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会淡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感悟

2024-08-27

学会淡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感悟(通用17篇)

学会淡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感悟 篇1

学会淡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感悟

如果,有一天,我们再次相遇于人海。我会如初相遇般淡然,不悲不喜。仿佛,我们从未交集。忘记你在风里的承诺,忘了我的开心又失望。仿佛一切似乎来过,又似乎从未来过。

忘记是一种境界。有时,我们就把那个置于凡间的自己忘记了。忘记俗世生活中的名与利,忘记俗世生活中的争与斗,忘记俗人之间的恩与怨。或许,每个人生来都是仙石一颗、仙姝一枝,只是,贪恋了人间的一点儿烟火,所以,被俗世浸染得忘了前身仙意的自己。或许,试着忘记那个被俗人、俗世、俗趣纠结的自己,才可以找回一种诗意与仙意的自己。

忘记,是一种境界。有时,我们就把悲喜忘记了。总以为,所有的痛都是人生的历练。所有的悲伤都是对心承受力的一种磨练。所有的烦恼都是对修养的一次提高,是在修行中善意的.提示。所有的纠绊都是一份赠予,为了打磨一个更好的自己。忘记,是对过去的结束,是对自己的救赎,是对记忆中的善待。无怨遇见,无怨悲欢,无怨别离。

忘记,是一种境界。有时,我们就把一些人与事忘记了。就像山与水早要相逢,就像云和月早晚要分离。依依不舍阻挡不了残酷的无声。唯有,残酷的告别才可以结束无法拒绝的依依不舍。就这样轻轻放下了。可以,不再痛苦地面对现实。可以,不再空欢喜地憧憬未来。多情亦是无情,薄情也是多情。

忘记是一种境界,有时候,我们把自己也忘记了。世间,哪一份拥有是强求可以得来的呢?心若是伤得深了、痛了。忘记就是遁入空门,空白了记忆。忘记,是对自己千般万般好后,最后给自己需要的最好的好。忘记,是一份轻松。情如不能心心相系、莫不如江湖相忘,岂不是更加快意恩仇。忘记,是一份超然、淡然、超脱。

忘记是一种境界。有时,我们就把岁月忘记了。生命多像一场花事呀,昨日落花如梦。有时,感动你一生的未必是拿起,或许是放下。生命只是一场花开,短暂的繁华过后,是寂寂无声的花落。花开是美丽、花落留下了记忆。有些情谊适合风干后,再慢慢品尝。回忆也是回味,伴一壶老酒,陪你度过岁月悠悠。仿佛在芸芸众生中,你从未遇见过一般,也没有那些泪与笑的过去。从此,有些路依旧要自己走。有些梦可以去追逐,但是,一定是可以醒来的梦。

学会淡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感悟 篇2

一、目标须简约

学习一篇课文,传统的教学模式无非就是学习字、词、句及篇章结构。现在的教学目标研究日趋精细,将原本的教学目标一分为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该说,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决定了它离不开上述三个目标。但问题是:此三者实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无法割裂。譬如:在学习某一词或句的时候,其本身就包含了情感、价值等因素,这是语文学科的特点。一分为三,一些语文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可能无从把握,致使教学中情感凝涩、流程断痕、语言说教。因此,笔者倡导教学目标定位要简约。例如:我在教学《西湖》一课的目标设定,就是让孩子体会比喻的好处,感受祖国山河的秀丽;教学《北大荒的秋天》,就着重带领学生体会如何用总—分—总、总—分的写作方法描写景物;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则让学生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感受大树之美、树叶的奉献精神之美……简约的目标,教师操作便利,学生收获明显,一课一得,课课有得。

二、过程求简洁

莎士比亚说:“简洁是智慧的灵魂。”郑板桥一生画竹,追求的就是“简洁”二字。简洁是一切艺术成熟的标志。我认为,课堂教学的过程本身是简洁化的一线贯穿,简洁的课堂结构是引领学生直达灵魂的过程和捷径,是一种令人向往、追求的高品位的境界。

然而,复杂化依然是目前很多教学过程的一大问题。教师盲目追求教学的“厚重”,不考虑学生的“学情”(思维能力和接受能力),面面俱到,追求教学的“丰富”;学生既不堪重负(千斤重担一肩挑),又迷迷糊糊(稀里糊涂学文化)。真是教也糊涂,学也糊涂。

那么,如何使教学过程达到简洁的境界呢?策略有三:

1. 精选内容

一篇课文,真正精妙的语言表达也就那么几处,那些有“陌生感的语言”往往隐含着语言表达的规律与艺术,是值得我们细细咀嚼与品味的。如果我们缺乏审视教材的独特眼光,就难以发现有核心教学价值的精妙之处,教学就流于面面俱到、走马观花,似乎什么都教了,却什么都没给学生留下。精心选择教学内容,集中有限的时间与精力,让学生在语言精华处驻足鉴赏,潜心揣摩,反复吟咏,直至领悟个中滋味,才是语文教学删繁就简、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2. 剪枝去蔓

变传统的“线性”结构为“板块式”结构。具体做法为:①减少环节,一堂课3~5个就可以了;减少场景切换,不要弄得眼花缭乱。②要围绕目标,抓住根本,剪枝去蔓,抛弃形式主义,勇敢地撕掉华丽的、浪费的包装,大胆地删去冗余的、拖沓的部分。③削枝强干,突出重点,把时间和精力都用在刀刃上,练在关键处。

3. 巧妙切入

要找准教学的“切入口”,这也是相当关键的。这就好比下棋,开局相当重要,第一步棋一定要走好,走好了节节胜利,走不好节节败退。亚里士多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巧妙地切入,你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纲举目张,举一反三,教学也便逐渐走向成功。

“大道至简”,“少则得,多则惑”。简洁的教学过程,才能给学生充分的“读”的时间,在“读”中放飞学生的心灵,学生能自由地去思、去想、去创。简洁的教学过程,才能给学生充分的“说”的时间,完成答问,交流评价,辨析研讨,体会想象,复述讲演;评读、评思、评说、评悟,组成阅读过程的一切具有价值的东西。简洁的教学过程,才能给“写”充足的时间,而读、写整合正是落实语言学习的最终目的。充分读,充分说,充分写,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从而激活课堂思维,拓展学生思维的张力,促进学生认识的飞跃,激发学生探究的内驱力,使学生更主动地驾驭并掌握阅读过程。

三、方法应简明

语文是朴素的,文字符号串成的它那么宁静,只有当人们静心阅读它时,它才显现出丰富的内涵。然而,不少教师似乎并没有深刻体会到这点,没有在引导学生潜心会文上多下工夫,而是醉心于外在的手段和表面的热闹,课堂上声、光、电一齐上,多种教学手段如活动、游戏、表演、竞赛各显神通。这些教学手段和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多角度的强烈冲击,如此一来,语文一旦失去这些外在的刺激,学生在课堂中就提不起兴趣,因为语文课堂已没有热闹可看。其实多种教学手段的应用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必须用得恰当、用得有效,因为手段毕竟是为目标服务的。在保证教学实效的原则下,教学手段简单些或许更好。

知止也是一种人生智慧 篇3

丙吉的朋友多次劝他不要惹火烧身。他却坚定地说:“做人不能处处讲究心机,不念仁德。皇曾孙只是个婴孩,他有什么罪?”后来汉武帝生病卧床,听到传言,说长安狱中有天子之气,于是下令将长安的罪囚一律处死。使臣连夜赶到皇曾孙所在牢狱,而丙吉却不肯放使臣进入,气愤道:“无辜者尚不至死,何况皇上的曾孙呢?”

