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节作文350字作文

2024-10-06

教师节作文350字作文(共15篇)

教师节作文350字作文 篇1

教师是火种,点燃了学生的希望之火;教师是石级,承受着学生一步步踏实地向上攀登。——题记

老师,每个人都说您培养着祖国的栋梁、您们是“育苗人”,可我偏要说,您们才是国之栋梁,才是根深蒂固、防风固沙的大苗子。

您太年轻了大大的眼睛和充满磁性的笑声总是把我上课的瞌睡虫都消灭了;如果我们班发生上课哄然大笑的时候,不要考虑其它就只能是我们上生物课,您经常说的网络梗都是有点点过时的了却总是让我们回忆起来又再开心一次,这是故技重施还是您是“开心果”本人?

自然是第二个选项了。梁启超在中国历史研究法》说过:“片言之赐皆事师”。我没梁先生的文采,可我觉得您教给我们的不止止是知识和为人,还有保持乐观心态的办法和寻找快乐……

放学铃声响后,我总是在大门口停车点遇到您,我用不同的方式向您问好、看着您微笑——那是52度的太阳打到我的脸上,比50度多一点喜欢、多一点微笑。

留下一个礼物,明年毕业时;让那鸣蝉再睡一会、让那荷花再忍两天,我只想送您一束粉色的康乃馨!

教师节作文350字作文 篇2

应该说, 这种深入学生写作实践的精神和态度是值得肯定的, 至少这种经过写“下水作文”, 在实践中获得的写作体会、感受经验在指导学生作文时, 肯定比“坐而论道, ”“不着边际, 夸夸其谈”的指导要贴近学生作文实际, 多少能够解决学生作文中的一些问题。可是, 作文教学的实践告诉我们, 仅凭写几篇“下水作文”, 教师就想获得指导学生作文的能力, 从而解决学生写作文时的种种问题, 这无疑是不可能的。

一.作文指导教师不一定能写出“下水作文”

当有的教师看到本文这一分论点时, 一定非常惊诧:我们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文, 我们自己居然会写不出来?我们的水平会如此不堪?

但是, 事实就是这样, 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总是试图解决学生写作文的两大难题:“没有内容写”、“不知道怎样写”, 其实这两个问题我们教师自己在写作时未必都能解决。

学生写作文的首要难题是“没有内容写”, “没有东西写, ”也就是写作文时找不到写作材料, 而没有材料就写不出作文来;至于能否找到写作材料, 这和是否是教师, 是否在给学生布置作文没有什么关系。换句话说, 并不会因为谁在教师这个岗位上工作, 他就一定能找到写作材料;如果教师找不到写作材料, 那和学生一样, 照样写不出作文来。

教师真的会“找不到写作材料, 写不出作文?”其实这并不是什么惊世骇俗之说, 这是被科学与作文教学实践早就证明的不争事实。

在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崔永元主持的《实话实说》节目中, 有一次曾播出这样一个内容, 一个小学生在作文课上, 写不出老师布置的作文, 于是他只好回家请他的父母帮助他写, 结果他父母也写不出来, 一家人折腾了大半夜, 仍然写不出作文, 第二天这位小学生只好向老师“交白卷”。这个例子说明, 小学生写不出的作文, 大人未必能写出来。

如果这个例子还不足以说明问题的话, 笔者还可以举出很多此类实例。在笔者从事作文教学、写作教学工作的数十年中, 经常应一些校内校外的学生家长之邀, 去学生家解决他们孩子作文中的问题, 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问题就是学生“写不出作文来;”学生与家长都是在尽了很大努力、实在解决不了问题的情况下, 才会采取“请写作教师亲来现场解决作文问题”之举措;在这些学生家长中, 有很多就是中小学语文教师, 有的甚至是教研室的语文教研员;他们向本人坦言, 他们指导不了学生作文, 按照教师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题, 他们也写不出作文来。

教师写不出所谓“下水作文”, 这并不意味着教师水平低;就像有人能翻译世界名著, 但未必能写小说一样。这其中的原因十分复杂, 关键在于教师对“怎样才能写出作文来”这一问题的内在规律缺乏认识, 没有按客观规律写作及教学生写作;因此, 教师和学生如何“写出作文来”的问题也就长期得不到解决。

一些学生及教师为什么写不出作文来?其主要原因在于,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心理图式, 如果教师出的作文题和学生或教师本人的心理图式不对应, 产生不了“契合”现象, 那就必然找不到写作材料, 当然也就写不出作文来;这个规律对谁都适用, 对教师也同样不例外。

除此,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 当学生写不出作文时, 其实也就是学生思维受阻, 思绪混乱, 脑中迷惘混沌之时, 教师要能够遵循客观规律, 用科学方法激活学生思维, 理清学生思路, 让学生在“豁然开朗”、“灵感突降”的心态中找到写作材料, 写出作文。但就目前作文教学、写作教学的现状看, 不少教师事实上并未掌握上述两种基本规律, 因此他们不仅仍然无法带领学生逾越“写不出作文”这道难关, 同时也解决不了教师自身的写作问题, 因此, 教师想用自己给学生布置的作文题写出“下水作文, ”这其实只是美好愿望, 在实践中很难实现。

二.作文指导教师不一定能写好“下水作文”

一些作文指导教师认为, 教师按照自己布置给学生的作文题写“下水作文, ”可以从中获益, 积累经验, 掌握指导学生作文的主动权。但是事实未必如此简单, 写作文中要解决的难题很多, 如果这些难题解决不了, 那就不可能写出成功的高质量的作文;如此这般写出的“下水作文, ”留给教师的只是屡写屡败的惨痛教训, 是心头挥之不去的重重阴影, 以这样的实践获得的心得, 一是无法解决学生作文中出现的问题, 二则在指导学生作文时缺乏说服力。

首先以记叙文写作为例。写记叙文, 首先要解决选材问题, 即怎样找到一个新颖独特, 有时代感, 较为典型, 能反映现实生活或对现时生活有意义的材料。如果找到这样的材料, 该文就有了好的内容, 这篇记叙文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要想找到这样一个材料却绝非易事, 选材和教师的原有的知识结构、心理图式、生活积累、思维能力有密切关系。选材需要教师对业已掌握的素材进行整理筛选, 这需要有很强的比较、选择、归纳分析、判断、综合等多种思维能力;而这种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更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少教师正因为缺少“选材”能力, 因此在写记叙文时, “选材”这一关就很难跨越。

如果有的教师找到了好的材料, 那紧接着就要解决“确立主题” (即确立记叙文的中心思想) 的问题, “确立主题”需要作者对材料进行分析概括提炼, 这要求作者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等多种思维能力;除此, 主题的确立还和作者人格品位及思想深度有关;如果思维能力及人格品位达不到一定高度, 文章的主题会因之缺乏深度与价值, 不可能有什么积极意义。主题是一篇记叙文的灵魂, 写记叙文如果过不了“确立主题”这一关, 就算找到了较好的材料, 写作则仍然会以失败告终。

再者, 记叙文看上去似乎很容易掌握, 概括起来就是“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开头、中间、结尾;但真正写记叙文却并没有那么简单。人们在写记叙文时, 最常出现的问题就是文中没有“六要素”;要么没有开头;要么开头占全文的一大半篇幅, 迟迟进入不了正题;要么没交代时间、地点;要么没有文章结尾;或者本应写一个完整过程, 作者却只写了一半就没了下文, 也就是记叙事件过程不完整等等。除此, 写记叙文还要掌握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不仅要掌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还要掌握这种文体特有的语体风格, 以及应该采用的主要句式, 应该运用的思维类型, 应该掌握的这类文体的基本结构。在实际的写作过程中, 很多人就是因为不能掌握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把记叙文写成了不是记叙文, 不是议论文, 也不是说明文, 更不是其它文体的“四不像”。可见, 掌握记叙文这种文体并非易事,

