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基金法律监管(通用12篇)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 篇1
“私募”是当前中国资本市场备受关注的概念之一, 但何谓真正的私募, 私募股权基金有哪些风险, 对于广大散户而言仍较陌生, 加之我国证券法规对于证券的非公开发行及其流通制度的规定不成体系, 对私募的合法性监管不到位, 导致许多地下“私募”的出现。本文试图分析私募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和风险, 并对加强证券非公开发行的法律监管提出一些建议。
一、私募股权的含义及认定
(一) 私募股权的含义
私募即证券的非公开发行, 与证券的公开发行相对应, 证券发行人以不公开的方式向有限范围内的投资者发行证券、募集资本的行为。但这一定义仅为学理上的界定, 我国相关证券立法并没有对私募作出明确的定义。《中国证券百科全书》曾作出以下定义:“私募, 亦称为私募发行、内部发行或不公开发行, 是面向少数特定投资者的发行方式。这种发行方式仅以证券发行者具有某种密切关系者为认购对象。”但这和本文所指的私募存在较大差别, 以上这种法定概念缺失的状况和证券私募制度本身有关, 私募制度本身并非一个体系化的法律制度, 对私募的法律研究也多从实用角度出发, 因此作出抽象的界定就更加困难。
私募股权投资 (Private Equity, 简称PE) , 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 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 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 出售持股获利。由于一二级市场价差的存在, 公司上市后原始股东的财富必然增值, 所以PE投资于原始股份将获得高额的投资回报率, 同时又解决了企业的上市资金需求, 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日渐勃兴的投资方式。
(二) 私募股权的认定
在学理上界定了证券私募的定义后, 准确界定私募股权仍需要解析私募股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一般而言, 证券的发行制度由认购人资格、信息披露制度和后续流通制度组成。私募股权的构成要件也应当由这三部分构成, 并充分体现其最大特点即“非公开”。因此私募股权的构成要件应当包括:私募的合格购买人、私募的信息披露和私募股权的后续流通。
1. 私募的合格购买人资格和人数。
私募股权的非公开特点决定了其购买人应当具备专业的投资知识和谈判能力, 而这一点个人投资者往往难以胜任, 而机构投资者由于专业程度较高, 理当成为私募股权的主体。
2. 私募的信息披露。
任何证券的发行都必须有相应的信息披露, 但私募股权的信息披露详细程度不如公开发行, 其主要途径是依靠发行人自愿披露或依赖投资者自行调查取得。这和私募股权的投资对象主要是和发行人有密切联系的专业机构投资有关。
3. 私募股权的后续流通制度。
证券发行后流通是否受到限制以及如何限制是判断是否私募的重要标准。由于私募的最重要特点是非公开, 如果允许投资人可以任意转售给其他公众, 则在一级市场对合格购买人资格的限制将有可能被架空, 所以应当对投资者购买私募股权之后的转让作出限制。
二、私募股权基金
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方式多样, 大部分是采取基金募集的方式。下面本文着重分析私募股权基金的特点及其类型, 以及和创业投资的关系。
(一) 私募股权基金的含义
所谓基金就是通过公募或私募等多种形式将投资者所投资的资产集合成为一个资产池, 由被委托的基金资产管理人将资产投资于基金章程规定的具体领域以达到投资者目的的投资方式。私募股权基金 (Private Equity Fund) 是基金的一种, 它兼有私募股权的特点和基金的特性, 主要是指通过私募的方式获得资金, 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 即将每一单位的投资额最终兑换成为被投资对象的股权, 然后参与被投资对象的经营管理帮助其获得快速发展并实现上市, 从而促使股权快速增值后出售所持有股份获利的投资方式。
私募股权基金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首先, 在资金募集方式上的非公开性。主要是通过非公开方式, 一般是基金管理人私下向机构投资者或者特定个人协商募集。其次, 在投资方式上, 以私下形式进行而不采用公开市场操作, 同时监管机关对其交易细节的披露要求也较低。再次, 在投资方向上, 多采用权益性投资方式, 通过对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行使决策权实现企业的发展。
(二) 私募股权基金的类型
一般而言, 私募股权基金按照募集资金的来源不同, 可以分为独立型基金、附属型基金和半附属型基金。但是我国习惯上依照所有权不同进行划分, 一般分为国有资本私募股权基金、民间资本私募股权基金以及外资私募股权基金。
国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一般资金规模较大, 多专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国家大型项目建设。典型的如渤海产业基金、中国节能投资公司。民间资本私募股权基金, 主要是一些民营创投公司和登记注册的有限合伙制的创投企业。此类基金早期多采取公司制, 募集资金来源多为国内的个人、民营企业等。目前国内实力较大的民营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有红鼎实业等。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与前两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基金本身在海外, 资金募集多以美元作为主要投资品种, 规模较大, 并且在管理模式上采用更加灵活的有限合伙制。典型的如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等。
三、私募股权基金的风险及其法律监管
(一) 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风险
私募股权基金行业的一般风险包括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 宏观风险主要包括系统性风险、政治风险和监管风险;微观风险主要包括操作风险、财务风险和道德风险。私募股权基金的宏观风险中, 系统性风险是指金融市场本身存在的风险, 这是由市场本身的不确定性决定的。政治风险是指私募股权基金容易受一国政治因素影响, 一旦发生政治动荡引发市场波动, 金融资产将遭到重大损失。监管风险是指由于私募股权资金的非公开性, 它很少受到金融监管机构的监督, 操作透明度不强而导致的“黑箱操作”的风险。私募股权基金的微观风险中, 操作风险是指作为基金的主要操作手段的“对冲”操作风险, 金融衍生工具有放大风险的副作用。财务风险是指私募股权基金的高财务杠杆比例风险, 基金经理通过计算投资组合中各类金融工具的构成比例来获取巨额利润, 但巨大头寸和高杠杆比例将带来巨额风险。道德风险主要针对基金管理人在委托——代理机制中可能出于自己业绩提成的考虑而不顾风险滥用职权。
(二) 私募股权基金风险的法律监管
1.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监管的立法现状。
目前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监管制度是由“两法三规”组成的。两法指《合伙企业法》和《证券法》, 三规指《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证券法》和《合伙企业法》分别界定了私募的概念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在《合伙企业法》出台前, 这种组织形式一直没有明确的法律依据, 该法的规定规范了私募的组织结构。
风险投资是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最主要的形式, 因此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更多的是伴随着风险投资的发展逐步形成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就是规范风险投资的两部重要法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合伙企业法》之前首次明确了创投企业可以采用非法人制的组织形式, 允许其以“创业投资基金”的名称注册。《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在创投企业的保护和监管上作出了重大探索, 一方面在投资运作环节规定了一系列限制条款, 例如规定创投企业只能投资未上市企业的股权, 对单个企业的投资不得超过创业投资企业总资产的20%;另一方面又规定了九条保护措施, 例如规定创投企业可以设立有限的存续期, 期满可以清盘, 从而建立起对基金管理人的风险约束。另外, 《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了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证券的条件。
2. 完善私募股权基金法律监管的建议。
以上“两法三规”虽然初步建立了对私募监管的法律框架, 但是仍略显粗糙, 存在私募审批程序简化、容易出现套利、信息不对称等弊端。结合发达国家私募法律制度的先进经验和我国国情, 本文提出以下完善我国私募法律制度的建议。首先, 加强场外交易制度建设。我国目前在私募证券的转售方面没有制定具体的可操作的规定, 主要是由于场外交易市场的缺乏, 退出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私募证券的流动性低。我国应加快天津、北京等地OTC (柜台交易) 市场的建设, 完善与风险投资有关的股权退出机制。其次, 完善私募股权基金发行方式的规定。我国的规定用“公开劝诱”“变相公开方式”之类的抽象性概念, 力求做出周延性的概括, 却没有对相关概念作出具体界定;而美国则采用列举和概括相结合的方式, 给发行人、裁判者提供了形象具体的执行标准, 虽不周延, 但可类推适用。显然后者操作性更强, 我国未来的立法不妨借鉴美国的做法。最后, 未来的私募股权基金立法还应当加强和《反垄断法》的衔接。私募股权基金若不控制其持股比例, 可能会形成金融垄断甚至产业垄断, 一旦某一环节发生波动风险将会迅速传播, 会导致类似本次次贷危机这样的教训。因此, 建议在私募股权基金立法中可以规定同一家金融控股机构或该机构的董事、控股股东不得直接或者间接地持有私募股权基金特定比例 (例如25%) 以上的股份。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 篇2
交易行为监管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1、2006年5月推出的国内首只生命周期基金是__。A.兴业社会责任基金
B.南方全球精选基金QDⅡ基金 C.ETF联接基金
D.汇丰晋信2016基金
2、封闭式基金份额上市交易应符合条件的有__。A.基金的募集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 B.基金合同期限为5年以上
C.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5亿元人民币 D.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
3、我国基金业快速发展阶段的代表性基金创新品种有__。A.南方宝元债券基金 B.南方积极配置基金 C.南方避险增值基金 D.国投瑞银瑞福基金
4、基金产品风险等级通常不包括__。A.零风险等级 B.低风险等级 C.中风险等级 D.高风险等级
5、广告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向投资者传播,如__等。A.印刷媒体
B.户外和公共交通广告 C.移动电视媒体 D.网站在线服务
6、股东大会是股份公司的权力机构,由__组成。A.持股5%以上的股东 B.全体股东 C.全体员工
D.公司高级管理人员
7、《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规定,基金销售活动的业务主体是__。A.信托公司 B.证券公司 C.商业银行 D.基金公司
8、中小投资者投资于基金可以享受到的好处有__。A.投资损失由基金管理人承担 B.享受到专业化的投资管理服务
C.用较少的资金进行多样化的资产配置 D.基金财产的保管安全有保障
9、证券市场的品种结构主要包括__。A.股票市场 B.债券市场 C.基金市场 D.衍生品市场
10、只有____才有权发售基金份额,进行基金财产的投资管理。A:基金投资者 B:基金管理人 C:基金托管人 D:监管机构
11、证券发行市场的作用不包括__。
A.为已经发行的证券提供流通转让的机会 B.为资金供应者提供投资和获利的机会 C.为资金需求者提供筹措资金的渠道 D.促进资源配置不断优化
12、《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规定,在发行人主体资格方面,要求申请在主板市场上市的发行人,上市前已严格按照股份公司的要求运行一段时间,因此,要求在组织形式上,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满____年后方可申请发行上市。A:1 B:2 C:3 D:5
13、下列关于股票、债券、基金风险收益的描述,正确的有__。A.普通股的收益要小于基金 B.股票的收益是不确定的
C.证券投资基金的收益要高于债券 D.基金投资的风险大于债券
14、基金销售机构应__。
A.不在同一时间代销多只基金
B.关注投资人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基金产品风险收益特征的匹配性 C.为投资人办理基金销售业务手续时,识别客户有效身份
D.在投资人开立基金交易账户时,向投资人提供《投资人权益须知》
15、以下关于我国基金营销的证券公司渠道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面向股票及债券市场,面对的客户主要是股票投资人 B.应建立起以服务为中心、客户至上的运营模式 C.相比商业银行,可以为投资者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D.应以持续销售为主,保证基金代销业务的持续健康发展
