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通用11篇)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篇1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2.狼牙山五壮士
基础区。
一、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绷紧(bēnɡ běnɡ)抡起(lūn lún)屹立(yì qí)
纵身(jiînɡ zînɡ)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和近义词。
仇恨()胜利()崎岖()沉着()英勇()进犯()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的山路()的力气
()的喜悦
()地瞄准敌人()地躺着尸体()地完成任务
四、根据意思写句子。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
()
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
3、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5、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
五、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相继
1、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向紧跟在后面的敌人射击。
2、村里的孩子()失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站立 挺立 屹立
3、五位战士()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
4、无论天气怎样寒冷,梅花总是在雪中傲然()。
六、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缩写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课文梳理间。
1、课文的叙述顺序是: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2、战士们把敌人引上绝路是因为
阅读区。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黑体的两个词语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的怎样的情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______________。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短文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刻画了王朴的小英雄形象,请按要求摘抄语句。
(1)神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语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画“──”的句子是对人物___________的描写,该句运用了___________的修辞方法。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语句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文中黑体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除了王朴,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至少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2.狼牙山五壮士(答案)
基础区。
一、在黑体字正确的读音后画“√”。
绷紧(bēnɡ běnɡ√)抡起(lūn√ lún)屹立(yì√ qí)
纵身(jiînɡ zînɡ√)
二、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仇恨(感激)胜利(失败)崎岖(平坦)沉着(慌张)英勇(懦弱)进犯(防御)
三、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崎岖)的山路(全身)的力气
(胜利)的喜悦
(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横七竖八)地躺着尸体(胜利)地完成任务
四、根据意思写句子。
1、惊天动地,形容声音极大。
(惊天动地)
2、仰着头挺着胸无所畏惧的样子。
(昂首挺胸)
3、形容处于有利的地位。
(居高临下)
4、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全神贯注)
5、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斩钉截铁)
五、选词填空。
陆续 继续 相继
1、到了狼牙山峰顶,五壮士居高临下,(继续)向紧跟在后面的敌人射击。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2、村里的孩子(相继)失踪,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站立 挺立 屹立
3、五位战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远去的方向。
4、无论天气怎样寒冷,梅花总是在雪中傲然(挺立)。
六、句子训练营。
1、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缩写句子:狼牙山响起了口号声。
2、五壮士的英勇壮举令我们激动。
反问句:五壮士的英勇壮举怎能不令我们激动呢?
3、听了英雄的报告,使我深受感动。(修改病句)听了英雄的报告,我深受感动。
七、课文梳理间。
1、课文的叙述顺序是: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2、战士们把敌人引上绝路是因为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阅读区。
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片段,回答问题。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战士们也昂首挺胸,相继从悬崖往下跳。狼牙山上响起了他们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壮烈豪迈的口号声: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中国共产党万岁!”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1、黑体的两个词语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眺望”是指从高处远望,而“望望”是指看看的意思。如果两个词语位置调换,会不符合原文意思。
2、把画线的句子改写成转述句。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对同志们说,他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
3、哪些词语写出了五壮士跳崖时的奋不顾身? 纵身、昂首挺胸。
4、“这声音”指的是什么?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的怎样的情怀?
“这声音”指的是五壮士跳崖时喊出的壮烈豪迈的口号声。从“这声音”里面你能够感受到五壮士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仇恨,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
5、给这几段文字添加一个小标题:英勇跳崖。
二、课外阅读。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抗日小英雄──王朴
王朴,也作王璞,生于1928年,牺牲于1941年,河北省完县人。他生长在太行山石岭下的河北省完县野场村,11岁时被大家推选为儿童团团长,牺牲时只有13岁。王朴诞生在村里一户贫苦农民的家庭里。在他开始懂事的时候,日本强盗发动了“七七”卢沟桥事变,侵占华北,战争的火焰烧到了他的家乡太行山。日寇烧杀抢掠的凶残行为,在王朴幼小的心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灵燃起民族仇恨的烈火。
有一次,野场村的乡亲们全被日寇赶到村子里,王朴也是其中一个,日寇拿着一份由汉奸金珠子提供的村干部和抗日军属名单,叫汉奸翻译把他们一个一个拉出来,然后狗汉奸龇牙咧嘴地问王朴:“你就是野场村的儿童团团长王朴吧?”。王朴理都不理这个狗汉奸。“你一定知道八路军的东西藏在那里,说出来就放你回家。”“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日寇猛地抽出了东洋指挥刀,指着王朴的胸口,狂叫道:“你的小八路,快快的说,你不说死了死了的!”王朴面对日本鬼子强盗的刺刀,想起了“五不誓言”,想起了张喜子和秀大伯,更想起了自己领着儿童团团员宣言的誓言“头可断,血可流,秘密不可泄!”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就这样,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自古英雄出少年。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在民族危亡的时刻,他们跟父辈一起,用自己稚嫩的肩膀担起了沉重的抗争。他们的传奇事迹经过艺术家们的演绎,成了经典的歌曲、小说、电影,几十年来被人们传颂,经久不衰。
1、短文从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几个方面刻画了王朴的小英雄形象,请按要求摘抄语句。(1)神态:王朴面不改色地回答。
(2)语言:“不知道!就是知道也不会告诉你鬼子和狗汉奸!”(3)动作:于是把牙一咬,昂首挺胸,面对死亡,毫不畏惧。
2、画“──”的句子是对人物心理活动的描写,该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3、短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用文中语句作答)
年仅十三岁的小英雄王朴英勇地为自己的祖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4、从文中黑体词句中你能够感受到什么?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人教版五年级上册语文
用敌人的凶残,衬托王朴宁死不屈的形象。
5、“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涌现出了一批少年英雄。”除了王朴,你还知道哪些抗日小英雄?请把他们的名字写下来。(至少3个)雨来、王二小、张嘎、海娃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篇2
一、学会提炼, 设计简约