使臣回报汉武帝,武帝顿时醒悟,说:“这也许就是天的旨意。”多年之后,皇曾孙刘洵当上了皇帝,是为宣帝。丙吉绝口不提先前他对皇帝的恩德。家人曾劝他:“你对皇帝有恩,若是当面告知,你的官位必定会升迁!”丙吉叹息说:“身为臣子,我有幸回报皇恩一二,若是以此买宠求荣,岂是君子所为?”后来宣帝从别人口中知晓丙吉的恩情,大为感动,封丙吉为博阳侯。

丙吉崇尚宽大,性喜谦让,有人获罪或者失职,只要不是大错,他都不严办,有人责怪他纵容失察,他却回答说:“查办属官,不应由我出面。若是三公都亲力亲為在这种事情上纠缠不放,事事计较,动辄严办,也就有违大义了。”还一次,丙吉在巡视途中见有人群殴,有人死伤在地他都不过问,可看见有牛伸舌粗喘,他竟上前查看。他的属下大惑不解,认为他不识大体。丙吉解释说:“智慧不能乱用乱施,否则就无所谓智慧了。惩治狂徒,确保境内平安,那是地方官吏之事,我又何必亲自管理?现在正是初春,牛口喘粗气,为气节失调,这样下去百姓生计必定会受到伤害,这是关系天下安定的大事,我怎么漠视不理?”看上去的小事,其实也是大事,身为丞相的丙吉,干工作抓住了要领,不失其职。

老庄学说中的“知止”,是说满足之后便不再求取,知道适可而止,认为有了知止,人生才会有安宁的生活,这样不但内心坦然,没有什么干扰,而且不会遭受外界的祸害。丙吉的故事恰到好处地诠释了知止的深刻内涵,彰显出他人生的大智慧。“知止”作为人生的一种大智慧,它不是簡单的停止无为,它是因时而变、出奇制胜的招法,也是深合事理、退中求进的处世哲学。

懂得知止是人生的一种智慧,一个人只要做到了能克制智慧,隐藏智慧,进而能慎使智计的境界,他的智慧才是无缺的,才能在任何形势下应对自如、屹立不倒。

学会淡忘,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境界人生感悟 篇4

也是用忠诚去感悟

责任一词很好理解,就是分内要做的事,或者说对自己所做的工作应承担的不利后果而负责,也是一种内疚的感觉,内疚的感觉越深,责任感就越强;没有内疚感,负责感不强,通俗一点就是不负责任的人。人与人之间,对子女、对爱你的人之间都要尽责职守,我们常常听到最多的:“爱是一种诚信,需要付出代价,爱更是一种责任,需要去承担。”这是我对“责任”一词的理解。

但对“职守忠诚”的理解很多人就有不同的论道。目前的中国,没有价值取向,没有人生定位,一切都是从“权”和“钱”的角度出发,从来不谈对社会的责任,更谈不上职守忠诚。我理解的“忠诚”,不是君主时代的“忠臣”,很多受帝王的影响体现的是愚忠,也不是对那一个人,那一种制度,而是一种内心的道德判断和一种良知,或者说:通过自身的积累而反观事物的一种原始判断。所以,真正的忠诚是在自己的心理,一个对自己喜欢的工作用心去做事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对岗位,对职业有一份忠诚。我对这一点也算是有一点点感觉吧!因为我在工作中特别是大企业税收专业化管理工作中全身心的投入,觉得自己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也得到了体现,也是对它的一种忠诚吧。算了吧,别自己吹自己,比起下面的故事还真是差远了。

我还是谈谈一个人如何把事情做得比职业化更好那种境界,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或许是我要去追求的那种境界。

我在一本书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特别受启发,就是一个卖花的故事。简简单单的一家小花店,店主想招聘一个营业员来买花。来应聘的有三个小女孩,第一个是专门学园艺出身的毕业生,因此她了解很多花的专业知识。第二个女孩在别人的花店干了很长时间,有很多实践经验。而第三个女孩什么都不知道,从来没有接触过花卉知识,是一个待业在家的女孩。花店的主人把三个女孩都留下了,观察他们怎样卖花。

第一个女孩因为是学园艺出身,所以她非常专业化,只要来了客人,她就要问一下,你给谁送花,是给父母长辈,给同学朋友,还是给恋人?你是选着一个什么纪念日?她就会马上给你解读一下花语,每一种花代表什么含义,几朵又代表什么,花与花搭配组合起来的语言是什么。她是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做好这份工作,这样就有好多人喜欢她,经常关顾小花店,自然业绩也不错。

第二个女孩因为长时间卖过花,她会从利润上、从花店的收入上考虑的比较多,所以她很精细。因为搬运花卉的时候好多花会被折断,损伤了,很多花掉了。这个女孩在插花的时候,总是会用牙签把折断过的花插到花泥上,这样,可以节约成本。这个女孩还有一个插花的技艺,查出来的花成活率特别高,还非常的漂亮,大家看了很满意。

第三个女孩既不懂花语,又没有卖花的经验,应该说是一个很不称职的卖花人。但是这个女孩是一个本性特别清纯善良的女孩,当她看到残花败柳的时候,也舍不得丢掉,她也不会用牙签把它插回去,她总是站在花店的门口,早晨看见了上学的小孩,就会把残花一朵一朵的放在他们的小手里,晚上看到老人散步就会捧着把花发给他们。每次送花的时候,她都会笑着告诉他们两句话:“送人鲜花,手有余香。如果你不喜欢还可以送给别人。”

一星期以后这个花店的主人决定留下第三个女孩。为什么要留下这个女孩呢?因为她是带着一颗能让人感动的诚心,去尽自己的忠诚,只有这种忠诚,才可以真正提升一个职业,提升工作的品味,才能带来人性的魅力。

在这个社会上,一天到晚求他人给个机会,给个岗位,提携一下,我不是说这样不好,机会固然要抓住,但是一个根本的出发点要知道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是一个内心真正建设好了的人吗?是在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这两端游移不定,还是一个内心刚毅、强大,内涵和情感无比丰盈的人呢?所以了解自己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责任,在承诺责任的同时,要忠诚的去履行自己责任,再去追求值得别人了解你的本领。

李 勇

适时的惩罚也是一种高境界的教育 篇5

没有赏识的教育是不成功的教育,但是,没有惩戒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赏识教育强调尊重学生、赏识学生,激发学生的潜能,点燃学生的智慧火花;而惩戒教育则要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批评教育,它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锻炼学生的意志。日本学者小原国芳说过:“必须用惩罚来充实教育。惩罚不是杀人,而是救人,是使人新生、使人复活。”的确,“惩”可以达到“戒”的目的,惩罚作为教育手段本身是没有错的,它是一种逆境中的磨练,有利于培养学生抵制和战胜诱惑的能力,可以让孩子从小学会为自己的错误买单。窃以为:惩罚、惩戒的存在,是培养具有平等、乐观品格,勇于承担责任的真正的“人”的需要。

在又兰镇初级中学,去年下学期我担任了一个小学六年级班的班主任,原来在镇中心小学五年级里声名显赫的“ 四大金刚”竟全部分到了我教的这个班,我不知是“喜”还是“忧”。我一个女流之辈,对这种学生只好防之又防,慎之又慎,开头两周还算“安然”,让我窃笑了好一阵子。可是好景不长,这四人中有一位就是山阳村的王洁同学,他家离又兰大街不过几百米,这紧挨闹市不甘寂寞的他,多多少少沾染了一些社会不良习气。到了第五周,他按捺不住了。一天中餐时,同学们吃完了饭不约而同去教室中的饮水机前取水,有一个同学不小心溅出了一点水,把水溅到了王洁的手臂上,王洁火了,顺手一饭盒子就砸在这人的脑壳上,虽然没有出血,却也是肿包凸起。

我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找他谈话,他竟强词夺理: “是他先把

举手,看谁风格高愿意和他换么?正当我骑虎难下之时,王洁同学的手举了起来,他说:“老师,我愿意与他换,我们的个子差不了多少,我坐的是第三桌,他坐这里一定看得见黑板上的字了……”