如果写议论文, 那对一般教师来说, 难度更大。议论文写作的每一步都离不开逻辑思维, 这要求作文指导教师要有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议论文写作要提出中心论点, 这需要作者对生活有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分析归纳概括能力, 在对现实生活及相关材料进行一系列整理综合概括之后, 才能提出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在确立中心论点之后, 还要找出典型论据论证中心论点, 这其中至少有三种逻辑关系需要把握:必须明确论据和中心论点的逻辑关系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不是解释与被解释的关系;根据中心论点组织材料这是演绎;将中心论点分解几个论层加以论证这是分析;在论证中, 难就难在这几种逻辑关系通常是融合交织在一起的, 因此掌握起来十分困难。

写议论文还有一个难点就是把握和运用逻辑定律, 这是写议论文的内在铁律;一旦违背这些定律, 写议论文就将漏洞百出, 硬伤累累。例如, 有人在提出一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时说“美国是自由经济, ”但在论证过程中却说“美国其实是国有化的经济;”这样, 中心论点和论证过程中的基本概念不一致, 违反了“同一律, ”全文无法论证, 因此事实上, 此文没有中心论点。再如有人写议论文提出这样的中心论点:陈水扁搞“台独”, 中国人民是不会答应的, 因此“台独”是不可能实现的。其实, 对这个中心论点, 读者只须反问一句“当年香港被英国人占去, 中国人民答应了吗?那香港还不是被英国人占去了吗”?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立刻就可以被推翻。原因在于, 这篇议论文的中心论点违反了充足理由律, 因此这篇文章实际上没有中心论点。有些议论文的中心论点和论证内容前后矛盾, 违反了“不矛盾律;”有的议论文提出中心论点时含糊其辞, 似是而非, 这就违反了“排中律”因而论点不明确, 这必然会导致后文无法论证, 全文因不合逻辑定律而失败。

学生写作文其主要文体就是记叙文和议论文;而教师要想把这两种文体练到相当高的水平, 获得指导学生作文的真本领, 那是需要时日的, 绝非写个三五篇文章就可以获得较高“笔力”;仅“选材”和“确立中心论点”这两项, 如不经过几十篇文章的练习, 则很难形成相应的能力。许多作家说过:不写五十万字找不到感觉。我们的教师中有多少人是根据科学的写作理论, 一字不少, 练过五十万字, 并练出成效的呢?如果没下过这样的功夫, 那怎么能保证教师在写“下水作文”时, 能写出高质量的文章, 且能从写作实践中获得真知, 能够有效地指导学生作文呢?

教师简单教作文,学生轻松写作文 篇3

关键词:观察记录;体验生活;范文引路;激励性的评价

写作文的确不是一件简单、轻松的事。面对一些害怕写作文,不会写作文的学生,我想应该要站在他们的角度,设身处地替他们着想。教师要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简简单单地教作文,让所有的学生学会写作文,轻轻松松地写作文。结合平时作文教学谈几点有效的做法。

一、学会观察记录,积累写作素材

写作就是写自己在生活中的见闻感受。因此,要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作文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增加观察的内容来提高学生的观察力。要求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下自己的见闻感受。这样就为写作文提供最直接、最真实的第一手材料。学校开展秋游活动,这是一次和大自然亲密接触的良好机会。秋游时我让学生带上笔记本、写生本、照相机等,随时记录观察的内容。一路上,我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观察,学生不约而同地放慢脚步,留心观察起周围的事物,开始忙碌起来:有的拿起手中的笔记录;有的在聚精会神地素描写生;有的忙着和大自然合影留念;有的偷采一朵山茶花,闻了闻藏在口袋里;有的捡起地上的落叶像宝贝一样夹在本子里。作文课时,我让学生把观察记录带来和大家一起分享秋游的收获。学生这样写道:“抬头看看天空,天空明净得像湖水一般,又像一块巨大的蓝宝石。山坡上,柿子树上结满了红彤彤的柿子,多像一个个红灯笼挂在树上呀!路边的栀子树也结果了,大家看这小小的椭圆形的黄栀子像不像一个个小灯泡?”令人惊讶的是,收集树叶的学生还制作了精美的树叶作品:“渔翁垂钓”“跳舞的姑娘”“百花盛开”“可爱的金鱼”等;红花绿草,青山碧水都留在了学生的画纸上,还有一张张美丽的照片。我把学生的作品全都粘贴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交流。学生们兴趣浓厚,纷纷发言述说秋游时的见闻感受。就这样,我简单地教学生学会了观察、记录,积累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学生写起作文自然就轻松容易多了。

二、体验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写作来源于生活,要加强写作和生活的联系。学生不会写作文,是觉得没内容可写或心里有话写不出来。所以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胡编乱造的故事,一字不漏抄袭的作文。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我时常让学生先体验生活,再写作文。教学以“感恩父母”为主题的作文时,我先布置学生回家采访有关父母生活和工作方面的问题,平且对父母说:“我爱你。”抱抱他们,親亲他们,为他们做件事,要求记录父母的表情、动作和自己的心理活动。后来,一个学生这样写道:“我要帮妈妈洗碗,妈妈却叫我去写作业。在我再三坚持下,妈妈才答应,但她一直站在我的旁边。眼看盆里的碗快洗完了,我的话还没说出口。可能是好久没说不好意思了吧,我着急得涨红了脸。妈妈看见了,关切地说:‘阳,你哪里不舒服?’她赶紧摸了摸我的额头,‘没发烧呀?’‘妈妈,我爱你!’我说得很小声,但是妈妈还是听见了。妈妈开心地笑了:‘你这个傻姑娘还害羞,妈妈也爱你,宝贝。’没想到,她一把把我搂在怀里像小时候一样抚摸着我的头。妈妈的怀抱多么温暖呀!……”通过亲身体验,学生的描写细致入微,表达了母女之间深厚的感情。这样真实的文章怎么能不打动人心呢?

三、范文引路,提供参考

批改学生作文时,我发现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词语贫乏、用词不当、语言枯燥乏味等问题。实际上学生在学习语文过程中通过课内外的阅读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词汇、语言,但是在写作文时却想不起来了,不会用了。在学生学习作文的起步阶段,我经常会精心挑选一些词语、句子供学生参考,启发学生的思维,打开封闭的记忆,让好词妙句流出来。比如写“介绍家乡的风味小吃”的作文,我让学生想一想有哪些词语用得上,学生说了很多词语,有色色俱全、香味扑鼻、津津有味、垂涎三尺、狼吞虎咽、日思夜想、回味无穷……我请他们板书在黑板上并进行归类。学生可以有选择地适当使用,但不能生搬硬套。如果自己有更好的想法也可以不用,就当抛砖引玉了。这样学生就不必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而苦思冥想,浪费时间了。