16、在基金份额的募集过程中,____等募集信息披露文件向公众投资者阐明了基金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及有关募集安排,投资者能据以选择适合自己风险偏好和收益预期的基金产品。A:基金招募说明书 B:基金成立公告 C:基金年报
D:基金定期公告
17、分析和评价基金经理可以从其__等方面进行考察。A.从业经验 B.过往业绩 C.投资理念 D.操作风格
18、、是基金收益分配的基础。A:基金收取的各项费用 B:基金获得的税收优惠 C:基金净收益
D:基金管理费和托管费
19、在进行基金公司的分析与评价时,考察基金公司概况的主要内容有__。A.公司股东情况 B.公司经营情况 C.公司的沿革情况
D.公司董事会和监事会情况
20、既注重资本增值又注重当期收入的证券投资基金是__。A.增长型基金 B.指数型基金 C.混合型基金 D.平衡型基金
21、关于基金销售监管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A.基金市场必须要有充分的透明度,要实现信息的公开化 B.参与市场的主体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C.监管部门执法必须公正
D.促进基金销售机构审慎经营,有效防范和化解业务风险
22、当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__时,中国证监会可以建议任职机构暂停或者免除该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
A.最近1年内受到行业协会纪律处分、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两次以上 B.最近1年内中国证监会出具警示函、进行监管谈话两次以上 C.向中国证监会提供虚假信息、隐瞒重大事项
D.所在公司旗下基金在基金业绩排名中连续3年名次下滑
23、个人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__,由上市公司和发行债券的企业在向基金派发股息、红利时,代扣代缴20%的个人所得税。A.国债利息收入 B.股票的股息收入 C.企业债券的利息收入 D.买卖股票差价收入
24、一只基金在收益分配前的份额净值是1.3400元,假设每份基金分配0.0500元收益,不考虑其他因素,在进行分配后基金的份额净值__。A.不会有变化 B.将会上升至1.3900元 C.将会下降至1.2900元 D.不确定
25、金融衍生工具的价值与基础产品或基础变量紧密相连,具有规则的变动关系,这体现了金融衍生工具的__。A.跨期性 B.杠杆性 C.联动性 D.高风险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根据基金投资理念的不同,可以将基金分为__。A.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 B.契约型基金和公司型基金 C.离岸基金和在岸基金
D.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
2、特殊类型基金不包括__。A.系列基金 B.收入型基金 C.保本基金
D.上市开放式基金
3、普通股票是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股票,其持有者享有股东的__。A.营销权 B.特许经营权 C.财产支配权
D.基本权利和义务
4、基金资产净值除以基金当前的总份额,就是____ A:基金资产估值 B:资金资产总值 C:基金资产净值 D:基金份额净值
5、我国基金托管人由依法设立并取得基金托管资格的__承担。A.商业银行
B.基金投资咨询机构 C.基金销售机构
D.基金注册登记机构
6、具有良好择股能力的基金经理一般会__。A.买入表现将超越市场或业绩比较基准的股票 B.卖出表现将落后于市场或业绩比较基准的股票 C.超配绩优行业或板块 D.低配绩差行业或板块
7、与基金半报告相比,基金报告需要__。
A.提供最近3个会计的主要会计数据、财务指标、基金净值表现和收益分配情况 B.披露内部监察报告
C.披露基金的主要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所有的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情况
D.披露报告期内改聘会计师事务所的情况以及支付给所聘任的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及事务所已提供审计服务的年限
8、基金将零散的资金汇集起来,交给专业机构投资于各种金融工具,以谋取资产的增值的特点是指____ A:集合投资 B:无风险性 C:分散风险 D:专业理财
9、__可采用不同币种申购基金份额。A.QDII基金 B.境内ETF基金 C.一般开放式基金 D.一般封闭式基金
10、机构从事基金评价业务并以公开形式发布时,对基金、基金管理人单一指标排名的排名期间不得少于__个月。A.2 B.3 C.4 D.5
11、根据__的规定,基金管理人委托代销机构办理基金的销售,应当与其签订书面代销协议,约定支付报酬的比例和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未经签订书面代销协议,代销机构不得办理基金的销售。A.《证券法》
B.《证券投资基金法》
C.《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 D.《证券投资基金运作管理办法》
12、目前,对同类基金进行评价,常用的等级评价主要根据指标的排序范围设置为()个等级。A.3 B.5 C.6 D.10
13、基金管理人设置了相应的证券交易技术控制手段,目的在于__。A.有效控制不公平交易行为 B.有效控制利益输送的交易行为
C.为公司的业绩考核提供部分量化指标 D.通过分散投资降低系统性风险
14、有价证券是____的一种形式。A:真实资本 B:货币资本 C:虚拟资本 D:商品资本
15、ETF属于__。A.保本基金 B.指数基金 C.主动型基金 D.基金中的基金
16、在开放式基金市场营销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 A:开放式基金的广告、宣传、推介受中国证监会的监督管理
B:基金的设立申请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前,不得以任何形式宣传和销售该基金 C:基金的销售宣传资料应当报中国证监会备案 D:基金管理人可通过抽奖等活动促进基金销售
17、QDⅡ为应付赎回、交易清算等临时用途借入现金的比例不得超过基金、集合计划资产净值的____ A:5% B:8% C:10% D:20%
18、__不属于股票基金的分析指标。A.久期 B.基金分红 C.已实现收益 D.净值增长率
19、基金管理公司投资决策委员会负责决定所管理基金的__等事项。A.投资原则和目标 B.资产配置
C.投资计划和策略 D.投资权限
20、夏普.特雷诺和詹森分别于1964年.1965年和1966年提出了____ A: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B:套利定价理论 C:多因素模型 D:证券组合选择
21、决定股票市场价格的是股票的__。A.票面价值 B.账面价值 C.清算价值 D.内在价值
22、通常,处于__的投资人多属于保守型。A.家庭形成期 B.家庭成长期 C.家庭成熟期 D.家庭衰老期
23、基金市场营销的管理过程包括__。A.市场营销计划 B.市场营销分析 C.市场营销实施 D.市场营销控制
24、关于证券市场的发展阶段,下列说法正确的有__。
A.纵观世界主要国家证券市场的发展历史,其进程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
B.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证券市场自身也获得了高速发展
C.1929~1933年是证券市场发展的停滞阶段,世界各国证券市场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
D.20世纪70年代开始,证券市场的发展进入加速发展阶段
25、以下关于基金经理的从业经验和过往业绩,说法不正确的是__。
A.从业时间长、有行业研究员背景的基金经理,在选时和选股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B.对频繁变动公司的基金经理,在考察其从业经验时应保持适当的谨慎
C.对于新成立的基金,本身尚无业绩可考,评价其基金经理的过往业绩往往并不重要
私募基金监管难题待破 篇3
不过,就在公募基金受到普通投资人热捧、资产规模突破8000亿元之际,若干公募基金的明星基金经理却悄然离开公司,转而加盟私募基金,其中就包括业内闻名的博时价值增长基金经理肖华。近来,又有建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蒋彤、长盛基金基金经理闵玉与原中金公司的李刚组成铁三角加盟某知名私募基金的消息传出。嘉实基金的基金经理刘欣、易方达基金的梁文涛据说也已加盟了私募基金。私募基金行业因为这些公募基金的精英加入,突然之间备受注目。
私募基金暗潮涌动
某私募基金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之间最大的差异在于其利益机制。公募基金以是否跑赢业绩基准作为衡量其优劣的标尺,而私募基金则追求绝对收益。对公募基金来说,其利润来自于管理费,收入和基金规模成正比,因而基金公司的动力在于做大基金规模。而私募基金的收益则来自于绝对收益的部分,获利部分通常由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之间八二分成,亏损则由投资者自行承担。
因而从机制上来说,私募基金的动力在于获取超额收益,公募基金的动力在于做大规模。也正因为如此,私募基金存在以风险博收益的内在激励机制。 由于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为其正名,国内私募基金长久以来行走于“灰色地带”。由于缺乏托管制度,只有极少数私募基金有能力凭借自己良好的信誉,向企业或个人定向私募资金,并成立基金;而大部分私募基金则是以账户管理的方式生存,资产仍然在客户的名下,私募基金只拥有账户管理权。这两种方式均建立在双方彼此信任的基础上,并没有任何法律和制度作为保障。
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私募基金选择和信托公司合作成立信托项目,私募基金则作为信托公司的投资顾问。某信托公司负责人向记者介绍说,项目资金中的一部分为私募基金的自有资金,在具体运作的过程中形成投资顾问、信托公司、托管银行、交易券商四方监督机制。这种方法可以有效地防范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投资者获得收益部分的80%,另20%则由私募基金和信托公司按照协定比例分配。该人士同时表示,目前这种信托产品实行向银监会备案制,投资者对其认同度比较高。
私募基金规模不断壮大
除了本土的私募基金外,目前也有部分国际对冲基金借道QFII或者其他方式进入A股市场。
“对冲基金卖空A股的方式,通常是从QFII处借入一定数量被它们看空的股票,将其卖出,等待股价下跌,然后在较低价位重新买进,偿还经纪商并获得差额利润。但是由于当前内地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做空机制,因此对冲基金在大陆一时还无法施展拳脚。现阶段,它们的主要操作对象还是香港的中资股。”对私募基金颇有研究的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此前曾对外披露过海外私募基金进入内地的一些操作手法。
英国《金融时报》对那些进入A股市场的对冲基金也曾有若干报道。文章称:“一些对冲基金公司涉嫌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在中国快速上涨的股市中从事交易活动。因而亚洲市场最大的对冲基金投资者,比如KBC、Sparx等较为保守的养老基金,由于担心对冲基金进入A股市场所面临的政策风险,所以选择回避这些投资于A股的对冲基金。”
近几年来,全球对冲基金的总体数量急剧增加。2005年,美国通过一项新的规定,允许养老基金等较为保守的机构投资者投资于对冲基金。此后,对冲基金的规模迅速扩张。据悉,目前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已经达到1.4万亿美元。随着对冲基金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所带来的对全球金融市场的稳定和持续增长的威胁力和破坏力也在不断增大。
在不久之前召开的G7会议上,七国集团在肯定对冲基金在全球金融体系中发挥了显著作用的同时,也同意目前对于对冲基金潜在风险的评估已经变得“更加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瑞士信贷亚洲区首席经济学家陶冬表示,目前对冲基金里面存在大量的场外交易,它们完全绕过了市场机制,脱离了监管的控制范围。而且其交易越来越复杂,一些结构型产品把很多的投资工具联系在一起,不仅没有透明度,而且一旦出现问题,就会出现骨牌效应。
而这一点,也是国内监管机构所担心的问题。对国内私募基金合法地位的肯定,以及相关监管制度的研究,在风生水起一年多以后,直至今日仍无实质性进展。而与此同时,私募基金仍在市场中大范围活动,且规模不断壮大。
私募基金所获取的高额收益以及基金管理人所能获得的高额管理费成为其巨大的推动力。据某业内人士透露,2006年牛市期间,公募基金经理收入最高的是几百万元,最低的大约只有20多万元,而私募基金经理个人收入超过千万元的则大有人在。激励制度的差异,促使更多优秀的基金经理走入私募基金行列。这也是欧、美等金融市场的普遍趋势——对冲基金行业中聚集着最优秀的一批人。
何时给个合法地位
在既成事实面前,是否给私募基金一个合法的地位似乎只是时间的问题。
在证监会1月召开的“两法”座谈会上,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周正庆表示,现在证券市场形势虽然好转,但是越是好转,越要重视依法加强监督管理。他建议,现在要加以研究对私募基金的监管问题。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最近的研究报告中,也对私募基金的政府监管和发展提出了八项具体建议,报告指出应明确私募基金合法地位。这份报告建议,我国对私募基金的政府监管可以遵循三大原则:一、明确私募基金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合法性及其地位,既不能一律封杀,也不能放任自流;二、明确私募基金的特色和优势,通过政策鼓励和发展它的特色和优势,促进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优化;三、明确对私募基金的监管重点和方向,避免使私募基金与共同基金趋同。
