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近入学申请书

2024-10-17

就近入学申请书(通用11篇)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1

今日学堂全体老师:

大家好!

我是王xx的爸爸,怀着强烈的愿望为王xx申请入读今日学堂。近二年校长博客的接触与学习,让我们坚信选择今日学堂,就是选择新生活,新人生。我们时时感受到不一样的旋律,不断发现自己,提升自己,挑战自己!以下就是依学堂的申请“游戏规则”分享我们的强烈愿望。

一:家庭情况说明

我和王xx妈妈都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出生的体制大学生,充分感知体制怪胎恶毒,一直试图砸碎旧枷锁寻求新生活,新人生。十五年前抛弃体制“铁饭碗”下海深圳,几经艰辛,摸爬滚打,立足企业服务。目前我们感情稳定,婚姻牢固,身体健康,收入尚可,小康生活,财务自由

王xx,男,9岁半,身高1米41,体重36公斤左右,目前在行知学堂学习。他是一位比较大度的小男生,能很好地跟同学相处,有一定的协调纠纷能力。借用学堂老师的话,当一帮小伙伴出现分歧时,他经常能找到共同点,让大家都能接受。

在学习上,他有良好的阅读兴趣和爱好,理解力也是目前他班上较好的,科学知识面广,但自制力有提升空间,英语语感需要大量输入,同时耐心很强,现逐步有成长定力,静心得到加强。

运动和体能上,在进步成长中xx。以前王xx玩摔跤,挑战老师尝试数次不成功就会放弃。有一次在老师的再三鼓励下,第三局赢了,他就再也不跟那个老师摔了,说自己要保持打败老师的最高纪录和荣誉。现在不但运动基础不错,荣誉感很强,协调性和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能够不断地设定自己的目标,勇于挑战自我了。

财商及情商方面,能自行支配和使用,完成整个交易过程,有计划,有分配,有克制,没有出现过因计划不周而导致后面几天无水果吃的情况,更重要的是孩子学会了交换,分享与帮助他人。学堂的原则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做的事情自己负责,在做好自己的事情前提下帮助别人”,因此王xx在起居行为方面也进步很大,且能够节假日回到家里同样标准落实。他对他妈妈说,他不想放弃自己成长的机会,希望家长尊重他。对师长提出的一些细节问题,也都虚心接受,行为心理模式健康。

二:请介绍您的家庭情况

前面介绍了作为深圳新移民,非常感受移民文化——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自然法则,强烈赞同今日学堂强势与准强阶层在一起的狮子家庭的理念,仿佛听到学堂狮子发出的“咆哮”声,那就是用自己的行动搏击敌人,证明自己是命运的主导者。

在我成长的岁月,那年中考填报志愿,来到重点高中和师范中专的十字路口,对于世代务农及当年时代背景,选择报读师范是97%学生的方向,而我却选择了那属于3%的狮子人群一员,并且重点高中的录取线还高过于师范中专录取线。几年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一次同学探亲之旅,让我接触到深圳的活力及开放的思想,又一次放弃“羊群生活”,挑战狮子的活力!

回首往事,时时梦牵,我自豪,我骄傲!我做我命运的掌控者!那时代还有很多人拼命买个农转非户口,城镇入户指标——但过几年就发现买与不买都一样没有任何区别,上当的人总是那么多!因为他们的思维就是一群羊的思维,他们的视线从没离开过眼前一小块草地,改不掉身上的劣根性,吃亏的还是他们自己。“把一样东西作废之前再抬手甩卖”的游戏是迷惑不了狮子眼睛的,不信体制文凭稻草又将是这个年代相似游戏的道具!

只有真教育培养“狮子”的素质,剔除“羊”的劣根性,才成为行动上的“真狮子”,而非嘴上说的“假狮子”!在思维训练方面更加严格要求落实,非意识形态的“叶公好龙”,永远用自己清醒的头脑看到事实的本质,看到“绵羊思维”中的愚蠢之处。既使被强者打败后,也一定会总结教训、立刻改正,让自己更加强大,他们不会埋怨事实——这是“狮子”的法则。

这几年的王xx成长,我们有意识培养了他自主、独立、自强的元素。如:小学一年级就自己独自上放学(搭公交近半个钟);走九层楼梯回家(特选没电梯的`楼房居家);独自去市图书馆、中心书城借阅的书有《群狮去流浪》、《雪豹悲歌》、《第七条猎狗》等;三年前就我们父子二人挑战了30元三天的“低碳旅游”,没有坐车,双腿徒行,没有住店,自背帐篷,没有餐饮,自找资源,实为“流浪街头”。学会如何做一头狮子,尽管环境种种限制、束缚,但狮子家长训练、示范,让他体内的能量以不可思议的方式和速度展现出来,给周围的世界带去震撼!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强势与准强势阶层在一起,小狮子需要狮子团队更好的历练与成长,学堂选择物质和精神方面都强大的“狮子家庭”,培养“狮子群”,有效地为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服务;这样一小部分有理想,有志气,有能力,有责任心的孩子,他们将来长大后,是能够为中国获得荣誉,得到世界其他国家人尊重的。这也是我们全家此刻最强烈的愿望与祝福!

三:您为何想送孩子进入今日学堂的理由

狮子家庭不是平庸之辈,不是随波逐流的大众,必须是有眼光、有行动力的。做好行动力就从当下把握申请入学今日学堂开始。

1、选择入读今日学堂,就是选择今日新生活、新人生,是新教育、新思维的落地,是准狮子家庭向狮子家庭的迈进!他的收入、行为、思维、饮食等模式的影响面绝非体制学校羊群所能比及的,看过校长博客,在《20xx世界末日》的电影课上,如何指导孩子,帮助孩子建立精英思维,更坚定了我们的教育目的就是培养服务社会的精英人才,这也正是今日学堂的终极教育定位,所以送孩子进今日学堂能够帮助我们达成这样培养精英的目标。在目的、教育目标及如何实现上,请让我借用华顿私立学堂的一张思维导图来告知,这样自然非常清晰地诠叙了我们申请入读今日学堂的理由。(感恩华顿私立学堂较完整系统表达了今日学堂价值所在及实施方略,在此鸣谢!)

