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基金(精选11篇)
中国私募基金 篇1
摘要:私募基金在我国发展至今, 已逾30年, 截止于2016年7月, 就证券基金业协会登记备案的私募基金产品已达39215条, 在我国的金融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 与银行借贷、IPO并列成为我国三大主要融资渠道。私募基金的发展有助于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扩展, 优化资金配置, 提高资本利用率, 对推动市场发展与经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是在我国私募基金快速发展的同时, 也存在着许多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 对我国私募基金发展、存在问题等方面进行探究和讨论。结合我国国情与金融环境, 对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私募基金,金融市场,风险投资
1 私募基金的概念及分类
私募基金, 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 面向少数个人或机构投资者募资而设立的投资基金。由于基金份额的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私下协商进行, 因此又被称为向特定对象募集的基金。私募基金是基金的一种特殊形式, 它盛行于一些发达国家和富裕地区, 主要是为社会上的闲散资金和过剩资本谋取高利润的投资渠道, 也为资金需求者提供融资平台。
私募基金的种类包罗万象, 私募基金依据投资对象的类别可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一般是公开上市发行的证券类金融产品, 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投资于未公开上市的企业或某一产业。依据其设立的形式可以区分为公司形式的私募基金和契约形式的私募基金。
2 国内私募基金发展概况
我国的私募基金起源与美国较类似, 从风险投资的概念中孕育而生。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 私募基金的概念也渐渐被国人所熟知。准确评价我国私募基金对资本市场的作用, 对于促进我国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和我国经济的繁荣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2.1 国内私募基金规模现状
数据来源: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至今已有32年的时间, 截至2015年5月末, 已完成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12285家, 管理私募基金13663只, 管理规模2.69万亿元, 私募基金行业从业人员199097人。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机构中, 管理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的有56家, 规模介于50-100亿元、20-50亿元、20亿元以下的机构依已备案私募基金中,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7487只, 规模11470亿元。
截止于2016年6月底, 基金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4094家, 备案私募基金32355只, 认缴6.83万亿元, 实缴5.58万亿元, 从业人员40.25万人;其中管理规模在20-5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367家, 管理规模在50-100亿元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34家, 管理规模在100亿元以上的私募基金管理人117家。近年来, 中国私募基金认缴规模逐年稳定增长, 截止2016年6月, 认缴规模达6.83万亿元, 见图1。
2.2 私募基金管理团队现状
从2012年中国私募股权融资金排名前十的案例可见, 我国私募基金投资的主要力量也都是行业内的专业团队来完成的, 包括国外专业私募管理人外、国内投资行业的佼佼者, 以及政府参与的投资机构。见表1。
数据来源:VC Source
3 中国私募基金主要问题
3.1 私募基金规模薄弱
我国私募基金发展速度迅猛, 至今累计规模已逾5万亿, 仅次于IPO和银行借贷的融资规模。不过较之国际私募基金市场, 我国的私募基金规模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从图2及图3中可以看出, 我国私募基金规模虽然在逐年增长, 可是与国际私募基金规模相比, 我们占比仍然微弱最高的私募基金规模占比依旧未突破12%。
数据来源:清科数据中心
数据来源:清科数据中心
3.2 行业人才稀缺
私募基金专业人才稀缺, 难以良好地规范私募基金的健康发展。私募基金的投资过程非常复杂, 涉及了企业战略、投资策略、人才管理、以及各类财务问题。作为基金管理人, 必须是一个专业团队, 只有具备专业的基金管理能力的团队才能在基金经营过程中提供全面的管理, 减小私募基金投资的风险。
3.3 其他金融产品的竞争
私募基金相较于其他金融产品而言具有以几大劣势, 首先私募基金的流动性不强, 私募基金主要投资于大型的项目, 但是大型项目的回报期都相对比较长, 将大笔金额投资下去, 可是却不能立刻见到回报, 较股票投资缺乏流动性。其次私募基金的体量过大。一般的私募基金投资都以百万计, 多为300万以上的投资, 而在经济环境恶劣的情况下, 具有较强投资能力且有大规模投资意愿的在于少数。渠道紧缩, 门槛又高, 投资回报周期长, 这几点都是导致在强烈竞争下, 私募基金相比于其他金融产品处于劣势的原因。
4 中国私募基金的未来构想
私募基金作为我国最重要的金融工具之一, 其融资规模仅此于IPO和银行借贷, 大力发展私募基金, 提高私募基金的合理的法律地位, 促进私募基金结构优化与创新, 有助于我国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市场的繁荣, 维稳金融市场。
4.1 取缔空壳公司
截止于2016年2月29日, 就基金协会报备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有25979家, 但是据统计, 其中空壳公司以及不具备经营私募基金能力的小企业占到了60%以上。这些私募基金管理人的出现, 营造了私募基金行业繁荣的假象, 甚至滋生了许多看似为私募基金的非法集资案例。为促进私募基金健康发展, 应当取缔这些空壳公司, 提高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注册标准, 进而提高私募基金行业的整体水平。
4.2 提供合理的优惠政策
私募基金涉及各行各业, 且大部分私募基金同基础设施建设息息相关。这些私募基金投资促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完善我国的民生建设, 为社会创造更为完备的福利资源。而这些关乎国家建设的项目投资, 应当享受到优惠的政策福利, 如税收的优惠等。
4.3 放宽外资引进的门槛
国外私募基金的发展相比我们国家要更为成熟, 私募基金管理团队的素质要更为专业。放宽国外私募基金进入门槛, 加大国外资本引进力度, 可以带动我国私募基金的进步, 刺激国内的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1]李慧.走进私募基金[M].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1.
[2]姚静.关于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及其监管探析[J].中国商贸, 2013 (21) .
[3]吴东燕.私募行业加速扩张:管理机构超1.2万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J].股市动态分析, 2015 (23) .
中国私募基金 篇2
依据我国《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建立的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活动就是合法的。创业板上市公司里有60%的企业上市前接受过私募股权投资。自2015年下半年起,中国基金业协会密集出台了一系列关于私募基金的相关规定,从私募内控指引到基金设立备案,再到信息披露,一系列监管条例的出台引发了整个资本圈快速反应。金斧子理财将从谁可以“私募”、向谁“私募”、如何“私募”三方面对《办法》进行分析解答。
一、谁可以“私募”
《办法》规定募集主体只有两类:一类是登记的私募管理人,一类私募销售机构。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私募基金的募集活动。在《办法》出台之前,金斧子财富: 市场上非常多的基金销售渠道公司,这些公司本身没有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但依靠其公司自身的销售水平和能力,也能在基金销售环节上分一杯羹。正因为没有销售门槛的设立,导致基金销售乱象丛生。
监管层为确保募集主体和行为的正规化,除列举规定了募集的主体资质外,还规定了基金募集的最终责任在基金管理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委托销售机构募集基金的,不得因委托而免除其依法应承担的责任。因此,基金管理公司还要对其销售机构承担监督责任。
关于募集主体,此次《办法》还规定基金管理人委托销售机构募集私募基金的,还应与销售机构签订《基金销售协议》,并且该协议应作为《基金合同》的附件。私募基金行业中,因募集和管理权责不清而产生纠纷的案例比比皆是,很多私募基金管理人委托银行、证券公司或者其他销售机构等为其募集资金,利用银行、证券公司的客户资源来实现基金产品的迅速募集。由于一些原因,基金销售机构的工作人员往往并未向投资者披露基金销售机构与该基金产品之间不存在投资管理关系的事实,投资人以为在银行、证券公司买的产品,那就是要找银行、证券公司兑付,一旦私募基金出现兑付危机或其他问题,不明真相的投资者往往到这些销售机构讨说法,混淆了基金管理人与基金销售机构的角色。
二、向谁“私募”
沿用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
金斧子财富: 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机构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前款所称金融资产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债券、基金份额、资产管理计划、银行理财产品、信托计划、保险产品、期货权益等。
从前,私募机构可以说是”只看钱不看人”。这次《办法》规定要对合格投资者进行确认程序。这个程序就意味着私募机构要以留痕的方式对投资者是否合格进行审查,从证据保留的角度讲,私募机构进行这个确认程序时,必须要求投资者提供金融资产合格证明,当然从合理、适当审查的角度分析,投资者提供了证明文件即可,不宜继续扩大或延伸至审查证明文件的形成过程及其绝对真实性。
有私募机构提出疑问,如果投资者一次性购买300万的私募基金,是否还需要履行这个确认程序,笔者认为,进行这个确认程序的目的在于以投资者的个人(机构)资产来判断其风险承受能力,即便投资者一次性购买300万元的私募基金,对于这300万是否是投资者个人所有还未能确定,也就是说,该投资者是否适合购买私募产品还未能确定,因此,即便投资者一次性购买300万元私募产品,仍然需要私募机构对其是否是合格投资者进行审查。
三、如何“私募”
金斧子财富: 归纳《办法》对于如何私募的实体性和程序性行为标准和要求,可将募集行为分为以下8个步骤:
第一步:宣传机构品牌
以前私募行业是不能宣传、不敢宣传,因此这个行业显得特别神秘低调,此次放开了宣传口径,但同样也对宣传内容进行了限制,公开宣传仅限于以下内容:品牌、发展战略、投资策略、管理团队、高管信息。除此之外,其他内容是不能公开宣传的。最重要的产品内容和业绩,这个是不能宣传的。
第二步:特定对象确定