在监管思路上,国内专家的看法和国际潮流是一脉相承的。深交所在报告中提议,应通过禁止私募基金从没有自我保护能力的小投资者那里吸纳资金,保护普通投资者的利益。同时,通过限制私募基金的销售范围,避免私募基金风险扩大化、普及化和公众化。将私募基金监管的重点放在限制私募基金投资者资格和数量上,以及私募基金销售渠道和销售方式上。
比如,美国证监会对对冲基金的投资者就有非常严格的要求。按照规定,对冲基金的个人投资者必须拥有500万美元以上的证券资产,最近两年平均收入最少在100万美元以上。只有资产在2500万美元以上的机构才有资格投资对冲基金。
一般而言,对冲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签订《合伙人协议》后,除了给投资者一个具有吸引力的回报率外,基金经理人要求很大的自由度,投资过程和投资策略高度保密,投资者很难获取有关信息。这种信息披露的特殊性为监管出了难题,监管部门很难定出一套有效的制度进行监察、评估及管理其所引起的系统性风险。
对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探讨 篇4
虽然目前我国的法律体系中还找不到对私募基金的准确定义, 但是在市场中实际上具有私募基金性质的地下私募基金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其对证券市场的影响力度上都已经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2001 年, 夏斌的《中国“私募基金”报告》估算出当时中国私募基金达7000 亿元。目前我国具有私募基金性质的地下私募基金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 这些地下私募基金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形式:
(1) 工作室。
工作室是目前最公开最常见的私募基金。以较有名气的股评人士或研究人员命名的各类工作室大部分负责给客户提供详细的市场操作计划, 而且, 随着资金量的较大差异 表现为所谓 “金牌会员”、“银牌会员” 等一般地进入工作室所要求的资金量门槛并不高。在深圳, 一些著名咨询机构下的工作室只要有 50 万元就可以达成合作的口头协议。 正因为资金量不算太大, 一些客户提出了较高的年保本收益率, 这一数字目前一般为 20%左右。至于工作室的收入, 大多数并不直接向客户收取, 而是由工作室与客户进行交易的证券营业部进行协商, 从交易佣金中提取。
(2) 券商。
证券公司是最早参与地下私募基金的。1993年证券公司的主营方向由经纪业务转向一级市场业务, 与之相应的是需要定向拉一批大客户, 久而久之, 双方建立了相互信任关系, 证券公司的角色也就顺理成章的转换成委托代理人。从 1999 年起 综合类券商经批准可以从事资产管理业务, 受托管理现金、国债或者上市证券。从地下转为地上公开之后, 各券商在这方面的竞争更加激烈了。目前, 一些证券公司在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中都有相同的承诺, 如保证收回本金保证年收益率等。
(3) 公司型私募基金。
从1997年以来, 更加接近于严格意义上的私募基金以公司的形式出现了, 如投资咨询公司, 投资顾问公司以及投资公司。地下私募基金主要来自于企业, 大多以专用账户的形式存在。在出资额、使用期限、分配等方面都参照公募基金。投资咨询公司能作为 地下私募基金的发起人、管理人, 其工作重点也会以目前的公司形象宣传转而向提高所管理资产的利润率发展, 从而进一步提高公司的吸引力, 形成良性循环。至于监管方面, 这部分基金多让大投资者做资金的监管人, 重大投资则须经投资人本人同意, 因经营业绩相当不俗, 这些基金在市场上颇受追捧。
2 私募基金发展的风险分析
2.1 我国私募基金的风险分析
中国的私募基金一直游离于法律、法规监管之外, 没有取得合法地位, 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
首先, 我国的私募基金一般以工作室、券商、公司型私募基金等名义存在, 在组成形式上与受托理财、集资投资相似, 基本上通过私下订立契约而形成, 建立在这种非法的契约上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很脆弱的, 无法控制受托者的道德风险, 一旦发生纠纷, 投资者权益难以得到法律保障。
其次, 国外私募基金的操作手段是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对冲, 在控制风险的同时, 也加大了风险。在目前我国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不完善甚至不存在基金管理人素质不高的条件下, 私募基金主要依靠在证券市场上做庄或跟庄获取收益, 既影响了证券市场的稳定性, 也使其面临的风险扩大。
最后, 由于目前国家对私募基金的立法没有正式出台, 投资者还面临着政策调整的风险, 由于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要求低, 高财务杠杆投资模式的特殊性, 决定了它的高风险性和社会震荡性。所以, 如何加强对私募基金风险的控制和适度监管越来越成为关注的焦点。
2.2 私募基金蕴含巨大的风险
(1) 信用风险 。
因为私募基金在法律上还没有正式地位, 所以它的投资者与管理者签订的契约合同在法律上是无效的, 是得不到法律保障的。因此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面临着巨大的信用风险。
(2) 到期无法兑现的风险。
私募基金投资者对管理者使用资金都有一个期限限制, 如果私募基金到期不能达到预期的收益, 那么, 就会像非法集资案一样拆东墙补西墙, 最后因兑付现金越来越多而集资资金越来越少形成恶性循环, 造成无可挽回的兑现风险。
(3) 系统风险。
虽然一些较大规模的私募基金采用了西方基金的做法, 有一套监管、运作的方案, 而且, 迄今为止私募基金的运转从整体上讲还算正常, 没有出现系统性的信用危机。但由于缺乏外部监管, 加上此类业务本身就处于地下状态, 使得基金管理人操纵市场、欺诈客户行为时有发生。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法律地位不确定, 很多基金管理人短期行为严重, 经营风格激进, 一旦市场大势发生逆转, 基金经营的资产质量下降将会引发很多金融风险。
3 国外私募基金监管的经验
目前各国对私募基金的规范可主要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 对私募基金已形成一套完整的法律规范体系, 第二类是以英国为代表的, 形成以行业自律为主, 政府监管为辅的私募基金监管法律体系。
3.1 美国私募基金监管模式
美国对私募基金的规范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投资者资格的限定。美国法律规定, 投资于私募基金的投资者必须是“有资格的投资者”。所谓“有资格的投资者”是指必须符合《1933 年证券法》的“法规D”, 以及《国民市场证券改革法》的有关规定。
(2) 对私募基金设立的放宽。据美国《投资公司法》的规定, 在美国从事证券投资、证券交易的基金必须向全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登记注册, 并且只能设立固定面额证券公司、单位信托投资公司和公开募股管理型公司。证券交易委员会从基金的投资资格、范围、方法、手段等方面予以审查监管。但是对于私募基金, 美国的《证券法》却为其提供了“安全港” (Safe Harbor) 条款《 证券法》中的D 规则规定私人合伙投资于证券市场, 投资者可以不按《投资公司法》规定的三种方式设立合伙制的投资机构, 并且符合一定条件的, 如符合投资者人数的规定或不公开发行证券等, 可以免于登记注册《证券法》的S 规则则为外国人的私人证券投资提供了同等优惠的条款, 这样美国的私募基金实际上就具备了一条合法的避开金融监管且注册豁免的简便路径。
(3) 对私募基金公开发行的限制。美国法律规定私募基金发行不能在社会上公开宣传, 只能在私下进行。因为大众投资者不具备专业分析和自我保护能力, 美国法律对私募基金投资者限定的原则, 就是将他们严格控制在有自我判断、自我保护和具备抗风险能力的人范围, 因此严格限制公开发行。
(4) 在信息披露方面不做严格要求。根据美国的法律, 公募基金必须定期向投资者通告经营状况, 包括净资产报表、收入和支出报表等, 不得少于每半年一次;向SEC 提交年度或半年度经营报告, 汇报主要经营情况, 并接受独立的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内部会计制度等。而私募基金则不要求在监管机构登记、报告或披露信息。因为美国相关制度的设计就是以投资者的成熟、理性为基础, 认为他们有足够的能力和技巧跟基金经理人合作和沟通, 监管部门和公众都无须介入和了解情况。
3.2 英国私募基金监管模式
英国对“私募基金”的监管原则主要体现在信息传播方式上。在英国《2001 年集合投资发起 (豁免) 条例》中, 从传播信息的角度, 对“未受监管的集合投资计划”进行限制, 将“传播”理解为“被授权人在业务过程中邀请或请求加入某不受监管计划”, 并将“传播”划分为“对某人的传播”和“指向某人的传播”、“实时传播”和“非实时传播”等。在传播过程, 其一般要求提供: 投资者的资格证明、投资者本人的声明和传播者在传播过程中发出警告及有必要的防止其他非目标人员参与的机制。其对“实时传播”则仅限于由海外人士向海外人士传播关于海外投资的计划, 投资专家, 拥有高额资产的公司、非法人公司组织, 熟练投资者, 信托的发起人、受托人、其他代表和信托、遗嘱的受益人。
英国有关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定也包含在证券和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体系中。包括有1958 年的《防止欺诈法》, 1973 年《公平交易法》, 1976 年的《限制交易实践法》以及1985 年的《公司法》等, 而1987 年的《金融服务法》, 可全面监管投资基金的各项运作环节。但总的说来, 英国私募基金业管理宗旨是以行业自律为主, 法律的监管居于次要地位。其行业监管体系由三个机构组成:证券交易商协会、收购与兼并专门小组、证券业理事会。各个机构都制定有一整套的行规和条例来进行自我监管。不过近年来, 英国证券市场监管有了些变化, 出现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趋势, 但总的说来, 与美国相比, 英国的法律监管体系还是较为宽松。
从以上私募基金监管模式我们可以知道私募基金在国外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国外对私募基金的监管主要靠一些较为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规定, 来保护投资者的权益。即便在最发达的美国其监管也是很严格的。因为“私募基金”投资具有极大的风险性, 国外私募基金监管的重点:一是对于投资者人数和资格的限制;二是对私募基金发行方法和信息传播的限制。因为私募基金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 所以我国的私募基金监管模式应主要向监管较为严格的美国的监管模式学习。
4 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的立法选择
我国的私募基金目前处于地下状态, 并没有得到法律的承认, 它完全是适应资本市场的需求而自发产生的。尽管时间不长, 但已经达到相当的规模。逐步规范私募基金, 使其合法化是必然的趋势。借鉴外国经验, 再结合我国实际, 笔者认为, 政府应当加紧制定和完善与私募基金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 使其有一个明确和恰如其分的法律身份, 再配之以严格的法律环境和监督制约, 这样既可以顺应市场发展的大趋势、减少交易成本, 又有利于它们的规范运作。具体来说, 应着重强调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4.1 严格设立管理人与发起人条件
鉴于私募基金的高风险性, 基金管理人的资格应该制订得比公募基金更为严格。作为私募基金发起人和管理人起码应具备以下条件: (1) 具有较强的资金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其注册资本和净资产要达到一定规模, 同时要根据其注册资本和净资产的大小来核定其募集基金的最高限额; (2) 具有一定数量的专家型从业人员和固定的经营场所及必要的设施; (3) 要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良好的信誉等。在试点阶段, 符合一定资产规模的, 规范运作了规定年限的, 有成功管理基金业绩的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大型投资咨询公司、信托投资公司以及投资顾问公司可以作为发起人和管理人的首选。
4.2 确定统一的监管部门
信托业由中国人民银行监管, 而证券市场由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监管, 这就导致当私募基金出现问题后, 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人民银行在行使行政管理权时, 存在管理权的交叉或真空地带, 在对违规的私募基金进行处罚时, 两个部门之间必须花费精力来相互协调。为防止出现多个行政管理部门都管, 结果都不管的情况, 建议应该明确由一家机构作为行政监管机构。从我国私募基金的投资方向看, 目前基本上是投资于我国的证券市场。从监管的便利、及时出发, 私募基金的行政监管机构为各级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更为妥当。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私募基金的监督部门, 有利于整个证券市场的统一管理和监督。
4.3 加强对私募基金信息披露要求
监管部门应当要求私募基金定期地不间断地向投资者公开其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 增强其经营透明度, 并且, 定期就其投资情况、资产组合和资产状况向监管部门备案 。
参考文献
[1]夏斌.中国私募基金报告[J].金融研究, 2001, (8) .