上图中正是我们非常认同的教学目标定位——中国私立精英教育,让孩子掌握精英的思维、行为、语言。今日学堂从14项行为准则,帮助孩子建立人生价值观;熟读熟背发行量超过《圣经》的《道德经》,使孩子们提升智慧,认识自然和社会,懂得与自然和谐相处。品鉴《资治通鉴》、《帝鉴图说》、《庭训格言》等,使孩子们学习帝王统治之术,认识人性,知道自己将来如何开辟、管理自己的一片天地。学习《论语》、《大学》、《吕氏春秋》、《淮南子》等,使孩子将来能够显示自己知识学养的深厚,显示思想的高贵,显示个人气度的不凡。研读《黄帝内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使孩子将来面对自己和家人的健康问题,正确解决,保持健康的身体。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孩子树立健康饮食观念,懂得保持良好的情绪和心态;人际及人际关系课程,让孩子认识人性善恶,知道如何与人相处;学堂还有幸福课、音乐欣赏课、医学课、财富课,男孩有男孩的课程,女孩有女孩的课程。所有课程的设置,无不是按照“教其心,育其身”的原则,真正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为孩子将来更好生活更好发展奠下基础,把孩子培养成精英人才。

2、一切改变均来源于需求,我们向宇宙发出我们的声音。“我愿,我求”,如若录取入学,我们将作如下计划安排:

a孩子回原就读的体制学校,向全校师生公开履行荣誉法则。

b践行狮子的勇气和毅力,可选择自助独行云南会泽入学,沿路宣传新教育理念。

c家长提升认知思维盲区,越发学习的紧迫性。愿每月与孩子互动,示范改写二篇以上博文。

d剖析自我,蜕变升华。从新教育的“消费者”向“经营者”角色转变。

e狮子家庭调向聚焦,筹办类似今日学堂的新教育,承担更多社会责任。

正所谓:一人入学、全家提高、惠泽亲朋、服务大众啊!

3没有任何一个孩子的成长之路是可以计划出来的;也没有任何一条教育之路是可以一成不变的。校长曾言孩子不到18岁的话,无法判断孩子的发展方向是不是“为学校争光,为社会服务”的优势人群,只有到了大学,孩子的个性才展露无疑。现在孩子才九岁,但我相信入学今日学堂后,可以影响,这种新生活,新人生理念一定会融入到他的血液,他的身体的一部分,就如同精神信仰一般,成为他的灵魂!不管入学堂后会不会离开学堂(包含各种可能的原因),他的新教育方向一定会延伸,我们对此充满期待;成人后孩子可以做新教育的老师,或医或商都谓服务社会,服务大众。这就是我们的安排,当下尽可撒播新教育的种子,给予阳光、土壤、水分——

四:学堂应该优先录取你孩子的理由

我相信许多家长存在类似的心态:既想奢望学堂能录取自己的孩子,又担心缘分不够。因此去年我就前后拜访、考察了十几所学堂,从堂主到老师、校工,从教学理念到落地,包括工资待遇、师生流失率等,后决议进入清心学员程校长办的行知学堂,为今年入学今日学堂作充份的准备,也就是张校长所谓的“曲线救国”式入读今日学堂吧。以下几点为优先录取的理由:

1全家包括孩子有强烈的成长意愿,选择新生活,贴近新教育。自助天助,天必祐之。做精英,做世界所需要的服务社会精英。

2孩子接受新教育的变化(可参考孩子的入读申请),坚定了狮子家庭精英心态。愿自我超越,自我挑战,自我成长,符合学堂筛选“准狮子标准”。

3感恩行知,感恩程校长。升录今日学堂成长是对他们最好的肯定和报答,期望今曰成全感恩之心。

4“独特性”的今曰学堂此举收录“唯一性”的王xx,若干年后市值溢价,也许能衣钵传承,奉献社会,因为信仰的火种,无人能阻。

5优先录取王xx,疑似新教育“头名状”,实为我们提供了更好办类似今日学堂的新教育,通过孩子切身体验学习今日学堂的办学经验,服务大众。

批判体制容易,选择、兴办学堂不易,且行且珍惜!

五:您的家庭成员,对于您选择孩子入读新教育的异议和担心的问题

没有任何异议和担心!自二年结缘、相识、相知,特别是全家的成长变化,更坚定我们的决心。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老家没有生活在一起,但都民主,且在电话中感受孩子的进步,也非常喜悦,直言新教育结识太迟,现申请今日颇有相识恨晚之意,并鼓励堂兄表妹加入。(本在优先录取理由有一条大家族的期盼,就是他们的心愿和心声,后在修改时删除了)

六:如果您的入学申请未得到批准,你认为会是什么原因?

思考良久,只指精英教育太少。虽有抱负未录,黯然接纳,也顺其自然,再练深功。也许是我们向往新教育“圣地”的一段插曲,一份成长的礼物

倒逼家长作一个伟大的选择——做类似今日学堂的教育,其中无疑是校长的良苦用心,佐证如下:

1今日学堂无偿公开教学“秘密”,分享教育理念,开办网络平台,把班级、教师、学生博客,教学案例,学生体验全公诸于众。

2通过今日学堂的示范教育,让家长看到新教育的希望,树立信心,让一些有能力有时间的家长,走上自助教育之路。

3锁定高端收入群体,“先教育起来”他们的孩子,来提高社会效应,让有限的新教育资源发挥相对最大化。

总之,珍惜生命,愿意自助助人,这种选择无疑是很有勇气和智慧的。做合格的家长,还要做难得的老师,感恩校长,让我们再出发!

七:如果您的孩子申请后,因各种原因没有录取入学,您对孩子将如何安排?您怎样帮助他实现您的教育目标?

没有录取入读今日学堂,但并不能代表选择新教育大门的紧锁。自从去年把孩子从世人眼中所谓体制“名校”接出参加新教育,那时那刻对孩子近期教育安排就已清晰。“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要用它寻找光明”寻找新教育的“明校”、新教育的“明师”。

1我会参照今日学堂的模式,协助程校长继续探索,机缘一到自助办学,但我还是很珍惜这次申请的机会,整个过程就是一次梳理、吸收新教育的历程,且后面的孩子试读,家长面试依然充满挑战与期待,如履薄冰,只求蜕变。只“经师易得,人师难求”,新教育的灯塔依然还在会泽指引着我们——

2帮助孩子寻找成长的伙伴。孩子成长过程中,年龄越大,父母的影响力越小,而来自伙伴的影响力越大。同时也是对孩子背后的家庭、家长作选择,强势和准强势“狮子”家庭才是一个精英平台。

3进一步加强运动,“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运动对人的精神的影响是巨大的。把今日学堂理念贯彻执行。

4会读书不如会做事,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分享每天的心得,教孩子学习和欣赏别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缺点。

5吃是为了活着,而不是活着为了吃!——健康饮食观念。

6美满的婚姻和幸福的生活的二性教育。当然我会垂先示范,从行为、心理、思维等多方面帮助他实现精英教育目标。同时和体制应试教育公开表示“不和你玩了”,公开宣布自己的真实身份,公开表达自己的选择,捍卫自己的荣誉与责任。过一种痛且快乐的新生活——“痛快”人生!

