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葡萄沟》说课稿

2024-06-05

语文《葡萄沟》说课稿(精选9篇)

语文《葡萄沟》说课稿 篇1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二年级语文下册第十课,本单元以热爱家乡为主题。本文文质优美,围绕总结句“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展开四个方面的内容:水果多而鲜;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好客;葡萄干色鲜味甜。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对教材的分析,我制定了这样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11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理解“茂密、五光十色”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其中,识字写字学词,读通读顺课文是本课的重点。

三、说教学方法

我将运用字源识字法、趣味识字法引导学生识字。用创设情境法引导学生学词读文。

四、说教学过程

精彩的课堂,需要教师清晰的教学思路来引领。课堂上我设计了这样的四个环节教学: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上课伊始,播放歌曲《新疆是个好地方》,接着出示地图,介绍葡萄沟所处的位置。

2、趣味识字,浪漫感知

借助拼音自由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后,我出示要求认识的词语进行检测,齐读、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抽出生字读,强调多音字。他们对生字有了整体感知后,开始部分识字教学。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她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这是因为汉字的灵动,造字之初的神韵。低年级汉字教学要努力让学生感受汉字之美。课堂上,我采用多种识字方法。首先是字源识字。我出示“沟”的字源字形,让学生猜,当出示楷书字形后,学生非常开心。接着我给孩子们讲解“沟”在《说文解字》中的本意是“田间水道”。用同样的方法,学习“吾、留、季”等几个汉字。

“以旧带新”学习“难堆准谁—维;语—吾”;“ 猜字谜识字”学习“弟弟站在木头边 (梯);多一句(够)”。孩子们运用“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方法进行识字,在这种趣味识记中孩子们会深深的迷恋着汉字,汉字将变成了活的知识吸引着他们。

三、随文识字,学词读文

扫清了识字障碍,我们进入了“随文识字,学词读文”的环节。

这时候我指名读第一自然段,然后师生分读,相机出示图片,让学生结合图文形象直观的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在学习第二自然段时,句子稍长,学生可能不太好读,结合学生朗读的情况,进行范读、领读、男生读、女生读等方式,让学生读正确,读通读顺这些句子。

结合低年级儿童形象思维能力强的特点,我采用简笔画呈现“山坡、梯田”。 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吐鲁番特殊的地貌。

本段的新词“茂密”“五光十色”是需要学生理解的词语。我这样设计。我让大家一起贴一贴葡萄叶的办法来理解“茂密”,多个同学参与,一片叶子不是茂密,两片、三片、四片……在参与中深度体会了枝叶“茂密”的含义,然后出示“凉棚的图片”,让人产生“凉爽”“舒服”的感觉,带着感受小组赛读、男女生赛读。

接着我这样设计“五光十色”——出示各种颜色的葡萄的图片, “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并让孩子一起 “挂”在葡萄架下。这多种颜色的葡萄用一个词来概括的话是——五光十色。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有什么不同。尤其引导学生发现词语中的“光”,“光”可以组什么词,这些都和什么有关,进而感觉五光十色的葡萄的美感。带着这种美感,我们把这段话美美的多读几遍。并抓住“吃个够”结合生活感悟,深刻体会老乡的热情好客。

这样设计,把词语放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理解,降低了学生识字学词的难度,同时在一遍遍的朗读中培养了语感,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

课标中明确指出,每节课都要有不少于十分钟的指导书写。本节课准备指导书写四个生字。

“密”是本课要求会写的生字,与“蜜桃”的“蜜”进行对比写字教学。

让学生感受形声字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进行范写。接着让孩子们描红一个,练写这两个字,写字时我会提醒孩子们——

然后对“吃个够”的“够”和“葡萄沟”的“沟”字进行同样的对比写字教学。拓展比较学习“够、沟、狗、购、勾”这几个形近字。

在这部分教学中,我采用随文识字、对比写字的教学。

重点学习一、二自然段之后,三四自然段将采用略读的方式,要求学生读通读顺课文,在读的过程中,结合图片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语文《葡萄沟》说课稿 篇2

大家好!很荣幸自己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和各位同仁就教育教学问题进行交流。

一、说教材

1. 教材分析

《桃花源记》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文言课文。学生在此之前已经接触过这类文体。因此学生对文言文的一些基本常识和学法已经有所了解和认识, 在这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积累一些文言词语, 为以后的文言文学习打下基础, 引导学生了解古代社会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2. 教学内容

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 而作为文言文, 在教学上帮助学生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障碍, 然后引导他们把握文章的大意, 了解文章的主旨。文言文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为了高度集中浓缩为一节课, 要完成教学任务, 必须要有充分的预习。

二、说目标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读文言文要了解内容, 能顺畅地朗读, 并背诵一些篇目。根据这些要求, 再联系当今素质教育在语文教改中的体现以及学生实际, 制订了以下三个目标。

1. 能顺畅地朗读

2. 借助工具书, 把握文章大意

3. 了解作者笔下的理想社会, 理解作者寄托的思想感情

由于班级学生存在个体差异, 古文的基础又薄弱, 从而对文言文的认知基础及理解迁移能力会有所不同, 所以我确定1、2为重点目标, 第3为难点目标。

三、说教法与学法

1. 教法

俗话说“教无定法”, 但是又“贵在得法”。具体的教法有:

