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告别的作文(共6篇)
写告别的作文 篇1
在这所与我相伴六年的学校里,每一处都记载了我和同学们的回忆。在这个熟悉的校园里,我们却再也不能在这欢笑、嬉戏。
再过不久,我们将迈出校门,走进另一所陌生的校园。毕业前夕,这所学校里的点点滴滴涌上我的心头。告别少先队,迎接团徽的召唤,互写同学录,这些细节联成了我们之间一扇扇友谊之窗,见证了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
绕过校园的跑道,一瞬间想到三年级时的`赛跑,同学们一个个像离弦的箭往终点冲去。还有一个同学宁愿跑丢了鞋子,也要维护班级荣誉……校园的芒果树台,我和同学们在那儿摔过、哭过、笑过,而转眼间,高大的芒果树又不知不觉多了六圈年轮。芒果树勾起了我对同学的一幕幕回忆:一排大叶树下,我们班在那片泥土地里,捡起一片片落叶,清扫得千干净净,赢得了一次次的流动红旗。大叶树的叶子,仿佛让我突然回到了从前每一次清扫的场景之中。
当我们还是一年级乳臭未干的小孩子时,便向往着二年级的红领巾。当我们戴上红领巾时,又追求三年级的成熟。当我们成为三年级学生时,又渴望四年级的技术课。当我们迈上四楼时,又想成为五年级的学生。当我们步人五楼教室时,又更期待六年级的知识。当我们进入毕业冲刺时,又开始憧憬初中生的生活,可到了毕业之前才发现,原来我对这所学校的不舍之情,如此强烈。
就要结束小学生涯了,我才明白为什么以前那些毕业的大哥哥大姐姐要哭得稀里哗啦。我哭不出来,却由衷地想把小学生活重新拉回来,把小学同学留下来。从此以后,58只小鸟将各飞东西,寻找属于自己的那片天空。
再见同学,再见老师,再见小学,我将会带着你们给我的美好回忆,走进新学校,开始新生活。
特别的作文课 篇2
“这两节课我们写作文。为了切实提高同学们的作文能力,语文组决定将学校全体学生的作文集体投稿。在这两堂课上,大家就来完成一篇作文,写自己最拿手的。所有习作将一字不改地寄出去,下面我来讲讲注意事项……”
二十分钟后,一张张作文纸发到了同学们的手上。同学们有的开始交头接耳交换意见,有的开始从老师发的作文素材里找灵感,有的漠然地凝望着窗外,有的眉头紧锁地凝视着空白的作文纸,有的在问老师细节问题,只有一两个文思敏捷者已开始奋笔疾书。
学霸阿蒙,可算是班里的语文尖子生了,他的作文也曾多次发表,但今天似乎有点小小的意外。他已经试遍了他以往大脑堵塞时唤起灵感的一切方法——闭目养神、双手抱头一分钟,双手合十,用嘴咬着大拇指两分钟,间断性摇头,等等,但结果仍然只有一个和作文纸一样空白的大脑。
下课铃响了,“咱们不下课了,也不去跑操了,先把作文写好。”语文老师快速说道。同学们有的欢呼,有那么几个还抗议,不跑操班级要被扣分的。但大多数同学爽快地伸了一下懒腰,互相欣赏着尚未完成的作文,有的同学拿着自己刚开了一个头的作文去问别人如何继续编下去,有的开始大声抱怨写作难,难于上青天,有的干脆把自己觉得不满意的作文撕了个粉碎,再上讲台拿一张新的作文纸准备“另起炉灶”,只有一两个毅力超强的同学还在人声鼎沸的恶劣环境中笔耕不辍。
阿蒙意识到自己不可能在这种环境中找到失落的灵感,于是他跑出教室在走廊里徘徊了十分钟。
上课铃不知疲倦地再次打响。阿蒙茫然地挪进教室,茫然地坐下,茫然地盯着自己的作文纸,二十分钟的时间如水一般悄然流走,阿蒙意识到自己必须有所举动了,他从书包里摸出一本字典,随手一翻,翻到了一群读音为si的字,他一个字一个字地看下去,突然,他找到了一个有震撼力的字眼:“死”!好题目!阿蒙暗自高兴,他大笔一挥,在作文纸第一行的中间写下了一个刚劲有力的字——死,但是文章该怎么写呢?他对死毫无体会,他焦躁地又坐了十分钟,还剩十五分钟了,突然灵感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地流进他空白的大脑,他眼前一亮,思路忽然开阔,犹如笔直宽敞的马路。他开始奋笔疾书,下课铃终于残酷地打响了。“呼”一口浊气吐出,终于大功告成,他欢喜地把作文交了上去。
下午语文老师再次来到教室,“上午写的作文我大体看了一下,”还没来得及喘口气,老師就大声说道,“阿蒙的作文形式新颖,构思独特,以深奥的道理真实地演绎了死的过程,诠释了死的真谛,他的作文有望刊发。”平时不苟言笑的老师对阿蒙露出了赞许的目光,大家也向阿蒙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作者将“学霸”写作前、写作中、写作后的神态、动作细致入微地刻画出来。在阅读中仿佛就见其人其境,一个写作前的焦虑,写作中的琢磨,写后的满意,人物的举动栩栩如生地展现在我们的面前。最成功之处就在于细节描写值得学生们学习。
特别的学科 特别的教师 篇3
香港通识教育科
