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私募市场风雨兼程

2024-07-01

中国私募市场风雨兼程(共3篇)

中国私募市场风雨兼程 篇1

2006年《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的正式施行和2007年6月修订后的《合伙企业法》的实施,以及相关部门规章的逐步出台,国内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已不存在法律障碍。然而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还不够成熟,面临着很多挑战,下文主要就其资金来源与退出机制展开讨论。

一、建立与拓宽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

由于私募股权投资具有投资时间长、风险高的特征,在国内寻找有实力的、有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尤其是寻找能够稳定长期持续投资的机构投资者并不容易。因而,建立和拓宽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渠道是十分重要的。

1. 国家积极推动成立产业投资基金

2006年12月30日,渤海产业投资基金以契约方式发起设立。2007年9月,广东核电新能源基金、上海金融产业基金、山西能源基金、四川绵阳高科基金以及中新高科技产业投资基金获准筹备设立。

2. 积极鼓励成立地区性的民间资本性质的私募股权基金

可以预见,私募股权市场潜力巨大。私募股权市场应不仅仅对于专业机构投资者开放,在民间资本充足的情况下,鼓励更多资金适度进入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是公平的,明智的,也是可行的。然而,民间资本在运作时要格外注重风险的管理。有限合伙制被认为是私募股权基金最好的组织形式,有利于风险的控制,因而也是使用最多的。

3. 允许金融机构直接投资或者参股私募股权基金

(1)社保先行

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财政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同意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经发改委批准的产业基金和在发改委备案的市场化股权投资基金,总体投资比例不超过全国社保基金总资产(按成本计)的10%,成为国内第一家可以自主投资PE的机构投资者。

(2)保险公司的期限结构优势

保险公司,特别是人寿保险公司与其他金融机构的资金相比,资金来源稳定,数额巨大,且中长期资金的比重更大,其期限结构更适合参与私募股权投资。

(3)券商直投

由于券商更擅长调研与发现项目,而私募股权基金则胜在资金雄厚以及专业人员经验丰厚,二者优缺点互补,可以弥补市场不足,若能协作,将有利于私募股权市场的发展。

4. 鼓励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机构设立私募股权基金

(1)科研机构

科研机构应不仅限于理论学术的研究,更应将成果应用于实践当中,转化为生产力。有了深厚的理论学术背景,私募基金的可靠性与盈利性也会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具有更强的吸引资金的能力。2008年6月由中科院旗下的中国科技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国科投资”)负责募集和管理的10亿元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国科瑞华”得到商务部批准成立。

(2)高校优势

高校拥有人才、信息、科技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校友资源与科研网络,有利于发现和挖掘具有高端技术、创新技术研究价值的项目,通过引入私募股权投资,培育技术创新型的主体,所以较其他更能促进科研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

而高校受捐赠和自营运作所创立的各自的基金会也需要合理运作,从而保值增值。况且,高校本身的经管专业人才更是理论学术先驱,对于私募这种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有着更深入的了解和更清醒的认识,只要做好风险管理,高校私募基金完全可行,与高校高科技企业相得益彰。

5. 放宽台湾香港金融资本的市场准入政策,允许台资港资私募股权基金直接在大陆投资

伴随创业板的推出,私募在中国也将迎来高速发展,在人民币基金已主导国内市场的当下,政府对私募股权投资活动的干预方式、管制力度和政策取向攸关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资金来源的拓展并非一两个政策就能够解决,它与整个私募基金的退出机制,政策环境,法律制度完善是密不可分的。

二、建立顺畅的退出渠道

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高风险、高预期回报的投资形式,其赖以生存的根本在于与之相对应的高效资本周期流动。私募股权基金只有在完成了有效的退出之后,才能实现投资的良性循环和增值。因此,畅通的退出渠道是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必不可少的条件。

国外私募退出的方式主要有三种:一是通过IPO退出,这是公认的最佳退出方式;二是通过广义上的并购,即包含一般并购、二级出售和股票回购;三是伴随投资失败而来的清算和破产,即“不情愿地退出”

1、缺乏完善的法规与政策体系

我国政府重视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在政策法规方面,07年修订的《合伙企业法》实施,进一步扫除了私募股权投资发展的法律障碍。这有助于提高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效率,拓宽了其融资渠道,对于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有重大作用。

然而,我国并没有出台专门以私募股权基金为对象的法律,而与私募股权投资有关的一些法律法规目前仍然存在不利于建立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的条款。以在创业板IPO退出为例,由于审批的周期及其锁定期较长,会极大的占用私募股权资金,对未来市场走势的预测也会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很可能会影响到投资机构和拟上市公司的上市和退出计划,影响投资收益。然而,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市场,我们不能期望一步到位,有些妨碍资金退出的规定是出于稳健方面的考量,只有在市场逐步成熟完善的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

