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新入学思想汇报(共8篇)
大学生新入学思想汇报 篇1
新党员入学后思想汇报
我是张xx,甘肃省张掖市人,出生于1992年10月4日,是今年刚加入xx电力大学的新生,也是一名2010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新党员。自军训后,经过近两个月的学习、生活,我对于自己在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作出如下汇报。
在这两个月中,我逐渐转变为一名大学生,感受到了大学不同于高中的特有学习和生活方式。这两个月,我慢慢适应了这里的环境,熟悉这里的人文气息,熟悉这里的学风修养。
xx电力本着对每一个学子负责任的态度,紧抓学风建设、敦促学生搞好学习。为了抓紧大一新生对学业的紧张程度,避免我们出现逃课、挂科等的不良现象,校方决定施行对大一新生强制自习以及学风督察的政策。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继续保持对学习的热度,有抑制了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生活懒散等其他高校普遍存在现象的发生。积极营造了一个学习气氛强烈、学风严紧的校园来到这里,感到像是来到一个学习氛围更加浓厚的校园;来到这里,我真正感受到了作为学生所要承担的责任——学习;来到这里,我对自己未来的道路更加有信心。
自入校以来,我积极加入了国际教育学院学生会宣传部,按时完成上级分配的工作,努力展示自己的才华。刚进入学生会,便体验到完全不同的生活。这里如同加入了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分工明确,相互交流,各部门间有序协调地进行工作,力争创办优秀的学生团体。虽然工作并不是非常繁重,但我能感受到作为学生会的一名成员、优秀学生团体中的一份子应该承担的职责——为学生工作、为服务学生而奉献。同时,我也加入了争流网站管理委员会。争流作为校党委下的学生组织,积极招纳学校中的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优秀学生,集结了各院系的优秀学子。加入到这个组织,我更加明显地看到了自身的不足,同时也激励着我向这些优秀学子学习、看齐,提高自身觉悟,弥补自身不足,广交朋友,培养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锻炼能力。
社团,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团中,我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的人,感受到他们带给我的关心、帮助以及真诚,也促使我积极担当自己的职责,发扬社团活动,丰富同学们的校园文化生活。
衡量一个人,要看他的思想是否正派,是否爱国。作为一名以预备党员的身份进入xx电力大学的人,我积极向党组织递交了关于军训的思想汇报,参加党课学习,时刻端正自己的思想,恪守中国共产党章程,铭记党员职责,争先创优,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团结同学,热爱集体,努力学习,为校园文化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经过这两个多月的学习、生活,我逐渐认识到了自身处在的缺点。下面就这些不足进行自我批评:由于大学同之前的生活相比有很大的变化,校园文化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出于对新鲜事物的好奇,我积极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社团、活动,但也由此带来了学习、生活、工作、三方面的不平衡的问题,是学习成绩忽高忽低,不能稳定发挥。其次,进入大学后,学习、生活完全由自己掌握。由于对时间的安排不够合理,再加之自身懒散的问题,导致出现学科作业未能够按时完成的问题。最后,我为了不使自己在学习时受到干扰、分心,把手机调为静音模式,但这引来上级下达任务时,不能够及时回复的问题,造成工作延误等后果。在这里,我对自身依旧处在的不足作出深刻检查,并保证在今后的工作学习中,改正错误,为其他同学做好模范带头作用,按时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做到工作、学习两不误。
大学生新入学思想汇报 篇2
一、加强新生的生活适应性引导
学生初入大学, 脱离父母及家庭的束缚, 面对各种事物都有新鲜感。但很快这种新鲜就会演变成为烦恼。据一项关于新生是否适应大学生活的调查显示, 仅有8.75%的新生表示完全适应, 近54.82%的新生面对新的生活环境, 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特别是对于来自于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来说, 地域差异、气候差异、饮食差异等问题接踵而来, 其他同学的生活习惯以及学校所处地区的风土人情都会使他们无所适从。此外, 父母的保姆式教育使“90后”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很多同学无法适应生活管理从家长全权代理到自我管理的转变。再加上面对陌生的老师和同学, 有部分同学会产生孤独感。甚至引起心理排斥, 影响正常的生活及学习。针对新生生活的各类不适应问题, 学校应发动各渠道力量, 调动辅导员及班主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的需求, 尽可能对学生提供有益的生活指导, 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开展有地方特色的活动, 使学生了解当地文化, 融入新的文化氛围, 也促进与其他同学之间的交流, 增强学生之间的适应性。同时, 运用朋辈教育模式, 鼓励高年级学生以过来人的身份近距离的去帮助新生。打消新生对于陌生环境的排斥感, 并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以及自我管理。
二、重视学业问题, 巩固新生专业思想
大学是高中学生向往、追求的目标, 也是他们甘于在茫茫题海中跋涉的精神支柱。然而学生真正进入大学后问题层出不穷。一部分学生在高中时, 可能是班级乃至学校的佼佼者, 进入大学后, 为了保持中学时的优势, 整天废寝忘食的学习, 使他们长期处于超负荷运转的高压状态, 甚至出现心理问题。另外一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 再加上远离父母的监督, 缺乏自律, 经常旷课, 甚至整天流连于网吧等场所。大学中的课程设置及学习内容等都与中学时期有明显的差异。教学方式逐渐靠近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 学生如果自律能力差, 专业兴趣不够, 很容易走向堕落。因此, 学校必须在入学教育期间, 引导学生尽快走出高考后的轻松状态。同时,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大学学习的重要性, 重视素质教育, 避免重成绩, 轻能力的现象。使学生了解大学教师的授课方式、学习的特点, 引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并培养主动学习的意识。此外, 入学教育时, 应进一步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很多学生在填报志愿时, 对自己所报的专业并不是很了解, 对于本专业学什么?专业前景怎样等并不清楚。因此在上学初期, 学校应该就学生应具备怎样的专业思想, 以及专业所开设的课程、如何学好本专业等问题, 给学生做出详细的解答。从学科发展、专业的发展现状、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就业前景等方面, 进行全面的介绍, 激发学生的专业热情,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加强良好人际关系的培养
“90后”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 由于家庭的过分溺爱使学生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 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再加上应试教育下大多数学生过多关注成绩, 轻视交往能力的培养, 致使他们进入大学后, 不知道该如何去跟人交往。简单的从校门到校门的过渡, 使学生严重缺乏人际交往经验。因此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是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新生入学后, 学校可积极开展各类班级或社团活动, 帮助新生尽快融入集体, 找到归属感, 建立健康和谐的人际交往圈。同时, 学校可以在入学教育期间, 通过一些讲座、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掌握人际交往方面的技巧, 使学生懂得如何去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大学心理咨询室的引导作用, 及时对新生出现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 教育学生和善对人, 学会尊重别人, 真诚对待集体中其他人, 帮助新生养成健康、良好的心态, 使学生能够在大学的怀抱中快乐的生活。