这篇课文篇幅较长, 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记叙, 层次分明, 脉络清晰。课文无非是个例子, 在设计中如何删繁就简, 突出中心, 落实目标呢?在李校长的精心指导下, 我紧扣课题中的“壮士”一词, 让学生先说说自己心目中的“壮士”。在此基础上, 带着思考走进文本, 感受字里行间所体现的壮士形象。每一部分, 紧紧围绕一个关键字, 去朗读, 去品味, 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如, “痛击敌人”部分, 紧扣一个“打”字, 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对五位壮士神态、动作的不同描写, 感受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他们英勇无畏的“壮行”。“引上绝路”部分, 则突出一个“走”字, 引导学生从这看似简单的言语中, 体会五位壮士当时的处境和做出的选择。通过情境设置, 走进人物内心, 体会这豪言壮语所包含的英雄情怀。“顶峰歼敌”中, 连续的动作描写是一大特色, 教学中则紧扣“砸”字, 体会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情感。最后, “英勇跳崖”部分突出一个“跳”字, 感受这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壮举”。
学会了提炼重点的方法, 让我的教学主线明晰, 目标明确,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也更富有实效。
二、学会放手, 体现简约
这节课我做到了四“让”: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读”;让学生有机会“问”;让学生能经常“议”;让学生能自由“讲”。为何称他们为壮士?他们的壮举体现在哪里?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敞开心扉, 畅所欲言, 既表达了心声, 又张扬了个性。学文后, 引导学生在对比中体会第二、四自然段在写法上的异同。学生通过前文的学习和对比阅读, 知道这两段都是描写五壮士奋勇反抗、痛击敌人的场面, 都写了人物的动作, 但第二自然段的描写重点是每个人作战时的神态和动作, 第四自然段则从侧面———敌人的悲惨下场来表现五壮士的机智、英勇, 突出了他们对敌人的仇恨。以此来体会文本内容, 再次朗读时, 学生的情感就更易激发和表达出来。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抓住句中的关键词语进行理解, 然后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 从而让学生加深对语言文字的敏感程度, 使教学达到了应有的效果。这样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 将课堂还给学生, 使我们的课堂跳出了繁琐的分析模式, 真正达到了简约而不简单。
三、巧用资料, 实现简约
在本单元学习目标中, 要求培养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因课文内容离学生生活年代较远, 学生缺乏直接的了解和感受, 因此, 在教学中, 我适时巧妙地运用图片及文字资料, 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使朗读的层次也有所提升, 可谓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 细读“引上绝路”部分, “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他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上绝路”。此时, 我出示图片, 帮助学生理解“绝路”的含义。学生们看到险峻的棋盘陀时都情不自禁地发出惊呼, 也进一步体会到五位壮士把生的希望留给了群众和主力部队, 而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 进而走进了人物内心, 体会到了这豪言壮语背后所体现的英雄情怀。
再如, “顶峰歼敌”部分, 一个“砸”字虽引起了学生的关注, 但对于为什么用“砸”, 却仅停留在表面的感受。于是, 我适时出示了一段文字资料, 当学生们看到那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数字, 了解到日寇犯下的累累罪行时, 他们的痛恨之情被点燃, 也明白了在最后一刻, 这一个“砸”字, 饱含了壮士们对敌人的无比仇恨, 也饱含了他们对人民的无限热爱。这样, 不仅体会到了用词的精准, 更使学生的朗读由内而发, 自然流露, 实现了朗读的层次与提升。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 篇3
狼牙山的五位壮士是我們人人皆知的著名抗日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鲜血和生命为中华民族的抗战胜利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狼牙山五壮士》主要写了在1941年抗战期间葛振林、马保义、宋学义、胡福才、胡德林这五位英雄在狼牙山英勇地与敌人周旋,让主力军和老百姓成功转移到了安全地带,而他们却付出了宝贵的生命。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两个道理:
第一、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来之不易的,是所有抗战英雄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而我们现在根本就不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整天学习态度不认真,总是想打游戏,以我们现在这么好的条件却不知道为祖国献一份力。现在是和平年代,不需要你去战场拼杀,只要你好好学习掌握好本领,在祖国需要你的时候尽一份你应尽的力量。
第二、我们要懂得付出,不能太自私自利。就说我吧!有一次,学校组织我们给灾区捐款,爸爸妈妈让我捐10元,我却打算捐5元,另外5元自己偷偷留下买饮料。但是冷静一想我不能这么做,太自私了……我虽然不能像英雄一样为别人献出生命,但我可以献出一份心意。5元钱对我们来说不值一提,但对灾区的人们来说却是很宝贵的,可以买几瓶水、几支笔、几块橡皮……我以后不仅自己这样做而且鼓励身边的同学,让他们也行动起来。
当每次读完这篇文章,我都会有新的启示,它时时激我奋进。让我以他们为榜样。
太原市万柏林区公园路小学六(1)班
狼牙山五壮士 篇4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通奸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学习重、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学习方法:
自主
合作
探究
教具准备:
多媒体
学时分配:
两学时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重点)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通奸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难点)
评价任务:
1、会书写“掩护、崎岖、坠落、雹子”等词语。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情。概括出课文主要内容。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2、板题《狼牙山五壮士》
二、出示自学提纲一
自学:
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小节号,圈画出文中读不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新词,借助字典,或词典解决不理解的词语。
2、默读课文,思考:课文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试着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10分钟后小组内开始交流)
组学:组长带领组员解决不理解的词语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答案,注意:说的时候要表达清楚,听的时候要认真倾听并及时纠正补充。
(5分钟后班级展示)
• 师训视、生自学 • 展示自学效果
1、论读课文。
2、出示词语,并理解词语。
3、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回答。
4、用小标题概括每一部分的内容。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7—10):跳下悬崖
三、课堂练习。
1、课文主要内容。
2、课文是按_________顺序来写的,每部分的标题,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重点写得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小状元1、2、3
第二学时
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
2、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难点)
评价任务:
1、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感情。试着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段落。
2、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3、通过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分析,让学生体会战士们热爱祖国的深厚感和强烈的民族感情,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学习过程:
一、导入板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狼牙山五壮士》
2、板题《狼牙山五壮士》
二、出示自学指导
自学:
1、默读课文,用不同形式画出描写五壮士英勇奋斗的神态、动作、语言的语句,结合当时的背景,谈一谈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课文中两次讲到完成掩护任务,哪一次是作为重点来写的,为什么要这样写?
(10分钟后组内交流)
组学:说的时候,吐字清晰,表达清楚,听的时候认真,及时纠正或补充。
(8分钟后班内展示)
三、生自学,视巡视了解学情
四、检查自学成果
1、出示语句,指名说出动作、神态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紧跟在班长后面。
3、想一想五壮士完成时,为什么在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用自己的牺牲换来群众和部队的安全)
4、出示跳崖部分,找出文中神态、动作、语言描写你体会到了什么?(引导学生思维)升华情感
五、看书上的插图:这是五壮士屹立在狼牙山的画面,此时他们在想什么,你想对他们说什么?