2、导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退出方式单一的主要原因是国内缺乏多层次的资本市场

没有多层次市场即意味着没有完善的交易平台,致使有些交易不能顺利实现。此外,没有十分活跃的交易,市场发现价格、消除不合理定价的功能也不能很好的发挥。虽然IPO是私募股权退出的最好方式,然而,我国目前的私募退出表现得太过依赖于IPO,这一方面说明中国的私募股权发展还不成熟,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客观市场条件的制约。

从证券市场来看,沪、深证券交易所主要是为成熟的国有大中型企业上市提供服务,大量具有高成长性的风险企业被拒之门外;中小企业板的上市标准与主板市场差别不大,处于成长阶段的中小企业一般很难达到上市条件;创业板市场刚刚起步,还无法满足市场要求。

而现阶段中国的产权交易市场体系和有关产权交易以及股份回购退出的法律法规不完善,难以满足不同发展阶段的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要求。

这就要求建立一个包括全国性证券交易所市场、创业板市场、柜台交易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功能完备的资本市场体系。各层次资本市场在功能定位上应有较明显的差异性,从而实现“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全国性市场和地方性市场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3、如何完善退出机制

完善多重资本市场,让中小企业做大,不仅有助于中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同时也激励着更多的私募基金直接投资于中小企业,形成良性循环,促进中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的快速发展。

(1)充分发挥创业板市场功能

由于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对象多为创新型的中小企业,与创业板定位相符,从而使创业板市场成为私募股权投资通过IPO方式退出的重要渠道。而今中国创业板市场终于正式推出,极大地拓宽人民币基金所投资项目在二级市场的退出途径,将成为本土人民币基金快速发展的推动力量。

创业板的开设激励企业优选在中国境内市场上市,这样,由于中国本土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具有很多独特的优势,例如人际关系、对行业的了解、对中国证券市场的了解等,其获得投资机会的案子会更多,从而有利于它们的进一步的发展。此外,企业在国内上市也有很多具有吸引力的优势,比如成本很低,流动性远超海外市场。

(2)加快建设柜台交易市场

柜台交易(Over the Counter,OTC)市场(又称“场外交易市场”)是为不能满足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市条件的企业提供股权融资和流转服务的,主要服务于各类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沪深股市只有一千多家上市公司,但全国非上市公司数量却达到400万家左右,这些公司都是我国资本市场中的有生力量。很多的研究和国外的实践表明,建立场外交易市场,将对资源的优化配置、股份流动性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场外交易市场(三板市场)是功能完备的资本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基础层次,是主板市场和创业板市场建立和发展的基础和有益补充。

2008年3月国务院批复《天津滨海新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国家有关部门明确在天津建立全国性OTC市场。私募股权投资具有较长的投资周期和较高的投资风险,许多私募股权投资项目(企业)适宜在柜台交易市场上市交易。柜台交易市场的建设应发展为电子报价交易系统形式,这有利于扩展市场交易空间和提高市场效率,为私募股权投资增加一个便利股权转让以及投资失败实现清算退出的场所。如此,也有利于激励更多私募股权基金的成立与进入。

(3)完善产权交易市场

作为一个非公开的权益性资本市场,产权交易市场主要定位于为非上市公司股份转让服务。这就产生了私募对产权交易平台的客观需求。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而言,产权市场实际上起到了两个作用:一是辅助私募股权基金进行项目搜集;二是提供私募股权退出的辅助通道,即承担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并购退出、回购、二次售出以及失败清算的股份转让服务。特别是私募股权投资的高风险性高失败率决定了必须建立相应的场外股权交易市场来实现投资失败时的清算退出。目前,上海产权市场已成为私募股权基金搜寻、收购项目的重要平台和转让退出的重要渠道。

然而,相对于证券化资本市场,中国目前的产权交易市场更多属于非证券资本市场,即资产非标准化、非证券化的企业进行产权交易的场所,是一类初级层次的资本市场组织形式。目前的产权市场还面临着不少需要重视或解决的问题。竞争性的价格机制尚未完全形成,价格发现功能没能得到充分发挥;缺乏完善的市场中介服务机构体系,服务水平也需大幅提高;缺乏规范产权交易的法律法规和统一的监管机制。

但是展望未来,在向规范的场外交易市场(OTC)转型过程中,产权交易市场应该会更多地追求获得健全的私募股权投融资功能,并将服务的重心逐渐转向民营中小企业。由于其具有强大的优化资源配置和发现产权交易价格的功能,它已经成为中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最基础部分,成为发现优秀投资项目的重要场所,产权市场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结合是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趋势,是投融资市场的重要渠道。

