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精选11篇)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1
在经典中进步 于感悟中升华
—— 荣昌县广顺中学国学教育实践经验总结
何怡
千百年来,中华文明以其博大精深、底蕴十足而焕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国学”不仅集中华人文知识之大成,更是中华文明的承载体和推动力量。“国学”的主体内容蕴藏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处事准则。孔子的“仁、义、礼、智、信”思想,儒家文化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精神,“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等等,这些都是“国学”精粹,是全人类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
一、国学教育实践的意义
开展“国学教育”,目的在于在全校兴起“继承民族文化精品,发扬民族优良传统”的良好风尚,把“国学教育”作为爱国主义教育、道德教育、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深入持久地开展。
二、我校国学教育实践与研究的成果
我校通过系统而有效的“国学教育”,使学生了解了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和优秀的中华文明,接受了人文精神熏陶,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和民族凝聚力,激发了同学们爱国主义热情,帮助同学们树立了爱国报国的思想。本活动以学习“国学”经典文化材料为主,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以及文艺汇演、知识竞赛、主题班会、营造校园氛围等活动为载体,拓宽文化视野,增加文化底蕴,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悟古训中的深刻内涵,让学生的身心在有趣、有益的读书中得到健全的发展。通过“国学教育”,我校学生在以下方面得到了显著提升:
(一)传承了中华文化。通过诵读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渊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修复文化传承的断层缺失。
(二)陶冶了性情品德。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美心美文,嘉言懿行。熟读成诵之中潜移默化,养育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使师生关系、生生关系及家庭、社会的人际关系得到明显改善,道德素质得到整体提高,共创和谐社会。
(三)提高了语文素养。在诵读熟背中增大识字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成诵量,促进《课程标准》关于课外阅读、记诵任务的落实,促进初中阶段语文能力培养目标的达成。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在记忆的黄金时代,增加经典储备,从而扎下语文水平的厚实功底。
(四)发掘了自身潜能。经典诵读致力于“人文素养”的提高,从而使诵读者获得终身发展的最本质的源泉、最持久的动力和最核心的生命潜能,获得坚强的意志力、可贵的创造力和鲜活的生命力,获得古圣先贤的智慧之光。
(五)推进了素质教育。读经诵典,培育心灵,吸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形成“人人诵读国学经典”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我国传统的博大精深,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互助、勤学自强的优秀品质,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让经典诗词更好地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国学教育与实践的措施及办法
(一)在学习研究中践行
在学习国学经典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增长见识、丰厚才华、陶冶情操、感受激情、滋养人生。
1、读熟:要求学生读熟原文内容。在诵读内容上,全校各班级要落实新课程标准推荐的篇目,并选诵背启蒙经典《老子》(《道德经》)、《弟子规》(共2篇);四书五经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6篇);《诗经》(6篇);《礼记》(3篇);《左传》(2篇);神话故事(5篇);寓言故事(10篇);爱国治国篇(10篇)等经典国学篇目。首先让学生独立诵读原文,给予学生较为充足的自主读与思的时间和空间。在学生基本能整体诵读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诵读,读出兴趣,以达到熟读程度,为初步感悟内容和熟练背诵打下基础。
(1)每周抽出一节课用于开展中华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诵读课重在指导和学习新内容;(2)在每天晨检上课的前10分钟,为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时间,重在复习,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3)每天午检上课前时间10分钟,重在检查,待诵读结束后自然转入学科课程;
(4)学校集会会前进行集体诵读,学校集会重在营造气氛;(5)课间操时间3分钟时间集体诵读,重在对比;(6)利用周六周日及寒暑假假期布置,重在习惯养成。
2、理解:让学生能理解经文意思,可以采取以下方式:
(1)让学生对照经文阅读译文,独自获得对经文内容的初步感悟。
(2)由教师组织全班同学进行互动式交流,在交流过程中,使学生对经文难解字义和整段含义拥有大致了解,重点理解经文对行为方面的要求,明确其中的道理。
3、运用:鼓励学生将学到的哲理运用到实际生活与学习之中,使学生养成好习惯、好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比如:学习了《弟子规》,让学生去敬老院为老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养成尊老的良好品德;在家对父母孝顺,体谅做父母的一片苦心;关心、爱护身边的老人等等,让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做到尊老爱幼。/
(二)在主题班会中践行
在学习国学经典过程中,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 “尊老爱幼”,“文明礼仪”等主题班会活动,为学生的实践创造机会,搭建平台。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卫生习惯,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培养他们理解、宽容、谦让、诚实待人的态度和庄重大方、热情友好、礼貌待人的行为举止。
主题班会的形式:
1、小组讨论:召开体现国学主题的班会课,分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之后组长汇总意见写出一篇感悟颇深的心得体会或小组笔记,各组成员根据组长的汇总办一期国学手抄报。
2、演讲比赛:根据学习内容,每学期用一堂班会课开展谈学习国学经典体会收获的演讲比赛,使学生既能熟背又受到深刻的思想道德教育,同时让学生对经典的精髓深入感悟。
3、表演小品:根据本期确定的国学主题,要求学生在班会课围绕国学主题表演小品,一节课表演一个国学主题,每个组表演一个小品。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的理解国学经典的内涵。
(三)在校园氛围中践行
我们中学重视营造校园环境,努力推动构建“书香校园”,已在去年底把我校园构建成为儒雅的“国学书屋”。整个校园四处洋溢着浓浓的传统书香气息,让国学经典对学生们起到了耳濡目染的作用:
1、在校园四周构筑起了“文化长廊”,长廊上用不同的毛笔字洋洋洒洒书写着中国古代国学的经典篇目以及著名的古代诗人生平事迹介绍。师生们可以在校园漫步时随时吟诵国学经典诗句,随兴品味国学经典精粹。
2、在学校教室的布置上,每个教室都以中国古代建筑中的阁、屋、轩、园来命名,比如:“修身屋”、“求知阁”、“兰香园”、“勤学轩”、“养心阁”等等,增添了教室的文雅气息、同时也让学生的身心得到了陶冶。
3、在校园音乐选择上也独具匠心。上下课的铃声和课间音乐均采用中国古典音乐:古筝、竖琴、簫、笛用来代替了我校传统的单调的铃声,不仅使师生们听起来更悦耳,而且加深了学生们对中国古典音乐的理解和传承。
(四)在文艺汇演中践行 各班级把国学经典内容改编和创造成文艺节目或收集本班级学生学习国学经典的典型趣事写成总结,编成各种文艺小节目。汇报演出形式有:国学经典吟诵、童谣快板、文艺表演、故事演讲等。
在学校的坚强正确领导下,政教处和国学组、校办公室、总务处、团委等各部门通力协作,由国学组牵头精心组织,学校其他各部门、各年级各班级积极参与,热情支持,在汇演的节目选拨、节目排练与彩排、剧务统筹、场馆联络、舞美统筹、会场组织、会场安全、新闻宣传、媒体服务、后勤保障、师生参与、学生志愿服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汇演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文艺汇演,把国学经典与多姿多彩的文艺表演联系在一起,使同学们多角度、多感官、多方面体会到了国学经典的魅力和精神!