西藏基金从业资格:基金监管试题 篇5
本卷共分为2大题60小题,作答时间为180分钟,总分120分,80分及格。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60分。)
1、股票的内在价值就是股票未来收益的__。A.现值 B.期望价值 C.价值总和 D.期望价格
2、封闭式基金收益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基金净收益的____ A:90% B:95% C:85% D:80%
3、参与证券投资的金融机构有__等。A.保险公司 B.证券经营机构 C.主权财富基金
D.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
4、场外认购的LOF基金份额注册登记在__。A.中国结算公司的证券登记结算系统
B.中国结算公司的开放式基金注册登记系统 C.中国结算公司的封闭式基金注册登记系统 D.中国结算公司的公司型基金注册登记系统
5、独立董事任职时应具备的条件包括__。A.直系亲属不在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任职 B.具有5年以上金融、法律或者财务的工作经历
C.最近3年没有在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及其股东单位、与拟任职的基金管理公司存在业务联系或者利益关系的机构任职
D.通过中国证监会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证券投资法律知识考试
6、__是指通过一些理财规划的工具帮助客户评估目前的资产配置是否合理,发掘客户的理财需求,提出相应的改善意见。A.财务诊断 B.风险评价 C.资产配置 D.理财规划
7、金融期货一般不包括__。A.期权期货 B.利率期货
C.股票指数期货 D.货币期货
8、在股票型基金的风险分析中,表示基金的总风险的指标是__。A.股票周转率 B.标准差 C.贝塔 D.协方差
9、小型资本股票回报率和大型资本股票回报率相比____ A:更低 B:一样 C:更高
D:二者回报率没有关系
10、封闭式基金要上市交易需要满足的条件包括__。A.基金的募集符合《证券投资基金法》的规定 B.基金合同期限不超过5年
C.基金募集金额不低于2亿元人民币 D.基金份额持有人不少于1000人
11、以下属于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有__。A.商业银行 B.证券公司
C.城市信用合作社 D.农村信用合作社
12、衍生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以衍生证券为投资对象的基金,包括____ A:指数基金 B:认股权证基金 C:交易所交易基金 D:上市开放式基金
13、基金管理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由__组成。A.内部控制大纲 B.基本管理制度 C.部门业务规章 D.业务操作手册
14、目前,我国开放式基金的销售体系以__代销和基金管理公司直销为主。A.保险公司 B.银行 C.交易所 D.证券公司
15、一般来说,开放式基金的申购赎回价是以__为基础计算的。A.基金份额净值 B.基金市场供求关系 C.基金发行时的面值 D.基金发行时的价格
16、不是证券投资基金与股票、债券的区别的是____ A:反映的经济关系不同 B:投资主体不同
C:所筹集资金的投向不同 D:风险水平不同
17、除非发生巨额赎回,货币市场基金债券正回购的资金余额不得超过__。A.5% B.10% C.20% D.30%
18、公司的资产净值是全体股东的权益,决定着股票的__。A.票面价值 B.账面价值 C.清算价值 D.内在价值
19、对于持续持有期少于30日的投资人,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中约定收取不低于赎回金额__的赎回费。A.0.25% B.0.5% C.0.75% D.1.5%
20、个人投资者投资基金涉及的税收包括__。A.营业税 B.印花税 C.所得税 D.增值税
21、下列关于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的说法,不正确的有__。A.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5人,且不得少于董事会人数的1/2 B.督察长的聘任需经全体独立董事同意
C.独立董事要承担保护投资者权益的特殊监督责任
D.独立董事可对基金管理公司与股东之间可能存在的不公平关联交易起到一定的限制作用
22、分析和评价基金经理可以从其__等方面进行考察。A.从业经验 B.过往业绩 C.投资理念 D.操作风格
23、我国封闭式基金存续期应在__年以上,存续期满后,可以通过一定的法定程序延期。A.3 B.5 C.10 D.15
24、某日,一只股票基金的资产总值为333 456.25万元人民币,基金负债总值为78089.87万元人民币,总份额为62350.17万份,则该基金资产净值和份额净值为__。
A.411 546.12万元;5.3481元 B.411 546.12万元;4.0957元 C.255 366.38万元;4.0957元 D.255 366.38万元;5.3481元
25、目前,我国证券市场推出的权证为__。A.债权权证和股权权证 B.其他权证 C.债权权证 D.股权权证
26、关于基金管理费计提标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A.基金管理费率通常与基金规模成反比,与风险成正比 B.基金规模越大,风险程度越低,基金管理费率越低 C.我国积极管理的股票型基金一般按照年管理费率1.5%的比例计提基金管理费 D.股票基金的管理费率要低于债券型基金及货币市场基金的管理费率
27、《证券投资基金销售业务信息管理平台管理规定》要求销售机构信息管理平台应__。
A.具备基金销售业务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监控核对机制 B.具备基金销售人员的管理、监督和投诉机制 C.具备基金销售费率的监控机制
D.支持基金销售适用性原则在基金销售业务中的运用
28、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代销机构制作、分发或公布基金宣传推介材料,应当按照要求报送相关材料。其报送内容包括__。A.基金托管银行出具的基金业绩复核函 B.基金宣传推介材料的形式和用途说明 C.基金管理公司督察长出具的合规意见书
D.基金定期报告中相关内容的复印件以及有关获奖证明的复印件
29、一般来说,从股票基金到混合基金、债券基金和货币市场基金,各项基金费率基本上呈____趋势,这是由产品本身的风险收益特征决定的。A:递增 B:递减 C:不变
D:无法确定
30、在我国,证券监管机构是指____ A:国务院 B:证券业协会 C:证券交易所
D:证监会及其派出机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31、下列费用中不由基金资产承担的有__。A.基金转换费 B.基金管理费 C.基金托管费 D.信息披露费
32、后端收费模式是指,在认购/申购基金份额时不收费,在__时才支付认购/申购费用的收费模式。A.第一次发放红利
B.该内最后一次发放红利 C.基金存续期止 D.赎回基金
33、建立客户关系的过程中,其工作内容包括__。A.客户的沟通 B.客户的促成 C.客户的寻找
D.客户关系的维护
34、股票型基金的风险分析常用指标有__。A.持股集中度 B.贝塔系数 C.持股数量
D.行业投资集中度
35、开放式基金成立初期,可以在规定的期限内____但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A:不对外办理基金业务 B:不运作基金资产
C:只办理赎回,不接受申购 D:只接受申购,不办理赎回
36、以下原则中,__不是基金监管的原则。A.依法监管原则
B.监管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原则 C.周期性原则
D.公开、公平和公正原则
37、债券票面利率是债券年利息与债券票面价值之比率,又称为__。A.到期收益率 B.实际收益率 C.持有期收益率 D.名义利率
38、基金管理人自收到封闭式基金募集验资报告之日起____日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提交验资报告,办理基金备案手续,刊登基金成立公告。A:5 B:7 C:10 D:20
39、某日,某基金管理公司接到中国证监会有关基金投资比例的违规警告,可能是因为__。
A.该公司的某只基金,在基金名称中显示投资方向,并且有15%的非现金基金资产不属于投资方向确定的内容
B.该公司的某只基金持有一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其市值占该基金资产净值的15% C.该公司管理的全部基金持有某一家公司发行的证券,总份额为该证券的6% D.某只基金参与股票发行申购,所申报的金额为该基金总资产的30%
40、当前我国基金营销渠道包括__。A.保险公司 B.基金超市 C.证券公司
D.证券咨询机构
41、基金经理任职报告材料应当包括__。A.基金从业资格证明复印件
B.基金经理任职报告和任职登记表
C.具有3年以上证券投资管理经历的证明
D.最近3年工作单位出具的离任审计报告、离任审查报告或者鉴定意见
42、商业银行申请基金代销业务资格,应当具备的条件有__。A.资本充足率符合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的有关规定 B.有专门负责基金托管业务的部门
C.财务状况良好,运作规范稳定,最近3年内没有因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或者刑事处罚
D.公司及其主要分支机构负责基金代销业务的部门取得基金从业资格的人员不低于该部门员工人数的1/2
43、根据《证券、期货投资咨询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申请设立证券投资咨询的机构应当有__名以上取得证券投资咨询从业资格的专职人员,并且注册资本达到__万元人民币以上。A.5;500 B.5;100 C.10;100 D.10;500
44、债券从发行之日起至偿清本息之日止的时间指__。A.债券交易期限 B.债券发行期限 C.利息偿还期限 D.债券有效期限
45、证券市场本质上是__直接交换的场所。A.价值 B.价格 C.估值
D.有价证券
46、基金各类信息披露文件中,信息量最大的是__。A.基金资产净值公告 B.基金报告 C.基金托管协议 D.基金招募说明书
47、基金管理人应在法定期限内披露基金招募说明书,定期报告等文件,在重大事件发生之日起2日内披露临时报告,体现了基金信息披露的____原则。A:真实性原则 B:准确性原则 C:完整性原则 D:及时性原则
48、基金销售监管中的公平原则要求__。A.公开监管机构全部业务活动内容
B.基金市场具有充分的透明度,实现市场信息的公开化 C.市场中不存在歧视,参与市场的主体具有完全平等的权利 D.监管部门对被监管对象给予公正待遇
49、根据中国证监会对基金类别的分类标准,____以上的基金资产投资于股票的为股票基金。A:50% B:60% C:70% D:80%
50、决定股票市场价格的是股票的__。A.票面价值 B.账面价值 C.清算价值 D.内在价值
51、我国封闭式基金的募集期限一般为____个月。A:2 B:3 C:4 D:6 52、20世纪80年代,我国曾发行具有标准格式券面的国库券,这种国库券属于__。
A.短期债券 B.实物债券 C.凭证式债券 D.记账式债券
53、基金销售业务的风险主要包括__。A.合规风险 B.操作风险 C.技术风险
D.不可抗力风险
54、下列关于基金资产估值陈述不正确的是__。
A.基金资产净值除以基金当前的总份额,就是基金的份额净值 B.基金的份额净值的估值结果不必都是公允的 C.基金资产估值是指通过对基金所拥有的全部资产及所有负债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估算,进而确定基金资产公允价值的过程 D.基金估值过程中一般均采用资产最新公允价格
55、平衡型基金具有__特点。
A.既注重资本增值又注重当期收入 B.兼具成长与收入双重目标
C.风险、收益介于增长型基金与收入型基金之间 D.与增长型基金相比,风险大、收益高
56、下列关于基金托管人职责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A.安全保管基金财产
B.按照规定开设基金财产的资金账户和证券账户 C.按照规定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 D.编制中期和基金报告
57、按照持有人权利的性质不同,权证分为__。A.认购权证 B.认股权证 C.备兑权证 D.认沽权证
58、债券是证明__关系的凭证。A.产权 B.委托代理 C.债权债务 D.所有权
59、某基金的认购实行全额收费,基金认购费率为1%,张先生以70000元认购该基金,基金份额净值为1.00元,假设认购资金在募集期产生的利息为155元,该投资者认购基金的份额数量为__份。A.69510 B.69514 C.69559 D.69462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研究 篇6
摘要: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PE)在我国发展迅猛,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多是外资PE,本土PE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个关口,对我国PE行业的适度监管会推动其沿着规范的轨道快速、健康地发展。文章在分析我国PE监管必要性的基础上,借鉴国际经验,提出我国PE监管的“法律框架约束下政府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模式。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监管;模式
私募股权基金(PE)作为近年来国际金融市场异军突起的重要力量。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继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之后的第三大融资市场主体。PE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事物,市场上占据主导地位的多是外资PE,本土PE仍处于发展初期,在这个关口,对我国PE行业的监管与规范显得尤为重要,适度监管不但不会阻碍反而会推动其沿着规范的轨道快速、健康地发展。
