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龙城公园规划图(精选3篇)
太原龙城公园规划图 篇1
龙城公园规划设计说明
一、基本概况
龙城公园位于太原市龙城新区规划范围,北临龙城大街,南临龙城南街,西靠长治路,东有长治北路,西边还有一条通往龙城大街的单行车道。公园内还有一湖。本次规划的龙城公园长约310米,宽约220米,规划总面积约68200平方米。沿湖一侧水岸线为自然地形,现状绿地内的观赏价值较高的树木及部分常绿大乔木应保留利用。
二、规划宗旨
造就城市节点形象,提高龙城新区品位;完善城市功能,为城市居民及过往行人提供一处休憩、游赏、观景与交流的场所。
三、规划设计原则
1、生态性的设计原则:
龙城公园在景观要素与设计构思中,其生态功能是第一位的,它对于新城区内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保持着沿岸土壤的稳定性,减弱了汽车尾气对区域内大气的影响,是城区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因此,本次设计的重点是围绕以植物造景为主的生态型城市景观的营造,利用植物的不同生态习性及形态、色彩、特性等营造各具特色的景观区域,植物配置运用乔、灌、草三者相结合的多层次植物群落的构筑,在有限的绿地范围内,达到最大的绿量,使之产生最大的生态效益,在城市道路与湖泊的中间形成一条充满绿色、生机盎然的“绿色公园”,成为城市景观的补充和完善。
2、亲水的设计原则:
该公园为滨水绿地,现状决定了亲水性设计的原则。水,对人类有着天然的亲和力,园林的亲水性设计就是满足人们的这种需求。因此,沿湖边布置铺装硬地,布置园路,点缀景观建筑小品,所有的铺装小广场、园路、景观小品均依水展开,给人以感官上的愉悦,心理上的惬意,同时,又可从立面上丰富景观效果。
3、休闲的设计原则:
休闲性是现代城市绿地设计重要的特征之一,是生活性景观设计的重要内容,又是体现现代景观设计的“人本主义”原则的重要标志之一。任何设计都是为了人类能够更好的生存、生活,给人的生活带来欢乐、悠闲、幽雅的感受,所以在设计中精心设置了园路,休息观景亭、台等,达到道路线型流畅、曲径通幽、移步换景的效果。一切园林要素的布置都要满足人们工作之余的放松和休闲,最终体现景观设计“以人为本,人与自然亲和统一”的原则。
四、总体规划构思
在设计中注重了景观的节律感,以符合人在运动中的视觉规律,园林小品采用现代的材质、现代的景观手法,营造一个简洁、美观、富有现代气息的休闲场所,以保持景观视线通透为目的,让城市景观融入湖光山色中;同时合理种植树木,让“空蒙细雨弄柔丝,淡抹湖山秀丽姿” 的美景渗入城市之中。形成城在湖中,湖在城外的景观效果,真正体现出龙城园林城市的特色。
为使景观符合山水园林城市的景观效果,绿地以植物造景为主要手法,保持绿地景观的生态性特色。适当点缀部分园林建筑小品,供游人观景、休闲之用。
五、景观布局规划
以水为主线,为方便游人,将公园划分为五大区,分别为入口广场区、老年活动区、中心广场区、休憩散步区、儿童游乐区、风味野餐区、停车厂区,方便各类人群游玩。
六、景观分区设计
(一)入口广场区
该景区是公园面积最小的一个景区,是人们刚入公园内的一个小广场,由此通向各区。在该区内设有一个茶室,游人可以入内休息、观景、品茶、会友,既消除疲劳,又如进入画境,十分惬意,体现了人文关怀的设计理念。
(二)老年活动区
该景区专为老年人设置,为老年人群提供一个聊天、散心、锻炼身体的场所。该区有一小广场,让老人跳舞、锻炼身体。此区还有一块健身草坪。在广场与草坪之间设有一张拉膜供人休息。
(三)中心广场区
此区位于公园中心,景区的主景为一抬高式广场,广场中心设有中心喷泉。四个圆弧形花坛对称分布于广场周围。广场地面的铺装独具匠心,与设置于广场的景观构架相互交融,从不同的观景角度观之,远山近景皆入画中,有如一幅幅优美的山水画,起到了园林造景手法中的“框景”作用。人们可在此休憩、纳凉、观景,周边种植高大的乔木等绿化树种,使本区形成一个相对独立安静的空间。景区内设置游步道,将各景点相连,绿地内种植以各色花灌木组成不同的色彩,视觉效果强烈。远望去,帆影点点,与景区的主题意境相吻合。
(四)休憩散步区
本区的绿化设计以植物造景为主,绿地内设置休闲游赏设施,在道路旁种植行道树,人们在茶余饭后可在此区散步,在喧嚣的城市中给人一块静谧的空间。
(五)儿童游乐区
此区内专为儿童设置了游乐设施,有滑梯、秋千、跷跷板等,还为儿童设置了一沙坑,供儿童玩耍嬉戏。
(六)停车场区
为人们提供一个方便的停车场所。
七、种植设计
1、绿地内的地面除道路和广场外要全部用地被植物和草坪履盖起来,做到黄土不见天。