(五)知识竞赛中践行
以班级为单位,每学期开展一次国学经典吟诵比赛、抄写比赛、绘画比赛、国学知识竞赛、班级黑板报比赛。力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为每个学生创造更多的表现机会。同时,教师要善于积累比赛的过程资料,展现学生阅读成果,人文素养提升的轨迹。
四、存在的问题
为了使国学教育深入、健康地开展,我们教育活动实践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要处理好弘扬国学与树立现代意识的关系。学习中要贯彻“古为今用”的原则,既要秉承国学的本质,又要赋予她新的内涵,新的诠释。
二是要处理好继承与批判的关系。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但国学作为历史的产物,必定有历史的局限性。我们必须贯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理性地对待历史遗产,处理好继承与批判的关系。
三是教材自由度过大,不好把握。四是教师的国学功底不够深厚,亟需提高。
全面开展“国学”经典教育活动,有利于不断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内涵,促进师生共同成长;有利于推动构建“书香校园”的进程,引领和促进师生回归传统文化、建设精神家园。在总结过去的宝贵经验中不断进步,在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中不断提升。让我们在感悟中进步,在经典中升华!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2
务网站有哪些常见的类型;不同类型电子商务网站在目的、结构、前台系统内容上的一般差异;等等。
第二, 网页制作基本技术。本实习在大二下学期课程设计进行。因为课程教学的课时比较紧张, 课上不能详细介绍网站制作软件的应用, 包括Dreamweaver、Photoshop、Flash软件的基本应用, 并且大部分同学具备一定的基础, 而这方面完全可以让学生自己通过大量上机得以掌握和熟练。
第三, 电子商务网站建设高级技术。本部分在大三上学期进行, 是配合课程“电子商务网页与网站设计”的上机练习。由于学生在大二的课程设计中已经对基本的网页制作相关软件较为熟悉, 因此本部分所包含的内容包括网站发布平台IIS的应用、对HTML的深入了解、用Dreamweaver制作网站框架及模板、样式表的应用、web应用程序开发等等。
第四, 电子商务开发平台的应用。本实习在大三下学期进行。该开发平台是北京博导前程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 平台为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开发环境, 学生可以不借助其他任何开发工具, 就能在该平台中完成开发任务。平台开发环境中还为学生提供许多现成的商务网站开发组件 (如购物车组件、商品展示组件等) , 学生可以直接把组件套用到自己的网站里, 这样就为网站的建设带来了很大方便。
第五, 电子商务网站综合实习。本实习在大四上学期进行。要求以小组为单位, 开发针对具体企业或商家的完整的电子商务网站。这里注重针对真实对象, 进行具体的需求分析、网站规划、网站的结构设计、界面设计、网站内容的整理、网页制作、网站测试等多个方面, 提交内容除了网站之外还有实习报告。该实习要求学生分组完成, 使学生之间互相交流, 提高团队意识, 培养协作工作能力。
4.主要实践效果。学生通过多个实习, 可以逐步了解电子商务网站的工作流程和整个网站的建设过程, 从中学会网站建设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知识。通过电子商务网站开发平台的使用, 可以使学生对电子商务网站开发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也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电子商务的内涵。学生普遍反映, 通过“五位一体”综合实践体系, 既巩固了书本知识, 又提高了动手能力, 也为今后就业掌握了一项实际本领。
问题依然十分突出。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当前我国环境保护工作更多侧重于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治理, 而缺少对全民环保意识的培养。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力量, 他们
五、结论
实践环节在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地位, 论文提出的“五位一体”综合实践教学体系, 强调从五个方面逐步地、整体地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具体包括: (1) 首先要通过调查、比较, 了解某项理论或技术在实际企业的应用情况; (2) 一些理论和技术会有部分基础的实践内容, 可以由学生自学并实践; (3) 教学安排上要配合课堂教学, 安排相应的实践教学课时, 旨在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培养动手能力; (4) 有关课程可以购置商业软件公司开发的实践教学模拟软件, 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环境; (5) 高年级学生应该有结合课程内容及具体企业需求的实战演练, 从而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实际企业的需求。“五位一体”综合实践教学体系在课程“电子商务网页及网站设计”中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实践效果优良。该体系可推广至“网络营销”、“管理信息系统”、“ERP”等其他课程或其他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
参考文献:
[1]李鹏飞, 杨象驰.电子商务开放式实验的探索[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07, 26 (5) :136-138.
[2]琚春华, 刘东升, 周怡.电子商务专业分类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 2011, (3) :87-89.
[3]宋文生.高校电子商务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商场现代化,
[4]谢利民, 郑百伟.现代教学基础理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5]曾明, 徐晨.深化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探寻创新人才培养新路[J].中国高等教育, 2011, (15) :47-48.
[6]朱玉春.我国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业网络信息, 2006, (7) :40-42.
[7]戴维H·乔纳森.郑太年, 任友群译.学习环境的理论基础[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8]高文, 徐斌艳, 吴刚.建构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9]陈飞, 谢安邦.应用型本科人才应用能力培养之探索基于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J].现代大学教育, 20011, (4) :76-79.
