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私募企业

2024-07-25

股权私募企业(精选12篇)

股权私募企业 篇1

1976年, 美国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3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第一家投资公司KKR, 由此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国外私募股权基金经过30年的发展, 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目前西方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中国改革开放后, 私募股权基金也伴随着金融资本市场和金融投资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整合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尤其是伴随着中国股市从2005年底的1 200多点到2007年10月的近6 000点的上扬, 众多企业家将目光投向了私募股权基金。然而自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范围的金融、经济危机以来, 经济从几近崩溃到复苏, 私募股权基金由几乎无人问津到再次被热情关注, 之后又经历了跌宕起伏的3~4年时间。因此, 客观、理性地分析后金融危机时代私募股权投资活动, 是摆在每一位经济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也必将对我国目前和今后的经济活动起到良好的促进和指导作用。

1 私募股权基金特点及其在我国发展现状分析

私募股权基金 (Private Equity Fund, 简称PE) 有别于证券市场的经典投资理念, 主要做法是在投入一份资本品的同时配套投入人本资本品, 将一份非成熟的甚至处在创意邀约时期的低值股权通过经营变为一份优质股权, 其投资理念更加前沿。私募股权基金, 主要是通过私募而不是公开募集的形式获得资金, 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 即将每一单位的投资额最终兑换成被投资对象的股权, 然后通过各类方法使得被投资企业快速发展, 实现股权的多倍增值, 同时在交易实施中考虑到将来退出机制, 如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 出售所持股份而获利。与公募相比, 私募股权基金最显著的特征是流通性差以及操作的高风险性。首先, 私募股权基金一般是封闭式的合伙基金, 不上市流通。由于在实现价值增值上有一定的时间差, 投资者不仅不能随意抽回资金, 也难以在短期内调整投资组合, 加之不存在公开的股权交易市场, 投资者只能通过协议转让股权, 这样的信息隐蔽性及不对称, 导致投资者要求的回报要远远高于公开市场。其次, 私募股权基金资金来源除了一部分自有资金外, 同时还通过举借外债的方式形成资金源, 在充分利用借贷这一财务杠杆的同时, 也必然隐匿着一定的财务风险和危机, 具有高风险的特性。除上述两大特征之外, 私募还具有投资专业性强、组织结构简单、操作手法灵活等特点。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第一家风险投资公司“中国新技术创业投资公司”成立以来,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逐步成为国内经济界最为关注的热点, 也成为近年来最前沿的投融资方式和方法, 许多成功的中国企业在其成长的过程中都有私募股权基金支持的身影, 如蒙牛、百度、腾讯等不少家喻户晓的优秀企业。随着中国股票市场股权分置改革的进行, 国内A股市场的热烈, 相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出台, 加上国外私募机构高收益的示范效应, 促使我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设立加速。2008年,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结束了长达3年的高速增长期, 投资规模大幅下降。其中, 披露投资案例159起, 环比减少9.7%, 投资金额为106.03亿美元, 环比减少18.0%, 平均单笔投资金额为6 668.55万美元, 环比减少9.2%;2010年是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中标志性的一年, 在经历了2008年金融海啸冲击、2009年的募资与投资低迷期之后,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迎来了强劲反弹。据著名私募股权研究机构———清科研究数据表明, 2010年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募资、投资、退出案例数量均创下历史新高, 当年共有82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 募集金额276.21亿美元。然而到了2011年, 私募平均收益率为-17.89%, 代表着国内一流水平的私募群体, 其中95%收益率是负数, 当年共有235支可投资于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完成募集, 为2010年的2.87倍 (如图1所示) 。

来源:清科研究中心2011.12 www.zdbchina.com

2 内蒙古中小企业投融资突出问题及引进私募股权基金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 内蒙古的中小企业发展迅速, 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增强, 尤其是自2002年以来, 内蒙古经济增速连续8年居全国第一位,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也有了比较大的提高, 涌现出了一部分富裕个人, 积累了丰厚的民间资本, 投融资需求十分突出, 民间借贷日渐活跃,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中小企业融资却十分困难。目前, 自治区上市企业数量较少, 还有相当多的优质资产未能进入资本市场, 而企业融资中间接融资多、直接融资少, 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银行贷款过多地投向了中长期和大中型企业, 信贷资金长期化和集中化问题突出, 特别是在存款活期化的情况下, 存贷款期限结构错配情况更为明显, 风险隐患加大。急需发展的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高新技术产业、旅游业、制造业及服务业等中小企业, 由于缺乏良好的“信用历史”, 缺少可以抵押财产, 难以获得大银行的信贷支持, 又由于达不到上市条件, 不能通过公开市场进行股票融资。许多极具发展潜力的项目, 得不到很好的资金和技术支持。虽然有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借贷进行了补充, 但是基本上解决的是小量的、短期的资金需求, 且分散、隐蔽, 缺乏规范运作、不易管理, 其长期资金需求很难得到满足。因此, 一方面民间资本找不到正规投资渠道, 另一方面中小企业融资十分艰难。

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各项改革的深入,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现代金融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私募股权投资方式对市场资源进行优化配置, 有助于企业实现价值创造, 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有助于完善资金资产管理功能, 形成要素市场辐射, 推动金融建设;私募股权基金对于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拓宽企业融资渠道, 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创新型国家建设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3 内蒙古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资本策略分析

为了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多年来政府、金融监管部门、各类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都尝试了不同的办法, 但大多数都基于现有的金融体制, 所以很难走出融资越改越难、门槛越改越高的怪圈。内蒙古自治区中小企业从开始就一直缺乏权益资本, 资本的原始积累基础差, 因此大力发展股权融资, 实际上是从源头上破解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3.1 建议政府出台政策建立草根金融机构

3.1.1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

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组成中具有重要地位。一方面, 中小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基地, 目前大部分劳动者的就业依靠中小企业解决。另一方面, 大企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大企业产业链条中的重要环节。而目前, 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是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扶持不起来, 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 政府应为其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 包括为中小企业建立完善分层次的担保机制、风险补偿机制, 出台税收政策以及开展培训等。要充分利用民间资金开办小银行机构, 增强对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也需要银行通过创新改善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国家开发银行副行长刘克崮也曾提议建设中国草根金融体系, 解决草根经济体系中的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由于草根经济主体数量多、规模小、分布散, 其融资需求额度小、期限短、需求急, 且普遍缺少抵质押物和规范的财务信息。中国现行的以服务大型企业和政府项目为目标、基于正规财务报表和充分抵质押物的金融体系, 难以适应草根经济的融资需求, 因此, 必须下决心规划建设有中国特色的草根金融体系。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 因为中小企业融资不是靠公开的融资市场, 主要是靠民间草根性质的金融机构来解决。

3.1.2 积极发展非银行草根金融机构

金融机构主要包括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发展非银行金融机构, 搭建个体投资者到中小企业的融资平台,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是本研究重点阐述的内容和观点。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最本质的区别在于, 非银行金融机构没有结算业务, 因而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一般而言, 银行在贷款过程中创造货币, 即它在转移贷款使用权时, 通过自身存贷款机制, 可增加货币供给和需求量, 从而创造货币。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仅仅在货币存量既定的条件下转移资金, 不增加货币供应总量, 它改变的是存量结构, 影响的是货币周转率, 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由于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并对金融和经济形势的波动影响较大, 因而银行受到政府的管制较严, 同时往往成为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时的主要调节对象。相比之下, 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活动由于与货币供给的增减没有直接的联系, 受到政府的管制相对要少。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通过专业投资方式改变社会资金结构, 将社会闲置资金引向资金需求最为迫切的中小企业, 既解决了中小企业的资金短缺问题, 实现投资人的收益最大化, 又不违背当前从紧的货币政策。因而, 在从紧货币政策条件下, 非银行金融机构可以担当中小企业融资的重任。在西方发达国家, 非银行金融机构在企业融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国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有几百年的历史, 一般包括契约型储蓄机构和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 而投资性金融中介机构包括互助基金和金融财务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在我国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 企业贷款主要由银行垄断。因而, 在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 银行贷款偏好于大企业、大项目, 中小企业失去银行融资渠道, 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水平较低致使中小企业融资缺乏替代品。由于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发展比较滞后, 信贷市场基本由银行垄断;同时, 当前从紧货币政策的实施使长期处于融资难困境的中小企业的资金链面临更大的压力。当前应抓住时机, 推进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的金融创新, 加大力度发展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 尤其是草根金融机构, 应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促进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

3.1.3 积极利用金融中介服务, 引入私募股权资金

创业板是为了解决投资流动性偏低弊病而设置的, 但不能够替代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主体, 那就是穷人的股权投资基金。中国证监会颁布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监管指引》, 首次在券商直投业务范围中加入“设立直投基金, 筹集并管理客户资金进行股权投资”。券商的本质是为客户提供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是连接实体经济和虚拟资本的桥梁, 券商直投基金作为金融中介的平台, 一端通过基金募资与具有较强资本实力和一定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相连, 另一端通过基金投资与具有较高成长性和一定盈利规模的拟上市企业相连。在当前信贷紧缩的大环境下, 融资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国内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瓶颈因素。券商直投基金可通过差异化的定位, 通过设定多元化的投资策略, 来满足不同阶段、不同行业、不同类型企业的多元化融资需求。券商直投通过设立直投基金, 拓宽了PE投资人的范围, 使得PE投资不再是少数人的特权, 促进更多的投资人分享中国经济持续增长和PE行业高速发展的成果。随着社保基金、地方投资平台、保险公司、大型国企、上市公司等各类投资人纷纷进入, PE市场资本供给量快速增长, 券商直投凭借资信实力、项目资源、增值服务提供能力、金融中介的资源整合能力、风险控制体系和投资团队等优势, 成为PE基金合格管理人, 更为中小企业安全筹集资金进行把关。

3.2 寻找清晰的商业模式吸引私募投资

商业模式是一种包含了一系列要素及其关系的概念性工具, 用以阐明某个特定实体的商业逻辑。它描述了企业所能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以及公司的内部结构、合作伙伴网络和关系资本等用以实现 (创造、推销和交付) 这一价值并产生可持续盈利收入的要素。任何一个商业模式都是一个由客户价值、企业资源与能力、盈利方式构成的三维立体模式。由哈佛大学教授约翰逊 (Mark Johnson) 、克里斯坦森 (Clayton Christensen) 和SAP公司的CEO孔翰宁 (Henning Kagermann) 共同撰写的《商业模式创新白皮书》把这3个要素概括为:“客户价值主张”, 指在一个既定价格上企业向其客户或消费者提供服务或产品时所需要完成的任务;“资源和生产过程”, 即支持客户价值主张和盈利模式的具体经营模式;“盈利公式”, 即企业用以为股东实现经济价值的过程。长期从事商业模式研究和咨询的埃森哲公司认为, 成功的商业模式具有3个特征。第一, 成功的商业模式要能提供独特价值。有时候这个独特的价值可能是新的思想;而更多的时候, 它往往是产品和服务独特性的组合。这种组合要么可以向客户提供额外的价值, 要么使得客户能用更低的价格获得同样的利益, 或者用同样的价格获得更多的利益。第二, 商业模式是难以模仿的。企业通过确立自己的与众不同, 如对客户的悉心照顾、无与伦比的实施能力等, 来提高行业的进入门槛, 从而保证利润来源不受侵犯。第三, 成功的商业模式是脚踏实地的。企业要做到量入为出、收支有序。而私募资本投资人往往认可项目的盈利模式恰恰是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是否有真正广阔的市场以及核心竞争力, 能否满足目标客户的需求, 是典型的成功商业模式。