六、小结
狼牙山五壮士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抗日颂歌,他们的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他们的英雄气概和战斗精神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永放光彩!
板书设计:
15狼牙山五壮士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日寇
尸体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悬崖
豪迈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7-----10)壮烈跳崖
教学反思:
《狼牙山五壮士》是一篇精读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安全转移,同敌人英勇奋战,最后壮烈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对于一个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多年的我,《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已经教过几遍了。以往教学这篇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课文,我总是课前深钻教材,找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发展、高潮)——结果”,把握教材内容,然后精心设计教案:“这堂课有哪几个教学环节,每个环节有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用什么方法提问”都设计得非常细密,甚至连“学生用什么句式,用哪几个词语来回答”都设计得有板有眼。教学过程中又执行得过于死板,每分每秒都是预先安排好了的。我一字一句地演示自己预先设计好的教案,来不得一点变更,容不下一丝偏差。学生的思维稍逾常规、回答稍偏教路,我就急忙点拨引导,生拉死拖地硬拽着学生往自己设计的“套儿”里钻。
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篇5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深受感动,使我心中久久不能平静。
《狼牙山五壮士》叙述了1941年秋天,五位抗日英雄成功地完成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艰巨任务。在弹尽粮绝的时候,他们宁死不屈,毅然跳崖,谱写了一场惊天动地的英雄乐章。
文中令我感动的话是五壮士高呼的口号:“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喊出了中国人的肺腑之声。他们多么伟大呀!他们的事迹令人敬佩。
读完课文,我深深地被五壮士的壮举感动。我联想到自己就十分惭愧,记得有一次:老师布置了五道数学题,前四道我都会,可第五题难住了我,我左思右想,草稿也用了不少,可还是想不出来,我看时间不多了,算了,不做了。每当我遇到难题时,我就退缩,结果成绩一落千丈。这时我想起了五壮士的伟大形象,我就决定改掉我怕苦怕累的缺点。
战士们,先烈们。我决定以你们为荣,刻苦学习,长大保卫自己的祖国。
篇二: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读了《狼牙山五壮士》这篇课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想了许多。
这篇课文主要记叙了1941年秋,五位抗日英雄,胜利的完成了掩护人民群众和连队主力的任务,在最后子弹打光了,就要被敌人抓去做俘虏时,毅然跳下悬崖,壮烈牺牲了。这篇课文把五位壮士对祖国的热爱,对敌人的仇恨,描写得淋漓尽致。
俗话说得好:死有重于泰山,有轻于鸿毛。五位壮士在火烧眉睫之时,只有一种想法:只要能保护群众和部队主力,死也值得的。尽管五位壮士知道此去九死一生,但是他们还是毅然前往,这种“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不怕牺牲的崇高精神怎能不令人钦佩呢?
我作为一名少先队员,21世纪的接班人,有时一遇到困难就退缩,有时还干脆就放弃了。而狼牙山五壮士为了取得民族解放的胜利,不惜以身殉国。可我遇到这点儿困难与他们相比算得了什么?因此,我要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我最敬佩的人——狼牙山五壮士,你们是我的楷模,是中华儿女的楷模。
篇三:狼牙山五壮士有感
完了《狼牙山 五壮士》一文,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深为五壮士的英勇行为所感动!
读完了这个故事后我憎恨敌人的残酷,杀人不眨眼的行为,而就是这种行为导致了我国人民对日军、对侵略者的仇恨;我惋惜五位壮士的牺牲,五位壮士是多么的英勇,不怕敌人,尽管他们只有五个人,可在百万个敌人面前,五位壮士谁也不低头;谁也不后退;谁也不向敌人屈服。他们用他们五个人性命换来了人民和连队主力的性命。所以,他们的牺牲是可歌可泣的,是壮烈的。
狼牙山五壮士 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克服了重重艰难险阻,赴汤蹈火,为国捐躯。再说正是因为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我们作为新中国的少先队员应该以先烈们的精神为动力,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掌握科学 文化知识,练就过硬的本领,做跨世纪的接班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五位壮士在百万日军面前都不屈服,而我们却在一道难题面前屈服,比如:有的同学 在做数学题或阅读题时,如果碰到一个难题,他们大概想一想,想不出来,那么他们就会空在那里,第二天去抄同学的答案或永远不写。有时我在想:为什么五壮士都能在百万日军面前不屈服,而我们却要向一道难题屈服呢?
狼牙山五壮士(微课) 篇6
教学内容:五年级语文下册《狼牙山五壮士》第四自然段。
教材分析:《狼牙山五壮士》是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七连的五位战士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和胡福才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以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换取主力和群众的安全,把日本鬼子引上狼牙山的悬崖并与敌人展开顽强搏斗,最后弹尽壮烈跳崖的过程。刻画了五壮士对日寇的仇恨和歼敌的勇猛。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惊天地,泣鬼神。课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全文可分为五大段:第一部分(1)写五壮士接受任务;第二部分(2)写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3)写五壮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5)写五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第五部分(6-9)写五壮士壮烈跳崖。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认知水平和阅读能力,能初步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要句子,但是对于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通过用关键句、关键词引导的方式,让学生找到词语描述的画面,进一步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通过让学生感知五壮士的动作、语言等表现英雄壮举的感人文字中,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英雄气概。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通过关键词的引导,体会狼牙山五壮士行为之“壮”。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感受五壮士身临陷境却浑然不顾的英勇和顽强的气概。教学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峰顶歼敌的动作,语言的语句,理解“砸”字背后所蕴含的深层含义。
教学难点:了解本段话中的写作方法是动作、语言描写。教学方法:讲授法、对话法、点播教学法 教学过程:
直接导入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完了课文的前面三个自然段,今天我们要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内容。 感知五壮士行为之“壮”
师:请同学们通过默读第4自然段,找到能体现五壮士行为之“壮”的句子。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个别读).请同学们将这段话齐读一遍,并从这段话中划记出描写五壮士动作的词语,好好体会体会其中所包含的感情。预设:拧开、抢前一步、夺过、插在、猛地举起、大声喊道、砸.这些动作具体是怎样的呢?现在我们请两个同学上来给大家展示一下。(学生边表演,老师边配合着读).从这些动作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当时战士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预设:悲愤慷慨、壮烈豪迈、奋不顾身、仇恨
三、理解五壮士行为之“壮”
师:现在,请同学们再看到这段话,如果我们需要要把这段话浓缩再浓缩,用一个字来高度概括,是什么? 预设:砸!(板书:).请大家把眼光聚集在“砸”这个字上。首先,是谁砸谁?
