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2024-06-12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共4篇)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篇1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发布日期:2006-5-11 林业部、财政部、国家物价局、关于发布《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的通知

(1992年12月17日)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和《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管理费收费标准》已于十一月二十二日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发布施行。

附件:1、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2、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

附件一: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野生动物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二十七条关于“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的规定,现将陆生野生动物(以下简称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规定如下:

一、凡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按本办法规定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二、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猎捕、出售、收购、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按《野生动物保护法》第十六条、第二十二条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严格履行申报审批手续。

三、经批准捕捉、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向林业部或其授权的单位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经批准猎捕、出售、收购、利用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必须向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或其授权的单位缴纳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其收费环节、标准和办法如下:

(一)对批准捕捉、猎捕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按《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向申请捕捉、猎捕者收费。

(二)对批准出售、收购、利用的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按其成交额的8%向供货方收费,对受货方不予收费;对批准出售、收购、利用的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按其成交额的6%向供货方收费,对受货方不予收费。

(三)依据《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关于“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举办出国展览等活动的经济收益,主要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规定,对批准利用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在国外举办的表演、展览等活动,按其纯收入的50%向国内承办单位收费。

(四)外国人依法在中国对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研究、拍摄电影、录像或者从事狩猎,由林业部参照国际惯例制定具体收费办法。

(五)对以保护野生动物为目的的科学研究、资源调查或其他特殊情况,需要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按分工管理权限,分别经林业部、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酌情减免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四、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或其产品的收费环节、标准和办法,由省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经同级物价、财政部门审定后执行。

五、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猎捕证,每核发一份特许猎捕证,收取工本费5元;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驯养繁殖许可证,每核发一份驯养繁殖许可证,收取工本费10元;猎捕非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狩猎证,每核发一份狩猎证,收取工本费5元。

六、非法经营利用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除依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给予处罚外,还必须按本办法规定收费标准的二至五倍补收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七、《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的调整,由林业部商国家物价局、财政部确定;《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七条中规定的价值标准,由林业部确定。

八、收费单位应向指定的物价部门办领收费许可证,使用财政部门统一印制的收费票据。

九、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按预算外资金管理,纳入财政部专户储存。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要专款专用,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的使用范围和用途全部用于野生动物资源的保护管理、资源调查、宣传教育、驯养繁殖、科学研究等方面,不得用于发放奖金、搞基本建设、提高福利待遇或挪作他用。

十、本办法自一九九三年一月一日起执行。

附件二:

捕捉、猎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标准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元/只)

蜂猴(所有种)300

熊猴 1000

台湾猴 2000

豚尾猴 1000

叶猴(所有种)5000

金丝猴 50000

长臂猿 8000

马来熊 2000

大熊猫 100000

紫貂 500

貂熊 1000

熊狸 1000

云豹 3000

豹 6000

虎 48000 雪豹 10000

亚洲象 50000

蒙古野驴 5000

西藏野驴 5000

野马 60000

野骆驼 50000

鼷鹿 500

黑麂 2000

白唇鹿 2000

坡鹿 6000

梅花鹿 3000

豚鹿 3000

麋鹿 6000

野牛 6000

野牦牛 6000

普氏原羚 3000

藏羚 2000

高鼻羚羊 6000

扭角羚 30000

台湾鬣羚 2000

赤斑羚 2000

塔尔羊 2000

北山羊 1000 河狸 3000

短尾信天翁 900

白腹军舰鸟 900

白鹳 1000

黑鹳 2000

朱环 100000

中华秋沙鸭 10000

金雕 1000

白肩雕 1000

玉带海雕 2000

白尾海雕 2000

虎头海雕 2000

拟兀鹫 900

胡兀鹫 900

细嘴松鸡 500

斑尾榛鸡 500

雉鹑 400

四川山鹧鸪 400

海南山鹧鸪 400

黑头角雉 1000

红胸角雉 1000

灰腹角雉 1000

黄腹角雉 1000

虹雉(所有种)2000

褐马鸡 2000

蓝鹇 2000

黑颈长尾雉 2000

白颈长尾雉 2000

黑长尾雉 2000

孔雀雉 2000

绿孔雀 1000

黑颈鹤 6000

白头鹤 2000

丹顶鹤 2000

白鹤 3000

赤颈鹤 6000

鸨(所有种)3000

遗鸥 1000

四爪陆龟 2000

鳄晰 3000

巨晰 900

蟒 900

扬子鳄 3000

中华蛩蠊 900

金斑啄风蝶 900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元/只)