2、种植设计要达到四季常青、四时花香,充分展示植物的个体美,同时也表现植物群落的群体美。体现文化内涵,丰富植物景观,展示自然植物的生物多样性,体现自然环境意境景观效果。
3、在绿化树种选择上依照长生树种与速生树种相结合的原则,可在短期内达到一定的景观效果,又能随着时间的延续形成自身的植物景观特色。
4、树种宜选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的乡土树种及适宜本地生长的观赏树种。
八、植物群落的结构层次设计
上层大乔木——形成上层界面空间;
中层乔灌木——应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同时结合观花、果、叶、杆及芳香物种,形成主要植物景观感受界面
太原龙城公园规划图 篇2
太原市龙城新区新建中学即龙城中学位于太原市龙城大街中段路南,东临唐槐路,西临针织路,南面为20 m宽的规划路,北面为龙城南街。2008年4月,太原市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决定连续3年每年新建和扩建100所左右的学校,称为“百校兴学”工程。“百校兴学”工程的实施,使太原市教育事业初步呈现出“优质学校增加,薄弱学校减少;学校容量增加,班级容量减少;学校规模增加,学校数量减少”的均衡发展局面。
2 项目概况
太原市龙城中学规划总用地116 157 m2,总建筑面积86 010 m2。龙城中学项目建设用地东西约530 m,南北约220 m,设计初中部8轨,高中部12轨,共60个班,在校生3 000名。规划设计内容为一全建制完全中学,包含教学,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学术报告厅,食堂,学生公寓,行政办公楼等,见图1,图2。
3 设计思路
3.1 规划理念
1)统一规划,近远期发展统一考虑;合理布局,“动”“静”分区明确,有利于教学活动和课余生活的进行;资源共享,统筹管理,实现现代化教学模式,使其具有灵活性,通用性和可调性。2)寓教于景,创造高品格的人文环境,一方面在功能上满足组团分区明确,交通联系便利;另一方面力求营造一种理性、典雅、大气、富有文化内涵的氛围,形成个体特点鲜明,总体协调,布局合理,宁静优美的校园环境。3)塑造高文化品位的建筑艺术形象品格。首先注重校园环境的整体空间美:在校园中以建筑群构成校园空间的主体框架,使道路从时间上引导出整体中的空间序列和脉络,构成动态景观,入口广场及钟塔成为校园空间的核心;其次注重校园的特色,避免千篇一律的特征,个性特色的校园,增强了师生的归属感和自豪感。4)节能、节水和注意生态保护,保证教学用房良好的朝向和自然通风。重视水资源和植物资源的有效利用,尽可能减少运行成本,充分考虑绿化、美化和人文景观的设计,合理布置建筑楼群。
3.2 规划结构
规划结构概括为“一核三区”,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南侧,与南侧规划路相接,次入口设置在场地北侧,与龙城南街相接。总体格局为“左、中、右”布局。
1)“一核”——中心共享生态核。围绕校园中心广场,把自然环境与教学建筑艺术化组合在一起,形成大气恢宏的入口空间:张弛有度的动态感观丰富了中学校园生活模式的僵化,强化了该核心的人文特色。2)“三区”——生活区,教学实验区,体育运动区。生活区:由校园中心广场的直线长廊贯穿着学生宿舍组团、食堂。教学实验区:围绕校园中心广场,围合着教学区的办公图书楼,教学实验楼等,是学校主要教学区。体育运动区:由校园东面的体育馆及室外400 m跑道体育场共同组成校园的运动区。
3.3 交通流线
本着人车分流、步行优先的设计原则,将车行体系设置在校园外围,避免机动车对各区的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校园内部各功能分区之间设置便利连廊和人行路,形成立体交通系统,方便教学生活的进行。各功能组团亦经几个交通节点,丰富了校园的景观环境空间。
园内机动车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停车方式。在校园主要出入口附近及以对外功能为主的建筑周边设置停车场;自行车分散布置,结合建筑绿化前区和地下室停放来解决。
3.4 功能分区
