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通用8篇)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1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推进富民兴黔伟大事业、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总结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确定今后五年工作目标和任务,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共贵州省委员会和中共贵州省纪律检查委员会,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和各族人民,抓住机遇、用好机遇,大力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提出基本省情是欠发达、欠开发。强调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在贵州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把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作为全部工作的根本主题,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抢抓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新阶段扶贫开发战略机遇,大力加强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施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推进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各项社会事业发展,“两基”覆盖人口达100%。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开放促开发、以创新促跨越,进一步深化政府管理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农村综合改革等各项改革,大力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积极扩大对内对外开放,着力推进创新型社会建
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实施环境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学习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切实把中央的精神与贵州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深化改革和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力构建“和谐贵州”、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今后五年我省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我省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抢抓机遇、发挥优势,大力实施环境立省、科教兴省、人才强省、开放带动和创新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法治化和学习化,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切实把中央的精神与贵州的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加快发展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与深化改革和维护稳定有机结合起来,把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各族干部群众的主观能动性有机结合起来,为大力构建“和谐贵州”、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奠定坚实的基础。
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7月1日建党90周年之际的讲话,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有了明确的阐述,指出它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他强调要毫不动摇的坚持和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了一套完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系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科学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发展战略、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等重大问题,是贯通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覆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国防、外交、统一战线、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都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基于中国国情自主探索的结果。
在讲话中,胡锦涛强调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强大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讲话中还提到了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与扩大人民民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完全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具体制度方面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在保障人民民主权利、发挥人民创造精神方面还存在不足。因此,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扩大人民民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
干部群众在学习中深切体会到,走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经过千辛万苦、付出巨大牺牲作出的郑重选择,也是从根本上结束近代以后中国悲惨命运、给中国人民带来光明发展前景的正确道路。
干部群众普遍谈到,鸦片战争以后,中华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成为中国人民必须完成的两大历史任务。面对山河破碎、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心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仁人志士,振聋发聩地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提出并实践过各式各样冀求走向民族复兴的救国方案。“虽然说或多或少对中国社会的进步产生过作用,但都没有从根本上给中国人民带来出路和希望。”
救国救民的道路在哪里,中国应该走向何方?
“哪种理论能够对这两个历史课题作出正确回答,它就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信仰;哪条道路能够引导中国人民完成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选择;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掌握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在各种社会力量竞相登场、各种学说主张纷至沓来的情况下,十月革命一声炮响,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对各种主义和方案进行反复比较和鉴别之后,从各种各样的主义中选择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各种流派的社会主义中选择了科学社会主义,从各种救国救民的方案中选择了俄国十月革命道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成为引领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一旦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就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大地上根深叶茂、坚如磐石。
回望历史,干部群众深深体会到,是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社会主义。90年来,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新中国,开创了中国历史新纪元;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使古老的东方大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根本的政治和制度基础。一个贫穷落后、满目疮痍的旧中国,迅速变成了一个蒸蒸日上、阔步走向繁荣富强的新中国。
许多干部群众深有感触地说,“七一”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90年风雨兼程写就的“三件大事”,系统总结了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丰功伟绩和宝贵经验。这些都无可辩驳地证明,社会主义道路是救国救民的惟一正确道路,是一条彻底改变中华民族前途命运的光明道路。只有社会主义,而没有别的什么主义能够救中国。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繁荣发展中国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七一”重要讲话阐述的中国共产党90年奋斗、创造和积累的“三大成就”,源于历史,植根现在,通向未来,是党90年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的结晶,标志着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奋斗出艰辛,艰辛育发展。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这“三大成就”,是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经过几代共产党人接续奋斗,在推进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不断发展起来。从物质文明建设到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再到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不断拓展和丰富。
人们由衷赞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我国获得了从未有过的长期快速稳定发展。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年均9%以上的快速增长,是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的3倍多。国民生产总值超过40万亿元,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农村贫困人口从2.5亿减少到2600多万;伟大祖国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社会发展,神州大地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国家富强之路、人民幸福之路、民族复兴之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理论引领实践,实践又推动理论创新。90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超越“本本”的理论勇气,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先后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新境界。人们深切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经受住各种风险考验、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思想保证。有了这个主心骨,我们才能在解放思想中开启一条改革开放之路,在筚路蓝缕的探索中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
“制度是根本”,“好的实践成果要靠制度来巩固”。对于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的重要论断,干部群众高度认同。普遍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书本上找不到,外国找不到,是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是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创造,是改革开放的伟大创造。” 一面旗帜、一条道路、一个理论体系、一套制度,凝结着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精神和开拓创新的智慧,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不断发展。
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
许多专家学者谈到,“一个国家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行什么样的制度,归根结底取决于这个国家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和历史文化条件。”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来,中国人民对于走什么样的道路,早已有了明确的回答。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在饱经沧桑、历经磨难之后认识到的真理。“离开中国的实际和已经取得伟大成功的正确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体系,而幻想另外去依傍什么别的主义、别的模式、别的道路,是注定没有希望、没有前途、没有意义的。”
中国人自己走出来的路,中国人对此体验最深,也最有发言权。“决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干部群众一致表示,坚持走自己的路,最关键的就是要按照“七一”重要讲话所强调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践永无止境,探索和创新也永无止境。干部群众普遍认为,党和人民的实践是不断前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在党和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将在深入推进现代化建设中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中不断完善。
“走自己的路,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这已经成为各地各部门干部群众的普遍共识。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干部群众普遍认为,“七一”重要讲话明确指出,要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道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这“四个坚定不移”,是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遵循,是实现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实现人民福祉的根本保证,从根本上为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指明了方向。
学习没有休止符,事业没有完成时。干部群众一致表示,要始终不渝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记历史使命,永远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2
会议于2011年11月15日在武汉市隆重召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第九届理事会理事长路甬祥, 候任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 第九届理事会常务副理事长宋天虎, 副理事长王玉明、包起帆、卢秉恒、李忠海、李培根、李新亚, 以及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各专业分会、各省区市机械工程学会和港澳台地区的会员代表与列席代表共计400余人, 齐聚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学术报告厅, 以高度的责任感认真履行代表的职责, 圆满完成了大会的全部议程。
本次会议受到学会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的高度重视, 除派专人参加外, 中国科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副书记程东红, 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王瑞祥亲自到会祝贺, 我会荣誉理事长何光远、陆燕荪, 湖北省科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夏航也出席了开幕式。
路甬祥理事长代表第九届理事会向大会作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李忠海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关于修改《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章程》的报告”, 宋天虎常务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九届理事会财务报告”;李新亚副理事长向大会作了关于设立监事会的说明, 大会通过了设立监事会的决定。
经全体到会正式代表投票, 大会选举出了新一届理事会理事和第一届监事会监事,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由175名理事组成, 第一届监事会由5名监事组成。
在随后举行的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上, 经全体到会理事投票, 中国工程院院长周济当选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卢秉恒、包起帆、任洪斌、李培根、李新亚、杨海成、张彦敏、陈钢、林忠钦、钟志华、郭东明、蔡惟慈、谭建荣当选副理事长, 张彦敏兼任秘书长。经投票产生的还有第十届理事会的常务理事会, 本届常务理事会由55名常务理事组成。会议通过了关于授予路甬祥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长, 授予陈欣、屈贤明等28人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理事, 授予张贤铭、卓永财、潘乐陶、华迪斯乌夫·霍信斯基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荣誉会员的决定。经张彦敏秘书长提名, 会议还通过了副秘书长人选, 陈超志、邢梅、左晓卫担任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副秘书长。
在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一届监事会第一次会议上, 宋天虎当选首届监事会监事长。
经全体与会代表分组讨论及大会表决, 会议通过了各项审议报告。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3
罗伟其充分肯定了广东教育学会成立五十多年来,为我省基础教育改革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对教育学会新一届理事会提出三点要求:一是坚持学术立会,加强教育研究,推进我省教育学术的繁荣。广东教育学会要发挥好思想库、智囊团的作用,密切关注教育改革发展的热点、难点,坚持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二是坚持服务强会,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广东教育学会要主动承接研究项目,积极破解教育难题。三是坚持规范建会,加强自身建设。广东教育学会要依法依规办会,进一步完善会员管理、财务管理,规范学会分支机构的行为,自觉接受社会公众监督,加强科研诚信和学术道德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研究氛围。
大会通过了经修改的《广东教育学会章程》及《广东教育学会会员发展与管理试行办法》,选举产生了广东教育学会第十届理事会,选举李学明为会长,刘劲予为常务副会长,冯增俊、卢晓中、熊嘉为副会长,莫宝光为秘书长。大会决定设立第十届理事会咨询委员会和监事会,并相应选举产生了委员、监事长和监事。