一、我国PE监管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学者对PE监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需不需要监管,二是如何进行监管。对于第一个问题,有一种似是而非的观点。认为国际上没有对PE的单独监管。因此我国PE也不需要监管。这种观点只看到了问题的表面而忽略了我国与国际市场的差别,在我国PE监管很有必要。
1、国际上PE投资者受《证券法》保护,而在我国PE投资者不受《证券法》保护。国际上PE投资者通常受到《证券法》保护。以美国为例。按照美国《证券法》的规定,PE属于证券的一种,美国的PE投资者除了得到《合同法》的保护之外,还得到《证券法》的保护。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①以私募方式募集的PE,可以按sEC的有关要求获得豁免,但并不豁免《证券法》的其他规定,尤其是反欺诈条款的规定。如果PE管理人在募集基金时存在欺诈、误导,将承担《证券法》上的责任,而不仅仅是《合同法》上的责任。从保护投资者的角度来看,《证券法》默认投资者是需要特别保护的弱者,而《合同法》默认合同双方是平等主体,两者在欺诈的认定、举证责任以及处罚上都不尽相同,因此,《证券法》的保护更加有利于投资者。②以公募方式募集资金,就需要接受与上市公司相同的监管。
而我国《证券法》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股票、公司债券和国务院依法认定的其他证券的发行和交易。适用本法。”这意味着除非以股票的形式出现,否则PE并不属于证券,我国的PE投资者利益不受《证券法》的保护。
2、国际证券监管主要采用注册制,而在我国证券监管采用核准制。国际证券监管主要采用以信息披露为中心的注册制,而不是以实质审查为核心的核准制。在整体监管的理念之下,国外未对PE实行专门监管可以理解。但在我国,股票发行采用证监会初审、发审委表决的核准制,企业债券发行采用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同有关部门审核的方式(其中部分企业债券的发行采用了向机构投资者发行的准私募方式),金融债券的发行(即使是私募)也需经银监会等相关政府主管机构的批准。出于对风险控制的考虑,我国在证券监管基本体系采用以实质审查为核心的核准制。这种方式符合我国国情,在金融工具发展初期具有积极作用。
3、国外成熟市场金融创新靠实体推动,而在我国主要靠监管机构推动。立法理念的不同,使得我国对金融市场尤其是资本市场的立法遵循“法无允许则禁止”的准则。这与美国等具有成熟资本市场的国家“法无禁止即许可”的立法理念截然不同。在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下,国外成熟市场的金融创新主要靠从事金融活动的经营实体推动。而在我国金融改革与金融市场运作过程中,无论是规章制度的出台以及组织结构的调整,还是金融市场的生成及金融产品的推出,政府权力对金融改革与金融市场运作的主导作用和政府权力对金融资源的配置与运作的影响处处可见。我国金融创新往往由具有立法权的监管机构来推动,金融创新走的是一条“先试点,再推广”的路径,我国PE的发展正是这样一个例证。目前我国PE产业没有专门的监管机构,缺乏专门机构的有力推动,此外我国尚没有针对PE的认定标准和监管条例,虽然也能在相关法律法规中找到其存在的合法性,但是缺乏明确的认定,加上操作细则的缺失,制约其进一步发展,也不利于实施有效的监管。因此,除了防范融资活动中的道德风险和杠杆风险以外,我国PE行业需要一个监管机构通过立法告诉PE机构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二、PE监管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1、美国的PE监管模式。美国通过一系列的基金管理法规对私募基金市场进行监管,其法律体系是一个由国会立法、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规章、各州立法、法院判例等组成的复杂规范体系,主要特征是注册豁免,鼓励发展,放松监管。美国对私募基金的监管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私募基金根据美国《证券法》中的D规则规定在符合一定条件,如符合投资人数规定等。可以免于注册登记。此注册豁免避开了金融监管,投资自由度很大:二是对私募基金投资者的要求非常严格,主要表现在对投资人数和资格限定两方面。在投资人数方面。限制在100人以内。但对基金的管理人员或参与管理的雇员,其购买证券,不受100人的限制。而在投资者资格的限制方面,基金只能向“有资格的买主”募集才能获得豁免。三是对私募基金行为的规制方面,禁止公开宣传发行。私募基金鉴于其投资者均为理性、成熟投资者,其内部沟通、合作能力很强。故监管部门无需对私募基金信息做披露要求。而公众风险识别、自我保护能力较差,因而严格要求私募基金在发行时。禁止进行公开广告或一般劝诱的方式。比如通过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发布广告,或者以促销为目的举办座谈会、会议等。
2、英国的PE监管模式。英国私募基金的监管以行业自律为主,法律监管为辅。自律型监管模式是指政府除了某些必要的立法外,较少干预证券市场,对证券市场的管理主要由证券交易所及证券商协会等组织自律管理。自律监管系统由三个自律管理机构组成:证券交易商协会、收购与兼并专门小组、证券业理事会,他们的职责是通过制订一系列的条例和规则实施自我管制。财政部是英国投资基金监管体系的最高层,它负责制订基金监管的大政方针;次高层是证券投资委员会,它是半官方半民间的机构组织,负责制订监管技术性较强的管理措施:基本层是全国自律性质的民间管理协会,协会采用“会员制”管理办法来规范基金市场。想从事与投资基金有关活动的任何个人或机构必须先取得相应的会员资格,进而享有所允许的业务活动的完全自由权。成为会员后要严格遵守其中的要求规定,一旦违犯纪律,便将取消会员资格,进而无法从事相应的基金业务。英国主要依靠这种自律管理实现其监管目的。不过。近年来其投资基金监管也有所改变。走向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道路。但总体而言。仍以行业自律为主。法律规范相对宽松。
3、日本的PE监管模式。在日本的投资基金监管中。
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的金融管制较为严格,大藏省集中行使监管权,以《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为主要的投资基金规范法规。私募基金的监管则更为严格,仅允许构建信托方式的组织形式,并对投资资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规范。私募基金的投资领域多为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发行和审核等制度都受到严格监管。虽然一再修改的法律对于行业自律等监管方式予以肯定,授予了后来建立的行业自律组织一定的监管权力,但大藏省的完全监控权使其难以发挥。日本的监管模式较之英美两国都更为严格。其私募基金的运行和发展都是在政府的调节引导之下,是政府培育、支持、严格监管的结果。
4、国际经验对我国PE监管模式的启示。综合以上分析,各国因历史背景、市场发展差异等因素在PE监管上呈现出不同的监管模式。美国的监管经验告诉我们,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适合我国国情的法律体系对私募基金进行监管: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行业自律监管体系也是一种很有效易于自我协调、自我平衡、自我约束的监管模式:日本的经验则说明,政府调控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在我国PE监管模式的探索中,一定要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不宜完全照搬国外的监管形式。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如美国,单纯依靠法律难以达到最好的监管效果:英国由于其基金业起步早,发展成熟,因而自律监管的模式与我国PE刚刚起步仍然较为脆弱的状况不相适应:而日本那种严格的政府监管模式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发展。因此,我国PE监管模式的建设应该结合我国投资人和管理人的现实,审慎前行。在监管政策的制定中,应该将促进PE发展和防范PE带来的风险并重,防止“一管就死”等情况出现。
三、我国PE的监管模式构建
1、健全法律监管体制。第一个层次是健全法律监管体制。在现有法律制度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PE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有限合伙型PE所涉及的税收制度及其相关配套法律法规。通过建立健全PE法律制度来规范与约束PE的行为,防范其可能带来的风险。
在法律体系中市场准入应该作为法律监管的重心,在构建我国PE市场准入制度时,需要重点考虑以下因素:一是维护经济主权和市场开放的平衡,即对外资PE或境外成立的PE在我国进行投资的,需要明确准入制度,是否需要和国内的PE有所不同,在此过程中如何保证经济的自主性,同时不违反WTo的协定。二是市场准入门槛的高低必须和市场化程度的高低相结合。譬如,需求大的市场。准入门槛要低一些,风险辐射范围广的市场准入门槛要高一些。PE作为一种在我国刚刚兴起的融资方式,本质上属于金融市场的一部分,而且市场化程度不高,因此准入门槛有必要制定得高一些。三是PE的市场准入制度要公开、透明,具有可操作性,在执行程序方面要保证公正性。
此外,可以利用法规对投资人的资格和人数进行限定,以此来保护投资者资产的安全。还可通过一定的信息披露制度来加强对PE的监管,PE的定期报告可以不对社会公众公开,但一定要向投资者和管理层及时披露,便于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及时了解其运作情况和风险状况。因此,法律监管体制的完善,可以为PE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法律基础,使得PE有法可依,以此来化解PE的法律风险。
2、明确或设立相应的专门监管机构。第二个层次是明确或设立相应的专门监管机构。专门监管机构拥有一定的立法权和司法权,专门对PE的发行和交易活动进行管理。由于我国当前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备,明确监管部门对于促进PE行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在政府监管中要注意遵循市场化原则,改变过去那种政府在金融活动中承担过多风险的状况,政府应该为PE的发展提供具有一定约束力的监管环境,通过制定相关政策把大量的、充分的交易合同标准化,定出统一的规则。并指定一个监管机构进行监督管理,从而对社会公众利益有益的外部性行为实施监管,以便保障公众权益。
我国PE的监管重点应放在大额交易的股权资本流人和流出所带来的风险,控制股权资本交易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冲击和影响,制定信息披露要求和完善治理结构等问题上来。对于涉及国家经济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关键行业和核心领域的外资PE的并购行为,应该通过专门的审查机构进行严格的专项审查。通常PE投资涉及领域广泛,在监管过程中有跨部门的现象。此时,专门的监管机构可以牵头部门间协调。实现多部门的联合监管,能够有效避免多头交叉管理给我国PE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此外,还需加强PE监管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信息交流学习国外监管机构的先进经验。建立全面的金融风险防体系,提高对资本流动的监管力度与水平,实现PE的国内外联合监管。
3、设立全国性的私募投资基金的行业协会。第三个层次是设立全国性的PE行业协会,以加强行业自律监管。基金的发起和运作可以由相关法律约束。而行业道德约束、维护行业利益、提高行业整体水平等问题依靠行业协会完成。
具体来说。行业协会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①执行国务院及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人民银行、财政郝、商务部、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国家税务总局和国家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对于行业监管的要求;②协助制定行业管理规定;③及时了解、掌握有关政府部门的各项监管要求;④贯彻执行行业政策;⑤统计收集行业数据,及时向政府主管部门提供;⑥协调政府与业界的关系;⑦配合政府及时处理行业内的各种问题。作为自律的重要组成部分,行业协会通过自律管理。有组织地向主管部门将会员申报备案,使得PE规范化发展。PE行业自律组织不仅能够代表行业整体利益对外进行协调,进行行业自律式的管理,维护行业整体的形象。而且将行业中的不遵纪守法者列入黑名单,从而净化行业的环境,通过集体的力量推动PE行业的规范快速发展,并对其进行强有力的约束。
各地方股权投资基金协会已经在我国PE行业自律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比如天津股权投资基金协会,作为我国首个PE协会,致力于拓宽直接融资渠道。对推动我国股权投资基金沿着国际化、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基础上,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及发展变化建立全国性的PE的行业自律组织,扩大监管范围,加强监管力度,在全国范围内对PE进行总体的自我约束及自我监管。
参考文献:
1、胡腾鹤,产业基金的市场化监管助推中国PE,中信证券私人股权基金专刊,2007-7-18
2、黄亚玲,如何监管私募股权基金,中国证券报,2009-03-20