为此,我特地在班上召开了一个“夸夸同学”的主题班会。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纷纷夸赞着那些品学兼优、助人为乐、劳动积极的同学。这时,我把王洁同学请到了讲台上,下面一片笑声,我清楚:这笑声里有好奇、有讽刺、有嘲笑,更有不解。我挥了挥手,清了清嗓子说:“同学们,王洁同学虽然以前做了一些不应该做的事,但是他却能主动给王鑫淼同学让座位,还有,每天为班上扛桶装水、倒垃圾的队伍中也有了他的身影………难道我们大家不应该夸夸他吗?”教室里响起了一阵热烈的掌声。

第五周,我在全班组织为患心脏病的王新同学捐款时,王洁同学第一个上台捐了20元。

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 篇6

济南市商河县展家中学伦忠明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高尚的境界。对于学生的管理,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来的更强烈。但中国的传统教育中过多的强调严,而轻视了宽容的作用。其实,宽容也是一种教育智慧,它不应该被广大的教师所忽视。

06年,刚刚师专毕业的我就当上了初一的班主任,至今已有六个年头。在这六年中,虽然我对班级管理工作丝毫不敢懈怠但成绩却始终平平,有时真感觉山穷水尽、无计可施。对此我感到十分的苦恼和郁闷。就在这时一个学生的转变启发了我。

有一次,学生们都去楼前广场做课间操了,我自己一个人来到教室,找了一个靠窗的位臵坐下来,不一会儿做完操的同学三三两两的回来了,最先进来的几个同学看到了我就安分守己的做到自己的位臵上准备上课,后边进来的同学并没有发现我的存在,肆意的嬉戏打闹。我为了能更多的了解班里的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并没有立即制止他们,还尽力地用身边的窗帘“掩护”自己。当我正在为自己成功的“潜伏”暗暗叫绝时。一只手伸了过来,一边拽窗帘,一边喊:“是哪个‘地瓜’藏在里边”。听声音我就知道是“娜姐”,她可是我们班出了名的“疯丫头”,成绩差、纪律差、爱惹事、调皮的男生都怕她,她也是我平日里最“关心”的同学之一。窗帘掀开,当她发现是

我这个“地瓜”时,他一下子“傻”了,瞪着眼,张着嘴,脸羞得通红,手足无措的站到那里。我也火了,正想同往日一样大发雷霆,教训她一顿,不巧的是上课铃响了,他们的数学老师进来了。我只好压住心头的怒火,强忍着愤怒走出了教室。

本想下课时立即过来找她“算账”,但因为要去听课无奈只能暂时放她一马。当我听完课回到办公室,邻座的同事告诉我:“你们班有个女生来找了你好几次了,是哭着来的,可能有急事,你快去看看吧!”我刚要细问,同事指着门口说:“又来了,就是她”,当我扭头看时,这才发现原来是“娜姐”。她来到我面前,我发现她两眼发红,泪水在眼眶里打转,“老师,对不起”她颤巍巍的说,然后递给我两张稿纸,上面密密麻麻的全是字,我大体扫了一眼,意思是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难过、后悔,保证以后做个好学生。看到她这个样子,我的气也消了一大半,加之有许多老师在场为了维护自己的面子我也不便声张,便随意敷衍了几句,就打发她回教室了。

接下来的发生的事情让我始料未及,也彻底改变了我对“娜姐”的看法,自从那件事之后,她像是变了一个人一样,听课认真了,自习课甚至课间都看不到她嬉戏打闹,再也没有同学去打她的小报告了,期中测验在班里居然上升12个名次。我和全班的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这时,我一下子想起了半月前的那两张稿纸,我急忙跑到办公室在凌乱的书堆四处翻找,庆幸的是由于我的懒惰它还没有被“清理”到垃圾箱里。我从头至尾认真的看了一遍,这是我从教六年来看

到的感情最真挚的文章,就是“题目”不太合适——检讨书。这时我不知从那里来的酸楚,鼻子一酸,泪水竟湿润了整个眼睛。我本以为而立之年的我泪腺早已萎缩,孰料今日泪水竟如此充盈。我不知道眼泪为谁而流,为学生,为自己,还是兼而有之。想不到自己因忙碌而产生的“宽容”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通过这件事我明白了有时候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来的更强烈,对学生的教育意义更大。回想自己以前在班级管理中,往往强调“严”的一面,盲目的相信“严师出高徒”。经常摆着班主任的架子,板着面孔,不近人情,甚至为无关紧要的小事大做文章,对学生进行讽刺、挖苦。其实这种“严”危害相当大,它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助长了叛逆心,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也严重影响师生关系的和谐。导致一部分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如果上学成了孩子最讨厌的事;如果学校成了孩子最不愿呆的地方,如果学生把老师当成敌人,那是何等的悲哀啊!在教育中唯有恰如其分的宽容才能唤起孩子上进的心。

只要有阳光,即使是一滴水也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芒。很多时候,教师一个宽容的表情,一个宽容的手势,一句理解的话语就能换取孩子们脸上灿烂的笑容,宽容是一粒爱的种子,它会在学生的心中生根发芽,它会传递人性,唤醒良知。让我们解放思想,接纳宽容这种教育智慧吧!

关爱,等待,也是一种智慧 篇7

这是多年前的一天。

当科代表收齐作业后告诉我一个同学没交作业时, 我的脑海里立刻浮现出一个前天才从理科班转过来的男生的形象——他沉默寡言, 一副黑框眼镜, 脸色苍白, 有点弱不禁风的样子。

当天恰好是英语晚读, 我特意走到他身边, 他正在做数学作业。旁边同学提醒他, 他才抬起头, 面无表情看了看我, 又低下头, 继续做数学作业, 好像老师根本不存在。

他的冷漠, 让我很生气——太不近情理了。我真想转身就走。当我回过头来看到教室里埋头苦读的其他学生时, 心中忽然涌出一种自己也说不清的情愫:这个看来不可理喻的新生, 也是我的学生, 我应该有一份责任。我脑中忽地闪出法国作家封丹的的寓言:北风和南风比试, 看谁能把一个行路人的大衣吹掉。北风呼呼猛刮, 行路人紧紧裹住大衣。而南风徐徐吹动, 温暖和煦, 行人解开衣扣, 脱衣而行。这个寓言意在告诉我们:“温暖效应”是多么的重要。作为一个教师, 只能做南风才能把学生心灵坚冰融化!

于是, 我冷静下来, 俯下身, 用轻松的口吻对他说:“同学, 现在是英语晚读时间, 要专时专用哟。你先把英语报纸拿出来, 行吗?”也许是他对老师没有生气很惊讶, 也许他感受到老师的语气中带着一种坚持。所以, 他还是顺从地从抽屉里拿出了英语报纸。盯着报纸, 见我还站在他旁边, 沉默了一会, 抬起头望着我, 一脸地倔强, 说:“老师, 我看不懂, 也不想做报纸上的阅读。”

“余多, 我很理解你, 刚转到文科班来一定有些不适应, 但是你在高三下才转文科, 相信你有自己的打算。希望在最后几个月有更大的收获。”“是的。”他轻声回答。“既然如此, 老师也想帮助你呀。不如这样, 现在你先看看能看懂的句子和文章, 待会儿下课来办公室, 我们再一块儿做。另外, 报纸上的阅读文章是最新的, 也富有时代气息, 特别是对文科生而言, 可以拓展知识面。”我真诚地说。

下课后, 他果然如约而至, 说话的态度和之前有了很大变化。这次课间的单独辅导后, 我了解到他的基础很差, 而且他的性格很孤僻, 不喜欢与老师和同学交流。但从那次晚读后开始, 他几乎每天的课间或是中午都会跑来问问题。我都不厌其烦热情地为他答疑, 每次都让他满意地离去。渐渐地, 我发现他的记忆力特别好, 如果他能先发挥所长, 从词汇上来突破“最拉差距”的阅读理解, 同时背诵经典范文来提高作文, 弥补语法知识上的不足。

当我把自己的看法告诉他时, 他很吃惊和激动。我不失时机进一步鼓励他, “你最棘手的阅读理解不正在慢慢进步吗?”老师的鼓励仿佛是助推器, 他的进步是惊人的, 甚至一度疯狂地抱着牛津大字典狂背单词和例句。他的基础不好, 发音不准确, 我坚持一遍遍地帮他纠正, 鼓励他, 他也逐渐找到了感觉和自信。高三的生活单调而繁忙, 最后几个月的冲刺更让大家都感到异常地紧张和疲倦。他的执着和进步感染着班里的每一个人, 让每个人都开始相信, “没有什么是不可能。努力, 坚持就是胜利!”