在香港高中课程中,有一个备受瞩目的特别学科,那就是“通识教育科”。这个科目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自身、社会、国家和人文世界及物质环境的理解,帮助学生建构知识,使其适应社会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与终身学习有关的能力。该科目使学生树立正面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思维开阔,善于处理相互冲突的价值观,使学生成为对社会负责任的公民。通识教育科有如下四个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杂”。这是一个横跨政治、地理、历史、文化、科学等学科的综合性人文学科。由于通识科所探讨的议题是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变化而不断更新的,学生不可能仅仅依赖单一的教科书,但凡课外书籍、报刊杂志、网络信息乃至学生的个人经历都可成为学习的材料,教科书只是作为学科教学的辅助材料,教师在教学中也不会完全拘泥于教科书,单纯讲授教科书的内容是教不好通识科的。
通识科的第二个特点是“教法活”。这个科目的日常教学一般采用“议题探究法”,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教师会选取一些当前社会各界广泛讨论的话题,例如“政府是否应该增加建设公租房”等。一般来说,“议题探究法”包括如下步骤: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关资料,筛选议题;组织材料,分析不同看法背后的价值观,评估看法是否合理,建议是否可行;在此基础上决定支持哪些说法或选择什么解决方案;最后进行小组汇报,小组汇报可以采用撰写书面报告或制作影片等多种方式。在探究过程中,学生有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有朋辈合作和课后搜集资料的机会。
通识科的第三个特点是参考借鉴了国际上成熟的经验。由于该科目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学习基础,因此在初中不开设,从高中一年级才开始开设。设计此科目时,参考借鉴了不少国家在思维技能训练、生命教育、价值教育和公民教育等方面的经验,与当今风靡国际的IB课程也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但并不完全照搬国外模式。
通识科的第四个特点是“虚实结合”。所谓“实”,即引导学生关注并探究的都是他们身边的事物及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话题。所谓“虚”,则指在讨论过程中要求学生始终保持开放和客观的态度,注重证据,在设身处地了解他人立场的基础上与他人讨论,使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因此通识科既务实,也务虚。
通识科的考试方式独特,它将公开评核与校本评核相结合。通识科与中文、英文、数学并列为香港高中四大核心科目,是中学文凭考试(相当于内地的高考)的必考科目,其重要地位不言而喻。该科在高中学习阶段的课程中约占10%的课时,三年共约270小时。通识科的公开评核包括公开考试及校本评核两部分,公开考试内容分为卷一:资料回应题,分数占总分的50%,考试时间为2小时;卷二为延伸回应题,分数占总分的30%,时间为75分钟。这两份试卷主要评核考生在识别应用和分析资料等方面的能力,展示学生较高阶的能力(如深入剖析社会上不同人士的观点,良好的表达能力等)。值得注意的是校本评核占20%。校本评核就是将部分评核权下放到学校,由任课教师对学生学习通识科后所撰写的个人独立专题研究报告进行评分。“独立专题研究”是一份每个学生都需独立完成的专题研究报告,每个学生都要自主选择一个探究题目,自行进行研究,在独立研究中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这些能力在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当然,对通识科教学,香港各界历来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有部分受访教师认为通识科范围太广太深,而学生能力有差异,使得通识科教学出现困难。也有学校认为教师人手不够,课室不足,令通识科难以推行。还有社会知名人士质疑:在通识科教学中,有的教师选用的议题过于宽泛,例如“民主制度能否改善民生?”等,令学生手足无措,从而导致教学流于肤浅,难以真正训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但无论如何,通识科教育的推行,其正面效果是显而易见的,作为一门综合性的人文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香港代课教师