指导学生作文前,我一般自己先动手写一写,通常叫写“下水文”,不下水怎能知道水的深浅?亲身体验后,就会明白写这类的作文要积累那些写作素材,要搜集哪些资料,需要用到哪些好词好句,哪些地方要详写或者略写,怎样才能写得具体生动、表达真情实感打动读者。在设计作文教学时才能更准确地预设学生可能会在写作中遇到的“瓶颈”,通过得法的指导铺设道路,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在写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当学生总是写不好作文时,我就用范文引路。范文一般选择自己亲笔写的文章,或者选择学生的优秀作文,还有收集到的有关名篇名著。一次在写“我的理想”主题作文时,学生写的不是想当科学家就是医生、警察、企业家,理想虽然远大,说的都是空话、套话,不真实可信。于是我用范文引路,娓娓道来述说了我从小的理想:“妈妈说我刚上幼儿园,话还说不清楚就经常指正大人说错话,活像个‘小老师’。上了小学,我想当老师的瘾就更大了,邻居家的伙伴成了我最忠实的‘学生’。我把从学校里学的语文、数学、音乐、美术统统教个遍,没有新课教就整理复习……”我的讲述引导学生要把自己的理想通过具体的事例表达出来。给学生提供了范例,引起了共鸣,他们的灵感就来了。引用优秀的范文引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四、激励性评价,培养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每次习作后,我会在班上评出优秀作品,先让学生站在讲台上朗读,再张贴在班级的“习作长廊”,给学生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批改作文,我尽量做到面批面改。一次批改学生的日记,这篇日记是班上一名后进生写的,只有短短三行,我很认真得看起来,突然发现有一个词用得不错,他平实写作文只会流水账,从早晨写到晚上也写不出几句话,几乎看不到好词好句。我马上把他找来,高兴地对他说:“‘斜风细雨’这个词用得不错,不仅把当时的意境写出来了,还充满画面感。看来你是会写作文的,对自己要有信心。”他听了很激动,表示以后要好好写日记。曾经几时,我也是因为得到老师的鼓励和帮助,才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可见,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和鼓励对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多么重要。

我相信只要做作文教学的有心人,就能解决教师教作文难,学生写作文难的问题。让教师简单教作文,学生轻松写作文吧。

(作者单位 福建省福鼎市桐南小学慈济校区)

教师节作文350字 篇4

“哟!过几天就是教师节了!”我看了看日历,尖叫起来。我心里在想:怎么办?教师节快到了,而我却什么礼物都没有准备好,该怎么办呢?送什么好呀?是小汽车、一束花、一张卡片,还是一个能唱歌的八音盒……

选来选去,想来想去,就是想不到合适的礼物,真是悲哀啊!这教师节的礼物可真是难倒我了呀!

于是,我去了超市,看看有没有合适的教师节礼物可以买。我一边走,一边看,眼前出现了许多玩具,里面有十分好看的漂流瓶。我想到了一个好主意。回到家,我找了一个瓶子,里面有点儿脏。先把它清洗干净,放在一边晾干。我又拿了几张防水纸,在上面画了十几条大小不一的鱼。其中一条拥有非常尖锐的牙齿,张开大嘴巴,眼睛盯着前面那条安稳的小鱼。画好之后涂上颜料晾干之后剪下来。先在瓶子的底部粘上橡皮,把水草贴上,再把鱼的一部分贴在盖子上,最后放上水,完成了

教师节作文350字 篇5

早上,我们早早来到了学校,在黑板上做画,为了防止有人偷看,我们班还特地派出了“哨兵”。不一会儿,便大功告成了,为了让老师度过一个快乐的教师节,我们同学还特地设计了暗号,只要班长说:“起立”。我们就异口同声地说:“祝徐老师教师节快乐!”为了防止万无一失,我们还特地排练了趟。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成果吧!

数学徐老师踏着铃声走进教室,班长一声令下“起立”。我们班所有同学齐刷刷地站起来,一起说:“祝徐老师教师节快乐!”徐老师笑眯眯地说:“想我开心就都坐好。”我挺直了腰板,坐得笔直,徐老师正打算转头在黑板上写今天上课的内容时,看见黑板上写得满满的祝福语。那一刻,老师怔住了,班级里静地连一根针掉在地上都能听得见,教室里沉默了几秒,老师会心地一笑,摸出手机,拍下了黑板上满满的祝福语。

教师节心愿作文350字 篇6

教师节快要到了,我有一个心愿,就是送给老师一份特别的礼物。可是送什么好呢?送一束美丽的鲜花?还是一张精美的贺卡?但这些礼物好像都不能表达我对老师的祝福。我想了又想,决定为老师画一幅画,一幅神奇的画。

在这幅画里,我想画一支奇妙的笔,老师用这支笔在黑板上写字,粉笔沫就不会弄脏她们的手了;我想画一把舒适的隐形椅子,老师讲课站累了,就可以坐在椅子上休息;我想画一个魔法水杯,老师讲课口渴了,就可以变出一杯水来;我还想画一台改作业机,只要把同学们的作业本放进去,它就会自动批改,这样,老师就不用每天那么辛苦地给我们批改作业了。在这幅画里,我还要画一颗大大的心,心里面画上我们班的62位同学,因为老师说过,我们班的每一位同学都在她的心里,都是她最亲爱的.孩子。最后,我还要在这幅画的中间画上音乐喷泉,只要触动按钮,伴随着动听的音乐和流动的喷泉,就会响起62位同学对齐声老师说的话:“老师,您辛苦了,祝您节日快乐,我们永远爱您!”

教师写“下水”作文的意义 篇7

一.人文教育价值

很多教师自从走上岗位后, 不看书, 不读报, 迷信教参, 人云亦云, 以其昏昏只能使人沉沉。2007年8月31日, 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语重心长地说:“教师是知识的重要传播者和创造者。在当今时代知识层出不穷的条件下, 要成为合格教育者, 就必须不断学习、不断充实自己。广大教师要崇尚科学精神, 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新技术, 拓宽知识视野, 更新知识结构,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这是谆谆告诫, 更是鞭策提醒。而下水作文, 它是一条链条, 链接了理论和实践, 使我们成为真正的人师;它是一根纽带, 密切了师生关系, 让我们成为学生的知己;它是一块基石, 垫起了我们生命的高度, 使我们成为课程改革的弄潮儿。

(一) 提高教师素质, 顺应时代潮流

阅读和生活一样, 是写作的源头活水, 写可促读。阅读, 是提高教师水平的一个不可或缺的方面。思维是写作的本质, 写可促思。思维是教师能力的核心。积累是写作的仓储, 写可促积累, 积累是学习的重要方法。写作就是创造, 要学生有创造能力, 老师先要行。创造能力也需要在创造中形成和发展。所以, 我认为下水作文是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

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要求的提升, 教师的责任已经远远超出了课堂教学的范围, 扩展到了教学反思与研究、课程开发、课题研究等方面。如果我们语文教师不立足于自己的可持续发展, 不站在教师主体发展的角度上考虑问题, 那么早晚有一天真的如蜡烛一样, 但只是燃烧了自己, 并没有照亮别人。而教师经常写下水作文, 把写和读贯穿于自己的生活之中、生命之中, 能够真正促进我们语文教师自己的专业发展。只有当我们语文教师本身处于不断发展的状态, 才能促使学生持续不断的进步。

(二) 提高教师威信, 增强教师威望

教师要达到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就要在学生中树立崇高的威信。亲其师, 信其道。教师威信的确立, 在于他的学品和人品。一手漂亮的文章, 无疑是学品和人品很好的证明。教师常写“下水作文”, 推动自己多阅读、多积累、多思考、多创新, 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进而树立起自己在学生中的崇高威信, 形成品牌效应, 学生就爱学你的语文, 魏书生、王栋生、赵谦翔等名师无不说明这一点。

教师想教好, 必须学生买你的账;学生买你的账, 必须你有威信;你有威信, 必须你有实力。提高你的威信, 增强你的实力, 写“下水作文”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三) 开辟沟通渠道, 融洽师生关系

人与人之间需要沟通, 师生之间更需要。师生之间沟通的渠道很多, “下水作文”是很好的一条。师生之间的沟通大多是口头的, 而“下水作文”则是书面的, 言为心声, “下水作文”很直接地体现教师的人格、心态、认识、思维等等。这种书面沟通, 保存期长, 易于长久玩味。同时, 写文章这一行为本身也很直接地表现教师的责任心等, 也是一种沟通。

教师写下水作文, 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可启迪学生写作的思路, 激发学生写作的热情, 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克服对作文的畏难情绪, 把学生带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境界。教师下水作文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与学生同甘共苦, 这样就拉近了师生距离, 开辟了沟通渠道, 融洽了师生关系。

