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

2024-07-24

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共7篇)

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 篇1

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

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深刻论述了党和国家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

一、背景分析

9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对于长期执政、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来说,面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面临严峻考验:

●世情

从国际环境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时代主题,但世界和平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国际风云变幻,西方敌对势力始终没有放弃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加紧进行各种渗透和破坏活动,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不断影响我们。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出现新变化,不稳定、不确定、不安全因素增多。

●国情

从国内环境看,经过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实现现代化的正确道路,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由此,我国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时期,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形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引发出一系列复杂的矛盾,发展中出现了不协调、不平衡、不可持续等问题。

●党情

从党情来看,我们党从一个50多人的小党发展到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大党,经历了领导革命——执政——改革的过程,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如何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是我们党面临的重大课题,也对新时期的党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框架内容

胡锦涛“七一”讲话可从三个方面把握:

第一部分:简要回顾建90年的历史,概括了中国共产党9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取得了三大成就。

●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鸦片战争的爆发打断了大清帝国独自发展的道路,中华民族经受了世界其他民族从未有过的磨难和痛苦。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救亡图存,中国的有识之士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探索。然而,由于帝国主义、官僚买办和封建主义这三座大山的压迫,广大中国人民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从太平天国运动到戊戌变法,再到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中国人民的一次次抗争都最终都归于失败,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应运而生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推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彻底摆脱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取得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相比中国共产党诞生前80年的曲折探索,中国共产党在短暂的28年,就实现了三个彻底的改变,“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三个彻底”的论断充分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所取得的彪炳史册的伟业。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新中国建立后,党领导人民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在没有经验可以借鉴,在基本没有外来援助的情况下,党领导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极大提升了中国的综合国力,中国人民从此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在清醒判断国情和时代主题的基础上,顺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果断地停止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策,转变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正确轨道上来,作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抉择,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30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中国经济实力大幅提升,一跃成为全球经济第二大国。

三件大事是在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指导下完成和推进的。从革命——建设——改革,三件大事,浓缩了三个历史,这就是党领导人民的奋斗史、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结合史、党领导中国人民寻找适合中国国情发展道路的探索史。

可见,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

结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三个伟大成就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党和人民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的成就,集中概括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这一论断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一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的内涵。党的十七大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把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纳入其中,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内涵更加丰富,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识提升到新的境界。

二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认识。胡锦涛总书记紧密联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了集中阐述,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 “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探索社会主义的一以贯之和与时俱进。

三是系统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胡锦涛总书记在讲话中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作出集中概括;第一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区分为根本制度、基本制度和具体制度,明确了制度体系的内在关系,对于全党更好地处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推进改革开放的关系具有重大意义。

◆根本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基本制度:

基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具体制度:

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来之不易,被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值得我们倍加珍惜。

第二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提高党建科学化水平

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是出自于十七届四中全会的一句话,在胡锦涛总书记的“七一”讲话中,突出作为一个重大主题展开并详细论述:党的建设面临的任务就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不断提高我们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主要有五个方面内容:

1.理论建设。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首先是思想理论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四个“必须坚持”,突出强调了怎样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我们党犯过教条主义、主观主义、经验主义的错误,但自从延安时期确定了实事求是路线以后,就开始强调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要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就要提高党的理论水平,提高理论水平就要建设学习型政党。

2.人才培养。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将各方面的优秀人才聚集在党和国家的事业当中来。这里一是强调干部路线的重要作用,二是指出要培养造就一大批优秀青年接班人的问题。

3.群众路线。提高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就是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念,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4.反腐倡廉。强调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建设,始终保持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和自觉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我们整个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过程都要反对腐败。

5.制度建设。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第三部分,就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如何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胡锦涛总书记要求做到“五个坚定不移”,在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推进四个方面建设:

1.经济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关于这个问题,因为在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党关于制定“十二五”规划的建议》中,没有提到经济建设为中心,有人错误地认为不用经济建设为中心了。这次总书记明确强调要扭住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为什么?因为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核心就是要坚定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从“发展是硬道理”到“科学发展是硬道理”,表明我们党认识的逐步深化。

2.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涉及到政治体制改革,因为过去关于政治体制改革讲得不多,这次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讲得比较充分。一方面充分肯定了我们改革方向以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所取得的成就。但是另外一个也实事求是的承认我们现在民主法治建设、扩大人民民主方面,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体制度方面还有不完善的地方等等。

3.文化建设。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这里面也提到了我们从十六届六中全会就提出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问题,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全过程。也就是说下一步我们要加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教育的力度。