(1) 自主探究法。即学生在朗读课文、疏通文义、理解主题时通过注释、工具书或参考资料自主、探究性地去学习。

(2) 点拨质疑法。这是最主要的一种教学法。通过教师的点拨质疑, 从而增强学生对学习的主动性, 加强对课文的理解讨论, 避免过多过杂的讲解。

(3) 交流合作法。学生在完成教学目标的过程中相互合作, 共同探讨, 以求得对知识点最准确、最完整的把握, 提高学习的整体效应。

2. 学法

(1) 朗读法:读顺畅, 读出节奏, 更易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容易背诵。

(2) 讨论法:通过讨论的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1. 课前情境设置

欣赏一段音乐 (陈思思的歌曲《梦入桃花源》) 。

设计意图:放松紧张的心情, 以音乐渲染情境, 美好的音乐能吸引学生, 激起学生对审美的感知和想象。

2. 导入课题

由学生自行设计导语, 提高对学生的要求。具体要求为:寻找和课文紧密衔接的结合点, 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引导进入课文, 用时不得超过一分钟。

设计意图:在教学中, 我自身就很重视导语的设计, 这个工作一直都是自己做, 后来尝试由学生做, 发现孩子们兴趣浓厚, 而且我觉得有的同学说得比我好, 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让学生轮流去做。有些孩子会提前很久去做准备工作, 查阅、搜集、整理、书写, 从文字到语言表达, 再到关注仪态等各方面, 我觉得这个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和提高的过程。

3. 预习反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由组长组织, 负责迅速检查和交流学生的预习效果, 主要是导学案1-6题, 老师抽查。

设计意图:最大化利用学生优势, 由相对优秀的学生检查, 提高速度, 增大课堂容量, 比老师一人检查预习工作要快, 而且有实效, 也是培优补差的一个方面。

4. 读课文

两种方式:放声自由读和齐读

设计意图:朗读一是为了检查学生预习时对字音的掌握情况;二是按照要求读, 学会读, 进一步熟悉课文。齐读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 使学生阅读课文更加专注。抽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程度。符合初中学生侧重于基础知识积累的原则。

5. 疏通文义并完成导学案第八题

全文五段比较长, 如果每一组的学习任务都是五段就太多, 不能提高学习效率, 所以把任务分组由组长负责分配学习任务和本组的学习效果展示方式, 务必人人有参与意识。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 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 给学生打下基础。对于初二学生, 能粗略看懂一篇文言诗词并能尝试着用现代汉语把文意表达出来, 已达到我们的教学目的。

6. 探究桃源世界的奇特之处

思考:通过对课文的学习你觉得文中的桃花源是个什么样的地方?你是从文中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导学案第九题)

设计意图: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对作者描绘的“世外桃源”有个感性认识, 在发展他们语言能力的同时, 发展思维能力, 进而激发想象力。

7. 把握文章主旨

导学案第十题:联系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 放飞想象的翅膀, 想象桃花源人的生活与当时外界人民的生活有什么不同之处?桃花源中的生活是一种怎样的社会理想?这理想在当时社会能实现吗?

设计意图:要能解答这些问题, 学生必须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 让学生养成通过查阅资料搜集信息的习惯并形成能力。通过社会现实与桃源生活的对比, 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理想, 把握文章主旨, 体会作者的创作意图。

8. 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选择了《桃花源诗》作为拓展材料, 意在由课内走向课外, 丰富学生知识积累, 开阔视野, 难度比较大, 也看课堂时间, 如果时间不够, 会留成作业, 回家完成。

9. 课堂小结

由学生完成, 目的和导语设计一样, 把课堂在最大限度地还给学生。

五、说板书

板书是随着课堂进行和学生需要而逐步书写的。小黑板是提前由学生写好的。

《葡萄沟》说课稿 篇3

宣汉职中 丁爱民

一、说教材

《葡萄沟》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教材是围绕爱祖国、爱家乡的专题来组织的。通过本组教材的学习,我们将进一步了解祖国的辽阔、美丽,并激发学生认识家乡的渴望和赞美家乡的感情。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一)、葡萄沟盛产水果。(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三)、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四)、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力图体现新课标的一下几点:1.情感的课堂。2.感悟的课堂。(通过探究、体验把间接情感变成自己的直接请姑娘)3.交际的课堂,语言是重要的交际工具,因此我们应该把口语交际融入到语文阅读教学中。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多种方式理解“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色、展开”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并能自我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三、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2、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两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四、说教法 :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四、说学法 :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联系生活 读写结合

五、说教学流程

(一)在导入新课中走近葡萄沟:

1、教师首先板书“葡萄”一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这个轻声词后,完整课题板书“沟”,葡萄是一种水果,葡萄沟呢?聪明的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一个地名,因为课题中的“沟”,我们常说“山沟沟”“水沟”就表示地名。

2、葡萄沟在哪里呢?联系四川、达州、宣汉来理解新疆、吐鲁番、葡萄沟的关系。

3、(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是呀,第三位同学讲的更明白,中国有个省份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你能在地图上帮我们找找葡萄沟吗?指名学生找,可是根本找不到。

4、教师乘机设疑: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到,是什么值得一写呢?(从读“葡萄”的音到猜“葡萄沟”是个地名再到说“葡萄沟”在新疆吐鲁番最后到地图上找“葡萄沟”设计紧凑有实效,学生渐渐走近了葡萄沟。最后教师的乘机设疑也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学习积极性。)

(二在初读课文中走进葡萄沟:

1、大家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大家,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为什么值得一写呢?(学生带着“那么一个小小的地方,在地图上连名儿也找不到,是什么值得一写呢?”这个问题走进文本读准字音,读通课文,又通过检查生字新词、选自己想读的小节朗读,学生从一开始的“走近葡萄沟”到了“走进了葡萄沟”。)

2、谈谈你读后的收获。(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学生喜欢去读的是学生感兴趣的,也是学生最会全身心投入的。)

(三)、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1、品读第一自然段:

(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你知道这个小节有几句话吗?有哪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看看哪几句是写夏天的?哪几句是写秋天的景色的呢?(夏天和秋天、这时候)这时候指什么时候啊?自己读一读。(秋季)

(2)人们最喜爱葡萄,为什么呢?猜猜看。

(3)这么好的葡萄种在哪儿?学生读文后,画简笔画理解“山坡、梯田”。(梯田是沿着山坡开辟的一级一级的农田。)

2、品读第二自然段:葡萄沟的夏季(你看见了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理解“茂密、一个个”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老师画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对,这样层层叠叠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就是茂密。再看图,理解“茂密”。请几个小朋友合作做一个枝叶向四面展开的样子。

(只有把文字所描述的场景还原、再现,把教师、教材和学生的心灵之间组在一种相似的和谐振动,才能使学生与所学知识产生共鸣。让学生自己来贴一贴叶子,用手做一做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将“茂密”二字还原成具体的画面,形象地理解“茂密”即是表示枝叶层层叠叠,密密麻麻。)(2)(看到了许许多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少凉棚,一个两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老师查过资料,夏天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闷热的夏天,新疆的小朋友可在“凉棚”下干什么?老人们呢?(3)朗读指导。闭上眼睛,让我们大家赶快钻进凉棚去,怎么样?(好!)感觉如何?

(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指名读

一个个凉棚拦住了阳光,给你什么感觉?能读出凉爽的感觉吗? 指名读

站在这茂密的树下,你想到了什么?那茂密的预示着什么吗?现在树叶茂密,以后呢?是啊,秋季的葡萄一定会大丰收的。那么这一个个凉棚呢?这叶子、这凉棚,带着一种希望,有着希望之美,你能读出来吗?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

(让学生多读熟读,以读代讲,在多读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逐步了解葡萄枝叶的茂密,感受葡萄沟夏季景色的美丽,更在读中感悟到秋季葡萄丰收的期待、希望。)

3、到了秋季,葡萄果然丰收了!快抬头看看葡萄架透过茂密的枝叶你从哪儿发现葡萄成熟了!(1)唉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课件出示)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即表明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

(2)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看图,出示“五光十色”一堆葡萄图片和“五颜六色”鲜花图片,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五光十色”让葡萄透显得水汪汪的,水分充足,老师还可以不像你们这样读,老师的性格热烈奔放,我可以这样读……性格深沉内敛的人还可以这样读……(老师做好示范)

(新课标倡导让孩子成为课堂的主人,尊重他们的独特体验,自主发展,自我构建,在这里一句话的多种朗读方式的尝试就是一种重要的语文实践。(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只有两串啊?(读)比较: {葡萄一串一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葡萄一大串一大串挂在绿叶底下} 这葡萄串儿这么大,数量这么多,颜色这么多,种类这么多,而且水灵灵的,像一个个玛瑙、一颗颗宝石、一颗颗珍珠、一颗颗明珠……晶莹剔透,真是美丽极了!让我们美美的读一读,最好能让我们垂涎三尺。

3、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还好在哪里?老乡热情好客。(准:一定;最甜;吃个够)想象: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放新疆民歌,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实现语文课是交际的课堂。)

4、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四)、教学第四板块:在朗读中赞美葡萄沟同时理解构段方式

1、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捧起书来,老师和大家分句子读第两节,再一次赞美赞美那里的葡萄,那里的老乡,怎么样?

2、读后理解第二节的构段方式:按时间顺序构段(1)、分句读。第一句老师读,第二句男生读,第三、四句女生读。(2)、大家发现没有,你们读的这些句子里面都有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能找出来吗?(3)、小结:课文第二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过渡:同学们,课文中第一节有个句子也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哪一句?

3、学习第一节(1)、找到的读一读。指名读,问:你为什么把“最”读的很突出?再指名读。(2)、朗读第一节。(五)在迁移训练中模仿葡萄沟的写法:(歌德说:“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

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作为一名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老师,一个专业技术人员,我们要有语文意识,具有一双“语文的眼睛”能看清承载内容的语言文字形式。)

趁热打铁,围绕本课教学重点,我设计既有准对性又有开放性迁移模仿作业,并让学生自主选择一题来先说后写,这样做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学习能力。准备当宣汉的小导游,给外地游客介绍宣汉特产,风土人情:

1、我们家乡—宣汉出产的水果可多了,五月有 杏子、桃子,六月有,七八月有、、,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 成熟了。

2、家乡的桔子种在山坡上、田野里。阳春三月,夏天,秋高气爽的时候。要是这时候您到我的家乡——宣汉,准会吃到最大最甜的桔子。

(六)板书设计

盛产水果,葡萄特别多

葡萄沟 风景优美 真是个好地方!

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

葡萄沟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多,产量高,颜色鲜,味道甜,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以及维吾尔老乡的热情好客。课文最后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一热情洋溢的句子作为概括性的结语而结束全文。全文语言朴素、真挚,结构严谨,内容安排浑然一体。文章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葡萄沟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二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标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教材特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并会写本课10个生字,理解并会运用“盛产、茂密、凉棚、五光十 色、展开”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读悟结合,体会到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并 背诵第二自然段。

3.情境中激发情感,增强对葡萄沟的向往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以上目标是依据三个角度设计的。体现了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统一的基本特点。当然,在教学中,我会针对学生的实际需要灵活调整并生成新的目标。

三、教学重难点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把握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基础上,跟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难点:

重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生字新词的基础上,学会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难点:

品读课文中那些充满赞美之情的句子与段落,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四、教法学法

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因此本课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读中有所感悟,读中培养语感,读中感受情感。并让学生主动参与和互相学习,强调一些学习习惯 的养成,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合作性,创造性,具体教学中,我通过情 景教学法,谈话引导法,朗读感受法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通过自读学习理解课 文,通过合作学习探究,通过联系实际学会感悟。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葡萄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推动学生认识活动的巨大动力。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上课伊始,我以音乐《新疆是个好地方》为背景,设计了这样的导入: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它是——对,葡萄。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葡萄吗?你们知道哪儿的葡萄最好吃吗?在我国西北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有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叫作吐鲁番,在吐鲁番有一个名声最响亮的地方,就叫作葡萄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葡萄沟吧!”这样的导入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可以起到发挥学生想象力的作用,同时为下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学习字词,感受葡萄沟

学习生字准确掌握生字的音、形、义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由于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方法,所以在这个环节,我会首先让同学们自读课文,在读的时候,要求学生做到眼、口、手、脑四动。我之所以提出这样的要求,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课文读完后,我会让学生分别把自己不认识或读不准音的字、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并写在黑板上。对学生提出来的这些生字新词,我会从音、形、义三个方面引导学生一一认识和理解。

具体方法有:

1.查字典识字法:我鼓励学生采用查字典的方法自己学习字音,以此培养学生 的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

2.利用形声字特点识字法:例如:堡沟

这两个字教学我抓住形声字形旁表意,声旁表音的特点,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字 形从而理解字义。

3.趣味比赛识新字,如:蜜

教学中我会说:同学们,我们来进行一下比赛好吗?看谁能用“蜜”字又快又 准确地进行组词,谁组的词多谁就是胜利者。

‘蜜蜂’,嗯,不错。‘甜蜜’,好。哦,你吃过蜜桔,甜吗?„„哦,很甜啊。„„哦,你吃过蜜桃啊,哦,也很甜呀。„„同学们说得都很好。从这些词语中大家发现它们的共同特点了吗。对,它们都和一种味道有关,那就是‘甜’。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好学生。”

4.猜字谜识字法:例如:梯,在“梯”字的学习上,我将转换教学方法,采用猜字谜趣味识字法我设计谜语:弟弟站在木头边。(梯)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写字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一环,通过前面的识字教学,学生对本课的生 字已经有了完整的把握。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带领学生在分析字形的基础上从 笔画入手,具体讲解这个字的写法:具体教学方法有 1,拆字法,例如“疆”字的教

学我将其拆成“一弓藏一土,三横夹二田”。2.比较法,如“蜜”字的教学。“蜜”和“密”,它们的发音相同,字形相似,学生在学习中极易混淆。因此,在教“蜜”字时,我会把“密”和“蜜”放在一起,让学生仔细观察,分清哪些地方是它们相同的,哪些是不同的。

葡萄沟说课稿 篇5

《葡萄沟》是是新课标人教版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篇课文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一、葡萄沟盛产水果(第一自然段)。二、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三、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四、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二、说教学重难点

1、理解并掌握句子跟句子之间的连接方法——按时间顺序连句成段,2、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这两点是教学重点也是难点,即文章的第二节。

三、说教法:以读为本,读中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是由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所决定的。阅读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而完成上述基本任务的基本途径是学生自己的读书实践。读可以显形,读可以激趣,可以动情,可以启智,可以育人。因此在本课时的阅读教学中我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益知、怡情,发展语言和能力。

四、说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新课程导引的新课堂,其本质特征在于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实践主体、认识主体,又是道德主体、审美主体。一句话,他们应当是自主发展、自我构建的主体。而活动是主体存在和发展的方式。离开了自主的、具体的、感性的学习活动,学生是无法获得主体地位,也不能发挥主体作用的。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尽可能地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朗读方式,自主选择作业方式,自读自悟,自己观察发现……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说教学流程

一、教学第一板块:在导入新课中走近葡萄沟

1、教师首先板书“葡萄”一词,指导学生认清字形读准这个轻声词后,完整课题板书“沟”,葡萄是一种水果,葡萄沟呢?聪明的学生理解葡萄沟是一个地名,因为课题中的“沟”,我们常说“山沟沟”“水沟”就表示地名。

2、葡萄沟在哪里呢?课件出示语句:新疆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3、(教师边说边课件出示中国地图)是呀,第三位同学讲的更明白,中国有个省份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个地方叫--(吐鲁番),吐鲁番有个地方叫--(葡萄沟)。

二、教学第二板块:在初读课文中走进葡萄沟

1、快把书打开,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去认认真真读课文吧。

2、大家读过课文了,谁能告诉大家,那个地方,为什么值得一写呢?

三、教学第三板块:在细读课文中欣赏葡萄园

1、亲自去看看。(理解茂密)

(1)怎么样才算茂密呢?(老师贴几片叶子,再由学生上前继续)对,这样层层叠叠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就是茂密。再看图,理解“茂密”。你能做一个枝叶向四面展开的样子吗?

(2)(看到了许许许多的绿叶,像凉棚)看到了多少凉棚,一个两个还是……看到了几个凉棚?(一个个)想象:老师查过资料,夏天那里天气太热,最高温度达到了49度。闷热的夏天,新疆的小朋友可在“凉棚”下干什么?老人们呢?

(3)朗读指导。闭上眼睛,让我们大家赶快钻进凉棚去,怎么样?(好!)感觉如何?(引导学生创造“凉快”、“凉爽”、“舒服”等词语或句子引导学生带着感受反复朗读。)

2、快抬头看看葡萄架透过茂密的枝叶你从哪儿发现葡萄成熟了!

(1)唉呀,有几种颜色啊?这么多颜色的葡萄你都见过吗?认识哪种颜色的葡萄?(课件出示)让孩子认识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葡萄,悟出葡萄颜色的不同。(读)读时要引导学生注意这里一连4个顿号的作用。

(2)这么多颜色,可以同什么词来形容呢?“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可以换吗?看图,出示“五光十色”和“五颜六色”,在比较中悟出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在词语中的“光”中发现)(读)

(3)“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一大串是不是只有两串啊?

