成紧张、恐惧的心理, 不利于他们的学习。在课堂上, 教师应该经常走下讲台, 与学生零距离接触。比如说, 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小组讨论和师生讨论交流的时候, 教师应该走到学生中间去倾听学生的声音。这样的话, 师生间的心理距离也会缩短, 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2) 与学生全方位沟通。沟通就像河上面的一座桥梁。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效力不仅取决于词汇的运用, 而且还取决于说话时的方式、语调、面部表情、姿势动作。所以, 教师应该学习与学生沟通的技巧。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不仅要做到耳到、眼到, 更要做到心到, 不仅要全神贯注地听, 而且还要积极地响应, 与学生互动。
(3) 让学生向纵深处发展。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 或者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倾听的过程中, 教师要正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 及时作出积极的回应。在课堂上, 当学生的发言偏离课堂教学内容时, 当学生的发言因为卡壳而难以继续进行时, 当学生的观点发生冲突时, 当学生的认识需要上升到更加高的层次时, 教师应该有智慧地引导, 巧妙地启发, 以便引发学生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从而提高到一个更加全面的认识, 让学生向纵深处发展。
三、倾听让课堂美丽无限
在课堂上, 笔者总是怀着一颗爱心去认真地倾听学生的声音。所以, 不管是那些成绩优秀的学生, 还是那些成绩不理想的学生, 他们都因为教师的关注和倾听而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 他们的神情更加专注, 成绩有了提高。另外, 由于教师的引导, 有些学生也改变了以前的一些坏习惯, 开始知道要去倾听他人, 而且知道怎么去倾听, 他们成了别人眼中有礼貌的学生。
数学课堂中如何学会倾听 篇5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给学生一个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了的要求。在教学中应做到“学会倾听要五心”,即:一要专心,要集中注意力,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脑子里不想其他事,如果自己不能理解应在同学发言后提出询问或质疑。二要耐心,不随便插嘴,不打断同学的发言,特别是当同学的发言有错时,一定要等他把话说完了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三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意见,自己的意见要建立在他人发言的基础上或者提出新颖的想法。四要虚心,当别人提出与自己不同的意见时,不随便给予否定,要以“我认为……”,“我想补充说明……”等方式参与交流。这样既尊重了他人,又达到了交流的目的。五要用心,在听取他人意见时不能盲从,要有选择地接受,做到“说”、“听”、“思”并重,相互促进。教师可以在课上经常让学生说一说同伴的发言有什么好的地方,有哪些错误,应该作哪些补充,你有什么好的方法等。也可以采取一些语言的引导,例如:“注意听他说的和你想的一样吗?”“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你有不同的意见吗?”“他哪些地方说得好?”或者:“你听懂他说的了吗?你有什么疑问要问?你觉得他说得怎么样?”……
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最大的,尤其是教师的以身作则,可以很好地起到示范的作用。当学生在发言的时候,老师首先应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流畅还是吞吞吐吐,决不在学生发言的时候,做其他事,不轻易打断学生的发言,教师的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给回答问题的学生以鼓励、支持和尊重,其他学生看到老师倾听的眼神和动作,也会不自觉地调整自己的倾听状态,认真接收信息。同时也有助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这样一来,既达到了相互交流的目的,又给学生营造了良好的倾听氛围。
3课堂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
强化训练,让倾听成为一种习惯
学会倾听是一种能力、一种习惯,它是在长期的数学实践中磨炼出来的。由于小学生年龄小,心理不稳定,理解能力相对较低,要让学生真正学会倾听这项任务就显得尤为艰巨。因此,我们要抱着一种正确的心态,耐心地对待学生出现的错误,诚心地教给学生倾听的方法,反复抓、抓反复,让倾听成为学生的一种习惯、一种本能。
细化训练,让学生学会倾听
教师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听,可到底怎样才算认真听呢?学生对此认识比较模糊。老师应该提出具体的、可操作性的、细化的要求:1.要专心,无论是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清老师或发言人说的每一句话,头脑中不想其他事;2.要耐心,不随便插嘴,要听完别人的话,才发表自己的意见。3.要细心,当别人的发言有错时,要求学生学会评价同学的发言,不重复他人的意见,力争提出新颖的想法。4.对于别人好的说法、建议都要有良好的记录习惯,以备以后研习。
树立榜样,教师要学会倾听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与应答的过程。倾听可以增进沟通,促进理解。倾听是一种等待,在倾听中交流,在倾听中沟通,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因此,教师要学会倾听。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心悦诚服,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
用榜样,传达倾听态度
人的习惯很多是模仿来的,以身立教,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点一滴,以行导行,注入学生的心灵。倾听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基本技巧,也是在沟通中认识了解的第一步。教师在课堂上,应当做一个耐心、专心、谦逊的倾听者。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当学生在发言时,教师应当带头专心倾听,无论学生的发言是对还是错,是一气呵成还是断断续续,应始终脸带微笑注视发言的学生,以欣赏的积极态度去面对每一位学生的发言,以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感受其内涵,以最大的宽容和信赖去对待可能出现的问题。教师全身心地听学生说话,成为学生的忠实听众,使课堂充满着对人格的尊重。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给学生养成倾听习惯,树立了榜样,这种倾听的态度感染、熏陶着学生。
如果我们能在课堂上呈现神情并茂的语言,精彩的提问,巧妙的设计,充满智慧、激情的评价,那就可以紧紧地抓住学生的眼睛、耳朵、心灵,深深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提供倾听的契机,这样才能促成学生倾听习惯的养成,才能保证学生倾听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课堂倾听习惯的形成与能力的发展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倾听,让课堂更精彩 篇6
【关键词】《放小鸟》;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放小鸟》是国标本苏教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第15课,课文讲述的是“我”放飞一只小鸟的事,告诉我们鸟是人类的好朋友,表现出少年儿童爱鸟的童心。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多次创设“听”的情境,孩子们听得认真,回答得出色,课堂也因为倾听而变得异常精彩!