李学明在会上作了就职发言。他表示将带领新班子继承发扬广东教育学会的光荣传统,总结学会成立半个多世纪来的工作经验,干在实处,永无止境。李学明表示,广东教育学会将着重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思想建设,包括指导思想和办会思想。要严格按教育厅提出的新要求,以我省的教育规划纲要为蓝图,围绕“创强争先建高地”这一中心工作,不断加强教育理论研究、政策研究、实践研究,活跃研究气氛,提高研究水平;要强化服务意识,创新工作机制和工作方式,主动为我省的教育决策和教育实践服务,为广大基层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发展服务,进一步提升学会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二是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在目前40多个专业学会(学科为主、纵向延伸)的基础上,注重发展横向的专业委员会;办好学会网站,提高网络服务水平。三是加强专业建设。要积极组织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围绕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学术问题、现实问题开展研究,通过创新实践,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通过学会的课题立项、实践指导,成果鉴定和推广,真正促进教育改革、支持改革实践。
(本文摄影:郑志军)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4
同志们:
倍受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关注、期盼的县第十次党代会,今天隆重开幕了。在此,我谨代表大会主席团,向来自全县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的368名代表,向莅临大会的各位老同志、各位嘉宾和各位列席人员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全县广大共产党员和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
我们这次代表大会的主要议程有六项:
(一)听取和审查中共永兴县第九届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二)听取和审查中共永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
(三)听取和审查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情况的报告;
(四)选举产生中共永兴县第十届委员会;
(五)选举产生中共永兴县纪律检查委员会;
(六)选举产生永兴县出席中共郴州市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
自2002年9月县第九次党代会以来,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带领全县人民,始终坚持开放带动,坚持科学发展,真抓实干,奋勇争先,全面实现了县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全县几大支柱产业提质发展,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不断增强;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发展活力不断凸现;城乡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回顾过去,心潮澎湃;展望未来,任重道远。在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征程上,我们既有着跻身全省经济十强县的良好基础,也存在着灾后百废待兴、重建任务艰巨和其他不少的困难与问题;既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时代挑战。在这样特殊时刻召开的县第十次党代会,具有特殊重要的历史意义。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总结过去四年所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
求,科学谋划未来五年我县发展的宏伟蓝图和基本方略,选举产生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班子,进一步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为力保全省十强、打造三湘名县,为实现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地发展而努力奋斗。
同志们!这次党代会是我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全体代表要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充分发扬民主,认真履行职责,积极献计献策,严肃认真,专心致志地审议大会的各项议题,圆满完成大会的各项任务,把这次大会开成一个总结经验、谋划未来的大会,开成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大会,开成一个民主求实、团结奋进的大会。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5
坚定不移闯出新路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奋斗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隆重开幕
李锦斌代表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李国英主持大会 780名代表出席大会开幕式
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奋力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发展”闯出新路、全国方阵走在前列、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美好安徽开创新篇。
本报讯(记者 吴林红 汪国梁 通讯员 郑言)千里江淮硕果飘香,万众一心共谱华章。10月30日上午,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在合肥隆重开幕。李锦斌代表中共安徽省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闯出新路 决战决胜全面小康 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奋斗》的报告。李锦斌强调,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全面总结省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科学确立未来五年的奋斗目标和重点任务,动员全省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立足新的历史起点,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奋力开创安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美好前景。
深秋时节,阳光灿烂。安徽大剧院外红旗飘扬,大会会场内气氛热烈。肩负着350多万共产党员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重托,来自全省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780名党代表,满怀收获的喜悦与奋进的豪情步入会场。大会主席台上方悬挂着 “中国共产党安徽省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巨幅会标。主席台帷幕中央高悬着镰刀和锤头组成的金色党徽,10面鲜艳的红旗分列两侧。会场二楼眺台上,“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而奋斗!”的巨大横幅,揭示了大会主题,令人鼓舞,催人奋进。
在主席台前排就座的大会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有:李锦斌、李国英、信长星、唐承沛、沈素琍、曹征海、陈树隆、吴存荣、邓向阳、于天明、刘惠、孙云飞。
王金山、张宝顺、王学军、杨多良、卢荣景、孟富林、方兆祥等大会主席团成员在主席台就座。
应邀出席大会开幕式的有: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中的党外负责同志,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职务的在皖省级干部,省各民主党派、工商联主要负责人和无党派代表人士,在肥的军级单位党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过副省级以上领导职务的不是党代表的党员老同志。
中央纪委、中央组织部对我省这次党代会十分重视,特委派中组部干部二局副局长任卫东等同志到会指导。
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专门向大会发来贺信,祝贺党代会的召开。
大会由李国英主持。上午9时,会议开始,全体起立,齐声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李国英宣布,本次大会应到代表784名,因事、因病请假的代表4名,实到代表780名,符合规定人数,可以开会。
李锦斌在热烈的掌声中向大会作报告。他说,过去的五年,是我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五年,是改革开放持续深化、创新活力加速迸发的五年,是管党治党深入推进、政治生态不断优化的五年,是“三个强省”建设成效彰显、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阔步前进的五年。五年的成就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全省各级党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锐意进取、顽强拼搏的结果。总结五年来的工作,我们的主要体会是:必须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固树立和积极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不懈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变中求新、新中求进、进中突破;必须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发展的根本动力,以自我革命的勇气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必须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真正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真正把全省各级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领导核心。
李锦斌指出,在决胜全面小康的开局之年,总书记亲临我省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论述了安徽发展的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问题,在安徽发展史上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我们要把学习贯彻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与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起来,与全面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结合起来,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在江淮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李锦斌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省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同时前进道路上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特别是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积极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坚定地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坚持统筹协调增强发展平衡性,坚持绿色优先增强发展可持续性,坚持扩大开放拓展发展新空间,坚持共建共享增进群众获得感,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强化政治保证,不断开创美好安徽建设新局面。
李锦斌指出,今后五年的奋斗目标是:坚定地在践行新发展理念中闯出新路,奋力在全国发展方阵中走在前列,圆满完成“十三五”发展规划,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概括起来就是“五大发展”闯出新路、全国方阵走在前列、全面小康决战决胜、党的建设全面加强、美好安徽开创新篇。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就要实现综合实力全面提升、创新能力全面增强、文明程度全面提高、生态环境全面改善、人民福祉全面增进;就要全面实施“五大发展行动”,即实施创新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创新型“三个强省”,实施协调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城乡区域一体发展新体系,实施绿色发展行动、加快建成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实施开放发展行动、加快建成双向互动内外联动的内陆开放新高地,实施共享发展行动、加快建成人民幸福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就必须切实加强党的领导,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根本保证,汇聚起推动安徽发展的磅礴力量。
李锦斌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把握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要深入实施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推动发展迈向中高端水平。要全面落实“去降补”五大任务,加快建设制造强省,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大规模实施传统产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全力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
李锦斌强调,创新是安徽最宝贵的遗传基因,要着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努力在新一轮创新发展中勇立潮头。要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加快建设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完善企业主导产业创新研发的体制机制,加快构建充满活力的科技管理和运行机制,聚力打造创新创业人才高地,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性发展。
李锦斌强调,全面小康是城乡区域共同发展的小康,要着力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事业均衡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发展的整体性。要积极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促进我省与苏浙沪联动发展、省内其他城市与合肥联动发展、各城市之间联动发展。要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加快提升中心城市能级,全面振兴县域经济,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要大力提高基础承载能力,构建现代立体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深入实施水利安徽战略,大力提升经济社会信息化水平。
李锦斌强调,改革开放是最鲜明的时代特色,是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要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全力打造内陆开放新高地。要勇当全面深化改革排头兵,深入推进国家级重点改革试点,推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攻坚,进一步打响安徽改革品牌。要深度融入国家“三大战略”,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加快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
李锦斌强调,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要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进一步形成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要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大力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要大力推进全面依法治省,努力建设更加崇法、善治、公正的法治安徽。
李锦斌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要物质富足,也要精神富有,要着力推进文化繁荣发展,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深入打造创新型文化强省。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话语权。要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强做大文化产业,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文化市场体系。
李锦斌强调,带领人民群众创造幸福美好生活,是我们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要着力推进以脱贫攻坚和民生改善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实现全省人民共同迈入全面小康社会。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要持续扩大公共服务供给,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要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深入开展“铸安行动”,努力建设更加稳定、和谐、有序的平安安徽。
李锦斌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关系人民福祉,关乎长远发展,要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要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构建绿色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完善生态文明制度,实现重点领域和重要区域生态保护补偿全覆盖,切实用制度守护好青山绿水。
李锦斌指出,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关键在党,要以“三严三实”要求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认真履行管党治党政治责任,综合施策,标本兼治,推动管党治党真正走向严实硬。要坚持以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自信”,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不移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认真落实《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要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坚持好干部标准,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要不断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严格执行基层党建“三个清单”,强化基层组织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要驰而不息改进作风,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省委、省政府“三十条”,建立容错纠错机制,最大限度保护和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 “两个责任”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打赢反腐败这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斗争。要切实加强管党治党制度建设,不断提高管党治党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李锦斌最后强调,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五大发展”的美好安徽,朝着全面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阔步前进,是时代赋予全省 350多万共产党员和7000万江淮儿女的光荣使命。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共产党员必须强化担当精神、进取精神、实干精神,树立雄心壮志,抬升发展标杆,坚定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奋力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优秀业绩。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众志成城,砥砺奋进,坚定不移闯出新路,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加快建设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美好安徽,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安徽篇章!