(JGYB2009099) :“关于强化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环节的研究
的环保行动可以带动周围的很多人, 甚至全社会。因此, 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对解决我国环境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才培养是大学最本质的职能, 而且大学是按照专业方向培养专业人才, 学生在大学期间需要学习大量的基础课程及专业课程, 对非环境专业的学生而言, 学习环境专业知识的时间有限, 而将环境保护相关课程作为全校性公选课开设, 为培养和提高当代大学生的环保意识提供了契机。安徽大学是一所国家211重点大学, 长期以来十分重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及环保意识的提高, 通过《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开设, 以培养和提高本校学生的环保意识。下面就《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教学内容组织及安排、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考核及评价进行总结, 为各高校开展环境保护公选课程提供借鉴。
一、教学内容组织及安排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旨在让同学们了解文明的发展与环境变化之间的演替关系, 让同学了解人类在环境问题的出现、发展演变过程中作用及人类当前面临的环境问题, 清醒地认识到当前经济发展模式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直接原因, 从而培养和增强同学们的环保意识。
针对上述目标, 本课程内容从历史文明与环境问题的发展入手, 沿着历史发展轨迹, 探索不同历史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和根源, 在揭示环境问题的根源基础上提出从源头消除环境问题的措施。以此为主线, 将本课程的内容分为三篇, 第一篇阐述环境与文明的关系, 该篇只包含一章内容, 阐述了人类历史文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推测了历史环境问题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关系, 并指出人类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第二篇以人类当前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为切入点, 分章节阐述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污染、物理性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及生态破坏的原因、危害, 并指出预防、消除污染的政策和技术方法。通过上述7个章节内容论述了人类文明发展对环境的冲击以及环境对人类文明的发展的不利影响。第三篇重点阐述可持续发展、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及低碳经济等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总结了当代人类寻求文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途径。总体上该课程内容以环境问题的演化规律逐层递进, 各篇章相互关联, 系统阐述了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根据《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的特点, 在教学中注重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法的综合运用, 突出重难点, 积极开展互动式教学, 启发学生思维,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提高他们的人文科技素养。在教学过程中, 积极采用师生互动的模式进行教学:授课教师课前提出问题———学生课外求解问题———师生课堂探讨问题———最终解决问题, 学生在此过程中掌握了课程知识内容, 提高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授环境与文明的关系时, 提出“几大世界古典文明 (古印度、古埃及、古巴比伦) 为什么消亡?”这些具有一定思想深度的问题, 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进行课堂探讨, 分析得出可能的答案, 使学生全面理解文明与环境的演替关系。由于环境污染具有典型的外在特征, 而相应的污染治理设施也是有形设备装置, 本课程在教学中采用了以多媒体为主, 黑板板书为辅的理论教学手段, 同时利用网络获取文献、图片、音频和视频作为课程讲解的支撑材料, 通过播放一些拍摄的视频, 并辅以讲解, 让同学们直观认识, 了解这些工艺的组成及特点, 从而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三、教学考核及评价
多年来, 公选课在各高校多采用大班教学的模式。在教学过程中的一个普遍现象就是, 学生上课到课率较低。为了改变这种状况, 需要采取有效的考核和评价方法, 约束、监督并促使学生重视公选课的学习, 真正达到公选课的教学目的。
作为全校性科技素质公选课, 《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教学要求及性质与专业理论课存在本质的不同。本课程的平时成绩占70%, 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占30%。平时成绩以课堂出勤、作业及课外调查报告为依据, 而期末理论考试成绩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依据。本课程1学期12次课, 平时课堂出勤率占平时成绩的40%, 通过随机点名进行考核, 1学期点名8次, 出勤1次获得平时成绩5分, 一学期旷课4次, 不得参加考试, 本课程成绩为0;平时作业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1学期布置3次作业, 每次作业平时分为10分, 每次根据作业上交情况和完成情况不同分别给0、5、10分 (0分:未交, 5分:上交、不完全正确, 10分:上交, 完全正确) 的作业平时分。而课外调查报告成绩占平时成绩的30%, 以小组形式进行调查, 每个小组5人, 由本人设计题目供各小组自由选择。调查报告成绩分0、18、27分3个等级 (0分:未进行调查, 18分:参加了调查, 但工作量较小, 数据不够详实, 报告缺乏分析、总结。27分:参加了调查, 且工作量较大, 数据较详实, 报告有一定的分析、总结) 。
期末理论考试试题包含选择题、论述题及材料分析题3种题型, 不设一般专业课程考试所常用的名词解释题及简答题, 从而避免让学生死记硬背, 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 利用学到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学到了知识, 锻炼了能力, 提高了素养。
四、结语
自2004年至今, 本人开设《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全校公选课程10个学期,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 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获得了一些教学经验, 总结如下:
1. 科技素质公选课在内容层次上不能太深, 需要选取一些浅显易懂的教材和内容。
2. 教学方法不能单一, 需要采用多种方法相结合, 如讲授、讨论和视频展示等多种方法。
3. 在讲授理论内容时, 以视频和音频为媒介, 更能吸引同学的兴趣, 并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4. 作为全校性科技素质公选课, 设立一些参观实践, 对学生了解和学习相关知识具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5. 作为科技素质公选课, 授课教师可以设立一些与课
程内容相关的调查项目供学生自主选择开展, 学生在项目调查过程中能更深入地了解, 甚至掌握一些专业知识。
6. 作为公选课, 学生逃课是普遍现象, 为了控制学生
逃课, 维持正常的教学秩序, 独特的考勤、考试方式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效果的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摘要:为了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环保意识, 促进环境事业发展, 多年来安徽大学开设了《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科技素质公选课。本文介绍了该公选课的教学内容组织及安排, 教学方法及手段, 教学考核及评价方法, 总结了《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公选课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环境意识,公选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考核
参考文献
[1]张连辉.新中国环境保护事业的早期探索——第一次全国环保会议前中国政府的环保努力[J].当代中国史研究, 2010, 17, (4) :40-47.
[2]吕文英.通过“环境科学与人类文明”课程提高非环境专业大学生的环境意识[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7, 7 (S1) :53-56.
中学语文教学经验总结 篇3
【关键词】语文教学 中学 学生 教师 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1-0028-01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极强的学科,它既是人们的思维工具,又是人们进行交际的工具,其在中学课程中占据主要地位。中学语文教学量大面宽,如何才能出色地完成教学任务,取得优异的教学效果?这是教育界同仁长期探讨的问题。本文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语文教学经验,从四个方面具体解析如何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一、提高文本解读能力
文本解读能力既是语文必备的学科专业素养,也是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阅读的基本教学技能。“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文本的教学解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要从“我就教这些、我就这样教”,转向“学生需要学什么”、“学生需要怎样学”。只教不懂的,不教已懂的,就是这个道理。教师在解读文本时必须选好突破口,找准角色定位,从“读者”、到“教师”、再到“学生”,多走几个来回;或是抓“题眼”,或是抓中心句,或是抓关键词,从内容文体、布局谋篇、表达手法等方面逐步逐层深入文本,解读的效果会更好。此外,还要充分发挥解读的独立性,不要过分依赖教参书。要科学地用好参考书,另外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博采众长,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好文本解读。
二、作出完善教学内容的设计
语文教学内容是语文教学活动的材料,主要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教什么”在语文教学设计(实施)中至关重要,它关系到语文教学目标能否达成,语文教学是否有效。一节好的语文课,应该具有恰当的语文教学内容。否则,有可能导致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散乱、指向性差,甚至导致语文教学的“非语文化现象”。因此,怎样开发与创生语文教学内容,怎样根据课堂现场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成为语文教学设计(实施)的重要问题。预设语文教学内容,必须关注学生需要,依据语文教学目标,依托语文教材。在预设语文教学目标的时候,我们从认识宏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出发,通过课程标准的解读,教材内容的研究,社会需要和学生需要的分析,一层一层接近微观层面的教学目标。根据目标达成的需要,选择和安排语文教学内容。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的使用情况。语文本身复合了语言文字,集听、说、读、写等语言要素以及各种文化元素于一体,呈现出一幅幅动人的画面。这就要求教材内容呈现方式的设计不能仅仅适用于讲讲课文、划分段落层次、朗读、背诵、写写作文这样既单调又落后的灌输形式了。语文教学更应该是声像兼备,使得学生能积极主动地思考。中学语文教学内容的设计既要继承优良传统,又要与时俱进,锐意进取,不断创新;既要考虑内容本身的优化,也要考虑呈现方式的改变,使中学语文课程教学呈现既严肃又活泼的发展局面。
三、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只有形成民主开放的语文课堂,才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只有激活学生自主学习的激情,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得到愉悦和满足的同时吸收了知识,开启了智力,陶冶了性情。在教学过程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巧妙组织教学。课堂教学不能只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张嘴,而要多渠道的收集和积累“教育资源”,巧妙组织教学。课上根据具体情况,抓住教学时机,巧妙引导,将教学活动引向深入,像吸铁石一样,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的层层浪花,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高涨的学习热情。此外,课上要巧问、拓展,曲折生姿,提供话题,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巩固的欲望。如:学《背影》一课,就作《背影》片断练习,抓住特定环境具有特征的地方,作剪影式的描述。
四、作好课后拓展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越来越重视课堂教学设计的目的性和延展性。“拓展延伸”成了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适当的课外延伸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孔乙己》一文中,最后作者用句看似自相矛盾的语句“——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来结尾。结合文中孔乙己最后一次到店的情形,我们可以断定孔乙己必死无疑。教师应引导学生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对孔乙己的悲惨结局进行合理的联想。这种续写活动是有机延伸了课文的思想内容,不仅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更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其次,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搜集题材相类似的作品,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更好地领会课文的特色。例如,教师应让学生有意识地去感知科普说明文与美学小品语言的区别,进一步掌握说明文和小品文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在设计或指导学生设计课外拓展时,应该正确设置目标及其重难点,适当控制拓展的难度,并且要控制课外拓展的量。教师不能盲目地将课外拓展变成中考选择题与阅读题的训练,而至使对课外拓展产生抵触心理。另外,教师没耐心、因势利导而加以点拨深化,这种舍本求末、舍内求外的做法也是非常可怕的。教材是课外拓展的立足点,如果离开了教材,拓展活动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材在向课外拓展的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切入口。在拓展活动中,教师应该耐心指导,不能以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就可以任由学生自由拓展。教师应该认真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以确保指导的正确性。
以上是本人在教学岗位上总结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够对语文教师有所帮助。当然,每一名语文教师也应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教学手段,有效开展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于漪.对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探讨[J].人民教育,1991(4).