在日常教学中,我经常结合教学内容、生活实际和名人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倾听”的重要性,增强“倾听”的自觉性,提高“倾听”的效果。因此在初读课文时,我采用把《放小鸟》这一文本以优美动听的语言读给孩子们听,就像讲故事一样娓娓道来,孩子们听着听着就能听出一些故事情节的韵味了。“读”者有明确的兴趣指向,“听”者就能在倾听的过程中明白小鸟是人类的好朋友,我们应该好好保护它的道理。这样的“倾听”,既可以完成对文本的整体把握,又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初读课文之后,为了考察孩子们倾听的能力以及效果,我学着著名电视节目主持人王小丫的腔调说:“孩子们,请——听——题——”就这简单的一句话把孩子们“听”的欲望一下子激发出来了。“姑妈送我一只什么样的小鸟?”“笼子里的小鸟为什么不吃也不喝呢?”……无论我提出怎样的问题,他们都认真地倾听着,从孩子们快速而准确的回答中我感受着“倾听”的独特魅力。
《放小鸟》这一课文看似放飞小鸟,实则放飞的是对自然界一切美好事物的祝福,如何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我通过播放课件,倾听小鸟的叫声,让孩子们听出小鸟叫声中的惊喜与伤心;倾听鸟妈妈急促的叫声,感受鸟妈妈对孩子的关爱与焦急。当“我”把小鸟放了之后,我又让孩子们倾听欢快的鸟叫声来感受它们的快乐与兴奋。借助课件,让孩子们从视觉与听觉上受到点拨,这是任何文字所无法超越的。孩子们在倾听“鸟语”的过程中,母爱的无私与伟大已刻骨铭心,爱鸟护鸟的心愿已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独特的个性也在精彩的发言中尽情飞扬。
(播放小鸟的叫声)
生:我听出来了,小鸟的叫声有点惊喜,因为他没想到妈妈会找到这儿来,开心地冲妈妈喊道:妈妈,妈妈,我在这儿呢!你怎么来了?
生:我听出小鸟的叫声有点难过,他是在说:妈妈,我好想你呀,你快来带我回家吧!
生:小鸟的叫声还有点伤心,因为我觉得他好像在说:妈妈,我的肚子好饿,我要吃你给我捉的小虫子。
(播放鸟妈妈那焦急的叫声)
生:我听出鸟妈妈的叫声很粗很粗,好像很生气:是谁把我的孩子关起来了,我要找他拼命!
生:我听出来了,鸟妈妈的叫声一声连着一声,很着急的样子:孩子,妈妈总算找到你了,我可真担心死了。
生:我从鸟妈妈的叫声中听出她好像在说:我的好孩子,你怎么会在这儿呢,妈妈找你找得好苦呀!
生:鸟妈妈的叫声还在安慰着小鸟:好孩子,你等着,妈妈一定想办法救你出去的。
……
孩子们的每一次发言都是真情的流露,内心的表白,“倾听”给了孩子们一个有感而发的机会,让他们体会到了倾听的快乐。因为只有认真倾听他人的发言,才能做到不重复他人的想法,做出自己的判断,发表自己的见解。实践也证明在课堂上只有真正倾听教师的讲课,聆听他人的发言,才能进行积极有效的思索,与他人的智慧撞击出火花,从而完善自己的独特体验。
整堂课中,孩子在“读”或“说”时,我始终都是面带笑容地注视着,倾听着,并用富有情趣的语言对听得认真的孩子及时表扬,对听得不认真的及时提醒。“你的耳朵真灵,你有一对金耳朵!”“你不仅听明白了,还加进了自己的想法,真不简单!”“你的小耳朵真厉害,小脑袋也非常聪明。”……因为教师耐心有效地倾听,可以使孩子们享受表达的愉悦,激发他们发言的欲望,提高发言的质量。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这种认真倾听学生说话的习惯,同样给孩子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
对于课后作业的布置,我没有挂出小黑板,而是采用“我来说,你来听”的方式:“小朋友们,竖起你的小耳朵听好了,课后请你画一画你眼中的小鸟,写一写你心中的小鸟,读一读《同步拓展阅读》上《鸟儿是人类的好朋友》,听清楚了吗?”还别说,这样引导孩子在“听”的状态下记住老师布置的作业,效果还真不错呢。
自从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以来,我惊喜地发现,孩子们性格变得活泼了,胆子变得大了,敢于提问、敢于发表见解的意识增强了,课堂也变得精彩了……当然,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优秀的倾听能力更不是一两堂课就能突飞猛进的。我想,只要我们教师常抓不懈,孩子们的倾听意识一定会慢慢增强,良好的倾听习惯也会内化成孩子们的语文素养。让我们一起将教室化有限的空间成为倾听的乐园,也让我们的课堂因倾听的存在而精彩起来吧!