在李锦斌作报告的过程中,全场多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6
(2006年10月21日)
中共湄潭县委书记 田 刚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中国共产党湄潭县第十次代表大会的各项议程已基本完成,在全体代表和与会同志的共同努力下,审议通过了县委、县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了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选出了湄潭县出席全市第三次党代会的代表。这次大会开得很好、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在此,我代表新一届县委对全体代表给予我们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向新当选的“两委”委员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县1.3万多名共产党员表示诚挚的问候!向对这次大会具体工作给予指导的市委工作组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向为这次大会胜利召开而付出辛勤劳动的所有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这次大会,是湄潭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大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总结了县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成绩和经验,深入分析了湄潭县面临的形势,研究确定了今后五年全县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这次会议,自始至终贯穿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是一次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凝聚力量、促进发展的大会,是一次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民主团结、求实鼓劲的大会。对于进一步团结和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实现湄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必将产生积极而重大的作用。
这次大会选举产生的新一届县委和县纪委班子,思想素质好,政治坚定,文化程度高,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和专业结构好,体现了德才兼备的原则,符合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要求,为加快湄潭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这次县委换届后,有些同志因工作变动等原因,不再担任县委委员,在过去的五年里,这些同志忠于职守,兢兢业业,为湄潭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我提议全体代表以热烈的掌声,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也诚恳地希望这些同志,继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新一届县委的工作,为湄潭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县第十次党代会的召开,是湄潭县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要使这次大会提出的目标任务转化为全县人民的具体实践,需要全体代表和广大共产党员的共同努力,需要全县人民的共同奋斗。现在,蓝图已经绘就,任务已经明确。会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学习贯彻这次大会精神作为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形成加快发展的共
同认识和强大合力。各级各部门要把学习党代会精神与本地、本部门、本单位的实际结合起来,围绕这次大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深入调查研究,切实制定工作计划和工作措施,把各项目标任务变成一件一件的实事、一项一项的具体工作,认真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全县经济社会更快更好发展。党代表返回各自的工作岗位后,要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饱满的政治热情、积极的工作态度,全力投入到宣传和贯彻落实这次大会精神中去,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新的业绩。
新一届县委班子,受任于湄潭“乘风借力、顺势图强”的关键时期,受托于全县1.3万多共产党员和47万人民的信任,肩负着实现湄潭新跨越、构建和谐茶乡的光荣历史使命,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在这里,我代表新一届县委领导班子,向与会代表、向全体共产党员、向全县人民郑重承诺,并与同志们共勉。
一、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这次党代会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动员全县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实现湄潭经济社会的新跨越而努力奋斗。这是我们这届县委班子的重大职责,也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党和人民选择了我们,是赋予我们责任,交给我们使命,是对我们的信任,是对我们的期望。我们各位委员特别是常委,一定要倍加珍惜时代提供的机遇和舞台,倍加珍惜组织的厚爱和重托,倍加珍惜全县人民的信赖和期待,牢记历史使命,勇挑时代重任,不负人民重托,以对党和人民负责,对历史负责的态度,以更加坚强的意志和决心,以更加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以我们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全力以赴,开拓进取,排难奋进,努力创造辉煌的业绩,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
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要实现湄潭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跨越,是一项伟大事业,必然会有许多新知识需要我们去学习、去掌握;必然会有许多新情况需要我们去分析、去研究;必然会有许多新问题需要我们去回答、去解决。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提高我们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开创各项工作新局面。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但需要思想上的认识,而且需要行动上的勇气。“观念里面出黄金”,我们要大胆探索新的发展举措,新的工作方法。要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及时察觉和研究前进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办法,以创新求发展。作为领导干部,一定要敢于提出问题,善于破解难题,具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信念和智慧。敢于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去接受挑战,经受考验,打开局面。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坚持把党中央的大政方针、省市党委的决策部署与湄潭的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前提是勤于学习、善于实践,不断提高我们的能力和水平。我们要加强理论学习,刻苦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断强化理性思维,提高战略思维水平,为指导湄潭加快发展提供思想保证。我们要充实现代知识,广泛学习反映当代科技进步方面的新知识,掌握现代管理方面的新经验,了解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信息,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扩大知识视野,使我们的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与所承担的领导职责相适应。我们要坚持学以致用,围绕实现湄潭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奋斗目标,广泛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全面深入把握县情,努力把学习成果应用于实践,转化为推动湄潭发展的思路、措施、能力和工作方法,在处理复杂矛盾中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努力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更好地担负起领导责任。
三、和衷共济,团结战斗
上下同心,其利断金,只有新一届县委班子团结一致,全县上下才能齐心协力推动发展。新一届县委是个“五湖四海”的班子,大家从四面八方走到一起工作,都是为着加快湄潭发展,实现湄潭人民富裕安康的共同目标。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生产力。面对未来五年目标任务,我们要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要坚决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凡是重大问题都要由班子集体讨论决定。要认真落实集体领导下的个人分工负责制,充分发扬民主,集中各方智慧,形成加快湄潭发展的强大合力。要自觉加强党性修养,有容人容事的雅量、坦诚相见的气度和闻过则喜的胸襟,坚持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在相互支持、合作共事中加深友谊,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中增进团结,使整个班子在思想上合心、工作上合力、行动上合拍,把新一届班子建设成为务实创新的集体。
四、真抓实干,执政为民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治国有常,利民为本”。新一届县委要真抓实干、执政为民,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抓好工作落实,尽心竭力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这是我们党的性质所定、职责所系、目标所求。
真抓实干,执政为民,就是要讲实话、察实情、办实事、求实效。切忌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切忌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切忌纸上谈兵,坐而论道。人民群众是最讲实际的,不仅要听我们怎么说,更要看我们怎么做。说了不做,讲了不干,热衷于做表面文章、搞花架子,其结果必然失信于民,贻误事业。凡是定下来的事情,凡是部署了的工作,就要说到做到,一抓到底。对重大决策事项、工作关键环节、难点热点问题,主要领导要亲自抓,重点抓,力求抓出成效,推动全局。一定要抓紧、抓实、抓彻底。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抓得不彻底则会功亏一篑。我们要下实功夫,把县委的重大决策和部署变成各级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行动。县委班子成员要带头坚持原则,带头维护稳定,带头发扬民主,带头苦干实干,以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人,以自身的人格去感召人,以真抓实干的作风、执政为民的实绩取信于民。