(四) 体现平等理念, 营造和谐氛围

过去, 由于教师对自己的价值认识是“师道尊严”, 总是高高在上, 盛气凌人, 所以常常出现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对立或公开的对抗。现在, 师生关系是平等和民主的, 它是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教育的生动体现。在这种关系当中, 学生体验的是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同情、理解和宽容, 形成的是自主自觉的意识, 探索求知的欲望, 开拓创新的激情和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教师的活动也不再是依据既有模式灌注现成知识, 而要应对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变化的情绪, 不断推出有创意、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 弯下腰来与学生对话交流。

平等是一条重要的现代观念, 我们教师有责任培养学生这一观念, 而最好的培养方法就是身教。和谐是现代社会的主旋律, 师生关系如果达到这一境界, 一切活动都能开展起来, 一切愿望都能实现。

二.阅读教学价值

写作是阅读的自然延伸, 两者互通互补, 不可割裂。“下水作文”搭建阅读教学的发展平台, “读写结合”“以写促读”是成功语文教师的共同经验。

(一) 增强阅读能力, 正确解读文本

叶老当年提倡“教师下水”, 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应多写善写, 二是指教师要善于读书, 谙熟之道。这两方面的“下水”虽不是一回事, 却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从实际运用看, 阅读是由外到内的意义的吸收, 写作是由内到外的思想的表达。阅读与写作, 如鸟之双翼, 缺一不可。怎样做到善于读书呢?钱梦龙老师说:“一个语文老师成熟的标志, 就是自己能独立处理教材。”我们现在仍然有很多语文教师依旧是教参的“传声筒”, 读不懂文本, 读不透文本, 没有自己的见解, 课堂气氛沉闷, 没有“语文味”, 令人汗颜!语文教师经常“下水”, 可以养成深读、精读、细读的良好习惯, 使写作理论与阅读理论交流沟通, 迁移转换, 使读与写相辅相成, 协作共进。

(二) 提炼教学语言, 讲解精要到位

在教学中, 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至关重要。课堂教学语言要求准确、规范、精要、通俗、通顺、到位。“下水”增加了教师的词汇量, 提高了遣词造句的能力, 可以使课堂讲解深入浅出, 充满感染力;“下水”激活了思维, 锻炼了思路, 提高了归纳概括能力, 可以使课堂点拨言简意赅, 有条有理。如果我们语文教师口吐莲花、字字珠玑, 那么学生不仅仅得到了鲜活的语言, 丰富了他们的词汇, 更重要的是他们会不知不觉地喜爱上语文教师, 喜爱上语文课, 喜爱上写作文。

(三) 提高设计能力, 讲究课堂布局

日常工作中, 让人觉得上课好的往往是写作高手, 我们要问:教师下水和课堂教学之间是否有某种隐秘的联系?全国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先生说:“写文章要讲究起承转合, 讲究‘凤头豹尾’、‘草蛇灰线’……组织教学过程, 进行教学设计, 跟写文章虽然不是一回事, 但其中的道理是相通的。”于漪说:“课的起始阶段犹如一篇文章的开关, 须反复斟酌, 让学生的思想兴奋起来……课中要张弛结合, 学得愉快, 课的结尾力求余音缭绕。”许多优秀教师在介绍他们的课堂教学经验时, 常常引用“起承转合”“凤头、猪肚、豹尾”这类的写作术语, 这不仅是借用写作术语来说明课堂教学的某些特点, 更是他们课堂教学设计成功经验的总结。那么, 一般教师的课堂教学有的没有章法、忽东忽西, 有的呆板枯燥、一潭死水, 有的前松后紧、草率仓促……也就知道原因了。这样的课堂一定精彩纷呈, 魅力四射, 这时课堂也就成了语文教师施展写作才华的华丽舞台, 也就成了学生健康成长、吸纳琼浆玉液的精神乐园。

三.写作教学价值

下水作文是引发学生写作欲望的水果, 是点燃学生思维燃料的火种, 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火花。具体分为四大功用:模仿功用, 指导功用, 桥梁功用, 熏陶功用。

(一) 有效点拨技巧, 发挥模仿功用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 人们的创新意识空前高涨, 仿佛“模仿”一下子成了“过街老鼠, 人人喊打”。诚然, 许多语文教育工作者在高考指挥的束缚下, 为了速成, 往往让学生背诵优秀作文, 到时东拼西凑, 以至出现大量虚情假意的文章, 这难道是“模仿”惹的祸?当然不是, 众所周知模仿是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 创造也是从模仿起步的。模仿其实也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朱熹曾说过:“古人作文作诗, 多是模仿前人而作文。盖学这既久, 自然纯熟。”唐代的著名和尚皎然把模仿的方式归纳成“偷语”“偷意”“偷势”三种。一曰偷语, 就是模仿前人的句子;二曰偷意, 就是模仿前人的意境;三曰偷势, 是模仿前人的风格气势。

学生写作是一个从模仿到创新的渐进过程, 需要有适宜的范例作为写作借鉴。选取适当的范例给学生参考, 远比讲授一大堆枯燥乏味的知识要有用得多。我国虽一直主张读写结合, 把课文当做学生写作的范例, 但语文读本和教学都习惯于只把课文看成阅读分析的对象, 难以实现读写迁移;而且在写作时也没有提供构思、行文、修改、评价等方面的示范, 学生靠盲目摸索, 难以顺利成文。

(二) 适时讲授知识, 发挥指导功用

怎样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普遍认为是让学生多读多写, 熟能生巧。可是如果教师在学生的写作过程中能进行有效的指导, 则大大缩短他们由“生”变“熟”、从“拙”到“巧”的路程, 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实效性, 这其中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下水作文。教师手里有理论的尺子, 写“下水作文”, 就又多了一把实践的尺子, 点拨时, 光用理论的尺子和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尺子来衡量学生的写作, 效果当然会不同。布置学生作文, 语文教师先下水, 才可能摸清“暗礁险滩”, 了解学生可能陷入的误区, 使教学指导更具针对性。批改作文后, 发现共性问题, 教师再下水, 讲评时, 现身说法, 对症下药, 更加准确有效。叶老对此曾有深刻的见解:“凡是有关作文的事, 老师实践越多, 经验越丰富, 给学生的帮助就越大……但是老师的实践中得来的经验是根本。根本深固, 再加上适当的教学的方式方法, 成绩就斐然可观了。”

“教师要指导写作, 不能空讲作法, 一定要有写作的切实经验, 才能随机应变给学生真正有益的帮助。”学生作文, 也就是由“知”到“行”的过程, 把教师提供的理论和方法内化为写作能力的过程。而现在作文教学的普遍状态是重知识讲解, 学生处于“知”“行”割裂的状态, 自然很难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写下水作文, 我们就具有了“经验”, 就能把具有内隐性特点的策略性知识分解为一套具体可操作的外显的程序, 为学生在“知”“行”之间搭建了桥梁。

(三) 随机链接阅读, 发挥桥梁功用

自古以来, 读写结合, 读是手段, 写是目的。但与阅读教学相比, 写作教学比较尴尬。长期以来, 写作教学缺乏成熟的教材、课型和评价体系。目前的语文课程形态, 基本上还是以阅读为核心的架构。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成, 写作则零零散散地点缀其中, 写作附庸于阅读。即便如此, 尽管每一写作专题力图配合相对应的阅读文本专题, 但由于受阅读文本编写体例的制约, 使用起来仍存在一些缺憾, 出现了写作训练点与一些阅读文本的分离, 如苏教版《高中语文》 (必修二) 专题二“历史的回声”《六国论》《阿房宫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等课文后面配的写作专题是“消息”的写作, 写作要求是“准确及时便捷”。教师的下水作文就显得特别重要, 可以把阅读与写作打通, 把作家作品与学生习作连接起来, 教材中的名家名篇犹如在天上, 学生的习作犹如在地下, 真可谓有天壤之别, 而教师的下水作文就像一架云梯架于其间, 让学生克服“高不可攀”的思想, 这对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是颇有成效的。所以教师在评讲作文时, 一定要把学生中写得好的习作与教师的下水作文进行比较分析, 引导学生不断修改, 不断强化, 不能轻描淡写地处理。

