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技术(精选12篇)
倾听技术 篇1
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是心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内容, 与学生的沟通、交流都是从倾听开始的。良好的倾听技术有利于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 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从而能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育工作。但心育教师通常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 心育教师不懂如何才能更好地听取学生内心的声音, 严重影响了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互。
一、倾听技术的内涵
现代汉语词典对倾听的解释是:细心地听取。而学校心理咨询中的倾听内涵更为丰富。具体可概述为:倾听是在接纳的基础上, 积极地、认真地、关注地听。
接纳是倾听的基础。繁忙的工作让心育教师在倾听学生内心的想法时显得过于浮躁, 没等学生说完就从自己的价值判断和已有的经验出发, 马上对整个事件进行定性。要知道学生和老师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人, 对待某件事情, 其出发点和目的是完全不一样的。心育教师在没有接纳学生的基础上进行的倾听往往带有极强的主观性和道德批判性, 在这种倾听模式下的沟通与交流达不到预想的效果。
积极、认真、关注是倾听的条件。心育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掌握了学生负性、消极的情绪, 但通过积极的倾听, 教师可以看到学生光明、正性的一面。例:一位初三的学生向心育教师倾诉:说自己沉迷手机, 不能自拔, 就连上厕所也要带上手机, 如果没有手机, 心理就会非常难受, 学习成绩也一落千丈。因此, 受到了家长及老师的批评。自己也知道不该沉迷于手机, 但就是放不下, 内心非常痛苦和沮丧, 情绪十分低落, 希望得到心理老师的帮助。
关注、认真地倾听学生内心的声音, 要掌握事情的前因后果, 把握过程中的每个细节。如问题的起因、程度、持续时间、学生个性、身体状况、家庭背景等等。当心育教师听到自己反感的问题时, 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注意力, 避免出现走神的现象, 一方面是出于对学生人格的尊重, 另一方面也是心育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二、倾听技术的原则
(一) 平等性原则
有效倾听是建立在师生相互信任和平等的基础之上, 作为心育教师更应放下架子, 把自己当成学生的朋友, 而不是长辈或权威人士。有人在中小学做过一项调查:当被问及如果你遇到烦心的事, 你最愿意倾诉的对象是谁?69%的学生会选择同学或朋友, 23%的学生会选择父母长辈, 只有8%同学会选择教师。这是为什么呢?我想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师生地位的不平等。而这种不平等有时是教师有意为之, 其目的是维护教师的权威性。但这种权威性的维护是需要付出代价的。作为一名心育教师, 你的角色扮演和普通的老师不同, 权威性的树立只会阻碍你和学生之间的交流, 严重影响你对来访学生的心理辅导。
(二) 客观性原则
心育教师要从客观的角度去倾听学生的声音, 所谓客观就是实事求是。心育教师不要从主观判断出发, 用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学生所要说的话, 而应该把逻辑推理的起点放在学生的言行上, 因为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有通过自己的言行表现出来, 第三者特别是教师的主观臆测都是不科学的。为了更好遵循客观性原则, 心育教师在征得学生家长和学生同意后, 可以借助心理量表这一工具来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但在记录内容时, 心育教师要尽理用来访学生的原话, 以便根据真实的客观材料评定分数。
(三) 参与性原则
心育教师的倾听应是参与式的倾听, 在来访学生诉说时, 不能一声不吭, 毫无反应的傻听。当出现需要共情的时候, 心育教师可通过身体动作:如鼓撑、微笑、点头参与其中。还可能通过语气助词“噢”“嗯”等让来访学生感受到你在认真地听取他的诉说。如果有必要, 心育教师还可以用简短句来回应学生, 如学生提出问题:我这样做对吗?你说我说得有道理吗?……心育教师可以这么回答: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 嗯!事情的发展出乎了我们的意料……在回答学生的问题时, 尽量不要作价值判断。
三、倾听时存在的两个常见错误
(一) 轻视问题
心育教师一定要铭记:学生问题无小事。对于你来说, 这是一件不值一提的事, 但对于来访学生来说, 这可是一件大事。我在2015年6月临近中考时接触到一位学生, 她说自己很苦恼, 她最要好的同学李某某这几天都没叫她一起去食堂吃饭, 以前我们都是一起去的。一开始我也没在意, 认为这只是一件小事, 不值一提, 但在交谈的过程我发现这个小女孩性格比较内向, 说话时有点紧张。一个细节引起了我的注意:她的手在抖。这说明此时的她内心十分恐惧, 她恐惧什么呢?我反问自己。第二天, 我联系上了她的班主任, 了解到相关情况:这个女孩是个从小就被父母抛弃在寺庙里长大的孤儿, 从小学到初三, 她一直是在寺庙里长大。于是我也就理解了朋友没有和她一起去食堂吃饭给她心理造成的影响。担心被他人抛弃是她产生恐惧和苦恼的根本原因。
(二) 价值不中立
心育教师只有坚持价值中立, 才能建立起良好的咨询关系。因为良好关系是来访学生变化和成长的原动力, 是最重要的干预因素, 也是咨询能够延续下去的一个重要条件。假如心育教师和来访学生在价值观上产生冲突的话, 来访学生就会认为心育教师无法接纳他, 因此不可能完全袒露心扉, 甚至会放弃心理咨询。在2014年3月初, 一位很纠结的学生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 说他偷了同学的班会费200元, 而这位被偷的同学被他的父亲狠狠地打了一顿, 已经两三天没来上学了, 他的内心感到十分内疚。如果心育教师见到这种情况, 马上批评这位同学的话, 那么咨询关就会到此为止, 不会有进一步地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念锋.心理咨询师三级技能[M].北京民族出版社, 2012:92-95.
倾听技术 篇2
自嘲自己不会“说”话的大有人在,但几乎没有人会承认自己不会“听”话。事实上,不会“听”话的人并不比不会“说”话的人少,甚至更为甚之,只是人们不易察觉。不会“说”话的人,显露在外,其一开口人人便能感之,不会“听”的人,隐藏于内,别人难以深入其心。如果自己不甚明了,更难自知自身的短处,便也不会觉察。当最后自己明了的时候,为时已晚。当然,这里的“听”是指沟通交流过程中的倾听。人与人之间的交谈,通常就是“说”和“听”,如果把说看成一门艺术的话,那么听则是一门技术。丘吉尔曾说“站起来发言需要勇气,而坐下来倾听需要的也是勇气”。但我以为,听比说除了勇气外,更少不了智慧,倾听其实是一门技术活儿。
倾听在人际沟通中的重要性无须赘述,从大师的睿语到心理学的实验都有充分的明证。被誉为“法兰西思想之王”的法国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伏尔泰说:“耳朵是通向心灵的道路。”美国幽默大师、著名演说家、作家马克吐温说得更形象,“上帝给了人两只耳朵和一张嘴巴,是希望人类少说多听。”保罗·赵则说:“沟通首先是倾听的艺术,有效的倾听是成功沟通的一半。”内米说:“会倾听的人到处受欢迎”。德谟克利特甚至说:“只愿说不愿听,是贪婪的一种形式”。松下幸之助说得更绝,“我的全部经营秘绝可以归结为一句话,那就是:首先,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敢于直言进谏的魏征劝唐太宗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凡此种种,还有很多,不必一一列举。
除了先哲大师的论述,行为实验研究也有结论表明倾听的重要性。美国学者曾做过调查,其研究发现沟通中的行为比例最大的是倾听,而不是交谈或说话。沟通过程中的行为占比分布为:倾听占40%、交谈占35%、阅读占16%、书写占9%。还有调查表明:54%的争吵、冲突并非因为双方意见不一致,而是相互不好好倾听,不能真正理解对方。日常生活也让我们感受到学会倾听非常重要。俗话说“会说的不如会听的,会听的不如会问的”,一个人在与人交谈的过程中,是否善于听话,是谈话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也决定谈话最终的质量。只有会“听”才能准确地把握谈话者的意图、流露出的情绪、传递出的想法、表达出的要求、才能根据对方的言谈了解其心理特点和个性特征,才可能获得信息、发现问题、建立信任、最后达到交谈的目的。
中国古人造字是颇费心思的,汉字是象形文字,其字形寓于丰富的含义。繁体的“聴”字就很有趣,“耳”的偏旁,表明耳为王,告诉我们,听,用耳优于用嘴,需要少说多听。右上方的“十目”表明听也要多用眼,听的过程少不了观察。右下面的“心”表明听要常用心,要用心体察对方内心深处的心声。现代人将其简化“听”字,但我们不能忘记,古人所言的听是倾听,它包括两个层面,即身体的倾听和心理的倾听。严格意义上说,现代人所说的听和倾听是有区别的。从听到倾听,至少要实现三个转变,即从消极接受到积极倾听、从敷衍应对到认真倾听、从浅度耳听到深度倾听。这也道出了倾听的三个核心要素,关切的态度、积极的回应、认真的思考。从这一角度看,那些不承认自己不会听话的人,是没有明白听和倾听的不同。他们只停留在听的层次上而不懂倾听。要学会倾听必须进行一些必要的学习和训练,掌握其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否则,为什么说倾听是门技术活呢?