短尾猴 250

猕猴 250

藏酉猴 250

穿山甲 100

豺 500

黑熊 1500

棕熊(包括马熊)1500

小熊猫 1500

石貂 250

黄喉貂 250

斑林狸 100

大灵猫 600

小灵猫 250

草原斑猫 250

荒漠猫 600

丛林猫 250

猞猁 1500

兔狲 250

金猫 900

渔猫 600

麝(所有种)600

河麂 300

马鹿(包括白臀鹿)1500

水鹿 600

驼鹿 700

黄羊 100

藏原羚 600

鹅喉羚 200

鬣羚 600

斑羚 600

岩羊 300

盘羊 900

海南兔 50

雪兔 50

塔日木兔 50

巨松鼠 100

角piti 80

赤颈piti 80

鹈鹕(所有种)250

鲣鸟(所有种)80

海鸬鹚 250

黑颈鸬鹚 250

黄嘴白鹭 50

岩鹭 50

海南虎斑开 50

小苇开 50

彩鹳 1500

白环 600

黑环 600

彩环 600

白琵鹭 250

黑脸琵鹭 900

红胸黑雁 250

白额雁 80

天鹅(所有种)80

鸳鸯 80

其它鹰类 200

隼科(所有种)200

黑琴鸡 200

柳雷鸟 200

岩雷鸟 200

镰翅鸟 200

花尾榛鸡 80

雪鸡(所有种)100

血雉 80

红腹角雉 200

藏马鸡 500

蓝马鸡 250

黑鹇 200

白鹇 80

原鸡 50

勺鸡 80

白冠长尾雉 250

锦鸡(所有种)80

灰鹤 60

沙丘鹤 900

白枕鹤 900

蓑羽鹤 600

长脚秧鸡 50

姬田鸡 50

棕背田鸡 50

花田鸡 50

铜翅水雉 50

小杓鹬 50

小青脚鹜 50

灰燕行 50

小鸥 50

黑浮鸥 50

黄嘴河燕鸥 50

黑嘴端凤头燕鸥 50

黑腹沙鸡 200

绿鸠(所有种)80

黑颏果鸠 80

皇鸠(所有种)80

斑尾林鸽 80

鹃鸠(所有种)80

鹦鹉(所有种)80

鸦鹃(所有种)50

号形目(所有种)80

灰喉针尾雨燕 50

凤头雨燕 50

橙胸咬鹃 50

蓝耳翠鸟 50

鹳嘴翠鸟 50

黑胸蜂虎 50

绿喉蜂虎 50

犀鸟科(所有种)200

白腹黑啄木鸟 50

阔嘴鸟科(所有种)80

八色鸫科(所有种)200

凹甲陆龟 50

大壁虎 50

虎纹蛙 50

伟铗虫八 50

尖板曦箭蜒 50

宽纹北箭蜒 50

中华缺翅虫 50

墨脱缺翅虫 50

拉步甲 50

硕步甲 50

彩臂金龟(所有种)

叉犀金龟 50

双尾褐凤蝶 80

三尾褐风蝶 80

中华虎凤蝶 80

阿波罗绢蝶 250

50

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收费办法 篇2

第二条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活动, 应当遵守本办法。

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源是指携带危险性病原体, 危及野生动物种群安全, 或者可能向人类、饲养动物传播的陆生野生动物;本办法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是指在陆生野生动物之间传播、流行, 对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构成威胁或者可能传染给人类和饲养动物的传染性疾病。

第三条国家林业局负责组织、指导、监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按照同级人民政府的规定, 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组织实施、监督和管理工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实行统一领导, 分级负责, 属地管理。

第四条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机构按照国家林业局的规定负责全国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确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机构, 保障人员和经费, 加强监测防控工作。

第六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建立健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体系, 逐步提高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检测、预警和防控能力。