四、加强安全教育工作
随着大学扩招, 大学生数量不断增长, 发生在大学生中的安全事件也呈现较快增长趋势, 多数大学生安全意识不足, 法制观念过于薄弱。“90后”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 一直生活在家庭成员的宠爱之中, 生活环境相对单纯, 对安全知识的认识也比较零星、分散, 几乎没有接触过较为系统的安全教育。进入大学以后, 脱离的父母的束缚, 他们享受自由, 喜欢社交, 但由于生性容易冲动, 社会经验不足, 缺乏基本的安全防范意识与能力, 使他们面临诸多安全问题。面对不安全的人与事无法判定, 遇到危险之后, 惊慌失措, 并且不懂得如何自救。
入学初期, 学校应对安全教育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加大安全知识的宣传。多渠道提高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安全识别能力。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消防知识等多方面进行教育。多举案例, 让新生从以往的经验教训中学得安全知识, 树立良好的安全意识, 真正做到自律自爱、机智勇敢。不引发安全问题, 也不受危险的迫害。
总之,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个系统性、连续性的过程。在新形势下, 新生的入学教育也要做出新的改变。除了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之外, 也要依据社会形势等各个方面, 针对性的制定教育方案, 解决当前的新问题。做到与时俱进, 及时了解学生思想和学生特点, 因材施教, 才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活保驾护航。
摘要:随着大学生群体年龄结构的变化, 大学生入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 大学生入学教育是学生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环节。“90后”作为当代大学入学教育的主体对象, 如何基于“90后”特点以及当前社会形势, 制定正确的入学教育方案, 是一项急需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90后”,大学生入学教育
参考文献
[1]张小姣.高校新生的心理特点及入学教育对策.同凌学院学报, 2007.
美国新教职——“大学入学辅导” 篇3
中学毕业生,如何作好自己进入大学的规划与选择?世界各国都面临教育体系的这一空隙,造成商业赢利中介、大学招生人员、中学教师、父母亲朋友等,随时影响学生未来的混乱情况。
如今,美国正在筹备让“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进入中学计划。
为建立这一新教职的规范体系,全美大学招生咨询协会的报告提出了8项教育政策建议:
1)当前各州可先将“大学入学辅导员”专业课程加入中学辅导教师的执业必修课程。
2)当前中学辅导教师在执照更新时,要求完成“大学入学辅导”主题科目,提升他们对大学入学辅导的专业能力,为将来实施“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执照做好准备。
3)召集与大学入学辅导相关的专家和组织,建立“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应有专业知识能力的提纲,成为新教职的培训与评估基础。
4)政府拨付补助金,培训“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学校、社区、大学共同参与,提供专业知识的资源共享。
5)学区和社区提供经费,支持“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对中学生辅导。
6)鼓励学区和社区,起草当地“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职务说明,制定评估辅导教师的绩效指标。
7)开发新教职专业发展组织的个性化评估工具,让辅导教师自我评估。
8)建立奖励制度,鼓励目前培训模式的开发,做好记录与研究,为今后完善打下基础。
与此同时,全美大学招生咨询协会的专业报告中,对“大学入学辅导专业教师”提出了应具备的6项专业能力:
1)具备对中学生进入大学的心理相关基本知识和敏感度。如能了解青少年的心理发展,及影响他们大学入学的理想、信心和行为,知道如何鼓励他们建立上大学的自我评估与期望。
2)具备“社会背景影响学生上大学意图、行为和准备”的概念与知识。如能了解学生特定的家庭社会背景,如何影响上大学的意愿和目标;能掌握各种大学招生消息来源等。
3)具备相关的经济学知识,尤其是人力资源方面的知识。如能了解成本效益等变数,如何影响学生上大学的决策;特定的就学奖励措施,如何影响对大学的选择等。
4)了解教育改革政策。如理解中学“通用标准”考试的用意,帮助学生理解其与未来上大学及就业的相关性,支持他们达成标准等。
5)具备高等教育方面的基本知识。除一般高等教育知识外,还能够了解高等教育与学术、财政和社会的关系,了解不同国籍、种族、家庭背景学生选校的不同考量,及大学标准化入学评估的目标和限制等。
6)具备调动学生家庭参与的模式能力。如能理解并尊重有些家庭的个性化选择,能与学生家庭建立有意义的关系等。
新入学的大学生入党申请书 篇4
尊敬的党组织:
很小的时候,就听父辈们和老师们讲起,中国共产党是多么多么的伟大,到现在,我记忆犹新。长大了,上学了,我越来越明白中国共产党为什么那么伟大了,不仅是因为他帮助中国人民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还因为他带领着中国人民走向富裕并将继续走向辉思想汇报煌。中国共产党自成立88周年以来,一直领导着中国人民走正确的思想汇报道路,从一个只有几十个人的组织发展壮大成为世界第一大政党,这种惊人的创举震撼着亿万的世界人民,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着前人的优良传统,提出了更新的时代政治路线,国家日臻繁荣,人民日渐富裕,改革开放这30年来,实践证明了一切!纵观历史,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创造中国辉煌的明天。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是一代代共产党人共同奋斗的成果,思想汇报共产党人那种吃苦耐劳,艰苦朴素,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的高贵品质深深打动着许多人,他们中有雪域高山的战士,有站守边疆的哨兵,有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有坚守岗位任劳任怨的医务工作者和国防科研者……他们的执着敬业精神深深感化了我,也不时地在教育思想汇报着我,特别有一个人,给我的性情一个很大的触动,他就是援藏干部—孔繁森,一位优秀的共产党人,每当我看到关于孔书记的报道,我都会不自觉地流下眼泪,不是因为文章写的感人,而是孔书记的英雄事迹太感人了,他那种执着的敬业精神和对西藏人民无私的奉献之情是很难让人想象的,由此,我对他充满崇拜和尊重,也因为由此,我从年少就立志,向他那样得共产党人学习,奉献人民,这是我诚恳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原因。
今天,我虽然向党组织提出了入党申请,但我知道作为刚入大学不久的学生,我在政治,思想改造方面还远远不足。因此希望党组织从严要求我,以使我更快进步,我要在思想上,行动上全面提高自己,仔细钻研xx大报告和党章,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自觉地接受党员与群众的帮助与监督,努力克服自己的缺点和不足,逐步达到中共党员标准,做到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将来为建设社会主义添砖加瓦。
如果我能加入中国共产党,我将继续忠于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章程,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全面贯彻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认真学习“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履行党思想汇报人的义务,向所有的优秀的共产党员学习,愿意将我毕生的精力奉献国家,社会和人民。始终将国家的,社会的,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一切从大局出发,切实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负党的重托。