倾听,让数学课堂更有效 篇7
如有位教师讲一年级的图画应用题,他出示了一幅图画:有六只小羊,四只头向左,两只头向右,让学生列式计算。
经过片刻思考后,一名男生骄傲地站起来大声地回答:“6-6=0……”教师一愣,继而转向其他学生很严肃地问:“他的解法对吗?”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不对!”“那这道题究竟怎样列式才对呢?”教师接着问。一生回答“6-2=4或6-4=2”时,教师的脸上才重新露出了笑容。那个孩子低着头慢慢坐下。课后,我曾问那位男同学,他说:“原来有6只小羊,往左走了4只,向右走了2只,一只都没有剩下,所以用6-6=0。”
多有创新的回答呀,多有灵性的想法呀!可惜,却因为这位教师的“定向”思维,对学生的解题方法听而不究,将学生的创新思维扼杀在“摇篮”之中。
教育的过程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相互倾听、相互应答的过程。教师与学生沟通的纽带和桥梁是师生之间的相互倾诉和对话。教师的倾听,是理解,更是期待;是尊重,更是接纳。它不仅使教学中的交往丰富而深刻地展开,更让我们听到了孩子们思想抽穗、情感裂变、知识拔节的声音。倾听中,教师的外表是平静的,而脑海里是不平静的,必须在瞬间做出决定:或呵护学生的“童心”,或激活学生的“阳光错误”,或捕捉学生的“奇思妙想”。
一、倾听学生的童心
课堂倾听的根本目的是倾听生命和呼应生命。教师只有蹲下来看儿童世界,以自己未泯的童心相待,发自内心的欣赏学生的成长,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宣泄和释放。
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我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千分号。一个学生说:“我想百分号有两个圈,千分号应该有三个圈。第三个圈没地方放,就放在斜线上了。”我欣赏地点了点头:“有意思!”一个学生接着说:“我画第一个圈比第二个圈小些,第三个比第二个大一些,颜色也不一样,串起来像个糖葫芦,记忆很方便。”另一个接着说:“我画千分号,斜线方向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三个圈在斜线的右边,记忆起来也很方便。三个圈就好象从山坡上滚下来一样,我想从山坡上滚下来一定很爽。”我又一次鼓励了学生:“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刚才同学们都说出了设计意图,很有道理,非常棒!如果这些作品都采用就不统一了,不统一肯定不方便。人们设计千分号的确是在百分号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个圈,这个圈增加在哪里呢?下面,我们来看一下。”
二、倾听学生的“错误”
一节真实的课堂上学生不可能不出现错误,就因为有了这样那样的错误,才使我们的教学环节更加精彩。教师不但可以在倾听学生“错误”的同时及时调整教学环节,还可以利用错误资源“将错就错”,拓宽学生的思维。
如在探究过稍复杂的分数应用题(《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第十一册第73页例1:一个粮食仓库原有大米1500袋,运走3/5,还剩多少袋?)后,我让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有位学生自告奋勇要求上台板演,在对“一根钢条长5/8米,用去一些后还剩1/4,还剩多少米?”解答时,竟然列出了5/8X(1-1/4)的算式。面对这个解答,我真想狠狠地斥责他几句:“就知道照葫芦画瓢,就不能动动脑子想一下?”可转念又一想,这样做只会打击他的积极性,我灵机一动,何不将错就错,来个借“错”发挥,效果岂不更好?于是我若无其事地启发学生说出他的思考方法,并让他列出数量关系式:钢条总米数X剩下的几分之几=剩下的米数。接着,再引导学生认真观察,仔细审题,逐一分析对比,并画出线段图帮助其明确题中的己知条件、要求的问题。然后,进一步地反问道:“(1-1/4)”是表示剩下的几分之几吗?到底剩下几分之几呀?”学生恍然大悟,立即改正了错误,列出了正确的算式:5/8×1/4,脸上也露出胜利的笑容。
至此,我并没有就此作罢,而是采取“反面纠正法”,进一步问:“如果××同学原来列的式子是一个正确的算式,那么应当怎样改变题目里的条件?”这一问,打开了学生的思维,他们纷纷举手回答“只要把题目里的‘一些后还剩’这些字去掉就可。”“如果不改变题目中的条件,那么应当怎样变换题目里的问题才能符合××同学原来的算式?”这一提问,又是一个悬念,再次点燃了同学们思维的火花,使他们沉浸在解题的欢乐之中:“只要将‘还剩多少米’换成‘用去多少米’就行啦”。
三、倾听学生的“奇思妙想”
课堂教学,有交流才有价值。学生在阐述其见解时,会不经意带出一些很有探讨价值的“副产品”,这时,学生可能是“无心”的,但教师一定要“有意”,要认真倾听学生的讨论发言,从中捕捉他们的奇思妙想。只要教师有心去倾听,或许,能从这“奇思妙想”中听出动人的旋律,谱写一曲创新之歌。
如在复习圆柱和圆锥的知识时,为了让优等生在复习课上也能得到发展,在复习了一些基础题后,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在一个圆柱形储桶里,把一段半径是5厘米的圆钢全部放入水中,水面就上升9厘米;把圆钢竖起拉出水面8厘米长后,水面就下降4厘米,求圆钢的体积。
我先给了一点时间,让他们独立思考,在草稿纸上写写画画。过了一会儿,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还在思考中,可能一些学生都感觉到了难度。
我说:“我发现有人已经有想法了,更多的人还在思考中。那就这样吧,如果你正思考了一半,也请你暂停你的思考,你就把你想了一半儿的思维过程说出来。”
于是,我撇开那些优等生,喊了一个中等的学生,我想看看他们的思维过程。
这个学生给出了“9÷4=2(组)……1(厘米)、2×8=16(厘米)、16+2=18(厘米)”的答案。
他的回答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请他把算式写在黑板上,并说清楚每一步的理由。
他解释道:“9÷4=2(组)……1(厘米),9厘米里有两个4厘米,还余1厘米;2X8=16(厘米)就是有两个8厘米,16+2-18(厘米)。”
我追问:“2是哪里来的?有什么含义”?
他低头答:“8厘米是4厘米的两倍……”(有点说不下去了)
我继续问:“16厘米加两倍是什么意思呢?好像有点行不通了。你先坐下,再想想,课后再跟我说说你的想法。(当生1的想法不在我的预设范围内时,我应该耐心倾听,引导他把思路说清晰,而不是急于打断他,让他坐下再想想,即使他说不下去了,我还可以把这个问题抛给大家,让听懂了他的想法的孩子站起来说说。)谁对此还有想法?”
另一个学生站起来答道:“我是这样想的,3.14X52X8÷4X9,3.14X52求的是圆钢的底面积;再乘8求的是圆钢拉出水面部分的体积,这个体积也就是下降的4厘米的水的体积,再除以4求的是圆柱形水桶的底面积:再乘以9求的是上升的9厘米的水的体积,也就是圆钢的体积。”
他说得非常清晰,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若有所思地点头,于是我就把这种方法板书下来,又讲解了一遍。
这时,又有学生举手了,他说:“刚才的方法好像是正确的。求的是9厘米是4厘米的倍,(厘米),水面下降4厘米需要把圆钢拉出水面8厘米,要把圆钢全都拉出来,水面就要下降9厘米,这样就能求出圆钢长18厘米,再用圆钢的底面积乘18厘米就求出了圆钢的体积。”
短暂的沉默后,教室立即响起了掌声。(赞扬的掌声表达着学生的心声:我们需要解释自己见解的时间。)
这时,又有学生站起来说:“3.14×52×(8÷4×9),只要把后面8÷4×9加上小括号,就和这种方法一样了。”
我问:“你能给你现在说的这个算式一个合理的解释吗?”