是的, 他进步了。是老师的尊重和关爱, 润滑了彼此的关系, 消除了彼此的隔阂, 扫清了彼此的顾忌, 增进了彼此的了解。才能让他敞开了心扉, 让他鼓起前进的风帆。

临近高考的最后一次晚读, 他一如既往地来问问题, 走时把一张写满他个人信息的“好友录”薄页送给我。我也送给了他一本事先准备好的英文原著《简爱》。

高考在万众瞩目中结束了。发放成绩的第二天, 我收到了一条他发来的英文短信:“老师, 我这次考试英语得了133分, 这是我中学阶段第一次, 也是最后一次上130分。这让我相信任何事情只要不放弃, 都是有希望的。谢谢您一直对我的鼓励和帮助。那本书我打算明天开始读。保重身体!”

尊重是底线,也是一种境界 篇8

尊重,是人类最起码的道德共识,是全球的底线伦理原则。有人说:“尊重是最好的教育”。教师和学生之间,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应该是平等的,学生在人格和法律上应该得到教师的尊重。作为教师,尊重学生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义务。尊重学生是教师实施教育工作的一个底线。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尊重学生方面就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有一天,陶行知校长看到一名男生正要用砖头砸同学,立即将其制止,并让他到办公室等候。陶校长回到办公室,见男生已在等候,便掏出一块糖递给他:“这是奖励你的,因为你按时到了。”接着又掏出一块糖给他:“这是奖励你的。我不让你打同学,你立即住手了,说明你很尊重我。”男生将信将疑地接过糖果。陶校长又说:“据了解,你打同学是因为他欺负女生,说明你有正义感。”随后,掏出第三块糖给他。这时,男生哭着说:“校长,我错了,同学再不对我也不能采取这种方式。”陶校长又拿出第四块糖说:“你已认错,再奖励你一块。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由此可见, 尊重可以使人理智,尊重可以使人悔过;尊重可以唤醒人的良知,产生无法估量的正面效应。

当然,要做到尊重学生确实不容易。特别是当学生认“死理”的时候,当学生不按照“正常”的教育轨迹思考和操作的时候,在我们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育下,学生还要老是犯类似错误的时候,多数人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其实这个时候特别需要我们做的是认真思考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没有实效,思考我们是否找到了这个学生真正的思想根源,思考我们的教育措施和策略是否符合这个学生实际,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改进,而不应该是简单处理,更不是放弃。例如三个学生又去“旅游”回来,被家长们带到了学校,找到班主任老师,要求让他们回校上课,于是,班主任对他们(学生)给予了必要 教育之后,就让学生认真写检查,反省自己的问题。学生的表情却有些无可奈何又有些无所谓的样子。我实在看不下去,同学生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关系。我们当老师和做家长的会尊重你们的选择,只要你们觉得那真是你们要走的路。”我又向家长们说“反正是周末,带他们回家,让他们自己好好思考,不要强迫他们来读书。”从那以后,几个学生再没有用上课时间去“旅游”了。在这个事例中可以看到,尊重学生的想法,将错就错,把学生从幻想引导到现实中来,沿着他们的思路走下去,走不通了,不好走了,他们自然会掉转头考虑你指的路。如果要是只会用教育,甚至惩罚的方式把我们的观点强加给他们,他们就会同我们“对着干”。

不可否认,老师对学生的教育都是有一定道理、有一定依据的。但我们对学生的那一丁点“理由”,是不是自己有点觉得“微不足道”,而学生却感觉非常重要?当我们面对这种情况的时候,我们换位思考过吗?联想过自己小时侯对类似经历的感受吗?正如一个小孩子尿床,在我们大人看来是不足为怪的,但在小孩子看来却是非常羞耻的事情,是无论如何都不能让别人知道的“大事情”一样。我们要认真思考学生的想法和认识,我们更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感受和需求。

我们在以“正常”的教育措施和教育策略教育学生的时候,其实基本上还是从成人的角度对学生的成长进行简单的设计和教育,而不是从学生生活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学生认识、接受能力的实际出发。在这种情况下,很多学生不能理解或不能完全理解老师对他们的尊重,所以我们的教育还是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以命令或暴力逼迫孩子按照成年人的意愿行事,虽然也能达到一定的效果,却会破坏孩子积极上进的内动力和伤害其人格尊严,不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更严重的是,在人格尊严不受尊重的氛围中长大的孩子,同样也不会懂得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许多情况下,对于不懂得尊重他人人格尊严的人而言,知识越多,能力越强的人,越是可怕。因为,这样的教师越是放不下自己的“架子”或者“自尊”,他就越会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结果最容易与学生发生冲突,甚至使一些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走上轻生道路。纵观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矛盾,无一不是起于“尊重”;每一个被通报的学生自杀、报复老师的事件背后,大多是起因于“尊重”的问题。

相反,当学生在感觉到被充分尊重的时候,我们的教育就能够激发他的积极性和潜能,就能做到教育“无痕化”,其效果就比较理想。请看这样一个事例:

一天,一个英语小组长来找我,说:“老师,某某同学说,他听写英语单词只要对60%就算合格,而英语老师却说他必须达到80%才能算合格。你说该怎么办?”“请你把他给我叫来,好吗?”我说。当那位同学来到我面前时,我问:“你听写英语单词对多少才应该算合格?”“三十个单词对二十个算合格。”“你的依据是什么呢?”“我不知道。”“有些同学对得还少些,我就可以认为她合格了,你能理解吗?”“我知道,你说的是哪个。能理解,她是因为自己懒,不然她怎么会这么差。”“你希望像她那样吗?”“我不。”“那你要对多少才能够体现你的水平呢?”沉默了一会,“二十五个。”“能达到吗?”“能达到!”“好,你去把对自己听写的标准告诉你的组长吧。”他非常愉快地下去了。

在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明显的感觉到,用命令或强迫的方式进行教育,学生会发自内心的抵触而使我们的教育目标难以实现;而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我们的教育目标通过一定的方式内化为学生的内心需求,就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的挖掘他们的潜力,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我们面对优秀的学生,觉得还能较好的尊重他们。当我们面对的是“差生”的时候,特别是当学生老是要犯同样错误的时候,当学生把老师气得够呛的时候,我们老师还能从心理上对学生没有“恨铁不成钢”的感觉,觉得自己需要认真的分析和改进方法教育他们,还能做到充分的尊重他们。这就不仅仅是一种责任和义务,更是一种境界。是我们老师应该追求的境界。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作文 篇9

如果没有放弃哪来的成功?只有“舍”才有“得”。如果居里夫人不放弃名利,哪来人类科学的发展与进步?如果杜甫不放弃财富,哪来的《三吏》?如果屈原不放弃生命地位,哪来懂得千古名篇?种种事例告诉我们只有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有时人拥有的东西多,常常会无故烦恼,原本光明的人生忽然暗淡下来,如残云遮月。在这时或心灰意冷,悲观厌世。或自暴自弃,怨无天佑。其实,如果换一种心态,懂得放弃,必然可以轻松开心。

世间最荼毒的就是“名利”二字,古往今来不知多少英雄豪杰在名利场中枉送性命,也不知多少人被弄的焦头烂额,抽愁肠百结,人性太软弱,经不起名利的折磨,你喜欢财富,就会被财富牵着鼻子走。你热衷于名利,就会被套上名利的疆锁。只有懂得放弃的人。才能在红尘中找到一方净土,安享心灵的宁静,幸福。

如果说名利是一碗饭,那么放弃就是一杯水。在吃饭的同时,偶尔也要喝一点水。人生也是如此,在追逐名利的同时我们也要学会放弃。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人生。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放弃也是一种智慧作文 篇10