3.3 完善企业自身经营机制, 规范融资程序, 加强监管

首先, 融资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现代企业制度要求, 完善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层组织体系和管理制度, 形成决策机构、监督机构、执行机构之间权责分明、各司其职、有效制衡、协调运作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建立董事会向出资人报告重大事项和年度工作的制度, 严格遵守董事会议事规则和决策制度, 规范董事会决策行为。加大监事会派驻力度, 深化投融资企业管控体系建设, 实现对投融资企业的全覆盖和监管, 加强对融资规模、盈利能力、资金使用情况的全面评估和动态跟踪, 建立相应的内控机制, 实现项目资金平衡。加强对经营层的考核与激励, 不断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业绩, 促进投融资企业安全运营和规范运作。审计部门应对投融资企业和重大项目建设主要负责人开展经济责任审计, 对重大项目开展全程跟踪审计。纪检监察部门应对投融资企业和指挥部履行职责情况开展监督检查, 尤其是对投融资企业分配利润后续工作等重大事项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检查。最后, 对投资企业严把资信考评关, 防范融资过程出现道德逆向选择等融资风险。

3.4 建立高素质的团队经营管理私募资本的运转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 建立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是中小企业经营私募股权资本的关键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通过实现人力资本存量和激发人力资本效应增量而形成的, 一方面要求企业完善内部人力资源管理, 加大激励力度, 吸引优秀人才, 留住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要为企业储备、开发、培养人才, 建立一套有效的扶持、保护措施。

3.5 确保私募资本退出机制完善、渠道通畅

私募股权投资资本的退出是指私募投资人出售其股权 (股票) 而退出被投资企业, 完成投资循环。退出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投资的成败。同时, 融资企业也因为私募资本的退出而引入新的资金, 或者重新获得企业的领导权。策划成功的退出方式, 一般都是最初的投资设计和交易的必要组成部分。主要方式有:首次公开发行上市 (IPO) 形式退出, 通过出售股权实现退出, 通过杠杠再融资实现退出和通过清算实现退出。如何针对内蒙古地区经济特点, 实现私募股权资本的成功退出, 是最后决策的关键, 也是全过程的重点, 不仅关系此次资本盈利模式的建立, 更为今后引进私募资本奠定基础。

摘要:中国改革开放后, 私募股权基金也伴随着金融资本市场和金融投资行业的发展而发展, 为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整合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 客观、理性地分析私募股权投资活动并适时提出合理化建议, 是摆在每一位经济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发展

参考文献

[1]周浩荣.私募股权投资对公司治理效应研究[J].财会通讯:综合, 2012 (3) .

[2]曹元芳.内蒙古发展私募股权基金研究[J].内蒙古金融研究, 2010 (9) .

[3]郑宏韬.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现状分析[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 (5) .

[4]李连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及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9.

[5]周炜.解读私募股权基金[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9.

[6]郭振玺.中小企业融资之道[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 2009.

[7]吴瑕.融资有道——中小企业融资风险案例解析[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12.

[8]房西苑.资本游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2.

[9]曹和平.中国私募股权市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0.

[10]于洪波, 武志.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的国际比较与借鉴[J].财经问题研究, 2006 (1) .

股权私募企业 篇2

私募股权投资,主要投资于拟上市公司的股权,并以被投资企业上市或溢价转让股权而获得资本收益的投资。股权投资机构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会更加注重企业未来的高成长潜力,而不会过多地参考企业过去及现时的经营状况。

对确定拟投资的项目,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会进行详细的经营、财务、法律等方面的尽职调查,并在此基础上完成对企业业务拓展领域的技术、管理、财务、法律等方面风险评估。商业银行可以借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尽职调查和风险评估报告,根据自身对宏观经济发展的判断,挑选出未来几年内有成长潜力的行业,并在此行业内寻找有潜力企业。这对于中小企业扩面、尤其是高科技行业的中小企业扩面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在风险控制上,私募股权机构会进行交易结构设计,对不同的企业确定投资金额、投资工具、保障性条款以期从技术层面降低投资风险。商业银行将信贷业务与股权投资服务相结合,在VC或PE机构为投资项目提供股权投资资金支持后,根据项目进展状况,通过发放贷款,为企业提供信贷支持。毕竟,有私募股权基金进入的中小企业,由于先期做过尽职调查,相当于先替银行进行了“体检”,因此商业银行可以有选择地跟进贷款。

长期以来,商业银行的业务经营管理中存在着摩根规则,即注重借款人过去的信用记录而不关心未来预期。摩根规则在经济上升时期可能靠得住,然而一旦经济周期下行,不动产流拍或拍卖价低于预期价格等情况时有发生,银行原来固守的“安全边界”就变得不安全了。借鉴股权投资机构的做法,可以改变基层行通过拟授信企业过往经营业绩为评估企业经营能力的惯性思维,有机会分享中小企业高速成长的价值回报,甚至是未来上市后获得的制度性溢价。但是,基层行也要紧紧围绕中小企业核心风险特征,结合各地经营环境和经营行特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差异管理,把控好风险关,确保收益覆盖风险。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的权衡分析 篇3

摘要:私募股权投资在中国迅速发展有利于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状况,但是任何企业并不会盲目地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文章以中小企业引入私募的利弊为切入点,立足于企业原股东的股权价值最大化目标,提出了中小企业引入的私募股权投资存在一个最佳时间与一个最佳投资额。以帮助中小企业提高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分析与权衡能力。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中小企业;原股东

一、 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我国中小企业陷入了融资难的困境,私募的发展为其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渠道。但是,一方面私募股权投资对不少企业来说如若甘霖;另一方面,一些中小企业即使面临资金紧缺的局面也不愿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因此,文章从这两方面出发,分析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后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揭示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动因和拒绝私募股权的原因,并从中小企业原股东价值最大化的角度思考是否引入私募股权投资。

二、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利弊分析

(一) 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弊

1.控制权的削弱或丧失。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家族企业的股权高度集中,私募股权投资的引入必定会改变企业的股权结构,稀释原股东对企业的控制力以及参与企业利润的分配。不仅如此,一旦原股东失去对企业的绝对控制力或者其控制力不足以与所引入的私募股权投资的力量相抗衡,那么企业原来拥有的经营独立性和自主性就会削弱和丧失,进而可能会导致原股东与私募股权投资之间的股权之争。控制权更迭频繁,必定引起企业管理层频繁的人事变动并弱化决策效率,不利于企业的正常经营。

2.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费用较高。一旦某一中小企业决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那么该企业面对的筹资费用主要有:承销费、保荐费、审计费用、宣传费用以及向其他中介机构支付的费用等等。相对于大型企业来说,中小企业的筹资费用要高,并且这些费用都得从名义筹资额或者股票发行溢价中扣除,最终引起实际筹资额降低。

3.信息披露成本加大。中小企业在未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之前,信息的沟通只在于为数不多的原股东之间,成本较低,但是引入私募股权投资这一“外来”投资者后,就有必要对其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保障其权益,因此,企业的信息披露成本必定会高于未引入私募股权投资之前。

4.较重的资本负担。这里讲的“较重”是相对于债务筹资而言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会要求与企业原股东一致的资本报酬率,并且股利、红利是从税后利润中支付的,不存在抵税作用;相反,如果债务筹资的话,债务能承担一定的“税盾作用”,相对于股权筹资成本要低。

5.私募股权退出可能引发的企业震动。在私募股权投资集中退出渠道中,最容易引发企业震动的是股份出售。这类股份出售的隐秘性和集中度远远要比公开上市的股票强,所以,一旦股份被出售给企业的竞争对手或恶意收购者,那么将对企业的经营产生极大的不利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被收购或者倒闭。

(二)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利

1. 为企业引入资金且财务风险小。这是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最直接的目的,这是因为资金瓶颈是其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如果企业陷入财务困境,并且其内部融资能力和像银行举债的能力不足,那么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将是最佳额融资方式。首先,营业期间不用偿还引入的股权资本;其次,资本使用限制条件少;最后,可按企业经营的实际情况向私募股权投资者支付相应的报酬,没有强制性。

2. 增加企业的声誉。一般来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选择的项目都是具有远大发展前途的企业,平时,这类企业的社会知名度小,一旦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介入一家中小企业,那么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将会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无形中为企业注入了可观的无形资产。

3. 可以利用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的资源发展企业。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拥有更为完善的财务管理模式和公司管理体系,部分私募股权投资甚至具有战略投资的性质,能够有效改善被投资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和建立符合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小企业如果有幸引入这类投资,那必定是大有裨益。

4.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帮助提高原股东的股权价值。提高原股东的股权价值是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最核心和最终目标,中小企业通过IPO上市是私募股权投资的最佳退出渠道,此时,原股东可以通过股票公开发行溢价实现股权价值最大化。相比之下,私募股权投资以股份出售的方式退出对增加原股东的股权价值作用不明显,甚至还有可能降低原股东的股权价值。所以原股东真正关心的是引入私募股权后能不能通過借助私募股权投资的力量促成企业上市来提高其股权价值。

三、中小企业基于利与弊的权衡

私募股权投资大多以资金的方式进入企业,可以为企业提供流动性,中小企业可以利用这些流动性来改善财务状况和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并获得其他相应的优势,这对于整个企业来说是极其有利的,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投资额是越多越好。但是,一方面,正是因为私募股权投资主要以资金的方式进行,因此除了满足企业必要的流动性外,剩余的资金在形成生产力之前需要一段时间,由此引起大量的闲置成本,在这段时间内引入的私募股权投资的效用得不到有效发挥;另一方面,随着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提高,原股东对于企业的控制力也逐渐削弱,各项成本也不断增加,最终会导致企业原股东的股东权益价值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中小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要着重权衡引入的时间与规模。第一,最佳时间应当是外部资金充足同时企业陷入财务危机和由于资金不足而丧失投资机会的时候;第二,最佳吸收投资额应当是私募股权带给企业原股东的边际收益为零的点,这个点就是收益与风险的平衡点。因此,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两者的权衡最终确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策略。(作者单位: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1]吴建军,夏二宏,李芳.中小民营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优势及风险控制[J].财会通讯,2008(1).

[2]孙茹,范抒.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分析[J].商业经济,2010(8).

股权私募企业 篇4

就目前我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来看, 企业进行私募股权投资的必要性体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具体内容如下所述:

(一) 有利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众所周知, 中小企业在我国的产业结构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之一, 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不够大、信用等级不够高以及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规避意识的增强等因素致使中小企业在发展中面临着融资难的问题, 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能够有效的缓解和解决这些问题, 而且能够为中小企业的融资工作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满足中小企业成长各阶段对资本的需求, 进而能够有效的提高中小企业的竞争力, 促进企业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二) 有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就目前我国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来看, 我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在不断的调整和转变, 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速度在不断的提升, 这无疑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又提出了新的压力和挑战, 而私募股权基金可以通过私募的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的投资, 进而有助于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对于中小企业资源的优化配置, 资金利用率的提高都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三) 有助于我国形成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就目前情况来看,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 我国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比例很不协调, 金融风险大多集中在银行体系之中, 而私募股权投资属于直接投资, 能够有效的规避和缓解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这一风险, 对于资本市场的结构失衡矛盾的化解以及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形成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上述分析可知, 就现阶段中小企业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和政治环境来看, 进行私募股权投资是一项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工作, 而就目前情况来看, 在私募股权投资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

良好的法律环境是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得以发展和进步的基础和关键,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规范仅限于《公司法》、《合伙企业法》、《信托法》等法律条例中的规范, 而这些规范却缺少相关的细节性规定, 可操作性不够强;2014年8月, 中国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发布《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 (试行)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内部控制指引》、《私募投资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私募基金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行业自律规则。但是, 私募股权基金在实际操作中依然面临着工商注册、税收缴纳、资金筹募等方面的障碍。

(二) 资源来源有限, 基金管理规模有限

尽管近年来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但与美国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相比,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差距还很大:美国私募基金行业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中国的十倍;美国单支私募基金规模平均为中国的七倍;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规模仅为美国同行的二十分之一;中国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管理资产超过100亿人民币为85家, 而美国为734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于投资期限长, 风险大, 投资门槛较高, 资金来源有限, 募资存在困难,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规模普遍较小。

(三) 退出渠道不健全

退出渠道不完善是现阶段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又一比较显著的问题, 相比国外的IPO、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并购市场、资产证券化等无缝衔接的资本市场, 我国的退出渠道却依旧存在问题和不足, 各级政府在资本市场中的定位不够明确, 没有相关的监管机制等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的长远发展和进步。