八:假如您的孩子入学申请已经得到批准后,您可能会因为什么原因,会导致您认为送孩子来学堂上学的决定,并不是一个好的决定?或者您会因为什么原因而放弃入学机会?

借用一词,除非“海枯石烂”。对新教育的向往,决非他因可悔,就像热恋中美好的爱情,神圣不变!因为这代表着新的生活,新的人生,信仰的力量,谁能阻挡?

所以孩子在入学申请批准后,于经济(支付目前的学费还不足以降低家庭生活品质),于理念、于投资潜力等诸多因素都不能改变我们送孩子来今日学堂上学的决定,更何况今日学堂在新教育的高度,无人可及,学位难求,珍惜不已,谈何放弃!

以上就是我们的决心和信念,强烈申请入学今日学堂!望录取入学为盼!

此致

敬礼!

王xx的爸爸xx

王xx的妈妈xx

日期:xx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2

“四证”具体为:户籍证明,随迁子女与父母同一户籍的原籍户籍证明及父母的身份证(复印件);居住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的西安市居住证或本市居住的证明;务工证明,随迁子女父母双方合法的劳动务工合同或营业执照等务工证明及相关材料;流出证明,户籍所在地政府街道办或乡镇以上人民政府开具的在当地无监护条件的学生流出证明。

随迁子女办理小学入学,须由父母持“四证”到区县教育局或教育局指定单位登记,由区县教育局组织审核后统筹安排。随迁子女办理初中入学的,在本市小学就读的随迁子女持“四证”及小学毕业证书到所就读区县登记,由所就读区县审核后统筹安排。

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工作每年集中办理一次,随迁子女父母持“四证”及相关材料,按照规定时间报送居住证(明)所在区县教育局或区县教育局指定的单位。由区县教育局组织审核,对通过审核的随迁子女发放《随迁子女入学通知书》实施派位。审核结束后,及时发放《通知书》。申请人持《通知书》,按照规定时间到派位学校办理入学手续。

公开划片:就近入学的起点 篇3

划片入学是当前重点教育政策

划片入学主要采用“单校划片”和“多校划片”两种方式进行。“单校划片”,即直接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优质初中纳入“多校划片”范围,即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的各片区办学水平要大致均衡。多校划片的初中,采取随机派位的方式确定录取学生。

今年1月14日,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要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指导统筹下,为每一所初中合理划定对口小学(单校划片)。对于城市老城区暂时难以实行单校划片的,可按照初中新生招生数和小学毕业生基本相当的原则为多所初中划定同一招生范围(多校划片)。优质初中要纳入多校划片范围。”

1月28日,教育部办公厅即印发《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大城市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通知》,要求:“2014年各重点大城市应制订完善进一步规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方案。到2015年,重点大城市所有县(市、区)实行划片就近入学政策,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逐步减少特长生招生学校和招生比例,到2016年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招收特长生的初中学校所招收的特长生比例应降到5%以内。没有特长生招生方式的省份不再增设该方式。到2017年,重点大城市95%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5%以上的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组织考试及与入学挂钩行为得到杜绝,与择校有关的乱收费得到根治。已经实现上述目标的城市要进一步巩固提高。”

教育部副部长刘利民在谈到2014年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时强调,要坚持划片入学,体现就近原则,坚持“阳光”招生,确保整体工作在社会监督下进行,争得全社会的理解和认可。要推进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均衡发展,做大优质资源“蛋糕”,办好每一所义务教育学校,为招生入学夯实基础。

政策目标:解决择校难题

一个月内,教育部两次下发通知,先是下达“小升初”就近入学《实施意见》,接着再次下发通知,专门针对19个重点大城市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提出详细的时间表:到2015年,这些城市100%的小学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这项政策的目标,就是解决困扰基础教育多年的问题:择校。通过实行学区化管理,实现教育公平。

2013年,家住北京通州的马勇费尽周折把孩子送进了城区的一所初中。每个周末,他和爱人要送孩子学习吹长号。孩子的嘴总是噘着,腮帮子几乎吹变形了。和北京一样,在全国一些大城市不同程度存在“择校”现象。重点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分布尚不均衡,仍不同程度存在义务教育择校问题,影响了社会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满意程度,不利于和谐稳定。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19个大城市是“小升初”存在问题比较集中的地方。教育部相关司局进行过广泛调查,召开过多次座谈会,也多次征求社会各方面意见,才归纳出这19个问题比较突出的重点地区,对其提出专门要求。

早在2013年8月,教育部在发布《小学生减负十条规定》的征求意见稿时就明确提出,各地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2006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适龄学生就近、免试入学,可这一规定并没有落实。有家长表示:“划片入学是我小学入学就在做的事,而就近小升初是我六年级时开始实施的政策,而现如今我已经33岁了,这政策竟然还没彻底落实!”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表示,从教育部此次下发的通知看,100%小学划片入学态度很明确,但能否真得到执行,还有待观察;即使得到执行,如果学校间事实上存在的办学质量差异不缩小,择校的焦虑会依旧存在,会刺激家长竞相买学区房。

尽管努力多年,不同学校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北京一所重点小学的家长表示,他孩子上的学校,很多教学实验设备是从外国进口的;学生的文艺演出在大剧院,甚至有出国演出的机会;校庆仪式曾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而邻居孩子的学校,办学条件就没有这么好。熊丙奇认为,我国义务教育均衡问题之所以难以得到解决,就因为教育严重行政化,有的地方政府教育部门甚至成为择校利益链的重要一环。具体表现在,政府部门主导教育资源配置,既是管理者,又是办学者和评价者,学校办学没有自主空间。

专家表示,学校差距过大,尤其是师资队伍和生源之间的差距,是大城市难以落实小升初划片就近入学的主要原因。缩小差距需要通过校长、教师流动,以及示范性高中指标下放等措施加以解决。

保障政策实施需要信息公开

要让每一阶段的招生都经受得住公平性的质疑,须继续压缩招生的非正常操作空间,需要更负责的公开、透明机制。教育部就近入学的规定发布后,全国各地从小学到高中教育阶段的招生改革政策不断出台。2015年,北京、上海等19个大城市的小学要全部划片就近入学;90%以上的初中实现划片入学,每所划片入学的初中90%以上生源由就近入学方式确定。择校生或小升初不按规定入学的学生不得享受优质高中到校指标。