4.社会建设。社会建设是要继续大力保障改善民生坚定不移的推进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建设有一个重点,就是特别强调保障改革民生的问题。另外一个强调就是稳定问题,明确提出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要求全党、全国人民都要把这个道理牢记在心。

三、重点解读

根据习近平同志7月5日在全国组织部长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研讨班上的讲话精神(7月6日《人民日报》),学习、领会、贯彻“七一”讲话精神的关键是要做到“六个深刻认识”:

1.深刻认识“三件大事”

“七一”讲话对我们党90年的奋斗历程进行了高度概括,一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二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三是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三件大事”,用铁的事实来感受我们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从而坚定坚持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坚持改革开放的信心。

2.深刻认识“三大成就”

在总结我们党90年的伟大成就时,讲话概括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其中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论述是一个全新的阐述。学习“七一”讲话,通过深刻认识这“三大成就”,进一步坚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立场,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方向,坚定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3.深刻认识“四个坚持”

“七一”讲话对我们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进行了阐述,得出了四条重要经验,一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二要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要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四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学习“七一”讲话,要通过深刻认识这“四个坚持”,切实把握党的先进性根本要求,使我们党的自身建设始终保持正确的方向,始终经受各种风险考验。

4.深刻认识“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

“七一”讲话分析了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提出我们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指出存在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要通过深刻认识这“四个考验”和“四个危险”,居安思危,保持清醒,增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危机感、责任感、紧迫感。

5.深刻认识“五个必须”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个重大的命题。“七一”讲话进行了系统论述和全面部署,提出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等要求,涵盖了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和制度建设的五个方面,既是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五项纲领,也是我们党总结的执政党的建设的五条规律。通过深刻认识这“五个必须”,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不断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增强我们党的生机和活力。

6.深刻认识“五个坚定不移”

“七一”讲话中,胡锦涛总书记在部署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时,提出要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学习“七一”讲话,要通过深刻认识这“五个坚定不移”,正确理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大政方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贡献。

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 篇2

7月1日,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大喜日子。江西省萍乡市扶贫和移民办全体干部职工集中收看了中央召开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现场直播,聆听了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并进行了认真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我们党的光辉历史、丰功伟绩和重要经验,通篇贯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体现了继往开来、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光芒。讲话总揽全局,高屋建瓴、论述精辟、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是指导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团结率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纲领性文献。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我们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做好扶贫和移民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大家纷纷表示,一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大好形势,牢记党的宗旨,服务人民群众,心系贫困百姓,弘扬英雄正气,切实把党的先进性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扎实推进,深入开展创先争优和发展创新提升年活动,大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为萍乡市的扶贫和移民事业、为全市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应有的贡献。

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最根本的是要落实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我们要以总书记讲话中提出的“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保和谐”为出发点,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理念,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围绕十七大报告对扶贫开发工作提出的“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的奋斗目标和“一个加大,两个提高”(即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发展的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的要求,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着力创新贫困地区发展理念,转变贫困地区发展方式,破解贫困地区发展难题,探索贫困地区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努力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和效益,使贫困群众得到更多实惠,实现贫困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在今年时间过半的情况下,下半年要着重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认真抓好今年中央10号文件的学习贯彻。今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中发[2011]10号),从指导思想、方针、原则、目标任务、对象范围、工作格局和政策保障措施等方面,确定了我国未来十年扶贫开发的纲领,并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对我国扶贫开发作出了新的形势判断,着眼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确保国家长治久安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刻阐述了制定实施《扶贫开发纲要》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和迅速贯彻落实中央10号文件精神,是我们当前的一项核心任务,我们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和善于思考,切实抓好中央10号文件的学习贯彻和宣传。二是认真抓好123个重点村的整村推进,着力改善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通过加强以水、电、路建设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交通、饮水、通讯、教育、医疗卫生等各项条件,通过开展退耕还林、发展沼气、改水、改厕和生态建设,进一步优化贫困地区的人居生活环境,夯实贫困地区经济发展基础,提高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认真抓好产业化扶贫,着力提升贫困群众的增收能力。要立足贫困地区实际,发挥优势,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找准特色,挖掘特色,强化特色,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品,培育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特色主导产业,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产业开发,积极发展产业化经营,建立和强化贫困地区的产业支撑体系,使每个贫困户都有一项以上有稳定收入的脱贫项目。四是认真抓好“雨露计划”培训,着力提高贫困群众自我“造血”功能。通过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和劳动力转移培训,努力提高贫困农民的整体素质和科技文化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按照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农民的科学实用技术培训,提高致富本领,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培育“科技示范户”和“科技能人”,充分发挥科技在扶贫开发中的带动作用。要充分利用暑假和中考、高考已结束、部分初高中毕业生没有复读意愿的有利时机,加大“雨露计划”培训的宣传力度,摸清底数,切实搞好职业技能培训,组织和引导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开拓劳务市场和劳务渠道,落实订单培训,提升劳务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达到“培训一次、终生受益,一人务工、全家脱贫,输出一批、致富一方”的扶贫培训效果。五是认真抓好移民扶贫搬迁,着力改善贫困户生存环境。加快500人计划任务实施进度,加强集中安置点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搬迁移民后续发展扶持措施,全面落实移民搬迁安置有关政策,探索特困农户搬迁补助倾斜扶持办法。同时,积极做好地质灾害避灾移民搬迁工作落实进度,坚决完成今年省下达的任务,为明年基本完成该项任务积累经验、奠定基础。六是认真抓好社会扶贫,着力营造“大扶贫”的格局。落实新一轮定点扶贫安排部署,加强省直单位在萍乡定点扶贫协调服务;加大行业扶贫协调推进力度;深入开展党员干部和农村致富能手结对帮扶;广泛动员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扶贫;热忱吸引和争取各类社会组织、成功人士支持我市扶贫开发,树立一批各类社会扶贫先进典型并进行大力宣传。七是认真抓好扶贫移民课题调研,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解读《规划》三大主要内容 篇3

