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2024-06-09

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精选2篇)

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篇1

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农牧产品的监督管理,提高农牧产品质量,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农牧产品,是指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经认证合格允许使用无公害农牧产品标志,未经加工或者初加工种植、养殖形成的,可供人类食用的蔬菜、水果、水产品及畜产品。

本办法所称农牧产品市场准入,是指按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对经认证的无公害农牧产品和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农牧产品准予销售,对未经认证或者经检测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的农牧产品禁止销售的管理制度。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外进入本市及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农牧产品。

第四条 生产、销售的农牧产品应当安全、卫生。禁止生产、销售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残留量超过规定标准的农牧产品。

第五条 农牧产品的生产、销售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分部门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督和检测。

第六条 农牧产品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牧产品质量安全速检机构,对进入市场销售的农牧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行抽查检测。

第七条 市农牧主管部门应当成立由有资质人员组成的速检机构。

所有进入本市行政区域内生产、销售的农牧产品必须到本市速检机构进行检测。

第八条 鼓励和支持开展对农牧产品生产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对新品种的引进、推广应用工作。

第二章 管理机构与职责

第九条 有关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和下列分工,做好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的监督、管理工作:

(一)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协调有关部门,指导农牧产品市场食品安全监督工作。

(二)市农牧主管部门负责农牧产品进入市场前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制定并指导实施检测流程;指导市场、超市建立健全入市农牧产品的检测、标识及公示制度;对本市行政区域外进入本市的农牧产品、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农牧产品生产基地进行质量安全监测管理;对

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牧产品进行无害化处理。

(三)市食品药品监督主管部门负责对进入餐饮业的农牧产品进行卫生安全抽查和监督。

(四)市质量技术监督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本市农牧产品生产执行标准,配合农牧等部门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

(五)市工商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流通领域农牧产品交易秩序的监督管理工作。

(六)市商务主管部门负责商品流通领域行业管理,指导乡镇市场建立健全农牧产品质量安全自检机制。

(七)市水利主管部门负责本市生产的水产品水源环境监管工作。

(八)市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负责对影响农牧产品质量的生产环境及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

(九)拉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负责入境农牧产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

第十条 农牧产品市场经营单位应当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农牧产品监督、检测等工作并建立规范的台账追溯制度。

第三章 农牧产品生产基地管理

第十一条 县(区)、乡(镇)人民政府应当按照农牧产品生产中长期规划和计划,鼓励开发、建设农牧产品生产基地。

第十二条 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基地环境符合无公害农牧产品产地环境的标准、要求;

(二)基地应远离工业区、远离公路、远离污染源;

(三)生产过程符合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技术的标准、要求;

(四)有与生产规模和生产种类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

(五)有健全的质量控制措施。

第十三条 农牧产品生产者、经营者和农牧产品基地可以按《无公害农产品管理办法》的规定,申请无公害农牧产品产地、产品认证,经认证的可以使用无公害农牧产品专用标识。

无公害农牧产品的产地、产品认证条件、认证程序由农牧主管部门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

未经认证,不得使用无公害农牧产品专用标识。

第十四条 经过国家、自治区认证的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基地,必须建立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记录。

第十五条 农牧产品生产基地、生产示范园区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要求配备相应技术人员,负责生产技术和田间检测工作,确保生产的农牧产品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残留量不

超过规定标准。

市、县(区)农牧主管部门应当对农牧产品生产技术人员和生产者进行技术培训和指导,提高农牧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的生产技术和检测水平。

第十六条 市农牧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组织推广安全、高效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监督、指导农牧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及时公布农牧产品生产中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饲料和饲料添加剂、肥料目录。

第四章 农牧产品生产和监督管理

第十七条 农牧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安全、合理使用农药、兽药,并按照规定的用量、次数、用药方法和安全间隔期施药,提倡使用生物农药、兽药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农牧产品生产单位和个人应当科学、合理施用化肥,提倡施用有机肥料、复合肥料、生物肥料,逐步减少土壤污染,降低有害物质残留量。

第十八条 禁止在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果园、菜田使用剧毒、高毒和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

禁止在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果园、菜田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药、兽药;施用过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的地块在药物残效期内不得用于种植、养殖农牧产品。

禁止向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果园、菜田排放废气、废水、废物;在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果园、菜田内,禁止利用污水、废水进行灌溉。

第十九条 建立农牧产品销售检测制度。

市、县(区)农牧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农牧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建立进货检测、登记制度。

经检测不符合标准的农牧产品,不得贩运和销售。

第二十条 被抽查单位或者个人对检测结果有异议的,可以自收到检测结果时起四小时内申请复检。复检不得采用快速检测方法。复检机构为上一级农牧主管部门所属的检测机构。

因检测结果错误给当事人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二十一条 农牧产品批发市场、超市、零售商户销售农牧产品应当在摊位显著位置悬挂农牧产品标示牌,并在农牧产品标示牌上如实标明农牧产品品种、产地、进货时间及合格证明等内容。

第二十二条 禁止销售下列农牧产品:

(一)施用过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

(二)未过农药安全间隔期的;