19个城市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不再“推优”,完全按成绩录取,同时全面取消择校生,并逐年减少各类特长生的招生比例,示范高中招生计划的一定比例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校。这一套教育改革“组合拳”力度不可谓不大。义务教育划片就近入学打破了以往“推优”、电脑派位等种种升学、招生模式。推行这一政策,能把不少家长从“小升初”的竞赛当中拯救出来,更加有利于教育公平。endprint

不过,人们开始担心,这会形成一种不良效应:欲上优质高中,必先就近上优质初中,欲上优质初中,必先就近选择有利学区。步步倒逼,很多家庭不得不从幼儿阶段,从买学区房开始,谋划一场未来十年的棋局。所以,要让划片入学的改革起到增进教育公平,而不是与之相反的效果,也需要有诸多辅助性的政策。要让每一阶段的招生都经受得住公平性的质疑,须继续压缩招生的非正常操作空间,需要更负责的公开、透明机制。过去民众对一些优质学校的不满,其实并不是反对有好的学校,而是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过程中不够公平,总是为特权、为各种关系、门路留下一扇后门。今年北京中招全面取消择校生,是一个进步,减少了不透明操作的空间。如果,例外总是难以避免,那么,例外招生就应该置于更严格的监督机制下。例外招生的学校有责任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向社会公开其招生结果,并向公众说明缘由。

就近入学、学区化管理的新政,大大改变了过去的择校入学模式。所有人在新政面前,都面临着信息不公开的处境。这种时候,把划片信息公开,既是缓解人们焦虑的措施,也是推行新政的手段。

实现教育公平第一步

冯来银因工作需要2013年才落户昆明。她对昆明公办学校的划片信息并不了解。今年,她的孩子面临小升初,所以,她到处查阅资料,试图了解自己的孩子能被分到哪个学校。让她失望的是,网络上根本查不到划片学校的信息。她咨询学校,得到的答复是:每年户口划分都会有些变动,今年公办学校的划片情况并不清楚。“学校划片没必要遮遮掩掩,只要能够遵循就近就便,公开透明,减少暗箱操作,那我就没什么意见了。”冯来银说,制定政策最好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多考虑,且制定好就不要朝令夕改,让家长无所适从。公开的划片信息当然是越详细越好,最好能在媒体、教育部门官方网站上进行公布,把划片区域、户口对口学校按片区列成表格。同时,也希望相关行政职能部门能尽快公开公办中学怎么划片,各个区的户口具体又该对口到哪个学校等信息。

更多家长表示,划片信息公布时间越早越好,这样可以给大家吃定心丸,对下一步安排能有个接受和准备的时间。如果划片信息都能够公开透明,这就等于让家长们吃了颗定心丸,至少能够清楚知道孩子可以在哪里上学。同时也可以减少家长猜疑。划片信息公开透明牵扯的利益群体太多,有关部门也有这方面的顾虑。

优质公办校附近的学区房热一直都是个问题,如果划片信息提早公开,肯定会加重学区房热。全面且提早公布划片信息,可能会衍生出“空挂户口”“伪造居住地”“搭户”等现象。但房价问题不是教育要解决的问题。选择是人的基本权利,抬高房价的是户籍制度和教育资源不均衡,不应责怪划片入学制度。教育部门能做和该做的,就是让人不管怎么选择,都能得到好的教育。

北京大学教授郑也夫表示,“入学平等的要害是反腐与教师流转。”学校的平等建设并不难。教学水平有两大支撑,一个是硬件,就是教学条件,现在国家不差钱,奥运会都办得起,把钱投到普通初中,硬件平等就解决了。“更重要的支点是教师的水平,不增加教师上班的交通成本,让初中教师在本区内轮转,3年轮转一次,抽签决定去向。”

就近入学管理 篇4

博明学校根据深圳义务教育就近入学管理办法并结合我校实际,实行按地段招生和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义务教育入学管理,确保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促进教育公平实行学生免试就近入学制度

第二条 各级政府应认真履行义务教育管理职责,科学制定义务教育发展规划,逐步推进教育资源配置均衡化。

规划部门会同教育、国土房产、建设等部门严格按照规划标准和学位需求状况,合理布局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土地储备、城市更新改造中加强和落实教育设施建设,切实保障学位供给,为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创造条件。

第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地段应当依据人口分布情况、地理状况和地段内学校规模划定。学校规模应当按照省、市规定的班额标准(每班一般45人以下,最多不得超过50人)计算。区教育行政部门划定招生地段前,应当征求街道办事处等相关单位意见。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招生地段应当以文字说明和图示形式予以公布,通过公众媒体进行宣传。

第四条 少数招生地段由于人口和地理环境变化等原因导致学位连年紧缺或空余时,区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实际情况,对学校招生地段进行适当调整,并在招生报名前两个月向社会公告,向学生家长做好解释工作。

第五条 个别区域就读需求超过招生学校办学规模且难以立即调整招生地段的,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强统筹协调,制定生源分流办法,将符合就读条件的分流学生就近安排到招生地段周边的公办学校就读,或由分流学生自主选择就读民办学校。

招生地段内生源分流,应当根据适龄儿童、少年本人及其父母(或监护人)的户籍地址、住房、地段内居住时间等情况,采取生源分类或计分排队的办法实施。在同等条件下,独生子女可以优先安排在招生地段内学校就读。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区实际情况制定统一的生源分类标准或计分排队办法。

第六条 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要严格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制度,不得拒绝招生地段内符合就读条件的适龄儿童、少年申请学位,不得擅自跨地段和跨区招生,不得擅自接收学生跨地段和跨区择校就读。属于政策优惠人员子女就读的,由教育行政部门按照有关政策和就近入学原则统一协调安排学位。

鼓励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学习能力评估。凡符合我市就读条件、具备普通学校学习生活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当申请就近入读普通学校,有关学校不得拒收。

第七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未经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不得以考试、竞赛、面谈、表演等形式进行选拔性招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行常态编班,不得设立或变相设立重点班与非重点班。

第八条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核定民办学校的招生规模,引导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认真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印发深圳市关于加强和完善人口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及五个配套文件的通知》(深府〔2005〕125号)要求,依法自主招生和就近招生。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民办学校学生学籍纳入统一管理。