3、丁远,产业投资基金应建立准入制度让市场唱主角,第一财经日报,2009-03-25
4、颜碌,我国私募投资基金的运作机制及监管对策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www.cnki.cn),2008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09XSH019)。
作者简介:张杰,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制度研究 篇7
1 法律规范
包括专门法律即《证券投资基金法》, 相关法律包括《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同法》等;行政法规和部门规章, 主要是证监会制定的有关基金的部门规章, 如《证券投资基金法》的五个配套规则:《基金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基金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办法》、《托管行管理办法》, 还有银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财政部的一些相关规章。
2 证券交易所规则
为规范基金的上市、交易, 上交所和深交所先后制定了一系列规则, 包括《深圳证券交易所基金上市规则》、《证券投资基金上市协议》、《上海证券交易所基金上市规则》等。
通过对上述几个国家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体系的分析, 借鉴国外经验, 结合我国国情, 笔者认为在现行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律框架下应当重点对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第一, 加快基金业的立法, 建立基金业监管的配套法律制度。
基金业的立法要从机构的创设、运作和监管三方面分别进行立法:
从机构创设的角度看, 基金业立法首先要解决的是资金从哪里来和资金如何来的问题。从我国现行的监管法律体系来看, 只有《公司法》、《合同法》尚可以规范基金业, 但是, 对基金法律关系的实质——信托关系在《信托法》中尚无专门的规定, 笔者认为, 应当尽快修订《信托法》, 或者在《证券投资基金法》中规定出来, 另外, 应当建立一部与此相配套的《财产法》。
从机构运作的角度来看, 要在对基金机构建立严格的资格审查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的基础上, 建立基金机构的市场退出机制;在现有《公司法》的基础上, 制定完善的、统一的银行、保险、证券、基金等机构的创设标准;建立基金经理人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等;另外,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从立法的角度难以全面的保护基金投资人的利益, 虽然颁布了《证券投资基金法》、《信托法》、《公司法》、《证券法》这样的基本法律, 但是缺少诸如国外一些国家制定的《投资顾问法》、《投资者保护法》等配套的法律制度, 出现投资人的权利缺乏法律专门保护的尴尬局面。
从监管的角度来看, 虽然《证券投资基金法》已经出台, 但基金监管的法律体系的系统性、科学性、有效性尚待实践的检验, 中国基金业爆发式增长之后, 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正当其时, 社会各界的呼声已经很高。笔者认为, 随着基金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和立法水平的不断提高, 在修改《证券投资基金法》的基础上, 出逃一部适合我国国情的《证券投资基金监管法》, 就基金监管机构、职责、措施及法律责任等做出统一的规定。
第二, 基金托管人法律地位缺乏独立性。
我国的证券投资基金所采用的治理结构类似于英国单位信托基金治理模式。这种模式的最重要一个特点就是基金托管人与管理人相互分离, 两者没有任何关联或隶属关系, 同时强调基金托管人对管理人实行监督和制衡。但在基金的实际运作过程中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之间的关系界定不清, 基金托管人在实际上缺乏独立的法律地位, 两者之间各级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也不是很明晰, 这无形中就减少了基金管理人的责任感和基金托管人的监督作用, 明确基金托管人的法律地位对于保护投资者利益极为重要。
基金托管人受托人的地位决定了其须依法理为基金和基金持有人的地位而管理和处分基金资产。但在我国现行的法律规定中, 基金托管人的地位和职责都较为含糊。《证券投资基金法》及《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规定》都要求托管人具有保管基金资产的职责, 监督基金的投资运作, 但并未明确规定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对基金管理公司进行监督。另一方面, 基金公司作为基金发起人又与基金托管人共同签订基金托管协议, 并有权提名基金托管人, 从而使得基金托管人始终处于一种从属的地位。由于基金托管人独立法律地位的缺失, 我国现行法规中规定基金托管人有监督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运作之职责, 但这种监督却难以实现。
加强基金托管人的监督职责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改变我国的基金托管人选择方法, 将托管人的选择权直接交到基金持有人手中, 才能真正让托管人成为持有人的代理人去监督基金管理人。设立基金持有人代表大会常设机构后, 这一问题可以获得解决。同时, 应降低我国的基金托管费率。目前, 美国基金的托管费为0.1%至0.2%, 德国仅为0.04%, 而我国目前托管费为0.175%至0.25%, 明显高于国际水平。托管银行在巨大利益的诱惑下, 会放松其监管职能。因此, 建议应尽快发展托管银行, 通过市场竞争, 降低现有的托管费率, 这将有利于我国基金业的健康发展。
第三, 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制度。
根据2004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办法》规定, 基金管理公司都建立了独立董事制度, 独立董事人数不得少于3人, 且不得少于董事会人数的1/3, 这对于加强基金公司的管理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是基金公司的独立董事完全由基金公司的股东提名, 因此所聘请的独立董事只对基金管理公司的股东负责, 而并不对基金持有人负责, 他们并不承担维护基金持有人利益的职责。当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出现矛盾时, 独立董事必然维护基金管理公司利益。即基金管理公司独立董事只能完善基金管理公司的内部治理, 不能起到监督基金管理人按照基金持有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运作的功能。
第四, 私墓基金的立法及监管缺位问题。
在我国, 私募基金尚未通过法律认可, 但实际上大量存在, 随着投资需求的日益增长, 私募基金在我国有一定的发展前景。我国私募基金发展速度很快, 规模也在逐渐扩大, 但是同时存在着许多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我国私募基金立法和监管的缺失问题。
论公募基金法律监管的完善 篇8
一、我国公募基金内部监管机制方面的完善
(一) 对基金公司的监管需加强持有人力量
基金公司的基金持有人数量众多, 虽然法律规定了持有人大会这一证券投资基金的最高权力机构, 但持有人大会这一机构已被“搁置”。一方面是因为基金持有人众多使得大会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是因为基金管理人可以限制持有人大会行使权力, 如《基金法》规定第73条规定持有人大会的召开时间、会议形式、审议事项、议事程序和表决方式等事项由召集人确定。为改变这一现状, 我国可借鉴源于澳大利亚受托委员会制度, 即设立持有人大会的常设机构———受托委员会, 其成员主要由持有人大会选任产生, 主要赋予其监督权并对持有人负勤勉和忠诚义务, 如果由其重大过失或故意造成持有人利益的非正常损失须对持有人承担责任。
(二) 独立董事制度须完善
2001年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完善基金管理公司董事会董事人选制度的通知》正式将独立董事制度引入基金管理公司。该制度源于美国, 指与公司和公司股东没有关联的董事人员, 其地位和意思表示均独立。我国独立董事制度在规范公司行为等方面起着不小的作用, 但在基金持有人利益代表上, 独立董事仍然与基金持有人利益无直接联系。此外, 我国独立董事的人力资源严重不足, 独立董事一般是兼职, 其参与经营监督的时间和精力无法保证。这方面我国可借鉴美国的改革经验, 1999年美国证券委员会提出了改进基金董事会结构的几项措施, 包括:将董事会中独立董事的最低比例从投资公司法中规定的40%提升到超过50%;新的独立董事由现有的独立董事而不是再由管理人提名;独立董事不应包括曾在基金的关联公司工作过的人士, 所配备的外部咨询人员不应与管理人有任何业务和利益关联;建立合理的独立董事薪酬机制;独立董事应持有基金单位以加强利益的一致性;基金公司为独立董事购买法律责任保险以减少其尽责风险。[2]这六项措施全面系统地对独立董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和完善, 对完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有极大的借鉴意义。独立董事制度的完善可以有效控制和约束基金管理人的权力, 避免基金管理人在决策过程中的违法违规行为。
(三) 托管人由管理人选任的方式应改变
托管人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监督管理人, 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设计托管人的目的是为了有效保护基金持有人的权益。但实践中, 托管人的独立性及监督职权发挥有限。因此, 改变由管理人选任托管人的方式从而增强托管人的独立性和监督职能显得非常重要。
综上, 完善内部监管体系的目的是为了让基金运行过程更加科学、规范, 降低监管成本, 提高监管效率。设立托管委员会、完善独立董事制度以及改变由管理人选任托管人的方式, 可以有效分散基金管理人的权力, 约束基金管理人的行为, 提高基金持有人和托管人在基金运行过程中的监督能力, 从而避免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二、我国公募基金法律监管体系方面的完善
我国对公募基金监管方面的立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笼统到具体的发展过程。现行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主要有:《基金法》、《信托法》、《公司法》、《证券法》、《刑法》、《股票发行与交易管理暂行条例》、《禁止股票欺诈行为暂行办法》、《上市公司治理准则》《上市公司董事、监事和高层管理人员所持本公司股份及其变动管理规则》、《限制证券买卖实施办法》、《关于切实加强基金投资风险管理及有关问题的通知》、《内幕交易行为认定指引》、《证券市场操纵行为认定指引》、《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基金管理公司公平交易制度指导意见》, 等等。在基金业近十年的发展中, 我国对基金业的法律监管已初成体系, 各管理部门间也加强了联系。但我国目前基金市场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仍不断出现, 我国法律监管制度存在诸多亟待完善之处。
(一) 完善基金管理人注意义务
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是指投资者基于对基金管理人专业技能的信任将资金交其管理, 基金管理人应充分发挥自身的专业技能, 使基金保值增值, 以达到投资者期望的目的。我国有关注意义务的规定主要变现为:其一, 诚实信用、谨慎勤勉, 如《基金法》第9条、《信托法》第25条的规定。其二, 分散投资, 如《基金法》第57条的规定。其三, 投资范围限定, 《基金法》第58条对基金财产投资范围做了规定。以上注意义务除后两者外何种行为可以被认定为违反了注意义务, 其规定不甚清楚;违背此义务应承担应什么样的法律责任也无规定。因此, 须明确违反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及其法律责任。
1. 明确违反注意义务的认定标准。
大陆法系国家将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解释为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此“注意”比“处理自己事务为的注意要求更高, 即须达到受信任者所从事的职业与阶层应该普遍要求达到的注意程度”。[3]善良管理人的注意是依据交易上的一般观念, 认为有相当知识经验及诚意之人应尽之注意。各国信托法制中都明确规定了受托人的“善良管理人的注意义务”, 如《日本信托法》第20条规定受托人须按信托的宗旨, 以善良的管理者应有的慎重处理信托事务;《韩国信托法》第28条规定受托人应根据信托的宗旨, 作为一个善良管理人而管理或处理信托财产;台湾地区《信托法》第22条规定受托人应依信托本旨, 以善良管理人之注意处理信托事务。这些规定均强调了基金管理人较高的注意义务, 而我国关于基金管理人谨慎勤勉义务的规定过于笼统, 出台相关司法解释明确基金管理人较高之注意标准显得尤为迫切。
2. 明确违反注意义务的法律责任。
违反谨慎管理人义务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在我国《基金法》中并未规定, 这给司法实践带来极大的不便, 也给监管层准确把握和恰当裁量带来困难。笔者认为, 基金公司应当为违反注意义务而照成的损失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对直接责任人员和有过错的基金公司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