[2]方红,顾继鑫.简论体验式学习[J].高等教育研究,2000 (2).
[3]李寰英.语文教学怎样回答现实的挑战[J].语文教学通讯,2000 (6).
青山中学地理教学经验总结 篇4
我是一名从事教学工作的新人,教学经验不足,但是我对工作不敢怠慢,精心备课,认真上好每节课,也总结了一些在教学过程的经验和教训。地理本身是有生命的,但由于现行教材的限制和平面式的叙述,缺乏深刻全面的分析、再加上老师习于教条灌输,缺乏开放、创新,把地理教“死”了,而且大部分学生都下意识认为地理是“副科”,总是爱理不理的,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学习兴趣显得特别重要。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物或参与某项活动的倾向。学习兴趣是推动学生努力学习的内部动力之一,对于中学生尤为重要。因此,我在教学中特别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呢?下面谈谈我的具体作法和体会。
一、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首先要创设地理课堂教学。
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以自己为中心。学生主要是听讲,处于被动地位。在推动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冲破以讲为主的束缚,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学。比如讲到中东地区,这是全球的热点地区,为什么是热点地区呢?如果直接讲述很是没有意思,正巧讲到这部分内容时,发生了美伊战争,所以在课下我让学生收集有关的材料,进而引申到课文内容。这样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思维,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内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加深了对地理的理解。
二、引导学生多看、多听、多动手;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初中学生好奇心强,这是初中生的特点,因此。我在课堂教学中经常利用教学挂图。除了让学生多看、多听之外。我还经常让学生动脑筋,结合实事想问题。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重要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地理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大量的影像资料和图片以及电脑的运用,为教学增添了光彩,给学生真实的直观的感性认识。例如讲到治理黄河,首先让学生直观的看到黄河存在的问题,然后寻找解决的办法。实践证明,在信息时代,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而提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丰富学生知识体系。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是非常重要。
总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主题曲,教师要常在教学中取得效果,一定要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
小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5
时光如白驹过隙,耕耘于三尺讲台之上,一晃已十几个年头,一路跋涉,一路艰辛,现在又迎来了新课改的狂潮,在新课改的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其中有喜有忧,有笑有泪。但总体来说,我感觉课改就象我从教之路上的一盏明灯,为我以后的教学指明了方向,现在浅谈一下我在教学实践和课改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新课改实施以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我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学生处于一种被动的学习,效果却不佳。反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我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现在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让学生去学、去说,甚至去教,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较大的变化。给学生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开始尝试自主合作与主动探究所带来的愉悦和成功感。学生的学习行为开始由“被动”转向“主动”,接受式学习不再独唱主旋律,探究式学习、体验性学习和实践性学习的介入,与接受性学习交相呼应、相辅相成。
二、首先转变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
多年的教学经验和课程改革,使我收获最大的就是自己的角色转换了。我由原来的主讲者变成了组织者、合作者。教学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主动学习知识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学生的特长得到发挥,学生的才能得到展示。
课堂上,我与学生一起猜字谜,一起朗诵课文,教与学的活动在师生的互动合作中变得生动有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享受到合作的快乐,提高了学习的效率。,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启发,一种帮助,也是一种关怀,它构筑起了民主的课堂氛围。课堂上,我会用微笑缓解学生回答问题时的紧张情绪,用竖起的拇指赞扬学生的点滴进步。
三、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
新课改使课堂氛围变活了,知识点降低了,教学涉及的面拓宽了,教师对学生用情了,学生们感到有趣了,师生间的关系平等了,学生越来越自信了,学习态度趋于主动了,学生之间学会合作了,与众不同的见解越来越多了,共性与个性得到协同发展了。
在识字教学中,我把识字教学的重点放在识字兴趣的激发、识字方法的引导上,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合作学习,交流、总结识字方法,如在教“淹”时,我用“水大好发电”。学生一下子就记住了;还有一个学生讲“彪”字,他走上讲台后,说:“老虎掉了三根毛”,便将“彪”字刻在了同学们心中。这样的教学案例举不胜举。在教学中我深深感到:当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把讲台还给学生,把书本还给学生时,课堂便会出现敏锐的思维,闪现智慧的火花,蹦出创造的灵感。
四、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教学的多维互动
教育家杜威说过,如果让孩子们在教室里静静地坐着,拿着书,观念永远到不了孩子们的心灵中。让学生乐学,在玩中学,在游戏中学,在活动中学,体验、感悟课程。感悟不是分析,不是告诉,更多的是体验。
在语文课上,我尽可能多给学生创设动手操作的机会,为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空间,并且在操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语文思考。如,在学习《绿叶的梦》的时候,我把学生带到田园里,让孩子们在田野做搜集绿叶,动手制作自己喜欢的标本、玩具、饰品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动手、动脑、动口,运用多种感官感悟知识,大大激发了学生热情,从多个角度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五、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机制
1、评价内容多样化。