预设:狼牙山五壮士砸敌人。
(2)一个“砸”字的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深意?(小组之间进行讨论)
预设一:战士们在子弹用完了,班长负伤了,手榴弹也剩下最后一颗了的境况下,战士们才会“砸”敌人。表现出了当时壮士们身临险境、情况危急。预设二:战士们身处高地,就地取材,“砸”是为了给战友们的迁移拖延时间。表现了五壮士的机智。
预设三:五壮士用砸石头的方式抵御敌人的枪炮袭击,可以看出了他们的英勇和顽强。
师小结:我们从一个“砸”字上一可以看出壮士们当时情况之危急,二可以看出壮士们头脑之机智,最后可以看出壮士们的英勇顽强。
现在,请同学们带着这种即便身临险境却奋不顾身的英勇顽强的气概来将这段话齐读一遍。“他刚要拧开盖子„„”
四、方法的总结
师:最后,我们再来想想,这段话是通过用什么方法来体现狼牙山壮士英勇顽强的气概的?
预设:动作、语言描写来体现壮士们英勇顽强的气概。
师小结: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方式来刻画人物,往往会达到一种入木三分的效果,这种方法常用于写作之中。最后希望同学们在课后用同样的方法写两三个句子,刻画一个令你印象深刻的人物形象,当成家庭作业交上来。
板书:
12、狼牙山五壮士
“壮”——砸!
解析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 篇7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前后出现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琵琶新作, 这些作品的产生, 也标志着民族器乐发展史上的第四次高潮。例如文曲有《彝族舞曲》武曲有《狼牙山五壮士》。《狼牙山五壮士》不论是在乐曲的创作手法和演奏技法上都较传统琵琶武曲有所创新和突破;在创作手法上, 借鉴西洋作曲技法, 采用了西洋奏鸣曲式结构;在演奏技法方面, 除了大量运用琵琶武曲常用的演奏技法外, 还首创了左手大指上品按音, 更加丰富了琵琶的演奏技巧, 全曲结构严谨、形象鲜明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一、乐曲背景介绍
琵琶武曲《狼牙山五壮士》作曲家吕绍恩于1 9 6 0年夏创作的一首琵琶独奏曲。乐曲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的故事为背景, 表现了1 9 4 1年秋, 在冀北山区的易水河畔狼牙山棋盘陀上, 八路军五位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 毅然决然地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 最后用在子弹打光了的情况下, 纵身跳下了万丈悬崖, 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该曲让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 让我们仿佛看到了五壮士跳下山崖的感人情景, 听到了他们惊天地, 泣鬼神的呐喊, 充分表达了我们对五壮士的敬佩之情, 歌颂了五壮士高度的爱国热情以及他们无私无畏、顽强不屈的革命精神。
二、乐曲结构分析:
琵琶曲《狼牙山五壮士》是一首带有叙事性的单乐章作品。由引子、尾声和五个段落组成。在继承传统技法, 并借鉴了西洋奏鸣曲式结构, 全曲可分为三大部分:呈示部分、展开部分和再现部分。乐曲采用了鲜明而对立的两个主题, 运用交织冲突的手法, 描绘了激烈的战斗场面, 并抒发了对五壮士的哀悼、歌颂的情绪。
第一部分为呈示部分包括引子、第一段和第二段。
乐曲开头是一个节奏自由的引子。即在低音区的相把位奏出了贯串全曲的主题。悲壮有力的角调式主题音调在琵琶的中低音区反复呈现, 强烈地渲染出一种令人肃然起敬的悲壮肃穆气氛。第一段转D大调, 音乐主题鲜明, 坚定有力的旋律奏出了八路军的
英雄形象。第二段转E大调, 琵琶在四弦的低音区奏出阴冷灰暗、鬼鬼祟祟的音调。节奏机械而准确, 音色和前面形成一个强烈的反差, 突出日寇凶残狡猾的形象。
第二部分为展开部分包括乐曲的第三段。
乐曲开头转G大调, 本段是全曲的中心段落, 也是全曲的展开部分。音乐主题以前面各段为素材, 运用琵琶武曲的扫拂、夹扫等演奏技法, 并且运用了大量不协和和弦、三连音的节奏型以及两个对立的主题音调的交织、冲突的手法, 充分表现了八路军战士与日寇浴血奋战、英勇搏斗的情景。
第三部分为再现部分包括乐曲的第四段、第五段和尾声。
乐曲开头在琵琶最低音区用音量稍弱、叫慢速的轮指奏出一段深沉肃穆的旋律, 表达了人民对抗日英烈的沉痛哀悼。然后乐曲从F大调转到D大调, 琵琶在高音区用中速长轮奏出一段充满深情的歌唱性的旋律, 表达了人民群众对英烈的深切怀念和崇高的敬意。尾声宽广的旋律再现了第一段中八路军一往无前英雄形象。全曲在一段带有交响性的雄伟的颂歌声中结束。
三、乐曲演奏分析:
在演奏这首作品之前, 演奏者可以通过欣赏《狼牙山五壮士》的电影, 阅读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文章, 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这段真实感人的故事。并且还可以通过欣赏《狼牙山五壮士》的音响资料进一步了解乐曲的创作特点及乐曲的风格特征, 这样有利于演奏者更深的理解作品, 使演奏者能够更加准确的表达乐曲。
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法, 不仅继承了传统琵琶武曲的演奏技法, 作者还首创了运用左手大指上品按弦, 这一指法的运用琵琶演奏技法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进作用, 使琵琶可以演奏更加复杂的和弦和复调, 作者在乐曲中还运用了大量的不和谐的增、减和弦, 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使音乐更加富有表现力, 更加有气势, 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乐曲引子 (1—3 0小节) , 中速稍慢、悲壮的。引子部分有很多排比句, 在音量的选择上要有气势, 情绪激昂、饱满。开始的四小节用强有力的扫拂轮, 奏出了一场即将开始的悲剧故事。这里的扫拂轮要有音头, 扫拂要紧凑一些, 后面要有呼吸。接下来用轻而慢的轮指音量要控制的非常弱, 与前面的四小节扫拂形成一个强烈的对比。第九小节至第十二小节, 在四弦相把位的音色要厚实、深沉一些, 一弦演奏要短而弱, 仿佛回荡在山谷里的回声。接下来第十三至二十小节, 情绪要激昂一些, 注意左手和弦的按音要快速而准确, 扫弦要有气势, 音色要饱满。接下来二十一小节的由慢渐快、由弱渐强, 在演奏时要注意尺度的把握。第二十七小节的“2”音作曲家运用了戏曲的哭腔, 增加了乐曲的紧张感, 这个音演奏时要靠左手的大揉弦来完成所要表达的音响效果。