第七条乡镇林业工作站、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的工作人员和护林员、林业有害生物测报员等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应当按照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 承担相应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第八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定期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调查, 掌握疫病的基本情况和动态变化, 为制定监测规划、预防方案提供依据。

第九条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情预测预报、趋势分析等活动, 评估疫情风险, 对可能发生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情, 按照规定程序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预警信息和防控措施建议, 并向有关部门通报。

第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实际需要, 在下列区域建立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一) 陆生野生动物集中分布区;

(二) 陆生野生动物迁徙通道;

(三) 陆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密集区及其产品集散地;

(四)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传播风险较大的边境地区;

(五) 其他容易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的区域。

第十一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分为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和地方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

国家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的设立, 由国家林业局组织提出或者由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推荐, 经国家林业局组织专家评审后批准公布。

地方级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的规定设立和管理, 并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统一按照“×× (省、自治区、直辖市) ×× (地名) ××级 (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命名。

第十二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应当配备专职监测员, 明确监测范围、重点、巡查线路、监测点, 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聘请兼职监测员。

监测员应当经过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组织的专业技术培训;专职监测员应当经省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考核合格。

第十三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实行全面监测、突出重点的原则, 并采取日常监测和专项监测相结合的工作制度。

日常监测以巡护、观测等方式, 了解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活动状况, 掌握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 并对是否发生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提出初步判断意见。

专项监测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 针对特定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种类、特定的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特定的重点区域进行巡护、观测和检测, 掌握特定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变化情况, 提出专项防控建议。

日常监测、专项监测情况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逐级上报上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第十四条日常监测根据陆生野生动物迁徙、活动规律和疫病发生规律等分别实行重点时期监测和非重点时期监测。

日常监测的重点时期和非重点时期, 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资源变化和疫病发生规律等情况确定并公布, 报国家林业局备案。

重点时期内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非重点时期的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情况实行周报告制度。但是发现异常情况的, 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及时报告。

第十五条国家林业局根据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防控工作需要, 经组织专家论证, 制定并公布重点监测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种类和疫源物种目录;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可以制定本行政区域内重点监测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种类和疫源物种补充目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前款规定的目录和本辖区内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发生规律, 划定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重点区域, 并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重点疫病的专项监测。

第十六条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的基层林业工作人员发现陆生野生动物疑似因疫病引起的异常情况, 应当立即向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报告;其他单位和个人发现陆生野生动物异常情况的, 有权向当地林业主管部门或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报告。

第十七条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接到陆生野生动物疑似因疫病引起异常情况的报告后, 应当及时采取现场隔离等措施, 组织具备条件的机构和人员取样、检测、调查核实, 并按照规定逐级上报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 同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并通报兽医、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八条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接到报告后, 应当组织有关专家和人员对上报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 对确需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的, 按照规定报国家林业局和同级人民政府, 并通报兽医、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

第十九条国家林业局接到报告后, 应当组织专家对上报情况进行会商和评估, 指导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采取科学的防控措施, 按照有关规定向国务院报告, 并通报国务院兽医、卫生等有关主管部门。

第二十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制定突发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 按照有关规定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或者备案。

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应当按照不同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及其流行特点和危害程度, 分别制定实施方案。实施方案应当报所属林业主管部门备案。

陆生野生动物疫病应急预案及其实施方案应当根据疫病的发展变化和实施情况, 及时修改、完善。

第二十一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根据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需要和应急预案的要求, 做好防护装备、消毒物品、野外工作等应急物资的储备。

第二十二条发生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病时, 所在地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在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及时启动应急预案, 组织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病监测防控和疫病风险评估, 提出疫情风险范围和防控措施建议, 指导有关部门和单位做好事发地的封锁、隔离、消毒等防控工作。

第二十三条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中, 发现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染病的, 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野生动物保护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予以救护。

处置重大陆生野生动物疫病过程中, 应当避免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特殊情况确需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 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措施, 鼓励和支持有关科研机构开展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科学研究。

需要采集陆生野生动物样品的, 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第二十五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及其监测机构应当加强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的宣传教育, 提高公民防范意识和能力。

第二十六条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信息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实行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公开。