掌握倾听技术,就是要学会动用“耳”、“眼”、“体”、“心”、“脑”五个层次的倾听,克服观点各异,偏见先入;主观误差,缺少耐心;不等说完,插话打断;时间不足,急于表达;环境干扰,分心走神;冷漠视之,保持沉默的倾听障碍,应采取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关注关切,积极回应;察颜观色,准确理解;以听为主,少下结论的倾听原则,最大限度理解倾述者的真实含义,把握其意图,实现积极有效的倾听。
用“耳”倾听,获取信息传递。这是倾听的第一步,用耳朵听就是人体的听觉器官接受到声音后,对声音所形成的生理反应。在这一过程中,主要目的是了解通过声音所传达的信息。一般人的正常说话的速度是每分钟125—200字,但是听者平均每分钟可接受400字以上的信息。这就表明,我们完全有时间获取谈话者所要传达出的信息,理解其话语代表的含义。这一过程也是建立倾听关系的开始,重点是对谈话者的态度,倾听者要表现出高度的关切,要让其感觉到无论他讲的是否是你感兴趣的话题,你都愿意听他说下去。心理学观察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实际上,很少有人不喜欢表达自己的意见,当你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立即觉得你和蔼可亲,值得信懒。所以,良好的态度既是保持正确倾听的重要步骤,也是让谈话者继续谈下去的重要手段。在这一过程中,除了全心全意的倾听外,还要不时的做出“真的!”“后来呢?”等积极的回应,协助对方说下去。
用“眼”倾听,懂得表情符号。就像人的交流可分为语言行为交流和非语言行为交流一样。倾听也分为语言倾听和非语言倾听。用眼倾听就是属于后者。人们的表达过程中,非语言行为蕴藏的信息往往比语言行为更丰富、真实。用眼倾听就是要察颜观色,读出面目表情所传递的意图,感受谈话者声调高低与表情变化富有的真实意思。用眼倾听,就是要仔细观察,学会用目光交流,从眼神中捕获语言中没有的讯息。一般情况下,人们在语言上可以言东而西,但眼神却做不到,从眼神中不仅可以发现语言中没有的东西,还可以证实所言的真伪。人们的`嘴可以说谎,但眼晴却撒不了谎。盯着对方的眼睛,细致观察其面目表情,可以让倾听由浅入深。
用“体”倾听,理解姿体语言。人是会用姿体语言来表达意图和情绪的物种,姿体语言又称身体语言,是指人通过运用头、眼、颈、手、肘、臂、胯、足等人体部位协调活动来传达人的思想,形象的地表情达意的一种方式。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人们用姿体语言来表达某种情绪和心境。如鼓掌表示兴奋,搓手表示焦虑,摊手表示无奈,垂头表示沮丧,耸肩表示无所谓,双手抱胸表示戒备,顿足表示生气等。用体倾听,就是要学会辩识谈话者所有姿体语言代表的含义,结合其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综合分析明白其真实的意思。同时,在倾听过程中,也要运用姿体语言相配合,消除谈话人的紧张感。如面对谈话人,身体姿势保持开放,适当稍微倾向谈话人,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放松身体姿态。这样才能保证倾听积极有效。
用“心”倾听,明白思想含义。倾听的目的是为了沟通交流思想。用心倾听,就是不但要听懂他人的话语以及话语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用意,更要明白谈话人潜意识里的意图。很多时候,一句话都有着与其本身不一样的含义,只有用心倾听才能听懂其中所蕴含的意义。美国著名主持人林克莱特,在一期节目中,采访了一位小朋友,他问小朋友长大想做什么,小朋友回答他,想当一名飞机驾驶员。他接着又问小朋友,若飞机飞到了太平洋的上空,飞机突然没油了,又只有一只降落伞时,该怎么办呢?小朋友认真思考了一会回答说:“我会嘱咐机上的乘客系好安全带,然后,我背着降落伞跳下去。”当台下的观众听到小朋友的这个回答,一阵唏嘘,大家心里都在想“这小孩,这么小的年纪,就……”。林克莱特继续注视着这位小朋友,看这小孩是不是个自私自利的家伙。这时,他发现小朋友的眼泪夺眶而出,委屈和悲恸之情溢于脸庞。林克莱特心有所动,问道:“你为什么这样呢?”小朋友说:“我要去取燃料,我还要回来的!”如果不用心倾听,你能明白小朋友真实含义吗?只有用心倾听,才能了解他人内心。
用“脑”倾听,掌握全部表达。这是倾听的最后一个层次,也是倾听的最高层次。用脑倾听就是要结合前面的耳、眼、体、心四个环节中所获取的内容,对其进行全面分析、思考、判断,得出综合性的结论。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准确掌握倾诉者的全部表达,明白其话里话外的真实意图和想法,达到把倾听当着一种关怀、一种分担、一种体贴的最高境界,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和畅,实现倾诉者和倾听者心与心、灵魂与灵魂、感情与感情的交融与共鸣。
倾听技术 篇3
一、“学进去”,学会倾听
“学讲方式”是对新课改的创新和对传统课堂模式的完全颠覆,要求学生“学进去”“讲出来”。“学进去”除了自主学习,还要善于倾听,首先听老师讲,听老师问,听同学的发言和见解,听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听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数学思想,然后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如果不善于倾听,连老师布置的任务和提出的问题也听不见、理不明,那么,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都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学什么”不可知,学进去就更不可思议。因此,学会倾听是“学进去”的前提。
如小学二年级学习《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时,给出一个思考问题:再一个正方形的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
对于这个思考题,显然学生听清楚是前提,弄清楚要求是在正方形纸上剪下一个三角形,问的是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对于这个思考题,学生们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折一折,可以得到答案和结果。如果是自己解决这个问题,或许也不是难题,但未必能思考全面,如有的学生可能会说出是五边形,有的说是四边形,也有的说是三角形,此时,学生们可能会各执己见,甚至会争得面红耳赤。此时,学会倾听,听同学谈论是如何剪下一个三角形,得到三角形、四边形和五边形的,从倾听中,开阔自己的思维,提高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也受到启发和感悟:方法不同,答案也截然不同。
再如,小学二年级有道思考题:桃树有42棵,松树比桃树少24棵,问桃树和松树一共有多少棵?这道题如果要求学生分步计算,或许不难解决,学生会想到先求出松树42-24=18(棵),再求和42+18=60(棵),而如果教师给出□○□○□=□(棵)的综合算式的话,对于刚上二年级的孩子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此时,倾听教师的点拨或者个别优秀生的思考方法和思路是必要的,通过倾听,实现“学进去”,体现“会学”“学会”。
二、“讲出来”,乐于倾听
自从新课改以来,数学课堂活了起来,学生们也敢于提出并发表自己的见解。但教学中,常有以下情况发生:一位学生发言,不等说完,其他的孩子们大声叫喊,“我来,我来”。当老师指定一个学生发言,其他的学生又有种失落感,根本不听其他同学的发言。
这种普遍的现象不得不引发我们的思考,学生不善于倾听关键归咎于教师,对学生缺乏倾听习惯养成的培养,或者是教学中没有新意,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专注力,久而久之,学生的倾听习惯难以养成。应该让学生在“讲”的过程中,学会倾听,其他学生在同学“讲”中,耐心倾听,从中受到启发,得到借鉴,也为自己“讲出来”而积累素材和经验。
三、细化训练,善于倾听
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关键在于老师。教师上课善于变化的教学方法、独特的教学方式等都可以吸引学生的兴趣,促其倾听。
1.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激发兴趣成为教学的重心。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具体、趣味的情境中,善于学会倾听。
如三年级教学《笔算乘法》时,笔者从平时孩子们喜欢看的《喜羊羊与灰太狼》动画片找到“灵感”而设计一个导入语:喜羊羊过生日,美羊羊、懒羊羊等6个人给喜羊羊送了礼物,如果每个人送的礼物价钱都一样,都是16元,那么,六个人一共送了多少钱的礼物?如果每一个都说“祝你生日快乐,天天开心,永远快乐”十四个字,那么,这六个人一共要说多少字?这样,把数学教材中的内容置于孩子们喜爱的动漫情境中,对教材进行了加工创新处理,枯燥的数学问题也生动有趣,这样吸引其注意力,培养了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
2.教学生活化
数学知识本身抽象,学生们感到枯燥乏味,如果教学中,教师喜欢难、偏题的讲解,而不注重学生的生活体验,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一位教师上公开课,执教内容是《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其中设计了一个思考题:在一个正六边形里画一条线,使这个正六边形变为三个平行四边形。刚开始,学生还兴致盎然,苦思冥想,这条线应该加在哪儿,两分钟之后,学生们面面相觑,开始躁动起来,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多了,紧接着,老师又给出一道思考题:在一个正六方形里画三条直线,能将正六边形分成多少个平行四边形?老师直接告诉学生“有12个,你画画吧”。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出这样的思考题,又有几人会耐心听。