3、往下读,你还能读懂什么?(老乡的热情)哪里看出老乡的热情呀?(准:一定;最甜;吃个够)想象:他会对我们说些什么呢?(老师扮演游客,学生扮演老乡,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子喜欢表演,也喜欢看别人表演。这不仅是因为那富有情趣的角色形象特别接近儿童生活的戏剧形式,而且有角色效应的作用。当了角色,孩子就由“本角色”我——一个小学生为“他角色”——维吾尔族老乡,那种新异、好奇心,使孩子激动不已。)

4、朗读

多么热情好客的老乡,赶快夸夸老乡吧(带着感受读课文)

四、教学第四板块:在朗读中赞美葡萄沟

葡萄沟盛产水果,景色美丽,老乡热情好客,千言万语化做一句话: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捧起书来,老师和大家分句子读第两节,再一次赞美赞美那里的葡萄,那里的老乡,怎么样?

五、教学第五板块:在迁移训练中模仿葡萄沟的写法。

《草原》说课稿 篇6

为完成教学目标,落实教学重、难点,我主要采用问题引领法、重点感悟法、自主探究法、感情朗读法、资料补充法等教学方法。下面,我重点说一说我的教学过程:主要设计了四大教学环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引导学生交流:你印象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然后播放一小段草原的视频资料。激发学生对草原美景的向往和憧憬。2.教师板书课题,带领学生齐读课题之后,交流搜集的老舍的资料,加深对作者的了解。

二、检查预习,学习字词,感知课文

(一)多种形式检查词语认读

大屏幕分四组出示词语:(1)“空气清新天空明朗一碧千里翠色欲流”“拨转马头、群马疾驰、襟飘带舞”通过引导学生读出画面美理解词语意思;(2)“渲染勾勒”先结合课文注释交流自己的理解,接着引导学生通过找图画的渲染和勾勒加深理解;(3)“好客、似乎、同行”这是一组多音字,重点带领学生区分同行和同行,同字不同音意思更不同。(4)最后出示“鄂温克陈巴尔虎旗”交流字典中旗的解释理解两个地名。

(二)检查6个生字的认读,强化读音

通过这些字、词的学习,不仅扫清了阅读的障碍,而且理解了词语的意思,学会了借助课下注释和查阅字典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三)学习两个生字

课后的生字比较多,我选择“羞”和“涯”两个半包围结构的字,引导学生经历“观察交流规律,教师范写,学生仿写,展示评比、修改提高”五个步骤,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左上包围的字有藏有露才美观的书写规律。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通过问题:课文主要向我们介绍了什么?引导学生尝试运用词语做小标题归纳概括课文内容。学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把课文划分为风光、迎客、联欢、话别,后三部分都是写“人情”的。最后引导学生用一个字“美”概括全文,练习把“长文读短”。(边说边出示板书)

这样教学,学生不仅对课文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也为后面的品词析句做好铺垫,而且领悟了一种概括短文内容的方法,可谓一举多得。

三、创设情境,品读词句,感悟美景

(一)自读自悟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大屏幕出示自主学习要求:作者是怎样把草原风景美描写出来的?一边读一边画出感受深刻的句子,并在旁边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学生带着问题,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课文。

(二)集体交流,指导理解重点语句,读出草原的美

根据学生的交流,相机出示重点语句,组织集体品读,使学生获得对课文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重点指导描写“羊群、小丘”的那两句话。主要经历三个过程:1.学生交流自己圈画的词句后,大屏幕出示重点句子;2.再读这个句子,谈谈从中读出什么?3.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积累语言。下面,我来具体谈谈这两个句子的理解:(1)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锈上了白色的大花。主要有3个步骤:(1)抓关键词“一会儿”感悟流动的画面美。(2)抓住“绿毯”“白色的大花”两处比喻,体会草原的辽阔和羊群带给草原的无限生机。(3)展开想象,用比喻句重新描述草原的美景。经过这三个步骤的学习,学生不仅理解了原文描写的羊群的静态和动态的美,而且拓展了思维,更深层次地体味了美的意境。之后教师小结:像这样对景物的特点与细节进行细致的描写的方法叫“精笔细描”。同时引导学生找一找还有哪里使用了精笔细描?(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有绿色渲染,不用墨色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也经历3个步骤:(1)借助小丘的图片,感受小丘的柔美。(2)闭上眼睛,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小丘的美。(3)交流感悟到的小丘,学生在美的带动下由情及声,读出小丘的美。课文中这样的句子还有很多,比如骏马和大牛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结合学生的交流,相机引导学生读出草原的美。

(三)集体品读,感悟心情

主要以深情诵读的形式来处理,经历三个小步骤:(1)幻灯片出示第一自然段,引导学生观察已交流的句子把草原的美景生动地再现,其余的句子可不可以去掉?(2)学生品味“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两句话,感受其中不同的感情色彩:作者初到草原的兴奋和看到美景后的舒服。(3)多媒体播放视频《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把学生带入大草原绮丽的风光中,引导学生抒发了自己对草原的感情,深情吟诵。

四、背诵积累语言,迁移运用

1.结合多媒体课件,通过自由朗读、师生合作诵读、背诵填空等形式背诵积累。在诵读中感悟到:作者即写景又抒情,这种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表达了老舍先生对草原无限的热爱。2.小练笔:美丽的校园。校园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乐园,利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出校园的美和对校园的热爱。3.推荐阅读《同步训练》中本课短文或者短文《藏北草原》。斯宾塞指出:在阅读教学时,应当引导儿童进行探讨,让其自己去推论,给他们讲的应尽量少些,而引导他们发现的应尽量多些。所以在整节课中,我比较注重学生自己的发现,自己通过读、悟,达到感情的升华。