(四) 专业人才力量薄弱

私募股权的投资工作是一项人力资本、知识资本和货币资本高度结合的产物, 而且人力资本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 人才依然十分匮乏, 再加之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起步比较晚, 发展的还不够成熟, 对相关人才的培养力度不够高, 进而使得我国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工作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态,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

三、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对策

缺乏配套的法律规范、资源来源有限、退出渠道不健全、专业人才力量薄弱等问题的存在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 给我国资本市场的运行也起到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所以为有效的解决上述问题,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切实可行的建议和对策。

(一) 完善配套的法律规范

完善的制度规范和法律条例是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工作得以高效发展和进步的前提和基础, 所以我国应该尽快出台《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等相关的制度规范, 以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活动有根本的保障和约束;其次, 要进一步明确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工商注册、监督管理、资产托管等方面的规程, 解决私募基金发展中的困惑;此外, 应解决投资过程中存在的双重征税问题, 适当的降低各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税赋, 鼓励国内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与此同时, 要确保相关的制度规范得以落实和执行, 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二) 拓宽资金的来源渠道

资金来源渠道的拓宽能够迅速的增加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有效资金供给, 是确保中小企业私募股权基金得以发展的重要方法之一, 所以需要社会、金融机构、政府等相关部门都要做出一定的努力。一方面, 鼓励民间资本更多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完善金融机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设立政府引导基金来拓宽资金来源的渠道,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可以引导社会资本, 推动形成创业资本的聚集机制, 同时, 政府引导基金还可以引导投资方向, 弥补市场空白, 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这样一来不仅拓宽了基金的来源, 而且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 构建多元化基金退出渠道

多元化退出渠道的形成是确保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得以长效发展的又一重要举措, 所以一方面我国要加强学习的力度, 学习和借鉴国外先进的基金退出渠道, 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投资退出渠道;另一方面, 要充分的发挥我国北京、天津、上海、深圳等产权交易中心的作用, 建立多渠道的退出机制, 吸引更多的资金投资股权基金;此外, 要掌握我国最新的政策规范和法律条例, 确保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不断的创新和发展, 引进和构建更多的适合我国国情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基金退出渠道, 进而为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 构建高素质的基金管理人才队伍

高素质人才队伍的构建是确保我国中小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得以长效发展的基础和关键, 所以一方面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力度, 使其能够充分的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并且能够随着国际环境的变化和中小企业发展的需要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体系, 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另一方面, 要制定科学有效的人才流动政策, 以吸引更多的高精尖人才;同时, 要完善相关的奖惩机制和监督机制, 将其与相关人员的切身利益直接关联, 进而从根本上提高相关工作人员的学习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四、结语

总之, 虽然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处于起步阶段, 但是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 国际资本纷纷涌入中国, 我国的资本市场变得更加活跃,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也处于快速发展和提升阶段, 作为私募股权基金从业人员在实际工作中应善于发现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并结合自身的实践经验和所掌握的理论知识提出有效的建议和意见, 以促进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工作实现更快更好的发展和进步, 而本文仅是对企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对策的探索性研究, 笔者将在今后的实际工作和学习中做进一步的努力和研究。

参考文献

[1]吕浩.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6 (01) .

股权私募企业 篇5

在私募资本决定进入一个公司之前,最主要根据管理层所提供的经营策略勾画出一个核心的企业竞争力,这种核心的竞争力以及对于这种核心竞争力在商业化的运作和实现就决定了这个企业能够将来提升它的价值,在勾勒出核心竞争力之后私募资本会和公司的董事会管理层一起拟定一个有效的可行的实施计划方案。其实每家公司会有自己的经营策略发展方案。

但是私募资本往往能够从不同角度给公司提供一些建议,最主要的就是公司管理体制和股权架构的设置,股权架构的合理性决定了未来利益分配的合理性。如果不能够看到以后一个股权架构提供的法律保障获得足够回报的时候,就可能退出或者重新去做自己能够控制的架构。

除上述两个关键点之外,还要注意以下十个方面: 1私募股权融资进入阶段

国内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全部加起来约3000家,但是中国有近千万家企业,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2.9年,企业从创业到上市,概率微小。企业经营还有个“死亡之谷”定律,绝大部分创业项目在头3年内死亡,企业设立满3年后才慢慢爬出死亡之谷。因此,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对于项目的甄选应非常严格。

风险投资/创投企业与PE基金之间的区别已经越来越模糊,除了若干基金的确专门做投资金额不超过1000万人民币的早期项目以外,绝大多数基金感兴趣的私募交易单笔门槛金额在人民币2000万以上,1000万美元以上的私募交易基金之间的竞争则会比较激烈。因此,如企业仅需要百万元人民币级别的融资,不需要寻求基金的股权投资,寻求个人借贷、个人天使投资、银行贷款、高息借款等会更好一些。

服务型企业在成长到100人左右规模,1000万以上年收入,微利或者接近打平的状态,比较合适做首轮股权融资;制造业企业年税后净利超过500万元以后,比较合适安排首轮股权融资。这些节点与企业融资时的估值有关,如果企业没有成长到这个阶段,私募融资时企业的估值就上不去,基金会因为交易规模太小而丧失投资的兴趣。

当然,不是所有企业做到这个阶段都愿意私募,但是私募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多数企业靠自我积累利润进行业务扩张的速度很慢,而对于轻资产的服务型企业来说,由于缺乏可以抵押的资产,从获得银行的贷款非常不易。企业吸收私募投资后,经营往往得到质的飞跃。很多企业因此上市,企业家的财富从净资产的状态放大为股票市值(中国股市中小民企的市盈率高达40倍以上,市净率在5-10倍之间),财富增值效应惊人。只要有机会,中国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还是愿意接受私募投资。

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企业的接洽

在中国,绝大多数私募交易谈判的发起来自于私募股权投资或基金朋友的推介以及中介机构的推销。

中国经济周期性特点非常明显,在不同的经济周期下,企业寻求基金、基金追逐企业的现象总是周而复始地循环。一般而言,在经济景气阶段,一家好企业往往同时被多家基金追求,特别是在新能源、医药、环保、教育、连锁等领域,只要企业有私募意愿,企业素质不是太差,基金往往闻风而动。

在中国当前国情下,专业的投资顾问和执业律师在企业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接洽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私募基金对于投资顾问、律师的推荐与意见是相当重视的,对于投资顾问和律师推介的企业,基金一般至少会前往考察。这是因为投资顾问和律师往往比较清楚企业的经营特点与法律风险,私募基金在判断企业的经济前景时往往要征询相关意见。

3导致私募股权融资谈判破裂的原因

在中国,私募交易谈判的成功率并不高。以企业与意向投资基金签署了保密协议作为双方开始接洽的起点,能够最终谈成的交易不到二成。当然,谈判破裂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以下几条:

第一,企业家过于情感化,对企业的内在估值判断不够客观,过分高出市场公允价格。企业家往往是创业者,对于企业有深厚的感情,日常又喜欢读马云等人的名人传记,总觉得自己的企业也非常伟大,同时现在又有基金上门来谈私募了,更加进一步验证企业的强大,因此,不是一个高得离谱的价格是不会让别人分享企业的股权。但是,基金的投资遵循严格的价值规律,特别是经过金融风暴的洗礼以后,对于企业的估值没有企业家那么浮躁。双方如果在企业价值判断上的差距过大,交易很难谈成。

第二,行业有政策风险、业务依赖于具体几个人脉、技术太高深或者商业模式太复杂。有的企业是靠政府、垄断国企的人脉设置政策壁垒来拿业务;有的企业技术特别先进,比如最近非常热门的薄膜电池光伏一体化项目、生物质能或者氨基酸生物医药项目;有的企业商业模式要绕几个弯才能够明白做什么生意,千奇百怪。伟大的生意总是简单的,基金倾向于选择从市场竞争中杀出来的简单生意,行业土一点、传统一点的并没有关系。餐饮酒店、英语培训、甚至保健按摩都有人投资,而太难懂、太神秘的企业大家敬而远之。

第三,企业融资的时机不对,企业过于缺钱的样子吓到了基金。基金永远锦上添花,而不会雪中送炭。很多国内民企在日子好过的时候从来没有想做私募,到揭不开锅的时候才想起要私募。基金不是傻瓜,企业现金流是否窘迫一做尽职调查马上结果就出来,财报过于难看的企业基金往往没有勇气投。

第四,企业拿了钱以后要进入一个新行业或者新领域。有些企业家在主业上已经非常成功,但是突然心血来潮要进入自己从来没玩过的一个新领域,因此就通过私募找钱来玩这些项目。这种玩法不容易成功,基金希望企业家专注,心思太活的企业家基金比较害怕。私募股权基金第一考察的就是企业老板。

4签署保密协议仅仅是起点

一般而言,在找到正确的途径后,企业是不难接洽到基金来考察的。见过一两轮后,基金往往要求企业签署保密协议,提供进一步财务数据。

保密协议的签署仅表明基金愿意花费时间严肃地考察这个项目,私募的万里长征才迈出第一步,本身不是一件特别值得庆贺的事情。在这个阶段,除非企业家自己无法判断应当提交什么材料,请专业融资顾问帮忙判断,否则企业仅仅只提供一般的材料,会造成继续进行的难度。

多数情况下,签署的保密协议以使用基金的版本为主,在把握保密协议的利益上,一般坚持以下要点:

第一,保密材料的保密期限一般至少在3年以上;

第二,凡是企业提交的标明“商业秘密”字样的企业文件,都应当进入保密范围,但保密信息不包括公知领域的信息;

第三,保密人员的范围往往扩大到基金的顾问(包括其聘请的律师)、雇员及关联企业。

5企业是否请专职融资财务顾问

对企业融资财务顾问(FA)正面的评价与负面的口碑都很突出。FA不是活雷锋,企业聘请融资顾问的服务佣金一般是私募交易额的3~5%,部分融资顾问对企业的股权更感兴趣。

融资顾问最关键的作用是估值。但是国内多数的融资顾问给人感觉更象个“婚介”,专业性较差,特别是融资顾问做的财务预测往往被基金嗤之以鼻。尽管如此,如果企业自我感觉对资本市场比较陌生,请较有名气的融资顾问的确有助于提高私募成功率,企业为此支付融资佣金还是物有所值。

6关于支付佣金

企业在私募成功在望时,经常会被私募投资者暗示或明示要支付给这个项目上出过力的人佣金,企业多数感到困惑。

私募交易就象婚姻,一开始认识要有缘分,但是最终能够牵手是要克服千难万险的。由于业内惯例是基金作为投资人一般不会支付任何佣金,如果此次交易没有请财务顾问,企业在交易成功后对此次交易贡献较大的人或者公司支付2-3%的感谢酬劳,也为情理所容,但是要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要绝对避免支付给交易对方的工作人员—基金的投资经理,这会被定性为“商业贿赂”,属于不能碰的高压线;

第二,建议将佣金条款写进投资协议或者至少让投资人知情。佣金是一笔较大的金额,羊毛出在羊身上,企业未经过投资人同意支出这笔金额,理论上损害投资人的利益。

7关于融资顾问

私募交易的专业性与复杂程度超越了95%以上民营企业家的知识范畴与能力范围。企业家如果不请融资顾问自行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商洽融资事宜,除非该企业家是投资银行家出身,否则是对企业与全体股东的极端不负责任。

一般而言,企业在签署保密协议前后,就应当请融资和法律顾问介入。常见的做法是求助于企业的常年融资顾问,但是中国合格的私募交易融资顾问太少,自己的常年融资顾问碰巧会做私募交易的可能性很低,因此建议聘请这方面的专业资深融资顾问来提供指导。私募交易属于金融业务,因此,有实力的企业应当在中国金融法律业务领先的前十强律所中挑选私募顾问。

8关于尽职调查

尽职调查是一个企业向基金亮家底的过程,规范的基金会做三种尽职调查:

1、行业/技术尽职调查:找一些与企业同业经营的其他企业问问大致情况;如果企业的上下游,甚至竞争伙伴都说好,那基金自然有投资信心;技术尽职调查多见于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医药高技术行业的投资。