(四) 长期感化品质, 发挥熏陶功用

1. 端正学生写作文的态度

作文应该是真诚的表达, 学生学写作, 最后的目的不是应试, 而是在人生和社会中能熟练地运用语言交流信息, 抒发性情, 使生活更诗意。但许多学生写作文的目的不明确, 导致写作态度不端正, 抱着敷衍了事、应付任务的态度, 这样的写作动机是写不出好作文的。教师通过写下水作文, 把自己苦思冥想时“山重水复疑无路”的苦恼, 更把自己灵感迸发时“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告诉学生, 使学生明白, 写作文就是写出自己想说的心里话, 是流露自己真实情感的一种方式, 是和他人交流思想的一个途径。

2. 培养学生写作文的浓厚兴趣

“在整个作文教学中, 教师的最大作用应是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之所以会发出“作文作文, 见到头痛”的苦叹, 正是因为某些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引发学生写作文兴趣的最好方法是:教师用自己的下水作文点燃学生作文的热情。在指导写作中, 教师把自己的下水作文赏读给学生听, 无形之中就会引起学生的好奇, 对作文产生浓厚兴趣, 他们就会主动拿起笔杆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我也写作, 不过不是为了发表, 而是为了教会我的学生使用语言。在从事教育工作的这些年份里, 我写了一千多篇小作文……我把自己写的小作文和短诗读给学生们听……当我的作文或短诗触动了儿童的心弦时, 他们就会情不自禁地拿起笔来, 努力表达自己的情感。”教师如果把自己平时勤于笔耕、发表在报纸杂志上的文章读给学生听、拿给学生看, 那会更加激发学生写作文的欲望。

3. 磨练学生写作文的坚韧意志

语文教师应对套话作文负责 篇8

有鉴于此,我以为教师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上至少应该注意以下四点:

其一,教师要有善写作的本事。俗话说。“打铁先得自身硬”,要指导学生写作,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写作能力恐怕是不行的。如果没有,那就要“练”,人非生而知之,又何来生而能“写”之?既不能写,则须练。写作“下水文”就是一个好办法。只有写好下水文,才能亲尝其中的滋味,指导起学生作文来才容易切中肯綮,而不只是隔靴搔痒。叶圣陶先生早就对此有过深刻论述。然真能写者有几?敢与学生同台竞技,一比高下者又有几?不是有很多人都认为语文老师好当甚至是每个人都能干吗?这真是我们语文老师的悲哀。假如我们每个语文老师都善属文,谁还敢这样说?只是我们自己不争气罢了。自己不能写,而又希望学生考场写作得高分,则套作之风自不能免矣。

其二,课堂作文写作教学的指导,最关键的是帮助学生审好题,打开写作思路。(注意:我说的是“课堂作文写作教学的指导”,并非否定对生活的观察感悟对素材的积累,那其实是更重要的。)何以言之?因为课堂写作和天然的写作是不一样的,有着很大的区别。看不到这种区别就无法对学生写作进行有效的指导。人为什么要写作?总是因为他或有了抒发一己之情思的需要,“仿佛感受一种压迫”(叶圣陶语),不吐则不快;或为实际之需要。有了这两个原因,则非写不可。这两种情形都是先有了情思、需要,总之,是先有了内容、主题,才有了写作的动力,产生了构思为文的计划。而课堂作文写作则不如此。是先有了教师的一个题目,有了一个要求学生写作的要求,学生才去写作的。即是说,前者是有“米”才下锅,而后者则是有锅再去找“米”,这里面就有很大的被动性。这时候学生脑子里并没有现成的素材主旨以驱写作,而是要根据教师的题目去搜寻去挖掘去构思。即是说,学生此时并没有产生写作的兴趣,并没有一种急欲倾吐、不吐则不快的“压迫”感或实际的写作需要。如此则是否可以说学生不必写作,正如鲁迅先生所传授的“写不出来的时候不硬写”呢?显然也不行,要是那样可以的话,语文写作教学可以休矣!

《语文课程标准》可以不必费心费力的制定写作要求与建议了。看清楚这一点,则我们就知道课堂写作教学的指导主要应该做什么了,那就是要努力唤起学生一种类似于天然的写作兴趣和动力,让他有情可抒,有话要说。这,就是我们语文老师最应该做的事情。做好了这一点,学生写作就有了基本的保证。而要想唤起学生的这种类似于天然写作的兴趣和动力,产生有情可抒、有话要说的需要。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审好题。课堂或考场作文的全部“奥秘”都在题目中。所有的作文都要问三个问题:写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审题其实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的一个过程。写什么,就是要帮助学生打开写作的思路,尽快在头脑的存储仓库中找到合适的写作素材。这一点,对于课堂命题写作来说最为重要。“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无“米”可下锅,学生写作的痛苦莫过于此。如指导学生写作以“我的珍藏”为题的作文。“珍藏”显然是文中之题眼。所谓“珍藏”者,乃因“珍”而“藏”也。所“珍”者,可以是一种实物,可以是一份感情,可以是一种信念,可以是一种理想,等等。何以“藏”之?或人去物留,藉以怀人;或人去情在,难以忘怀;或信念常在,藉以励志;或理想暂时不能实现,珍藏心底,留待来日,以增人生之动力。而所“珍藏”者,又多与经历有关,常常是因事而起,因事而作。事不在“大”,而在“真”;情不在“烈”,而在“切”。这样指导之后,再指导学生互相启发,开列素材,平中选优,则学生思路必将大开,“写什么”这一问题就解决了。至于“为什么写”,还在话下吗?惟抒“真情”,写“真意”而已。再说“怎么写”。“怎么写”的问题,看似技巧,其实不然。“怎么写”的问题,也就是情如何“抒”,话怎样“写”,主题才可突出的问题。而这些,也全看你对“珍藏”之“珍”的理解。即是说,对所“珍”者的体悟有多深,直接关系到“怎样写”的问题。体悟越深,“怎样写”就变得越简单。就不会只是简单的在技法上取巧,搞有“口”无“心”,有“文”无“质”的形式主义。诸如详略得当、首尾呼应等作文常识就变得不再神秘,而成为一种为“情”所驱,不为而为的正常写作行为。真的再碰到技法上的毛病,也不再是那么难以矫正。

某次让学生写作以“初冬的————”的半命题作文。见一男生老长时间了还未下笔,便问他为何还不写。他一脸无奈的说不知道写什么。我随即指着他临近的窗台上的一盆海棠花说:“就写它。”学生惊奇的问:“写它?”以为我在开玩笑,在他看来,一盆花能写成一篇六百字以上的作文?“为什么写它?”他随即又问。“难道你没有看到它和你以及你们的关系吗?”“和我的关系?它和我有什么关系?”“如果它不在教室,”(我作势要将它搬走)“那么你肯定和它没有什么关系。但是,现在它就在你的身边,它就一定和你有关系。”学生似懂非懂。“难道你没有觉得有这样一盆鲜艳的花盛开在初冬的季节里并且放在你们的教室里是一种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吗?”学生若有所思。“美是到处都存在的,关键是你有没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生点头。“怎么写?”他依然心里没底。“先写它的花和叶,写一百五十字……”“一百五十字?”他吃惊的问。“当然,”我教给他,“你看它的花以及叶子的颜色完全一样吗?”“不一样。”“阳光照在花叶上,因角度不同,产生的色泽一样吗?”“不一样。”“你再看它的花……”一番细心的指导后,学生终于恍然大悟。“老师,我会写了。”于是眉头舒展,伏案写作,再也不肯抬头。三十多分钟后。洋洋洒洒八百字的作文完成了。