第九条 区教育行政部门应当根据本区人口控制规模和教育需求,按规定的班额标准制定义务教育招生计划和工作方案。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严格执行招生计划。

第十条 我市每年3月至9月,按照下列程序开展新学年义务教育新生招生工作:

(一)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制定招生计划;

(二)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开展招生宣传和咨询服务;

(三)学校接受学生学位申请;

(四)有关部门按照相关规定审核就读和免费资格;

(五)学校安排学位,公示招生录取结果,通知新生报到注册;

(六)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招生录取结果。

第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公示招生政策、就读条件、招生计划、招生地段、招生程序、招生结果、新生名单、咨询投诉电话,不得收取任何招生费用。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应当与教育主管部门签订深圳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承诺书,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十二条 从2009年起,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逐步推行网上招生,适龄儿童、少年(含转学插班者)按照本人及父母(或监护人)的实际住址所属招生地段,通过招生网络向地段内的学校申请学位。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通过招生网络系统,及时掌握招生工作动态和学位需求变化,加强对学校招生和就近入学工作的监管和指导。

第十三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违反招生和就近入学管理规定的,由教育行政部门依法查处。

第十四条

下里小学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 篇5

在教科局下发了《义务教育招生工作实施意见》,规范我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确保招生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意见》规定,户籍在我县、年满6周岁的适龄儿童,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携报名儿童在规定时间内,持户口簿、儿童预防接种证、学前教育报告单等,到我校办理报名手续。户籍在我村、年龄在6周岁以上的小学生,由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在规定时间内,持户口簿、小到我校报名,接受资格核查;也可在规定时间内。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报名时须提供以下材料:(1)学生本人借读的书面申请、父母的身份证、有效暂住证、家庭户口簿或当地户籍证明;(2)经商人员出示工商营业执照,务工人员出示与用工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其他从业人员出示相关证明材料。

学校不得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适龄残疾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教育提供帮助。

义务教育公办学校实行免试就近入学。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在招生过程中,不得以创办特色为名举办重点班、实验班;不得以任何形式进行文化测试选拔学生并按照测试成绩分班。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6

根据市教育局的文件精神,现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工作方案。

一、成立专项领导小组

组长:xxx(校长)

副组长:xxx(副校长)xxx(工会主席)

成员:xxx(中学教导主任)xxx(小学教导主任)

职责:负责小学升初中的领导、组织工作,决定小升初招生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校长、教导主任指导好分管部门的具体工作,确保小升初入学工作平稳。

二、义务教育就近入学宣传

根据市教育局的要求,结合我校现有校舍、师资、设施设备等办学条件,制定我校招生计划及小学升初中工作实施方案,并将结果向社会公布。

三、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

根据学校的招生计划数,对照生源清册填写《入学通知书》,并送达本社区内每位适龄儿童、少年。

四、新生入学登记

学区内的学生在7月1日——5日,持《xx学校初中入学通知书》来我校办理有关入学手续。

因特殊原因自愿放弃政府提供的义务教育学位到民办学校就读者,持民办学校入学通知书(要求使用的统一格式,并要求有民办教育审核章及民办学校校章)、自愿放弃义务教育学位的申请,流出证明需经教育局审核批准。此项工作我校于7月6日统一办理流出证明。

五、新生建立学籍

9月为新生建立学籍库。

xxx学校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7

一、就近入学之理想

1995年以来,实施就近入学的目的主要有:一是为了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缩小重点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的差距,包括师资水平与必需的办学条件,以防止招收“择校生”;二是为了杜绝小学、初中以考试的方式择优选拔新生,以实现学生享有相对公平的受教育权利;三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1]政策的初衷在于保证教育公平、减少就学路程、禁止择校和免试。

1.保证教育公平

“就近入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教育起点公平,让学区内具有户籍的学生都能够在离家较近的学校中接受教育,入学之后具有同样的机会享受学校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设备等等。“就近”有两层含义:其一,孩子在家附近的学区学校入学,所有适龄儿童均可以进入这所学校就读;其二,学校划片严格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2]的招生原则,学校附近所有具有户籍的适龄儿童必须就读片区内的学校,不管是重点还是非重点。

2.缩减就学路程

“就近”是相对就近而非绝对,指学校周围3~5公里以内,总体上不超过五公里。因为上学路途遥远而出现事故的例子举不胜举,不论是相对就近还是绝对就近,其最终目的都是减少孩子上学路程,降低孩子因为上学路程遥远带来的安全隐患,或者因路程遥远而“起早贪黑”,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孩子的睡眠时间和人身安全。按照公交车的正常车速,在中小城市每小时不能超过60公里,即使按照五公里计算,学生从家里到学校也不会超过十分钟。

3.禁止择校泛滥

随着家长们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求日趋增强,选择优质学校已经成为升学和就读阶段每一位家长为之头疼且又为之倾倒的头等大事。择校越演越烈,高昂的择校费并非每个家庭都能够承担得起,同时择校也破坏了教育公平,可能会导致教育腐败,使教育市场化、官位化,最严重的是出现优质学校生源过剩,而相对薄弱学校生源紧缺等等问题。片区招生以“户籍”作为招生凭证,外加相应的禁止择校的相关具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跨学区择校的泛滥,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因为跨学区择校而带来的高昂择校费。

4.取消升学考试

国家规定免试就近入学,取消小升初考试,对一般孩子来说相当于减轻了学习负担。首先,如果在居住地附近有优质学校,无论自己成绩如何都能够接受优质的教学资源;其次,再也不为高分而起早贪黑,影响正常休息,甚至每天被家长威逼着痛苦地学习,不用考试意味着学习负担减轻很多;最后,不用考试,自由时间相对较多,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对于父母来说,取消小升初学考试制度,再不用看着孩子为了分数日夜拼搏,尤其是孩子能够就近入学的父母更是欣慰,这几乎是天下所有父母共同的、永恒的目标。

二、就近入学之现实

人既是自然的一部分,在本性上又要超越自然,这使得人的生存结构存在自在性和超越性的永恒矛盾。[3]“就近入学”作为人自在性的体现,与社会自然状态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主要表现为:“就近入学”与某些学校实际、地域、家长意愿等存在着一定程度上的矛盾。