本校园规划主体分为五大功能区:1)景观交流区:为校园整体空间序列的前奏,以绿化和开放空间为主要特征,包含了核心景观广场、学校交流中心等主要的外务区域。2)教学办公区:主要由图书馆和行政办公楼、公共教学楼、实验楼组团组成,与其他生活、服务及运动组团联系便捷。3)生活服务区:该区相对独立,有独立的运动场地;同时与食堂连接,方便学生就餐。4)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相对独立,与教学区和生活区动静分区明确。并设有主运动场和体育馆(篮球馆和游泳馆),满足了学校的教学需求,并为学生的课余锻炼提供了良好的环境。5)二期国际部:位于校园西侧和北侧,该区相对独立,设置独立出入口及设置独立教学、宿舍、食堂、办公等,满足学校的教学需要。
3.5 空间景观
校园整体空间采用了传统轴线布局控制,空间灵活收放对比、过度渗透、集中与分散、借景与对景等手法。形成特征鲜明和多样化的外部空间,并通过轴线使主体空间有序且富有个性。
3.5.1 集约优化的空间特色
现代新型中学对教学设施的配套要求提高,建筑规模扩大、功能类型拓展、结构组织的集约和优化能够使系统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关系更加紧密、结构更加有机、互动更加高效。1)布局:在规划设计中,采用并联式布局,实现教学区、生活区和文体区这三个功能区相对独立又紧密联系的布局特点。2)结构:三个功能区的密切关系决定了三个组群建筑的完整性,在空间结构上运用轴线定位各个组群间的关系,可以准确地感知空间的方向感、层次感。3)流线:校园的交通流线连接建筑节点,整体有序,构成校园特征的主要因素,在规划设计上结合校园路构筑有机的校园空间网络系统。学生的行为特点是处理校园内交通流线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中学拥有大流量及阵发式的人流,学生往返于生活区、教学区和文体区之间的步行活动时常伴随着交谈、休息、等候、观望及阅读等多项行为。因此,校内路通过设置连廊,架空平台等动滞结合、多元复合的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细心关怀。
3.5.2 安全、舒适的校园环境
以人为本,保证师生在校区内安全及健康是方案的重点。在空间处理上,常规的链状空间被一种相互渗透的网状空间形式所取代;功能确定的空间(教室、实验室、宿舍、食堂、体育馆)与功能不确定的空间(过厅、中庭、联系走廊、室外平台、内庭院、广场)以多样的方式相互关联,形成一种网状的形态:共享厅、庭院、广场等多层空间传递给学生们承载的信息,并伴随着他们学习期间的每时每刻。同时,不同的区域中设置了不同的场所,学生在不同的场所中可以获得不同的体验,各种素质得到全面的培养,这有助于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健全的人格。
3.6 景观绿化
校园的景观规划是校园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起着重要作用。学校是学生的第二家园,安静、卫生、优美的校园环境可以为师生提供课外休息活动的场所,能够使师生观赏到优美的植物景观,呼吸新鲜空气,调剂大脑,消除疲劳。入口广场是体现学校特点的重要场所,又是举行庆典活动的主要场地。在设计中既要体现广场作为人流集散地的特点,又要与校园环境相协调。本入口广场采用特色铺装来体现以上要求,中心广场开阔大方,人的视线可以连贯的欣赏到景观长廊,广场尽头设置学生报告厅作为底景,让人在体验了严谨、亲切的校园氛围的同时,也意识到已进入了校园领域。树影斑驳的长廊、绿意盎然的中庭和宽敞明亮的前庭是提供人们进行小歇、户外交流、学习的重要场所,也是学生课间调节紧张情绪的重要通道。庭院绿化、组团绿化、开敞空间绿化、道路绿化、校园周边绿化构成了点线面结合的完整绿化体系。在景观上形成了多样的视觉效果,极大地丰富了空间层次,有效地保证了校区环境质量。
4 单体设计
4.1 公共教学楼
公共教学楼位于龙城中学核心资源区,该组团由两栋公共教学楼组成。两栋公共教学楼包含初中部、高中部、实验室、计算机房、音乐教室、合班教室等主要教学用房。在公共教学楼的平面设计中,根据现代中学的教学模式,初中、高中部部分平面布局上以单班教室为主,合班教室为辅。设计中充分注重了阶梯教室的空间、视线、交通等多方面的要求。根据教学要求,将单班教室基本尺寸确定为9 m×7.5 m,试验室基本尺寸为12 m×8.4 m。公共教学楼首层层高为4.2 m,标准层层高为3.6 m。在公共教学楼每一层均设计有教研室和公共休息厅。1层~5层为教学用房,6层为不常用教学用房及附属用房。立面设计中,运用现代建筑设计手法,演绎出学校建筑特色的立面形象。主体立面材料采用白色涂料和红色面砖,色彩明快、简洁大方,红白两色建筑材料互相映衬交叉,丰富了立面造型,使得每栋单体建筑都各具特色。在统一的群体建筑个性中寻求一些小的变化及特点,以达到建筑的标识性,形成一个色彩明快、风格个性的建筑群体。