由此可见,课堂写作教学的审题指导该有多么重要。因为这一点,才显出语文教师的作用来。说到这里,不由得又想起另外的一个问题。因语文老师本身素质的高低不同,指导学生写作的能力也不同。能力高者自能通过自己的探索提高指导学生写作的效果,而能力低者暂时就有些无奈。如果这时候能够有一套相对系统完善的课堂写作指导教材,该是一件多么好的事情啊。写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而课本上阅读教材一枝独秀,写作教学材料萎缩简陋几近于无的现实又让人倍感无奈。好多名家名师对此已有很多呼吁并有实际的行动,如程翔老师、李海林老师、郑桂华老师等,都进行了这方面的颇有成效的努力,期待这方面的教材尽快的

推广普及于中学写作教学,庶几可解作文教学之窘困,则套作之风或许可以减轻许多。

第三,要改变套话作文的现状,增强平时作文写作的目的性非常重要。张志公先生对这一点感慨颇深,他说:“(传统的命题作文)使写作神秘化,让学生视写作为畏途;另一方面,又把写作庸俗化,形成学生一种无对象、无目的,为写作而写作,视写作为文字游戏的态度。”对此,李海林老师也有论及:“中小学作文教学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虚假的作文。”“根本不需要写作却偏要你写;根本没有一个具体的语境……”在这种无目的无对象化的写作情形下,学生怎么会有积极主动的写作态度,又怎么不会产生套用现成的作文以应付老师的想法呢?只要套得巧,套得好,还很有可能得高分呢!省时省力省心,何乐而不为?怎样改变这种现象呢?张志公先生认为:“第一,无对象,无目的的那种作文题目,可以出,但是不宜多;有对象、有目的的写作,应当作为训练的重点。……后者不仅仅写出几个字作题目,而是根据一种实际情况,明确一种具体目的,让学生去写文章。”李海林老师认为:“真实的言语任务;真实的言语环境;真实的言语成果。这是写好文章的根本保障和基本前提。”其要义也是指向增强作文教学的目的性、对象性。有了这三个“真实”作为前提。则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必将大大提高,谁还愿意去套用别人的东西呢?毕竟,写作应该是件叫人愉快的事,因为,它是创造。而创造,应该是人之为人的一种天性。

第四,要改变套话作文的现状,最根本的乃在让学生多读书。从学生的角度分析,之所以形成“套”作之不良习气,根本的原因在于学生自身思想的缺失,而思想的缺失很重要的原因是读书太少。现在电视、网络超级发达,内容丰富多彩,它们是时代的宠儿,学生心中的密友,他们把太多的时间和经历放在了这些上面。而纸质文化的读书却备受冷落。名著的阅读更是如此。虽然不少学校都申请了书香校园建设的课题,并做了一些工作,但从总体上看,在这上面认认真真、扎扎实实深入下去搞的毕竟还是少,多是“名”大于“实”,学生一学期下来,接触的主要还是薄薄的一册课本,能力上积累上又能提高和增加多少?

阅读之风日渐式微,与整个社会的浮躁紧密相关。功利性的教育观依然根深蒂固,学校、教师、家长要的依然是一个可见的分数。尤其是作为教育主角的语文教师,身在这种功利性的教育氛围之中,如何能掉以轻心?如何能不如履薄冰?读书是重要的,但是读书的效果却不是立竿见影的,而是要经过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但是分数的压力却使教师耐不得这么长时间的等待。于是,读书自然有其名无其实了。在如此功利化的形势下,学生的读书,读好书,读经典的书,当然就不是一件如何要紧的事,可以回避,可以应景,可以不当回事。所以,学生或是没有时间和精力读书,或是被明确要求不读课外书,于是乎,名著被冷落在图书橱里,少人问津,学生被固定在一张张试卷里,反复折腾。

学不到好的语言,又如何能进行高质量的写作呢?

学不到好的语言,学生又如何能不套作?

世界上如以色列日本美国等国家年人均读书量是相当可观的。有几十本之多,但中国作为一个文化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这一点上却远远的落后于先进国家。“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朱永新教授的这句话真可谓一针见血,这也是他发起“新教育实验”的思想基础吧。

教师节作文350字作文 篇9

教师节的礼物小学优秀作文350字

教师节的礼物明天是教师节了,我很郁闷,老师的礼物还好,,我决定,来礼物。 让我给老师。我苦思冥想。送花吗?都说“老师是辛勤的园丁,用的汗水,来培育祖国的花朵”,一束美丽的鲜花,就是老师培育的。不,上每教师节人送老师花,我再去送,岂太庸俗了吗?送巧克力吗?巧克力浓浓的爱,我对老师有浓浓的爱,无已言。不,在上学期里,同学已经送了,并说明了点了,送与众不同的礼物。,我老师一整天都要讲课,多累呀!可有些调皮的同学不但不听讲,还给老师添乱,老师上课讲得喉咙都哑了,管无趣的东西,,岂要昏倒?!对,送润喉片,润喉片不但可以润喉,还可以醒脑提神呢!老师只要每节下课吃,就不愁嗓子哑了。明天是教师节,是老师们的节日,让用真诚的祝愿,来祝福老师们。

教师节作文350字五年级 篇10

在教师节耒临之际,首先祝您教师节快乐!您接手我们班已经一年多了,在这一年里您为我们班付出了很多很多。谢谢您对我们班的付出。可能在其他人眼里5班就是一个很遭糕的班,但是您还是对我们班不放弃。经常激励我们,一直坚守我们班。我们的每一次周记,您都会认真评阅,了解每个学生的问题,经常开导同学,调解同学间的矛盾。

经常为我们答疑辅导到很晚,不会的问题去请教您,您都会认真的对我们解答直至同学理解。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寒,您都守护在我们身边,为我们保驾护航。考试失利,虽然您也批评我们,但过后您也会鼓励我们,为我们打气加油。为我们提高成绩想方法。您像海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您不放弃任何一任同学。不仅管理我们的学业,生活中的`小事您也关心我们,能帮助我们的您都会尽最大力度帮助我们。

在这个属于您的节日里,祝您节日快乐,每天开开心心,工作顺利,身体健康,永远年轻美丽!

作文互改 教师轻松 学生提高 篇11

近年来,也许是懒惰的缘故,我冒着受领导批评,常规考核不及格的风险,尝试着让学生互评互改作文,把自己从繁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经过两年的探索改进,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养成修改自己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这是新课标对作文教学的要求。互评互改不仅符合新课标的要求,遵循了“学生是教育的主体”的原则,而且给教师减了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教学研究,提高教学质量。

一、作文互评互改步骤

互改互评并非放任自流,应在教师的科学引导下进行。

1.要让学生明白评什么、改什么

要求学生对作文主题是否突出、观点是否鲜明、选材是否典型、结构是否合理、层次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等六个方面作出评判;对字、词、句、标点符号的运用等加以推敲,进行修改。

2.通过示范教会学生掌握批改流程

作文批改的一般程序是总览—评改—总批。先浏览全文建立总体的印象,把握从内容到形式的总倾向,初步确定批改的大方向,从而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总览的基础上边看边改,重点改通理顺,辅以眉批,评改中应坚持尽量保留写作初衷。最后综观全文得失,给予总体肯定或否定,写评语时要多看到作文中的“闪光点”,对缺点、错误要注意评语的措词,提意见要具体,要重在鼓励,使有关学生容易接受。