2009年5月20日,国内首支产权交易市场基金——中信乾景·汇联产权交易市场投资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以向产权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优质项目提供过桥融资及直接投资部分优质产权项目为主,可根据项目所需资金规模适时发行子基金。产权交易市场基金的成立使得私募股权与产权市场的合作关系进一步密切,依赖程度进一步加深。同时,私募的深度介入也对产权市场提出了新要求,这将推动越来越多真正市场化的产权项目和交易行为不断涌现。

其实,不仅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需要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资本市场的发展也要依靠私募股权投资的推进,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通过以上论述,我们可以发现:在中国,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来源与退出机制仍有许多地方亟待完善。当然,作为一个相对较新的市场,若想成熟完善不是朝夕之间就可促成的。伴随着私募股权市场一同发展的是中国愈加健全的法律制度和资本市场体系。随着私募股权市场的兴盛,中国经济的发展潜力,特别是中小企业的贡献力将在未来被更加科学彻底的挖掘,资源将追随专业投资人的眼光被更加合理的分配到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中,这无疑将推动国家的长远健康发展,可见,为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文献

[1]李子白.投资银行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2]寇丹,郭云霞.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机制浅析.现代经济信息.2009年第20期

[3]王吉发,姚秀敏.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金融经济.2009年第24期

[4]伍先敏.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机制研究.时代金融.2009年第11期

中国私募市场风雨兼程 篇2

计分析报告

2010年01月28日 14:03 【大 中 小】 【打印】 共有评论0条

根据ChinaVenture旗下数据产品CVSource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呈现如下特征与趋势:

关键发现

2009共有187家中国企业IPO,共计融资567.66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分别增加了45.0%和157.2%。中国企业在境内外资本市场IPO融资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

境内IPO融资活跃,境外IPO融资稳步增长。上交所IPO融资金额最高,达164.45亿美元,占总融资金额的66.3%;深交所IPO企业数量最多,为52家,占总量53.6%;创业板IPO企业共计36家,占总量37.1%;港交所仍是中国企业境外IPO首选。

VC/PE背景企业IPO数量为73家,共募集137.54亿美元,IPO数量环比增长356.3%,融资金额环比增长214.9%。

本共有381起中国企业并购案例,比上一年下降18.9%,已披露并购案例总金额439.48亿美元,比上一回落35.4%。

VC/PE背景企业并购案例16起,涉及并购金额43.68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并购案例数量方面与去年持平,并购案例金额出现大幅提升,增幅达681.4%。

目 录 目 录 IV

1.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综述 1 1.1中国企业IPO综述 1 1.2 中国企业并购综述 2

1.3 中国投资市场退出相关法律法规概要 2 1.3.1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发布 2 1.3.2创业板相关配套规则发布 3

1.3.3证监会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允许合伙企业开设证券账户 5 1.3.4国有股转持办法引发争议 国有创投豁免有待批准 5 2.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分析 6 2.1 中国企业IPO分析 6

2.1.1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6 2.1.2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析 9 2.1.3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地区分析 11 2.1.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13 2.1.5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布 14 2.1.6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投资回报率分析 15 2.2 中国企业并购分析 17 2.2.1 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17

2.2.2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19 3.ChinaVenture观点 22 图 目 录

图2.1.1-1 2008Q1-2009Q4中国企业IPO规模 3 图2.1.1-2 2009年中国企业IPO数量交易所分布比例 3 图2.1.1-3 2009年中国企业IPO金额交易所分布比例 3 图2.1.2-1 2009年中国企业IPO数量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1.2-2 2009年中国企业IPO金额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1.3-1 2009年中国企业IPO数量地区分布比例 3 图2.1.3-2 2009年中国企业IPO金额地区分布比例 3

图2.1.4-1 2008Q1-2009Q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规模 3

图2.1.6-1 2008Q1-2009Q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平均投资回报率 3 图2.2.1-1 2008Q1-2009Q4中国企业并购规模 3 图2.2.1-2 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数量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2.1-3 2009年中国企业并购金额行业分布比例 3

图2.2.2-1 2008Q1-2009Q4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规模 3 表 目 录

表2.1.1-1 2009年中国企业IPO规模 3 表2.1.1-2 2009年中国企业IPO交易所分布 3 表2.1.2-1 2009年中国企业IPO行业分布 3 表2.1.3-1 2009年中国企业IPO行业分布 3 表2.1.5-1 2009年VC/PE投资背景中国企业IPO融资行业分布 3 表2.2.1-1 2009年中国并购市场规模 3

表2.2.2-1 2009年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规模

31.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综述 1.1中国企业IPO综述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进入2009年,国内IPO市场经历了触底反弹到全面复苏的全过程。第一季度仅有9家企业成功IPO,融资金额不足2亿美元,为近两年来的最低值。从第二季度开始,随着国内经济的率先回暖,IPO市场也走出了寒冬,第二季度IPO案例11起,融资金额23.39亿美元。第三季度IPO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IPO数量激增至51起,接近金融危机前的峰值。第四季度IPO市场达到空前的繁荣程度,共计发生116起IPO事件,融资金额达到35.52亿美元的高位数字。在国内经济快速复苏,创业板开板等综合利好因素刺激下,2009年国内企业IPO活跃程度超出预期,完全恢复甚至超越金融危机前的水平。