(二) 完善相关民事赔偿责任制度
较之《证券法》, 《基金法》关于证券民事法律责任的规定更为进步, 改变了《证券法》重惩罚而轻赔偿的缺陷。《基金法》第83条明确将承担赔偿责任作为一种约束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机制, 从而增加违法行为的成本, 但该法对归责原则及如何实现赔偿等问题均没有明确规定。
1. 关于归责原则。
有学者认为, 管理人承担赔偿责任应实行无过错原则, 这可以使管理人对基金持有人的利益保持足够的勤勉。笔者认为, 尽管管理人掌握着众多证券投资基金信息, 但证券投资市场充满各种风险, 若采无过错原则对管理人来讲过于苛刻, 人为地提高了证券投资管理人的职业风险, 其最终结果可能使管理人在投资过程中过于谨慎而最终损害持有人的利益, 因此采无过错原则并不合理。基于基金经营管理的特点, 管理人掌握着绝对的信息优势, 使得基金持有人难以证明管理人是否有过错, 因而实行过错推定原则, 持有人只需证明违法行为的存在和损害事实的发生及二者间的因果关系即可, 管理人若不能证明其无过错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2. 关于赔偿的落实。
在上电转债事件中, 基金公司用风险准备金 (基金公司每月从基金管理费收入中计提的用于弥补损失的准备金) 补偿了损失。但当损害的金额过大风险准备金不够赔偿时, 最终受损的只能是基金持有人。面对这样的情况如何处理, 笔者主张借鉴英美法系的“二元制的赔偿责任”赋予基金持有人物上请求权。在英美法中, 受益人对基金资产享有实质所有权, 若因管理人的过错而损害基金资产后, 受益人可从受让人处直接取回基金财产, 只有善意有偿的买受人才能抗辩这种追索。[4]我国《证券投资基金基金法》未明确以信托模式架构基金法律关系, 基金持有人受到损害后只能依民法的一般性规定主张权利, 其权利往往难以获得充分的救济。因此, 此方面可借鉴英美法系的“二元制的赔偿责任”模式, 承认持有人对基金的所有权, 持有人受害后基于物上请求权对第三人行使追索权以弥补损失。这种保护模式对基金持有人而言, 其诉讼成本较低、举证责任较轻, 更有利于保护持有人的权利。
(2) 关于契约型证券投资基金当事人之间的法律关系, 在我国的公募基金结构中, 目前主要表现为三方当事人即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基金份额持有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 其中基金持有人既是委托人又是受益人, 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为受托人, 前者是管理受托人, 后者是保管受托人, 二者各司其职, 各担其责, 共同维护投资人及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促进证券投资基金和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可见这种结构中其所有权和财产权是相分离的, 那么信赖保护制度的健全完善就十分必要和重要。
摘要:就我国目前公募基金法律监管的现状而言, 公募基金法律监管完善措施应包括公募基金内部监管机制和公募基金法律监管体系两方面的内容。内部监管机制的完善可从加强持有人对基金公司的监管、完善独立董事制度、改变由管理人选任托管人的方式三方面进行, 法律监管体系方面应加强基金管理人的注意义务和民事责任。
关键词:公募基金,独立董事,注意义务,民事责任
参考文献
[1]李命志.私募与公募基金的不同[N].金融时报, 2001-04-25 (8) .
[2]于华.国外基金治理结构中利益冲突的制度防范[EB/OL]. (2006-09-11) .http://www.51kj.com.cn/news/20060911/n82219.shtml.
[3]何孝元.信托法之研究[J].中兴法学, 1987 (1) :67-68.
我国私募基金监管问题 篇9
一、私募基金具有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 私募基金经过长期的发展成熟, 无论从规模上, 还是从对市场的影响力度上, 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力量。私募基金以其非公开发行的方式, 在其产生后迅速发展, 其自身具有以下优势。
1、私募基金具有较强的灵活性、针对性。鉴于其投资人的规模较小, 每位投资人投资规模较大, 进而容易满足投资者个人需求来进行定制, 投资者可与基金发起人共同协商投资方向目标等, 可以做到既适应市场变化进行长期高风险高收益投资, 又灵活有针对性地满足不同投资者多样化需求。
2、能够控制道德风险, 并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由于私募基金中一定比例的资金为基金管理人所有, 因而基金管理人的个人利益与基金的运作情况密切相关, 从而控制了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的发生, 有效地解决了公募基金中利益主体缺失的问题。且通常基金管理人可采取基金收益分成方式提取业绩报酬, 此法使投资者和基金管理人的利益捆绑为一体, 可以形成良好的激励与监督机制。
3、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新的方式。作为私募基金的一种, 私募股权基金为成长型中小企业尤其是新兴行业刚刚发展起步的中小企业提供了一种良好的融资方式。中小企业由于其规模小、自有资金少、波动大、风险高等特点, 很难从银行获取贷款, 融资十分困难。而私募基金投资者往往具有高风险识别能力和承受能力, 其瞄准的投资对象也往往具有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前文所提到的中小企业虽具有高风险, 但一旦其经营成功, 往往也会带来巨额的回报, 如此正好符合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特点, 因而其为中小企业融资拓宽了新道路。
私募基金虽具有其自身优势, 在金融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我们不能否认, 它也存在着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首先, 法律上的缺失致使对私募基金难以形成有效规范。目前, 我国缺少明确的对私募基金监管的法律, 虽然《公司法》、《合同法》、《证券法》、《信托法》等法律对私募基金拥有一定的约束力量, 但却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证券投资基金法》也仅是为私募基金发展留下了空间, 更深层次的明确规定有待进一步解决。
其次, 对市场的不良冲击难以规避。由于私募基金的资金数额巨大, 操作隐蔽, 投资自由度大, 基金管理人易进行过度投机, 且我国金融衍生产品品种少, 不易进行对冲, 一旦行情走势不好, 投机风险暴露, 对市场冲击可想而知。并且, 私募基金由于信息披露要求较低, 监管相对放松, 进而基金管理人与一些上市公司股东等内部人士联手, 操纵股价, 进行内幕交易, 对市场造成严重影响。
再次, 投资规模难以控制, 投资风险易扩大。由于私募基金其自身透明度低的特点以及法律规范不到位, 私募基金的投资资金总量、来源难以知晓, 且其投资范围、方向基本不受限制, 这样很容易导致将非法资产用来投资, 或将资金用在非法用途上等违法行为的发生。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时, 投资风险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也会不断扩大。
二、各国私募基金监管模式参考
(一) 美国私募基金监管模式。
美国注重立法, 通过一系列的基金管理法规对市场进行监管, 然而相对于公募基金, 私募基金的监管内容则相对放松。其所约束规范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私募基金根据美国《证券法》中的D规则规定在符合一定条件, 如符合投资人数规定等, 可以免于注册登记。此注册豁免避开了金融监管, 投资自由度很大;二是对投资者人数和资格有所限定。私募基金的投资者限制在100人以内, 并且投资者必须为符合法律条款规定的“有资格的投资者”。此举主要为将其投资者严格限定在具有风险识别、具有承担高风险能力的人范围内;三是对信息披露要求不高, 但是禁止公开宣传发行。私募基金鉴于其投资者均为理性、成熟投资者, 其内部沟通、合作能力很强, 故监管部门无需对私募基金信息做披露要求。而公众风险识别、自我保护能力较差, 因而要严格要求私募基金在发行时, 禁止进行公开宣传、诱导群众。
(二) 英国私募基金监管模式。
英国对于整体的投资基金管理以市场参与者自律管理为主, 没有专门的基金管理机构, 也没有单独的法律, 因而对于私募基金也是如此。私募基金的法律规定包含在全面监管投资基金的各项法规中, 但也仅是相关法律的约束, 行业自律才是其监管宗旨的基础。英国的基金业协会一般都采取“会员制”, 想从事与投资基金有关活动的任何个人或机构必须先取得相应的会员资格, 进而享有所允许的业务活动的完全自由权。成为会员后要严格遵守其中的要求规定, 一旦违犯纪律, 便将取消会员资格, 进而无法从事相应的基金业务。英国主要就是依靠这种自律管理实现其监管目的。不过, 近年来其投资基金监管也有所改变, 走向法律监管与行业自律相结合的道路, 但总体而言, 仍以行业自律为主, 法律规范相对宽松。
(三) 日本私募基金监管模式。
在日本的投资基金监管中, 政府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的金融管制较为严格, 大藏省集中行使监管权, 以《投资信托及投资法人法》为主要的投资基金规范法规。私募基金的监管则更为严格, 仅允许构建信托方式的组织形式, 并对投资资金的投资范围有严格规范, 私募基金的投资领域多为风险投资基金。私募基金的发行和审核等制度都受到严格监管。虽然一再修改的法律对于行业自律等监管方式予以肯定, 授予了后来建立的行业自律组织一定的监管权力, 但大藏省的完全监控权使其难以发挥。总之, 日本的监管模式较之英美两国都更为严格, 其私募基金的运行和发展都是在政府的调节引导之下, 是政府培育、支持、严格监管的结果。
从三个国家的监管模式的不同可以看到, 具体的监管模式要根据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来确定, 没有一种通用的模式, 并且各自优缺点并存。美国的监管经验告诉我们, 需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适于我国国情的法律来对私募基金进行监管。英国的经验告诉我们行业自律监管体系也是一种很有效易于自我协调、自我平衡、自我约束的监管制度。日本的经验则说明, 政府的调控也要发挥重要作用。然而, 各国的市场体制不同, 要从我国的实际发展程度来多方面考虑。如, 我国的市场化程度不如美国, 单纯依靠法律难以达到最好的监管效果;英国由于其基金业起步早, 发展成熟, 因而自律监管的模式对于我国刚刚起步较为脆弱的状况难以依赖;而日本强烈的政治色彩也不利于金融市场的自由化发展。因而, 我国需建立适应我国私募基金发展现状的监管模式。
三、我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的完善
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 要完善我国私募基金的监管, 主要还在于法律的规范, 建立健全私募基金的法律监管体系, 实现监管的法制化规范化, 并结合私募基金内部自我约束与风险控制。应明确私募基金的法律地位。私募基金现仍处于法律的灰色地带, 将其合法化, 赋予明确的法律上的权责是十分必要的。也许对私募基金单独立法的必要性还需探讨, 但是就现有有关法律仍有必要对私募基金增加规范。主要体现在:
1、对管理人和发起人条件的要求。作为管理人和发起人要有雄厚的资金支持并且具有良好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其发起管理的基金中应占有一定资金份额, 以利益捆绑方式来防止道德风险。基金的管理团队应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 并在过去有良好的经营业绩和信誉, 这是对管理人和发起人的评价与定位, 以确保投资者的利益。
2、对投资者规模与资格的限定。由于私募基金属于高风险、高回报的投资, 因而要求投资者应为有较强风险承担能力和经济能力的成熟投资者。故要限制投资者规模和投资额下限。只有满足投资额下限才可视为有资格的投资者。而投资者的资本来源需合法规, 严禁集资或借贷资金投资。
3、加强对信息披露的要求。私募基金以其本身特质没有对外公开经营信息的义务, 然而对投资者则应定期披露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等, 增强其经营透明度, 并且在发起基金时必须向投资明确指出所存在的风险。监管部门也要定期对其资产状况、投资情况进行审查。这是对我国还不成熟的私募基金必要的规范。
4、对发行和募集方式加以限定。可以借鉴美国的经验, 严禁公开做广告进行宣传, 要禁止各种媒体方式传播, 如互联网、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我国公众投资者通常专业知识缺乏, 面对媒体宣传往往容易受误导, 风险识别能力不强, 因而为避免投资者受诱导, 只能依靠各种“可靠信息”和基金管理人的良好声誉和业绩来吸引投资者。
另外, 对于私募基金的自律作用也是不可忽视的。要不断加强私募基金内部的监管, 尊重被监管人的利益, 维护投资者的利益, 建立风险控制机制, 不断加强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风险检查和风险报告的能力。鉴于小范围交易特点, 有效控制基金管理人的道德风险。利用私募基金运行主体的理性, 规范运行主体间的互动博弈, 形成有效自律的顺畅运行体系, 以达到良好的监管效果。
摘要:私募基金作为一种资产管理方式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然而在运行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是监管制度还需不断完善。本文针对我国私募基金所存在的问题, 参考其他国家的监管模式, 对我国私募基金的监管完善提出建议。
关键词:私募基金,优势与问题,监管,法律规范,风险控制
参考文献
[1]高新颖.对我国私募基金法律监管的探讨.现代商贸工业, 2008.4.