我深知,我与真正的共产党员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我会不断努力,不断完善自我,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会严格要求自己,我相信,在我的不懈努力下,我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的!请党组织看我的实际行动。
请党监督我,考验我!
此致
敬礼!
申请人:xxx
大学生新入学思想汇报 篇5
思想政治教育学:
1.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核心要素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价值
3.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与创新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的途径
3.如何在执政理念和制度创新的结合上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
4.马克思和恩格斯的“两个和解”思想对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什么指导意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分析
信息来源:[欢聚资料网]--
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那么,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和新的形势下,如何有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怎样才能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真正深入人心呢?这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探索的一个重要理论与实践问题。立足于现实,借鉴已有研究成果,我们认为,这一问题的解决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体现人性化,贴近民众生活实际,符合民众利益,能为民众提供心灵引导
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作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核心内容,自然不能脱离人们的现实生活而存在。这就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现实需求,其理想目标与价值原则的设定与形成要具有强烈的现实针对性与实践基础,能够切实解决当前人们普遍关心的利益问题、普遍存在的思想问题,能够真正促进社会和谐、支撑科学发展。只有如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能被人们所掌握和接受,人民群众才能不断增强对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在这个意义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必须关注公民的基本需求、合法权益,关注人民生活水平,关注人的物质与精神需要的满足,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关注人的现实发展。人民群众只有直接和真正地在现实中获得方方面面的实惠、利益和幸福,才会真切地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如马克思所说的,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而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以公众的现实生活与利益需求为指向,既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内在要求,也反映了市场经济的启蒙语境下现代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就前者而言,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早就指出,完善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达、人们的需要得到较好满足的基础上的,它汲取了发达资本主义的优秀成果而又超越于它,它批判资本主义的非人性而寻求人的自由与平等。从这个意义上说,社会主义的价值体系是一种基于实质合理性的诉求,它理应以现实的发展成果作为理念支撑。就后者来说,现代市场经济下的启蒙带来的是人们世俗意识的觉醒与增强,工具理性的张扬使人们更加注重自身现实权益的满足,对远大精神价值的偏爱一定程度上逐步让位于实际物质财富的寻求与自主生活方式的确定。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以往的意识形态建设之所以在某种意义上效果不够理想,尽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归根到底在于脱离了人们的生活实际,忽略了社会主义与人民之间存在的价值关系,离开了人民这个价值主体的需要去认识社会主义。而价值主体的缺位必然导致对社会主义的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的错误理解,从而形成了种种不正确的认识。这对于我们的教训在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必须是基于人的现实需要与发展的,必须充分人性化的,而不能带有过于僵硬的意识形态色彩。
当然,要求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以人们的现实生活为基点,并不是否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想性与规范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着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行为准则和发展目标,它必定高于现实、超越现实。也惟其如此,它才会具有感召、激励、教育和鼓舞的功能。但是,这种超越性决不能是脱离现实生活的,不能仅仅依靠脱离现实的远大理想本身来支撑。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曾说过:“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也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论社会主义。”这样一种理想要源于经验,来自人们的现实生活实践,要能够涵括人们生产、享受、发展的各种利益需求。利益是人类活动的真实内容和本质,是激励和支配人们活动的能动因素和真实动机,正如马克思所指出的,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与他们的利益有关。正因为如此,任何价值理念如果过于抽象、高远,缺乏现实性的人文关怀,以致脱离了人们可预期的利益,必然会陷入窘境。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尤其在现代社会,人们已经被利益和现代性价值观双重启蒙,一种价值体系必须越来越贴近现实,为人们的权利与利益声辩或立言,才能真正赢得人们的认同。理想决不能脱离现实,离开客观存在的实践而空谈理想,理想只能离我们越来越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处理好现实性与理想性的关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要具有包容性,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体现共同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应充分考虑其时代特征。我国现在正处于一个市场经济的历史时代。经济的市场化与个体的独立化重新塑造着人们对生存意义的判断,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的私人化、多样化。所谓私人化是指,原先大一统的、适用于社会整体的、渗透于生活方方面面的强制性的一些价值理念渐渐褪色,个体的独立、自由选择使得生活意义的决断保留在私人手中。所谓多样化是指,基于自由选择基础上的个体价值理念的丰富性与差异性。这种价值观的私人化与多样化构成了当代价值观的所谓市场化格局:不再是单一的被动接受,而是在广大价值域中的自主选择。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成分、组织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利益关系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和差异性不断增强,社会思想空前活跃,这样一种价值观的市场化格局在我国现阶段
已充分显现。