1.学校实际

访谈中有学校校长坦言:学校三年前每个班额最多45位学生,而今,学校最少的班级人数也已经达到了80人。学校已然成为大厦当中的一只“小蜗牛”,学校的东西南三面都已经是扩建为20层以上的高楼,而北面是大街,十几年来学校无空间可以延伸反而被高楼包围。高楼越多,学区以内的适龄儿童越多,学校只好被动接纳,最终不可避免地造成大班额。随着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2014年7月底新户籍制度的颁布和逐步实施,尤其是中小城市入户门槛越来越低,城市覆盖范围不断增大,入住人口越来越多,加之流动人口子女增多,而入住区域以内又没有新建相应的学校和教学设备,学校硬件设施和师资有限,大班额在所难免。

2.地域限制

一位家长坦言:自己家距离学区外的六中只有五分钟的路程,却被划入学区外的五中,但自己还不是最倒霉的,有的孩子家就住在六中校园内,但是按照划片要求,必须得到五中去上学。同样有人反映,学校搬了新校区,距离曾经的老校区很远,但是学校的学区范围并没有发生相应的改变,学生上学的路程不仅没有减少,反而更远了。当前,即使在中小城市,在学生上学时间和上班高峰重合时交通也很拥堵,即使按照三公里计算,学生上学时间也会超过十分钟,有的甚至会超过半个小时。所以,绝对“就近”难以保证,根据地域实际情况,减少学生上学路程仍有极大的困难。

3.家长意愿

学者们经过相关的实证研究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虽然有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区域差异、城乡差异、校际差异等教育不均衡现状。家长们已然将优质学校、重点学校与优质教育划上了绝对的等号,而“就近入学”却想要在宏观层面给家长以“所有学校都一样”的假设,这与家长意愿相违背,家长的接受程度与理想程度仍有较大差距。访谈中有家长明确表示:“我此生就一个孩子,但凡自己力所能及,绝对不会让孩子上差学校,或者受到不好的教育。对于只有一个孩子的父母来说,所有的希望和期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对家长尤其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家长而言,就近的学校并不一定就是自己想去的学校或者自认为适合孩子的学校。

4.择校泛滥

有学者对北京市的择校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对于择校持赞成态度的被调查学生家长(占45%)远多于持反对态度的学生家长(29.8%);择校生家长多数赞成择校(占择校生家长的56.1%)。[4]无独有偶,也有学者曾对不同区域的择校率做过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小学为4.8%、县城小学为3.3%、农村小学为2.0%;城市中学为9.3%、县城中学为6.3%、农村中学为3.1%。[5]有家长谈到:“如今政策规定只能生一个,在工作单位对于计划生育的执行更加严厉,一个孩子对于夫妻俩来说,其成功或失败都代表着绝对的希望或失望,二者都靠教育,让孩子享受优质教育最起码在成功的起点上有了保证。哪怕是花再多钱,动用所有能够用到的关系,做父母的都会千方百计选择优质学校。”在现实教育中对于学生成绩的关注程度远远超过了学生本身的发展,“现实情况下,学习成绩拔尖的学生选择到任何一所学校都很容易,并且学校方面也乐意收”。学生并没有因为政策规定取消升学考试而减轻学习负担,家长通过家教、课外补习班等途径让孩子在每一场考试中拿到高分,在未取消考试之前只顾及一场考试,在升学考试取消之后,家长们必须得顾及到每一场考试,每一场考试都是衡量标准,都不能松懈。事实表明,“以钱择校”被禁止了,但择校的暗流仍在隐蔽地滋长和泛滥。

三、就近入学应实悖论及超越

尼采曾说:“凡人类所享有的尽善尽美之物,都必须通过一种亵渎而后才能到手。”[6]对于教育来说,“就近”作为保证教育公平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尽善尽美之物”,其现实与理想的“会晤”还需要漫长而艰辛的路程。现实与理想悖离的情况下要通过以下途径来缩短距离。

1.正确引导,因地制宜

就近入学政策应当根据学校和学区的具体实际做出相应的调整,对于学区的划分应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和学区内实际情况作适时、适当的调整,不能“学区固化”。学校可以随着城镇化和学区内的人数情况申请作出相应的调整,政府在引导城市开发时,应将已有学校的容纳程度、已有学校扩建延伸和新建相应的学校设施考虑在内。二是学校自身的引导,学校领导应当始终坚持在政府引导的前提下引导家长,就近入学作为保证教育公平的“尽善尽美之物”,其最终指向始终是“为人民服务”,且能够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其出发点与终结点都是有益于人类的。三是舆论引导,在执行就近入学政策的过程中,家长们对于所谓的重点学校趋之若鹜,对于非重点学校置之不理,对于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的引导需要政府和学校合作,学校自身加强发展以实际行动引导舆论;政府在处理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之间投入、合作交流等问题上公平公正,从而使二者均衡发展。

2.公正公平,透明择校

择校作为长期以来影响就近入学的痼疾极难治理,随着“禁止收取择校费”政策的公布,有家长明确表示:“如果不能让我的孩子受到优质的学校教育,我仍然要千方百计地选择优质学校”。治理择校应该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基点,以“入学机会公平”为现实目标,以实现“教育均衡”为长远目标,实现双目策略,逐步解决;其基本方法是树立“疏堵结合”理念,保证在就近入学基础上实行有条件择校。[7]在教育还没有达到完全均衡的情况下,择校“一刀切”似乎不太可能,因此只能在保证公正公平的前提下适当地允许,为了杜绝择校的泛滥和“以权择校”下的教育腐败,必须保证择校的透明度。保证择校透明的策略主要有:一是确立严格的择校标准,并根据相应的标准执行,标准在基于保证真正有能力者的基础上制定。二是在执行过程中没有按照标准执行的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措施,模糊不定的执行标准只能让更多的人“钻空子”。一个完整的教育法律规范包括假定、处理和制裁三个要件,“假定”的内容是要规范行为准则适用的环境和条件,“处理”的内容是指对人的行为的具体要求,“制裁”的内容是指对不按行为准则行事的错误做出的处罚。[8]在规定择校是否合理或者是否被允许的同时也应该规定相应的处理和制裁措施。在现实情境中,经过多方考察,在“公正公平”前提下确实受到地域限制符合就近入学政策的情况,应当予以适度择校,但择校的标准和措施也应该有明确的规定。三是应该严厉控制“以权择校”等严重影响教育公平的择校方式。

3.教商结合,增办学校

随着城镇化和现代化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开发逐步向郊区蔓延,城市中心范围逐步扩大。为了根本解决城市适龄儿童就学,需教育政策与商业开发政策结合,以一定的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商在建设楼盘的过程当中考虑建设相应的教育设施在开发楼盘量与建设学校的量应该成正比。诚如在访谈中有校长提到:“如今的城市越来越大,楼盘越来越高,覆盖范围越来越广,绝不能只顾着搞城市开发和楼盘建设而忘记,随着城市入住率的提高,适龄儿童需要就近入学现状越来越严峻。”为了避免房地产开发商打“擦边球”,政府应该做出相应更加具体的规定,比如引导房地产开发商建设学校,对于楼盘的大小与学校的大小作出相应的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做到楼盘建设与学校建设结合的应该给予什么样的鼓励政策,等等。增办学校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解决因地域限制而带来的就近入学矛盾,在新房开发区修建学校,减少了入住适龄儿童上学路程,从而实现就近入学的初衷。

就近入学政策在理想上是一个“尽善尽美”之物,但是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现实与理想之间仍有一个极其漫长的过程,需要更多的附加政策保证其实施效果。

参考文献

[1]孙绵涛,康翠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近入学政策的内容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9).