我们要时刻做到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要密切联系群众,畅通民意渠道,推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要深入基层,特别是要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了解民情,解决问题。要把为民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多为困难群众雪中送炭,树立亲民爱民的良好形象,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赢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信赖。
五、严于律己,廉洁从政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县委班子的一言一行,对全县的党风、政风乃至整个社会风气起到重要的导向作用。“公生明,廉生威”,我们要努力做到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作出表率,凡是要求党员干部做到的,县委班子成员首先做到,凡是禁止党员干部不做,县委班子成员坚决不做。
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是一种思想境界,也是基本的道德修养。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自觉做到依法用权、依职用权,不存非份之想,不取不义之财,不染不正之风,不谋出格之利,做到公道正派,光明磊落。在使用干部上,要重德重才,唯贤是举,不分亲疏,不分地域;在处理事务时,要公平公正、合情合理,不厚此薄彼、优亲厚友。要带头遵守领导干部廉洁自律的各项规定,时刻绷紧廉洁自律这根弦,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管好分管单位和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作为新一届县委的主要负责人,我在此郑重承诺,一定带头廉洁自律,做到清醒、清正、清廉,始终把自己置于党组织、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有效监督之下,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勤勤恳恳做事。同时,我也希望新一届县纪委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坚持原则,秉公执纪,严格监督,全面履行纪检工作职责,更好地为湄潭经济社会的发展保驾护航。
各位代表、同志们,新的一届县委踏上了新的征程,开始了新的长征。新的形象孕育新的希望,新的事业开启新的征程。湄潭的美好未来激励着我们,47万湄潭人民期望着我们。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我们的使命光荣而艰巨,我深信,有党中央、省市党委的正确领导,有县四大班子的精诚团结,有全县1.3万多共产党员的信任和支持,有全县47万人民作为坚强的后盾,特别是有历届班子带领全县人民团结奋斗创下的雄厚基业,我们有信心、有勇气、有能力战胜一切困难,不辱使命、不负重托,夺取新的胜利,创造湄潭更加灿烂辉煌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7
会议审议通过了九届理事会工作报告和修改后的《章程》, 表彰了九届理事会学会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 颁发了第二届江西省林学会林业科技奖。
会议选举产生了第十届理事会, 十届理事会理事95人, 常务理事32人, 设置10个分支机构和9个办事机构。
大会选举阎钢军为第十届理事会理事长, 魏运华为常务副理事长, 黄小春、邱水文、杜天真为副理事长, 胡加林为秘书长。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 篇8
努力把“首善之区”建设推向新的更高水平》的
情
况
汇
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兰州市城关区第九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
中国共产党兰州市城关区第十次代表大会,是在城关现代化建设进入跨越发展、科学发展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适应发展新形势、满足人民新期盼的重要会议。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省委“中心带动”和市委“再造兰州”战略,坚持率先科学发展,打造和谐幸福城关,努力把“首善之区”建设推向新的更高水平。
一、过去五年的主要工作和基本经验
区第九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城关攻坚克难、再塑形象的五年,是城关夯实基础、集聚后劲的五年,是城关开拓创新、全面提升的五年。五年来,我们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及省市党代会、全委会精神,组织召开了11次区委全委会,分别就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建设进程、加强党的建设、贯彻落实国办《若干意见》、制定“十二五”规划等重大问题作出决定和部署,并顺利完成了“十一五”规划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2008年和2009年,省、市党委对城关区党政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按照省、市委的总体部署,我们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审视发展变化的区情,着眼于发展,着眼于创新,着眼于提高,提出了“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的目标定位,确立了增强“大城关”这一理念,突出发展和管理两项重点,加快推进现代化、人文化和生态化“三化”进程,打好环境美化、拆迁改造、民生改善、项目建设“四场攻坚战”,实施产业强区、科教兴区、环境塑区、文化活区、和谐安区“五大战略”的总体布局,明确了在发展现代服务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城乡一体化进程、改善人居环境“六个方面”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的工作要求,适时组织开展了“制度建设年”、“工作创新年”、“项目建设年”主题实践活动以及“南升北拓、整体推进,项目引领、产业支撑,组团布局、统筹发展,率先跨越、建设首善”的“十二五”行动计划,有力推动了全区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各项工作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谱写了“首善之区”建设的新篇章。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综合经济实力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牢牢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动摇,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全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保持和巩固了城关经济总量位居全省86个县(区)第一和100个市(州)、县(区)第二的排名,而且从2009年起,以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左右的占比速度,有效遏制了经济总量在全市所占比例逐年下滑的势头,对全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力进一步扩大,领先优势进一步增强。五年来,城关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将突破1500亿元,年均增速达到12%以上,高于全国和省、市增长水平,形成了地区生产总值和固定资产投资各占全市1/3强、第三产业增加值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占全市1/2强及非公经济增加值和财政收入各占全市40%的经济发展格局。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项目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狠抓项目建设,强化招商引资,全区累计实施重大项目327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达到104个,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9亿元。特别是2009年以来,通过创新和实行项目指挥部模式,以庙滩子整体改造、恒大九州生态园、重离子治疗中心、万达商业广场等重大项目为代表、投资总额达1500亿元的“5515”项目工程计划顺利推进,80%的项目已开工建设,有力支撑和带动了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为城关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城市形象提升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城市管理作为全区工作的头等大事和重中之重,全方位加强城市的科学管理,极大地提升了城关的整体形象。特别是2009年以来,按照“打得赢、稳得住,不反弹、抓深化,上水平、创一流”的思路,积极推进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切实加大城市建管投入,着力通过实施“数字城管”、环卫作业模式转变及连续两年多200多万平方米的拆迁改造和连续三年的城区灯饰亮化、“千棵大树进城”、“万米绿篱更换”、“百万鲜花上街”、“绿色雕塑扮金城”、小街巷改造等一系列城市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及每年重大“节庆”的氛围营造,使城市的净化、绿化、美化、亮化、艺术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展示了“首善之区”的品位和形象。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民生改善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使人民群众真正享受了率先发展的成果。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8529元增长到1450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7373元增长到12381元。特别是2009年以来,举全区之力打好改善民生“攻坚战”,先后投入10亿多元解决群众的“难心事”,一举在全省实现了率先开展街办集体企业人员养老保险财政统筹解决工作、率先完成农村残疾人危房改造、率先建成“充分就业城区”等“10个率先”,累计为民兴办实事60件,使近万名特困群众基本生活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就业难、上学难、入托难、看病难、住房难、养老难等问题有了突破性的缓解。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把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关率先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强化执政责任,加大执政投入,加强基层阵地建设。特别是2009年以来,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下大功夫、花大力气、付大成本,着力解决历史欠账,先后投入资金2亿多元,历史性地解决了全区24个街道、126个城市社区中,1/3街道无办公用房、1/3城市社区无办公用房或不达标以及部分基层政法机关无办公用房或设施落后的问题,大大强化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为更好地服务百姓、服务社会、服务辖区单位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社会管理创新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恪守为全市、全省发展大局创造和谐稳定环境的重要职责,着力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优化发展环境。特别是2009年以来,大力实施社会管理创新工程,社会服务管理水平明显提升。以百辆流动接警巡逻车、百名城市协管员、百名楼院长等为重点的社会管理“八百”工程不断深化和拓展,以全员人口管理为主的社区服务管理信息化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以市民公共服务呼叫中心,数字社区、视频监控和政务管理三个网络,突发性公共安全应急救援队伍、虚拟养老救助队伍和市民呼叫服务三支专业队伍为核心的“133数字城关”系统建成运营,有效建立了立体式、全覆盖、集“监、防、疏、控、管”为一体的社会管理新格局,人民群众对社会管理、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的满意度大幅提高。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特色亮点工作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多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特别是2009年以来,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奖”、“省级文明区标兵”,建成全国“科普示范区”及全国“社区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实现创建全省双拥模范区“七连冠”,建成全省“首批创业型城市示范区”;城关“民生就业360”服务品牌经验得到广泛推广,十九中“三师一建”活动受到了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虚拟养老”模式作为我国养老服务的“破题之举”受到全社会的普遍认可。全国社区养老现场会、全国“数字化城市”管理现场观摩会、全省统战工作现场会、全省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现场会等20多个影响大、规模大的国家、省、市级现场会先后在城关召开,不仅为城关争了光,也为全市乃至全省添了彩。