2、财务尽职调查:要求企业提供详细财务报表,有时会派驻会计师审计财务数据真实性。

3、法律尽职调查:基金律师向企业发放调查清单,要求企业就设立登记、资质许可、治理结构、劳动员工、对外投资、风险内控、知识产权、资产、财务纳税、业务合同、担保、保险、环境保护、涉诉情况等各方面提供原始文件。为了更有力地配合法律尽职调查,企业一般由融资顾问指导下由企业律师来完成问卷填写。

9关于企业估值的依据

企业的估值是私募交易的核心,企业的估值定下来以后,融资额与投资者的占股比例可以根据估值进行推算。企业估值谈判在私募交易谈判中具有里程碑的作用,这个门槛跨过去了,只要基金不是太狠,比如要求回赎权或者对赌,交易总可以做成。

总体来说,企业如何估值,是私募交易谈判双方博弈的结果,尽管有一些客观标准,但本质上是一种主观判断。对于企业来说,估值不是越高越好。除非企业有信心这轮私募完成后就直接上市,否则,一轮估值很高的私募融资对于企业的下一轮私募是相当不利的。很多企业做完一轮私募后就卡住了,主要原因是前一轮私募把价格抬得太高,企业受制于反稀释条款不大好压价进行后续交易,只好僵住。

估值方法:市盈率法与横向比较法。

1、市盈率法:对于已经盈利的企业,可以参考同业已上市公司的市盈率然后打个折扣,是主流的估值方式。市盈率法有时候对企业并不公平,因为民企在吸收私募投资以前,出于税收筹划的需要,不愿意在账面上释放利润,有意通过各种财务手段(比如做高费用)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所得。这种情况下,企业的估值就要采取其他的修正方法。

2009年以前,市盈率一般在5—10之间,今年则突飞猛进,市盈率上升到15左右。目前中国股市平均市盈率16.9,和私募市场的市盈率基本持平,这对于私募来讲风险较大,这是私募基金的CEO注意风险的主要依据。(注,2014年PE投资大多在10倍以下)

2、横向比较法:即将企业当前的经营状态与同业已经私募过的公司在类似规模时的估值进行横向比较,参考其他私募交易的估值,适用于公司尚未盈利的状态。

10签署了投资意向书并不意味着大功告成

双方在企业估值与融资额达成一致后,就可以签署投资意向书,总结一下谈判成果,为下一阶段的详细调查与投资协议谈判作准备。

投资意向书其实只是一个泛泛而谈的法律文件,声明除保密与独家锁定期条款以外,其余均无约束力。签署投资意向书是为了给谈判企业一颗定心丸,使得其至少在独家锁定期内(一般为2个月)不再去继续寻找白马王子,专心与该基金独家谈判。签署投资意向书以后,基金仍然可能以各种理由随时推翻交易,投资意向书获得签署但最终交易流产的案例比比皆是。

股权私募企业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

一、山东省中小企业私募股权现状

山东省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融资“双缺口”的严重性,即存在资本和债务缺口现象。山东省融资体系建设严重滞后于山东省中小企业的成长需求。山东省中小企业获得的资金支持与其所作的贡献不对称性。山东省中小企业在山东省经济中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并逐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但是其所获得的资金与它们对山东省经济发展所作的贡献相比极不对称,占金融资源的比重不足20%。

二、山东省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存在的风险

(1)企业价值被低估风险

中小企进行私募股权融资,中小企业和私募股权基金进行股权投资谈判的过程中,由于股权不存在公允交易的市场,专家也很难合理估算企业的股权投资方通常会低估企业的价格,股权低于市场价格。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对企业估值的判断是非常困难的,但也很重要的,其结果将决定企业的股权估值的数量,尺寸和红利分配的比例控制,以及未来的发展前景。综观山东省市场,中小企业采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私募股权融资,中小企业的价值一般都被低估。

(2)对赌协议的风险

相对于西方自由的资本市场,我国的资本市场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的程度更大,在实践中对赌协议也会受到多方部门的管理。在一些相关的法律法规未出台前,投资方与融资方双方签订的对赌协议,在一定程度上无法律效力。

(3)品牌流失风险

该风险中是指对企业的资助品牌造成损害的风险,公司会私募股权后,无法处理好面临的各种问题,导致企业丧失竞争力,使企业的原所有者对企业丧失掌控权、领导权,进而企业的商业商标造成很大的打击,品牌对企业产品造成很大的影响。

(4)管理者短期行为的风险

在企业管理者进行私募股权的时候,为了尽快上市,很多中小企业企业管理者会对企业的短期表现比较重视,美化短期内的财务报表,但是对企业长远的经济发展则不关心,以期获得超额资本增值。

三、山东省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风险防范措施

(1)坚持前馈控制,同步控制和反馈控制的原则

前期反馈需要企业要了解中国对私募股权方面的法律文件,合同相关法规,外国资本引入的相关法规,上市相关法规,并购相关法规等。对于投资者的选择,企业需要聘用中介机构对投资机构进行分析调查。同步控制就是在执行过程中的控制,主要是在融资过程中根据投资方拟定的条款以及投资者所要求的条件进行不断的分析判断调整,同时与投资者进行谈判,以达到双方平等。反馈控制是企业在私募融资计划执行完毕后,对实施结果进行分析,对私募风险进行的补救措施。只有三者充分结合,才能使企业私募股权融资达到预期的效果。

(2)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

在私募股权融资的过程中,存在各钟法律风险,例如并购法律风险、组织治理风险、发行风险等法律风险。山东省政府应积极发挥作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监督管理体系,降低这些法律风险。同时,对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给予大力支持,适度放政策限制,为私募股权的发展提供良好的生存环境。其次山东省政府应当对省内金融机构投资私募股权基金提供一定的政策支持与保护,保证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实现私募投资。最后,山东省政府应当对私募股权融资运作的相关法律规范进行明确,加强对资金管理人的监管二制定严格的法律规范,帮助企业防范私募融资遇到的风险

(3)提供私募股权投资的合理退出机制

山东省内应建立多层次、宽区域的资本市场,为各种资本提供相应的交易市场。当下,随着新三板的日趋成熟以及并购机制的日趋活跃,私募股权机构的退出机制也越来越多元化。股权市场变得越来越“进退自如”,据数据统计,2015年前11月VC/PE机构成功退出3057家,退出数量是2014年的3.7倍。其中,借道新三板的有1358家,占比46%,取代IPO成为最主要的退出方式。因此,政府应加强对不同层次的场内市场进行完善,通过调节发审轨制,在保证风险得到控制的基础上,对市场标准进行适度降低。此外,完善场外市场,用以弥补场内市场,提供给私募投资者更多的退出渠道。

(4)树立长远的发展目标

对于融资方而言,应明确私募股权融资目标,例如是以上市为目的的私募股权融资或是不以上市为目的的私募股权融资,合理制定发展策略。对赌协议本身具有较大的风险,聘请擅长私募股权融资业务的律师做私募融资顾问,对企业作出综合评估后,企业应当研究和了解自身和行业的发展前景,合理制定战略目标以确定投资者,不应盲目从众。在私募融资的准备阶段,可以引导企业发掘自身的价值,确需融资发展壮大的,应充分考虑各种融资渠道,比如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引进投资者等,不应将所有期望寄托在签订对赌协议上。最后,融资企业对自身的实力和发展定位要有理性的认识,切不能把对赌协议当成赌博来对待,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和该私募目的进行可行性分析。

参考文献:

[1]吴卓颖.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中小企业运用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3

[2]王巧玲.企业私募股权融资运用对赌协议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 2014

[3]冯瑾晖.我国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控制研究[D].云南大学 2013

股权私募企业 篇7

一、私募股权融资与私募股权投资

私募股权投融资并非新生事物。从融资方式上看, 私募股权融资是指融资人通过协商、招标等非社会公开方式, 向特定投资人出售股权进行的融资, 包括股票发行以外的各种组建企业时股权筹资和随后的增资扩股。从投资方式的角度看, 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 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 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 出售持股获利。通俗的讲, 就是寻找优秀的高成长性的未上市企业, 注资其中, 获得其一定比例的股份, 推动企业发展、上市, 此后通过转让股权获利。

私募股权融资所融资金一般不需要抵押、质押和担保, 所融资金通常不需要偿还, 由投资方承担投资风险, 投资方不同程度地参与企业管理, 并将投资方的优势与公司结合, 为公司发展带来科学的管理模式、资本市场运作经验以及市场渠道、品牌资源和产品创新能力等。私募股权融资来源广泛, 如富有的个人、战略投资者、风险基金等。

在世界经济领域, 私募股权投资是仅次于银行贷款和资本市场上市的重要融资手段, 尤其对于很多正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业来说, 它们往往缺乏资产抵押很难从银行贷款, 上市又不够条件, 通过私募股权得到投资显得至关重要。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融资方式, 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而且能够依靠专家理财和咨询的优势, 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 在中小企业的组织结构、业务方向、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智力支持。

二、私募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融资新风向

1. 对比不同的融资方式, 私募股权融资是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资本的基本形态有两种:一种是股权资本, 另一种是债务资本;融资有两种基本的方式:一种是私募融资, 另一种是公募融资。结合融资方式和资本形态, 企业融资有四种类型:公募股权融资、公募债务融资、私募股权融资和私募债务融资。股市融资属于公募股权融资, 公开发行债券属于公募债务融资, 银行贷款属于私募债务融资。对比四种融资方式, 不难看出: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很困难, 从股票市场上融资也很困难, 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机会几乎为零, 而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风险投资渠道也不畅通。

2. 私募股权融资可以迅速增强企业实力。

用简单直观的表述, 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模式为:选项目→注入资金→推动企业上市→投资换股权→三年后转让股权退出→寻找新的投资项目。所以说, 私募股权融资与一般的企业招商有着本质的区别:私募股权融资带来的不仅仅是资金, 更带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 从而助推企业上市。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战略投资, 它需要换回超值的投资回报。当然, 这种投资在获取高额回报之前, 也具有高风险性, 即被投资企业一旦没有达到发展预期, 风投机构的投资将付之东流。正是因为投资的高风险, 使得风投机构对投资企业或项目的选择非常严格, 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 企业有上市的愿望而且具备上市的可能。只有企业上市后, 风投机构才能够将股权进行转让, 从而获取数倍于投资的高额回报。投资机构普遍看好的投资方向, 主要是国家政策鼓励扶持的、高成长性、高科技含量的产业, 尤其以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为主。另外, 私募的股权融资作为一种新型投融资方式, 不仅能够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 更能为企业有效管理提供智力支持。私募的投资者作为被投资企业的股东, 在企业业务发展和管理层的聘用等方面有权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加以实施, 加上有效的报告制度和监控制度作保障, 能够与企业管理层进行密切沟通与合作、参与重大决策, 能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性指导, 能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改善企业的收入和成本结构,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迅速增强中小企业的实力。

3. 私募股权融资成为金融危机下企业融资的新机遇。

2009年1月举行的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 全球商界领袖对当前经济形势下私募股权投资的重要作用给予了极大关注。论坛在《私募股权的全球影响2009报告》中, 建议各国政府积极审慎地推广这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在2007年全球上市融资的203家企业中, 40%都是有创投和私募投资支持的企业。在中国, 新浪、网易、腾讯、盛大、蒙牛、无锡尚德、阿里巴巴这些最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无一不是靠私募股权投资成长壮大起来的。在山东威海, 同样不乏通过私募股权走向成功的企业范例, 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2001年, 华东数控的前身威海机床厂完成改制后, 企业敏锐地捕捉到机床行业的发展方向是数控机床。然而, 身背高达90%的负债率, 银行贷款之路被堵。此时, 华东数控与山东省高新技术投资有限公司 (省高新投) 进行了接触。了解了企业发展规划、看到了良好的发展前景, 省高新投开始了投资的第一步:尝试性地借款500万元, 用于企业数控机床的研发。与此同时, 省高新投对企业提出了投资的设定条件。而华东数控则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内, 完成了省高新投的所有设定条件。2003年6月, 省高新投将500万元借款转为投资, 并又追加了1000万元投资。这笔投资推动华东数控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2006年9月, 华东数控完成股份制改造后, 省高新投再度追加1290多万元投资, 并将所有投资全部转为企业股权。此时的省高新投开始全力助推企业上市。之后, 威海顺迪担保公司又以私募股权投资的方式, 注入5000万元资金换取1000万股的股权, 成为企业挂牌上市前发展的主要支撑。