《规划》提出要立足国情,依托产业基础,

按照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破,协

调发展的要求,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提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水平,推动汽车产业优化升级,增强汽车工业的整体竞争力。

解读:市场主导、创新驱动、重点突

破、协调发展十六个字的总体要求强调要坚持市场的基础导向作用,把技术创新作为推动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有重点地选择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核心领域,集中力量实现突破,促进节能汽车与新能源汽车并重、协调发展。

一、基本原则

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应该坚持四个结合的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产业转型与技术进步相结合。

解读:既要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能源汽车,也要大力推广普及节能汽车。新能源汽车是汽车工业发展的主要战略取向,要占领未来汽车产业国际竞争的战略至高点,必须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技术研发,推进产业的发展。通过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加快降低汽车燃料消耗量,是当前汽车节能减排的关键和重点。因此新能源汽车、节能汽车在不同的层次上,两手都要抓,两者不可偏废。

二是坚持自主创新与开放合作相结合。

解读:加快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标准,同时积极开展国际技术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加快推进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中心环节。制定这样的技术创新战略,就是要提高本土企业、各类企业的创新水平。但自主创新并不是完全关门来自己搞,而是在开放合作的大前提下,同国际优秀企业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合作双赢,共同发展,形成本土研发体系和自主品牌。

三是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驱动相结合。

解读:新能源汽车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目前尚处于产业培育期,要积极发挥政府在新兴产业中的引导与扶持作用。在产业发展初期,要运用财政政策支持、促进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同时以财政补贴政策引导市场消费,争取在较短时期内形成产业规模。进入成熟期后,随着新能源汽车成本的下降和批量化,财政补贴采取退出机制,逐渐减少补贴金额直至取消补贴,发挥税收等政策对市场和产业的调节作用,建立引导产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四是坚持培育产业与加强配套相结合。

解读:以整车为龙头,培育形成完整的整车与零部件产业链,以充电设施为重点,形成包括售后服务、电池回收利用等在内的产业配套体系。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更长,涉及面更广,仅靠汽车产业本身发展是远远不够的,一方面要促进汽车产业自身相关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充电设施、电池回收、智能电网等相关产业的协调发展,不断推动产业化前进步伐。

二、技术路线和主要目标

《规划》的技术路线就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取向。《规划》明确提出:以纯电驱动为新能源汽车发展和汽车工业转型的主要取向,明确了当前要重点推进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产业化,同时要推广普及非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节能内燃机汽车,提升我国汽车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

《规划》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发展目标。

第一个目标是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取得重大进展,产业规模位居世界前列。《规划》提出的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的目标是: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从目前的基础和现状看,这个目标要实现,任务十分艰巨。)到2020年累计产销超500万辆,当年形成的产能要达到200万辆。

解读:这个目标与国际市场预测的大趋势比较吻合。国际能源署预测,到202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量,当年为700万辆,其中纯电动汽车200万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500万辆。美国制定规划, 2015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达到100万辆。德国提出2020年新能源汽车达到100万辆。最新的信息显示,前不久德国把这个目标降到60万辆,100万辆的目标推后到2030年实现。