《办法》第十七条:“募集机构应当向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私募基金。未经特定对象确定程序,不得向任何人宣传推介私募基金。”什么叫特定对象,一直比较难界定,这次《募集行为管理办法》给出了界定的具体方法,就是要采用问卷调查等方式去评估是否符合要求,通过程序上的履行来确定特定对象范围。
除在程序上明确了特定对象范围,在推介方式上也以负面清单的方式明确了不得推介的媒介渠道:包括一直存在争议的朋友圈、报告会、分析会等。此前有人会说朋友圈都是熟人,是特定对象,报告会、分析会等因发送了特定的邀请函,是特定对象。但此次由于程序上规定必须履行调查问卷的形式确定特定对象,将该等推介渠道一律排除在外,但办法同时也明确了上述推介渠道若设置了特定对象确定程序则不属于禁止范围。
第三步:投资者适当性匹配
金斧子财富: 投资者适当性,简言之就是将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投资者,匹配他们的风险偏好度,这次《办法》做了明确规定,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来了解投资者的具体情况,也会对私募产品进行风险评级,二者做一个匹配,看投资者能买什么级别的产品。
有些投资者频繁质疑管理人的投资决策和投资理念,基金净值稍有变动就质问管理人。这就是私募产品跟投资人没有匹配好,而究其原因多半是募集机构对投资者风险识别能力不足造成的,产生这种现象的根源还是在于私募行业销售人员提成制的工资收入形式,而能避免销售人员因利益驱动导致投资人加大风险的最有效做法,无疑就是《办法》中规定的风险识别程序的设置。
第四步:基金推介
在履行了前述程序后,才可以开始推介私募产品。但监管层又规定了推介时的禁止行为,总结一下就是销售人员在展现超高销售技巧的同时,有一些底线是不能触碰的,譬如使用“高收益、业绩最佳”等让投资者热血沸腾的词语,使用“安全、保证、承诺、保险、避险、高收益、无风险”等可能误导投资人判断风险的措辞,使用“欲购从速、申购良机”等片面强调集中营销时间限制的措辞。
除了前述之前销售人员比较经常使用的销售措辞外,此次还规定了对业绩宣传的销售行为,即基金管理人不得片面宣传过往业绩,宣传的业绩不能少于6个月。此前一些销售人员的销售杀手锏就是将私募产品某个时间段最好的业绩拿出来宣传,这看似没有问题,但由于私募产品的净值有时受市场行情或产品周期
金斧子财富: 等影响因素较大,以股票型基金为例,可能某个时间段基金排名全国第一,而在股灾来临时则跌破止损线清盘。因此,此次规定对于业绩宣传的期间节选不能少于6个月,以此让投资人可以一个时间段的走势来了解某只私募产品。
除业绩宣传外,预期收益也在禁止范围。目前我国的投资者大多还处在刚性兑付观念的阶段,要培养投资者自负盈亏的投资意识,禁止使用“预期收益”字眼也是必要和必须的。只是这一系列的销售术语的排除,对于暂时还没有品牌效应的中小私募机构来说,无疑是加大了募集资金的难度,在合法合规的基础上如何募集基金,将是这些中小私募机构需要仔细思考的一个问题。
第五步:投资风险揭示
《办法》要求募集机构应当向投资者说明有关法律法规、投资冷静期、回访确认等程序性安排以及投资者相关权利,重点揭示私募基金风险,并对风险揭示书的内容作了指引规定。办法还规定募集机构要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逐条列举,并要求投资人逐条签字确认。笔者认为这样的规定在保护投资人的同时,也是对募集机构的保护。
第六步:合格投资者确认
对于合格投资者的标准,前文已详细阐述,在此不再赘述。第七步:签署基金合同
基金合同签署以后,不是立即生效。《办法》规定基金合同应当约定,投资
金斧子财富: 者在募集机构回访确认成功前有权解除基金合同,募集机构应当将认购款项退还投资者。
第八步:投资冷静期及回访
投资冷静期的设置就是为了避免投资者的一时冲动行为。《办法》规定冷静期内募集机构不能主动联系投资者。募集机构应当在投资冷静期满后,指令本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推介业务以外的人员以录音电话、电邮、信函等适当方式进行回访。
四、违规后果
《办法》规定对于违反规定的,将会面临公开谴责、加入黑名单、撤销管理人登记、暂停受理或办理相关业务、不予备案等形式的处罚。
需要注意的是,《办法》的正式生效时间为2016年7月15日。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上的郑重提示,在《办法》发布到正式实施的3个月过渡期内,募集机构应尽快完成相关行为整改、内部制度建设及包括特定对象确定、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基金风险揭示、合格投资者确认、投资冷静期、基金合同的制定、募集结算资金专用账户的开立、监督协议的签署等在内的配套准备工作,为合法合规运作打下坚实基础。
中国私募基金 篇3
1、基金第三方销售开闸 销售方式多元化
2月22日,证监会公布了首批第三方基金销售牌照名单,诺亚正行、好买财富、深圳众禄、东方财富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四家机构“中选”。随后,陆续有其他第三方机构获得销售牌照。这意味着筹划7年之久的基金第三方销售正式开闸。
点评:第三方基金销售公司的进入,将推动整个基金销售行业的变革,销售渠道和服务方式将更加完善,投资者将获得更全面、更适合的基金产品、更多样化的费率,以及更客观理性地资产配置服务。基金公司、银行、券商、独立基金销售机构在同一产业链上,合作大于竞争,更多是伙伴,完全可以合作开发新客户,也可以在售前售后开展各种各样的服务合作。
2、第六届中国私募基金高峰论坛顺利召开
2012年3月29—31日,历时三天的第六届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在深圳五洲宾馆隆重举行,以“云私募时代—机遇与挑战”为主题,对目前的私募股权、私募证券行业现状作出思考,寻求行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探讨2012年的投资方向。
点评:作为私募基金行业层次最高、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年度盛会,中国(深圳)私募基金高峰论坛已经顺利举办六届,为私募基金和其他机构、投资者搭建了良好的沟通平台,也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作出思考,助推行业的健康规范发展。
3、李旭利老鼠仓案件开庭审理
2012年6月12日,备受关注的原交银施罗德基金投资总监李旭利案在上海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开庭。旭利坚称自己是无辜的,控辩双方就5大焦点问题进行了激烈辩论。
点评:在证监会严厉打击内幕交易的背景之下,在投资者法律意识、权利保护意识逐步苏醒的今天,李旭利老鼠仓案最终的结果恐怕会超过此前公众预期而成为一个极具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一是可能通过严厉的判决来树立执法标杆。二是,即便不重判,但会从此明确更严格的法律界线,让大多数人感到管理层“动真的”了。它告诉市场:严格监管的时代来临,放任自由的日子结束了。
4、信托账号开闸 私募基金喜忧参半
2012年8月31日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正式发布《关于信托产品开户与结算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信托公司可自行开立证券账户参与证券交易,或按照市场化原则,自主选择委托基金公司专户理财、证券公司定向资产管理计划参与证券交易。这标志着暂停三年的信托账户终于“再现江湖”。
点评:从表面上来看,这对于私募行业是重大利好,供给的增加能够降低费,进而降低私募基金的成本。但是,对于私募来说,无论的成本有多少,最关键的还是赚钱效应。也就是说,如果没有赚钱的效应,即使费用再低,投资者也不会“买帐”。如果确实能够赚钱,投资者愿意支付较高的费用。面对目前股票市场疲弱的局面,私募基金行业已经经历了发行上的萎缩,信托的再次放开能否给私募带来新的增长点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5、基金法再审 力推私募基金阳光化
10月23日在北京举行的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证券投资基金法修订草案被提交大会进行第二次审议。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孙安民向大会作了修改情况的汇报。此前的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对这部法律修订草案进行了初次审议。
点评:近年来,包括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内的非公开募集基金发展之路可谓迅速,行业规模逐步扩大,已成为财富管理的重要工具之一。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一些私募都是急功近利地追求投资回报,甚至铤而走险。目前私募的阳光化更多是通过信托来实现,如果能真正给予其“合法”的身份,从信息披露、证券报备等多渠道加强对私募的监管,将有利于树立行业公信力,使行业能更规范健康的发展。
6、2012首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在深圳举行
10月28日,由深圳市私募基金协会和私募排排网主办的“2012首届中国对冲基金年会”在深圳举行。百余位海内外对冲基金精英齐聚一堂,就中国对冲基金未来发展和趋势展开深入的探讨。
点评:对冲基金在国外已经是相对成熟的投资工具,但在中国,对冲基金还是新生事物。私募的法律地位进一步加强,新的证券投资基金法已经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二审,明确将私募纳入监管,行业的发展将会更加规范。对冲基金产品线更加丰富,策略呈现多元化,对冲将成为未来的主流。
7、期货资管放行 期货私募迎来春天
11月21日,第一批于9月份提交资产管理业务申请的18家期货公司正式通过审批。有分析认为,在资管业务开户、交易编码申请等细则明确后,期货公司资管业务将正式在市场中“亮相”。
点评:资产管理业务的开闸是我国期货市场发展20年来业务创新的实质性突破。资产管理业务将使期货公司摆脱过去“靠天吃饭”的日子,拓宽了业务内容及利润来源。
8、王亚伟转投私募 首只产品两千万起步
今年5月离职的原华夏基金副总经理、华夏大盘基金经理王亚伟近日低调复出。昔日“最牛基金经理”王亚伟投身私募,告别长期工作的北京,南下深圳设立了深圳千合资本管理有限公司。
点评:毋庸置疑,王亚伟在公募基金上的成绩目前无人能及,其管理的华夏大盘在其任职期间回报超过1186.99%,并且在2007年大牛市和2008年的大熊市中业绩均排名第一。说明他对整个市场规律性的东西,包括博弈当中最根本性的东西的把握也比别人深刻得多。但此次转投追求绝对收益的私募,对已经步入中年的他来说,确实需要不小的勇气。无论怎样,王亚伟在业界的影响力以及其独到的投资理念都将为其管理的第一只产品增加无数亮点。
9、债券私募基金弱市走红 运用杠杆放大收益
近两年,当股市持续低迷,股指屡创新低之后,风险较低,收益稳定的债券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目光。一些阳光私募试水债券市场,尤其是今年债券私募如一夜春笋,不断发展。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统计,截止2012年11月,正在运行的债券私募基金共计218只,其中信托类产品156只,券商集合理财计划62只。
点评:债券型私募基金在2011年股市较弱的背景下悄然而起,债券投资由于其风险收益特征与股票型私募存在很大的差别,对于投资者来说可以通过产品上的结构化以及正回购来加大杠杆,给劣后投资者带来较高的收益。不过,这类投资也有风险,例如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对于私募来说,可以通过一定的主动管理选择债券、选择在降息通道中发行产品、专业化的投资团队、风散化投资等方式来降低风险。
10、112只阳光私募遭遇清盘 股市严冬考验阳光私募
2012年即将过去,私募行业依然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私募基金分化严重,首尾业绩高达70%以上,既有新贵的风光无限,也有失意者的落寞煎熬。阳光私募仍在经历着低迷期,清盘潮仍搅动着私募江湖。今年以来,除去正常清算的阳光私募以外,来自私募排排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因故提前清算的阳光私募数量也达到了112只。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研究 篇4