香港的代课教师与内地代课教师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在内地教育界,“代课教师”曾经是一个令人感到心酸的名词,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一个教师群体,是指在广大农村学校中没有事业编制的临时教师。他们无法享受与正式在编教师一样的工资待遇、社会保险、福利等,默默无闻地为教育事业作奉献。随着部分代课教师已经转为公办教师,“代课教师”这一名词逐步淡出历史舞台。
而在香港教育界,除了学位教师(GM)、文凭教师(CM)、常约教师与合约教师,还有一部分流动性较大的代课教师,他们主要由注册了教师合格证书且有本科学位的半自由职业者组成。据笔者观察,香港代课教师有以下四个特点:
第一,学校有充足的专门经费聘请代课教师,填补了正式教师因病请假或因公出差出现的空缺。
香港中小学教师日常工作负担较重,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普通教师每周课时少则20节,多则30节,不少教师还要跨年级、跨学科上课,有的还要承担一些行政管理工作。在教师出现生病等无法正常上课的状况时,他们的教学任务怎么安排呢?在内地学校,通常的做法是请该教师的同事临时代课,但无形中增加了代课教师的工作量,遇上某些老师缺课时间比较长的时候,代课教师就会觉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而在香港中小学,通过聘请社会上的代课教师,这个难题就被轻而易举地解决了。原因很简单,香港学校得到的教育经费很充足,各校都有一笔专门费用聘请代课教师。而且如果教师参加了教育局的计划和项目,那么这笔聘请代课教师的费用就由教育局的计划和项目来开支。举例而言,某校有两位教师参加了教育局“普通话教授”计划,每学期有5天要到内地学校听课学习,他们出差学习时,就由学校聘请社会上的代课教师来上,聘请代课教师的费用不是由学校出,而是由教育局相关计划和项目来开支。所以,有充足的经费保证是香港聘请中小学代课教师的一个鲜明特点。
nlc202309012032
第二,教育局和相关的教育团体为学校和代课教师免费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节约了聘用成本。
教育局和香港的一些教育团体在自己的网站上有专门的网页发布全港各学校所空缺的临时教席的信息,为各校提供信息发布平台,需临时聘用代课教师的学校会详细列出对代课教师学科、学位、教学经历的要求,同时也列出聘用的时间、课时、薪酬;代课教师可提供自己的材料,自行与学校联系。如果审查通过,学校会通知代课教师在指定的时间到校上课。上完课领取课酬后,代课教师就与学校没有什么瓜葛了,学校也无需为他们提供其他福利。招聘资料定期更新,如果学校已经找到合适的代课教师,学校负责人会通知网站及时删除所发布的招聘信息。这种做法体现了教育局和教育团体对学校和教育工作者的服务性质,也为供需双方节约了聘用成本。
第三,在现代信用社会体系下,严密的法制充分保障了学校与代课教师双方的合法权益。
香港社会是高度文明的法治社会,日常的社会交往和社会活动都建立在诚信基础之上,教育局及有关教育团体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时,要求校方发布真实准确的信息,而应聘的代课教师向学校提出申请时也要保证所提供的个人材料的真实性。教育局还规定,在聘用程序的最后阶段,必须对准代课教师进行性罪行定罪纪录查核。查核纪录的申请须由准雇员自愿提交。也就是说,有性犯罪前科的人是不可能被聘用为代课教师的。由此可见,香港对师德的要求相当严格。这样从制度上提高了代课教师的聘用门槛,从而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品行不良甚至有犯罪前科的人混入代课教师队伍。此外,教育局还不定期地修正代课教师的日薪。例如《教育局通函第125/2011号》就将代课教师的日薪作了小幅度调整。以中学学位教师为例,代课教师日薪由1107元调至1175元,并要求各校按《雇佣条例》有关支付工资的条款,尽快将薪酬支付给代课教师及代职人员。所以,在香港,绝对不会存在拖欠代课教师工资的现象。代课教师的权益得到了很好地保障。
第四,代课教师的存在反映出香港教师职位竞争的激烈程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香港教育界用工制度的灵活性。