要实现2015年累计完成50万辆的目标,距现在只有三年半,难度很大。四部委组织专家进行多次论证和研究,广泛听取了业内专家和主要整车企业、电池企业的意见。从国际上看,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对未来5?10年都提出了较高的目标。从国内看,一方面,目前电动车真正上市销售的不多,主要企业在今年和明年才陆续推出纯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产品;另一方面,只有一定的产销规模才能较好地拉动电机、动力电池等零部件产业的发展,包括充电设施等整。尽管50万辆相对较高,但是产业的发展具有引导性、激励性和挑战性,为此各界需要围绕这一目标开展实实在在的工作。

第二个目标要求乘用车燃油经济性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规划》提出:到2015年,乘用车新车的平均燃油消耗降至6.9升/百公里,节能型乘用车降至5.9升/百公里以下。2020年乘用车新车油耗降至5升/百公里,节能型降至4.5升/百公里。目前我国的燃油消耗量水平比国际上高出10~20个百分点,所以要完成这个目标难度较大。

解读:目前已经制定出的第三阶段标准要求乘用车新车燃油消耗目标在第二阶段基础上再下降20%,即到2015年国内乘用车新车的油耗下降到6.9升/百公里。通过组织汽车行业对国内新生产的乘用车燃油消耗量的核算看,2011年,全行业平均已经降到7.5升/百公里,所以2015年目标的完成难度不大。需要指出的是第三阶段不同于第一、第二阶段,只对单车的考核,而是对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的目标值来考核企业是否达标。通过企业的努力,相信2015年所有乘用车新车油耗能够降低到6.9升/百公里。

目前,工信部已经启动了乘用车第四阶段燃油消耗量标准的制定工作,目标是到2020年国内新出的乘用车平均燃油消耗量要降低到5升/百公里。这个目标与第三阶段相比,下降了28%。这个目标在制定之初,也有一些企业和专家认为实现较难,挑战很大。但经过多次讨论研究,大家赞成动员全行业向这个目标去努力。

这个目标确实很高,但为什么要这么定?首先是解决我国车用燃料缺口的需要。其次,从国外汽车节能技术发展的现状来看,技术上也有可行性。一方面通过节能与新能源创新工程的实施,加快掌握并提升节能技术,加强技术的推动,另一方面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通过借鉴基于燃料消耗量的奖惩机制,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再次,这也是实现我国汽车产业由大变强的必然要求。2020年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乘用车油耗将降低到4?5升/百公里。我国乘用车平均油耗如果达不到或不能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将很难具有全球的竞争力。所以,第四阶段标准的目标从产业发展和竞争的角度看是适宜的。但靠技术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来完成这次任务难度确实很大,需要相关企业做出极大的努力。

第三个目标是技术水平大幅度提高。

解读: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技术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包括新能源汽车的整车技术、动力电池及其正负极隔膜等关键材料的技术开发、生产工艺和制造装备等。在节能汽车方面,要掌握混合动力、先进内燃机、高效变速器等节能的关键技术,形成一批具有持续创新能力和较强市场竞争力的整车、零部件企业。

第四个目标是配套能力明显增强。

解读:关键在技术水平和生产规模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充电设施建设与新能源产业规模相适应。这个目标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汽车零部件配套能力反映一个国家汽车工业的总体实力,因此《规划》要求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水平和配套供应能力要满足整车生产的需要。二是充电设施的配套建设要满足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实际需要,建设速度与选址分布要与新能源汽车的产销规模和分布将适应,并适度超前,解除新能源汽车潜在的消费者对充电供应系统的后顾之忧。

第五个目标是建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政策体系。

解读:这是实现前四个目标的重要保障,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离不开健全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政策扶持体系来规范和领导。特别针对新能源汽车在产业发展初期,围绕市场营销、新型商业运营模式、动力电池回收等消费者关注的新业态、新体制的建设,需要在企业和产品准入管理、市场监管、质量体系建设、标准化以及财税金融等环节不断规范完善,逐步形成一套长期稳定、简洁有效的政策支持和保障体系。

三、五项主要任务

第一,实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工程。

解读:首先加强研究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控制系统等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其次要大力加强节能汽车的技术研发力度,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技术、先进内燃机技术、高效变速器技术和电子控制等研发。三是加快建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体系,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鼓励建立若干跨行业的国家级技术平台。《规划》从引导产业技术进步,提高产业竞争力的角度,提出未来五到十年新能源汽车的最高时速和最大续航里程在当前的技术水平上有显著的提高,动力电池和电机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成本显著下降。从目前国际技术水平和日常生活要求来看,这个要求是符合产业发展实际的。