第二十七条林业主管部门、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等相关单位的工作人员玩忽职守, 造成陆生野生动物疫情处置延误, 疫情传播、蔓延的, 或者擅自公开有关监测信息、编造虚假监测信息, 妨碍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工作的, 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河北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 篇3

作者:河北省 日期:2006-02-17 访问次数:304

(1993年12月22日河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5年11月25日河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订)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陆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驯养繁殖、开发利用和科学研究等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规定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包括:

(一)国务院批准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二)省人民政府制定公布的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三)国家和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公布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

第四条

野生动物保护应当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维护物种多样性和自然生态平衡,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对野生动物实行加强资源保护、积极驯养繁殖、合理开发利用的方针,鼓励开展野生动物科学研究。

第五条 野生动物资源属国家所有。

禁止猎捕、杀害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

任何单位和公民都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行政主管部门是同级人民政府的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共同做好陆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一定经费,专项用于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第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保护野生动物意识,形成爱护野生动物的社会风尚。

新闻媒体应当把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教育当作一项应尽的社会责任,做好宣传服务工作。

第二章 陆生野生动物保护

第九条

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建立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档案和资源监测机制,制定全省保护、发展和合理开发利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规划及措施,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施行。

第十条 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集中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本地区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中、长期规划和实施措施。

第十一条 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省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报国务院备案。

省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及其调整,由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并公布,报省人民政府备案。

第十二条

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主要生息繁衍地区,应当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设置保护区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随意改变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界线。

第十三条

在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和缓冲区内,不得建设任何生产项目。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内,不得建设污染环境、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生产项目;建设其他项目,其污染排放不得超过国家和本省规定的标准。

在自然保护区的外围保护地带建设的项目,不得损害自然保护区内的环境质量;已造成损害的,应当限期治理。

禁止在自然保护区进行砍伐、放牧、开垦、烧荒、采矿、采石等妨碍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的活动。

第十四条 在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地进行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或者修建工程设施,不得破坏其原有生态功能。

在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地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或者开发利用,对陆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建设单位和有关当事人应当提交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环境保护部门在审批时,应当征求同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

已经建成的建设项目或者土地利用和其他开发行为,如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产生不利影响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当事人限期治理。

第十五条 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集中的地区,根据需要设置陆生野生动物救护中心,负责陆生野生动物的救护和放生等工作。

第十六条 每年四月的第一周为本省“爱鸟周”;每年十一月为本省“保护野生动物宣传月”。

城区、郊区,县城镇,公园、风景游览区、名胜古迹区,自然保护区,国有林场、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地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其他禁猎地区禁止狩猎。

第十七条 禁止猎捕、买卖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鸟类。

公园、林场、风景游览区应当悬挂巢箱,设置鸟食台、水浴场等,对野生鸟类进行人工招引和保护。

禁止捕杀、买卖青蛙。

第十八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可能造成的危害,应当采取防范措施。

因保护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受到被保护野生动物侵害,致人死亡或者伤害的,受害人应当获得补偿;家畜、家禽在居民区內、田间或者近村林地被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伤害的,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应当获得补偿;农民耕地上的农作物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损毁的,受损失的农民应当获得合理补偿。当事人可以向所在地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补偿要求。补偿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制定。

第三章 陆生野生动物猎捕管理

第十九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猎捕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必须申请特许猎捕证:

(一)为进行陆生野生动物科学考察、资源调查,必须猎捕的;

(二)为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必须从野外获取种源的;

(三)为承担省级以上科学研究项目或者国家医药生产任务,必须从野外获取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

(四)为宣传、普及陆生野生动物知识或者教学、展览的需要,必须从野外获取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

(五)为调控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种群数量和结构,经科学论证必须猎捕的;

(六)因其他特殊情况,必须捕捉、猎捕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

第二十条

申请特许猎捕证应当附具申请人所在地的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签署的意见,向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申请特许猎捕证。

负责核发特许猎捕证的部门接到申请后,应当在三个月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

本条例涉及其他行政许可事项的审批期限,法律、法规没有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规定办理。

第二十一条

猎捕非国家和非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取得狩猎证,并依照狩猎证规定的种类、数量、地点、期限、工具和方法进行猎捕。