他答道:“8÷4表示水面下降1厘米圆钢应拉出水面2厘米,2×9求的就是圆钢的长,再用底面积乘长就是圆钢的体积。”
掌声又一次响起。这掌声,不仅是对自我的肯定、赞赏,也是对老师让学生自由提出见解的肯定和赞赏。
让倾听注入小学语文课堂 篇8
一、倾听的重要性
善于倾听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之一, 它体现了对讲诉者的尊重, 对学习者本身来说, 也有重要意义。教育心理学家对人的一系列交往活动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在人们的各种交往方式中, 听占45%, 说占30%, 读占16%, 写占9%, 这一连串的数字告诉我们, 人有一半的时间在听, 听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之一, 同时, 一个人是否会听还将直接影响其社会交往的能力。
二、教师要善于倾听
倾听本身是一种教育、一种赏识、一种热情的期待、一种无言的鼓励, 即使你没有给对方什么指点或帮助, 但有了倾听, 你便在心灵上给予了他十分丰富的精神馈赠。倾听学生的诉说, 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欣赏, 能给予他说话的信心和勇气。一个善于倾听的教师, 绝不会让一个站起来回答问题的学生带着遗憾坐下。学生虽然稚气未脱, 却思维活跃, 灵气十足, 恰似一颗“创造”的种子孕育在心里, 需要细心呵护才会生根发芽, 长大成材, 任何一个疏忽都可能会使他夭折。作为老师特别要注意在倾听时要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 张开你的耳朵, 满怀信心和期待地迎接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 要善于倾听对方, 与之产生共鸣, 能对其心领神会, 使其产生情感体验, 教师在倾听学生回答时, 有时候可以用面部表情, 各种手势来表达情感。有时对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就如同说:“我关心支持你。”竖起大拇指, OK的手势, 放松的动作或简单的招手等都可以把承认、接纳和关心的信息传达给学生, 教师的这种奖赏, 可以让学生为之兴奋, 甚至可以让学生快乐一整天。在这样的教学中, 课堂已成了学生美好的精神家园, 能够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 使阅读教学真正成为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三、把听课的艺术教给学生
1. 采用最佳听课方式。
侧耳细听是听课的最佳方式。举个例子:三个人同在一个房间, 其中的两个人在小声说话, 第三者想知道其内容, 就要耳朵侧听。侧耳细听首先要求听课人全神贯注, 精神高度集中。学生们听的好与坏某些方面也要取决于教师的讲, 好的教师讲到重点处, 就运用声调、手势、眼神、躯体语言, 去唤起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听的积极性。会听的学生往往被教师的一举手, 一投足, 传神的目光所感染, 这样在双方十分融洽的氛围中得到听的愉悦, 从而获得了新知。
2. 发挥听觉的最大潜能。
大量实验研究表明, 人摄取知识 (信息) 70%是眼睛所观察到的, 30%是耳朵听来的, 实验研究表明左耳听明显好于右耳。就语文课听课而言, 经过多年观察, 好的学生在听课时会听, 善于把握重点, 听到重点处他们甚至屏息呼吸。打个比方, 他们的大脑好比收录机听到重点就把其精要难懂的知识录在脑子里, 那么为什么有如此效果呢?让我们做个实验, 把盛满一盆水的盆子放到无风的环境中投放一颗石子, 其波纹是有规则的;如果这个盛满水的盆子放到有风的环境中在投放同样一颗石子, 那么其水上形成的波纹就不规则。学生听课同样是这样, 如果心乱, 外来的信号在大脑中就形成很小的兴奋点;如果心静, 那么课堂上听到的信息在大脑中形成的兴奋点就很有规则, 这样所接受的信息就容易保留下来, 经过反复再现兴奋点, 那么课堂上获得的新知, 就很容易保留下来, 变成自己的东西。
3. 要练好听功。
人的听觉不尽相同, 有听觉好的、有听觉差的。听觉是可以练的。有的学生苦于这耳听那耳冒, 听了一节课, 下课闭上眼睛一回忆什么都没了, 一片空白。什么原因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其一, 教师讲的没有吸引力;其二, 学生没有注意听;其三, 听觉不发达;其四, 听不得要领。那么怎样使其听功发达呢?其一, 注意身体素质的提高, 生活有规律, 参加必要的运动, 注意科学用耳等等;其二, 培养自己听的兴趣和练习听的能力。
学会倾听构建高效数学课堂 篇9
学生是一个个鲜活而多样化的个体, 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该深入了解学生, “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 成为学生可以倾诉心声的知心伙伴, 才能为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垫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1.做好学情分析, 聆听学生心灵的呼唤
(1) 学生起点学习能力诊断
学习的过程就是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 是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技能不断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过程, 也就是指学生再获取新的知识技能以前所必须具备的基础性的知识和技能. 例如, 在学习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这部分内容中, 学生应该掌握平行线的三点性质———“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这一教学目标的达成是一定的数学教学活动之后学生应该学习到的终点能力. 这一目标达成之前, 需要先决能力: 学生知道“直线平行的判定”等, 这些方面的能力就构成了学生获得新知识“探索平行线的性质”所必备的起点能力.
( 2) 生活概念
学生在正式学习某一部分数学知识前, 往往通过生活的观察与实践等活动, 获得了一些经验性的认知, 这些经验性知识一般称为“生活概念”. 学生获取的这些生活概念, 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 对于数学科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或起促进作用或起掣肘作用. 例如, 生活中我们大都视而不见的一种现象———一条笔直的马路, 我们用眼睛远眺, 在很远处我们会看到: 路的“两边相交于一点”, 似乎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两条平行的直线在很遥远的地方会相交! 这样的“生活概念”势必会影响学生学习“平行直线的性质”, 作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应该因势利导, 介绍“视角”这一概念, 消除学生对数学学科该知识点的经验误判, 阐述数学科学在促进人类文明进步、改善人们生产生活方式方面所起的重大作用.