作为金融与产业创新产物的私募股权基金 (Private Equity, PE) , 开始于美国, 起源于风险投资 (Venture Capital, VC) , 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金融市场上重要的投资方式。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 PE在我国逐渐成长为举足轻重的金融行业。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包括四个因素:政府、投资机构、目标企业和投资人。这四个因素中的任何一个要素出现“短板”, 都会影响到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水平。 (1) 潜在的目标企业。中国银监会相关数据显示, 我国银行贷款目前更多的扶持大型企业, 而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依旧是长期未得到解决。截止到2012年底, 我国境内上市企业有2400多家。上市公司依旧是稀缺资源。银行的经营原则决定了银行不可能成为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 证券市场的风险管理控制机制也决定了能在资本市场上融资的企业占企业总数的很小的比例。而PE则是中小企业扩张、业务重组和资产整合的理想通道, 目前中小企业也成为PE巨大的潜在目标企业。 (2) 潜在的资金提供者。有限合伙制度下有限合伙人 (LP) 是PE的资金供给者。中国PE潜在的资金提供者包括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社保基金、企业等机构投资者及国外投资机构和私人投资者。但截至目前, 对于拥有大量资金的大型国有企业、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以及社保基金和企业年金等机构来说, 能否成为PE资金的提供者依然没明确规定。因此, 发掘和激发更多的机构成为PE的LP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开放与支持。 (3) PE种群发展程度。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统计, 2011年中国人民币基金机构的前十名中, 本土机构达到6家, 占比为60%, 前三十名中, 本土机构达到15家, 鼎晖投资、中信资本、弘毅投资等都是中国本土机构中的佼佼者。 (4) 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从2005年下半年以来, 我国政府对PE发展采取稳步推进的政策, PE在中国的整体环境在不断改善。
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态势
(一) 投资活跃度放缓, 资金募集困境突显
纵观近两年来中国PE的发展状况, 我们可以发现, PE投资的活跃程度明显出现放缓的趋势。尤其是2011年下半年以来, 为了调控国内宏观经济, 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收紧银根, 加之国内资本市场的萎靡以及国外投资环境不稳, 我国PE市场投资活跃度出现下降趋势, 这种下降趋势一直延续至今。PE的投资活跃程度下降, 也影响到了其募集资金的规模。据清科数据统计, 2012年我国共有369支PE基金完成募集, 募集金额约为253.13亿美元, 但较2011年募集规模388.57亿美元下降了34.9%, 资金募集困境突显。主要的原因是随着私募股权基金概念在中国的不断深入, PE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工具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采纳, 但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和投资环境不稳, 以及我国IPO窗口的趋紧, 影响到了PE投资的收益, 导致很多募集资金不能按时到位, 影响了资金募集的总额。
(二) 投资规模小型化, 投资范围和区域相对分散
目前我国PE投资的规模出现小型化趋势, 大部分投资的金额在1亿美元以下。从投资的范围来看, 我国PE的投资范围较分散, 涉及23个一级行业, 投资交易主要集中于生物医药、机械制造、互联网、清洁技术、能源及矿产、房地产等。其中, 由于收到国家对房地产调控的影响, 前期的打压和调控使得土地和楼市有一定的估值空间, 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投资逆势反弹。从投资的区域来看, 近年来PE投资较为分散, 全国32个省市区都有投资交易的发生。分散的投资分布中, 集中化趋势也很突出, 如北京、上海、广东、浙江、江苏等近年来都是颇受PE青睐的投资区域, 分别占总数的56.5%和61.5%。从其他投资区域来看, PE投资相对分散, 但中西部省市所获投资逐步增加。
(三) 行业竞争加剧, 投资回报降低
近年来创业板市场的发展和扩容为PE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 行业的暴利吸引了大量的投资机构进入PE市场, 各投资机构之间的竞争也日益加剧, 造成了各投资机构在PE市场上争夺项目的“僧多粥少”局面。PE市场竞争的加剧, 迫使部分新兴机构开始盲目追求“投资速度为王”、“投资数量为王”, 市场上泡沫渐现, 投资风险进一步加大, 同时也导致PE的投资收益逐年降低。据统计, 近年来我国创业板市场PE退出的平均回报率由2010年的15倍, 降到了2012年的4.31倍, 下降幅度达到71%。China Venture的金融数据显示, 2012年我国PE机构IPO退出回报率环比下降7.4%。
(四) PE退出方式多样化, IPO退出方式萎缩
受到国内外资本市场发展状况不稳等因素的影响, 国内企业上市数量及融资规模都呈现下滑态势, 2012年更是创下了近年来的新低。根据China Venture的金融数据产品和清科研究中心统计, 2012年相对2011年IPO退出占比的90%下降了22%。与IPO退出方式相反, 股权转让、并购、股东回购等退出方式在2012年分别比上一年都有所增加。2012年各个行业都有PE退出的案例, 但更多的集中于机械制造行业, 占比为15.8%, 其次是清洁技术以及电子设备等领域, 占比为10.2%。在以上所有行业中, IPO退出成为主要的退出方式, 在机械制造行业退出案例中, IPO退出占比为84.2%。近年来越来越多的PE投资于房地产行业, 房地产行业的退出案例占比也比较高, 2012年该行业的退出案例占比为7.3%, 受制于房地产行业IPO的困难性, 房地产行业的退出则全部采用非IPO方式, 如股权转让、股东回购等。目前越来越多的行业在退出上也都采用了非IPO的方式, PE退出方式出现多样化的趋势。
(五) 投资风格转换, 朝“三化”趋势迈进
作为一种投资方式和投资组织形式, 需要懂得PE运作的投资家对所投资企业及其所处行业有比较深刻的理解和判断。然而国内PE刚刚起步, 还缺乏充分的实践, 扎堆IPO项目, 对优质的项目一哄而上, 以至于这一外界看起来十分神秘的行业迅速成为全民淘金的金矿。随着募资的困难、竞争的加剧以及盈利状况的转变, 狂热过后国内PE的发展面临着深度的调整与洗牌, 也迫切要求PE进行投资风格的转换。一方面PE由“狼群抢食”的粗放式投资转向“内涵式”投资, 即通过分析企业的未来成长性而非短期内能否上市来获得未来更多的资本价值增值;另一方面PE的未来发展路径也将朝着产业化、VC化和专业化迈进。随着投资机构募资、投资到退出、分配的一个完整PE周期的完成, 优秀的大机构的优势将会体现出来, 多数作坊式的PE将消失, 以大型产业基金做后盾的产业化运作将是未来PE发展的趋势, 目前中信产业基金、渤海产业基金已经迈出了步伐。项目竞争的加剧, 投资往前端走的VC化也将是一种倾向, 更进一步甚至有PE天使化的趋势。此外, PE在选择投资方向上, 将走上专业化道路, 专注于某个行业的单方向PE将越来越多, 并将逐渐成为市场的主流。
三、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的问题
(一) 市场化进程行政干预过多
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表明, 政策的稳定性不管对资金提供者还是资金需求者都至关重要。对于PE来说, 稳定的政策也是其顺利实现退出的有利保障。回顾我国证券市场二十年的发展历史, 发现一个重要的现象可能是上市政策的多变性。如在1994年至2004年间, 我国的新股发行政策多次变化, 甚至到目前IPO窗口的关闭与重启也成为影响证券市场的重要因素。以行政措施来缓解二级市场, 反映了证券市场依然出于政策控制局面。我国目前实行的是上市审核制度, 这种制度就决定了任何公司IPO的过程必须经过国家证券监管部门的审批, 政府的行政力量已经直接控制了企业IPO的时间和历程。完善的资本市场应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市场波动与股市涨跌符合资本市场本身的运行规律, 这个过程渗透了过多的行政手段的干预, 势必不利于资本市场的发展, 同时会影响到PE的顺利退出。经过二十年的发展, 我国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的机制在逐渐向市场化方向发展, 但这一市场化进程显然不会一蹴而就, 期间会出现波折, 势必影响PE的发展。
(二) 参与PE的投资者远未成熟
在非常匮乏的资金渠道中, PE的发展可能吸引一些愿意投资的机构和个人, 但是这些有投资意向的机构和个人, 对于PE投资来说都很不成熟, 这是本土PE面临的共同问题。投资者的不成熟, 主要体现在主动参与投资业务的强烈兴趣, 可以说这是国内PE行业发展的重要的潜在障碍, 尤其是一些新成立的民营资本作为主要来源的机构, 在这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例如温州东海, 有这样的规定:“一是东海创投的任何一笔资金的流动都必须经过大家的签字才可以投资;二是八个合伙人定期开会, 共同分析市场, 商讨投资决策。” (东海创投带来什么?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解读, 温州都市报, 2007年12月21日) 显然这使得有限合伙制名存实亡。普通合伙人根本无法执行决策, 却要承担无限责任。如果所有的PE的资金提供者超越自身的角色定位而像普通合伙人一样参与到项目的决策中, 这意味着我国PE的成长环境还有待改善。投资者的参与如果有效, 就没有必要单独成立一家机构来代替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此外, 与海外成熟的资本市场相比, 整个国内的机构投资者也远未成熟。因此, 可以说, 不成熟的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可能成为中国PE发展的最大潜在障碍。
(三) 潜在的长期资金来源相对不足
PE行业发展相对发达的欧美国家, 养老基金、保险基金、商业银行资金等机构投资者是私募股权基金最重要的长期资金提供者。这些机构投资者具有成熟的投资理念和完善的公司管理体制, 它们为PE提供必要的资金的同时, 也为PE带去了先进的理念和丰富的经验。机构投资者在我国目前发展还不成熟, 加之一些法律障碍的限制, 导致机构投资者还不能成为我国PE发展的基石。我国PE当前长期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民间资本和政府资金, 民间资本趋利性较强, 持续时间较短, 过于分散并且缺乏成熟的经验理念;政府资金以及各地的产业引导资金虽然满足PE资金长期性的特点, 但政府资金往往带有非常浓厚的政策意图而且运作相对不规范。这些情况导致我国PE发展中长期资金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也造成了国内PE的融资能力无法与国外成熟的PE相比, 国内的PE一边选择项目进行投资, 一边还要为资金的来源发愁, 这种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四) 监管法规和税收体系不完善