乐曲第一段 (3 1—8 0小节) 快速、明朗的。这一段在情绪的把握上要有一种非常饱满热情的, 而且有朝气的, 描写了八路军矫健挺拔的英雄形象。第三十一至三十六小节, 演奏时节奏和速度要平稳一些, 音色明亮一些。接下来的三十七至六十二小节, 这段坚定的附点, 三连音节奏型, 右手的音色要富有弹性, 触弦有力而短促, 节奏把握要准确。从六十三小节开始是一段宽广豪迈的旋律, 作者借用了《新四军军歌》的旋律, 展现出我八路军英勇善战, 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这段运用了琵琶扫拂技巧, 连续的快速扫拂, 要求力度速度要非常均匀, 扫拂的频率快一些, 密集一些, 表现出一种饱满的精神状态。
乐曲第二段 (8 1—1 0 9小节) 快速、节奏机械而准确。
这段描写的是日寇的形象, 乐曲整体的把握要有不稳定的感觉, 这样与前面一段形成一个大的反差。这段还运用了大量的和弦, 这样就要求我们在演奏时左手按和弦要做到快速准确, 所以一定要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才能使我们的演奏更加流畅。这段整体突出日寇凶狠, 狡猾, 阴险的音响效果;音色带有一种紧张感, 音型的感觉非常机械的。在乐曲的第八十五至八十七小节, 这一句连续的附点音符, 音乐有一种不稳定因素, 附点音符的演奏要短促, 节奏机械而准确, 奏出了日寇鬼鬼祟祟的音乐形象。接下来琵琶在靠近复手的位置, 用单薄干枯的音色奏出骄横的日寇主题, 使人联想起日本侵略者狰狞的面孔和凶残暴虐的形象。在这段的最后, 乐曲出现了连续的三连音音型, 作者还运用了不断加厚织体的作曲手法, 这种层层叠加的手法让音乐的不稳定因素, 强烈的矛盾冲突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使音乐显得更加丰满, 有层次。生动的描绘出日寇步步逼近, 越来越近的形式, 为后面音乐的发展作了很好的铺垫。
乐曲第三段: (1 1 0—2 0 4小节) 更快、果敢有力的。这段是全曲的重点, 也是展开部分。一开始, 琵琶在G大调上用连续的附点音符奏出强有力的节奏音型, 这里在演奏时可以适当的夸张一些, 附点音符可以走的短一些, 右手扫弦要短促, 音色干净利落, 是音乐显得活跃, 情绪饱满, 显示出八路军战士不畏艰险, 勇往直前的英勇斗志。
紧接着琵琶用跳跃的音型使音乐更加有动态感, 表现了我八路军战士以更加饱满的激情和斗志投入到战斗中去。一百一十七小节至一百二十二小节, 琵琶用夹扫从相把位到高音把位, 力度由弱渐强, 演奏时要突出它的旋律音, 保持旋律的流畅性;这句为接下来的音乐起了一个推动性的作用, 把音乐推向另一个高潮。一百三十一小节至一百四十二小节, 作者没有运用传统的琵琶武曲的演奏技巧, 而是以纯四度音程, 在低音区与中音区交替出现并作半音向上模进, 增加了音乐的紧张度, 更加有紧迫感。一百五十一小节开始, 是五壮士主题和日寇主题的交织冲突, 两个对立的主题在调性上不断展开, 描绘五壮士与日寇激烈战斗的场面。从这段音乐中, 我们仿佛能够听到激烈战斗中日寇凄惨的嚎叫和高昂嘹亮的《新四军军歌》声, 这段音乐将五壮士宁死不屈, 英勇战斗的英雄形象发挥的淋漓尽致。在第三段的最后, 用快速级进上行的十六分音符摸进和带有切分的重音, 给人以越来越紧张的感觉, 注意突出一弦的旋律音, 音量从弱渐强。最后是全曲最强的一句, 描写了五壮士在弹尽粮绝、面对凶残的日寇、背临深崖的情况下, 宁死不屈, 奋身跳下神呀的壮烈情景, 作者用八度重叠的下行音阶和宽广的节奏来讴歌五壮士这一可歌可泣的壮举;在演奏时左手按弦的压力大一些, 这样弹出的和弦更加清晰、饱满。
乐曲第四段: (2 0 5—2 1 2小节) 慢速、哀悼的。开头用慢速, 弱奏的轮指奏出深沉、肃穆的旋律, 表现抗日军民对狼牙山五壮士的沉痛哀悼;演奏要很平稳, 带着一种不安的情绪, 左手按音力度强一些, 渐强时左手要配合“吟弦”, 以达到吟诵的效果。这段是引子中一个号召性音调的变化再现。
紧接着第五段: (2 1 3—2 3 2小节) 中速稍慢、怀念的。乐曲从F调转到D调, 从四弦低沉的音乐转入一弦明亮而充满深情的歌唱性旋律, 随后又在中音区上继续发展, 琵琶用二弦滚奏出一段饱含泪水发自肺腑的旋律, 表达了抗日军民对狼牙山五壮士深深地怀念和无限崇敬之情。这段旋律在演奏时着重情绪的把握, 音乐注重语言化的表达, 感情要真挚细腻, 旋律流畅清晰。
尾声 (2 3 3—2 5 6小节) :庄严、雄伟、有气势的。这段琵琶用充满激情的语言, 加以快速、强而有力的扫拂四条弦和满轮四条弦的再现了第一段中八路军一往无前的英雄形象, 全曲在庄严、雄伟, 如同交响乐队般气势磅礴的颂歌声中结束。
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时期具有带表性的优秀作品, 在于它的创作手法大胆、新颖;在演奏技术方面也有所突破, 运用左手大指上品按弦, 这一大胆尝试为琵琶演奏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它在传统演奏技法上又有创新, 打破了一般的民乐独奏曲创作的习惯, 给人耳目一新之感。从而使琵琶曲的创作和演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摘要:琵琶独奏曲《狼牙山五壮士》是六十年代初, 民族器乐作品中一首具有代表性的优秀作品, 本文从乐曲背景, 乐曲结构和演奏方法等几个方面着手, 对该作品进行了分析。这首作品不仅在创作技巧上富有探索性和创造性, 而且在演奏技法上也有很大突破, 不失为当代琵琶的佳作。
关键词:琵琶武曲,演奏技巧,继承,创新
参考文献
李光华.《琵琶曲集》.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8王伟任.