( 3) 认知方式
所谓认知方式是指个体偏爱的加工信息方式, 表现在个体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的方式上. 认知方式一般有四类: 事实记忆型、原理原则型、发问质疑型、应用型. 认知方式不同的人对于特定的信息的加工与处理方式是不同的, 虽然没有好坏之分, 但与学生学习方式紧密正相关, 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的最终效果. 谨记: “合适的就是最好的”, 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教学过程中应该理清不同学生的认知方式类型, 因材施教, 以期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倾听学生内心的独白
目前, 班级授课制提供给师生的时间只有45 分钟, 教师和学生都倍加珍惜, 通常每一天只有一节数学课, 大多数情况下:教师早早来到教室前面侯课, 下课铃声响了, 教师才十分不情愿的离去, 很少在课堂上留点时间, 认真了解学生在本节课还有哪些想法、困惑? 为下一节的教学做准备.
现在, 新课程改革提倡让教师走下来, 把课堂还给学生, 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 善待学生, 切实做到面向全体
班级的学生通常来自不同的家庭, 所处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等也不尽相同, 他们对于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情况千差万别, 做为一名初中数学教师, 应该在数学教学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不让一个学生在学习数学方面“掉队”, 让数学教师心中爱的阳光照耀班级里每一名学生的心田, 让班级里每一名学生心田中数学知识的幼苗在数学教师爱的阳光照耀下茁壮成长, 这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也是每一名初中数学教师应尽职责.
二、学会倾听教师的教学召唤
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中最活跃的两个主体, 教师扮演者组织者、引领者、教学过程的实施者等的角色, 学生如何能够倾听教师在数学课堂上的召唤, “走进”数学知识的殿堂?
1.课堂上认真听讲
现在的初中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重, 各种名目繁多的学习资料等学习素材充斥学生的大脑, 学生的睡眠时间大多不足, 如何保证在课堂上高效的学习呢? 那就是认真的听讲, 这是一句看上去过时的话语, 其实不然. 课堂上的教师讲解通常都是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点等, 学生只有认真听讲, 才能较快地搞清楚有关知识的来龙去脉, 为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那种课堂上不能够认真听讲, 可后补救的学习方式是不足取的.
2. 认真完成作业, 做好归纳整理
常言道: 温故而知新. 其意思就是: 温习旧的知识, 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 作为学生完成作业、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梳理的过程就是一个温故而知新的过程. 目前, 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 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有时了了草草, 没有从温故知新的高度去对待完成作业, 导致作业的实效大打折扣, 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 归纳与梳理是作业的一个类别, 它不像书面作业那样, 规范答题、及时上交, 这方面的作业, 往往弹性比较大, 主要靠学生课后自觉、主动完成, 有时不被学生重视. 做为学生应该充分认识到完成作业对巩固知识、发展能力的影响, 学会倾听教师的教学召唤. 例如, 在学习“平四边形的判定”这部分内容后, 及时让学生梳理一下: 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有哪些? 大多数学生会脱口而出“三个方面———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对角线相互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他们往往丢了“平行四边形的定义”也是一个判定定理, 完整的应该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有四个. 做为数学教师应该及时予以提示或更正, 让学生在温故知新中快乐学习数学.
三、建立新型师生交流机制, 实现跨越时空的相互倾听
通常, 每个班级每一天也就一节数学课, 师生的教与学互助都在这短短的45 分钟里头完结, 如何做到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不受时空距离的阻隔? 那就应该构建新型的师生交流机制, 把数学课堂向课前、课后延伸.
1. 利用网络媒体, 构建时尚的交流机制
一方面, 可以利用腾讯QQ聊天工具建立群组, 实现在线或者离线解答, 这样可以高效快捷地解答多名学生的相同或者不同问题, 学生喜欢接受此种师生互动形式, 达到传统的交流机制所不及的效果; 另一方面, 可以建立班级公共邮箱, 通过电子邮件进行比较系统规范的答疑解惑, 实现资源共享, 为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服务.
2. 巧用教室内资源, 发挥传统媒体作用
教室内通常有两块黑板, 前面的黑板通常作为教师授课、学生扮演之用; 后面的黑板通常用于刊登板报之用等, 做为一名数学教师, 可以在后面的黑板上开辟一块属于“数学”的园地, 让学生的疑难问题、学习心得展现于此, 让师生通过这一园地进行不受时空限制的对话与相互倾听; 制作数学学习问题卡片———可以提高交流效率, 及时、快捷相互传达师生双方教与学情况.
高效初中数学课堂的建构是一个复杂的教与学过程,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应该学会相互倾听, 因为, 师生之间的相互倾听可以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师生教与学的主观能动性, 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 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温馨的课堂氛围, 实现教师的高效传授、学生的高效学习.
摘要:数学教学活动是一种为达到一定的数学学科教学目标, 师生之间从事多维度的多向交流和探讨的活动过程.实践证明:优化的数学教学设计, 应该从师生的相互认真倾听开始, 这是构建高效数学课堂的关键一节.
关键词:倾听,高效,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研究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2 (1) .
[2]杨裕前, 董林伟.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江苏科学出版社, 2012 (4) .