板书设计

风光(1)

迎客(2-3)美

草原联欢(4)人情

话别(5)

摘要:《草原》这篇文章深情讴歌了蒙汉同胞的民族情谊,是一篇提高学生语言运用,陶冶学生思想感情的文质兼美的优秀散文。但学生对草原的景色和生活了解不多,教学时需要借助视频和图文资料丰富学生的认识。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说课稿 篇7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说课稿准备工作,写说课稿能有效帮助我们总结和提升讲课技巧。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学二年级葡萄沟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说课稿1

一、说教材

《葡萄沟》介绍了位于我国新疆吐鲁番的水果之乡──葡萄沟。课文围绕总结句“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展开了四个内容

1、葡萄沟盛产水果:

那里不仅有人们最喜爱的葡萄,还有杏子、香梨、蜜桃、沙果等(第一自然段)。

2、葡萄沟生产的葡萄干:

色鲜、粒大、味甜,非常有名(第三自然段)。

3、葡萄沟景色美丽、独特:

夏季,种在梯田里的葡萄长出了茂密的枝叶,山坡上就像搭起了一个个绿色的凉棚;秋天,葡萄成熟了,五光十色的葡萄一串串地挂在绿叶底下,十分美丽(第二自然段)。

4、葡萄沟不仅物产丰富、景色美丽,而且那里的人也特别好:

淳朴的维吾尔族老乡非常热情好客,当葡萄成熟的时候,他们一定会拿出最甜的葡萄让你吃个够(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

二、说设计理念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因此对于本教材,我设计的指导思想是: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词赏句来体会文章蕴涵的情感。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和重视情感的熏陶”。具此并结合前面分析的教材情况我把本课分为两课时教学,并将第二课时的学习目标设计如下:

1、知能目标:

运用学法迁移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一段话。

2、过程方法:

引导学生在理解生词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词语读懂句子,并读出感情,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3、情感目标: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

四、说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教学重点应该是第二自然段。本段共有4句。第一句写葡萄的种植地点,从第2句开始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分别写了夏季和秋季,葡萄成长和成熟时的情况;第4句写在葡萄成熟的日子里热情好客的维吾尔族老乡的表现。文章的难点也在第二自然段,要准确领会第二自然段的词句,并体会其中蕴涵的情感。

五、说学情、教法、学法

二年级学生有意注意还未成熟,因而形象的教学手段,丰富的教学形式十分必要,此外,随着自主意识和合作意识的增强,使得他们能用自己的方式学,喜欢大家倾听他们的见解和发现,喜欢和他人交流学习成果。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为他们提供施展特长,展示才能的机会。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能按自己的理解来读,按自己的方式来理解。基于以上分析,我采用了情景创设、组织讨论交流、相机诱导、以读代讲、开放课堂,课外延伸等教法,学法是采用自主学习体验法、合作交流探究法、相互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新语文课程标准》第三部分标准实施建议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景,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还有这样的教法、学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提高品读、感悟和表达语言文字的能力。

六、学习程序设计

环节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玩是小孩子的天性,我以充满激情的导语(亲爱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葡萄沟玩一玩好不好?),以去葡萄沟玩一玩引起小朋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再借助教室里挂上成熟葡萄的环

境布置等手段努力营造气氛,让学生好象进入了葡萄沟世界,这样做,可以拉近学生与课文之间的时空距离。而后安排用课题“葡萄沟”一词说一句完整的话,进行发散思维语言训练与说课文主要内容的目的。

环节二:自主学习体验,合作交流探究。

1、根据学生的说话,相机幻灯出示研究专题。出示幻灯内容: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研读课文,并思考:

a、你认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吗?你是从那些词语、句子体会出来的?请你选择体会最深或喜欢的词句,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b、像这些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你喜欢怎样读懂的,请与同学交流。比比谁的方法巧妙?”

在这个研读专题中,不仅有研究的目标和要求,而且包含了具体的操作方法和过程提示。这正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三维”目标体系,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

2、展开研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体验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安排:

①自学自研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为后一步小组讨论的质量、有效度打下基础。

②自由组合小组,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环节三:反馈学习成果,相互辩论诱导。

我始终以学生的思维为中心,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学习成果。读是个性行的行为,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我会跟着学生的跳跃性思维随时调整引导思路,并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课时目标,还适时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全班交流研读专题a时,采用相互补充辩论法、思维拓展图文结合想象法、品词赏句法等多种形式全方位来感悟体会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全班交流研读专题b时,相机诱导回顾读懂按时间顺序写的段落的方法,并且也落实了本课的重点。

在此过程中根据集体的反馈信息适时板书。(板书附后)这样设计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文字的感悟表达能力。

环节四:拓展创新,开放课堂,课外延伸

趁热打铁,设计开放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作业方式,提高了兴趣,锻炼了能力。(选一个完成)

1、现在我们到葡萄沟游玩一一趟,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感受。能不能把你的感受想法,写下来,画下来,唱下来,让所有的老师、同学看看我们班的风采,为我们班争光?你准备怎么办呢?写作不错的,可以写一段话夸夸葡萄沟,做做广告,也可以写封信给维吾尔族老乡;画画不错的,可以画下你看到的;唱歌不错的`,可以自己写写歌词,来唱一唱,陈老师帮你录下来;只要你想得到的都行。

2、给维吾尔族老乡写写信,写游记,想当当小导游的,可以写写,你准备怎样介绍葡萄沟。

七、附板书设计

葡萄沟

盛产水果:品种多

好地方

景色美丽:

时间

夏季:茂密的枝叶像凉棚

秋季: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老乡热情好客:吃个够

葡萄干有名:颜色鲜、颗粒大、味道甜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说课稿2

说教材课文主要介绍了葡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最惹人喜爱。葡萄的品种多、颜色鲜、味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干非常有名。增强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说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以及好在哪些方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用,五光十,热情,有名,等词语口头说话。

4、能对课文优美的句子进行摘抄。教学重点、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说教法、学法:根据课文特点,设计边朗读、边理解、边体会的教学手段,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

说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内容,导学习目标

1、自读课文,提问:课文是怎样夸葡萄沟的?