交易所分布方面,境内融资表现活跃,其中深交所仍是各家企业上市的首选交易所,97家境内IPO企业中52家选择在此IPO,创业板的高市盈率和相对较低门槛也吸引了36家企业成功实现IPO,另外有9家企业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企业数量虽然较少,但融资规模普遍较大,在上交所IPO企业融资金额总额高达164.45亿美元,占融资总额66.3%。

另有90家中国企业在12个境外资本市场实现IPO,境外IPO活动延续稳步上升的趋势。香港交易所依然在IPO 数量和融资金额两方面领先于其他各境外资本市场,57起IPO案例占2009年境外IPO总量的63.3%,294.58亿美元的融资金额占总融资金额的92.1%。

行业分布来看,2009年共有17个行业的中国企业实现IPO,其中制造业企业无论在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的企业,能源、IT、医疗健康、连锁经营、房地产等均为发生IPO数量较多的行业,金融业IPO数量不多,但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较大,因此总体融资金额在各行业排名中较为靠前。本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显著增加,大幅超越2008年的市场表现,IPO企业数量共计73家,合计融资金额137.54亿美元,其中IPO数量环比增长356.3%,融资金额环比增长214.9%。

1.2 中国企业并购综述

相对于国内IPO市场的火爆表现,中国企业并购市场的表现则略显疲软。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全年共发生并购案例381起,涉及并购金额为439.48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2009年并购案例例数量下降18.9%,涉及并购金额下降35.4%,表明IPO市场的复苏,使得更多的企业重新将IPO作为首选退出方式,导致并购活动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行业分布来看,2009企业并购涉及19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和IT行业的并购数量位列前三位,分别为67、60和44起,分别占并购案例总量的17.6%、15.7%和11.5%;并购金额方面,能源行业并购金额高达260亿美元,居各行业之首,金融行业和制造业分别以45.35亿美元和22.03亿美元的并购金额紧随其后。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共发生VC/PE背景并购案例16起,其中已披露金额的并购案例11起,涉及并购金额43.68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3.97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并购案例数量持平,并购案例金额出现大幅提升,增幅达681.4%。

1.3 中国投资市场退出相关法律法规概要

1.3.1创业板IPO管理办法发布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3月31日发布了《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办法》”),自2009年5月1日起实施。《办法》共分为6章58条,对拟到创业板上市企业的发行条件、发行程序、信息披露、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

值得关注的是:(1)《办法》强化了保荐人的作用:要求保荐人出具发行人成长性专项意见,督促企业合规运作,真实、准确、完整、及时地披露信息,督导发行人持续履行各项承诺。对于创业板公司的保荐期限,相对于主板做了适当延长。相关要求将体现在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及交易所对创业板保荐人的相关管理规则中;(2)在发行审核委员会设置上,专门设置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在证监会相关职能部门初审的基础上审核发行人公开发行股票的申请;(3)设置投资人准入制度:《办法》规定创业板市场应当建立与投资者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投资者准入制度,向投资者充分提示投资风险;(4)创业板的真正首发还要等发行体制改革的具体落实。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将着力解决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价格背离太大的问题。

创业板的推出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新的退出渠道,预计将影响内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竞争格局,外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在考虑境内IPO退出。

1.3.2创业板相关配套规则发布

发审委办法修订

证监会于2009年5月13日发布了修订后的《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行审核委员会办法》,修改内容包括:

1、设立单独的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

2、适当增加创业板发行审核委员会人数,并加大行业专家委员的比例。“创业板发审委委员为35名,部分发审委委员可以为专职。其中中国证监会的人员5名,中国证监会以外的人员30名。”

3、强调创业板发审委委员的独立性。“主板发审委委员、创业板发审委委员和并购重组委委员不得相互兼任。”

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修订

证监会于2009年5月13日发布了修订后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修改内容包括:

1、较之主板,延长了一个会计的持续督导期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持续督导的期间为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3个完整会计;创业板上市公司发行新股、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持续督导的期间为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2个完整会计。”而对于主板,上面两处期间分别为“2个完整会计”和“1个完整会计”;

2、实行保荐机构对发行人信息披露跟踪报告制度。“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持续督导期内保荐机构应当自发行人披露报告、中期报告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披露跟踪报告,对本办法第三十五条所涉及的事项,进行分析并发表独立意见。发行人临时报告披露的信息涉及募集资金、关联交易、委托理财、为他人提供担保等重大事项的,保荐机构应当自临时报告披露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进行分析并在中国证监会指定网站发表独立意见。”