4.2 办公图书楼
设计中,我们充分考虑了图书馆与行政办公的差异性,根据平面功能特征,将其分层布局,图书馆布置在1层~4层,层高分别为4.2 m,3.6 m,3.6 m,3.6 m;办公主要集中布置在5层~6层,5层层高为3.6 m,6层层高为3.9 m。其中,办公部分根据柱跨设置,主要平面尺寸为6.6 m×8 m;图书馆部分则设置开架式阅览模式,以适应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4.3 宿舍楼
宿舍楼按照校方要求,设置满足1 500名~2 000名学生入住,至少50名教职工住宿要求。宿舍楼6层,首层及顶层层高为3.9 m,其他标准层为3.6 m。房间的开间为3.6 m,房间进深为6.4 m,设置生活阳台。在主入口设置门厅、管理室及洗衣房,便于学生出入管理;为减少盥洗的噪声和不便,每栋宿舍的卫生盥洗用房分别设于宿舍楼的两端紧挨着楼梯间及布置在北侧,使得阳面房间的数量达到最大化。宿舍的立面风格设计与其他教学楼、办公楼的建筑保持和谐协调,并达到在秩序中求变化的效果。采用白色为主,阳台板为跳色,风趣活泼。并在入口处设置红色连接体,与2层大平台自然对接。
4.4 篮球馆、游泳馆
篮球馆和游泳馆位于校园的东侧,篮球馆和游泳馆平面相互独立,造型相互结合。篮球馆设置一个标准篮球场,同时可容纳两个篮球训练馆,层高为15 m;游泳馆内设计有8道50 m国际标准泳池,层高为12 m。
本设计以实用性为原则,适应学校教学使用特点和要求。尊重校园整体规划,与校园整体景观环境相协调。为追求建筑的个性特征,采用折线形屋面,使之在校园建筑群中脱颖而出,成为最具活力、最具特点的个体建筑。建筑造型强调建筑的雕塑感,采用有强烈动感的实体形态,新颖现代,反映体育建筑的力与美。
4.5 食堂
食堂位于校园西南,南侧紧邻校园外环路,北接学生宿舍,东临校园入口广场,西面为教职工宿舍。食堂为2层建筑,首层层高为5.1 m,2层层高为4.8 m。食堂主入口设置在场地北侧,方便学生就近就餐,缩短交通路线。在本设计中,利用加法和减法的设计手法,将个性鲜明的两个体块组合在一起,构成校园主轴线上的景观节点。通过室外的楼梯可以到达2层食堂,与2层平台连接,方便学生从2层直接进入餐厅。在整体造型上延续校园的构图手法,同时为了突出食堂的标志性,将餐厅部分外立面设置暗色百叶,以强化其竖向构图,与校园的整体风格相统一。
4.6 学术报告厅
学术报告厅位于整个校区的最北端,处在中轴线上,是学校景观带的终点。报告厅为两层:1层设置两个300人阶梯教室,层高4.8 m;2层设置800人座席的报告厅,层高为8.4 m。
摘要:总结了龙城中学的设计理念和相关过程,对龙城中学校园规划、空间环境、材料运用、色彩设计等设计思路进行了分析,并对单体内部功能设计进行了阐述,形成了完整的学校设计理念,为同类型设计积累了经验。
关键词:中学,规划,建筑设计
参考文献
太原龙潭公园导游词 篇3
太原有很多美丽的公园,今天家人带我游了美丽的龙潭公园。进了大门,往右走就看到了历史悠久的龙潭湖。静静的湖面就像一面镜子,站在湖边一阵风拂过,就会使人神清气爽。看完湖往前走,远远地看到了一个由好多鼎围护的大鼎。我快步前往,方看清这是“春秋大鼎”,在它的周围高坛平台上,有八个比它小几倍的鼎,在高坛两边的还有好多鼎,我想这也是龙潭公园的一大特色。我仔细观看了《春秋大鼎》铭文:春秋大鼎,是中共太原市委、市政府为纪念太原建成25而铸。鼎的口径为6.25米,象征太原建城2500年;高为5.497米,重达20.03吨,意为“一言九鼎”。象征着太原市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标志着勤劳智慧的太原人民正将这座古城逐步建成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
龙潭公园无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都是那么美。每个季节都是我们游玩的好地方。欢迎大家有机会仔细游览。
【太原龙城公园规划图】推荐阅读:
龙城乡情作文10-17
龙城乡情小学作文11-19
太原小店区未来规划图12-20
在龙城永生五年级作文07-16
龙城英才计划领军人才创业企业06-12
反光镜中的龙城作文10-18
九龙城业主委员会选举办法10-23
3龙城社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05-10
题太原落漠驿西堠,题太原落漠驿西堠李益,题太原落漠驿西堠的意思,题太原落05-14
太原小店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