PE发展和不断壮大, 必有其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的内在必然性。我国经济发展的现阶段, PE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的推动作用逐渐显现, 发展PE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也逐渐得到政府部门的认可。为促进中国PE健康发展, 政府部门也开始有意识制定并完善各项法律法规, 《信托法》的颁布, 《公司法》、《证券法》的修改以及《合伙企业法》的修改, 基本上消除了各类PE及产业投资基金设立与运作的法律障碍。但是梳理以上政策法律我们发现, 相对与PE在我国的快速发展, 这些法律和政策还是显得零散, 针对PE的实施方法、投资运作、监管等方面, 我国还缺乏一部专门的法规来全面规范PE的行为, 这也是我国PE发展中急需解决的政策障碍。政府今后将采取何种政策来对PE进行管理, 也是未决的问题。此外, 除了监管政策上的不确定因素之外, 在税收方面也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2007年生效的《合伙企业法》为PE以有限合伙的法律形式设立提供了法律依据, 并且合伙企业税收的流经原则也早已确定, 但关于有限合伙企业税收征收政策还有很多具体问题有待解决。
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路径选择
(一) 坚持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用市场机制推动PE发展
我国当前金融体制改革尚未最后完成, 仍存在大量的行政干预, 在这种市场环境下, 如何尽快推动PE产业的发展, 笔者认为应该坚持市场化的发展道路, 用市场机制推动PE的发展。由于投资门槛较高, PE在西方被称为“富人的游戏”。这一特点使PE具有较少的外部性特征, 其投资者具有较强的风险承受能力, 即使某项目投资失败也不会引发社会动荡, 这是西方国家放松对PE监管的原因。PE的生态系统决定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到PE的发展, 这些因素又受到市场化程度的影响。PE是市场化程度最高的一种投资方式, PE的价值创造过程也是市场化的资本运作过程, 过严的监管以及牺牲市场化都会影响到PE的长期发展。美国前任财长约翰·斯诺 (John Snow) 指出, 政府不应对PE有太多的管制, 这主要是由于PE来自市场, 投资者构成多样, 可以通过详细的尽职调查、风险控制进行监管, 在 (内部) 监管方面原本就比政府层面做得更加有效。因此, 减少行政干预, 创造优良的发展环境, 用市场机制推动PE发展, 是中国PE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
(二) 扩展资金来源渠道, 培育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资金是PE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 我国目前很多机构可以成为PE的潜在资金提供者。目前我国社保基金的规模达到1万亿元, 2015年有望达到1.5万亿元。但从投资的角度看, 我国社保基金投资渠道狭窄。考虑安全性和收益性双重需求的情况下, 把我国社保基金作为PE资金来源之一, 未来大有潜力可挖。我国目前保险基金运用余额已达5万亿, 保险资金是一种长期资金, 不需要保持较高的流动性和马上套现。PE也是一种长期投资性资金, 通过长期投资达到高额回报符合了保险资金增值的要求。因此, 对于我国规模巨大的保险基金而言, PE是更适合保险基金的投资载体。此外, 国外机构对投资中国有很高的热情, 而且资金充裕, 在国内长期资金匮乏和投资机构不成熟的大背景下, 允许外资设立人民币基金便成为更加现实的选择。目前我国储蓄机构和商业银行还无法将一部分资金配置于PE。未来应该学习欧美等国的先进经验, 进一步完善投资环境, 完善相关政策, 使养老基金、保险公司和商业银行等机构能成为我国PE行业中成熟的机构投资者。
(三) 培育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种群的发展
管理人在PE的业务中处于核心的地位, 相对于国外PE人才济济的状况, 我国PE管理人才则显得捉襟见肘, 管理水平也有进一步提升。PE管理种群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 根据美国的经验, 从入门开始到成为一个可以独立作判断的从业者, 大概需要10-15年的时间, 中国作为PE发展较快的国家, 培育合格的从业者也需要8-10年的时间。PE在国外已经有了几十年的发展历史, 其积累的丰富的管理经验和经营理念可为我国的PE所借鉴。迅速培育我国PE管理种群发展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合资的方式引进境外优秀的PE管理人才和技术, 而开放市场, 引入外资基金的积极参与和良性竞争又是唯一的出路。此外, PE投资需要银行家、会计师、律师、创业家等专业人才的共同配合, PE投资体系的中介服务机构成为我国PE管理人才重要的来源渠道, 因此加大这些中介机构的人才培育力度, 也是培育中国PE管理种群的重要路径。
(四) 完善法律制度环境, 理顺PE监管框架
我国PE需要相关法律和政策的规范与支持。尽管政府部门已经修改和完善了多部相关法律, 但是制定单独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集中、专门规范PE的设立、运作和监管, 目前更符合我国PE发展的实际。在完善税收体系方面, 需要进一步明确针对合伙企业的税收政策和操作方法, 并制定可操作性的细节, 使《合伙企业法》、《企业所得税法》与有关PE的税收政策能够有效衔接。此外, 坚持市场化走向并不意味着不对PE进行监管, 相反, 在我国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细则不明确的情况下, 明确政府监管部门, 发挥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监管的积极作用, 建立政府多部门参与的统一监管体系, 搭建有效的监管框架, 对规范PE健康有序发展非常必要, 也能为我国PE营造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郭恩才:《解密私募股权基金》, 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年版。
[2]周炜:《解读私募股权基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年版。
[3]张斌:《私募股权投资的制度效应与市场拓展》, 《改革》2011年第5期。
[4]张杰:《基于后危机视角的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方略研究》, 《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第5期。
[5]付袋红:《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思路分析》, 《财会通讯》2011年第1期。
[6]马宁:《关于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现代管理科学》2011年第12期。
[7]晋咏:《美国私人股本基金是如何运作的》, 《环球财经》2007年第1期。
中国私募基金 篇5
“银行是城市农民,投行是城市猎人,基金是城市广场。”罗劫这样形容私募基金和银行的关系,据他介绍,作为城市广场的猎人,投资银行在私募基金的过程中,本身就较银行有更大的难度,“农民播种就有收获,猎人打不到猎就得饿肚子。私募这个行业整体不错,但是要取得飞跃式的发展,还得像春秋战国一样,应该是百花齐放,各显其能。”
“没爹没妈”也要创新思路
“私募这个行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没爹没妈。”翼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余定恒,在谈到2012年国内私募基金面临的困难,言语间带着黑色幽默。在他看来,公募拿一个批文可以到任何地方公开做,私募也有自己的渠道,但是在名正言顺方面,得到的待遇还不够。因此,还需要在制度层面、政策层面去规范;其次,私募在运营过程中也面临运营成本比较高的状况。例如,要借道信托等其他的销售渠道,私募的成本似乎更高一些,其实,完全可以把这块成本省下来请更多的研究人员做调研。
纵然如此,善于在逆境中寻找机遇的私募基金管理精英们也总能看到希望。余定恒表示,私募基金还有劣势:没有监管部门正式法律层面的认同,没有更多社会资源让他们使用,但是他们有比较灵活的运行机制,碰到困难会去想办法,千方百计为投资人赚钱,把运营成本降下来。其次,因为自我创作的空间较大,他们还可根据市场的变化寻求一些创新的做法,包括在产品层面创新,包括在投资方法上创新。
出路:基金管理团队在考虑投资的时候将不再是单边,不能仅仅是买入持有的单一策略,还将做进一步的创新。
搞清“春夏秋冬”认清市场行情
“只要做二级市场投资人都会面临困难,因为我们面对的市场部?是周期性行业,当牛市来的时候,可能大家赚钱都很容易,但是熊市来的时候,像这两三年,我相信有80%、90%的投资人很郁闷,灰头土脸。”面对目前私募基金发展的困难,中欧瑞博投资管理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伟志选择迎难而上,仔细去摸索市场发展的规律。“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规律可循,市场也是如此。它的规律其实很简单,我们说A股市场过去的估值区间,15倍是下限,40、60倍是上限,选对了公司,能赚5-10倍。但是熊市来了,投资人就不能指望每年能赚20%-30%。”
“私募同行都愿意把自己比喻成农民,在投资的过程中要搞清楚春夏秋冬,秋收完以后要冬藏。”吴伟志表示,投资人还应该接受在冬天来了不赚钱的合理目标,这样的正确目标可能对于投资人来说就会比较轻松快乐。
出路:认清市场规律,保持良好的心态。
不做“小三”私募基金发展需“转正”
“我一入行就碰到了这个行业告诉我‘冬天开始卖雪糕’了,其实‘冬天卖雪糕’对于行业从业人员来说或者对公司来说是好事情,因为能练就你的本领。”广东银石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丘海云在对投资人做私募基金投资的过程中,练就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看待市场行情的方略。他表示,行业发展的困难和挑战,任何行业都有,是周期性的,正如《易经》里面的一句精髓——“吉凶悔吝,生乎动者也”。
“私募行业站在金字塔的顶端,高兴的时候很高兴,悲伤的时候会很痛苦。”丘海云认为,投资跟经营并非等同,但也有共同之处,那就是都在变化当中。关键在于在面对挑战的时候以一种什么样的姿态去迎接,看对的时候就想怎么赚得更多,看错的时候就看怎么亏得更少。
“私募基金发展过程如同‘小三’向‘正室’转变的过程。我们目前最大的希望就是不做‘小三’,呼吁在政策上给我们转正,让这个行业更加合法化。”针对行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丘海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给予私募基金一定的法律保障。
出路:提升自身本领,给予政策保障。
中国公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研究 篇6
关键词:公募基金私,募基金,机构投资者
1 公募基金的发展趋势
1.1 公募投资范围得以扩充
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除了传统的股票、债券、货币市场工具外, 目前还可以投资在交易所或者银行间市场非公开发行市场发行的中小企业债, 还可以投资一些衍生金融工具, 包括商品期货、股指期货、国债期货等。
2014~2015 年随着新三板的加速扩容, 公募基金也可以直接投资新三板。 2015 年上证50ETF期权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 为我国的金融市场增添了一种非常重要的衍生金融工具, 公募基金也有了期权这种最新的风险管理工具, 随着金融创新工作的不断发展, 公募基金的投资范围在不断扩充。
1.2 联网金融蓬勃发展
自从余额宝和天弘基金联手进行商业合作, 将天弘基金从一个不知名的基金管理公司迅速成长为一个超大型基金公司后, 互联网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的合作就开始升级, 特别是以货币基金管理见长的基金管理公司。 最近几年, 在互联网金融中发展起来的如众筹、第三方支付、P2P等模式, 在事实上表现出强大的生产力也对公募基金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今后公募基金的资金募集、营销策划和实施会加大对互联网网络效应的依赖。 不仅如此, 借助于大数据分析, 公募基金甚至在投资研究和基金管理上都会有较大的变化。