倾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石 篇10
63倾听———高效语文课堂的基石江苏省常州市新闸中心小学钱婷摘要倾听, 就是认真地听, 仔细地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只有学会倾听, 学生在课堂发言时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进而准确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采取的方法, 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倾听高效课堂《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的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 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除此之外, 对不同学段的学生也提出了不同的倾听要求:第一学段要求“能认真听别人讲话, 努力了解讲话的主要内容。”第二学段要求“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 并能简要转述。”……这些都充分表明了新课标对培养学生倾听能力的重视。另外, 无数的教育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认真听讲、学会倾听, 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下面笔者主要就从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倾听进行探析。一、激励评价, 激发兴趣学生的倾听能力并不是生来就有的, 而是需要逐渐培养方能形成。怎样才能使学生对倾听充满兴趣呢?教师要注重对学生倾听结果的表扬和激励, 当学生听到自己的认真倾听受到教师的认可和肯定以后, 学生倾听的积极性会更浓, 进而使学生倾听的注意力保持得更加持久。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蜗牛的奖杯》一文时, 我让一位同学朗读第二自然段, 谁知这位同学在朗读的时候把“从此, 蜗牛得意洋洋。它成天把奖杯背在肩上, 唯恐……”这句话中的“成天”读成了“整天”, 在对学生做朗读评价时, 许多同学都说他读得好, 只有一位同学说“老师, 他读错了一个地方, 这儿应该是成天而不是整天”, 可见这是一位认真倾听的学生, 抓住这个教学契机, 我及时对他表扬道:“你的耳朵真灵, 真是一个会听课的孩子, 这么细微的差别都被你听出来了, 老师就喜欢会认真听课的孩子。那么, 你们觉得在这儿‘成天’与‘整天’表示的意思一样吗?它们之间又有哪些区别与联系呢?”这样一来, 不仅对会倾听的学生予以肯定, 同时又以此为契机, 促进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深刻理解。运用激励性的语言评价, 可以使这位学生听得更加专注, 而且其他同学也会纷纷效仿, 听得更用心了, 为高效课堂奠定了基础。对低年级学生来说, 模仿的意识很强, 也更喜欢受到老师的表扬, 在这儿, 当其他学生听到老师表扬以后, 他们也想受表扬的就是自己, 尤其是老师那句“老师就喜欢会认真听课的孩子”更是点燃了所有学生的听课热情, 个个都倾听得更加认真, 这就是激励评价在倾听中的魅力。二、明确目标, 引导倾听倾听是一种技巧, 更是一种修养、一门艺术。对小学生而言, 当学生的倾听兴趣被激发以后, 还不能说学生已经学会了倾听, 掌握了倾听要领, 很多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更注重自己发言, 而不去关注其他学生的发言状况, 要想改变这种倾听现状, 使学生真正学会倾听, 教师还要注重明确倾听的要求, 引导学生逐步学会倾听。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天鹅的故事》一文时, 在描写天鹅破冰这部分内容时, 作者花费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 尤其是在标点符号的运用上更是丰富。因此, 在指名朗读的时候, 我对其他同学提出了如下的倾听要求:1.读得是否正确流利;2.句子间停顿的时间是否合理, 尤其是要注重破折号停顿时间的长短;3.课文朗读的感情是否到位。在这个倾听目标的要求下, 学生明确了倾听的方向, 倾听的目的性更强。在学生进行朗读评价的时候, 为了使学生学会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 我又提出了如下要求:1.要专心、要听清楚其他同学说的每个字、每句话;2.要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不要插嘴, 如果有不同意见, 一定要等别人发言完毕以后再回答;3.当别人意见与自己不同时, 要虚心接受, 有则改之, 无责加勉。这样一来, 所有的同学都有事可干, 促进学生学会了倾听。从上述教学课例可以看出, 为了提高听课效率, 教师对朗读倾听与发言倾听都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这样一来, 在这个清楚明确倾听目标的指引下, 学生听得认真, 为高效课堂教学奠定了基础。三、注重训练, 形成习惯虽然倾听很重要, 学生学会倾听并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完成的, 而是需要训练和培养的。因此,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特点, 有针对性的、循序渐进地专项训练, 只有这样, 才能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进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如在教学苏教版语文《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 课文第四自然段主要描写了原野上热闹的情景, 在课堂教学时, 为了使学生学会倾听, 根据课文特点, 我对学生进行了如下的倾听训练:教师范读本段两遍, 然后让学生合上书, 完成下列练习。 () 的大豆 () 的笑声 () 高梁 () 的脸庞 () 地演唱让学生进行抢答。这样的教学轻松有趣, 既激发了学生的倾听兴趣, 又把握住了阅读教学的重点, 有利于学生综合水平的整体提高。当然, 在训练学生倾听能力方面的方法有很多, 比如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及时复述其他同学或者老师的发言等等训练, 只有这样, 习惯成自然, 学生的倾听能力自然会得到有效提升。由此可见,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 教师心中要时刻装着学生, 并且要以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为目标, 注重对学生进行倾听训练, 长此以往, 不仅可以提升学生倾听能力, 而且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高效。总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 播下的是行为, 收获的是习惯, 要想使学生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在平时的语文课堂教学中, 教师就要注重激发学生倾听的兴趣, 明确倾听的要求, 持之以恒, 相信学生的倾听能力定会有很大提高, 进而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摘要:倾听, 就是认真地听, 仔细地听。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 只有学会倾听, 学生在课堂发言时才能更具有针对性, 进而准确地指出存在的问题或需要采取的方法, 为高效课堂奠定基础。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倾听,高效课堂
“生本课堂”要学会倾听 篇11
一、欣赏鼓励,激发倾听兴趣
1.言语激励
激励学生参与到倾听中来。也可抓其善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正在倾听的孩子,表扬的语言越具体越好,这样可以让学生知道自己好,好在哪里。不足之处在哪?如:“你听得最认真,别人说的话都听懂了,真了不起!”“你听得可真仔细,把他的优点学来了,说明你很会听啊!”“这么一点小小的错误都被你听出来了,你的听力可真了不起!”“你听出了他的不足,可真帮了他的大忙!”这样让学生能够及时品尝到认真倾听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2.荣誉激励
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讨论,再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出“小医生”“小小评论家”“小博士”“小小设计师”等。这些荣誉称号对孩子们来说都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3.表情激励
更多的时候,激励是在无声中随时进行的,它与教学过程融为一体。学生是敏感的,教师的一些细微改变,他们都能感受到。所以,在与学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师的微笑、眼神中流露出的理解和欣赏,对正在倾听的学生来说都是莫大的鼓舞。
二、示范引导,培养倾听习惯
1.专心倾听
教师告诉学生倾听时应该全神贯注,不东张西望,不能一边说话一边听人讲话,一边玩东西或想别的事情、写作业等,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礼貌。要求学生:在听同学的发言前,猜猜要发言的同学会说些什么?发言中,找找他的发言有没有和自己观点不同的地方,想想同学的发言讲的重点是什么?答案是否完整?快速整理下针对她的发言你如何给予评价。在倾听同学发言时,只有用心去体会,才能理解他们的想法,洞察他们这种想法的由来以及不足。
2.耐心倾听
无论听老师讲课,还是听同学发言,都要听完整,听仔细。要认真倾听发言者的每一句话,听清他们说话的语调语气,注意他们的体态语言。在同学发言有错或语无伦次时,一定要耐心倾听,不随意插话和打断别人的话,即使不同意对方的意见或认为再说下去没有任何价值,也要礼貌地等待对方,让对方把话说完。如果你自己也想发言,对同一个问题,你必须等别人发表完见解后,才可以直接站起来说;对不同的问题必须先举手再回答。
3.换位思考
对学生发言卡壳或出现错误时,性急的学生常常会迫不及待地打断其发言,毫无顾忌地说出答案或指出错误,这样不仅破坏了和谐的学习氛围,不利于问题的解决,更会伤害发言同学的自尊心。此时可引导学生换位思考,学会宽容。“假如发言的是我,愿意别人打断我的思路吗?”“他有勇气站起来发言,就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我应该相信他。”通过这样的换位思考,他们就能从一次次的体验中明白耐心地倾听别人的发言,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信任,因为你应耐心地倾听别人的意见的同时,别人也在耐心地倾听你的意见。
三、强化训练,发展倾听能力
1.听后复述
这种训练可以使刚刚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强化,加深印象,防止遗忘;同时也可以调动有意识听记的积极性,提高倾听素质。如上课时复述同学和老师对重点问题的答案:刚才同学怎么说的,你能再说一遍吗?