而如果教学中,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凸显教学生活化,教学效果就大为不同了。如一年级的“估算”时,让孩子们估计自己的数学课本的长度和宽度,估计一下课桌的高度,估计手中的铅笔的长度等,或者随便抓一把玉米,估计以下玉米的粒数是多少,再数一数,看谁估计最准确。这样,既活跃了课堂,又让学生从“玩”中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更为重要的是,生活化的问题可以让学生更能全神贯注地聆听老师的问题。在细化的各种训练中,主要抓住教师对生活化问题的兴趣,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为善于倾听;另一方面,在让学生互相讨论中,在同学“讲出来”的过程中让学生更为仔细倾听,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善于倾听的技巧。
冰本无华,石本无光,但相荡则成涟漪,相击就成火花。教师应做一个“荡水”“击石”的高手,课堂上定会不断呈现精彩,遮挡不住魅力,学生因善于倾听而使数学课堂教学高潮不断、精彩连连,数学教学因倾听而飞得更高、更远。
倾听技术 篇4
一、信息技术课堂上的“倾听”现状
信息技术课的学科地位、学习环境、课程内容、教学方式等与其他学科相比,有着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信息技术课存在一些不稳定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倾听行为。
现象1:教师利用“电子教室”作全班示范演示时,学生因为教师控制了学生机,中断了他的操作而感到烦躁反感,以点鼠标、敲键盘、起哄来宣泄激动的情绪,不能马上安静下来倾听老师的讲解。
现象2: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学生不能安静地倾听,有的高举双手不停挥动想引起老师注意,有的大声插嘴,而学生回答问题的声音早已被“杂声”淹没。
现象3:有的学生坐在机房里,眼睛盯着显示器,看似在安静认真地倾听,可操作时却什么都不会,部分学生甚至连任务要求都不清楚。
现象4:信息技术课教学形式多样,包含情境教学、任务驱动、问题解决、合作交流等方式,学生听课时兴致高涨,容易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两耳不闻“身外事”。类似的现象举不胜举,许多教师在面对学生的这些行为时处理不当,表现出极大的包容,甚至认为这就是信息技术课的“特色”。使得学生在这样的包容下,逐渐丧失了倾听的意识和能力。面对一群丧失“倾听”能力的学生,“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这一信息技术首要的教学目标变得很难实现。
二、原因分析
(1) 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课程不同,它是一门以操作性、实践性为主的学科,学生的知识获得和能力提升都需要通过上机操作来实现。在此过程中,师生往往会忽视语言的交流与表达,容易形成各自为营的“不交流无倾听”状态。
(2) 一些教师教学观念存在偏差,认为“信息素养”不包含倾听习惯,忽视了学生的种种不“倾听”行为对课堂造成的影响。
(3) 学生有着独特的心理特征,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好动好奇好表现,喜欢被关注,以自我为中心,普遍缺乏对他人的尊重和理解。
(4) 学生在特殊的教学环境下,注意力很容易被分散,如“探索”显示器的按钮并利用其阻挡教师视线、敲打键盘当作琴键、把玩鼠标等。
(5) 教学内容不吸引学生,教学形式老套传统,容易使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失去兴趣。
在信息技术新课程不断推进的过程中,出现的学生不会倾听不愿倾听的情况,值得广大信息技术教师深思。华东师范大学的万恒教授在给我校教师做培训时明确指出:“目前学生最需要养成的一种习惯就是‘倾听习惯’,学生最缺乏的一种能力就是‘倾听能力’”。有了倾听习惯的保障,培育学生“信息素养”的目标才能得以实现。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已成为信息技术课教师刻不容缓的使命。
三、培养学生“倾听”习惯的策略
1. 晓之以理认识倾听的重要性
美国通用公司前总裁卡耐基曾经说过一句话:“一双灵巧的耳朵胜过十张能说会道的嘴巴。”学会倾听,是学习各类知识的前提,更是学生获取信息和提炼信息不可或缺的前提。倾听,能使学生集思广益,取长补短;能够在他人的语言中找到灵感,触类旁通,还能使学生养成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学会倾听,也是初中信息技术学习的重要习惯之一,是新课程乃至未来人才培养目标中的一项重要指标。
在初一新生入学的第一堂信息技术课上,我们不要急于去讲授教材内容,而应首先为学生做一个“如何学习信息技术”的学法指导,在指导中,教师要强调“倾听习惯”的重要性,告诉学生“学会倾听”也是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学习目标,只有在倾听中我们才能收获更多更新的信息,才能去发现思考更多的问题,只有在倾听中才能产生思维的碰撞,激发灵感。懂得倾听的人,必定是一个做事专心致志的人,也是一个值得别人尊重的人。我们要让学生明白,“倾听”是一种习惯、一种能力、更是一种品质、一种道德修养。
2. 抓住契机指导学生学会倾听
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必须从日常的点滴做起,抓住教育契机,给予学生明确的、细化的倾听要求和方法,规范学生的倾听行为,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例如,学生回答问题时,如果其他学生不能做到安静地倾听,教师不能听之任之,而是要抓住时机,指导学生懂得倾听、学会倾听,教给他们倾听的方法。教师可以让回答问题的同学暂停回答,要求其他学生学会用“四心”规范自己的倾听行为,这“四心”分别为:耐心、细心、虚心和用心。学生发言时,无论对错或是否与自己的观点相一致,都要“耐心”地等同学把话说完;听取同学发言时要“细心”,学会抓住关键词对其观点进行判断分析;当自己与其他同学提出的意见有不同观点时,要“虚心”接受,认真倾听对方的观点;对其他同学的观点和意见不盲从,要“用心”思考别人说的有没有道理,有没有可以吸纳的观点。
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倾听不是你愿不愿意参与的问题,而是一项必须履行的学习使命,不会倾听就是不会学习,不懂得尊重别人。
3. 多方监督培养学生倾听的习惯
机房环境与教室不同,容易导致学生不倾听的行为发生,有显示器作“挡箭牌”, 学生总以为不管在干什么教师都不会发现。还有一些学生上课爱发呆,看似听得很认真,其实思绪早已飞出了窗外,针对这些不认真倾听的行为,我们可以采用“多方监督”的措施来监督学生的倾听行为,督促学生逐步养成倾听习惯。
(1) 教师监督
教师可以经常提问不认真倾听的学生;在学生操作过程中多巡视观察,如果发现有连任务要求都不明确的学生,或者一脸茫然不知道做什么的学生,教师可以及时记录,作为提问或上讲台操作演示的对象,教师要让学生了解这些常用的监督手段,督促自己在监督措施下认真听课。
(2) 组内监督
在学习小组中,每位同学都有义务和权利提醒组员认真听讲,如果组员经提醒后仍不改过,并影响到了其他同学听课,组长可以将该组员的名字记录在小组学习评价表中,作为组内成员考核的依据。
(3) 组间监督
如果某小组的组员都不在认真听讲,并影响到其他小组学习的,其他小组有权利将该小组的情况记录在小组学习评价表中,作为小组考核的依据。
4. 提升教师素质,为学生的倾听引路
要让学生乐于、善于倾听,教师必须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体验倾听带来的乐趣。而这一良好氛围的创建,需要教师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努力提升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优化教学过程。
例如,教师要与学生建立起和谐的师生关系,并以身作则做倾听的表率;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富有魅力,幽默的语言、适当的比喻,能将抽象化为形象生动、枯燥化为有趣,从而创设出一种轻松愉悦、和谐融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更乐于倾听,主动学习;教师还要学会灵活科学地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为学生创设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层层深入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在积极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渗透倾听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从能听、会听到善听、乐听,逐步养成倾听的好习惯。教师只有积极投入教学实践,不断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才能真正做好学生倾听的引路人。
四、结束语
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倾听 篇5
以“倾听”为话题的作文:倾听
大千世界,有无数的声音,有再平常不过的人说话声,走步声······也有特别些的昆虫鸣叫声,风声。
在家中,晚上在房间里看书,疲乏了,就趴在桌子上,静静地听北边野草中昆虫的音乐会。"嗒嗒一一蛐,嗒嗒嗒一一蛐······"十分有节奏,让人听起来,十分入迷。音
乐进入了快节奏:"嗒嗒、蛐、嗒嗒······"我仿佛看到昆虫演奏家飞快地振着翅,发出美妙的音乐。一旁有趣的小说,我再没有拿起。灵魂已随音乐而去,在观众席上倾
听一会儿悠扬,一会高昂的灵泉似的音乐。让人忘我。
我最喜欢的声音是风的声音。第一次听到风的声音,是一次在楼下玩耍的时候。风很大,我站起来,被风声震惊了!"呼呼,呼呜,呜一一"大风声中含有力量,含着愤慨,还含
着一丝的悲伤。像是在诉说着自己的不满,要让破坏环境的人付出代价!风有些弱了,风的声音变得轻柔,充满了爱:"呜儿一一呼呜。"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教导大自然的孩
子们要爱护环境,爱护自己的家。
在如此的风声面前,我十分震惊。风中蕴含着这么多的道理。
我继续站立,继续倾听风声,在这平常不过的风中,我还可以听到什么。风像是明白了我求知的意思,又成了一种声音似有似无的微风,轻触我的脸旁。"拂呼、拂······
"声音中只剩下一丝悲伤:"人们为何不爱护自然母亲?"风把我的意识彻底带到了远古。那时,地球风景是那么的美丽,碧水蓝天,绿叶红花。风那时也是这种声音吧。不过那时,风中的情感是活泼、快乐吧!人类的科技发达后,到处破坏资源,再不复远古的美丽,风声中也只有哀伤了。
风声吹净了我心灵上的灰尘,这么长时间的倾听,我的心灵有了感悟,环境要靠大家一起来保护。环境好起来,人们的生活,心情也会更好!