1.3 优秀公募人才向私募转移
2014 年12 月21 依据Wind数据统计, 200 名公募基金经理年内离职, 而2012 年有111 位, 2013 年有136 位。 而2014年创出了基金业年离职人数的历史新高。2014 年离职人数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2014 年我国对私募基金的监管正式纳入法律监管之下, 这让许多水平较高的公募基金经理看到了私募行业快速发展的契机。 众所周知公募基金的激励机制远远不能充分调动基金经理的积极性, 但是私募基金特有的收益分成机制让不少优秀的基金经理趋之如鹜。 例如一个管理规模10 亿的一个公募基金经理, 如果在大盘一年上涨30%的背景下取得了30%的收益, 由于没有能够大幅跑赢指数, 所以奖金不会很多, 主要收入还是靠工资, 而基金经理的工资年收入也就是几十到几百万;但是如果是管理10 个亿的私募基金经理, 按照行规可以对收益部分提取20%的分成, 因此可以提到6000 万的收益提成, 对比而言私募基金的刺激无疑更大, 因此会有更多的优秀公募基金经理会转行到私募基金去。
1.4 竞争加剧, 创新求存
我国的公募基金管理公司接近200 家, 前十大公司管理的资金规模已经接近市场的一半, 而且对于基金公司发行基金产品, 证监会目前实行注册制管理, 那些管理水平较高的公司就可以借助自己的优势巩固其在公募基金邻域中的地位, 后来者将面临极强的竞争。 新公司或者小的公募基金公司要想生存发展甚至赶超, 就要有自己的创新之处, 例如最近几年专注于在定增市场上作出特色的财通基金管理公司获得“定增王”的美称。 再如前海开源基金, 他们把握市场热点和投资者的心理, 依据行情的不同发展阶段推出具有一些阶段特色的基金产品, 如可转债基金、军工分级基金等适销对路的基金产品。 这些创新将在未来的公募基金发展中成为永恒的主题。
2 私募基金的发展趋势
2.1 总体管理资金增速会快于公募
目前私募基金虽然在管理资金规模上远远比不上公募基金, 但随着中国开始进入发达国家的进程, 主要服务于高净值家庭的私募基金将迎来爆炸式增长。 2013 年底个人资产超过600 万的人数已达到290 万人。 由于近十年财富向富人集中, 所以服务于富人的私募基金的增长速度会远高于公募基金。
2.2 行业集中度会急剧提升
私募基金由于良好的激励机制, 使得优秀的私募基金管理者充分发挥其管理能力, 凭借其过人的管理业绩快速积累大量的资金和客户, 所以行业集中度会快速提升。 目前的私募管理公司数量众多, 管理水平良莠不齐, 但可以断言的是随着机构时代的到来, 那些管理水平低下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会被逐渐淘汰, 而管理水平较高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则会积累大量的资金和人才。
2.3 大型私募公司公募化趋势
公募基金从1998 年开始发展, 经过近20 年的发展, 其监管制度、公募基金的内部控制、投资者保护和投研体系都相对完善, 但借助于法律地位的正式承认和良好的激励机制, 一些发展快速的私募基金的管理规模超过了500 亿, 超过了一部分公募基金管理公司的管理规模, 2014 年 《私募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规定一些管理规模超过20 亿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在满足一些其他的条件下可以发行公募产品, 这个规定打通了私募走向公募的门槛。 毕竟私募基金的客户数量局限于高净值个人和家庭, 如果让水平较高的私募基金能够像公募基金一样向不特定的中小投资者募集资金的话, 无论是募集资金的规模还是知名度的提升都是优秀私募基金所向往的。
2.4 对冲基金会快速发展
对冲基金作为一个可以综合使用各种金融工具进行杠杆操作的基金, 在发达国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私募基金类型。
随着2010 年股指期货上市以及2015 年期权交易的推行, 我国私募基金的风险对冲工具开始出现, 这为追求绝对收益的对冲基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机会。
2.5 私募基金形态升级
私募基金除了传统的形式外, 一些新的形态也开始走进中国私募市场, 最常见的是FOF基金和MOM基金。
FOF (Fund of Fund) 是一种专门投资于其他证券投资基金的基金, 也叫基金中的基金。 FOF基金的操作思路是先按照私募基金的募集办法募集一个叫母基金的资金池, 然后基金经理根据对大类投资市场的理解和判断, 分别决定在各个大类资产类别上的投资比例, 然后对同一资产类别的投资再选取其他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发行的私募产品或者公募基金发行的公募产品, 力求尽量降低系统风险, 追求稳定回报。
所谓的MOM模式, 即管理人的管理人基金 (Manager of Mangers) 模式, 由MOM基金管理人通过长期跟踪研究, 挑选投资风格稳定、并取得超额回报的基金经理, 让这些最顶尖的专业人士来管理资产。 而自身则通过动态的跟踪、监督来管理他们, 及时调整资产配置方案。 MOM模式则是把资金分散给多个优秀基金管理人, 也就是说由选公司转变成选人, 相比变幻莫测的股票市场, 基金经理的业绩和能力要显得更加稳定且有迹可循。 从统计数据来看, MOM模式也确实显示出了长期稳定、高于平均投资回报水平的优势。 MOM模式为普通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投资视角, 同时也为有能力的投资管理人提供了一个迅速成长的机会。 市场上有不少盈利稳定的投资顾问或成熟散户, 但资金量有限很难发展壮大, 对于这些人而言, MOM模式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业绩展示平台和资金融入机会。
参考文献
[1]陆正飞, 叶康涛: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解析[J].经济研究, 2004 (4) .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及完善 篇7
1.1 我国PE发展的主要特点。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 KKR、IDG等大量外资私募股权基金涌入中国, 这些外资PE在中国的投资活动较频繁, 取得了很好的投资回报。随着国内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外资PE创富效应的影响, 国内人民币PE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 发展速度惊人, 大有长江后浪推前浪之势。目前, 国内PE的发展主要有以下特点:
1.1.1 发展迅速。
中国私募股权基金从1999年到2009年10年快速发展, 增长率大约为12%, 2010年新募集的基金的数量和金额都创历史最高, 数量和金额分别增长了170%和113%。
1.1.2 人民币基金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9年, 世界经济复苏遥遥无期, 境外投资者大多选择坐岸观火, 致使外资基金募集困难增大;相比之下, 国内经济利好, 中央及地方政府出台各种促进经济发展政策, 不断改善投资环境, 使得人民币基金设立时有限合伙人的资源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同时由于深圳创业板的推出, 使得境内资本市场退出渠道多样化。在诸多积极因素的作用之下, 人民币基金超越外资基金成为中国PE市场上的领头羊。
1.1.3 投资侧重于服务业、传统行业。
服务业、传统行业历来是PE投资的重点, 09年私募股权基金共向22家服务行业企业投资了349.9亿人民币, 分别占年总投资案例的18.8%和投资总金额的63.7%;对65家传统行业企业投资了164.4亿人民币, 分别占年总投资案例的55.6%和投资总金额的29.9%。
1.1.4 IPO仍是最主要的退出方式。
私募股权基金的退出渠道包括管理层回购, 股权转让, IPO等, 随着深圳创业板的推出以及IPO所具有的高回报率, 越来越多的私募股权基金选择境内或境外IPO退出。
1.2 我国PE发展的主要问题。
1.2.1 监管主体混乱。
由于私募股权基金涉及到募、投、管、退各个环节, 目前有多个政府机构参与监管工作, 包括证监会、银监会、发改委、人民银行等, 这种监管模式易导致争夺监管权或互相推诿。
1.2.2 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合伙企业法》为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设立提供了相关的法律保障, 是中国PE发展过程中及其重要的一部法规, 但PE并非只有有限合伙这一组织形式, 《合伙企业法》对PE的适用范围较为狭窄。同时《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也只是一个原则性规范, 缺乏相关细节性的规定。在当前《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仍未出台的情况下, 缺乏与私募股权基金相关的系统性, 综合性的法规。
1.2.3 市场竞争混乱, 催生行业风险。
创业板的推出成就了一个个财富神话, 使得各路PE对上市项目的争夺越发的激烈, “群雄逐鹿, 称霸中原”的代价也是沉重的, 适合PE口味的项目的价格越来越高, 市盈率水涨船高, 投资活动难有理性定价。按照目前创业板股价走势来看, 可能会累积行业风险。
1.2.4 市场有待规范。
就笔者所了解的情况, 现在部分私募股权基金通过夸大回报率, 利用百姓对私募股权的兴趣募集资金, 使用网络聊天工具, 发送邮件等方式推行募资计划。这种做法一方面有违PE非公开募集资金的特征, 另一方面很有可能触犯刑法集资诈骗罪等经济犯罪。私募的平民化并不意味着私募的泛滥, 这个市场亟待从各个环节进行规范。
2.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完善
2.1 明确监管主体, 划清监管职责。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引导, 其中发改委功不可没, 与此同时, 让发改委参与监管难有中立态度, 更重要的是除发改委之外存在诸多监管主体, 这样一方面造成了监管混乱的局面, 另一方面增加了合作监管的难度。
2.2 完善相关法规, 改善外部法律环境。
目前我国关于PE的立法主要散见于《信托法》, 《合伙企业法》, 《公司法》, 《外商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中, 而缺乏一部专门的规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一方面我们可以寻求将私募股权基金纳入《证券法》的监管范围, 因为股权在某种程度上也是证券;另一方面可以出台专门的《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办法》, 让PE在中国的发展更加的名正言顺。
2.3 加大行业引导力度, 鼓励中长期投资。
政府这只有形的手对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追逐利益是经济人的共性, 特别是回报率高的项目更是PE疯狂追逐的对象, 这往往会造成过度投机现象。在当前环境下, 政府可以适当加以引导, 通过对那些涉及民生, 回收期较长的项目降低税收, 提供财政补贴等方式来引导资金走向。
2.4 强化法律适用, 加大自律监管。
“黄浩案”①是私募股权基金在募集过程中触犯刑律的典型案例, 可以说给业界的发展敲响了警钟, 使那些以PE之名, 行非法集资之实的铤而走险者受到法律的严惩, 同时通过公开审判使老百姓能明辨是非, 了解私募股权基金, 以免因浮夸之利益冲昏头脑, 做出非理智决策。除有关部门加强法律的适用外, 私募股权投资机构自发组成行业协会, 通过加强会员管理, 普及宣传行业知识, 适当引入违规会员警告制度、除名制度也是规范市场的一个有效方法。
摘要:私募股权基金 (Private Equity, 简称PE) 近年来在全球金融市场刮起了一股巨大热潮, 作为金融创新的产物, 其发展受到了广泛的关注。中国作为新兴市场国家和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PE的发展中具有强大的后发优势, 无论是政府的政策支持还是民间的痴迷追逐, 都给PE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黄金机遇。笔者试对PE在中国的发展及其完善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发展,完善