王顺通.《音乐欣赏教程》.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5, 305——309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篇8
宋学义的8个子女中有6个是军人,而残疾女儿宋小娥最富传奇。20年前。一位比她小10岁的江苏籍军人与她结婚。宋小娥不但开办了残疾人爱心按摩中心,她还在2009年10月的省残运会上获得两枚金牌。沁阳至今没有宋学义纪念馆,宋小娥准备为父亲建一个纪念馆的想法,也得到了沁阳市有关部门的积极响应。
故居晋身“省保”文物
在沁阳市王曲乡北孔村,有一座十几问房子组成的两进老式院落。房子均为土坯墙瓦房,有的屋内棚木楼板,外墙都已斑驳。如果不是门楣上挂有1983年8月被原沁阳县人民政府公布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铜牌,谁电不会想到这就是宋学义的故居。宋学义在这座院子里生活了20多年。
因为文物价值较大,2008年,宋学义故居被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在,这座院子由宋学义的大女儿宋强一家居住。
因年久失修,上房东墙已经被雨淋坏,一些房间已经漏雨。而门前高低不平的土路上,有不少垃圾和杂物。这里刚刚下过小雨,土路上到处是泥泞。
宋强的大儿子告诉记者,以前,这座院子有往外排水的管道。现在故居外边盖的房子越来越高,外边的路也越垫越深,故居成了一个洼地。下雨的时候,外边的污水就流进院子里,一片汪洋,没有下脚的地方。
在沁阳,宋学义已经成为一张名片,该市在宣传材料中说,这里是“狼牙山五壮士”宋学义的故乡。
2006年7月,在沁阳市第五次党代会和加快经济发展动员会七,该市制定了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着力打造以神农山为代表的“五大精品景区、十大精品景点”,而宋学义故居位列10个精品景点之一。
北孔村村民刘云奇告诉记者,一些慕名而来的游客看后大失所望,故居破旧,里边也没有陈列宋学义实物和事迹介绍的东西。游客们遗憾地说,如果按照“修旧如旧”文物保护原则,把故居修缮一下,再建一个宋学义纪念馆那该多好啊!
英雄子女6人参军
1939年,21岁的宋学义离开北孔村,成为晋察冀一分区一团七连的一名八路军战士。1947年家乡解放后,他和妻子又回到了北孔村。
宋小娥告诉记者,跳崖后,因为父亲腰部受重伤,转业到河北省易县一个村庄,任农会主席,在那里与母亲李桂荣结婚。1947年,返乡后的父亲担任大队支书、县委委员等职,一直到去世。20多年里,他拖着受伤的身体,带领大家发展生产。
父亲把聂荣臻元帅授予他的“坚决顽强”勋章压在箱底,对家人从不提起跳崖的壮举。一次,父亲被通知去开英模会时,家人和群众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
1941年9月25日,目军向河北易县狼牙山地区扫荡时,为掩护群众和主力撤退,宋学义和班长马宝玉、副班长葛振林、战士胡德林、胡福才边打边退,把敌人引上了狼牙山棋盘陀峰顶绝路。最后,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五壮士砸毁枪支,纵身跳下悬崖。宋学义和葛振林被半山腰的树挂住奇迹般的生还,其他三人壮烈牺牲。有史料记载,当几百名日军冲上悬崖顶,发现与之激战近一日的对手只有五个人,他们就在悬崖上排成几列,面对五人跳崖处三度折腰。
1941年11月7日,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签署训令,将五战士命名为“狼牙山五壮士”。
1969年,宋学义到北京,出席了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两年后,宋学义因病去世。1979年,他被授予“革命烈士”称号。2008年,李桂荣也去世。
宋学义有8个子女,除了大姐宋强和宋小鹅姐妹俩因身体原因外,其他6人都先后参军入伍。宋强一直在老家北孔村务农;长子宋大保1981年转业到洛阳工作;二儿子宋福保转业后上大学,现任沁阳市科协副主席;二女儿宋小挺在济南军区某医院工作;四女儿宋玉梅和五女儿宋玉琴是一对孪生姐妹,一同参军,又一同转业到洛阳工作;最小的女儿宋保转业后被分配到郑州一家单位工作。
在她们的印象中,父亲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有一次,宋大保瞒着父母拿枪出去打鸟玩,谁知他一枪打中了邻居家的一条狗。宋学义将受伤的狗包扎好,再三向邻居赔礼道歉。回去后将宋大保狠狠地揍了一顿。
爱情佳话演绎至今
姊妹几个中,宋小娥的婚事最让家人操心。宋小娥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不能走路,到30岁了还独守闺房。
1986年3月,远在黑龙江某部服役的江苏籍战士田才元,从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文章,内容是“狼牙山五壮士”幸存者宋学义的女儿宋小娥身残志坚,尽管她人品好,工作出色,但是到现在还是临时工。
20岁的田才元出生在江苏建湖县一个殷富之家。他非常崇敬英雄,上小学时,他就在课本上读过《狼牙山五壮士》的事迹。
得知宋小娥的窘况后,田才元一夜未眠。于是,第二天晚上,在被窝里,他借着手电筒给宋小娥写了封信。
田才元告诉记者,那时我对小娥非常同情,我考虑再三,偷偷地给她写了一封信,信中除了勉励她要面对坎坷的人生外,坦然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的爱意,但是小娥拒绝了。她的理由的,我们年龄相差整整10岁,无论从哪方面讲,这种爱情都很不现实。通过无数次的鸿雁传书,二人的感情越来越近。
1987年3月,田才元利用探亲机会与宋小娥见面。面对田才元的炽热和坦诚,宋小娥冷静地提醒他:“我是个残疾人,还比你大10岁。咱俩生活在一起,会拖累你一辈子,”宋小娥的话使田才元更加执着。
1989年10月,经有关方面同意,田才元作为优抚安置特例,退伍落户到宋小娥的家乡。
当时,宋小娥正生病住院。细心的田才元每天守护在病房,为宋小娥洗脸擦身,端茶喂饭,爱情的力量使宋小娥很快康复。1990年5月1日,一对有情人终于走进了神圣的婚姻殿堂,
由于田才元是退伍战士,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宋小娥那时每月只有36元工资,田才元就四处打工,但不管每天出去多远,活多累,晚上他一定赶回家照顾妻子。
宋小娥爱干净,当地没有浴室。每隔十天半月,田才元就用自行车把妻子推到几公里外的公路上,再乘汽车进县城,背妻子到浴室洗澡。阳春过后,洛阳举办牡丹花节,田才元背着妻子来回奔走,累得气喘吁吁。
省残运会上夺得两金
事实上,贫困的宋小娥有一个“金字招牌”——“狼牙山五壮士”的后代。有人对她们说,你们是英雄的后代,只要你们给政府提要求,一定会得到满足的。一位在县政府工作的领导也私下表示,只要在合适的时间提出,县里会给予考虑的。但是,宋小娥始终
牢记着父亲的教诲,从未向组织仲过手。