从前有几个年轻人乘一条渡船度河,渡到一半时渡船坏掉了,于是大家只好跳到水中舀水逃生,可是平时村中那个水性最好的年轻人却始终游不快,别人问他原因,他说腰上挂有一千钱,所以游不快。别人让他赶快把钱丢掉逃命,命都快没了钱又有什么用。他宁可淹死也不愿意把钱丢掉。结果其他人都得以逃生,这位年轻人却因不愿意放弃那一千钱而失去了最宝贵的性命。多么可笑,多么愚蠢,多么可悲。这虽然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五彩缤纷的世界太精彩,诱人的东西太多,必须有选择的放弃,理智的放弃。

失去了一片天地的同时会拥有另一片天地,理智的放弃会有别样的拥有。

生活中,我们不必须钻牛角尖,不必咬实青山不放松,不必终不还者,不必死不休者不令其人。其实,我们并不需要这无谓的执着,没有什么是绝对割舍不了的。生活中也没有失去什么就活不下去了的。要想生活轻松,就要学会放弃。人从一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帝就给了我们一个背篓,在漫长的生命旅途中,如果把沿途所见的和所想要的东西都毫无选择的装进这个容量有限的背篓里,那么,人能够承受得了吗?只有放弃才能够拥有,别一味地想获得又什么都不想放弃,那么,到最后你将一无所获。只有学会放弃才能卸下人生的种种包袱,轻装上阵,才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人生嘛!总要经历风风雨雨,这样到最后拥有的才是最美好的。

人活着,会有许许多多的责任和许许多多的欲望,要理智的放弃自己不特别需要,对人生益处不大的东西。很多人,正因为不懂得放弃才生出诸多烦恼和痛苦。不管到什么时候,请别忘记,理智的放弃是为了更好的拥有,是一种超脱,是一种气度,是一种升华,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放松!

“妥协”也是一种智慧 篇11

李元华说,智慧女人要学会为爱妥协……

李元華的手机铃声与别人不同,一支优美动听的《白毛女》开头曲后,唤来这位“东方夜莺”艺术家的甜美应答,久违了的乐曲提醒着人们,她的生命属于歌剧,她始终幸福在自己的艺术世界里……

李元华自幼嗓音清脆嘹亮,1978年,在中国歌剧舞剧院任主要演员的李元华早已才华凸显,剧院排演歌剧《十月芙蓉》,李元华和“同事大哥”高育发担任男女主角,扮演一对夫妻。无论在排演场还是舞台上,他们都配合得十分默契,在这之前他们已非常成功地多次以夫妻角色搭档演出。高育发比李元华年长11岁,艺术功底很深,主演过很多部歌剧、话剧。一个大龄未婚女性和一个刚结束失败婚姻的男士,不免引起热衷联想的人议论,舆论反而推动着志同道合的他们走到一起。36岁的李元华和47岁的高育发牵手婚姻殿堂,结成了恩爱夫妻。而今,风雨同舟携手走过30年,已77岁的高育发时常笑着调侃说:“除了艺术上的成绩,现在看,和她演夫妻角色搭档,最终假戏真做、成就幸福,是我另一桩巨大的成功。”

李元华和高育发始终携手走在艺术之路上,成为彼此坚强的支撑。她用4年时间策划、主持、录制电视系列片《中国歌剧欣赏》,在这个过程里,爱人高育发的支持给了她无穷的力量,伉俪情深,并肩作战,共创事业辉煌。

歌剧艺术家的生活也充满着艰辛,李元华作为一位执着进取的艺术家,还要做好妻子、母亲、女儿等多个角色,要付出多几倍的辛苦。在儿子高达明15岁那年,李元华一家兵分两路:爱人高育发去美国为儿子陪读求学,李元华在国内辛苦打拼。初到美国,语言不通,爱人和儿子在生活中举步维艰,面对事业上生活中种种困难,外柔内刚的李元华独自扛起,对远在美国的亲人报喜不报忧。坚强乐观的她遇到困难,从来就不是个轻易妥协的人。她说:“练唱歌可以美容、健身、快乐,还可以抓贼呢。”

那年夏天,李元华忙碌在演出筹备中,驱车到北京东北四环遭遇堵车,焦急之际,忽然一个黑瘦小伙拍车门,朝她一指车尾,李元华疑惑间往后望,再回过头,完了!放在副驾位置上的包包不翼而飞,黑瘦小伙拎包已跑出去十几米远,遇到拎包贼了!李元华冲出车去拔腿就追,贼一看身后有追兵,更是仓惶快跑,在堵车大潮中,上演了一幕歌唱家与小贼的惊险追捕。小偷不知,这位美女年过六旬,几十年如一日练身法步,雷打不动,绝对练家子,非寻常女子可比,更不知,这包中是她准备给美国的爱人、儿子汇款的过日子钱啊。贼跑得气喘吁吁,李元华跑得大汗淋漓。高跟儿鞋影响成绩,干脆脱了鞋,光着脚丫子“啪啪啪”脚下生风猛跑,贼一回头看见这位轻盈敏捷的赤脚女侠,几乎绝望了!李元华急中生智,光着脚丫一边追,一边半唱半喊:“抢——包——啦”!几十年的歌唱功底,声音嘹亮利索,绝无疲累喘息之感,惊得路人目瞪口呆,小贼早已吓掉半个胆儿,遇上高人了!他丢下包包,慌张越过护栏而逃,李元华一看,包内的东西原封未动,才长吁一口气,再回来找车没了,原来,已被警察停靠路边,而就因为她这一嗓子,喊来警察和路人把贼擒获。在派出所配合警察录完追贼记录,警察对李元华夸赞:“您勇斗飞贼,体力非凡,还有那一嗓子,佩服!”李元华却遗憾地谢别,摇着头说:“真可惜,我这段惊险镜头没录上。”

李元华的爱人高育发是性格直爽的东北汉,李元华是典型的上海女子,南北差异,生活上难免彼此不适应。李元华说,既然相爱,在一起生活,就要努力融合,学会为爱妥协,宽容忍让使幸福升值。

几十年来,高育发对于李元华是大男人对小女生的呵护,多次搬家装修房子,从不让李元华插手,看到高育发脸色疲惫,李元华想去帮忙,高育发就反复叮嘱和命令:“你不许去啊,装修有污染,气味很大呢,你受不了。”

无论多有涵养多温柔的人,对于急脾气也不可能做到永远不生气。但是李元华有个原则:我偏不和你吵,别想让我吵。爱人着急的时候,李元华还有多套妥协方案,比如,等他喊完了,李元华不吭声,去厨房一边切菜一边唱,菜刀在手,口中专门找那种苦大仇深,咬牙切齿的段子唱,手下“叮当当当”猛切大剁,口中狠唱“刁德一——”、“要报仇,要雪恨——”,直唱得老高无比担忧、心生悔意。或者,等他着急过后,李元华默默下楼,貌似离家出走,独自游泳两小时,“噗通通”在水里一阵折腾,一下子得到宣泄,身感疲惫了,给高育发打个电话,慵懒地柔声说:“我在游泳馆呢,来接我吧。”高育发就会立马开车赶来,帮她拿东西,回到家忙着给老婆做几个爱吃的小菜,用实际行动表示歉意和解,哄香她的胃也哄暖她的心。急脾气爱人的厨艺非常棒,等到家中美味弥漫,酒过三巡,两个人早已忘了小小的不悦。智慧女人以退为进的妥协总是恰到好处。

而今,年已66岁的李元华还在以30岁的激情忙于艺术事业,策划演出及公益活动,飞在几个城市间是常有的事,偶尔在家休息的时候,她喜欢看书养花,品茶练歌,或者下厨做一桌居家素食宴,在她的照顾下,爱人患高血压多年,身体情况始终很稳定。六旬美女李元华演唱起喜儿时,还是那么天真活泼、温柔可爱,一颦一笑韵味优美。高育发说:“她在我心中,还是歌剧年代那个美丽动人的女孩,她永远是我手心里的宝。”