即单元达标、阶段性考察、古诗文背诵、朗读比赛、课本剧表演、采集本展览等。来评价学生,多一种衡量的标准,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
2、评价方式多样化。
①口头评价。如“你读得真准确!”“你读得真好!你是怎么读的,能说说吗?”“你真会动脑筋。”等。
②作业评价。如:“你真行”“正确、整洁”“小书法家”等,定期发放
“进步卡”。强调激励、关注过程的评价,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看到自己成长中的进步,会有一种成功的喜悦。
教育是孩子们的教育,课程是孩子们的课程,教育应向孩子们生生活世界回归,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把孩子们培养成有用的人。升华教育理念,保持与时俱进,为教师的发展而学,为学生的发展而教。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使语文课程打破教材的一统渠道,走出课堂的狭小空间,引导学生“在对人生有意义的且人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中学语文,用语文,是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是语文课程的返朴归真。与新课程同行,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就是我的收获总结。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宁可怀着有所期待的心等待下去,也不愿去对岁月妥协,因为相信幸福也许会迟到,但不会缺席。
做人最好状态是懂得尊重,不管他人闲事,不晒自己优越,也不秀恩爱。你越成长越懂得内敛自持,这世界并非你一人存在。
做人静默,不说人坏话,做好自己即可。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你活着不是只为讨他人喜欢,也不是为了炫耀你拥有的,没人在乎,更多人在看笑话。你变得优秀,你身边的环境也会优化。
3.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不再承受身外的目光,不必在意他人的评价,为自己活着。
从今天开始,帮自己一个忙,做喜欢的事情,爱最亲近的人,想笑就大笑,想哭就痛哭,不再束缚情感的空间,让自己活得轻松些。
4.很多你觉得天大的事情,当你急切地向别人倾诉时,在别人眼中也是个小事,他最多不痛不痒呵呵地应和着。
因为他不是你,他无法感知你那种激烈的情绪。直到有一天,你觉得无需再向别人提起,你就已经挽救了你自己。
这世界上除了你自己,没谁可以真正帮到你。
5,我们总是带着面具走进爱情的,总想展示自己最优越的一面,你要接受一个人,不只是接受他的优越,而是看清了他的平凡普通却仍然去深爱。
事实经常是:我们走着走着,就感觉对方变了,其实我们并没有变,我们只是走进对方最真实的地方,然后迷失了自己。
6.我捧你,你就是杯子,我放手,你就是玻璃渣子。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珍惜在你每一次难过、伤心时都陪伴在你身边的人。
珍惜经常和你开玩笑的人,说明你在这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定的分量。
珍惜在你心情不好时第一个发现的人。
7.今天再大的事,到了明天就是小事;今年再大的事,到了明年就是故事;今生再大的事,到了来世就是传说。
人生如行路,一路艰辛,一路风景。你目光所及,就是你的人生境界。
总是看到比自己优秀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上坡路;总是看到不如自己的人,说明你正在走下坡路。与其埋怨,不如思变。
8.归零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所有的成败相对于前一秒都是一种过去。过去能支撑未来,却代替不了明天。
学会归零,是一种积极面向未来的意识。把每一天的醒来都看作是一种新生,以婴儿学步的态度,认真用好睡眠以前的时刻。
归零,让坏的不影响未来,让好的不迷惑现在。
9.总有一天,你会与那个对的人不期而遇:所谓的幸福,从来都是水到渠成的。
它无法预估,更没有办法计算,唯一能做得是:在遇见之前保持相信,在相遇之后寂静享用。
英语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总结 篇6
-------浮山中学孟晓璇
英语是中学外语课的首要语种,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课。随着中学英语新教材的广泛使用,英语教学逐步走向科学化、时代化、社会化和素质化。因此,为了改变我国中学英语教学“费时质差”现状,大力开展英语教学研究,真正把“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就成了广大中学英语教师目前的重要任务。
现行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中学英语的教学目的有如下陈述:“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基本训练,培养学生在口头上和书面上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和运用英语切实打好基础。”在英语教学过程中,长期以教师灌输式授课为主导,忽略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我国古代就提出了“教学相长”的概念,“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中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不教是为了培养学生有终身学习的能力。”根据一项调查显示:有42%的学生认为学习英语是一种负担;58%的学生承认教师教学以汉语为主,没有形成应有的语言环境;67%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气氛乏味;67%的学生认为英语课堂主要在听老师的讲授;72%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没有用英语进行交流的机会。根据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重视学生的参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另外,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着重阅读、语法,轻口语和听力的现象,为了应付升学考试,语法和阅读自然成为教师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但是众所周知,语言教学的内容分为“听、说、读、写”四个部分,四个部分需要均衡发展。
另外,一部分的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知识系统封闭落后,英语运用能力低下。他们有的是半路出家的没有经过专门的训练学习。本来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引导者,但由于知识封闭落后,英语运用能力低下,在教学中,许多教师习惯沿袭过去传统的以语法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思进取。这种现状如不能得到有效的改观,中学英语教学改革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极大的阻力。学生的英语程度距离教学目标要求差别大,成绩较好的学生也难于朗读课文,即使朗读起来,也不流畅,更不用说进行日常会话,具备相应的写作能力了,而成绩差的学生甚至连26个字母都不会读,更谈不上要他们讲英语、读英语、写英语了。他们不愿意下功夫,不愿意吃苦,厌学现象普遍存在,教学活动相当被动。
鉴于以上现状,我认为应采取以下策略予以改进。