——过去的五年,是城关党的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五年。五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特别是2009年以来,以提高执政能力和保持先进性为重点,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纪律建设,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劲足、务实的干事氛围。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在全区形成了想干事的人有机会、会干事的人有舞台、干成事的人有发展的良好用人导向。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进反腐倡廉制度创新,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廉洁从政的能力和水平得到有力提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等活动,各级班子谋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涌现出了酒泉路街道“五园一湾”、临夏路街道“七树一林”、白银路街道“365”民情直通车等具有城关特色的党建品牌,街道社区党建、非公党建等多个亮点,受到中央和省、市领导的高度评价及各级媒体的广泛关注。
五年的奋斗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巨大成就来之不易,五年的丰硕成果鼓舞人心,所有亲身经历了这段创业实践的城关人,无不为之骄傲和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四大班子和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奋斗的结果,是驻军以及驻区单位鼎力支持帮助的结果。五年来,全区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团结拼搏、攻坚克难,无私奉献、埋头苦干,以勇于担当、勇于创新、勇于争先的精神为城关的事业奉献了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中共兰州市城关区第九届委员会,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城关改革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五年来,九届区委的工作富有成效,这八个方面的历史性跨越仅仅是全区工作的缩影,还有许多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明显的进步。回顾五年的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推进城关的发展,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发展是城关最大的政治,是解决城关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不懈怠、不放松,才能为建设“首善之区”提供物质基础,也才能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保障。必须坚持高点定位。“取乎其上,得乎其中;取乎其中,得乎其下;取乎其下,则无所得矣”。只有始终以高标准谋划、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实施,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取得一流业绩、达到一流水平,充分彰显“首善之区”的应有品位。必须坚持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永恒的动力,是各项事业不断进步的源泉。只有敢于和善于改革创新,才能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机制、新的举措和新的活力。必须坚持改善民生。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才能赢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凝万众之心,聚全民之力,把我们的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必须坚持夯实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只有抓基层、稳全局,打基础、管长远,强基本、提功能,才能不断夯实基础,稳固基层,为各项工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持久的动力。必须坚持团结和谐。团结出战斗力,团结出生产力。只有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因素,共同把城关建设得更美好。
二、未来五年的发展形势和奋斗目标
未来五年,是城关实现率先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我们必须紧紧抓住并将大有作为的五年。随着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支持甘肃加快发展措施的细化落实和省委“中心带动”、市委“再造兰州”战略的实施,特别是随着过去五年项目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能量的释放,城关将进入经济发展的加速期、改革创新的攻坚期、文化事业的繁荣期和社会建设的转型期。面对宝贵的发展新机遇,面对全区130万各族群众的新期待,面对省、市委对城关工作的新要求,我们既要肯定成绩、坚定信心,更要认清形势、居安思危,特别是要清醒地看到,尽管近年来城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在区位、资源、交通、科技等方面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但不容忽视的是,城关仍是一个欠发达地区的省会中心区,综合竞争力仍然不十分突出,与经济发展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相比,城关仍存在“六个不相适应”。
一是发展方式与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关虽已形成了符合区域功能布局和发展要求的“三二一”产业结构,但全区经济发展方式依然比较传统,产业层次仍然不高,产业辐射面、要素集聚度、单位产出率、产品附加值仍然较低,特别是随着土地、劳动力等成本上升,资源、环境、能源约束加大,人口结构、城乡二元结构、收入分配结构矛盾凸显,传统的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任务依然艰巨。
二是城市承载能力与加快发展的需要不相适应。受“两山夹一河”地形特点的限制,城关人口密度大、承载压力重、开发用地少、土地价格高、城市基础设施脆弱的矛盾日益突出,目前66平方公里的建成区面积承载着130多万常住人口,每平方公里承载人口近2万人,人口密度之高居全国前位,特别是随着发展用地供求矛盾的不断加剧,城市产业项目布局及改善人居环境等均受到极大的制约,城市承载力面临巨大挑战,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是城市管理水平与首善之区的形象不相适应。我们虽以建设“首善之区”为目标,大力推进城市的建管工作,但由于受体制因素和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影响,我们城市管理的方式方法、体制机制还难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有效协调、统筹抓总的工作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一些背街小巷、生活小区、楼群院落的管理还没有完全达到常态化、精细化和长效化,推动城市管理科学发展的任务还十分繁重。
四是民生改善程度与和谐社会的建设不相适应。城关作为全省发展水平较高的中心城区,近年来人民群众的生活虽得到了明显改善,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仍然不高,尽管全区经济总量在全国27个省会中心区中排名第11位,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仍排在20名之后,低保对象和相当一部分群众的生活水平还比较低,生活依然困难,就业质量、社保水平和收入差距等方面的问题依然较多,改善民生、维护稳定、构建和谐的责任仍然重大。
五是自有财力与建设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经过多年的发展,城关地区性财政收入2010年虽已突破100亿元大关,但自有财力留成仅占其1/10,只有10.5亿元,与目前正常维持年基本保障需求30亿元相比,缺口很大,矛盾突出,支持发展和改善民生“杯水车薪”、挑战严峻,缓解财政收支矛盾、增强自有财力仍然是关系全区加快发展的紧迫课题。
六是思想观念与率先科学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多年来全区上下虽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一些党员干部特别是一些领导干部思想解放的程度还跟不上社会发展的形势,仍习惯于用“老框框”、老办法观察和处理问题,缺乏抢抓机遇、加快发展的意识,缺乏敢想、敢闯、敢试、敢干的精神,工作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使一些机遇没有很好地把握和利用,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振奋精神仍然是我们今后需要常抓不懈的一个重要方面。
面向未来,面向发展,我们宁肯把问题看得重一些,把困难想得多一些,把各种不利因素估计得充分一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站在谋划全局的战略高度清醒地面对现实,冷静地思考未来,才能进一步唤起全区各级党政组织和干部群众的危机感、紧迫感,才能以更大的胆略和更有效的措施,开创城关率先科学发展的新局面。
从城关的实际出发,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创新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为主线,抢抓战略机遇,锐意改革创新,着力改善民生,全面加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力打造富强城关、活力城关、文化城关、生态城关、和谐城关、幸福城关。