在当前思想活跃、观念碰撞、文化交融的时代背景下,面对这样一种市场化格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必须要从包容整合凝聚上下工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社会思潮,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多”而没有“一”必然分化。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要牢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积极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努力借鉴人类有益文明成果,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打牢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另一方面,在思想领域,只有“一”而没有“多”必然僵化。在一个全球化的时代,在一个开放的社会中,不可能使一种意识形态来取代所有其他社会意识的存在,党需要从巩固执政的思想基础这一角度出发,更多地思考如何整合凝聚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念,因而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同时,还需要积极贯彻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方针。要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明确价值导向,确立承认多样、坚持主体性的正确态度,在多样中树主导、在差异中求共识、在多变中争主动、在竞争中显优势。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各类思想文化主体才能自觉认同和接受主导思想文化,才能得到整合、凝聚和发展,才能最大限度地团结不同阶层、不同认识水平的人们共同前进。要着眼于发展、致力于和谐,通过尊重差异与包容多样,而形成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当然,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并不是无视社会思潮先进与落后、健康与腐朽之间的分野,不是放任落后、腐朽的思想观念,更不是放弃或削弱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因为我们的态度是明确而一贯的,即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坚决反对腐朽反动文化。这样做,只是要通过思想文化领域的整合,充分利用各种思想资源,凝聚和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
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不但具有积极的整合凝聚功能,也必然会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发展。以前,我们在价值观建设上的失误在于,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做了僵化的理解,对其他价值观常常采取排斥和斗争的方式,与其他价值观长期处于剑拔弩张的紧张状态。历史证明,这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身的发展是不利的。实际上,在目前多样化的价值观中,除了某些落后、腐朽与敌对的以外,大部分的价值观念对主导意识形态是一种有益的补充。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包容性,渗透到人民群众的各类需要中去,为人们多样的现实生活提供核心价值观念;主导意识形态应具有兼容并蓄其他价值观念合理成分的气度和能力,在与其他价值观念的共处中提升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一旦主导意识形态失去了自己的发展空间和包容其他价值观念的能力,并人为地阻隔同其他价值观念和文化资源的联系时,将会导致自身越来越贫瘠,越来越枯竭。这样一种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建设方针,要求社会主义的主导意识形态必须坚持理论研究的现实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而这样一种建设方针与研究态度也必将会使其更加富有生机和活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在尊重差异中扩大社会认同,在包容多样中谋求思想共识,这必然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体现与包含各方并为各方认同的共同价值,进而在很大程度成为一种具有广泛认同性和共享性的价值理念体系。这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考虑到社会主义价值的先进性要求,更要考虑到以现实为基础的价值理念的共同性与广泛性要求,且在内容逻辑上也应具有层次性。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言,必须在相对稳定的民众认同的共同价值观与党的最高价值观之间做相对区分,它的内容既应包括高层次的、先进性的价值要求,也应包括作为社会生活基础的共同价值观。只有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的最大实际,才能为增强其建设实效奠定坚实基础。
需要强调的是,在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这种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不可能再像以往那样仅仅纯靠绝对化意识形态的全面灌输与政治权力自上而下的管制来进行,不然只能形成一种虚假认同的表象,而内在的价值与利益冲突不能得到根本的释放。在受市场经济洗礼与当代价值观念熏陶的现代个体之自主自律意识与利益感空前增强的今天,共同价值观的建构与形成必须要经广大公众的积极参与和讨论。多样的价值理念之间应该能够充分探讨、自由交流、彼此协商,相互交融。从根本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要构筑共同价值就必须奠立于充分的参与、互动和广泛的讨论交流之上。当然,在此基础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予以整合与引导也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注重培育公民的参与意识,以合理的政治共识为基点,上、下(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进行共同价值观的积极建构与维续。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表述、概括应简要明晰,从中进一步提炼出基本价值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表述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应当讲,这种表述在理论上是宏观的、框架性的、较为完整而全面的。然而也应看到,这种表述更适合于严谨而正式的党的政治文件,而对于广大普通民众以及宣传而言,则需要做进一步简明扼要的概括与提炼。目前,不少社会普通民众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上述表述难以留下深刻的印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进一步概括提炼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应用比如公正、自由、和谐等简明扼要的范畴来表达。如果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包含丰富内容的、框架性的价值系统,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则是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最根本的观点、最概括的表述和最简明的提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灵魂。它最集中、最鲜明地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诉求,是指导社会成员价值选择和行为取向的基本标尺。这种核心价值理念在概括上应做到集中凝炼、内涵普适、表述准确,既要注意思想的深刻性、适用的广泛性,又要鲜明生动。体现核心价值体系本质和精髓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由于深刻凝炼而简便易记,在宣传效果上会更为理想,更容易凝聚社会成员的思想,让人铭刻在心,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进而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像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所提的自由、平等、博爱,上世纪90年代新加坡提出的“国家至上、社会为本、家庭为根、尊重个人、协商共识、宗教宽容”,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获得迅速认同,除其特定的价值内涵外,这种表述形式上的简捷明快也是极为重要的原因。