1.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激活学生兴趣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是激活学 生学习兴趣,引发其学习内动力的有效手段。初中英语教师应在科学设计教学过程、优化训练形式上多下功夫,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服务。结合英语的学科特点,可以适当加大听、说、读的训练,同时还可以“寓教于乐”,英语实践教学依据教学内容创设语言环境,从根本上解决学生的“乐学”问题,在这个真实的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有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体,唤起学生学习的愉悦感,又展现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背景,激励学生的求知欲。在课堂以外的时间,教师可利用写信等方式与学生交流,或就平时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口语交流,由简单到复杂,积少成多。还可以选取一些话题让学生从网络或其他途径查找感兴趣的相关材料,也可以要求学生以某一话题为中心进行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手段的交替使用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和课后学习的自主性。
2.进行直观教学,有效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堂效果教学中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多种感观和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实践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有效利用传媒技术,发挥眼、口、耳、手、脑的感知功能,对提高教学效果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教师要熟练掌握现代传媒系统的基本操作程序,具有电子备课、多媒体设计、制作课件并进行教学的能力,充分利用语音室的功能,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听说能力;其次,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多媒体课的教学研究,通过操作、观察、交流,不断总结完善,用新成果装备教学,把现代传媒技术作为英语教学的直接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努力营造英语学习的大环境一要有效利用有声系统,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20分钟,播放英语听力材料,创设感受空间;二要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课外活动的形式有很多,比如说创办英语广播电台,让学生自己成为节目主持人,并对不同的节目进行评比,最大限度地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组织各种英语竞赛,如口语大赛、英语歌曲大赛、演讲比赛等,每学期组织3次以上这样的全校性活动,这些活动都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用英语交流的环境,让学生学会在一个真实的英语环境下用英语进行交流,建立浓厚的英语环境氛围,扩展学以致用的空间,为整体推进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4、让学生爱上英语
学习一种语言,首先学习它背后的文化。在了解它的文化并产生了兴趣之后,语言便成为你去了解这种文化的工具。怎么了解英文背后的文化?看美国原声电 影、带字幕的美剧,通过互联网,多了解西方的一些观念和想法,这些都可以。我对英文的喜爱,恰恰是西方文化的吸引。看优秀的文艺片、剧情片,不但能了解到西方各国的思想精髓,对人生的理解更是充满了启发。如《钢琴家》、《美丽人生》、《搏击俱乐部》、《浪潮》、《美国往事》等无数优秀的剧情片不但能让你了 2 解西方的文化和历史,甚至它所表达的西方价值观也会让你叹为观止、印象深刻。如美剧《LOST》,每一位主角都来自不同的国家,操着各地的口音,打着各自的算盘,却在一座神秘的小岛上相依为命。这部剧每一集每一句台词,每一个人物细节都充满了铺垫,没有一丁点无用的剧情,整部剧看下来,你不但会惊叹于编剧的细致用心,更是可以了解到每个国家、不同种族所表现的不同的文化背景,甚至能够轻松分辨出纯正的英文发音和美语发音。这些都是课本里学不到的,同时当你迷上这些美剧之精妙的时候,你的英语感觉,语音语调也就得到了升华。如果教师通过以下几点引导学生,英文将成为学生们最喜爱的一门课程:一是要与学生平起平坐。首先你自己要忘记自己是一名教师,你只是一个美剧爱好者,你要与别人分享快乐。二是要选一部情节紧凑的美剧,每堂课放一集,不要做任何学习性的暗示和说教,让学生认真看剧情。一般一部美剧最短分4季,最长10季以上,每一季有20集左右,每放一集之后,第2堂课老师和学生们可以讨论一下剧情和心得,如某个人物性格如何,下一集情节会如何发展。如此坚持几个月,学生们对英文课的兴趣便会大增,在看过几部美剧之后,很容易对美剧产生浓厚的兴趣。这时候,对他们来说,听英文自然成为了一种享受,并竟相模仿美剧中的人物对话,语感大增。三是当学生们与你已经完全融入了美剧爱好者的行列当中,你便可以逐步加深教学引导,可以在某一剧集中,选一段最经典的片段,让学生进行模仿表演和对话,这个过程一来能更好的加深看美剧的乐趣,二来通过英文对话可以轻松提高英文水平。四是让学生自己寻找经典对白。一个句子从课本中拿出来,它永远是枯燥无意义的,而从剧集中拿出来,却是充满了思想,可让人回味无穷。五是一部美剧可以至少看两遍以上。美剧不同于国产电视剧,他们是一边拍摄一边上映,一般一周出一集。一整部美剧下来,长则有达上十年之久的,短则也要一到两年。一部完整的美剧,每一集都值得你再温故一遍,每一遍温故你都会发现更多的细节,又能更好的理解剧情。所以同一部美剧,我们可以安排学生再看一遍,然后每一集出一张卷子,卷子里考试的内容是考察学生对剧情的理解深度。以上五点,皆可以举一反三。只要走出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观念,任何开放性的具体方法,都可以互相借鉴,在实践中检验理论。另外,在这种教学活动中,教师自我水平的提高的也尤为重要。
教学实践经验促使教师专业成长 篇7
技能一:掌握熟练的实验技术。对于一名优秀的化学教师来讲,训练自己的动手能力非常重要,即实验操作要规范,实验的成功率要高。我为了提高实验的成功率,上课之前必定会先自己反复操作,直至摸索出最佳的实验条件。我还会改进某些实验方法、实验仪器,或是寻求实验材料的替代品。
记得有一次上课做金属腐蚀的实验,要用到铁钉和铁丝,而市场上买到的铁钉和铁丝因做了防锈处理,很难使其生锈。为了买到能生锈的铁钉和铁丝,我跑遍半个市区。虽然颇费时间,但当看到学生利用自己学到的金属腐蚀的知识,使铁丝在短短几分钟内锈迹斑斑时那种兴奋的神情,我长长地松了一口气。因为化学是实验科学,学生不能在纸上做实验或在黑板上画实验,化学的许多学科方法和思想只有在实验过程中才能体验或者形成。
技能二:掌握一定的科研方法。对于名师而言,除了必要的教学技巧以外,还需要对任教学科有深刻的认识,但这种认识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从反思和研究中得来的。我会针对课堂实践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反哺教学。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经验 篇8
关键词:班主任;素质教育;创新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7-283-01
一、我再教《从百草园到三昧书屋》
我第一轮教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因为是照本宣科“一言堂”,所以尽管费时不少,费力不小,但教学效果很不理想。第二轮再教这篇课文时,我就另起炉灶了。我通过研读发现,这篇散文一个“乐”字,一个“烦”字特别传神。对前者,作者将其点在明处,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的童年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对后者,作者将它隐在心里,暗示了作者对封建教育制度的厌恶与否定。我用一课时主导一个字,两课时就较顺利地达到了既定的教学目标。
第一课时“进百草园”,带领学生演绎一个“乐”字。我引导学生说:“乐”的形式是无穷无尽的——张三在教室里吹笛子是乐,李四在操场上拍皮球也是乐……童年的鲁迅先生的“乐”,既不在教室里,也不在操场上,而是在——“百草园。”(学生异口同声)这时,学生们的情绪很快被调动起来,很快,他们便总结了好几条:有说“鲁迅热爱百草园优美的自然景色”的;有说“鲁迅喜欢听长妈妈讲故事”的;有说“鲁迅对冬天雪后捕麻雀非常感兴趣”的等等。他们热情都很高,仿佛自己已置身于百草园之中了似的。我很自然地把他们的注意力重点引导到对课文中有关优美的自然景物的文字欣赏和某些细节描写的推敲上来了(如捕鸟一段,一连串动词的选用恰到好处),这样一来,同学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也就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之中了。