(三)施用过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的地块,在药物残效期内种植、养殖的;

(四)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禁止销售的其他农牧产品。

第五章 罚 则

第二十三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伪造、冒用、转让、买卖农牧产品产地认定证书、产品认证证书和标志的,由市农牧主管部门责令其停止违法行为;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可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0000元。

第二十四条 农牧产品市场经营单位未建立规范的台账追溯制度,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情节轻微的,由市农牧、商务、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成其限期整改;对当事人造成伤害,情节严重的,由农牧产品市场经营单位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第二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市农牧主管部门建议自治区农牧主管部门撤销其无公害农牧产品生产基地认定证书:

(一)不符合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条件的;

(二)生产不符合国家质量安全标准要求的农牧产品的;

(三)用非本基地生产的农牧产品以本基地名义对外销售农牧产品的。

第二十六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二条规定,对经检测的农牧产品,发现有害物质超过规定标准的,由市农牧主管部门增加对该基地生产的农牧产品的抽检次数,连续三次抽检不合格的,由市农牧主管部门予以查封、扣押,并进行无害化销毁。

第二十七条 向农牧产品生产基地、果园、菜田排放废气、废水、废物对农牧产品造成污染的,由县(区)环境保护主管部门依照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处罚。

第二十八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农牧产品销售企业、农牧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单位允许无有效合格凭证、未经检测及检测不合格的农牧产品销售和未建立公示制的,由市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对农牧产品销售企业、农牧产品批发市场经营单位处2000元以上5000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可处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农牧产品批发市场、零售市场经营单位未建立进货检测、登记制度的,由市农牧主管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对市场经营单位处10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条 生产、销售有害农牧产品给他人造成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第三十一条 农牧主管部门及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

所在单位或者其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有犯罪嫌疑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0年8月1日起施行。

拉萨市农牧产品市场准入管理办法 篇2

拉萨是西藏也是整个藏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是藏区最大的旅游集散中心。以八廓街为中心, 北以北京东路, 南以江苏路, 东以林廓路, 西以康昂多南路为界形成一个巨大的旅游手工艺品市场。这里汇集了整个藏区、全国乃至印度、尼泊尔等地的各类旅游纪念品, 在旅游者中具有极高的知名度, 来自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在这里流连忘返。

一、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上的“符号假借”现象

从2009年开始, 笔者对拉萨旅游手工艺品市场进行了调查, 在调查中发现外来、外地手工艺人往往将其产品贴上“藏族”或“西藏”的标签, 而那些明明已经完全由机器生产制作的产品却常常以“手工业”的形象出售给旅游者。笔者把这种行为称之为“符号假借”。拉萨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上的“符号假借”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外地产品对“西藏”的符号假借。近年来, 内地的手工艺品在拉萨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上的份额越来越高。内地制作的手工艺品品种丰富, 从曼扎、法轮等法器到天珠、绿松石等装饰品再到围巾、围裙等生活用品应有尽有, 它们大都经过浙江义乌的小商品市场和成都荷花池市场批发过来。像汉字“西藏”、藏文、吉祥八宝、佛像等等能够让人联想到西藏的符号被大量运用到了产品的设计和制作中。这些产品又在八廓街这充满了浓郁西藏氛围的场景里, 经过穿着藏族服饰的销售人员的一番游说和讲解, 于是摇身一变, 以“西藏制造”的形象被旅游者感知并接受。最后, 连这些产品本身也成为“西藏”符号的一种, 成为旅游者头脑里“西藏”记忆的一部分。

2.外来手工艺人对“藏族”的符号假借。拉萨旅游业的发展推动了外来手工艺人进军旅游纪念品市场, 这方面最为典型的就是云南大理鹤庆的白族人。从进入拉萨伊始, 这些白族匠人就注意将藏族的制作工艺融入其传统技艺, 模仿和吸收藏文化元素, 他们的产品很快以物美价廉而受到当地藏族的欢迎。而在进入旅游市场之后, 为了迎合旅游者对“藏族”符号的消费需要, 他们于有意无意间淡化其白族的身份。除了在产品的设计中大量采用藏族符号元素, 他们中有一部分在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上建立门市, 他们或者穿上当地藏族的服饰, 或者雇佣当地藏族人做销售人员, 而在场所的布置上注意突出藏文化风格, 以此来吸引游客的注意。今天, 很多外地游客已经把白族人生产的藏刀、银质首饰等当成了传统的藏民族手工艺品。拉萨旅游市场上大多数银质首饰都是由鹤庆白族人生产提供的。

3.机械化产品对“手工业”的符号假借。旅游者对“手工业”早已不是一种出于物质或生理方面的需要, 而是出于心理和精神的需要, “手工业”唤起了人们对历史的追忆, 对人类往昔生活的怀旧。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手工业”符号的需要, 为了提升产品的符号价值, 机械化产品为自己贴上了“手工业”的标签。笔者在调查中了解到, 近年来由于天然绿松石和天珠的价格不断上涨, 一些内地的厂家用水泥染色制成绿松石, 用琉璃、玻璃制作天珠, 这些产品在内地的生产车间内大批量生产, 再批发到拉萨旅游市场。像前面谈到的白族制造的手镯, 由于大众旅游市场对手镯的需求量激增, 一些商家开始从云南大理老家直接采购, 而这些手镯中有一部分是由机器压制的。但是当销售人员向旅游者介绍时, 大多数时候他们会告诉游客这是手工制作的, 而一些不明就里的旅游者也就信以为真了。