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提炼,在国内学术界并无统一的意见,不同的学者从不尽相同的角度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其中既有相同的概括,也有相异的观点。这本身就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在此不欲提出自己的概括,只是要指明在概括时应注意的原则。首先要注意借鉴和吸纳人类文明发展大道上产生的各种价值体系中的积极因素和合理成分,尤其是要批判性地借鉴西方资本主义在市场经济基础上所提出的自由、公平、正义等价值理念。这类价值理念虽然最先由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但并不为资本主义社会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并必然会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凸现出来。当然,这些理念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条件下,实现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并没有统一的模式。其次,更应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本来就包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核心价值理念的中国特色与民族性必然会使其更易为人们所接受与认同。在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许多价值观念在今天仍然具有传承价值和借鉴
意义,如和谐、诚信等等。当然,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它们拿来就用,而是要创造性地转化为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内容,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之中。第三,应体现对人本身价值的肯定。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每一个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因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包含自由;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体现人与人之间所秉持的价值原则,比如公平;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社会主义就在于其注重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的概括应体现对于社会本身的价值原则,比如和谐。以上自由、公平与和谐并不是笔者的刻意概括,只是为了表明概括时所应注意的个体、人际、社会三重维度。第四,应体现时代精神和反映当代中国实践发展的根本要求。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既要靠现实成就的支持,也要采取行之有效的宣传方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所决定,其建设还要服务于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其建设成功与否最终也必然要由社会主义的现实发展来决定。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面临许多问题,像两极分化、贪污腐败、环境污染,经济衰退等等,而且长期得不到解决,致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程度不同的受到损害,那么,人们就必然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产生一定的排斥情绪,因为理念与现实不符,甚至有可能理念越强化,公众越排斥。如果我们在现实发展中能够较为成功地面对各种挑战,经济健康发展,民主有序推进,公民权益得到保障,民生得到保障,社会安定有序,总之,各种问题得到较为有效地解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就获得了强大的现实动力与实践基础。正如邓小平所言:“人民,是看实践。人民一看,还是社会主义好,还是改革开放好,我们的事业就会万古长青!”
以现实的发展为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还要注重有效的宣传,以最大程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因为正确的价值体系只有被人民群众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转化为社会群体意识,才能为人们所自觉遵守和奉行。我们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充分运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宣传手段,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广大人民群众所感知、所认同、所接受。否则,往往会因不好的宣传方式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本身受到质疑。
对于宣传工作而言,一是要切实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要从革命战争年代和阶级斗争年代立足于教育人、改造人的功能,转向更加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和激励人,从激发人的创造潜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对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功能定位。”二是要从实际出发,让人文关怀常态化、日常化和感性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宣传教育,应该从实际出发,既要鼓励先进,又要照顾多数,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人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切忌搞一刀切。同时,宣传工作应面向感性的日常生活世界,关注群众精神世界和社会心理,摸准公众思想实际,了解群众心理的变化特点和趋势,并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价值理念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融入现实,为公众提供“心灵鸡汤”。这种春风化雨式的宣传教化方式有助于公众在日常生活与社会交往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达成认同,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三是要有效协调各种思想宣传工作的手段和工具,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把增强主流舆论的引导力作为对社会大众进行思想宣传工作的主阵地。在社会发生深刻变革、人们思想空前活跃、信息传播途径日益多样化的新形势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宣传工作就必须要把握正确的思想舆论导向,进一步增强传媒运用能力和舆论影响能力,积极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反映人民心声,通达社情民意,疏导公众情绪,推进社会和谐。四是在宣传的语言
大学生新入学思想汇报 篇6
关键词: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思想教育
一、新生入学教育的意义
新生入学教育就是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完成从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转变, 自觉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 学好各项专业本领, 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