三、发展私募股权融资的对策

1. 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

政府应该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私募股权投资, 通过对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的税务优惠和个人所得税务优惠让各种人才进入这个行业, 并形成投资企业不同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和基金。如民间资本可以投资创立期和成长期, 国有的金融机构可以投资企业的扩张期和成熟期, 并发展不同形式不同体制的私募融资顾问, 使这个产业细分化、专业化。发展投资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形成一种由优惠政策推动的诱发型制度变迁, 而不是由政府强行推动的由国有资金带动的强制性制度变迁, 避免股票市场发展过程中政府的影响和行政措施过多的干预。

2. 制定有关私募股权投资业的法律体系。

完善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制度, 政府应着重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体系。一是规范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 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 培育服务于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的中介机构, 为私募股权投资事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最重要的是制定有利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的法律法规。放宽银行、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机构投资者投资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限制, 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操作细则。二是从税收、担保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鼓励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另一方面, 政府要积极引进国外私募股投资公司, 制定有关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规, 拓宽利用外资的渠道。

3. 企业走新路亟须破除思想障碍。

股权私募企业 篇8

在应对此次金融危机中, 中小企业对经济稳定增长的作用超过人们的预期, 在抑制经济下滑、缓解经济下行压力;解决城乡就业、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活跃国内市场、扩大国内需求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但与此同时, 中小企业也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上升、人民币升值和融资困难“四座大山”, 尤其是银根紧缩导致中小企业贷款难, 进而导致很多中小企业资金链紧绷甚至断裂, 更是导致大量的中小企业经营困难甚至倒闭。而2009年以来银行释放的流动性, 基本被大型国有企业吸纳, 国家宽松的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作用不明显, 融资难仍然是长期困扰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

一、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方式比较

企业筹集的资金根据资金的性质不同有两种基本形态:股权资本和债务资本。企业融资可以采用两种基本方式:私募融资和公募融资。两两结合构成了企业的四种融资模式, 如下表所示: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 中小企业的传统融资方式包括银行贷款、发行股票和发行债券。但由于融资渠道不畅, 中小企业在采用这些融资方式时面临融资难的现实。具体分析如下:

1. 中小企业从银行贷款面临现实障碍

从中小企业自身情况来看, 信用度不高是贷款难的最大障碍。中小贷款难、担保难的主要症结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有些中小企业自身信誉较差。一是管理方面的信用。大多数中小企业均没有按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二是财务方面的信用。现实中中小企业向债权人提高的财务报告一般未经注册会计师审计, 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内部信息透明度较低。数据不真, 资料不全, 信息失实, 虚帐假帐, 不同程度地存在于中小企业。三是抵押方面的信用。由于中小企业一般家底较薄, 因此抵押物明显不足。四是效益方面的信用。由于相当部分的中小企业存在着经营粗放、技术落后、设备陈旧等问题, 使其在经济效益上逐年滑坡, 有的还出现了亏损, 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上淘汰率高于大企业。每年都有大批的小企业开业, 但也有大批的小企业歇业, 有些小企业倒闭后连人也找不着。在如此情况下, 商业银行出于防范的意识, 自然不愿贸然地贷款给中小企业, 从而增大了中小企业贷款的难度。

从银行经营管理看, 其稳健性原则与中小企业的高风险相矛盾。一是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尚处在初创阶段, 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大于收益。尤其是高新技术企业, 资料显示成功率只有15%左右, 对银行来讲承担风险较大, 与银行稳健经营的原则格格不入。二是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比大企业高。中小企业贷款数额不高, 但发放程序、经营环节缺一不可。如贷款给大企业一亿元与贷款给中小企业100万元, 其耗费的人力、时间、费用相差无几, 而获得的效益却大不相同。据测算, 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管理成本, 平均大于企业的五倍左右。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 银行当然乐意做大企业的"批发"业务。三是银行放贷的坏账损失与信贷员个人责任挂钩, 使信贷员感到压力沉重, 不敢轻易贷款。四是政策导向使银行面临微利经营的局面。目前国内银行因七次降息已进入了微利时期, 加上担保机构在与银行的合作中还要求银行对贷款本金也要分担10%-30%的风险损失, 银行更缺乏积极性。在补偿机制不完善的情况下, 银行出于自身利益, 不得不放弃一些资信较差的信贷业务, 以致弱化了金融对中小企业扶持的力度。

因此,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银行, 银行贷款的风险性和由此承担的责任, 商业银行的企业性质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内在缺陷决定了它们往往是“嫌贫爱富”。

2. 中小企业发行股票融资市场容量有限

2009年10月23日我国创业板市场正式启动, 这一资本市场创新为中小企业在股票市场上融资带来希望。创业板市场, 又称为二板市场, 是指专门协助高成长的、主板以外的、暂时无法上市的新兴创新公司, 尤其是中小企业和高科技公司筹资并进行资本运作、提供成长空间的证券交易市场。创业板其最大特点是进入门槛低, 运作要求严, 为有潜力的中小企业赢得融资机会。创业板的推出既为我国中小企业提供了更为方便的融资渠道, 也为企业的风险资本营造了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

但是, 创业板市场能力有限。创业板市场不能解决我国所有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我国经工商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逾400万家, 其中符合创业板上市条件的企业超过10万家。因此, 一个创业板市场显然容纳不下这么多中小企业。另一方面, 为保证创业板上市企业质量和控制风险, 目前我国创业板上市标准中要求的持续经营年限以及盈利指标仍然相对较高。除了硬性指标外,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中指出, 创业板主要服务于自主创新企业及其他成长型创新企业。这必然又把很大一部分暂时未达到标准的高成长性企业挡在门外。

3. 中小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困难重重

长期以来, 我国企业债券的发行者一般都是国有大中型企业。进入债券市场的门槛和成本太高, 将中小企业挡在门外。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 国家为舒缓中小企业融资困难, 把发行企业债券作为重要的公共应急政策隆重推出。2008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金融30条”中提出, 要稳步发展中小企业集合债券。

所谓中小企业集合债, 就是由多家不具备单独发债能力的中小企业各自作为券商发行主体, 采用集合债的形式, 使用统一的债券名称, 形成一个总发行额度的企业债券。中小企业集合债是一种把小企业化零为整集合起来发债的有益探索, 也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一个值得尝试的思路, 但是专家也认为目前这种债券涉及的企业范围还比较窄。

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存在两个主要的困难。第一个就是成本比较高。因为中小企业本身的资信比较低, 发行债券风险高, 利率也会跟着相应提高。比如2009年5月在是指债券交易所上市的大连中小企业集合债, 最初定的利率是7%, 虽然最后降到了6.53%, 但是和三年期的商业贷款5.4%的利率相比还是高出了一个百分点还多。第二就是担保的问题, 因为在2007年的时候, 国家是叫停了银行机构为中小企业发行集合债来做担保的做法。为顺利完成这次融资, 大连市政府是通过三家政府背景的担保机构来做的担保, 给这三家担保机构1600万元的奖励方式, 才使得中小企业集合债顺利发行, 这反映出这种措施很难推而广之。

二、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优势分析

私募股权融资 (Private Equity, PE) 是指未上市企业向特定投资者以出售股权的方式进行的融资活动。私募股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见下图) 。广义的私募股权融资涵盖了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类融资, 即处于种子期、起步期、成长期、扩展期、成熟期等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股权融资。包括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VC) 、杠杆收购 (Leveraged Buyout, LBO) 和上市前融资 (Pre IPO) 。狭义的私募股权融资主要指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 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在IPO前几年进行的股权融资, 一旦企业成功上市, 渡过特定锁定期后, 投资者就可以通过在二级市场上出售股票获得回报。很多时候, 私募股权融资界定义于狭义概念, 并据此与风险投资相区别。但本文提到私募股权融资是指广义概念。

具体来说, 私募股权融资优势表现为:

第一, 私募股权融资为企业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和银行贷款不同, 私募股权融资增加所有者权益, 而不是增加债务, 因此私募股权融资会降低企业的资产负债率, 提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私募股权融资通常不会要求企业支付股息, 因此不会对企业的现金流造成负担。投资后, 私募股权投资者将成为被投资企业的全面合作伙伴, 不能随意从企业撤资。

第二, 私募股权融资不仅给企业提供了资金, 而且为企业提供了高附加值的服务。私募股权融资能为中小企业提供资金外的支持。私募融资不仅仅意味着获得资金, 私募投资人所携带的市场视野、产业运营经验和战略资源必将帮助私募企业更快的成长和成熟起来。由于私募股权基金具有在多个行业和领域的丰富投资经验, 拥有成熟的管理团队和控制特定市场的能力, 能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战略性指导, 能利用自身的声誉和资源为企业推荐适合的管理人才, 能协助企业进入新的市场和寻找新的战略伙伴。这些支持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 私募股权融资提高企业内在价值。境内外私募股权对企业的投资具有明确的标准。因此, 私募股权基金的介入, 具有投资风向标的作用。能够获得顶尖的私募股权基金本身就证明了企业的实力, 企业会因此获得知名度和可信度, 会更容易赢得客户, 也更容易在各种谈判中赢得主动。获得顶尖的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企业, 通常会更加有效率地运作, 可以在较短时间内大幅提升企业的业绩。企业可以通过所融资金扩大生产规模, 降低单位生产成本, 或者通过兼并收购扩大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私募股权融资产生的财务和专业优势, 实现快速扩张。

第四, 私募股权融资可以帮助企业改善股东结构。通过私募股权融资实现股权多元化, 改变很多中小企业原本的家长式一言堂的管理模式, 同时建立起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更加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监管体系和财务制度。

三、私募股权融资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 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现阶段的发展概况

目前, 中国已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 私募融资正在逐渐成为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重要的融资方式之一。新浪、网易、腾讯、盛大、蒙牛、无锡尚德、阿里巴巴这些最富有活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无一不是靠私募股权投资成长壮大起来的。2007年,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在中国大陆地区共投资了170个案例, 参与投资的机构数量达105家, 整体投资规模达124.86亿美元。

受金融危机的影响, 2008年私募股权投资案例数与投资规模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向好, 国内众多被投公司在海内外上市的良好效应和带来的超巨额回报, 使中国对全球私募股权基金和人民币私募基金产生巨大的吸引力。根据知名创业投资与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机构——清科集团发布的最新报告, 2010年上半年中国大陆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共发生投资案例75起, 投资总额22.17亿美元。案例数量方面较上年同期的43起上涨74.4%, 投资活跃度大幅回升。

2. 私募股权投资的行业方向

从2009年来看, 热点投资行业是制造业、能源行业和金融行业。私募股权投资的热点总是跟随经济热点和市场机会处于不断变动之中。在中国经济恢复快速增长的背景下, 私募股权投资的热点将从传统行业向新兴和政策性行业转移。2010年及未来一段时间, 医疗健康、现代农业、连锁经营行业等将成为市场投资热点。随着医疗改革深入以及医疗健康市场的迅速发展, 医疗健康市场仍将保持高速成长, 预计这一领域将持续吸引投资机构目光。由投资拉动向消费拉动将成为未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 这一过程中, 连锁经营行业也将成为私募股权投资持续关注的热点。同时, 房地产业可能成为最炙热的投资方向。近期以来, 一系列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的出台, 使得高度依赖银行信贷资金支持的房地产市场资金压力突显, 这使国内外的私募股权资金有了用武之地。从政策导向上来看, 对于与内地房企进行股权合作的PE, 限制并不多。