围绕这一总体要求,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一个拓展、三个高于、六个翻番、六个提升”。一个拓展,即全力破解土地制约瓶颈,科学编制黄河北区域整体规划,大力实施削山造地、增容扩区计划,拓展发展空间,完善城市形态,到2016年,开发整理土地50平方公里左右,实现再造一个城关的目标。三个高于,即加快推进率先发展、跨越发展和科学发展,今后五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均保持两位数增长,高于“十一五”的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高于全国省会城市中心区的平均水平,在省会城市中心区的排名提档升位。六个翻番,即到2016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一般预算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实现在2011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力争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2万美元以上,基本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六个提升,即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推进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工作运行体制和机制,努力实现产业发展水平、城市管理水平、社会保障水平、城乡一体化水平、生态文明水平、市民素质水平的全面提升。
三、加快推进城关率先科学发展
今后五年,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抢抓机遇,开拓创新,充分发挥省会中心区优势,切实增强“首善意识”,深入实施“三大战略”,着力抓好“六个重点”,加快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迈出大步伐。
增强首善意识
首善意识,就是要按照“打造最好、追求卓越”的标准和“中心带动、城关率先,率先跨越、城关先行”的目标,突出发展为先、创新为魂、民生为本、和谐为基、环境为要的“首善”内涵,快起来促发展,“跳起来摘苹果”,着力形成强大的发展力、承载力、辐射力和凝聚力,力争做到发展率先、城市繁荣、环境优美、人民普惠、社会和谐、政治安定、服务均等、保障完善、诉求畅通、管理高效,切实使产业发展体现“辐射”,城市建设体现“品位”,社会管理体现“示范”,改善民生体现“率先”,改革创新体现“引领”,各项工作在全市创一流,在全省争上游,在全国树品牌,努力把城关建成全市乃至全省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的“核心区”,建成区域性现代商贸中心、现代服务业中心、高新技术产业中心、特色旅游休闲中心,建成经济最发达、就业最充分、保障最完善、社会最安全、教育最优化、文化最繁荣、环境最宜居的现代化城区,打造成引领全市和全省科学发展的“首善之区”。
实施三大战略
(一)空间拓展战略
拓展城市空间,事关城关的未来和希望。势在必行,刻不容缓。要按照“跳出老区建新区,建设新区带老区;新区抓框架,老区抓提升,共同促提高”的“南升北拓”总体思路,全面推进城市的建设、管理与发展。“南升”,就是要以黄河南岸棚户区、城中村、破旧楼院改造为重点,加大老城抽疏和绿化、亮化、美化力度,打造城市新亮点、新地标、新景观,提升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实现老城区的华丽转身;“北拓”,就是要以黄河以北地区成片开发为重点,在目前已基本完成土地开发总体规划编制、可行性论证、地质灾害防治、环境影响评估等前期工作,及前期尝试性开发实践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切实加大削山造地力度,努力打破区域界限,积极大胆探索,实施联合开发、利益共享等开发模式,力争每年开发整理建设用地10平方公里,至2016年达到50平方公里左右,努力为项目建设、园区扩容、生态再塑、城市发展提供摆布、安置、延展的充分条件,全力打造一个“依山傍水、南北相望,宜居创业、活力无限”的“城北新区”。
(二)结构优化战略
优化产业结构,事关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综合竞争力的提升。要按照“做优三产、做精二产、做特一产”的发展思路,不断提升产业档次,增强经济发展新优势。“做优三产”,就是要按照“做大规模、提升能级”的要求,以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为载体,加强规划引领、资金引导和政策聚集,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会展经济,着力培育文化创意、中介服务、金融保险、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积极引进一批总部管理中心、研发中心、交易中心和资金信息集散中心,全面打造中央商务、现代物流、园区生产、文化休闲等现代商务功能区,构筑倍具活力的以现代服务经济为主的新型产业体系。“做精二产”,就是要按照“融合创新、集聚特色”的要求,立足区域经济发展资源,在有选择地发展“都市工业”的同时,着力依托生物制品研究所、兰大科技园、航天510所、中科院驻兰院所等丰富的科技优势,充分发挥科技孵化器的作用,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九州开发区、西北永新产业园和生物医药产业基地建设,努力推动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发展、融合发展和创新发展。“做特一产”,就是要按照“突出特色、培育品牌”的要求,围绕“生态化、特色化、集约化、高效化、品牌化”发展方向,依托中心城区和沿黄地带优势,积极发展具备一定规模和档次的“观光采摘园”、“农事体验场”、“民俗度假村”等特色农业旅游品牌,着力构筑绿色、生态、休闲的都市观光产业体系,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科学转变。
(三)项目驱动战略
项目是生产力,项目是财源,项目是就业,项目是后劲。要按照“强化一个意识、推进五个一批、抓好一个攻坚”的思路,始终把项目建设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工程来抓,全方位地加强项目建设。“强化一个意识”,就是要不断强化“抓发展必须抓项目、抓项目就是抓发展,不抓项目是失职、不会抓项目就是不称职”的意识,在全区上下切实形成“一门心思抓项目、一往无前跑项目、一鼓作气建项目、一以贯之为项目”的浓厚氛围。“推进五个一批”,就是要倒排工期、加快进度,全力推进庙滩子危旧房整体改造、九州生态园、兰山生态园二期、兰州奔马汽车公园、重离子束治疗中心、创意国际商贸城、飞天文化产业大厦等在建项目“竣工一批”;倒推倒逼、完善手续,全力推进兰州“鸿运·金茂”城市综合体、白道坪整体开发、大连万达商业广场、甘肃财富中心、红楼时代广场、徐家湾民族风情园、武都路中央商务区、九州凤凰城住宅小区等待建项目“开工一批”;强化协调、积极对接,全力推进伏龙坪城市公园、兰州苏宁商业广场、付家巷旧城区整体改造、酒钢结算中心、中科捷高九州光电光伏产业园等签约项目“落地一批”;认真谋划、精心储备,全力推进奥体中心、桃树坪整体改造、张苏滩商业文化广场、拱星墩后街整体改造、白土巷危旧房改造、冷链物流产业园等潜在性项目“凝炼一批”;抓大抓强、保重保主,全力推进“5515”项目行动计划的落实,力求经过几年的发展,着力“展示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重要代表性的项目,建成数个体现兰州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引领发展前沿水平的城市综合体、集聚现代服务新业态的五星级酒店,进而使城关成为全市全省项目建设的主战场、主阵地和主形象,成为经济发展的爆发点、城市形象的展示区和地标性建筑的聚集地。“抓好一个攻坚”,就是要大力推进项目拆迁攻坚,按照“普法先行、媒体配合,依法执行、规范运作,有情操作、后续跟踪,周密准备、合力拆迁”的要求,全面推广被媒体称作“和谐拆迁”的城关模式,依法拆迁、规范拆迁、和谐拆迁、文明拆迁,以更加到位的政策、更加到位的措施,切实为加快项目建设创造条件。
突出六个重点
(一)加快率先科学发展,增强现代产业竞争优势。牢固树立“加快发展才能科学发展,科学发展是最好的发展”的意识,立足城关区情优势,进一步把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商贸业、高新技术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快构建与现代化中心城区地位相配套、与城市化进程相吻合、与城乡居民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着力依托“一区两线三组团”,全面建设以南关什字和西关什字、东方红广场等“六大商圈”,甘南路、大众巷等“十二条特色商业街”为代表的区域性、全国性商业街区及特色专业市场和城市综合体,实现由点状拉动到组团式发展。不断加大对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高新产业的扶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信息产业、生物制药、软件动漫、文化创意园区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努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发展。全力打造以“大兰山”旅游风景区、徐家山森林公园等为重点的旅游景观,形成集观光旅游、休闲娱乐、居住度假为一体的南北两线旅游休闲经济带,推动农业向非农特色主导产业集中、农民向集中居住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全面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积极抢抓园区建设的政策机遇,加快推进九州开发区增容扩区,积极争取省市在土地开发整理、基础设施建设、生态修复等方面的支持,拓展园区空间,提高承载能力,加快产业聚集,把九州开发区建设成为新兴产业集聚区、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试验区和生态修复示范区。坚持“非禁即入”原则,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加快提升城市功能品位。城市品位代表城市的品质和档次,是一个城市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的综合反映。城关代表着全市、全省的形象和品位,必须着眼于省会中心区的功能定位,全面提升城市建管水平,增强城市魅力和竞争力。坚持高标准建设,进一步加大争取上级资金和市场融资的力度,加快小街巷改造和城乡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河洪道综合治理和地质灾害治理,新建和改造执法、环卫、绿化站、所,改善基层办公条件。突出对城市标志性建筑、重点片区、重点街区的精心设计、精细施工和精品建设,形成单体建筑各具风格、群体建筑和谐美观、不同街区景貌各异、整体形象特色鲜明的建筑格局。加强生态建设,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大力实施城市绿化和园林造景工程,规划建设湿地公园,推进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和面山景观改造工程,做足山水文章,彰显“得山独厚、得水独秀”的自然特征。坚持高水平管理,不断强化节约集约用地,进一步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理顺管理体制,坚持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强化街道社区的管理主体作用,优化提升数字化城管水平,大力实施网格化全覆盖管理,不断推进城市管理跃上新的台阶。
(三)加大民生改善力度,着力提高群众幸福指数。改善民生是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城关率先和首善的内在要求,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努力让城关的人民群众生活得更加富足、更加体面、更有尊严。坚持把就业作为民生之本,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按照“项目扩大就业、创业带动就业、政策扶持就业、服务保障就业”的要求,不断完善创业、就业服务网络和工作体系,加强基层公共就业平台建设,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着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和就业困难人员三类重点群体就业,建立面向困难群众的就业援助长效机制,建设“就业最充分城区”。按照“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基本生活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加快建设投资多元化、制度规范化、服务社会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实施全民参保无缝隙全覆盖,打造“保障最全面城区”。进一步加大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力度,深入实施“虚拟养老”工程,构建形成“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专业服务”的虚拟养老新格局。坚持把住房保障工作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农村危旧房改造力度,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完成800万平方米的旧城改造任务。积极借鉴“五泉小苑”管理模式,加大对老城区“三不管”楼院的改造和管理,加快实现百姓住所“环境整洁、文明有序,设施完善、安全和谐”的基本目标。创新完善符合省会中心区特点的综合、动态、防控相结合的网格化、属地化、科学化、法制化、社会化的“五化”食品药品监管体系,创建食品药品“放心消费城区”。