2.听答训练
这种训练是培养倾听注意力和倾听判断力的最常用方式之一。如:听读一段文字回答问题。
3.听记训练
这种方法着重培养学生边听边想边记录的能力。如:口头布置课后作业,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讲一遍,语速稍慢;再如:口头述说一件事,让学生进行记录,如准备活动材料等。
4.听辨训练
真知总是在争辩中越辩越明。学生的思维也是在互相争辩中获得发展和进步。争辩的基础是认真地倾听,学会在听中思考。只有认真地听清了别人的观点、分析和判断别人的观点,明确别人的不足之处,同时吸收别人的优点,才能更好地进行反驳。而要想在争辩中驳倒对方,就要学会完善自己的表达,让人听得清楚且明白。
总之,倾听是把金钥匙,它能为学生打开更广阔的交流空间。锤炼学生倾听能力,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让学生在听中生疑、听中解惑、听中积累、听中成长。
(作者单位 孙安全:湖北省郧西县店子镇颜家小学 曹祥军:湖北省郧西县店子镇中心学校)
倾听学生质疑捕捉课堂生成 篇12
在一次化学新课程省级培训会上, 一位专家曾讲了这样的一个案例:小学五年级语文课上, 一位语文老师讲到井底之蛙, 便设计了一个拓展性的问题:“假如你是一只青蛙, 从井中跳出来后会有什么感受?”很多学生都说天有多蓝, 水有多绿……可有一位学生站起来说:“我要跳回井中。”这位老师生气地说:“坐下, 你怎么会有如此的想法呢?”这位同学没办法, 只好乖乖地坐下。课后专家问了这位学生那样回答的原因, 他说:“因为环境被污染了, 而且人类还要吃了它。”这是一个多么好的课堂生成的契机啊!可老师没能把握住, 而且对这位学生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打击。
带着这个案列, 我认真地学习了化学新课程标准, 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中的教学目标应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展开。三维目标的来源应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挖掘课标和教材中蕴含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是课堂教学前预先设立的, 是确定、静态、共性的;另一方面是开发课堂教学中生成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这是课堂中生成的, 是不确定的、动态的、个性的。传统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学的“预设”,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精心设计的“套子”, 来完成教学预期的教学目标, 冷落了学生的课堂生成资源。新课程要求课堂教学同样需要精彩的“预设”, 这是课堂教学的保障;但更要关注课堂中生成的情景和问题, 这些情景和问题是最生动、最真实, 也是需迫切解决的教学目标, 教师应予以关注。
二、教学片段回放及案例分析
我平时在很多学校听课, 发现一些课例片段, 下面回放三个案例:
案例1
活动与探究:将乙醇与浓硫酸加热到170℃, 并把生成的气体直接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根据现象得出“乙烯能使高锰酸钾紫色褪去”的结论。
学生甲质疑:生成的气体中除了乙烯还有二氧化硫, 二氧化硫也能使高锰酸钾褪色, 能否就此去确定乙烯能使高锰酸钾紫色褪去?
教师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 请其他学生评价有无道理, 并引导:“二氧化硫是怎么产生的?”“如何才能确定生成的乙烯确实可使高锰酸钾褪色?”
(此时课堂气氛活跃, 全班同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通过交流后学生回答。)
学生乙:由于浓硫酸的脱水性和强氧化性, 与乙醇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硫。
学生丙:要确定乙烯可以使高锰酸钾褪色, 要先除去混有的二氧化硫气体, 避免干扰。
教师追问:如何除去混有的二氧化硫气体?