[2]毛小云.境外私募基金的规范框架及对我国私募基金监管的启示.海南金融, 2007.9.
[3]李云捷.我国私募基金监管制度的构建与完善.西南金融, 2008.7.
[4]李力.中国私募基金的监管问题研究.时代金融, 2007.5.
[5]章俊.我国私募基金监管问题探究.决策与信息 (财经观察) , 2008.8.
证监会出台私募基金监管规则 篇10
近日证监会发布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办法将私募证券基金、私募股权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以及市场上以艺术品、红酒等为投资对象的其他种类私募基金均纳入调整范围,并明确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期货公司及其子公司从事私募基金业务适用。办法主要明确了以下五项制度安排:一是明确了全口径登记备案制度;二是确立了合格投资者制度;三是明确了私募基金的募资规则;四是提出了规范投资运作行为的有关规则;五是确立了对不同类别私募基金进行差异化行业自律和监管的制度安排。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 篇11
关键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制度
一、私募基金相关概念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通过私募方式筹集资金,投资者收益共享,共同分担基金管理的风险。从我国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私募股权基金,一个是私募股权基金,一个是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其中,非上市公司的私募股权基金的股权投资,基本上都是采取有限合伙的形式经营;私募证券基金投资于二级市场的证券,其中运作方式、并定期公布业绩,被称为“阳光私募”,目前他们经营主要由信托发行理财产品,集合符合投资者的资金来进行理财的方式。
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对冲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策略和运作,募集资金(基金)有很多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投资于私募股权基金主要是一些大机构和富人的个人,起点比较高;使用一般的封闭式私募基金,不进行市面的流通。在封闭期间投资者不能随意支取,封闭的期限比较长(私募股权基金通常1~2年,私募股权基金通常会降低5-10年);组织结构相对简单,多采用有限合伙的;投资组合豁免披露义务,运作有很高的灵活性;采取绩效工资激励机制,除了固定的管理费,将收取一定的投资收益作为报酬。相比于我们的私募股权基金和对冲基金海外投资战略,经营特点,从信息披露,激励机制是非常相似的,在研究监管与发展时可以将二者近似等同。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中国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范围比较窄,仅限于股票和债券,没有投资于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领域。此外,国内资本市场的做空机制是不成立的,无法发生实质的对冲行为,由于配套政策的不完善和相应的税收安排,私募股权基金通常采用国内证券公司的系统,而不是有限合伙制。
二、完善私募基金制度的几点建议
纵观世界各国的经济和法律制度,大多没有具体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但仍有一系列的法律足以对所有私募基金构成一个有效的法律规范。而从目前我国立法来看,没有专门约束私募基金的法规,私募基金主要受《合同法》、《公司法》、《证券法》、《信托法》、《合伙企业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和《刑法》等综合调整。由于相关证券监管当局在金融领域奉行基本上是“法有明文规定方可行。”因此,为了避免法律风险,监管当局应该尽快在立法当中确认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地位,并出台配套监管措施,对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有针对性的精细化。在此背景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规范的制度应该是“投资基金法”为主要参考依据,综合考虑当事人的请求,中国应借鉴国外经验,结合中国国情,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采取综合和有效的监管方法,着眼于加强和改进私募基金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制度:
1.托管人职能规定
作为基金的一种特殊的私募基金,它与基金有着共同的特点,即现金资产的所有权和管理权相分离,基金管理人有权资产管理,基金托管人为基金投资者行使一些监督。然而,中国的证券投资基金的发展历程表明,公募基金托管人在监督基金管理人运作方面不尽如意,主要是因为基金托管人的地位独立性比较弱。相对于公募基金来说,私募基金的投资人数比较少,以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督促基金托管人应得到进一步加强,为私募股权基金的规定,自己不能担任托管人,资产托管人必须交给指定机构;加强托管人权力和责任,对基金管理人违反法律、法规或者通过投资基金指令签订的合同中,托管人应当拒绝执行,或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损失进一步扩大,并且向相关的管理部分报告。
2.信息披露规定和风险揭示
私募基金必须与投资者签署完备的协议,规定好彼此的权利和义务,描述的越详细越好,一定要明确投资的产品和产品组合、风险控制和业绩报告等等。严格的信息披露和风险揭示是控制私募基金风险的重要手段。虽然没有义务披露私募股权投资信息给公众,但是向基金投资者和监管机构披露信息是有义务的。在设立私募股权基金,投资者应充分披露其存在的风险,该基金成立后,投资者应报该基金的投资和资产状况,并把相关信息透露给监管机构定期定期让投资者和监管机构及时了解其业务和风险状况,采取必要的措施,以尽量减少风险投资。
3.收益分配规定
在国际上,基金管理者普遍持有基金3%~5%的股份,一旦出现亏损,这部分将首先被用来支付,以确保基金的利益和管理者捆绑在一起,有的私募基金只给管理者固定管理费,以保持开支,其收入从年终收益比例中提取,此类基金的分配权益对地能够使资本持有人与管理者利益一致。另一方面,应该禁止签署最低保证条款。由于保底条款容易导致不公平竞争的市场,而且也违背了该基金确立的原则,不利于市场的规范。此外,我国新《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的有限合伙,就是基金的管理者要承担无限的责任,投资人承担出资额范围内的有限责任,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提供了法律组织的新形式选择。
4.尽快完善基金评级体系,建立基金行业自律组织
从国外很多成熟市场的经验表明,一个合理完善的基金评级体系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规范基金业的发展。在私募基金存在的情况下,你需要一个独立、公正的信用评级机构,以准确评估基金管理者为投资者选择基金经理人的参考,另外要注意完善目前的基金评级方法。
综上所述,我国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监管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这就要求相关的部门尽快的做出决定,明确投资者与管理者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规范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
参考文献:
[1]刘汉民.路径依赖理论及其应用研究:一个文献综述[J].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10(02)
[2]王建文.中国证监会的主体属性与职能定位:解读与反思[J].法学杂志,2009(12)
[3]高晋康.民间金融法制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J].中国法学,2008(04)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监管研究 篇1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机制是指通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行融资的企业在发展成熟后, 将其持有的权益资本在市场上转让出售以收回投资资金并实现投资的收益。
二、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在我国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 我国资本市场的监管法律制度单一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基础。1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随着证券市场的发展, 也呈现出多层次的发展趋势, 然而, 我国的资本市场监管法律制度还停留在单一的法律制度阶段, 与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出现错位。
(二) 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面对多层次资本市场, 我国有关基金的法律制度还是过于笼统, 没有针对各种基金的专门规定, 致使在适用法律时, 找不到十分配套合适的法律规定, 这给约束管理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带来很多障碍。我国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还是寥寥无几, 到目前为止, 只有《证券投资基金法》, 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监管方面仍然处于几乎空白的阶段。
(三) 缺乏有效的中介组织
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中介机构主要有两大类:专门中介机构和一般中介机构。在我国, 专门中介机构大部分还没有发展起来, 例如标准认证机构, 专业性融资担保机构等。一般中介机构在我国应用广泛, 对于一般机构参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并没有明确的门槛限制, 例如律师事务所、投资银行、会计师事务所等。一方面, 专门机构的匮乏导致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过程中缺乏专业机构检验, 造成资金流失、程序错乱等现象;另一方面, 一般机构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中, 门槛太低, 缺乏相应的惩戒制度, 导致中介机构在运作上没有标准可循, 亟需整顿。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监管的健全与完善
(一) 构造较为完善的资本市场体系
美国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源地, 之所以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猛, 依赖于其多层次的投资市场的成熟与完善。美国经过长期发展, 形成了集中与分散协调并行、场内市场与场外市场交易互补协调的证券市场体系2, 这种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给大小不同、需求不同的企业进行股权融资的机会。
(二) 健全相关法律制度
制定和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相关法律法规, 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有法可依。3由于我国目前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只有《证券投资基金法》, 亟需制定专门的有关退出监管的法律法规, 要求细致, 具体, 针对性强, 适用灵活。另外, 完善的资本市场法律体系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健康发展的保障, 所以, 还应该不断健全完善银行体系等资本市场的法律法规, 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监管提供坚实的基础。
(三) 完善中介机构类型, 加强中介机构监管
中介机构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就是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的监管。一方面, 尽快建立起专门机构, 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从各个方面进行专业的、针对性的、专门的监管, 例如知识产权评估机构、风险企业评级机构、信息咨询服务机构。
(四) 加强宏观调控, 加大政府力量介入
我国的金融体系是以银行为导向型的间接融资模式, 应将市场调控与政府调控相结合, 政府的适当介入有利于多层次市场的形成, 更有利于与稳定资本市场, 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另外,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监管, 更需要政府力量的介入, 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准入, 运行到退出, 都对其实施严格的监管, 才能维护市场秩序, 维护金融秩序。
摘要:随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 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 作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的最后一道防线, 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监管尤为重要。但是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退出监管仍然存在很多问题。缺乏完善的法律体系, 中介机构介入标准参差不齐, 退出监管制度单一等问题阻碍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发展。建立健全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退出机制相关法律制度, 严格把控中介机构的介入标准, 形成多方位、多角度的退出监管机制。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健全与完善,退出监管
参考文献
[1]陈向聪.中国私募基金立法问题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2]郭雳.美国证券私募发行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4.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推荐阅读:
基金监管私募股权投资10-05
私募基金法律风险控制11-15
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定代表人变更法律意见书07-29
【收藏】私募基金管理人《法律意见书》尽职调查资料详单07-06
私募股权基金10-14
中国私募基金06-30
私募股权基金业务09-15
私募投资证券基金12-02
私募基金备案资料07-05
私募基金宣传推介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