3、适当调整对保荐代表人的个别监管措施。2008年版的《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发行人在持续督导期间出现“公开发行证券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的,中国证监会可根据情节轻重,自确认之日起3个月到12个月内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具体负责的推荐;情节特别严重的,撤销相关人员的保荐代表人资格。新办法将上述对保荐代表人的个人监管措施的适用条件修改为“公开发行证券并在主板上市当年营业利润比上年下滑50%以上”,即该项监管措施不适用于创业板。

创业板投资者准入配套规则发布

中国证监会2009年7月1日发布了《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暂行规定》,其配套规则《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实施办法》、《创业板市场投资者适当性管理业务操作指南》(深交所、中证登)、《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必备条款》(中证协)也相继发布。

上述规定确立了创业板市场的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制度,适度设置了投资者入市的基本要求。根据上述规定,自然人投资者申请参与创业板市场,原则上应当具有两年以上(含两年)交易经验。自2009年7月15日起,投资者申请开通创业板市场交易时,证券公司应当向投资者充分揭示市场风险,并在营业场所现场与投资者书面签订《创业板市场投资风险揭示书》。

证监会发布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等三个公告

2009年7月20日,证监会公布了受理创业板发行申请等三个涉及创业板的公告,分别为《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8号--创业板公司招股说明书》([2009]17号)、《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9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申请文件》([2009]18号),以及《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有关事项的公告》([2009]19号)。

根据19号公告,证监会于2009年7月26日起依照法定要求和程序受理发行人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的申请;保荐机构应指定两名保荐代表人负责一家创业板发行人的保荐工作;创业板发行人报送的申请文件中,财务资料的报告期为最近三个完整的会计及一期,招股说明书和审计报告中最近一期会计数据的有效期应不少于3个月。

1.3.3证监会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允许合伙企业开设证券账户 中国证监会于2009年11月20日发布《关于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决定》,对2006年《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第十九条增加第二款“前款所称投资者包括中国公民、中国法人、中国合伙企业及法律、行政法规、中国证监会规章规定的其他投资者。”。证监会在《关于修改〈证券登记结算管理办法〉的说明》中指出,上述“其他投资者”包括《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的创投企业。证监会有关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进一步解释,上述创投企业包括采用中外合作非法人形式的创投企业。

《证券法》第一百六十六条规定:“投资者申请开立账户,必须持有证明中国公民身份或者中国法人资格的合法证件。国家另有规定的除外。”因此中国自然人、法人依法可以开户。此后,证监会又以规章的形式增加了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等开户主体,但合伙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组织形式的企业一直没有明确的开户依据。上述修改完成后,长期困扰有限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及非法人制创投企业的证券开户问题得到解决。

1.3.4国有股转持办法引发争议 国有创投豁免有待批准

2009年6月19日,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会联合发布了《境内证券市场转持部分国有股充实全国社保基金实施办法》(“《转持办法》”)。《转持办法》对于缓解国有股减持压力,充实社保基金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具体操作中,《转持办法》的规定因过于原则化,使得大量具有国有成分的PE/VC可能被划入具有转持义务的国有股东行列,对于PE/VC的资金募集及投资都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这将不利于贯彻国家当前大力发展PE/VC的政策,相信也不是《转持办法》的初衷。关于《转持办法》的相关争议仍在继续,PE/VC业界通过行业协会等途径向相关部门反馈意见,建议在制定《转持办法》的实施细则时,充分考虑PE/VC对于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尤其是考虑PE/VC作为专业资产管理机构在资金募集和投融资方面区别于传统行业的特点,对现行《转持办法》进行修改完善。

《转持办法》发布后,财政部和发改委就国有股转持政策对创业投资企业的影响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并且形成了相应的建议。此后,财政部组织起草了关于国有创投股豁免转持的政策,并吸收了有关部门的意见,目前该方案仍在等待国务院批准。

2.2009年中国创业投资及私募股权投资市场退出分析 2.1 中国企业IPO分析

2.1.1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全国共计187家企业实现IPO,总计融资金额为567.66亿美元,平均每家企业融资金额为6.11亿美元。其中,97家企业在境内资本市场IPO,融资金额为247.90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2.56亿美元;另有90家中国企业在境外12个资本市场成功实现IPO,融资金额为319.75亿美元,平均单笔融资金额为3.55亿美元(见表2.1.1-1和图2.1.1-1)。

通过CVSouce统计数据可以看出,进入2009年以来,IPO市场呈现出快速复苏的态势,无论是案例数量还是融资金额,均出现大幅上升,并于第四季度达到近两年来的最高点。

交易所分布方面,97家境内IPO企业中9家企业选择在上海证券交易所IPO,包括中建集团、中国中冶和光大证券、招商证券等大型企业,融资金额高达164.45亿美元,占融资总额66.3%;52家企业选择在深证证券交易所上市,融资金额为58.24亿美元,占融资总额的23.5%,其余36家企业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实现IPO,IPO企业数量占IPO总数量53.6%,合计融资金额为25.21亿美元(见表2.1.1-