3. 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在整个私募股权投资运作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从某种程度来说, 退出机制决定了基金运作的成败。通常情况下, 在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发达的国家, 其退出机制一定是多元化的, 因其可选择的退出渠道多样而且更有效率, 从而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2009年10月, 深交所创业板正式推出, 给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权益实现拓展了新的渠道, 必然会对中国的私募股权投资产生积极的影响。首批创业板上市的28家企业中有23家受到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支持, 这一事实一方面证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助于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 另一方面也表明,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在创业板上市, 私募股权投资的市场将不断发展壮大。

四、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风险防范

现阶段, 中国的私募股权融资发展并不成熟。无论是市场格局、竞争机制还是其他一系列相关政策法规都亟待完善, 再加上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 客观上都加大了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的风险。因此, 中小企业需采取有效措施, 控制并降低私募股权融资风险:

1. 合理预测融资风险

少数私募股权基金存在冒险动机, 不关注企业长期发展, 仅谋求迅速把企业炒作上市后套现退出。因此, 中小民营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不能只关注企业最终的总收益, 而忽视企业所要承担的融资风险。企业在既定的总收益下, 还要合理预测可能发生的风险、风险可能造成的损失及自身风险承受能力。

2. 确定适当的融资规模

在私募股权融资过程中, 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对控制融资风险非常重要。融资过多可能造成资金闲置, 增加融资成本, 加大企业财务风险;融资不足又会影响企业投资计划和正常经营活动的开展。因此, 企业应综合考虑自身条件以及融资成本等因素, 确定合理的融资规模。在实际操作中, 企业可采用经验法和财务分析法确定融资规模。

3. 对企业自身价值合理评估

融资过程中的股权作价是一个难点, 企业家往往将已上市的同类企业作为比照对象, 这恰恰忽视了私募股权融资是一种股权流动性较差的融资方式。而在证券市场上市企业的股权则具有很强的流动性, 因此票面价格与实际价值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所以这两者不具备很强的可比性, 企业家要对企业自身价值有合理的估值, 避免出价与要价差距过大, 陷入长期谈判的窘境。

4. 适度保持企业控制权

私募股权融资改变了企业股权结构, 可能导致公司控制权的丧失, 损害原有股东利益。如1988年成立的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 在1999年即已成为中国第一、全球第五的碱锰电池制造商。为引进先进的管理经验、改善公司治理结构并上市, 南孚采用私募股权融资引进国际投资者。1999年至2002年, 鼎辉国际、新加坡政府直接投资以及摩根斯坦利相继投资4200万美元, 占79%股份成为控股方。2003年8月, 由于未能在约定期限内实现海外上市, 外方股东以1亿美元的价格将所持股份转让给南孚的直接竞争对手——美国吉列公司, 南孚公司最终成为跨国公司的子公司。

5. 寻求专业机构的帮助

由于私募股权融资的专业性很强, 中小企业需要聘请专业的顾问公司或投资银行担任融资顾问, 为企业融资决策提供专业建议。由专业机构为企业作全面的诊断分析, 根据发展规划和盈利预测, 制定合理的企业估价和融资金额及资金预算, 可以减少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有效降低私募股权融资风险。

摘要: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瓶颈,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下表现得更为突出。本文比较分析了私募股权融资相对于传统中小企业传统融资方式的优势, 介绍了我国目前私募股权融资现状, 同时提出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风险防范建议。

关键词:中小企业,私募,融资优势,风险防范

参考文献

[1]李扬、杨思群.中小企业融资与银行[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1

[2]刘鹤扬, 盛立军, 潘蒂.私募融资[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05

[3]黄永明.金融经济支持与中小企业的发展[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6

[4]张晓蓉, 黄蓓.私募股权:中小企业融资新渠道[J].浙江金融, 2006 (6)

股权私募企业 篇9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由于其规模小、经营风险高、未来不确定性大,难以获得银行贷款,缺少资金成为企业发展壮大的一个瓶颈。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经济背景下,社会上创业的热情空前高涨,与此同时,我国建立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成为顶层设计,在这样的经济环境中,私募股权迎来了快速发展机遇期。私募股权通过投资企业获得股权,待企业上市或被并购之后转让股权退出企业,双方得以互利互惠。但是,由于需要资金的企业众多,私募股权基金不可能全部投资,严格的尽职调查是投资的第一步,整个过程包含了“融”、“投”、“管”、“退”这样一个完整的流程。私募股权基金对企业进行投资,拿到的是企业的股权,股权的本质是收益的获得权。私募股权投资的实质在于,企业通过让渡股权为条件换取发展所需要的投资,资本与实业的结合,资本获得收益,实业获得发展,相得益彰,相互促进。

但是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往往与企业签订“对赌协议”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身的利益,约束企业的行为。私募股权的投资对于企业究竟意义几何,“对赌协议”的存在又对企业的发展有何影响?本文带着这样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1“对赌协议”的基本内涵和分类

“对赌协议”,又称为估值调整机制,“对赌协议”最早源自美国私募股权投资,是指投资方与融资方在签署融资(或并购)协议时,对于未来不确定情况进行的一种约定。实际上,“对赌协议”是期权的一种形式。作为一种融资工具,“对赌协议”在美国、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得到广泛适用,近年来,作为外资私募股权融资中经常运用的投资工具进入中国。

按照不同的标准,对赌协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比如,根据出资方式,可分为基于增资的对赌和基于股权转让的对赌;根据对赌主体,可分为投资方与目标企业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之间的对赌和投资方与目标企业之间的对赌;根据对赌标的,可分为“赌业绩”、“赌上市”以及其他方式如赎回补偿等的对赌;根据对赌筹码,可分为现金对赌、股权对赌以及其他权益对赌;根据对赌方向,可分为双向对赌和单向对赌等。

“对赌协议”实际上是国际投行在投资或并购项目时常用的一种金融工具和约定的条款,就是投融资双方对于未来不可预料的经济境况为了更好保护自己利益而进行法律层面上约定的一种合意机制。

2 私募股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2.1 私募股权投资对企业发展的意义

私募股权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其存在的正面意义是毋庸置疑的。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融资渠道变得多元化,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私募股权融资的方式。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蓬勃发展,已经成为我国金融市场上的重要角色。企业利用私募股权融资可以引进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财务制度,为企业日后能顺利进入资本市场进一步筹资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私募股权的存在起到了非常好的润滑作用。宏观上来说,各级政府将私募股权投资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私募股权对于促进创新性、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微观上来说,私募股权对企业尤其是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可以满足企业资金和管理等诸多方面的要求,弥补其短板和不足,使得这些初创期的企业获得快速成长、快速发展的机会,也能使私募股权投资取得可观的回报。私募股权投资将资金和企业发展有效联系起来,加上专业的管理团队对企业的发展予以指导,对处于初创阶段的企业重要性更加凸显,可以弥补企业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由于私募有退出的刚性需求,故而双方极易结成利益共同体,这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也应该注意到,企业不管是上市还是在股权转让系统挂牌交易,这都不能算是结束,或许对私募而言是个结束,但对企业来说绝对是个新的开始。上市或者挂牌只是一个新的起点,私募股权资本的介入是否创造出了更好的经营业绩,还是透支了企业未来的发展空间,掏空了企业成长的潜力,这是值得深思的!

私募股权投资者追求的根本目的还是盈利,并且是风险小的盈利。企业可以借助私募股权基金的力量,但不能对他们形成依赖。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减持套现动机强烈,往往会对所投资企业形成追求短期高增长率的压力,致使急于求成,将原来稳健的发展战略变成快速甚至超速的发展战略,造成过度透支,给公司的长期经营产生负面影响。

2.2“对赌协议”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对赌协议”大量存在于PE投资交易中签订对赌协议的目的有二,一是为了确保投资机构的利益,因为投资方向企业注资往往是投资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双方对于企业未来发展的实际情况均难以作出正确的判断,需要根据运营的实际绩效调整原来的投资条件,从而重新划定双方利润边界。二是在一定程度上为了激励企业自身的发展。西方PE投资中,基本上每个都会签订对赌协议,国内并不尽然,但整体来说,签订对赌协议的案例还是非常多。

谈起对赌协议,要从双方的利益诉求说起。在私募和企业结成的利益共同体中,最好的结果是双赢,最差的结果是双输。私募股权作为投资方,前期的尽职调查对众多项目和企业的筛选并不能保证选中的企业百分百优质,即便是很好的企业,由于经营环境中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也很难保证企业的发展一定如预期般顺利;企业还会存在委托代理的问题。对赌协议的引进是为了减少这种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对赌协议的存在对企业最大的好处在于可以使得企业有忧患意识,对企业的发展可以竭尽全力。

另一方面,资金是无情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也并非慈善机构。对于企业而言,任何拥有股权的投资者的共同目的是赚钱,这是毫无争议的事实,对赌协议对于企业而言是如虎添翼还是引狼入室?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重要方面,它极大地影响着公司控制权的配置和治理机制的运作方式,对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绩效具有重大影响。“对赌协议”很多时候是一种卖身契。企业在引入私募股权投资时存在盲目签订对赌协议、对赌标准过高、对赌无法实现、企业非理性扩张、企业控制权流失等风险,而投资方可能面临前期调查不尽职、管理者短期行为、达不到激励效果等方面风险。

3 私募股权形式进行投融资的启示

私募股权作为投资方,它们需要为自己的投资者负责,为投资者创造价值、赢得财富,私募股权的投资标的多为股权,所以这样的投资有较大的风险,并且一般周期比较长,由于需要投资的企业众多,而符合私募投资条件的不多,有私募机构投资的企业相对比较优质,从这个角度来看,企业与私募结成利益共同体,私募的诉求和目的是能够通过帮助企业进行IPO或者在新三板挂牌以及在区域性股权交易系统挂牌,交易掉自己手中的股权,从而获利出局,企业则着眼于长远的发展,在私募的帮助和推动下走到更高的平台,获得更好地发展。

任何的事情都有两面性,从企业的角度来看,借助私募股权的力量意味着放弃一部分股权,出让部分管理权,对赌成功的企业一般获利丰厚,成长为知名企业。对赌失败的企业则大部分损失惨重,或被收购或管理层被迫放弃控制权,或低价转让旗下相关资产获取流动性等。可以说“对赌协议”深刻影响着公司和管理层的前途和命运。企业应当把握好发展的节奏,清楚地了解到自身发展需要的和欠缺的条件,而不是盲目地求快。

对私募“热”的“冷”思考,并不是看不到这个行业的光明前途,也不是抱残守缺,而是对私募投资企业的整个流程有了一定了解之后,对整个过程的思考,从私募股权以及企业的角度看到潜在的风险,以期不论是投资企业股权的私募,还是接受私募基金投资的企业都能更加慎重地做决定,有更全面的考量和更清醒的认识。

4 结论

在私募股权投资企业的过程中,双方都承担着一定的风险,但毕竟企业是一般意义上处于弱势的一方,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作为投资方拥有更多的选择权和话语权,从“对赌协议”条款的设计可见一斑。因此,对于企业来说,私募股权是一把双刃剑,水可载舟,亦可覆舟,关键要对企业未来的现状有清醒的认识,对本企业的未来发展道路有合理的规划,踏准自身的节奏,才能将私募股权合理地适用,恰如其分地把握住每一次发展机遇,促进企业的成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明宇.私募股权投资中对赌协议性质与合法性探析——兼评海富投资案[J].证券市场导报,2014,(02):61-71.

[2]姚磊.私募股权投资中的对赌协议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2.