1995年,媒体刊发了有关宋小娥夫妇的报道,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田才元被安排到王曲乡政府上班。
再苫再难,宋小娥也不放弃积极的人生追求。有一年,焦作市民政局举办残疾人技能大赛,宋小娥一举夺得多项第一。站在高高的领奖台上,看着人群中的丈夫,宋小娥的热洞夺眶而出。
为了自食其力地生活,2003年底,宋小娥用省吃俭用的4万多元在沁阳市区开了一家残疾人爱心按摩中心,她请来北京的按摩老师对无业残疾人进行培训。
郑州市建委的一位干部知道了她的情况后,给她寄去了500元钱,他说:“作为英雄的后代,又是一名残疾人,能做到这一步,真是不容易!”
2004年,宋小娥夫妇俩去湖南卫视参加一个访谈节日后,专程到湖南衡阳看望了“狼牙山五壮士”的另一个生还者葛振林老人。葛振林是河北省曲阳县人,后任衡阳军分区后勤部副部长。那时,他的气色还不错。葛振林对宋学义也念念不忘,当年他与宋学义是搭着肩膀一起跳下去的。2005年3月21日,葛振林老人溘然长逝。
宋小娥虽然依靠轮椅生活,但是她从不服输。上世纪60年代,宋小娥家里有一枝中央赠送给她父亲的半自动步枪,她父亲经常在家里向村里的民兵讲解瞄准打枪的技术,耳濡目染的宋小娥也喜欢上了射击。
2009年5月份,宋小娥听说省里要举办残疾人运动会的消息后,一打听有射击项目,她就报名参加。在焦作市举行的选拔赛上,她获得了射击第一名。接下来,她在焦作进行了两个多月的训练。2009年10月,在河南省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上,她获得了射击项目的两块金牌。现在,宋小娥正为参加全国的残运会做准备,她要在全国残运会上拿金牌。
现在,宋小蛾的经济也不宽裕,2007年,夫妻俩按揭买了一套商品房,从此才有了栖息之地。
故居内有望建纪念馆
2008年,宋学义故居被晋身“省保”文物后,宋小娥原想,政府会拿出一部分资金进行修缮,但是到现在也没有动静。
2008年9月18日,焦作网友梁文拣撰文指出,保护名人故居需要专项经费,需要有明确的保护单位,几个部门都管也都不管的局面,是造成保护不力的原因之一。
除了故居外,宋小娥还有一块心病,那就是沁阳至今还没有一座父亲的纪念馆。
两年前,宋小娥和田才元就萌发了在故居内建一个“宋学义纪念馆”的想法。田才元已经搜集了200多件有关的实物,有照片、笔记、书籍、勋章和奖章等,一些实物还有很高的价值。
田才元的想法得到了沁阳市民政局离休干部李成杰的赞同。今年76岁的李成杰是宋学义生前的好友。在上世纪50年代,他知道了宋学义的事迹后,深受感动,决心收集材料,宣传狼牙山精神。40多年来,为了收集宋学义的材料,他不仅花光了自己的积蓄,还欠下了几万元的外债。为了收集宋学义的事迹材料和实物,他十几次去河北易县、北京中国军事博物馆等地,还南下湖南衡阳拜访老英雄葛振林。
2006年8月,在纪念抗日战争、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由李成杰编写、著名作家魏巍题写书名并作序的《狼牙壮士宋学义》一书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在同年9月2日举行的首发式上,沁阳市党政领导向宋学义的家属及驻军官兵、有关部门、学校赠送了该书。
李成杰对田才元说,狼牙山人民,为了永远纪念“狼牙山五壮士”,在狼牙山顶峰棋盘陀上修建了一座雄伟的纪念塔。宋学义是沁阳的名人,沁阳早就应该建一座宋学义纪念馆了。如果建纪念馆,我把搜集的有关资料和实物捐献出来。
记者看到,在沁阳烈上陵园有宋学义之墓和一小块墓碑。而在为纪念不同时期牺牲的烈士的“沁阳市革命烈士事迹陈列馆”里,仅有宋学义事迹介绍的几小块展板。
《狼牙山五壮士》梗概 篇9
《狼牙山五壮士》梗概
将日军引向狼牙山顶峰绝路。日军误认咬住了主力,发起猛攻。5位战士,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一直战到日落。面对步步逼近的日军,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纵身跳下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群众称为“狼牙山五壮士”。晋察冀区领导授予3名烈士“模范战士”称号,并认胡德林、胡福才为中国共产党;并嘉奖葛振林、宋学义,授予“勇敢顽强”奖章,宋学义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为纪念5位抗日英雄,当地政府在棋盘陀顶峰修建了“狼牙山三烈士碑”。1959年5月重建,更名为“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宋学义转业到地方工作,1978年逝世。葛振林1981年7月离职休养,于 2005年3月逝世。
狼牙山五壮士作文 篇10
1941年秋天,日寇集中兵力,向我国晋察冀根据地大举进犯。七连负责在狼牙山这一带坚持游击战争。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七连准备向龙王庙转移。七连六班的五位战士负责群众、连队转移。他们是马宝玉、宋学义、葛振林、胡福才和胡德林。他们创造了一个惊人的奇迹—仅凭五个人的力量,打败了成百上千的日军,使群众、部队转移赢得了时间,最后,当他们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勇敢地跳下山崖。
他们的 英雄事迹深深地感动了我,不禁让我想树立在天安门的革命英雄纪念碑。在高大的纪念碑上,雕刻着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这就是毛主席题词:人民英雄永垂不朽!纪念碑上的英雄人物的浮雕,他们是为了解放中国而捐躯的英雄们的缩影,我们永远怀念他们。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 篇11
关键词:语文教学传播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
传播学的理论, 就是营造一个适合传播的环境, 将特定的素材有效的传播出去, 使该素材能对人们产生影响的一种理论。从语文教学的过程来看, 它与传播学的理论有相通之处。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要创造一个适合学生学习的环境, 把语文知识传播给学生, 然后让这些语文知识能够影响学生。由此可以看到, 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语文教学中应用传播理论。
一、应用学生的好奇心, 让学生关注学习主题
在传播学的理论中, 传播者如果要传播信息, 就要营造一个传播的环境。这是由于在信息时代, 受众可关注的消息有很多, 因此要受众重视某一条消息, 消息的传播者就必须思考, 这些渠道要放到哪种环境中最能让受众关注到;要提炼出哪些关键词才能够让受众一眼就注意到这条消息。如果以小学语文的教学来类比传播学理论, 教师若要引导学生关注语文知识, 教师就要找到一个学生能关注到语文知识的途径, 并且找到让学生关注这些语文知识的理由。