2、图2.1.1-2和图2.1.1-3)。

90家中国企业在12个境外资本市场实现IPO,境外IPO活动延续稳步上升的趋势(见表2.1.1-1)。香港交易所依然在IPO 数量和融资金额两方面领先于其他各境外资本市场,57起IPO案例占2009年境外IPO总量的63.3%(见图2.1.1-2),294.58亿美元的融资金额占总融资金额的92.1%(见图2.1.1-3)。纳斯达克市场有7家中国企业IPO,共融资16.50亿美元,分别占IPO企业总量和总融资金额的7.8%和5.2%。此外,新加坡主板市场、马来西亚吉隆坡交易所、纽约证券交易所等也有中国企业IPO,但案例数量及金额相对较少(见表2.1.1-

2、图2.1.1-2和图2.1.1-3)。

2.1.2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共有17个行业的中国企业实现IPO,其中制造业企业无论在IPO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方面,均遥遥领先于其他行业的企业,实现IPO企业共计62家,占总量的33.2%,融资金额179.78亿美元,占总体融资金额的31.7%。除制造业外,能源、IT、医疗健康、连锁经营、房地产等均为发生IPO数量较多的行业。金融业虽然仅有6起IPO事件,但平均融资金额高达17.28亿美元,远远高于总体平均融资金额(见表2.1.2-1)。

2.1.3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地区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IPO案例数量方面,排名前三的地区分别为北京、深圳、广东,其数量占比分别为16.7%、11.2%和10.2%。在IPO融资金额方面,位居前三位的地区分别为北京、上海、深圳,其各自占比分别为43.4%、14.3%和8.2%。

2.1.4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分析 2009年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共73家,合计融资金额137.54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无论是IPO案例数量还是融资金额方面,均出现整体大幅提升。其中IPO数量环比增长356.3%,融资金额环比增长214.9%。

2.1.5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数量和融资金额行业分布

2009年具有VC/PE背景的上市企业共计73家,其行业分布集中度较高,主要集中于制造业、IT、医疗健康和连锁经营四个行业,合计51家,IPO数量占比为69.9%,四个行业融资金额总计为64.35亿美元,占全部VC/PE背景企业融资总额的46.8%。VC/PE背景企业IPO事件在其他行业分布较为分散,其中金融业及房地产行业IPO案例数量虽然较少,但平均单笔融资金额较高,分别为31.10亿美元和5.85亿美元,大大高于1.88亿美元的总体平均融资金额。

2.1.6 VC/PE背景中国企业IPO投资回报率分析

2009年187起上市案例中,共计73起案例具有VC/PE投资背景,通过IPO方式,投资机构实现退出,并获取了高额回报,平均账面回报率为5.09倍。10月份开板的创业板,凭借较高的市盈率,使得上市企业获得了较高的估值,各家投资机构因此获得了丰厚的价值回报,其中德瑞投资所投资的特锐德电气,账面回报率达到了225.10倍,另外,信中利投资华谊兄弟,以及深创投与康沃投资一起投资网宿科技,分别获得了21.60倍、21.27倍和22.91倍高额账面回报率。

2.2 中国企业并购分析 2.2.1 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全年共发生并购案例381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295起,涉及并购金额为439.48亿美元,其中中国企业跨境并购案例123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89起,平均并购金额为3.41亿美元;境内并购案例258起,已披露金额案例数量为206起,平均并购金额为0.66亿美元(见表2.2.1-

1、图2.2.1-1)。

与2008年相比,2009年并购案例数量下降18.9%,涉及并购金额降幅更是高达35.4%。IPO市场的复苏,使得更多的企业重新将IPO作为首选退出方式,导致并购活动活跃度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

从行业分布来看,2009企业并购涉及19个行业,其中制造业、能源和IT行业的并购数量位列前三位,分别为67、60和44起,占并购案例总量的17.6%,15.7%和11.5%(见图2.2.1-2);并购金额方面,能源行业一枝独秀,并购金额高达260亿美元,占并购总额59.1%,金融行业和制造业以45.35亿美元和22.03亿美元的并购金额分列2、3位(见图2.2.1-3)。

就单个并购案例来看,并购金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量级并购交易多集中于能源行业,例如兖州煤业斥资27.74亿美元收购澳大利亚菲利克斯公司,中油勘探开发有限公司以13亿美元收购中亚石油有限公司持有的曼格什套油气公司等,尤其值得关注的是中石化以72.40亿美元巨资收购英国阿达克斯石油公司,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大规模的海外并购案。