[2]教育部出台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工作实施意见(全文)[EB/OL]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14-01/26/c_119141269.htm

[3]李森,王天平.论教学方式及其变革的文化机理[J].教育研究,2010(12).

[4]胡咏梅,卢珂,等.中小学择校问题的实证研究——基于北京市中小学的调查[J].教育学报,2008(2).

[5]翟博,孙百才.中国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实证研究报告[J].教育研究,2012(5).

[6][德]尼采.悲剧的诞生——尼采美学文选[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5.

[7]迟长伍,王世君.治理择校的困境、归因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4(2).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8

消息一出,立即引发舆论关注,可谓“有人欢喜有人忧”。“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句难觅出处的口号让无数家长倾尽全力挤破择校的“独木小舟”,争渡,争渡,是否又将“挤落水中无数”?

笔者发现,针对“就近入学”的招生范围、特长招生、学区化办学等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政策都做了较明确的回应和具体细致的要求。兴奋之余,人们不禁担忧:教育部明令的时间表、路线图能否有效遏制“择校热”?能否实现进一步的教育公平?诚然,改革成效尚需时间检验,但此番重磅出击无不向众人传递出一种信号:教育公平的关键在“机会公平”。

联系前不久一则红极一时的名为《“幼升小”名校试题精选》的帖子,该帖收集了某市一些小学“幼升小”入学试题。不少网友跟帖称,题目“很难”、“很雷人”,甚至难倒了不少在校大学生和教授。同时据北京一位资深教育研究者调查发现,京城现有一批高学历妈妈为了孩子前途辞掉工作,整天带孩子上各种各样的智力开发班、训练班,专门琢磨如何提高孩子“幼升小”的通过率。对他们而言,突围“幼升小”只是为挣到通往“教育高地”的门票罢了。

而伴随择校问题的愈演愈烈,“好学校挤破了头,一般校招不满生”的两极分化现象亦是愈演愈烈。

这些年,教育行政部门不断加大力度推进“免试就近入学”,引导家长不为择校疲于奔命,但人人都想让孩子上好学校的愿望无可厚非。试想,一个孩子“就近”的小学很不堪,而另一个孩子却能“就近”到名牌小学,那么“就近”的原则自然会被扭曲,沦落为以平等的名义强迫人们接受不平等的现实。因此,“就近入学”原则,究其根本仅仅为孩子们和家长提供了一种政策保障,在形式上试图规避已经泛滥的择校热,保证了某一局部区域的相对公平,其实最大的不公,恐怕还在于校际之间、区域之间在资源配置尤其是管理方式、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均衡,这将是一项必须坚持不懈的系统工程,需要耐心,更需要勇气。

智利诗人加布里拉·米斯特说:“我们所需要的很多东西都可以等待,但孩子所需要的东西不能等待。”治标尚需治本,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就要打造适合孩子成长的教育,根本之策还在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让家长和学生在身边就能找到好学校。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9

广元市朝天区沙河镇小学

一、问题的提出

这些年,国家对农村教育的调整,如撤点并校,以及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民生”工程,如“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等,辐射到了中国乡村最偏远的角落。很多山村孩子都不能在家校3公里距离的范围内就近入学,他们因路程较远或交通不便不得不住校上学,很多父母都外出务工,家里只剩下年迈的祖父母来作为孩子的监护人,监护人每周只能有两天时间和孩子生活在一起,教育孩子的时间太少。还有部分父母因孩子太小只得租用学校附近民房来专门照管孩子上学。为此,我们对沙河镇山村孩子就近入学难问题进行了一些了解和调查。

二、调查内容及结果

(一)、沙河镇偏远山村的界定

沙河镇位于广元市朝天区之南,与利州区接邻,全镇辖九村和场镇机关单位。全镇仅有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沙河镇小学)和一个村小(白虎村小)教学点,除南华村外其余村组离学校都超过3公里,都属于偏远山村。根据国家教委《关于制定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标准,义务教育实施和规划统计指标问题的几点意见》规定,学生就近入学的范围是指3公里以内,地方教育局可以当地生源状况和教育资源情况进行统筹分配。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家校距离在7—11公里的偏远山村主要是唐家村三组、桃园村四组、秦岭村四组、岳家村四组、三湾村七组、金鳌村二组、白虎村六组、望云村五组,共八个村组。

(二)、全镇人口及儿童数量情况

沙河镇户籍和常驻人口8335人,0-17周岁儿童1644人,占总人口数的19.7%。各村儿童数量分别为:南华村(含场镇机关)254人,唐家村172人,桃园村180人,秦岭村129人,岳家村100人,三湾村186人,金鳌村115人,白虎村197人,望云村311人。其中偏远山村儿童总数1390人,占全镇儿童总数的84.5%。

(三)、适龄儿童入学现状

1、入学率:义务教育阶段6-17周岁儿童共有1288人,其中已完成义务教育412人,在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76人。义务教育入学人数1288人,入学率100%。

2、入学校点及学校公布

我镇义务教育阶段学生876人,在本镇就读470人,占本镇学生总数的53.7%,分布于两个校点,其中沙河镇小学小学生251人,初中生216人,共计466人,白虎村小学小学生3人。在外乡镇就读学生小学237人,初中169人,共计406人,占本镇学生总数的46.3%。

3、学生平均上学单程距离

在我镇就读的本镇户籍小学生481人,其中南华村(含场镇机关)学生平均上学单程距离约1.3公里,约占15%,其余各村学生平均上学单程距离约4--7公里,占全镇学生总数的85%。