心灵交流始于倾听,我们在倾听 篇6
真诚交流 认真倾听
如果你有什么情感问题
欢迎来信gracemgreader@yahoo.com.cn
Q:某女爱上比自己小5岁的男上司,一边是道德和良知,一边是燃烧的激情,心里倍受折磨,欲断断不了,不断心已乱。到底怎么办?
A:一,他是你上司,兔子不吃窝边草,断;二,他比你小5岁,女老牛啃男嫩草不是不可以,但结果都很不灿烂,得断;三,若是各自有家,天涯处处有芳草,不能见一个要一个,所以,必须断。
Q:怎么知道一个人是真的爱你,还是图你什么?什么人可以共富贵却不能共患难?什么人可共患难却不能共富贵?
A:真爱你的人时刻以你为重,一时动心的人,其热情坚持不了多久。至于什么人可以共富贵而不能同患难,那需要时间考核。而且我也以为,不能一味指责人家没有同患难的准备,如果我们爱一个人,应该是尽量给他安逸幸福的生活,而不是期待他做我们艰苦岁月的陪绑。我希望能给爱人最好的,如果我没得给,那我就放开他,让他有机会找到更好的生活。
Q:我和老公在一起五、六年,其间发生好多事,他出轨、和我吵架,因我大他5岁,我都忍了。我怀孕八个月时为一件小事,他差点踢到我肚子。生活中他很懒,什么事都要我做,还常说我什么事都没做,有时真想离了算,可又有了儿子。现在我认识一人,他婚姻也不好,还没孩子,比我大一岁,也比老公懂事,我有心想和他在一起,可又怕……我知道这事总有纸包不住火的一天,能指条路吗?
A:要么两个都离婚,再重组家庭;要么就这么偷偷摸摸下去,继续提心吊胆地防范你老公知道。但这两条路貌似都不是通向幸福的路。要怪也只能怪你自己,找男人不知自己斤两,弄个小自己5岁的配偶,不舒坦了吧,难过了吧?实在受不了就换丈夫,但前提不是找有妇之夫当候补,因为有妇之夫一般不会停妻再娶,假如他说爱你,也基本都是扯淡,没真事。
Q:几年前老公出轨,对方是一单身女人,老公对其感情很深。当我提出离婚成全他们时,老公不同意,他宁愿跟她相约几十年却不愿给她婚姻,理由是离婚会对不起我们,会一辈子背负着心灵债务。既然不离婚,我就要求老公跟她彻底分手,老公答应了,并且确实慢慢疏远了她,但最近他们又有联络。我想报复她。
A:尊重情敌是制胜的关键。此事只能和自家男人解决,找别人谈判说教是没本事就耍泼的表现。你男人以前不舍得放弃你,是因为你懂事你厚道,现在你要伤害或侮辱他喜欢的女人,你过去的好就一钱不值了。没必要,只要管住自家爷们就成,外面的女人不归你管,不需要你去斗争或教育。
Q:男友别的都好,就是送我东西时特别不情愿。一个多月前,他说给我买了件小东西,每次电话都要提起,到现在我还没拿到,都听累了。原计划今天请他吃顿饭,带上礼物回赠,届时郑重要求不要再送礼物给我。可他说要去外地,过些时候回来,最后不忘加上一句:“等回来把东西给你……”怎样处理,才可免除烦恼,也不伤他自尊?
A:小气人就这么着,敝帚自珍不说,还爱小题大作。你不如直接告诉他:我不需要你任何礼物,大家都不要客套,简单直白的做朋友。我受不了这种人,假如遇上一定会躲他远远的,太折磨人的耐心了。
Q:我和对方都是离异的,他爱赌,事业也比较失败。我知他对我真心,可他现在一无所有,他叫我把房子卖了给他做生意。我原来有这打算,现在我改主意了,发现男人越来越不可靠,不如给自己留点钱实在。其实他对我很好,人也很善良,这一点我无法否认。
A:你要是把房子卖掉,换来钱孝敬刘德华,刘德华也会对你好的。你和孩子就指望房子安身立命,这厮竟然撺掇着你卖房给他做生意本,他要是真爱你才怪了。这样一无所有还算计女人的男人,除了骗子和专业的“软饭党”,他不可能有第三种身份。
Q:我今年38岁,小姨子22岁,我很喜欢她,可最近她相亲了,有了男朋友。看他们电话聊天,我的心好像在流血。她也感觉我这样子对不起她姐姐。我现在不能自拔,非常害怕小姨子马上结婚。我怎么改变现状呢?
A:小姨子有男朋友,你就心如流血?小姨子要是始终跟着你,跟一辈子,她娘和她姐的心里流的血,估计能把你淹没吧?做人要厚道,你既然离不了婚,就不该拉扯着小姨子,没完没了对谁有好处,非得弄出人命你才舒服吗?别琢磨怎么阻挡小姨子嫁人,你已经够不伦的了,作为一个男人和她的亲人,目前你要鼓励支持她尽早嫁人。否则你也太不是个东西了。
Q:如果一个男人在深吻时都会射,是否说明他有早泄症状啊? 该男38岁。
A:这问题比较尖锐啊,这男人也忒那个了……某顺坚定地认为他早泄严重。展开联想的翅膀,假如你正准备和他亲热,还没等他进入,他就高潮了,满足了,女人不傻眼了吗?如果你爱他,就请他去医院。疑难问题,不好留给同胞。
Q:我们在一起三年了,他总数落我的缺点,说我不漂亮,不温柔,不会做家务……却又总催我嫁给他。顺顺姐,这臭男人什么心态啊,现在就对我不满意,那还结什么婚啊,以后真结了婚,这日子还怎么过啊?
A:恩,有些男人就这样了,他们本身是个仆童命,却老拿自家比皇帝,以为有无数女人会哭着喊着要跟他,不是他慈心仁厚,都轮不上身边的女人来爱他。所以他们一边不咸不淡地乱扯女人的不是,一边又现实得紧,逮住一个肯伺候他的女人,就摆出一副临幸不完的架势,让女人赶紧跟他搞个窝。这样的男人只是嘴巴坏,心眼不算坏,他再打击你时,你也使劲打击他好了,别让他忒得意。否则他还真拿自己当葱花了。
Q:婚姻变成无性了,很折磨人,很无奈!我想找个蓝颜知己,又怕陷进去,到头来还是自己痛苦!我也不愿很妖艳的专门勾引他上床,如果这样和那些站街女有什么区别呢?我觉得性是两情相悦的事。有时就想就这样过算了,但心里郁闷,说不出的郁闷。我才30左右。
A:某顺的一个闺蜜告诉某顺,男人婚后几年,就懒得做爱了,根本想不起做爱这茬。括弧,和别人依然能有性趣,唯独和老婆,能几月几月的没一点冲动。这说明:距离,决定两性的吸引程度。所以,女人婚后成为旷妇的比例很高;再就是技巧,交流的技巧,婚后的女人,要做巧妇。
有些女性解决生理饥渴,是在婚外进行的。另一些女性以忍字当头或者偷偷自摸。某顺研究过很多干忍的女性,发现她们有同一特点,特别容易与同性发生龌龊,尤其是敌视貌似幸福的女人。她们的脾气也很坏,在家在工作岗位,都是火药桶。因此,性福,真的不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家庭的事情。这也充分说明,很多女人没有做“巧妇”的志愿,更没有特别注意如何让自己变成善于沟通的“巧妇”。
还有一个建议,不如和老公拉开距离,不是几米几里的现实距离,而是心理的距离,不主动搭理他,也不做饭,跟你说话也是简单作答。男人远香近臭是他们的毛病,也是致命的弱点。每个女人无论美丑都有值得骄傲的地方,你也一样。
Q:我和老公一个单位,昨天看见他扭头看年轻女孩,我反应激烈,发短信狠狠羞辱他。臭男人吃着碗里望到锅里,品质无耻、低劣。现在我心里非常火,凭什么在家我做事,他小子却这般羞辱我?家事我也不做了,把他伺候那么好到底为什么?我心里很难受,看到他就讨厌,我怎么才能平衡?