2.2.2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统计分析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共发生VC/PE背景并购案例16起,其中已披露金额的案例数量为11起,涉及并购金额43.68亿美元,平均并购金额3.97亿美元(见表2.2.2-

1、图2.2.2-1)。

与2008年相比,并购案例数量方面与去年持平,并购案例金额出现大幅提升,增幅达到681.4%,主要原因是2009年发生了多起大规模并购事件,直接拉高了总体并购规模,例如挚信资本、鼎晖、新天域等PE机构联合投资的协鑫光伏被保利协鑫以25.69亿美元收购,该案例是本并购金额最大的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案例。另外,IDG资本所投资的钧石能源被红发集团收购案例,以及新天域、高盛、弘毅联合投资的新世纪百货被重庆百货收购案例,并购金额均在5亿美元左右,为2009年规模较大的并购案例。

VC/PE背景中国企业并购行业分布较为分散,连锁经营行业有四起并购案例,能源行业有三起案例发生,其次为电信及增值、互联网和医疗健康,各有两起案例(见表2.2.2-1)。

3.ChinaVenture观点

根据CVSouce统计显示:2009年中国企业IPO表现呈现良好的回升态势,企业并购活动活跃程度虽然较之2008年有所下降,但降幅不大,而且VC/PE背景企业并购活动空前活跃,这使得2009年国内退出市场一片繁荣,各家投资机构也随之收益,获得丰厚的投资回报。

创业板适时的推出,使得国内资本市场建设日趋完善,退出渠道进一步扩展,这对于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因素,势必将进一步激发投资热情,而随着投资热度的上升,具有VC/PE背景的企业退出事件预计在2010年会进一步增加。

中国私募市场风雨兼程 篇3

中国PE市场发展迅猛

2010年中国PE市场的成长, 无论是在募集、投资和退出规模上, 都比2009年有了很大的增长。有关统计数据显示, 目前约有1000家左右的机构正活跃在这个市场上。而从已经披露的大中型基金管理公司成立的数量来看, 这两年基本上都维持在每年七八十家之多。2010年前三季度, 中国市场募集的资金金额达到284亿美元, 新成立了144只基金, 其中人民币基金在数量上占据了90%的份额, 而PE基金的金额则高达212亿元。同时, 今年在国内上市的98家企业共为PE行业的机构投资者带来了超过10倍的回报。

目前, 人民币基金的巨量, 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内流动性的表现———不光是私募股权上半年融资多, 在公募市场上今年的融资量也大大超过国际上其他国家。中国现在投资多和融资多, 一方面因为中国投资机会多, 同时也是因为中国的资本多。相关统计数据表明,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A股市场总的融资额接近纽约交易所的3倍, 这在10年前是不可想象的。当然, 尽管A股市场已经扩大了很多, 规模变大了很多, 但是仍然不能满足中国企业股本形成的需要。从这个角度看, 有一个规模更大、更加活跃的私募股权的市场, 对于中国来说是必须的。

从整个中国PE行业的发展基础来看, 主要得益于中国经济稳定持续健康的发展。未来5年, 预计中国GDP仍将会保持每年8%~10%的增长速度。而这无论是从资本资金提供角度、还是投资机会角度来看, 都将是一个强劲的动力。预计将会有超过1万亿元的资本进入PE这个行业。无论是商业银行、社保、保险, 还是券商, 这个数额都是一个非常大的比例。从投资机会上, 预计到2015年, 国有企业的交易规模会达到400亿元到800亿元人民币, 民营企业交易规模将达到1600亿元到1900亿元人民币。到2015年, 预计渗透率将达到4‰到5‰的比例。

从国际市场来看, 海外的机构投资者也看好中国市场。来自新兴市场股权投资基金协会的调查问卷显示, 未来两年全球的机构投资者 (LP) , 在关于股权投资配置的预期上最高的还是中国, 其中超过50%的投资者希望能够在中国适度参与一些股权投资。

发展壮大PE服务实体经济

作为金融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股权投资基金业直接服务于实体经济, 在国民经济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 越来越得到各方的关注和人们的重视。从宏观上看, 股权投资基金通过资本配置引导产业结构调整, 加快战略新兴产业发展, 是扩大直接投资的有效手段, 是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有益工具, 也是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民生的非常有力的抓手。

据介绍, 目前在北京聚集的国内外各类股权投资机构近600家, 管理人民币基金1866亿元, 管理美元基金4826亿美元, 股权投资基金业的蓬勃发展, 为首都北京带来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在北京市备案的创投企业所投资企业的研发投入年增长率为12%, 上缴税金年增长率为53%, 就业岗位年增长率达到19%。在北京市22家创业板上市公司中, 有17家得到过股权投资机构资金的支持。