第二课时带领学生“进三味书屋”。因为我们的学生对旧时私塾生活根本缺乏感性认识,我就让学生们设身处地想一想:整天关起门来死记硬背那些乌七八糟的东西,不准你有课外活动,不准你提出任何问题,你会有何感觉?多数同学说“这种学习生活太枯燥无味了”,没有一个不厌恶的。我见同学们获得了一种正确认识,便随大家异口同声的议论,水到渠成地在黑板适当的位置写上了一个大大的“烦”字。
在这堂课的课后几分钟,我让学生口头总结本文的主题思想,大家纷纷举手,争先恐后地发言,取得了完全一致的意见。课后作业:《我的欢乐与烦恼》是命题作文,但不强求人人必作该题,也可自拟他题,发表别的意见。总的要求:有感而发,真实第一,形式灵活,不拘一格。此举受到学生欢迎。
二、《驿路梨花》课堂教学回顾
回顾《驿路梨花》课堂教学尝试,似乎觉得其中有值得回味的地方,现整理如下:
(一)发挥想象力试演“文中人”。我把全班学生推进“角色”。女生都充当“梨花姑娘”,名日“梨花同学”组,男生分别充当“我们”、“老人”及“解放军战士”三种角色,各称之为相应的组。把自己整个身心置于想象的空间中,把作者笔下的事物想象成活动着的画面,让哀牢山南段的深山老林在自己大脑屏幕上显现出、来。听我以上一番话,同学们的脸上无不显出放松喜悦之色,等想好后,大家就争先恐后地站到讲台上讲述自己这段难忘的经历。按事情先后顺序,当然是“解放军战士”在前,“梨花”跟着,其次是“瑶族老人”,最后出场的便是“我们”了。课文中关于“解放军战士小王争着和泥第一个跳进泥潭里溅了一脸麻子”的动作想象和“小马割草划破了手,卫生员给他包扎,他急着说‘不用,不用。”的对话想象,都表演得活龙活现,有声有色。“梨花”把自己精心照料小屋的一桩桩好事,讲得还真有滋有味——她为准备干柴回家晚了,是怎样惹得父母一顿抱怨;她想为小屋准备米盐又怎样得到父母的大力支持;后来是怎样找来黑炭在白门上写了“请进”二字,……如此等等,越讲越“真”,越说越“像”,简直就是“书中人”——“梨花姑娘”的复活,同学们都听迷了,且显出跃跃欲试的模样。接下来,“老人”同学、“我们”同学也先后登台表演,他们做得有板有眼,人情人理,博得同学们阵阵掌声。课堂气氛之活跃,可想而知。
(二)联想同类人物描述心中故事。读写经验表明:联想同类人物,描述心中故事,这是对初学写作者的一条值得借鉴的命题思路,也是有心读者演绎思维得以顺利进行的生动体现。因此,我不失时机地抓住学生阅读想象、学生思维活动异常活跃的良好机会,满腔热情地启动了他们由此及彼的联想功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写作效果。具体做法是:把同学们从课文中再“请”出来,让他们面对生活,展开想象的翅膀:某年某月某日(……);在何地(……);是何人(……包括自己在内)曾给自己留下了关于他(她)助人为乐的美好回忆,在自己思维的屏幕上发现了其纯洁无私的闪光点?要把他们(包括自己)当时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服饰容貌等一幕一幕地想具体,形成一幅色彩亮丽的生活画卷,然后进行文字加工,整理成篇。
向阳中学作文课题经验总结材料 篇9
一、课题提出的原因:
我校地处农村,学生见少识浅,知识面窄,小学语文基础薄弱,初一新生在语文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汉字书写不规范、不正确,作文语句不通且土话连篇。经过调查发现,初一学生写作的现状可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一)无话不想说型
从学生考试作文的近15%的空白页,可见一部分学生对作文写作的兴趣之淡。
(二)无话可说型
由于学生的文学积淀和生活阅历有限,感悟短浅,因此,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只能应付到200字左右,或直接抄袭作文书。
(三)有话不知怎么说
有一部分学生,有话不知怎么说,说出口就土话连篇,一大段写到尾,作文有事无情,有事无理,就像一位老奶奶在反复讲述着一个古老的故事。
基于这样的现状,我们决定研究作文教学。恰在此时我区进修校要求各校语文教研组确立自己的校本课题。我们就确立了作文教学的课题。时逢学年的下学期,我们首先主要在初一和初四学年实施。
二、课题具体的研究步骤
1、调查学生作文写作中的困惑。
2、分析我校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教学方法陈旧
如:用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来讲解话题作文的审题。
(2)教师迫于“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只知狠抓大量习
作的训练,而没有能够使学生对自己的写作形成理性的认识,写作水平有质的提高。
3、初步确定各年级教学内容
初一,字词句及诗词的积累,培养观察、想象的能力,学习列
写作提纲,学习写人记事写景等技法。
初二,仿写,开头与结尾,描写方法,片断描写。
初三,话题与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等。初四,写作技巧,方法指导。
4、分工5、6、7、对各位教师的研究内容进行集体研讨。把研究内容形成教案,进行课堂讲授。发现不足,反思修改研究的内容。
三、课题研究的方法
(一)具体方法:
1、注意观察,丰富生活积累。
如:做口述同班同学外貌特征,让其他同学来猜出是那一位同学的训练。(训练肖像描写)
2、注意体验,丰富情感积累。
寻找学生与家长沟通的新渠道,如:开展“家长、师生的一封信”活动。(促进情感和谐沟通)
3、注意读书,丰富语言积累。
从初一年级开始定量诗词积累;筹建书库。(提供阅读条件,促进文学积淀)
4、注意迁移,丰富技巧积累。
如:将课内经典文章的布局谋篇的方法迁移到作文教学之中。
(二)辅助方法:1、2、3、办杂志《启明星》 建书库 搞诗词背诵和作文比赛
四、阶段性效果1、2、3、学生写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写作内容丰富了。情感抒发真实了。
大坝中学笋芽儿文学社经验总结 篇10
自2011年以来,大坝中学笋芽儿文学社在校领导的重视下,在各指导老师的殷切关怀和精心指导下,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出版期刊12期。2012年1月,在和平县首届中小学文学社团评比活动中,大坝中学笋芽儿文学社被评为“先进文学社”。现在,我们不仅秉承了两年以来的优良工作思路和方式,还在“创强”的环境下提出了新的要求,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特别是在响应学校提出“以德立校,以爱育爱”的办学理念上,笋芽儿文学社积极做了活动调整。在这两年里,笋芽儿文学社结结实实的在坎坷中成长了许多。现将两年来笋芽儿文学社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前期的准备工作:建立了健全的组织
2011年春开学后,在文化育人理念的指导下,在创建教育强县的推动下,大坝中学的领导决定成立文学社。为此,负责人积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包括挑选资历较深、有高度工作热情和责任感的三个的语文老师、一个政治老师、一个英语老师为文学社指导老师;挑选了熟悉掌握排版、编辑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一位老师为文学社的美编和责编;为文学社拟订名字;制定文学社章程;学校为文学社配置了专门的办公室和电脑设备,保证文学社的各项经费开支等。学校文学社指导老师多次召开研讨会议,各抒己见,每个指导老师利用自己的人脉关系,向和平县阳明中学、福和中学和和平中学等比较成熟的文学社团取经。经过半个月的筹备工作,笋芽儿文学社应运而生。
二、发展社员,培养一批颇有影响力的社员骨干
根据自荐原则和语文教师推荐的原则,合理吸收有一定写作功底、热爱文学的学生作为文学社成员,另外每班由语文教师推荐一名学生作为班级文学组长。文学社的成员在每次学校组织的竞赛、实践活动中,能积极参加。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笋芽儿文学社不断改进,不断创新。2012年9月,文学社成立了记者部和编辑部,重新确立了各部门的制度和社员的职责,改进了封面设计和版面分布。指导老师要求社员平时利用周末、假期能阅读课外书,并把这些书介绍给身边的同学,起到了以点带线,以线带面的作用。
三、稿件来源多样,必须确保稿件质量