参考文献
[1]李连发, 李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及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2]邹靖, 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与运作[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9.
[3]梅向荣, 张志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设立与税收筹划[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10.
中国私募基金 篇8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辨析
(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界定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后,其含义变得更加广泛、复杂。下面依据各国的惯例,总结了国内外学者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定义。
国外不同国家和地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看法不一。在欧洲大陆和英国,PE基金与风险资本(VC)基本等同。美国风险投资协会认为:“凡是对未上市交易股权的投资”都可称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显然这是广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其包括风险投资基金、收购基金和夹层融资基金等。美国《联邦银行监管条例》对其的定义主要有五大要素:“非直接经营主体;投资对象限于公司股权、资产、所有者权益;投资期限是将来必须以出售、清算等方式处置,投资年限最长十五年;任何公司或股东持股不得超于25%。”
国内学者关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阐述也存在一定差异性。盛立军(2003)认为,私募股权基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性投资,并通过退出获利。他将私募股权基金分为狭义和广义,广义的概念是指对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等各个时期的非上市企业所进行的权益投资的基金;狭义的概念则是指对已经形成一定的规模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非上市的成熟企业进行股权投资的基金。雷滔(2013)认为,较之股权投资基金更为妥当的叫法应该是实体资产投资基金。他认为,实体资产的外延是人力资源、实物资产、股权资产。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介入被投资企业,参与企业管理,强调对股权的长期持有。
从国内外的观点来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常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以私募方式募集资金;二是采用权益类方式投资;三是整个运作过程表现为融资—筛选项目—投资—退出。投资过程中,基金虽不直接参与企业管理,但对企业仍有一定的控制权。在投资后通过合适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股权,实现价值增值。
(二)相关概念的辨析
1. 与证券投资基金。
通常认为,目前我国投资基金主要包括证券投资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两者从投资对象、投资目标、投资管理模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的是上市交易的证券,如股票、债券、期货等。投资基金按照各自既定的投资策略,有效地选择投资品种,获得交易性的投资机会,从而将获利按持有人比例进行分配。而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对象只是狭义上的股权。通过长期持有非上市公司的股权,随着投资的标的公司逐渐发展壮大,使股权逐渐增值,从而获利。
2. 与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的说法,二十多年前就在我国使用。发改委金融司曹文炼在2006年“中国私募股本市场国际研讨会”上,对产业投资基金概念发表过他的意见。“在我国,直接投资基金又被流行称为产业投资基金。这是因为我国投资基金的实践,最早是从设立境外产业投资基金开始的。”“产业投资基金除了创业投资以外,还包括企业的并购重组、基础设施投资以及房地产投资等各种直接股权投资。”可见,“产业投资基金”是个具有历史背景的名称。随着投资基金更规范化的发展,我们应该将“产业投资基金”正名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真正意义上的“产业投资基金”仅仅只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一个大类,主要指政府主导的、侧重于某一产业或某一区域的发展基金,并不代表私募股投资基金的主流。
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分类
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分类,国内学者有的是根据投资领域进行划分,有的是根据企业的成长周期划分。本文为了以后着重研究中国特色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依据资金来源进行划分,把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划分为外资、中外合资、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四大类。
(一)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在海外注册,从境外以外币(如美元等)的形式筹集资金的基金形式。最初,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整个股权投资领域占据主导地位,主要的机构有凯雷、KKR、黑石、华平创投、橡树资本、蓝山资本等。这类基金的特点一般有:一是外资机构运作的大部分是美元基金。所有的美元基金都在海外向非中国投资者募集,并且这些基金的退出也在海外完成,从而将自身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二是这类基金的投资规模通常会受到限制。由于中国是外汇管制严格的国家,因此当基金将美元兑换成人民币在国内进行投资时,必须从中国有关政府机构获得批准才能运作。三是外资基金来华开展业务较早,拥有出色的业绩和强大的品牌优势,有丰富的基金运作经验、规范的投资流程等。四是由于是外资机构,因此这类基金的投资行为受到严格限制。一些行业是不允许涉及的,如电信、航空、军工等。
(二)中外合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中外合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中国本土投资机构与外资投资机构联合行动,利用外资机构的品牌优势和行业经验,进行共同投资的基金形式。其中,较为活跃的有鼎晖投资和弘毅投资等。这类混合型基金由外资和中资共同所有,发行美元基金和人民币基金。混合型基金兼有外资和中资基金的优势,但劣势在于其两类所有者之间可能存在潜在利益冲突。
(三)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指在本国注册并且是以本国货币筹集资金,通常由中资机构来进行运作的人民币基金。由于是人民币基金,因此可以更自由地投资,没有严格的限制,但在有限合伙人等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劣势。本土的合伙人通常没有长远眼光,有些急功近利,不能理性地筛选投资标的,投资过程也缺乏耐心。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具体又可划分为国有资金主导的基金和民间资金主导的基金。
国有资金主导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般规模较大,有严密的组织结构和复杂的投资决策程序,主要为推动区域经济和助力国家经济战略的发展服务,如深圳创新投和中科招商等具有国资背景的基金。
民间资金为主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是一部分民营创投公司和有限合伙制创投企业,更倾向于投资国内早期的有良好前景的民营企业,并涉及一些后期的投资,比较著名和成功的民间资金为主的基金有联想投资有限公司、红鼎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
(四)产业投资基金
产业投资基金是指中国政府设立自己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人主要是政府机构。其又可细分为几个小类:第一类是国家主权财富基金,由中央政府设立,如中投公司等;第二类是准主权产业投资基金,比如中比基金、中瑞基金等,这需要以两国政府的合作为基础;第三类是中央各政府部门设立的产业投资基金,比如国家发改委成立抗震救灾产业投资基金、科技部的产业投资基金“火炬计划”等;第四类是地方政府的引导基金,现在各地方政府为了大力发展本地区的产业或者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都分别设立了这种基金。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投资机构分类
资料来源:私募通。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从1985开始,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经经历了三十年的发展。在这期间,中国证券市场经历了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的设立、股权分置改革等重大变革。私募投资基金的发展也从探索阶段,慢慢走向成熟。随着新三板等新的退出途径的增加,资金的投资回报率越来越高,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开始进入到迅速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证监会的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7月底,国内登记备案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达到7 238家,管理基金11 763只,管理规模43 535亿元。
摘要:近十年来,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其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随即产生了一些易混淆的概念。首先在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基础上,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将其与证券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等概念进行比较,最后按照资金来源的不同对其进行分类,旨在为以后金融投资领域PE分支的研究厘清概念,并奠定理论基础。
关键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概念界定,分类
参考文献
[1]刘玉霞,罗显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概念、分类及其相关概念比较分析[J].北方金融,2015,(9).