2、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葡萄沟是个好地方的?

二、精读课文,理解葡萄沟是个好地方在学生明确目标,初读课文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在读中逐步悟疑,并提出学生的创新意识。

1、优化教学方法,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中,学生总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知识,练就技能的。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就高,教学效果就会好。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二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所以一节课上应选用多种教学方法,让他们运用多种器官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来。如:在写葡萄沟的葡萄颜色多,这一段文字语言通俗易懂,于是,让学生动笔画一画,从而体会葡萄沟的葡萄很美。再如:理解葡萄沟的老乡热情好客,让学生亲自扮演一下。这些方法,完全由学生自己动手,也让他们感到了一份新奇。如:葡萄沟的老乡非常好客。

⑴大家把这句话找出来,我们请一个同学来读。

⑵假如你是一位游客,同学们猜想一下,热情的老乡会对你怎么说?看看课文的插图,闭上眼睛想一想。

2、以读代讲,轻松学习学生的朗读从正确到流利,直至有感情,这正是对文章内容理解的体现,所以,课堂上应给学生较多时间的读书机会。在读课文时,可采用分小组读,师生对读、轮读、男女生读、配乐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自选读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如:三、分层设计,巩固提高学生在学习上是有所差异的,所以在作业环节上也应有所区别。能力强的查找资料,会画画的同学画画,差一些的学生记优美句子。在这个环节中力求做到各档学生都有所提高。作业设计如下:

1、这一课有许多优美的句子,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抄在本子上。

2、喜欢画画的同学把你想象中的葡萄沟画出来。

3、有条件的同学收集有关新疆的图片及文字资料说效果本课应用了互动式教学模式,从而使教师爱教、会教、善教,促使学生爱学、会学、善学。在本课中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通过生生互动自己就可以解决,对于学生的难点则通过师生互动来解决。

小学二年级葡萄沟说课稿3

尊敬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一、教材分析

《葡萄沟》是小学语文第四册第三单元的一篇课文。课文围绕着“葡萄沟是个好地方”来展开。在教学中应注意本课文的单元主题“夸家乡,热爱祖国!“让孩子们产生对祖国各地风情的向往,增强对少数民族人民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会认11个生字,会写12个字。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情感目标: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族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三、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策略:主要通过课件,调动孩子们多种感官,引领学生进入文中所描写的情境。

以读促悟策略:在教学中,实行多向互动,通过多种形式朗读,促使孩子们与文本对话,与作者对话,达到明意、入境的境界。

小组合作策略:鼓励孩子们自主探究,学会合作性学习。

四、教学过程

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首先出示葡萄的画面,让孩子们欣赏。再让孩子们用自己的话说出刚才看到的画面。然后用“这么多的葡萄都产自哪儿呢?”这个问题引出课题。由于新疆吐鲁番离我们比较遥远,所以出示中国地图简要地介绍一下地理位置。(葡萄沟,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北角,是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两山夹峙,中间是草木芳菲的沟壑,宛如一道绿色的画廊。吐鲁番人在谷底筑了鹅卵石和水泥板砌成的河渠,长流不息的河水浇灌着整个葡萄沟。)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我让孩子们自读课文,并找出生字。虽然学习生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难点,二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初步的识字方法,我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他们,让他们利用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来识记生字,再抽读生字,然后让孩子们把生字带入课文中学习。

(三)合作细读,整体感悟

以读代讲,轻松学习。我先播放课文朗读,然后给孩子们较多时间读书。在读课文时,让孩子们自选读法,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孩子们在轻松的氛围里学习。让孩子们在读中悟出葡萄沟好在什么地方。

1、学习第一自然段

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然后找出五月、七八月、九十月有哪些水果。当孩子们说出水果的名称时,出示水果图。孩子们看见诱人的水果,忍不住发出“真美!”、“真香!”、“真想吃!”的赞叹。我抓住孩子们的激情,引导他们说出葡萄是最惹人喜爱的,体会出葡萄沟好,好在水果多而鲜。

2、学习第二自然段

硕果累累、五光十色的葡萄画面出现在孩子们的眼前,孩子们欢呼了,有的甚至拍手跳起来。我抓住这个时机说:“作者描绘得更美,想听吗?”孩子们高呼“想!”我播放朗读示范,孩子们仔细听着,有的还小声跟着读。我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在小组中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再到班上读。然后用自己的话夸夸葡萄沟

3、学习第三自然段

这段我采用议读形式,先质疑后读课文。孩子们会问“阴房是什么样的?”“葡萄干是怎么制成的?”我播放课件,让孩子们知道阴房的样子,葡萄干的制作过程,也让孩子们进一步体会到葡萄沟真好。

4、学习第四自然段

我让孩子们齐声朗读第四自然段,再指名说说你从那里看出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四)、回归整体,体会情感。

我和孩子们一起读课文。再让孩子们说说自己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地方?我鼓励孩子们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他们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五)、拓展延伸,自我评价