倾听技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6月我院收治的156例患者为对照组, 其中男72例, 女84例;年龄6岁~69岁, 平均年龄36.5岁;住院时间6 d~31 d, 平均12.6 d。选择2013年1月—3月期间收治的160例患者为试验组, 其中男86例, 女74例;年龄8岁~72岁, 平均年龄38.7岁;住院时间为5 d~28 d, 平均13.4 d。所有患者无语言表达障碍。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一般资料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评估方法, 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自理能力的评估, 包括5个方面:进食能力、个人卫生、穿衣、如厕及排泄、移动。通过护士对患者进行询问或观察, 从以上5个方面进行评分, 得分在0~35分之间, 填写自理能力评分登记表。试验组运用倾听技术, 包括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倾听技术及反应的技术等, 从进食能力、个人卫生、穿衣、如厕及排泄、移动5个方面来对患者进行自理能力的评估, 得分在0~35分之间, 填写自理能力评分登记表。护理部组织相关护理专家对评估结果进行判断, 观察评估的准确性, 以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1.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对于患者来说, 医院是一个陌生的环境, 医生、护士、患者是一群陌生的人, 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有利于护士对病情进行准确评估。护士只有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 了解患者的真实病情和心理状态, 对疾病作出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从而使治疗达到预期的效果, 使患者早日康复。患者一入院, 最先接触的是护士, 此时, 护患关系即开始建立。所以, 根据责任分组, 由责任护士主动热情地接待患者, 对患者要按姓名称呼, 对年长者要用尊称, 比如可以称呼患者职业或尊称患者为叔叔阿姨等。建立良好的关系后, 可以向患者介绍本病区环境, 比如厕所、水房位置等, 其次向患者介绍主管医生、责任护士、科室主任、护士长等, 让患者感到家一般的温暖, 并表示愿意在共同与疾病做斗争的前提下提供满意服务, 这样能减轻患者对医院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如果患者对医院有一定的排斥心理, 对待患者应耐心、细致, 不可与其发生顶撞, 以免对疾病造成不利的影响。
1.2.2 运用倾听的技术
倾听包括语言技术和非语言技术两种, 语言技术包括重复、鼓励、情感反应、简单提问等;非语言技术包括面部反应、动作、空间距离等。倾听不仅仅是用耳朵去感知对方所讲的内容, 更是用心去探索、去发现, 能在其言语和非言语的表达中“听”出潜台词。对患者进行评估时, 可以与患者进行简单的目光接触, 要适时地点头表示赞许, 鼓励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描述, 可以准确地评估患者的自理能力, 保证治疗护理的顺利进行。
1.2.2. 1 语言技术的应用
自理能力的评估, 很大一部分来自于患者的表达。作为护理工作者, 要能鼓励并引导患者倾诉, 必须表现出有兴趣听、愿意听, 做到耐心听、全神贯注地听。为了更准确全面地了解情况, 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多的信息, 与患者进行沟通时一般采取开放式询问或封闭式询问。开放式询问是询问患者一些基本的情况和信息, 比如在对个人卫生评估时可以询问患者“你平时怎样处理个人卫生呢?”等。如果是封闭式提问的话可以询问“你可以自已完成洗头、洗脸等工作是吗?”, 封闭式提问可以使收集的资料更准确, 但信息量较小, 一般应两者相结合进行询问。实践中还可以运用鼓励技术, 当患者欲言又止时, 适时鼓励其表达自己的感受, 不要受外界因素所影响。同时, 还可以运用重复技术, 对一些重要的问题重复询问, 可以使收集的资料更为完整、准确。
1.2.2. 2 非言语关注
在倾听过程中, 非言语活动起着重要作用。护士和患者进行谈话的时候, 患者很多的内心感觉就已经透过肢体语言清清楚楚的表现出来了。我们要通过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沉默等, 观察患者的内心反应, 在与患者进行沟通的过程中, 适时表自己的意见和感受, 不要立即下判断, 认真做好各项记录。适时使用肢体语言, 包括:自然微笑、不交叉双臂, 手不要放在脸上, 身体稍微前倾、常常看对方的眼睛、点头等。
1.2.2. 3 尽量避免打断患者的谈话
患者入院后, 会有很多东西要与护士医生交流, 包括自身的不适及对疾病的认识等。护理人员要善于倾听, 尽量避免打断患者说话, 在患者说话间歇时, 可以询问必须要掌握的体征, 和与疾病有关的内容。如果想要转变话题, 可以等待患者这项内容讲完时再进行更换, 以保持良好的护患关系, 有利于以后对患者开展健康教育。
1.2.2. 4 听取关键词
所谓的关键词指的是描绘具体事实的字眼, 这些字眼透露出某些讯息, 与患者的疾病有一定的联系。透过关键词, 可以看出对方喜欢的话题, 以及说话者对人的信任。比如, 患者说自己很难与人沟通, 表示患者是一个不善表达的人, 要对其进行引导。如果患者说自己某个部位难受, 要对患者进行相关疾病的询问, 这样可以让患者感受到护士的关心, 从而尽快表达自己的不适, 以保证评估的准确性。
1.3 评价标准
由护理部组成的自理能力评估质控小组成员, 对每一位患者的评估结果进行再评, 判断护士的评估结果是否准确。
2 结果
对照组156例患者中, 有18例患者评估不准确, 准确率为88%;而试验组160例患者中, 有6例患者评估不准确, 准确率达96%。通过使用倾听技术, 大大提高了自理能力评估准确率, 可以很好地指导临床护理工作。
3 小结
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服务的需求越来越大, 通过对患者进行准确评估, 可以有针对性地实施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护理人员通过运用倾听技术, 可以提高患者对信息表达的准确性, 并可正确引导患者;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中恰当地使用倾听技术, 将有效提高护患沟通质量、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2]。在倾听过程中, 护士要对患者的谈话进行反应, 其可以让对方知道我们一直在听他说话, 而且也听懂了他所说的话。但是反应式倾听不是说对方说什么你就说什么, 而是应该用自己的话, 简要地述说对方的重点, 可对提高评估准确性起到一定的作用。总之, 运用倾听技术, 可以提高护理水平, 有效地改善护患关系,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倾听技术在患者自理能力评估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不同时期收治的316例患者, 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 其中156例对照组患者运用传统的评估方法进行自理能力评估;试验组患者160例运用倾听技术包括 (语言技术和非语言技术) 进行自理能力评估, 观察2组患者的评估效果。结果 对照组患者自理能力评估正确率为88%, 试验组自理能力评估正确率达96%。结论 在与患者及家属接触中恰当地使用倾听技术, 可有效提高护患沟通质量, 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
关键词:自理能力评估,倾听技术,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骆益春.倾听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应用体会[J].重庆医药, 2006, 12 (3) :54-55.
学会倾听,乐于倾听 篇8
关键词:幼儿教育,倾听习惯,培养方法
随着孩子们进入大班, 就要为幼小衔接进行准备, 倾听习惯是学习习惯的一个重要部分。 但在整个班集体中往往总会有这么一小部分孩子在倾听习惯方面比较欠缺, 常表现为: (1) 插话的, 当别人还没有表达完自己的意思后, 就急不可待地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 特别是老师提出一件事情后, 还没来得及说下句, 就着急议论起来。 (2) 自己回答完问题后就不听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也不想知道自己是否和别人有什么不同。 (3) 集体教学中做自己喜欢的事, 特别是小动作比较多, 没有听老师或同伴的发言的等。
这些现象势必会影响他们注意力的集中, 没有好的倾习惯会影响幼儿今后的学习态度和质量。 那么, 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为进入小学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呢?