社刊的文章主要来自:学生的课堂作文,课外习作;学校举办的节日或专题征文活动(如母亲节、教师节、国庆节);文学社成员每隔四周都有固定的写作任务;学生的自由投稿。稿件交上来后,指导老师把符合要求、有创意、有新意的文章收集起来,分 1 配给编辑部的社员录入电脑,接着是文学社指导老师分工合作修改,最后是编辑老师排版。指导老师不放过一个标点、一个错字、一个病句,经过严格的筛选、核实,确保稿件的原创性,也保证学生作品本色。力争每月期刊都保质保量出版。
四、进行讲座式培训、征稿
根据社员的实际情况,每隔四周进行一次专题培训。指导老师制成课件后,在多媒体教室以讲座的形式进行宣讲。内容则针对每一期写作题材,从思想、立意、选材、结构、例文分析等方面进行培训和征稿。重点培训七年级的新社员。必要时,请求校领导全力支持,热情邀请校领导或资深语文老师作培训,提高同学们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水平。
五、加强与社外组织合作
1.科组间通力合作。如《英语天地》栏目,要英语老师修改学生的英语作文,鼓励学生平时用英语谚语、座右铭,学会写英语笑话;学生需要写关于社会现象评论作文时,就要政治老师的耐心指导。
2.加强与学校广播站合作。文学社的每一期文章,都会交给广播站,广播员通过播音宣读文学社的文章。借助校园广播的宣传橱窗,激励学生写作的热情。
3.加强与学校文艺队、志愿者服务队的交流,掌握各种活动最新动态。学校每一次主题活动都是学生的文学采风,我们文学社的指导老师针对每一次活动,要求社员撰写各类活动感受或写通讯稿。
以上就是大坝中学笋芽儿文学社两年来的一些做法。我们所做的这点尝试,相对于目前“文化育人”氛围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我们学校的期刊也正处于呀呀学语、蹒跚学步的稚童阶段,还存在很多不足。首先就是我们老师在这方面的经验不足;其次,我们的工作效率有待进一步的提高;最后是学生写作能力有限,内容不够新颖,主题不够鲜明。希望在与各兄弟学校的经验交流下,能扬长补短;在县教育局的指导下,我们学校的《笋芽儿》文学社能有更大的进步。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 篇11
一、课堂情景
在某次小学科学教学观摩活动的《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教师出示粗口低水位和细口高水位的两杯水,问:“哪杯水多?”在两位女生回答是粗口低水位的杯子中水要多后,教师叫起了第三位学生。该学生说:“我也认为水位低得多。因为我小时候犯过这样的错误,以前我喝奶的时候一个杯子长又细,一个杯子粗又矮,我曾经把高的认为是多的,后来妈妈让我做个试验……”教师打断学生的话语:“还有没有不同的想法?”……
二、部分听课教师的评价
当上述教学出现后,台下听课的教师立即发出了激烈的讨论,不少教师认为执教上课教师应改变原先设计的教学步骤,因为执教教师的做法是死守教学预设的胆小表现,严重违背了当前教学改革提倡的“教学因生成而精彩”的理念。
三、执教老师的说法
“从整个课堂来看,我想要把握大方向,这节课在动态生成方面我还做得不够,这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有的教师说学生说出方法了,就应让学生去做。我想课堂不是一个人说了就算,其他学生还想猜猜,要给更多人机会。一节能让大多数学生参与过程、发展思维、建立科学概念的课才是好课。学生一下子就说出结果并不一定是好课,因为它可能并没有适应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今天的课中,我认为让学生研究‘比较水多少的方法’比‘比出哪瓶水更多’更有意义,更有利于学生对体积概念的理解。我认为这也是修订版教材相比旧教材将‘比出谁多谁少’从前半节课移到后半节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讨论与分析
1什么是抓住了生成的课堂。
不管是“生本化”还是“教学生成”理念,无不反复告诉一线教师这样一个“道理”——抓住了“生成”的课是好课,错失“生成”的课就是有问题的课。但是,我们是否能轻率地说没有抓住“可乘之机、因势利导”就是没有抓住课堂生成?答案远没有这么简单。当类似上述案例中的“可乘之机”出现时,只要教师意识到了这个机会。不管是否利用了这些“生成资源”,或者改变教学设计,都应该认为是“关注了生成”的课堂。因为不管“生成的资源”多么的精彩,它都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更应该为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活动服务,只服务于少数学生的生成。再精彩也得慎用。尤其需要注意的是,上例中第三位学生的回答更倾向于“个体特殊经验”,而非完全来源于精心预设基础上的绝妙“生成”,对这类“个体特殊经验”如何利用,更值得大家研论。
2“有效生成”与“个体特殊经验”的差别。
有效生成是指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师生、生生之间思维交流过程中,出现超越教师预设方案的教学教程,使课堂呈现出动态变化的、生机勃勃的特点。大量的事例说明,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非常精彩的生成。更可以说,“有效生成”是蕴含在“精心预设”中的教学资源,通过不同学生的多视角解读文本触发生成学习过程。而“个体特殊经验”则不同,它很可能来源于个别学生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经历,具有很大的偶然性,与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一定的差距。所以,根据“个体特殊经验”的教学有可能游离于课堂的实时情景,并不能为大多数学生理解和把握。
3如何看待课堂中的“个体特殊经验”。
在上述案例中,如果教师承接学生的话语顺势而教,很可能教学的过程会更加流畅,得出结果会更顺利,但不少学生的思维会受到干扰,学生学习过程的多样性会受到影响,结果会比较单一。反之,可能会有更多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探究方法,教学过程也将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虽然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从关注差异、多样体验的立场来看,放弃这个“契机”并不算失策,甚至更加近视于“生本化”的教学。
由此可见,当这类“个体特殊经验”出现时,应该判断是否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学习梯度,判断是可以带领一群学生向前推进的“必乘之机”,还是只能带着个别学生向前跳跃的“可乘之机”。一般情况下,除非教学困于某个“节点”,否则“可乘之机”的“生成”须慎用。因为教材的编排和教学过程的设计总是以科学概念与科学思维形成的特征和规律为基础的,随意抓住课堂中的某个“生成”改变教学结构,可能会对多数学生构建完整的科学概念带来不利影响。只有当教学过程困在某个“节点”难以推进时,才有必要抓住这些“个体特殊经验”推动教学活动向前发展,就是在这个时候,同样不能忽视和减弱整体目标的达成。
4“个体特殊经验”运用策略。
由于学生的“个体特殊经验”有超越大多数学生认知水平的可能性和特殊性。因此,在运用这些“个体特殊经验”时,一定要对“个体特殊经验”进行解剖,向下搭建一系列的台阶,将大多数学生处于较低认知水平的思维铺垫起来。
如在《蜡烛能燃烧多久》一课中,由于一学生做过这个实验,所以当教师出示罩有一长一短两支蜡烛的杯子,问哪支蜡烛先熄灭时,这位学生立刻将“长蜡烛比短蜡烛先熄灭,短蜡烛的下方还有氧气”说了出来。这个几乎触及教学终极目标的答案,直接越过了教师原先设计的大部分教学环节,与大多数学生的认知水平并不相符。此时,教师出示了下边一组问题,对这个观点进行解剖,促使其他学生进行思考与分析:如果真是这样,你们觉得长蜡烛先熄灭说明了什么?短蜡烛后熄灭又说明了什么?和我们之前认为的‘蜡烛熄灭了,杯子中没有氧气了’的想法有什么矛盾?如果再加一支更短的蜡烛,熄灭的先后顺序又会是怎样的?四个问题将这位学生的“个体特殊经验”与大多数学生的原有认知联系起来,引发学生思维冲突,激发学生一探究竟的欲望。
【中学语文教学实践经验总结】推荐阅读:
中学语文老师实践报告05-19
中学语文教学实习总结07-30
中学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论文01-04
中学语文教育教学工作总结08-13
中学语文骨干教师工作总结06-17
观么中学2014下语文总结07-13
中学语文教研组教学工作总结11-24
铜锣中学语文集体备课组工作总结07-16
华冲中学语文教研工作总结07-22
中学语文教师年度工作总结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