由于学校空缺的教师职位较少,而社会上有合格学历并经过教师专业培训且注册了教师资格证书的人士较多,因此,一部分有资格担任教师的人只能选择做代课教师。在香港工作期间,笔者曾接触过不少代课教师,有的代课教师经常东奔西走却乐此不疲,因为代课教师的工作压力没有正式的全职教师那么大,还可做其他兼职,如果自身教学水平高,有办学机构聘请去做补习教师,收入就更加可观。香港某知名补习学校的创办人就透露,在香港补习界月薪高达百万港元的教师就有8至10人。当然也有代课教师乐意被学校正式收编,转为全职教师的例子。
综上所述,代课教师在香港与内地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无论是通过短期聘用代课教师来缓解教师工作压力的做法,还是代课教师来源、管理制度以及劳资双方的权利等,都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责编 秦越霞)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篇4
田老师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也是我们的班主任。他不仅课上得好,还非常幽默,有一颗童心,课下常常和我们一起做游戏,开玩笑。为了让我们喜欢读书和写作,田老师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方法:读书会、新闻演讲、故事大王评选、古诗文诵读……慢慢地,我们喜欢上了作文。现在,全班同学已有一百多篇习作在报刊上发表。
第二天早上,我拿着刚从邮局领来的三十元稿费走在上学的路上,想:对了!老师不是叫我们要学会感恩吗?我可以用这笔稿费为老师买一件礼物呀!我在小商店里转了半天,终于看中一根大红色配银灰色的伸缩教杆,这教杆制作精良,能伸能缩,携带方便、灵巧,想必老师会喜欢。
我走到教室,老师已经站在讲台上,开始上晨读课了。我赶紧跑过去,把教杆递给他,真诚地说:“老师,谢谢您!我用稿费给您买了一根教杆。”
田老师接过这份“特别礼物”,惊喜不已。“你看你看,怎么让你破费呢!稿费是你应得的报酬,给我买什么礼物。”老师一个劲儿地埋怨。不过,我看见他小眼睛一眨一眨的,略显狡黠地笑了。突然,他猛地拉长教杆,轻轻地叩了叩坐在前排的葛恩铭的头皮:一下,两下……再把拉长的教杆收回来,像个孩子似的笑了……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望着老师的背影,我大声唱道。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篇5
关键词:关爱;信任;鼓励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最使人头疼的,莫过于后进生的学习问题。对后进生这样的弱势群体,教育者必须正确认识他们,研究他们,将“特别的爱”送给“特别的他们”。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点心得体会。
一、 倾注爱心,给你关注
对学生的热爱,是教师在履行职责时对教育对象产生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很多老师不能对全体学生一视同仁。他们偏爱优生,而对各方面扯班级后腿的后进生,要么疾声厉色,要么不管不问。粗暴和冷淡的态度都极大地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事实上,后进生比其他学生更需要老师的注意。
在一次公开课上,我让学生练习用手打节奏练读长句What do you usually do at Mid-Autumn Festival?学生很感兴趣,纷纷举手想表现一下,我发现有一个后进生胆怯了,我没有叫举手的人表现,而是偏偏让他try一下,大概是有人听课的原因,他很紧张,说得不好。于是我拿起他的双手跟他交流:I'm your friend, yes? (Yes.) I want to be your best friend. Let me help you, OK? (OK.)他分明感受到了老师对他的关注,开始勇敢起来,我手把手教了两三遍之后他学会了!而且声音很洪亮!我表扬了他:You are the best!并且再次对他说I'm your best friend, yes?他的回答兴奋而又感动Yes!我与他握手:You are my best friend, too.课还在继续,第二次的举手,我继续关注他,看到他仍有一点犹豫,于是问全班同学:Where's my best friend?全班同学一齐向他投去鼓励的目光,他强烈感受到了老师和同学对他的关注,于是把手高高地举了起来!我带领全班同学表扬了他的勇敢。接着第三次的课堂发言,我惊喜地发现,他第一个举手!