第二,科学规划产业布局。

解读:新能源汽车有必要在产业发展初期进行统筹的规划,科学布局。发展新能源汽车整车生产能力,既要运用好现有汽车产业基础,打造新能源整车生产基地,同时也要充分发挥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合理地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整车生产能力。目前,我国电池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整体技术水平不是很高,绝大多数企业只是基于现有材料体系电池的生产为主,不仅与国外电池企业在产品性能、技术上存在差距,更缺乏对新一代电池材料的前瞻性、技术性的研究。所以《规划》提出要聚集电池行业前沿企业和主要研究力量,集中对关键技术和工艺进行攻关,建设动力电池产业集聚区域,推动规模化生产。

第三,加快推广应用和试点示范。

解读:新能源汽车和节能汽车在推广应用方面的具体措施、政策制定的出发点也是有所区别的。对于出台产业发展初期的新能源汽车,要通过积极开展试点示范推动技术进步,加快市场的培育,在巩固并逐步扩大在公共服务领域应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在私人购买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上,着力完善对试点示范的综合评价体系,探索电池回收租赁、充放电服务等具有商业可行性的新型的运营模式,逐渐形成一批新型生产技术企业。

第四,要积极推进充电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保障。

解读:完善的充电设施网络,是发展新能源汽车的重要保障。《规划》提出要研究、制定充电设施的整体规划,积极试行各级充电设施分散慢充等充电模式,开展车网融合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加快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运行管理规范,积极探讨市场化的充电设施建设和运用模式。

对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关于充、换电模式选择的争议,前期应以在试点城市建设为主,根据消费者的需求和产业特点合理选择,防止资源的浪费,允许多种模式并存。未来随着电池技术、充电技术和设备的成熟,包括充电运营管理模式的创新,都会允许改变充电方式。所以,应由市场自行选择商业化运营模式。要加强充电设施车网融合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为充电设施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加强商业模式探索,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充电设施建设领域。协调阶梯电价和分时段充电定价机制,保证电力供应充足和价格合理。

第五,加强动力电池梯级利用和回收管理。

解读:随着新能源汽车产业化的推进,将会面临大量废旧动力电池的处理问题。由于性能的衰竭,大部分不能满足汽车使用要求的动力电池仍可以二次运用。如何做好废旧电池的回收再应用、报废、分解、再生,提高资源应用率,避免造成新的环境污染,这要求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超前部署。

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 篇4

1.90年来,党领导人民完成和推进的三件大事: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实现的两个不可逆转: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3.“四个选择”的历史结论:即“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这是总结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得出的最重要最基本的结论。

4.中国共产党“两个不愧为”的历史结论:即“事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伟大、光荣、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 力量。”

5.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三大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7.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种考验: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

8.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的四种危险: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

9.90年来,党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的根本点是(四个坚持,大致了解参考,不作为考题出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以科学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坚持任人唯贤、广纳人才,以事业感召、培养、造就人才,不断增加新鲜血液,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坚持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正视并及时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

1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五个必须”:(大致了解参考,不作为考题出现)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必须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事业中来。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理念,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必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

1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两个必由之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及五个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此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1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15.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1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17.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18.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

19.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20.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

21.社会建设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

2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23.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4.党的一切奋斗,归根到底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改善人民生活。

25.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

26.发展是解决所有问题关键。

27.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28.人才是第一资源,是国家发展的战略资源。29.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

30.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31.“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

32.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33.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34.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 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35.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要坚持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融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过程。

36.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推进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着力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37.社会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38.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

39.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胡锦涛七一讲话摘要 篇5

胡锦涛“七一”讲话精彩摘要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170多年的历史,概括地说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经历了刻骨铭心的磨难,我们伟大的民族进行了感天动地的奋斗,我们伟大的人民创造了彪炳史册的伟业。●事实充分证明,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理论上的成熟是政治上坚定的基础,理论上的与时俱进是行动上锐意进取的前提,思想上的统一是全党步调一致的重要保证。我们必须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抓紧学习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科学的新思想新知识。●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90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几千万党员的大党,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要坚持凭实绩使用干部,让能干事者有机会、干成事者有舞台,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面向未来,全党同志必须牢记,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躲不开、绕不过,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不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奋力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找准深化改革开放的突破口,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不失时机地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继续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创新,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持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需要也必然会继续向前推进。●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继续大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实现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要指导方针。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没有稳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已经取得的成果也会失去。这个道理,不仅全党同志要牢记在心,还要引导全体人民牢记在心。●90年前,中国共产党只有几十个成员,国家贫穷落后,人民苦不聊生。今天,中国共产党已经拥有8000多万党员,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90年来,我们党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是依靠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人民是真正的英雄,这一点我们永远不能忘记。●我们完全有理由为党和人民取得的一切成就而自豪,但我们没有丝毫理由因此而自满,我们决不能也决不会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在本世纪上半叶,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两个宏伟目标,这就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我们肩膀上的担子重、责任大。全党同志要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更加奋发有为地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和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