中国经过了30多年的改革开放, 积累了巨大的财富, 民间也积蓄了巨大的财富, 高额储蓄资金需要寻求投资的渠道。我国现在有很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如果这些基金都投资于证券的二级市场, 将会加剧中国证券市场的供需不平衡。中国现在缺少的不是资金, 而是这些资金应该投向那些有效益的、成熟的企业。中国正面临着传统产业产能过剩的局面, 需要并购重组进行要素组合, 合理配置资源, 提升企业效率。而发展高收益债券, 有利于解决并购基金的融资问题, 进一步促进中国并购市场的发展。私募股权基金, 主要是从股本这个角度, 为企业的成长提供资金的来源。但是, 如果仅仅是股本融资, 一个企业是难以发展壮大的, 还是需要有债务融资。当一个企业并不是特别成熟的情况下, 在收购兼并的过程中是有很大风险的, 而发行柜台交易的高收入债券或者是私募发行的高收益债券, 有利于解决并购基金的融资问题。

适度监管规范PE生长环境

相关数据显示, 今年中国PE投资案例数量连续两个季度创下新高, PE投资热度超过了以往任何时候。随着竞争者越来越多, 行业近千家机构在市场上对投资和项目的争夺, 也势必导致了投资估值过高。有些专家为此担忧, 认为逐利的冲动以及市场监管缺失会导致中国PE市场生长环境的恶化。换言之, 面对PE的迅速崛起, 监管的问题再次成为热点话题。在当前的国际金融监管改革中, 能够引发系统风险的金融机构都成为了加强监管的对象, 这已经是一种世界趋势。在这一趋势下, 国内对PE的监管也逐渐形成共识, 即“适度监管、分层监管”。很显然, 国际金融危机的启示让人们学会了未雨绸缪, 尽管一些私募投资基金不直接涉及到公众投资者的利益, 但是形成一定规模后, 还是会对整个市场产生一定的影响。同时, 这次国际金融改革, 普遍要求对那些可能产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的金融机构, 也要进行监管, 这个启示对于中国也是有用的。由于PE的性质, 决定了对其只宜适度监管, 不能当做公开的投资基金来监管, 因为PE基金都是老练的投资者来操作, 具有一定的鉴别风险的能力。此外, PE基金在运作过程中, 也很难导致外部性的金融风险。

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 是一项新事物, 需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不断总结经验, 创新投资模式, 加强改进监管, 不断提高保险资金参与股权投资的质量和水平。针对保险资金参与PE领域可能存在的追求高风险、透明度不够以及不确定性较大的风险, 《保险资金投资股权暂行办法》已有一些规定。下一步保监会将坚持积极稳妥推进试点, 着力加强这方面的监管, 包括采取年度报告制度、检查制度以及评估制度等, 来加强对保险资金参与PE的相关投资能力判断。

中国PE投资市场“钱景”广阔

目前, 中国PE发展态势正成为全球的亮点, 其速度和规模都位居亚洲首位。巨大的消费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潜力使得中国成为世界上最重要、最具活力的新兴市场。而处于转型期的中国, 其庞大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 更将在未来带来数以万亿元的投融资机会。从2003年到现在的复合增长率接近40%, 从规模和速度上远远超过了包括日本、韩国在内的诸多亚洲国家。从国内那些高净值的投资人群来看, 在2010年底具有1000万以上的投资人士达到了32万人。这些投资人士持有的资产规模将达到9万亿元, 如果按照5%的比例配置在私募股权基金中, 或将可达到4500亿元。此外, 30万亿元的企业存款和30万亿元的居民储蓄存款, 这些也会为整个PE行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 政府出台的引导基金, 成为推动PE行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不仅仅体现在资金方面的支持, 同时也体现了政府的积极支持的态度, 所以带动了各方的资金积极参与到PE行业中来。

从国有企业看, 一些企业近几年把自己的利润更多的用于投资领域当中, 如果通过PE投出去, 相对会减少风险, 相对的责任也会比直接投资的责任减轻。与此同时, 企业要实行产业结构调整, 实行新的产业战略方向选择, 也都会推动大型国企PE投资倾向的实现。值得一提的是, 大型金融机构要获得足够的市场配置率, 必须在权益类资产当中有根本的动作。但近几年二级市场大幅波动和节奏的不易把握, 让机构难以实现超额收益, 于是一些大型金融资产管理纷纷向PE领域寻求新的突破口, 谁的突破口早一点, 谁就获得先发优势, 才可以实现自己资产总体收益率的提升。谁如果落后了一步, 这方面的收益率将会大大减低。甚至是, 一些信托公司为了获得自己的生存和长足发展, 也开始涉猎PE领域。当信托公司在市场中以股权抵押来实现信托资金获得时, 已经是十分接近PE了, 只要做稍微变更, 就可以变成权益类股权。以至于有的信托公司, 现在的主要功能已经不是在做信托产品, 而是做变向PE产品的融资功能。

上一篇:螺旋钻孔灌桩下一篇: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