学生讨论, 得出除去二氧化硫的方案。
本环节教学, 增添了预设之外的内容, 通过对学生甲疑问的解决, 生成了要“除去二氧化硫干扰才能确定乙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知识, 同时训练了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的能力。
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 由于学生个体的独立性及其知识结构的独特性, 时常会出现一些疑点。而“问题”是教与学的载体, 一个好“问题”, 就是好的学习内容和深入学习的切入点。我们应善于捕捉学生的疑惑, 发掘其背后蕴藏的思维障碍, 顺着学生提出的问题巧妙转化、组织教学, 引导全体学生思考和探究, 激起其探求新知识的欲望, 使学生迸发出创造的思维火花, 变得更积极主动。除了重视学生自发形成的疑惑之外, 教师更应创造开放、民主、平等的课堂文化氛围, 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 提倡“让你问”。在课堂上, 教师不仅要科学地创设问题情景来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 更重要的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相互交流讨论, 解决学生提出的感兴趣的问题, 两者的思维相互碰撞、相互启发、相互引导, 最终达到课堂动态共振。
案例2
一次, 刘老师在讲“二氧化碳的性质”时, 给同学们演示二氧化碳使烧杯中长短两根蜡烛熄灭的实验, 顺利得出短蜡烛先熄灭、长蜡烛后熄灭的结果。这时有一个学生突然说:“老师把烧杯倒扣在蜡烛上就是长蜡烛先熄灭、短蜡烛后熄灭, 我小时玩过。”面对突如其来的一句话, 同学们面面相觑。刘老师稍一迟疑, 马上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素材, 没有批评这个学生在老师讲课时随意“插嘴”, 而是面带微笑地说:“那就请你上讲台再给同学们重玩一次吧。”提出问题的学生应老师的要求到台前进行操作, 老师随即提示全体同学注意观察该同学的操作和产生的现象。结果烧杯中的蜡烛自上而下地熄灭了。学生诧异了, 开始提出问题:“刚才老师的演示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呀, 这个实验怎么长蜡烛先灭了?”老师马上要求同学们展开讨论:“蜡烛为什么会熄灭?”“为什么会自上而下的熄灭?”对于第一个问题, 同学们很快得出答案:蜡烛燃烧消耗氧气而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二氧化碳气体不支持燃烧, 所以蜡烛熄灭。而第二个问题同学们有疑惑, 老师加以提示:蜡烛燃烧要放热, 二氧化碳气体的密度在常温下比空气大, 但温度升高气体体积膨胀, 密度相对减少, 所以气体上升聚集在烧杯顶部, 蜡烛就会自上而下熄灭。这时, 老师又趁热打铁, 问这一知识在生活中有什么应用, 一个学生说“我明白了着火时为什么要匍匐前行了”, 另一个学生又说“我也明白了为什么北方家家的暖气片都安装在房间下部的道理”。同学们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课堂上个别学生的“插嘴”, 往往是课堂的润滑剂, 不但可调节课堂气氛, 还可以使课堂更精彩, 把课上得更活。也许正是在学生那种近乎风马牛不相及的“插嘴”中, 埋藏着创新的种子, 而教师的欣赏、赞许和微笑, 都有可能使这颗种子生根发芽。
案例3
廖老师在讲“氧气的实验室制法”一课时, 让学生分组制取氧气。老师在巡视时, 一个男生怯生生地走到老师面前说:“老师, 我做实验时不小心, 把大试管的底部打了一个洞, 请求批评处理。”老师接过试管仔细观察之后对他说:“只要你和班级同学共同研究, 能用这只试管设计出制取氧气的实验装置, 我不但不批评处理你, 还要表扬你。给你两天的时间, 还需要什么仪器, 可以到实验室去找。”
结果一天后, 学生送来了他们设计的装置图, 老师很满意。课堂中学生出现的某些差错, 教师在备课时可能预设不到。对于学生的意外差错, 教师是斥责、批评, 还是接纳、指正、引导, 这反映了教师的教育观念。新课程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成果的欣赏者和支持者, 对于出现差错的学生要给予关怀、鼓励和引导, 激发学生创造的热情, 让他们迸发出更绚烂的智慧火花。当时课堂上的引导和鼓励是成功的教育, 其结果则是教育的成功。
三、反思与研究
1. 教学观念的思考
众所周知, 传统教学因强调系统性、完整性、理论性、循序渐进, 而过分注重教学过程的预设与控制, 上课就是执行教案, 认为师生教学的理想局面是完成教案, 课堂上学生智慧的闪光大多被认为是节外生枝或影响进度而被无情扼杀。课堂教学因此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序化, 缺乏生命和活力。因此, 重视课堂教学的生成性是时代的呼唤, 是新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倡导的新理念, 它要求我们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教学, 教学不再仅仅是预设的活动, 而是师生在特定的教学情景中, 通过对话、互动且随着教学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活动, 它鼓励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对知识进行再创造, 拥有不完全在“预料之中”的探险过程。
2. 教学目标的思考
课堂教学的目标不应该是单一或唯一的, 而应该是丰富的、多元的, 除了基本的教学目标之外, 还应该为拓展出来的教学目标留有余地。
现代教学观认为, 当学生遇到问题和挑战时, 他们学得最好;当学生能够自主地参与探索、创新时, 他们学得最好。在动态生成性课堂中, 学生积极参与、兴趣盎然, 他们变得更在乎知识的来龙去脉, 更在乎自己能力的提升, 所以认识和体验能不断加深, 并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教师也会发现平日教学中忽略的一些重要细节, 发现学生无穷的发展潜力, 教师的劳动也闪耀着创造的光辉。这样, 师生都能感觉到生命活力的涌动, 真正做到教学相长。
3. 教师角色的思考
生成性课堂的目的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 如果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 便不可能有动态课堂的生成, 培养学生的积极创新意识自然也无从谈起。要使学生在课堂中产生问题, 教师必须在平时就要注意培养教学的民主化。教师首先要有民主化、协商化的教学意识, 要积极主动地创设民主、尊重、宽容、协商、对话的教学情景和气氛。教师只有在日常教学中敢于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 并不担心在学生面前暴露自己的不足, 才有可能使学生说出自己的观点。一个有独创和革新精神的人, 必须有向权威挑战的精神和犯错误的勇气。教师对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性行为要公开地表示赞赏, 要允许他们按照自己的步调活动, 不反对猜测和假设, 尽量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进行知识的建构。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 要使个人的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发展, 首先必须使他达成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课堂上要使占主体地位的学生的思维得到较好的发散、创造能力得到良好发挥, 教师首先要摆正自己的教学观, 放下自己手中的权威, 充当与学生平等的“首席”的教学角色。
4. 教师“度”的思考
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思想不成熟的成长时期。这时学生对事物没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 所以大多数学生只是通过简单的字面、现象表征而提出问题, 发表观点, 其行为往往缺乏科学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生成性教育资源要有很强的判断性和敏锐性, 要围绕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有选择性地挑选出有探究价值和使用意义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来进行课堂教学, 避免由于将资源全盘化利用, 而导致课堂效率的降低。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掌握好分寸, 要有选择性地利用生成的教育资源, 做到张弛有度, 达到生成性课堂所要求的“思维之活”, 不要成为“思维之乱”。
摘要:本文以一个案例, 并结合化学课程标准作为主题背景, 提出教师要多倾听学生质疑, 捕捉课堂生成, 然后回放三个教学片段, 并从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师角色等方面进行了反思。
【课堂倾听】推荐阅读:
倾听课堂聆听音乐07-03
学会倾听语文课堂不可或缺的追求的教学论文06-29
倾听雨,倾听雪06-04
倾听的作文600字:在倾听中感知快乐06-11
倾听05-13
数学倾听07-25
倾听现状08-08
倾听环境08-10
倾听教学09-05
倾听能力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