干部学习胡锦涛七一讲话心得 篇6

二〇一一年七月四日 XXX

作为一名年轻干部,既为90年来我党取得的辉煌成就感到自豪与骄傲,更感到应当为新形势下加强党的自身建设而“常怀忧党之心,恪尽兴党之责”。

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回顾了我们党90年的光辉历程和取得的伟大成就,总结了党和人民创造的宝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目标任务,阐述了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纲领性文献,通篇闪耀着思想性、理论性、指导性和战略性的光芒。这次学习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我来说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是一次坚定理想信念的党性教育,使我深受鼓舞、深受振奋。

胡锦涛同志关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论述,从始终保持党开拓前进的精神动力,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党的蓬勃活力,始终保持党的肌体健康的角度,对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先进性提出了根本要求。特别是总书记讲话对青年工作高度重视,对青年寄予厚望,使我们这样的青年同志备受鼓舞,充满信心。联系本职工作,总书记-1 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各级党政机关和干部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通过这次学习,我明白了“积极工作”是起码要求,首先“积极工作”就是要积极主动的工作,而不是被动地应付;其次,要做到积极工作,必须认真学习业务知识,才能懂得如何积极工作,否则胡乱积极,好心办坏事;第三,要做到积极工作,还必须听从指挥,服从安排,统一调度,否则积极-3

公”“进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更加明确了人民群众的政治地位,表明执政党更加注重保障人民权益,更加强调人民在历史发展中的角色。

三是指出中共目前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讲话并针对此“四大危险”论述了今后治党思路。专家认为这一总结是此次讲话的新内容。亦有学者认为,这种尖锐表态显示出忧患意识已成为中共执政的“日常心态”。

四是罕见地强调中共的青年特质。胡锦涛说:“我们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始终代表广大青年、赢得广大青年、依靠广大青年……我们党的队伍里始终活跃着怀抱崇高理想、充满奋斗激情的青年人,这是我们党历经90年风雨而依然保持蓬勃生机的一个重要保证。”张希贤指出,对于有着90年建党史、60多年执政史的中共来说,肯定青年的激情风貌、强调青年的作用是难能可贵的,也是中共谋求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

五是指出中共有两大理论成果,一是毛泽东思想,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后者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张希贤说,这种按时代划分理论成果的方式,更为客观和公正,在政治上也更为庄重和成熟。

胡锦涛《“七一”讲话》主要内容解读 篇7

开栏的话

胡锦涛同志“七一”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有很强的理论性、战略性、指导性,是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纲领性文献。为深入学习贯彻讲话精神,从即日起,本刊特辟“深入学习‘七一’重要讲话专稿”栏目,约请专家学者对讲话中的新观点、新提法、新概括,进行深入阐述、解读,敬请关注。

“三大成就”的概括“新”在何处

石仲泉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党和人民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的成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如果说“三件大事”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曾经讲过,这一次主要是进一步展开加以说明,那么“三大成就”则是这次讲话第一次作的明确概括。这个概括的“新”在何处呢?

第一,增加了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新内容。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提出并作了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内涵。讲“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过去没有过的新观点。

第二,将“三大成就”作为90年的奋斗结果首次提出。十七大报告讲的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作为改革开放新时期的成就讲的,即是作为一个历史阶段的成就看待的。这次将其扩大和延伸为90年的伟大成就,并加上“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起提出,这就升华到一个新的认识层面。当然,这个提升也不是简单地作为90年的成就来归纳,而是有“经过90年的奋斗、创造、积累”这样的动态性表述词语,以凸显它的历史过程感。

第三,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地作了规范性表述。胡锦涛同志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那段话包含了三个内容:一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要义;二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内容;三是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大意义,即五个“有利于”。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作这样的概括在党的文献中也是第一次。

第四,将“三大成就”与高举旗帜一起作为我们党今后需要坚持“中国特色”的四个主要内涵而首次明确。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创造的“中国特色”有很多,但哪些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需要不断地加以明确。如果说讲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三个“中国特色”,在十七大报告中已经明确,那么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则是这次讲话中第一次提出的。它既为继续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