1、新生入学教育是社会和时代的要求
随着经济的发展, 高等教育的普及以及多种办学模式的出现, 进人大学学习的学生越来越多, 而经济的迅猛发展、就业压力的增大使原有的高校办学制度和理念不断受到冲击, 社会和时代也对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对新生进行入学教育, 让新生了解我国的教育背景和社会发展现状对人才的要求, 有利于他们迅速了解高校的办学理念和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接受新的学习方法, 从而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活。
2、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自身的潜在要求
当今的大学生成长在一个社会急剧变化的时代, 对社会的观察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未来的压力。新生入学伊始, 他们中的一部分迫切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信息和素质的培养, 让他们扎实的学好知识和本领, 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另一部分则认为大学可以放任自由, 他们则期待着完全放松的大学生活, 这部分学生就需要学校给予及时的引导和纠正。因此, 新生入学教育对于自觉的学生或者不自觉的学生, 都显得尤为重要。
3、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成长和成才的重要支点
成才教育是入学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 它既体现了学校、家庭和社会对于青年大学生的殷切希望, 也反映了大学新生的内在要求。要从学校、家庭、社会和大学生自身共同目标和期待出发, 激发和强化新生的成长成才的愿望和要求, 增强他们刻苦学习、奋发有为、拼搏进取的责任意识和紧迫感。
二、新生入学产生多种不适应情况
以华南地区高校为例, 通过问卷调查, 座谈会等形式, 我们了解到新生入学后出现如下不适应情况:
1、对新环境的不适应
新生步入大学, 告别了原先已熟悉了的一切, 远离亲人, 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 失去了对家庭的完全依赖。与中学生活相比, 大学生活更具有独立性和自主性。适应能力不强的学生就会经常被孤独不安、焦虑所困扰。对于来自农村和省外地区的学生, 他们面临的环境变化更加巨大, 新环境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都与原来的高中生活有着巨大的差距。
2、对人际关系的不适应
刚刚进人大学, 面对着新同学, 新集体, 新生活, 每位同学心里都充满着新奇, 然而这却隐藏着彼此的陌生。有的同学热情大方, 活泼开朗, 能够很快的和同学们打成一片;而有的同学却比较腼腆, 比较内向, 不敢与身边的同学打招呼, 也不知道怎么和同学们相处, 缺少身边同学的关注。另一方面, 同学们都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 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家庭, 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标准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生活、学习等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矛盾和冲突。
3、对学习不适应
新生入学后大部分对高校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学习内容、学习方法产生不适应心理, 大学课程多、内容难度加、大学习方法灵活, 改变了他们以往的教师以教为主教学模式。应试灌输教育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自学模式, 课堂更注重的是高效率、快节奏、大容量, 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增多, 这让部分大学新生感到很不适应。
4、部分新生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近年来, 大学当中有部分学生对自己所学专业不感兴趣, 为顺利毕业, 不得不继续专业学习, 从而陷人专业困境。据调研54%的学生在报考专业时往往听从家长或教师的安排, 而家长和教师在选择专业时, 总是受限于他们的社会经验、学识水平及价值观。这样当学生进入大学后, 慢慢发现自己陷入了误区。对专业的兴趣与否成为影响大学生能否踏入成功之路的重要因素。
三、新生入学教育的路径选择
1、校史校情和爱国主义教育
大学新生需要在校园生活四年的时间, 对校园的认识与否, 直接影响了新生学习的心态。在新生入学的时候, 就应适当地带领他们参观学校的校馆史、办学成果、学校的实验室、学校的特色专业, 引导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 培养他们对学校和国家的自豪感和热爱, 进而促使他们锐意进取、学有所成。在新生进行军事训练时, 也可通过校领导或德高望重的教授、专家学者作讲座等形式,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课堂教育。
2、专业教育
新生刚入学接触的都是公共基础课程, 对自己的专业以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充满好奇与困惑。对于新生来说, 学校必须及时进行专业思想教育, 把本专业的发展概况和前景, 对人才素质的要求, 毕业后的出路等情况告诉新生, 进行本专业人才的培育规划, 使新生认识到专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 让他们熟悉和热爱自己的专业, 并下定决心为之奋斗, 从根本上增强学习动力, 提高他们学习的自觉性。
3、心理健康教育
以华南农业大学为例, 通过对学生做心理测试, 对学生的心理品质和特点有全面的了解。一方面, 通过开展学科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 指引学生学观察、分析、评价自己, 不断的确信自我, 养成自尊、自信、自强等心理品质。另一方面, 要鼓励心理有障碍的学生主动寻求心理帮助, 引导学生认识到寻求别人的帮助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而不是无能的表现。鼓励学生打消顾虑, 通过写信、交谈等方式寻求家长、朋友、老师或者心理咨询机构的帮助, 使自己面临的难题得到及时解决, 以避免长期被不良的情绪所控制。
4、职业生涯规划与学习方法指导
学校应把专业教育、大学生涯设计以及学习方法的指导结合起来, 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并指导他们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大学的学习任务繁重, 新生从过去中学阶段过渡到自由度很大的大学学习环境, 自学的比重相对大。据调研, 很多新生面对大学这种学习方式感到迷惑不解, 这就需要对其进行指导, 使其尽快适应大学学习方式, 掌握学习方法。通过专业交流会等多种途径, 引导新生尽快摸素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使学生明白如何利用课余时间去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给学生指明方向, 让新生充满自信地学习。
5、加强网络文化教育, 引导学生健康上网
据对华南地区某一高校2010级40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 笔者得出如下结果, 在上网的大学生中, 只有大约25.8%的人表示上网用于学习的, 其余75.2%的人表示上网多数用来消遣玩游戏, 看电影。所以, 对大学生的网络教育应该在入学的时候就进行, 并一直加强管理和教育,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 使电脑促进学生的学习, 减少网上消极颓废因素对学生的负面影响。
总之, 新生入学教育是一项长期工作, 任重道远, 应该在社会、学校、教师及学生本人的共同努力下进行, 形成一个完善、科学的教育体系, 只有这样才能使这项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从而为国家培养坚定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黄海涛.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思考田[J].教育与职业, 2005 (2) .[1]黄海涛.关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若干思考田[J].教育与职业, 2005 (2) .