(责编:辛娅)

低头也是一种智慧(范文模版) 篇12

风雨兼程中,莫要只顾昂首前行,适时地低头也是一种智慧,或许在颔首低眉的一瞬,隐匿在路旁的美丽宝藏就会焕发出迷人的光芒。

——题记

两千多年前的一天,在古希腊充满哲思的土地上,一位年轻人向苏格拉底发问:“天与地的距离有多高?”苏格拉底答道:“三尺。”年轻人不解:“可我们许多人身高都在五尺以上啊。”话音刚落,这位西方的孔子就笑笑说:“所以人要学会低头啊。”就这样,伴随着一句看似普通的话语,伟大的先哲便将一种可贵的人生态度注入了人类的血液,数千年来依然散发着智慧之光。

或许在很多人看来,君子自当傲立于天地之间,决不可低下倔强的头颅,殊不知,低头却也是一种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一种大智慧,大境界。

低头不是妥协,不是退缩,也并不意味着失败,它是暂时的退让,是巧妙的迂回,等待的是新的崛起。曾经,越王勾践低下了头,失去了一个领袖的尊严,在受尽屈辱,卧薪尝胆之后,终得天下;曾经,大将韩信低下了头,在市井百姓刺耳的讥讽声中忍受胯下之辱,但终在旌旗飘扬的战场上一洒豪情,奠定了盛极一时的大汉王朝;曾经,少年玄烨低下了头,任凭奸臣呼风唤雨,但在数年的历练与成长后毅然智擒鳌拜,开创了钟鸣鼎食的康乾盛世。他们虽一时忍辱低头,却都在低头的那一刻坚信自己有高昂头颅的一天,最终换来了万古流芳。于是低头便成了一个休养生息,养精蓄锐的缓冲。而如果不计后果地一味坚持,做无谓的牺牲,结果只会消磨意志,迷失自我,甚至失去再次抬头的机会和勇气。

低头不是自卑,是一种谦逊踏实的风范。正如民间一句脍炙人口的俗语所说:低头的稻穗,昂头的稗子。纵观历史,刘皇叔曾屈尊而三顾茅庐,在孔明的一番高谈阔论中放低了姿态,虚心请教,一时的低头换来了贤人相助,造就了巴蜀之地的繁荣鼎盛;而伟大的革命战士鲁迅先生也发出了“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誓言,一生勤勤恳恳,以笔为枪,救贫苦的大众于水火之中。他们没有高挺头颅,却依然彪炳史册,传递了一种谦虚谨慎,默默无闻的实干精神。

而面对错误,面对诱惑,我们更须低头。低头就像一剂镇静剂,让我们静心反思,审视自我,不再茫然地横冲直撞,不再焦急地大步前行,从低姿态中求得清晰的头脑,求得平和的心态,一身轻装重新上路。当我们在实现梦想的征程上被现实鞭打地遍体鳞伤之时,我们不妨也低下头,不要担忧前方的漫漫长路,而是稍作休整,感受身旁宜人的美景,收获亲情与友情带来的丝丝暖意,重新抬头赶路时,你会发现,就在低头的一瞬,自己已经收获了一份宝贵的乐观与坚韧。

美国著名政治家、科学家富兰克林把“记得低头”作为毕生为人处世的座右铭,在他看来,做人不可无傲骨,但更不能总仰着高贵的头。如果做人只追求一味的方正,不会变通,不会一时的委曲求全,那么必然会在残酷的现实中陷入被动。只有硬度而没有弹性和韧性的钢材称不上精品,而如果将负重的车轮改作矩形,也会寸步难行,生活中无数的细节都向我们昭示着:能低者,方能高;能屈者,方能申;能柔者,方能刚;能推者,方能进,而这也是人生永恒的真谛,是自然亘古不变的辩证法。

于是,我们看到了:在大雪纷飞的山谷里,唯有那些懂得弯曲枝干的雪松才能抖落掉沉甸甸的积雪,傲立于冰雪之中;在遍布石砾的戈壁滩上,唯有那些学会低头,沿着巨石一侧发芽生长的小草,才能享受到和煦的阳光,呼吸到清新的空气。这一切的一切与智者苏格拉底的那句劝勉遥相呼应,我们便知道了低头的智慧:低头不是妥协,而是战胜困难的一种理智;低头不是怯懦,而是谦虚谨慎的一种表现;低头不是倒下,而是为了更好更坚强的站立。学会低头,就是拥有了面对厄运的一种灿烂的态度;学会低头,就是懂得了在更高的境界审视人间的沧桑。低头,无疑成为了一门精彩绝伦的艺术。

沉默也是一种智慧作文700字 篇13

我,是一个不善于用语言来表达感情的人,所以就渐渐地学会了沉默。还记得那天,最好的朋友要走了,我有好多话想说,但始终说不出来,最后我只有静静地抱着她,以此来表达对她的不舍。看着她走远,眼泪不自禁流了出来,但我依然沉默,对朋友连句祝福的话都没说。也许,这是最好的送别,没有将我们美好的回忆讲出来,让我们哭得撕心裂肺,最后我们“帅气”地离别。

在生活中,有好多等待我回答的问题,但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我亦担心回答了是否正确。在这种时刻,我又选择了沉默。慢慢地,我喜欢上了沉默,经常沉默,想用沉默来代替一切。也许就因为这样,同学们都说我优柔寡断。

当我们在集体中不能求同存异时,沉默是最好的办法。沉默并不会对我们产生什么负面影响。比如在争吵中,一开始选择沉默,我们就不会破坏彼此之间的友情、亲情。

面对尴尬,也许沉默是解决尴尬难题最好的答案。但是,在尴尬的场景里大家都选择沉默的话,结果似乎只会让在场的各位更尴尬。最后还是要有人出面打破沉默,这样大家才能更加和谐地相处。

面对那些多事的人时,我们必须保持沉默。别人把秘密告诉了你,你听到有人在讨论他,而你又知道讨论的人不了解真相,这时你必须保持沉默。此时的沉默是攻破非议的最好办法。

沉默也会有不好的时候。如果你经常选择沉默,大家会觉得你很冷漠,不善解人意,甚至冷血,因此很多人就会离你而去。如果你总是沉默,你就会变得孤僻,就会渐渐地脱离群体,使自己陷于孤立……

示弱也是一种智慧 篇14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故事: 瑞典人克洛普以登山为生。1996年春,他骑自行车从瑞典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来到了喜马拉雅山脚下,与其他12名登山者一起登珠峰。但在距离峰顶仅剩下300英尺时,他毅然决定放弃此次登峰,返身下山。那意味着前功尽弃、功败垂成啊。而他做出这个决定的原因在于,他预定的返回时间是下午2点,虽然他仅需45分钟就能登顶,但那样他会超过安全返回的时限,无法在夜幕降临前下山。同行的另外12名登山者却无法认同他的决定,不听他的劝告,毅然向上攀登。虽然他们中的大多数到达了顶峰,但最终错过了安全返回时间,葬身于暴风雪中,让人扼腕叹息。而克洛普经过对恶劣环境的适应,在第二次登山中轻松地登上了峰顶。如果克洛普也一味地追求执著,不顾一切地去实现目标,那么他将和其他同行者一样葬身于暴风雪中。但是他学会了示弱,学会了审时度势、把握全局、以小忍换大谋,最终他攀上了成功之巅。

从故事中克洛普的做法,笔者联想到了教学中我们的行为与做法。新课程虽然已经全面实行了,可我们老师在教学中具有明显的知识优势,说一就是一,犹如故事中的登山者。在学生面前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希望学生能够把我们传授的“本领”吸收,可往往却事与愿违,学生根本就不领情。怎么办?我们是否可以根据此学科的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寻找一条学生能够心甘情愿参与学习的途径?