一、用精彩语言激发倾听的兴趣
在活动中,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讲故事环节中, 学生个个能全神贯注倾听, 但是一到回答问题环节, 就会或多或少地出现前面幼儿不能倾听的现象。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故事的内容、角色、情节吸引了幼儿, 另一方面是老师抑扬顿挫、绘声绘色的讲述, 配上动作、表情, 把孩子们的注意力给吸引。 老师平时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应注重在用语上下工夫, 力求教学用语做到简明扼要、甜美童趣, 抓住孩子的兴趣点, 注意声音、声调的适时变化、运用。
二、用自身行为影响倾听的行为
身教重于言教, 这是每一位做老师都非常明白的道理, 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 老师要真正做到这一点非常不容易。 要培养幼儿养成认真倾听的习惯, 理所当然地要有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有一次, 我请一位小朋友讲《火箭龙》的故事。 故事讲完后, 也许是小朋友讲述时声音轻了一点的缘故, 坐在后排非常爱听故事小朋友站起来说:“老师, 声音太轻了, 我没有听清楚, 老师你能再给我们讲一遍吗? ”其他小朋友附和, 当时我愣住了, 刚才讲故事的孩子讲了些什么, 我没有认真听, 怎么讲呢? 我脸红了一下, 立即说:“那老师今天就讲一个《小马过河》的故事吧。 ”小朋友们当然没有发现我脸红, 只好一个个认真听我讲《小马过河》的故事, 但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满脸的不高兴, 嘴里还在嘀咕。 这件事给我的触动很大, 让我明白, 当早上幼儿来园后, 向你滔滔不绝地讲述昨天爸爸带他去公园游玩的情景;当午饭过后, 孩子们向你讲一个自己梦见、或自己创编的故事……你都要认真地倾听, 即使孩子们唆唆, 没有条理;即使你听了半天, 没有听出孩子在讲些什么, 但是, 你必须面带微笑, 装出一副非常认真入迷倾听的样子, 并不时地为孩子加油, 不时地做出丰富的表情, 让孩子觉得老师在认真听他讲, 非常认同他的讲述, 为他的讲述喝彩, 这样他就会慢慢树立说话的自信心, 会越说越好, 同时在老师和同伴讲述时会像老师那样认真地倾听对方说话。
三、用多种方法培养倾听的习惯
如造房子一般, 听是学和说的“奠基石”, 只有幼儿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后, 才能提高说的能力。良好的倾听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有时会有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即今天听这个故事非常认真, 明天听那首诗歌又不认真。 因此, 教师要坚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的原则, 采用多种符合孩子年龄特点的方法, 指导幼儿倾听, 让幼儿慢慢地养成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1.游戏法:在等待、过度下个活动的过程中, 可做 “传话”游戏, 老师想好一句话, 让幼儿一个一个传下去, 传到最后一个小朋友, 请他起来说你听到了什么? 又如做“请你猜猜我是谁”的游戏, 让幼儿倾听分辨同伴说话的语气, 平时在意班上小朋友的说话口气, 做游戏时注意倾听分辨, 从而准确地猜出。
2.讲评法:一般幼儿回答后, 教师总是会问:“某某小朋友回答得好不好, 对不对?”幼儿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好 (不好) 。”有的幼儿根本没听, 也跟着说:“好 (不好) 。 ”如果这样提问:“某某小朋友什么地方说得特别好? 你是怎么想的? ”那么幼儿就必须认真听。 当然, 老师一定不能忘了加以表扬和鼓励, 从而激发他再次认真倾听的兴趣, 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3. 设置悬念法: 孩子是好奇好问的, 让他们带着疑问学习, 他们能学得更认真, 更愿意听。 如学习孩子是好奇好问的, 让幼儿带着悬念, 怀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地听, 激发幼儿的倾听兴趣, 激起他想听、想知道结果的愿望。
4.求异法: 如回答问题, 开展仿编活动, 尤其在诗歌仿编时, 鼓励幼儿和别人编得不一样, 仿编时, 对幼儿提出要求, 在别人编者按时你一定要认真听好, 编者按过的你就不能再编了。 幼儿在这一要求下, 就会自然地注意倾听。
5.故意念错法:幼儿学过有内容如诗歌、故事等要经常温习才能不被遗忘, 才能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因此, 课余时间, 我常和小朋友一起背诵学过的诗歌、讲述学过的故事, 要背诵和讲述时, 我故意背错、讲错, 当小朋友发现老师背错时, 纷纷加以纠正, 孩子们学习的热情。
倾听技术 篇9
在幼儿教育的实践中, 笔者发现音乐游戏可以很好地契合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于是以中班幼儿的教育为例, 进行了系列研究, 取得了一些收获。详述如下:
一、音乐游戏契合幼儿倾听习惯培养的需要
之所以选择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是因为笔者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发现音乐游戏在促进幼儿体验、刺激幼儿听觉、吸引幼儿注意力、培养幼儿思维加工能力及表达能力方面有着极为出色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 音乐游戏就是幼儿教育过程中采用的一种让幼儿感受乐曲旋律, 同时伴以游戏形式进行的一种活动。
从音乐游戏的基本理解来看, 其包含音乐与游戏两个要素, 这两个要素对于幼儿来说是十分有益的, 音乐是幼儿天然感兴趣的内容, 许多幼儿能够下意识地随音乐节奏而产生肢体动作就是最为明显的说明;而游戏则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形式。当将音乐与游戏结合起来时, 常常可以收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即幼儿能够在其中既感知音乐节奏, 又享受游戏的过程。从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内在因素来看, 音乐可以通过带有节奏的旋律去给予幼儿以声音刺激, 并进一步激活幼儿的身体参与意识;而游戏则保证了音乐体验活动能够长时间进行, 这对于长时间凝聚幼儿注意力来说, 十分重要。同样, 幼儿在身心发展方面最为迫切需要的就是对外界信息所带来刺激的体验感, 幼儿在音乐游戏中, 由于需要身体动作的参与, 动作参与的过程中又需要接受外界声音信息刺激, 尤其是音乐信息的刺激, 这样就使得幼儿的注意力能够完全集中在音乐游戏当中。而这, 就为倾听的发生奠定了基础。
而从习惯培养的角度来看, 众所周知, 习惯来源于某个思维或动作的重复行为。幼儿缺少倾听习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以及幼儿园教育中, 幼儿常常没有一个良好的倾听环境, 自然也就无法形成习惯。而在音乐游戏的教育中, 当幼儿能够长时间、多频次地存在于带有同种刺激信息情境中时, 幼儿的习惯就容易形成。
倾听对于幼儿成长的意义是极为重大的, 倾听意味着幼儿能够有意识、有意义地接受外界信息, 意味着幼儿的成长不再是那种天然式的成长, 而是带有一定目标的成长。倾听与注意目标的确定是有着明显的联系的, 倾听需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 而幼儿的成长除了要对天然感兴趣的对象 (如动漫等) 感兴趣之外, 还需要对直觉兴趣之外的对象感兴趣, 这就需要倾听作为途径。从幼儿成长的角度来看, 幼儿的倾听习惯一旦养成, 就意味着其在成长道路上更多地带有专注意味, 带有明显的个人加工意味, 这是幼儿从天然成长向教育成长的重要标志。
二、基于音乐游戏培养幼儿倾听习惯的实践
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 实践研究是一个重要的方式, 课题组所采用的研究就是结合具体的音乐游戏教育实际来研讨并反思。这里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
研究案例一:重现音乐游戏。本例子旨在通过让幼儿复述及思维重组的方式培养幼儿的倾听能力与习惯。
中班幼儿的起始教育中, 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倾听意识, 这个时候课题研究就需要着眼于幼儿倾听意识的形成, 从而为倾听习惯的养成奠定良好的基础。这个时候, 课题组决定结合小班教育的实际, 选择了“石头、剪刀、布”为素材, 重新设计了一个音乐游戏,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 创设情境, 让幼儿回忆本游戏的相关内容。这个回忆过程是初步的复述环节, 旨在让幼儿在注意力相对集中的情况下, 结合肢体动作以小组合作的方式, 完成石头、剪刀、布游戏中的逻辑关系。
其次, 教师给出新的游戏思路。其一, 教师播放 (或自己演唱) 一段音乐, 音乐的节奏要与猜拳的主题相合, 这样幼儿就可以将猜拳的动作与音乐的节奏联系起来, 为了让幼儿的注意力能够进一步集中, 可以以对手掌及手指个数的判断, 来凝聚幼儿的注意力。与此同时, 提出让幼儿复述的要求。其二, 让幼儿按照音乐的旋律, 模仿教师伴随的动作, 旨在强调音乐节奏与猜拳动作的吻合程度;其三, 通过变化音乐节奏, 让幼儿自己猜想应当如何出石头、剪刀还是布。
再次, 让幼儿复述游戏的内容与方式。这一步是检测幼儿倾听结果的环节, 作为课题研究, 其也有判断教师设计是否合理的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本环节带有评价的属性, 而这种评价必须是激励性的评价, 不能因为部分幼儿不能达标而有所批评。