(四)大力发展社会事业,不断提升公共服务能力。社会事业发展是一个社会发展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内容,也是党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更是开创城关人民幸福生活新境界的“首善之举”。要切实加快社会事业发展,努力实现“学有优教、病有良医、娱有渠道、健有场所、老有善养”的目标。继续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满足社会对教育资源特别是优质教育资源需求为目的,深入实施教育满意“行动计划”和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切实加快教育信息化、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校安工程”,进一步优化整合、科学布局各类教育资源,着力形成“体系完整、布局合理、发展协调”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努力解决群众“上学难”、“上好学更难”的问题。着力实施“全民健康工程”,整合卫生资源,全面开展健康教育,加快区医院、中医骨伤科医院改造提升,打造示范性中医特色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重大传染病预防控制监测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体系,着力构建“布局合理、服务完善,分工明确、质优价廉”的卫生发展新格局,不断提高城关市民的健康指数。充分发挥全国科普示范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科普益民”、“科普惠农”、“青少年科学素质提升”工程,不断提升全民科技素质。大力实施“文化活区”战略,坚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和经营性文化产业“两手抓、两促进”,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倡导“主流文化”、“精英文化”、“大众文化”、“草根文化”的相互融合与共同发展,引导形成群众性文化活动“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评比、年年有节会”的繁荣局面,构建形成文化设施齐全、文化服务完善、文化活动充满活力的发展格局,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五)促进城乡统筹发展,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联动、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农村产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走出一条具有城关特色、体现首善水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新路。坚持规划先行,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突出“全域城关”理念,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编制城乡发展规划,用规划促进城乡对接,推进城乡大融合大发展。以新农村建设为龙头,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着力实施基础设施改造、环境整治、住房改造、民生改善和生态建设“五大工程”,加快推进“大兰山”整体开发、青白石地区综合开发和偏远地区整村搬迁工程,集中人、财、物力,全力打造引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石沟新村”、“青石小镇”、“兰山人家”等示范工程,积极有效解决地质灾害频发、经济实力薄弱、基础设施滞后、生活方式落后等影响农村发展的突出问题。加快“城中村”综合改造步伐,坚持“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利民益民、综合改造”的原则,努力把“城中村”建设成为设施齐全、生活便利、环境优美的现代文明社区。以产业调整为依托,推进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坚持高起点、宽视野、大思路、大手笔谋划南北两山发展,大力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积极吸引城市资金、人才、管理、科技等资源要素向农村地区流动,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当规模经营,在北山、南山、东岗三大片区引导建设以生态旅游观光、设施品牌农业、山地休闲观光为特色的都市型现代农业体系。以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为重点,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统筹城乡就业、教育、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社保等事业发展,集中力量办成一批农民渴盼的大事、实事和好事,不断为城乡一体化提供持久动力。
(六)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不断提升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全区上下要正确把握新形势下的新变化、新特点,针对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着重研究加强社会管理、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着力转变工作理念,努力从传统的“整治命令”思维转变为“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从政府“统筹包干”转变为注重运用社会力量形成管理合力,从习惯“灭火”转变为突出源头治理,从青睐硬性行政手段转变为重视运用经济、行政、法律、道德、科技等综合手段进行管理。下大力气解决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渠道,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化人口计生在社会管理中的基础作用,从人口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入手,建立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人口动态管理机制、特殊人群服务管理机制、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公共安全体系、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安全生产监管体制、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应急管理体制等,构建有效的综合管理和服务平台。继续推行和完善提升“楼院长”管理模式,加大社区管理社会化改革力度,探索建立政府指导、公益性社会组织实施、居民志愿者互助服务、市场购买服务相互衔接的有效的社区公共服务体系。积极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提升管理层次和质量,全面推进“133数字城关”系统建设应用,大幅提高社会管理的精细化、动态化、高效化和个性化水平。坚持不懈推进工作重心下移,把更多的财力、人力、物力投向基层,提高基层干部管理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壮大基层力量,筑牢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第一道防线”。
四、切实为首善之区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
实现率先发展、跨越发展、科学发展,需要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全面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不断提升服务水平,为加快推进“首善之区”建设进程创造最有利的条件。
(一)进一步解放思想,积极推进工作创新。城关作为引领全市全省率先发展的中心区、核心区,各项工作要不断跃上新台阶,就必须把进一步解放思想、努力创新贯穿到“首善之区”建设的各个环节,贯穿到全区工作的方方面面,不断创新思维方式,创新思想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发展环境,以大思路、大谋划、大手笔、大革新、大开放来推进改革和发展。“大思路”就是要进一步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着眼全局,把握大势,立足全省看城关,放眼全国看城关,以大思路推进大发展。“大谋划”就是要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城市“无中生有,有中生优,优中生强,强中生大”的先进理念,敢想、敢干,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以大谋划推进大进步。“大手笔”就是要进一步树立精品意识和一流意识,干就干好,干就干出一流水平,以大手笔推进大提升。“大革新”就是要进一步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体制机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制约,以大革新推进大创新。“大开放”就是要进一步树立开放意识,以更加开放、开明的心态,“走出去”学习先进,“请进来”借力发展,以大开放推进大开发,不断加快城关“率先科学发展、建设首善之区”进程。
(二)大力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提升城市文明程度。文明是活力,文明是动力,文明是魅力,文明是实力,文明是治理。建设“首善之区”,离不开文明这一强有力的精神作支撑。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推进公民“四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努力培育广大市民对城关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居住在城关、工作在城关、奉献在城关的自豪感。坚持广泛深入地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全力促进民风建设,以“启民智、修民德、正民风”为核心,培育文明新风,净化社会环境,营造“讲法规、讲科学、讲文明、讲诚信”的和谐氛围。坚持把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的群众性实践活动,在以人为本、惠及群众上下功夫,在广泛动员、发动群众上下功夫,在突出特色、提升形象上下功夫,在丰富载体、夯实基础上下功夫,在培育典型、强化引导上下功夫,努力让精神文明建设之花开遍城关的每一个角落。
(三)全面推进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快依法治区进程。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国家权力的职能。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推进人民政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规范化、制度化。继续做好双拥、民兵预备役、统战、民族宗教、港澳台侨工作,更好地发挥工、青、妇等群团组织作用,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积极推进基层民主进程,实行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厂务公开,发挥广大群众的民主监督作用。坚持以提高领导干部法制素养、公职人员法制意识、基层群众普法教育、青少年法律素质、企业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为重点,加快依法治区进程,不断提升全民法律意识和社会法治水平。全面推进部门执法责任制、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广泛开展执法督导巡视、案件评查检查“双满意测评”活动,规范行政执法,促进司法公正。