[2]秦旭鹅.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征及调适办法[J].通货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2]秦旭鹅.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根源、特征及调适办法[J].通货师范学院学报, 2003 (1) .
新入学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摭谈 篇7
当今社会充满竞争,每个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能够有所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不惜付出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但是效果往往不尽人意。那么怎么才能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呢?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十分重要的。众所周知,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它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的行为和效率。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对一年级新入学的学生来说更是尤为重要。俗话说,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新入学儿童的学习习惯培养更显得重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让孩子受益终生。下面就新入学儿童学习习惯培养方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心得。
一、培养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产生热爱,热爱创造奇迹。学习也是如此,乐趣对学习活动起着驾驭作用。在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教学中要变换教学活动的内容和形式,避免单调地较长时间地从事一项活动。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要教师搞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学有乐趣,从而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兴趣的产生往往是在小时候。不同的年龄段,由于各自 不同的素质,孩子的兴趣有自已的独特性。我们要经常有意识地探知学生的兴趣是什么,然后引导学生不断发展兴趣。有位学者曾把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向上的积极性比作父母撒在孩子心田里的一粒小小的火种。当父母将这粒火种在孩子心中点燃的时候,就像面对需要点燃的一堆柴草,柴草太紧了不透风,太松了又聚不起火,柴草潮湿了还不行,这时候,我们要小心呵护这小小的火苗,要“哄”着它一点点燃起来,旺起来,最后成为熊熊烈火。
二、引导学生上课前预习
课前的预习,既是心理准备,也是具体内容的准备。预习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是激发孩子求知欲、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手段。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我的教学预习要求是:大声地朗读题目,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话;二问,向家长问不认识的字,并写下来;三析,对题目进行分析,说一说题目里的主要内容,最好能够把意思表达出来;四答,尝试性回答课后作业题;五提,提出通过预习后还不懂的问题;“有疑则进”,有求知欲,则有兴趣。
三、引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
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培养学生做到“今天的事今天完成”,这样做既能巩固当天所学的内容,又可防止养成拖拉作业的坏毛病。例如在做题时,要求“三到”:眼到、心到、手到。我经常在班级展开比赛,展出学生写得漂亮的作业,在展出的作业上给他写出一些激励的评语,经过这种展示制度的实施以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加强了,兴趣变得也越来越浓。这样,认真写作业的习惯也就在不知不觉中养成了。
四、引导学生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这是训练学生的自改能力,先让学生认真读老师的批语和评语,然后认真思考,从而不断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提高;二要看书,考虑自己的错误,不懂就问,弄懂为止,想想自己该如何做;三要针对教师的评语自改;四要改后再认真检查一遍;这样做可以及时弥补学习中的漏洞,防止错误过多过久,以免影响以后的学习。学生的心田是一块神奇的土地,播种了一种思想,便会有行为的收获,播种了行为,便会有习惯的收获,播种了习惯便会有品德的收获,播种了品德,便会有命运的收获。也有人说,行为养成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些话不一定准确,但良好的习惯对学生的人生的确太重要了。
五、培养集中注意力
良好的注意力是伴随幼儿成长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幼儿期养成良好的注意力,是长大成人后成就一番事业的基础,但幼儿的天性就是好动、好玩、很难专心致志地去做某一件事情。因此,在“集中注意力”的针对性训练中,一定要创造出“层层递进,出人意料”的梯度感,让学生的心神不会焕散。如复述性练习,让学生看完书,立即合上,然后让他们“复述”故事,就可以培养学生集中注意力。又如拼图练习,这种游戏的挑战性又会给学生带来成就感,成就感是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底的一个巨大推动力。集中精力,意味着学生把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一个问题上。当学生学会了如何集中精力以后,他们就会发现自己的学习兴趣在不断增加,学习兴趣更浓,學习自觉性更强了,学习效益也肯定会自然而然地得到提高。
六、主动识字的习惯
对大多数孩子来说,学习的最大困难是识字,而大量、机械的识字不但枯燥乏味,还会使孩子失去学习语文的信心。多采用儿童诗识字、韵语识字、词串识字、阅读识字等途径,能为学生识字提供多样的语境,有利于激发孩子主动识字的愿望。心理学研究表明:复现形式越多越新,记忆的效果越好。如何培养新入学孩子主动识字的习惯?笔者多年的经验,以下两种方式效果特别明显。
1.在快乐中识字。怎样让学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愉悦地学会生字呢?我让学生在预习的时候把自己喜欢的生字制成生字卡片,里面包括了生字、拼音、词语、句子,在学生字的时候,会让学生拿着自己制的生字卡片向同学介绍,与同学交流。这样,学生在制卡片过程中已掌握了生字的音、形、义,学习起来兴趣盎然,向同学介绍自己认识的字的时候特别有成就感。
2.在阅读中识字。让学生在阅读中识字,有助建立字的音、形、义之间的牢固联系,准确理解字、词义,提高识字学词的质量,让难懂的字变得易懂了,让意思抽象的字变具体了。这样做,既让刚入学的学生扩大了识字量,丰富了词汇,又培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七、引导学生诚实守信
新生入学思想状况调查问卷 篇8
为了了解科技学院11级新生对学校的看法和建议,让学校建设得更加民主化,科学化。为了保证现代大学生在校所遇到的困难能够及时得到解决,请认真如实填写以下调查问题。谢谢您对我们此次活动的支持!