股权私募企业 篇10

根据2008年国家颁布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管理办法》, 高新技术企业是指“在国家颁布的《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范围内, 持续进行研究开发与技术成果转化, 形成企业核心自主知识产权, 并以此为基础开展经营活动的居民企业, 是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经济实体”。

具体而言, 我国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条件主要有:一是企业的产品 (服务) 范围。应属于《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规定的行业, 如电子信息技术、生物与新医药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二是科学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占全部职工人数的比重。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 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三是产品销售额中R&D (研究与开发) 占比。最近一年销售收入小于5000万元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6%;5000-20000万元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4%;20000万元以上的企业, 比例不低于3%。四是高新技术产品 (服务) 收入占企业总收入比重。该比重一般为60%以上。包括技术转让收入、技术承包收入、技术服务收入、接受委托科研收入等。

综上所述, 其与一般企业相比, 都充分体现了高投入、高技术、高成长、高收益、高风险等显著特征。

二、高新技术企业估值特点

对高新技术企业而言, 在初创期大多盈利甚微甚至亏损。如何科学合理地研判一家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前景, 并精准迅速地发掘投资价值就显得极为重要。具体而言, 高新技术企业估值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一) 无形资产难以估值

与一般企业不同, 高新技术企业的专利、专有技术、计算机软件等无形资产的重要性远远超过了货币资产和实物资产。且由于部分独创性的行业技术或产品价值本就难以估量。因此, 如何选择合适的估值方法对无形资产进行合理精准地测算成为股权投资过程中最关键的工作之一。

(二) 估值基础数据缺乏

无论哪种估值方法, 历史生产经营数据是展开测算的基础, 但由于高新技术企业一般成立时间不长, 且种子期或初创期一般只能实现微薄利润甚至亏损。因此, 缺乏数据且可采用的数据代表性不强等问题, 对预测企业预期收益增长率、未来现金流的估计以及风险的度量带来了困难。

(三) 成长性预测难度大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路径往往是厚积薄发, 在初期可能盈利能力、管理水平等发展缓慢, 按照传统的估值方法进行评估时, 其生产经营历史数据可能在估值过程中表现较差。但考虑到高新技术企业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的特点, 简单的套用传统估值方法难免有失偏颇影响预测的准确性。

三、高新技术企业常用的估值方法

传统的企业估值方法分为相对估值法和绝对估值法。相对估值法主要包括市盈率、市净率和企业价值倍数等。绝对估值法主要包括可比公司法、可比交易法以及自由现金流折现模型等。

(一) 相对估值法

相对估值法是根据几个关键指标考察标杆或可比公司的价值, 从而确定被评估公司的价值。相对估值法认为企业相对价值才对估值有现实意义, 其潜在的假设是同行业的公司之间具有高度的可比性, 相关经营指标符合正态分布。最常用的估值指标有市盈率 (PE) , 市净率 (PB) , 企业价值倍数 (EV/EBITDA) 等。

1. 市盈率 (PE) 估值法

市盈率=股票价格/每股收益, 其数学意义表示每一元税后利润对应的股票价格;经济意义为购买公司一元税后利润支付的价格。该估值法的优点在于计算方便、简单易懂, 且能直观反映投入和产出的关系。缺点在于负的市盈率就失去了估值意义, 且仅限于同行业比较, 不同行业的市盈率区别有时会很大。

2. 市净率 (PB) 估值法

市净率=股票价格/每股净资产。反映市场对净资产经营能力的溢价判断。PB估值法除了计算方便、简单易懂的优点外, 还由于净资产账面价值相比净利润更稳定, 使得PB能更好的反映企业的价值。缺点主要有:不同会计制度的企业不适合PB估值法。对于固定资产占比很少的服务行业或高科技企业, 由于净资产与企业价值关系不大, 也不适用PB估值法;最后, 负的市净率不具备估值意义。

3. 企业价值倍数估值法

企业价值倍数=企业价值 (EV) /息税折旧前收益 (EBITDA) 。企业价值反映了股东、债权人的全部投入, EBITDA则反映了股东和债权人在交税前的所有收益。EV/EBITDA越低表明公司股权和债权的价值被低估, 由于债权市价相对平稳, 主要体现的还是股权价值的被低估。企业价值倍数估值法优点:一是不受所得税率的影响, 使跨国界或市场的企业估值具备可比性;二是不受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本结构的改变不影响估值;三是排除了折旧摊销这些非现金成本的影响 (现金比账面利润重要) , 可以更准确的反映公司价值。其缺点在于操作相对复杂, 需对债权及长期投资进行单独估计, 若企业业务或并表子公司较多, 庞大的数据调整会降低其准确性。其次, EBITDA中税收因素没有得到充分考虑, 因此, 对于税收政策差异较大的企业, 该指标可能会失真。最后, 由于EBITDA为特定时期指标, 忽略了企业未来成长对价值的影响, 所以适用于具有近似发展前景的企业比较。

综上所述, 相对估值法的优点:计算方便、简单易懂, 且能够反映公司的风险和成长性。缺点:负值的市盈率没有实际意义, 不适合周期性行业企业估值。因此, 在实际运用中需重点注意:首先, 相对估值法度量的是可比公司之间价值的相对高低, 并不能对企业价值具体估量。其次, 所谓“可比公司”也是相对的, 即使有一系列指标作为比较标准, 但缺乏相关性也必然导致估值的偏差。且由于相对估值法没有标杆价值作为参照, 可比公司间价值相对的高低仍无法判断企业的具体价值。因此, 相对估值法适用于经营发展较为稳定的行业, 而不适用于周期性行业。

相对估值法的优劣对高新技术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由于专有技术往往为企业核心竞争力, 因此缺少可比公司。即使行业内成熟公司能够提供部分关键的管理经营指标, 但由于技术、人才、生产管理模式的差异, 使得这些常用的指标不再具备比较意义, 这些影响因素导致相对估值法不适用于高新技术企业的估值。

(二) 绝对估值法

绝对估值法 (又叫贴现法) , 基本思想是通过预测目标企业未来现金流并以一定的折现率将其折现从而得到目标企业的价值。最常用的估值模型有股利贴现模型 (DDM) 和折现现金流模型 (DCF) 。

1.股利贴现模型

D为股票价值, Dt为第t期的股利, r为贴现率。DDM估值法的关键是如何确定贴现率r (必要报酬率) 。理论上股权的必要报酬率等于其对应股票的预期收益率, 由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可知:股票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市场的资产组合预期收益率-无风险利率) ×β, β为该股票在市场中的风险溢价倍数。此模型适用于持续经营、股利现金流稳定的企业。

2.现金流折现模型 (DCF)

此模型通过将企业未来自由现金流折现来确定当前的价值。公式为:

其中, D为公司的内在价值, CFt为未来第t期的自由现金流, r为贴现率。自由现金流为税后经营现金流减去当年追加的资本投资和支付的现金股利。DCF侧重于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 对于那些股利发放不连续且发放金额较小的企业而言, 采用DCF更为合适。同时, 成熟稳定的企业相对高速成长的企业而言更适合DCF, 因为发展的不确定性会给模型预测带来困难。

综上所述, 绝对估值法的优点:一是通过历史数据与框架严谨的模型相结合进行预测更有说服力;二是使用未来现金流进行预测, 从某种程度上可直观反映公司的成长性和营运能力;三是模型考虑了企业未来的成长性以及与未来成长相关的变量, 如获利成长、资金成本等。缺点在于:一是模型操作复杂, 数据量庞大, 要求对企业未来发展有客观准确的判断;二是关键指标和系数的主观假设会对估值结果产生影响;三是由历史数据反映未来情景不能充分反映短期内市场波动引起的价值变化。

四、高新技术企业估值建议

高新技术企业的特点直接导致了不能简单的套用传统估值方法。为此, 需要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特征, 再结合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深入研究最适合的估值方法, 进一步估值能力和估值水平, 实现估值效率和质量的提升。

(一) 初创期企业

处于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 其生产规模一般较小 (更有甚者仅具备某个理念或领先技术) , 产品类型较少且品种不够丰富, 市场覆盖也较窄, 初期可能盈利微薄甚至亏损, 这些常见的短板给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不确定性。在股权投资者进入初创期的高新技术企业时, 专利技术、尖端成果等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就成为估值过程的重中之重。

此外, 还可以结合期权定价法来辅助判断估值结果。将企业的专利、技术等视为一定的未来投资选择权 (即期权) , 而该专利技术生产的产品作为标的资产, 那么未来生产经营预期的净现金流量现值就可用该标的资产价格代替, 未来开展生产的投资成本的现值是标的资产的执行价格。若净现金流现值大于投资成本现值, 则该期权可以执行, 应生产专利技术产品。

(二) 成长期企业

步入成长期的高新技术企业, 无论是产品类别、市场覆盖均有大幅提高, 该阶段企业产品价格最有优势, 利润较高, 能获得持续稳定的现金流, 因此可以采用现金流折现模型来进行估值。在现金流折现模型的实际操作中, 折现率的选取非常重要, 也非常困难。一般而言, 折现率以投资人要求的最低报酬率代替, 而最低报酬率的确定需要充分考虑资本成本、投资风险、通货膨胀、宏观经济政策、产业政策、税收政策等。此外, 对于规模小、资产负债率高、行业具有明显周期性的企业来说, 其经营风险大、现金流难以预测, 因此在考虑折现率应充分将上述因素考虑在内。

与此同时, 除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还需从行业成长、企业成长等方面来考虑, 即重视企业的技术价值、人才优势、行业前景、政策导向等。

(三) 成熟期企业

高新技术企业在顺利经过成长期后将步入成熟期, 在成熟阶段, 企业产品性能良好, 技术发展成熟, 市场竞争实现相对平衡, 经营活动稳健, 现金流持续稳定。企业估值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模型或相对价值估值法。

对成熟企业的估值重点在于要具体企业具体分析, 除了充分考虑企业当前发展状况以及未来蓝图, 还要结合私募股权投资退出路径。如果私募股权投资计划通过IPO退出, 则在评估中需更看重目标企业股东和管理层上市的决心有多大, 上市前的各项准备工作进行程度如何等。反之, 如果由于多方面左右上市进程的事项进展不理想的话, 则会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欲望产生消极作用, 降低企业的估值水平。如果计划采取并购退出, 则需深入调研企业在行业中所处的地位、产品业务构成、市场占有、竞争对手情况等因素。

摘要:近年来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于高新技术企业比重不断攀升, 但由于其具有高风险、高收益、高成长、无形资产占比较大等特征, 致使高新技术企业估值方法一直备受争议。本文从高新技术企业的定义及估值特点出发, 结合传统估值方法及其优缺点, 针对高新技术企业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具体分析适用于何种估值方法, 以此进一步提高企业估值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股权私募企业 篇11

关键词:私募股权 科技型中小企业

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已成为技术创新的重要力量和源泉。因此,建立一个功能健全、富有效率的融资机制,是完善融资体系,解决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问题,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更健康、更快速地发展的必要要求。

一、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反映我省融资体系的狭窄。成熟的资本市场需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 私募股权融资为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开辟了新的渠道。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关注的是企业的成长性而非企业的规模, 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中小型企业将受到私募股权基金的追捧,为这些具有投资价值的企业提供进入资本市场的通道,为融资市场主体提供融资需求。私募股权融资参与主体主要有三方:即作为融资方的处于成长期的中小企;作为资金供应者的合格投资人;作为中介机构进行私募股权融资运作的私募股权基金公司。与公募形式相比,采用私募方式融资成本少、门槛低,受到广大中小型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中小企业的欢迎。

目前,银行贷款仍旧是江西省中小企业融资的主渠道,因此江西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贷款难。据统计,江西省中小企业贷款占主要金融机构放款比例只有16%,优质中小企业只有30%的信贷需求得到满足。良好的IPO市场环境和大量高水准的并购活动,形成中小企业对私募股权融资的强劲需求。中小企业自身良好的财务状况和发展前景,也成为私募股权挑选中小企业作为融资对象的重要因素。

二、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运用私募股权融资建议

1.转变观念,提升自主创新的能力。

科技型中小企业应该确立自身发展的长远战略,所有融资行为应该以企业的长远发展和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要转变观念,积极运用私募股权等融资方式进行融资。此外,由于私募股权投资短期内只能在投资项目的发展和成长中得到回报,因此私募股权挑选企业的唯一因素就是企业和其产品的发展前景是否能带来高额的回报。科技型中小企业要强化自身的创新意识和寻求风险投资的意识,要有追求自主创新的能力,同时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机制创新、组织与管理创新等都要有所超前,使企业的创新能力转化为商业化和产业化的生产力,并且较好地体现在盈利能力上。