一、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决定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

1.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非连续性、涉及面的广泛性

信息技术学科不像其他学科那样有着很强的系统性与连续性。如物理学科,不先学好力学知识,就不可能学好电学知识。数学学科也是一样,不先讲授加、减法,就无法讲乘、除法;不先学习正数内容,就不能学习负数内容;不学会代数知识,就无法学习几何、三角的知识。而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则不然。没有学过Dos操作系统的人,照样可以学习Windows操作系统;先学习Word,还是先学习Excel都没有关系;不学习计算机的工作原理,照样可以尽情地在国际互联网上遨游;学习使用字处理软件, 既可以学习Word,也可以学习WPS。再加上计算机应用越来越广泛,它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所以只要学生有需要或者感兴趣,他可以非常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的某一块内容,但是教师不一定掌握并精通此学科所涉及的所有知识或操作方面的一些细节问题。

2.信息技术学科知识的时效性

信息技术课程虽然诞生时间短,但其发展速度却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然而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及信息技术学科的发展速度,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教师在此学科面前是同一个身份,永远都是一个学习者,并且学无止境。

基于信息技术学科的以上特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现象在生活中实属常见。有个孩子,7岁时,就已经成为乡邻附近闻名的“电脑小神童”了。当邻居、父母同事办公室的电脑出现故障时,总是第一时间找他帮助解决。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更有理由放下教师的“架子”,让课堂活动中多一些“学生在上”、多一些“学生强人”,让他们心甘情愿地参与到学习中来。“示弱”正是一种能够唤起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教学艺术,在优秀的学生面前示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探究意识,在自卑的学生面前示弱,有助于唤起学生的自信,让学生产生一股愉悦的学习力量。

二、巧用“示弱”收获多

1.主动“示弱”,拉近师生距离

一般情况下,多数人对教师这个职业要求很高,必须言正心直,有高尚的品德及专业素质,而且还应有渊博的知识,由古至今无所不知无所不晓,从而展示教师的个人魅力,让学生尊敬老师,以达到学生“尊其师,信其道”的目的。但是,如果平常教师懂得在一定程度上“示弱”,将教师和学生放在同一个层次上,由此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或许会有不一样的结果。教师古今中外比比皆知并能熟练且准确地移教于学生,无非就是为了在学生面前树立威信和尊严。教师“示弱”是为了解除学生的防范心理,打开心扉,以期心心相通。在与学生的接触中,笔者就采用过主动示弱的战术。例如,每年的新生见面会,在自我介绍中,笔者都少不了这样一段话:这学期,由我担任你们的信息技术课老师,为期一年。虽然教学多年了,有很多经验,但是学生却是一届比一届厉害,特别是在计算机操作方面,在你们之中,肯定有很多高手,所以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希望我们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学习,互相进步,期待我们愉快的合作。这样的开场,使得师生关系一下子被拉近了许多。

2.巧妙“示弱”,强化知识理解

教师在授课时,若能寻找适当的教学情境,有意设置一些谬误以“示弱”,让学生来发现错误,并使学生通过“排谬”来获取知识,更能激活学生思维,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亦能获得奇效。例如,在讲解VB 语句中的

if语句时,循环条件的设置是最关键的,一不小心就会成死循环。在介绍完if语句的执行过程后,笔者说,“接下

来由我来写一程序段,即兴来一段哦,所以也不能保证完全没有错误,你们的任务就是读出它的结果。”于是笔

拿起粉笔假意边思考边在黑板上写下了一段程序(其实这段程序里面的条件设置就存在着问题)。过了几分钟,底下还是一片寂静,“看来这脑袋瓜不够灵呀,还没有出结果吗?”话音刚落,下面就有窃窃私语声,有一个同学说:“老师,你写的这个程序段是不是有问题呀?这个条件永远都不会成立,没有结束的时候,结果出不来呀!”听完这位同学的疑惑之后,其他同学似乎也有同感,“是呀,肯定有问题,是死循环。”此言一出,说明学生已经找出了笔者设的“陷阱”,通过这一读程序环节学生意识到了循环语句中条件设置的重要性。

3.真诚“示弱”,赢得学生信任

古语说得好“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天文地理无所不知无所不晓,所说过的话确保句句都是真理,全部正确,更何况是教师,教师也是普通人。在教学过程中犯错是不可避免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无法及时给出正确答案也是常见现象,这时教师就应该真诚示弱:不知则不知,勇于亮丑,不狡辩,不遮掩,诚实诚恳也许更能提高自己的威信,赢得学生的尊敬。笔者所任教的一(11)班学生比较活跃,在课堂的最后五分钟让他们自己整理本课重点的时候,就经常会有学生提出一些问题,如:上网的时候出现了某些问题,该怎么解决呢?突然被学生问到,再加上有些网络技术问题笔者还真没有遇到过,所以很难立刻做出回答,每当这时,笔者都是诚恳地向学生表明,这个问题老师还真没有遇到过,等老师实践以后找到答案才能回答,要是你们比老师先找到答案,不要忘了告诉老师,让老师也学一招。

总之,在课堂上巧妙运用示弱艺术,不仅能拉近师生距离,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赖,还可以使学生有一种胜利感、自豪感,能够增强其自信心,从而使学生在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中愉悦地学习。运用“示弱”的教学方法与直接正面的教学方法可谓殊途同归,是异曲,但有同工之妙。

参考文献

[1]何耀根.高中计算机学科的特点及教学内容浅探[J].丽水师范专科学校学报,1999,(02).

[2]高海丽.课堂教学艺术之教学智慧[J].时代人物,2008(03).

放手也是一种智慧1200字作文 篇15

放弃浮华的名利,会让我们的生存变得轻松、洒脱一些。印度诗人泰戈尔曾说过“翅膀坠上黄金的鸟儿将无法飞翔”,鸟儿的世界是天空,倘若因贪恋黄金的贵重、色泽的美艳而系在翅膀上,它不仅飞不高,甚至飞不起来,最终成为人们的盘中餐。一些把世事看透的人把名利比做缰锁,就是看到了名利对人的强大的牵制力量。我们看看周围的那些星们,有几个不是人前光鲜,人后慨叹呢?何妨学学陶潜、李白,放弃那如网一般的官场仕途,换得一个自由身,寄情山水田园,要喝酒时喝酒,要唱歌时唱歌,无拘无束,自由自在。陶潜是智慧的,当他不愿为“五斗米折腰”时,就毅然挂印而去,洒脱地活在自己的理想天地里,虽然贫穷,却是自由;李白是智慧的,“摧眉折腰”损害了尊严时,他决绝地放弃,从此放浪在山水之间,用他那不羁的才情描画大唐的锦绣河山。

对某种事物执着追求,固然是可敬的,倘若自己力不能逮,又不放弃,则是笨死的犟牛。跨栏运动员刘翔,今天被人们吹捧得大红大紫,殊不知他原来是练跳高的。初入体校,他尽管刻苦,但是跳高的成绩总是难以有突破。后来,转学跨栏,各方面的机缘巧合,再加上个人的.勤奋努力,终于取得了辉煌成绩。如果一根筋,不肯舍弃跳高项目,他也就是国家训练队里的一个无名小卒而已。放弃自己的短处,选择自己感兴趣、具备发展潜力的事情当做事业来做,人才会有所建树,干出点成绩。这种放弃难道不是一种智慧?