狩猎证由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核发。

申请狩猎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证明,向当地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填写审批表。

第二十二条 猎枪的生产、销售、购买和使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持猎枪猎捕陆生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必须同时持有持枪证和狩猎证。

第二十三条

猎捕非国家和非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应当按照狩猎量不大于被狩猎动物年增长量的原则,实行狩猎量限额管理。年狩猎量限额由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二十四条 跨县狩猎的单位和个人,应当持狩猎证向狩猎地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狩猎。

外省到本省狩猎的单位和个人,必须持狩猎证和其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证明,向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批准后方可狩猎。

第二十五条

在适合狩猎的区域建立固定狩猎场所的,由建设单位向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四章 陆生野生动物的驯养和利用管理

第二十六条 驯养繁殖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驯养繁殖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部门批准,领取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二十七条

需要终止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应当自终止之日起三十日内报告原批准机关和登记注册部门,办理终止手续,并依法妥善处理驯养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

第二十八条 禁止出售、收购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驯养繁殖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持驯养繁殖许可证,向经批准的收购单位出售驯养繁殖的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

第二十九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利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产品制作发布广告,不得利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进行妨碍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的宣传。

宾馆、饭店、酒楼、招待所和个体饮食摊点等,不得用陆生野生动物及其产品名称或者别称作菜谱招徕顾客。

第三十条

因科学研究、驯养繁殖、展览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出售、收购、利用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设区的市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报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一条

收购驯养繁殖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由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商有关部门提出,经省人民政府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凭批准文件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请登记注册。

其他经营驯养繁殖的国家和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应当向经批准的收购单位购买。

第三十二条 经营利用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应当依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缴纳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管理费。

经营利用非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向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单位申请经营利用限额,并在核定的经营利用限额指标内从事经营利用活动。

第三十三条

对进入集贸市场的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由当地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配合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监督管理;在集贸市场外收购、销售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由当地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监督管理。

第三十四条 运输、邮寄、携带省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省境的,应当经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三十五条

从省外向本省输入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必须持有输出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批准证明。

第三十六条 禁止伪造、倒卖、转让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特许猎捕证和允许进出口证明书。

第三十七条

外国人在本省对国家和省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采集标本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必须向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经审核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报国务院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授权的单位批准;属于省重点保护的,由省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章 奖励和处罚

第三十八条 有下列事迹之一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执行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成绩突出的;

(二)在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科学研究和开发利用方面有突出贡献的;

(三)检举、揭发非法捕杀、出售、收购、经营、加工、运输陆生野生动物有功的;

(四)救护伤病、受困的重点保护的陆生野生动物,事迹突出的;

(五)破获非法猎捕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特大案件有功的;

(六)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中有其他特殊业绩的。

第三十九条

非法捕杀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特许猎捕证,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有猎获物的,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以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条

在禁猎区、禁猎期或者使用禁用的工具、方法猎捕非国家或者非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有猎获物的,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八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以二千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一条

未取得狩猎证或者未按照狩猎证的规定猎捕非国家或者非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猎获物、猎捕工具和违法所得,吊销狩猎证,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有猎获物的,处以相当于猎获物价值五倍以下的罚款;没有猎获物的,处以一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二条

破坏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破坏行为,限期恢复原状,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破坏国家或者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的,处以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三倍以下的罚款;破坏非国家或者非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场所的,处以相当于恢复原状所需费用二倍以下的罚款。

被责令限期恢复原状而不恢复原状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收取恢复原状所需的费用,代为恢复原状。

第四十三条

对猎捕、买卖国家和省保护的野生鸟类,以及捕杀、买卖青蛙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警告,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猎获物及其猎捕工具。

第四十四条

未取得驯养繁殖许可证或者超越驯养繁殖许可证规定的范围驯养繁殖国家或者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处以三千元以下的罚款,可以并处没收陆生野生动物、吊销驯养繁殖许可证。

第四十五条

非法出售、收购、运输、携带国家或者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或者其授权的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实物和违法所得,并处以相当于实物价值十倍以下的罚款。其中出售、收购国家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六条

伪造、倒卖、转让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特许猎捕证和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吊销证件,没收违法所得,并按照下列规定处以罚款:

(一)伪造、倒卖、转让狩猎证的,处以五百元至二千元的罚款;

(二)伪造、倒卖、转让驯养繁殖许可证的,处以三千元至五千元的罚款;

(三)伪造、倒卖、转让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的,处以一万元至五万元的罚款。

伪造、倒卖特许猎捕证或者允许进出口证明书,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外国人未经批准在本省行政区域内对国家或者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进行野外考察、采集标本或者在野外拍摄电影、录像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没收考察、拍摄的资料和采集的标本,并处以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四十八条

陆生野生动物行政主管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监督管理工作中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上级主管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一)违反规定发放特许猎捕证、狩猎证、驯养繁殖许可证的;

(二)违法批准出售、收购、利用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的;

(三)违反规定收取陆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的;

(四)违法批准运输、携带省重点保护陆生野生动物或者其产品出省境的;

(五)对群众举报的侵占或者破坏陆生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不及时制止、不查处的。

第六章附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产品,是指陆生野生动物的尸体、骨、角、牙、血液、精液、皮、毛、卵或器官的全部、部分或者其加工品。

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资源,是指陆生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

本条例所称陆生野生动物生息繁衍地,是指陆生野生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停歇地和繁殖地。

国家允许经营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 篇4

市林业局野保办工作人员张女士介绍,2003年8月,国家林业局发布了首批54种驯养技术成熟、可商业经营利用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使人工饲养野生动物得到条约限制。据了解,这54种野生动物的用途主要是食用、药用和取其皮毛制衣。目前在昆明乃至全省范围内,饲养的特种经济动物只是54种陆生野生动物中的极少数,其中就有野猪、梅花鹿、马鹿、绿头鸭等。

54种野生动物中,有国家保护的一级、二级,也有属于“三有”野生动物的。饲养野生动物时,种源、场地、技术、资金经过审查合格时,必须办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要经营的还必须办理《经营许可证》。一级保护动物由国家林业局批准,像梅花鹿的饲养经营;二级保护动物和云南省省级保护陆生动物,由省林业厅批准;“三有”非重点保护动物由市林业局批准。

野猪、蓝孔雀、鸵鸟、绿头鸭等属国家保护的“三有”(有益的或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一般来说,野生动物的子二代就可以人工饲养。在昆明饲养野猪的人比较多,主要提供肉食。野生动物人工饲养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野外生存的野生动物,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供给人类需求,主要还是要利用它们来为人类服务。吃肉只是很少一部分,药用、科学研究才是最为重要的利用价值。但在野外生存的野猪,没有批准,任何人不得捕杀。

熊猫、大象、老虎、狮子等,在国际上都禁止贸易,贩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包括省级保护动物,一经查实,要追究刑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四十一条第一款规定,未取得特许猎捕证而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的行为,构成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

国家林业局发布了可商业性经营利用驯养繁殖技术成熟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单,现将这54种动物的中文名及别名介绍如下:

貉、银狐(银黑狐)、北极狐(蓝狐)、水貂、果子狸(花面狸)、野猪(仅限杂交种)、梅花鹿、马鹿(塔里木亚种除外)、花鼠、仓鼠(金丝熊)、麝鼠(水耗子)、毛丝鼠、豚鼠(荷兰猪、荷兰鼠)海狸鼠(草狸獭)、非洲鸵鸟、大美洲鸵(美洲鸵鸟)、鸸鹋((澳洲鸵鸟)、疣鼻栖鸭(野鸳鸯、番鸭)、绿头鸭(野鸭)、环颈雉(七彩山鸡、野鸡、雉鸡)、火鸡、珠鸡(珍珠鸡)、石鸡(美国鹧鸪)、蓝孔雀、蓝胸鹑、鹌鹑、巴西龟、鳄龟、中华鳖(甲鱼)、尼罗鳄、湾鳄、暹罗鳄、中国林蛙、黑龙江林蛙、猪蛙、虎纹蛙、蝎子、双齿多刺蚁、大黑木工蚁、黄京蚁、蜈蚣。

上一篇:软件开发个人工作辞职报告下一篇:我第一次捉蝴蝶400字作文