二、作文互评互改方法

具体操作可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制订,循序渐进。现列举三种主要方法。

1.结对互换法

可以同桌、前后桌结对互换,也可根据学生资源组合结对。这种方法最为自由、方便,学生可随时改评,随时争鸣。

2.讨论法

让作者自己有感情地朗读习作,阐明写作意图及构思想法,然后全班集体讨论,指出优缺点。此法针对性强,效果较好,唯耗时长,可操作性不强。

3.分组法

各小组可以本班自然组为基本单位,也可以学生的意愿为原则组合,更可以教师的意图为原则组合。每次由一个学生——“主政”者改评该组成员的全部作文,然后分发给组员传阅,最后由“主政”者主讲,组员参与辩论。这种方法受时间场地的限制较大,但参与的人数多、气氛浓,其改评任务更多、效果更好。

最后,教师要检查学生互改互评的每次作文,并做出积极的反应,选出改评较好的例子予以讲评,并适当穿插一些写作理论于讲解之中,以保证学生在“自悟其理”时得到及时的点拨而进入更高的境界。

教师也不需要花很多时间去批改每篇作文,所以有足够的时间去培优补差。对那些作文尖子,教师可根据实际着力为其个性的发展提供条件,指导部分文章,推荐到报纸杂志上发表,进一步激发其写作兴趣。请相信学生,大胆放手,不要抱着“学生语文能力低下,尚且不能写好,又怎么能评改作文”的观念,让学生自己改作文吧!不要顾虑临时的闲言,领导、家长所关心的无非是成绩,学生成绩提高了,又变得积极主动,你采用的方法尽管他们不理解,最终会得到认可的!况且“教师是课程改革的主要实施者”,我们有权利也有义务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教师节作文350字作文 篇12

一作文教改创新应该脚踏实地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道难关。写作能力是一个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体现, 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方面, 更是语文教学的落脚点。传统的作文教学之指导、批改、讲评三个环节是科学的、有效的, 是符合作文教学质量规律的, 应继承和发展、改革和创新。即用科学发展观认真扎实地做好作文的指导、批改、讲评工作。

之所以说作文教改创新应该脚踏实地, 是指语文教师在进行作文教改实验中, 必须遵循教育部制定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 在写作教学具体的写作过程与方法的指导中, 所明确提出的“注重写作过程中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等环节, 提高独立写作能力”的要求, 从实践中去摸索、创造、总结出作文教改创新操作的方法。本人认为可按五个步骤实施:第一步, 在教师进行普遍性指导后, 学生独立构思, 拟出作文提纲, 写出作文草稿;第二步, 学生将自己写出的作文草稿交给同学评议修改;第三步, 学生将经过同学评改了的作文草稿誊写到自己的作文本上, 连同同学评改的草稿一并送给教师批改和比较;第四步, 教师将学生誊写在作文本上的作文进行批改, 并做出批改记录;第五步, 教师将批改记录进行归纳整理, 选择学生作文中的典型篇章认真进行讲评。能如此, 庶可预计效果。

二作文教改创新活动中存在不和谐之音

近年来, 在作文教改创新中, 很多语文教师不亲自批改学生作文的错误倾向令人担忧;教师对学生互相批改的作文中的错误不闻不问, 引起了学生和家长的强烈不满。对此, 《科教新报》2005年11月2日第3版“教育文苑”头条刊登了张克中《让学生批改作文须三思而行》一文, 并做了评论, 社会反响较好。

备好课, 教好课, 批改好作业, 辅导好活动, 是教师的天职。尤其是作文这项涉及语文基础知识综合运用性强、难度大的书面作业, 即使具有一般文化水平和教学能力的语文教师, 都不一定能够完全胜任批改学生作文的工作, 更何况是学生。那种持“学生作文不用语文教师亲自批改, 只让学生互相批改就能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论点, 纯属欺人之论。

第一, 从教学本身的角度看, 语文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的相互关系是:读中学写、写后再读、读写结合、逐步提高。即通过阅读来获得写作技巧, 通过写作来检验阅读效果。因此, 如果语文教师不亲自批改学生作文, 对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问题心中无数, 又怎么能得到阅读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怎么能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学生作文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写作指导呢?

第二, 从学生写作的情绪看, 教师不亲自批改学生作文, 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写作兴趣和热情。尽人皆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兴趣是作文写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我国老一辈语文教育家, 对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动机, 有过大量精彩的论述, 如“要引起学生的兴味”。语文教师不亲自批改学生作文, 学生会认为, 作文写得好与不好都无关紧要, 反正老师不会亲自批改, 难免滋生出敷衍塞责、马虎草率的行文作风。

第三, 从教师对学生的影响看, 教师不仅是学生的引路人, 也是学生模仿的对象, 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典范, 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学生的影响都很大。古代教育家杨雄指出:“师者, 人之模范也。”教师可以不亲自批改作文, 学生也就可以理所当然地不好好作文。长此以往, 对师德形象、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也相当不利。

其实, 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 并不是为了减轻语文教师的工作负担。恰恰相反, 学生批改作文的“善后”工作, 对语文教师的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需要语文教师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可叹的是, 有很多语文教师和学校负责人对此听之任之。既不对学生批改的错误之处作指正, 也不对学生批改的不足之处作弥补。很多语文教师还在期末放假时不将学生批改的作文本发还给学生带回家让家长检阅, 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 损害了教师的人格形象, 破坏了家校之间的良好关系。上述情况, 学校须严令禁止, 教师本人亦亟须自行纠正。

三作文教改创新还须弘扬传统

传统不等于落后, 创新不一定都成功。无论对什么文化, 我们都不能不加甄别地拿来照搬照用, 也不能都一概排斥地全盘否定。应深入了解与研究“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即要批判地继承、发扬和创新, 理性地学习、借鉴和利用。即使在课程改革的今天, 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仍然是历久弥新, 具有永恒的魅力。须知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是教师教出来的, 也不是学生改出来的, 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 由学生自己在长期的写作实践中慢慢获得的。实践还证明, 作文教学要想取得好的效果, 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而教师对学生作文的亲自批改, 正是对学生作文的字、词、句、篇等各方面最全面、最细微、最具体, 也是最有效的指导, 是绝对不可或缺的。那么, 怎样指导学生作文?我认为应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是语文教师的课前、课堂作文指导。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写作灵感来自于对生活的观察、思考。课前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养成做生活的有心人, 留心观察身边发生的每一件事的良好习惯。要不断培养学生热爱写作的情感, 让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主动意识得以长久的发展和保持。做到乐写, 主动写, 写有所进。课堂指导内容要具体, 允许学生自由命题, 选择自己喜欢的话题、熟悉的内容作文;要求要明确, 鼓励学生说真话, 尽情地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真心倾吐本人的酸甜苦辣, 充分地展现学生的个性与理想、目标与追求;方法要得当, 要以传授写作方法为主, 让学生用所获得的写作方法自己去学习写作, 以真正实现“授之以渔”、“教, 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第二是学生的列纲写草稿, 草稿完成后先自改。叶圣陶曾明确指出:“‘改’与‘作’关系密切, ‘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文的本人, 所以我想, 作文教学要着重在培养学生自己改的能力。”再互相交换修改。宋代文学巨匠欧阳修认为:要把文章做好, 必须要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这里的商量多就是指互相讨论修改文稿, 以达到相互学习, 取长补短, 共同提高。然后将修改的草稿誊写在作文本上, 再收集送交语文教师批改。以上环节, 要环环相扣、落实到位、不能有丝毫的马虎。

第三是语文教师批改完毕并整理好批改记录后的课堂讲评。既要照顾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攻破难点。评价时, 教师的眼光不要太高。要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文。哪怕是学生作文中的一个词、一句话写得好, 都要给学生高度的赞扬和鼓励。这样做, 学生才会有兴趣去写、去积累、去感悟。