二、关怀体谅,给你温暖
后进生比其他学生更希望引起老师的注意,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在乎。所以,多一些关怀,少一点责难,将更容易赢得学生对老师的感情。关怀如一缕春风,吹开了后进生的心门,信任和尊重就像一阵细雨,慢慢的,悄悄的滋润着后进生的“心田”,让他们内心涌动起一股暖流,一股上进之流。我们要注意观察,做到对学生情况了然于心,以便在他们退缩时,推一把,跌倒时,扶一把,遇到困难时,帮一下,失去信心时,鼓励一下。
班上有位叫蒋雅晴的女生,胆小内向,连举手也只敢伸出“半”只来。有一次,在课堂上,我提了一个十分简单的问题Are you a student?她站起来却愣在那里,一言不发,全班同学哄堂大笑,弄得她脸通红通红,头埋得更低了。我连忙制止了同学的嘲笑:“同学们,我相信如果你们回答不出问题,蒋雅晴同学绝不会嘲笑你们,这一点你们应该要向蒋雅晴同学学习。没关系,蒋雅晴没有准备好,等会再看你的表现,OK?”那一刻我看到了蒋雅晴感激的目光。接着,为了给蒋雅晴的回答做铺垫,我问了其他几个同学类似的问题:Are you a teacher/ doctor/ farmer/ worker...?我看到蒋雅晴在认真地学习别人是怎么回答的,当再次提问她:Jiang Yaqing, are you a student?时,她答对了:Yes, I am.虽然声音很小,但是我带领全班同学表扬了她:You are great!成功的快乐能成为巨大的推动力,推动着蒋雅晴同学继续向前,激励她树立自信心。不断尝试着去获取新的成功,让她看到自身的优点,扬起自信的风帆,引导她意识到:我能行!
三、不抛弃,不放弃,让你感动
不是每个学生都有很高的智商,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的热情和足够的耐心,始终坚持“不抛弃”、“不放弃”。如果没有一个长期、耐心教育转化后进生的心理准备,教师很容易丧失对他们的信心,甚至认为他们已经‘无可救药,没有希望了’。要知道“一锹挖不出一口井来,一口吃不出一个胖子来”,雕刻一座石像尚需很长的时间,更何况是塑造人的灵魂呢?对于后进生在转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反复或倒退,我们要正确引导,允许学生犯错误,让他们在失败中崛起,在曲折中走向成熟。教师既要看到后进生的进步,也要正确看待后进生的反复现象,不断给他们敲响警钟,不断鼓舞他们进行自我竞争、自我挑战,在反反复复的过程之中把后进生引上前进之路。
四、创造机会,让你拿奖
每一个学生都是一匹“潜力马”,蕴藏着无限潜能,要以伯乐的眼光来看待,让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产生成就感,强化“心理优势”。学生有了信心,就会自觉、主动地学习,这样他们成绩就会提高,形成良性循环。
总之,作为教师要蹲下来看学生,善待后进生,给他们多一些表扬,多一些信任,多一些鼓励,多一些关爱。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在学生的心里,老师既是敬爱的师长,又是最能了解和信任他们的朋友,也是最能体贴和爱护他们的母亲。在转化后进生的工作中,教师要充当好这三种角色:良师、益友和慈母。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一个花骨朵都展开美丽的花瓣!