[2]黄亚玲.私募股权基金文献综述[J].国际金融研究,2009,(3).
[3]雷滔,林四春,何小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及相关概念解析[J].商业时代,2013,(31).
中国私募基金 篇9
关键词:羊群效应,基金绩效,行为金融学
一、文献综述
1. 羊群效应的衡量及检验的文献回顾
姜新和黄静(2005)在“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实证研究”一文中,运用修正了的LSV模型,对中国证券投资金市场的数据,得出:从2000年年报到2004年中报,HM平均值为0.25089,说明中国投资基金存在明显的羊群行为;从买入羊群(BHM)和卖出羊群(SHM)来看,二者的平均值分别为0.12424和0.12665,卖出股票时羊群行为要稍强于买入股票时羊群行为,但差异并不明显。但差异并不明显。
2.基金绩效与羊群效应相关分析
姜新和黄静(2005)根据绩效评估指标的大小,将基金分成数量相同的三组,分别计算每组的HM、BHM、SHM值,再将各区间所属于该类别基金的HM、BHM、SHM取算术平均值,则得到该类别基金羊群效应指标数据。得出结论:最优组的基金其整体羊群效应(HM值)较其他组的羊群效应显著。
二、变量的选取及实证检验建模思路
1. 羊群效应的衡量的变量选取
由于我们的研究不涉及买方及卖方的划分,故本文采取了未修正的的LSV模型计算公式(公式(1))对证券投资基金羊群效应进行衡量,这样更便于、简化了我们对基金羊群效应H值与基金绩效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
对于在考察期内投资基金在某种股票的投资上是否有羊群效应,可以用下列指标H衡量,H计算公式如下(LSV,1992):
p代表增加所考察股票的持仓的投资基金占买卖该股票投资基金总数的比例的期望值。即:
AF:是一个调整因子,计算公式为:
2. 基金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
虽然传统的基金绩效评价有其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如没有考虑风险因素。但是其数据获取简单,使用方便,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基本反映基金的绩效,加之本次研究的侧重点并非对基金绩效的评价,而是基金羊群效应的度量、H值对基金绩效是否存在影响。因而,本次研究从数据获得的简便性及研究的侧重点出发,选取了各支基金(共50支选定基金)的“季度净现值增长率”作为衡量各支基金绩效的指标。
3. 羊群效应对基金绩效的影响的回归
为了考察羊群效应对基金绩效的影响,基于以上所有文献综述的已有研究成果,我们对模型进行了拓展与完善,我们进行如下回归分析:
Y (基金绩效)=aX 1 (羊群效应)+bX2 (市场指数)+cX3 (基金规模)+dX4(基金费用率)+e+ε
Y (基金绩效)用基金净现值增长率指标进行衡量。
X1 (羊群效应)用未修正的LSV模型计算得出H值。
X2 (市场指数)用上证指数对大盘走势进行衡量。
X3(基金规模)用基金总市值指标进行衡量。
X4 (基金费用率)用基金总费用均值进行表示。
最后一项ε为随机误差项,代表了基金运营中非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在我们的研究与模型中,新加入和考虑了基金费用率、宏观经济走势、基金规模这两个因素和变量,从而使模型更加完整。宏观经济走势,基金规模和基金费用率的引入是为了在回归中排除非羊群效用因素对基金绩效的影响。
三、实证结果分析
1.实证分析方法
本文收集了我国金融市场上有代表性五十个基金的数据从2008年到2012年的按季度计算的数据,计算了这些基金对于基金重仓股“贵州茅台”(600519)的羊群效应,羊群效应使用建模思路中提到的值衡量。然后再用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
根据本文计算的H值可以看出,我国基金市场上存在较显著的羊群效应。尤其2008年和2011年尤为显著。
2.对结果的分析
首先,根据计算的H值可以看出,H值绝对值的均值为0.1584671,我国的基金市场上存在着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
由上面的实证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基金绩效和羊群效应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而二者之间的协方差0.3462说明二者之间的相关关系是比较强的。而由上面的分析数据还可以看出,基金绩效和大盘走势有很强的相关关系,其协方差达到了0.6234;但与基金总市值均值、基金总费用均值的相关性就很小。这些数据说明基金受到大盘走势的影响比较大,是符合我们的预期的。
综合上面的结果以及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我国基金市场上有比较明显的羊群效应,且羊群效应和基金绩效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
参考文献
[1]Christie W C,Hnang R D.Following the Pied Piper:Do Individual Returns Herd around the Market?[J].Rnallcial Analysts Journal,1995;51(4)
中国私募基金 篇10
8月底,晨星中国·华润信托对冲基金指数(MCRI指数)收报于1928点,当月上涨了1.22%,表现不俗。但整个私募市场中所有私募的平均收益则在2.5%左右,对冲基金指数和私募市场的整体表现出现了一定的分化。
股票型私募基金8月业绩回顾
截止到9月14日,晨星数据库已经覆盖了930只仍在运营的阳光私募产品,当月多数基金都能及时公布净值,因此具有统计意义的股票型私募产品较上月增加了近60只,达841只。
在当月纳入统计的841只私募基金中,8月份的平均回报率为2.54%(上月同期为1.85%),主要是因为私募在7月底仓位的上升以及8月上旬市场的下跌。不过在当月下跌中,私募也维持较好的操作,有643只产品战胜了同期沪深300指数,占比76.5%。
华润信托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8月末,MCRI成分基金的整体仓位继续上升至66.0%,已经连续三个月审慎加仓,仓位超过八成的基金也从7月末的36%增至47%。
私募基金长期表现评价(最近两年及三年)
目前具有两年以上历史的私募基金已有292只,有243只私募产品战胜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占比83.2%;优于同期的晨星股票型基金指数的则有183只,占比62.7%。2009年9月至今,A股市场维持震荡态势,沪深300指数基本持平。不过随着私募数量的逐步增多,公募与私募的整体表现也渐趋相同。私募作为高净值客户理财工具的优势并未能很好地展现出来。
两年间有231只产品取得了正收益,数量上较上月有所增加。其中年化收益能维持在22%以上的基金有20只。
目前,具备三年历史的私募产品已经有157只,这些产品中有109只战胜了同期的沪深300指数,有超过八成的产品取得了正收益。
目前,有154只产品均具备了完整月度数据的私募产品获得了三年期的晨星私募评级,五星级基金已经增至15只。其中中铁·鑫兰瑞一期以及中融·麦尔斯通一期都是刚满三年的新晋五星基金,虽然两个产品的风格差别较大,但整体来看,能在获得收益的同时,有效控制下行风险是他们获得五星级的共通点。
我们按照评级结果给出五星和部分四星基金的详细收益情况和基本信息,以供投资者参考。在此表格中,剔除了采取复制策略的基金。
总结与展望
最近,A股市场受到环球市场的影响较大,市场估值以及市场人气均不断下挫。而从9月上句的市场走势来看,短期内私募可能还要继续承受净值的下跌,投资者需多加留意。
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研究 篇11
(一)概念的界定
养老基金监督是指相关部门对养老保险税(或费)征收、养老基金运营、养老金支付全过程的监督,这一般被称为广义的监督;而对于养老基金运营的监督,一般被称为狭义的监督。在市场经济成熟的国家,征收和支付环节的问题较少,政府的监督重点放在养老金运营的监督上,即狭义的监督上。在本文中,仅将研究的重点放在狭义的监督方面。
(二)养老金监督的原因分析
1. 直接原因。
当我们分析对于养老基金运营的监督时,风险是首先需要考虑的因素。而关于养老基金面临的风险,投资风险最为突出,它可以作为养老金监督的直接原因。养老基金的投资风险即养老基金的资产组合价格会随时发生变化的风险。20世纪中后期以来,基于风险分散以及对投资收益的平衡,世界各国越来越多地探索证券投资等养老基金投资的多元化渠道,逐渐超越简单国债和货币组合,涉足股票、房地产等更高风险的资产类别,养老基金面临的风险也日趋复杂化。这就要求养老基金监管制度必须作出相应调整,正如约翰希克斯所说:商业经济制度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如何找到减少风险的途径的问题。2001年年底,美国安然公司的破产也告诉人们一个事实:养老基金的建立并不等于问题的终结,基金的各类风险必须面对。
2. 深层原因。
关于养老基金监督的深层原因,笔者从养老金所具有的准公共产品的性质入手。首先这一性质表现在养老基金关系到众多平民百姓的老年生活保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其次,养老基金与财政和税收之间存在着或多或少的联系;再次,养老保险资金的收支已经成为一国宏观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变量,并且从世界范围内发展的趋势看,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已经成为事实,这将使养老基金对经济特别是对金融市场产生巨大的影响。值得提及的是,从本质上说,养老基金进入资本市场是一种代理理财的行为,基金的实际所有人与养老基金资产管理人、基金资产托管人之间存在着委托—代理的关系,根据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基金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之间的分离将使得监督成为必要,非常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养老保险很可能存在的信息不完全问题。