二、地域性追求“符号假借”

对“西藏”、“藏族”和“手工业”的符号假借源于旅游者对地域性的追求。地域性是地域的特性, 是人在地域中体验到的综合性氛围以及由此产生的认同感。一方面, 它标志着这片土地的特殊性, 使这一地区能够从众多地区中区别出来;另一方面它体现着这片土地丰富的意义内涵, 激发置身其中的人产生美好的情感和心理反应。地域性资源帮助旅游者实现了对惯常环境的远离, 旅游者从平凡的、充满束缚的日常生活中摆脱出来 (即使是一个短暂的片刻) , 进入到异国他乡, 体验“他者”的生活, 获得暂时的解脱和不同寻常的经历。

旅游是一个符号消费的过程, 旅游者对地域性的追求, 赋予了那些能够体现旅游目的地地域性的符号在整个旅游符号体系中的优越性。“西藏”、“藏族”、“手工业”的符号象征意义, 满足了旅游者对地域性的需要与追求, 赋予了旅游者所接触的事物以丰富的内涵。由此“西藏”、“藏族”和“手工业”树立起在旅游符号体系中的权威性, 具有其他符号不可比拟的优势。

三、“符号假借”的影响

“符号假借”对旅游目的地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这种影响不能用单纯的好或坏来概括, 而有其复杂性。“符号假借”的影响效果至少和以下两个因素有密切联系:

1.与生产者在利用过程中对藏文化或传统文化元素吸收的程度有密切联系。如果生产者对“西藏”、“藏族”和“手工业”符号只是一种浅层次的利用, 这将对旅游目的地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首先, 将导致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上的以次充好, 以假充真现象。比如笔者在调查中就了解到, 有外地生产企业以水泥制作的绿松石冒充天然绿松石;一些商家以铜、镍等金属材料通过特殊的做旧工艺来冒充藏银。这种现象一旦盛行, 旅游者对旅游纪念品的质量将产生信任危机, 并最终危及到西藏旅游手工艺品市场乃至整个旅游市场的声誉。但是如果生产者对西藏本土文化有全面、深刻的认识, 在生产中融入藏文化的有益成分, 能够生动传神地对藏文化进行重新演绎, 这种“符号假借”将有利于扩大藏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比如, 在拉萨市宇拓路上有一家叫“巴扎童嘎”的手工业产品专卖店, 它的汉族设计师设计出来的产品也具有很浓郁的藏族风格, 像他们针对内地游客喜欢铂金首饰的消费习惯, 将西藏的绿松石文化融入铂金首饰的设计中, 对藏文化进行一种新的演绎。

2.与本土手工艺人在符号斗争中的表现有密切联系。外地手工艺人和外来手工艺人采取了特殊的斗争策略——“符号假借”, 并取得了在旅游空间中的合法性。但是他们与本土手工艺人之间关于什么是真正的“西藏”或“藏族”文化符号的斗争却没有停止过。本土手工艺人参与符号斗争的情形有以下4种: (1) 本土手工艺人在斗争中缺失, 根本没有参与到旅游市场的竞争中来。如果一方面本土手工艺人缺失, 另一方面“符号假借”盛行, 那么旅游者心目中的“西藏”、“藏族”、“手工业”形象将被外来者假借的符号所占据, 这些假借的符号最终帮助旅游者建构起关于西藏手工业文化的真实, 而本土文化将无人问津, 不断衰落。 (2) 本土手工艺人一味迎合旅游者的需要或盲目模仿外来手工艺人, 放弃了文化自主发展的权力。这种情况下, 通过“符号假借”取得旅游空间中的合法性的外来、外地手工艺人及其产品取得了符号斗争中的优势地位, 而本土手工业文化在盲目的模仿与迎合中会逐渐丧失其独特性, 最终被外来文化所同化。 (3) 本土手工艺人一味恪守传统, 拒绝改变。虽然本土手工业保持了地域性, 但是由于缺乏面向旅游市场的调适与变通, 这反而给了外来、外地手工艺人及其产品以可乘之机, 而本土文化将不断被边缘化。 (4) 本土手工艺人在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中不断扩大本土文化的影响力。本土手工艺人一方面坚持了本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核心内容, 保持了历史的延续性;另一方面又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吸收先进的外来文化, 对传统文化中不合时宜的部分进行变革, 体现出其适应性。由于兼顾了独特性和适应性, 本土手工业文化在整个符号体系中占据了优势地位, 这种优势地位又会激发外来、外地手工艺人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和认真向本土手工艺人学习的热情。

上一篇:迷人的星空作文500字下一篇:让古诗穿行于学生语文生活

本站热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