需要注意的是, 这里所说的复述既可以是言语的复述, 也可以是动作的重现。某种程度上讲, 后者往往更符合幼儿的发展需要, 因为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往往不及动作表达能力, 因此教师要根据幼儿的肢体动作来判断他们倾听的意识与程度。
研究案例二: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研究进行到一定程度, 且幼儿已经有了比较好的倾听意识之后, 课题研究就转向了倾听习惯的培养。如果说前者是一种奠基的话, 那这一步的研究就带有巩固的意味。课题组通过研究发现, 中班幼儿在肢体动作的设计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把握上有着比较好的灵感, 因此在教学中笔者就设计让学生尝试自主设计音乐游戏。
当然, 这里所说的自主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由幼儿来进行, 而是教师在前面相关活动的基础上, 引导幼儿去思考可以加入什么样的音乐元素, 可以加入什么样的游戏元素。这样的问题驱动, 可以让幼儿生成一种自主学习动力。实际活动中, 笔者设计让幼儿在小组中充分完成这一活动。
比如说, 我们曾设计让幼儿选择自己的身体部位, 然后用“摸”的动作去体现, 同时伴以语言说明。由于不同身体部位需要不同的动作, 且又由于动作不同, 幼儿需要付出不同的时间, 于是这样的动作就有了节奏感。有幼儿在叽叽喳喳地讨论中, 有幼儿提出可以先摸头再摸腹、先摸耳朵再摸屁股……这样就是从上到下, 远近相间, 就有了节奏感, 而音乐只要一短一长就行了;也有幼儿提出不同的观点:有些部位可以不用摸, 而让它自然体现, 比如介绍脚的时候, 就抬起脚, 只有头上的部位才要用手去摸, 这样的话音乐节奏就可以前后一致, 只要能用音乐“指挥”动作就行———孩子用的“指挥”这个词语, 极大地激发了课题组全体成员的兴趣, 幼儿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多的奇思妙想的结果, 正在于对之前提出要求时对教师的倾听, 笔者判断幼儿的倾听习惯已经初步形成。
三、音乐游戏对幼儿倾听习惯作用机制探究
在课题组的系列研究中, 笔者注意到音乐游戏可以在培养幼儿倾听习惯方面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作用是如何发生的, 同样也引发了我们的注意。
结合实践后分析, 笔者以为:其一, 音乐游戏契合幼儿的天性, 天然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而这是倾听的基础;其二, 音乐游戏背后的节奏要素与幼儿的身体发展相吻合, 而节奏感的把握又促进了幼儿的参与度, 这是倾听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 这也是本课题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发现, 因为要幼儿机械地听, 那是不可能的, 只有伴以幼儿自身存在的一些需要或特点, 倾听才能真正发生, 而把握好音乐与游戏中的节奏感, 就成了引导幼儿倾听的一个良好办法;其三, 音乐游戏可以让幼儿在一种情境中专注于一件事情, 这是倾听所需要的重要外部条件, 只有幼儿不受外界干扰的时候, 倾听才有可能高效发生。
总之, 利用音乐游戏来培养幼儿的倾听习惯, 是一个有意义的尝试, 也可以有效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辛颖、刘纪秋.论幼儿音乐游戏.文化月刊.2010.1
倾听技术 篇10
一、细化要求, 明确倾听的标准
“上课要认真听讲”“到学校要听老师的话”, 家长们一直都在告诫自己的孩子要认真听话。然而, 在我们的课堂上, 学生究竟应该怎样做到认真听讲呢?俗话说“没有规矩, 不成方圆”, 因此, 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老师就应该给孩子们一个具体的、可操作的、细化的倾听要求, 让孩子们的头脑中有一个明确的倾听标准, 慢慢地学会倾听。
我在给一年级的新生上第一堂课时, 就把孩子们在数学上的倾听标准纳入了常规教育内容中并细化要求。
首先, 在课堂上倾听的对象应该是学生, 不管是老师的教学, 还是同学的发言, 学生都应该给予尊重。
其次, 在倾听的过程中, 应该保持一颗安静的心, 认真对待他人的每一句话, 边听边思考, 他在这句话中想表达的意思是什么?能带给我哪些启发?
最后, 发现自己的想法与发言人的想法一致时, 可以用掌声、微笑或赞美的方式来表示赞同;当有不同意见时, 要尊重他人, 等发言人发言完毕后, 再举手示意, 发表自己不同的看法。别人讲话要做到不插嘴, 给别人提建议要做到不激动。
有了倾听的标准之后, 在接下来的学习过程中, 孩子们都有了一定的倾听意识, 逐步养成了良好的倾听习惯。
二、创设情境, 促进学生倾听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声音来思维的。”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 就可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注意力, 促进学生倾听, 从而达到有效的倾听效果。
低年级的学生, 由于年龄较小, 所以维持注意力的时间也比较短, 自制能力和思维能力都相对较差。倘若老师在孩子们倾听疲劳的时候, 能够及时创设出孩子们熟悉的情境, 就会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唤醒他们的倾听欲望。要想让孩子们在数学课上都能全神贯注地倾听, 老师就应该想方设法创设出一个个新的兴趣点,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以身作则, 感受倾听的美妙
一年级的孩子们向师性很强, 此时, 我们老师就应该好好地发挥榜样的作用, 专心听孩子讲话, 给孩子们当好一个倾听的榜样。
教育家卡耐基说:“做个听众往往比做个演讲者更重要。专心听孩子讲话, 是我们给予他们的最大尊重、呵护和赞美。”因此, 在我的教学中, 我始终都是俯身认真倾听孩子的每一句回答, 给孩子们做一个认真倾听的示范。当然, 老师不是为了“倾听”而倾听, 而是为了“理解”而倾听, 为了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而倾听, 为了和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而倾听。
四、适时评价, 渗透倾听的方法
虽说上帝给了我们两只耳朵一张嘴, 让我们多听少说, 但这不代表我们可以只“听”不“说”。在倾听中, 听者不能对说者的所言所感一言不发, 这不仅是一种不尊重对方的表现, 而且还会让对方觉得自始至终都只是自己一个人在单方面地表达, 误以为你不关心他的言论。因此, 倾听别人的谈话时, 要注意信息反馈, 及时查证自己是否了解对方。例如, 对于谈话中你不了解的地方, 你不妨这样问:“不知我是否了解你的话, 你的意思是……”一旦确定了自己了解对方后, 就要给对方一些积极而实际的帮助和建议。对于对方新颖的观点和独特的见解, 要适时地给予一些评价, 以此来促进自己与说话对象间的交流, 让倾听变得更有意义。
五、总结
在教学中, 老师始终应该以“听”来贯穿整个教学环节。首先, 老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让他们由倾听老师的要求, 学会倾听同伴的话语, 并掌握有效的倾听方法。其次, 老师要以身作则, 给学生做表率。在教学中, 老师要放低自己的姿态, 认真倾听学生的每一句话, 主动和学生交流, 适时地对学生的观点作出评价, 及时分担学生的烦劳, 让学生觉得自己受到老师的尊重。再次, 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中的“倾听典型”, 并及时对好的倾听者给予评价和表扬, 鼓励其他同学进行模仿和学习, 使孩子们的倾听能力得到提高的同时, 也让学生间的交流活动变得更有序、更有效。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其神经系统中所存储的道德资本, 这个资本不断增长, 让人毕生可以享受它的利息。”因此, 数学老师要在低年级的教学中, 有意识地去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 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为孩子们积累终身受用的数学学习资本奠定基础。
摘要:作为低年级的老师, 应该重视孩子倾听能力的培养。本文将从细化要求, 明确倾听的标准;设情境, 促进学生倾听;以身作则, 感受倾听美妙;适时评价, 渗透倾听的方法这四个方面来阐述如何对低年级的学生进行倾听能力的培养。
沟通从“倾听”开始 篇11
会说的孩子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愿说。人对负面情绪的容纳都是有限的,这就好比山塘水库,淤泥多了,容量就小了,当雨季来临时,有闸门的山塘水库,大坝就不会倒,而没法开闸泄洪的山塘水库迟早要溃坝。由此可见,愿意和我们交流的学生都是善于排解负性情绪的学生,即使表达能力差点儿也不可怕,只要我们态度和蔼、眼含期待、专心倾听,就能明白他心里想什么,期望什么,从而有针对性地去做工作,去解决问题。
与这种孩子沟通相对简单,而有话放在肚子里不愿说的学生就很麻烦,因为他不说不等于他没想法、没问题,他只是不愿意表白,也许还没有足够的理由信任我们,还不愿意与我们坦诚相对。相比之下,这样的学生更令人忧心,一旦他超过了容纳负性情绪的临界点,他的心灵大坝就会垮掉,其后果不堪设想。
因此,身为教育管理者的我们,不仅要让那些能说会道的学生把话说完,还要用心倾听那些不善言辞的学生发自心底的声音。他不想说,要适时逗他说;他不愿说,要找机会鼓励他说;他不愿张嘴说,要采用小纸条、书信等书面语言的形式和他交流。只要心到、情到、爱到,这些学生就愿意把心里话掏给我們。只要他们把话说完了,负面情绪排解了,工作也就等于做好了一半,许多恶性的事故就得到防范了。