参考资料:
1、《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教育心理学》章泽渊等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7.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篇6
【关键词】幼儿;溺爱;教育
天底下最无私的爱,就是父母的爱,而这份爱该怎样表达却是值得研究和思考的。“爱之过甚,担心过度,照顾过头,迁就过多,夸耀过分,希望过奢。”这几个字可以概括很多家庭溺爱子女的特点。他们一味地满足子女物质上的奢侈愿望,而忽视思想品德教育和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孩子形成一些不良的品德和个性,危害极大。所以,从现在开始,扔掉手中的“甜毒品”——溺爱!从溺爱的旋涡中走出来。
一、学会放手,培养孩子各种能力
1.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
自理能力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很多家长因为溺爱,在生活上过多的包办代替,导致孩子自理能力弱,有些孩子甚至到了大学,生活还不能完全自理,从而引发很多问题。所以在幼儿期,家长就要开始学会放手,让孩子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小班幼儿可以让他们学习自己整理玩具、书本,自己刷牙洗脸;中班幼儿学习穿脱衣服、鞋袜;大班幼儿学习系鞋带,根据冷热增减衣服等。初期,父母要忍受他们动作的不利索不完美,从示范到手把手教到只动嘴不动手,逐步放开,之后,经过锻炼相信没有你的帮助,他也能把一些事情做好。我们应该做的就是对他关注、鼓励、信任和引导。
2.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多给孩子创造与同伴交往的机会。可以请其他幼儿来家里玩,让幼儿当个小主人,学会招待小客人;或者鼓励孩子去邻居家玩,和小伙伴们相约出去玩等。当孩子交往时遇到矛盾,不要急着帮他们解决,而是引导他们学会分享、轮流、协商、合作等,如两个孩子因为争着要看同一本书而吵了起来,可以提议:“只有一本书,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可以让两个人都能看呢?”孩子很聪明,他们会想出两个人一起看,或者轮流看,有了一次经验,碰到类似的事,比如电视看不到一块儿,想玩同一种玩具,他们就能很快的迁移。
3.学会放手,培养孩子的耐挫能力
人的一生谁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假如给予孩子太多的庇护,长大后反而更难适应生活,适应社会。所以,若孩子遭遇挫折时,成人不要觉得孩子受了莫大委屈,千方百计哄他或忙着帮他解决困难,而应给孩子锻炼的机会,让他体验挫折,学会在经受挫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慢慢成长。
二、学会赞美,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1.赞美要“言之有物”
赞美孩子的时候,说出具体的理由和值得你赞美的细节,尽可能多地描述自己因为他的这些优点而感受到的快乐和骄傲。对于孩子来说,除了感受到真诚和增强自信之外,他也会因此知道父母的价值观,以及父母希望他能做到什么。比如:当孩子看到同伴摔倒能主动扶起,当玩具书本用好后能自己整理等,适时的肯定,巩固和促进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
2.赞美要“有节有度”
不要为了赞美而赞美,否则会带来几个结果:一是孩子心知肚明,你是骗他、哄他的,他由此也就顺着学会了说瞎话来哄人;二是过度赞美让孩子不清楚自己的位置,自我膨胀,不能应付没有赞美时的失败挫折;三是当孩子确实不具备该项能力时,因为你的随意赞美,可能会导致孩子焦虑难安,更受挫折。
三、学会批评,适当的负面刺激有助孩子成长
幼儿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是一个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它要求幼儿园、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的通力合作。被溺爱的孩子,骄横傲慢,对于这样的孩子,及时适当地进行批评教育,指出其缺点与不足,并予以适当的约束是非常必要的,但批评要选择时机,要注意场合,要注意方式等。如:批评的方式方法有很多,可以相互结合使用,提高批评的有效性。可以用肢体语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来暗示、否定孩子的不良行为;可以用温和的语气但字字铿锵有力,使孩子牢记心中;也可以沉默不语,此时无声胜有声,让孩子自思其过等等。
一般来说,当孩子犯错后,家长首先要讲道理,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语气温和,让孩子易于接受;假如再次犯错,家长就应该严厉告诉他这样做是不行的,可以和孩子约定一个方案,并要求孩子作保证,如果再犯,将接受什么惩罚;如果该行为继续出现,就要实施约定的惩罚,说到做到,避免再犯。
高尔基说:“爱孩子,母鸡也会。”教育孩子,则需要技巧。每一位家长,必须懂得“溺爱猛于虎”的严重后果,严格规范自己的教育行为,调整家教指导思想,既用爱心,也用理智,做到爱有分寸、严慈适度,爱而不纵,严而不苛,把特别的爱,用适当的方式送给您的孩子。
参考文献:
[1]李季湄,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胥兴春.幼儿人际冲突及其应对策略[J].幼儿教育,20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