(四)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着力构建平安和谐城关。始终把“保一方和谐稳定”作为城关的政治责任,全力为改革和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环境。坚持把维护稳定的着力点放在基层,健全和完善“大维稳”、“大调解”网络体系建设,积极探索社会维稳长效机制,切实形成群众支持、各方互动、综合施策的维稳新局面。坚持以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重心下移,整合资源,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通过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和深入细致的群众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良好秩序,有效应对社会风险。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一体化网络,继续有效开展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场所、重点领域和重点人群的社会治安排查整治工作。严厉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恐怖活动和刑事犯罪活动及各种黑恶势力,维护社会治安秩序稳定。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系。健全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制,大力提高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食品安全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处置能力,建设“平安城关”。
(五)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不断提升共驻共建水平。立足城关省会中心区的特殊区位,始终把做好服务作为自身的重要职责,以服务促发展,以服务树形象,以服务增合力。进一步增强为驻区机关、部队、学校、企事业等单位主动服务的意识,加强与辖区单位的沟通与联系,做到工作成绩主动上门汇报、大型活动主动上门邀请、重大问题主动上门征询意见、即时信息主动上门提供、优惠政策主动上门介绍、企业困难主动上门服务,努力在提供各种服务、加强单位间协调协作的过程中实现横向联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双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强化宗旨意识,以不断满足居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为出发点,着眼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逐步推广“一刻钟精品服务社区”模式,努力实现居民群众需有所应、困有所助、难有所帮,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全体成员、服务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的公共服务体系。广泛倡导“家园意识”,着力引导驻区单位和市民切实把城关当作自己生存发展的物质与精神家园,不断增强“住在城关、热爱城关,建设城关、发展城关”的意识,切实发挥自身优势,主动参与城关建设,积极为城关的率先科学发展贡献应有的力量。
五、以改革创新精神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实现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干部。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把全区各级党的组织建设好,把广大党员的作用发挥好,切实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一)大力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按照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要求,着力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信念,作为一种精神追求,通过学习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精神境界、提高工作能力,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致用、学以创业。深入推进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建立“导学、述学、督学、评学、奖学”长效机制,紧扣不同层级、不同类别、不同年龄、不同岗位党员思想、工作、作风的具体实际,坚持继承传统与推进创新相统一,经常性教育与适时集中教育相结合,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个人自学、在线学习与赴外培训相结合,探索构建以人为本、与时俱进、富有实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大批掌握丰富现代知识、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全区广大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头遵守和践行党员行为规范,坚持以学为先,认真学习,坚定信念,做善于学习的模范;坚持以民为上,牢记宗旨,服务群众,做勤政廉政的模范;坚持以实为本,实事求是,真抓实干,做求真务实的模范;坚持以德为基,端正品行,崇尚科学,做明荣知耻的模范;坚持以和为贵,顾全大局,和谐共事,做团结合作的模范。
(二)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优化各级领导班子结构,选好配强班子“一把手”,培养和选拔大批能够担当重任的年轻干部,培养他们具备在复杂环境、关键岗位砥砺品质、锤炼作风、增长才干的能力。认真贯彻干部任用《条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人用人,坚持靠工作实绩获取晋升“入场券”,靠群众公认获取晋升“资格证”,靠集体决定获取晋升“任命书”,真正“敢为事业用人才”,把政治坚定、实绩突出、作风过硬、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选拔上来,让吃苦的人吃香、让实干的人实惠、让有为的人有位,进一步做到不让综合素质高的人吃亏、不让工作实绩突出的人吃亏、不让老实干事的人吃亏。积极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科学下放干部管理权限,建立健全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干部选拔任用提名制度,创新干部考核方式方法,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坚持对干部从严要求、从严教育、从严管理、从严监督,不断加大考核结果运用力度,积极健全干部进退流转机制,拓宽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渠道,不断激发干部队伍活力。
(三)大力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健全党的基层组织体系,形成科学严密的组织架构,着力构建“大党建”格局。以“三有一化”为重点,不断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着力打造一批党建品牌街道和精品社区,实现基层党组织作用“全面发挥”。以开展争创“五个好”活动为抓手,继续深化拓展“三争一促”活动,加快完成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一体化建设任务,实现党组织与人民群众的“全面联系”。以开展“三师一建”活动为核心,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努力营造广大教师争做师德标兵、教学能手的浓厚氛围,实现基层党建带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围绕组织设置科学化、阵地建设规范化、教育培训立体化、活动开展多样化、作用发挥长效化、经费保障多元化“六化”任务,有力促进非公企业党组织“全面覆盖”。继续深入开展以“争做创新型党员、争创学习型支部、争建效能型机关,提高服务质量”为主要内容的“三争一提高”活动,切实转变机关作风,实现基层党组织“全面服务”。进一步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最大限度地为基层党建工作开展提供人力物力保障,构建人员、经费向基层社区倾斜的“金字塔式”配置模式,实现基层党建“全面保证”。
(四)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突出“教育、监督、制度、惩处”四个抓手,建立和完善适合区情实际的反腐倡廉制度体系,不断增强反腐倡廉的自觉性、从政行为的约束性、社会防控的有效性和党纪国法的威慑性。教育广大干部切实把握住自我约束这条“警戒线”,进一步拓宽从源头上预防和解决腐败问题的领域,着力规范“权、钱、人”等决策行为,形成有利于用好权、管好钱、选好人的体制机制。教育广大干部切实把握住党纪国法这条“红线”,自觉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加强自身修养,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弃非分之想,常怀律己之心,老老实实做人,清清白白做官,干干净净做事,切实提高在是非面前的辨别能力、在诱惑面前的自控能力、在警示面前的自制能力。教育广大干部切实把握住为民谋利这条“主线”,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用活监督平台,用好监督机制,使之成为党员干部的“紧箍咒”,以党风廉政建设的新成效取信于民。教育广大干部切实把握住干事创业这条“实线”,围绕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大力整治行政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的行为,以更加严格的追究问责办法,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使之切实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忘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员的政治本色。
(五)大力加强干部作风建设。作风就是旗帜,作风就是形象,作风就是战斗力。实现城关未来五年发展的宏伟蓝图,必须狠抓作风建设,促进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全区广大党员干部要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在思想上求实、作风上务实、工作上踏实,对工作倾注心血,为事业燃放激情,把所有精力和全部心思集中到干事创业上,以实干求业绩,以实绩赢民心。大力弘扬敢闯敢试、奋发有为的作风,增添有大追求、干大事业、谋大发展的勇气和魄力,敢为人先、敢想敢干,勇于攻坚、勇于克难,坚决反对固步自封不改革、墨守成规不创新、消极畏难不干事。大力弘扬以人为本、亲民为民的作风,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服务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大力弘扬谦虚谨慎、团结拼搏的作风,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团结,用共同的事业维护团结,用真挚的情感增进团结,以班子的团结带动上下级之间、干群之间乃至全社会的团结和谐,形成万众一心干事业、群策群力谋发展的生动局面和强大合力。
【中国共产党贵州省第十次代表大会】推荐阅读: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巴彦淖尔市第一次代表大会代表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册05-20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11-02
学习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讲话的心得体会05-08
国共产党党员代表大会选举办法10-18
2024中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研究成果发布会暨第十二届中国房地产投融资大会08-29
中国共产党员条件11-06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章程07-29
中国共产党员的标准08-21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史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