自私是人的天性,如果能放弃自己心中的“小我”,以集体、国家利益为重,那就绝不止像星们那样大红大紫,而是要永垂不朽,光照万世,你的人生境界也就上升到一个崇高的层次。赵太后是位君王,更是位母亲,当外敌围攻赵国的危急时刻,她割舍了母子团聚的天伦之乐,送儿子到齐国做人质,终于换来援军,保住了国家的安全。蔺相如如果不放弃与廉颇的位次之争、荣辱之怨,怎能让强大的秦国“终不敢加兵于赵”?赵太后完全可以拒绝送儿子为质,因为她是国君;但她又是智慧的,她明白了触龙“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道理,并衷心采纳了。蔺相如也完全可以与廉颇一争高下,因为是他临危受命出使秦国,却能完璧归赵;是他在渑池会上以无畏的气概震慑了秦国君臣,捍卫了赵国的尊严;但他又是深明大义的,他知道“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只是因为他和廉颇这一文一武两位大臣的存在。这种放弃是一种崇高,足以让他们的人生不朽。

心静是一种境界人生散文 篇16

你迈出的脚步是轻快而平实的,每一步都充满着尊贵、祥和与平静,每一步都蕴含着无限,妙不可言。你踏着小径直行,没有忧伤,没有烦恼,也没有尘世间的纷扰和羁绊。你的脚步间充溢着茶意的芬芳和甘醇,茶息萦绕着你的全身,而沉浸在这茶息中的,是禅的喜悦和平静。

一念清净,直下承当,就是禅,就是解脱,禅法不离于日常茶事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下承当“,“直下承当“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如果我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保持正念,时刻关照自心,一念清净,直下承当,就是禅,就是解脱。所以禅法不离于日常生活,不离于日常茶事,只要我们时刻以正念关照日常茶事,禅就和我们在一起。正如一行禅师说的那样:“在我们修行的道场,与一般人的生活一样,有扫地、吃饭种种事情,不同处是以正念来做。

吃饭时以正念来吃、来体验,如同体验柏树子一样。饮茶、扫地、煮饭时,都应该深入关照去做。要体会涅盘、佛性,并不是非要到禅堂才能体会,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体会。“有僧人问大珠慧海禅师:“和尚修道还用功否?“师曰:“用功。“曰:“如何用功?“师曰:“饥来吃饭,困来即眠。“曰:“一切人总如是,同师用功否?“师曰:“不同。“曰:“何故不同?“师曰:“他吃饭时不肯吃饭,百种须索;睡时不肯睡,千般计较。所以不同也。“(《五灯会元》卷第三)不计较、不思索,当下空寂,这就是正念。

懒汉思维也是一种成功的智慧 篇17

船长在这条人称“老人河”的大河上已经航行了无数次,当然积累了不少的经验教训,可是他的回答却让英国游客大吃一惊。他说:“不,先生,我对河中的浅滩并不完全清楚,如果让我把全部浅滩都弄清楚,那纯粹是在浪费时间。”

英国游客大惑不解地问:“您说什么?您说这是在浪费时间?假如您连哪里有浅滩都不知道,那您将怎么领航呢?”船长特别坚定地回答说:“是的,弄清楚哪里有浅滩就是浪费时间。我为什么要在浅滩之间摸索呢?我只要知道深水区在哪里,不就足够了吗?”

船长看英国游客依然不懂的样子,接着解释说:“简单是现代生活的发展趋势,为了方便摄影,傻瓜相机诞生了;为了驾驶容易,汽车上有了自动挡;还有全自动洗衣机、电饭锅、信用卡、网络……所有这些,无不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简单、更方便。越是简单,就越实用;越是简单,效率就越高。”

听了这位船长的话,你是否会觉得,他真的比我们一些读过许多书甚至读过一辈子书的人还聪明?在船长聪明的另一面,隐藏着一种独特的思维方式——懒汉思维!有许多人,可能也有许多船长们都这样做着:他们凭着自己的经历、经验和记忆不厌其烦地费力记下了行船所要经过的那些容易搁浅的地方,生怕在行船时碰上。只是他们没有想过在河里纵横交错的浅滩非常多,与其记住这些浅滩的位置,不如只记住几条深水区来得容易和简单。这不就是懒汉思维的功劳吗?

也许,在正常人思维的词典里,懒汉思维就是不思进取、不求上进,就是偷懒取巧,就是十足的恶习。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船长列举的那么多现代生活用品由于简单方便而成功的事例告诉我们:懒汉思维是人类获得个体成功最大的原动力,也是人类社会进步最大的推动力。事实上,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是源自这种思维。

几千年前,我们的远祖住在条件恶劣的山洞里,每次想喝水,都要走到大河小溪才行。这多累人啊,他们就慢慢琢磨,总想着把一天的饮用水一次提回家去。于是,石制的水桶、木制的水桶相继被发明出来。许多年后,懒汉们对每天提水也感到厌倦了,他们自然想到了修建管道、挖掘沟渠,把水引到最近的地方。再后来,懒汉们又想让水自动流进家里,于是他们发明了水车。这些发明与创造,对个人来说岂不是一个巨大的成功!在今天可能要获得诺贝尔奖了吧!就是不获奖,自己办个公司也可能赢得相当好的经济效益。这一切成功的动机,不就是源于懒汉们想少走几步的良苦用心吗?事实上,这却推动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

一百多年前,英国有一个叫汉弗莱·波特的少年,别人雇他坐在一台蒸汽发动机旁,每当操纵杆敲下来时,就把废蒸汽放出来。生性好玩的汉弗莱觉得这活儿太累太烦琐太机械,就想改造改造它。经过一段时间的钻研,他在机器上加装了几条铁丝和螺栓,这样,阀门就可以靠这些东西自动开关了。这样一来,汉弗莱不但可以脱身走开玩个痛快,而且发动机的功率提高了一倍。瞧,这个懒汉懒洋洋地发现了往复式机动活塞的原理,成功对他来说,就是为了偷懒嘛。

美国杰出的工程师、管理专家弗兰克·吉尔布雷斯,是人类动机行为的研究者。他常常把各行各业优秀工人的劳动拍成影片,判断一种工作最少可以用几个动作完成。研究后,他发现最优秀的工人毫无例外地全是懒汉,因为他们在操作时竟然懒得连一个多余的动作都不肯做。

在今天的中国,阿里巴巴董事会主席马云可以说是企业家里的佼佼者,他曾不止一次说过成功者大都是懒人。他举例说:“看看你公司里每天最早来最晚走,一天像发条一样忙个不停的人,他是不是工资最低的?那个每天游手好闲,没事就发呆的家伙,是不是工资最高,据说还有不少公司的股票呢!”当然,马云也说:“懒不是傻懒,如果你想少干,就要想出懒的方法。”我理解马云这里所讲的懒的方法,是一种聪明的懒法,是一种大智慧!你要想对某一件事“偷懒”,就要找出可以帮你解决这件事的最佳办法来!

从这个角度来说,懒人往往比勤快的人更适合做领导,因为他们有大块的时间用来思考,有大块的时间补养体力与精神,补养和提高综合素质。一个称职的领导人应该是懒惰的,凡是可以让有能力的下属做的事,他绝不事必躬亲。当年的诸葛亮不就是因为“事必躬亲”,才导致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吗?所以说,领导的本质是做正确的事,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正因如此,那些成功人士,那些具有领袖气质、领导才能的人,往往都有一种懒汉思维。他们非常善于做自己喜欢和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而其他不重要的小事能偷懒就偷懒,能不做就不做,能推迟就推迟,实在非做不可的话,也要想个最简单、最省力、最便捷的做法。假如你把大量的精力与时间用在勤勤恳恳地干自己那点事上,你就没有更多时间来了解其他领域,也许对你目前从事的工作有极大影响的信息和思想,你也就很难有全新的发明和创造了,当然,成功就会离你越来越远了。

在全球都被金融危机困扰着威胁着制约着的今天,人们心中成功的指数大大下降,成功的本义大大缩水。今天,对渴望成功的人来说,能在日益激增的失业大军中求职就业,谋得一个比较合适的职位,创办一个小小的作坊,也算得上小小的成功了,而要获得大的成功,则显得更加艰难。这时,提倡懒汉思维不失为一个当务之急,因为在别人都在勤勤恳恳地忙于生计忙于赚钱的时候,拥有懒汉思维的人,往往会因“懒”思变,独辟蹊径,别开生面,在“山穷水尽”中觅得一条成功之路。

台湾作家刘墉在他那本指导人们社交的书中,为了防止歧义起了这样一个书名——《我不是教你诈》。我想,我也别让人因为误会而引起歧义,以为我不赞成勤奋似的,于是在最后说一句——我不是教你懒惰!

(从容摘自《山东青年》2015年9月)

上一篇:门卫聘用合同书下一篇:小学语文校本培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