比如以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有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以前就曾经利用微博给学生推送过一条旧消息《昔日的抗日英雄曾被人们逼着跳楼》。教师推送的这条消息非常醒目, 许多小学生受到教师的引导开始关注这条新闻, 他们想了解, 被逼跳楼的抗日英雄是怎样的抗日英雄, 他们为什么会被人们逼着去跳楼呢?学生由于关注这条新闻, 就开始点击新闻文本,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当初在狼牙山一役, 有五名抗日英雄为了掩护抗日主力撤退, 将日寇引上狼牙山, 他们战至弹尽粮决以后跳崖殉国。其中有两名抗日英雄大难未死, 存活下来, 却在特殊的年代受到迫害。当学生为英雄的遭遇而感慨时, 教师在新文文本后推送《狼牙山五壮士》电影的视频, 并引导学生结合视频阅读课文。
小学语文教师借由新闻传播的模式在教学以前让学生关注需要学习的信息, 引导学生观看完消息之后, 对需要学习的知识产生好奇心, 继而自主的学习, 教师用这样的方法引导学生预习能为正式课堂教学打好基础。
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吸收语文知识
在传播学的理论中, 消息传播者要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传播消息, 使受众能够通过自己喜欢的渠道接受信息。比如消息传播者可用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的形式传播消息。如果以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来类比传播学理论, 小学语文教师就要在教学中用多种方法传递语文信息。
以那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那名语文教师首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课文, 教师在引导学生朗读课文的过程中让学生思考, 他们是否有学会所有的生字生词?整篇课文讲述的是什么意思?其次, 等学生跟着教师朗读完课文后,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篇课文的章架结构, 让学生从文章结构的角度课文讲述的内容。最后, 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轮流讲述这个故事, 然后让每组选一个故事讲得最好的代表上课讲述, 教师以让学生讲故事、听故事的角度, 可让学生理解这个故事。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意识到学生具有差异性, 如果用一种形式开展教学, 就可能会让部分学生不能有效的吸收语文知识, 为了让学生能有效的吸收语文知识, 教师要借用传播学的理论, 用多种形式、式种渠道开展教学。
三、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让学生丰富情感体验
在传播学的理论当中, 消息传播者为了加强消息传播的效果, 会用引导人们讨论的方法引导人们深思这一条消息, 使这条消息能够牢记在人们的心里。比如在信息时代尚未来临以前, 部分报纸会用引导人们投票、写感想邮编到新闻编辑部的方式让人们反馈新闻信息;在信息时代来临以后, 消息传播者会引讨人们在论坛上、微博上讨论消息, 使消息能够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如果把小学语文教学来类比小学语文教学, 小学语文教师就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 还要引导学生用语文知识来丰富情感, 使语文知识能够影响到学生的生活。
以那一名语文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狼牙山五壮士》为例, 这名教师看到学生在学习完这一课后, 内心激荡着一种强烈的民族情感, 于是引导学生写《常忆狼牙山》这一篇作文。这名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的知识与看过的视频去思考生命明明是极其宝贵的, 为什么狼牙山的士兵们全部决定抛弃了生命去狼牙山与日本人决战?支撑着他们做这一选择的是什么样的精神?我们后人应当怎样看待这种精神?学生经过教师的引导, 在课后去思考这些问题, 然后学生交出自己的作文。
小学语文教师可结合传播学的理论, 在课堂教学以后引导学生感悟这节课学的知识, 让学生去交流、讨论、写作, 使语文知识能培养学生的情感、影响学生的人生。
总之, 从把传播学的理论应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来, 用语文教学传播模式开展教学的案例可以看到,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 学生做好预习环节将能提高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教师用多种方式开展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能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效的吸收语文知识;让学生把语文知识与情感体验联系起来, 使学生能用语文知识指导自己生活。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全面的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
参考文献
[1]刘紫芳.传播学理论对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研究的意义[J].文学教育 (下) , 2011 (09)
[2]张学波.林秀瑜.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实践应用模式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 2011 (09)
【狼牙山五壮士同步练习】推荐阅读:
狼牙山五壮士作文09-26
读狼牙山五壮士心得09-28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06-08
狼牙山五壮士.读后感07-11
小学语文五年级狼牙山五壮士教案09-03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300字左右08-26
读《狼牙山五壮士》有感:不朽的壮举08-14
狼牙山五壮士读书心笔记500字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