孩子说出来的不一定都有理,但我们不倾听就一点理都没有。学生有话愿意和我们说是对我们真诚的信任,先不管他是否说得有道理,能俯身倾听就是接纳,有倾听才有心与心的对话。倾听是对学生最好的鼓励与奖赏。因为信任是在交流中得到的,诚心倾听就是用心沟通。如果我们表现得漫不经心、不理不睬,他下次就不再信任我们了。因此,作为教育者任何时候都不要武断地去打断倾诉者,要有虚怀若谷的态度,不要轻易说“好了,我知道了。”更不要急于反驳或武断地说“你住口,听我说。”一定要用眼、用耳、用心,还要辅以含笑点头之类的情态行为。先听他们说,只有耐心倾听他们的心里话,才是尊重和理解。有了尊重和理解,才会有友谊和信任。这是教育的基础。
愿意倾听,耳朵就灵;不愿倾听,耳朵就聋。学生有话愿意和我们说,不管好话坏话,都是一种宝贵的信息资源。这种信息有时是真的,有时是空穴来风,但对教育者而言都很重要,这就好比天气预报,“今明两天我市局部地区有大到暴雨”,“局部”可能是我们的居住地,也可能与我们毫无关系。我们听到了,就能未雨绸缪,有备无患。而我们没听见,就信息不畅,不能及时采取防范措施,一旦台风来临就会蒙受损失。作为教育者,我们每天看到的是基本相同的一个个小脑袋,但他们的想法、个性及行事方式千差万别,许多人和事都不是靠眼睛能看透彻的,经常发挥一下两只耳朵的作用很有必要。一个老师的耳朵灵了,眼也明了,脑子就自然灵了。
做教育说得简单点无非两件事:先做个“出气筒”,让火气大的学生出出气;后做个“打气筒”,为底气不足的学生打打气。这两件事做好了,融洽的师生情感就建立起来了。
倾听技术 篇12
倾听是幼儿获得的第一种语言技能, 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言语的学习是从听开始的, 每个人有一个嘴巴, 两个耳朵, 幼儿听到的远远多于学说的。听的能力对将来的说、读和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幼儿学会了积极有效地倾听, 才能更好地和老师、同伴进行互动。既然倾听对幼儿时期是如此之重要, 那我们该如何去培养呢?我们都知道, 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次活动就能让孩子养成的, 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 它需要我们坚持不懈, 持之于恒地具体到孩子的每一活动环节中。
一、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在语言教学目标中特别强调注意倾听他人的讲话, 理解别人讲话的意思。一节再精彩的活动课, 如果没有引起幼儿注意倾听那也是无效的活动, 所以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应从幼儿的兴趣点出发。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 只有设计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 才能带动他们倾听的积极性, 认真去听别人说什么。因此老师要关注幼儿的兴趣点是什么, 精心选择教学的内容。创造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交流的机会, 发挥榜样作用影响幼儿, 多与幼儿交流, 让幼儿讲述自己感到快乐的故事或不高兴的事情, 教师共同分担孩子感受到的痛苦与快乐。身教重于言教, 教师要认真倾听每个孩子对你说的话, 才能感染到幼儿, 并培养幼儿养成倾听习惯。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培养幼儿倾听的习惯。在活动开始时, 我们就让孩子带着倾听的任务去倾听别人的话, 当同伴讲述完后, 请倾听的幼儿复述他人的话, 且尽量原话不变地复述。另外, 还可以请倾听的幼儿评价他人的讲述, 评一评他说得好不好, 好在哪里?如果是你会怎么回答?通过这种有意识地培养激发幼儿认真倾听的动机。在活动中, 教师要及时回应幼儿的回答, 通过提升性的回应提高幼儿的语言水平, 不断激发幼儿说、听的能力。如在《小雨沙沙》这篇散文的教学中, 倾听是幼儿学会模仿创编的前提。老师提问:“小雨下时的声音是怎样?”有幼儿回答是滴滴答答的, 老师紧接提升幼儿的思维:下雷雨时又是什么样的声音?再次提起幼儿以往听过的内容。“那你听到的小雨声又是怎样的呢?”幼儿只有把散文的内容听清楚了才有可能进行模仿创编。在创编环节, 老师及时地评价也是幼儿倾听的动力。老师请一位幼儿创编时, 及时给了他比较夸张的表情表扬, 再请另外幼儿创编时就给他不一样的表情表扬。这样既锻炼幼儿的记忆力又提高了倾听的有效性。
二、倾听的培养应在一日生活中渗透
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幼儿学习的课堂, 也是倾听能力培养的好契机。那该如何利用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呢?我们班是这样做的:
在来园时, 开展“我是金话筒”活动, 请一两位孩子来说说自己觉得最有趣的事, 其他孩子来当听众, 大家评一评谁说得好吗?好在哪里?每天评出最佳评论员。最佳评论员可以得到奖牌。要想得到奖牌必须认真去倾听别人的讲话, 才能知道别人讲得好在哪里, 不好在哪里。这一年龄段的孩子, 他们的占有欲是很强的, 人人都想争当“金话筒”、“最佳评论员”, 因此, 孩子们渐渐就有了注意倾听别人说话的习惯。现在, 不管是谁在讲话, 孩子都能够安静地听着。在离园时, 请孩子当“传话筒”把老师布置的任务用口头形式来通知, 让孩子把内容传达给家长。老师会在第二天表扬完成任务的孩子, 评出“最佳传话筒”。为完成任务, 孩子就得认真去倾听老师布置的内容, 不然就不能得到美称。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 现在我们班的家长通知几乎都不用另写纸条或是写大黑板了, 孩子的倾听更加认真了, 同时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断地进步。在课间、餐前、餐后环节, 老师和孩子一起玩儿歌接龙游戏, 当老师走到哪个孩子身旁时就请该孩子把儿歌的下一句接下去, 接对者可当当天的小组长, 这种游戏无形中既能培养了孩子的倾听能力又能巩固孩子的学习内容;在此环节还可以请孩子当“故事王”来讲故事, 老师把用录音机录下来播放给孩子听, 当孩子们听到自己的声音从录音机里播放出来时是非常兴奋, 觉得很有意思, 跃跃欲试。老师此时可提出谁最认真、最安静听别人讲故事就可以上来录音, 这样的活动再次提高幼儿倾听能力。另外, 幼儿园有开展校园广播活动, 此活动也是培养孩子倾听的好方式。我利用广播活动, 让孩子复述广播内容, 复述完整者可有机会当校园广播的主持人, 这样的奖励是非常有诱惑力的, 所以当广播响起时孩子们都会很自觉地听。人的任何行为习惯都是在日常生活中, 从一点一滴做起, 不断训练、强化、慢慢内化成习惯。倾听他人既是一个听的过程, 也是一个学习过程, 在倾听他人的过程中, 孩子可以从他人的语言中学习到一些自己不知道的知识和他人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与原则。
三、家园密切配合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
孩子在幼儿园时我们都时刻关注着倾听习惯的培养, 但是光靠我们老师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我们都知道家长是我们的最佳的合作伙伴, 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他们的言行举止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孩子, 所以家园的密切配合是功不可没的。良好家庭教育环境, 能培养出品德高尚的孩子。创设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 树立良好的倾听榜样, 善于倾听孩子的心声。幼儿期是一个好模仿的时期, 环境的创设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良好的环境对其倾听习惯的养成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在和家长的交流中许多家长常说:“我们家的宝贝总是不好好地听我说话, 还不喜欢和我说话, 我真的拿他没办法。”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许多父母都没有认真倾听孩子心声的习惯, 有时孩子在和我们家长说话时, 我们总是不耐烦地打断孩子的说话, 或者说“你干嘛总是那么多话”、“就你的问题多”。我们大人无形中已经影响到孩子了, 这也是孩子无法养成倾听他人习惯的原因之一。在遇到家长有这种困惑时, 我就会给他们说说这年龄段孩子的年龄特点。告诉家长孩子这一年龄段的表现欲望是很强的, 他们喜欢说, 抢着说, 如果我们大人不注意培养孩子去听别人讲话, 没有这种等待的话, 久而久之, 孩子这种爱插嘴、漫不经心的不好习惯就养成了。所以, 我建议家长的做法是:当孩子在场时, 你和朋友交谈时一定要专心、认真去倾听, 给孩子树立榜样;当孩子和你说某件事情时一定要等他说完后, 我们再发表见解, 而且态度要亲切和蔼;我们大人一定要树立良好的说话、倾听榜样。家长很赞同老师的说法, 乐意配合教育。经过一段时间后, 我再次和原有困惑的家长交流时, 从他们的脸上可以得到满意的结果, 还有一位单亲家长拉着我的手说:“老师, 真的谢谢你, 娜娜现在喜欢和我讲话了, 我这个急性子也改变了不少。”能得到家长的认可, 说明孩子在家庭教育中的倾听培养正在进行着。
事实上, 父母不善于倾听孩子, 孩子说的话就得不到父母的重视, 孩子便只会把自己的想法藏起来, 而且还会感觉父母不尊重自己, 从此更加减少与父母之间的沟通。倾听孩子的心声不仅是了解孩子心灵的有效途径, 也是培养孩子倾听他人、尊重他人的重要方法。作为父母必须定期抽出时间来倾听孩子的心声, 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重视和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