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杆机器人创新实验个人总结(共2篇)
爬杆机器人创新实验个人总结 篇1
爬杆机器人创新实践个人总结
经过一年的努力,我们小组在五个人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预期的成果。我们提出了新型爬杆机器人设计。我们虽然按期完成了当初制定的目标。但是研究仍然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对新型爬杆机器人的实现细节研究的还不够深入。
作为项目的副组长,我的主要工作是是统筹协调安排,前期的资料收集,方案的探索,与小组成员一起拟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参与整个实验过程。经过我们小组每个人的努力,我们的项目得到了顺利的进展,按期完成了任务。
这是我第一次参与一个完整的创新实践过程,与以往一个个独立的简单实践不同,一个完整的创新实验,从最初的方案选取,资料的收集,到方案的深入,可行性分析,数据计算等等,都需要我们考虑周全,按部就班地进行。
最初确定实践方向,对于我们来说难度不大,因为在项目申请前我们已经经过了充分的沟通和与指导老师的讨论,确定要做新型爬杆机器人设计研究这样一个课题,在使用价值具有重要意义,并且给我们提供指导的韩老师在机械方面有多年的教学研究经验,能为我们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宝贵的经验。经过对爬杆机器人相关资料的收集,之前已有的研究成果的分析,我们将研究方向定位为爬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实现原理以及外观设计上,试图将美学与机械结合起来等等。
往往大方向的确定是容易的,而具体实施起来才会认识到层层困难。制定实验计划和任务分配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由于对具体实验流程不熟悉,大家必须查看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爬杆机器人可能应用的机械原理,爬杆机器人应用这个原理是否可行,爬杆机器人的机械手资料和如何利用单片机来控制机器人的手的活动。先做哪一步,后做哪一步,从而制定一项完整的计划,往往有许多考虑不周到的地方,例如在安排每天做的方案分析时过多的考虑其概念性,而忽略了其真正的机构原理,时间安排不合理等等,等之后有了经验才慢慢改进。
实验的具体实施阶段是我们整个项目最关键,耗时最长也是遇到困难最多的阶段。大到实验的可行性分析,机械原理的可行性计算,如何才能保证爬杆机器人在上升过程中,机器人的手也能保持同一步调;小到机器人外观造型等,都需要我们有明确的计划和安排,分工合作、及时沟通,才能按时完成任务。我们在实验过程中也会经常被突如其来的问题难住,大家也经历了从开始的手忙脚乱到后来的主动思考、提前考虑,合理解决问题。
在后期的实验中,我们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前面的方案,运功电脑来建模,进行虚拟的运动分析,和外观的造型。这一过程也对我们前期分析和建模能力带来了极大的考验。把3D模型建出来不难,但是如何在此基础上,进行运动分析,就很困难了,由于专业知识有限,我们不知从何入手,最后在老师和学长的指导帮助下才得以完成。
通过一年的实践、研究,我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以及专业知识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
首先,我对新型爬杆机器人又了更全面的认识。最初我们对爬杆机器人的工作原理了解不多,经过一年的研究,对于我们而言它不仅仅是报告简单描述的一些便利和益处,而是一目了然的数据,然我们更加坚信未来新型爬杆机器人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将实实在在的运用到生活中来。
其次,这一年的研究、实践过程为我们今后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基础。通过为期一年的不断学习、实验,我不仅更清楚了解了机器人最最基本的机械原理,更珍惜在团队合作下的一种奋进,学习氛围。
这次为期一年的创新实验,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创新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对新型爬杆机器人的研究,需要的不仅是实践,尝试,更需要创新,把新的思路、方法转化成具体的实验。对于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我们就尝试了各种不同的工作原理,工作方式 的最简单化等,通过不断尝试、改进,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与这次的创新项目,通过亲身参与、实践,使我的协调能力、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作为项目的副负责人,我在项目阶段开始就配合组长对项目计划的安排,包括每阶段的具体工作。在一开始由于没有经验加之考虑不周到,一开始排出的计划难免出错,后面通过不断改进,随着先项目的步步发展,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的项目才得以顺利的进行。团队合作沟通必不可少,除了隔一段时间讨论外我们亦会在课余时间不断交流,随时把自己的想法与其他成员分享,大家有什么创新想法我们都会讨论并尝试,希望能从中找到新的思路,新的方案。我们的项目在实验阶段有很多工作需要合作,方案构思、数据计算、计算机建模和运动的分析等这都需要我们分工合作。我们通过不断地磨合,有一开始的大家手忙脚乱,到后来逐渐适应,按部就班分工合作,工作效率明显提高。
一个项目从最初的想法到付出实践成为具体的3D电脑模型,需要经过大量的计算、设计、改进、实验,我们最初的感觉是无从下手,韩老师在设计、具体实施上给我们提供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意见,他之前的研究成果也给我们很大的启发。我们的项目工作量很大,时间也很紧。在我们几个成员的通过努力下,终于按期完成了预期的计划。在这里再次对韩老师和周围的同学给我们提供的指导和帮助表示感谢。
创新型实验个人总结 篇2
自从2012年申请创新型实验来我学到了很多东西。
我们做的项目题目是“节能教室”。刚开始,我们看到自习室资源浪费现象,然后当时物联网有很火热,所以就决定将自习室管理智能化。确定项目后,开始撰写项目申请书。
项目申请下来后,我们队员都很有激情,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路,但是刚开始我们只是把项目的目的想明白了,但真正做起来才发现并不那么容易,需要做很多的工作,并且这些工作都还需要很大的耐心和毅力。比如早期的数据收集,文献查阅,数据计算及其分析。这样,我们项目成员出现了分歧和争吵,出现自己做自己的现象。但是最后经过讨论,大家还是将思路统一起来。
创新型项目是个长期的过程,刚开始,我们做了规划,每天大家聚集在一起共同讨论学两个小时,但是随着课程的增多,慢慢的大家就开始懈怠。到了中期检查,我们变得很慌乱和被动。这样,我们吸取教训,在后期我们更加的努力去做。
到了大三下学期,到了考研期,我们分在创新型实验上的时间减少了很多。考完研后,我们便开始做后期的分析整理与项目结题的收获。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查阅资料,数据分析和刻苦钻研,使我学到了很多我所感兴趣的、对我的成长及生活很有用的东西,这是一次难得经历,一次让我得到锻炼、得到成长的经历,作为当代朝气蓬勃的大学生,我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懂得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整个过程中我认识到做科研实验必须具有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要本着对自己的科研负责,对科学负责的态度,进行自己的实验。项目是我们团队共同的项目,大家的目标是一样的,在团队合作中难免会因为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碰撞,这时候需要我们以团队为重,以项目为主,全身心投入,并充分尊重团队中的成员。我们组从项目立项之初成员之间的不太了解到现在发展成为很好的队友很好的朋友,这也见证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每一个人的力量都是有限的,在团队中我们能聚集起每个人的能量,将之发挥到最大效用。这次全国性创新性实践大赛给我带来了很多,有能力上的提高,有思维上的创新,有情谊上的收获„„我在忙碌中充实了自己,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坚持认真细致地完成了实验。在实验中,尽管困难重重,尽管这么多的工作量,我不断
【爬杆机器人创新实验个人总结】推荐阅读:
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方案10-18
机器人实验教学06-29
机器人创新教学平台08-06
机器人创新教育进入小学教育的探究11-25
机器人课程总结05-17
机器人培训活动总结08-29
电脑机器人活动总结07-10
《机器人总动员》的观后感个人影评01-09
机器人室工作总结06-04
安川机器人培训总结0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