第五,明确了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主要内容。胡锦涛同志回顾我们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的情况,首先肯定了取得的重大进展,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同时,讲话也没有回避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讲话强调,今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其关键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重申和深化了在十七大讲的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四个方面要求:一是要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二是要坚持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三是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是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这就澄清了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方面存在的这样那样的疑虑和模糊认识。

(作者为中央党史研究室原副主任、研究员)为什么要高扬人民民主的旗帜

叶小文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正反两方面经验,明确提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为什么要这么强调民主?每临大事有静气,每逢大庆思民主。庆祝建党90周年,当然要谈民主。革命时代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所为者何?就是为了争得民主,或曰让人民当家作主。

共产党最有资格谈民主。连当年司徒雷登在离开中国时也承认,“整个来讲,不论是对中国的民众(特别是农民),或者是对国内国外的观察家,共产党都能给他们这样一种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于人民事业的,它真正希望促进中国的民主事业,希望中国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获得一个真正独立而强有力的地位。”

共产党取得全国政权,强调的首先是民主。毛泽东说,我们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就得靠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

共产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强调的还是民主。邓小平说,“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要在经济上赶上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政治上创造比资本主义国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实的民主。”

我们的民主“更高”,是因为:我们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们不仅重视选举民主,建立和完善有关投票、选举制度,扩大公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还创造了协商民主,中国有世界最大的协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级人民政协组织,各党派、阶层、界别、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内外华人代表,按照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要求,通过政协组织参与政治协商。选举民主加协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创新。

我们的民主“更切实”,是因为: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不仅是民主的问题,更是按什么样的道路和方式实现民主的问题。俄罗斯和东欧国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过激进的改革,效仿西方。经过诸多曲折之后,那里的政治人物和民众都意识到,尽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时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就会导致社会的不满和**,而政权也会处于低度合法性。那种导致社会**的“民主”最终害的是老百姓。前车之鉴,不可不察。中国共产党坚持把持续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完备的法治建设与积极稳妥有序的民主建设紧密结合,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会基础。

我们的民主“更高、更切实”,还因为:民主建设与时俱进。当前,我国进入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改革攻坚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党必须面对深刻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改革发展稳定的繁重任务,面对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对党员队伍和党的建设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四个“深刻”,四个“面对”,要求我们积极推进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包括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着力增强党的团结统一,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以增进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推进民主建设的历史;90年的脚步,踏响的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进步的节拍。

(作者为国家宗教事务局原局长)怎样提升我党的“最大政治优势”

甄小英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这就明确地向全党提出保持和提升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抵御脱离群众最大危险的任务。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党由小到大,以弱胜强,不断取得胜利和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既没有权,也缺少钱,但我们拥有的是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英勇奋斗、流血牺牲而赢得的民心。抗战时期,美国军事观察组来华考察后,得出一个结论:国民党占有着大片的土地,而共产党则占有大片的人心。我们正是发挥了密切联系群众、“得民心”的政治优势,才由占领大片的人心,转化为占有大片的土地,最终取得了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也是由于充分发挥了我们密切联系群众的政治优势,才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但是,这种政治优势是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实践中形成、巩固和发展的,不是与生俱来,也不能一劳永逸。它会随着长期执政情况下一些党员干部所产生的精神懈怠、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以及工作中的失误尤其是消极腐败现象而磨损或流失。因此,执政党必须高度重视保持自己的政治优势,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政治优势。否则,党最大的政治优势会逐步流失,流失到一定程度,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鱼水关系就可能会变为“油水关系”、“水火关系”。如果不能防止政治优势的弱化、退化甚至异化,就有可能被人民抛弃。近二三十年来,一些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纷纷丧失执政地位,历史一再警示,任何政党,无论曾经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过多么大的牺牲和贡献,一旦丧失民心,都逃脱不了被人民抛弃的命运。这是一条铁律。

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后执政60多年,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也遇到过挫折,出现过失误,包括发生过“文革”那样严重的错误。但是,党自己纠正了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领导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并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党的政治优势注入了时代的内容和新的活力。人民群众对共产党由衷地信任、拥护和支持,是党群关系的主线、主流,也是共产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创建更大辉煌的基础和底气。

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对于长期执政的党来讲,始终保持和不断发展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胡锦涛同志指出了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党面对着“四大考验”和“四大危险”。归结起来,主要是来自两方面的挑战。一是来自党肩负的执政使命的挑战。党肩负着艰巨的执政使命,“任务的艰巨性、复杂性、繁重性世所罕见”。二是来自党自身建设的挑战。建设好一个拥有8000多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实属不易,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全方位开放以及空前复杂的国内外环境下,执政党的党员干部面临太多的诱惑和陷阱。要成功应对这两方面的挑战,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始终坚持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问政于民。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保障人民的权利。认真贯彻群众路线,实现工作中心下移,真诚听取群众的呼声,解决好群众的困难和群众反映的实际问题。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改革开放,要继续系统地、整体性地推进改革。既要继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大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建设高效廉洁的服务型政府;着力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提高社会管理和服务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同时,也必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核心是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领导、支持人民当家作主,创造条件,使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放开手脚创造自己的新生活。要改革完善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在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中,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