(1)、鼓励学生搜集、阅读关于新疆的知识。

(2)夸一夸自己的家乡。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堂课自己能够积极创设情景,让孩子们在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地学习课文、从全方位来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从而让学生情不自禁地热爱上祖国的大好河山。

五、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设计简明扼要,有利于突出教学的重难点。

水果品种多

葡萄沟葡萄五光十色

老乡热情好是个好地方

语文《葡萄沟》说课稿 篇8

2、我欣赏的班干部

板书设计:

第一课时:

选举**

一、选举村干部班干部选举

二、字词积累:

1、注音:招徕贿赂忌讳不言而喻首当其冲巾帼

2、造句:茅塞顿开泰然处之耿耿于怀

三、情节开端:选举学生会干部,鲁智胜为了让自己的堂姐鲁艳青当选,竟请班委们吃巧克力,结果,鲁艳青恰恰因此而落选。

发展:墙外的噪音使同学们无法安心上课,关键时刻鲁艳青挺身而出,呼吁尽快搬走售货铺,最终将此事办成。

高潮:林武翔被砸伤,贾里等人一下子由英雄变成了受人指责的“罪魁祸首”。

结尾:贾里得到爸爸的.鼓励,勇敢地面对生活的困难。在大家的资助下,林武翔康复了,班上还开了庆祝会。这场**使贾里重新认识了鲁艳青,却没机会弥补自己当初的过失。

四、主题:生活是多滋味的。

第二课时:

一、人物:

1、鲁艳青:责任感,很热心,宽容,有魄力,当代中学生中的优秀代表.

《乡下人家》说课稿 篇9

这篇课文选自新课标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 属于阅读课文, 也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在这篇文章中, 作者通过对乡下人家的景色, 即从静到动、从物到人的描写, 生动描述了农家小园的景色独特、迷人, 让读者读后, 不由地、发自内心地赞美乡下人家的生活是和谐的、美好的。

二、说目标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及学生学习的情况, 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自主认识生字5个并会写课文中14个生字, 扫清文本中的文字障碍。

2.了解课文内容, 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

3.富有感情地自主阅读课文, 感受到农家小园的美好, 并提出不懂的问题。

教学重难点:通过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感受到乡村生活的和谐;了解文本写作特点及对景色描写的顺序。

三、说教学过程

课前, 我布置学生先预习课文, 划出或圈出文本中的重难点, 思考初读课文后一些的感受。上课之前, 我简单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对认真预习的学生进行表扬, 并提醒学生预习是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 激趣导入

一开课, 我就播放课件, 在学生观看图片后提问他们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快速带学生进入文本, 并点出课题)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 自读课文, 用自己的话说说乡下人家给你的感觉。

2. 结合实际说说你们的乡下生活如何? (因为班里大部分住在市区, 因此, 我要先提问住在农村的学生, 让他们讲给其他学生听。)

3. 原来乡下人家这么美, 怪不得作者感叹道——— (随即教师板书:独特迷人) 。

课件展示并让学生读出:“乡下人家, 不论什么时候, 不论什么季节, 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教师就关键词或本文中的生词“独特、迷人”的意思进行解释。)

(三) 品味文本中的语言

自主阅读课文, 让学生把文本中感兴趣的乡村风景画出来, 和同学们说说为什么画它的理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感观上有所刺激, 并能深刻体会乡下人家春夏秋三个季节不同的美)

课件展示文本中句子:

句一:“几场春雨过后, 到那里走走, 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 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

师解读:春天的雨后, 看, 园后的竹笋长的多快啊, 这不就是一幅“雨后春笋”图吗?请同学们注意“探”字, 是否感觉到:春笋如一个个淘气顽皮的娃娃捉迷藏一样从土里探出头来, 在欣赏春天的风景?

句二:月明人静的夜里, 它们便唱起歌来:“织, 织, 织, 织呀!织, 织, 织, 织呀!”那歌声真好听, 赛过催眠曲, 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 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师解读:句中运用了拟人的手法, 把纺织娘的叫声写得比催眠曲还优美, 以此渲染了乡下人家睡梦的甜美和秋夜的祥和、美丽。 (随机板书)

(设计意图:多元化解读文本, 是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理念, 感情朗读是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试着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同时也是反馈学生是否理解内容、体会感情的有效方法)

(四) 拓展练习

出示冬天的几幅乡村图片, 请学生说一说冬天又有哪些迷人的独特的风景? (设计意图:课文涉及春夏秋三季, 唯独没有冬天的乡下风景, 出示图片进行补充, 让学生的口语得到训练)

(五) 资料链接的朗读

课件展示:戴望舒的《在天晴了的时候》并播放轻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配乐朗读再次调动学生的情感, 在甜美的乐曲中用心感受乡村之美, 乡下人家的和谐和闲适。)

(六) 小练笔

把自己心目中的乡下人家用简洁的语言写出来。

(七) 布置综合性学习任务

读读书中的提示, 可以小组合作, 也可以自我行动收集身边的各种花卉生长的资料, 如市区的郁金香、一串红、万寿菊等等, 然后进行小组之间或同学之间交流。 (设计意图:由于我班学生大部分住在市区, 很少见到农村的田园风光或乡下风景, 也很少接触农村植物生长的状态, 因此, 我指导学生把语文课上学到的能力联系学生实际生活情况开展运用, 将课内的学习在课外得到延伸。)

四、课后反思

这篇课文是一篇散文, 在课堂中让学生去品读的时间给的较充足, 使学生能在读中悟, 悟中读。

如果在链接阅读的时候稍微缓和点, 课堂气氛或许能更激情一些, 可以将学生的情感带动起来。

上一篇:公主童话故事精选连续阅读下一篇:新品上市会活动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