4、学生上学方式

南华村三、四、五、七组和场镇机关学生步行上学,约占总数的15%,其余学生大部分住校,约占总数的82%,还有少数低年级尤其是一、二年级学生和监护人一起租用学校附近民房生活在一起,约占总数的3%。

(四)、儿童监护管理情况

在我镇就读的本镇户籍254人小学生中,留守儿童有166人,占65.4%。其中单亲家庭学生有26人,占10.2%。单亲家庭留守儿童有17人,占6.7%,无父母照顾留守儿童有2人,占0.8%。留守儿童父母年平均回家次数为2次。

三、对策及建议

1、虽然沙河镇学生家校距离超过3公里的偏远山村较多,但大部分家庭是可以接受其子女现在的就学方式,即沙河镇小学寄宿制。

2、可以暂时保留现有的白虎村小,因该村与沙河镇隔江,交通不便。同时也希望各级政府想办法架桥修路,为该村提供交通便利。

3、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社会人士要对留守儿童多献爱心,给予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帮助,加大贫困住校生生活补助,减轻学生家长经济负担。

4、当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沙河镇小学要尽可能保障现有村小学校的校舍硬件建设、软件设施及师资力量,让每个学生都能接受公平教育,确保村小教育质量不受影响。

5、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建设留守儿童之家,为留守儿童提供优越的教育坏境。

6、多开发本地务工渠道,减少外出务工人数,外出务工学生父母增加每年回家的次数,加强对子女的照管和教育。

就近入学申请书 篇10

2013年06月27日

为进一步便利流动人口就近办理出入境证件,公安部决定自2013年7月1日起,推出以下便民利民措施。

一是符合条件的内地居民可以在暂(居)住地就近提交普通护照、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申请。北京、天津、石家庄、太原、呼和浩特、沈阳、大连、长春、哈尔滨、上海、南京、杭州、宁波、合肥、福州、厦门、南昌、济南、青岛、郑州、武汉、长沙、广州、深圳、南宁、海口、重庆、成都、贵阳、昆明、西安等31个城市的本市户籍居民的外地户籍配偶、未满16周岁子女,以及在本市暂(居)住的外地户籍的就业、就学人员及其配偶、未满16周岁的子女可以就近提交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申请。上述31个城市以及无锡、常州、苏州、温州、嘉兴、舟山、泉州、株洲、湘潭、珠海、东莞、佛山12个流动人口较多的城市(共计43个城市)的上述范围人员可以就近提交普通护照申请。二是60周岁(含)以上老人可以在暂(居)住地就近提交普通护照、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申请。全国各地年满60周岁(含)且在暂(居)住地居住6个月(含)以上的内地居民,可以就近提交普通护照、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申请。三是内地居民可以在暂(居)住地就近提交换发、补发普通护照和往来台湾通行证以及再次赴台相同种类签注申请。全国各地在暂(居)住地居住6个月(含)以上的内地居民可以就近换发、补发普通护照和大陆居民往来台湾通行证以及申请再次赴台相同种类签注。

享受上述便利政策的居民申请护照和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除需提交户口簿、居民身份证外,就业人员还需提交社保部门出具的在就业地连续一年以上缴纳社会保险的证明;就学人员还需提交就读院校出具的在学证明;配偶、子女还需提交居住地公安机关出具的居住满6个月(含)以上的证明(包括居住证、暂住证等),如其户口簿不能证明亲属关系,则需提交其他证明材料。申请往来台湾通行证及签注的大陆居民还需提交与申请事由相应的证明材料。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公安部授权非户籍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代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接收申请材料,并制作出入境证件。出入境证件申请仍由申请人户籍所在地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审批。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机构将在受理申请后的30日内签发出入境证件。被告知不予签发出入境证件的申请人,依法享有在户籍所在地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对于弄虚作假骗领出入境证件的申请人,公安机关将依法处理。

此外,为进一步促进便利两岸人员往来,公安部近日在第五届海峡论坛期间对外宣布两项便利措施:一是授权辽宁、安徽、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贵州、云南、陕西等11个省(自治区)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为台湾居民换发、补发5年有效台胞证。二是将厦门市暂住居民赴金门旅游天数由1日延长至2日。

均衡教育资源是就近入学的前提 篇11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在解读《关于进一步做好小学升入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实施意见》时表示,学生小学毕业后可升入该小学对口划片的 初中……

免试就近入学,公众并不陌生。早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九条就规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适当设置小学、初级中等学校,使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也就是说,在义务教育阶段,免试就近入学不仅是一条基本的教育原则,更是一项法律规定。

公众同样不陌生的,还有择校以及择校费。不夸张地说,很多家长可能就是择校现象的亲身经历者和参与者。尽管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不得收取择校费,但择校现象仍以半公开的形式大行其道。对此,教育部门通常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学校不亦乐乎地搞创收,家长只能是愿打愿挨。

从现实情况看,“就近免试入学”基本上是一条已经觉醒很久的法律规定,或者说这是一条从未被尊重过的法律规定。此次教育部再次印发相关《实施意见》,并且强调“进一步做好”,亦显现出不满乃至自责之意。问题在于,以前没做好,现在如果没有有力措施就能做好吗?所谓的“进一步”,进的又到底是哪一步?结果很难让人乐观。

需要指出的是,择校问题的责任,并不仅仅在监管不力的政府部门,以及利益驱动下的学校,还应该包括认同和追捧择校的广大家长,而究其根源,则在于义务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不均衡。当下中国,几乎任何一座城市的中小学都会分出三六九等,不同等级的学校拥有不同等级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甚至享受的政策资源也不一样,当然,最后的教育质量和升学率也是层次分明。在此情况下,绝大多数家长都会尽可能地将孩子送到更好的学校,要么拼能力、拼成绩,要么拼金钱和权力。从这个意义上说,不要说教育主管部门无法做好免试就近入学的工作,就算下决心做好了,恐怕也不会受到 待见。

有一个成语叫“尾大不掉”。正如人体中长了一个恶性肿瘤,并不是切除之后就万事大吉一样,一种不良的现象或事物一旦形成一定的规模和体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需要解决的就不仅仅是这个问题本身了。就近免试入学当然是一件公众乐见其成的好事,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途径,但好事要想办好,首先得创造一个适宜其成长的制度土壤。只有均衡教育资源,破除义务教育阶段的排名意识,确切地说就是在资源分配上进行“削峰填谷”,尽快缩小校际差距,公众才不会耗费巨大的成本去择校。否则,就近免试入学只是一句空话。

上一篇:助人为乐模范事迹简介下一篇:三角形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