2.合理预测融资风险,确定融资规模。

科技型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弱,一旦风险演变成最终的损失,将给企业经营带来巨大的困难。少数私募股权基金存在冒险动机,并不关注企业长期发展,仅谋求迅速把企业炒作上市后套现退出。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考虑融资既定总收益的同时,还要预测需要承担的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可能带来的损失。在運用私募股权融资时要注意收益和融资风险相匹配,之后要合理确定融资规模和融资期限,控制融资风险。

3. 把握最佳融资机会,保持合理的企业控制权。

把握最佳的融资机会就是指选择有利于企业开展融资活动的一系列因素构成的融资环境。从科技型中小企业内部来看,过早的融资会造成资金的闲置和浪费,过晚融资又会丧失投资机会;从企业外部看,瞬息万变的经济形势将直接影响企业的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此外,科技型中小企业在运用私募股权进行融资时一定要全盘考虑企业控制权问题,既不能过度关注控制权,也不能忽视控制权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三、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运用私募股权投资的政策建议

作为成熟市场经济体系中重要的金融服务体系构成之一,私募股权投资的出现对构建多元化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创新事业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江西省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实际状况出发,可以看出私募股权投资是解决多种科技型企业成长性障碍的有效方式。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表明,私募股权投资通过对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本投入,推动企业快速成长壮大,最终获得高额投资收益。而这一投资过程间接的也通过促进科技创业和产业发展来为社会创造了价值。因此,政府鼓励私募股权投资的有序发展对于江西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成长和高科技产业的整体发展都有着积极作用。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借助私募股权投资获得发展动力中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首先是私募股权投资目前在国内的法律正式地位的缺失。虽然有《公司法》、《证券法》等相关法规可以参考,但由于没有直接针对私募股权投资的法律法规细则,私募股权投资仍然形式多样,管理混乱,使得省内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寻求私募股权投资帮助时还要付出较大的搜寻和识别成本;其次,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股权投资方式,是为了获取高额投资收益而存在的。因此,科技型中小企业在选择私募股权投资作为合作伙伴时,也要注重维护自身的合理权,防止私募股权投资通过董事会改组、对赌或回购协议等手段侵蚀创业者的核心利益,在发展过程中要合理运用多种融资方式,以客观务实的态度去选择和私募股权投资的合作时机与方式,为企业的成长提供稳定可靠的动力支持。

参考文献:

[1]蒋悦炜.基于私募股权投资的科技型中小企业成长性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11(3)

股权私募企业 篇12

中小企业的活力来自于多个方面, 其中核心的要素还是融资问题。我们知道, 一旦宏观经济矛盾转嫁于中小企业一般都表现为资金链的断裂, 所以金融的创新应用于中小企业是对中小企业最有效的帮助, 也是对中国经济最有力的推动。私募股权投资于中小企业应是金融创新形式在中小企业的应用, 如何推动私募股权与中小企业的融合, 实现中小企业的跨越式发展是关乎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

一、私募股权融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

1. 中小企业融资难现象剖析。

众多案例表明, 中小企业拉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是不诤的事实。融资难诟病主要在于融资范围有限、融资渠道不正规、融资成本较高等。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比较复杂, 一方面是由于企业自身弱点所致。众所周知大多数中小企业综合管理能力弱亦或因规模小而难于取信于资金供给的核心主体———金融机构, 使中小企业难以跨跃正规金融机构的门槛获得资金支持, 中小企业谋求发展的资金来源不得不转向非正规渠道;另一方面, 受资本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的限制, 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通过资本市场融资的机会, 使得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受制于一定范围内。目前, 多数中小企业的融资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第一, 内源融资, 也就是自筹资金。因中小企业受规模、管理制度和财务制度等方面的限制, 靠自我积累的融资方式谋求发展, 这仅能维持其生存或低效率发展, 无法实现企业的发展壮大乃至升级。第二, 民间融资。上面提到, 正规金融机构和规范的资本市场皆将中小企业拒之门外, 不得已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只有将融资的渠道转向民间组织, 于是民间融资成了大多中小企业外源融资的主渠道。然而这一渠道或因市场的作用, 或因监管的欠缺, 在满足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同时也加剧了中小企业经营的风险及倒闭的可能。

2. 私募股权融资是突破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的有效手段。

融入到活跃的资金市场, 借外力发展是当下中小企业生存发展之道。民间融资尽管提高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成本, 加大了中小企业的还款压力, 也并非一触即得, 于是创新融资方式成为中小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私募股权融资不失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有效手段之一。

私募股权融资, 是不经证券监管机构审批由非上市公司通过私募形式向投资者募集资金, 投资者进行权益性投资的一种方式。因不经证券监管机构审批, 投资者也不在证券交易机构进行相应的登记。私募股权募集资金方式所体现的特点体现为:一是方式灵活, 因为股权私募的限制条件少、金额可大可小、资金来源面广 (公司和个皆可) ;二是具备私募的突出特点即非公开性, 私募股权针对的是特定群体, 募集股权不可公开交易;三是募集难度大, 因投融资双方的信息不对称, 有意向的投资者不易寻找, 又因公开交易受限, 拥有资金者不易付诸行动。

利用私募股权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问题是融资手段的创新, 也是有效的探索, 它不仅仅可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紧缺的问题, 还能促使中小企业从经营到管理层面的全方位提升。

首先, 私募股权融资能保障中小企业的管理模式从内涵上有所提升。私募股权融资属于外部融资, 它与其他外部融资有所不同, 对企业管理内涵提高非常有效: (1) 私募股权融资能激励中小企业内控机制的完善。传统单一的融资渠道总会导致中小企业面临资金困扰, 圈钱成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中之重, 借钱还贷的循环往往使企业忽略了制度的建设完善、经营的规范有效。私募股权融资为中小企业融到的是股权资金, 而股权资金具有不返还的特点, 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中小企业还本的压力, 企业可以在较宽松的财务环境中建设并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企业的管理由被动转向主动。 (2) 私募股权融资可加速融资结构的优化。私募股权融资控制了中小企业的负债比例, 为股权结构优化创造了条件, 也为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渠道的拓宽奠定了基础。 (3) 私募股权募集对象包括机构和个人, 他们不仅关注企业的未来发展, 也会无所保留地传授自身的经营技巧和管理经验, 竭心尽力地推荐、引进外部优秀、完善的经营管理模式, 使企业在压力、激励、推力和借力基础上实现财务、税收、金融、风险控制和法律等方面的健全完善, 全面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效益, 奠定中小企业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的坚实基础。

其次, 私募股权融资有助于中小企业在获利能力上有所提升。因为私募股权融资勿需企业提供抵押担保, 也勿需承担过高的资金价格, 获得的股权资金使用期长、额度高, 是中小企业融资成本降低的有效方式, 直接提高了其获利水平。

二、私募股权投资中小企业存在的问题

私募股权融资建立于投资者与中小企业间的直接利益关系, 共同的利益基于共好的理念。中小企业私募股权融资在表面上是获得了资金流, 私募股权基金则是预期在中小企业公司治理结构变革、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基础上创建自己的品牌, 实现自身效益的最大化。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 私募股权投资市场的活力、创新力在全球也颇具影响力, 2015年初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管理规模已占全部私募基金的50%以上, 规划不断增加的同时也暴露出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融资整合中存在的风险:

1. 企业价值评估的风险。

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过程中, 其价值通常会被投资方低估而使股权低于市场价格。固然, 对企业价值的判断是困难的, 但估值结果对股权价值、分红比例等指标都有决定作用, 而在私募股权融资谈判中的中小企业处于弱势, 一是企业人才优势不及投资者, 无法弄清楚专业性的估值方法;二是从估价高低对企业的未来各有利弊, 过低估价埋没了企业价值, 过高估价又有可能推进企业的破产, 评估结果的主动权往往在投资方。

2. 忽视长远规划的风险。

私募股权基金投融资双方因信息不对称、预期的不确定, 很难避免资金整合中的短期行为。私募股权投资者更关心的是投资的企业尽快上市、转让、第三方并购收回投资回报, 这种投机心里驱使其并非深入到企业的日常管理中, 只顾及短期的收益。被投资方则是借助私募股权融资粉饰财务报表, 同时为更便于再融资, 在融资策划中对投资工具、投资阶段等规划欠科学、规范, 在长期的经营运作中就会逐渐引发各种矛盾。

3. 企业品牌产品退出的风险。

品牌企业是以企业产品的品牌为基石的, 一般企业创建品牌产品需要较长的过程, 它是企业生命的核心。中小企业创建自己的品牌十分不易, 若私募股权的融资整合考虑不周就会导致品牌的丧失, 如永乐电器就是典型案例。中小企业在争取到私募股权基金时应做到事前的科学设计, 包括融资目的、金融、用途、公司占股份比例、上市安排等, 争取企业的上市扩大品牌效应, 保全企业的市场地位并扩大企业的市场地位。

三、私募股权基金与中小企业整合中的风险防范

1. 提高法律意识, 防范法律风险。

在我国, 私募股权融资正处于经验积累阶段, 此范畴的法律法规还有待于建立健全, 尽管因没有对应的私募股权融资的法律而制约了监管的有效性, 但是我国宏观的法律环境已经趋于完善, 所以对于引入私募股权基金的中小企业而言, 并非无法找到可参照的相关法律, 对相关法律条款的熟知和掌握是维护企业权益的必要保障。股权私募基金引入前要明确法律边界, 资金运作中要清楚投资者的各自的法律行为, 总之, 中小企业不能只关注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 要系统考虑因此产生的法律方面的风险。

2. 增强合作意识, 降低估价风险。

合作必须是知己知彼, 成功合作是双方价值取向的一致性。所以, 首先, 中小企业在准确定位自身所处阶段基础上选择私募股权基金。企业经营层次划分为成长期、扩展期、过渡期, 不同的阶段所需求的私募股权基金类型是不同的, 它们分别对应的是创业投资基金、并购投资基金和过桥基金, 供需双方目标吻合才有可能合作;其次, 双方在建立利益均衡基础上确定股权价格。前面已经分析过企业定价核心即股权定价, 即不可过高, 也不可过低。由于没有固定的标准和规则, 需要经过双方反复的谈判, 加强沟通交流, 在双方均认可的眼前和未来利益的均衡点上达成协议。

3. 明确持续发展意识, 规避短期行为风险。

私募股权在我国的融资市场中还不成熟, 导致投资者产生了对企业未来预期的担忧, 以至忽略了投资的初衷, 将掌控企业, 追求企业的短期经营业绩为目的, 出现了追求短期资本回报的现象。其实, 中小企业整合私募股权基金于自己的融资框架中, 完全取决于投融资双方的两厢情愿, 私募股权投资者是经过考察、分析评价后进行的战略性投资, 既然这样, 投资者投资中小企业的目标本该就是放眼企业的未来, 只不过是以资金支持形式切入, 和企业的发展战略保持一致, 投资者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和企业一同经历改革转型、试验调整、跨跃发展。作为融资的中小企业来说也应该慎重地选择战略投资方。

4. 强化企业人才培养意识, 避开投融资双方谈判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于中小企业完全是现代金融市场创新的行为方式, 双方因利益的一致性产生合作, 也因各自对利益最大的追求需要以谈判形式协调。谈判环节取决于谈判者的能力, 包括谈判技巧、专业能力、法律能力、文化素质和心里素质, 说穿了是人才的对决, 因此企业方只有拥有专业的人才, 或者有能力聘请专业人才, 才能及时化解谈判中的矛盾, 同时杜绝未来可能产生的风险, 最终在双方利益均衡基础上实现与投资者间的高效率、高质量合作。

参考文献

[1]朱虹, 李学峰.中小企业成长与股权基金发展的互动效应投资研究[J].2015 (6) .

[2]付雨峰.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促进中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 2015年6月.

[3]邓艳华, 刘伟平.中小企业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若干思考[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 (11) .

[4]张婷.基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刍议[J].金融经济, 2014 (4) .

上一篇:税务规定下一篇:数学倾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