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做好以上三点, 作文教学的指导、批改、讲评内容就会更加充实, 做法更加切实, 效果更加扎实, 这才算是抓住了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的真谛。而由此看来, 作文教学改革创新的前提, 则是语文教师亲自批改学生的作文。舍此一招, 余该空谈。

寒假作文350字作文 篇13

随着寒假的到来,我心中充满了期待和激动。寒假,那是一个充满乐趣,充满探索的时期。

提到寒假,首先跃入脑海的是那洁白的雪花和暖黄色的灯光。每当我走过一片田野,看到那厚厚的雪层,我就会想象那些小动物们在雪地下藏匿,准备迎接新的一年。夜晚,当我和家人围坐在暖炉旁,看着窗外的雪景,享受着家的温馨,我感到了寒假的另一种乐趣——那就是与家人共度的快乐。

寒假也是一个学习和探索的时期。我会利用这段时间来阅读更多的书籍,拓宽我的视野。我会写下我的读书笔记,把书中的故事、经验和智慧都记录下来。我也会参加各种户外活动,比如滑雪、打雪仗,或者独自探索附近的自然景观。

寒假的每一天都充满了新的挑战和乐趣。有时,我会和朋友们一起举办一个小型的运动会,让我们的冬天充满活力和热情。有时,我们会在家里进行一些小发明,创造出一些有趣的“废物利用”作品。

草作文350字_初一作文 篇14

小草心里几乎没有奢望。他不需要被外在的美和丑所困扰。他关心如何生存。因此,他必须与恶劣的环境斗争才能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草给人深刻的启示。它的寿命不到一年,它会在冬天死去,但它会为它生活的每一天而奋斗。我不是草,我听不到草的声音。感受不到草所承受的痛苦;我无法理解草的内心感受,但它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从古至今,我们中国有多少名人在社会上被践踏得像草一样,但他们却站直了,默默地生活着。

农村教师如何指导学生作文 篇15

一、引导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

(1) 收集、交流整理农村语言。语言其实最初来源于生活, 而对整个社会来说, 农村生活的人占大多数, 所以应广泛收集, 充分交流农村语言。农村有着丰富的语言, 如“清明前后”“种瓜得瓜, 种豆得豆”“立秋摘花椒, 白露打黑桃, 霜降采柿子, 立冬打晚枣”。这些都是农村一年四季农作物采摘所特有的谚语。再如冬天麦盖三层被, 来年枕着馒头睡等。这些谚语都具有一定的科学道理。学生通过收集、交流、整理这些丰富的农村语言, 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 又充分积累了写作素材, 可谓一举两得。

(2) 指导学生体验农村生活。学生由于生活在农村, 星期天、假期常常要帮助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或田间农事活动, 这正是亲身体验农村生活, 充分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在教学中, 我们农村教师可以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 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农村种玉米。可指导学生仔细观察什么时候播种, 什么时候施肥, 然后再收获果实, 并且把这些观察到的记录下来。又如:农村孩子基本上都参加过育 (插) 秧, 在教学中, 我们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劳动过程中, 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在育 (插) 秧的过程中你又有什么样的感悟?最后指导学生将这些材料整理书写出来, 既学到了农技知识, 又扩大了写作的范围。

(3) 指导学生收集整理乡土文化资源。2006年正值平正仡佬族乡建乡五十周年大庆, 乡政府要求我负责收集整理一些民间文化。一开始我觉得是件头痛的事, 但后来我不但没有感觉头痛, 在教学作文上还得到了不小的收获。我组织学生参与到此项活动中来, 让他们和我一起收集, 结果收益甚佳。比如他们收集到的民间民歌:《十二月唱红军》:正月里, 正月正, 江西起义当红军;朱德在招人和马, 招起人马要起身。二月惊蛰与春分, 贺龙肖克领大兵;苏维埃来救中国, 打倒土豪把田分。三月里来是清明, 遵义会议选主人;早望主席安天下, 干人翻身享太平。四月秧子把泥落, 红军经过盐津河;下定决心打一仗, 要把王匪家烈捉。五月里, 端阳来, 安顺扎起犹国材;听说红军到此地, 吓得滚坡又滚岩。六月里, 热难当, 红军攻打蒋匪帮;一面活捉蒋丕绪, 第二活捉柏辉章。七月里, 七月三, 洪江又扎侯之担;侯兵听说在康藏, 连夜连晚跑四川。八月里, 早谷黄, 主席计划甚高强;一切土匪消灭了, 干人翻身永不忘。九月里, 是重阳, 主席领兵上战场;又把日本来打倒, 可恨蒋匪太不良。十月里, 小阳春, 红军打败蒋匪兵;艰苦奋斗干革命, 干人永远不忘恩。冬月里, 雪飞山, 主席巧用水机关;周吴二匪逃性命, 跑得骨碎皮肉翻。腊月里, 要交春, 红军好处数不清;幸福生活渐渐好, 子孙万代不忘恩。

(4) 观察农村的变化。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形势下, 农村的面貌在迅猛地变化着。比如笔者任教的野彪小学所在地, 几年前到学校任教时还需翻山越岭走四个多小时山路, 如今却交通方便, 来去自如。还有不少外商到当地投资开矿, 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这些都为学生写作提供了较大的写作空间。但是, 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化学、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 采矿对环境的影响等。就我任教学校所在地来说, 在开采煤矿时带来了大量污水, 使农田受到影响而减产;水源下落使许多百姓没有水喝而引发和投资商之间的矛盾等。我通过指导学生搞社会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这样一来, 既扩大了学生的写作空间, 又让学生在作文中深切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

二、拓宽写作题材

我们农村的学生怕写作文, 很多老师把责任归结于学生素质太差, 我却不这样认为。想想看, 每当我们给学生出题时, 大多只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 或根据教材来给学生命题, 强制学生作文。这样的作文课, 本来就扼杀了学生的写作灵感, 违背教学规律。比如:刚到学校任教时, 我让学生说说苹果是什么味道, 当时有学生就问我苹果是什么东西, 可以吃吗?我感到茫然。试想, 当时学校所在地的居民如果想要赶一次场, 得走几个小时的山路, 当地不出产苹果, 也没有销售水果的商店, 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就不应该觉得奇怪。如果我们不根据实际引导学生作文, 而将自己认为是“新”的题目强加给学生, 学生只会更加厌恶作文。因此, 在作文命题时, 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环境, 紧紧抓住一个“农”字, 出一些实实在在的题目, 不“崇洋媚外”, 这样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我们农村的学生怕写作文, 为什么怕, 我作了调查。原来大部分学生是被教材上的文章给吓倒了, 失去了作文的信心, 没有了写作的兴趣。由于农村学生生活的环境、条件都不能和其他地方相比。我们生活在大西南, 而教材上的选文大都是或南方水乡, 或北方平原的作品, 离我们的学生生活太远, 使得他们感觉一切都与他们没太大的关系, 故而感觉难了。其实, 他们的生活是很丰富的, 而学生们往往又是“不识庐山真面目”, 他们没能把自己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加以品尝, 并从中获得乐趣。此时我们老师就应该引导从“山重水复”到“柳暗花明”, 教会他们如何去感受生活, 同时还要强调须“置身其中, 五官并用”, 也就是我们通常强调的触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在观察时的运用, 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感受农村生活的乐趣, 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我经常叫上一些学生和我一起上山采兰花, 并给他们讲养花之道和我侍弄花草的乐趣。

四、让学生享受成就感

任何人都喜欢体验成就感, 都想充分享受成功带来的乐趣。为了让我们的学生在作文上能有这样一种体验, 在征得学校教务处和教研组的同意下, 我组织我班学生办起了手抄报《春萌》, 专门刊出学生中比较优秀的作文, 同时还指导较优秀的学生参与《春萌》的编辑, 充分调动他们作文的积极性。

上一篇:####医院干部选拔任用办法下一篇:基站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