二、中国加强养老基金监督的紧迫性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推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至今,政府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运营与监督工作从一开始的摸索,到集中严格管理,再到放松投资限制与强化基金监督,可以说,作为社会保障基金一部分的养老基金渐渐地依法步入了扩大投资范围与加强投资监督并重的新轨道。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法制基础还不健全,中国的金融市场尚待发展,要控制养老基金投资运营的风险,实现成功的监督,还需要解决很多问题。
(一)中国面对着一个尚待规范和发展的新型金融市场
一方面,中国股票市场仍处于初级阶段,市场波动偏大,且市场中可投资的品种较少,缺乏能够规避风险的衍生金融工具;另一方面,由于监督层在审批环节严格把关,导致基金业进入困难,我国证券市场上私募基金规模在不断扩大,出现法外经济超过法内经济成为法律规范市场的奇怪现象。这一现象至少揭示了两个问题:一是目前资本市场属于不成熟的资本市场,投机性占主导地位;二是基金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市场形势发展的实际需要,基金管理制度的漏洞在法外经济的大肆扩张下暴露无遗。
(二)金融投资机构的法人治理结构有待完善
在当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金投资同其他领域一样除了必要的外部环境,还需要两方面的资源:充裕的资金和专业人才,两者缺一不可。现阶段,中国金融投资机构在硬件上可能不存在很大问题,然而,专业人才的缺乏则是制约金融投资及监督发展的重大瓶颈。再者,中国的基金组织中,由于契约的不完备和制度规范的缺失,投资基金委托—代理双方的制衡能力存在严重的不对称,造成了基金持有人的弱委托和基金经理人的强代理关系,这也是当前存在的显著问题。
(三)金融市场的法制不健全
这表现在许多方面,如信托法中对于受托人的义务规定不够严密,缺少对“信赖义务”的规定,这就使得委托方的权益处于危险状态。在对资产外部保管的条款方面,对于托管人与资产管理人的独立性问题规定不明确,这也给不法分子留下了可乘之机。显然,这将给养老基金监督工作带来很大阻力,“无法可依”将使监督工作难以有效开展。
三、国外养老基金的监督措施
在探讨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之前,我们有必要简单学习一下国外比较规范或流行的养老基金监督措施。迄今为止,关于各种制度设计和监督机构运作的文献仍然非常少见。对养老基金的运营实施监督主要是借鉴了银行等其它相关行业监督的经验:其一,运营前审批发放运营许可证;其二,在运营过程当中进行监督和调查;其三,在运营问题出现后采用补救措施,对于违规行为进行惩罚。
(一)准入标准与审批
具体的准入标准,在不同国家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有些国家只允许养老基金以开放式基金的形式运作,由专门的基金管理公司管理;有些国家以信托基金或基金会的方式建立养老基金计划,一般对基金经理较少实施严格的职业证书要求,并且基本上没有资本金和储备要求,而是把这些纳入谨慎性标准之下。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监督方法,例如美国,对多方共同管理的资产有附加要求,并且管理基金需要监督机构的赞同,但是,同欧洲的普遍做法一样,没有像智利等拉美国家那样对基金管理公司实行严格的财务要求。
关于基金运作的审批,国际上有两种做法:一种是以拉美国家为代表,养老基金计划以少数几个开放式基金为基础,基金的审批构成了监督机构的主要活动之一,通常设有专门管理这种审批活动的部门;另一种以美国为代表,对发起养老基金的雇主不要求任何特许。运营的必要条件是通过他们赖以建立的文件而间接地设立的,这些文件要公布信托条款和养老金计算公式,指明每个人的特定责任。其它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一般采用类似美国的做法。
(二)监督和检查
大多数监督措施的核心都在于对养老基金的运营活动进行监督。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对养老基金财务状况报告的审查和现场监督。在这两个方面中,各国基本相同的一点是监督机构都会要求取得财务报告,只是在财务报告的频率要求和深度要求方面,不同国家有很大的差异。
(三)合规性监管
在这一方面,有些国家更倾向于采取事前行动,强调根据有关政策法规来检查养老基金的经营决策活动是否合法或合规,目的是谋求通过在侵害事实发生之前进行规范和限制,防患于未然。有些国家侧重于事后行动,其矫正性行为更像是民商法诉讼。此外,有些监督者还依赖于以通过披露问题的制度造成坏名声的形式进行道义劝告。
值得一提的是,上述所有措施都要求养老基金的监督必须建立在政治中立的基础上,但这种权威的地位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拉美国家通常会设立一个独立的职能机构,其它国家多数都是把养老基金监督机构作为某个部门的一个分支机构,通常是作为金融监督当局、劳动部门或保险监督机构的一部分,在英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一些国家,则由一个统一的金融监督当局实施集中监督,全面负责各类金融业务的监督。
四、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的思考
有了前文对养老基金监督的理论及部分经验的学习,以及对中国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监督紧迫性的分析,我们发现了养老基金监督的必要性、必然性以及规律性,同时又是因国而异的,中国的问题多,相应的策略也应该与之相应,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也不少,笔者认为有必要讨论几个主要的策略。
(一)风险管理
首先,风险管理是一种理念。就是在当今市场经济一路高歌的时候,我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努力着一步步走向完善的过程中,我们的投保人、基金经理人和基金监管组织都应该抱有一种风险的意识,开展风险管理。其次,风险管理贯穿于社保基金投资的全过程, 是投资运营后最为重要的环节。一方面,风险管理离不开符合市场情况的风险管理指标体系;另一方面,风险管理有赖于完善的公司内部投资管理部门, 以及保障有效监督机制的风险管理的稽核和监察部门,这就要求重视人员队伍的职业道德修养以及业务能力培养,改善队伍结构,提高监督质量。
(二)考虑向谨慎人的监管模式的转变
根据监管当局对投资资产组合类别和比率的限制程度,国际上存在定量限制监督和谨慎人监督两种基本模式。研究表明,在谨慎人监管模式下,养老基金持有的高风险资产高于实行定量限制监管的国家,并且在收益率、风险以及灵活性上也更胜一筹。因而,随着一国资本市场的深化、养老基金规模的壮大以及监管者水平的提高,各国一般都会逐步从定量限制监管模式向谨慎人监管模式过渡,放松对投资工具和比例的限制。比如,加拿大2005年取消了对海外投资的最高限制规则;墨西哥于2002年改革了养老基金的投资规则,允许投资于海外证券市场等等。
有学者认为,由于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和各类中介机构发达程度低,相关法律和制度环境不完善,应当采取定量限制监督的模式对养老基金进行监督管理。笔者认为,虽然目前中国需要把定量限制监督的模式作为主要策略,但是,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将谨慎人监督模式的方法适度引进来,一方面两种模式的划分不是绝对的;另一方面在于中国市场经济处于不断成长之中,我们既需要自我完善,又需要尽可能多地和世界上多数国家接轨,才可能为下一步国外投资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三)建立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在目前,应当制定严格的准入标准,规定任何机构进入养老基金管理行业都必须满足这些标准,并经过监督机构的严格审批;必须制定严格的退出标准和程序,一旦养老基金内管理者无法满足有关标准,就必须自动退出养老基金行业。当然所有这些机制的顺利实施离不开健全的法制和发达的资本市场。
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策略,还有诸如人们多提及的法制健全的问题、人才引进的问题、市场化的问题、海外投资的合理化问题等等,都是我们现阶段及将来长期需要坚持的策略,需要继续研究并尝试、实施。
摘要:中国养老基金监督的策略是:要考虑风险管理, 考虑向谨慎人的监管模式的转变, 建立严格的进入和退出机制三方面因素。
关键词:养老金监督,风险,金融市场,策略
参考文献
[1]李珍, 孙永勇, 张昭华.中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体制选择——以国际比较为基础[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5.
[2]李珺, 杨一帆.金融危机中养老基金投资的反思与启示[J].上海保险, 2009 (6) .
[3][美]阿伦.S.摩拉利达尔.养老基金管理创新[M].沈国华, 译.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4.
[4]刘红林, 高桂林, 王云生, 张新勇.发达国家保险监管制度[J].时事出版社, 2001 (5) .
[5]欣静.国外如何监管社保基金[J].社区, 2007 (3) .
[6]乐飞红.美国退休金的基金管理模式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理论与实践 (双月刊) , 2000 (9) .
【中国私募基金】推荐阅读:
中国私募股权12-06
中国私募基金发展分析05-09
中国私募市场风雨兼程07-01
中国式私募股权投资12-02
私募股权基金10-14
私募基金备案资料07-05
私募基金法律监管07-31
私募基金宣传推介10-01
私募基金备案材料12-01
私募股权基金业务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