第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不断实现党的自我更新,自我完善。当前,特别要注意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解决好肃清封建残余思想、加强反腐倡廉建设、创新基层党的组织形式和运行机制等问题。要把基层民主建设经验,基层党的领导和社会治理创新的好做法,加以总结完善,使之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防止一些深受群众拥护的好做法,因领导干部的变化而“人走政息”,自生自灭。

(作者为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原副院长、教授)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涵的新概括

李捷

胡锦涛同志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并列,并作出科学概括。这是一大亮点,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十七大报告关于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论断的认识,是根据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要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所作出的新概括。

讲话在继续重申十七大报告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括的基础上,对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的关系,作了重申和进一步阐发,有针对性地做了释疑解惑的工作。这里有两点值得关注:一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继续探索和进一步发展,作了科学阐述。讲话指出:毛泽东思想“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艰辛探索,以创造性的内容为马克思主义宝库增添了新的财富”。二是重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两大理论成果,重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曾经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主政治制度等分别作出过概括。在此基础上,“七一”重要讲话从以下三个方面科学概括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其一,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包括根本政治制度和基本政治制度两个层次。人民代表大制度是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组成部分。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还包括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

其二,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内部的相互关系,讲话指出:它是一个制度体系,是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形成一整套相互衔接、相互联系的制度体系。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上,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整体协调,整体统筹,整体推进。

其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指导原则,讲话提出“两个前提”和“五个有利于”。“两个前提”就是,要“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潮流”。“五个有利于”包括:“有利于保持党和国家活力、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有利于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有利于集中力量办大事、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

(作者为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四个考验”与“四个危险”

沈宝祥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是需要不断探索的重大课题。“七一”重要讲话中有一段话特别耐人寻味,促人深思:“全党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形势下,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面临许多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精神懈怠的危险,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落实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任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更为紧迫。”这里提出的“四个考验”、“四个危险”,是向全党发出的警世之言。这段铿然有声的语言,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清醒,也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

在90年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取得了多次辉煌的胜利。在取得胜利之后,在大好形势下,保持清醒的头脑,这是我们党避免陷入盲目性的重要条件。在我们党领导人民取得全国胜利的时候,毛泽东同志鲜明地指出了党面临的危险,党员面临的新考验,他告诫全党,要防止骄傲的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特别要防止被糖衣炮弹击倒。1982年,在完成全面拨乱反正、初步打开改革开放局面,全党正在迎接党的十二大的时候,邓小平敏锐地指出,已经有相当多的干部被腐蚀,如果我们党不严重注意,不坚决刹住这股风,那么,我们的党和国家确实要发生会不会“改变面貌”的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现在,在改革开放取得了巨大成就的时候,胡锦涛同志又强调指出,党仍然面临严峻的考验,面前仍然有危险。

在取得胜利的时候,在大好形势下,指出面临的考验,看到存在的危险,这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清醒。我们党是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有着远大的理想和目标。我们党坚持以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作为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因此,我们的奋斗决不会在某一阶段上停顿下来,决不会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后就自满懈怠,也决不允许任何党组织和党员偏离以人为本。我们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特别是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武器,能够清醒观察分析形势,能够全面地观察分析自身,因而能够指出“四个考验”、“四个危险”。

在我党长期执政的条件下,推进党的建设,关键是要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如何坚持立党为公,保持党的本色;二是如何提高能力,务求执政有效。概括地说就是:坚持立党为公,务求执政有效。解决好了这两个大问题,也就具有了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合法性。

如何才能解决好这两个大问题,经受“四个考验”,化解“四个风险”呢?从党组织来说,要保持活力和清廉,这涉及党的建设的方方面面,包括理论创新和武装,制度建设,作风建设,严肃党纪,等等。关键是要围绕发展人民民主和从严治党,推进党内各项制度改革。从共产党员来说,要严格要求自己。我们常讲共产党员的修养,常讲党性锻炼。如何经受“四个考验”,如何防止危险,这就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最实际的修养,最实际的党性锻炼。

上一篇:英语中考满分作文及表达技巧-中考作文下一篇:非法集资风险排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