1.初次来到一个新的环境,开展一段新的生活,你是如何面对这些“新”呢? A. 对一切事物充满好奇,并渴望去了解继而融入新生活 B. “新”不“新”不关我的事,按以前的生活节奏继续过就好 C. 和以往生活大不相同,身在其中不知所措
D. 面对新生活产生惧怕心理,想逃避,想回到过去的生活
2.新生活里,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你是如何与之交往呢? A. 积极友好地与人交谈,并很快与志同道合的人成为朋友 B. 与他人客客气气地泛交 C. 别人不主动来找我,我也不会积极地与别人来往 D. 跟周围人除了必要的谈话之外,基本不交流 E. 更加愿意跟以前的好友联系(打电话„)
3.作为学生,跟高中相比,你是否已经适应了大学学习方式? A. 完全不适应,高中时习惯了跟着老师走,对大学的学习不知所措 B. 较难去适应,但正在努力寻找适合的方法 C. 经过一段适应期,已经能够适应 D. 适应且非常喜欢大学学习方式
4.你现在所就读的学校和专业是你理想的吗? A. 是的 B. 只有专业是自己理想的 C. 只有学校是自己理想的 D. 都不理想
5.听了近两个月的大学课程,你对自己的专业是否产生了兴趣呢? A. 很感兴趣 B. 一般 C. 不太感兴趣 D. 完全没兴趣
6.你有没有参加过学院学团社的招新面试?如果参加了但是没有被录用,你觉得原因是什么?
A. 没有参加过 B. 参加过,被录用了 C. 没有被录用,竞争太激烈,比自己强大的人很多 D. 没有被录用,自己没有做好面试的准备 E. 没有被录用,存在潜规则,自己没有人脉和关系
7.你是由于什么原因想要加入学团社呢?(多选)A. 为了提高组织能力 B. 为了锻炼自己的口才,加强自身沟通能力 C. 为了认识更多人,扩大自己的人脉 D. 为了提升自己领导能力 E. 为了打发空闲的业余时间
F. 为了让大学生活过得更有意义,为人民服务
8.在大学,有大把的自由时间自己安排,最开始你做的如何? A. 生活被我安排得井井有条,学习,生活,工作都能合理安排 B. 一心想努力学习,但由于时间安排问题,弄得自己很累,效果却不好 C. 大多时间花在了团学社的工作上,业余学习时间很少安排
D. 把所有可支配时间都用在了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上(游戏,恋爱„)E. 不会安排时间,生活很混乱
9.“吃、穿、住、行”吃是首位,那么,你对我校食堂有和感想? A. 很满意,饭菜味道都不错 B. 一般,凑合能吃饱肚子 C. 菜色单一,饭很硬,很不习惯 D. 从不去食堂吃饭,不予评论
10.对于学校住宿条件,你有何看法? A. 很喜欢现在的寝室,四人一间很温馨 B. 对住宿没有太多要求 C. 勉强适应寝室条件 D. 寝室太破,很不习惯
11.你觉得寝室哪些方面最需要改进?
A. 寝室的墙壁已脱离 B. 寝室没有独立卫生间 C. 没有热水,高楼层打水不边 D. 没有空调
E.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现在的大学和你想象中得有和区别?你觉得现在的大学哪些地方达不到你的要求?(多选)
A. 图书馆太小,藏书太少 B. 学校制度不够完善,无法按规划完成 C. 学校绿化太少,太死板
D. 学校设备不够先进,达不到理想要求 E. 校级的大型活动太少
F. 与社会联系较少,学生自主活动领域小
13.2个月内,与老师接触有一段时间了,对他们,你有什么想法? A. 授课老师很负责,很尽心尽力 B. 老师授课方式很新颖,课堂氛围很活泼 C. 老师上课太无聊了,提不起兴趣
D. 老师怎样与我无关,做好自己的事就好
14.对于一些同学也许是第一次来到这座城市,对于宁波,你有哪些不适应?(多选)A. 气候异常,忽冷忽热 B. 饮食偏甜,以米为主食,不习惯 C. 物价过高,生活开销大
D. 公交车太少,难等,交通出行不便 E. 空气浑浊,汽车尾气太多太呛人 F. 城乡结合处,小偷多,不安定
15.新生期间,造成你苦恼的问题是什么?(多选)A. 缺少朋友 B. 离家太远 C. 不知道如何进行大学学习D. 情感纠葛同学关系不融洽 E. 专业不满意 F. 找不到知己者
G. 其它___________________
16.在大学,你如何面对更多的新奇的诱惑? A. 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完全能够控制好自己 B. 比较能够约束自己 C. 大多时间不能控制好自己,总被诱惑
D. 完全不能控制自己,看到心动事物就会不顾一切
17.最开始面对大学日常事物不知如何处理是,你是怎样应对的?(多选)A. 问班助/辅导员 B. 向家里人求住 C. 问同学及学长、学姐 D. 自己尝试去解决 E. 不知所措
F. 把它放到一边不予理会
18.当你悲伤失落时,你如何消除自己负面情绪?(多选)A. 向父母哭诉 B. 找朋友谈心 C. 在一个空旷无人处吼叫发泄或大哭一场 D. 一直埋在心里,等自己淡忘 E. 自我调节
F. 目标转移,把负面情绪转移他人 G. 找学校的心理咨询解决问题
19.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你对未来的自己有什么期待?对今后的人生路有什么计划?又打算通过什么途径去提高自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对于新的环境,你还有哪些地方无法适应?或者对今后的大学生活还有什么疑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学生新入学思想汇报】推荐阅读: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10-25
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新学期,新气象10-16
大学新教师入党思想汇报08-19
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究08-09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观现状调查与研究11-19
大学入学教育11-19
大学入学随笔09-20
大学入学讲稿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